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财务会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3 16:46:13

共享财务会计

共享财务会计篇(1)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研究背景2013年12月,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中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集团化企业已开始建立并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7年9月,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2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指引》中指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遵循数据共享原则。管理会计发展高度依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管理会计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统一化,便于为管理会计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细致的数据。

(二)发展现状分析1.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管理会计是将会计和企业管理活动充分结合,利用相关数据信息,使管理会计职称充分渗透在企业战略规划、财务决策、执行控制、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是现代企业管理在会计领域运用的结果。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早,运用比较广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才逐渐与国际接轨,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发挥其应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也越发迫切,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标志着财务共享服务首次在企业经营中得到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众多企业跨国业务增加,加速了财务共享服务及外包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进一步推广,使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纷纷开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21世纪初,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外资企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较于外资企业,中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展起步较晚,2005年,中兴通讯成立中国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3年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中央企业已有50%已建立或规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基础数据信息化程度较低中国财务最初的计算工具是算盘,通过账本记录,形成手工账目。手工时代财务发挥的仅是简单的记录功能,记录下来的仅是与账务相关的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会计电算化替代了最初手工核算的方式,会计数据从记录到报告的速度和准确性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经营数据信息通过资金的收支在财务部门有所反应,但当前大部分财务报表数据只反映了其中10%的信息,90%与财务核算关联不大的数据则被隐藏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对财务数据的精度和覆盖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被称为财务数字化的元年,这意味着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不再是核算,而是财务信息承载的数据的统计和挖掘。

(二)企业财务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依赖于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和企业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一方面,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各分子公司独立核算,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工作习惯不一致,导致部分会计信息统计口径不统一,从而降低了基础数据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挑战。例如,评价系统的缺失将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力大打折扣。内部控制体系中管理环节调整和流程再造的缺失,会弱化管理会计的效果并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崛起速度较快。经济腾飞时代对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会计部门职能对企业而言更多是满足监管方面要求,如此大环境背景下,造成了中国企业会计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程度不足也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会计人员水平不一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很少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管理会计职能通常是财务会计兼任。许多核算会计虽然核算水平较高,但仍缺乏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掌握并不扎实,同时受到经验所限,更注重财务会计事后核算、反映的职能,而忽视了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评价等功能。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贡献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财务数据中心将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跨越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专业化提升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覆盖面管理会计与传统核算会计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如果说生产部门的产出是产品,销售部门的产出是销售额,管理会计的产出就是从经营活动中采集加工的数据、提供的信息。在传统会计核算中,各业务部门向财务传输数据的时候,财务记录的往往仅是会计科目,以及会计科目维度上的数据信息,大量数据被丢弃不用。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掌握企业经营过程中量化、金额化的信息,同时也掌握企业行为信息和交易信息等非财务化的信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使得企业财务信息拥有更专业的信息采集加工过程,更深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从而扩大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覆盖面。

(二)标准化提升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标准化的集中核算模式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达到高效传递和处理数据的目的,能够有效降低终端运行的困难,将数据在服务端进行云计算,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标准化的表单进行信息的采集,有利于信息统计口径的统一,从而提升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口径不统一的原因,转化信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减少了统计的时间。

(三)自动化降低了管理会计信息的采集难度在财务传统核算采集数据的时候,受制于采集数据的能力和时间限制,采集的往往是大量的“小数据”,且费时费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引入财务机器人等先进数据采集分析的智能工具,将使管理会计的信息采集难度降低,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中国财务人员队伍虽然庞大,但结构存在不合理,同时偏重于传统核算的财务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具备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会计人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拔和培养财务人员,使其具备良好的管理会计知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人才是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必备条件。

(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了财务向经营的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财务会计计量、记录、报告的智能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财务部门如果不能实现向数据中心的转变,就会在企业经营中逐渐被边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推动着财务向经营的转型,这也符合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要求财务部门充分参与到企业经营中,不仅要知道“我情”——自己的状况,除了事后核算记录的财务状况,还有事前预测、分析的情况,全方位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客情”——客户的情况,以及与企业经营有关联的其他企业的情况。财务共享中心将会成为企业的数据中心,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相关的经营数据,助力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推动财务向经营转型。

四、结束与展望

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下,我们可以看到万物互联的世界,可以看到财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为财务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在会计核算功能,企业经营决策更加依赖于管理会计预测、分析的功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企业标准化、流程化的财务管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更能集中企业经营数据,从中提炼分析企业经营相关数据,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用数据助力企业的发展。(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参考文献:

[1]梅波,王焦.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分析[J].时代经贸,2018(13).

[2]吕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J].时代经贸,2018(20).

[3]韩向东.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J].财会学习,2014(11).

[4]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4).

