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52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35-01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悟世界的多姿多彩、用母语去表述自己想法的一个学科。小学生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语文学习在此时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园地教学可以将小学生的理论点紧密相连,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牢记的要点实在不胜枚举,老师在讲授学习园地中的知识以前,要从单元教学中提炼知识精华,并规整和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去揣摩教材的精髓,让学习园地中的知识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发挥学习园地的功能。

一、语文园地教学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觉大部分小学生对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园地有着极强的探索欲。语文园地这个教学环节既能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温习,又能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单元教学的内容,协助小学生提升听说读写的技能。

(一)单元要点回溯

语文园地这个教学环节能够对单元要点进行回溯。要点回溯,可以让学生在已学到的知识中找到自身的缺陷,从而让自身的知识储备更为充足。要点回溯既能够对本单元的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的印象。与此同时,单元要点回溯又可以让本单元与下一单元无缝衔接,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不容忽视。所以,语文园地对学生真实语文能力的养成来说极为关键。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园地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内,不但需要学生透过“观察”来学习语文学识,并且要通过“读”、“写”、“说”三个技能对本单元的知识实施拓展。

语文园地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异彩纷呈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学习园地中,不单单有枯燥的字词句,还能够通过图片、人物肖像等来“抚平”学生心中的焦躁情绪,引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

(三)培育学生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较强。在语文园地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参考别人的看法、表述自己的需求、念诵经典片段、记录下心中所想;而培育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相辉映。而且,语文园地在完善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还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语文园地的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有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枯燥的词句变成异彩纷呈的图片、艺术字,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色是相吻合的。将语文园地教学以多媒体的方式予以呈现,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讲又是一种创举。语文园地本来就会引发学生的探索欲,而此前提下的多媒体语文园地教学更为丰满、缤纷,能够寓教于乐,因此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二)师生互动

当代教学业已摆脱硬性灌输模式的影响,当代语文教学中,更关注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互动能够引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被这种热烈的气氛吸引,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在学习园地中,学生不会再像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中那么拘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老师在其中还能够协助学生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眼界。

(三)角色互换

大部分学生在常规的课堂上不能表现自身真实的看法,在课堂上显得怯懦。角色互换是说:老师和学生的换位教学。让学生来扮演老师的“角色”,能够让学生想老师所想,又可以让学生的胆子变得更大;让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随和的,而并非高高在上的。而且,老师能以学生的视角来对学生遭遇的难题进行化解。

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能够培育学生的职责感,学习园地中应多布置角色互换卡牌等等。

小学语文课中的语文园地教学,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能够让语文课程更为吸引人,也能够提升每个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模式,并且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2)

儿童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它逐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与它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我们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所引起的。

(一)课程地位的演变

小学语文课本来就是小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过去的课本中大部分编排的是一些关于红军榜样、红军故事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定的责任感,由于过份注重学习结果,以至于学生对于这方面认识不足,收效甚微。这就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把儿童文学纳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以在教科书编排的过程中,这个体系被提上日程,这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紧接着是新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儿童文学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课程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的个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儿童文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它虽然说没有把儿童文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来,但是相关阐述为儿童文学教学的组织提供了很大依据。以前,那些故事书一般只作为家长为了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买的课外读物,在学校老师并不允许它介入课堂,怕它干扰学生学习。但是现在,《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故事书已经越来越成为儿童文学融入语文课本的重要参考,这些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小学生从中领悟其中的意味,这个对于小学生思想的引导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至少要比死板的文章要有益很多。

二、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的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视野是很开阔的,一部分出于生活环境的改善,一部分出于教育环境的改革。所以说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对新一代青少年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小学生学习更是有很大的帮助。

(一)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快乐学习

小学生也可以说出在儿童期的儿童,既然是儿童,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很强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儿童文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老师可以采用丰富的表情,不断变化的语调来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融入课堂环境中,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当然这就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必须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才可以做到这些。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愈演愈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教育之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的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以及语文教学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是一个“树人”的过程,并非完善自身即可。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怎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各个教育因素的协调发展呢?

