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网络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2 16:38:04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各个领域都被计算机网络所连接,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网络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其复杂性和异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开展了网络设备管理课程。学生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对他们自身的求职以及今后的现实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设备管理相关课程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但由于现今的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而网络设备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何帮助职高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任课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因此,加强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建设,对教学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1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核心通信设备进行讲授,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常规配置方法、技术和命令等。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每堂课基本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练习。再者,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专业术语较多、管理技术复杂、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较难。而且操作过程中的英文界面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最后一个特点即,网络设备的产品与型号比较多、技术发展快,但由于客观原因教科书上所能涉及到的网络设置以及学校里面学生能接触到的网络设置通常是相当的有限,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时间限制性,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技能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各种网络环境下对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了解和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网络设备常用命令的使用,学会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和常见网络设备故障的排除。因此,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应当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

2 网络设备管理教学策略

2.1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实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师视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仅充当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角色。现行的教学则需要将学生放在主置上,教师充当引导者,帮助培养学生设计、完成工作岗位需要的相关能力。我们教师可以多运用现在比较科学的一些教学手段,比如做中学,学中做。比如任务驱动方式。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参加学校网络的一些最基本管理,还可以把在学校网络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拿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讨论,去解决,去攻克。这样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他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他被教到了什么。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局限于一门课程的教材中,每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教材的一章或节,这种教学培养方式过于机械和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因此,广大职高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上,将每节课的设计尽量向岗前培训靠拢,多听听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建议和想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也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实用型人才。

2.2 教学内容注重实用型和前沿性

由于实际网络的类型非常多样化以及网络设备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学生真正接触大型网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实际,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教学内容除了要对较难理解的理论原理进行讲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符合工作中实际应用情景的技能。例如,在讲授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通信时,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教材都是以计算机直接接上三层交换机为案例。这个案例有助于完成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 通信原理的教学目标,与传统学科性知识的讲授是一致的。但是实际应用中,基本没有出现三层交换机连接计算机使用的案例。现实工作情况一般是三层交换机连接二层交换机,并必须分别在二、三层交换机上作适当配置,才能使网络设备正常通信。在筛选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当补充符合现实工作实际的内容,使用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其次,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教材的时滞性可能导致学生对前沿技术关注较少。因此,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前沿技术与信息,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

2.3 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不仅需要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对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外,还应当丰富、多元化其他教学方法。例如,定期举办上机竞赛活动,将上机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办课堂模拟网络管理专场招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IP地址管理、网络拓扑规划、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故障处理等设备管理关键环节,从而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的基础上培养其求职方法与技巧;采用角色模拟游戏,营造出较为真实的实际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围绕网络设备管理扮演各种相关角色,如网络管理员、设备培训师、设备使用客户、设备维护工程师等,帮助学生多方面探索学习。

2.4 课程作业考核要有改革

教学要想有良好效果,作业必不可少。传统作业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由教师批阅,学生完成作业过程教师不在场,教师批阅后就算完成了本项工作,所以传统作业常常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怎么样,对学生和老师都是造成额外的负担,又没起到实际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改革。首先作业完成过程教师全程跟进,在网络实训室教学现场教师流动了解学生作业进展,遇到困难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教师现场点拨学生思考、把做作业过程变成学习过程,在做作业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其次,整个课程作业要有层次、从简到难。从大楼网络拓扑设计到网络IP地址规划,再到所选择网络设备设备报价单,再到交换机设备选型,再到路由器、防火墙设备配置,最后是网络设备故障检测,整体围绕大楼网络系统设备进行管理。作业考核过程既注重学生能力又重视了学生态度。

2.5 完善成绩评定于考核方式

传统的成绩评定往往淡出依靠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难以对学生做出科学、综合的评价。因此,成绩评定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配比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的比重。另外,考核方式应当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热爱专业、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设备也随着更新换代,且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实践型人才的高职毕业生一定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吸取新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学而言,要想使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向学生介绍新知识,以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高职教学一定要从实践能力入手,从局域网组网的实践入手完成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网络故障测试和网络安全等的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什么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时就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也会更有兴趣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而网络设备随着网络发展的不断更新,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紧密联系网络设备发展实际,既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握市场走向,敏感关注市场需求,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于主动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康.《网络设备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21).