共享财务会计篇(2)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是指依托信息技术,通过不同企业、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有效整合,将财务管理从纷繁、琐碎、重复的会计事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建立起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在国外企业间运用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面临转型发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成为引领财务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近年来,中兴、海尔、万科等企业纷纷开始尝试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步由分散式、标准式或者集中式的信息化系统转变为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即将大量重复的、有规律可循的、标准化的会计处理和交易业务,放到一个专门的服务组织中进行独立、集中的业务处理。这将极大地缩短会计人员日常的会计核算时间,并使其工作转向企业决策、投资管理、风险和内控等方面。这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从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财务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角色转变。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全面的统筹分析,对商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和普通的核算型会计相差甚远,管理会计人才的工作很难被机器所取代,管理会计的优势逐步凸显。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有80%的会计人员要将精力放在应对会计记账、核算、审核等日常的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中,真正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上的时间不足20%。而且,会计人才偏重于会计核算能力,高端会计人才相对不足,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我国会计人员队伍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管理会计成为行业急需的紧缺人才。究其原因,与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无相关。我国主要从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和在职培训三个层面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均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一)学历教育以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为主

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强化财务会计,注重会计核算能力培养。随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部门的结构、人员能力需求必定发生转变,企业更倾向于既掌握会计核算技术又有着较强财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管理会计师。截至2017年3月,仅有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六所国内知名高校正式获得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课程认证,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开发。管理会计相关研究薄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达不到合格标准。另一方面,目前高校中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解答考试题的技巧上,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融会贯通。

(二)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欠缺管理会计内容

根据会计职业从事人员的不同层次需求,目前我国设置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然而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与评价体系尚在建设完善中,缺乏考核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具体标准,管理会计知识并不是我国各项职业资格考试考核的重点。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然而各项职业资格考试主要从会计基础及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会计的内容上予以考核,不论是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应用,抑或是管理会计的综合知识、咨询服务知识,均无法得以体现。对于要求较高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涉及管理会计知识的部分也相对不足,不能完整地体现管理会计人才的胜任能力,无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以满足企业的迫切需要。

(三)企业缺乏对会计人员的转型规划

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会发生流程再创造、财务重分类、会计再分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分离。会计人员的手工核算量减少,优秀的会计人员将从基础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更多支持经营决策的分析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数量可削减1/3至2/3,会计人才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标准将面临重新洗牌,会计人员必然面临分流或者转型。目前提出的向传统的管理岗、财务专家型或“业务财务人员”和“销售财务人员”等综合型人才发展转型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亟待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划。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项变革,具备管理会计能力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管理会计人才的严重缺失,国家自2010年起相继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管理会计培训,并向国外学习管理会计先进经验。2016年,财政部相继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2017年,财政部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并力争在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将管理会计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在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各界协同创新合作,在学习、培训、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不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面壮大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一)高校开发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为了满足当前的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实现教育与实践要求的匹配对接,需要参照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多维性创新思考,研究并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本科阶段,根据学校特点,适当开发管理会计相应课程,加大管理会计课程比重,打下管理会计基础,深化管理会计认识,鼓励学生进行管理类学科的学习辅修,成为跨学科专业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可以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方向的研究,加强管理会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实践管理会计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会计硕士(MPAcc),则可以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方向的具体案例学习和实践学习,使其成为管理会计储备人才。

(二)改革职业资格考试内容

一方面,考虑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在我国已运行多年,相对比较成熟,应改革现行考试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相应增加管理会计知识考核重点。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一般的会计人员需要对成本会计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中间层次的会计人员至少需要了解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以应对日常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高层次会计人员则应加强对战略管理决策能力等管理会计综合能力的考核。注册会计师应发挥其独立性,准确把握管理会计咨询服务。通过不同层次的考试重点,实现人才分流,培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合格会计人才,尽快达到培养一批具备管理会计能力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进行专门研究,借鉴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国外管理会计考试制度,发展我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与评价体系,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选拔奠定科学基础,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企业推动财务会计人员转型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的。首先,企业要将管理会计培训纳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之内,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结合自身需求,组织专题探讨,加强对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与专业的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外训,促进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其次,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会计人员转型理论研究,推动传统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部分会计人员需要向业务前端转型,企业应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全面促进会计人员转型。

(四)探索校企合作、政企合作、企企合作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必须多元化发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培训机会,以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为企业提供大量潜在的管理会计人才,帮助企业提升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实现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双赢。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利用政府影响力,创建管理会计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与行业间其他企业交流合作,学习先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该模式为企业带来的便利,培养适合企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管理会计人才。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需要不断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外对于管理会计相关知识体系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与方法。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参加国外管理会计实习培训,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管理会计先进工作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可行的方法。宣传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踊跃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开展国际间管理会计合作,有助于实现“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12).

共享财务会计篇(3)

最早应用于美国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是为了解决企业不断扩张发展而随之带来的各种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深入和增多,企业的管理能力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集团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能发挥其效能,打破企业财务管理的瓶颈,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使企业资源适材适所。

1依托“三大基础”,构建“四大平台”

基于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和IT技术的推动,围绕业务、核算与战略规划,融合技术创新,建立起基于“三大基础”、“四大平台”的财务共享中心,有助于优化财务流程,提升财务服务的效率,带动企业流程、业务进程和公司价值的提升。企业应建立基于数据基础、管理基础与组织基础的财务共享中心,为其财务转型固本强基。首先,通过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实时、智能的财务信息的整合构建起云计算大数据的共享中心,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数据基础。其次,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制度体系,实现并控制内嵌流程,从而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起管理基础。最后,通过重新组合交易处理团队、管理控制团队以及决策支持团队,实现财务职能岗位的分离,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起组织基础。所谓财务共享服务的四大平台,包括报账平台、业务操作平台、运营支撑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报账平台负责处理个人费用与单位费用;业务操作平台进行业务审核、业务审批、影像系统和实物档案管理;营运支撑平台负责共享中心定义和作业规则定义;而营运管理平台则分为绩效看板和绩效管理,前者主要指作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后者侧重员工信用和问题协作。运营支撑平台和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主数据管理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支撑起人力资本管理系统。基于“三大基础”、“四大平台”建立的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集团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将那些具有重复性的职能岗位进行再分配,整合到服务共享中心,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及流程的进一步升级。