首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传统教育之中那些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教育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但是由于教育具有历史性特征,即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之中,往往会受到以前所受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影响,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之中,“移植”该方法以及理念。例如,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有时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过去在接受教育过程之中的许多教学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具有着较强的学生成绩提升的操作性,但是,却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这样的方法我们在选择时则需要谨慎,而不能像我们当初接受教育时那样强迫学生接受。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积极主动的促进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因为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即是“如何才能够真正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一个活跃的课堂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热闹”的课堂也并非一定能促进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小学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升之上,才是王道。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需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本要求。在构建合理的教学氛围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为指导,否则一方面会使小学语文课堂失控,另外,也容易养成小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第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小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未成熟。其对于直观的知识与技能的程呈现往往更容易接受。例如,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动物与人物的形象。笔者还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卡片,加深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对每个教育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19-01

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去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轻松地练、科学地评,尽情地扮好“主人”这一角色,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才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使语文教学顺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成为一泓“活水”。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

一、要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二、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自主学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四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比较适应新课程理念。

1.自主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自主学习能力不可能自然生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

2.发现质疑。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讨论辨析。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组织好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展开和适时地结束,让学生留有余地回去思考。

4.总结升华。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通过总结,让学生是在新形式中的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上面所提到的“自主学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发展探究”五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5)

说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新课程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进行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逐步地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口语交际包括说话和听话,它主要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和学生气质的形成。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认识到口语交际表达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新课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了他们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能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2、利用故事情境

语文课本是学生不断进行语言积累的范例,也是学生扩展口语交际训练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把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转述给自己的家长或者自己的同学得听,而在课堂上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学生能否把故事从头到尾复述得明白无误,这就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强弱的表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讲授生动形象的包含一定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内容时,可以引领学生开展复述训练。可以鼓励学生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细致合理的想象,当然还可以结合自己对课文的认识,选择恰当的语气、运用适当的表情进行复述,那样效果将会更好。

3、丰富说话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1)密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老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语言规范,文明有礼

(1)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规范化语言的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

(2)尽量开拓规范化语言的环境,积累语言。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多听、多记、多练,不断规范语言,并在交际中应用。

(3)提醒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是指在交际时举止要大方有礼。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与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5、提高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促进书面表达水平

作文应当以说到写的顺序逐步提高要求,因为口语交际的发展走在书面语言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口语交际是在直接的交际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环境。因此,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形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风气,这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起根本作用。

6、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乐于说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发挥。课堂提问切忌太深或太浅。太深的提问让学生感到压力大,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心中无数如何能大胆发言、并说得好?而太浅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面对“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式的满堂问,学生想都不用想,习惯性的答案脱口而出,很难有展现能力的空间。所以,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6)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 ,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 学 生 ,把 “做 ”的任务派给学生 ,把 “说 ”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 “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 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 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 、尝试、 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 ,教 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 ,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 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 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 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提供什么样 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最重要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 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 但放 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

观念不先进。 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 、人力、物 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 在语文教 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 可低估的作用。 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思考 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 其次教师必 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任何语言 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 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 ,是为学生 的学习服务的。 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 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 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 利用多媒体的功能, 使全班学生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 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还可适时进行 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就越大,越表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鼓励学 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因为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 ,都 有好思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 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 、提问题、钻研问题。 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 ,总想 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如果 教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就可能自己解决了。 如果鼓劲还不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 给学生思维方法。 只有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学生 才有可能和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 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 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教学内容的 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 习方式的形成。

(一)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一种学习方式。 应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 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 法。 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 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倡导活动 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 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 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 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 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 有所收获。 教师首先应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

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 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 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

展。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 例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 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 这样能大大激励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的提出是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

