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39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1)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2016年3月24日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大赛的主题是:“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3月~5月各高校参赛报名,6月到7月各高校初赛,8月~9月份各省市复赛。从官方网站可以看到,这次大赛全国各个高校大学生创业者达到54万人次,创业项目11万个。

笔者从事于创新创业教学和辅导工作,特别关注医学院校的参赛情况,由于有机会接触一些院校的参赛项目,因此搜集了全国80所各类医学院校生的创业项目,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分析,对医学生的参赛水平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这80所医学院校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及宁夏等23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部分本科类的医科大学及专科类的医学高职高专等院校,截止到2016年7月17日,共有1200个(其中创意组的项目为1100个,占91.7%;初创及成长组为100个,合计占8.3%),全部为初赛项目,经过统计,参赛人次为5753人次(每个项目平均参加人次为4.79人次)。本文将对这些项目进行一些系统的分析:

1参赛项目所涉及的医学专业领域

在所统计的各个医学科大学和医学高职高专院校1200个初赛创业项目中,与医疗健康有关的项目有626个(占了52%,见图1),其中应用到医学专业(按照医学专业一级学科分类标准)的项目有429个,涉及了所有的医学专业领域,其中临床医学的数量最多,详见表1和图1。

2参赛项目移动医疗的产品的细分领域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比起其他行业来讲,移动医疗健康具有信息高度破碎化、信息高度不透明及生B链缺少协调统一等特点,笔者参照美国医学界对移动健康(mHealth)的定义,将移动医疗健康应用细分为十三类,分别是:慢病管理服务平台(主要针对老年人、伤残人士、脑瘫儿的健康与护理)、单科领域的应用(牙科、孕期前后、糖尿病、医疗美容、心理健康)、医生(医学生)交流平台(社区、继续教育、学习)、健康管理数据监测、物联网检测、筛查工具和平台、医疗新媒体(通过传递医疗资讯,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同时可以连接医生、制药企业和患者,并可以建立社区,为患者服务)、互联网便捷服务(挂号、查询、预约导诊及报告单)、患者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平台、远程诊断在线问诊、医疗大数据应用和精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医药电商平台及PBM。

我们对与医学相关的626个参赛项目进行了逐一分析,有523个项目融入了互联网的技术,因此,我们把这些项目按照移动医疗细分领域进行了归类,(见表2、图3)。

另外,从这些商业计划书中,提及了开发相应APP移动端应用的有397项,微信公众号的有68项,Web形式的有19项,见图4。今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参加互联网+大赛的项目,采用手机APP作为产品运作或营销手段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形式。

笔者有机会通读了这些医学院校初赛的1200个创业项目计划书(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有626个),有以下发现:

(1)本次大赛来自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创业项目,有半数(本次的统计数据为52%)的创业项目涉及医学领域,其它的来自非医学专业领域,可见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创业思路是丰富的,特别是互联网创业领域,并不完全限制于本专业;

(2)从52%的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表2)中,可以发现,医学生创业的专业相关领域,临床医学、中医学(如针灸、推拿按摩及拔火罐等)及药学领域(包含医药管理、流通、中药炮制等等)的创业项目占据了前三,占了医学相关领域创业项目的82.3%,说明这些领域是当前医学生创业主要涉及的领域,也是同学们比较关注的市场;

(3)从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创业领域来看,如今的医学生在医学健康与互联网相关联领域的创业思路是非常广泛(表3),几乎涉及目前最主要的互联网+医疗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创新创业的设想。其中创业项目最关注的领域是慢病管理服务平台,占了24.5%,是关注度最高的细分领域,这其中老年人健康与养老领域占了首位,特别是养老与社区的结合的APP项目,说明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医学生越来越关注这一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也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解决方案和设想;另外,医疗新媒体、医疗数据应用等比较前沿的互联网数据应用领域,不乏优秀的创业设想,如由四川大学医学生选送的《“Medlinker”医生联盟学术交流平台》和《SMART+MED云病理共享平台》分别获得了本次大赛第26名和27名的好成绩。

不过,参赛的创业项目中未有人涉及在国外非常流行而且重要的PBM形式,这应该与中国现有的医疗体制有关,其实也是未来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所谓PBM,指的是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一种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提供该服务的机构一般介于市场内的支付方(商业保险机构,雇主等)、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和药房之间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PBM基于患者就诊数据的采集分析,药品处方审核等对整个医疗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和引导,从而达到对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促进治疗效果的目的,应该有互联网技术很好的用武之地。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作(下转第25页)(上接第21页)为通识必修课逐渐融入到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逐渐增强,思路更加开阔,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医学生开放、多元、跨界、共享的互联网思维,让广大医学专业学生有更好的展示自己开拓创新的舞台,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则日益突出。据了解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749万人,高校毕业生总数年年增加,就业难度持续攀升。对此,很多应往届毕业生们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在“互联网 +”经济的带动下,新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正在崛起,吸引了一大批小微企业投身其中,开创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为解决就业问题以及经济长期发展问题提供了新范式[1]。将大学生创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推动互联网经济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一、问卷及访谈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选择调查对象时,聚焦长春市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建筑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在大规模发放问卷前,我们还根据对50位高校生预调研的结果对一些题目及选项进行了修改,然后正式发放问卷,邀请了上述9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在问卷星网站上进行填写,共回收问卷900份,有效调查问卷760份。