2降本增效,共享之优

对于企业而言,进行制度性的变革无非是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率,亦或降低风险等,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最明显的就是降低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营运成本和财务人力成本。一方面,在分散式的财务核算及管理模式下,随着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集团下的每个子公司都需要按照配套的财务体系设置财务人员及相关岗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建立起财务共享中心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便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将各地区的财务部门整合到共享中心后,财务人员的数量便大为减少,并且在区域的选择上,企业不仅可以降低财务整合成本,还可以转移财务共享中心到租金成本较低的地区,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工作的相似性,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将相关业务进行流程化、标准化处理,使得财务人员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此外,财务活动的集中处理使得信息能够充分的共享,克服了信息孤岛效应,不仅使得各个业务单元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也使得管理会计对业务的支持力和战略的推进力得以真正实现。

3结语

财务共享中心是对企业以往管理模式的巨大冲击,要真正建立起以共享中心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务必要树立起“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的管理理念。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不仅改变了财务工作者和业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对原有相关部门利益带来冲击,这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也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因此,相关人员的充分理解与认同和出现问题时的及时调节是保障财务共享中心成功运行的重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隋玉明.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4(9).

[2]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7).

[3]潘飞,陈世敏,文东华,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10(10).

[4]陈虎,董皓.共享之路如何走———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8(8).

共享财务会计篇(4)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加快了规模化发展步伐,通过建立分公司的形式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一些企业由于分公司的增加而不得不对财务部门进行调整或重置,结果相关业务处理重复、信息冗余,核算量增多等问题逐级凸显。下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具体探讨。

一、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理论支撑

财务共享是指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充分运用流程化手段进行处理。这一财务共享模式在管理学中被视为是共享服务的一个延伸,而共享服务是随着跨国集团多层级、多组织机构的管理而逐渐兴起的,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企业管理模式中。

二、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在会计内控中的作用

第一,降低成本。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处理流程具有规范性、统一性、标准性,在大大降低直接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对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固定资产等会计业务进行处理时,不再由子公司进行核算,而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的形式由总公司进行集中化处理。

第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企业在实施财务中心管理模式后,实行统一标准对企业整体进行规划,不仅能够使项目事前控制得到一定增强,而且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还能够有效消除信息孤岛,使企业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有更为细致的了解,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强化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第三,实现会计信息实时传递。以往会计信息多数是以各级会计部门层层上报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这样不仅速度慢,且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而应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后,财务部门可运用“ERP系统”使信息传递流程更加规范标准,信息传递更加实时、透明。

第四,夯实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下,国内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正确的决策对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而实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并能为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确保企业保持一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存在的会计内控风险

(一)财会系统风险

大多数企业财务共享中心都离不开IT系统集成,但仍有多数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仍旧建立在原有的财务软件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的端口未能实现连接,没有构建真正的ERP系统,导致会计实务操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在各个不同系统之间来回切换,而一旦切换出现连接不稳定的情况,系统数据将无法实现同步。

(二)企业架构风险

通常,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后,将会面临财务部门组织架构调整问题,其涉及人员调整、管理权限调整以及利益划分等。这样一来,一些子公司原本是采取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方式,调整后财务资源将被划到总公司中,不仅使得子公司财务工作账务处理空间缩小,还将限制子公司管理层资金使用的自由度,由此,难免会造成一些人员对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持有抵触情绪,不积极配合企业财务工作,最终导致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实施进程缓慢,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三)业务程序风险

企业在运行财务共享中心过程中,各个部门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期,以实现对新的业务流程的适应和消化。因此,要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统一性,各个子公司需要配合总公司的要求而变更相应业务单元,因此,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和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法律政策风险

由于各个地区的具体法律环境以及税收政策存在差异性,企业在运行财务共享中心时不可避免将出现一定屏障,所以,总公司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地方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情况,根据情况的不同分别处理。

四、改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效果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企业架构

即要求各部门都能够明确知悉各自职能与义务,对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进行合理的事权划分,从而形成一套健全的内部监控体系。其中,财务部门应当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对于会计相关岗位的监督和检查,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划和约束,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预防,使企业财产安全得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而内部监控部门则应当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内部控制手册》以及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内控检查的考核与评价。通过上述措施对企业结构的完善,以进一步促使企业各部门恪尽职守,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优化财务共享模式服务流程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间较短,缺乏实际经验,所以,企业应当基于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化财务共享信息服务流程的措施。具体地说,企业财务部门要对各个子公司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统计,然后兼顾子公司财务情况和当地政府法规章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必要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其次,要在实际财务工作中总结经验,通过搭建学习、交流、考察平台的方式,积极学习同行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规范报销、报账、记账、报税等业务流程,采取软性引导和硬性要求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子公司及时变更相应的业务单元,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大内控监督管理力度

对此,可以从审计部门入手。这是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企业应给予应有重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将审计部门的控制和监督职能最大化,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人才,全面监管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须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资金来源的透明度,以确保监督的有效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使之与内部监督制度紧密结合,共同监督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最大限度发挥监督管束职能。

(四)基于企业需求构建信息系统

企业应当重视对自身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以发展需求目标为参考,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安排专业人士,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将财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电子报账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总公司与子公司、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信息数据共享,使数据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加畅通,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加大对ERP系统的监督管理力度,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系统后台设置严格的标准和权限,对于不符合标准和规定的报销内容和部分人员的越权行为,一律不予受理。

五、结语

综上,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过程中,因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将有所疏漏和错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执行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同时加强财务预算和管理,落实财务部门的具体实施情况,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内控体系的可控性,最大限度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润丰.中国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 144-208.