[2]张莉.职业高中《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教学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2)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或点拨下,学生带着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求知愿望,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其自身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通常有“问题解决式”和“任务驱动式”两种:“问题解决式”指学生对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为什么”性质的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式”是指设定一个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一个和完成该任务有关的“如何”性质的可行方法和途径。两种自主学习的共同特点是:由老师引出问题或指明方向后,主要通过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达到任务目标的途径。自主学习在发挥学生个性化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及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网上海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模拟现实的教学场景,实现形象化的教学;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及个性化;网络信息搜索技术使得教学更加开放化和多元化;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运用使教学趋于集成化和智能化;网络技术及在线学习平台的运用使教学更趋实时化和互动化等。网络自主学习在具有其独特优势的同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一系列的问题。

(一)网络搜索结果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但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却相对不足

百度等网络搜索工具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轻松获取海量信息。客观地说这些信息里面具有学生需要的内容,但遗憾的是这些有用的、真实的内容会被大量的、无关的信息所淹没。大多数网络搜索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各种网络用户基于各自的目的在网上多元化的信息。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利用简单的“关键字”搜索很可能找不到令其满意的结果。有调查显示,在学生缺少对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能合理运用检索技巧或高级检索的学生相对较少。在得不到满意搜索结果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以改变关键词重新搜索或在海量搜索结果中进行逐条甄别筛选的方法来获取其相对满意的信息。这样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网上最真实和准确的信息也往往会被其忽视,甚至获取的只是“次优”的或让人误解的“错误”信息。

(二)数字化网络资源库具有较正式的专业性,但其通用性和普遍性却不高

和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相比,数字化网络资源库的搜索结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相对较高,但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字化专业化网络资源库来获取资料的学生比例要低得多。以图书馆的学习资料为例,学生更倾向于从传统印刷资料获取信息,而以专业方式检索图书馆电子资源并获取相应资料的学生却很少。

数字化网络资源库的使用往往需要其特有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而言,照搬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的简单的“关键字”搜索方法显然更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字化网络资源库由于专业性强,其“关键词”的设置也往往是一些让学生陌生的专业词汇,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来锁定这专业词汇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网络及多媒体等视听课件生动形象,但其运用的系统性和广泛性受限

数字化多媒体影音教材、Flas课件、模拟仿真教学材料等,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也可以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对在这些学习资料中体现出来的知识点的印象和感受深该,其学习效果也较好。

但首先这些材料大多需要针对专业的教学场景和任务进行专门的制作和开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其次这些课件往往只针对某个专门领域和某个知识点,对一些专业领域的课程教学而言其系统性较差;还有就是这些课件需要一定的网络软件及硬件条件的支持,加上各种设备及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使得其应用的广泛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网络教学技术平台实时互动,但在组织管理及系统维护上等存在困难

对一些专业和学校,基于专门网络技术而架设的教学平台,可实现老师在线信息和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由诸多老师和学生共同在线进行“在线答疑”及“在线讨论”等,实现教学的实时和互动。部分学生具有个性化和具体化的现实的问题也较容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这种学习方式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强烈的参与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效果的乐观预期,而这种乐观预期又来自网络教学平台当时集聚的人气及以往解决各类现实问题的成果等因素。而网络学习平台人气的聚集需要一个合理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平台较为安全严格的网络系统维护技术。

二、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方法构建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优势,克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是当前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课题。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1-02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网络案例教学,是指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中开展案例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廉价快捷的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渠道,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在技术上、经济上、方便性等方面具备了可行性。为了有效地在网络中开展案例教学,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案例教学工作,首先了解一下网络教学的教学流程图,此教学流程图包括了整个教学过程。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网上教学流程,但是实际工作又是很复杂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流程。

二、实施案例教学

此网络教学案例以“专题策划”为例,进行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主要对象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其动手能力。

1 案例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网上案例教学,任课老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大体的知识水平,例如Dreamwaver等基础知识,是否能应用自如,是否已经预习了理论知识。根据以上的情况,老师从案例库中查找适合教学目标阶段网络教学的案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巧妙的设计,当学生在面对这一案例时,会有种冲动,想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说明这个案例是成功的。

2 案例讨论

(1)首先,进入案例教学页面,此页面就是自己设计的网络案例教学网站,在网站上给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同学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商精英。

(2)案例引入

给学生一个网络专题进行观察。此网络专题可以是老师自己开发的,也可以是某一网站的专题,例如新浪网的“奥运专题”,要引导学生从这个专题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

①对其版面进行观察,布局是否合理。

②对此专题的文章进行观察,是否内容归类正确,是否符合网络语言的习惯。

③讨论该专题的优点。

④此专题有哪些不足。

根据上面讨论,给同学布置一个作业,作业要求如下:

每组结合网站设计的构思,策划一个网络专题,要求通过浏览各大网站,寻找近期时事热点,确定专题选题、角度及栏目,并收集专题需要的有关资料;合理组织内容,并完成专题页面的设计与制作。

(3)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

①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②哪些信息至关重要?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④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⑤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⑥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

⑦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

⑧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在许多案例讨论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难问题或作出具体的决定,所以案例讨论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开始;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如何实施。

(4)结论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与长处,当然也可以不做总结或评论,让学生自己课后进行思考。

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有这样三项:

一是检查学生对案例的了解程度。案例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如何变化?所定的策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案例中所要反应的问题?如此等等的诸多问题。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考察,并对学生予以评判。

