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3 16:46:09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1)

教学方法有各式各样、千变万化,大略地讲,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却只有教或者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这二项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没有什么“结合”或“统一”,都不是我们所说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教学活动。通过阅读一些教育理论,教育报刊杂志,联系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反思,以及通过多种渠道与教师们交谈,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教法有了一定的见解。教学生学习语文,关键在于培育他们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等方面。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吸收、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他们不仅需要从教科书里学,还应浏览教科书以外的有关资料;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还应利用课外的机会学;不仅需要跟科任老师学,还应自学或跟同学、其他老师学。我认为,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注意到这些情况,教学生学会多渠道学习语文,以活跃课堂氛围,确保和增进教学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只有课堂上师生心理相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我的做法是:首先,课前了解“学情”,接纳学生自学后的建议。如讲“瀑布”一课开始时,我对陌生的学生主动推销自我,让学生在答问中认识我,熟悉我,接纳我,这本身就是为融洽课堂气氛,在“预备感情”中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悉心呵护学生的问或答的积极性。如提问后的热情期待,给予相应的思考时间、必要的提示和宽慰与信心,进行目光交流,回答后点头示意,并作感情化的简短评价等等。这种由“言情”到“传情”的情感交流过程,自然拉近了学生和教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教学的过程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在美育上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形象化的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小学语文学科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特点,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良好途径。语文教育的实施,就是要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为基础,认识到是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要抓住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或析文引导、或让学生读书陶冶、或写文抒情,把情感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文章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写出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为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句子,我让几个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学生们选择了“洗手”。于是记时开始,几个学生打水、洗手、擦手、倒水,整个过程下来,将近五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有的同学甚至连擦手、挂毛巾用了几秒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事后让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谈了很多:“洗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没人把洗手这件事专门列入日程安排中,但它的确占用了我们每天的许多时间。”“从洗手这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比如上课走神,做小动作,毫无节制地疯玩等。做这些事情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正像作者所说的:时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洗手,这一生活情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读懂了这个重点句,我相机提出:“生活就是由许多必要或不必要的事情组成,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做才能让生命显得更有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变得充实而不空洞,丰富而不虚无,从而达到了教学预期的效果。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

三、重视对笔记的习惯培养

学生课上要边听边记,以听为主。记录时善用符号,简洁明了,迅速整齐,可有自己的批语,重点处用重彩或着重符标明。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是多方面的,包括同桌互相帮助、小组共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合作等。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做得认真,做得有效。在教学课堂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与教学任务相关联,与教学目标的制约与支配。课堂教学中,有时候需要教师的讲解或示范,有时需要学生练习或讨论。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拿来让学生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逐步掌握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不断提高看、想、研、做等学习技能。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主动吸收和自觉运用,能融会贯通。因此,教学归根究底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思维与习惯,要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多方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勇于探索和求异创新的习惯。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很重要,引导他们提高语文的能力更重用。因此,教会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语文,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丽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刍议[J].吉林教育,2009,(04).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2)

课堂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平台,是每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神圣殿堂。新课改背景下,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反对传统的、机械的、单向的教学模式,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但收效甚微。归根结底,课堂氛围不融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多角度探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1.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周遭环境对他们学习效率的影响较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平等、民主的氛围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有利于让小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在进行一些故事性的课文教学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背景音乐等,让学生更快融入到课文意境中。

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我收集有关丹顶鹤美丽的图片,做成PPT并附带一首抒情的背景音乐,PPT一开始播放,学生的注意力立马集中,直到PPT播放结束,学生仍沉浸其中。我发现,上这节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因为通过PPT,学生喜爱上了丹顶鹤,特别愿意了解和丹顶鹤有关的事物。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专注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容易分神,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从而自主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逐步培养其思考能力。语文是一门较为感性的学科,要学好语文就要求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才能真正将语文学好。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真研究,进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小孩和大人一样,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在小学生身上表现为极强的荣誉感,在这种荣誉感的激发下,他们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进取心。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利用激励机制,通过鼓励、肯定、赞同等方式,使学生获得荣誉感,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学习。在激励机制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并且积极参与思考和课堂讨论。

