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0 10:18:24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14-02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后可以实时为企业提供各项管理项目的财务信息、项目发展的趋势、项目评估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这等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专门为企业各项经营项目服务的部门,这个部门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竞争力,还减少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运行提供方便。要探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的优势,首先要先了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两个。其一,工作方向不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是基于会计准则实施开展的,其工作重点是核算并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财务会计核算、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经济收益、支出等情况的方式是向上级主管部门移交核算统计表格,表格内容会真实反馈这一时间段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故此,财务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侧重于对上级部门的外部表格报告。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是融合会计理论和管理理论而展开的,这与财务会计工作理论基础明显不同。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围绕管理者的决策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倾向于内部报告。其二,核算要求不同。因为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为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外部报告,这决定财务会计的核算目的是为企业外部报告服务,它的核算必须满足企业外部报告的不同需求,所以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是及时、准确向外部报告企业各经营项目的财务信息,确保外部报告报表可真实、客观反馈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要求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等标准,基于财务的角度全面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它核算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项目。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它满足的是内部报告的各种需求,它结合企业管理学后已经脱离会计核算的传统模式形成以企业会计成本为主的预测机制,它核算的是企业未来各项经营管理项目。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核算对象、核算信息和核算目标上。两者的核算ο蠖际瞧笠蹈飨罹营管理项目,计算的主体也都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两者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核算的信息均来自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核算的内容都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经济收益和财务支出,两者工作报告的形式都是表格。虽然两者工作的重点和基础理论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同时,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两者工作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

1.目标基础

两者相结合的目标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两者相结合的整体基础都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的不同要求,结合的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看清过去、现在的经营管理情况,预测准确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趋势,才能够确保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潮流中不被淘汰出局。两者相同工作目标是影响两者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采用有效的结合措施,尽可能统一两者的工作内容,全面探析两者结合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情况,加大结合后的会计管理力度,实现企业财务信息智能化管理。

2.人才基础

人才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保障,还是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快速结合,同时还能推动企业信息智能化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不仅可以统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企业的会计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措施有三种,一种是内部培养,一种聘请企业外部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最后一种是支持高校会计系人才的教育培养,为企业的将来储备高素质人才。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内部培养耗时比较长,而且效果不显著,聘请专业高素质人才虽然可以为企业添加新鲜血液,促进两者的快速结合但是成本太高。相比前两种措施与高校会计系对接,既节约构建高素质人才的成本,又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企业可鼓励、支持会计系学生参加专业技术考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打牢人才基础。

3.理论基础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需要大量的会计、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支持,因此企业在结合两者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结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理论,为两者相结合打牢理论基础。两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可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过程,可以为两者的结合提供理论指导,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结合二者的理论基础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非常重要。具体做法是,将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相融合,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指导企业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融合后的理论正确核算、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确保二者结合后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提供过去、现在、未来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评估情况,反馈企业各经营管理项目各阶段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方便。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优势

1.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各大企业意识到,只有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才能缓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始终不被淘汰出局。将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正是企业为完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表现。企业在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时势必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现状,然后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制订结合的计划和实施策略以及结合项目所需的经费、人才、理论等。如此,企业在将两者相结合的同时梳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状况等,这不仅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还优化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形成了一条专门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以及明确的目标,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各项经营项目的评估和会计成本的预测等,可以满足企业各项经营项目的不同需求。故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可有效提高企业各项目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的竞争力。

2.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因此它们提供的信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传统企业一般会在财务内部设立两个部门分管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部门相互独立由财务部门分别负责两个部门的支出。虽然两者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企I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但是分开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还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后,可以在工作人员、财务支出以及会计管理等方面节约企业经营成本,优化企业各经营管理项目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比如,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企业某运行项目的负责总经理需要该项目的财务信息,需要了解该项目过去、现在运行的经济状况和该项目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制定该项目的相关决策。如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未结合,所提供的信息相互独立,容易误导该项目经理的决策,降低该项目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还会增加该项目的生产经营成本。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具有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优势。

结语

财务会计工作需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而管理会计的工作理论基础却是会计理论和管理理论;财务会计的工作核心是企业过去以及现在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是企业未来的各经营管理项目;财务会计的核算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是企业未来的财务。但两者的服务对象、工作目标和信息来源是相同的。针对这些情况企业结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时需要融合两者的理论基础、需要具有高素质人才,需要具有相同的目标基础。两者结合后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一条龙服务,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还减少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秀敏,袁丽丽.论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46-147.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2)

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和会计融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以适应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1.全面提供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奠定基础。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需要巨大的经济信息,这些经济信息包括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整理和加工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而让这些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2.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决策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来说是个关键因素,决策的成与败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否,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地、良性地运转下去。管理会计有效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就是科学合理地提出正确的决策方案,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决策规划下一步的经济活动,进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3.对经营目标进行规划。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前提是目标定位准确,而一个目标的确立不是一时兴起的,需要超前谋划,管理会计就是将事先规划的相关经营目标落实到预算中,从而组织协调好产、供、销及人、财、物之间的关系,最终使经营目标能真正实现。

二、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管理会计这一学科,当时一批融入市场发展的企业将目光锁定在向管理要效益的方向上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经济环境、企业实际状况等因素的限制,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只在部分企业得到推广,从实现效果上讲,没能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不够

目前,大部分企业中都设有专门的财务会计机构,也有专门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但很少有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会计人员,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企业仅仅看到财务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未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的企业管理者单纯地认为会计工作就是预算、决算、报账等工作,不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的管理观念比较陈旧和落后,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就造成了没能很好地利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运转中有很强的应用性,企业应设有专门的机构来展现它的先进性,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1.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外部环境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很大,在我国由于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落实,许多企业不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企业经营者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行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得到重视,造成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落空。2.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管理服务,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决定着管理会计能否为企业管理服务到位。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观念,现代企业管理不但要求经营管理者懂经营,而且还要懂管理。在一般企业中,业务骨干很容易被管理者提拔为领导,他们更重视依靠抓生产来提高经济效益,对财务人员的利用仅仅局限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对管理会计人员如何服务于企业知之甚少。