二是调控讨论氛围。随着学生见解的增多和不断出现的新观点,教师有要对学生的意见做出适时的评判,并促使学生达成共识,以便减少冲突和分歧。

三是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进程情况。

三、案例教学的巩固阶段

要求学生会做一个网络专题不是目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网络专题。案例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所以老师在学生完成过专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再交分组讨论,并结合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行反思总结,这样能够对学生自己的思想进行再一次整理、补充,使之更加具体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巩固阶段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然后通过网络交互环境提交学习报告。学生在讨论中吸收借鉴了其他学生的智慧,在完成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把最终结果简明的表达出来,以此更好巩固学习内容。

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评估是案例教学,评估的两个重要指标。案例学习结束后,教师在公共区域中优秀的案例分析报告,促进学生问的相互学习,也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平台适时统计学生的发言情况和撰写分报告、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的情况,为学生参与度的评估提供客观评估。教师通过量表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提供主观评估。

四、教学评价

网络案例教学评价应当包含网络案例库建设评价、教师导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评价

和网络功能评价。依据网络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拟定了评价指标的基本内容,在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了指标评价后,逐步分解至具体可测的子指标,再以教育统计学相关原理作为衡量权重分布特征的依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值侧。

(1)网络案例库建设评价

案例教学首先需要有好的案例,然而目前案例来源比较匾乏,案例编写经费不足,大多数案例采用拿来主义,由于企业背景和编写者的水平,导致案例的适用性比较差。更为重要的是,案例的编写缺乏应有的分类,兼顾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少之又少,因此,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案例库建设与分类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教师导学评价具有清晰简洁的导学提纲,寓教于乐,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于教学之中,教师经常在网上讨论区发表意见和见解,教师能及时批改学生的网络作业,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在网络课程中,教师能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做出有针对性的评语或反馈,是否使教学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取决于教师的主导行为是否朝着组织、帮助、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3)学生自主学习评价

上传下载信息的学生人次占全体学生的比例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指标之一。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协商讨论、合作互助小组成员在协作过程中执行明确具体的任务,学生认真按教师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及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创新能力及其在学习与发展中体现的学习成效。

(3)网络功能评价

网络结构设计合理,有强大的后台支撑数据库,有适当数量的视频节目及多媒体课件,课件播放流畅,声音清晰,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资源上传下载的接口。权限划分合理,安全可靠,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现网上教与学过程的功能模块,操作简单实用的导航系统。有转跳灵活,经过组织和筛选的与主题相关的网站链接。提供师生、学生之间交互工具(如email,BBS等)。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1—13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4)

1软件介绍

Boson NetSim 5.31是著名的Boson公司开发的网络模拟软件。Boson NetSim由两部分组成:Boson Network Designer(网络拓扑图设计软件)和Boson NetSim(网络实验模拟器)。软件安装成功后在计算机“开始|程序”菜单和桌面上生成“Boson Net-Sim”和“Boson Network Designer”两个快捷键。首先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这个软件设计出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图,在这个拓扑结构图里面可以包含如下设备:Cisco路由器、Cisco交换机、用户机或终端,它们通过网络传输介质连接起来,设计好之后把这个拓扑结构图保存到一个扩展名为.top的文件中。然后用Boson NetSim这个模拟器软件打开以前做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图(.top文件),可以对拓扑图里的路由器、交换机、终端等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如在路由器上配置网络路由协议,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在终端上配置IP地址和网关等。所有设备都配置好以后,可以通过网络诊断工具(如Pin等)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如果网络畅通,则表示配置正确,实验成功。

2网络模拟配置实例

Boson NetSim5.31不但可以配置常见的局域网(或虚拟局域网VLAN),还可以配置广域网协议,在配置广域网协议方面网络实物设备配置是很难在实验室实现的。这里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ISDN配置为实例说明。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network)即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实现双向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可在其上开展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各项通信业务,因而被形象地称作“一线通”。

2.1配置实例图

图1 ISDN配置示意图ISDN具体参数,见上图1标注。2.2绘制拓扑结构图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2。图2 ISDN拓扑结构第9期其中:Router1与Routre2选择801作为路由器型号,在给Router1与Routre2的BRI 0接口布线时,选择ISDN型连线,这时会弹出如图3的窗口,这里可以采用默认值。值得注意的是Device 1的Dial 1值是拨对方的号码,不是自己的,Device 1自己的号码填在Device 2的Dial 1值。图3 ISDN参数对话框完成拓扑结构图绘制后,保存到扩展名为.top文件中(如is-dn.top)。

2.3配置路由器参数

启动Boson NetSim,选择“Load Simulator using savedNetMap”选项,装入以上的拓扑结构图.top文件。在Boson NetSim工具栏按钮“eRouters”分别选择“Router1”和“Router2”,进行相应的路由器基本参数的配置,具体参数配置如图4。“Router1”和“Router2”参数基本相同,只有IP地址、电话号码和Spid1值不一样。

