企业投资问题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9 09:40:48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1)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应该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部署投资退出机制。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 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 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2)

关键词创业投资民间资金中小企业融资

一、中小企业债务危机的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向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正规金融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门槛高、手续繁琐,而民间借贷门槛低、灵活性强。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结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扩张,加之宏观调控、流动性收紧的政策背景,民间借贷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以温州市为例:民间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月利息达到2分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0.15元,年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在10%以下,一般在3~5%之间。高利贷收益越高,就会吸引更多的实业家放弃实业,转而从实体经济投入借贷行业。而高利贷规模越大,高利贷崩盘越快,坚守实体经济的企业倒闭也就越快,形成了中小企业债务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投资、加快发展、创造就业以及拉动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小企业债务危机救助是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担负的行政责任。因此,问题的核心不是“是否救助”的问题,而是“如何救助的问题”。 政府在很多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比如:加大资金保障和税收减免力度、做好企业帮扶、司法调解、风险预警和倒闭企业的善后处置工作。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中小企业和民间资金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在两者之间通过制度、技术和机制架起一道桥梁,才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无序流动的问题。

二、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诉求

创业投资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而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内诞生的一种投融资制度创新[1]。从世界各国创业投资发展经验来看,创业投资以创新而坚实的脚步领跑于新经济的投资大潮,为各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萌芽、成长、成熟的机会和养分。美国在二战后从法规制度着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使得美国的创业投资环境呈现出良好的形成态势并开始积极地运作[2];英国采取的实用型措施很快在1984-1996年获得显著成效,该期间英国的创业资本的海外投资总额有了97.52倍的高速增长;日本在1972-1973年进入了创业投资的高潮,于1975年专门建立了风险企业中心,以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初期培养。纵观世界各国创业投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创业投资在创造劳动就业、刺激GDP增长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创业投资也凭借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找到稳固的平台,越来越多的经济繁荣背后,有着创业投资睿智、灵活和实效的体现。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创业投资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创业资金来源,加快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推动,我国创业投资取得了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国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达720余家,项目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软件产业、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应该说我国在发展创业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第一,创业投资的发展需要一些具有市场远见与胆识的投资企业,而我国中小企业历来有着强烈的抢占市场先机的冒险精神;第二,我国相对发达的民营经济为创业投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创业投资,将民间资金汇集起来,致力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第三,我国教育资源丰富,为创业投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软环境。

三、民间资金参与创业投资的障碍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在扶持创业投资方面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努力,但是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根本无法满足创业投资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3]。从国内外创业投资发展路径来看,民间资金参与创业投资是促进创业投资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民间资金参与创业投资具有坚实的逻辑基础,它不仅为创业投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供给,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创业投资体系[4]。相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民间资金投资的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依然不高,由低档次、粗放型投资向高新科技、集约型投资的转变尚未完成。不少民间资金没有真正把握经济的长期走势与社会发展需要,没有把自己的资金投向与产业升级的方向、政府引导的目标结合起来,盲目投资房地产、民间金融以及稀缺性资源,既增大了投资风险,也加剧了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和机制层面限制了民间资金参与创业投资。然而创业投资过程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和结果的外部经济性大大弱化了民间资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技术层面阻碍了民间资金创业投资发展。

四、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创业投资的对策

(一)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鼓励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这对民间资金创业投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5]。然而,相对于一般投资而言,民间资金创业投资更注重于时机选择以及环境成熟和规范度。为此,应该进一步制定有利于民间资金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资金创业投资的合法权益;其次,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效率,平等对待各类民间资金创业投资主体;第三,进一步规范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二)加快创业投资征信系统建设

创业投资征信系统建设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提供信用信息产品,使创业投资主体能够全面了解创业投资经营方以及创业企业的资信水平,从而防范创业投资风险,保持创业投资产业稳定发展[6];同时,通过准确识别创业投资经营方和创业企业经营状况,保存其信用记录,有助于形成促使其重视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约束力。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创业投资经营方和创业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征信宣传,大力培育征信市场。

(三)完善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平台

在创业投资产业运行过程中,中介服务体系担当了承接人和联络者的角色[7]。良好的创业投资中介服务体系意味着在本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专门的、畅通的服务网络,使得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得到更为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市场信息、满足更为切实的投资需求。因此,应建立起政府、创业投资主体、创业投资经营方和创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介服务平台。不仅使政府出台的引导创业投资加快发展的利好政策被创业投资主体更好的吸收,创业投资主体也能及时获得市场的最新动态以便于设计更好的创业投资方案。

(四)完善民间资金创业投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良好的创业投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是带来资本收益和民间资金创业投资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根据我国创业投资的自身情况与特点,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对于市场准入制度要做到:其一,在准入执行过程当中要保障程序公开、公平和公正,而且要勇于接受外部监督;其二,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准入范围的扩张或缩小;其三,引入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民间创业投资进行考核和评价,拒绝经营不善、资信水平不高的创业投资主体,欢迎和接纳投资能力强、防范风险水平高的创业投资主体。在市场推出制度上要努力架设创业投资的合理退出渠道,提高退出机制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五)完善创业投资的引导机制

要促进和完善创业投资的引导机制,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要完善创业投资的激励机制。通过良好的报酬激励机制、声誉激励机制等来给予经营者薪金、股权、职权等,提高民间资金创业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和投资效率;第二,要完善创业投资的监督机制,通过创业投资内部和外部监督体系对创业投资经营方和创业企业进行监管,使创业投资运营流程更为细致和透明,并努力维护投资主体的经济利益;第三,要借鉴委托理论,解决创业投资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使创业投资主体更好的让渡经营权,使得创业投资经营方和创业投资企业拥有更好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第四,进一步加快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步伐,不断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引导和扶持民间资金创业投资发展;第五,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资金创业投资的融资支持;

(六)加强民间资金创业投资风险管理

积极探索民间资金创业投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法,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努力为民间资金创业投资产业提供科学的、定量化的风险管理手段,针对民间资金创业投资风险特性及时提出风险规避策略,提高民间资金创业投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创业投资风险,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从而促进宁波市创业投资产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结论:我国民间资金创业投资起步较晚、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金融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加之创业资本市场体系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民间资金创业投资业的发展。通过培育和维护投资环境等手段可以打破民间资金参与创业投资的制度、技术壁垒,可以很好地解决民间资金流向问题,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基金资助:宁波市软科学项目(2011A1023)

参考文献:

[1]黄先可,孟涛.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创业资本系统研究.东岳论丛.2011.32(1):115-119.