(三)财务人员缺乏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所具备的能力

在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欠缺等,致使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仅仅停留在基本的财务业务上,没能向管理方向上拓展。同财务人员相比,管理会计人员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层次,能够使工作朝着更高层面发展。具体说,管理会计工作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管理整个企业的知识,不仅要熟悉企业的经营情况,还要把握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活动方式,通过收集到的大量经济信息,运用合理的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管理给予一定的评判和预测。

三、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途径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有必要在认清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创新,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水平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管理会计人员应该深入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二者相结合是做好管理会计工作的关键。管理会计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在吸收西方管理会计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同我国企业管理情况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组织专家开展促进管理会计创新的课题。

(二)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1.市场观念的更新。市场经济中经济环境多变,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产的产品容易很快过时,随之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就会被竞争对手“抢走”。因此,管理会计必须及时更新市场观念,密切关注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节奏,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2.企业价值观念的更新。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最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为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等。正确的价值观念会对管理会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在参与企业决策时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能够营造促进企业管理发展的文化氛围。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

进入信息时代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开始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它包括会计核算子系统和管理会计子系统,前者主要侧重企业外部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后者侧重企业内部管理的预决算。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了信息学、系统工程学等知识,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3)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两个。其一,工作方向不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是基于会计准则实施开展的,其工作重点是核算并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财务会计核算、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经济收益、支出等情况的方式是向上级主管部门移交核算统计表格,表格内容会真实反馈这一时间段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故此,财务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侧重于对上级部门的外部表格报告。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是融合会计理论和管理理论而展开的,这与财务会计工作理论基础明显不同。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围绕管理者的决策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倾向于内部报告。其二,核算要求不同。因为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为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外部报告,这决定财务会计的核算目的是为企业外部报告服务,它的核算必须满足企业外部报告的不同需求,所以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是及时、准确向外部报告企业各经营项目的财务信息,确保外部报告报表可真实、客观反馈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要求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等标准,基于财务的角度全面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它核算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项目。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它满足的是内部报告的各种需求,它结合企业管理学后已经脱离会计核算的传统模式形成以企业会计成本为主的预测机制,它核算的是企业未来各项经营管理项目。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核算对象、核算信息和核算目标上。两者的核算?ο蠖际瞧笠蹈飨罹?营管理项目,计算的主体也都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两者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核算的信息均来自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核算的内容都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经济收益和财务支出,两者工作报告的形式都是表格。虽然两者工作的重点和基础理论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同时,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两者工作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

1.目标基础

两者相结合的目标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两者相结合的整体基础都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的不同要求,结合的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看清过去、现在的经营管理情况,预测准确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趋势,才能够确保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潮流中不被淘汰出局。两者相同工作目标是影响两者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采用有效的结合措施,尽可能统一两者的工作内容,全面探析两者结合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情况,加大结合后的会计管理力度,实现企业财务信息智能化管理。

2.人才基础

人才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保障,还是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快速结合,同时还能推动企业信息智能化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不仅可以统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企业的会计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措施有三种,一种是内部培养,一种聘请企业外部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最后一种是支持高校会计系人才的教育培养,为企业的将来储备高素质人才。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内部培养耗时比较长,而且效果不显著,聘请专业高素质人才虽然可以为企业添加新鲜血液,促进两者的快速结合但是成本太高。相比前两种措施与高校会计系对接,既节约构建高素质人才的成本,又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企业可鼓励、支持会计系学生参加专业技术考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打牢人才基础。

3.理论基础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需要大量的会计、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支持,因此企业在结合两者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结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理论,为两者相结合打牢理论基础。两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可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过程,可以为两者的结合提供理论指导,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结合二者的理论基础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非常重要。具体做法是,将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相融合,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指导企业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融合后的理论正确核算、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确保二者结合后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提供过去、现在、未来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评估情况,反馈企业各经营管理项目各阶段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方便。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优势

1.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各大企业意识到,只有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才能缓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始终不被淘汰出局。将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正是企业为完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表现。企业在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时势必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现状,然后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制订结合的计划和实施策略以及结合项目所需的经费、人才、理论等。如此,企业在将两者相结合的同时梳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状况等,这不仅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还优化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形成了一条专门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以及明确的目标,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各项经营项目的评估和会计成本的预测等,可以满足企业各项经营项目的不同需求。故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可有效提高企业各项目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的竞争力。

2.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数量以及规模逐渐的壮大,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在实际的发展中,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有着重要的贡献意义。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财务管理问题逐渐出现,使得企业发展面临困难。本文针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实际的研究,并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促进民营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现状

1.法律制度现状

在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中,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同时,由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追求利益发展,使得企业在法律制度缺失的面前,投机意识增强。由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以及融资方面的困难,也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出现行政垄断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导致民营企业的发展缓慢。

2.管理职能现状

民营企业在实际的发展和管理当中,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得到了财政、工商、金融以及税务审计部门的共同管理,使得实际民营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得到保障。现代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是主要抓利益建设,导致法规的约束以及管理职能的缺失。

3.融资渠道现状

民营企业实际发展的贷款要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使得资金链断开,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综合手段,在企业的发展中缺少运作条件,导致现代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

民营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企业的负责人以及专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的问题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当中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也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通过相关的法规约束能够看出,民营企业的责任人对于公司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责任。现代企业的实际发展中,由于企业的负责人对相关的会计法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导致在实际的发展中没有按照具体的会计法进行工作,导致会计工作的实际开展出现问题。同时,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选拔制度,使得会计人员的实际选拔不能够均衡,在年龄结构以及知识结构上不能够协调发展。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先进的会计手段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关键,更新知识储备以及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至关重要。

