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市场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2 09:26:39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1)

中图分类号:TU24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沈阳奉天医院以持续实现高度医疗效率为目标,追随医疗环境的变化和进步,极力将院区环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亲切”程度,希冀于将专科医院整体升级为“国际化”综合医疗机构。吸引更多的关注,加重场地的功能意义,增加植物与人的交流的机会。才能以水平、垂直和无向量的方式将景观融入到都市结构之中。

1.项目介绍

项目处于城市中心一等地块,于沈阳市铁西区南七西路5号,南至南八西路;北至南七西路;东至马壮街; 西至启工街。景观规划范围总计约2.6公顷。

本次景观设计为配合沈阳奉天医院建筑主体风格,景观设计中沿用其风格定位,采用受现代建筑设计思潮影响较深的德式景观设计语言,强调几何形式的构图方式,平直、简约的线条巧妙延伸建筑室内空间,融合室内外可视景观。

2.设计原则

2.1景观风格自然性

多样的开放空间在活跃场地同建筑物发挥同样的功能,绿色植物的有机组织实现人与植物取得互利的局面而且丰富的自然群落为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选择,修复与提升同时进行,互相促进,呈现更为完善的人工修复自然群落。

2.2空间使用人性化

结合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学理论,创造主动、被动空间环境,兼顾对医护及患者各类使用人群的心理影响,辅助治疗康复。设计过程中,在满足改善的基础上,强调功能实用性,避免过分奢华,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3.景观设计布局

现有与扩建的建筑,业已将地块分割成有限的区域,设计师发挥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但年轻的设计师并没有被空间局限,依据前期调研,充分详实了解被服务人群的需求,综合分析并有机结合场地现状后。在建筑高密度的场地中,进行细致的空间划分与结合,形成一个个激起的点状、带状结点,完成了建筑与公共景观的无缝拼接。

3.1简约纯粹主入口广场

简洁、清晰的交通布局,满足日常院区交通便捷性、通达性的第一需求。设计师并没有使用太多的设计语言,通过城市道路自然过渡到院区内部,并将入口区一分为二,配设两组出入口,分流交通,确保紧急病患得到第一时间救助,并且确保人流密集时,没有交通堵塞现象发生。

景观细节处理上,急诊楼前上托双手石材雕塑,凝聚医护工作人员对公众的责任感、使命感,托起了患者与病患家属的希望。广场区设置了缓冲带,减慢车流行进速度、疏散人群,缓解入口区高密度、高频率人流对院区的压力。

3.2风景迷人、简洁易懂花园空间

院区内部空间经过逻辑顺序转换,花园景观并不流畅,但布局紧凑而清晰,每一个景观元素在紧凑的格局之中都展现出均等的卓越。院区内部,为配合北方气候特征,配置了大量生命力强、具有芳香气味自然性软质景观,使被服务人群心情愉快,振奋精神,吸取更多新鲜空气,改善身体机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借助简约而具几何线条美的院区路线,穿过一个又一个风景宜人、功能齐全的美妙花园。

3.2.1激励花园

最重要的作用是使病魔缠身,内心焦躁不安、渐失信心、或已经被死亡的恐惧折磨得意志消沉的病患们重获新生的起源之地。一些大型的成熟国槐的加入,增强花园的自然元素,将医院紧张、压抑气息适当的中和,提升了室内景观。在气候温暖的季节,病患可以在花园中边欣赏外景,边进行机能训练,特别是为患有生活习惯病的患者,准备了配套康复设施,使患者们美丽的自然中能不腻烦地进行康复训练。

3.2.2感知花园

让身体全部感官得到放大,强化正常感官的灵敏性,唤起丧失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感官的复苏。拨开病患的幽闭,给予他们力量走出囚禁心灵的暗房,点燃生活的希望之火。设计非常灵活的解决景观的问题,场地内板块式花岗岩铺装设计,即符合着主要服务对象的需求,简单的视觉设计策略有助于将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的扩大,开阔室内观赏者的空间感。通过水曲柳与红王子锦带等花灌木自然围合的等候区,为了病患与家属提供一个免于打搅的幽静环境,保护病患与家属互动的私密,缓解家属等待就诊结果前的忧虑。方型水池,潺潺的流水声,如一首流淌到病患内心深处的民谣,顿生宁静、安逸的幸福感;伸手触摸,涌动的生命力,贯穿全身。

3.2.3中庭花园

中庭花园“小”的真实本质已经再也无法演示,而它亮丽的外观却弥补了空间狭小的不足。花园包括郁郁葱葱的花草和长凳座椅的小径。从屋顶延伸出来的藤本植物,扩大院区绿化面积,又添加一处俏皮的景观,为在一片紧张的灵魂世界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的空气清新的季节性视觉亮点。极具线条感的垂直屏障,连接了建筑主体与场地空间,产生一种浑然天成的互动性。

3.2.4冥想花园

作为院区最大面积的开放性花园,更注重使用人群的安全感,考虑到病患因为行动不便以轮椅或拐杖代步,铺设平缓的路面,路宽不小于1.8米。道路规划设计上,关注患者的心情变化,路线清晰、明确,避免复杂的流线设计,使患者产生挫败情绪,并且太过复杂破坏环境的整体感。设置便捷就诊路线,医患分流,通达的线路,连接门诊大楼与住院处,空间的流畅性得到体现。铺装材质选择防水、防滑、防眩光的天然石料地砖,颜色上简洁大方,朴质自然。考虑到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春季风沙较大,在座椅的安置方面上,设计师选者了一种可移动式木质座椅,便于搬移到有阳光的场地中。

4 结束语

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内原有植物,利用大面积密集栽植区内自然群落的构成空间结构的变化,演绎具有多种多样表情的,结合院区道路功能性考虑,用简洁的直线条,将场地分割成不同空间区域,配合主体建筑的风格。

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富有野趣的绿意,迥异的植物形态,巨大的天然屏障,表现出美丽且强有力的分量感,阻隔外部空间产生的噪音,抑或增添人与人的交流空间,满足康体健身的需求,将医疗空间的紧张与焦躁感,降至有效低状态、减少。减轻病患的疼痛感和减少协助照顾者的压力,减少的护理成本,加速患者的康复。为病人与工作人员拓宽享受院区景观的区域和非正式社交集会的场所,人们来到这里能够最便捷地抵达与利用城市钢筋水泥中的公共自然。

参考文献:

[1] 杨# 盖尔[ 丹] , 交往与空间[ 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克莱尔# 库珀# 马库斯, 卡罗琳# 弗朗西斯[ 美] , 人性场所[ 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 芦原义信[ 日] , 街道的美学[ M]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2)

[Abstract] a manifestation of "humane, personalized,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hospital, the "Stree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pace design, a clear emphasis on the convenient way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to meet the health care process, patient and medical staff care and respect for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features; innovative medical building

引 言

现代医院建筑不仅满足正常医疗服务的要求,更要设计成使患者既可康复又可疗养舒服的神奇之地。电脑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发展形式。人类的社会心理及行为等各个方面均受到了新技术的强大冲击,而医疗模式也必然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同时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对传统医院建筑的总体模式有更新的设计要求和构思。医院这个社会特殊和极为重要的体系也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过渡和发展,不再只是门诊加住院的简单组合。