我在讲解《村居》这篇古诗时,看见有个学生在纸上写写画画,被问到在干什么时,居然告诉我他在写诗,而且摇头晃脑地把诗念出来,学生哄堂大笑。听完后,我说道:“这位同学的诗很不错,韵押得很不错,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当上诗人,但诗人也要好好听课哦。”在得到我的夸奖后,这位同学对古诗词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刻苦钻研,成了同学中的“古诗通”。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小小种子,一点肯定和赞扬就能让它们发芽。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推行素质教育不能以老一套标准评判教学成果。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充斥中、小学课堂。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方式逐渐偏离了正规渠道,大搞题海战术,将学生的创造性磨灭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他们少时形成的观念将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唯分数论”不能出现在小学课堂。要破除“唯分数论”落后观念,教师就应积极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综合性评价体系。

例如在期末测评时,我将学生的测评内容分为创新力、考试成绩、出勤率、文明卫生几大块。对于考试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我更加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测评情况,从而使整体测评更具说服力。对于那些某一方面突出而其他方面尚需改进的学生,我重视其弱项的测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测评中弥补自身不足,实现全面发展。总之,此类测评方式不再“唯分数论”,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继续尝试其他有益的测评方式。

5.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还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正值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关键期,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形式发生了质的变革。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更加频繁和丰富。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有效时间,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创造,教师将有更多机会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教学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教师在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时应坚持多样性和灵活性。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汲取营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 、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一)新课程的呼唤《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二)语文教育的渴求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建构主义理论),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所以就语文实践而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要着眼于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特殊性,汉字组词率高、情感色彩丰富,汉语语言简洁、语法灵活、富有韵律,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时代的呼吁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师生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则为现代性教育之需。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和内涵所在(一)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学生中心理论“(美国杜威为代表)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其学习方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中心理论”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其理由是:(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2)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做中学,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二)内涵概述1、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2、合作学习:(美国威廉·格拉塞)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为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小方式。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3、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一)     不同语文课型的可行性探索1、 讲读课文中的实践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所选课文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殷光黎老师组织学习《鲸》一课时,采用了“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的方法,成功实施了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再如,周月芳老师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周老师采用了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喜欢”,讲“原因”,挥洒自主学习之精妙。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彰现了合作学习之奇妙。让其自选自读自悟,小组过关,班里竞赛,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3)主动探究,悟“环保”。《鸟的天堂》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寓意深刻,联系生活做环保教育更表现出周老师生活即课本的现代教育观。(4)综合实践,练“能力”。让小学生搜集材料练“查阅”;学写解说词练“习作”;学做导游练“交际”,无不是在讲读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交际,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2、 阅读课文中的操作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帮助小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营造民主氛围。让小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打碗花花》一课时,让小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小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2)创设活动情境。A、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B、还小学生选择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C、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3)发展创新思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小学生在学文中收获料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3、 课外阅读中的应用《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分学段分期规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因而,教师要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我认为不妨尝试以下方法:(1)提一个目录供您选;(2)提一个时间表供您读(背);(3)供一个机会让您说;(4)供一个平台让您演。而且,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局限于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可以扩展到中外古今诸方面的有益读物;不要局限于书本,可以扩展到网上;不要拘泥于家校,可以扩展到图书馆、文化超市。学习方法应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设定专题,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如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勤读,以读好书行动,树读书好意识,成好读书习惯。让全体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4、 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尝试《标准》首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拓宽语文学习途径的现代性方法。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此仅论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学时,要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要着重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形成及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开阔语文学习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开辟语文学习途径,让生活成为课本,让语文融于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兴趣出发选题、定题,放手让家长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搜集、整合、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4)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时也是一个很讲究逻辑的学科,它首先依靠表达而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与别人交谈和讨论,这些都离不开语文的表达作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就是说语文是一门相当实用的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规律和常识,以此来提高语文的水平和素质,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但是如果小学阶段忽视了对于语文的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不去,就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领悟真善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语文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通过语文教育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和情操,让学生去追逐内心的美丽,对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是极为重要的。“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语文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语文知识和理论的教育,而是对于语言、情感、德行、认知的教育,让学生各个方面的软实力得到更好的锻炼,这将是学生今后一生的财富。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等学科,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二、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