[2]郑素萍.浅谈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相关内控要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 102-103.

共享财务会计篇(5)

一、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实质就是以多个地点为媒介,并把一些关键性元素整合起来,并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的财务业务融入到共享中心当中,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形成财务共享服务。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质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将管理和会计相融合,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融入到会计管理当中,改善会计的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此外管理会计化的实现也对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也起到一定的影响。西方国家管理会计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管理会计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管理会计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并不是很理想,管理会计在国内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许多行业并没有涉及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管理会计和信息化相结合,根据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会计进行合理的管理,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传输、获取以及处理,会计数据处理更加的高质、高效。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一) 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统一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相关的人员进行整合和分配,同时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给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程序,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大企业管理的投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实现。

(二)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各部门之间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时,若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作媒介,作为财务共享中心和各部门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无论是财务的管理还是处理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才能达到高质、高效。目前国内信息化体系主要网上银行系统、企业互联系统以及报账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等等。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财务报账的工作中,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将报账工作各个环节覆盖,通过信息技术使报账工作更加的高效、快捷,使得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系统化,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三、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一)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成本和资金预算以及收入效益进行系统的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流动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和合理的对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的资金调动的管理,加强企业会计数据的管理,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传递都是通过电子媒介,当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时,会存在数据信息泄露的可能,给财务管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促使管理会计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财务数据安全的管理。要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设置企业财务数据的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财务数据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传递和使用,但是企业内部也有一些机密的财务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只能是相关人员才能查看,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就必须设置访问权限,防止信息的泄露,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力度,虽然数据设置了访问权限,但是一些相关人员获取数据以后也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泄露,因此需要加大对使用人员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减少信息的泄露和篡改,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降低财务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二)注重管理会计和已有会计信息之间的结合使用

当今,国内一些比较先进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而财务共享服务的推进和构建不能对企业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全盘否定,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和企业已有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良部分相结合,从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构建,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比如,ERP系统,如今许多企业都在使用这个系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和ERP系统的结合,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各个项目经营的整合,这种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许多企业的支持。

(三)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进行创新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已经出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传统的会计数据核算人员已经占据会计人员的大部分,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很少,使得我国许多企业的高层会计管理人才严重缺失,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各个重大决策,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以后,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已经由原先的会计核算人员逐步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减少,而管理会计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企业未来发展如果想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就必须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量和学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准确性,把握会计人才培养方向,使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量。

(四)拓展管理会计的服务领域和范畴

企业以共享服务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内部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可能会外包给其他机构。因此为了提高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质量,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大技术的提供力度,为企业管理会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提供技术和环境,从而达到构成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的。

(五)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避免不了外包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力度,国家应当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管理会计相关的软件开发和推进中介机构构建和开发,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六)加强云计算在财务共享中的应用

云计算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以及交付模式,传统的计算是在计算机上计算或者在手持式终端上进行计算,这样不仅数据量大,而且对于终端和超级计算机也带来许多计算的困难,对于设备运行有一定的影响。云计算不仅仅降低了终端运行的困难,将大多的数据计算都在云端中进行,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将云计算和财务共享服务相结合有以下几大优点:首先,云计算的应用可以降低企业数据处理成本,主要是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减少硬件的购置,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时只需要购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其他的将由供应商在后台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其次,云计算促进了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云计算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使财务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传递流程,使的相关的财务数据更加的流动化,企业各个业务项目的运行更加的有效。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目前还比较薄弱,因此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和引进云计算技术,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脚步加快,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财务数据处理能力,保证财务数据处理高质、高效。

四、总结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的管理,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以及数据信息的流通,减少数据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产生,更加有利于企业项目实施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共享财务会计篇(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12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计改革始终在进行。现阶段,我国已经由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和相关的会计管理软件为其提供了基础,但相对于其发展,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则存在滞后性。要发挥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就要加大对共享信息的管理。国外对于这一过程的管理是以大型公司的发展为开端,上世纪八十年代,杜邦、福特等公司开始了内部的财务管理改革,致力于提升服务和降低成本,我国以联想、海尔等为首的企业也开始就建立信息化的服务中心,致力于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大量的数据已经表明,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如何确保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安全则是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的任务。

1 财务共享服务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1 共享服务推进了企业财务信息化过程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共享服务下,企业财务管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过程。财务共享推进了我国会计管理的信息化,一方面,财务管理的共享服务使得会计职能体现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共享服务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技术和信息交流,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企业建立财务管理服务共享中心,实现了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性,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且使财务管理的安全系数提高。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与传统财务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积极性,使企业会计人员能够专心的服务,并且减少了繁杂的数据计算过程。从而提高了财务会计的效率,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共享服务促进了企业会计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计算机等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服务中心已经趋于完善。以中兴集团为例,通过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再使用内部的财务部门,而是进行直属的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有利于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并且对于企业的决策也是具有积极意义。共享服务使财务制度更加统一,便于内部控制和信息的传播,也使得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能发生转变,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的快速发展。

