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格的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8:03

健康人格的培养

篇(1)

学生时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心理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随着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途径日益增多,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学生的心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学生要学会面对成功、失败、挫折等,就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法。因此首先要了解目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总的来说,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来自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其中一些盲目的偶像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极大地腐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健康成长。

第二,来自家庭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辈所有的爱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把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是却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也有一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三,来自学校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说,大部分学校还是看重成绩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比生源、比升学率,设置实验班、重点班、奥数班等,无形中给学生许多的压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我们应该积极实践探索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配合的方法,快速有效地遏制学生心理和人格障碍的上升势头。

首先,针对来自社会的影响,我们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着手点,加大中国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旋律,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精神标杆。同时规范网络等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剔除一些消极不健康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针对来自家庭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多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平时要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也可以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有关的情况,这样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缩小与孩子的心里差距。在满足孩子一切物质需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要能细心、热心地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要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的孩子谈谈心,说说悄悄话,及时为心理上处在孤独、迷惑、彷徨之中的脆弱的心田降下绵绵细雨来滋润他们,使孩子能及时避开心理上的盲区。

第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心理健康课却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心理咨询、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在学校更是很少见。在学校,应该安排心理老师这一职位,心理老师要想办法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放下心里的包袱。通过和学生谈心聊天,心理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顾虑,使他们能主动找老师、同学、家长等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心理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早日得到缓解,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篇(2)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及意义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等各要素和谐统一、相互协调的结果,具有稳定性、综合性以及持久性。

健康的人格是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够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健康的人格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有着较强的同情心;健康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妥协,不嫉妒他人和诽谤他人;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健康的人格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此外,健康的人格是获取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重要前提。

二、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措施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通过合理的运动使学生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学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是“边玩边学”,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运动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讲解与《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概念。例如,可通过“接力赛”来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接力赛中体验合作的精神。当前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差,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是“比赛制”,在比赛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高中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在任何场合都希望自己赢,但是比赛有赢就有输,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输赢价值观和得失观。例如,在讲解“篮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使学生在比赛这种拓展训练中更深刻地领悟篮球运动和比赛的精髓,养成良好的比赛意识和健康人格。通过篮球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比赛制”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

三是“个性化”,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人的个性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适合短跑,有的学生适合长跑,有的学生适合跳高,有的学生适合跳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提升,注重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董 磊,孙培全,赵亚洪.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49).

[2]董延国.浅析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顾晓雪.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3)

面对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一教育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有人说:健康人格的培养任务应在思想品德课上。其实不然。事实上,各学科教学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语文教学,在人格的培养上是从小学到高中贯穿始终的,学生无一不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笔者想就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问题作一尝试性的讨论,以求有助于同僚。

一、人格形成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什么是人格?笔者认为,人格是个体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性格,这个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是通过外显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西方心理学认为,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支配和指导行为,而行为表现着心理特征。

既然作为个体的人格是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那么,这个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是怎样形成的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遗传与环境只能提供砖块,也可以这么说,通过生活方式,个人把他的生活方式创造性地塑造成一件艺术品。不过,机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能向个人提供可能性和引诱力”。可见,在人格形成中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遗传与机体因素,一个是环境与社会因素,还有一个则是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实践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因素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提供引诱力,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前两者结合起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过去,人们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以为青少年人格形成主要与政治思想品德课有关,与其他学科关系不大,事实上,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格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操和性格都将得到陶冶,尤其是语文课,他的作用不亚于政治和思品课,因为语文课既是基础课,又是主课,所占学时最长,所学内容最广,而且其本身就具备很多人文因素,因此,无论对哪一个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都显得十分重要。

二、语文教学在健康人格的培养中所具备的作用

语文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有什么作用?我们知道,健康人格的标准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只有追求“真”、“善”、“美”的人,才会具有健康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培养人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人去认识和追求“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直接作用。所谓直接作用主要是指语文教学活动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抒情诗、散文诗,有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衡量标准,有做人的准则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运用妥善的教学方法,就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审美人格获得充分发展;就能直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心、自信心、自制力、自觉性、独立性、科学性等品质。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去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是间接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某些能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没有直接表现为健康人格的内涵,却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所以称之为间接作用。比如,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知方式、语言文字能力及理解力、判断力、自我教育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这些因素虽然不是健康人格的内涵,但正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是个体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

三是综合系统作用。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各自从自己学科出发,抓住本学科的特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由于学科的交叉、知识的交叉、教学方式的交叉,导致学科教学活动在影响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一种系统的综合作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的积极意义最终也就在于此。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

大家知道,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从整体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而又系统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和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知识通过能力的提高而积聚,最终获得双方的统一。从这一角度看,语文教学要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可从知识与能力这两方面入手,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的培养,在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培养健康人格。