[2]胡海峰,王佳.美国创业投资的若干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05(10):164-165.

[3]刘健钧.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赵志军,张晓晖,尹海英.制约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经济纵横.2011.(11):57-60.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3)

一、引言

当今社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登上经济的舞台,慢慢被经济学家所研究,所掌握。其实在我国风险投资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风险投资的机制与运作尚不是很明确,但风险投资已经慢慢被经济学界大量引用,那么,对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具有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意义[1]。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可以为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的引入提供借鉴意义。

二、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

在中国,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的引入起步较晚。国外风险投资业起步于20世纪初,在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于1985年成立,命名为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因经营不利,对风险投资方面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于1998年6月倒闭,这是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成立与倒闭[2]。随着经济学界对风险投资认识的加深,1995年初,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在其成立的3年时间里,该企业担保贷款12亿元,使之新增产值42亿元。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成功的运行带动了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业真正飞速发展始于1997一1998年。在这两年间,风险投资业被提上国家的议案,受到了全国政协的重视[3]。其实,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早就瞄准了中国风险投资这个市场,国外很多公司都在中国引入了风险投资,正如新浪背后有戴尔,搜狐背后有高盛那样,我国有近一半企业与国外风险资本有关。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比较活跃的风险投资企业近34家,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其中包括数字设备公司、中经合集团、日本软银、英特尔、高盛集团等。在这些风险投资公司中,仅数字设备公司在2015年向中国50家公司注入了4亿美元,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36%,大大高于美国本土的水平[4]。

三、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问题

(一)我国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对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明确的今天,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时仍然存在的管理松弛、信息缺失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是使得风险投资过程中成本的加大,由于经融界对风险投资相关问题不是很了解,急需要中介公司来进行指导,但在国内中介机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时,必须对投资的企业加深了解,只有做到知此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二)我国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在90年代就将风险投资提上议案,但是至今仍未制定相关政策对风险投资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给予一些政策扶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经济界缺乏专业的人才对风险投资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其次,风险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和具体的投资方式相挂钩,风险投资者因此对其研究较少。

(三)我国法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风险投资于20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的经济舞台,对于中国的经济界来说,风险投资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被雕琢。近几年,虽然风险投资在中国有了一定发展,并且收到一定的重视,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规定不完善。现行的《投资法》、《经济法》、《税法》、《合同法》等法律都没有找到对风险投资的具体规定,也没有制定一部有关风险投资的专门法律,法律的缺失大大加重了风险投资的风险[5]。

四、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对策

(一)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

机制是一个公司运转的机理,只有弄清一个公司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掌控公司。在上文中我们也发现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机制尚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现在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迫在眉睫。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首先要完善风险投资系统,要引入各种潜在的风险资金与健全风险投资评价体系。接着建立多元化的集资体系,以健全风险投资的来源,增加风险投资的渠道。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引进国外风险投资人才来充实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

(二)扩大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来源

只有具备风险投资来源,才能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加上安全网。风险资本是一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往往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风险大的投资往往收益也高。要想加大风险投资的收益,必须扩大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来源。主要渠道包括:政府方面,政府应该增强风险投资意识,加大政策扶持,给予政策指导,将有的企业闲置资金投资到需要的企业中,是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中小企业方面,应该积极寻求大企业的资金投入,来充实自己;家庭及个人方面,将闲置的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中,实现双赢。

(三)建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互动的融资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更能够影响一个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能够带动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风险投资认识,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法律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减小风险投资的风险。只有各部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环境才能健全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五、结语

风险投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引入具有很大前景,尽管目前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各部们齐心协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现状;接着从社会环境、政府方面、法律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对策,包括:完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扩大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来源,建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互动的融资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提供借鉴意义。风险投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引入具有很大的市场,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作者单位:吉林省嘉兴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杨.浅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华北金融[J], 华北金融,2015(23):12-13.

[2]李淑文.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应引入风险投资理论观察[J], 理论观察,2014(233):121-123.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4)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根据美国企业风险投资协会给出的定义,风险投资指的是职业金融家投入进新兴的、在社会中快速发展的、具有一定市场竞争潜力的现代企业中的一种绝对权益资本。它具有的本质内涵应当是“资金投资于创业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并借助资本运营服务引导与帮助高新技术风险企业创业,进而分享出高成长模式所带来的长期企业增值。”可以说企业风险投资于传统投资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能够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一、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呈现的问题

第一,我国在十多年前就建立起了部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每个省都建有自己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构建风险投资基金法。由于当前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严重落后,因此使得当前许多风险投资组织只能通过投资公司的形式出现。在我国《公司法》中有明文规定了同股同权的原则,因此导致诸多风险投资行业中的优先股、优先清算权等方面都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然而以“公司制”发起来的基金形式,会牵扯到企业注册资金实收制的问题。当前我国现行的《公司法》明文规定,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数额不能够超过企业自身注册资金的50%,因此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对外投资能力发展。我国企业公司制的风险投资组织管理层呈现的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现象,也很容易产生了道德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中选择较好的方式就是有限合伙制,然而这是一种能够充分地激发多种风险投资参与者兴趣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因此难以在我国有效运行。现代法律法规的落后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新企业风险投资的持续发展。

第二,高新企业的风险投资融资渠道虽然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资金来源缺乏,投资基金较小。我们从国内风险资金主要渠道来看,外资投资的金额占据了大部分,然而国内融资相对比例较小,并不能充分调动起社会主体投资的主观能动性,而私人、民间资本只占到了8%。并且,由于企业资金规模较小,我国大部分风险投资公司只有约一千万的运营资本,远远难以达到分散风险、进行有效组合投资的最终目标,只能够投资于部分投资风险较低较快的项目,因而难以对新时期高新技术企业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并且,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并且后续资金缺乏,因而导致了诸多不规范的行为出现。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策略思考

