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0 14:59:46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1)

思想品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教育课,它以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质教育为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谋求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我国社会的发展既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素质和辨证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打基础,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在评价上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其他学科的评价通过试卷测试或实践操作来完成,而学生思德评价要坚持发展性的评价观,关注学科知识和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评价重心更多地关注和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学会生活,促进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力求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懂得多少理伦,能做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思想品德独有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和独立的人格。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都是班主任老师说了算。如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等四字句评语下结论。而思想品德教师只提供一个理论考试的分数。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过硬的评价方法。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给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给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单一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势在必行。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生活周边群体广泛参与的学生思想品德多元化评价体系,就是使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群体“互评”,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价和思想品德教师考评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近年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点滴经验,认为其评价可分五步进行。

一、学生自我评价。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自我评价则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上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先拟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见附后),其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友爱同学、交流合作、参与活动、卫生习惯、诚信与节俭、环保与爱护公物、兴趣、爱好、特长、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分项给定分值。学生根据《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要求写好自我评价总结,评定自我评价的分数,然后在班上作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二、学生“互评”。在学生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品德样表》由全班同学给每个学生评分,汇总后得出该生的学生“互评”分数。学生“互评”的过程就成为进行纵横比较、辨明得失的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监督的过程。在同学的相互监督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律,学会与人合作,有利于使学生达到思想品德上言行一致的境界。

三、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只尊重班主任而不尊重任课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助评”作用。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由各任课教师分别给学生评分。这一评价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尊敬各科老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2)

品德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性的重要标准,品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其品德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事业的建设质量。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在高校中开展品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实施情感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品德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意运用情感因素,做到以情感人。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1.以身作则

当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首先需要教育者自身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做到言传身教。因此,教育者自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大学生中树立良好榜样。与此同时,教育者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对前途事业的自信乐观、对真善美的推崇、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等,从而让学生耳濡目染,这些都是隐性的品德教育。

2.真诚待人

教育者在开展品德教育时,运用情感因素时,还需要以诚待人,这样便于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老师应该多关心学生,以一种朋友的态度来予以帮助。当大学生遇到困难时,教育者要善于运用自己丰富的阅历、真诚的谈吐来打动学生,多多鼓励学生。此外,教育者还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包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应该做到以情感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做到诚心悔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结合学生特点

个体都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还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1.善于总结群体特点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老师要善于发现90后学生的特点,比如追求时尚、个性比较强等。因此,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群体特点,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情感危机,塑造良好的人格。比如现在90后学生都比较喜欢研究星座,那么老师就可以拓展星座知识,迎合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保障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善于发现个体差异

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除了要总结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外,还应该在充分尊重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发展,即结合每个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育者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分析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当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时,要提前预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品质,杜绝他们的思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

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很多的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采取的是一种“我讲你听”的方法,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大多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严重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因此,教育者必须要转变教育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该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自主接受教育、自主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教育者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欲望。比如综合运用演讲、辩论赛、参看视频资料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无形中接受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实施情感教育、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而有效保证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境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蒲小飞.当代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3)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这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就要注重挖掘教材的内容,灵活地贯穿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就是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灵活地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因素,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的教育,让学生达到自身学习目的,将来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当中的圆柱、球体时,老师可以对学生先作介绍,柱形的茶叶筒,电池,铁炉子的炉桶,水管等,这些容器都是圆柱形。圆柱形的钢管可以用来输送水,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启动的最大工程,这条横贯中国腹地的管道全长4000多公里,把塔里木盆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用着圆柱形的管子源源不断地送到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使东部沿海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讲球体时,我取出乒乓球、排球展示给学生观察,并以此讲解了乒坛、排球的辉煌成绩,从而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4)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予以正确的引导,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的精力主要都是放在语、数、外这三门主要的学科上,而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成绩,没有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做老实人反而会吃亏,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质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单一的教育方法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单一,集中体现在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设置,而是仅仅根据教材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非常枯燥,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更加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良的教育环境

当前中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不怎么理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未形成合力来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学生经常会到网吧去上网,网络上有很多负能量以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违背的内容,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识别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不能很好地转换现实中的角色和游戏里的角色,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成绩。学生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如果你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就要拥有好的成绩,通过中考和高考。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德育的失衡,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欠缺

对于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造成教育方法欠缺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手段,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完全就是被教师灌输到脑海中的,根本不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获得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律、荣辱以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二的学生,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叛逆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法制等方面的意识。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非常活跃,求知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贯穿在每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语文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音乐课陶冶学生情操,历史课教育学生报效祖国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教育环境的构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掌握学生的思想,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庭要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给他们树立榜样;社会要建立绿色网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再不受到虚拟网络的侵害。综上所述,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与时俱进,根据中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战娟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5)

