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48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1)

在现实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一个基层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是否把“人才”看做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是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实效开展的必备前提,事实虽然如此,但是现实当中的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却依旧沿袭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没有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忽视作为人才个体的人其自身的价值与需要,把人事管理中的人只是看成是一种固定的有形资产,长期以来这样的认识始终是一些管理者主体的管理思想,从长期以来的管理成效来看,这样的管理思想对于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在此种管理思想引领下的管理工作,很难激发基层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的同时,也阻碍了基层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2.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人才引进的机制不够完善

从目前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实施来看,人才的引进机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现有的人才引进机制与人才引进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才管理的机制相对落后,其突出的表现在于在编制的审批方面与人才的应用方面存在许多的差异,一些进人基层事业单位的工作者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些问题还相当的突出,急需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动态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的发挥。

3.现阶段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方法相对落后

从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人事管理方法运用相对的落后,在具体的人事管理方法运用中更多的存在行政化管理的倾向,官本思想与官本管理方式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依然是比较突出的人事管理问题,落后的官本管理理念引领下的事业单位管理方法的运用也必然是陈旧而缺乏活力的,这些缺乏实效性的落后管理方法的运用给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员过多、机构过于臃肿等问题就是一些极为突出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能上不能下的人事管理困境,因此,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有改变相对落后的人事管理方法,创新更多的人事管理新方法,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创良好的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4.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缺乏开放性

传统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始终把单位的员工看做是单位人,这种单位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同时基层事业单位也存在着较为顽固的大锅饭思想,尽管随着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样的思想有所淡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锅饭与单位人等陈旧的事业单位管理思想在基层事业单位中依然比较普遍,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基层事业单位的员工都普遍存在“一进事业单位就是一辈子的稳定”的人事管理思想,这对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与人才的引入都是极其不利的,是制约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效实施极其不利的制约因素,在这种终身稳定思想影响下,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也缺乏应有的活力,管的比较死,管理的方式缺乏灵活性与开放性,管理的效率普遍的不高,而未来的社会发展,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这种缺乏开放性的基层事业单管理模式的延续对于基层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

二、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创新人事管理的机制

1.要以“以人为本”的管理引领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在具体的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尊重每一个管理个体的自身需要,把人本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核心工作,要让每一个员工在管理中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要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树立集体意识,不断的营造本单位的组织文化,用团结、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引领本单位的各项工作,要把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丰富广大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与价值观,让个人的追求与组织需要、单位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协调个人与单位集体的关系,在具体的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让个人的发展与单位的发展互为促进,要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领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促进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2.在基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要不断创新选人的机制

从现阶段基层事业单位的选人、用人的机制来看,目前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主要是体现为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人才,而对于一些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的选用,则一直采用上级任命的选人、用人方式,这些选用人才的人事管理方式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增加人才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人才聘用、选拔方式也存在着其自身的不足,其中最突出的不足在于这样的人才选用方式对于留住本单位的人才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具体人才选用的人事管理工作实施中,要创新现有的人才选用机制,不仅要重视外聘人才的选拔,同时也要重视本单位人才的自聘工作,把本单位德才兼备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与选拔,以此进一步的提高本单位的竞争力,促进本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2)

二、现代管理理论与基层工会工作的结合途径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3)

(一)、**、**两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模式——网格化

_.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依托,为创新监管模式打下基础。以工商所为单位,从经济户口管理入手,对辖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一图”、“一档”、“一卡”、“一帐”、“一机”的管理模式。并按照“依法登记、规范操作、高效审核”的原则,对各类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实行“一审一核”制。建立综合的监管档案,**省工商局了开发联动网络系统,将登记和监督有机连接,实现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的联动互动,真正达到“实时转告、信息共享、全程监管、权责明确”,实现管理效能化。

_.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巡查制,推行全天候巡查,提高市场监管工作效率。推行以工商所为主体、综合执法为职责、属地管理为特征的区域性市场巡查制,实行管理分片、巡查分组、彼此制约的运作方式,以月巡查为单位,根据季节、上级要求、本所实际采取普查、分类巡查、重点地区巡查、驻场巡查和专项巡查等方式,对辖区内的个体私营工商业主、企业、商品交易市场、展销中心的交易活动、集中和分散的经营者及经营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全方位的巡查,寓收费于巡查之中,寓巡查于执法之中。

_.创新监管执法机制,逐渐把力量从简单收费工作转移到行政执法之中,尽快适应新的形势。一是按经济区域组建一支由公平交易科直接指导、统一指挥协调的基层经检队伍,开展跨区域监管执法工作,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二是建立局领导、科室联系基层工商所制度。按照分层管理、上下联动的原则,局机关领导、各科室全部参与联系基层工商所,不断加强科室与工商所之间的联系沟通,加强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查,共促职能到位。三是全面推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预警警示制。对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发照、擅自开业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经营者(不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等前置许可)、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轻微违章行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年度检验和验照中未按规定时间办理年检验照的,原则上予以书面警示,提出纠正意见和时限,以教育引导的方式促进监管,杜绝简单以收费罚款代替服务管理的现象发生。

(二)、当前**、**基层工商干部素质的现状——老龄化

_、人员结构上新的“血液”供给不足。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是__年代初的招录人员和干部,多年来,一个县局向社会公开考录人员不到_人。新录用公务员仅占总数的_%左右,人才引进缓慢,新鲜优质的“血液”严重供给不足。

_、年龄结构呈老化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__-__岁左右,其中__岁以上人员占全局__%以上,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多数老同志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记忆力下降,动手能力不强。

_、文化素质不高。本科和专科学历虽然占了全局的__%以上,但全日制的本科所占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是在职本科和专科。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监管能力偏低。

_、综合素质不高。多年来,由于工作机制的原因,造成了干部业务技能单一,知识结构狭窄。会登记、会检查、会办案、会电脑、会调解的“五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高是制约转型的瓶颈。

(三)**、**两地工商提升工商队伍素质的措施及办法——分类化

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顺利实现工商工作的转型,只有好的思路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工商干部队伍。如何提升工商队伍的素质呢?他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_、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包括政策理论水平、大局观念、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识人用人的能力等。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切实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提高基层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如吴中区工商局做到“四注重、四帮助”。对老干部注重尊重

