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27

素质教育前景

素质教育前景篇(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向全局性任务,是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教育领域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孩子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学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以后的素质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为学前儿童的智慧、创造力、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的作用进行粗浅的阐述和探索。

一、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启迪智慧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知识素质教育等,它们概括了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而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音乐素质和智力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天文,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仅有直接来源于人类多姿多彩的劳动生活,更是激发个体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启迪智慧,对智力的开发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就拿4-5岁的儿童学习钢琴来说吧:当孩子一边看曲谱,一边演奏,用眼睛摄取音符,反映到大脑,大脑又很快指挥手臂、手腕、手指以致全身各个部位,进入演奏状态,这个过程既动了大脑又动了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体脑结合的高强度“劳动”啊!所以就学习钢琴这方面来说,确实能够提高幼儿的以下反面的能力:1.丰富想象力2.严谨思维能力3.大胆表现能力4.深刻理解能力5.良好协调能力6.沉稳控制力7.杰出的组织能力8.优秀的记忆能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系列重复的体脑劳动,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更加敏捷,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情感,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为美的王国中的一个宠儿,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手段就是用音乐艺术的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音乐以它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等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幼儿的喜爱,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了它的感染和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如果不是以音乐美的力量来吸引幼儿,打动幼儿,单纯靠活动形式,内容的儿童情趣来取胜,那么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就只能停留在活动本身,并不能真正形成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来实现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审美能力这一核心来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选择教材教法、设计教育活动。

三、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个性形成

音乐情感的艺术,它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功能。情绪抑郁是人们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心绪舒畅可使疾病不治自愈。现代的音乐治疗学,发展了中国古代这种“乐医”理论,利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精神上的疾患。如失眠,可听一些速度较慢、音调柔和的曲调:情绪忧郁,可听些欢快喜悦的乐曲等。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时期身体发展正是由大肌肉活动逐步发展到小肌肉的细腻活动。幼儿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放松地、自由地运用大肌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他们在打击过程中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悦耳和谐声音中享受着乐器带来的快乐,这使他们感到身心轻松愉快,消除了身体疲劳和紧张感。

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也影响个性的发展。培养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在早期都是比较容易的,早期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现在兴趣爱好上,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上,以及道德品质上。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如;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情趣,激发主动积极性,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让情绪易激动的孩子多听一些柔和,抒情的音乐,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为日后良好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凝聚力的增强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宝贝”“小皇帝”,在家里发号施令,父母围着转,养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纪律性抑制能力差。而音乐除了对孩子们进行美德方面的教育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合唱队的排练,都要求大家严格按照乐曲的旋律,音高,节奏,音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唱得一致,如果一个出现错误就会破坏音乐的完美效果。合唱的成功与否,是孩子们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的表现,孩子们在演唱中掌握了技能和方法,并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约束,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因此,音乐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整体凝聚力,在培养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纪律性和群体意识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今天,个体的发展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恰恰使其他素质的发展也获得了提高,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热爱音乐并让内心感到自在和快乐,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的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完善。只有当孩子们增进了审美观念,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丰富了人生体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并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的时候,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素质教育前景篇(2)

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不断改革,当前,“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很多高等职业学院过分强调高职教育的就业功能,过多地看重就业率,尤其是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上,这就造成了高职教育出现了教育功利化的倾向。这样做明显是违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引下实施素质教育,逐渐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高职教育研究者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

(一)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

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改革屡屡强调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近年来高职教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那么,“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在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做法并没有在高职中很好地落实,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的院校忽略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有的院校片面夸大高职教育的功能;有的院校⒍ジ谑迪氨涑杉虻ブ馗蠢投,这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阐释“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内涵。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能完全挂钩,社会仍然紧缺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845所,在校学生2610万人;其中高职院校1334所,高职(专科)在校学生1390万人。高职院校已名副其实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就业方面并不乐观。

“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并不掌握社会急需的技能,高职院校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全面提高就业率。高等职业教育要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倡导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市场急需的、适销对路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就业为导向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要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