2.4验证实验结果

当最后配置好router2后,可以验证其配置的正确性了。在router2#状态下输入命令“ping 192.168.0.1”,测试router2与router1的连通性,结果表明配置是正确的,见图4倒数第二行。

转贴于 3 Boson NetSim的应用

从以上模拟实验可以看出,实验过程直观明了,达到网络实物设备实验效果。那么怎么用好这个网络模拟软件为教学服务呢?这里笔者给出一些参考应用。

3.1课堂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好模拟软件配置的步骤和具体配置参数。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直接演示网络协议配置过程,还可以有选择性改变部分参数,让学生思考问题,一起调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课后应用

Boson NetSim模拟器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可以将所有设备的配置参数存盘保存。方法是配置工作全部完成后,选择“file”菜单,再选择“Save Multi Device Configs”选项,把所有设备的配置保存到扩展名为.nwc文件,同时还生成扩展名为.rtr的配置文件。教师可以把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的配置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发给学生,学生提交应用网络模拟软件完成的.top.nwcrtr文件作业就可以了。教师可以直接查看.rtr文件批改作业,或用Boson netsim模拟器直接加载.top、.nwc两个文件,在模拟环境下验证学生配置的正确性。用这样方法加强学生课后训练,及时巩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3实验应用

这里的实验应用是指代替实物设备的实验应用或实物设备实验前的准备应用。如果是代替实物设备实验应用,与课后应用的做法和效果相同。如果是实物设备实验前准备应用,对提高实际实验效率有很大帮助。很多学生由于在正式实验前准备不充分,到了实验室才翻课本找命令格式或参数,往往浪费时间。如果有模拟软件,学生可以提前用模拟软件做一下实验到实物设备实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大大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网络模拟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下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实用的技术,同时对网络原理和网络协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5)

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三节算法案例的学习的时候,课本介绍了3个案例,这3个案例都很经典,也很实用,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鉴于这种情况,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搜索,寻找新的案例——排序算法,作为校本课程一个课题。排序算法有很多种,那下面的教学课例主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排序算法——冒泡法。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课例

(一)媒体思路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实物投影仪,用课时间前收集好的信息材料制成网页课件(如图1)所示以便课上师生及时查看、阅读、捕捉、筛选、交流、评估和应用信息。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通过演示Excel表格中的排序引出排序算法案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点开数学成绩Excel表格这个网页,要求他们将这份数学成绩按降序排列。教师根据他们的操作提出问题:这些操作的背后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我们的指令的呢?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直接在界面操作,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迅速地进入了探究问题的状态。

(2)通过排序游戏引出排序算法。

学生点开教师制作flash小游戏,通过玩游戏,共同讨论游戏方法,写出算法分析。

游戏内容:桌面上有五个盒子,每个盒子装有大小不同的一个数字,在看不到盒子里的数的情况下,如何移动盒子才能将盒子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规则:每次只能比较且交换两个盒子。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游戏,把他们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激发他们学习和解决。

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2.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让学生自己体验游戏过程,通过合作讨论给出排序算法分析。

Step1:用第1个数与第2个数比较,若前者小,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

Step2:按照这样的原则,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前者大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直到比完最后两个数(称为第一轮)。

Step3:若前一轮的比较中交换次数为零,说明排序已经完成。否则回到第二步。

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发现解题过程,积极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3.理性概括,整体把握。

根据所给的算法分析给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让学生自己写,找出他们常见的错误及找出最优的框图设计)

校本课程的学习,不是学生完全式的自主学习,它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授,对学生获得的信息进行真假的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4.拓展探究,指导应用。

探究:还有其他的排序算法吗?

若学生找不到第二种排序算法,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自己查找及学习另一种排序算法,通过网络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通过实践,由观察、思考、对比、相互交流、归纳得出的结论和方法要比教师直接注入理解的更为深刻牢固。因此,要留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再创造数学知识,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三、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一)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实施排序算法这个课题的校本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在网络的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与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敢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适合他们发展,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正是以改变学生单纯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目标、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辅助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知识素养。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拓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教材中,只要最终目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就不难找课题。当然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的选择形式是多样化的,只要能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都可以作为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

(四)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实施形式。

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形式是多样化的。下面提供一些供参考:

(1)网络环境下数学竞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的竞赛环境。

(2)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形式,如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数学史,对数学史进行了解,得出体会,进行发现和探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平台。

(3)网络环境下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形式,如对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学习,其中完成函数图像作图,通过变化参数,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函数的性质,从直观上,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完成立体几何的作图,能更形象的展现立体图形,拉近学生与立体图形的距离,克服学生对空间立体几何的心理恐惧,培养他们空间立体感;通过画圆锥曲线,追踪轨迹,更能形象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几何定义,为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探究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研究平台;总之,为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经验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际问题的实际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是多样的,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不能使得校本课程学习成为了形式化,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完成教学目标。