——帮助其发挥优势;对年轻干部注重锤炼——帮助其快速成才;对转业军人注重引导——帮助其转换角色;对女干部注重关爱——帮助其克服困难。

_、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一是组织与基层工商所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着重围绕“六会”,即会监管、会办案、会服务、会维权、会协调、会电脑展开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监管执法能力。二是按照与机关干部业务相适应的“五能”,即能调查研究、能出谋划策、能撰写公文、能组织协调、能指导落实进行培训。如**工商局制定了《公务员队伍提升履职能力分类管理办法》,__周岁以下公务员以培养复合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一专多能”为基本要求;__周岁至__周岁公务员以培养专业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一专、拓展多能”为基本要求;__至__周岁公务员以培养适岗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履职尽责”为基本要求,并鼓励熟悉精通更多的岗位业务。三是组织业务骨干,以点带面,对信息化知识和食品安全科技监管手段进行培训。四是建立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激励机制。五是构筑科学的竞争机制。竞争是提高素质的驱动力。竞争上岗是激发工商所执法队伍活力、推进工商所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要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规则,培育基层工商所执法的竞争精神,营造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环境,以此增强工商队伍的危机感,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_、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逐步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抓好“六项禁令”和“十不准规定”的贯彻落实,做到严要求、严监督,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务实、为民的高素质工商队伍。

二、**工商所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____年__月,我所共有工商干部_人,管辖涓桥镇、里山、秋浦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___平方公里,个体工商户____

家,各类企业___家,市场_个。

(二)目前池州市**区基层工商所所处的地位

_.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____年机构改革以来,全区所有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都由基层工商所共查处。

_.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咨询工作,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_.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三)**工商所目前队伍情况

_.少数同志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_.队伍年龄偏大,干部有老化现象。目前,我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__岁,其中,__岁以下没有,__-__岁_人,__-__岁_人;__岁以上_人。

_.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四)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_.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监管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少数网格责任人对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_.执法手段落后

我所目前仅配备汽车_辆,由于辖区面积大,网格多,监管户数多,又处在城乡结合部,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

_.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五)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_.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目前,基层工商所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_.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关于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停征“两费”和实施新的“三定”方案后,工商部门必须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工作思路上实现“五个转向”:一是工作目标从偏重追求经济效益、维持正常运转,转向突出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工作重心从定费、收费、查费、催费转向维护辖区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护民生权益;三是人员配置从围绕完成收费任务转向增强登记服务、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力量,切实推进工商职能到位;四是监管模式由传统监管转向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实施科学监管;五是绩效考评由“以收费论英雄”转向以服务质量、监管效能定奖惩,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针对上述情况,我本人对**工商所的监管模式具体设想是:工商所下设两个综合管理组、一个执法队,一个登记内情室,其中登记内情室的主要职责:(_)受理辖区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歇业、注销申请并核发营业执照;(_)受理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的年审换照和企业年检;(_)负责辖区“经济户口”的分类归档、各种规费的收取;(_)承担内勤业务;综合管理组主要职责:负责包保各网格内的一切日常监管工作,和一般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工作。执法队主要职责:负责辖区的打击传销,和所内重大案件查处工作。

如何做好监管模式的改革特向分局提出如下建议:

_.合理配备人员,进一步增强基层工商所的整体战斗力

在基层工商所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所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强化整体战斗力。在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配备方面,实现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善于团结、善于协调、善于创新的带头人,又要有擅长业务、善于指导、善于钻研的负责人,形成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在基层工商所干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工商业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每个基层工商所至少配备_名法制员),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_.科学划分事权,使基层工商所成为责、权、利的有机体

基层工商所处在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的第一线,要确保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实现监管到位,就必须科学划分分局与基层工商所的管理权限,赋予基层工商所相应的职权,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市局和分局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外部事务协调以及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等方面,重点为基层工商所做好服务工作。因此,有必要将相应的干部管理、监管范围以及行政处罚权赋予基层工商所,努力实现“三个改变”。在干部管理上,将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奖惩赋予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在人事管理上使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自,以改变目前只管事不管人的状况,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统一;在监管权限上,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所有企业的日常监管均由基层工商所负责,改变以往机关管企业、基层工商所管个体户的局面,使基层工商所对所有境内市场主体都具有监督管理权;在行政处罚上,通过合理调配干部,将一定额度的大要案件的行政处罚权赋予基层工商所,如根据违法经营额的不同,将案值_万元以下行政处罚权授予基层工商所;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将除公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外的市场经营主体的违法违章行为,包括不正当竞争、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办案执法权赋予基层工商所。总之,要改变以往基层工商所只具备按简易程序和部分按一般程序处理“小案”的权利的现状,赋予基层工商所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综合监管的权利。

_.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基层工商所适应新形势监管执法的能力

要顺利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做到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到位,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形象的有效提升,关键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根据当前基层工商所干部素质的实际情况,应努力开展好三个层面的培训。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要始终将思想道德建设、如何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无论监管任务如何繁重,都必须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干部政治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重要文献,经常进行形势情势教育,做到以德治所,以制度约束人,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在市场环境多变、监管对象复杂的形势下,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始终勇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头。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业务培训制度化、系统化。业务培训的方式要实现由传统的苏格拉底式的教条化的填鸭式的培训向现代的诊所式的讨论、提问式的培训,重点培养实际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能力;业务培训的重点,加强对新的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培训和如何查处复杂的、新型的疑难案件操作性培训;业务培训的载体,采取短期封闭式培训和经常性的实务指导相结合;业务培训的分工,市局主要负责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的理论培训和疑难案件查处技巧方面的讲授,分局主要加强对基层工商所业务骨干的专项培训,基层工商所要有计划组织全体干部学法和案例讨论;业务培训的时间,基层工商所每人每年的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___个小时。第三,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监管的层次和水平。重点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专业培训,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嫁接,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做到信念不动摇、生活不腐化、纪律不松懈、执法不违法、知识不落伍。

_.加快硬件建设,努力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监管执法条件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4)

*、人员结构上新的“血液”供给不足。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是*年代初的招录人员和干部,多年来,一个县局向社会公开考录人员不到*人。新录用公务员仅占总数的*%左右,人才引进缓慢,新鲜优质的“血液”严重供给不足。

*、年龄结构呈老化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岁左右,其中*岁以上人员占全局*%以上,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多数老同志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记忆力下降,动手能力不强。