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要在人才定位方面,高职院校要把握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熟悉培养专业的行业状况,了解社会所需和职位所需,把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第二是要加强调研,在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及时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来准确地把握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调整和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第三是关于人才特色方面,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与改革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如何解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难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与“素质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更加主动服务区域性经济建设和行业经济发展,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趋势。“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和“素质教育”的角度不同,但目的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问题,而“以就业为导向”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其重要战术,因此,两者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更需着眼于学生的就业质量,培养学生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关键能力为重点的职业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要更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转换能力。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创新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应不断培养学生的以专业技术为重点的专业能力、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关键能力为重点的职业能力、以体质心态为重点的身心素质四大教学重点,从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着手。

其次,要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素质本位”,学校的教学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有效整合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三大环节,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注重提升关键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素质发展需求,结合专业实际和专业发展前景,深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确定学生素质发展需求。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素质教育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也注重实际操作训练,必须把课内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统一协调安排,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来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要重点构建四大体系:

第一,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要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正确处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积极开发综合性课程。

第二,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实践体系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

第三,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素质拓展活动是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素质拓展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拓展活动品牌化。

第四,高职院校必须构建起有效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就业创业技巧,从而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三)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保证

首先,要大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是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实践活动方面也缺乏专项的资金支持。

其次,要完善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管理工作机制。这个层面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要重视素质教育,应建立起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从机构上联成一个整体,把教学、实践和素质拓展统一安排,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网络体系。

最后,建好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来实施,教师要了解专业及其对应岗位群的发展趋势,在知识传授、实践训练中自觉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养成、创新能力。

三、建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建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首先,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建立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既有课堂教学,也有实践训练,其效果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通过评价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用人单位需要准确评判学生素质状况。通过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评价

首先,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来源于三种方式:第一是教育机构的评价。该评价属于高权威的评价,所以应该设立专门的评价标准,定期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第二是学校的自我评价。学校的自我评价针对素质教育影响因素和环节进行,由学校对职能部门、教师等进行考核,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第三是学生的评价。学校应听取学生的评价,强化细节,不断改进与完善实施环节,不断优化、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育系统以外的评价。校外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第一是学生家庭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其综合素质的变化体会更深,也最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感受。第二是用人单位的评价。高职院校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可以对学校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成果有更直观的了解,可以说,用人挝坏钠兰鄹客观、更独到,所以高职院校要多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

素质教育前景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126-0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创新教育改革经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社会各界也会这一问题广泛关注,教育专家的研究更是多不胜数。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报告的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创新教育就是属于素质教育,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学校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并积极付诸实践。高中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创新教育进行着重教学创新的学科,需要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和数学教学思想观念。总之,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积极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极为重要。

一、对创新教育的理解

对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首先需要理解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积极体现创新活动的行为或意识,通过这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现人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德智美体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型人才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好最普遍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学习,这就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而创新教育与当前经常提到的素质教育又是相互联系着的,创新教育不是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可以使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性更加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这就是当前的创新教育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要求下,高中进行的新一轮积极有效的课程教育改革就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积极就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探讨,体现了这一时代背景,反应出当前教育界对创新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的强烈要求。也只有理解了创新教育这一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的探讨。

二、当前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依然沿用老方法旧思维。由于创新教育的提出、实施不是很久,其影响范围、发展速度仍然有限,而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老师仍然用老方法就思维来进行数学学科的教学依然普遍存在。在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考“一考定终身”、“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不仅阻碍了创新教育的推行,更是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很不利。创新教育或者素质教育正是与这些落后错误的教育思想与做法想法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些学校老师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或者老师本身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就不足。

2、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急功近利。做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到实践中去。然而一些学校想借助创新教育的名义来增加自己的名气,自己本身实行创新教育就不久,为了与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吸引更多的生源,往往以高中创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来进行宣传,这样急功近利,只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而没有认真地真正落实到高中数学学科的创新改革中去,最终还是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这样做只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

3、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任何学科的知识传授,学生始终是最重要的对象,这就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这更是创新教育的具体要求之一。但是现在还存在一些学校的老师依然只是老师的“教”,而忽略的学生的主动的“学”,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是被动式的学习。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创新教育的要求,更是无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1、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氛围包括当中的学生、老师、教学设备、书本、教学活动等组成的一个客观的外在的教学环境。同时又包括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老师的心理状态、情绪感受、教与学的态度等心理反应过程。积极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的意识,可以从数学教学问题的设置、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学生的课堂讨论着手,还可以通过数学趣味游戏、设置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等,使学生积极参与、享受到教学互动中去。高中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可以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探索性,这也正是创新教育的实践成果的表现。