1、工程概况

本方案总建筑面积123 556 m2,总床位为1 265张,20层的板式楼,门诊楼为5层,建筑高度84.6 m。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位于原址东北角,四周均为城市道路。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市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但是给院区用地面积十分紧张,所以在设计时尽量做到布局紧凑,用集中式布局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从而避免用地紧张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既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达到现有的规划条件,又可兼顾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原则与理念

2.1设计原则、目标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建筑群体形态适度处理好集中与分散、体形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渗透。注重建筑细节的“以人为本”设计原则。设施的设计以患者的需求为标准,以医护人员的关怀为中心,确保空间环境舒适、安全。

基于“三节”(节地、节能、节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医院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医疗城市空间的设计原则,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明晰性和逻辑性,内部医疗流线组织基于“医院街”的空间架构展开,科学地解决好人流、物流的组织,各功能区之间保证全天候、无障碍通行。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把复杂的屋顶设备与屋顶绿化统一起来,既强化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加强了建筑通风和防热效果,同时也为今后的扩建预留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功能区内的建筑空间采用标准化建筑设计方法,满足医院专业功能的灵活性和互换性。

2.2建筑设计理念

芜湖市综合医院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综合医院设计的特点,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将“街”的空间概念引入设计,强调对便捷明确就医方式的再造,对医疗流程的适应,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关怀和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以文脉相承的城市观协调建筑与周边的功能关系,创造山灵水韵的“绿海方舟”的景象。以城市观组织部门流线,外部通过道路与建筑间的灰空间――广场,将综合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进行有机组织,医院内部通过三度灰空间――医疗街,将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住院建立直接便捷的联系。

3、总平面规划

本方案利用两个广场(门诊入口广场、住院绿化休闲广场),两条道路将整个医院分为三部分:医疗区、行政后勤区、康复区。同时,利用一条轴线(沿医院街延伸)结合原有连廊,将医院医疗、行政后勤和康复疗养区紧密联系起来。

3.1基地分析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有院区内其中黄山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渡春路道路红线18 m。九华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镜湖路道路红线约13 m。基地现状,沿基地范围内基本为平地。地块内自然环境和绿化经过人工改造美化。

3.2规划设计构思

总体布局采用基于直线医院街“枝状生长式”的空间形态,病人到达各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医院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景观绿化的设计以闹市中的康复花园为中心,依托西面镜湖,设计为方便病人活动的人工花园和园景。以贯穿东西向的医院街构成院内主体交通架构,达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目的。平行18 m大道作为对外出入口的联系道路。地形利用:由于现状已对地形进行了部分改造,所以本方案为保护自然地貌,对其略加改造后地形为从东向西为递减式,以减少地形对沿街主体建筑的压迫,而其余均保留自然状态。门诊主入口位于整个医院的中部,主入口处的主门厅是整个医院的中心,病人方便可到达医院各功能区。

3.3总体布局

明确功能分区,洁污分区。医院整体分为生活区(清洁区)、门急诊住院区(半污染区)、感染病区(污染区)三大区。门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布置在东南面,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区域,感染门诊病区位于基地西北角,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区域,脱离综合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体系,单独设置,与其他各区通过室外庭院、道路分隔开、自成一体,控制感染人群在病区内部完成就诊、检查、治疗等全过程。

3.4道路交通

本医院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基地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大道和东面大道,南面临规划道路设置后勤生活次入口。内部形成环形机动车通道,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北面及南面的后勤生活区。人流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地下车库出入口安排在门诊楼的东南端。医务人员和后勤供应从医院街的西入口进入。传染病入口独立设在西南面的传染病大楼,污物出口靠近住院大楼的北面。基地内部设计4 m宽的内部环形紧急通道,供突发事件和火警时使用。东北面广场的庭院将城市的过街人引入医院。

3.5绿化系统

除地面集中绿地、内庭院绿化及道路绿化之外,还利用各标高层的屋顶形成立体化的绿化体系,屋顶花园可作为病人康复的活动场地。利用芜湖自然生态保护得比较好得条件,结合镜湖设计为供病人使用的康复花园。结合场地设计为人工绿带,庭院保留自然树木,形成人工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生态环境。

3.6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后期建设可根据医院的需要作为门诊、医技、住院功能的扩建,发展用地的预留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交通联系,布置在医院街较集中的一个方向,使得发展前后的外部空间和建筑造型更为有机,符合原有布局的一致性。

4、总体环境设计

医院是患者治疗、康复;医生工作、休息的场所,患者在医院里有着许多共同的需求和生活规律。医院环境的优雅、美丽、宜人将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等是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中治疗、康复、休息、工作、交往、娱乐等多种活动,以及对安全感、私密性、环境氛围的综合要求,医院整体环境设计要能考虑各方面的不同因素。空间环境品质会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形态,患者和医护人员居住的空间及环境所反映的内涵,与患者的治疗、康复息息相关。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因地制宜,设计为一个园林化的景观医院,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就医环境,使他们于医院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5、单体建筑设计

5.1平面空间格局

平面设计原则、医患分流原则、洁污分区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弹性设计原则。平面设计贯彻 “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5.2医疗功能分区

5.2.1门诊部用“医疗城市空间”的原则进行流线设计。将整个建筑群体按一个年门诊量40万人次医疗区的原则来设计,按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洁污分区,便于管理,采用街巷院场式的综合布局,由建筑组成街(医疗街),巷(各科室),院(室内外庭院),场(各候诊、休息处),室(各诊疗、检查场所)等空间,流线设计体现“高明度”与“低密度”的特点。

5.2.2急诊部急诊与急救分设,急救车可开入抢救厅,急救区内设应急手术,检验与治疗,并设“绿色通道”,通过专梯与上部的手术中心联系,赢取宝贵的挽救生命的时间。急诊区内设独立挂号收费区、取药区、诊疗区(各科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输液室、留观室、监护室),使得诊疗、救治工作“一体化”,避免急诊病人来回奔波。

5.2.3医技部医技部安排在急诊部上侧,为独立的单元块,分别通过医疗街与门诊部、连廊与住院部联系。

5.2.4住院部住院部共30个护理单元。每层设2个护理单元,内廊联系南北病房,走廊中间布置了医护人员空间和护士站,以便最快捷的服务各个病室。医务工作区与病室区分开设置,独立成区,设置在北面,将朝向景观好的南面让出布置病房,使得远处的山景引入室内。医务人员与病患通过分设的医务梯和病床梯到达各病房层,实现医患分流,互不干扰。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物品和住院部首层营养食堂的食物经中央洁梯到护士站和配餐间,再由护士分发到各病室。污物及尸体通过两端的污梯送至地下层,再经过污物出口运出基地。

5.2.5地下一层地下室分区明确,分为机动车停放区、非机动车停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设于南端,位于住院部的下部,有效地缩短了物品的运送流线;污物存放区设于西端,各区域的污物则通过垂直污梯送至地下室,经地下室的污物通道运至污物存放处,再由污物出口运出基地。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之间通过车辆停放区分隔,就诊病人存车后可通过联系上层各功能区的垂直交通核到达其目的地。