*、文化素质不高。本科和专科学历虽然占了全局的*%以上,但全日制的本科所占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是在职本科和专科。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监管能力偏低。

*、综合素质不高。多年来,由于工作机制的原因,造成了干部业务技能单一,知识结构狭窄。会登记、会检查、会办案、会电脑、会调解的“五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高是制约转型的瓶颈。

(二)、*、*两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模式——网格化

*.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依托,为创新监管模式打下基础。以工商所为单位,从经济户口管理入手,对辖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一图”、“一档”、“一卡”、“一帐”、“一机”的管理模式。并按照“依法登记、规范操作、高效审核”的原则,对各类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实行“一审一核”制。建立综合的监管档案,*省工商局了开发联动网络系统,将登记和监督有机连接,实现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的联动互动,真正达到“实时转告、信息共享、全程监管、权责明确”,实现管理效能化。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巡查制,推行全天候巡查,提高市场监管工作效率。推行以工商所为主体、综合执法为职责、属地管理为特征的区域性市场巡查制,实行管理分片、巡查分组、彼此制约的运作方式,以月巡查为单位,根据季节、上级要求、本所实际采取普查、分类巡查、重点地区巡查、驻场巡查和专项巡查等方式,对辖区内的个体私营工商业主、企业、商品交易市场、展销中心的交易活动、集中和分散的经营者及经营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全方位的巡查,寓收费于巡查之中,寓巡查于执法之中。

*.创新监管执法机制,逐渐把力量从简单收费工作转移到行政执法之中,尽快适应新的形势。一是按经济区域组建一支由公平交易科直接指导、统一指挥协调的基层经检队伍,开展跨区域监管执法工作,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二是建立局领导、科室联系基层工商所制度。按照分层管理、上下联动的原则,局机关领导、各科室全部参与联系基层工商所,不断加强科室与工商所之间的联系沟通,加强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查,共促职能到位。三是全面推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预警警示制。对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发照、擅自开业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经营者(不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等前置许可)、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轻微违章行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年度检验和验照中未按规定时间办理年检验照的,原则上予以书面警示,提出纠正意见和时限,以教育引导的方式促进监管,杜绝简单以收费罚款代替服务管理的现象发生。

(三)*、*两地工商提升工商队伍素质的措施及办法——分类化

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顺利实现工商工作的转型,只有好的思路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工商干部队伍。如何提升工商队伍的素质呢?他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包括政策理论水平、大局观念、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识人用人的能力等。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切实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如吴中区工商局做到“四注重、四帮助”。对老干部注重尊重

——帮助其发挥优势;对年轻干部注重锤炼——帮助其快速成才;对转业军人注重引导——帮助其转换角色;对女干部注重关爱——帮助其克服困难。

*、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一是组织与基层工商所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着重围绕“六会”,即会监管、会办案、会服务、会维权、会协调、会电脑展开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监管执法能力。二是按照与机关干部业务相适应的“五能”,即能调查研究、能出谋划策、能撰写公文、能组织协调、能指导落实进行培训。如*工商局制定了《公务员队伍提升履职能力分类管理办法》,*周岁以下公务员以培养复合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一专多能”为基本要求;*周岁至*周岁公务员以培养专业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一专、拓展多能”为基本要求;*至*周岁公务员以培养适岗型干部为管理目标,以实现“履职尽责”为基本要求,并鼓励熟悉精通更多的岗位业务。三是组织业务骨干,以点带面,对信息化知识和食品安全科技监管手段进行培训。四是建立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激励机制。五是构筑科学的竞争机制。竞争是提高素质的驱动力。竞争上岗是激发工商所执法队伍活力、推进工商所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要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规则,培育基层工商所执法的竞争精神,营造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环境,以此增强工商队伍的危机感,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逐步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抓好“六项禁令”和“十不准规定”的贯彻落实,做到严要求、严监督,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务实、为民的高素质工商队伍。

二、*工商所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年*月,我所共有工商干部*人,管辖涓桥镇、里山、秋浦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个体工商户*家,各类企业*家,市场*个。

(二)目前池州市*区基层工商所所处的地位

*.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年机构改革以来,全区所有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都由基层工商所共查处。

*.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咨询工作,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三)*工商所目前队伍情况

*.少数同志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队伍年龄偏大,干部有老化现象。目前,我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岁,其中,*岁以下没有,*-*岁*人,*-*岁*人;*岁以上*人。

*.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四)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监管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少数网格责任人对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执法手段落后

我所目前仅配备汽车*辆,由于辖区面积大,网格多,监管户数多,又处在城乡结合部,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

*.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五)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目前,基层工商所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关于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停征“两费”和实施新的“三定”方案后,工商部门必须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工作思路上实现“五个转向”:一是工作目标从偏重追求经济效益、维持正常运转,转向突出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工作重心从定费、收费、查费、催费转向维护辖区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护民生权益;三是人员配置从围绕完成收费任务转向增强登记服务、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力量,切实推进工商职能到位;四是监管模式由传统监管转向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实施科学监管;五是绩效考评由“以收费论英雄”转向以服务质量、监管效能定奖惩,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针对上述情况,我本人对*工商所的监管模式具体设想是:工商所下设两个综合管理组、一个执法队,一个登记内情室,其中登记内情室的主要职责:(*)受理辖区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歇业、注销申请并核发营业执照;(*)受理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的年审换照和企业年检;(*)负责辖区“经济户口”的分类归档、各种规费的收取;(*)承担内勤业务;综合管理组主要职责:负责包保各网格内的一切日常监管工作,和一般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工作。执法队主要职责:负责辖区的打击传销,和所内重大案件查处工作。

如何做好监管模式的改革特向分局提出如下建议:

*.合理配备人员,进一步增强基层工商所的整体战斗力

在基层工商所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所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强化整体战斗力。在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配备方面,实现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善于团结、善于协调、善于创新的带头人,又要有擅长业务、善于指导、善于钻研的负责人,形成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在基层工商所干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工商业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每个基层工商所至少配备*名法制员),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科学划分事权,使基层工商所成为责、权、利的有机体