生本教育主要是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有效的生本教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利用教学新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听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展开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以《成长的烦恼》的学习为例,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烦恼,根据利用调查问卷搜集到的学生信息,有侧重点地选择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中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与视频中的主人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播放完视频后,教师询问学生:“视频中,主要介绍了主人公的哪些烦恼呢?同学们,视频中体现出来的烦恼对于你们来说也是烦恼吗?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烦恼呢?可以和教师谈一谈吗?”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获得切身感受,随后教师和学生根据视频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交谈,将交谈的主题从视频转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引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从不成熟迈向成熟,学生渴望教师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以《心中的规则》的学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主要内容,随后,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的自律和他律、规则和自由指的是什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讲一讲吗?”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听一听学生的答案,听学生的答案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喜悦。对于学生的回答中有失偏颇的地方,教师也要适当进行纠正。教师通过听学生基于个人对自律和他律的解读,在学生的解读上对学生的看法进行完善,提高学生对自律和他律、规则和自由的认识,明确二者之间界限。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解读,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实现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课堂。

三、贴近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

为了实现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的生本教育,教师要注重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是热会热点问题,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以《聚焦两会》的学习为例,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了解人大和政协的组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前一阶段两会的召开一直是我国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详细介绍两会近况的新闻视频和与两会相关的报纸报道。学生阅读和观看完视频内容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报纸,知道了什么,从中可以体现出我国两会的哪些特点,利用问题方式引起学生讨论,使学生在分析中体会到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课堂上教师利用社会热点代替枯燥的课堂讲授,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达到主要的教学目标。

四、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但是在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前,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是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以《我们的权利》的学习为例,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作为一名青少年都有什么权利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侵害了青少年权利的行为呢?作为一名青少年,若是权利受到了侵害,则应如何进行维权呢?谁是青少年的主要保护者呢?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上课时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每个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之后,在小组间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小组成员在课下时间利用互联网、报纸等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小组答案进行完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满意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自己对问题的答案,制作以青少年的权利为主要内容的展报。学生的展报制作好后,在课堂上进行评比,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出制作的最为优秀的展报作品,并让制作展报的小组谈谈如何展开展报的准备工作。除了在课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制作展报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独自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撰写思想品德小论文及调查报告。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6)

近几年来,我国初中生漠视生命、毁灭生命、校园暴力等现象频发生。诸如:2015年4月30日汶上县南旺镇中学“初中男老师与女学生相约自杀”事件、2015年5月21日某校一初中女生不受班级学生侮辱,在家喝农药自杀等等。可以说,初中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已经不容乐观,据相关部门调查,有20%左右的初中生心里存在着嫉妒、自卑、叛逆心理、校园暴力、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而从广义上来讲,生命教育属于道德范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谓是道德教育学科,里边也不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尤其,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生命教育。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依托教材中的内容,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视生命。如:七年级教材中“自立”“自强”“坚强意志”等内容都透视这对生命的认知和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三节内容整合在一起,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即:首先,教师出示消极的初中生事件:2015年4月30日汶上县南旺镇中学“初中男老师与女学生相约自杀”;让学生客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出示积极的案例:安丘二中的王海巷在8年前失去双臂,但是自己仍然努力坚持学习,不放弃生命,在2015年高考中考取591的高分。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真实的事件进行对比,感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观念,启发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二、基于体验,强化学生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没有具体的内容,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实施生命范畴的正能量,现如今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学生对于社会的热点问题也较为关注。初中思想品德不乏实践活动,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选取社会现象开展体验式的活动。如:结合现如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留守学生问题“”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初中生漠视生命”等,开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调查初中生不良后果的相关事实材料;其次,走访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再次,让学生分组整理资料,分析事件,总结事件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启发自我对正确生命观的对待;最后,鼓励学生自发的开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宣传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来感悟正确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强化自我的生命教育。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7)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77-02

初中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一个人在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初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等都开始形成,那么在这个阶段,加强初中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在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初中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生本教育概念及特点分析

1.1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就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来进行发展。它主张教育应该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着生本教育发展和转变,将教师教学的教学方法转变成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1.2生本教育的特点

1.2.1突出学生

在教学这对矛盾关系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是外因,必须要通过学习这个内容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新的生本教育发展模式下,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学生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课堂教学规定,教师的教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然后剩下的课堂时间是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交谈或者是自主学习的。

1.2.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主要是学生课前准备、上课过程中交流和讨论、课后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这样比学到知识重要千倍、万倍。比如鼓励学生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进行学习、通过口头描述、文字等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懂得吸取别人好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能够对别人的学习观点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

1.2.3突出合作

合作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学及其其他行业最重要的一种发展途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将全班进行分组,从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知识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1.2.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鼓励自己,肯定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很大的收获和成就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思维碰撞,通过辩论等形式,使得学生之间能够为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进行理由陈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体制的存在,使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也完全按照应试指标要求,存在很多的激励政策,甚至很多激励政策都是属于不合乎规定的政策,这样的激烈机制的存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在日常评价过程中,对于学生考试、评价后的分析不够,没有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思想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比如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评价体系可能就比较全面,但是对于基本技能的评价存在的很大的问题,教师将三维目标进行了分割,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存在较多的问题。