2、要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树立创新的新意识。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不仅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学生,有时还会阻碍学生的创新的发展。落后的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还保留着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思想,认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不适宜过多进行创新式教学,或者根本就是觉得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好也没必要进行创新意识教学。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根本上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树立创新的新意识,用新在教学观念指导学生,不仅教师自己要树立创新的新意识,还要帮助指引学生树立科学的新意识,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3、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意味着许多高科技设备的广泛应用,把这些先进的设备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去,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多媒体设备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性极强的数学问题难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借助先进设施来进行数学探究。高中数学的教学还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真正地做到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前景篇(4)

高职院校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师都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在就业之后学习相应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在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素质教育类课程来弥补,所以上课的时候对企业文化一笔带过,甚至是不讲解。就业指导老师认为高职学校自身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还不够,主要是领导不重视,教育理念落后,方式不合适等。应该采取转变师生教育理念,让学生的职业素质逐渐形成。

(二)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脱节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脱节,高职院校大多数都采用前沿的科学体系来培养人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书本为主,主要讲授理论知识。什么课外时间根本就不重视,有时候就是片面的带领学生到一个工厂或者一个企业去实习。时间很短暂,有的是一个星期,有的是一个月,在哪里还没有适应就返回校园学习了。学生根本不熟悉课本以外的实践操作,无法适应现行高职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变化。所讲授的知识落后,和最新的新建技术相脱轨,不能适应现在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需求。

(三)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现代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开始寻求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开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基础技能和现在社会必须具备的职业人才,这是高职院校要求高职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必须具备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学生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要求讲师在讲课过程中渗透现代优秀从业人才的相关内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培养出的高职人才必须拥有企业文化背景下良好职业素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根据企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教育。

二、加强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让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会团队协作和相互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以上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从此文件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渗透企业信息,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必须向企业延伸,必须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必要的企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企业是接纳高职学生最多的地方,所以,高职院校中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围绕其企业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是决定高职学生是否“能发展”的主要指标,这将是形成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企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特色化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都是比较新颖的、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也开始发展特色教育、重内涵教育。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发展特色教育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特色的经久不衰。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要有其特色的校园管理、特色的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特色的服务等来支撑。高职院校要想在企业文化背景下拥有具有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在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知识,必须把企业优秀的价值观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来。

三、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研究在实践中的定位

为了适应现在企业转型对优秀人才的需要及要求,高职院校开始把以前的“应试教育”“学科式教育”人才培养的陈旧模式,从现实社会落实。在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必须适应的现在教育新观念,把培养“现代式”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转变的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研究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定位。

(一)以培养企业文化认同与依恋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做好“职业素质依恋—认同—信念”培养体系的构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整个社会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企业文化认同度与依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录用人才的首要标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文明水平。在培养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职业素质进行认同,从而达到对自身职业有信念、有目标的水平。所以说,高职院校必须做好以培养企业文化认同与依恋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做好“职业素质依恋—认同—信念”培养体系的构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念认同与职业价值认同机制的整合

职业价值是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在从业中的主要表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方向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选择过程中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是高职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是形成学生“人生价值”的出发点,它在最大限度上影响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和择业方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职业价值的多元体,它是多元集合中居于中心位置、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般职业价值的主要源头,是职业价值的“主动脉”,是对一般职业价值的总结与概括。什么样的职业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背景下都是最为重要和突出的。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念认同与职业价值认同机制的整合。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职业规划衔接

高职院校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职院校中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得以生存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普通学校教育的内在特质和主要因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满足于企业的需求,而且体现在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本质和价值的体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职院校构建新兴职业的主要体现,需要适应现在企业的需求和职业的规划,需要围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技能的要求。培养专业人才,一是适应企业的需求,适应现在职业的特殊要求。二是,合乎现在新型企业规划的需求,体现高职学生个体素质的养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实施企业文化背景下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源泉和归宿,也是适应现在企业的需求,它贯穿职业特定规划的全过程。所以,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职业规划衔接。

