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评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0 17:12:32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55

教学是一种复杂、精密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沟通活动。所以,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具有语言性的活动行为。教学语言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沟通,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时所使用的专门的教育话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调节和平衡教学氛围,以最大限度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行为,这是一种具有感官的语言技能教学活动。教学语言对教育培养有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不管是科技再进步,教学手段再优秀,如果缺少教学语言的扶持,那么就会失去意义。

一、提升教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及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语言表达的水平,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表达不仅仅要清晰的表达出表述者的意思,语言表述还要求语言明确的表现表述者的感情。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的语言环境也应该同时注意语意以及感情的表述。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构建适应初中学生语言水平的语言环境。教师语言表述中要口齿清晰,吐词清楚。此外,教师表述的语言要尽量使用书面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禅。其次,初中Z文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课堂上语言表述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多使用专业词汇,要求学生语言表述精炼清楚,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掌握语言表述与语言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别人语言所表述的意思及感情,以让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语言基础,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加强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一)提问语要具有有效启发性

提问语的质量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问语的设计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原则。1.把握好时机,当学生对某一部分文章感到困惑不解时,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2.提问要明确,即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强烈的目的性,同时问题表述也要清晰准确;同时,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提问要由浅入深,逐步解开学生心中的困惑;另外,提问要有梯度性,教学提问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情表现出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始终把握好学生的注意力。提问语的设计方法也是多样的,如迂回设问,言此意彼;新颖设问,巧妙务实;互动设问,生成活力。

(二)过渡语要自然合理

教学语言上,一定要注意过渡语的使用,必须要遵循自然合理。因此需要做到几个方面。首先,所使用的语言一定要合理自然。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了解和关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以灵活的言语来帮助教学内容进行过渡转换。其次,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要具备发散性,这样过渡语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思考,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中。最后,教学语言因况而定,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来设计不同的教学语言。

(三)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往往受到内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中通过激励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通过课堂阅读完课文后,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去说一下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其它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最后再由老师去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将学生作为激励评价的主体。通过不同的意见,进而达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力。我们只有正确地运用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多元化方法、合理发挥评价的多元化手段,巧妙发挥评价的艺术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去学习,去挑战新的高峰;才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发展自己;才能锻炼学生健康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

在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同时,也要恰当地使用好体态语,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使学生乐于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如何使用无声语言,使课堂充满魅力?

1.用好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传情达意除了有声语言外,主要靠眼睛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靠眼睛对听课人察言观色,以便掌握其心理活动,而且靠它表达讲授内容,教师的眼睛里要表现出教师本人对讲课内容的情绪体验,以辅助语言去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使自己的眼神与作品思想保持同步。

2.掌握好表情,教师对自己表情的显露和运用,其重要性仅次于眼睛。讲课对表情的基本要求是:热情专注,真挚可信。所谓专注热情,是对听课者的态度而言,所谓真挚可信,是对讲课的课文内容而言,讲到高兴时,就要喜笑颜开;讲到愤怒时,就要怒容满面;讲到困难时,就要愁云密布等等。随着课文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听课者的观察器官,引起思想共鸣。

3.要做好手势。手与脑中的感觉区和语言区联系十分紧密,一个人的愉快、苦恼、疼痛,兴奋都可以用手势表达出来,手势既可以表情达意又可以摹形状物,具有很强的注意力和吸引力,巴尔扎克笔下《守财奴》中葛朗台临终时心理畸形的一“抓”。同样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课对手势的要求是:形象有力,准确得体。

总之,初中语文语言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语言学习对于学科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是靠语言,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当然,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相信在教师和学习的共同努力下,就能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2)

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主要目标的,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通过作文写作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教师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性教学的含义一般概括为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进行界定。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需求。另一类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的,如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作文教学低效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这种评语没有准确的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作文教学倾向于功利性

以成绩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文章往往拼拼凑凑,寻章摘句,以至于脱离生活,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

的现象。

3.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的内容应当是随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三、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作文评价标准立足于学生