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供研究的课题是无数的,实施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都要靠我们去挖掘、探索。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索为中心,避免以教师为核心。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一定能把数学校本课程做好。

参考文献: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6)

一、引言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英语教学课程,它属于应用英语的领域,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实用为主,它不仅是为了培养语言基础知识,更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旨在培养实用性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职英语课程讲求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英语的听说水平,二是日常对话的能力。我们现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用人单位所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英语课程沿袭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存在极大的盲区。

二、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优越性

1.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网络,学生不仅可以观看优秀的英语影视剧以及各类英语视频,获得一个英语听力和阅读的环境,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的同时,进行阅读和听力方面的训练。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口头或者文字的交流,这对一个处于非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样一个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无疑是学习英语最好的利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在线对话英语学习网站,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地锻炼自己英语交流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在网站上与外教老师的对话交流,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参加各类英语俱乐部的活动,以此有效地提高自己英语的听说能力,以此达到日常交流无障碍的目标。

2.促进课程教学的多样化。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能够行之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弊端,促进课程教学朝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通过网路,教师的课程内容可以不再停留在文字资料方面,这种课程模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网路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其优越性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上。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但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加入,将是对这一传统模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语言能力,还必须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将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课程中呈现出来。

三、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1.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综合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海量的信息资源,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图文声像资料,如英语电影电视剧、风俗人情、英语国家文化、时事新闻等等,还有各类的学习参考教辅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网络教学资料的时效性强,容量丰富,趣味多样。同样的教学内容,传统教材带给学生的是枯燥乏味的感觉,但是网络教学资源却能够避免这种弊端,使得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能够灵活地选取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多种呈现方式相结合,这就使得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从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变成可读、可听、可感的多样化教学。而且,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上特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还能对课程教学进行延伸。

2.网络教学资源在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中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师通过海量的网络资源,对单一的听力材料进行补充,使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几篇文章阅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听力材料,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具有很大的好处。不仅如此,教师通过网路,能够搜集原声英语听力材料,保证了听力材料发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英语口语发音,也将是原汁原味,准确规范的英语国家的发音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情景对话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水平。情景化教学时英语课程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通过搜集特定的语言情景,带领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风俗的同时,很好地融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听英语、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特定的语言情景的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的领悟和了解,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种手段。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投入了更多地重视,高职教育由此得到了快速的l展,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在其中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将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到高职英语课程之中,能够解决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弊端。本文对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的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优越性,以及它的应用领域进行研究,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72-01

网络交互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教学环境与技术支持的条件下,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理论,从而衍生出一种实现教学活动各要素无障碍“交互、交流、沟通”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网络交互教学,一方面可以规避对课本的依赖,实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拓展,进而为教学“质”的提升和“量”的增加“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则是对传统师生之间主客体“错位”的一种“矫正”,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实现师生之间教学过程地位的根本性变革。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网络交互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应用的具体模式,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

1 网络交互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的理论基础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网络交互教学,并非是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混合式学习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引领和支撑。

1.1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理论即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现代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优点相结合,优势互补的一种学习理论。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蒙、教诲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凸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内在本质其实就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教”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学”的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因此,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是学习理念的创新,并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内在性变化,对学生而言,也更加意识到关注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此外,混合式学习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一内容的提出为在网络教学交互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网络交互教学本身就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并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必须重视现代科技的运用”,要“加大力气实现现代科技与课程的整合,并研究创新系列课程学习资源,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有力工具,是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探索式学习。”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应运而生,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明朗化,包括了“教学辅助”和“资源整合”两大功能,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网络教学交互模式的产生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最优化的选择,众所周知,它具备了传统黑板的所有功能,同时也融合了多媒体技术,支持计算机操作平台,是两者的完美结合。特别是信息技术强大功能的展现,使教学课堂变得智能化。此外,通过与相关教学软件的交互,使学科资源变得海量化,这样的资源整合,将突破传统教学媒体的缺陷,为课堂教学带来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学环境,并最终实现教师落后教学观念的推陈出新,对现存的教学模式提出革命性变革要求。

2 网络交互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的具体模式

以媒体为中介的教学交互是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教与学有效整合的关键过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交互教学的模式得到扩展,主要延伸出“学生与课程资源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三种典型模式。

2.1 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交互

学生与课程资源的交互实际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外化,究其缘由,在于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教师创造性、主导性的注入,在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课堂不再囿于传统意义的教室,只要教师将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化设计并放置于特定的教学网络平台当中,学生便可以分享其中的资源,并实现与课程资源的交互,进而获得新知识。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课程论坛、电子邮件信息、信息技术课程的电子课件等等,课件资源应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要强化课件资源的智能化、交互性的优势,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帮助。当然,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