2.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薄弱同样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的基础工作薄弱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民营企业为了片面的追求利益发展,在实际的发展中账目不规范操作以及不依照法律进行会计账目的建立,导致民营会计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基础会计工作的能力薄弱,使得企业账目混乱不堪,并且存在企业拥有多套账目的问题出现,严重的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第二点,进行会计账目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按照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工作的开展,导致企业的收支出现问题。同时会计的操作规范没有得到遵守,会计管理出现问题。第三点,由于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新会计管理手段出现在财务管理当中,但受到传统的观念影响,新的会计操作出现问题。上述的几点原因是对会计基础工作能力薄弱的综合叙述,是主要的影响原因。

3.民营企业财务缺乏风险意识

资金缺乏、融资困难以及风险意识不强是现代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由于企业在发展中重视利益积累,重视自我积累的提升,不能够主动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主动的吸引资金投入,导致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壮大,资金缺乏以及融资困难的问题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现展的新问题。在政策逐渐宽松的情况下,企业的自身发展存在财务状况不透明,经营行为失信等状况。同时还存在生产制造以及市场销售的环节出现虚假问题,导致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信用制度缺失,并且刻意的逃避责任,没有具体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约束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没有重视使用财务管理进行风险控制。民营企业的发展中缺乏风险意识,导致企业的实际发展受到影响,引发担保难投资难等相应的问题。同时也使得贷款机构意识到贷款风险,导致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受到阻碍。

4.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组成人员多数是家族成员,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进行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这样的企业发展模式,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有着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制度缺失问题的产生,使得内部管理制度松散。在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经营中,主要的存在以下几种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制度的共同作用,才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保证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差,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

三、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解决措施

1.大力培养企业财务人才的专业素养

在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中,从财政部门来说,对于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主要的应该通过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企业财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升。第一,应该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加强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实际理解,加大法律法规的实际宣传力度,明确企业内部会计“学法、知法、守法”的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同时为了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法律的具体实施应该进行监管机制设立,促进企业的负责人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的发展认真负责,实现领导人员对企业会计的实际领导。第二,企业应该建立高素质的会计管理队伍,实现民经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会计人才是保证企业财务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进行企业的发展中,应该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制定考核标准。并逐步的建立科学、完善、规范以及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会计人员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自身安全。

2.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对于保证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以下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工作的开展。第一,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完善。在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的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制度的具体保障,在会计制度的实际发展中,应该得到具体的完善,加强制度建设,为企业的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第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档案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经济状况的直观体现,企业应该重视会计档案的保存,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如果会计档案到达一定的规定数量,应该按照会计档案处理标准进行实际的处理和销毁。第三,会计企业实行电算化,科技产物的具体应用,能过实现会计工作的开展过程更加的安全和便捷,能够提升会计工作的实际效率。通过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对于民营企业会计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3.明确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通过风险意识明确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管理出现的问题。企业的发展不但有人才的竞争,同样需要企业产品的质量保证。只有民营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对于企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会计制度的有效的管理。会计的实际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具备的专业素养,按照我国的《会计法》进行实际会计工作的开展,防止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非法资金的获取。只有不断的会计管理制度,做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严密性,是保证企业正确发展的关键,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的抗风险的能力[3]。

4.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发展中,我国针对这样的问题,多个部门联合的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主要是以财物为中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实际的发展中,其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发展有着制度的约束,健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民营企业财务系统发展的关键。同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会计核算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发展中,应该明切制度的确立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5)

经济学与会计学对利润有不同的了解,前者的了解被称为经济利润,后者的了解被称为会计利润。

1私营企业的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比拟

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润是指总收益与总本钱之间的差额。企业经过为顾客提品或效劳来获取收益,它等于企业出售的产量乘以出售这些产量时的单位价钱。同时,企业要想提品或效劳就必需运用消费要历来停止消费活动。在经济学中,企业的消费要素被划分为休息、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干四种类型。这四类消费要素的价钱被区分称为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企业运用消费要素停止消费时就会发作相应的消费本钱。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对企业本钱的界定不同。在经济学家看来,私营企业的消费本钱可以分为显本钱和隐本钱两局部。显本钱是指企业主(由于私营企业的一切者也是其运营者,故暂且将其称为企业主)在消费要素市场上购置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消费要素的实践支出。例如,企业主向工人支付的工资,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的地租,这些都是私营企业消费的显本钱。隐本钱是指企业主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消费进程的那些消费要素的总价钱。企业主为了停止消费,除了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存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还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身管理企业。经济学家以为,既然借用了他人的资本需求支付利息,租用了他人的土地需求支付地租,聘用他人来管理企业需支付工资。那么,异样的道理,当企业主运用自有的消费要素时,也应该失掉报酬。所不同的是,如今是企业主自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工资。由于这笔支出没有显本钱那么清楚,故被称为隐本钱。实际上,隐本钱必需从时机本钱的角度,按企业主自有消费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失掉的最高支出来计量。

私营企业一切的显本钱与隐本钱之和便构成了总本钱,经济利润就是总收益补偿总本钱之后的剩余。此外,经济学家还提出了正常利润的概念。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干的报酬支付。需求指出的是,正常利润是私营企业消费本钱的一局部,他是以隐本钱计入本钱的。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当私营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主依然失掉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会计利润是指依据会计实际和会计准绳,经过对支出和支出的严厉定义和分类,以一套完整的体系计量出的一个企业在某一时期的利润。由于会计人员以实践发作为依据,记载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他们只权衡显本钱,疏忽了隐本钱。因此,会计利润就会高于经济利润。例如,某一企业主把自有的100万元资金投入到企业中,银行的存款利率为10%,假设企业主把这笔钱存入银行,每年将失掉10万元的利息支出。那么,经济学家会把企业主坚持的每年10万元的利息支出作为私营企业的一种本钱,虽然这是一种隐本钱。但是,私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并不把这10万元当作本钱,由于并没有货币流出企业去停止支付。