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能够有效保护我国广大股民与企业投资者的权益,并且能够更完善地拓展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汲取美国政府出台的《小企业发展法》 、日本政府出台的《高级技术密集区开发促进法》、韩国的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创立支持法》 、我国台湾地区出台的《风险资本条例》等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尽快修改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政府要允许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成立起有责合伙制公司,将实收资本制度转变为承诺制,降低企业风险投资自身闲置资金具有的增值压力,进而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企业风险投资于房地产、股票等领域,让社会风险投资机构能够真正地关注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管理过程,充分发挥出风险投资资金的巨大作用。

第二,企业要采取多种途径来筹集资本。企业风险投资多元化是筹集自身风险投资基金的必要途径,社会风险投资主体不只是由风险投资公司与地区政府进行,而私人与基金都能够进行一定的风险投资。同时,政府要尽快地开放国内创业板市场,尽力发展外资,联合国内外资金构建风险基金,让外资成为企业风险投资的重要支撑力量。

第三,地区政府要提供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设置相应的财政专项基金,我国地区政府需要在制定地方财政预算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来收取高新技术企业的专项发展基金,目的是为了进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所提供的贷款利益与担保工作。政府要相应调整地区科技资助战略,并直接从赞助商业性的科学项目开发转变为资助共性的技术开发方向,从资助单一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开发转变为支持企业、专业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从偏向支持大型企业内部技术中心转变为整体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全技术型服务中心机构。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在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效预防与避开不必要的风险投资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投资风险的研究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与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与思考,对未来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让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林冬辉,冯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05).

[2]夏清华,易朝辉.风险资本支持下的中小企业成长[J].财贸研究,2007(01).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5)

对外投资随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全球化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湖南是我国的经济强省,湖南省政府积极实践,鼓励湖南省内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截止2008年7月,湖南省累计境外投资项目78个,总投资额9703.97万美元。可以说,湖南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以初见成效。本文对湖南企业对外投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湖南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提供建议。

一、 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现状,湖南企业的跨国经营初见成效

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统计截止到2008年7月,湖南省的总投资额9703.97万美元,项目数78个,其中已经运行项目35个,目前正在洽谈的项目43个。从投资主体来看,湖南省的对外投资主体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企业和民营企业。湖南省主要参与对外投资的企业有:创智科技、三一重工、、华中水泥、南方电工和湖南开关等,这些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建厂的企业也很多,在湖南省经国家批准的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占到将近50%。例如:民营企业湘潭神州龙服装有限公司到阿尔及利亚投资办厂,开拓了国际市场,扩大了企业的销量。从投资区域看,湖南省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非常广,有美国和欧洲国家,也有亚洲和南非国家。比较起来,湖南企业的投资区域,在意识形态上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在地域分布上以东南亚地域为主,截止2008年,湖南省60%获批准项目在东南亚地区。从对外投资行业来看,农业和工业是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具体的行业比率如表3.1所示。

总结来看,湖南企业的跨国投资现状良好,且投资的行业门类和投资区域是全方位的,这标志着湖南企业开展国际投资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 湖南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湖南企业跨国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缺乏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绝大多数参与对外投资的湖南省企业缺乏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也普遍缺乏全球性经营发展战略。某些参与对外投资的湖南企业只是将跨国投资作为享受优惠政策或获取投资补贴的手段,没有将跨国经营融入到企业长期经营战略中,相关的投资行为常常很短视,没有以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规划自己的海外投资行为。这造成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果造成重大损失。

2.2 投资项目数量少,企业规模小截止2008年,湖南省获得国家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仅36家,在国内各省排名处于中下游水平,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巨大。例如:2008年浙江省有1000多家获得境外投资资格的企业,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是湖南省对外投资总额的20倍。在湖南省已获批准的对外投资项目中,仅10个项目总额在400万美元以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也只有800万美元。湖南省对外投资的平均规模在100万美元左右。对比其他国家,发达国家境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境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可以达到260万美元。

2.3对外投资动机层次低,资产业档次低。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由低到高可以分为4类: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相关资料和数据表明,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还处于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的浅层阶段。例如:属于资源寻求型的企业有纺织企业和建材企业;而属于市场寻求型的企业有电子企业和机械企业。另外湖南企业跨国投资的产业结构以纺织、轻工和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落后。

2.4 缺乏高素质专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湖南省企业跨国经营的最为直接的困难就是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那种复合人才,这种人既要精通外语,又要熟悉国际惯例,还要熟悉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国际市场运作规则。据相关资料统计,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人员,多为企业高管或技术人员转行任职的,他们大多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投资管理水平较差。另外湖南省海外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也不高,他们的观念普遍比较短视,也缺乏必要的跨国经营专业技能。人才缺乏直接导致了湖南企业海外投资经营业务开展困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效益低下。

2.5政府部门对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目前,湖南省政府对省内企业对外投资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协调,宏观管理工作较差。这不是湖南一省的问题,是我国各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财政部、经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以及中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各管一段、一事一议、多头管理的制度。投资兴办海外企业审批程序繁杂、期限长、效率低。政府宏观管理过程中经济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6现有企业制度不合理。湖南省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由于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湖南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尚未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现代产权制度;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的激励越是激励不合理等,在这种状态下实施跨国经营,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三、湖南省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3.1按照国际投资理论调整湖南企业跨国投资的基本定位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和经营主要目的由低到高可分为三类:一是是为了寻求资源;二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三是为了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相对不足。因此,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也应该是寻求资源、开拓市场和获取科学技术。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和资源不应该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也该把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排在第一位。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国内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因此湖南省跨国投资的目的,也应该是把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排在首位。

