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0 20:18:04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可以读到大江东去的气势,读到怒发冲冠的豪情,读到大漠孤烟的雄浑,读到小桥流水的婉约;还有什么方式,能比孩子爱阅读,会阅读,更能使他长成一个有着诗性光辉、浪漫情怀、崇高灵魂的人呢?

所以作为阅读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义不容辞地应该带领我们的孩子叩开书林的大门,并让孩子拥有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使孩子们能在书林中如欢畅的小鸟,自由觅食,放声歌唱,尽情飞舞。

在现代教育环境下,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现代教育环境下,阅读的资源和手段也愈加多元化,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模式和启示。

一、阅读方式的尝试

在学生自发的阅读和传统阅读指导模式外,根据现代教育环境的条件,笔者作了以下阅读方式的尝试。

1.每日一读

在班级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如早上到校后的10分钟,语文课前5分钟等。选择学生非常喜欢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以多媒体投影的形式出现文本,低年级可以以齐读、高年级可以默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读完之后可以用集体交流的方式,说说我刚学会的字,我最喜欢的词,我最喜欢的句子,我的发现或感想等。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2.快乐荐读

让孩子推荐自己读到的精彩片段,教师选择有阅读意义的材料推荐给全班同学集体诵读。孩子对这种推荐权非常向往,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进行大量课外自我阅读。学生从大量阅读中提取精彩的内容,写上推荐理由交给老师。教师将学生推荐内容中较有阅读意义的文本,通过网络收集,然后在特定的时间以多媒体投影的呈现方式推荐给全班学生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荐读有下列优势:A.荐读的文本来自学生的自我阅读发现中,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B.推荐并被采用的成就感激发了一部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同时,可将学生推荐的文本打印成册,在班级里交流,提供给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再次阅读,也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推荐热情和阅读热情。

二、阅读材料选择的尝试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课外网络阅读,特别是网络自由阅读,既要提供给孩子一定的开放性,但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避免孩子走向网络阅读的误区。

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

三、阅读评价方式的尝试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了解,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教师要了然于胸,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

检测的方法很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要求记录的内容有:读书时间、记录时间、读物名称、作者、字数、读物的类型、读物的主要内容,最大的收获,让我明白道理的语句或精彩的语句,以及读后的评论。要求学生每天必读,每读必记。成长记录袋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养成了搜集信息、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为写作的“薄发”来“厚积”。运用成长记录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物化的、注重过程性的新课程评价方式,但如果将学生的阅读信息都放入成长记录袋的话,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而且更新肯定没有电子文档方便。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一本教材的阅读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阅读。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

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其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

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从作家角度延伸。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30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们》等。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3)

由于我园班组幼儿人数较多,集体教学中教师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及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成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在班级中创设了分享阅读区,每天有计划地利用区域活动及离园前的时间在阅读区开展小组教学活动,以此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与延伸的关系,给每个幼儿创设更多表达、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教育过程更加合理、完善,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分享阅读区环境介绍

1.阅读区全景。我班分享阅读区设在卧室一角,一面临窗,一面与教室相通,从房顶垂下的粉红色彩带将阅读区围成一个较为隐蔽的温馨小屋。阅读区内从墙面、地面、书柜到玩具架都是教师根据需要精心创设的。这种高低错落的游戏场景,营造了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

2.阅读区墙面环境内容

(1)阅读区小组活动安排表

我们根据班中幼儿性格、能力特点,将50余名幼儿划分成5组,每组10名成员,周一至周五区域活动时间每组活动一次,由一位教师负责指导和记录,保证了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2)分享阅读三流程的图文提示给幼儿阅读区活动内容提示。

(3)读本文字墙

我们将学过的读本文字内容呈现在阅读区墙面上,鼓励幼儿脱离大小读本进行指读、朗诵活动,为独立认字阅读做准备。

3.图书架,摆放整齐有序的大小读本,教师自制图书,故事图表,收集的资料为幼儿自选图书,教师指导阅读、同伴合作阅读提供材料。

4.表演材料架。头饰、手偶材料架,都是教师制作,幼儿共同制作的头饰、手偶等道具,供幼儿表演使用。

5.自制图书架,摆放精选的亲子自制图书,美工区小组合作自制图书,幼儿独立制作的小书供教师、幼儿交流阅读欣赏提供支持。

三、分享阅读区活动介绍

教师为幼儿精心创设的分享阅读区环境,那么在阅读区开展哪些活动呢?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1.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区小组活动