2.2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思想品德内容教学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灌输和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升学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注重知道,忽视信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知行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会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和考虑,基本就是一味地接受,不加以筛选,就只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只能够是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得不到较好的锻炼。

3.在初中思想搭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推行生本教育

3.1课程评价中将轻过程、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不轻结果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课程评价过程中,需要始终都坚持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一个静态的学习结果获得,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将轻过程、重结果逐渐转变为重过程、不轻结果的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从而使得评价或哦的那个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3.2课程目标上要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够一味地坚持应试教育条件下,只看重学生成绩提高的教学方式,这样会造成好学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分化,使得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教育目标要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不应该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3.3教学方式上把学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辅助指导人员,要充分(转下页)(接上页)发挥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创建适合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形成自己的完善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围绕问题展开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特点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巧妙地解决教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从而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4.结束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通过坚持生本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57-0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我个人几年来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献爱心学雷锋小组”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献爱心学雷锋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9)

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先了解体育教育的“六性”,即: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处理好突发事件,发挥集体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下面根据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1. 集体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如投掷课,若一个班的学生男女各分成两组,一组投掷时其中一人喊口令,大家一起做,等这一组同学全部投掷完后,另一组同学才能去拾器械准备投掷练习。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共产主义思想。

2. 表现性

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做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3. 竞争性

为了完成课的任务,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充分体现出竞争性,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晶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要求灵活果断,有整体配合意识,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有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馁,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乎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6-0023-03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一般概述

(一)思想品德教育含义及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总称。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心理品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其主要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对事物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在教育活动中了解、研究和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是有效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导向性,是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是针对性,就是要“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出学生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进行解答;最后是长期性,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细致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为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外在的行为,再通过引导将外在行为内化为学生深厚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知、情、信、行统一。因此,教师、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身边小事入手,持之以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首先,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学生是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与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对象,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1]其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还很强。同时,他们又处于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的复杂社会环境里,他们的成长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将严重干扰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二、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逐步失去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地位

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思想品德课在发挥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学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缺乏灵活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得不到重视,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偏少,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地位。

(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被忽略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道德教育逐渐被新的文化教育观念所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为传统道德教育观念的淡薄。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是陌生的。其二,表现为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渠道缺乏,当代的很多中学生对传统道德文化很感兴趣,但是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并没有专门为中学生提供传统道德教育的渠道,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传统道德文化的机会。而传统道德教育中的许多优秀的内容都是当今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所需要的,例如,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仁、孝、义等。因此,吸收和继承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进行传统道德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规范学生品德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

(三)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

父母是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家庭思想品德教育是当今每一个家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当今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当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享受到众多的关注,家长的溺爱往往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其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从而使得子女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其三,“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等会给子女的思想品德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带来负面影响”[2];其四,家长难以树立一个知行统一的模范形象,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很多家长通常不能做好表率。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失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精神,是其他教育形式不能代替的。学生生活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可以使情绪驱向平衡,心灵得以净化,品德得以美化,情感得到深化,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学校对校园文化重视不够,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够,缺少必要的规划,正是这些实际的困难造成了脏、乱、差的校园文化现状,使学生得不到优美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能够最为直观感触到、接触到的文化现象,学校应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开设各种各样的社团,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如校园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促使学校形成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发挥校园文化隐形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无形地完成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却是部分中学由于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片面提升升学率等原因,很少开展校园活动,造成校园文化的应然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了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它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共同构建成德育网络体系形成以德育为首的学校教育格局。”[3]教师应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积极探寻其中的教育因素,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二)继承、吸收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辩证地对待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继承其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对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值得当代乃至未来社会去吸收、传承。首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等教育思想,例如,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忠”“义”等思想,通过对爱国主义等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志向教育思想,例如“立志”等思想,并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传统道德文化应用于实践,指导其学习与生活。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感恩思想相结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又要学习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加强家庭思想品德教育

家庭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着学校、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家长必须掌握并实施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以及方法,把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首先,家长必须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娱乐之中。其次,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家长,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系统,想要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必须学会与其他两者的合作配合。再次,家长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在与孩子的生活中,仔细留意孩子的性格爱好、行为习惯,寻找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经验;同时,家长还应该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策略,并将这些用于实践中。最后,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良好的素养,成为良好的行为模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四)发挥校园文化的应然价值

校园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影响着每一位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协调统筹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把三种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结合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有效地激发校园文化中潜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完善的校园环境中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其次,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文化的载体在无形之中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全校开展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朗诵、以发挥团结精神为目的的体育比赛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教育工作,就要在了解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吴巨安.浅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8(12).

上一篇: 社交媒体的本质 下一篇: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