3.2 根据湖南省的客观实际特征确定湖南企业跨国投资的基本方向和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省的工业、农业、文化产业都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湖南省可以实行四面出击的战略,在工业、农业和文化产业都实行跨国经营战略,具体思路是:扩大领域,在工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方面全面展开;加快步伐,改变那种数量少、规模小的局面;稳定发展,扩大市场和技术寻求型投资;提高档次,增加电子、机械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提高层次,开展一些效率和战略资产寻求型的投资。

3.3 加强企业管理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湖南企业应该提高海外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强化海外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以500强企业的标准管理自己的跨国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战略,一方面加强对现有跨国经营人才的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委托培养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跨国经营人才,另一方还要加强跨国人才的引进工作,可以放眼全世界,通过一流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引进跨国经营人才。

3.4 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首先在国家相关跨国投资法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湖南省应尽快出台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结合湖南现状,对湖南企业跨国经营企业进行管理。其次湖南省政府应该主动要求和鼓励跨国经营企业制订企业对外投资的总体战略。第三湖南省政府应努力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主要工作有:动员湖南省的驻外机构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必要情报;协助企业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进行评估;为湖南企业海外投资的前期调研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等。第四湖南省政府应减化企业海外投资审批内容和审批环节,改变政策的管理思路,以政府工作一切服务于企业海外投资为宗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工业化与湖南发展,2008

[2]熊伟. 湖南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方向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湖南社会科学,2006;2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6)

一、投资风险理论分析

1.投资风险的内涵

投资风险与投资活动是相伴相生的,自出现投资活动开始就有了投资风险,至今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尽管如此,国内外学者对投资风险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一致,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风险定义:

美国投资风险管理委员会(NVCA):投资风险是指在开展金融投资活动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带来的可能性损失的总和,它对投资者会带来不同程度经济损失。

欧洲投资风险管理协会(EVCA):投资风险是指专业投资机构和个人,将自有资金或资产投向某一具有成长性或发展潜力的经济项目,通过看好项目未来发展潜力而采取的资本投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投资收益。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投资风险是以资金、技术或资本为经营手段,通过对技术、资金密集型资本或项目进行入股,以取得相应投资收益的活动产生的不确定性收益。一般来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都是被投资对象,通过对其未来发展潜力注资以获得高额收益。

2.投资风险主要特点

(1)投资风险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不可逆的特征

从投资风险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其倾向于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或项目,通常来说,中小企业既可能获得快速扩张机会,也可能遇到巨大的发展风险,因此对其进行投资必然会遇到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投资收益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投资风险还具有投入不可逆的特点,也就是说一旦做出投资决策之后,投资资本就无法随时收回,投资决策作出后,就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通过采取回撤投资的方式来规避这些风险,这就是投资风险不可逆的特性。

(2)投资风险具有买方金融的特征

投资风险是在投资方利用资本重组形成收益分配权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投资方通过注入资产来获得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以相守相对应投资收益,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收益,这就是投资风险。因此,投资风险是一种权益性股权投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资产组合来获得收益分配权,而不是对企业股权永久性持有。

(3)投资风险对象一般是中小企业

一般来说,传统生产经营项目技术、市场和产品都比较成熟稳健,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投资收益也不高,因此很难得到投资资本的青睐。而中小企业往往分布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投资成功,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收益,投资后的中小企业获得充沛的资金流或者技术支持后,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后发增长潜力,其盈利能力也会成倍甚至数十倍的放大,从而带来巨大的投资利润。因此,中小企业由于具有爆发性增长可能性,往往成为投资资金关注的对象。

(4)投资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重复循环的资本运作机制

投资风险不但是某一次投资活动带来的,从长远角度来看,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投资资本循序渐进反复运作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投资资本经历着投资―回流―再投资的运动发展轨迹,其主要目的是发现价值和获取价值,通过不断循环这个过程实现投资收益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复合型投资风险。

二、当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投资风险主体过于单一

投资风险是通过注入资金或者技术获得收益分配权,其主要有两个特点,那就是投资周期较长以及投资资本变现能力差。因此,投资资本主要通过专门的投资机构来筹集的。但是,从当期国内风险投资市场来看,投资主体种类严重偏少。虽然这几年来国内投资市场日益成熟和完善,风险投资主体日益多样化起来,但是目前投资主体依然是政府财政出资方或国有控股为主导,其他投资主体占比相对较低。一方面,国家财政对投资支持十分有限,预防投资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投资资本长期性运作产生的资金需求,导致投资活动容易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主导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严重偏小,受到市场体制、金融政策等诸多客观因素限制,政府主导的投资活动影响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投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

2.投资风险机构规模和实力有限

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中小企业投资起步较晚,风险投资主体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相对较小,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投资公司数量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对一些长期性投资缺乏投资意愿和动机,使得不少成熟型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投资资本支持,同时,一些投资机构由于产业投资机会有限,往往将大量投资资本投入到有价证券资产上,导致投资市场出现结构性供求矛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后劲,导致投资市场上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少之又少,许多投资机构有大量投资资金闲置无法有效利用,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金资源浪费。

3.投资市场支持机制存在缺陷和不足

从理论角度来看,投资市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契约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投资活动形成了具有约束有力的出资及回报机制;投资周期结束后,投资者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将投资资金参与到后期投资活动当中,他们可以随时决定收回投资资本。从外部角度来看,当前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例如投资行业监管法律建设滞后、国家政策缺位、投资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社会投资观念落后等,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制约社会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一套科学完善的投资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关系,促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尽量化解各种内部冲突和矛盾,最大程度提高投资收益率。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亟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支持机制,为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1.完善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机制

随着风险投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和预防投融资机制的需求日益强烈起来。这就要求政府要根据投资风险市场发展规律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融资机制体制,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投资风险。换言之,投资活动的进行都是在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作出的理性决策,而不是停留在经济规律之外的制度设计层面上。打造多渠道投融资市场机制,不断提高投资市场规范化、公正性水平,以民间风险资本为主体,不断提高投资市场市场化水平,增强市场风险发现和预防机制功能,是当前培育中小也投融资市场的重要出发点。但是从国内中企业发展特点来看,在选择投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出发作出理性选择,而不是一味模仿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2.提高中小企业投资技术风险评估和预防水平