6、建筑风格与立面造型

建筑造型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方案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富有清新气息的现代新型医院建筑,同时也保持了在地段文化上的延伸性,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着重体现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尊重。建筑尽量沿主要街道布置,最大可能的占用城市道路面。住院大楼两单元像两只手相扣,紧紧组合,使建筑最大面向南面和西南的镜湖展开,体现出对城市和镜湖景观空间的协调。同时使住院大楼的病房获得最佳景观和最佳朝向,南面的主广场也具有了空间的延续性,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空间。还在弧形面设置了遮阳板,形成了垂直方向的韵律感。在建筑的顶部设置了挑板框架,形成开敞的“廊”式观景休息空间。立面的开窗形式为简洁的条形带窗,强调建筑水平方向的韵律感。外墙采用统一的干挂浅色石材,其与周围建筑在色系上是统一的。但在整体形象上不强调其“新”,而在材料的西部做法及色彩等方面着重表现建筑的厚重感与现代感,并注重整体协调性,形成大气、谦和的建筑形象。使建筑在整体上与有悠久历史的镜湖及周遍环境建筑相协调,成为镜湖景观的一个背景和局部的亮点。

结 语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3)

1 背景

1.1 时代背景

随着医疗旅游和健康管理产业的逐渐兴起,人性化的医疗园区或开始成为旅游目的地。人们开始在各式疗养院中做各种医疗检查,并安心享受自然,疗养身心,旅游与养生相结合的新式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具有专业性疾病治疗、疗养、养生和休闲的医疗园区在转型时期的新形式下运应而生,甘肃省武威市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标志着国家重离子辐照技术的实质性建设将在武威率先应用于临床。依托该项新型科技技术,在生态和谐的前提下,规划以重离子中心园区为核心、集专科医院、大型公园、溪谷生态康复社区、中医理疗养生中心为一体的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医疗卫生园区。

1.2 病人心理

针对医疗园区中的肿瘤医院,由于肿瘤具有病程治疗时间长的特点,所以约有90%以上的肿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肿瘤中的癌症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癌症发生、发展或抑制。 缓解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当前肿瘤医院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使其身心轻松平和并且愉悦放松,感受来自自然和人文的关怀和爱护,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3 规划策略

3.1策略一:隐

在园区内的多个区域设置地势起伏的微地形,山水相依,崇尚自然,一池三山,诗情画意。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四合院建筑分布在山水相依的各分区中,若隐若现。各个区域皆具有微地形,生态型缓坡结合与贯穿园区的水面营造的临水开放空间,共同构筑出趣味的生态环境。

3.2策略二:灵

充分运用“开合聚放”的传统理水手法,引水进入肿瘤医院、大型公园、溪谷生态康复社区、中医理疗养生中心等区域,挖地成池。在整个园区中心设置生命之湖,使得各区域都能充分利用到优质的湖景景观,在肿瘤医院面朝生命之湖的区域打造高质量的湖景治疗区,并将湖水渗入医院中心景观,形成引人入胜的休闲环境。医院住院区拥有全景湖景视野,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身心的放松。

3.3 策略三:畅

绿色人性化环路顺应地形连通各个分区。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公共停车场,分布在各区域主要入口附近。在园区中设置参观流线、医技流线、工勤流线等三条特色流线来区分园区中的各种交通流线,使得各流线人群互不干扰。

参观流线主要针对来园区参观访问的交通,以满足公交、电瓶车及换乘为主。沿参观线路设置了青少年科普基地、国学讲堂、日光沙滩、等活动项目供参观人流访问使用。医技人流主要是医护人员通勤交通,以满足小汽车交通为主。沿医技线路设置了肿瘤医院诊疗区、重离子中心治疗室、临水养生四合院、山林公寓式疗养园、中医理疗馆、中医养生馆等治疗理疗养生活动。工勤流线主要为后勤服务交通,以满足小型货运车辆交通为主,工勤流线附近设置了后勤服务中心 、家庭医疗陪护、理疗护士站、中药材加工等工勤服务项目。

4 功能划分

4.1 肿瘤医院诊疗区

该片区位于荣华大道以东紧邻中心生命之湖。肿瘤医院属于专科医院,门急诊量相对不多,各区相对独立,联系方便,路线简洁便于提高效率。门诊区在设计上更强调医生和病人一对一的服务,诊室趋向小型化,在医院区设置商业设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生活需求。

面朝生命之湖打造高质量湖景治疗区,为病人营造出开阔放松的医疗环境。生命之湖的湖水渗入医院中心景观,在区域景观延续的同时形成医院景观引人入胜的休闲环境。打造出园林式肿瘤医院诊疗区。诊疗区建筑采用中国四合院的组合方式,主体建筑层数为3-4层,一般由几进院落组成,周边以连廊相连,创造出即规整又灵活的人性化内院尺度。住院区设置临景观公园住院病房,拥有全景湖景视野,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身心的放松。

4.2 生命公园

本片区为园区的中心景观活动区域,依托生命之湖为景观核心布置各项活动用途,并为周边区域创造出优美的环境借力。生命之湖周边打造出具有地域风情的日光沙滩,并在微地形上塑造当地特色沙丘提供沙丘微坡活动区

正对生命之湖设置园区的主要出入口,出入口正对健康大道,并塑造丰富的景观活动喷泉及悬壶济世湖景雕塑,将活动引向生命之湖及湖心岛并延续至重离子中心建筑,塑造出具有标志性及地域特色的景观活动轴线。

4.3 溪谷生态康复社区

位于园区最东侧的依山临水休疗养养生园区拥有优质景观微地形,被水环抱的临水独栋四合院疗养屋,依水而栖,轻盈古朴,周边有日光沙滩。北侧的山林公寓式疗养园随着山势起伏而栖,隐约在树林之中,若隐若现,建筑从1-3层依地势而变化,该社区配套护士站、室内体育场、室外网球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此区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建筑屋顶以暖灰褐色为主,墙面米白色与水面交相呼应。建筑与环境地势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本区域为肿瘤康复病人、疗休养放松人士及医疗休闲旅游游客提供多种需求的中长期养生居所服务。

4.4中医理疗养生中心

本区为医疗旅游提供各种服务,设置中医理疗、疗养、养生、康复中心、展示馆、中医健康体检中心等项目,主要包含有职业病的防治等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武威市特色医疗旅游目的地。

滨湖四合院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家门口湖水的独占性,力求提供一个完美的休疗养景象。围绕湖水开发区域打造唯一的高品质的精品酒店和豪华水疗中心。综合颐养宾馆会议中心坐落在半岛之中,设置养生道场、国学讲堂、顶级SPA体验等养生项目。通过水上廊道与自然养生会所和中藏医院进行联系,为游客提供完美的休疗养景象。

5 总结

转型时期更人性化、更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愈渐体现。通过舒心减压锻炼,利用环境优美的花园缓解病人心理上的负面情绪,通过药物治疗到心理健康与环境融合的新健康模式,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因素追求纯天然的治疗方式。

新型医疗园区有专业医院、疗养园、中医药颐养中心及公园的混合功能、综合载体,规划从城市文化背景、经济特征、现状条件、服务人群心理、时代背景等因素综合考虑。努力创造一个以人为本、以医疗为核心的综合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现代医疗园区。

参考文献

[1] Yamane K.Roles of daily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in physical and mental QOL for elderly adults[J].People-plant Relationships,2003,3:19-22.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4)