2.2 师生之间的交互

毋庸置疑,师生交互是网络交互模式的关键环节。在学生与教师交互的过程中通过对学习内容、方法和态度等方面的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师生交互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性”,实现了师生“平等性”,为学生观点表达、思维激发奠定了根基。基于网络交互平台下,师生交互的形式可以表现为:BBS课程论坛形式、E-mail形式、QQ语音通讯聊天模式、博客微博形式等等。师生之间交互模式的多元化,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牢了基础,并为实现师生之间和谐课堂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平台。

2.3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学习团体理论认为,假使一个人长期置于学习的孤独环境中,失去同伴间的相互讨论、鼓励,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弱化。对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交互中,必须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平台”,为营造一种团体学习的氛围做努力。众所周知,思想的创新是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之中产生的,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极为活跃的年龄,必须让学习个体的思想实现接触、交流、交互,唯有如此,才是高中生思想创新的动力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形式除了BBS课程论坛形式、E-mail形式、QQ语音通讯聊天模式、博客微博形式之外,还可以创设学习兴趣小组、语言聊天室等等形式,以实现学生认知互和社会互的有效结合,进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 结论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网络交互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必须不断创新网络交互的模式,以真正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跨越式、跃升”。

参考文献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67―04

引 言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而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信息化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几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

所谓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2]。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网络教学所需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是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软件,比如国外的BlackBoard、Moodle、Sakai,国内自主开发的 “课程中心”、“天空教室”、“清华教育在线”、“4A”等。它们都是通用型网络教学平台,从对教学过程(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管理(用户与课程的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了网络教学需要的主要子系统, 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3]。

为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过程信息化,笔者对所在学校应用“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与实施情况

武汉大学于2008年底引进了上海卓越公司开发的“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在2009年为全校各院系教师开展了一轮培训,截至目前共有900余门课程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建立了课程主页。根据学校教学发展规划,将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实现全部本科课程上网,展示学校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信息化,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笔者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了梳理统计,按“专业主干课程”、“一般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全校共有专业课程约3300门,其中专业主干课程约1500门,学校分期分批对课程教师进行培训。2011年上半年针对量大面广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师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又有近100余门课程建立了课程主页。

为深入了解广大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的看法,推进“课程中心”平台建设和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设计了问卷并在培训过程中对参加培训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回收问卷392份,其中有效问卷(回答比较完整)376份。数据录入采用Excel软件,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分五部分,分别为教师基本信息、授课情况、对“课程中心”平台作用的认识、对使用“课程中心”平台制约因素的认识以及对“课程中心”平台应用的建议。在376名调查对象中,“35以下”占158名(42.0%),“36-49岁”占190名(50.5%),“50岁以上”占28名(7.4%),职称分布与学科分布如表1所示。

1. 教师授课情况

就教师主讲课程的课堂人数来说,“30人以下”课堂有49个(12.2%),“31-60人”课堂有157个(39.1%),“61-100人”课堂有129个(32.1%),“100人以上”课堂有67个(16.7%)。可见,“31-100人”课堂占了大多数,达71.2%。

教师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其中“基本上是课堂讲授”和“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讨论、交流”合计占73.8%。可见,教师上课普遍以讲授为主,互动交流偏少。就学科领域来说,人文科学课程的讨论、交流开展较多,而理工科课程的讨论交流开展较少,这与学科知识的性质有关系。

教师上课使用的技术手段如表3 所示,其中95.2%的教师都需要使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上课,40.3%的教师需要使用“板书”。可见多媒体手段已成为教师授课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但传统板书也还有较大需求,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得“实物教具”的需求相应减少。而上课需要“访问互联网资源”的教师仅占16.1%,这说明教师教学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课外的教学安排和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如表4 所示,其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教学安排,要求学生自学或完成作业。就技术手段来说,e-Mail的使用最为普遍,占62.2%;论坛、QQ等社会流软件有一定的应用,占29.3%;利用网站各种教学信息的比例占23.5%,说明教师应用网络手段教学信息的需求还不够大,这也反映教师教学过程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2. 对“课程中心”平台作用的认识

“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各项功能,包括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课程通知、作业布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论交流等。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本身各项功能的认同程度如表5所示,其中“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最为大家所认同。

就“课程中心”平台在学校教学信息化中应该发挥的主要作用,教师的认识情况如表6所示,大多数(71.2%)教师赞同将其建设成为课程资源中心,也有较多教师(67.5%)赞同“辅助教学过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改革”。

3. 对使用“课程中心”平台制约因素的认识

教师、学生、学校是与“课程中心”平台密切相关的3大主体,问卷分别对这3大主体在使用推广“课程中心”平台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

对“教师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7所示。由表可见,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及相应的“学校政策激励不够,没有积极性”是两大制约因素。

