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战略的概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4 16:34:09

财务战略的概念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1)

在国外,价值及价值管理的概念种类繁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前推进,相当多地被引入到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其中主要包括:

企业价值,既指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重置价值或拍卖价值,又指负债和权益的市场价值。

股东价值,指权益的账面价值或市场价值。

经济增加值(EVA),可以看成一种股东价值,由剩余利润(RI)变通而来。RI等于利润减去资产与资本成本乘积之后的余额。由于RI中的利润依据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公认会计准则中的历史成本原则、稳健性原则以及盈余项目调整的规定等因素对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利润数据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能反映股东价值和管理当局的业绩,而剔除这些影响的结果就是所谓的EVA。此外,如果将RI计算公式中的资产价值换成负债与权益的市场价值,所得到的数据则是市场增加值。

净现值,指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价值链中的价值,指满足顾客需要,是顾客所得与所付之间的差额。

EBITDA(读音“益必大”),指支付利息和税金、提取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利润,换言之,是指净利润加上利息、税金、折旧和摊销之后的数额。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就价值概念而言,我国与外国截然不同。我国的价值概念是理论性的,而外国的价值概念是应用性的,除价值链中的价值外,每一个价值概念实际上就是一项财务的业绩指标,因而很自然地引申出一种价值管理。当然,这些价值管理与我国的价值管理是截然不同的。有些炒作者将两者混淆,纯粹是一种误解。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2)

作者简介:

蒋 冲(1977-),男, 江西广丰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罗 焰(1968-),女, 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沉浸于大机器生产带来的高效,享受着化石资源带来的便利,通过暴力式的生产,将自然资源迅速转换成人类财富。而与此同时以“碳”排放为标志的全球变暖趋势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之一的企业,由于受碳排放配额的约束,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方面颇受低碳化影响,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财务管理活动低碳化倾向明显,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较之前发生了的很大变化,理财观念和理财实践亟待创新。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现状

( 一 )高碳化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能使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组合优化,从而创造出比市场配置资源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工业文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心是如何挖掘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潜能,实现价值增值,表现为:第一,凭借信息和技术优势,企业获得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的使用权,通过现代化大机器生产将其转化为具有一般等价物形式的货币财富,并且通过财富的累计效应,加速这一自然资源到货币财富的转化过程。第二,资本作为驱动价值增值的原动力,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创新性、扩张性和掠夺性。资本之创新性、扩张性符合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人类自由社会,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的原意(王国坛、王东红,2009),但资本的这种创新性和扩张性所引致的社会或环境负外部性得不到有效抑制,那么其掠夺的劣根性将暴露无遗。第三,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劳动力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量,因此,其价值在于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如何利用相对不变的劳动力价格,挖掘其价值创造功能,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基于片面的人类中心论这一伦理假设(王建明,1995),强调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创造价值、为人类服务,并进而实现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企业理财过程中,侧重于以未来现金流量为标志的价值管理,而在企业环境成本尚未完全内部化的软约束下,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理性选择。但是,全球温室气体(CO2)浓度的快速上升,必将扰乱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如海水温度、洋流以及太阳辐射)间的微妙平衡,终究影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因此,建立在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客观基础上的以高碳为特征的理财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低碳化经济和低碳化碳社会众望所归。

( 二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低碳化挑战与机遇 由地球生态圈碳失衡和化石能源的掠夺性使用而引发的低碳化思考,其特征主要是:(1)经济性。低碳化在关注碳排放绝对数量减少的同时,更强调提高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GDP或附加值更高。低碳化应该是一个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准和福利水平下的帕累托改进过程,经济性不仅体现在以较小的碳消耗和碳排放获得较稳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更体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以较小的冲突换得长久的和谐共处。(2)创新性。低碳化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发展观念和发展思维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的自适应过程,相伴而行的是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而制度创新则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规范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重塑,二者的交互、有机结合是低碳化转变的保证。(3)阶段性。低碳化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使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性、创新性和阶段性特征表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既是对已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否定,也是对现存理财观念、财务要素范畴和财务决策等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具体表现为:其一,理财观念的发展。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培育、配置和运用财务资源,以实现公司价值创造与增值(李心合,2006)。财务价值是一个以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衡量标准的经济学名词,在无外部性约束的条件下,财务网络对价值创造的支持体现在尽可能多的利用这种外部性来提高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其结果就有可能会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财务管理的短期化倾向明显。而低碳化理念,是要将这种环境的外部性在理财过程中让其内部化,成为企业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显性成本,其实质则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实现,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财观念。低碳化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财观念落到实处的一种具体方式和手段,有利于摆脱仅从资源配置单一维度出发而引致的财务价值增长的高碳化陷阱,进而从资源创造和资源配置双维视角考察财务价值增长的实现路径。其二,财务要素范畴的发展。资本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赵德武,2007)。传统财务管理将能够货币化的资本作为财务管理的要素范畴,旨在通过筹集、投放和分配等活动实现资本的价值创造与增值功能,为了规避货币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价值确认上的风险,财务管理活动中倾向于使用有形或是有市场参照物的资本形态。但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枯竭趋势不可逆转,财务活动所涉的要素范畴必然要突破有形资本的限制,更多关注那些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无形因素对价值创造和增值的影响。财务要素范畴的发展,赋予了财务管理核心概念——资本更多的内涵,必然导致现有理财模式的变革,风险价值以及对不确定性的评价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将越发显得重要,财务管理柔性化发展趋势明显。其三,财务决策评价标准的发展。在筹资、投资和利益分配等财务决策中,常用的评价标准是价值相关性,也就是诸种财务决策行为最后对企业未来现金量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低碳经济背景下强调经济行为的可持续性,财务决策虽不能脱离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但低碳化的约束使得企业必须在获取现金流量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权衡,或者说在伦理上企业在财务决策时必然需要遏制资本的过度创新而导致的掠夺性。因此,财务决策的评价标准面临着非效率性挑战。财务决策评价标准的非效率性挑战,并不意味着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否定,也不表明理性分析原则的不合时宜,仅仅表明财务决策的效率性评价标准需要完善和发展,财务决策的低碳化评价标准在短期或局部可能带来低效率,但从可持续发展或全局来说抑或是一种高效率。