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在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基本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2 教师也应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对于成绩较差但希望进步的学生,要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这种学生缺少的是老师的肯定。学生的差并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往往是家庭和学校共同造成的,因为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和温度等等这些条件具备时才会发芽。所以,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只从学生本人找原因,不能只批评学生,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给予他适当的关爱,让他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遗忘。例如,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好,这样的家庭往往对孩子会溺爱,而一个孩子十二岁之前的行为可以从他母亲身上找到答案。长期的懒惰加上家长的溺爱,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想见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成绩当然好不到哪里去。当我教他们班语文时开始关注他。他不完成作业在以前是家常便饭,于是,我就给他“开小灶”:别人写十个词语,我只要求他写三个,完成这三个词语的书写任务,我就表扬他。慢慢的,他能每天完成我布置的作业了,当有一次他写的词语非常认真而且没有一个错误时,我让全班同学看了他的作业,当时正是上自习时间,每个人轮流看,连学习最好的学生都对他的作业赞叹不已!这次“作业展览”也促进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在于他的良好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还有比这更让他幸福的事吗?所以说,教师应对于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鼓励,使后进生感到被老师关心、被同学接纳,使他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改革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自尊,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提高与辈群体变往的能力,使学生学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交往技能,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小组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小组成员不但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通过小组的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学台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应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教师在实施小组学习策略时,必须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8)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逐渐僵化的问题,教师往往将知识“灌”给学生,缺少与学生之间的必要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是一门相对比较自由的学科,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开发想象力,进行自我展示与表达的一个舞台,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则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我就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出看法与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理念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有了全新的定位,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时刻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自由放松的环境中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爱表现的热情被浇灭,这无疑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起了阻碍作用。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不断的探究实践改变教学方式适应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合作学习”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营造出相对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更能够为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比较便利的途径。这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二、合理划分小组,丰富课堂教学

合作学都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的,进行合理分组就成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在进行互助学习小组分组步骤的时候,应该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分组,因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相对比较自由的、轻松的,内容大都是生活中的写照,并且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而且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了解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将学生间的优势进行互补,组成一个能够相互促进的学习小组。只有将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划分,才能够保证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有条不紊,稳中求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学生能够在小组之间运用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语文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就是合作学习这种课堂学习方式的成功,也以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合理掌握时间,鼓励积极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出现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状况,这就对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时间提出了考验。实际上,小学语文的学习并不存在学识上的难度,主要是为了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基底,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而教师则负责“穿针引线”的工作,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出限定。为了提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合理掌握学习的时间对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排斥心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这无疑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能够让学生乐于投入到语文课堂当中。

四、小组有效互评,建立互助机制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教师的评价有时会对学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在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课堂评价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发散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小组互评,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这种新鲜事物的产生,是能够十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了解的兴趣的。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鼓励学生,而指出彼此问题的工作就交给小组成员,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往往比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更能够让学生接受。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印象,更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更是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为学生提供知识,夯实基础的层面上,它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能力培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很多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品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被更多的教育者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01-02说课,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意图、依据等向教研伙伴做陈述,在同伴的评价中相互切磋、交流,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目的的过程。所以,说课是一种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方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在说课过程中,说者侧重的和听者关注的不单纯是“怎样做”的问题,思考更多的是“为什么这样做”,它能促使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新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还能有效解决教与研脱节的问题。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掌握说课的艺术。

一、明确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说课应注意几点:要正确地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要“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要把自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渗透在教学设计当中。

2.说教材。说明教材的内容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包括:教材简析,要点明课题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做到三要:一要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二要明确而简洁;三要具体而合理。教学重难点,要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理由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等陈述清楚。

3.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关键要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要科学合理;教法与学法相统一,教与学互动共生。

(1)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慎重选择教法。

(2)说学法。也就是教师怎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学习技能。

如:①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条块分割式”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阅读课上的问题,采用量力原则把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把他们的探究结果结合起来就共同解决了一个综合性的难题。这种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②很多语文课文都有着跌宕、曲折的情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场景,如《小蝌蚪找妈妈》、《少年闰土》等课文,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类似于“戏剧表演”式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文中,切实体会文中的境界,表达真实的思想感受,增强学习效果;③《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则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自读课文,想想,竺可桢是一位( )的科学家,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由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由于学法和教法联系密切,所以学法和教法应联系起来说,不宜把两者割裂开来。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主体部分,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它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导入环节,在最佳状态中走向新知;主体探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强化巩固,在复习训练中拓展应用;结课环节,在提炼总结中升华生成。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环节可根据新课程进行人性化的板块设计: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精读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2)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及理论依据。如《詹天佑》一课的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詹天佑设计和建设京张铁路的过程来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而文中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此时教师则可运用画简笔画及演示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引领学生理解——这是詹天佑要以实际行动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体现了詹天佑极高的智慧和设计的巧妙,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