(1)前期经验准备

幼儿受发展水平及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各类生活认知经验,往往不能在较短时间里很好地感知读本,为保证每个读本能顺利而深入地开展,教师、幼儿及家长都在每个读本进行之前,有目的地做好充分准备。

(2)过程中的查漏补缺

由于集体教学时多数幼儿受课时限制没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练习,而在分享阅读区中通过指读、圈画文字及看图排序等方式,增加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之间有效互动,兼顾到每个幼儿的现有经验,力求每个幼儿对每个读本都感知到位。

如读本《贪吃的小猫》,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书阅读,圈画字词及句式的练习。

(3)第三课时的巩固延伸

①同主题的故事阅读。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对读本学习很熟悉,为使幼儿对所学读本主题题材有更深刻的印象记忆,运用同主题阅读是个很好的练习方式。

每进行完一个读本,教师会选一些同主题的故事书,组织幼儿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参与讨论,丰富对同类主题故事的感知。

如学习读本《聪明的小鸡》之后,《聪明的小羊》《聪明的兔子》使幼儿对聪明智慧有了深刻的理解。

②师幼阅读自制图书。每个读本的拓展活动时我们都会开展自制图书活动,由幼儿小组合作、亲子制作图书;由于是幼儿亲手制作的图书,幼儿有分享的欲望,在分享阅读区里能自信地和同伴分享交流图书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师幼共读不仅能读到更多内容,幼儿也能从同伴的图书中学到制作图书的方法,为制作图书拓宽思路。

2.幼儿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对幼儿交往合作社会性培养是极好的手段。为此,我们选择适合的读本改编成课本剧,供幼儿在阅读区里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幼儿排练、制作道具,排练好后让同伴观看。

经过上述工作后,幼儿已能合作表演,在游戏中分享阅读区又成了“小剧院”吸引更多观念观看表演,另外我们还常组织幼儿到中小班给弟弟妹妹表演,深受欢迎,幼儿的自信心、合作表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小组自选活动。分享阅读区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场所,能极大地满足个体需求,在宽松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为此,我们还每月安排一周自选活动,幼儿小组成员协商自选书架上的书阅读或合作表演或分小老师等。

同时提供图片、卡片、背景图、立体教具,采用观察讲述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

同伴间相互交流、讨论,从而对阅读内容加深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4.离园亲子活动。亲子阅读是分享阅读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使分享阅读区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功能,我们在每周五下午(固定)离园前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离园前亲子阅读内容,观看幼儿表演,加深对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理解和学习,有观摩教师进行的小组阅读活动(小书指读、圈字词、句式练习、有表情朗诵、表演)引领家长了解教育方式,也有亲子自选读本、操作材料以密切亲子感情,提高阅读水平。

四、创设分享阅读区的作用与反思

分享阅读区的创设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学习时间、空间,如幼儿利用一日之内的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活动,分享阅读区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有机融合,与其他区域互相联系。如与美工区、游戏区、建构区密切交往。

分享阅读区帮助幼儿与环境、教师、同伴积极有效地互动,增加幼儿的表达机会,增强幼儿的表现意识,如常常不举手幼儿,在阅读区敢于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分享阅读区为教师提供了细致观察,耐心倾听,鼓励支持,有效指导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灵活投放各种材料,了解并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如《我们的自行车》第一次投放与读本相似的句式卡,第二次投放一周计划表格,由幼儿选图卡摆放,第三次投入绘画材料,由幼儿合作制作一本图书——《我的一周》。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8-01

1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理念及目标

随着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

1.1第一层级:复述性理解,主要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取表演所阅读的材料,或者将阅读的材料用图画表达出来等形式来培养其第一层级的阅读能力。