1.2 共享服务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电子商务等新模式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世间,其安全性要通过财务信息平台的风险控制来保证。财务共享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机制,它实现了企业管哥哥部门之间与信息服务中线之间的分离,实现了跨地区的财务管理模式。当然,没有物联网、互联网等基本设备,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说系统的建立和其安全性是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的基础。ERP系统是目前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使用较多的软件之一,他和银行之间相连,已经实现了网上消费、网上管理和信息查询等功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辅助工具。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收集、管理以及财务报账都具有积极意义。以报账为例,采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后,会计人员的信息核算效率提高,云计算保存了大量的数据供会计人员参考。资金处理与银行之间紧密相连,丢失的几率降低。在信息的归档上,传统的纸质档案不利于存储和录入,而信息化过程中采用了电子档案,只有对其进行网络加密等管理方式后,就可以保证其安全,并且方便随时调出。资金的调动、支付等过程均可以快速的完成,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流程减少,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在以往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一旦疏忽就会出现错误。而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核算,统计和资金支出等过程可以一气呵成。

2 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我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是一种必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安全性、管理方案的出台都值得关注,就在共享服务管理与我国会计信息化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对其实施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下。

2.1 降低会计信息化的风险

信息化的会计体系是指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下的财务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企业财务计算、成本控制以及绩效体系的构建等。大数据时代,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来提高效率,确保效益的获得。财务共享具有这一优势,但在共享过程中,要接触到电子网络媒介,这就使得企业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共享服务时期,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安全是关键。为此,首先要设置会计信息的访问权限,采用密钥服务等措施来防止信息丢失,并且要正确操作,对计算机进行云保护,提高其安全系数。

2.2 提高我国信息化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务会计人员是信息化的过程实现的主力,只有财务管理人员掌握最基本的技术,才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保证财务管理过程顺利的进行。针对我国现阶段高级会计人才缺失的现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在高校教学阶段,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尤其是针对共享服务的时期会计基本职能的培训,对企业而言,也要不断的加快内部会计人员培训,使其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掌握最新的财务操作软件。

2.3 把握趋势,关注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

既然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倡导企业关注云计算,关注信息化发展的相关问题。不断的拓展云计算的服务功能,发挥其优势。一方面,要致力于进一步将其云计算的成本,对大数据进行合理的利用。建立共享的企业财务平台,并且按照企业需求进行云服务的购买和使用。实施按照流量付费的方式。对于云计算生产厂家而言,更是要全面的进行技术的研究,并提供系统维护等功能。另外,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协同机制,包括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建立云计算平台,使企业出于处于“核算共享服务、业务支持与战略决策支持”三方协同的管理模式下,促进业务办理水平的提高,信息共享的真实性提高,并且能蛭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未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应从云计算功能的推广入手,将其与银行之外的证券市场、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总之,对于我国财务管理而言,共享服务是其实现基础。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高效实施需要其从管理人员的素质、共享服务的真正实现以及财务制度的合理化等方向入手,鼓励企业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共享服务体系,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如云计算技术。在这一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可以鼓励大企业先实施,在不断的带动小企业实现,最终促进我国会计管理过程的高效化。

3 总结

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而这一过程中的共享服务是基础,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也就必然会导致信息的共享。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这一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要求企业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逐步的引进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并且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财务管理过程的安全。在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整合上,还要从共享服务入手,制定管理规则,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熊磊.云计算在管理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初探[J].财会通讯,2014,(12).

[2]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

共享财务会计篇(7)

一、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的简述

当今社会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各种信息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各个企业又开始了新一波的资本扩张进程,不过市场环境风云莫测,让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在财务管理这一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效率低下、成本投入过高、决策过于缓慢以及思想理念陈旧等等,它们的存在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进程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开始研究关于财务系统管理方面的一些理论,在这种背景之下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主要是指对财务相关业务重新塑造,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顾客的基本需要作为导向,依据市场变化的具体情况,将所有信息统一输送至共享服务中心处理,从而为所有的业务单元贡献出更为专业的服务。它的实施能够达到财务服务质量的改进、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跟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它具备更为专业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等特点。

在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它在企业很多的重要工作的实施中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几十年来管理会计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不少的成果,不过由于较之发达国家,我们的研究过程起步比较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二、在管理会计中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重大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高效的运转符合会计职能逐步发展的趋势,并且对我们国家会计行业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管理会计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国家财务工作的水准,更为重要的是切实贯彻了国家各行业发展需求。

财务共享服务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更加简洁,主要是依赖于三个措施: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流程、标准财务规范的制定以及集中办公。拿某公司的现实经历来说,其经过多年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在总公司成立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下属各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取消,全部的报销审核和核算工作都交由总公司的服务中心处理。此措施的实施让会计核算工作变得高效,能有效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得到了提升。在财务共享中心,核算岗位与管理类岗位之间相互分离,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在职能上开始转变,由基础核算工作转型为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运营管理等工作,为提高管理会计水平奠定了基础。

管理会计系统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逐步发展的保障,在今后的会计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化系统实现共享服务,能够把以往一些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和标准化,从而降低企业财务工作的成本,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对建设管理会计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想要对财务系统加以转型,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降低企业对财务工作投入的成本,还可以从结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数据这四个方面给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基础。