(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用人单位要求的一致性

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与合作,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职业素质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必须以用人单位对高校高职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主要导向,根据培养适应社会的职业素质为主线;调整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质课程的主要内容、结构和积极调整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注重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观念、实践能力和职业操守等教育观念;注重对知识的优化,重视对科学的先进理念掌握与运用,积极把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对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整合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去,以便培养出来的有用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让专业人才更好的具备适应现在用人单位的岗位的职业素质、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能力、良好的做人处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与单位要求一致。

(五)专业人才与企业文化相互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文化的改变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毋庸置疑,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塑造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改进都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一段时间的管理和经营中,逐渐形成的,并且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和提炼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和优良作风。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立法”,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又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高职院校还没有企业文化科目专业。因此,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满足日益发展的企业需要。

四、企业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研究与实践采取的措施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由此可见,《规划纲要》中已经把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到国家优秀人才培养的全新的战略高度。所以,高职院校在企业文化背景下,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受到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和熟悉企业文化,让优秀人才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的接受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养成爱岗敬业的好习惯、在企业和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团队精神等。同时,在企业文化背景下构建一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搭建职业素质养成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基础平台,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充分感受这些企业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职业素质测评的数学模型,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现行职业素质与职业认同率的数学模型,为实现从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员工或者企业经营者的优秀角色定位相互转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一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的职业素

质教育是区别于普通学校的教育内涵,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生存的必经之路。这种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不仅体现在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情操、职业适应等方面,还体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对自身工作职业行为的操守上。构建一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不仅需要高职院校构建适应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需要,还要在企业文化背景下构建新型的职业素质教育的数学体系。构建一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还要调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方法等。总之,构建一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首先是为了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个体专业素质的养成。其次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现在职业的特定需要。构建一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不但是为了激励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个人经过自身的学习、自我的体验和自身实践形成的职业品质,而且是高职院校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之,构建一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激励和培养机制它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长的全过程,是职业素质教育特定要求在学生个体心理的内化。

(二)建立职业素质测评的数学模型,建立现行职业素质与职业认同率的数学模型

首先是建立职业素质测评的数学模型,建立现行职业素质与职业认同率的数学模型小组。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的辅导员为组长,组员以班级的班干部、班级辅导员和平时表现良好的团员组成。全面了解班级各个成员的情况,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信,评价要公正公平。其次是把全部成员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测评表,收到组长那里,组长和成员组织测评,根据每名学生的自我测评,组长和测评小组成员对本阶段每名学生的职业素质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的时候,要对比较容易的测评表进行打分,然后把不容易测评的分成四个标准即:优、良、中、差。再根据每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审及对他们的了解,不记名的给每名成员打分进行测评。再次是建立制度保障评定表,建立制度保障是高职院校学生开放式接受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育实施中,高职院校制订了各种有意义的开放式教育的相关具体规定,比如定期组织观看特定的影片与视频,定时观看新闻联播节目;如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最美乡村教师等,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传播载,把看到的、听到的、收集到有意义相关信息加以正面引导。让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知道就业后将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竞争和压力,建立现行职业素质与职业认同率的数学模型,从而让学生根据本班学生是否自觉地遵纪守法、是否发奋学习、是否学会生存、是否学会求知、是否学会相处等来进行互相评价。最后,面向全体学生,了解评定体系,让全体学生在企业文化背景下的职业素质全面发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把测评表发给每名学生,让他们自己评价。

素质教育前景篇(5)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落实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当前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建设工程。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众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社会对办学水平与办学成果等也会有更高的期许。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让学生们掌握懂得生活、学会学习、独立自主、融入社会的能力,职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高职体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素质教育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多年来我国教育坚持的核心内容是强化知识教育,重视对知识本身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较为突出的就是凯洛夫的教育思想,落实知识学习,提出了“三中心”观点:即以课堂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我国的教育模式,初期是借鉴苏联的教育模式,加之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跟不上国际教育水平的发展,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较为困难。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侧重点在于选拔精英,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考试成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手段。

我国教育界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在1988年,上海教育中学版第11期《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书、署名言实。

在时展下,以往许多的中专院校上升为高等职业院校,着重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尤显重要。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体育教学工作