作文评价模式的调整,主要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掌握评判的依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根据作文中容易出现或较多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2.改变写作教学的功利性倾向,注重真情实感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 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发展等与日后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学生写作的时候,文字像从心坎中流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意义流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身边真是发生的现象,真情真事,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提笔就无病,作文不过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事情和抒发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和陈词滥调,与合理想象和虚构并不冲突。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有相应的目标,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创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少限制多鼓励,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不愿写、害怕写的问题,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逐渐规范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向“自主创作”发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

4.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增加写作机会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品,它们大都文质兼美。我们大多教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阅读层面,就错过了宝贵的练笔机会了。在许多文章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了各类练笔习题。把初中阶段六册语文课本的课后练笔整理出来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学期都有十多次,总共也有近八十来次了。如果选取合适的加以认真地训练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自然能有效地提高。这些练习点很全,有心理描写、语句仿写、个人评价、情节想象、诗歌创作等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也行,作为家庭作业去完成也行,因为有了课文的铺垫和渗透,学生做起来普遍反映不难。所以说,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能舍本求末,这话原是不假的。如果放着这些现成的不去做,只在那里叫,“写,写,写什么呀,哪有那么多可写的?”然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挖空心思找些不相干的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也应付着写些糊涂东西来搪塞你,你改着生气,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不就是无效教学了吗。所以,要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还真得好好重视这些练笔机会呢!实践证明,对于这些课后小练习,学生还是欣然接受的,也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习作。

结束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不断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笔者写作此文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了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前辈对作文教学的总结,提出了更好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3)

一、引言

在我国缺乏二语自然习得的环境下,英语教材成了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其编写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对英语教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英语教材的评价大部分从言语(如马良,2011)、文化(如张维维,2007)等角度进行,但还没有从语篇体裁分析的角度进行评价。本研究拟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人教版2003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新目标)》进行评价,旨在探究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包含的体裁类型及其特点,并结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体裁方面的要求,发现现行教材的不足,并对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二、体裁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其分析评价步骤

体裁是从单词genre翻译过来的,genre来源于拉丁语,原指事物的“种类”,属于文学和修辞领域研究的范畴,后来才被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用于研究某一社团对其成员的言语行为的分类方法(梁文花,秦洪武,2009)。哈桑(1977)将体裁定义为“语篇的类型”,后来,斯威尔斯(1990)提出体裁是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是“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区分语篇体裁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交际目的。马丁(1992)也指出它是“一个由讲话者以文化社团成员为身份而参与的有阶段、有目标、有目的的活动”(秦秀白,2000)。

本研究拟在上述对体裁的认识基础之上,按照交际目的对初中英语英语教材的课文进行分类,并分别对各册课本的体裁种类及其分布进行统计,然后对照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本研究所选用的英语教材是人教版2003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新目标)》。本教材是以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出版的教材Go for it!为基础,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改编而成的一套7至9年级的英语教科书,共5册,它是目前全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本研究以此套教科书作为当前英语教材的代表,对其进行体裁分析。

三、分析评价结果及其建议

纵观本套教材的五本课本的课文内容,笔者决定将其按照体裁的分类依据――交际目的将其分为五类: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又将应用文分为书信、便条、广告、日记、电子邮件、菜谱、寻物招领启事等七类,其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由图表可知,七年级的课文只有描述类和应用类,这符合课程标准的“能简单描述一件事情”的要求;而且应用文类型多样,增加了趣味性;但是,课文不包括记叙文,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能讲述并会编写简单的小故事”相悖。八年级的课文体裁类型比较齐全,但是记叙文占的比例还是较少;并且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而说明文所占的比重还是较少,尤其是八年级上册。对于九年级,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侧重于“能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而课本的议论文占的比重比较大,较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建议在以后的教材编写中七年级要适当增加记叙文的比重,八年级应适当增加说明文的比重,要更加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要“保证重要语言内容有较高的复现率”(夏纪梅,2003),使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Hasan, R. Text i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model [A]. In W. Dressler( ed.). Current Trends in Text Linguistics[C]. Berlin: Walter de Gruyler, 1977: 228-246.