摘 要 目的:了解在新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绍兴市内社区医院的发展现状和在校医学生的择业倾向。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绍兴市17家社区医院、社区医院所在地居民及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医龄以15年以上为主;18.5%的居民对社区医院的就诊环境感到满意,少于半数的居民对医护人员感到满意,仅25.8%的患者就诊时愿意选择刚毕业的本科医生;新医改政策出台后,72.2%的患者认为能承受目前的药价;只有少数在校医学生认为社区医院的就业前景乐观,并有深造的机会,两种观点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医院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及人员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社区医院形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医学生合理择业,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社区医院的建设,使社区医院步入良性轨道。

关键词 新医改 社区医院 居民 医学生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ospitals in Saoxing and the medical students’career orientation under the new health reform.Methods:medical staffs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of 17community hositals in Soxing.local residents of these communities and the students in Shaoxing University of Medicine Clinical were invertigated in questionnaire which were designed by ourselves.Results:Only 18.5% of the resi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community hospitial,less than half of the resi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medical staffs,only 25.8% of the patients would choose a doctor just graduated college,with the new medical reform coming out,72.2% of the patients thought they could sustain the current drug prices;Almost all of the staffs in community hospital are undergraduate an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based,acting as a doctor over 15 years;the views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on employment prospects of community hospital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X>/sup>2188.3,P<0.01),the post-graduate opportunities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X>/sup>236.6,P<0.01).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resent,we should be residents-oriented of the vital interests in community,increase financial input to improve the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the staffing,improve the level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of the Medical staffs,improve the image of community hospitals while increasing propaganda,guide the medical students to choose their career reasonably,attract talented people to jo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hospitals,let the community hospital into a benign orbit.

Key wordNew health reform;Community hospitals;Residents;Medical students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优秀的全科医生团队、良好的就医环境、当地居民的信任等,通过这几方面的协同作用,才会使社区医院稳固地向前发展。本文从国家实行“新医改”政策形势下社区医院的现状、居民对社区医院的态度及在校医学生的择业倾向入手,分析社区医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资料与方法

调查随机抽取绍兴市17家社区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医院(包括人员结构、硬件设施等)和社区医院所在地居民,以及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医院医护人员50人,发放问卷50份,回收合格问卷40份,合格率80%。采用现场记录的方法对社区医院的硬件设施进行调查;采用拦截的方法对社区医院所在地的居民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合格问卷449份,合格率74.8%;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合格问卷171份,合格率95.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sup>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居民对社区医院的看法:18.5%的居民对社区医院的就诊环境感到满意,31.0%的居民对医生满意,29.8%的居民对护士满意,39.0%的患者表示会首先到社区医院就诊,72.2%的患者能承受新医改后的药价;而60.4%的患者则选择了“先看看再说”。

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结构: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医龄以15年以上为主,见表1。

医学生对社区医院的认知:毕业去向,16.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去社区医院工作,25.7%的学生则选择不去,还有57.3%的学生还在考虑中,见表2。

表2 医学生毕业去向及对社区医院

薪资待遇和社区环境的认知[人(%)]

薪资待遇:5.3%的学生认为社区医院的待遇好,75.4%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9.3%的学生认为社区医院的待遇不好。

就业前景及深造机会:只有少数在校医学生认为社区医院的就业前景乐观,并有深造的机会。“就业前景”的观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188.3,P<0.01),“深造机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36.6,P<0.01),见表3。

表3 医学生对社区医生就业前景看法的比较

讨 论

居民对社区医院的看法分析:本调查显示,仅18.5%的居民对社区医院的就诊环境感到满意,反映了社区医院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足。新医改后,72.2%的患者认为能承受目前的药价,由此看出新医改为百姓看病带来了实惠;只有25.8%的患者会选择刚毕业的本科医生,因此,刚毕业的本科生要真正融入到患者中去还要走很长的路。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防线的“守门人”[2],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帮助居民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健康促进、社区干预和疾病预防,定期筛查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双向转诊[3],某些地区还做出了社区医生24小时服务的承诺。如果作为守门人的医护人员技术不过关,将直接损害患者的健康及经济损失。因此,社区医院应与大医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包括人才培养和交流,同时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制度,积极开展社区医院间的比武、竞赛,使社区医护人员主动磨练自己,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确保医疗质量,从而减轻患者的忧虑。此外,针对一些医护人员在接诊时态度恶劣的现象,建议将患者的评价纳入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去,促使医护人员改变接诊态度。

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学历及医龄:本次调查的社区医院无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医护人员,与大医院相比,医护人员学历相对较低。因此,建议作为决策者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人才服务社区;作为教育者的学校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社区医院的优势,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活动,深入了解社区医院的运作模式。

医学生对社区医院的认知:本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在校医学生认为社区医院的就业前景乐观,并有深造的机会。可见,社区医院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要使社区医院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应加强社区医院的软硬件设施,改善社区医院的医疗环境,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发展,做到“大病在医院,小病回社区”。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要放低自己的心态,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阅历,提升个人的修养,才能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从容应付。

总之,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政府、学校、医院、个人的努力,使社区医院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业勤,曹明倩.两个科学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全科医学,2009,2:210-211.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83-02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中,大学对社会生产作出贡献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培养出的人力资源进行生产活动,因此教育和知识的创新是其主要职能(陈劲等,2001)[1]。20世纪中期,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学服务于社会的方式有所变化,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科技的中心――硅谷,实现了科技到生产和商业的高效转化(李平,1999)[5]。科技园的兴建是当今世界大学发展的必然阶段,引领大学科技产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韩野,2003)[2]。大学科技园是将大学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及政府的资金整合,为大学的科技发展提供快捷的检验和应用平台,以此推动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1 医学类院校大学科技园的特点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经历了约20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共有115所部级大学科技园,以及诸多省级和市级大学科技园等,我们要对医学类大学科技园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

1.1 医学类院校的专业和人员特点

早期部级大学科技园多以重点大学为依托,规模较大、产业全面发展。医学类院校规模较小、学科门类较少,但专业之间壁垒较低、合作性强,更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模式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马文峰,2011)[6]。徐州医科大学是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有3个校区,18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拥有14所附属医院,并且有特色和优势专业――麻醉学,是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的学校。医学类院校应以发展特色为主,重点发展部分前沿学科;以学科的交叉性和合作性为优势,跨专业合作模式成熟;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大学本身的专业特点对大学科技园的类型有影响,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属于专业类孵化器,应当从学科合作中寻找技术突破,重点发展部分特色技术(何晋秋&章琰,2005)[3]。

从人员本身特点来看,由于医学专业的经验性和严谨性,对于基础性知识、实践和操作的要求,各个专业学习周期长,学业压力大,在创新意识方面较为欠缺。学生的时间主要用在学习和考评上,创新教育很难跟上。并且医学类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愿意选择进入医院、药企或科研机构。此外,徐州医科大学学生还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社会经验不足、承担风险能力不够等问题。大学科技园的职能之一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李双喜,2011)[4],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尚在创立初期,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发展,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在徐州医学院科技园中仅有7%的项目或企业是由本校师生牵头或创办,仅有一家能够企业能够达到产业化标准。

1.2 医学类院校产业化的特点

医学类院校的技术输出主要是药物生产和检验、医疗器械生产、健康监测等医疗技术和服务。徐州医科大学拥有14家附属医院,社会辐射能力强,通过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实现医疗技术的成果转化。根据梅萌(2002)[7]对孵化器的职能分析,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和其他综合类孵化器不同,成果转化主要是和外面企业合作,进行商业化运营。其合作企业呈现多样化,既有面向本校师生扶持性小型项目,也有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的大型合作项目。下文将着重介绍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合作的具体实例。