1.活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先导。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从语文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快乐成长。

2.注重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还要将课堂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语文不是上层建筑,不是空中楼阁,它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很接近;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活为载体、还原生活场景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导入和教学,对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郊游,给他们讲解一些小知识,怎样认识自然事物,如何描绘眼前的景物,词语使用上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和语文素材的直接来源。因此说,小学语文不能过多地拘泥于课本,而是要走出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语文。

3.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悟性。扩大语文的阅读量,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悟性。可引导他们多读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红与黑》、《傲慢与偏见》、《飘》;多阅读语文杂志和优秀篇目,比如冰心的《再寄小读者》、泰戈尔的诗歌、纪伯伦的诗歌。阅读是一个较长较慢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一旦积累量达到了,就会厚积薄发,这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4.有目的地让学生吟诵古诗词,加深语文功底。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能够让他们充分地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美感,同时也能够在无形之中加深学生的语文功底,对于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他们的经典广为世人传颂,这些经典篇章字字珠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营养品。

三、结语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领悟真善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将是开启他们一生情感之路的金钥匙。在进行小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活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悟性,有目的地让学生吟诵古诗词,加深语文功底。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需要实践的,不能空谈纸上文章,要让语文的学习真正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应维英 让影像资料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助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5)

早就有心理学家研究,人的能力是无穷的,就好像人们的大脑细胞一样,有好多好多,但是并不是每个细胞都在充分活动,而是只有一部分细胞在经常活跃着,只有充分地调动其他的细胞活动,人才能具有更多的能力,人才会变得更聪明,具有更多的能力。现代教育学家魏书生先生的教学方法就很符合时代潮流,自己很少讲课,而是给学生解答很多。

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学方法颇具特色,他常常自己讲得少,让学生解答很多问题。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积极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供大家分享。引导学生互教互学,互相切磋,讨论求解,共同提高。魏老师给他的学生最大的个人空间,最多的发言机会,使一个个学生成了能说会道的小老师。

二、努力创设精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55-01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才能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字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还需提高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运用知识技能以及智力过程中,经过经常的识字训练而获得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

1、认读

教学中,要采用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让识字教学中的“读”丰富起来,也能从中发现孩子们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真正把“读”的教学任务落实,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在识字教学中目标要明确,朗读方法要灵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我市陈德兵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一课的生字时,就是让学生先带拼音读,然后去掉拼音再读,把它放在词语中认读,又把它换一个语言环境放在生活中去认读,再放在文中的古诗中去读。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课文中的生字,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2、表演识字

学习表示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如学习“扒、推、摆、挂、找“等字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这些字了。

3、猜谜认字

可让学生“猜字谜”或“猜物谜”来识字。如认识“臭”字时,可让学生猜字谜“自大一点,人人讨厌”。学生在愉快中既学会了新字“臭”,又复习了旧字(自、大),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如认识“雪”字,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儿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啊飘啊落下来。”通过猜谜语,学生对雪花的形状、特点一清二楚,印象深刻。

4、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

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组织学生到各处或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标牌、包装盒、店名等,养成识字习惯,在看电视时也可识字认字。

5、反复练习识字 ,根据遗忘规律,识字必须要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

为了避免学了就忘,就要让学生回头复习,温故而知新。比如学生通过写字来巩固了对字形的记忆。字词的掌握在于听说读写中能正确运用,同时,字词在反复地运用中才能巩固,因为在运用中字词的复现率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就好。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7)