对“学生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8所示,超过半数(53.2%)教师认为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是主要制约因素,也有不少教师(36.5%)认为“教师缺乏对‘课程中心’平台的使用引导”是原因之一。

对“学校在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9所示,多数(64.5%)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激励不够”是主要制约因素,也有不少教师(34.9%)认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缺乏”是其原因。

4. 对学校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的意见或建议

在学校是否应该强制推行“课程中心”平台使用上,有不少教师(38.4%)明确持反对意见,典型意见的有:

“鼓励、支持,但不应该强制要求。”

“逐步推进,不应硬性规定必须采用。”

问卷还收集了不少教师对学校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的意见或建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学校政策激励和平台功能完善。

在学校政策激励方面,典型的意见或建议有:

“建立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依据不同的学科、专业,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不同要求。”

“我认为学校推广‘课程中心’平台要落实到具体课程,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应计入教学工作量,建设网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应该聘请真正优秀的老师制作录像(但请注意是真正优秀),而不宜所有教师都制作录像。”

“请给优秀课程建设发证书,作为年终考核和评职称的依据。”

在平台功能完善方面,典型的意见或建议有:

“继续加强、完善‘课程中心’平台功能,例如加快外网访问速度,适当增加课程网站空间,减少Bug…”

“继续完善‘课程中心’平台的功能,增强其便利性与可操作性。”

“建议与教务系统对接”

“…将通知与学生邮件系统联系起来,紧急通知可直接发邮件到学生的邮箱中。”

“课程的查找、分类混乱,建议明确分类,便于查找。…消息自动推送服务。”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校教师课程教学信息化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如下:

1.教师课程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已经普及,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95.2%的教师都需要使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上课”,充分说明教师课程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已经普及。但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安排,教师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需求都不是太高,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2.网络交流技术手段有一定需求,尤其是e-Mail技术的需求较大

在课外教学环节中,有62.2%的教师表示需要“利用e-Mail等手段收集作业和提问”,也有29.3%的教师表示会“利用论坛、QQ等手段组织学生交流”。这说明教师对网络交流手段有一定需求,尤其习惯使用e-Mail技术,而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各种交流工具,完全可以满足教师的这种需求。

3.教师认同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但反映学校推广使用政策激励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包括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课程通知、作业布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论交流等都较受教师欢迎,而且多数教师(71.2%)赞同将网络教学平台建成学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在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制约因素上,半数以上(50.6%)反映学校政策激励不够,缺少积极性。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丰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促进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必要条件

从调查结果看,在促进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学校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方面,除了激励政策外,优质教学资源是教师最为关心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累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总的来说,目前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课程数字化资源的积累也十分可观,这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是教学模式更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营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提供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条件,加快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条件,因此,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但归根结底只是辅助手段。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其本身都是一件辛苦的工作,知识传授、获取与创新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就如何推广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不少文献进行了有益探讨,其中谢舒潇等人以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为例进行了策略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分值得借鉴[4]。笔者所在学校也从目标规划、政策激励、评估督促、技术培训、功能完善等各方面不断加大“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上网门数逐渐增加,已有近千门课程上网。经过十余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推广,已从个别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发展到目前普遍应用多媒体手段。我们同样能预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也必将为广大教师所采纳。

参考文献

[1] 谢晓林,余胜泉.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 开放教育研究, 2007,(5).

[2] 黎加厚. Moodle课程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曲宏毅,韩锡斌. 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 中国远程教育,

[4] 谢舒潇,陈毓超. 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推广策略研究――以暨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推广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55-02

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高职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院校,所以项目教学法是完全适用于这门课程的,让学生不仅仅能过全方面地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的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当今的计算机专业是热门专业,所以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让这门课程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制定完整、正确的教学体系。

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在这门课程中,大部分侧重于对理论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实践方面的教学,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起着讲解知识的角色,而不能和学生有良好的沟通,教学内容也比较传统,理论知识占据了大部分,与实际工作方面的实训有所脱节,这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学习的积极性,领悟能力低,对课程内容不能够完全很好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机专业更加深入的学习不能奠定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学生对待这门课程没有创新力,动手能力差,不能成为技能型人才,所以一定要在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样才能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完整的项目设定,在课堂中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这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小项目,然后让学生独自完成项目的分析和设计,包括最后的实施和最后的评价。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最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和了解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有着很多方面的优势,包括项目内容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可以与实际的商业活动有必要的联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独立思考、设计的学习行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的特性,可以和其他很多学科相互结合学习,这也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应用方法

3.1 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性质的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忽略实践方面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只是依靠想象力来理解理论知识,而是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这样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能够把工作目标从简单到复杂过度,遵循单一到综合的教学模式,从原来的注重理论向注重实践方面过渡,把这门课程作为走向社会的一项技能。