二、无形资本战略的财务视角诠释与意义

( 一 )无形资本战略的财务视角诠释 (1)资产与资本。资产通过不同资产形态的转化给人们带来满足是其效用或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资本是一种依附于具体资产的权力,资本一旦投入就被抽象为一种为获取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力,因此,增值是资本的天然要求,否则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资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创新,资本为了增值而创新,资产不具备扩张性,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围绕着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在不同资产形态之间的转换,而资本极具扩张性,并且为了满足扩张的愿望敢冒任何风险。汪丁丁(2006)曾从“精神维度”解读资本的特征,认为基于资本所承载的累积效应,它能够把对剩余(利润)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即对剩余或净收益的崇拜。建立在公平、公正和自由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通过人们主观能动的劳动以实现通过对物的依赖摆脱贫穷与落后,进而通过以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为基本特征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因此,近、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以资本的运营和扩张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扩张过程(徐大建,2007)。(2)无形资本。资本的使命在于增值,而资本本身不会运营,只有通过人格化的资本即资本家才能运营,资本一旦人格化后实现资本增值的手段就会变得自利而且贪婪。通过暴力的方式开采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转化成其投入资本的增值;通过对普通劳动者劳动时间的侵占,将劳动者维持自身和家庭所需要的劳动资料转变为投入资本的增值;通过制度安排,将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转嫁给信息弱势群体而实现资本的增值等。资本人格化的结果就是:以资本为核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要素实现增值以证明其存在的意义。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劳动权益保护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等,资本通过简单、野蛮方式实现增值的空间越来越小,资本需要寻找一种文明的、可持续的载体重新焕发生命力。资本增值的源动力在于能激发人们不断通过创新将各种要素投入引起的未来现金流量变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与创新最匹配的要素是以技术和制度等表现形式的无形要素,这些无形要素依附于具体的资产形态,通过市场行为寻求价值的实现,这种以无形要素为载体,在经济活动中不断追求价值实现的权力就是无形资本。(3)无形资本战略。财务管理活动是在既定环境下,通过各种形态资本要素的组合,形成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识别和占有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组织行为。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围绕着“创新”展开,在价值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智力、组织文化、渠道等无形要素的凝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重心是如何挖掘、组织、协调这些以无形要素为载体的无形资本的运营,因此,低碳经济背景下应从战略高度确立无形资本财务运行的规律和特征。无形资本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无形要素的使用,创造出某种稀缺性和特质,并通过市场的认可进而获取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力,如果无形要素在企业未来价值凝结过程中的稀缺程度越高,那么通过这种要素的占有而获得的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就越大。无形资本战略跳出了“就财务论财务”的狭隘财务观,强调无形资本在企业价值驱动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并通过无形资本价值转移的灵活性增加组织适应财务环境的弹性,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 二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无形资本战略的意义 财务管理以价值管理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环境、财务决策依据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等发生了很大改变,以无形资本为核心的价值链系统左右着财务管理活动的得失,为企业未来、长远和整体发展提供持续的财务动力,进而实现企业均衡现金流量、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目标。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无形资本战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相对于其它资本形态,无形资本的累积效应较强,边际资本价值不受递减规律的约束,通过无形资本的正向累计效应,增强企业对财务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竞争力。(2)基于无形资本财务循环的环境友好性,企业价值创造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3)无形资本形成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能有效缓解竞争的对抗性导致的效益损失,提高企业整体职能的协调性,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

三、无形资本战略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 一 )低碳财务理念的发展 理念是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活动模式或者说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财务理念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思维结果,无形资本战略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在财务核心概念、财务本质和财务目标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财务核心概念历来都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曾有过“资金论”、“本金论”和“价值论”等诸多观点。“资金论”认为财务活动的基本职能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的顺畅和均衡,甚至将“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并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本金论”认为财务活动是以垫支为前提的本金保值、增值活动,明确了本金与基金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本质区别,反映了财务活动的保值、增值特征;“价值论”认为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管理的一种风险管理活动,较全面概括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现状。上述观点虽然反映了财务管理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未能揭示财务管理的本质,诸种概念不适合作为财务的核心概念。财务核心概念应该是能统驭整个财务概念体系的轴心,能够反映财务活动的本质,财务本质是在制度或环境约束下的财务效用最大化,财务效用在商品经济时代表现为以一般等价物表示的人们对物的依赖带来的满足程度。因此,将在物的维度具有天生累积效应,并在精神维度将对剩余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的“人格化”资本作为财务核心概念较其它财务概念更能反映财务的本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环境的变迁引起了财务资源的柔性化转变,资本形态在环境硬约束下出现无形化趋势,无形资本在低碳财务概念体系当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财务核心概念体系,财务活动将资本作为基本的财务要素,通过筹集、投放、回收和分配等手段寻找和激励资本保值、增值的动力。低碳经济背景下以创新为特征的无形资本是诸多资本形态中最活跃的一种,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财务活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如何实现无形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根据财务本质是价值与权力相融合的财权流观点(伍中信,2006),财务活动过程中与价值相关的权力应该是统一的,但是无形资本的价值溢出效应使得在无形资本战略下出现价值与权力的非对称状态,因此,在 “财务目标集”中应该增加价值与权力统一的目标元素。财务活动过程中价值与权力的对称是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形成与对其的要求权要统一,在以实物资本或是货币资本为主要价值驱动因素的工业经济时期,这两者的统一较容易实现,但是将无形资本作为主要的价值驱动因素后,两者的统一会存在很多干扰因素。