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存在应试教育的顽疾,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只重视开展运动竞赛工作,严重忽视体育教学教育方面的工作;只是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及体育知识的培训,忽视课外体育活动的普及,在体育教育教学中采用运动竞赛的成绩来衡量教学质量,不注重对学生个体的体育运动的培养,忽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特长的发展,不注重对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体育健身方法。同时,在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只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严重忽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现象,甚至占据体育教学的时间,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上要求统一发展,导致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存在简单、单调、重复的问题,过分强调对身体的锻炼,忽略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全方位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基本要求。由于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还导致缺乏针对性的发展学生兴趣及特长,抑制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够专业

整体而言,体育教师队伍文化素质偏低,理论水平不足,无论是在学历上、资历上,还是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体育教学投入不足

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馆设施严重缺乏,教学条件不够完善,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这显然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目前,造成高职体育应试教育模式顽疾的是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思想不端正所致。因此,高职体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客服为考试而考试的问题。在教育受众方面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教育目标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全面育人观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摒弃单调重复的教学内容。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丰富体育理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传授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同时,高职体育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体育教育在注重技能培训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过去育人健身为主的方法转移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上来,由简单的一刀切转变为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由以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让学生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上来,注重学生对体育知识信息的兴趣,让全部学生都能得到科学化的发展。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在教学上的优势,高职院校要重视引进和应用体育教学软件,发挥科技水平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4、提高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高等院校体育素质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落实,人才体育素质的培养教育,离不开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支持与实践,建立一支素质高、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高职体育教师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自觉地树立信念,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学习,充实知识储备,积极提高教学能力,使自己由单纯的技术训练型向知识型、学者型方向转变。同时,还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和入职后的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科研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体育教师综合能力,使其符合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5、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按要求配备统一、标准的场地、器材,进行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废旧翻新,适应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对教学设施的软硬件要求。

结束语

高等职业体育教学是院校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必须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相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与自身的积极改革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赵静.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3(08).

素质教育前景篇(6)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理论阐述远远多于实践指导。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但是这种课程一般都是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以教授讲解心理学知识为主,课程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理论阐述远远多于实践指导,尤其是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操作层面上,还未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强调心理咨询多于重视心理教育发展。目前,国内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课堂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的教育发展,高校每年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反映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此同时,毕竟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正常的,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开设课程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主动和学生沟通,化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境,采用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的教学方式

有针对性的精选课题。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为了提高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心理教育基本理论与心理素质拓展相结合,开展对大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有实质性帮助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精选对大学生有实质帮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选择上要贴近大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人际交往训练、情绪管理训练、心理疾病预防、恋爱心理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等,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课程,能使大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大学生在实际面临这些问题时的心理素质。开展情情景教学方式。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应注重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特定情景下更容易激发自身潜在的心理机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常规心理理论知识教学外,要更多的采用心理拓展的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在创设的情景中使大学生得到锻炼,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在情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这样更容易使大学生融入到情景当中,其次,还要充分利用戏剧、表演以及情景剧等丰富的情景表现形式,创设出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情景,使大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得到锻炼,提高其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心理素质。不管运用何种表现方式,都要突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题,通过情景教学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开展个性化教育,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为了让大学生全面发展,使教育效果向纵向发展,就必须有意识的针对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个性化教育,要鼓励大学生以他们不同的个性和认知来彰显自己的特点,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多角度发展和个性化色彩。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知水平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在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现实问题,比如学习压力、重大丧失、恋爱失败、经济困难以及生理缺陷等,通过这种十分现实的问题来引发大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引发其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心理需求。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交换看法,还可以结合表演和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在表演中享受心理素质提升后带来的变化,这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素质教育前景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30-01

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不仅关系到国民基本素质水平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很多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相关的内容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滴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背景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改变

素质教育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负责,其中就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能力发展负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学的目标应包括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对语文学习心理的建立和经由语文学习形成的情绪发展等。

2、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改变

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基本思想是“师授生学”,即使现代教育一再强调教育应以学习者的需要为基础,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仍以“教会学生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为基础。而素质教育是基于个体发展的个性而进行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教学教育思想应从“育”转换为“个性教育”。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与“素质教育”需要不符合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以教科书为主、教学大纲为辅的,尽管小学语文教科书已经经过多次改革,其中的内容与学生发展的特点相符合,但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果评价仍以学生的识字量、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实际上仍以书面能够呈现出来的能力培养为主,这与“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符合的。

2、学生的学习心理建设不足

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建设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表象上看,良好的学习心理体现为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学习目标明确。但实际上,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并不能主动地去运用这些学习心理,这就表明,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能力成长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不足。