1.2第二层级:解释性理解,要求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例如:对于中年级学生可采取问答方式或者制作一些简单学件(如幻灯片)来介绍或推荐自己所阅读的材料,从而培养其第二层级的阅读能力。

1.3第三层级:评价性理解,即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对于中年级及高年级学生可利用课堂以及网络交流阅读材料时,对自己所阅读的材料本身,以及同学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评价来培养其第三层级的阅读能力。

1.4第四层级:创造性理解,要求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例如:让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或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续写,而这些学生作品也可放入学件,或贴在网络BBS论坛让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第四层级的阅读能力。

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千万不要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选择大人心目中的好书好文章,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欣赏的乐趣。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形式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直接在网上进行在线阅读电子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2.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例如:《微型小说选》、《吃耳朵的妖精》、《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2.3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高年级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所以应该以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主,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辅,以优秀的诗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为主,鼓励看长篇名著。例如:《春江花月夜》、《水浒传》、《三国演义》、《季节飘带》、《锦绣心情》、《羊脂球》、《简爱》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过后,通过在课堂上以及在BBS网络平台上进行评价、交流和推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使学生不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开展及评价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欣赏的能力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该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长期、长效,并利用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做到“厚积”才能实现“薄发”。

3.1低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先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并渐渐引导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扩大范围进行欣赏和交流,慢慢培养其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扩大其阅读和交流的视野。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每次可抽取两到三名学生向同学朗读自己推荐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说明推荐句段的出处,做到朗读时口齿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谈谈为什么推荐这句段,表达自己对句段的感受,再让班上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级中随机抽取的学生应先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好的开头,才有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制作学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及电子表格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分。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5)

早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作为一个正常人,他可以不识字,但他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因此,说话的重要性对每个想要正常生活的人来说不言而喻,对于刚接触语言文字不久,才开始规范学习语言的儿童来说更为重要。通过长期的语言口头表达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能说会道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特长,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新课标也很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小学低年级课本上的“看图说话”,中高年级课本语文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都安排相当多课时的说话训练,但由于多数老师认为儿童入学前已经会说话了,进校只是学习书面语言,加上口语表达在语文试卷中难以考察,思想上不重视,平时缺乏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与人交往能力差。解决对策:

1、充分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鼓励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言。比如可不限内容、长短,鼓励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先在讲台上发言,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逐步克服心理和思想在障碍,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机会。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班上交流等方式给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的机会。

3、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安排训练内容。比如可先通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看图说话、观察实物练习说话等较简单的说话训练过渡到要求稍高的指定场景对话。

4、学习美国中小学的一些做法,建立班级交流制度,使学生口语交流制度化、日常化。总之,口语训练任重而道远,初始应以朗读和问答作为基础方法,以复述和讲述作为由读到说的过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说话技能,以提高说话能力。

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把字写好的的习惯

我们中国的汉字因其源远流长、意蕴丰富而形成一种书写艺术,历史曾出现不少书法大家。但现在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下降,有多方原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降低,不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写字。有的认为教学生写字是一、二年级老师的事,学生字迹差些没关系,只要写对,考试时不耽误得分就可以了;有的认为现在科技发达了,整个材料啥的都用电脑植字,谁还用手写?正是由于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放松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以致学生的字越写越差,字迹潦草,错字连篇。写字是一项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正确的书写汉字不仅是正确理解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还可以养成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我们虽不敢祈求学生人人成为书法家,但批改作业时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的卷面总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学生的写字教学,关键在教师。首先,要重点进行正确的执笔和坐写姿势的训练,要求学生熟记写字歌,做到三个“一”;其次,要重视范写和描红,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和合体字。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经常提醒,不断激励,强化纠正,只要花大力气常抓不懈,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

作文难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共性问题,关于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家是见仁见智,我认为,学生在写作中遭遇的共性问题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我不知道写啥”,二是“我不会写”。

要解决“我不知道写啥”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小养成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所说的写作材料,包括两方面:一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词、句、段等,课文中学到或课外见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要用本子记下来,以备写作时用;二是写作素材,即典型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离不开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而生活是一座弥久永新、永不枯竭的材料库,要积累写作素材,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自然,观察万物,观察、体味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或精彩、或难忘、或美丽、或悲伤的瞬间,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