为了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可以聘请熟悉中小企业经营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评估团队成员。一般来说,团队成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在某一个生产领域具有突出技术贡献,长期从事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工作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要针对行业发展规律、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规则以及金融投资风险等建立一套技术性风险控制机制。根据该投资风险机制的设计要求,首先,可以成立一支专业性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专家队伍。专家成员从自身技术角度出发,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同时邀请熟悉本行业法律政策的专业人士负责政策法律风险评估。此外,还可以考虑邀请一些行业监管部门退休专业人士和官员担任风险评估顾问。其次,建立一套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投资风险信息,在体系内部实现成员对所掌握的行业发展趋势、宏观政策趋向、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及相关信息的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

3.建立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是一个复杂有机体,对风险评估和分析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性的,要求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洞悉投资风险。加快扶持中小企业产业投资风险评估中介组织发展,其可以为中小企业投资方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协调各种投资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各种资本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和承载这些成果的初创型风险企业进行孵化,以帮助风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中小企业孵化器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它能够将一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推荐给专业投资机构,帮助其物色更好的投资项目,在风险投资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投资合作桥梁,提高风险投资市场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骆鹏.企业创新中的技术风险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01).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7)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46-02

引言

从定义上来说,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在其本身经营的主要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境内外的其他单位进行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很明显,企业对外投资是相对于对内投资而言的,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对外投资活动已经变得十分活跃和普遍,因此对外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成为了企业总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投资方式的不同,企业对外投资可以分为实物投资与证券投资。其中实物投资属直接投资的一种,是指直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其他单位,并直接形成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具有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变现速度慢、流动性差等特点;而证券投资属间接投资的一种,是指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购买或折价取得其他单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的对外投资。

从发展历史来看,企业对外投资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本国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外国的区位优势又不能加以利用;二是外国投资开始流入,可能会有少数国家的少量投资,其目的在于取得先进技术或“购买”进入本地市场的权力,净外国投资额逐渐增长;三是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在增长,但外国投资净额开始下降;四是直接投资净输出阶段。 这四个发展阶段既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情况息息相关,也深刻地受到全球经济化波动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变革之下,对外投资正在对一国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和深刻的影响。企业对外投资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外部尤其是在外地或外国开发资源、材料来源,保证企业能源、材料来源成本低廉、供应稳定,较好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某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获取经济信息,在对外投资的可行性调研、合资联营谈判、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有利条件,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各种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积累宝贵的资料。

一、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对外投资规划和调研工作做得不到位

应该说对外投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于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而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又是一项影响因素多、复杂度高的活动,必须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和充分的调研准备,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和控制对外投资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达到既定的目标。然而当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时,在战略规划和调研工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方向的选择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些企业由于没有有效地建立起相应的投资规划和管理制度,致使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局限性,没有综合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因为过于追求和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甚至草率地做出一些严重违背企业投资管理原则的决策,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二是对投资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主要是由于前期的调研工作做得不充分,仅仅按照既定的思路或者是传统的经验来指导实际的投资活动。这显然是不能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当前经济发展的进程日益加快,国内外环境瞬息万变,没有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在进行跨行业投资活动时,如果不能深入地了解自身和投资对象在产品、技术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就很容易给管理上的控制造成很大的难度,并最终导致投资活动的失败。

(二)对外投资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跟进

对外投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活动,也应该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资人享有对投资企业派出经营管理者、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和获取投资收益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加强对外投资管理、了解和掌握投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没有充分利用自身所享有的这些基本权利,将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外投资活动的失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一些企业在出资协议和公司章程中接受合作方不合理要求和条件,从根本上丧失了自身所享有的参与投资活动管理的基本权利,没有从企业本身的利益出发,坚持最基本的投资原则,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使投资活动面临很大的风险,并损害出资人根本利益。其次是有的企业不按规定比例派出管理者或者委托不相关人员代表本企业进行管理,甚至是根本就忽视日常经营管理,而只享受利润分配。这种现象在目前是十分普遍的,很多企业在投资观念上没有积极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从思想上轻视管理活动,认为投资管理仅仅是对企业人力和物力的占用和消耗,实际意义不大。最后是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出资人与受资人权责不清,在很大程度上给投资的有效运行埋下隐患。这种错误行径的后果主要表现在当所出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违规操作和经济纠纷的时候,企业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做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补救措施。

(三)对外投资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融资困难是当前中国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制约企业拓展投资渠道和规模的主要瓶颈之一。这种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现状存在很大的关系。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目前对资本项下的外汇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境外投资用汇具有很大的难度。由于中国目前实行的结售付汇政策不允许企业在资本项下拥有自有外汇,那么当企业需要使用外汇时就必须得到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投资活动。然而现实情况是,这种审批所需要的手续是十分繁杂的,经历的时间周期也是很长的,并且规定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不能购汇汇出,也不能由母公司向境内银行担保后由银行在投资地的分支机构对海外子公司贷款,这种严格的规定不可避免地会限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投资活动。另一方面是融资成本比较高,当前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进行融资的利率是比较高的,同时企业在贷款时还得强制进行出口信贷保险,并且这种政策性保险的费率也比较高。这两项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企业对外投资综合成本比较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最终收益,致使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不断提高,管理和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二、对外投资活动中的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一)合理制订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计划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下,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了企业所必须要熟练面对的一项事务,成为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能力大小的关键。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地掌握对外投资的规则和要领,提高把握和捕捉对外投资机遇的洞察力,重点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好自身的对外投资政策。一方面要有充分合理的规划,要在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和充分调研的指导下制定详尽的投资策略,尤其是要避免主观上的随意性和操作上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问责体系,降低因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进行对外投资管理的力度

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是确保企业对外投资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中国很多企业投资失败的原因所在。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力度,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在前期调研、决策制定、实施控制和总结评估等全过程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作为指导;其次是要突出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充分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企业在制度落实和决策制定等方面的行为进行科学地评价;最后是要积极做好风险评估,这是有效地避免风险和降低损失的重要举措,目前比较流行的是SWOT分析法,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