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个人基本信息、对于互联网+创业环境了解与评价、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实践。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内容涉及性别、文化程度、专业以及个人性格评价等;创业环境了解与评价部分包括大学生对家庭、学校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与评价;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实践部分则从正在进行互联网创业、进行与互联网无关的创业、有创业意向但没有项目以及无创业意向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进行分层调查。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占55.19%,女生占44.81%。其中本科生占86.58%,研究生占3.54%,专科生占9.87%,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生占绝大多数;专业方面,理工专业学生占42.28%,经管类专业学生占22.28%,师范类专业学生占17.38%,农林类占4.81%,其他占比例较小。

除此之外,课题组还深度访谈了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的15个与互联网+有关的创业的团队,并邀请了2位创业研究领域的专家给予创业指导意见。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性别因素

总体而言,长春市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大部分在校生对创业充满梦想,但是从图1可以看出男生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约为女生的两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生都倾向于选择轻松、稳定的工作,不愿意选择选择创业,而男生的竞争意识较强,所以更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创业。创业者需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创业初期需要务实,调整运营的思路和方向,做好规划和决策。有过学生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更加自信,有处理事务的能力,能合理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能不断学习,积极挑战新事物,同时也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然而没有学生工作的人则是相反,没有经验也没有胆识尝试创业。

(二)家庭因素

从图3可以看出来,家庭环境是影响创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中有自主创业的先例,特别是父母,那么孩子也会大胆尝试。相应的,如果家庭中无创业者,会对孩子的创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

自总理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时,就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更是鼓舞了一大批年轻人走上创业的道路。从图4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基于互联网创业是由于国家政策引导和成功人士激励等社会因素,可见社会趋势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初次创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从创业模式的选择来看,在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做线上销售,只有一小部分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创业。互联网思维内涵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创新技术为驱动,注重互动和体验[2]。但是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就是“互联网+零售”,并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的内涵,创业项目虽然表面上和互联网息息相关,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贯彻互联网思维,只是单纯的将互联网作为工具运用,沿袭传统售卖的思维。

(二)创业团队成员不匹配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与激烈的互联网竞争要求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具备相对完整的核心结构,寻找互补性强的搭档对于创业者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图7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最初的创业团队大都是同学和朋友的组合,在我们对创业团队的深度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的创业组合大都以参加创业大赛开始,商业利益最大化意识不强,在选择创业合作伙伴时会选择关系相近、专业相同、思维方式比较一致的伙伴,以致于不能多维度思考问题,同时自身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预见一些潜在威胁,真正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

(三)团队管理存在管理误区

创业团队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在维护团队稳定性的前提下发挥团队多样性的优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倾向于以私人关系代替明确的团队分工,个人情感对创业行为影响较大,团队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职责划分与稳定高效的合作秩序。

(四)高校创业教育滞后,支持力度不足

从图8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高校创业指导方面满意的只有创业讲座与创业大赛两个方面,对于创业课堂、创业指导和创业氛围方面高校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类课程,但是大都作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上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没有实现激发学生们的创业意愿的初衷。

(五)创业扶持政策了解甚少,扶持政策利用率低

从图9可以看出大多数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于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知之甚少,很多人就算了解,也因为繁琐的大学生创业审批手续不知道从何做起,如何运用,可见大学生对于国家给予的创业优惠政策利用率不高。

四、提高初次创业企业存活率的建议

(一)理解互联网创业内涵,提高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意味着把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到传统产业生产、营销、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与协同,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3]。大学生创业者应该精准定位自己的创业项目与目标人群,不能把“互联网+”与“+互联网”混为一谈,不是所有和互联网有关的创业项目都是“互联网+”,也没有必要人云亦云地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最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优势,清楚自己目前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发扬创新创业理念,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者还要做到不卑不亢,脚踏实地,不断学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充实自己,提高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中创新创业。

(二)寻求创业伙伴,打造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关系的融洽对于团队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的认同度高,就能彼此信任,不会斤斤计较,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创业事业中去。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可以从朋友、同学、亲戚等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但是需要根据创业项目进行匹配,通过分工协作而达到项目与团队的整体性。一个基于互联网创业的创业团队中不仅应该包含掌握云计算、大数据等有关知识的成员,还应该有管理学、财务、人力资源领域的成员负责策划营销方案、设计股权分配、人员统筹等问题,只有成员多元化的创业团队才能有更好的决策和绩效。

(三)加强团队管理,清晰定位角色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成功创业的保证。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常常会混淆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身份,这样往往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造成误会,最后团队一步步走向分裂,因此创始人之间越是熟悉,越应该在创业初期就做好各自的定位,分配好各自的角色以及每个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得到的福利[4],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未来很好的保护团队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高校整合创业资源,打造创业平台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脉、资源都有很强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初次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必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首先可以设立实践型互联网创业课堂,邀请著名互联网创业导师及知名企业家来校指导座谈,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导师们分享的实战经验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创业的意愿,更好地了解创业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案。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除了开展相应的创业课程之外,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和企业联合设立创业指导机构和培训基地,利用企业的市场优势给大学生提供实战机会,让有潜力的项目预先接受市场的考验,不仅可以帮助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也可以降低初步成形的项目失败风险。

(五)政府有效解读创业政策,放低大学生创业门槛

为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创业,各省、市、自治区也都积极出台相关的地方优惠政策并创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基地,但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需求远远大于目前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清楚明晰地向大学生解读创业政策的运用途径,简化大学生创业审批手续,让更多有潜力的项目可以进驻创业园。同时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贷款优惠,如降低税收比率,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高质的创业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存活率。

五、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正改变与塑造着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与路径,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展开研究,发现其创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所在,帮助其优化创业模式,推动创业进程,应该是当前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明.“互联网 + ”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3)