[2]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4)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学方法,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手段。本文就初中低年级英语写作中支架式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关于支架式教学的概述

所谓的支架式教学,目前被普遍定义为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简单来讲,就是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让学习者一步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思想受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影响,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而“支架”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支架式教学的组成环节包括了五个部分:1.搭脚手架,即围绕当前学习内容建立概念框架(最近发展区)。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在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给予引导和启发,教师的帮助应呈递减趋势。4.协作学习。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协商。5.效果评价。评价过程中包括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初中低年级英语写作中支架式教学实践应用

根据初中低年级英语写作的现状以及支架式教学理论,考虑通过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具体的教学应用环节如下所示。

1.搭建支架。在写作教学前,教师要着力在写作内容上花费工夫,根据作文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为学生搭建“支架”。例如在作文题目:“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中,学生的写作基础在于“unit12”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内容基础,教师应对作文所涉及到的主要句型进行夯实,让学生学会模仿造句,并对不同句型和单词加以巩固,实现搭建“支架”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准确阶段询问学生,T:“What did you do on Sunday night?”学生回答,S:“I did my homework…… I watched TV……”等等。在推进转化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由会说转化为动笔,让学生运用过去式句型:“What did you do……”“I did……”“He did……”同时加入“Why did you ……”句型。此时学生掌握:“I watched TV on Sunday night,because the TV show was interesting”

2.创设情境。教师在帮助学生搭建“支架”后,还要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以致用。所以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英语句型,询问身边的同学上一周在做什么,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活学活用英语知识,可以帮助其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形成良好的作文体验。

例如,学生通过“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句型的应用,就总结了:went to the cinema;played soccer;went to the beach;studied for a test;camped by the lake……等短语,同时还强化了:Saturday morning;Sunday afternoon;Sunday evening;等时间概念的应用。为学生的英语作文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组合作。在写作准备阶段,实现支架效果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交流合作过程中,是帮助学生实现作文升华的关键。由于学生已经搜集了其他学生在周末做过了什么,此时学生就要对昨天搜集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应用,实现由说到写的过程转化。因此教师设置了半开放性的题目:On last weekend,I……,my classmates……”让学生对昨天的交流结果进行书面论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表达交流能力,又提升了书面作文能力。

4.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是实现支架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来使教师所创设的支架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将学生现有水平推向学生最近发展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生小组交流完毕后,由小组选取一个代表,用尽可能丰富的英语语言描绘出小组成员上周末的活动;其次,在各个小组观点表达完毕后,教师要针对各小组的作文有点进行点评概括,各小组间成员相互借鉴吸收,充实自己的作文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间相互评价分析,指出同伴作文中的不足之处,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5.评估分析。最后,在作文评价中,要丰富作文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小组成员间的互评、教师的最终评审,来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修改。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是否完成对英语知识的理想构建,分析学生是否达到最近发展区,发挥支架教学的最大效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低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和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初中英语教师应加强对支架式教学实践的研究,发挥这一教学策略对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其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与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往由于教育行业普遍过多偏重英语,使得老师和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往往不够。近年来,“五位一体”中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使得教育行业逐渐加强对语文这一母语教育的基础建设,逐渐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师生交流互动的角度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作为语文教育成果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在语文教学内容中,还是在语文综合考试中,都占据着半壁江山的地位。本文以初中作文作为素材,从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一视角来探索中学作文批改新的思路与途径。

一、初中语文作文特征

小学作文中,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对一幅图片、一个问题、一个生活片段进行简短的描述,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描写与叙述能力。而到了初中,经过了小学六年语文的基础教育,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全面的基础语文知识,能够具备较综合的语文表达能力。因而初中作文在小学作文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延伸与提高。