一、就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课堂现状分析

由于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大,教学整体模式还是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忽略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课堂的分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上老师没有制定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是盲目的听老师讲解,不能有确定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是对同学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方向标,一旦出现学习目标模糊的现象,学生就像不知道要学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整体的总结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十分强,没有目标学生就像是盲目的学习,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老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制定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外,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和同学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特别是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找到正确的个性发展方向。而现在的老师只是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注重的只是固定知识的教授,使得同学们缺乏实践的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个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即是进行教学反馈时,使用方法较为单一,不能使同学们的个性发展特点得到发展。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上,针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所取得的进步或者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老师只是用"不错"、"挺好的"等等这些对能力描述模糊的词来描述,不能对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实质性的引导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使每个同学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目前老师对待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这种态度,不仅仅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没有帮助,还不利于同学们个性的发展。

二、 对小学生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创新方法探究

对于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无论什么课堂,都要有足够的趣味,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在新课标大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我们应该根据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创新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同学们不仅仅能在课堂上主动融入学习,还能使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发展。

1. 阅读与表演相结合

在小学课堂上,情景模式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我们要选择更加有趣的表演,才能使小朋友们充分融入课堂,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朋友阅读时通常是及其富有感情的,我们可以设置富有童趣的表演情景,让同学们踊跃参加其中,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来理解老师要讲解的内容。此外,生动形象的表演还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解的重难点。

2. 鼓励同学们自己当老师,融入课堂

阅读是一个人对于新知识的吸收,而讲解是一个人对旧知识的巩固。我们可以通过让同学们自己站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理解的、已经学到的东西,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如此,不仅仅能对小朋友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还能锻炼同学们的具体实践能力,使同学们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另外,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除了爸爸妈妈最伟大的应该就是老师了吧。每天看着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同学们心中都有一个当老师的梦,通过让同学们自己站上讲台当老师,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3. 通过阅读与其他方式的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水平

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只有让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东西通过写作得到实践的锻炼,才能对同学们的能力做到真正的提高。另外,小朋友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强的,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阅读的同时,把自己心里的那个形象描述出来,并且通过手中的蜡笔画出来。通过图画,小朋友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想,不仅能加强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同学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时还会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结论: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懵懂期,特别是对于阅读课这类学习重点较为宽泛的课。所以,老师要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的同时,增加学生们对阅读课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同学们更好的在阅读课时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此外,对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老师还要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创新出比较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使同学们主动积极的融入课堂。只有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同学们真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提高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小学阅读的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8)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上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表现课文所反映的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机会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人探究状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的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只有抓住了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上的矛盾,并就此设计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从而极大地调动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巧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

2.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

小学语文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即使勉强开展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课文阅读与理解,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显然,最佳的问题情境应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呢?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有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不需任何外力的帮助,自己能达到的高度。第二个水平则是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达到的高度。通俗地讲就是“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水平就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最有效的功能就在于推进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建立在这一发展区内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语文

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以及寓于听、说、读、写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语文,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读中生情,情中探知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读(包括速读、精读、研读、品读等)的过程中注重有目的的读,有任务的读,有感悟的读。例如,教学《登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读中生情,情中探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速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列宁这次登山曾两次走小路,而他所走的小路又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列宁要走这条危险的小路呢?”带着这个疑问,学生着重阅读了描写与小路危险的有关的片段和句子。为了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我还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列宁和巴果茨基走小路的情境。在反复朗读、表演中,学生对小路的危险有了切身的体会,特别是表演的学生,不时发出嘘叹,“啊,好险哪!”他们在读中得到了情感体验。接着,我又指导学生再读日出美景一段的描写,男生读了,再让女生读,还伴以雄壮优美的音乐。

2.说中有辫,辫中探理

说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锤炼思维过程,促进情商和智商的发展。我在设计说的训练时,多采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辩中探理。以《登山》为例,为了让学生在说的训练中探究事理,我引导学生思考:“列宁走了小路,也看了日出,为什么回来时还要再走小路呢?这是不是自讨苦吃,是不是真有必要?”我先让学生找到意见相同的同学讨论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说服对方,再开展辩论。