2 医学类院校大学科技园企业合作实例分析

徐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一家省级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已经在该地区初具影响力。其运营主体为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投资、生产及营销、生物医药成果转让、非学历技能培训等。科技园在企业合作方面制定了“四模式一机制”的合作方针:“四模式”指的是资金入股、渠道合作、技术合作和协助发展四种发展模式,针对孵化初期技术力量不足、资金不足、渠道不足等问题;“一机制”指的是和科技部门联合组织科研项目或平台项目,提供启动资金等。具体如下。

(1)资金/技术入股参股模式:对发展前景好、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或企业,本机构按照项目所需资金或技术进行入股或参股;(2)渠道合作模式:对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需要资金和技术,但缺乏一定渠道或社会认可度的企业,本科技园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认可度,提供渠道或进行冠名,并占取股份;(3)自主培育壮大引进外来资金和团队模式:对发展前景好、周期较长、市场有需求的项目,科技园自主培育,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显现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4)协助发展模式:对符合科技园发展集聚主题、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前期不需要资金或技术投入的项目,科技园提供信息咨询、科技咨询和项目平台申报服务,以及以低于市场价位的办公场所等工作。“一机制”指的是“联合科研基金机制”:很多企业缺少申报科研或平台项目的经验,本机构为其争取园区独立申报科研项目渠道的同时,和徐州市科学技术局设立联合科研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项目进行资助。下文讲重点分析三个案例来说明“四模式一机制”的运行理念和成效。

2.1 大型跨地域合作项目

徐州医科大学的合作企业中,台湾佳生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最重要的合作对象之一。台湾佳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物技术医药产业的技术服务支持,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具规模的委托试验机构之一。佳生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个合作对象就是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双方共同建设仿药一致性评价平台。仿药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节约医疗费用,保证用药安全。目前徐州及周边地区地区没有一家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仿药一致性评价机构,本项目如果成功合作,可以满足本地及周边省市的市场需求。佳生公司已经拥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但在大市场尚缺乏市场渠道和社会认可度。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利用本校及其附属医院的人才、场地资源,对合作建设的公司进行冠名病并占取一定股份,即采取“渠道合作模式”。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台湾佳生得到徐医附院所提供的药物受试者、相关医护人员和专家的支持,在开拓大陆市场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提供专业技术难题上的解决方案和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徐医佳生公司也成为了药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目前本项目已完成实验室建设并成功接到6家药企的订单,合同额已达600万,在这个项目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

2.2 小型本地项目

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除了在大型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小型本地项目上也有一定成效,以徐州市俊峰医疗科技有限公为例。胡俊峰教授是本校影像学著名教授,其专业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及医学仿真应用,学术成果丰富。胡教授所研发的全真模拟医疗器械(X光机、CT机等)完全按照医院所用的仪器仿制用于教学、实习、培训的仪器设备,从原理、结构和操作系统完全和医院仪器一致,并且可以做到医院病人信息的同步化,造价相对低廉,极大地方便了医科大教学、实习和准医师培训,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主动与胡教授合作,以资金入股的方式联合创办徐州市俊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到多家科研院所,营业额已达200万。徐州俊峰公司不仅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功,也为本校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胡教授在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的支持下,成功地创办企业,为全校师生树立典范。

2.3 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针对小微型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徐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众创空间于在2016年年初建立,完全依托于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以健康产业为大方向,目前入驻企业小微型30余家,主要从事业务有肿瘤生物治疗、生化制药研发、听力诊断治疗等项目。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服务团队共有13人组成(高级职称5人),形成跨学科咨询服务、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团队力量。针对每家企业的特点进行合作,对拥有成熟技术和良好前景的项目,进行资金入股合作;针对发展前景好、周期长求的项目,选择自营的方式进行培育;针对符合健康产业发展主题、不需资金或技术投入支持的项目,采取协助发展模式。参与众创空间的企业一般没有渠道合作模式,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所需求,需要大学科技园的大力支持。

3 医学类大学科技园企业合作的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医学类大学科技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具有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如徐州医科大学,各专业之间相互支持,能有效地通过合作模式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发展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科之间的合作。其次,徐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拥有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生态良好的城市生活区。且徐州目前正处于老工业基地转型时期,政府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创业,应该努力把握发展时机。再次,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已经和台湾佳生等多家台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了解其他地区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情况,可借此扩展合作范围,有计划地扩宽引进企业的类型和地域,引进外资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

参考文献

[1] 陈劲,张平,尹金荣,等.中国大学科技园建园与运作模式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6):1-7.

[2] 韩野.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3(1):60-62.

[3] 何晋秋,章琰.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8):27-29.

[4] 李双喜,赵镇,马文峰.大学科技园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1(21):598-602.

[5] 李平.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比较[J].科学学研究,1999

(4):90-95.

[6] R文峰.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考[J].科技信息,2010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波特战略;二级医院;定位突围

中图分类号:R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要求的趋高性,使原有的城市三级医疗网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卫生部提出了“在城市建立两级双向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医疗保健机构分工合作”的总体思路,三级医疗网开始向二级医疗网转化。而城市二级医院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位于都市之中,上有三级医院,下有数不清的中小医疗机构,逐渐成为“方便、便宜不如社区门诊,整体实力不如三级大医院”城市夹缝求生存的“特殊群体”。我们医院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员,虽然我们是市属二级综合性医院,和区属、企业二级医院在殊多方面有所不同,但面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变革以及医院自身的发展困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在上下挤压的夹缝中寻找出路,思考战略突围,至关重要。

1.波特竞争战略

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著名的《竞争战略》一书,被美国《幸福》杂志奉为企业经理、咨询顾问及证券分析师必读的“圣经”。波特的三大基本竞争战略分别是:低成本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他认为,企业必须在其所经营领域内应用上述三种战略中的一种,才能更好地发展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而美国的另一位管理学者海尔教授则认为波特实际上是提出了两种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而集中化战略不是一个独立的战略,同时指出上述两种战略的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于医院战略管理而言,如何确立和发展竞争优势。根据波特竞争战略,应用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安德鲁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Ⅲ,对医院进行组合分析。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思考自己的竞争优势,确定医院的定位和突围的突破口,否则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波特竞争战略运用中的思索

我院地处南京市东城区,中山门外,近郊区,是一家政府举办的市属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0多年前为区医院,基础较差,近年发展较快,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近200台,2006年门诊量30万,出院病人5000人次。我院拥有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瘰疬科为优势突出的特色专科。社区的一个服务中心挂牌在我院,周围5公里的范围内有一家三级军队医院,且市区内拥有众多省、市、部队的三级甲等大医院,交通十分方便。医院前方为中山陵风景区,两侧均为高校,医疗资源封闭,周围人口密度不高,病源不是十分充足,但是东城区中山门外,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只有我院一所较大的市级医院。根据波特竞争战略,结合本院实际,在用swot组合分析、思考后,认为我院,应该在应用低成本战略的同时也应用差异化战略,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二级向三级医院突围。