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表示私营企业的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本钱=总收益-(显本钱+隐本钱)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本钱

由此,可以失掉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关系式: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本钱

2经济利润在私营企业中的运用

2.1运用经济利润评价私营企业的运营业绩

依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存在某种水平的失真和歪曲。在损益表中,本钱费用支出并未思考隐本钱,其隐含的意思是运用自有消费要素是收费的。这样,会计利润会给私营企业的企业主形成“自有消费要素收费”的幻觉,这就招致那些只核算会计利润的私营企业不注重自有消费要素的有效配置,以致于出现投资失误、投资低效益等不契合企业主利益的决策行为。会计利润的幻觉正是形成我国一些私营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私营企业只要在获取足够多的利润,并超越企业主所投入的自有消费要素的时机本钱时,私营企业才真正为企业主发明了价值。

同会计利润相比,虽然经济利润在许多状况下对一些具体目的不能准确量化,但是,经济利润思考了隐本钱,消弭了会计利润核算无偿耗用企业主自有消费要素的弊端,因此是一个更为片面地权衡私营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私营企业从事消费或出售商品不只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值得留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隐本钱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假设总收益等于总本钱,企业主不亏不赚,只能取得正常利润;假设总收益小于总本钱,企业主便要发作盈余。

2.2应用经济利润停止运营决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利润是私营企业消费运营活动的一项最重要的目的,私营企业有无经济利润,以及经济利润是多少,是其停止消费运营决策的主要依据。私营企业的经济利润能够会出现以下三种状况:

第一,经济利润>0,在这种状况下,私营企业会取得超额利润(超越正常利润的利润),私营企业为企业主发明了价值。这说明,现有投资方向和决策是合理的,并优于其他投资方向,这时私营企业应该继续运营下去。

第二,经济利润=0,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主正好可以取得正常利润,虽然没有经济利润,但也不应该随便改动投资方向。私营企业应继续运营下去,除非新的投资方向能有动摇的经济利润。

第三,经济利润<0,在这种状况下,私营企业不能给企业主发明价值,企业主的收益低于正常利润。这时,企业主应寻觅改善企业运营效率的措施,降低本钱或许是提高支出。假设企业主无法改动经济利润小于0的状况,那么,这个私营企业就不值得运营下去,企业主应及早对其停止清算或出售,把自有消费要素转移到其他消费用途中去,争取至少能取得正常利润,以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在我国有许多私营企业的企业主在运营企业时并未思考经济利润,他们把会计利润作为其权衡企业效益的独一目的。虽然会计利润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企业的运营业绩,但并不能反映出经济资源的应用效率。因此,私营企业的企业主在运营企业时,不应该只盯住会计利润,而应该把经济利润目的作为评价企业业绩和运营决策的主要依据。

2.3运用经济利润目的来决议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6)

中国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论财务会计概念》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确认的会计要素如下表所示:

会计要素

中国

美国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资产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权益

权益

业主投资

派给业主款

收入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包括利得)

费用

费用

费用(包括损失)

利润

综合收益

利得

损失

通过对比,可知美国规定了较多的会计要素,它将“利得”和“损失”分别列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并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从“权益”要素中独立出来,分别列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不把“利润”作为独立的要素。出现这些不同,是由于制定准则时各自不同的考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张非常项目与正常经营中发生的业务和事项同样重要,因此将利得和损失作为单独的项目;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单列是因为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权益业务和事项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复杂,分别列示可以产生较为详尽的信息。我国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根据经济特征将会计对象归纳为尽可能少的几类,以便分别为它们制定确认、计量、报告的准则。利得和损失无非是利润或净收益时营业收入和费用的增减项目,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则显然是权益要素的子目,可以分别视为投资引起的权益增加以及分配给业主款项而引起的权益的减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营业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是利润或净收益,因而不把利润列为一个独立的要素。

尽管中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的会计要素存在差别,但所有这些会计要素均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所有者权益);一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要素,包括营业收入(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利润)、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两类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和权益因另一类型要素变动而发生变动,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后者的累计结果。就每一类型要素而言,其各自内部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等式反映了这种联系。就第一类要素而言,“资产=负债+权益”这一恒等式表明了其内在联系,如果没有相应的其他资产的减少(增加)或相应的负债或权益的增加(减少),资产的增加(减少)就不会发生。就第二类要素而言,“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表明了其内在关系。业主投资和业主所得款与综合收益一起一定时期末的权益数额。

二、各要素的比较

(一)资产的比较

资产在会计要素定义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要素的定义都与资产相联系。例如,负债是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对资产要求权的减少,费用是资产的减少或对资产要求权的增加,利润是资产的净增加。因此,对资产这一要素的比较在整个会计要素比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强调资产的实质,即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我国的资产定义中虽然也包含这层含义,但表述得不够明了,只是把资产定义为经济资源。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强调使个体有权取得或控制利益的交易或其它事项业已发生。我国在资产定义中提到“能以货币计量”,由于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在定义中加这一定语也不必要。

中外关于资产定义的表述不同,但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企业由于过去的经济业务所形成或取得的;

2.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能加以控制的;

3.必须能够用货币加以计量的;

4.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二)负债的比较

我国的“准则”规定:“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负债是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它个体转交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有义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负债是指由于以往事项而发生的企业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外流。”三者的共同特征是都强调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我国将负债视为债务的一种,有循环定义之嫌,而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定义中以“义务”为落脚点,更为。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还强调负债源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负债的共同特征有以下几点:

1.负债代表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负债是一种承诺义务,既可以是一种上强制执行的义务,也可以是一种商业道德上的义务;