3.写中有感,感中探义

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迁移和内化的过程,写更能体现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助于培养其探究精神。再以《登山》为例,我给学生布置了写的作业:“读《登山》有感”,“我的意志力”,“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所知道的科学家”(选突出意志力的事例来写)等,让学生任选一题,要求写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和从中受到的启迪,引导学生深人探究。在以上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巧用教材,巧于质疑,灵活指导,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探究人和事的情与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升华了他们的人格,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运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因为此时此刻,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易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了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

2.延迟评价,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在探究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能促进使学生敢说、善说的有效策略是教师适时而巧妙的评价。我在课堂评价中最常用的是两种评价。一种是暂不评价,即在学生得出一答案时,暂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我常常这样问学生:“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是通过哪几种途径得出这个答案的?”这样提出问题,常可引起师生之间的热烈争论,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求得学习、探究的方法。

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更深人的探究。在学习《太阳》和《冬眠》等科普说明文时,我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学习。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通过多种渠道查资料,找信息,补充课内知识。有的学生查阅了太阳近几年的变化及太阳黑洞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在网上查到了动物冬眠的详细资料。我及时在班里召开“新闻会”,让他们把太阳和冬眠的最新信息给全班同学,共一享获得新知的喜悦。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9)

符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要求,满足教师个体发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及师生关系都会发生改变。

1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了角色的互换,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以平等、平和的对话进行交流和合作。其次,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人们的认识也要发生变化,首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要认识到新课改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环境等要素的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完成各项任务,要有较强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再次重视价值观培养,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变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变重教材为重实践。第三,教学策略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真正转变为课堂的主人,驾驭课堂,行使主人的权利。第四,教学结构的转变。教学结构包括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运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调整课堂结构,使课堂丰富多彩起来。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2.1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教育占据主体,通过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融入深厚的情感,倾注浓浓的爱心,让教学在师生情感共鸣中升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达到预期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2.2开展合作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知识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出探究课题,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

2.3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由发挥能力,彰显学生个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组织学生讲故事比赛来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引导学生开展“课题小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学习技能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题小研究,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技巧,也使教师在小学语文课上,讲得有声有色。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形成。大大提高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益。

语文课题研究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学生之间达到知识的互利互惠。虽然说小学生的这种“研究”本身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严密性。但通过这种研究,学生在对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的过程中,学到了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还可以学会一些实际动手操作的方法。小学语文负载有丰富的文化,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并蕴含有丰富的创新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生的“课题小研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提出课题研究的大题目,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对课题进行研究活动,或由学生组成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和实现课题的研究工作。比如:“当今社会雷锋叔叔还在吗、校园文化应该都有什么、新时期小学生的任务是什么、我为社会做贡献、当代的孩子怎么了”等一些课题让学生开展课题小研究。

2.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的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向全方位多角度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也担任着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知识的体验过程,是展示学生自我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是完成自我升华的过程,更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与认知发展相伴相随的情感体验。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融入课文之中,与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感同悲同喜,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过程如影相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着感悟、理解等认知的发展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会逐步深入。

2.6探索开放式学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背景和范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开放式教学,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宽语文学习的知识含量,充分开发社会、学校等对学生有益的教学资源,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开展小故事、小演讲、小辩论等形式的开放式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篇(10)

以前也有许多人提供过初中生、高中生等激发兴趣的方法,然而,针对小学生不懂事、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发育没完全这些与中学生不相同的情况,用于初中生、高中生的激发兴趣方法往往不适合用于小学生。基于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加上我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创新出一套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新方法。

一、吸引关注

在激发兴趣之前,有个必需且容易让人忽略的工作便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小学生在上课时,往往看起来人坐的好好,眼睛也看着黑板,其实思维已经不在课堂上了。许多老师虽然发现了这个现象,却没有意识到激发兴趣之前需要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而对于中学生,往往上课比小学生更加关注老师讲课,因此以往中学生的激发兴趣方法也没提到需要吸引学生关注。