二级进三级在医疗优势、科研、教学等方面有一个很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我们医院来说,社区是基础,没有社区二级医院将是无本之源,有调研证明社区医疗机构的病人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社区机构建设好的城市,越来越多的病人走向社区医疗机构,做社区,也可以很顺利的转诊,为本院发展提供养分。临床上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常见,占医疗资源的大部分。而常见病、多发病,在三级和二级医院均可以诊治。如果医疗费用不能与三级医院拉开较大距离,病人很难向我院流动。“看病贵”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我院应采取低成本竞争战略,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病人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高效、低耗、优质,通过降低成本,减轻病人负担,保证和争取更多的医院基本的医疗市场份额。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7)

目标社区分析:天诚社区位于天诚路与秋涛路交接处,该社区是属于闸口社区侧翼地段,周围有濮家新村、机神新村等社区,由于该社区人员结构相对稳定,外来人员流动量不大,所以可以初步判断其他年份青少年人群数量于以上数据接近。

鉴于以上数据显示本社区属于杭城典型老的原住居民社区,所以本次活动应以追求社会效应最大化为主,培养潜在消费人群为辅。通过社区义珍活动咨询来巩固杭州口腔医院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实现品牌横向拉动。

二、 活动方式:

? 活动主题:_____孕妇口腔保健_____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天诚社区活动中心/天诚社区2楼会议室

? 活动目标:1、进一步提升杭州口腔医院在杭州市区的品牌形象,树立尖端临床医院不可动摇的地位。为将来的医院扩张奠定基础,开拓新的发展模式。

由于本次活动涉及社区特殊性所以本次活动以追求社会宣传效益为主要目标。

根据医院目前的定位,制定适当的宣传方针,实现最小的宣传费消耗,产生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已医师义诊与专家讲座相结合,活动亮点以“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及青少年牙科牙病保健预防为切入点进行宣传。

1、活动人员、设备:

? 室内讲课音响设备联系社区提供

? 专家1-2名 咨询医师1-3名

? 护士、现场工作人员若干

2、现场布置:

? 现场悬挂活动主题横幅

? 制作活动背景墙、现场医疗咨询区布置

? 活动宣传展板布置(病历宣传样板、健康教育样板)

? 形象宣传品(画册、x展架、现场pop等)

3、活动进程:

? 8:30,工作人员7名到晚会现场周围发放活动宣传单,布置活动场地为活动造势。(工作重点:工作人员的选择、人员服装/绶带准备、站位、工作职责、

a、室外阶段:9:00 – 11:00 咨询医生及护士按时到位,活动展开。

以医师义诊咨询为主同时结合预防保健科的社区讲座进行宣传。同时赠送纪念品

b、室内阶段:下午3:00 – 5:00

? 为了解决广大妊娠期妇女的口腔问题,保证她们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医院此次提供“健康专家送上门”服务,派遣省内著名专家于天诚社区进行 “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通过专业知识的介绍,倡导爱护牙齿从孕妇做起的健康理念。告知公众特别是妊娠期妇女,妊娠期的口腔保健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和发育,是影响一个民族新一代身体健康和口腔健康的大问题,所以爱护牙齿应从孕妇做起。)

? 凡来参加讲座的孕妇、我院均为其提供一切咨询、检查、治疗服务,并免费为每一位孕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回访,在其怀孕期间凡来我院就珍者一律全免挂号费(专家、特诊科除外)同时赠送纪念品

四、 活动炒作:

1、 前期炒作:

? 提前一周平面媒体活动广告和新闻

? 提前一周进行电台节目的宣传

? 提前一周进行网络宣传(杭州网首页新闻)

2、 后期炒作:

? 电台的全程直播

? 电视台新闻报道

? 平面报纸活动报道和新闻

五、 活动靓点:

1 “微笑天使”活动推广大使

时间:活动前一周 晚 19:00-20:30

地点:杭州各大代表社区

说明:作为活动前期推广的强力辅助手段,医疗宣传人员深入社区,进行面对面的活动宣传

2 赠送100份青少年口腔健康体检卡(新闻抄作主题)

时间:活动前一周 与“微笑天使”同期进行

地点:杭州各大代表社区

说明:我院制作青少年口腔健康体检卡 凭卡可免费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3次,就诊可免挂号费(不含专家门诊)

3 成立“杭州市青少年牙科牙病预防诊疗中心”

时间:______月_______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8)

1、文化旅游方面。①“龙都”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前大磨乡泊村,总投资6亿人民币,规划占地1800亩,建设面积66万平方米,共设八个景观,20个中型景点。主要景观有:天龙下凡、龙宫、龙文化展示、龙都大厦等。项目建成后,将掀起海内外华人寻龙根、拜龙祖的高潮,进一步弘扬龙文化,以此拉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目前,泊村“龙都”已在国家正式注册。经过十余年深入调查、研究、编写的《华夏龙乡神话记》一书正式出版。20集大型连续剧《龙魂》文本已写好,正在筹资拍制。聘请清华大学教授设计了国家一流的龙文化展示区。泊村舞龙队多次参加国内外舞龙大赛,扩大了“龙都”泊村的知名度。原创:泊村被省命名为艺术之乡。②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某县是“中国鸭梨之乡”,依托20万亩梨园,建设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旅游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园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可产生以下效益:一是季节性景观资源——梨花节、金秋采摘节客源市场:因其特殊的品牌效应和景观品质,将形成短时期内高强度的客流,且辐射力大,可吸引全国各地的客源。二是常年性景观客源市场:根据目前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市场调查显示,一般选择此类旅游的游客大都来自都市,选择在双休日采取短线游的形式,逃离都市、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是此类游客的普遍心理和出游目的。此类景观资源的辐射范围在邯郸市区及晋、鲁、豫的周边城市和地区,市场辐射力为二级客源市场,每年可吸引游客30—50万人次。三是旅游产品市场效益:特色产品精品鸭梨、温室水果、高科技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纯天然土特产、农家饮食、梨木工艺品等是都市游客追求的目标。目前该项目已列入邯郸市旅游总体规划。县委、县政府已作为重点项目,把农业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所涉及到的村庄已全部建成文明生态村。对规划区内道路进行了硬化,设置了木制垃圾箱,修建了高标准公厕、旅游餐厅、生态走廊。县政府筹措专项资金编制了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③图书馆建设工程。投资180万元兴建某县图书馆,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力争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十一五”期间完成县体育场的搬迁改造。

2、教育方面。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目标,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利用4年时间,投入2.4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0所,撤并中小学283所。到2009年,全县初中、小学达到95所,其中:小学71所,初中24所,基本符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6年,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为17所,目前,每所项目学校均绘出平面规划图,河北省冶金建设集团对项目学校进行了地址勘察,由邯郸市天工设计有限公司对施工图统一设计,工程委托邯郸市正泰公司做为招标,招标公告已在邯郸建设工程信息网上,招投标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中,近日即可开工建设。②教育扶贫济困工程。2006年县政府确定教育扶贫筹资目标任务为360万元,救助贫困生5.3万名。截止目前,全县已筹资365.8万元,救助贫困生3.5万名。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投资792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配套资金437.6万元,市配套213.4万元,县配套141万元。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3、卫生方面。①中医院搬迁项目。由于中医院占地面积小,现有房屋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群众就医需求。为此,确定投入30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新中医院,目前正在进行征地工作。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变就医条件。②医技楼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建设5500平方米的县医院医技大楼,投资1000万元购置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年底前投入使用。③合作医疗项目。已争取到明年在某县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通过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助机制,做到共同承担疾病风险,原创:合作医疗的实施,有效地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④年内完成18个卫生院、11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前2个中心院正在建设,5个卫生院正在招标,其他卫生院正在图纸设计。110个村卫生室已完成80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其他正在改建中。