基层工商所处在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的第一线,要确保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实现监管到位,就必须科学划分分局与基层工商所的管理权限,赋予基层工商所相应的职权,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市局和分局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外部事务协调以及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等方面,重点为基层工商所做好服务工作。因此,有必要将相应的干部管理、监管范围以及行政处罚权赋予基层工商所,努力实现“三个改变”。在干部管理上,将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奖惩赋予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在人事管理上使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自,以改变目前只管事不管人的状况,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统一;在监管权限上,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所有企业的日常监管均由基层工商所负责,改变以往机关管企业、基层工商所管个体户的局面,使基层工商所对所有境内市场主体都具有监督管理权;在行政处罚上,通过合理调配干部,将一定额度的大要案件的行政处罚权赋予基层工商所,如根据违法经营额的不同,将案值*万元以下行政处罚权授予基层工商所;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将除公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外的市场经营主体的违法违章行为,包括不正当竞争、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办案执法权赋予基层工商所。总之,要改变以往基层工商所只具备按简易程序和部分按一般程序处理“小案”的权利的现状,赋予基层工商所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综合监管的权利。

*.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基层工商所适应新形势监管执法的能力

要顺利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做到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到位,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整体形象的有效提升,关键是在提高人员素质。根据当前基层工商所干部素质的实际情况,应努力开展好三个层面的培训。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要始终将思想道德建设、如何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无论监管任务如何繁重,都必须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干部政治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重要文献,经常进行形势情势教育,做到以德治所,以制度约束人,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在市场环境多变、监管对象复杂的形势下,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始终勇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头。

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业务培训制度化、系统化。业务培训的方式要实现由传统的苏格拉底式的教条化的填鸭式的培训向现代的诊所式的讨论、提问式的培训,重点培养实际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能力;业务培训的重点,加强对新的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培训和如何查处复杂的、新型的疑难案件操作性培训;业务培训的载体,采取短期封闭式培训和经常性的实务指导相结合;业务培训的分工,市局主要负责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的理论培训和疑难案件查处技巧方面的讲授,分局主要加强对基层工商所业务骨干的专项培训,基层工商所要有计划组织全体干部学法和案例讨论;业务培训的时间,基层工商所每人每年的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个小时。第三,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监管的层次和水平。重点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专业培训,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嫁接,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基层工商所干部做到信念不动摇、生活不腐化、纪律不松懈、执法不违法、知识不落伍。

*.加快硬件建设,努力为基层工商所创造良好的监管执法条件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5)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年11月,全市15个工商分局共设73个基层工商所,917名工商干部,占全市工商干部总数的约54.04%,如剔除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和科技园区分局,即在11个分局中占干部总数的62.47%。73个基层工商所直接管理企业56406户,个体工商户205354家,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总数的66.81%、95.75%。

(二)所处地位

1.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20*年12月至20*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178件,其中大案1418件,罚没款3228.67万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7.07%、77.66%、78.85%。

2.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3.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影响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瓶颈

影响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

1.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2.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基层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8.40岁,其中,30岁以下155人,占基层工商所干部总数的16.90%;30-35岁197人,占21.48%;36-45岁284人,占30.97%;46岁以上282人,占30.75%,全市基层工商所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9个。

3.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c

大专以下学历的189人,占20.61%;大专学历的617人,占67.28%;本科学历的109人,仅占11.89%;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0.44%。

4.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在全市基层工商所中,法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6人和14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二)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

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1999年、2000年除连续开展“百日执法大行动”和20*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四阶段专项整治外,还有其他专项整治穿插其中;20*年除集贸市场集中整治外,其他专项整治也达10多项,而且每条线每年都有1-2项专项执法任务,同时,无论是集中整治还是专项执法,都要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任务重,要求高。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三)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

1.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办管脱钩后,有些基层工商所对商品市场的监管仍然采取驻场式的静态管理;部分基层工商所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2.执法手段落后

截止到20*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配备汽车135辆,计算机578台,平均每个所拥有汽车1.85辆、计算机7.92台;平均每个工商干部拥有汽车0.15辆、计算机0.8台。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计算机性能也不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对农产品农药超标鉴定,更显束手无策。

3.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四)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1.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基层工商所除规费收取奖励外,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2.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相应的权力,最多只有建议权,直接影响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U]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关于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一)总体目标

转变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二)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四个转变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6)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载体及其有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全社会依法建设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特别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力指导和管理下,基层法律服务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为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服务功能与效率发挥。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粗浅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现状

基层法律服务所完成脱钩改制后,已成为“自愿结合、自我管理、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合作制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我县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总体状

况是:一方面在主观方面普遍增强了担忧心理、求富心理、进取心理和期望心理:在客观方面仍然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基层人民政府委托工作,参与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但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明显下降;在自身建设上法律服务所都还在是与司法所合属办公,职责不清。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各种问题,诸如内部分工不明确,业务开展不顺畅,办案质量不讲究,财务管理不规范,卷宗材料不齐全,内部人员不团结,制度建设不完善,合伙人员不到位等等。

二、当前基层法律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已成为迫切议题。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管理,摆脱目前自上而下对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缺乏过硬依据、缺少必要手段”状态,解决好“准确定位、资格准入、严格监管手段”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位不够准确

1、“以街道社区为依托,面向基层、面向社区”

这一定位很好理解,是指基层法律服务要面向最基层,立足社区,亲民进民,为广大公民提供最便捷的法律服务,使之成为法制需求渗透到每一社会角落的重要载体。但我们要意思到,这一规定的同时也明确限定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活动范围和执业区域!试想,目前的社区法律需求是否能狗满足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生存需求?供需是否能达到基本平衡?在已经脱钩改制的今天,只有当社区的法律需求供不应求时,基层法律服务所才有生存的可能,除此之外只能自生自灭。既然如此,“面向群众”又从何体现?

2、对“提供公益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这一定位的理解

何为公益性?非营利性?公益乃公共的利益,多指群众利事业,通常表现为“使社会广大公民获得利益而不谋求回报”,往往是国家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非营利乃不以赢利和获得利润为目的,行为是本身注重和追求的是社会利益而非经济利益。因此,非营利性常与公益性结伴而行。但“提供公益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的定位与脱钩改制后合伙制基层法律服务所将如何生存?何以为计?即便可以符合“收费低廉”要求适当收费,又如何把握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目的的有偿服务收费标准?尽管“收费低廉”,但“收费低廉”,本身与公益性、非营利性要求是否相互矛盾?