3.2 注重任务为载体,项目是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只是遵循教师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和实践中寻找教学理论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把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分解为许多个小模块,并且要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能够通过因特网来掌握各项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学会利用情境来进行授课,在课堂中适当的提出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根深一层次的思考与讨论。

3.3 选取适当的项目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项目、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和成果展示和评估、归档等,其中必须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项目,选取项目的时候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据,抽选接近社会工作的现实材料,但是其中也要包含重要的教学知识点,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自己发现身边实际的素材,这样更有益于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要对学生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学生能对自己钻研的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4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选择实用的教材,在项目中要把整个教学内容全部概括在里面,但是分类要清楚,采用项目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师要依据教学方法选择相应的教材载体。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素养都不一样,所以要采取分组的措施,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划分小组,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应的分工,既能做到独立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般知识难度比较大的项目教材内容要选择小组形式来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的教导要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要有问题不能解决,老师要采取引导性的指导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教学中最后的总结也要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到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最佳思考方法,能够清晰的总结技巧。

5 结束语

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学科,所以在项目教学法中要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人才市场竞争能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前景才更加广阔,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总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优势,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学普, 邵长文.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3(24).

[2] 徐霞.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及其应用[J]. 电子制作, 2015(8): 129-129.

[3] 文益民, 谭爱平.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0(3).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篇(10)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将枯燥难懂的硬件类课程与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力,是网络时展的趋势[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改进,结合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了融合崭新教学理念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网络教学平台[2]。

笔者仅对本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原则及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二、教学评价原则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以最终取得的卷面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做虽然能够快速直观地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但这种“一考定论”,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不可避免地强调了学生的应试思想,难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目的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自己学习专业知识和排除解决问题能力的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3]。因此,本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始终围绕这一原则展开,通过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并借助网络平台的实时记录的能力,将这些信息记录整理,最终汇总出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

三、教学评价方法

在教学评价原则确定下之后,平台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1.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在网络环境下,对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依然要以学生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为核心,综合网络课程后所留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定期的单元测验情况,实现对学生的基础常态性评价。

通过在部分教学阶段设置学科竞赛等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知识内容加深并拓展了。通过学生的竞赛情况,网络平成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性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一定的课程阶段,我们设计一些综合性、研究类的课题,鼓励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根据最终的结果实现学科的拓展实践评价。

2.自学能力的评价

在大学中,教师仅仅是领路人的角色,一些专业知识细节和较深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和研究,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学生在大学中应该培养的、未来走上社会适应工作的基础能力。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添加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对网络课程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这些内容包括相关知识的文档、链接地址、相关电子书籍及教学视频。为了检测学生对这些课外知识的自学能力,网络平台借用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所点击下载这些添加内容的数量及相应知识内容的难度系数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评。之所以选择这两项作为指标参考,是因为此部分内容为课程以外的拓展内容,主要是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设立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其学习效果和要求并不像网络平台中那些紧扣大纲的网络课堂教学一样,因此,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但同时,为防止学生为提高测评成绩而片面追求点击下载率的情况,可在这些附加的自学内容后添加部分问卷内容,以学生实际回答的情况作为前期点击下载率和难度系数有效性的依据。

3.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平台模仿类似“百度知道”,制作了“你问我答”模块,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求助其他同学进行解答,然后根据其他同学对问题解决的贡献程度,将自己所有的分数提取出来,给予希望提供帮助的同学。获得分数的同学,在达到一定分数前提下,网上的虚拟身份可以得到升级。而得到解答的学生也要不断地帮助其他人以得到分值,从而才能继续在平台中悬赏提问。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需求,督促了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又使得平台可以根据学生所得分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量化处理。

为防止部分学生仅仅依靠某个大家可能经常碰到的问题而重复回答得分,平台将经常出现的问题及答案整理公布。如果有学生再次遇到此类问题而想在平台中悬赏提问的话,平台就将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自动转到已经公布的该类问题,从而减少此类重复回答。

4.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的评价

这两项内容在以往,很难作到量化评价,而且,往往被忽视。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学生平日松松垮垮,懒散成性,考前风风火火,临时抱佛脚。对一名学生,这些内容评价的公正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热情如何。尤其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无法做到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更是无法使用教师个人感受来进行衡量。

基于此,平台采用以下几项指标来进行解决:1)学生的登录总次数,旧课与新课之间的登录次数,每次登陆的停留时间等登录指标。2)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数量等参与指标。3)学生作业提交率和作业按时提交率。通过这些直观的量化结果,可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

四、教学评价中应用的其他原则

除了采用上面的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外,平台中还使用了“激励性”评价的原则。所谓“激励性”评价,并不是真的将其量化为指标,综合到最后的测评成绩中,而是在学生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发音和图标显示的方式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肯定和支持,其自信心和个人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各方面的能力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下一篇: 医疗设备市场调研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