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背景

当今世界,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各国都在提倡自主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以1987年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封E-mail为标志,互联网正式在我国落地生根并蓬勃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具有无限的潜力。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的全国人大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正式将“互联网+”提到了国家战略。“互联网+”的精神实质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网站,而是与其他行业或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整体,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也是基于这一思维,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深度融合,整合资源,构建更为便利的发展生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创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纵观我国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进程,其构建方案并不成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形式仍然限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淖,在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创业素质的培养方面仍然乏力。据项目组走访西安市一些院校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甚至有部分高校为了应付工作,划出一块场地,摆上一些闲置的仪器设备就挂上实践基地的牌子,而实际工作开展却裹足不前。同时,大众对于“互联网+”这一新兴概念的认知并不具体,还未完全将相关理念模式转换过来,更遑论基于“互联网+”这一载体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个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呈现三多三少的局面:一是教育多,实践少,由于国家的重视,各地政府和高校都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先后从国外引进SIYB、YBD、YBI等成熟的培训项目,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论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但是,在创新创业最关键的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却一直缺乏实际的进展,使得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空有创新创业的意愿却找不到施展的平台;二是学生创新创业依赖传统行业多,与新技能、新技术结合少,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主要还是集中于较为低端的劳动型项目,这与国家倡导的技术型、专业型创新创业目标是有差距的;三是点上的工作开展的多,面上统一协调,多部门协同合作的项目少,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大学利用本校资源开展了创新创业工作,但这也仅局限与本校的学生,影响力和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都受到很大限制,需要建立起国家、企业、高校、学生家庭及学生个体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和体质。

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集成创新创业实践要素,聚集创新创业实践资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及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及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1]

“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2]“互联网+”具有尊重需求、搭建平台、创新驱动、链接资源和大数据监控五大特征,[3]“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正是基于这五大特征,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需求,以创新为驱动力,链接创新创业的资源要素,实时进行大数据监控,围绕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创新创业的实践提供有效合理的教育指导平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以及基础服务平台。

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体构成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大学生、其他组织几个主体构成,主体功能作用介绍如下:

(1)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定出台鼓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法规,如:税收优惠、企业组织形式、登记许可等相关的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协调和集成相关资源,组织平台建设。

(2)高校: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主要教育主体,主要功能体现在联通学生和平台,采取“融合、渗透、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培训,完成知识讲授与传播,培养学生创业综合性素质和能力;落实政府的相关政策、条例;利用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图书馆文献资源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便利。

(3)用人单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多样化就业和自主创业成为可能;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检验校内创业教育实践成果的同时,促进学校与行业的衔接。

(4)科研机构:一些具有技术特长、能持续提供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研发部门,能够为实践平台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项目指导。

(5)大学生: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和实际受益者,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创新创业,能够培养其配合能力、主动交流接受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主人翁意识。

(6)其他组织:如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等,由社会专业人士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物业管理、融资帮助等一条龙服务。

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指各组成要素在时间或空间方面的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法或顺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结构指依托互联网优势建设网络资源平台,将实验、实践、科研、创新相结合,形成一个无边界、多资源、多空间的生态,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根据调研结果,项目组提出构建创业教育指导平台子平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子平台、创新创业基础服务平台子平台,共同构成“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平台。该平台涵盖线上慕课系统、创客俱乐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内容,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其具体形式和功能如下:

①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围绕课程体系,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如易班、慕课等新媒体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贯穿整个学程,具有内容系统,覆盖面广泛的特点,是最为核心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极为系统的基础性平台。

②科技活动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学生课外学术、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信息资源,搭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主要由系列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文化节和校园学生活动等组成。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校企合作、参加电子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能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便更快地提高职业技能。[4]

③科研训练平台。该平台是在实践教学平台基础上的综合运用与提升。由承担早期科研活动启蒙的课程实验项目和能够吸纳学生参与的教师科研项目,以及由国家、省市或学校自主的创新实验项目整合而构成的科研训练平台。可以令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工程中心来进行科学研究和训练,既能够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有效地推动实践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

④学科竞赛平台。由国家、省市、校院三级竞赛项目,如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软件大赛、英语竞赛等系统的竞赛体系构建而成,通过发动学校和学院,构建能体现学校特色和学科、专业类型特点的个性化竞赛体系,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

⑤模拟创业平台。所谓模拟创业平台,即创建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战训练的平台,是一个集合信息、线上交流、创意展示、创业测评和指导的综合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给予现实体验,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达到培养目的。

(2)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撑条件。该平台包括以下3个部分。

①仪器资源共享平台。仪器设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硬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提供一些相关的先进仪器资源、实验工具设备等一系列可见的硬件设施,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用具、实验仪器支持。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前提条件,促成创新实践的成功。

②信息文献共享平台。该平台运用计算机运行系统、图书馆、数据库、通讯网络等提供信息文献,并能够提供网络视频公开课,发挥平台系统优势,统筹管理,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③特殊环境和设施。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建设相对独立、功能齐全、开放性、包容性、面向大学生的综合创新实验楼、实验室、创业基地和研究空间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充足空间。

(3)创新创业基础服务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帮助学生解决设备、技术、资金缺乏等问题,减少创新和创业成本,为成果转化提供投融资、技术转移、项目评审评价等服务,由四部分组成。

①投融资平台。该平台包含融资策划与中介,为创新创业进行筹资融资,提供资金支持,弥补资金短缺不足的缺陷,并提供更加完善的投融资服务。[5]

②技术转移平台。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行业之间进行技术输入与输出的活动过程。该平台为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吸收、交流和推广普及提供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撑。

③成果转化平台。该平台一些相关的专利和技术项目,供投资者选择和筛选,使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提高效益,使得一些既有成果得以转化实现。

④项目评审评价平台。该平台提供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未来计划的可行性、财务状况及其它情况的评审评价服务。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规避风险、获得管理层支持以及自身体系完备提供参考和依据,规划项目进行的方向,保证项目按预期顺利进行。

综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以创业教育指导平台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基础条件共享平台为支撑,提供设备材料等支持,基于环境设施,实现实践平台整体与部分功能的最优化;以基础服务平台为抓手,为创新创业成果的实现和转化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伟,钱执强,徐东波.“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浅析[J].探索模式,2012.05.51-53.