3、“满足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

这一点,在基层法律服务的职责中属于“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一类,而且义务有限。险些之外,笔者认为,“满足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职责不应当由基层法律服务所担当,因为,“满足城市低收阶层和弱群体的法律需求”在本质上属于法律援助范畴,是应当由政府发挥公共职能,通过完善法律救济制度(如大力发展公职律师等)渠道解决的问题,而作为符合法律中介服务行业规定的合伙制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人员不具备这些公共职能。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也不应当成为基层法律服务的对象。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过低

1、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储备水平要求过低

虽然学历配制并不等于水平和能力,但对于从事专业法律服务、担当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专业人员来说,仅仅具备基础教育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人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素质水平。由此从这点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律师。

2、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过于模糊

何为“品行良好”?品行良好的依据是什么?品行良好的依据和标准由谁掌握?品行良好的评价由谁作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没有明确和解决。如此,导致了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所缺乏有效监管,力度不够

1、能够使用的处罚手段畸轻,根本无法达到惩诫目的

2、缺乏对不具有执业资格而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义公开执业人员的管理和处罚规定

实践中,时常遇到一些不具有执业资格而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义公开执业的现象。对此,虽然联合公安、工商部门进行查处,但效果往往不佳,主要原因是缺乏执法玫处罚依据。一方面违法者吃准了基层法律服务缺乏执法和处罚依据而显得有恃无恐;另一方面,贪污行政的要求使得公安、工商等部门在缺乏明确执法和处罚依据情况下不能也不动而显得无所适从。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的对策

加强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应当解决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对基层法律服务的定位:提高对基层法律服务者的执业准入要求;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具体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立法完善规则

当务之急是立法。要尽快制定出针对脱钩改制后合伙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规则。通过立法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准确定位;二是确定基层法律服务者的资格及准入条件;硬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所(者)的权利义务;四是确立正常的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增强人才储备和流转;五是确定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六是明确罚则和法律责任,做到与不履行行为的一一对应;七是规定未尽事宜等的附则。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定位的指导思想应当坚持四点:“明确业务限定范围,允许竞争自由发展,减少数量控制规模,最终接轨逐步消亡。”即:在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所业务范围和执业范围、允许其自由竞争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减少基层法律服务所数量并控制其人员发展规模,逐步提高其准入资格,实现管理上与律师业的接轨,最终消亡基层法律服务所。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位应当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市场主体原则。既然基层法律服务所已经脱钩改制为合伙制,在理论上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那么就应当允许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市场规则自由发展,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其前途和命运,其中并不排队司法行政机关对它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二是区别于律师原则。基层法律服务与律师服务的最大区别在于“业务范围和执业区域”的限制,之所心受限制,是由设立者的初衷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本身的缺陷决定的:设立者的初衷和配音是立足基层,方便群众,拾遗补缺;但随着律师业的不断发展、扩张和渗透,“我国律师制度恢复之初存在的律师数量难以满足大量基层法律服务需求的状况”已根本缓解,基层法律服务的这种定位优势逐渐减弱,代之以巨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加之基层律师事务所,是根本行不能;三是有偿服务、自由竞争原则。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脱卸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政府赋予和委托的一些职能,不应再承担调解民间纠纷、普法宣传和148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而应象律师一样,通过完成行为参与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去。脱卸掉的那部分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应通过司法行政工作进社区解决,具体应由担当法律援助的公职律师和司法所人员共同承担。象律师服务一样,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有偿服务并不会抹杀其本身内在的公益性。

(二)加强管理完善监督

加强四个层面的管理和监督,即行政管理和监督,行业管理和监督,内部管理和监督,社会监督:

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实施资格准入和制定各项政策规章,把握好“游戏规则”,当好公正执法的“裁判员”,协调有关部门为基层法律服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此进行管理和监。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则通过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衽行业自律,主要是全面掌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状况和思想动态,抓好培训、维权,进行违法违纪行为调查处理,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和监督的主要落脚点是内部全面的建章立制以及规范的执行运作,它至少应当包括: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明确的内部分工、团结的从业人员、顺畅的业务开展、保证的或案件质量、规范的财务管理、齐全的档案卷宗、合理的收入分配、良好的纳税行为、自觉的自我约束等内容,涵盖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活动的每个层面、环节、角落,是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的基础;社会监督是税务、审计、舆论等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是从外部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纳税义务、分配积累等履行状况和工作者的执业行为、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保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工作者能够规范开展活动。

以上四种形式从内外部、纵横向等多方面、多角度构成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和监督的体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最终将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而在决定这种需求的因素当中,做作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通过加强教育来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最终实现与律师并轨、成为律师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教育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所要定期组织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基层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依法治国的重要工作;扎根基层、面向群众、服务百姓、便民得工是基层法律服务赖以生存的根本,避免和杜绝法律服务中的唯利是图。

2、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

通过教育,使用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将相关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和执业纪律要求烂熟于疏、牢记于脑、融化于血;牢固树立讲求职业道德、遵守执业纪律是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生命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遵守宪法法律、悟守职业道德、尊重百姓意愿、遵章守纪办案的重要性;做到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司法部有关政策规章和省市基层法律工作者执业禁令,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全社会广大公民的监督,严格自律,规范执业,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能够自愿接受处理和处罚,树立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7)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2年11月,全市15个工商分局共设73个基层工商所,917名工商干部,占全市工商干部总数的约54.04%,如剔除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和科技园区分局,即在11个分局中占干部总数的62.47%。73个基层工商所直接管理企业56406户,个体工商户205354家,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总数的66.81%、95.75%。

(二)所处地位

1.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178件,其中大案1418件,罚没款3228.67万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7.07%、77.66%、78.85%。

2.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3.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影响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瓶颈

影响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

1.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2.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基层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8.40岁,其中,30岁以下155人,占基层工商所干部总数的16.90%;30-35岁197人,占21.48%;36-45岁284人,占30.97%;46岁以上282人,占30.75%,全市基层工商所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9个。

3.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

大专以下学历的189人,占20.61%;大专学历的617人,占67.28%;本科学历的109人,仅占11.89%;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0.44%。

4.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在全市基层工商所中,法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6人和14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二)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

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1999年、2000年除连续开展“百日执法大行动”和2001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四阶段专项整治外,还有其他专项整治穿插其中;2002年除集贸市场集中整治外,其他专项整治也达10多项,而且每条线每年都有1-2项专项执法任务,同时,无论是集中整治还是专项执法,都要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任务重,要求高。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三)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