( 二 )财务预算管理的完善 无形资本战略下财务活动以无形资本作为中心,将各种资本形态有效组合,挖掘和发挥各种资本形态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无形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外部性、不确定性和相对的垄断性等,无形资本战略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更需要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进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按照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等关系进行量化的制度体系。无形资本战略下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确立无形资本价值创造的核心地位,保证了企业价值驱动的持续性和竞争优势的长期性;从权力配置的角度均衡其它资本形态所有者与无形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了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从风险控制的角度防范和降低无形资本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对环境的适应性等。财务预算管理以资本循环为逻辑起点,以价值链管理为参考依据,是企业推行无形资本战略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财务预算管理的重点体现在: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利益博弈的方式之一,预算目标是各方讨价还价的妥协结果,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本价值创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非标准化等特点,使得博弈过程更加反复,因此,建立有效、规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无形资本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企业的组织机构方面更趋向于网络化和扁平化,倡导沟通、共同参与和团队精神。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上,以市场作为导向,通过作业基础预算增强预算的精准性、运用EVA等价值指标增加预算的价值导向、借助平衡记分卡等综合业绩评价改善预算的财务特性等,增加无形资本战略下预算管理的弹性,避免财务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上,密切关注无形资本的累计效益和溢出效益,围绕着无形资本的开发与储备,实时调整各资本预算的执行进程,并根据资源基础理论,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和增强预算管理的战略实现意图。

四、结语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活动围绕着创新展开,创新的财务价值需要通过无形资本循环运动实现,以无形资本作为财务战略重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形资本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从战略高度挖掘无形资本的价值创造功能,通过财务上的优势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财务环境的多变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价值计量问题,使得无形资本战略的实施面临诸多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动态中把握无形资本价值运动的规律,如何通过相对价值模型计量无形资本价值,以及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制度建设等是无形资本战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本财务战略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L1354)和江西科技大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12SY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

[2]唐跃军、黎德福:《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6期。

[3]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年第7期。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3)

一、成本信息成为制约企业绩效评价的瓶颈

在以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无论是高层次的战略定位,还是低层次的企业经营,成本信息的运用一直贯穿其中。但是,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处于一种成本概念歪曲、成本信息滞后、成本系统无效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价值的瓶颈因素。

(一)对成本概念的理解过于片面

当前,企业对成本的理解仍过多地强调成本的财务信息属性,而忽略了它的非财务信息属性。实质上,成本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管理者有效管理企业时所需的成本收益方面的财务信息,也包括生产率、质量等非财务信息。如果企业一味地注重财务信息,则有可能产生误导作用。因为财务信息倾向于关注短期因素。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取得竞争胜利,企业必须首先关注一些长期的非财务性因素,如,产品与生产领先、产品质量和顾客忠诚度等。有时,过分强调财务信息去削减成本(一项财务指标)而忽略甚至降低质量标准(一项非财务指标),这样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灾难,导致长期内顾客和市场份额的丧失。反之,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可能会有意地抬高成本,只要所取得的溢价收入大于成本的增加额。因此,在研究成本概念时,有必要将战略思想引入其中,从战略角度考虑它的非财务性和长期性。

(二)会计收益的计算只考虑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

众所周知,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债务资本成本(利息费用),股东的权益资本成本被当作是“免费的午餐”不予核算。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为独资和合伙时,债权人被认为是唯一的外来者,重要的是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相反,单独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然而,在企业组织形式为公司制时,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相对于公司这个独立的人格化主体而言,都是“外来者”。公司通过两个渠道筹集其所需要的资本,无论是哪种资本,公司使用它们都是有代价的,都应作为成本处理。而且,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不了解企业信息的股东可以随时用“脚”投票,出售其原来持有的股票而不再成为公司的股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已经成为企业的“外部人”,股东权益资本成本必须单独计量。

(三)强调物质资本成本,忽略了对人力资本成本的计量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在其“向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中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指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能使价值迅速增值的包括健康、体力、经验、知识和能力的存量。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的要素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也认为,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初期,人力资本将具有更大的增值潜力。周其仁(1996)在“企业契约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这里的非人力资本,通常是指除人力资本之外的所有物质资本的总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合作契约关系,是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体现了一种博弈均衡。