3.负债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其他过去事项;

4.负债应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或受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合理估计。

(三)权益的比较

我国称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规定“权益是以某一个体的资产减除其负债的剩余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中扣除企业全部负债以后的剩余权益”。三个定义只是表述不同,从中可归纳出权益的特征:

1.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的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后的净额全部归投资人所有,反映了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2.权益与负债共同构成企业资产的来源;

3.权益与企业的特定资产没有直接的联系,不与具体资产相对应,只是从总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上的关系;

4.权益的数额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单独列为会计要素,是其独特之处。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是企业与其作为业主的所有人之间的交易。业主投资增加特定企业的权益,它是其它个体向企业转交有价值的东西,或增加其在企业中的权益的结果。派给业主款,减少特定企业的权益,它是企业向业主转交资产、完成劳务或承担负债的结果。

(四)营业收入的比较

我国《准则》以“收入”对这一要素命名,并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实际上,我国收入要素的内涵只包括营业收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营业收入定义为“某一个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它活动,而获得的或其它增加了的资产,或因而清偿了的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营业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是负债减少而引起产权增加,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出资有关的类似事项。”

我国的收入指营业收入,美国也是如此,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营业收入概念还包括利得,是广义的收入,体现了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收入要素的共同特征有以下三点:

1.收入与费用、利润两个要素相联系,而与负债、权益两个要素相区别;

2.企业取得的收入代表着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最终导致净资产的增加;

3.无论是广义的收入要素还是狭义的收入要素最终都利润的增量。

(五)费用的比较

我国《准则》规定“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费用是某一个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或因而承担的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认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出、资产递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业主产权减少,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费用要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要素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和非经营活动中净资产的减少,狭义的费用要素仅指经营活动中的营业费用,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所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要素,不包括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把损失也包括在费用之中,属广义的概念。由于费用与损失有时很难划分,如坏帐损失、汇兑损失名义上是损失,但实际上计入费用,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也不无道理。

费用要素的共同特征如下:

1.企业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代表一个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要用现金偿还,导致资产流出;

2.费用与收入有配比关系,其高低直接影响利润的大小,费用与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承担了费用就一定会带来收入;

3.不是为取得收入而形成的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六)利润的比较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7)

中国的民营企业产生于特定的短缺经济时代,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重要推动力量的同时,长期困扰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民营企业是否存在?若存在,是否呈现出与上述企业相同的特征和原因?本文拟在自己对民营企业进行多年的审计以及财务咨询业务中,发现了上述问题在民营企业确实普遍存在,并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及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实现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信息共享的商业通用语言,它承载了利益相关者所需要掌握或了解的日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等一系列信息。会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分配的依据,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详细介绍了会计信息在目前民营企业中的状态,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并分析了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现状

本人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和财务咨询业务多年,发现目前处于中小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仍占多数。为了逃避税收或者银行融资等的需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部分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在IPO过程中,调整增加利润、补交税款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在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同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呈现一致的特征?这需要探究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公司管理甚至宏观管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差异性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从外部因素的角度分析民营企业会计失信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二、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差异性特征分析

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并一直尝试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期产生的原因。比如,国外多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如Arthur Levitt(1998)以“数字游戏”为题指出:许多公司的会计报告游走于合法与非法边缘的灰色地带,会计原则被滥用,经理人员美化账面,使盈余的报道反映管理阶层的愿望,而非公司营运的实际绩效……国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管理层角度进行的失真动机剖析。在国内,徐晔、谭劲松、吴联生、杜兴强(2000、2001、2002)等也分别从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以及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以及伦理道德的变迁落后于经济制度的变化等角度进行了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实际上,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致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委托-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在治理结构方面,家族式治理是目前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主要模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这一点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更为明显。即使在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虽然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委托关系具有强烈的私人关系色彩,人多半都与委托方具有特殊的私人关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制主体不同,会计信息也不仅仅是经营者盈余管理的需要。

由于以上因素,民营企业会计失真的主体动机就与其他类型企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始作俑者常常被指向经营者,认为由于会计信息作为利益分配的依据是考核经营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人力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常常对企业剩余总是握有相当的“自然控制权” (张维迎 , 1995) ,也正因如此,经营者才常常得以违背企业经营现实,制造和披露虚假的企业会计信息,并借此为自己牟利而损害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不同,它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而且委托-关系中存在着私人关系。这种现实,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更多地受制于所有者。这是因为,虽然经营者负责提供会计信息,但是,经营者的存在价值以及其自身的商业价值观念,都是为所有者服务的。因此,所有者才是会计信息的实际提供者。作为企业所有者,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比如减少纳税和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等,这是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客观来讲,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民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息息相关的,但是,政策上的不平等以及外部需求主体管理方面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因为会计信息在发挥利益协调功能的作用时,体现出同一般商品同样的属性,受供给和需求规律的影响,其质量由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双方共同决定。会计信息的生产源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需求主体的行为必然影响着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状况。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就是用户的需求水平和提供者的供给水平经过多次博弈,实现某种利益均衡的过程(杨世忠,2007),所以需要分析需求因素,尤其外部需求因素来剖析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三、 基于外部原因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剖析

(一)税收政策不平等和税务部门征税政策的影响

目前,从我国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的设计上来看,尚未贯彻对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大多数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都无权享受。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还要应付多个部门,承担着多而杂的收费项目……在上述背景环境下,降低繁重的税赋负担成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发展初期和小型规模的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动机。很多的民营企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编制多套会计报表,向税务部门报送的大都是微利或亏损的会计报表,用以达到逃避税款的目的。

另一方面,针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税务部门往往采取了放弃监管的做法,尤其对于小型民营企业,主要采取“核定征收”等其他措施实现本部门的职能。所以,从外部监管的视角来看,税务部门这种状况使得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缺乏有效地需求,从而也缺少应有的监督。