[2] 邢蕾.“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J].信息管理,2015.09.200.

[3] 王麒凯,王h琳.“互联网+”思维下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9.8-10.

[4] 于彦华,周建忠.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2012.06.277-279.

[5] 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01.140-145.

【作者简介】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4)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1-0109-05

大学生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大学生的共识。在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创业的方向转向互联网平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转变。当前,“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互联网+创业”也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大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展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互网+”时代的到来固然给大学生更多的创新创业选择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时代逐渐向我们走来。2016年5月,教育部与国家语委联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其中“互联网+”入选中国十大新词和十大流行语,一时之间,“互联网+”词汇家喻户晓。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要想深刻把握“互联网+”的内涵,首先需要弄清楚“互联网+”的含义。所谓互联网,顾名思义,指的是采用通用协议串联而成的覆盖全世界的庞大网络。而“互联网+”则指的是发挥互联网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态[1]。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创新出了淘宝网,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创新出了京东商城,互联网+传统媒人创新出了百合网。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革新。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

2.1“互联网+”是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提出要以“互联网+”为抓手,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以此促进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优化转型。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成为了创新创业的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就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2.2“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以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必然是巨大而又深远的[2]。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例如传统工业转型为工业互联网,传统农业转变为农业互联网。可以说,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的融合都是对其他领域的一种优化和升级,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2.3“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取得了全社会及广大大学生的共识,各级政府也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出台了大量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例如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绿色通道”优先注册,同时政府减免大学生创业各类行政管理费用,可分期支付注册资金,申请贷款时享受一定利率优惠。此外,部分地方政府提供免费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在社保、档案管理、落户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政策支持。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推广

美国早在1947年就开展创业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在高校开设创业课程,众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和势头良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受高校及广大高校教师的认可,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管理、企业管理等与创新创业息息相关的课程在许多高校均有开设,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3]。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大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存有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3.1创业资金少。资金是创业的基础,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纵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存在各种各样的机遇,但创业资金的匮乏如同大学生与创新创业之间的一道鸿沟。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为自筹,学校及社会的资金支持较少,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小额贷款、学校资金支持等资金来源程序十分繁琐,审批环节众多,且有着额度小和门槛高的特点,大学生很难获取大量的创业启动资金[4]。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创业项目对资金数量要求较高,在项目起步阶段,很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少量的资金往往难以为继,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胎死腹中,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天然劣势所在。

3.2创业环境差。我国虽然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但整体而言,创新创业环境还不够优良,从全球创业观察数据来看,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处于中下水平,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审批、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企业制度、融资制度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互联网+”属于新生事物,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还处于开发中,这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3技术难度大。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创新创业项目中,选择“互联网+”相关项目就必须具备技术优势和服务意识,这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许多高校充分利用团队优势,积极优化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结构,通过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优势互补来开展创业项目,开发核心技术,但在创业初期,许多大学生受到经验匮乏和核心技术壁垒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受到同类型企业的挤压,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往往淹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3.4创业经验匮乏。创业经验匮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市场环境风云变幻,一旦判断错误,很容易导致产品和服务定位失准,再加上管理上缺乏长远眼光,缺乏风险意识,往往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此外,一些高校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学校、企业及社会三方联系不足,大学生在高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往往与市场实际脱节,从而难以积累到创业经验。

4“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之对策

4.1增加投入,完善配套O施。上文中提到,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分重视,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和学校也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资金支持与发展的对接,积极完善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高校应当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来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完善相关课程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5]。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贷款程序简化、税费减免等。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则应当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和资金保证等支持。为了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可以实行“弹性学籍”制度,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让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项目中。

4.2搭建平台,拓展创业空间。社会和高校应当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创业实验室、SYB课程等硬件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就业创业论坛,形成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此外,应当积极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比赛和“三创”比赛,与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相结合,为大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切身了解互联网+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为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专家和校友在校内开展创业讲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分享经验。

4.3钻研技术,保证公平竞争。我国互联网市场起步较晚,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互联网监管有待加强,竞争环境有待优化。互联网商人有着自我监督成本高、能力弱的特点,一些不诚实、无信用的不良网商不利于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应当积极攻克核心技术和服务,学习计算机、法律及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组成创业团队,稳固技术基础,为创新创业迈出坚实的一步[6]。此外,政府应当加强对互联网市场环境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促进互联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4.4积累经验,整合有效资源。经验不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重要挑战,高校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互联网+”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引导大学生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立体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分享创业经验,促进大学生与企业间之间的交流,扩大同商家与用户的沟通渠道,以此来创新营销策略,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从而弥补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方面的不足,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和错路。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但经验少、环境差、资金少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全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各方共同努力,迎接挑战,改善环境,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 刚.“大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2.

[2]牛冰非.浅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J]. 亚太教育,2016,(02).

[3]冯艳娟,梁 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浅析[J].商,2016,(22).