4、科技方面。大力加强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年内建成农业科技传播站2家。现已建成1家,正在筹建1家。依托绿洲兔业公司投资18.5万元,占地98.6亩的回隆镇农业技术传播站已全面完成。据统计,该站已举办培训活动6次,其中专家授课4次,培训人员达4500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目前,该站正待省市有关部门的验收。依托某县新世纪林果花卉良种试验场,投资6万元建设鸭梨技术传播站,此项目在筹建,预计年底前建成。

二、主要工作措施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9)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医院建设及医疗资源调整阶段的高峰期,在一些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具有符合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适应患者就医需求的特点,专科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从事医疗卫生建筑设计的设计者提供了向专科医院设计领域纵深研究和实践的机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和挑战。专科医院设计要求设计者不仅具备综合医院设计能力,更需要对专科医院的治疗过程、患者的病情特点、诊疗的流程及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研究,做出真正适合专科病人诊治的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位于上海市区淮海西路近番禺路,创建于1957年,为我国最早建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诊治心、肺、食管、气管、纵隔疾病为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院区现有门急诊楼、病房楼、进修楼、行政楼等。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医院现有的土地、人才、设备资源,根据医院与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新建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病房楼,并对院区新老建筑进行规划整合与改建。通过建设新的病房楼、医技科室、后勤保障系统等医疗用房,拆除部分原有行政后勤用房,合理调整全院医疗用房布局,充分利用医院专科优势,扩大床位规模,提升救治能力,增添诊疗设备,改善医疗服务设施,提高医技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本病房楼建成后,院区总床位数为580床,并设有10 间手术室和 20 余床的术后重症监护室 (ICU) 。

图1 鸟瞰图

二、总体规划

由于胸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一般均为重病症者,甚至有一些处于生命垂危状态,并且多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故紧凑布局是实现病人快速抢救、方便就诊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次改扩建按现代胸科专科医院的要求对院区新老建筑进行了完整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措施如下:

(一)、建设病房楼时,保留污水处理、现有进修楼(中心供应) 和 原行政楼。

(二)、病房楼建成后,拆除进修楼(中心供应) 和 原行政楼,完善院前广场等环境建设。

(三)、集中布置医疗用房,主要医疗后勤用房位于地下部分,规划院前广场(待原行政楼拆除后建设)。

经过规划整合后,院区各医疗功能区域通过水平和垂直交通联系,形成紧凑完整的功能体系。

图2 总平面图

三、平面功能

(一)功能分区

根据医院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专科医院的使用功能及住院患者的需求,对建筑群的功能分布进行统一调配。地下部分主要设置各类医技、设备用房和停车功能,地上部分主要设置医技、病房功能。

(二)平面设计

1、入口大厅

宽敞明亮的大堂集交通、休闲、等候、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顺畅地将各类人流引导到主要的垂直交通空间。

各区域内部分区明确,流程合理;功能区之间注意空间、设备资源的共享,减少病人的往返,为病人提供舒适、私密的就医环境。

2、护理中心

护理单元布置强调功能分区,各类人群如医生、护士、病人等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区域,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护士工作区域遵循卫生、安全、便利原则,于护理单元中部集中设置,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医护人员通过专用电梯上下,工作区域适当封闭独立,避免外界干扰。

各类流线分离,保证洁进污出,互不交叉。

四、室内细节

室内环境的细节处理直接影响病人就诊、 治疗、住院的舒适性,本项目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一)入口大厅

大厅内部设置绿化、小品和各种服务设施,为病人提供园林化的空间,既方便了患者的使用,也体现出本方案为患者和探视家属提供良好服务的理念。

底层结合医院的特点设置了服务中、鲜花、银行等服务用房,体现了现代医院功能的延伸。

(二)护理单元

病人的活动、交流区域邻近主要交通区域,拥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便于病人及探视家属的使用。

在卫生间附近设开水间,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

图3 标准护理单元

(三)室内色彩

在室内色彩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柔和的浅色系墙面、顶面和地面,室内门多采用木质门, 避免纯色金属门给人的冰冷感 。

(四)室内交通

室内交通空间结合色彩、材料等设计,具有一定的节奏和变化,避免冗长压抑感。

(五)无障碍设计

考虑到病人身体一般较为虚弱,在每个厕位隔间内均设双侧有助力扶手。且每层均设无障碍卫生间,病人家属可搀扶病人如厕。每个护理单元也均设一间无障碍病房,方便病人使用。

在病人行走的走廊设置高度适中、手感舒适的扶手,墙面下部设防撞带避免轮椅、推床对墙面的撞击。

五、室外环境

胸科医院南部为上海城市公园-番禺公园,本案景观设计即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充分借景,设计与周边背景环境呼应,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环境,营建花园式现代医院。并且由于院区内部用地紧张,较难设置大面积地面绿化,故在病房楼设置错落的内部庭院和退台空中庭院,形成韵律式边界,与院前广场和南侧的番禺公园相得益彰。

(一)院前广场绿地

院前结合院前交通组织设置广场绿地,形成医院与城市间的友好界面,为等候的人群提供一个惬意的休憩空间。

(二)内院景观绿地

在入口弧墙和主体建筑间自然围合形成庭院绿化,以改善院内环境,通风节能。

(三)空中立体绿化

结合建筑退台造型,,在退台屋顶设置屋顶花园,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休憩和观景的空中庭院。身处屋顶花园,病人可以眺望番禺公园,舒缓紧张与焦虑心情,有利康复。

图4 南面透视图

六、 结语

社区医院市场前景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5903

1引言

医院绿地建设从绿化到美化再到康复绿地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如今医院的绿地建设比较注重绿地康复功能并局部引入了园艺疗法,从而营造出一个优雅安静的医院绿地环境,以利于人们治病防病,尽早恢复身心健康[1,2]。人性化医院绿地的引入,在增强医院医疗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增强医院的竞争力。通过对人性化理念下医院绿地景观设计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医院绿地的重视,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2研究区概况

淮北市人民医院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海西路66号,是淮北市唯一的一家市级综合性医院,淮北地区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的中心。医院先后被授予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等,占地面积约51000 m2。该研究区是一个集对外形象展示、日常办公、病患日常活动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医院绿地景观规划项目。

3设计理念与主题

3.1“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的含义也即为以人为本,医院是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场所,其绿地景观的服务对象依旧是人。综合医院面向的人群广,绿地设计要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3]。“天人感应”、“形神合一”是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合理的环境能够调节人的心态,对防病治病以及康复都有利[4]。医院绿地景观要有良好的交通组织、植物配置、休闲场所、多样空间等,改善患者心态情境,更好服务患者。绿地设计要体现“人性化”,从规划、设计、功能、细节上都要展现,例如合理种植树木、藤本及花灌木,交通路线便捷清晰,实用功能与美观功能并重,景观小品尺度适宜和无障碍设计等。

3.2设计主题

该研究区的设计主题是“圆・园・原・援”。

“圆”,是指以圆或圆弧为主要表现形式,来展示此次设计。“圆”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圆”象征着完整和美好,设计中圆的应用也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设计中主要有圆形广场、圆形花架和一些圆弧形的道路等。