四、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海量阅读

青少年时期本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在当前影视媒体、网络游戏都在抢夺孩子眼球的形势下,培养小学生好读书的习惯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应引导学生学好读好,特别是一些写法规范、离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近的文章,如冰心奶奶的《吹泡泡》,可让学生背诵、仿写,在背诵中体会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再仿写中学习文章的写法。此外,可结合许多中小学开展的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从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古诗、寓言、童话入手,鼓励学生海量阅读,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不少读书多的人在这方面都有很深的体验,潍坊名师韩兴娥在这方面的尝试就比较成功。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6)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10-002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小小的温馨角落,放上几本书,摆上几个软软的靠垫,老师希望通过培养幼儿安静阅读的习惯,来为幼儿做前阅读准备。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耐心很有限。难道发展语言的形式就只能停留在平面的图书上吗?图书角游戏的形式不能多元化一些吗?这很值得教师去研究和探索,通过创新,把图书角设置成一个让幼儿喜欢的区域游戏。

一、中班图书角现状的学情调查

本学期我对本年级组六个班级的图书角创设情况进行了学情调查。结果显示,每个班图书角创设的游戏均为绘本阅读,提供的相应材料大多为各类绘本和坐垫,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人数都只为几人,幼儿游戏持续的时间只有5、6分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一般。

二、调查小结

通过对本年级组班级图书角的学情调查,发现了图书角活动的一些共有现象。现将发现的问题小结如下:

1.图书角的游戏形式单一

每个班级只有绘本阅读这一种游戏形式,图书角的位置通常被安排在活动室的一个小角落。游戏形式只有幼儿独立阅读,游戏形式比较平面化,书面化。

2.材料提供的种类单一

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图书为主,幼儿只有单纯阅读,没有任何其他阅读辅助材料。

3.幼儿主动参与的人数少并且是相对固定的人

一般以性格内向的幼儿居多,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每次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孩子去看迷宫书,不看其他书,说明他们只对某一类图书感兴趣。

4.幼儿游戏持续时间较短

在阅读绘本中,幼儿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安静状态,平均时间为5分钟。常见的现象是幼儿会飞快的把书翻一遍,就失去耐心。要么不停地换书看,要么在图书角拿着书走来走去,要么被其他游戏中的幼儿所吸引,和其他幼儿打闹。

5.幼儿的兴趣不高,参与率低

根据老师的反馈,一般主动参与的人不多,在选择游戏时大部分幼儿的第一选择大多是角色游戏,在别的区域游戏都满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图书角。

三、原因分析

1.教师在预设图书角时有局限性

教师把图书角的活动形式只局限在阅读这一种游戏上,这大概是大部分教师创设图书角时的习惯性思维。

2.材料提供过于单一,幼儿阅读没有目标性

每天重复一成不变的看书,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目标或者要求,幼儿游戏的兴趣当然会随着时间而减少。

3.图书角的设置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规则过于成人化

反思我们过去预设图书角游戏目标时,总是把能安静的看书放在第一位,这一要求和成人在图书室里的要求一致,毫无趣味性和活动性而言。

4.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自主阅读不能持续较长时间

我们在图书角常常要求幼儿能够耐心的阅读,这一要求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四、创建立体化图书角的尝试

从发现问题开始,本人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图书角创设的更有趣味性、活动性,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变平面化为立体化,变书面化为情景化,变静态游戏为动态的操作性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总结如下:

1.有目标性的阅读

提供材料:书签(自制笑脸书签和问号书签,笑脸书签代表我喜欢的画面,问号书签代表我看不懂的画面)。

阅读前教会幼儿书签的使用方法,幼儿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漂亮的书签,当幼儿有喜欢或者看不懂的画面时,教师引导幼儿首先和同伴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和老师交流。有了漂亮的辅助材料,带着问题去阅读,增加了活动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使阅读不再盲目。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阅读时更加仔细,注意力持续时间由5分钟延长为10分钟,还增强了幼儿看图理解的能力。