(二)信贷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限制、规模偏好以及行业偏好,导致虚增利润

目前,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形成了一定程度信贷融资壁垒,民营企业资金短缺,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面临着银行信贷政策方面的歧视,民营企业如何获取所需要的资金,就需要在资金实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各个方面突显出明显的优势才能获得可能的资金支持。所以多数民营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就采用了粉饰会计报表的做法,向银行报送的是夸大资产规模的资产负债表、虚增销售额和利润的损益表,以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的现金流量表等来显示企业综合经营业绩,以便获得可能的银行贷款。

(三)政府其他监管主体会计信息需求的不确定以及监督缺位导致民营企业信息失真

从现实来看,除了税务部门外,对民营企业进行监管部门可谓繁多,如工商、财政、物价、民营企业协会等各个机构分别对民营企业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由于各部门信息相互独立,尚未形成有效的会计监督合力,导致真正需求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并能进行会计信息有效监管的部门并不存在。同时,通常被誉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看作是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鉴定者和守护者,但可惜的是目前社会审计业务尚未普遍到民营企业,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致使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不能发挥。

可见,政府各个监管主体尽管有着监管责任,但却没有从会计监管的角度形成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监督缺位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民营企业信息失真。

四、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信用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而会计正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诚信同样是民营企业降低交易费用,引导其持续发展的关键。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外部需求和管理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外部因素分析,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

(一)加大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要想解决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要在政策上更加公平。特别是在信贷政策上,目前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仍不容乐观。只有完善激励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多方面,为民营企业会计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避免因此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在税收政策上,对民营企业实施平等的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的公平和优惠,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民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

(二)优化政府各个部门管理职责,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要想实现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必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政府各个部门要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职能,推行民营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签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会计管理行为,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客观公正的外部监督主导力量。

(三)建立以法律和道德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以法律为主导的激励约束机制,法律需要明确规定对民营企业会计诚信的优劣进行激励和处罚。同时,建立以道德舆论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民营企业会计诚信纳入到评级机构的数据库中,供社会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查询。对于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将其失信状况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披露,迫使违法失信企业为其失信付出代价。当违反法律的成本大于违约带来的收益时,民营企业就会对违约成本和由此而带来的可能收益进行权衡,进而采取守法策略,避免会计信息的虚假。

参考文献:

[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著.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陈少华,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3)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8)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下面就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对管理会计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高

由于传统做法和习惯的影响,有部分企业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或重视程度不够高。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一些企业在决策方面全由领导者、一把手决定,使得管理会计人员的权责受到了限制,造成了管理会计工作地位的低下、管理会计职能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管理会计不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地应用。

2.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还存在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是指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深,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企业的管理会计体制还不够健全,这些使得管理会计不利于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而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作用会引起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而又引起管理会计实务的变化,最终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变化,而我国一些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发展未能很好地立足于自身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3.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要求有差距

由于管理会计的运用最终是要通过会计人员才能得以实施,因而会计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使得管理会计不能得到有效地实践和应用。

三、实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的策略方法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会计的管理方式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实现对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现状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基于此目标,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同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职能作用。因此,企业若想取得较大的发展,不仅需要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而且也要重视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制体系

管理会计在企业科学合理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有健全的市场经济会计管理法制体系作为规范指导。因此,就需要大力推进相关法律法规、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地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加以规范,进而能够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使管理会计的价值、作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真正地得以实现、体现。

2.加强管理会计研究

要扭转中国式管理会计研究薄弱的弱势,就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系统的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而来的,是西方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出来的,我国在借用这一理论时,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适应我国国情。因此,要推广使用管理会计,就需要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的研究,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进行评价,摒弃其中不合理的理论假设及过时、不实用的技术方法,注重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结合,建立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以便于广大会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操作运用。

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管理会计的运用状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简要说来就是企业的文化管理氛围关乎管理会计的存亡。企业要谋求健康、长足的发展,也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根基、需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留住忠实优秀的员工、促进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立、发掘员工的积极性、完成企业发展的任务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打造专业的财物精英团队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预算系统、规划企业会计制度、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助于形成和维护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注重培养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此,企业要注重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因为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并掌握会计学的相关应用技能,而且也要不断进修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更要注重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切实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才能为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创造最大的效益。

5.积极吸取借鉴国外经验

西方国家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其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国家成功、优秀的经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全盘吸收,而是要在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将合适、优秀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融合在自身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调整与改善,最终形成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9)

会计工作不仅能够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高质量的核算,也能够通过会计工作的其它技能对当前的经济数据实施科学的分析,并制定成规范的方案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帮助。另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靠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发展质量的判断,以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会在企业内部形成长时间的问题累积。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会计还需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企业从事的业务范围发生什么样的状况,企业都需要对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应对,因此,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在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对经济性因素进行完整的收集和分析,并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对实施调整方案过程中的各类因素进行研究,使企业的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把握各类经济要素,并根据经济效益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经营制度设计,以便当前的生产活动能够更好的保证适应会计核算工作的推行。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需要对经济因素进行考量,而现有的财务会计信息无法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会计工作,因此,对当前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企业实施内部管理工作的各项因素实施综合研究,可以使现有的资料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业务分析的质量。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随时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企业后续的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当前企业的经济分析结论进行推行,使企业可以更好的进行经济效益的保证。