(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话,多向交流;指导,引领启发;探究,探求发现;讲授,体现示范。

5.说板书设计。在说课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语言。所以,说课必须“说”板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的思路、依据和板书的具体内容。

6.说理论根据。说理论根据,是说课最突出的特点,主要理论依据有:课程标准、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言论。

二、遵循说课的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说课的核心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客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因此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要坚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三、把握说课的本质

1.分清说课与上课。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

2.说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使听者从说课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

3.说课稿和说课时间不宜过长。要说好课,需精心构思,抓重点、抓关键,讲究详略、过渡、照应,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四、把握说课的技巧

1.说课标要“深”。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标中的位置,看看课标对这节课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重难点即可随之确定了。

2.说方法要“实”。这个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所以教法和学法的确定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说习题要“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

4.说程序要“精”。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而说课面对的是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要以最“精炼”的语言说出,并使人听明白,最终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

总之,说课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桥梁,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共同提高,而且说课不仅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达到最佳的说课效果,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若能把握好说课的技巧,讲究说课的艺术,说课活动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课程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学生活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的开展。”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涉及的评价对象不是学生或教师,而是学生与教师相结合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一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互动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长期习用的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外,还可采一些新的方法:情境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成长记录和档案袋评价。下面就情境性评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情境评价是在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的质性评价。这种评价的真实情境,可以是在语文教学课堂,也可以是在家庭学习,还可以是在课外学习的任何情境。这种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家长、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学生本人。评价的结论的表现媒体可以是激励性评语、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还可以是符号;既可用传统媒体,也可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还可以是学生群体。

情境性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可以掌握这种评价的应用。

(1).评价的问题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很多都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的,在问题情境进行的四个阶段,都可以采用情境性评价。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文章层次提出相应的问题:桑娜一家生活怎样?桑娜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又是怎样对待西蒙的孩子?在他们对文章有了整体概念和层次概念了解之后,在引导就课文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质疑,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对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的那段复杂的心理描述,我引疑发问:“你读了桑娜的内心活动之后,觉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桑娜想到了什么?”“他忐忑不安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之后,让学生把这段话分解,以达到对桑娜的内心世界作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在充分的酝酿之后,学生又提出:桑娜都想到了谁?考虑到这些人的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桑娜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的回答是:桑娜想到了渔夫,考虑到“够他受的了。”说明桑娜对丈夫的体贴;想到孤儿,考虑到只有抱回他们,说明桑娜对孩子的怜爱;想到自己,考虑到会挨揍,那也心甘情愿。说明桑娜是一个纯朴、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学生把这段话作了剖析研讨,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也深刻多了。实践证明,掌握这种评价的特点,不但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他们自行探索问题的能力。

(2).评价的即时性。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每个具体环节,都可以用情境性评价进行在真实情境中的即时评价。这种即时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因此,情境性评价具有其他延时评价所没有的优势。

(3).评价的灵活性。情境性评价可以在学生语文学习的任何情境中使用,可以在学生语文学习的任何环节使用,可以由任何人使用,可以用任何形式来表现,可以对任何学生使用。这种评价技术的灵活性,是其它评价技术所不能比拟的。

在一次新课程研讨中,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到其中“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想一想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的说是“学徒”,有的说是“佣人”,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班内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向今天的秘书一样!”一句话引得全场 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那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那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童子帮助主人抄抄写写,负责照料主人的生活,接待一切客人,不和今天的秘书一样吗?”他的回答令在场的师生无不拍案叫绝。

上一篇: 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区别 下一篇: 筹资风险的识别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