初中作文字数一般为600到800字,情节不要求太复杂,主要考查学生的描写、叙述、抒情与表达能力。在满足作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初中作文题目相对浅显易懂,话题范围广,学生一般有较多的话题素材与讨论空间。例如《我的课余生活》《从这以后,我盼望长大》《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初中生活的辛酸苦辣》《一次难忘的实践》等等。

二、中学作文批改新思路的探索

基于初中语文作文的这些基本特征和初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和对中学作文学习的态度,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在师生平等交流这一重要平台上来实现中学作文批改新思路的探索。而在对初中作文批改方面,笔者总结了以往和当前初中教学中作文批改案例,结合师生交流这一视角,认为针对初中作文可以建立一套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其体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激励学生为导向的评价目标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慢慢步入了人生中的青春期,呈现出了许多青春期的心理特征。随着思维的逐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慢慢觉醒,对很多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同时,青春期的孩子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还有很多情况下开始出现对老师和学生家长看法的不认同。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初中学生,在作文评价方面应当采取积极呵护与引导,以激励学生为导向的评价目标。

以往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给分数,后来经过社会各界的多方建议,分数制度被慢慢取消,逐渐被“优”“良”“中”“差”代替。虽然没有了分数制,但是分阶段的考核结果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因此,对稍微欠缺的作文批语,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积极性的话语,例如,“虽然这次做的有些欠缺,但我相信你在弄清自己的不足后,下次可以做得更好!”而对于相对较优秀的作文,老师可以点评一些激励性的话语,例如,“这次做得不错,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再接再厉!”

(二)基于师生交流平台的评价过程

老师在批改完作文以后,并不意味着本次作文的评价就结束了。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上看到老师的评语只是老师一些针对性的看法与建议,而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是否认同,学生有没有一些对本次作文题目的建设性意见,学生自身对自己的作文有没有发现不足与优点,这些都是需要老师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来实现的。

为此,老师应该在作文评语结束后单独开设一节课堂作文点评。首先老师将学生自己的作文发到每个人的手里,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讲解与点评,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看对老师的评语有没有疑惑与建议。最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其余同学的作文,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我的课余生活》作文中,学生们首先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心目中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在表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后,继而思考如何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字数内恰当地表述自己心目中的课余生活,最后,可以深一步地思考通过我喜欢的课余生活,我学到了什么。在别人心目中的课余生活中,我又能怎样借鉴别人的优点。在师生平等交流融洽的交谈氛围中,学生深层次认识作文,理解作文,写好作文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多元化的评价结果

每次布置完作文题目后,老师肯定也会对本题目进行构思,心目中有自己理想中的作文框架。那么老师心目中最好的作文是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呢?答案肯定不是。作文题目不同于数学中的应用题,答案只有唯一解,也正是作文的不确定性才造就了它独特的魅力。

有的学生可能擅长叙述但表达不够,有的学生可能多用抒情但缺少写实,但是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发现这些闪光点,告诉学生要继续发扬,同时对自身的缺点也要善于改进。因此,要做到在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中每个学生都能进步,老师必须要摒弃心中理想的唯一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结果,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与潜力。

三、结语

中学作文作为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观性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都有体现,如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每个老师都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师生交流的平台视角下,探索中学作文批改新思路,希望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与评价体系提出一些意见。

参考文献

[1]张丽娟.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J].青海师专学报,2007(01).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20

神话作为记事类文本中的一分子,有着与其他文本完全不同的文体特征: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跌宕起伏;语言极具特色,常常运用对仗、夸张的修辞手法;注重对人物的品性塑造,在展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注重对事理的阐发。鉴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概括、叙述和评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提升神话类文本的教学效益。

一、在初读中概括,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概括就是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神话故事的故事梗概。神话故事不同于一般性的事件,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现实生活的逻辑关系有着较大差异,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神话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紧扣神话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神话故事的元素,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事实上,不管多么复杂的事件,只要能提炼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清晰地进行表达。例如,在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一位教师就在学生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着“为什么盗火”“怎么盗火”“最终结果怎样”进行概括,并在语言串联中构成有机的整体。由于有具体操作的框架指引,学生的表达热情被充分激发,在把握文本的基本关系中明晰了课文内容的基本大意,更有效地掌握概括文本的基本方法,促进言语规范的形成。