3、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小学语文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不足,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学习目标树立单一的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形式;从教学方法方面来看,即便有许多现代教学方法可供小学语文教师选择,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组织性较差,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难移体现。然而,尊重学生在感知通道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平台是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须做到的,因此,有必要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方法

1、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设计

要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与素质教育背景相契合,就必须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教学语文课堂的多样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教学内容背后的教育意义不同,对不同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条件。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内容设计成“找别扭”游戏,请学生在相似的词组中找出错别字,将,错别字的位置相连,变成一幅图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识字的方法。

2、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教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发展负有责任,因此,教师们有必要使用情感教学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例如,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以flas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古诗与图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内容所包含的美学意义、人文意义和精神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之从生涩的诗词含义分析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享受,而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发展教育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3、实施差别教学

差别教学是能够最直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也是能够最直接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别教学需要对学生集体进行分组和分班,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是不现实的,但是差别教学可以从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体现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作业分成“语词掌握”、“段落概括和分析”、“文章精神赏析”三个层次,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都有所变化,但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差异教学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进程,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成为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 张守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7):115-117.

素质教育前景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被纳入重要日程,客观上也使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职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便成为了很多专家学者、教育界人士以及教师们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职素质教育中,《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重要的德育教学课程,主要目的是引导中职学生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学生人格修养、职业素养、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得到有效的培育。但由于很多中职学生都面临着毕业进入社会的门槛,从事一定的职业,因此,在中职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中职素质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如临其中,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学习融入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成为了教师深入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笔者试就中职素质教育中“情景教学”实践的运用和推广略谈些粗浅的想法,以供中职教师们参考借鉴。

二、在中职素质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1.在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是关键所在

由于很多中职学生在心理素质、情感品味、思维方式、禀赋潜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情绪不是特别稳定,控制能力不是很强,择业的思维定式不是很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很容易引起中职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无法使学生学习的潜质得到很好的开发,也无法使学生心理、情感、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有效地培育,给素质教育增加一定的难度。

2.在中职素质教学中,教师也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而且传道甚至远高于解惑授业,由于很多中职学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是很大,正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逻辑推理、情感性格、记忆能力等习惯慢慢爬坡积累和丰富完善的奠基阶段,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形式,探索丰富、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启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素质教学中来,便成为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抽象、乏味性,在该课题的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做教学的组织者,还要做教学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单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无法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就很容易使学生生厌甚至产生逃课心理,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质量。

因此, 在中职素质教育中,创造性地实行“情景教学”实践,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中职教学课堂上,改进教学质量也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如何在中职素质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实践

1.利用课堂情境教学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在中职素质教学课堂上增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与教师教学产生一定互动共鸣,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中职学生的思维定式、想象创新本领得到有效地提升,确保教学效果。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和幼儿教育都将“情景教学”实践运用到了教学中,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实践动手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培育。在中职素质教育开展中,特别是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因为很多中职学生在逻辑推理、空间思维、理解想象等方面不是很好,存在一定的弱点,而很多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在概念定义、具体形式等方面又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乏味性,不太容易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单单只是简单的“教”,而且学生也不能只是简单的“学”,应当充分注意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调动起来。比如,可以采取分组讨论、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礼仪比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让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活泼、生动,发挥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

或者在教学课程上,运用案例分析、法官模拟等“情景教学”的形式。比如可以为学生讲解《今日说法》节目中的一些违法案例,利用典型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使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地融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地培育,也使素质教学得到很好地改进。很多教学实践都表明,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增强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呆板化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启发学习,使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渗透到中职课堂教学发展中来。