1.组织架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让传统意义上的财会人员得到一定的解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费用核算以及费用支付之类比较简单,并且具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流程化以及规范化,从而将所有信息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中,让财务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幅度的得到提升,让财务工作人员从简单、耗费时间的工作里走出来,把精力和时间全都放到管理预算、成本的控制以及战略决策等具有更高价值的工作当中去,这样才能达成核算岗位与管理类岗位之间相互的分离,从而实现从财务会计至管理会计过程有效的转变[1]。

2.人员

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了再次分工,促进了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发展。管理会计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一个问题就是人才。企业应该构建出更加富有专业能力的管理会计团队,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会计系统应用的成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该将会计的核算工作管理工作分离开来,核算会计只负责会计核算的工作,而管理会计则要更加专注于企业价值的创造。

以上所说的与传统财务不同的针对全体财务人员的统一分配以及管理的形式,将会达到有利于专业人才的逐步化发展,非常有利于财务团队的建设以及持续性发展。

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也能够对管理会计的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够真正确保管理会计有效的应用。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量实际的例子表明,企业管理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确立企业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套更为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发展目标确立之后,企业应该将其管理框架作为基础,对全部的数据信息加以识别和分类,然后利用相关的分析工具对数据加以分析重置,最后将处理过的数据信息按照一定的流程输送至终端。这样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就形成了,能够实现对所有员工的可视化管理和评估。

3.系统

在对财务共享进行建立的时候,应该将它最为主要的信息平?_加以统一,比如报销、票据影像、会计、财务管理、银行联网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合并报表系统。协调的财务共享系统,通常有两个扩展的方向:其中一个是业务前端的延长,其中包括项目、采购以及工程等让财务跟业务二者有机的相融合,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进程;另一个是管理决策支持的拓展,包含管理会计中的所有职能,其工作目的主要是给企业的决策以及经营提供相关的支持。在统一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财务系统对企业核算、管理以及决策等的全方位支持。管理以及决策能够体现管理会计的基本功能,给企业的预算、成本、绩效方面的管理以及经营决策的支持提供出了十分强大的系统性平台。

4.数据

共享财务会计篇(8)

财政部的一项研究(2006)勾勒出财务组织的未来: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参与公司战略,财务变革呈现出以决策支持为导向、面向经营提供服务、优化财务组织降低成本等趋势,并最终构筑出一套高效精简的企业财务系统。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正是这些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必然导致企业财务体系、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引导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变革。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变化分析

一般认为,财务共享是成立专门内部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机构,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 “FSSC”),在企业内部提供标准化、高效率的财务服务――基于企业集中处理规模化交易的成本效应。吴一平(2009)进一步认为,除了提供基于规模成本效应的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外,财务共享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还应包括以提高价值为主的专业建议,如税务、资金管理等。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具有广泛意义,其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降低成本;除此以外,还可以使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强化核心能力等(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2008)。

2005年,由于急剧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国内大企业集团中兴通信等开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开始风行。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财务组织中的推行,为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带来重要变化。

1.从会计档案的管理体系上看,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往往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从原来依赖经营实体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变迁到依赖FSSC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新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可能会对传统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特别是属地化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冲击。

2.国内大部分FSSC建立的财务共享模式大多借鉴西方模式,即依赖建设影像系统远程提供的影像资料(电子会计档案)进行操作,纸质会计档案在形成影像资料后受重视程度降低,其收集、整理、保管方式及时间安排,以及与FSSC生成的记账凭证是否匹配装订等问题既受国内相关法规管理,也受企业建立共享模式后的成本预算约束。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在完整性、合规性方面受到考验。

3.从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上看,会计档案形成链条正在加长。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从横向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过渡到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会计档案的形成从单纯在属地变成从属地一直延伸到FSSC,过程长、环节多、链条长,其间介入多种岗位角色如收集、影像化、审核、传递、稽核、归档、整理、成档等岗位增多,而各岗位和职责可能分别隶属于FSSC或属地主体,存在交叉现象,使原来基于属地主体的管理责任开始模糊,甚至随着财务变革和共享模式建立过程出现缺失。属地化管理可以轻易发现剔除的风险问题往往到会计档案归档或归档环节后才发现,甚或一直无法发现。

4.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FSSC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参与到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中,并对会计档案质量承担整体责任,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已经成为FSSC加强内部控制并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重要环节。

5.除纸质媒介外,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调阅环节还出现了电子媒介会计档案。生成电子会计档案可以为会计档案信息存储、利用等方面创造条件,但也产生了诸如新内控防范点设置、会计档案完全数据化(影像化)难度、电子文档存储利用合法合规性、大量自动或半自动生成的过多集成、系统、清账凭证等新问题。

二、环境变迁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内涵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的变迁,导致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从工作地点上看,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建立是变横向的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为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为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会计档案装订、完整性等要求,并满足企业基于共享模式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行情况的内控要求,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会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完成其空间转移过程,无论其转移发生时间是会计档案发生当期还是以后各期。

2.从工作范围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的过程还伴随发生会计档案收集整理、数据化(影像化,扫描)、流转过程管理、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成档等多项工作。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与从前局限在成档后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相比,又向前延伸到会计档案成档前的多个环节;从以前仅仅局限于某属地,进一步延伸到FSSC提供财务共享服务的全范围。