对神话故事进行概括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语言历练的过程。而紧扣事件的元素进行表达,更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搭建了有效的支架,为学生语言表达的精准、规范奠定基础,真正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益。

二、在精读中叙述,补充神话故事细节

概括只是厘清文本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这只是神话类文本教学的最低层次,还没有深入到文本的细节之中。要想将神话故事叙述得精彩,除了要求叙述者具备较高的叙述技巧之外,对故事本身细节的把握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才能将教材中的故事叙述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将教材文本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开掘出来,通过对人物环境的描述、对话语言的再现、内心活动的揣测等一一呈现,这样才能真正丰满故事发展的情节,为学生的精彩叙述奠定基础。例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哪吒闹海》一文时,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语言进行想象,补充人物在打斗过程中的行为细节,进一步丰富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薛老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集思广益,整合利用,构建出高效的语言表达体系,使学生叙述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依托文本,以现有语言材料为蓝本进行想象性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效地复习了课文的内容,并且借助自身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经历了写好细节的过程,可谓一石三鸟,效益明显。

三、在总结中评析,体悟神话人物品性

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对文本产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采取理性评析的方式对人物的形象特征、蕴含的人生哲理进行表达与评析。因此,在教学神话类文本时,教师可以紧紧抓住文本中的核心词语,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进行深入地感知洞察,开展语言表达实践活动。神话类文本对语言文字的推敲与斟酌虽然没有散文、诗歌那样严格,但仍旧有不少精彩之处、关键之处。它们对文本主题的揭示、人物形象的感悟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让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仅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神话故事内容的理解,更增强对人物品质的洞察与感知,让神话故事的阅读迈向更高的层面。例如,在教学《开天辟地》一文时,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炼出“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的行文脉络,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文本的结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的所作所为,提炼其个性特征――从“开天辟地”中的果敢动作感知他的勇于探索,从“顶天立地”的历时之久中感知人物的坚持不懈,从“改天换地”的全盘付出感知人物的舍己为人。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7)

语文,本身是一门具有文化艺术、文化内涵的学科,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主要依靠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领域。通过多媒体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多途径、多方式接收信息,提升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主要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1.教师传统观念陈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传统教学观念,手动制作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语文教师即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只是书本照搬。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较为沉重,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例如,有一些教师在讲述运算题时,也是讲“语文式子”列在多媒体课件上,减少黑板书写时间,并未实现真正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2.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部分语文教师进行课件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现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未结合学生意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合理,课件设计内容大多无关教学。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设计课件时,一味强调课件美观性,为了装饰课件,过度插入和教学无关的视频、图片,使得课件纷乱,课件表现也比较繁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图片、装饰等吸引学生眼球,而不重视课件内容,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得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与书本知识的“主体”内容发生本末倒置。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策略

1.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适应时代性、现代化教育,教师需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而不是传统满堂灌与粉笔教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结合多媒体的优势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多媒体等硬件设施投入,强化教师现代化教学法培训。在课件制作时,教师必须清楚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为了学生而制作,是为更好传播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2.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现代化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广泛性、新奇性较为显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学习者感兴趣的新鲜生物,使学习者逐渐感受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新鲜性,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在初中生中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基本上是运用PPT、WORD等软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许多80后、90后走上了教师岗位,然而,在现代教师体系中,教师呈中老年年龄特点,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图片、声音等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操作,能够更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进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4.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根据我国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合作式学习方法。在新理念驱动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学生共同协作,一起制作语文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自己理解语文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参与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5.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以班级成绩为主,学生评价老师为辅,但该类评价方法存在诸多缺陷。许多初中学校的“重点班”、“实验班”集中了学校的尖子生,班级与班级的整体成绩明显不平衡,因此班级成绩评价也十分不合理。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形式化注意较为严重。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中,可纳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指标,多媒体教学效果优劣,可作为教师评价的指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考核方式,评价初中教学效果。