(四)固守陈旧、落后的成本系统

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提供的信息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成本信息应具有可靠性,成本信息应能够尽量客观地反映现实,接近实际,管理人员使用该成本信息应能够做出恰当的决策,不会导致错误判断。其次,成本信息应具有相关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应与管理者将要做出的决策相关。当决策需使用历史成本时,成本系统应提供历史成本信息;当决策需利用未来现金流量时,成本系统应提供未来的相关成本信息。再次,成本信息必须支持各种类型的管理决策。如,为管理层指出正确的经营方向、产品投资组合与定价、材料(零件)自制/外购、新产品开发、长期投资决策等。此外,有效的成本系统还应有助于企业的激励与控制、学习与反馈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成本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果发现成本系统对于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时,表明企业的成本系统可能无效了。

二、改革现行成本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一)建立以管理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概念框架

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被归类为一些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与决策、组织与领导、绩效与控制。

1.基于战略职能的成本概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剧烈,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战略。因此,管理的战略职能已经一跃成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把战略管理思想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的实质要以企业的战略为核心,与一系列具有源流性质的成本动因相对应。战略成本的内容一般包括时间成本、信息化成本、创新成本、学习成本和市场成本。

2.基于计划与决策职能的成本概念。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做出各种计划和决策,必须获得足够的信息,其中,成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企业管理人员所运用的成本信息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数据,而是一些经过处理的具有及时性、相关性和精确性的成本信息。于是产生了常见的用于计划和决策职能的成本概念。这些概念主要包括相关成本、差别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3.基于绩效与控制职能的成本概念。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控制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考核和激励雇员及经理提供信息。用于此项管理职能的重要成本概念是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和责任成本。

4.基于报告职能的成本概念。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定期编制各种财务报表,以满足广大外部信息使用者和内部成本管理的信息需求。在这一管理职能中所使用的重要成本概念为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这些成本通常是根据国家统一的财务和会计法规、制度核算出来的,又称为财务成本或制度成本。

5.基于组织与领导职能的成本概念。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之后,为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组织还必须按照设计的要求为系统配置合适的人力资源,并对之进行有效的管理,称为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应的成本概念为人力资源成本。广义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劳动者被企业雇佣之前为了培养自身的劳动能力所花费的代价和企业在员工的招聘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所花费的代价;狭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仅指劳动者受雇后的成本,是企业组织为了取得或重置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成本。

可见,成本信息正扮演着多种角色,为管理的各项职能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成本观念,冲破单纯的产品成本概念的束缚,多层次、多方位地理解成本的概念。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目标的出现,成本的涵义也必然随之拓展和延伸,成本概念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

(二)将权益资本、人力资本纳入会计核算系统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4)

一、财务战略的概述

(一)财务战略的概念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稳定,实现的整体发展战略。战略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就是采用战略发展的方式,从战略角度出现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另外,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在管理工作中,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依据实际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依据财务管理对以及特征之间的差异,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内部资金管理略以及分配战略;如果仅从企业发展经营的角度出发,财务战略管理可以分为:初期管理、中期前期管理、中后期管理、后期管理。

(二)财务战略管理特点分析

1.动态性。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企业的战略管理为基础,如果某一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连续性、策略性、适时性、权变性。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及时的掌握财务管理的动态性,才能充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2.全局性。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应该积极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出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源的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工作,财务战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市场的变化、需求量等,只有加强对这几方面内容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

二、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支,从企业诞生就表明两者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无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如何调整,整体的管理方式都是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所谓的企业战略,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所制定的措施,相应的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是灵活多变的,能够依据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同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以及层次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战略管理相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依旧属于企业上层管理范围,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都以企业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机制的施行,无论是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还是生产管理活动,都应该配合的是企业各阶段战略管理机制的开展,实现企业战略的实现。在此观念基础上,提出战略财务管理的理念,依据实现企业战略为中心开展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此时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最大不同,就是强调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活动应时刻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这就意味着:企业的CEO在做各种财务决策、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需要具备战略的眼光,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本部门行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积极从实际出发,对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措施,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静 单位:陕西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国贸

参考文献

[1]赵清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J].现代企业教育,2010,(2):130-131.

[2]张淑萍.经济学视域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必要性的解构———企业战略管理背景下的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21):99.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5)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概念 创新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内部控制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所存在的差异,基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内部控制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证监会2001年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的定义:“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

2.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如下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3.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于2008年6月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使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在上述内部控制的定义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内部控制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互交织的一个系统;其二,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种动态过程;其三,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深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中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是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在与国际内部控制体系趋同的过程中,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一)由制约观念到发展观念

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更加关注于企业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一个企业发展来看,战略目标尤为重要,它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方向,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也不例外。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在目标中体现了“战略目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内部控制概念,这是一个突破,使内部控制可以从战略高度关注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二)由借鉴国际到自主创新

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是在研究国际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和改进内部会计控制标准,吸收国际尤其是美国内控标准的先进理念,形成一套既符合中国企业实际,又与国际控制标准趋同的公认内控标准体系。而且在制定过程中,虽由财政部牵头、六部委共同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但其在全面起草阶段深入各大城市的近30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随后的初审修改阶段,又邀请中石油、中石化、中航一集团和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学者对起草的各项控制规范进行了初审把关,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由会计控制到综合控制

控制规范若仅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层面上,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不够强。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所以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由原来的会计控制转变为综合风险控制,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由人为分割到一体化推进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重视对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研究,研究人员在理论的引进、完善和实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纵观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仅注重其操作性,指导性,而且更加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统一认识,逐步形成了以公认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特殊控制标准为补充,行业内控监管评价为保障的运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模式。