3.从工作内容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事后收集整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制订和执行监督工作,还包括组织、协调会计档案流转各个环节对会计档案中可能体现、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甄别、处理、控制,包括会计档案信息的整合及多角度、全方位、长距离的充分、有效利用,包括会计档案存储保管模式、标准的研制与革新。

4.从政策条件配合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对管理观念、归档手段、存储方式等的改革要求与现行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要一定时期的磨合;政策方面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方式、范围、观念、要求等方面缺乏认识,短期内难以突破和创新。

5.会计档案介质从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转向纸质和电子媒介并重,从属地化纸质会计档案流转走向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流转并行且日趋分离。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日趋分离的会计档案并行流转流程实际上成为会计稽核体系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构的客观条件。

(二)财务共字模式下,会计栏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根据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变迁的认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财务共享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该跳出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观念,从会计档案的纵向流程和成档链条上的多环节、多岗位角度考虑,从风险控制、质量保证和会计档案基础服务三方面重新确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共享模式下,原来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下的会计稽核责任被取消并由FSSC取而代之,FSSC核算会计依赖影像系统会计资料进行局部会计稽核,进入FSSC的各种纸质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其与相关影像资料是否保持一致,是否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内部规定,对原来不相一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档案标准重新标准化等问题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面对的新的内控防范点,不加以防范可能会影响核算整体质量并造成支付风险。

因此,风险控制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一项,主要解决随会计档案流转进入FSSC的外部风险。

2.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业务规模化处理,以求节约成本。大量存在均衡性、标准化差异的会计档案进入FSSC进行处理,其处理结果和质量是否能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在对外输出时不影响核算质量及内控监管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质量保证就是希望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手段控制在FSSC内部流转的会计档案的加工处理质量,防止处理偏差,防范自身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保证财务共享整体服务质量。

因此,质量保证是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二项,主要解决FSSC内部会计档案处理质量瑕疵、失误或不一致性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出现的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存情形,使保证双方品质和一致性并得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认可成为日后推广以电子会计档案调阅为主、纸质会计档案调阅为补充的档案使用模式的基础。

3.剔除和控制会计档案外部风险和内部质量问题后需要考虑的是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服务质量和感知如何提升、延伸和革新会计档案基础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具体包括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存储、备份、日常保管、调阅及远程调用、整合利用,以及原有存储模式革新和低碳化问题等。

会计档案基础服务属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低碳化、远程调阅和决策支撑等行业变化新趋势,这项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

究其实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其实就是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各类会计档案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及档案信息综合利用,是基于会计档案生成、流转等环节形成的会计稽核和内控系统。

三、未来之路:基于共享模式的判断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缓慢,为追求成本节约,福特汽车在欧洲设立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那时起,财务共享模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跨国公司、500强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工具,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经济推动了这一趋势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对节约企业成本、增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力度等方面也有很大好处,但由于传统管理理念以及特殊的发票管理体制等原因,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同时也面对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工作更加严格的管理,构成了中国推行财务共享模式不可避免的成本。

既然不可避免,就要努力转化。可能路径有:

(一)扩大处理规模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下,进一步整合与会计档案各环节相关联的会计基础工作,在综合平衡寄送、存储、沟通的成本基础上,建设统一的会计档案标准化、数字化处理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平衡与会计档案处理工作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而在规模基础上的标准化形成国家及行业标准后,大型企业FSSC会计档案基础处理能力甚至可以考虑对外承接更多会计档案标准化、数据化处理工作,加快回收建设FSSC所投入的成本。

(二)增加处理事项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流程上,综合利用会计档案的生成、流转等环节增加提取或处理审计、风险控制、其它业务管理等部门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或事项并进行初步加工,作为上述部门日常管理和发现问题的数据来源,减少上述部门日常基础检查工作成本及频繁调用会计档案导致的成本。比如在档案形成后进行档案稽核,不仅可以检查以前环节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统计手段和标准化方式提取、记录、整理会计档案中体现的、不同业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瑕疵或征兆,寻找业务风险点,并定期出具检查结果报告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共享。

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推行的财务共享模式,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从原来横向、属地化处理特征转化为纵向、流程化处理特征,并与纵向处理流程各环节进一步融合。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都已发生变化,需要以新的眼光审视和积极把握。在财务共享模式刚刚起步的今天,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探索并推出基于新环境、新内涵的会计档案基础工作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为胜任的CFO

共享财务会计篇(9)

一、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会计控制的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简称FSSC,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企业通过充分整合相关资源,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总部对共享中心具有管理权限,下级公司只有业务交流权限,所有的会计数据都在共享中心完成,这对企业整体财务核算水平、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后,企业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固定资产等会计业务不再由子公司进行核算,而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的形式由总公司进行集中化处理,有利于降低财务成本。财务部门可运用ERP系统处理会计数据,使会计流程更加合理、规范、标准,信息传递更加实时、透明、高效。企业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整体规划,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并能为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夯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企业财务共享模式面临的实际难题