6.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现阶段,我们身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更新,在初中教学中,提倡教学改革,新理念教学不断推进。在初中教学时,为适应时代背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理念教学理念相符合,确保初中教学更具现代特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更为生动、简单,为初中教学创造了时代气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呈多样化特点。因现代信息技术取材比较新颖,且时代联系紧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搜集最近咨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方便取材,与生活实际和学习结合,利用视频、解题技巧等方式,阐述语文重点、难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彰显时代特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要想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健全教师评价体系等,通过各种科学、合理措施,使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升,不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张高华.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68-70.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8)

教师的真正本领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思维活动与实践操作自主获取知识,而并非一味地讲授知识。因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是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那么即使他讲的再好,课堂成效也不大。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设计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让课堂教学更灵活、更有方向,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英语课堂,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知识。

如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6 Detective stories的阅读时,教师要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谋杀案件的新闻报道情况,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提炼信息,完成阅读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课堂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教师首先需要抓住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巧设情境。比如带领学生欣赏电影片段、说说该案件的背景情况、设置悬疑等,引发学生探究案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后续环节的开展做好准备。另外,学生可能对破案的过程和方法有些陌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整合口头复述、交流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讲究语言艺术,适时启发诱导学生,灵活调控课堂。

二、以学生为本,优化练习方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练习是重要的一环,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基本手段,是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内化成自身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若要有效发挥练习的教育功能,教师则需要注意英语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抓住学生多变好动的心理特点,尽量设计出多种不同的英语练习方式,给英语教学增添新鲜感、趣味感,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英语训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如在教学9A Unit6 Detective stories时,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并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练习,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让他们体会到英语学习的趣味,从而乐于参与,愿意开口表达。比如(1)make an interview:当学生了解了文章内容,把握了相关语法、句法知识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出一名组员扮演“Detective Lu”这一角色,其他小组成员则扮演“记者”,展开一次采访活动。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好采访提纲,运用所学英语展开交流对话。于是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即便是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更好地展示自己,学生会更主动、更认真地阅读课文,提炼有关信息,让自己有话可说。这样,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2)Introduce the story:请学生用自己话语来复述课文故事。(当学生遇到词汇等障碍时,教师可进行提示;学生复述后,教师正确评价。)这样的复述有助于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学会总结归纳,自由表达。3)make a fact sheet: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以及采访、复述等活动,学生对文中案件已有所了解,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新闻杂志等途径收集有关谋杀案的信息,写写案件情况说明,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没有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够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口语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专门用于口语课堂教学的时间少,把单元能力训练的重心放在了作文指导上。口语能力训练似乎可有可无,课时往往被阅读课、作文课挤掉。即使开展了口语交际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口语能力较差,也只是选一部分好学生进行表演,绝大多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训练与提高。我在农村初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知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一、创设轻松的话语环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氛围,改变传统呆板的办法。要持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创设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教师依据教材设计话题,合理拓展,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说话情境。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话语情境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利用听、说、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用语文明得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利用课外空间,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应该是经常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实践的场所,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灵活机动地安排说话训练。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角色表演、语言描述、音乐渲染、图片展示、录像或多媒体呈现、道具陈设等。可以采用朗诵、演讲、对话、自述、评论、采访、调查等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说“成长的烦恼”,有些学生思想有顾虑,不愿积极地、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让学生说话前先采访自己熟悉的老师少年时期的烦恼,由学生自主确定采访内容,学生听了自己老师的真实人生故事,讲起自己来肯定会兴致勃勃、情意浓浓。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