二、财务会计职能分析

企业在发展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经济效益的有效考核,而经济效益的具体考核方法,则需要结合当前企业的运行要求实施具体方案的细分。首先,财务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现有发展质量对财务目标进行处理,使当前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结合会计核算工作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另外,当前的企业会计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适应外部市场条件的快速变化。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仅会影响到当前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也会在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过程中对企业的长期经济效果构成重要影响。另外,企业的现有产业规模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经济数据的分析对企业当前的产业规模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企业现阶段的发展速度可以更好的实现调节,为企业提升规划活动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企业的发展基础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正处于快速增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良好的操作,不仅可以使企业产生较为良好的行业影响,也能够使企业现有的运行机制变得更加完整。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会根据核算环节的需要进行具体指标的设计,以便当前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更加准确的得到统计,并结合当前企业的劳动力输入情况,对企业具体的劳动效率进行准确的判断,使企业能够更大程度上掌握高质量的劳动效率判断机制,并加强经济效益判断的准确性。在实施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劳动环节的具体效率特点,对经济效益的具体产生情况进行明确,以便当前的经济效益能够更大程度上同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连通,使当前的企业经营活动可以通过财务会计工作得到更高水平的核算。

三、财务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

1.影响方式

(1)会计计量

企业的财务会计需要通过计量的方式对基础性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并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机构进行基础性信息资源的提供,使当前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可以更好的拥有完整的经济数据,并将数据使用于企业的日常业务当中,以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从各个方面进行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以此加强对会计计量工作的支持。另外,企业的会计计量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当前的企业经营现状,对当前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根据当前的经济效益进行规划活动的调节,以便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进行调整,保证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充分适应。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结合会计计量工作的实际状态,对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依据进行研究,使企业的经营机制能够更大程度上实现现代化处理,并根据企业后续经营活动的要求,对当前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进行研究’使企业可以更好的通过经济效益的判断实现影响能力的拓展,以便企业的影响力能够更加直接的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2)成本控制

企业在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通过成本的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在固定的经营范围内,企业所有的盈利所得,成本支出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如果企业当前的成本支出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另外,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升级,很多企业的经营人员已经加强了对成本控制工作的关注,而企业进行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企业对各项经济数据具备较为充分的了解,因此,企业需要按照成本控制工作的具体特点,对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并按照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对影响企业成本控制质量的因素进行排除,使当前的企业经营活动能够更大程度上提升成本管理质量。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可以结合成本控制的要求,对危害到企业财务会计的各类因素进行排除,使当前的成本控制战略可以在制度层面拥有更加完整的基础。另外,企业在分析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现有的会计工作模式进行工作性质的判断,因此,企业的工作职能需要结合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实施信息核算方面具有加强的管控能力。

(3)财务管理

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是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充沛的资金支持的重要管理任务,将财务会计更加科学的纳入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可以使企业现有的经营活动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髙,并以此作为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的有效因素。另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的具体流通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企业现有的经营活动可以以资金为基础进行髙质量的决策,如果企业能够对现阶段的经济性因素实施科学的分析研究,则可以使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的调节实现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髙,使企业可以更高层次上对经济效益进行控制。另外,企业可以结合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对现有的工作方案进行有效的分析,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对当前的各类职能进行较高水平的价值判断,并使现阶段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强。企业还需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对企业现有的财务会计机制进行必要的改良,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在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2.财务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影响

(1)稳定运行的保障

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执行的稳定性进行保证,因此,企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财务会计的工作对当前的经济效益进行髙质量的操作,使当前的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更大程度上实现稳定性的提高。此外,当前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可以更大范围内融人财务会计工作当中,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对当前企业的劳动力消减情况作出精准的判断,使企业能够更大程度上增强企业的经济费用情况。要结合当前企业的资源消耗情况对企业具体的核算机制进行分析,使企业的管理机构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企业运行机制的调节,以便企业可以更好的保持企业业务运行的稳定性。

(2)提高收益的依据

企业在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出于控制经济效益的目的,需要对保持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在企业进行盈利的过程中,对企业的各项资金数据进行良好的管理,并将企业当前的业务范围在更大了范围内进行拓展。另外,企业的管理层在实施管理目标判断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维持经济效益的各项依据进行资金收益的提高,使企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监督机制的构建。因此,企业需要财务会计团队对现有的经济效益因素进行分析,并使用规范的方法对收益进行依据的整合。企业在进行远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决策是否违背各类政策法规进行研究,而法务人员在实施决策合法性判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收益依据的情况对当前的资产总额实施分析,并以此作为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依据。

(3)成本控制的主导

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因此,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前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类成本实施高水平的核算,使企业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拥有较为完整的体制依据。另外,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大程度上贴近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状况,并以此作为增强企业后续经济效益的有利因素。

企业经营的会计要素篇(10)

第一章 持续经营假设的发展与定义

自从持续经营假设在1922年由美国会计学家佩顿(paton)在《会计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后,立即在会计理论中得以明确,也被各国的会计准则广泛接受。1940年,佩顿和利科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到了6个概念(即假设),其中之一的经营活动的持续性就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沿用。1961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会计研究部首任主任莫尼茨(moonitz)执笔的第一号会计研究公报《会计基本假设》公布,其中将持续经营列为第三类假设即必要假设,并将其定义为若无相反的概念,主体被认为会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若有证据表明主体的寿命是有限的,则不应该认为主体会无限期的经营下去。1970年,accounting procedure board(apb)了其第四号公告《 企业 财务报表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把持续经营看作是13项基本特征之一。2001年,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到了两项基础假设,其中之一即是持续经营。iasb认为持续经营的概念是:财务报表的编制,通常是根据企业是经营中的实体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继续经营的假设,从而假定企业既不打算也没有必要实行清算或大或小的经营规模。如果有这种打算或有必要,财务报表就可能必须按照不同的基础编制,然而要是那样做,就应当说明所采用的基础。

纵观持续经营的形成与发展,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一般采取“非反例即为真”的思路,即“除非明显的反证证明一个企业或者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日期将进行清算,否则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这里的反证是指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的迹象和事实。从本义上来讲,持续经营假设并不是假设特定的会计主体可以无限期的生存下去,而只是假设其将持续经营足够长的时间使之可以履行其现存的应予承担的义务。

我国对持续经营假设的确认可以 参考 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如果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实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同时,