2.有操作材料的讲述和创编

提供材料:(1)两个故事盒(一个白天背景图,一个夜晚背景图,若干能立起来的小动物和人物的图片)。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背景和人物,用立体图片将自己熟悉的故事讲述给同伴或自己听。教师也鼓励幼儿创编一个小故事来讲述。有了立体的操作材料,一切情节和场景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这些材料让幼儿非常喜欢摆弄,激发了他们创编和讲述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故事挂图和相关人物小图片(幼儿熟悉的故事)。

一节语言活动课下来,我们往往会有配套的挂图教具。教师不要急于将它们收起来,因为幼儿都非常喜欢摸一摸老师用过的东西,不妨把教具放在图书角,让孩子也来做一回小老师。在我们的实践中,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的选择在图书角讲述刚才老师讲过的故事,体验一把当老师的感觉,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巩固了学习内容。

3.有合作性的情景表演

提供的材料:与故事相配套的头饰。

对于一些对话性比较强又比较适合表演的小故事,教师提供相关的头饰,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来组织。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也开始愿意参加表演。这种方式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4.以照片的形式提示游戏规则

提供的材料:将幼儿活动的照片张贴在游戏区角作为规则提示。

规则的建立不能仅仅靠每次游戏前老师的口头要求,幼儿游戏时往往会忘记具体的规则,老师时不时的去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会影响活动效果。不妨将每一种游戏的规则,以幼儿为主角,用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易懂。并且幼儿每次活动时都能看见,随时起到提示作用。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7)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将创设语言区环境的任务交给幼儿,以充分发挥幼儿创设环境的主动性。

1.语言区位置的选择尊重幼儿意见。让幼儿展开民主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说语言区是看书、讲故事的地方,应该放在教室的外面,这样安静;有的幼儿认为语言区里要听录音、看VCD、看图片,要放在教室里有电源、靠近电视的地方,方便操作。最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笔者将语言区设置在一个相对独立又安静的角落。

2.语言区内容的选择体现多元化。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的不同,在语言区里先后创设了图书角、看图讲述角、木偶表演角、电视播报角、拼音角、识字角等活动区,并用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活动区进行开放式分割,互不干扰,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语言区材料的投放注重多样化。有图书、木偶、故事盒、电话、答题卡、访问卡、拼音卡、三段式识字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材料根据主题的内容分专题陈列,定期更换。放置位置灵活,使整个语言区变得生动,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幼儿更加喜欢。

4.语言区活动规则的制定实现自主化。幼儿分组自主讨论制定语言区的活动规则。例如,看书、听录音时要安静,要和同伴大胆交流,收拾时要摆放整齐物品等。活动规则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来,张贴在语言区醒目的位置。

语言区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是主人翁,他们很投入地设计区域蓝图,积极地参加区域活动,而且能较好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区域活动规则,前阅读、前书写学习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丰富区域内容,激发活动热情

1.围绕主题活动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结合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秋天”的开展,会在语言区中投放秋天的图书、图片、资料,让幼儿自主阅读并和同伴交流对秋天的感受;结合主题探究活动“周围人们的工作”,会让幼儿当小记者去采访周围人们的工作情况,并用符号记录下来带到语言区来交流。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能力。

2.满足幼儿兴趣需求,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前一段时间教师发现幼儿很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及时调整活动区内容,投入“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喜羊羊”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性格特点,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语言活动区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变为自编的新传,形式也从讲故事转变为表演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活动形式多样,重在发展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富有情趣的区域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1.自主选择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开展各种语言活动。如自编自演木偶剧,掷骰子编故事,模仿或自编广告表演,抽卡片你问我答等等。

2.材料互动式。提供背景操作台与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台与材料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四季背景台、各种各样的四季树、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不停地操作材料进行语言讲述。

3.交往发展式。让幼儿以小记者、小讲解员、电视主持人等身份做采访,与同伴、教师互动,促进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4.记录活动式。运用观察记录、讨论等手段,使幼儿自己表达心理话,培养其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