语文课标提出初中阶段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为:“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实例中指导方法,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失态、语塞、跑题、啰唆、词不达意等现象,不必过分强调和纠正,应当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表达,如家庭主题有:“我爱我家、我和爸爸、我长大了、家庭调解员、我敬长辈、生活中的我”等;学校话题有:“学习上的困惑、给老师的建议、我的朋友、我当组长、中学生心理探访”等;社会话题有:“购物、迷恋网络、环保小卫士、模拟营销”,等等,这些话题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与学生的投入程度和其对话题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话题的确定应考虑到话题的现实意义、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否营造浓厚的交际氛围。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话题内容可以分为以练自主性说为主和以练目的性说为主两种形式。以练自主性说为主的话题的范围要尽量广泛,可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且同一个内容还可以从多角度谈。以练目的性说为主的话题既可选取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中的材料拓展延伸,又可选取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评析时事,针砭时弊。以“我看电视”为例,课堂上教师采用分组教学和角色表演,小组内一人扮演中学生,四人扮演家庭中的长辈,先模拟家庭内家长不允许孩子看电视和孩子反对的争议内容,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中学生应不应当看电视”的主题辩论会。教师要抓住活动中表达连贯简明得体程度做评价,借助例子适当指导口语交际的方法。如对待长辈应当以敬爱的态度,表达与长辈相悖意见时应采用委婉的方式等技巧。

三、采用分层次递进式的训练模式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异大,口语交际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日常教学中,课堂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基础能力强的个别学生身上,口语表达一般的学生习惯于听话后对他人的认同和支持,容易产生崇拜他人轻信自己的言语障碍。教师在同一时空中按整齐划一的目标训练,显然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要按照因材施教原则,把学生按照口语表达能力大体相当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教学目标,这样能消除学生不敢发言、怕说不好话等语言障碍。水平相当的一组学生有各自可说的话题和要求,小组内自由发言,众说纷纭,或一人说,其他人听评,轮流进行,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话语氛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教师设题成功,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后,要因势利导,对小组内热议的话题提出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讲出新看法,提出解决的方案,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几个典型展示说话成果,让全班学生从多个视角共享口语表达的美感。

口语交际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要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具体来说,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应做到“话题”由熟悉到生疏,由少到多;“场合”由身边到外界;表达方式由单一到综合。按照朗诵复述、口头评论和对话、演讲和辩论的顺序分三个阶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初中阶段,教师可以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流程训练口语能力。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在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第二步,低起头,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做准备后再当众说话,比如每天课前五分钟演讲。第三步,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经过这种分层次递进式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做到“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四、改进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方式

新课程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与值观”三维目标的评价,教师用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上,核心要求是“话语、能力、情意”,话语反映学生所讲的内容,能力体现学生口头表达的功夫,情意就是学生说话中营造的氛围。一个学生可能作文水平不高,但是说话大胆,讲起话来有理有据,滔滔不绝,口头表达能力强,教师要给予极高的评价,促其在学生中凝聚起榜样的力量。即使参与说话学生三个目标均未达到,教师也应发现一个最近目标的方面,充分肯定,要坚持“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激励原则。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较窄,交际说话难免出错。教师切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紧扣目标全面评价学生,要坚持发展的评价观,鼓励学生在说话场合多表现自我。教师应从“点”的评价做起,逐步实现到“面“的评价上。人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初中生也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如果每次训练教师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指责学生,则长此以往,学生一见训练就会发憷,学习的热情也会逐渐降低,谈何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呢?相反,如果每次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品尝到胜利的甘果,那么学生一定会钟情于口语交际训练,并且乐此不疲。“耐心专注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即时作出肯定的评价,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句子“不连贯”,即使是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和方言地区的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口语交际的评价需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查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同时,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边涛.吴玉红等.写作能力培养——青少年快乐成长方案[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01.

[2]杨德科.在改变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10.02.

初中语文教学评述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32-01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作家,不在于培养学生文学创造的能力,而是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提高谋生能力打基础。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能记叙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初中作文记叙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数码故事叙述”是将数码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的表达结合起来,利用数码信息技术记录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和生活化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1、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3、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上一篇: 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下一篇: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