首先,应正确把握学科知识教学与健康人格培养的关系。在教学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将语文知识教学与人格培养对立起来,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或者只注重人格培养而不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把语文教学变成心理学、德育学科的教学;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学生语文学好了,能力提高了,就必然形成健康人格,或者只要培养了健康人格,语文学习就自然会搞好。显然,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健康人格的形成溶于语文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之中,分清主次。

然后,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上去实现健康人格的培养。诚然,人有一个最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发生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只有当个体的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了,健康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一般地,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在初始阶段靠外界影响,当青少年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判断力达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就会自觉地选择、内化外来的健康人格信息,以社会普遍认同的健康人格作为参照系,审视自我人格的局限,发挥自我人格上的优点,克服自我人格的缺点,进而在实践中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用以认识和仿效的榜样。如在《语文》七年级(上)“风筝”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作者简介”将鲁迅的光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其次,教会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如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对照自己与课文中和教师讲解中“真善美”标准的差距,进行自我剖析与总结。第三,帮助学生选择认同对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人文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引导学生拟订自我教育计划开展“我和英模相比,应该怎么做”等主题活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人文信息的作用,设计妥善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知识教学与健康人格培养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4)

一.健康人格的内涵

健康人格就是人格的良好状态,是现实的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人格状态。在人格选择的目标体系中,理想人格和健康人格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但又互相联系的层次:理想的层次和现实的层次。与理想人格相比,健康人格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实际、更接近现实人格的,是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实际达到的目标。而理想人格在其实质上就是健康人格的最好的状态或最高的形式。

二.高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高职生的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即自我管理、领悟、提高的过程,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主体自发的积极性,这是内因,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日常习惯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对当代高职生来讲,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方面尤为重要,要养成朴素、节俭、惜物、恬淡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糜烂、浪费的生活观念。生活的适应是社会适应和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起点,从小处、从日常习惯着手,是高职生健全人格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结合,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同时伴随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同时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健康的心理倾向教育应当以二者合理结合为目标,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人格特征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另外,要对高职生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和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人际关系不是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以及表露出来的一种内在人际能力。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高职生的相处更需要有良好的人际习惯,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就要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特征。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荣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是当代高职生良好人际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1、必须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个体内化,健全人格培养就不能存在。我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法。当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等教育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性,为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造了条件。

2、通过美育培养健全人格。美感作为一种喜悦和享受,能震憾人的心灵,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在美感的怜悯和享受中,促使心灵净化。但美育对人格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潜移默化、长期熏陶,才能筑起“人格长城”。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都应从各自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实际去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施以长久的、健康的、高尚的美育,以此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

3、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主渠道。由于课堂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培养健康人格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高职生健康人格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任何一个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具有三重性:第一层是掌握学科知识;第二层是发展能力;第三层是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其中第三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上述三个层次都取得巨大效益时,才是全面的、科学的、卓有成效的学科教育。人格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格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最佳方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人格教育的目标,使教育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以自身人格魅力之影响教育学生。此外,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直接、更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4、心理辅导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帮助、指导。现在的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很突出,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情感问题、就业前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形成健康人格。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诊断和治疗,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形成健康人格。

5、就业指导是高职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环节。对高职生进行人格培养,就业指导是重要一环,它包括心智指导和系列化面试谈话等。高职生所面临就业的压力将会是非常大的,一是自身资历不深,二是期望值过高,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应聘面试时常常面临失败。有些学生毕业后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等等,造成种种社会和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人格裂变。

6、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环境是培养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这三种环境都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就要去创设这三种环境,使之适合学生成长。在家庭环境上,我们可以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议、家访等方法去优化学生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唤起家长培养子女的意识;校园环境上,我们要创设美丽整洁的花园式学校,精心设置健康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善待学生,身体力行“共同生活”,营造教育的亲和氛围,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忍让,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称赞中学会欣赏,在公平中学会正直,在支持中学会信任,在赞同中学会自爱,在友爱中学会关怀,从而健全人格。在社会环境上,我们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弘扬正气,呼唤高雅,以高尚精神优秀文化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总之,高职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强化人格教育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人格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心理教育,相信就一定能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职生。

参考文献:

(1)苗凤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期刊论文] -教育艺术2005(09)

篇(5)

当今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已成为各门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学生的健康人格不尽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它责无旁贷。所以,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去探索和研究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已迫在眉睫。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依据

新课标树立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里说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也充分考虑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正如课程目标说:"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可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为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对实施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体育教学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身体活动不仅是生理上的作用,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特点,刻意安排较为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也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三、体育教学中正确的成功观念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在跑步教学中,面对一个新的远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是千差万别。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示范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力量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篇(6)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具有个性特征,它是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受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杰可逊认为,阅读疗法是把文献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由读书顾问精选后提供给读者,以帮助读者领悟人生,增强信念,完善人格。前苏联人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阅读疗法所依靠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指导读者学习英雄,增强信心,磨炼意志,克服困难,战胜疾病。这是一种强调激励的阅读疗法,是一种如火冶炼般的刚性疗法。