(一)狮吼功。老师的声音如果突然提高十几分贝,相信会把教室里的学生给敲醒过来。在激发兴趣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妨试一下,突然吼了一下,这时候学生往往会突然坐直身体,把头抬一下,然后眼睛有点发亮地看着老师,至少等一下半分钟内,全班学生会知道老师讲些什么了。

(二)逼近其身。对于个别没能回过神来的学生,可以采用逼近其身的方法。我以前做学生的时候就发现,如果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们在下面搞小动作往往没那么多顾虑,如果老师在教室里到处走动,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吸引,如果老师来到我们的身边,那么我们就会被老师强烈地吸引到。现在可以吧这方法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假装无意识地走到下面去,然后在不听课的同学前面晃动,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得不转移到老师的身上了。

(三)降龙十八掌。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学生在睡觉、玩手机,该方法可以用在学生睡觉时,也可在没有睡觉时都能用。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看小说、玩手机、昨晚通宵今天睡觉的学生,如果用手轻轻地拍一下他们肩膀,那么就会让他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在接下来的一堂课里,相信玩手机和看小说的实在没办法看下去。

以上三种方法是用来吸引注意力,如果没能成功地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那么在老师激发兴趣的时候,学生不知道你在讲什么。

二、激发兴趣

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之后,就可以开始激发兴趣了,不过要注意,激发兴趣要在吸引注意之后的半分钟内开始(越短时间越好),如果超过半分钟,学生的思维可能又跑了。

(一)提问艺术。在上《赠汪伦》这首诗时,我就采用了提问艺术。我会问学生,如果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外出,你们会用什么最特别的方式来送别呢?我会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同时评论哪个学生的回答最有意思。其中一位男生便说:“如果是女朋友,我会挽留她,不让她走”;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回答:“我会故意躲起来,让她以为我不来送她,当她失望时,我就从她背后突然冒出来”。大部分同学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全班的热情很高。

(二)故事情节。提问艺术只是一个开头,老师应当把握好时间转到正题。许多学习激发兴趣的老师把重点放在激发兴趣上面了,却忘记了激发兴趣了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兴趣听这节课,因此,老师应当把握好“提问艺术”,接下来进行“故事情节”。

(三)置身其中。置身其中就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内容里面,这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同时还具有“故事情节”增强记忆的效果。一般我都采取做游戏的方法,经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小学生是非常有效。

(四)下回预告。下回预告是从肥皂剧中得出灵感,相信许多肥皂剧中的下回预告会让大家很希望继续看下去,同样的道理,如果把该方法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还是很好的。这里需要老师具备一直两种能力:1,串台词。2,设计兴趣。在讲完《赠汪伦》这节课后,我就用一段串台词让学生喜欢听我下一节课,首先要一两句话联系《赠汪伦》的内容,然后把这节课内容跟下节课内容进行联系,接着有用“提问艺术”,让学生期望听我下一节课。

三、结束语

探究激发小学生听语文课的兴趣的方法是一种长期探索的过程,而小学生恰好是知识启蒙的时期,往往对学习无兴趣,同时语文教学的枯燥内容又使得学生更加没有兴趣,影响到学生现在的成绩,以及上初中、高中后对语文的兴趣,这是个恶性循环。然而,如果能在小学阶段便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学生未来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帮助的。激发兴趣是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的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 会对学习科目形成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是好的,往往在高中阶段在该科目学习成绩会很好,如果第一印象是差的,那么该科目会拖了学生的后腿,影响学生的前途。

参考文献:

[1]戴贻亮.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改进方法——谈谈如何让高中生喜欢语文[J].学周刊:A,2011,(12):87-87.

[2]马安丽.学习语文从激发兴趣开始[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6):71.

上一篇: 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方法 下一篇: 老人卫生护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