三、我国内部控制概念的完善

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中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充分汲取了各国的精华,考虑全面。但是,还存在着改进与发展的空间。

首先,在报告目标方面,摆脱仅局限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误区,使报告目标为企业进行多维度的服务。其次,在合规目标方面,本文认为我们不仅仅需要遵守外部的法律法规,遵守内部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同样重要。最后,内部控制目标层级关系的完善。虽然我国将内部控制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层级关系,应该进一步强调战略目标的地位。战略目标应是最高层次的,它可以从总体把握全局,其他几类目标都应当与战略目标协调一致,为战略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上海会计管理.2000.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6)

中小企业是广东省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和经济增长、税收增加、科技进步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广东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其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

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核心竞争力概念引申而来。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在一定环境下可供组织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技能、经验和知识的集合体,它是核心技术与企业管理能力的统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它关注的是基于市场竞争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力资源.是指能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优势的技术系统、组织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从本质上看,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一种代表着未来知识经济特征的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竞争力子系统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同样的性质。

关于财务核心竞争力,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但是许多文献对此进行相关研究,例如:李泽红教授认为:“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扎根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系列专有的、优异的、动态发展的企业理财竞争能力。”刘真敏和魏顺泽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基于核心竞争力并由财务能力高效凝结而体现的一种整合型的竞争力。它贯穿于企业财务能力之中,是一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和实现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综合财务能力。金振宇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务部门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和结合,是具有使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优于其他企业,并保证企业正常、高效运行的一种能力,是维持企业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一种战斗力。综上可以看出,尽管对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无一例外都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种战略性的财务竞争力,并且这种竞争力的目的是企业价值增值。也就是说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内隐综合性性、整体性、动态发展性和知识积累性。本为认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培育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和可持续价值增值为目的,企业财务系统所专有的、优异与其他企业的对财务战略、财务资源、财务结构和财务能力高效耦合的综合财务竞争力。

二、广东省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在全国居于比较靠前的位置,但是相对于整体而言,仍然是淘汰率比较高,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广东省中小企业缺乏财务核心竞争力或财务核心竞争力不强引起的。研究分析广东省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现状如下:

(一)财务战略不明确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在总体上做出的客观科学的概括和描述。广东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财务战略重视不够,忽视财务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对于财务管理重战术、轻战略,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片面最求成本最低策略,较少有明确科学的财务战略。还有一些中小企虽然制定了财务战略,但只是把财务战略当作口号或规章制定,使财务战略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实质作用;对于财务战略定位、实施缺乏长远规划,有时甚至为了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资源不足

从财务硬资源来看,广东省中小企主要表现为融资困难,资金周转困难。一方面广东省中小企业筹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内部筹集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较少吸引风险投资,资金缺口比较大。有资料显示:约有76%左右的广东中小企业采取内部筹资、约有28%左右采用内部筹集资金,约有14%的广东省中小企采用银行贷款,而对于风险筹资则非常少。目前广东省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还比较有限,担保费用偏高,融资能力不足且担保机构本身担保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差,难以满足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据广东省经贸委测算,广东省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总额为1.1万亿,与广东省中小企业 2万多亿元的潜在资金需求相比,存在近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

从财务软资源来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大多数广东省中小企业缺乏独立的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财会人员较多由企业高层信得过但是素质不高的人员担任,或者大多数为一般的做账人员,缺乏具有较强财务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决策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老板不是本着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使用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去引进人才,而是本着拿来就用、用尽即弃的想法引用人才,员工考核激励方面,重物质轻培训和培养,这样使很多优秀财务人员不会选择中小企业,或者仅仅把中小企业当成跳板。对于广东省中小企业而言,则形成整体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核心财务人才,财务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组织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匮乏。

(三)财务结构不合理

广东省中小企业财务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在股权高度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许多企业没有脱离“家长式”管理模式。一股独大或家族控股现象普遍存在,很多董事会的意见和建议较多只具有参考意义,最终的决策权仍由业务控制,极大限制了企业继续发展的空间;“任人唯亲”阻碍外来人才的进入,既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整个财务系统人员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企业融合各种社会资本,失去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债券人、员工、供应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治理机制尚未建立。企业融资信誉普遍不高,没有明确的债权人保护机制;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不注重保护员工的利益,劳资关系竞争等等。

(四)可持续创新能力较弱

广东省中小企业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即以本地中小企业为主的内源性经济和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外源性经济共存。实际上这两种经济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共生关系并不明显。大多数外资企业只是将生产环节放在内地,其核心资源、技术和市场都掌握在外源性企业手中,与其合作的国内企业很难接触到他们的核心技术和资源,大多数外源性企业都属于“三来一补”型企业,它们追求低成本而不是创新,而传统的内源性企业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它们大都通过跟踪模仿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广东中小企业过分依赖外源型经济 ,使其自主创新在全球价值网络体系中形成低端锁定,进而使其自主创新意识在“等、靠 、买”过程中淡化。此外,由于资金短缺,知识产权法实施不力,人力资本的储备不足和多年来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使得广东的中小企业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进行技术创新。许多广东中小企业宁愿赚取微薄的代工收入也不愿去进行技术创新。

三、广东省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根据广东省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现状,培育和提升其财务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