(三)加大金融扶持的力度

解决当前企业对外投资活动融资困难的关键是要尽快地出台相应的财政措施,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逐步放宽在外汇方面的管制力度和措施,适当赋予满足条件的企业境外融资券;以各种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地进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容易操作。另外还应该对使用外汇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减少和合并审批环节,尽可能地缩短审批时间周期,从而为企业的投资活动创造更加优越的时间和空间优势。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中国外汇储备数额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条件地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性优惠,这样做不仅对企业本身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结论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对外投资活动势必会变得越来越频繁。为此,企业应该积极转变思想,加强认识,努力提高对外投资的应变力和掌控力,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对外投资模式和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天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动机[J].中国经贸导刊,2012,(25).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8)

企业的投资决策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快速扩大规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般都会进行投资。从理论上来讲,企业在投资之前一般都会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然后对项目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估,预计风险和收益之后才会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投资评审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不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只是了解一些表面资料,主观进行判断,选取投资项目,这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如果投资失败,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倒闭。

2、投资评审管理监督不力

企业为了提高投资的收益,一般会组织专门的机构对被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应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促进被投资项目的良好发展。但是,在企业投资项目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监督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大,资金投出之后,一般就失去了被投资项目控制和管理权力,疏于监管。如果被投资项目向着亏损的方向发展,企业也不能及时发现,从而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

3、缺乏相应的审计和评审

项目的审计和评审可以有效监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该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和审计。但是目前企业投资之后,根本不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和审计,使企业不能全程控制项目的运行,容易做出失误的决策。因此,缺乏审计和评审,会提高投资失败的风险度。

二、提高企业投资评审管理成效的思考

1、企业投资前的准备工作

该环节主要是科学分析预测投资项目,然后形成书面报告形式,如调研报告、项目建议书等,这些都为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制定投资决策时,除了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情况和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技术层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技术实力是否和投资项目的技术要求相匹配。如果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或者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才能引进该技术,则说明企业不适宜对该项目进行投资。经济层面分析主要是对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情况,投资收益比进行分析,如果项目的发展前景较好,经济利润较高,则适宜进行投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方面考虑不周全,都可能影响整个投资收益,如果投资失败,企业也能要承担巨额的债务,因此要慎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之后,然后指定项目投资计划书,粗略的估算项目的经济收益和投资预算,然后根据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选择适宜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地区。确定投资项目,下达投资任务书之后,企业组建专门的投资管理团队,落实投资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为项目的后期投资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2、投资过程中的执行与监督管理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包括投资策略的选择、风险的防范措施、商业计划书的执行、监督委员会的成立。(1)投资策略的选择。根据投资项目和企业的具体资金、技术情况、承担风险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常用的投资策略如匹配投资策略、组合投资策略、分段投资策略等,每种投资策略的都具备优势和不足之处,因此在选择投资策略时,可以使用一种投资策略,也可以几种投资策略综合运用。(2)严格依据商业计划书执行投资项目。该商业计划书包含了投资项目的具体运行方式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在投资评审过程中可以以此为依据,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发展,如果一旦出现和计划书中不一致的情况,则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这样投资项目就可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企业的预期经济收益。(3)执行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需要全面监控投资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由于投资项目会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如种子期、扩张期等,不同的时期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也不同,最大限度规避投资风险,将其降到最低。(4)成立监督委员会,建立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成立监督机构,奖罚分明。投资项目运行中,全程监督,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在现有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建立责任制度,奖惩分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项目的预期收益。同时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制定的投资评审管理决策更加合理,显著提高项目的可行性。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9)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68-2

因股权投资企业具有资金来源的多主体聚集性、资金流动的跨区域性、以及注册成立和银行开户的代办性等特征,加大了金融机构依法履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的工作难度,造成一定的洗钱风险隐患。现选取在疆注册成立的152家股权投资类企业开展调查,分析了股权投资类企业的潜在洗钱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疆股权投资发展及反洗钱监管概况

截至2012年底,新疆股权投资类企业已从2011年年初的10余家发展到450家,注册资本254.8亿元,新疆股权投资类企业持有上市公司市值635.2亿元,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元。股权投资类企业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位居西部大开发省份第一位,成为股权投资类企业西部最大的聚集地。新疆股权交易中心已在2013年7月在乌鲁木齐盈科广场挂牌营业,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股权投资提供了便利。股权投资类企业将积极投资疆内重点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农牧业现代化企业、创业企业等,通过项目投资、资产置换、重组、兼并、上市等资本运作方式,帮助新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助推整体经济发展,对构建多层级的融资体系,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起到积极作用。而股权投资企业在新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问题,由于股权投资在新疆刚刚起步,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还不完善,尤其在反洗钱监管方面,由于合伙制企业成立门槛低,在银行留存资料较少,银行反洗钱监测功能基本缺失,这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就会趁机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一段时间后,再要求企业以一定利润将股权回购,从而实现短期内资本增值,即通过所谓的“股权投资”,洗钱分子给不法收益披上合法的外衣,这种隐蔽洗钱的方式给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调查样本分析

被调查的152家股权投资类企业中,138家企业性质为合伙制,占比91%,14家企业性质为公司制,占比9%。合伙制企业中,68家企业股东及合伙人人数为10-20人,占比49%,39家企业股东及合伙人人数为20-50人,占比28%。148家企业是由疆外的众多投资人合伙出资成立,或由疆外的一家股权投资公司招募不同的投资人群体成立,占比97%;仅有4家企业是由疆内企业或投资人牵头成立的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占比3%;68家企业资金规模在1千万以上,占比45%。

三、股权投资企业反洗钱监管风险隐患

(一)难以对企业合伙人身份进行识别

股权投资企业股东及合伙人人数较多,但目前反洗钱法律规章未对合伙制企业的客户身份识别进行明确要求。调查显示,金融机构在核准以上138家合伙制企业股权投资类企业开立银行账户时,只能根据企业注册登记的证明文件,如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公章、财务章、法人代表名章,对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基本信息进行登记,无法获取其他股东或合伙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即银行不能全面了解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受益人信息,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无法有效履行。如阿拉丁财富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为多个项目筹资,委派代表在石河子成立了20家合伙企业,开户银行对法定代表人以外合伙人的信息均不掌握,无法对其进行身份识别。