[4]张 檬,罗 欣,张馨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困境及策略[J].商业故事,2015,(28).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5)

移动互联网创业,实质上就是是指应用用户手持移动终端,进而对外界供应增值服务,从中谋得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为方式。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大批量的高校大学生涌现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创业的浪潮中。大学生作为初创者,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的走出创业进程中种种困局?这已经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故此本文对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浅谈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背景

移动互联网创业窗口的创设,实质上与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应用息息相关。自2011年以来,移动互联网行业强势来袭,创业者与投资者层出不穷。然而尽管移动互联网背景被视为能够为让你累创设大量创业机遇,但是很多项目运行的状况是不尽人意的,其均在努力的寻找转型的机会。而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一般是指移动终端与桌面电脑领域,其均被BAT三家巨头产业紧紧的垄断,此时大多数创业者采用的是长尾应用模式,造成了互联网产品数量呈现喷井式剧烈增长的现状,巨头垄断占主流。

二、列举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创业中的困境

(一)资金投入不足,风险投资情况乐观性缺乏。移动互联网创业前期处于烧钱状态中,就是创业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亏损的。而互联网行业性质决定了创业者必须加大对风险投资支持的力度,紧紧凭借创业者的自有资金难以实现创新发展目标,这正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显著的劣势。何况目前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基金(简称VC)均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国内风险资本存在募集冷凝与退出渠道单一化、退出回报大幅度降低等问题。此时僧多粥少的局势无法及时得到缓解,造成大量投资项目对同一风险资本产生激烈的竞争,此时大学生对普通型创业项目态度越来越严谨了。

(二)创业过程中技术上存在较大的难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背景中无法真正的掌握创业技术,那么在核心产品的独特性开发以及技术壁垒效果极为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技术型人才与经营管理型人才互补的局面没有构建,因此他们在创业的历程中难以研发出使用户获得优质体验的核心产品。

(三)巨头垄断。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正在开展一种新兴的“原地跑圈运动”,具体是指各个巨头均在努力为旗下产品清除屏障并设置新型运行模式。唱吧等小众明星产品在巨头细分市场局域之外成功的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巨头垄断所产生的最大负面效应为使推广渠道日益狭隘化。而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人人、QQ空间等软件为产品营销推广提供了渠道,特别是是微博营销一度风靡全球,但是当消费者衍生出“被营销”以及“推广疲劳”消极型心理反应之时,就大大压缩了微博活跃的程度。其余的推广渠道绝大部分掌控在移动互联网巨头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成本。

三、应对对策

(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强化对风险投资吸引的效果

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设置了专门的贷款项目,与普通融资渠道相比较,大学生在对这类贷款申请方面存在的难度较小。并且在部分创业园区,房租、水电、税收方面为其创设了优惠条件。也就是说在互联网行业背景中大学生应该紧紧抓住这些来自国家的帮扶政策,从而最大限度的缩减创业成本。另外,尤其是对优质型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而言,风险投资基金在投资方面体现出强烈的渴望程度。当创业者在创业项目上取得一定成果之时,可以把该项目运行实况以及发展规划详细的介绍给存在投资意念的群体,从而达到增强吸引风险投资的目标。比如说“兼职猫”APP已经获得两轮风险投资,这就为企业下一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二)开展实习与调研

大学生在产生创业意念之时,到有关移动互联网公司进行实习一段时间是极为必要的,在实践中研究与学习该公司产品营销额模式,从而达到规避低级错误的目标,也就是说实习环节的创设能够使大学生创业走捷径,并且在此过程中协助他们强化了对经济市场运行模式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从而确立自己创业的方向。市场调研环节的启动,使创业大学生在调研结果确定创业项目的细分市场。比如“兼职猫”和“城市之星”APP,针对的就是特定群体,从而使企业特定特质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若创业大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认为某一行业风险产生的几率过大,就有必要调整理念,重新设置创业方向或者选择创业类型。

(三)完善现有开放平台,谋求和产业巨头合作的机会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行业运行的性质,其可以被视为一个寡头垄断的行业,BAT三家巨头长期拥有着大批量的用户,并且成功的创设出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平台,常见的有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那么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中创业大学生积极对巨头产业经营模式进行效仿,在健全开放性平台的基础上,应用各类手段创设出与产业巨头合作的机会。这一应对策略的实施,实质上是大学生应用渠道资源达到自我创业发展的目标。

四、结束语

由全文的论述,我们了解到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局势是差强人意的,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会降低创业成功的概率,但是大学生也应该树立永不言弃的精神,重视实习与市场调研环节,同时有效的应用国家下达的扶持政策,树立“黎明之前总是黑暗的”这一创业精神,争取在经营管理、项目选择上不制造较大的疏漏,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扬起优胜的旗帜!

参考文献:

[1]胡晗,蒋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O2O模式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6)

一、前言

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如今的大学生可谓扎根于网络,在网络的覆盖下生根发芽。他们通过互联网学习各类知识并结交各种朋友,他们的思维方式同七零后、八零后而言有着明显的不同,互联网通过慢慢渗入到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改变着他们的行为模式,同时在自我发展和毕业后工作选择中也开始影响到他们的选择。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网络创业资金投入少,资源占有量少等特点,网络创业成为很多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的首选。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特点