首先是进行科学的财务战略定位。这要求广东省中小企业结合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企业整体战略及战略目标、自身资源、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务战略目标和路径;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当为财务战略的实施寻求潜在的资源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然后广东省中小企业应当在科学分析其所有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财务战略模式。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平衡积分卡分析,把财务维、顾客维、流程维和学习成长维结合起来,根据自己不同的生命周期选择扩张性财务战略、稳健性财务战略还是防御收缩性财务战略;最后企业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保证财务战略的完善实施和动态调整。

(二)完善公司财务结构

广东省中小企业一方面应当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共同治理结构,把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纳入范围之内,使他们对公司决策、经营享有一定的发言权,共同推进公司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可持续财务创新能力

提高广东省中小企业可持续财务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具体除了政府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科产业的科技孵化器的培育和扶植,优化中小企业外部创新环境外,中小企业本身需要提高其财务系统内部创新素质。例如提升企业家素质;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规范、做好前提调研和论证以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能力;完善财务计划,提高财务控制过程的完备性、制定适当的财务分权制度以提高财务控制能力;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提高财务信息的共享、交流和传达及时性,以提升整个财务系统的协调能力等。另一方面,广东省中小企业应当学习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将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方法与地区特色相结构,各中小企业相互联合,在集群化的基础上加强集群内部的信息、人才交流共享和良性竞争及共同发展。

(四)构建学习型财务组织

构建学习型财务组织是构建和提升广东省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根源。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培训管理机构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财务人员能够继续学习、教育、培训;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时,参考参加培训的次数、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考核;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竞赛、评选优秀培训项目的形式,鼓励员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要素中的重要地位。企业通过员工持股或实施股票期权、期股制的方式,使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把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同企业资本的增值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员工持股或实施期股制,能够避免工薪制下企业经营者和员工逆向选择及短期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对员工的长期激励与约束。

参考文献:

[1]李泽红,杨宏伟.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评价.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04)

[2]刘真敏,魏顺泽.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会计之友,2006(12)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7)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理性思维观的认识

战略管理会计是没有这么多的方式,它更是一个概念。它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塑造人的理性思维,理念,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帮助决策者形成不同的创新思维和远见。

1.战略上的优势。管理会计的战术出现视场变窄,没有充分考虑战略成本管理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作为参考,为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与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并积极寻求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有时候为了获得及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为代价短期利益。取得了显着的成本领先,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优势,并集中在三个方面。商界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者判断该企业的竞争地位,对未来的利润和市场价值的理念的优点源自他们自己的头脑,指导他们的决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是:现在以满足需求,但不损害后代的能力,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升级,企业领导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保存的完整性和财富的利益。必须从亏损的国有企业,破产和崩溃的真正命运的经验教训。真正了解和充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管理会计的概念,以指导他们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意义上说,会计长期价值,注重知识投资的管理理念,进程评价,评价的目标相结合,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方法,丰富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以帮助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以出口为导向的。战术性管理核算忽视外部因素,不利于形成全系列的竞争力。与此相反,在论战略管理会计的生产模式,为了满足外界客户的需要为中心,竞争该企业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集中在外部市场形成的相对竞争优势,决策是要考虑的内在因素,还要考虑对外的环境条件市场份额,客户盈利等。所有的概念,由内向型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并充分利用外部信息,管理,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4.为了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战略管理会计初探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为了完善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一定充分认识到人才,知识及技术在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决定性作用,并建立管理思维,在进行深入研究及掌握员工的行为方式的思想,及承担积极有效措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的才华更大的发挥。

5.完整的概念。战略管理核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崇尚诚信。具体来说,就是充分了解一个整体,企业与外部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结果的短期及长期开发的一个整体,制程控制,以及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财,物是一个整体。其总体目标是该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最好的是整体决策的优化管理,及要牢固树立总体概念,能够促进内部协调的运作,减少内置强化内部组织目标之间的连贯障碍。要放弃过去,正好控制的做法,真正的过程控制及分析的结果,合并连接的制作和运作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和总体目标,以实现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二、会计技术的应用

1.在深入分析企业的“战略三角”的战略目标,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生产和发展的长期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深入分析的缺点,从战略的高度,并有效地提高应努力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不可避免的短期客户端的状态主充分的市场调研,市场动态研究,消费者跟踪研究顾客的喜好和趋势。同样,研究竞争对手,包括投资于资源的对手,产品结构,价值链组成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现状研究及开发成本,战略目标和合作伙伴的地位的,准确的市场定位。然后,在此基础上,目前的竞争地位为出发点的企业,专注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企业,一致的原则,发展高高科技,高效率,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目标。基于这个目标,然后制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这个项目的引入和发展,产品的革新和提升,引进和人才的培养,器材,资金利用情况,并建立一种机制的完整性和使用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和改造,除了市场份额,开拓进取的精神,让企业有积极的精神,争取做完最终实现企业化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2.全面采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战略管理及实施成本。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为中国企业的行业,拓宽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和竞争者的范围内,可以帮助清除其成本水平,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因此,成本战略管理的实施,探索各方面的成本,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是必要的关注和高端供应商的关系,但也给低端客户和经销商的高度重视,竞争对手应为了解的费用,管理成本,落实的投资项目,全面的监测,研究,开发,设计,制作,销售及售后服务。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此目标,该公司可以轻松充分利用。