(二)难以判断资金的真实来源和性质

被调查的152家股权投资类企业在注册当地均无经营场所也无常驻业务人员。该种借“壳”多方聚集巨额资金的融资模式,具有资金来源的多主体性、异地性等特征,加大了金融机构审查资金来源真实合法性的难度。同时合伙公司规定有意向的合伙人只要资金到位即可入伙,而对合伙人资金真实来源和性质并无要求,银行很难查明公司资金情况。如新疆鼎信汇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2013年1月29日至2月4日,分别有11名合伙人通过网银汇入3400万元,银行对该11人没有任何信息可查,其资金来源信息也无从获得。

(三)非面对面资金交易不利于金融机构开展可疑交易监测分析

被调查的152家股权投资类企业资金往来全部通过网上银行办理,账户资金交易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自2012年以来,有9家股权投资类企业在3-10天内频繁集中接收汇款,单笔金额均在50万元以上,而在随后10天以内又通过网上银行全部转出。该类非面对面资金交易规避了银行柜面人员的审查监督,银行方面无法甄别其资金的主要动向。相关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针对股权投资企业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巨额资金“快进快出”的交易,至多将其列为可疑交易线索提供给人民银行,其他详细情况无法获得并提供。如石河子聚信恒融鑫茂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其实际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聚信恒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网银在10个交易日内分别从36个个人账户转入转出1亿余元,银行无法获知其资金流向。

(四)宽松的准入政策弱化了反洗钱监测工作的效能

由于合伙制企业不需要注册资金即可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同时享受单重征税及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股权投资企业进入门槛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给非法资金利用 “空壳”公司进行资金离析,将资金在其不同性质的账户之间进行流动,利用股权投资企业的账户进行“摆渡”进行非法洗钱活动提供了便利。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规定,股权投资类企业的货币资产应当由银行托管,并签署货币资产托管协议。经查证,在鼓励股权投资企业迁入的政策导向下,被调查企业申领营业执照及开立银行账户事宜均由所在地财政局设立的“股权招商办”代为办理。截至2013年6月末,被调查的152家股权投资类企业中没有一家合伙企业向银行申请托管,相关监管部门也没有按制度和办法做进一步要求。2010年至2013年6月,被调查企业资金往来规模达59.09亿元,在银行登记系统记载的交易情况主要是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受让股权、期末分红等,因无资金托管协议,交易信息均由股权投资企业在资金转账时自行填写,其真实性难以考证,给反洗钱监测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四、相关建议

(一)建议修订完善反洗钱法律规章,明确对合伙人较多的合伙类企业的客户身份识别要求

在对股权投资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登记的同时,核对登记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他合伙人、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受益人的客户身份信息,有效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二)加强非面对面资金交易监测

建议人总行制定对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交易的可疑交易监测制度,要求金融机构留存网上银行等非面对面交易的相关交易记录和痕迹,便于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三)在国家层面建立股权投资企业货币资产银行托管规定

托管规定应要求股权投资企业迁入异地后,与当地银行签订货币资产托管协议,使银行能够掌握其资金来源和走向。

(四)完善股权投资企业联合监管机制

建议总行推动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对股权投资企业合伙人资金来源和性质的审查机制和联合监管机制,发挥各自监管职能,有效预防股权投资企业存在洗钱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六号,2006-10-31.

[2]唐旭.中国反洗钱专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企业投资问题研究篇(10)

一、坦桑尼亚国内概况

坦桑尼亚作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首选地之一,其本身有着天然的优势;坦桑尼亚国内政局稳定,近些年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是非洲国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坦桑尼亚投资既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可以利用其政府为吸引投资制定的优惠的政策。

第一,经济发展情况。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面积945087km2,人口3400万,其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作为坦桑尼亚第一大产业,产值约占gdp的50%。近年来经济运行平稳,矿业、旅游业外资流入增多,截至2009年,gdp总额为2063亿美元,增长率为6.1%,出口18亿美元,其中中国和印度为主要出口国,主要出口产品为:黄金、咖啡、腰果、棉花及其他加工产品。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其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主要依靠矿业、旅游业和农牧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水、电、通讯等费用高,且供应不稳定,企业运营成本高等因素成为制约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瓶颈。

第二,国内资源环境。坦桑尼亚有着丰富的农业、旅游业以及矿业资源。农业方面:坦桑尼亚拥有可耕地3950万公顷,土地肥沃,但是其利用率不到20%,坦桑尼亚位于热带有着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和水果的天然优势。旅游业方面:坦桑尼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多种多样。近几年随着其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当地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坦桑尼亚国内管理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原因阻碍了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矿业方面: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主要矿产有:金、金刚石、铁、镍、磷酸盐、煤以及各类宝石、铜、锡、铅、铀等。目前除天然气、黄金、镍等矿产有较大规模开发外,其他多数仍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坦桑尼亚的矿产资源潜力非常大,还有很多露天矿床,较易于开采。

第三,政策环境。近些年坦桑尼亚国内政局稳定,大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非洲国家少有的内政稳定的国家之一。自1990年以来坦政府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执行经济整改计划,推行私有化,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坦桑尼亚政局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以市场化、私有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运行比较平稳,投资法和新近设立的“出口加工区”为外来投资提供了较多优惠政策。作为东非共同体和东南非经济发展共同体成员,市场潜力较大,除了经济发展命脉的行业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对外开放,在坦桑尼亚投资可以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帮扶以及金融支持等。

二、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的现状

据坦桑尼亚投资中心相关报表显示:截至2008年1月,中国在坦投资的各类商业企业为71家,注册资本总额约为1.5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农业畜牧业(3个)、自然资源开发(6个)、旅游业(1个)、制造业(43个)、建筑(6个)、交通运输业(1个)、服务业(11个)。目前,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在坦桑尼亚投资设立的大型企业主要有:

第一,中坦航运有限公司,1967年6月成立,目前是东非地区唯一拥有远洋运输船舶的海运公司,现有一万五千吨级远洋船舶3艘。货运量和周转量每年都保持较好势头,目前该公司与中远相关单位共同介入船舶的买卖和租赁业务,以求得到长期、稳定、较高的投资回报。

第二,坦中合资友谊纺织厂,1996年10月登记注册,注册资本1700万美元,其中,中方为873万美元。1997年4月开始生产运行。由于种种原因,经营状况不尽人意,2002年已通过中国政府优惠贷款,进行二期技术改造,二期技改后生产能力有所提升。

第三,中坦制药有限公司,2001年3月正式投产,中坦合作项目,中方占股55%,坦方45%,主要生产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药品。

第四,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承建的于2007年2月份竣工的坦桑尼亚cp3国际工程投资项目;坦桑尼亚cp3管网整修和加固工程是坦桑尼亚政府通过其执行机构——达累斯萨拉姆供排水局进行达累斯萨拉姆市供水系统的整修和扩建的项目,改扩建管线长约83km。

中国民营企业和个体人员在坦桑尼亚的投资额约有1100多万美元,产品包括凉鞋、绢花、建材、水产、果汁等及开办餐馆、旅馆、诊所、家具制作、制盐、纸制品生产等领域。另有个体餐馆8家,中医诊所约18家。

三、中国企业对坦桑尼亚投资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目前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虽然中国政府也扩大了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对坦桑尼亚投资中经济效益好且有影响的中国投资项目较少,综合中国企业在坦投资的亏损原因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

第一,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过强。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对坦的政策导向是以援助为主,所以相应加大了对坦桑尼亚投资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倾斜,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的发展,但是过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中国在坦桑尼亚企业目前出现的问题是过度依赖国家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其结果导致管理体制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员工普遍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产品的竞争力不大;而一旦中国减少了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则其就会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亏损的局面,坦中合资友谊纺织厂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员工素质不高。由于坦桑尼亚本身的工业落后,其技术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而其国内的技术工人更是稀缺,中国部分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很多工作计划都很不错但是在具体工作上就面临无人可用的地步,并且由于当地员工普遍的接受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在坦桑尼亚投资企业的生产质量以及技术革新的进程;由于中坦远隔重洋,气候与生活习惯不同,文化差异巨大,尤其是当地的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面对当地文化习俗的不同,工作的思路和效率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从国内调派优秀技术人员的成本比较高,随着中国在坦桑尼亚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个人才缺口也会越来越大,而从国内调派往往会出现如入乡随俗、环境适应等问题。

第三,产品竞争力不强。国际竞争压力与中国投资者内部竞争压力增大,可谓内外竞争性并存。仍以纺织业为例,目前,欧盟已经与非洲国家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欧盟将其占有技术优势的纺织面料出口到非洲国家,或直接到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加工生产成服装成品,再销售。其结果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纺织品依托于欧盟强大的技术实力,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的纺织业投资在坦桑尼亚,由于技术水平较低,相对来说除了价格优势外,并没有其他显著的优势,由于坦桑尼亚本身市场狭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纺织品并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长期以往其市场份额必然会不断的萎缩,最终影响到中国在坦投资的企业效益。而在其他的在坦桑尼亚投资行业中,中国基本上都不占优势。

第四,企业运营成本较高。这方面主要的原因在于坦桑尼亚国内的状况。坦桑尼亚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状况很差,目前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但是全国有很多地方公路建设都不完善;水、电、燃料价格高,其电力工业发展滞后,电力供应严重短缺,断电现象经常发生,坦桑尼亚国内工业用电价格较高,约为周边国家的2倍-3倍;并且坦桑尼亚劳动力价格较高,劳资矛盾多,相较于非洲其他的国家,坦桑尼亚的劳动力价格高了将近1倍;再者坦桑尼亚政府官僚主义盛行,办事效率低下,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目前在坦投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大。这些因素也是现有项目经营困难及影响中方扩大投资的主要原因。

四、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的对策

目前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客观的环境因素的制约,又有主观上政府政策和企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需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促进中国在坦桑尼亚的企业壮大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扩大在坦桑尼亚的企业的自主权。国家也需要放宽对在其国企的控制力度,给予他们自主的发展选择的空间;可以尝试把国内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模式复制到在坦桑尼亚投资的国有企业上面;也可以在维持中国控股的基础上吸引部分的其他资本投资,以达到减低国家负担同时能够有充裕的资本使自己得到发展;同时要改变一贯的以援助为主的政策导向,要使企业明白去坦桑尼亚投资是为了获得可观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支援;国家要形成有利于帮扶在坦桑尼亚的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而不像现在仅仅是单纯的资金支持。

第二,加强员工培训。选调坦桑尼亚优秀的员工到中国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其结果既可以提高坦桑尼亚的技工水平又可以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当地员工,还可以促进中国文化在坦桑尼亚的渗透;增加坦桑尼亚来中国留学的学生名额,从教育的角度循序渐进的改进;在国内遴选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精通管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而且开创事业的敬业精神的员工到坦桑尼亚发展,给予这些员工较高的福利补贴等,可以以互动的方式促进在坦桑尼亚的中方人员与其本地居民的交流与合作,使其尽快适应当地的习俗。

第三,化压力为动力,提高竞争力。面对竞争我们因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强化我们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弥补由于技术水平低下而导致竞争力不足的劣势。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鼓励企业依托坦桑尼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技术方针和生产模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优质的销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以“软实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以服务取胜;树立良好的产品信誉;在以维持中国投资企业声誉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灵活多面的经营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在坦桑尼亚的持续发展的方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第四,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在基础建设方面,由于目前坦桑尼亚国内基础建设发展有限,在短时期内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并不会得到太大的改善,这就需要在坦桑尼亚企业想方设法地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依托当地已有的交通路线合理布局生产基地,相较于坦桑尼亚的内陆交通来说其海运更为发达,中方企业可以考虑把生产基地建设在离海港较近的地方,节省交通成本;同时中国的工程建设企业也可以加大对坦桑尼亚投资的力度,协助其建设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的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 下一篇: 电力与电子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