1.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办管脱钩后,有些基层工商所对商品市场的监管仍然采取驻场式的静态管理;部分基层工商所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2.执法手段落后

截止到2002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配备汽车135辆,计算机578台,平均每个所拥有汽车1.85辆、计算机7.92台;平均每个工商干部拥有汽车0.15辆、计算机0.8台。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计算机性能也不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对农产品农药超标鉴定,更显束手无策。

3.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四)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1.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基层工商所除规费收取奖励外,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2.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相应的权力,最多只有建议权,直接影响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U]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U]

三、关于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一)总体目标

转变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二)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四个转变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8)

一、建立基层分局经费保障新机制

为了更好地体现行政公用经费直接充分保障基层分局履职需要的方向,打破基层履职成本不断攀升的“瓶颈”,应倡导在“人员经费全额保障”的前提下,建立 “强化事前预算编制、注重事中过程控制、引入事后奖惩完善”的基层分局经费保障新机制。

通过 “三定”方式即:定区域人员配置、定基本工作任务、定经费保障标准,强化基层分局经费预算的编制力,确立基层分局正常履职所需经费的分配数和序时指标控制数。定区域人员配置:由人教部门客观核定基层分局的工商干部、附属人员和编外人员数,确保分局定编、定员、定岗的科学性;定基本工作任务:年初通过预算编制,确定基本的执收、执法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分局全面履职的责任感,确保全年征收预算计划的全面实现;定经费保障标准:按照基层分局在职在编工商干部职工、聘用人员数、所(组)机构数、管辖覆盖范围大小、市场主体数量、执收执法工作任务、资产配置程度等基础性数据,核定各分局公用经费人均开支标准和专项经费的保障标准,保证基层分局日常基本运转及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上级人教部门应根据行政人员编制,结合执收任务及管辖市场主体的数量,科学核定长聘人员数量,足额保障基层长聘人员经费。对基层建设项目,要经省市局充分论证,严格建设规模的审批,一经审定资金应由省级财政保障。

通过“三控”方式即:控全年经费使用总额、控整体支出内部结构、控经费序时使用进度,规范经费使用的审批管理、核算管理、民主管理、结构管理和结余管理,强化经费使用的动态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控全年经费使用总额:在核定基层分局人均开支标准基础上结合各单位全年开展工作的实际,调控各分局全年经费基本预算指标总额;控整体支出内部结构:一是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压缩水电、维修、耗材等消耗性经费支出。二是强化车辆管理,降低交通运行成本。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压减会议、培训费开支。四是规范职务消费行为,控减业务接待、工作餐、协作费用等非正常性支出。确保整个经费支出内部结构合理,规范有序,使有限的行政经费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通过“三推”方式即:推行预算编制执行、推行财务支出公开、推行绩效考核奖惩。引入考核奖惩机制,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执行力,不断完善经费保障办法。推行预算编制执行:将基层分局的所有经济活动纳入到财务预算管理的环节中,通过任务分解、工作整合、动态分析、分项测算等,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办法,同时强化审批管理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预算执行效果,使经费保障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推行财务支出公开:以局务公开、增强财务透明度为抓手,强化民主理财职能,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增强财务透明度,让基层财务管理工作“阳光运作”;推行绩效考核奖惩:建立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评体系,完善绩效考评办法,强化预算执行,促使各分局经费支出水平与工作量大小、工作实绩基本协调,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绩效考核奖惩为保障,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基层分局经费使用的制度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预算执行力和经费使用效率,深化财政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的推行,并不断完善基层分局经费保障机制。

二、确保经费保障机制运行需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Teaching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Democratic Management Methods

ZHU Yaming

(Fundamental Department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but also basic rules and general methods of systems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mocratic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o improve the way of college teaching,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college teaching basic units management methods.

Key words teaching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ve exploration; democratic management

1 教学基层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在当下在大学管理中,没有实施剔劣原则和措施,仍保留着金饭碗的陋规,使一些教师养成了混日子的心态和作风,不仅伤害了积极向上的教师的进取情绪和利益,也增加了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难度。(2)大学管理制度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案,教学基层组织虽然是大学中的最小单位,但却是全校80%以上的教师工作的地方,担负着全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任,这种管理设计对基层教师来说,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3)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往往是复制上一级部门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比较“硬朗”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已经确定好的规则来推动部门管理。随着大学历史的延续,在教学基层组织中,教师们对这种条条框框的管理,逐渐产生了抵触心态。

如何设计出新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 教学基层组织工作管理方式创新

如何设计又可行的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认为:“管理方式转变首先要自觉推进思维方式的转变,怎么转变可归纳为:(1)从对立型思维向团结包容型思维转变;(2)从封闭型思维向开放吸收型思维转变;(3)从控制型思维向服务引导型思维转变。”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基层组织的包容、开放、服务型思维的确立,为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新的理念,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国家昌盛得益于民众的热情参与,得益于每一个人能够去创新。创新的活力只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去激发,人人创新可能做不到,但让人人在工作中都有活力,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容易做到的,这就是要以激励人们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在工作中去体验。”中国大学发展到今天,其管理目标的核心也是创新,这也是广大教师们的努力方向,所以我们认为在教学基层组织管理方式,存在着自下而上设计的可能,从而激活教师们的工作热情。

此外,教师参与管理创新工作的最佳途径,是主动请教师 “参政议政” ,教师们间接、直接参与教学基层组织的决策,意味着教学基层组织民主化管理大门的开启。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正确判断,实施合理的疏和堵,使管理水平不断地从旧向新演化,民主管理依赖高度的民主氛围,而中国大学教师的学识、文化素质,育人环境,完全可以作为大学民主管理方式创新的先行者。

3 教学基层组织的民主管理方式设计思路

(1)搭起以公平、公证、公开为基本特征的民主化管理工作平台。(2)民主化管理的原则是:监督基层组织共同遵守的规定,及时反映教师的想法和做法。以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公开、透明的特点。(3)实行民主管理方式要以三个确保为前提,确保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能够及时落实,确保上一级的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得到执行;确保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好;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自下而上的民主化管理方式。(4)实施民主化管理方式的目的:寻找符合教学基层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管理方式,也就说通过教师们讨论、对话、交流、沟通的形式,直接参与和影响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变化,使基层组织管理的决策更具有正当性、可行性。