“园”,是指从园林的角度出发,结合医院的特征,将绿地设计成一个美丽的游园,愉悦患者的身心。另外,设计将该医院的绿地主要分成了4个园,结合前面提到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借助语言词汇的妙用来命名,分别取名为倚梅园、百草园、群芳园和绿波园。梅花是淮北的市花,为体现当地人文特征,单独设置了倚梅园来栽植梅花;百草园的取名源于“神农尝百草”,设置百草园种植一些药用植物,在就地取材的基础上能够增加药用常识;群芳园在住院部的楼顶,园中靠木栈道通行,周围栽植各种花木,这里是园艺种植园,对患者进行园艺疗法;绿波园是最大的一个区域,“绿波”既指绿水波痕又指绿色树叶如波浪,里面多种园林小品和植物,满足患者日常活动与享受大自然。

“原”,是指还原自然,以人为本,绿地设计中注重原生态。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都源于自然,只有尊重自然的设计才算得上是“人性化”的设计。在地形设计上,运用原有地形合理设计,因地制宜;在植物选择上,多选用淮北原有树种;在水体设计上,模仿自然的水域,有宽阔水面和蜿蜒溪流,以及做了湿地景观;在道路处理上,用到了大量的木栈道。

“援”,是指对生命的救援、援助,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人性化的医院绿地也能对患者的身心起到援助作用。首先,人性化的医院绿地环境能给患者带来好的心情,本身就是一种援助;其次,体育活动区的健身器材能够帮助患者的身体恢复。

4总体布局与分区

4.1布局构思

在门诊与辅助医疗建筑之间布置了倚梅园,梅花有五瓣,将该园分成5个区域,如图1所示,分别种植垂枝梅系、龙游梅系、直枝梅系、杏梅系和樱李梅系。梅花是淮北的市花,能够体现出地域特征。园中道路为蜿蜒曲线,设置较多的土坡用来障景。百草园位于门诊与传染病房之间,此园没有设置道路穿行,主要为植物群落的组合,在此区域种植一些药用植物和其它乔灌木用以隔离,植物群落的组合要符合人对于美的要求。

群芳园也是园艺种植园,在住院部的楼顶,通过圆形与弧线布置广场与木栈道,周围种植各种花木,进行园艺疗法,让患者体验种植和观赏的乐趣,园中有拉膜亭和花架驻足休息。屋顶花园的产生是由于医院建筑向高层化发展而出现的用以补充室外绿地的场所,体现了对人本能需求的尊重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5]。

绿波园在主入口和住院部的西侧,里面有亭、花架、广场、木栈道、小桥、流水、湿地、山石以及各种乔灌木和花卉,各小品尺度适宜,集聚会、休息、赏景、散步等功能为一体,能体现出“寓原于园”的设计思想,也就是将原生态在园中有所体现(图2~图4)。

体育锻炼区在住院楼的西侧出入口,方便患者出门锻炼,又与休息区分开,互不干扰。四周也用植物进行围合,创造一个绿色、有氧的活动场所。考虑到患者锻炼后的休息,设置了一些木质座椅,避免因过多石材带来的“冰凉”感。

在主入口与门诊楼之间,设置了大面积的铺装和一个喷泉景墙水池与植物结合的景观,在辅助医疗楼和住院楼前也作了圆形铺装。设计中的广场、花架和游园道路等形态多为圆形或圆弧,体现了主题中“寓园于圆”的设计手法。

4.2景观功能分区

在人性化的理念下将医院绿地分为:人流集散区、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滨水景观区、安静休息区和绿化种植区。

4.2.1人流集散区

人流集散区主要是指主入口广场和各区域入口及小型广场,综合考虑了人流量的大小,确保交通便利。

4.2.2静态活动区

静态活动区包括了倚梅园、群芳园(即屋顶花园)以及绿波园中大片绿地,这些是相对安静的路段,可以给患者提供散步等活动空间。

4.2.3动态活动区

动态活动区主要指住院楼西侧入口门前的体育活动区。这里主要提供了健身器材,供患者强健筋骨,在周围设置了一些座椅以供休息。

4.2.4滨水景观区

滨水景观区包括了远心亭、小桥、湿地和临水碎石铺装以及花畦。远心亭坐落在水边,在亭中休息时可以观赏岸边的山石和云南黄馨、夏季盛开的荷花以及周边众花木;“小桥流水人家”有着诗的韵味,小桥不仅在通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还能给人以美感;小桥北侧的湿地景观也会引人驻足流连,湿地上方通着木栈道,水中栽植许多水生花卉,盛开时也是一景;碎石铺装本就有着一定美感,临水而设更能较多的欣赏水景;花畦中有着不同的花,与水中倒影相辉映更能让人陶醉。

4.2.5安静休息区

安静休息区主要是指群芳园尽头的拉膜亭和绿波园的圆形花架围成的区域。安静休息区是围绕着静来展现,同时还要考虑遮荫的要求。

5具体景观设计

5.1软质景观设计

软质景观主要包括水体景观和植物景观。

5.1.1水体

水体在景观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设计中,结合原生态的主题,运用了自然式的水体和生态驳岸处理。植物根据河岸线空间的走势,形成了一条自然的生态通道。出于人性化的理念和医院特殊的环境,不能栽植垂柳这种带有飞絮的植物,在岸边用了云南黄馨做绿化。水体周围布置了较多的园林小品,亭、小桥、山石、木栈道、生态湿地等都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植物与水的结合能使环境变成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同时也符合使用者的亲水心理[6]。

5.1.2植物

在人性化的理念下,设计中主要运用了淮北市的市树银杏和国槐以及一些其他常见树种,植物配置上注重了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乔灌草以及藤本的运用。在医院的植物配置上要注重治疗、保健以及精神安慰的作用[7]。医院的和行道树多运用了银杏和具有强杀菌力的香樟等,在进行植物群落布置时注重乔灌草的搭配以展现层次性,不仅满足了视觉上的美感还能在嗅觉上有所体现,给人以多重享受。

5.2硬质景观设计

设计中的硬质景观包括步行环境、景观设施、活动场所、车辆停放处4大部分。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铺装有着简约、自然、接地气的特点;小桥有一定的坡度,但坡度较小,设计中也考虑到了无障碍设计;水岸布置时,临水面设置了木栏杆防止落水;屋顶花园在考虑安全的基础上,在周围布置了一圈围栏;照明设施有路灯、草坪灯等。

6结语

在现代医院的规划设计中,绿地功能的重要性已变得日益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变得深入人心,将建筑与绿地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将人性化的理念植入设计,使医院的功能在生理及心理意义上得到更好的体现。当前医学环境追求与整体医学模式的相适应,寻求医疗技术与情感的平衡,所以在人性化的理念下进行医院绿地设计时,首先要以人为本,紧扣时代的脉搏,结合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不断创新发展,实现更好、更美的“绿色医院”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绍增.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杨赍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贺挺,廖亮,吕明.人性化设计中的关怀与伦理[J].山西科技,2005(5):91~92.

[4]杨慧,罗群斌,孙明.以人为本和与自然共生的医院建筑设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76~79.

[5]付春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尚圆”心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42~45。

[6]吴映谦.医院环境规划设计:以宁乡县人民医院的建设为例[J].工程建设,2008(1):32~35.

上一篇: 国家审计主要法规 下一篇: 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