5.科学幻想式。借《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8)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础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础阶段。为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应当予以重视,采用科学的方法,选用适宜的阅读材料,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能够有所增加,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1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眼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开展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培养沉着应对的性格,培养自身的涵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更好的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适当结合课堂活动来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便确保拓展阅读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基础、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进行结合,以开放形式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语文教师可适当采用调查报告书写、课本剧表演、朗读比赛、辩论赛等方式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增加拓展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语文教师可将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教育进行延伸,结合实际事物或现象,对理论性语文知识进行细化讲授,以此建立小学语文教学与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以此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从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τ凇镀章廾仔匏埂氛馄课文的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自行分配角色进行演练,然后让所有小组以此进行表演或朗读,语文教师则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在课后,语文教师可要求学生查找并阅读一些关于古希腊神话的故事,并在下次语文课上让学生对自己查找到的故事进行朗读和讲解,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2.2选用适宜的拓展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基础条件,阅读材料选用的适宜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成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语文教师应当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并在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基础、阅读能力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用适宜、恰当的拓展阅读材料,用以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以便保证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拓展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依据不同学生在经济条件、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组织的开展拓展阅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符合其能力的书籍,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非盲目的阅读。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童话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等具有趣味性的书籍;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师可引导其多阅读一些科普类、文学名著类的书籍,以便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例如,对于《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与这一事件有关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对这篇课文的预习,并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一事件有全面的认识,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从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2.3建立课外阅读平台

为更好地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适时建立课外阅读平台,用以支持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课外阅读平台的建立也能够为学生针对阅读活动和阅读内容的探讨,提供相应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的。比如,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学校可在各个班级建立图书角,定期对图书角的书籍进行更换。语文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放于图书角,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图书角的书籍,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语文教师可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针对近期的读物和读后感,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对一些有趣、有内涵的书籍进行推广,让更多学生阅读,以使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确保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在充分了解拓展阅读教学开展意义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慎重选择拓展阅读材料,保证阅读材料能够适应于小学拓展阅读教学,并采用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将拓展阅读教学与课堂活动进行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进行结合,以便确保拓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9)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使学生形成读书热潮,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诵读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讲益智故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利用晨读课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

巧借名家读书故事教师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选取名家的文质兼美的精句华章,让学生细细地读,美美地品,让学生读出感情、品出味道,学生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欲望。如向学生介绍“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行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评选出优秀,进行表扬、展示,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会让他们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

选择适当的读物,打开学生视野好书美文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打开学生视野,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创新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创新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课外阅读的关键环节。但是若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

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多读书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因此,笔者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课外阅读知识大赛、课外书故事大赛、看谁读的课外书多评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提高生命创新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励他们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探究作者思绪,走近作者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流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过程。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才能支撑起语文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探寻作者思绪的阅读,能启迪学生与作者心灵的相通,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解读作者。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92―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多少智慧在阅读中生成,有多少心灯在阅读中点亮。通过本校课题研究,笔者对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关注与研究深入了许多,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的一点认识。

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爱上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地。

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学生年龄尚幼,还不具备自己选择读物的能力。教师应该不定期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的阅读材料。笔者在向学生推荐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因势利导。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及时推荐。二是赏读节选。许多学生不爱看书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书本时,教师可以选择书中的一段先读给他们听,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设置悬念。如,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时,笔者问了这样一些问题:人能不能在海中生活?人造卫星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黄河水是黄的?香蕉果实有没有种子?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都答不上来,又都十分着急想知道答案。顺理成章,学生为了使自己变得“知识渊博”,对这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表演欲望又很强烈,教师随机、随时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竞赛活动,既能深化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填写读书卡、口头表演童话剧、朗读、演讲、猜字谜、成语接龙等。

二、创设氛围,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1.保证充足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丰富的书刊可读,有充裕的时间去读,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怎样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首先,可以及时向学生分发学校为学生统一订阅的课外书,如,《学生天地》《课堂内外》等。其次,建议家长定期陪孩子购买其喜欢的书籍,并将书籍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分享。另外,经常到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做到常借常新。除了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为此,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成为雷打不动的自主阅读时间。而在平时的课堂上,有些写字速度快的学生完成手头任务,笔者就让他们自由阅读。这样定时与分散相结合,使学生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阅读时间自然增多了。

上一篇: 幼儿托班个人工作计划 下一篇: 小升初自我介绍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