3.战略信息库的建立,为广大用户提供及时及策略性的资讯。战术主要是来自本报告所述期间的财务及会计财务核算,管理会计的资讯,并且不能访问的相关信息及时,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之后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报销,内部网络的信息传播是有限的通知,管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资源浪费严重。以充分运用企业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及时的战略信息,有必要建立一个战略基地,其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的发展。多多收集,整理资料,多元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和竞争对手,业内人士分析,政府的政策与统计通报,国际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国际经济的发展,新闻报道及其他有用的资讯。战略决策,战略管理会计,分析和战略信息库中的某些方法处理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决策机构,提供资讯为企业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8)

一、 财务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财务战略是主要涉及财务性质的战略,因此是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的战略。财务战略主要考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战略问题,并以此与其他性质的战略相区别。财务战略主要考虑财务领域全局的、长期发展方向问题,并以此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相区别。

财务管理可以分为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两大部分,相应地,财务战略也可以分为筹资战略和资金管理战略。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来源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等。资金管理涉及的实物资产的购置和使用,是由经营战略而非财务职能指导的。资金管理只是通过建议、评价、计划和控制等手段,促进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价值。资金管理的战略主要考虑如何建立和维待有利于创造价值的资金管理体系。股东价值是由企业长期的现金创造能力决定的,而现金创造能力又是由企业对各种因素(包括资金因素)进行管理的方式决定的。本文使用的财务战略概念姑且为狭义的财务战略概念,即仅指筹资战略

二、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按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号――组织架构》的有关内容,公司结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所有者(股东)、法人及其法人代表(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其要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因此,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关系是否协调可以说是公司治理结构优劣的标志。

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聘任到好的总经理为核心所组成的经营者阶层,能在制定公司战略决策时提出最关键的问题,得到建设性的建议和忠告。在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经理人员能够以股东长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决策依据,而不是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依据。董事会能够认真研究公司的重大发展战略和战略发展计划,审批资金预算、借贷、增股、扩股、发行新股、发行公司债券等财务活动,制定和公布股息、红利分配政策并通过这些决策活动为股东闷的长远经济利益着想;能够有效地对经营者业绩做出评价,监督和约束经营者行为,支持经理人员地合理经营决策,并有权撤换不称职地经理人员。股东可以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踢票”的方式行使对公司决策的最终控制权。相反,若公司治理结构较差,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如经理人员在职消费,经营决策的短期行为,盲目投资,抵制债务融资,与外部人勾结侵吞公司资产等。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监督不力,甄选和撤换经理人员制度不结合理,甚至与经理人员勾结损害股东利益。

可见,公司制定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需要经营者和董事会一道进行规划和决策。一旦这些战略目标和决策确定后,就需要经营者负责具体的、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经营者与董事会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公司战略的最有力保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战略的制度基础,更毫无疑问是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度基础。我们在进行财务战略选择时,必须考虑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重要内部环境因素。

狭义的财务战略就是资金筹集战略,可以归结为债务融资战略和权益融资战略。所有者和经营者作为理性经济人由于双方目标函数不可能完全一致,在这两种战略的选择上也可能出现较大分歧。

从所有者角度分析,他们可能会处于以下原因考虑而偏向于债务融资。其一,债务能够降低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成本,面对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资产组合的多元化,证券交易系统的全球化和电子化,股票也衍生大量权益与风险搭配得更加灵活得新式证券。这些新式证券在提高权益与风险搭配的同时也促使企业资产的控制权更加分散,股票的集中度越来越低,经营者可以轻而易举通过收购少部分股票完全控制公司。“用手投票”、“用脚投票”的约束大大弱化,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债务融资要求公司到期偿还利息和本金,否则公司形象受到损害,甚至又破产的危险。而公司可能受到的这些打击会危及经营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债务融资对经营者来说可以称作是一个“硬约束”,它迫使经营者必须努力工作,提高资产收益率,减少挥霍浪费,保证足够的现金供应,降低经营风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破产的概率。经营者地这些行为无疑是符合所有者的目标的,因此有助于降低成本。其二,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效用,即由于负债成本固定不变,息税前利润的增加能带来更多的每股收益的增长。其三,债务的信号作用,即举债经营有助于增强债权人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心,从而对公司的权益价值有积极的影响。其四,债务的税收优势,即举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税收上的优惠,可以降低公司资产投资所要求的回报临界线。其五,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比权益融资低,而且用于经营规模的资金,如果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则时间周期太长,如果通过发行股票财务,则限制条件过多且手续复杂,容易贻误市场营销机会。

参考文献: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9)

笔者认为,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描述并规划公司战略,通过对公司发展各个维度的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有效地进行管理并达成公司战略目标。

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由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Norton)提出“平衡计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的概念之后,基于简单的理念――所谓“员工将对被检查的内容而不是期望的内容作出反应”,最初平衡计分卡很快作为一种标准管理实践被纷纷引入公司管理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远不止业绩计量方面,通过其简明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罗列出公司发展各个维度的现状及未来目标,于是将其作为一种持续管理工具在战略管理等领域加以广泛运用。

针对所在公司的实践,笔者就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分析、总结和探讨。笔者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利用“平衡计分卡”,从公司战略到运营、从财务指标到非财务指标、从点到面、从表象到实质,全面地建立财务预警及监控指标体系,从而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风险定义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依此,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定义为一个事项将会给企业财务目标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按照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对风险管理的目标的划分,财务风险管理也包括以下4个层次的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经营的高层次目标,应与组织使命方向一致,并支持使命;