4 教学基层组织民主化管理具体思路

(1)教学基层组织工作分担制。工作分担制是指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特点和特长,将部门的常规工作交给教师承担,教师可以协助部门领导共同工作,也可以主动开展工作,以提高教师们的参与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将教学内部评估、教学检查、教学备课、科研评估、新技术推广、办公室卫生监督、内部矛盾调解、会议召集和组织、教学设备采购等工作,让组织负责人和教师们共同承担管理工作。(2)教师工作状态公开化、动态化管理制。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教师们近期工作业绩,每周以简报的形式公开教师的工作状态,真实地记录教师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激励为目的,主动影响教师们的心理变化,督促教师总结和反思近期的工作状态,树立组织内部的正气。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篇(10)

基层工商所(分局)是职能工作的前沿和窗口,也是检验转型工作成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对象。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全市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的转型工作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同时基层干部对工作转型问题也有一些很好的想法。

(一)转型工作初步呈现出“五个转变”的良好态势。“两费”停征后,市局及时在全市系统选取了10个基层所(分局)作为转型工作联系点,并抽调专班集中时间、历经三次上下反复研讨,制发了《基层工商所(分局)职责、机构设置试行办法》、《基层工商所(分局)工作人员职责及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和《**市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岗位绩效量化考评办法》等三个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基层重新明确职责,合理设置机构,充分履行职能。这些制度出台后,各基层工商所(分局)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转型工作初步呈现出五个转变的良好态势。

一是机构设置逐步由线状向块状转变。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工商所(分局)均改变了过去按行政区划设置内设机构的办法,重新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内部机构调整为“两室两队”,即办公室、督察室、经济检查队、市场巡查队,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少数分局虽然叫法不一,但基本实现了由以往的线状到现在的块状布局,理顺了内设机构,合理设置了几大工作板块。

二是工作重心逐步由收费为主向监管服务为主转变。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们开展专项督察和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两费”停征工作已经得到全面落实。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今年4月1日起,我市范围内的个体户登记费也全面实行了免征。基层重点工作和人员布局趋于明晰和较为合理。查看浠水县城北分局等单位人员,分配从事内部管理与从事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干部人数,基本上达到1:5。黄梅县城北分局每周例会对监管服务工作的安排比较具体细致,基本落实到了各项业务工作、各个室队和每名干部。从与个体户交谈中也了解到,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加强了对市场的巡查力度,对食品经营店等重点监管对象一般情况每周巡查2次,有时次数更多。

三是监管方式逐步由传统单一式向现代综合式转变。近年来,在上级的支持下各县市区局都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分局配备了执法车、微机、数码相机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装备,监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大力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监管方式有了新的改进。实行网上年检办照、网上办案、网格 式管理,监管手段有了新的提升。基层分局认真落实市局下达的《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监管力度有了新的加强。在团风县局所辖的上巴河镇一王姓个体户店内,我们发现张贴有食品安全质量承诺书,设有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牌,驻店人员照片、联系电话一目了然,个体户自律制度建立完善,按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购销货台账,检查中也没有发现有过期变质食品。

四是执法理念逐步由强势执法向和谐监管转变。走访个体户了解到,以往随意扣留商品、粗暴管理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般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广告未备案等违法行为,工商干部都会提前上门做工作,下发通知进行预警,要求经营者限期进行整改,而不是向以往那样直接进行处罚。走访中,市场主体反映工商部门的服务和行政指导增多了,工商干部以吃抵费、吃拿卡要等违规执法现象基本杜绝了,并对这些好的变化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认可。他们认为,近年来工商部门态度坚决地抓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严厉查处违纪违规干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五是干部管理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多数县市区局对基层分局、基层分局对一般工作人员的管理均按照市局要求实行了全员绩效考核,并建立了全员绩效考核相关制度。黄梅县城北工商分局按照《**市工商系统工商所(分局)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办法》要求,结合分局实际,制定了《全员绩效考评评分细则》、《考核与考勤制度》、《会议纪律制度》、《着装风纪管理制度》、《卫生值日制度》、《年休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系统内干部管理更趋精细和科学。同时,该分局还加强了工商文化建设,在分局办事大厅开辟了文化角,展示了干部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摄影作品,还经常组织爬山等健身娱乐活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二)转型工作中存在五个不适应。调研中,我们发现工商系统基层单位虽然在转型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

一是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的精神面貌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转型期内,部分干部的工作干劲不足,精神面貌不振奋,工作提不来神。走访中,我们发现某基层分局在下午3点10分正常上班时间办公楼大门紧锁,无一人值守;有的分局上班的人也不多,基层管理尤其是农村基层单位管理松散情况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基层单位缺乏工作动力和压力;过去靠经济手段管理队伍的做法现在行不通,基层负责人感觉管理没有有效手段;有的认为监管服务是软指标,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反正说不清楚,不如松散一下;有的认为工商工作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大,干部个人待遇又相比税务等部门相差很多,心理不平衡,工作没有劲头。这些思想动态,影响了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警醒我们要始终把做好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放在首位,下更多的力气。

二是系统执法力量的配置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线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以某工商局为例,该局现有在职干部150人,其中县局机关(含三个直属分局)69人,基层71人,比例为4.6:5.4。再以我们这次走访的某城区分局为例,辖区人口10.5万人,管辖个体户1500户(食品经营户320户),各类企业218户,在职干部31人,其中有执法资格的25人,县局借调走3人,可以执法的仅有22人;某农村分局在职干部10人,有2人长期患病,不能正常上班,2人被借调到上级部门帮忙工作,一线执法力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转型后省、市、县级工商局的机构还没有整合,使基层工商所出现“十几根线穿一针”的现象,上级部署的工作线多面广,对基层的执法力量有一定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某分局的市场巡查队对口县局4至5个部门。据一位基层干部透露,XX年他所上报的报表有90%数据是靠估计的,因为基层人员配备不够,上级局又催着要,下面只能统计加估计编数据。

三是执法人员的监管执法能力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过去的工作重心偏向收费,执法办案、消费维权、企业登记等业务工作都是分人分块管理的,转型前后又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转型后基层一线人员普遍感觉到来自自身能力不足的工作压力。以这次走访的某镇工商所为例,有80%的执法人员,感觉办案时存在力不从心,甚至执法岗位人员也存在不会办案现象,全所能够独立办案的人员不到40%。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懂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会计的专业人才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座谈时,当讲到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中,共有100部法律、203部行政法规和104部部门规章赋予工商部门执法权限时,多数干部表现出的是不清楚和惊讶,基层一线执法人员感觉到了知识恐慌。