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中职素质教育课堂“情景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当充分注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结合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发生在身边的“情景教学”的典型实例,增加教学实践的表现力和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情景的真实、直观、形象、具体,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环节,尽情地施展自我表现的技能,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2.精心设计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愉悦学习。目前在中职素质教育中,《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很多中职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热情。在讲解《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中的礼仪课程时,由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提供了互动参与的足够空间,教师适时地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就能非常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小王是一名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参加了很多公司的应聘会议,而且向这些公司递发了个人简历,由于她本人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所以很多公司都反馈了面试的通知,但是最后却没有一个公司聘用她,使她感到非常的困惑。在请教就业教师指导时,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是她的礼仪举止出现了问题,仪容不整、脸色晦暗,而且在与面试考官接触的时候,没有一定的底气,眼光迷乱,自信心不足。通过将这个中职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小王,自己当成面试考官,然后反问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参考,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答,最后教师再给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服装得体、语言文雅的重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或者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时间为5分钟的演讲比赛,提前让几名学生穿着自己的服装或者准备一套职业装来进行演讲,然后引导其他的学生以教材中的礼仪知识为基点当评委,对学生的仪表服饰、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仪容神态等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查找缺点、抒发感想,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又或者丰富情景形式,采用现代化的网络视频播放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中大学生求职的一个片段,让学生观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从中受到的启示。

案例2:小李的公司和客户单位举行了一个联谊舞会,小李和所有的同事都参加了活动,此时在教学课堂上用投影仪播放一个舞会现场的场景,并配上舞会的音乐,让学生分别穿着适合舞会的服饰入场,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具体的情景实践载体,然后让学生们参与到舞会表现中来,最后由教师逐一进行礼仪点评,启发学生扬长避短,或者让一部分学生表演,其他的学生评判,教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的时候适当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问,来共同提高教学的效果。

素质教育前景篇(9)

课题负责人:杨丽珠

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116029

本课题全方位研究3~15岁儿童青少年人格影响因素,探索幼儿、小学生、初中生人格发展的机制及干预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为幼儿园、小学、初中及家长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提供有效载体和可行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探讨我国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制定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评定量表(教师评定和学生自评);(2)探讨正常儿童自控行为水平高和自控行为水平低的脑电数据差异;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癫痫儿童自控行为的电生理和生化机制;(3)探讨气质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对自尊、自信发展的影响;(4)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理论范式,进行中澳父母教育价值观、育儿风格、育儿风格与幼儿人格关系的跨文化比较;(5)以相互独立、相互依存自我观文化理论范式,研制相互独立与相互依存性自我观评定量表;(6)探讨儿童青少年父母共同养育的结构、类型、评价工具,进而探究儿童青少年父母共同养育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7)编制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认可评定问卷,探究教师认可对儿童人格的影响;编制小学生友谊质量自评问卷;(8)分别建立影响幼儿、小学生、初中生人格发展因素的因果模型;(9)建构促进小、中、大班幼儿人格发展的主题游戏活动的理论体系,进行教育现场实验,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10)对父母消极共同养育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干预。学前儿童焦虑与气质、家庭背景的关系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教育心理

课题负责人:王美芳

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50014

本课题将在考察学前儿童焦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拟从儿童的气质特点等内部主体因素和家庭环境、父母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背景因素两个侧面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考察学前儿童焦虑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这不仅可以揭示影响学前儿童焦虑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初步探查出学前儿童焦虑产生与发展的某些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而且也有助于从改进儿童的家庭教育入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预防和干预措施,促进儿童情绪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前景篇(10)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阅读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小学语文课本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去充分发掘。

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在日本侵占中国台湾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是如何被奴役,如何不忘祖国以及如何与日本统治者做斗争的。在学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感知课文”“理解课文”“鉴赏课文”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既懂得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能受到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这一课切切实实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通过对此次阅读教学中的学习及认知,将会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情怀,并学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二、阅读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落后思想,要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吃透教材,了解每个学生,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充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自主性,坚持学生的主动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发展基因和动因,加强思维训练和学法指导,并且把学生的差异性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提,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还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

如:在教《第一场雪》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初步感知课文,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村雪景《瑞雪图》,学生欣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听着悦耳动听的课文朗诵……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并能对课文的总体结构――雪前、雪中、雪后,有个大概的感知,对第一场雪有了一个“雪大景美人欢乐”的印象。接着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引导他们感受、体味文章的内在美,并且要求学生用声音来表现“雪大景美人欢乐”的情景,然后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对课文进行品味、鉴赏。如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言的美来表现自然的美,文中运用了“粉妆玉砌”“五光十色”等词语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美的喜爱之情,通过阅读教学的引导,感染了学生,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语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在学生陶醉之余,再讲解文章的结构,并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现场进行片段仿写,教师现场评比,以让学生掌握好的写作技巧。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做到了声、图、文、情并茂,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三、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上一篇: 海绵城市的内涵 下一篇: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