根据市场 经济 优胜劣汰的 规律 ,任何 企业 都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经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企业经济活动的暂时性都是绝对的,而持续经营是相对的,每一个现实主体,如果它相对稳定,在缺乏反证的情况下,可以承认它是持续经营的,但是在 现代 经济生活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配置的重组,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企业停业、解散、重组甚至破产。有时,尽管整个企业持续经营,但是由于战略经营下去可能不利的考虑,关闭、合并或者增设该企业的某些部分(包括地区分部和业务分部),也会导致企业出现整体持续经营而某些部分不再持续经营的现象。企业在 会计 分期假设下的期末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是具有暂时性和近似性(由于权责发生制允许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真正的经营成果只有等到企业经营期限终止以后才可能得到。因此,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必须充分的考虑会计主体所处的经营环境和交易风险,缩短可预见未来的时间区间。这就需要引入暂时性假设的概念。因为,持续经营假设固然重要,但它就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只有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原则, 历史 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才能获得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下最终得到的财务报告必然会含有人为估计和判断的成分在内,由此得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只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某个横断面的综合与分析(杜兴强,1998)3。所以不可避免的具备了暂时性的特点,即持续经营总是相对的。

暂时性假设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永远不存在绝对的正确性。换言之,会计信息不可能与客观事实完全一致,而只能是有条件的一致。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制度、环境和时间等因素的约束。因此,仅仅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假设产生的会计信息很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而暂时性假设可以提醒信息使用者面对历史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意识到目前会计期间或者几个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结果,并从中判断企业预期的经营及市场风险,而后加以分析和调整,以谨慎理性的态度对待会计信息。明确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主观期望,进而有利于决策行为,同时也可以降低“注册会计师诉讼爆炸”的发生频率。

此外,针对 网络 公司,应该以暂时性去假设虚拟联合体发生的相关经营利益的变化,把虚拟企业的经营和清算看作是暂时性经济主体利益的流动形式。

鉴于此,我们应该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同时提到暂时性假设,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暂时性这样一个子假设。也就是说,对于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可以继续使用持续经营假设;对于稳定性差的企业、经营期较短的企业以及网络公司,可以用暂时性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以交易为纽带,交易结束,企业即结束。

2. 建立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战略管理体系

企业持续经营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对于不确定性的评估,虽然有很多方法,但都有极大的主观成分在里面,从而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战略管理体系,来量化企业的不确定性。

战略管理是由安索夫在1976年提出的。他在《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这本书中将战略管理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 发展 ,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战略管理的特别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的、连续的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建立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战略管理体系,就是综合的、系统的分析企业状况,确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量化,最终得出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经营的结论。

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按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低度不确定性、中度不确定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而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因素有很多,从经营视角来考虑,既包括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安全边际率等财务指标,也包括企业员工素质、外部环境实用性等因素。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预警系统,用以反映该企业可能以目前的状态继续经营下去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需要结合各行业的实际状况,给出各个指标的一个临界值,从某一个方面来反映企业持续经营的可能性程度。这就必须要进行规范化处理。其处理方法可以喜爱用预警指数=(实际值-临界值)/临界值,用以说明企业在某一方面正处于何种状态。但是由于量纲的不同,我们还要根据这些指标综合确定企业的预警指数。这需要确定一个恰当的加权系数,来综合反映所有的指标。加权系数的确定应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行业特点、内外部环境等,给各个指标一个合适的权数。例如, 工业 企业可以给成本费用率、存货周转率等因素较高的权数,而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企业应该更注重员工素质这一方面。

在将影响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因素量化以后,我们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该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程度,对于低不确定性的企业,可以认为其属于持续经营;而某些面临严重风险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则为高不确定性,不能以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假设。

3. 借鉴非经济实体的实例

非经济实体一般指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中定义的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 教育 、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主要特征有服务性、公益性和社会密集性。由此看出,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持续经营只涉及到了经营性的经济活动,因此,事业单位没有所谓的持续经营。然而,会计同样可以为事业单位服务。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对于一些企业可以摒弃持续经营假设,采取非经济实体的会计处理模式。

第四章 结束语

任何一门学科的假设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设定的,而客观世界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而理论也只有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提高和发展。

现今,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持续经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也愈加不能更好的适应现有的经济环境。这就需要重新定义、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假设,使之不断的完善,以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更好的为会计活动服务。

我们可以认为,持续经营是企业的生存条件,但不是会计学的生存条件。会计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认知客观世界(经济或非经济实体),并且为其经济活动服务的,同时也是对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记录、计量、监督、反映、报告,以提供多元化的会计信息服务。会计理论既有继承性,又有动态(发展)性;既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又应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与时俱进。因此,假如继续沿用持续经营假设,就会与客观事实产生分歧,不能合理的向会计信息需要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在新的环境下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参考 资料:

[1] 葛家澍.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 杜兴强,章永奎. 财务会计理论 [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3] 李翠华. 关于会计假设中持续经营的探讨[j]. 经济与管理. 2004(12)

[4] 杨秋波. 不确定性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探讨[j]. 山东经济. 2007(9)

[5] 梁国萍,刘徽. 信息时代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j]. 金融 与经济. 2004(10)

[6] 刘红红,刘淑萍,石松. 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的探讨[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4(12)

[7] 穆毅,花双莲. 网络公司会计假设适用性初探[j]. 山东经济. 2005(3)

[8] 王永生. 摒弃传统会计基本前提,持续经营之辨析[j]. 商业研究. 2006(20)

[9] 苏强. 网络经济时代会计假设理论的变迁及优化[j]. 理论研究. 2006(6)

[10] 韩静. 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探讨[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5)

[11] 杜兴强. 现代财务会计模式:继承与发展[d]. 厦门大学.1998

上一篇: 医疗产品市场分析 下一篇: 智慧医疗的市场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