阅读疗法是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创新形式,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不易取得理想效果,通过阅读疗法这一方式能够顺利推行,且效果很好。阅读疗法成为高校在德育教育、学生工作、图书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品牌,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发挥了促进作用,阅读疗法也获得了良性发展环境。

二、阅读疗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1、创建阅读疗法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咨询网站是推广、宣传、实施阅读疗法的网络服务平台,也是高校运用阅读疗法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网站设有阅读咨询室、工作团队、专家链接、动态信息、成功案例、阅读交流、书目信息、网站留言、阅读疗法协会等主要栏目。网站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健康人格。内容丰富多彩,贴近校园学习生活,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疗法服务,实现实时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2、悉心指导个案,加强自我教育。阅读指导与咨询是阅疗馆员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舒缓其学习、恋爱、交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重建自信。阅疗馆员在与大学生接触、交流过程中,针对生活与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遇到的挫折,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阅读指导。通过阅读,大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不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觉察,感悟成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进步的过程。

阅疗馆员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以阅读疗法为手段,帮助众多因孤独、自卑、学习压力、交际困难、精神抑郁的同学走出情绪低谷,摆脱心灵困境。阅读咨询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阅读加强自我教育的过程。

3、推荐阅读疗法书目,提升品质修养。甄选阅读疗法书目、编制阅读疗法书方是阅读疗法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阅读疗法书目就是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针对读者的心理偏差和问题而开列的文献目录。通过研制发展性阅读治疗书目与临床性阅读治疗书目,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提升品质修养。

4、创办阅读疗法刊物,宣传道德规范。《阅读疗法工作通讯》通过阅疗视窗、新闻快讯、新书推荐、悦读育心、成功案例、协会天地、知识讲堂等栏目的设置,成功开辟了我校普及阅读疗法知识、报道阅疗工作动态、推广阅读疗法服务及交流阅疗心得体会的又一有效渠道,对阅读疗法理念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阅疗馆员深入到大学生中去根据他们的现状,满足他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阅读疗法工作通讯》大力弘扬主流道德价值,宣传道德规范,使校园道德风气得到净化。

5、开设阅读疗法课程,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开放、探究性的课程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能够产生丰富感受和体验并具有多元解读方式的真实事件、活动和经验,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态度。阅读疗法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建构心理、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大学生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引导大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充分开发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阅读疗法课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篇(7)

关键词:健康人格 终身体育

随着素质教育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对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个健康人格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教学中,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度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健康的心理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课程自身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作为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其价值所在,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体育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学生未来发展的有效性。

一、在体育课中锻炼培养其耐挫能力

比如短跑,面对一个新的标准,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大相径庭。名次前茅者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成绩不理想者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该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在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二、突出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体育课中我常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评比,对于那些主动、努力完成较难的体育活动的学生给予奖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可以加强实现某种目标的信念,在竞争中获胜,有了实验目标的经验,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信心。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停留在成就感和满足感之中,而引导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学生只有认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要加强团结协作,认识到竞争机制协作的重要性,调整配合和团体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团队的优势。

篇(8)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团结、友爱的心理氛围中学习,教学中构建起以爱为核心的内在人格框架,培养学生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爱的种子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往往会在室外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习惯充分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借助队列、队形的调动、哨声等各种活动,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切听从指挥,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学习新教材,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以及同伴间的保护、帮助等活动,加强文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精神。

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障碍跑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

四、教师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中学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平时应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五、整合教学方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形式。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诱导式、启发式等教育方法。采用这些教育方法能够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健康人格。人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教育者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逐渐引导被教育者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

篇(9)

一、儿童健康人格的界定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中,对于理想人格的理解实际上就是指以“仁”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信念的塑造。他所倡导的理想人格包含了宽容、善良、重情重义、敢爱敢恨等基本的道德内涵。而在当代教育中所提倡的人格教育,我们用通俗的话语可以表述为:儿童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自己所参与的学习与活动有责任感,对亲戚朋友要有爱的表现,有能力管好自己的生活。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当代教育所倡导的健康人格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当代教育所提倡的健康人格教育实质上是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的层面上,儿童健康人格我们可以界定为做“好”人,做“好”事。