1.创业投入成本低

相比较于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业成本较低。原因有三,首先,互联网创业不需要雇佣劳务,不需租赁店面,大学生可以在寝室或者自己住宿的地方就可以完成。在网络随时能够触及每个人的情况中,网络创业的交易方式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其次,互联网创业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拥有一定的网页设计技术和管理手段就可以开张自己的店铺。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一点,只需要经过一定的网页设计,就可以实现小成本销售。再则,互联网创业不需要囤积货物,不像实体店一样,需要大量的铺货而且存在挤压的风险,最后只能降价处理,互联网创业可以实现零囤货甚至预定制;现在大量的淘宝店主或者其他电商,都有分销的招募,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只需要把这些商户的商品挂在自己的店铺上并进行推广,销售出去后由他们进行发货,只需要赚取商家提供的分成即可,这大大地节约了大学生的时间成本,对于初期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2.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互联网创业的营销方式可谓层出不穷,除了我们现在已知的淘宝店铺、各类APP外,还有微博营销、微信营销、QQ营销、邮件营销等等多种方式;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充分掌握了各种运用电商平台的技能,以及应用各类搜索引擎的能力,并且勇于尝试各类新型APP等积累经验。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这些日常生活的积累经验则都将成为他们的销售工具。另外,随着小咖秀、一直播等平台的出现,视频营销、音频营销等也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创业者新的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种类繁多。

3.工作时间自由

工作时间自由也是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除了要管理商铺外,还要应对课业、社团活动、人际关系等事情,因此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业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创业也是一个开创自己事业的不错的选择。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他们有着更多的时间去打理自己的店铺,可以及时更新各种营销手段以增加销量,同时通过亲友的推荐积攒更多人气。互联网创业时间上的自由性意味着创业者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销售。即使是外出,智能手机的存在,也加大了实现交易的可能性;他们不需要像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地工作在办公室里,在无交易的情况下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其他人生理想。因此,互联网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前仆后继的进行创业。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盲目投入,缺乏市场调研

对于很多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开网店是相对更可行的创业,但是选择哪个行业进入,分销哪个产品却成为了大学生头疼的话题,也让无数创业的大学生铩羽而归。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0%-30%甚至更低,而这个数据的形成与大学生网络创业选择的项目息息相关。很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都喜欢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进行产品销售,认为自己的喜好与别人一致,因此大学生创业的内容多集中在服装、护肤品、美妆产品和充值等内容上,这些门类虽然相对来说比较热门,但是缺乏市场调研数据,让很多大学生创业刚开始就已经夭折。另外,很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把互联网创业想的过于简单,认为仅仅只是开一家网店就算创业成功。但是事实上,虽然开网店的程序简单,但在网店的经营过程中,产品的维护、营销经营策略的投入和分析等等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事实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永远不会是策略,绝对不能坐等顾客上门。因此,忽视实际情况,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就盲目投入创业大潮的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注定走不长远。

2.创业风险意识淡薄

对于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容易想当然,把销售问题想得异常简单;加之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大学生在选择网络项目的时候,很难从专业市场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分析。以现在最火的一直播等营销方式为例,大学生在一直播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采取简单直接介绍产品的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很容易让人反感和厌烦,缺乏专业营销知识使得大学生在营销方式和手段上屡屡受挫。其次,在团队建设方面,大学生创业的团队基本上都是以宿舍或者好友为单位,几个人在一起进行合作,但是在前期开店的过程中,他们没有考虑到创业所需要的人才配置,以开网店为例,店铺铺货、美工、客服等等角色都需要专门的人去维护,如果没有好的网页设计或者良好服务态度的客服人员,就会给用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差评的出现。在给网店造成不良影响记录后,要想转变这种方式可谓难上加难,因此团队分工不明确,缺乏专业支撑,同样是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3.互联网创业技能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较之其他创业方式,互联网创业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的原因。但是在拥有一个创业项目后,如何经营并且有效运营却是创业大学生很少思考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采取简单粗暴地在朋友圈、QQ空间产品信息的方式,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销售目的。但是对于专业的营销人员而言,这些都只是初级的营销手段。如果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只是通过这种方式,那么失败则是必然的。互联网创业不仅需要专业的技巧,同时需要学量的营销知识以配合后期的产品推广。很多大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通常会采取逃避或者视而不见的方式,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因此,互联网创业技能不足,认识不到互联网创业技能的存在,自身学习能力差同样成为众多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失败的原因。

四、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建议

1.提前调研,选择正确的创业项目

首先,对于要进行网络创业的同学而言,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合适正确的创业项目,不能人云亦云。虽然服装、护肤品和美妆行业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可观,但是对于很多用户而言,他们在长期的购物习惯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意识,购物时很多都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因此后入的创业者在这一点上其实并不占据优势。

其次,大学生在进行产品描述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描述,不能一味的参考其他同类产品的描述语言,作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普通中脱颖而出。否则容易就被同类产品打压,没有自己的晋升空间,失去顾客对产品的好感度等;大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特性和产品特点,不断研究其卖点,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和加大产品卖点的沟通,规避本产品和其他同类产品的相同点,用独特的卖点去打动客户,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才能够走下去。

最后,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要从个性化需求出发,现在大众产品虽然客源比较多,但是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私人订制的体验,由此而衍生出来的“陪聊师”等等职位都是不错的选择,发现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并以此出发来打动消费者,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2.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网络创业技能

首先,对于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而言,不能眼高手低。网络创业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深含各类专业知识,比如电子商务、营销管理、领导艺术等等,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弥补缺陷改正不足,让学习成为创业的推动力。创业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创业的需求,有选择性的学习其他相关创业知识理论,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其次,大学生在网络创业的过程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因此创业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被一时的挫折所击倒,要不断的强大自己的内心,来引导团队和自己的项目渡过难关,最终获取创业项目的胜利。