四是现行的干部管理手段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我们去年在全市范围推行的全员绩效考核,对于机关干部管理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但对基层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相对于过去基层习惯于实行的以下达经济任务为手段作为对人工作状态的考核依据以及习惯于以工资挂钩为管人的方式而言,绩效考核既不直接,又偏软。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依据对大部分一线人员根本没有诱惑力,使得奖励措施难以发挥激励作用;惩的方面仅以公务员考核中不称职为手段,又缺乏硬性可量化的指标。同时由于是第一次实行绩效考核,在制度设计、执行、结果运用等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基层干部普遍感觉绩效考核的作用不明显。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为防止干部出勤不出力,有的分局负责人还是沿用了过去下达指导任务的形式来约束干部,某基层工商所仅去年一年就下达罚没任务20万元。

五是现行工商文化建设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商部门对系统的文化建设一直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层的文化建设一直处于空白或低水平状态,一线执法干部的业余生活缺乏,以往所建的小活动室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加之工商干部的个人待遇较之税务等同级单位偏低,工商津补贴工改后二年多了还没有落实。部分干部感觉得不到组织的人性关怀和温暖,系统干部的单位归属感、职业荣誉感不强,同时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通和引导,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激情消失,工作上得过且过,生活中牢骚满腹,红盾论坛等专业谈话网页成了系统少数干部发泄不满情绪的平台,既影响了工作激情,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中,我们发现某镇10人的工商所由于文化生活缺乏,加之长期基层压力无法排解,有1人得了精神抑郁症,1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转型基层干部的思想反映。在与基层干部交谈中,他们普遍认为转型虽然有压力,也有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工作转型对于系统的建设和干部的成长都是有利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基层工商干部有“五盼”。

一盼地位有提高。从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具有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以及执法队伍规模位列行政执法机关前列等方面来看,工商部门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但从实际来看,基层工商干部普遍感到社会地位不高。究其原因,基层干部主要认为上级局特别是国家总局在国家层面对工商机关的法律地位、职能作用争取不够,对基层保障力度不大,希望国家总局和上级局今后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不断提高工商部门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

二盼执法有保护。调研中发现,多数干部对执法存在恐惧心理,主要原因一是普遍认为工商部门的执法风险很大,近年来每逢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只要与工商职能有关连,工商部门的干部基本上难辞其咎,轻则纪律问责,重则刑罚处分,工商事业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二是近年来执法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要求降低准入门槛,对执法监管部门设立种种限制条件,工商执法人员在法与行政命令夹缝中工作,有如临薄冰之感;另一方面,基层执法时常遭遇暴力阻挠执法、抗法,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基层执法人员在面对涉黑、涉恶、涉强等经济违法行为时,有时不得不放弃原则,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

三盼经费有保障。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部分基层单位有的还在危房和租来的房屋中办公;有的管辖范围很大,没有必须的交通工具,不能及时应对急重大事;有的配置了检测仪等设备,由于购买试剂价格昂贵,不敢轻易使用,办案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同为执法部门,相比较公、检、法、税务等单位,工商部门的公用经费明显偏少。

四盼能力有提升。转型光有良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去落实。一线执法人员普遍认为自己缺少学习培训和提高提升的机会,盼望上级局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身上,拟定一个适合基层实际的培训方案,选择真正有水平的教员,让一线执法人员真正学到管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他们还建议省局至少每年为县市级工商局招录3至5名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才,并尽可能的将此类人才放到基层,发挥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带动作用。

五盼队伍有活力。工商部门实行垂管后最大的好处是把住了进人关。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今最突出的问题变成了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以某工商分局为例,按机构设置为34人,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不足10人,1999年以后全省统一招录分配的公务员仅1人。在干部交流上,只限于基层内部一般干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很少进行上下交流,基层县市局班子成员除了上级提拔使用,大都是采取“本土为官、港人治港”。基层盼望干部交流中打破城乡限制,实现合理流动,为每一名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推进基层工作转型的几点建议

推进基层工作转型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如何加快推进基层工作转型,我们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新形势和转型工作要求,尝试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创新执法理念推转型。转型后,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很大的一笔钱来保障我们。食国家的俸禄就要为国家尽忠。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把握“我们究竟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什么?做好什么”这一基本命题,创新执法理念,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人民,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回报纳税人。首先应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年”(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干部思想教育力度。深入开展理论教育,坚定一线干部的服务理想和信念;开展党纪政纪法纪教育,使每一位基层干部做到积极行政、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克服一线班子成员和执法人员权高位重思想;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每名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位置和服务职能。其次,加大查访通报督查力度。把行政效能监察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范畴,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一方面,明晰局纪局规,加大基层制度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局规局纪进行收集整理,并印发成册,使每一名干部清楚要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根本上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另一方面,改进日常例行执法监督活动,适时开展专项督查,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根据上级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安排,检查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督促改进工作,保证上下通畅、号令严明。再次,对转型时期出现的工作作风上的懒、乱等现象,不姑息、不迁就,依法依纪进行处理,在系统内营造风清气正、扎实做事、富有激情、朝气蓬勃的良好氛围。

(二)重设内部机构带转型。应按照国家总局新三定方案的要求,在机构设置、事权划分、资源整合、人员配置等方面下功夫,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体制。首先要因地制宜设机构。可以偿试将工商所(分局)内设机构调整为“两室两队”,即办公室、督查室、监管执法队、市场巡查队。其中,10人以下工商所(分局)将办公室和监管执法队作为常设机构,将市场巡查队和督察室作为非常设机构;10人以上工商所(分局)将督察室作为非常设机构,其他“一室两队”作为常设机构。监管执法队队长由法制员兼任,督察室正副主任分别由所(分局)长和纪检监察员兼任。其次要根据专长定岗定责。针对基层人员素质、技能、身份、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将工商分局、所工作岗位分为执法岗位、服务岗位和监督岗位。对基层各个岗位人员上岗,采取“自愿报名、分类考试、量才推岗、择优上岗”的办法,将主要工作人员调整到登记监管、市场巡查和执法办案岗位上来。为解决基层人少、事多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并确定每个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及责任追究办法。

上一篇: 民间借贷起诉标准 下一篇: 统计学研究方向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