二、音乐对儿童健康人格的教化作用

早在战国时代《礼记》就指出,“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这就是说音乐可以深刻地感动人心,使人心向善,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民俗民风改变。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也说,“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音乐教育以音乐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审美培养和人格塑造。儿童在积极的音乐的熏陶下,渐渐地有了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并且在领悟美好的音乐过程中,也形成了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就能够勇敢地面对了。另外,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丰富的情感以及激发儿童的意志,鼓舞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新疆之春》、《童心是小鸟》、《滴哩,滴哩》、《渴望春天》等歌曲,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蓬勃的朝气、生命的活力,进而引发珍惜时光、活出精彩的思考。通过让学生在《勇敢的鄂伦春》、《小松树》、《粉刷匠》等歌曲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学,进而从多个角度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三、如何有效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健康人格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健康人格教育,实质上就是把美育与德育相结合,通过审美教育来打造学生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格,以达到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

1.音乐教师要有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意识对人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正确的导向意识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因此,音乐教师要始终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结构的特点,树立以加强对学生“美的教育”为核心的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欣赏美的教育,教师切不可把它当做专业教育,而只重视技能的培养。

2.寓教于“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音乐也是一样,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小学生对于事物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多种手段,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舞蹈、表演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学习音乐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配合教师的教学,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的教育,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

篇(10)

当今世界信息量剧增,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发展迅猛,这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竞争的激烈,也出现了许多个体人格的分裂、紧张和不协调现象,因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国民健康人格的教育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这与教师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而言,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塑造现代教师人格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向师性极强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教师的人格塑造则是重中之重。

一、小教大专师范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和现状

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丁语 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人格也叫个性,看成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一个完整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两个方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反映。

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与非师范院校的学生的重要区别在于: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塑造“教师人格”。“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身体素质、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感、优良的认知风格和工作作风、健康的心理结构。在小学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中的父母、同伴、社会、教师等,但从小学儿童的特点而言,小学教师个性特点对小学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曾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做观察和测试,发现许多师范生在人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羞怯、胆小、自卑、焦虑、懒惰、恒心差、自高自大、不务实际、不能严于律已等个性特点,与作为一个教师应具有的“教师人格”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师范教育中应引起重视的一问题。

二、小教大专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在师范教育中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健康人格的内涵特征,培养和塑造小教大专生的个性品质。

(一)教师人格塑造的前提 —— 认同教师人格

塑造学生的教师人格,首先要使其了解教师的人格要求,认同教师人格,加强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树立教师人格榜样来达到教育目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家以自己的品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师范院校进行教师人可知教育的宝贵的资源,如春秋时代的孔子、现代的陶行知、当代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都可以作为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榜样。

(二)教师人格塑造的土壤 —— 融入集体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正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对小教大专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就是班集体的建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要让学生自觉地关心班级,共同管理班级,以民主的工作作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自然培养其互助互爱的个性。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形成这种良好的个性,必然会带到工作岗位上。

(三)教师人格塑造的起点 —— 从小事做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格是由身边的各种小事构成的,并在各种实践中不断形成、深化。教师的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日常中要注意小教大专生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讲究语言提高人格品位,努力完善教师人格。另外,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专业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经过锻炼,让其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培养其强烈的责任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一个小教大专师范生努力的起点。

(四)教师人格塑造的核心 —— 创造性的培养

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儿童,教师这一职业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使师范生能胜任这一工作,就必须培养其这一个性特征。另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的师范生成为新教师,同时也是新课改的骨干,这一个特征的培养更显重要。

培养这一个特征重要途径是让小教大专生在学习期间,有目的地创设并组织教育情境和各种活动。如:要据实际的教育要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参观、访问、春游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演讲、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义务劳动等,多设立一些条件到中小学校中去见习、挂钩、实地地去协助班主任或独立地组织学生的活动。小教大专师范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且充满着活力,他们也拥有着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独立的个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特征,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等品质着手,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创造性。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绳子的多种用途、废旧的创新用法等。

(五)教师人格塑造的关键 —— 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以教育者的教育和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或能力为基础,并自发地或自觉地运用这种经验或能力来指导、规范、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即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活动的总称。外在的一切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吸收、内化才是有效的。

小教大专生已经跨入成人期,他们有可能、有条件,也应该以自我教育为教师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

1.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教大专师范生是在校的学生,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因此,首先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入手,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从认知的角度让学生懂得有关人格的知识,只有丰富了知识,才能够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往往知识的积累与人格的完善是同步的。其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着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在这能力形成过程中,通过各种逻辑方法,促使学生自我意识觉醒,逐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学生自我教育的几种方法:

(1)阅读法。可将有关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书籍列成书目,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写心得体会等相关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懂得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学会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

(2)测验法。可对学生做心理测试或调查,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做适当分析,与学生个人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重新进行自我评价,来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3)宣传法。可通过学校广播电台、板报等宣传工具,让学生经常耳闻目睹,引起学生对人格健康的重视。

小教大专师范生在校期间是人格的再造期,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必将会使小教大专师范生的人格层次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师大出版社 1997年.

上一篇: 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 下一篇: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评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