最后,大学生创业者应该不断的学习领导技能。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领导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大学生创业团队大多是由自己的同学或者好友组成,大家在一起容易磨合,不受拘束。但是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扮演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只有这样团队才不会是一盘散沙,才能有团队凝聚力,在网络创业的过程中也才能走的更加长远。

3.提高风险意识,控制项目可行性

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一方面要把控好自己的资金,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资金的流向和用途要进行严格的把控,防止出现私自挪用的情况。虽然大学生创业在前期很多时候是个人,但是即使如此,创业者也要有长期发展的规划目标,从开始就要把控好自己资金的流向,为以后做大做强提前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创业的过程中要做好货源的把控。对于网络创业者而言,货源尤其重要,同样产品质量的东西,消费者当然会选择价格更占优势的一方,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就要做好货源调查和联系,并且做好备选方案,当货源紧张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其他货源进行顶替,这样就不会出现缺货断货的情况,保证创业项目的良好信誉,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做好产品定位,是价廉还是物美,这个在初期就要进行界定,防止后期出现产品问题,给创业项目增加风险。

4.增加营销渠道,多管齐下

对于当今的互联网产品而言,大学生在网络创业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营销。在微博没有盛行的时候,大学生网络创业者多是通过开淘宝店铺、QQ空间进行宣传,到后来的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到今天的小咖秀、一直播营销,面对这些不断更新,的互联网产品,大学生网络创业者不能只是一味的觉得好玩,要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营销意识。将当下最新最火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相结合,创新营销方式。以当下最火的直播为例,通过团队拍摄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创新视频,引发关注,增加粉丝,后期再进行产品宣传,这样才能使消费者不反感,同时也能增加消费者粘性。

五、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产品也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网络创业。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缺乏、创业风险意识淡薄以及专业知识能力的不足,很多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最终都以失败结束。本文剖析了大学生网络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对可行的建议和解决对策,提出只要大学生网络创业者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加营销渠道、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则其在网络创业的道路上,定将能走的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赵军.“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84-85.

[2]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J].创新科技,2016,01:16-17.

[3]赵艳敏.“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J],2016,01:105-106.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45-02

1 建设目标

韩山师范学院地处广东省粤东地区,是粤东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2013年韩山师范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获得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立项,该项目依托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省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引入全新的KAP-CDIO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把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广东省省内有影响力并且在地方院校同类专业建设中具有行业特色、起引领作用的实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掌握移动互联网开发与应用的软件工程师。为广东省尤其是粤东地区移动互联网[1][2][3]的产业发展、产业创新服务,培育移动开发软件应用的市场环境,推动移动开发软件产业的发展。

2 措施与进展

2.1 教学团队建设

引聘名师: 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天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潮州电信等企业邀请企业老总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专题讲座、暑期项目实训、课程培训,强化专业的应用特色。

培养骨干:一是选取、选拔骨干教师到重点院校的移动互联网相关专业和方向进行学习深造,攻读学位;二是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在合作企业进行项目训练,丰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三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地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现有教师实施分类循环培养机制,做到教师培训五年一个循环,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提倡教师专岗化。教学团队中2位老师获得网络综合布线高级讲师认证,1位老师获得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颁发的创业指导教师资格,2位老师获得物联网技术骨干教师认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充实了力量。

2.2 平台建设

2.2.1 课程与教学资源平台

培养方案制定:依据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定位,完成了2014版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方案更加突显课程结构模块化、块内课程群组化,分模块、分群的特色。

建设开放、立体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完成了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题网站的建设。 围绕移动互联网方向构建课程群,依托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UML等网络课程, 安卓手机应用开发网络课程正在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

教材建设:校企联合共同开发具有创新性、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训教材,如《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安卓手机软件应用开发》、《WEB程序设计》等教材 。

2.2.2 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平台

在广东省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基础上,以学生课外科研立项、天盈创新基金及各类课题为牵引,建设学生课外创新型实验平台,在系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专门设立了移动互联网开发小组,并在课外科研项目和经费上重点扶持,实现本专业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社会。

2.2.3 实习基地建设

与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校企融合,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积极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2014年与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2.3 多项目融合,协同建设

为整合资源,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与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广东省计算机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等项目进行融合,协同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项目实施以来,共招收了2012和2013级两届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共30名学生,并采取小班授课形式,专门邀请了达内科技的资深工程师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同学进行软件项目培训,邀请广东天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安卓软件应用开发讲座”,并每学期举行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作品汇报会。通过这种资源整合、项目融合、协同建设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完整性和质量提升。

2.4 以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内外各类竞赛,如挑战杯大赛、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大赛、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以竞赛为抓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筹和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专业综合改革以来,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2.5 项目引领,积极创业

在学生科研项目的选取上,我们确保项目具有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需求,并具有孵化和转化为产品的可能性。在项目的研发商,通过引入企业软件工程项目研发流程,培养学生项目研发能力。项目研发实行双导师(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制,依照企业开发流程,采取严格质量监控过程,科学评判机制,争取进入创新中心的项目转化为产品,并将产品与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将项目与产品,产品与创业紧密结合。项目实施以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广东省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实际创业中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3 下阶段工作

1)按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评价指标,认真进行项目的完善和后续工作的开展。

2)以“大师”+“团队”建设思路,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软件工程专业带头人,努力打造以教学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软件工程教学团队,使软件工程教学团队成为在省内有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

3)围绕移动互联网课程群进一步进行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

4)进一步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力度、长期和实质性的开展校企融合工作, 拓展校内外实训平台。

5)争取配套经费,建立模拟企业实训环境、项目开发流程的软件工程实训平台。

6)以项目-竞赛-创业为引领,通过专业改革和建设,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培养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师的同时,通过创业服务移动互联网市场。