财务共享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财务组织形式,我国企业应用的时间不长,实际工作中面临很多风险和问题:(1)财会系统风险。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离不开IT系统集成,但多数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仍旧建立在原有的财务软件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的端口未能实现连接,系统数据还无法实现同步。(2)企业架构风险。新的模式牵涉到财务部门组织架构调整,包括人员调整、利益划分以及管理权限调整等,一些人员对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持有抵触情绪,导致该模式实施进程缓慢。(3)业务程序风险。各分公司以及各个部门需要适应和消化新的业务流程,变更相应业务单元,难免出现疏漏和错误,影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

1.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企业应对财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进行合理的事权划分,确保各部门明确自身职能、责任与义务,并建立起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其中,财务部门应当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会计相关岗位加强监督和检查,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划和约束,及时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使企业资产安全和经营活动最大程度得到保障。而内部控制部门及审计部门应当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手册》,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内控检查的考核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使企业各部门恪尽职守,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使之与内部监督制度紧密结合,共同监督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最大限度发挥监督管束职能。

2.优化财务共享模式服务流程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间较短,缺乏实际经验。所以,企业应当基于自身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优化财务共享信息服务流程。具体地说,企业财务部门要以盘活财务人力资源为出发点,对各个子公司和各部门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统计,然后兼顾子公司财务情况和法规章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整合同质或重复的业务,确保业务和财务融合顺畅,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加强内部控制标准的适应性,加大财务对业务的管控力度。其次,要在实际财务工作中总结经验,通过搭建学习、交流、考察平台,积极借鉴同行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规范报销、报账、记账、报税等业务流程,采取软性引导和硬性要求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子公司及时变更相应的业务单元,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信息平台

沟通是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当重视对自身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以内部控制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为出发点,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将财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电子报账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总公司与子公司、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使数据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加畅通,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及时对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更新,加大对ERP系统的监督管理力度,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系统后台设置严格的标准和权限,对于不符合标准和规定的报销内容以及部分人员的越权行为,一律不予受理。

四、结语

财务共享模式深刻地改变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不过,企业在应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过程中,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执行制度,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共享财务会计篇(10)

摘要:现如今,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逐步发展与兴起,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一定的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运行,从多方面来看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为此,本文从会计档案环境变化入手,剖析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并对强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提出见解。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电子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财务共享服务源于公司国际化、信息化发展和经营规模高速增长。它是将共同的重复的财务基本业务从企业个体中抽出,转移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业务流程。2015年12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更是将不同区域的会计档案集中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保管,实现了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的电子化管理,大大推动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在线传递和线上应用。一、会计档案环境的变化(一)电子会计档案方面共享财务模式的建立通常会引起财务体制重心从过去经营实体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转变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的管理标准。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工作人员开始以影像系统提供的影像资料来管理会计档案。而在此过程中,纸质会计档案在此过程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会明显降低。并且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档案、收集、管理保管等方式受到一定的约束。(二)会计形成过程根据会计形成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会计档案的形成链条正在逐渐的加长。实行财务共享模式,企业的管理模式将逐渐从属地模式转变成为FSSC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该过程相对较长、链条较长。其中还会有不同的岗位角色参入于其中。不同的同坐内容共同形成,会产生出交叉的现象。属地化管理可以轻易发现剔除的风险问题往往到会计档案归档或归档环节后才发现,甚或一直无法发现。二、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属地管理转变为FSSC管理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种资料是否一致、是否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内部规定,对原来不相一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档案标准重新标准化均已经成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面对新的防控点进行防范。如果不加以防范就会影响整体的质量。从这就可以看出,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风险控制将成为其工作的第一涵义。(二)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相应的流程与标准来实行。保持会计档案管理的均衡性、标准化之间的差异后,进入到FSSC进行处理。在FSSC的处理下进行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将直接成为影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避免出现偏差,就应当预防自身可能性产生的风险,以此保证财务共享整体的服务质量。可见,财务共享下的会计档案管理需要有质量保证,预防FSSC处理下,出现档案处理质量瑕疵、不一致风险以及失误等多种情况。(三)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想将会计档案外部风险与内部质量问题充分考虑,就需要实行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就是要针对档案服务质量提升、规范化管理等诸多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各类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整理。从这就可以看出,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和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多种变化,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三、强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一)健全会计档案监督管理体系对于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应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约束机制的重要作用,同时落实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国家监督权力的执行者,应明确主体、统一权责利,发挥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重要作用,通过内外双重保障,强化会计档案质量。(二)会计档案的科学分类企业应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科学分类的重要性,为会计档案的保管、鉴定、利用等奠定基础。通过科学分类,更利于管理与利用档案,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质量。在进行档案分类过程中,应结合档案的固有特点或客观规律,确保档案之间保持密切关系,构建严谨的会计档案管理体系。(三)强化内部质量管理职能企业应关注会计档案的形成过程,强化内部质量管理职能,不断提升会计档案的处理质量,减少失误。应该注意的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各种电子会计档案涌现出来,并与纸质档案共存,为了确保双方质量的一致性,应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与认可,积极推广电子会计档案,将纸质会计档案作为补充,奠定档案使用的现代化模式基础。(四)增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作为直接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对会计档案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廉洁奉公、自律守纪,同时遵循会计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不断满足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进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四、结语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情况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财务共享模式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化。财务人员需要尽快探索并推出基于新环境、新内涵的会计档案基础工作行业标准,以新的眼光审视和积极把握,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参考文献:[1]张庆龙,田春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档案管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8):57-60.[2]王庆东.传统会计档案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4(2):60-61.(作者单位:普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 科技管理目标 下一篇: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