7)争取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2+2”联合办学能取得成功。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8)

大赛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征集,吸引了733个项目(含福建分赛区70个项目)参赛。通过层层选拔,经历初赛、半决赛的角逐,最后有13个项目进入决赛。

“与往届相比,这次大赛项目数倍增,而且大赛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评委组组长杨宪东感叹道。

此次参赛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其中,获得团队组一等奖的十二师凝霞红酒综合服务供应商“凝霞消费众享庄园”项目,凭借一支只有几个人的团队,把市场拓展到了全国经济百强县,仅去年一年纯利润就达31万元,此外还有20吨的存酒。

将在环境、医药、工业和民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项目――“迅捷分析――多领域快速检测传感系统”则获得了“互联网+”大学生组一等奖。该技术的研发者是石河子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当初和同学没日没夜地做试验,只是热爱创新,没想过要靠这个挣钱,没想到如今能有这么好的结果。”该项目负责人张俊杰说。

活跃的主体是“双创”工作的核心,良好的生态是“双创”工作的保障。兵团有充满创新创业热情的人才,更有让人才茁壮成长的一方沃土。

“我们鼓励参赛项目落户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和兵团各师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参赛者来说,这或许比奖金更吸引人。”韩文胜笑着对记者说。此次大赛角逐出4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获奖个人和团队不仅有丰厚的奖金,而且还有被优先推荐给创业投资机构和科技园区等金融、科技机构的机会。

兵团对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极大地吸引了全兵团乃至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者的关注。

这次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省设立了分赛区,首创了石河子和福州“双城”联动模式,开启了科技招商新模式。大赛结束后,包括初创企业组一等奖获得者八师北京鹿鸣创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无毒无塑全生物降解之食品容器”在内的8个企业项目全部落户石河子市。

创新,没有休止符;创业,永远在路上。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是一场传统产业、科技、互联网和人才聚集的盛会。从大学生到企业家,从兵团到全国,从专业人才到普通群众,利用互联网,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创新的力量倍增,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9)

据了解,广州在推进“9+6”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航空航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群;积极发展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其目标是力争到2016年,形成50家左右百亿级龙头企业和10个左右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总规模超1万亿。

本次推介会选定了13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4600亿元,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符合广州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总投资68亿元的阿里巴巴中国智能物流骨干华南核心节点项目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将建设成为华南电子商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中心,吸引上下游服务产业快速聚集,引入包括网络金融、云计算、软件开发、信息管理、人才培训、商业贸易等高附加值产业,使知识城成为互联网时代华南地区的商业中心。

同时,推介会也推出了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约420亿元;黄埔区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广州市花都机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先进制造业项目6个,总投资约290亿元。这些项目聚焦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区域结构“三个转型升级”,瞄准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两个功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

在此次推介会上,“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国际创新谷”和“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作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2013年“十大产业项目”之一的“广州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项目在天河区落地。

此次成立的“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得到了华为、中兴、百度、网易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响应,将通过集聚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金融资本,推进产业链内部及与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移动互联网产学研用对接联动,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

“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将以天河智慧城为核心,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为重点,打造占地1000亩以上的移动互联网总部基地;以现有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信息港、新增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平云广场为基础,打造天河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园区。

而天河“国际创新谷”则有望成为广州的“硅谷”、新一代互联网应用产业的孵化基地。“国际创新谷”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许洪波表示,“国际创新谷”是国内首家融技术、产业、资本和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的移动互联网孵化器,将利用广州优质的互联网产业资源,鼓励互联网年轻创业者,推动企业、产业创新,力争2-3年孵化10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产生10个市值10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代表性企业。

市校合作再写新篇

在推介会上,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均与广州市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共建研究院等,推动市校合作不断深化。

其中,“浙江大学广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将依托广州开发区经济与产业的发展优势,以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建立集科技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科技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大平台。同时,建设浙江大学在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总部。

而广州开发区也将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国际科技研究院,通过联合国际高水平的教育研究机构,搭建国际合作技术平台,汇聚和孵化高端产业;拓展国际联合培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知识型经济发展提供知识保障、人才储备及技术支撑。广州市花都区也将与中山大学合作,设立“中山大学花都产业科技研究院”,建设科技创新、专利创造和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打造成部级的科技创新平台(部级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个院士项目成果落户

此次推介会的一大亮点,是多个院士项目成果签约并落户广州。其中,广州市政府将依托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团队合作,共建广东省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光学工程院士工作站,成立创业型实体公司,在光谱技术、光通讯与光传感、激光技术及应用等领域进行联合创新,加强光学领域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篇(10)

据介绍,该项目在国内率先建成了100个完成升级改造并实现IPv6普遍覆盖的校园网,IPv6用户规模超过200万,提高了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IX的接入能力和互联能力,实现了中美下一代互联网10G高速互联,构成了全球范围的下一代互联网科技创新试验平台;在真实源地址验证、IPv6过渡等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的基础上,研制完成具有IPv6管控、IPv6过渡、IPv6网络服务等功能的IPv6网络运行管理与服务支撑系统;在100个校园网及CNGI-CERNET2/6IX实现规模应用,支持产学研自主创新,取得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形成系列化国际标准,为公众互联网IPv6升级改造及规模商用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在应用示范方面,该项目重点开发和实现了包括高等学校网上招生在内的20个教育科研重大应用,并稳定持续对外提供IPv6服务,同时在100个校园网上还实现了1300多个应用系统的IPv6技术升级,为网站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积累了经验。

上一篇: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 下一篇: 货币资金的用途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