运营目标:有效且高效地使用资源;

报告目标:报告的可靠性;

合规目标: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二、财务风险管理中嵌入“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意义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是以“公司愿景与战略”为核心,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的绩效表现来分析和衡量战略,组织将在业绩的先导指标与后滞指标间、财务与非财务风险因素间达到平衡。这种多维度的组合,有助于组织内部成员对组织战略目标及战略执行步骤有更全面的理解。平衡计分卡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战略目标、业绩计量、执行目标和战略行动。

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是“公司的愿景与战略”,即公司组织内部追求的长期目标。从财务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看,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清晰地对其进行定义、分类,使执行公司战略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从财务风险管理的运营目标看,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衡量公司在财务、顾客、业务流程以及创新责任等公司发展各个维度的绩效表现;通过衡量在各个维度公司运营目标,可以更好地均衡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期望。

从财务风险管理的报告目标看,平衡计分卡中对非财务指标的量化与定性描述,有助于跳离财务指标的窠臼,透过表象看到实质,更好地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从财务风险管理的合规目标看,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采用定性表述或非财务指标来描述难以用财务指标来量化的合规目标,让财务风险管理“有章可循”。

三、平衡计分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一)运用平衡计分卡描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此以本公司为例,运用“平衡计分卡”描述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以简表形式列示如表1:

从表1可看出,指标包括一些具体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但其在各个维度的表现,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财务指标比如利润率等又会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进而影响非财务指标如产品上市数量与速度等。

(二)运用平衡计分卡识别相关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包括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同时可以利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建立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比如,对产品(存货)管理,可以建立以下指标体系来识别相关的财务风险,见表2:

在建立预警指标之后,对风险事项严格进行监控,并及时跟踪反馈,选择适当的防范、回避或转嫁财务风险的措施,将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可容忍范围之内。在信息汇总、整理、分析、运用的环节,可以财务量化指标为核心,建立严密的数据分析体系,及时提供对组织决策有用的信息。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会产生财务风险,但可能其是顺势而变,比如研发投入过多,企业可能不堪重负,但新产品上市获得销售额的增长将增加企业效益,因此,单纯的财务指标不足以概括财务风险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引入“平衡计分卡”后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是更全面更综合地考量与管理财务风险。

(三)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应强调事项

财务风险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财务风险指标较其他风险指标而言,量化指标比较多,毕竟财务更多的是以数据说话,因此,在引入并运用“平衡计分卡”概念的实务过程中,还是应当注重定量指标的选择与设定。

另外,引入并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是期望财务风险管理并不仅是纯粹的数据分析,而是利用其他管理工具,使我们能站在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高度,更好地实现财务风险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战略的概念篇(10)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2901

一、财务规划的战略视角研究

财务管理和战略概念的提出是财务战略研究直接的成果。为适应企业竞争总战略,财务战略的目的在于对资金进行筹集和管理。即财务战略为谋求资金的有效流动以及增强企业的财务竞争力,使企业战略得以实现,在对企业资金流动受内外环境影响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长期性、全局性的来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进行谋划,同时确保其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就财务控制而言,某些学者将预算控制和战略加以结合,从而提出战略导向预算管理。财务规划而言,某些研究对财务规划创新提出新思路,其中就包含财务规划的柔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然而这些研究仅仅提出了问题,却并未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此外,这些研究受财务规划框架的影响太深,它的创新仅在于发展财务计划。

二、财务规划的增长视角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可持续增长时常常把财务政策研究包含在内,并且研究所用模型大多是对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引申。徐春立通过希金斯可持续的增长模型得出财务政策的制定是按照企业资产的收益留存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决定的。他在对财务政策的杠杆作用加以分析的前提下,把财务政策划分成三类,也就是保守型、适中型、激进型三种。

对于财务政策和可持续增长率的研究尽管已经对可持续增长予以了重视,然而此类研究依旧围绕传统的财务规划目标来展开的,并且此类可持续增长率同样是在非常严格的假设下展开分析的,很难变成具备拥有实际作用的研究方法。

三、财务规划的价值观视角研究

我国某些学者对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陈晓等人站在资本结构的立场出发,通过对公司价值展开研究得知,我国上市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机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因为债务融资成本非常低,公司价值和债务融资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由价值立场出发,杜菲和汤谷良提出的盈利、增长、风险控制构成的三维模式具备现代财务规划含义,同时也是对财务规划特征价值导向的一种体现。然而这些研究仍旧未形成有效财务规划定量的模型,从而使企业不容易对战略性的财务组合决策予以确定。

假如对计量模型和价值导向的一致性予以考虑,便可采取价值管理模型。尽管此模型不仅对企业价值目标要求最大化有所体现,同时还可展开包含增长期、财务杠杆和增长的定量分析,然而目前极少有人对此模型加以运用。

四、财务规划的均衡视角研究

传统财务规划通过对直线预测模型的利用来预测和分析企业的利润。此种财务规划是单向进行的,但财务战略矩阵却把单向的财务规划转变为了均衡式多维的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最终的目标在于追求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企业价值提升最主要是由价值驱动因素来决定的,其中企业成长的途径和动力无疑便是增长,如果没有增长,那么企业也就无法长期存在。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角度出发,于是便产生了增长战略问题,通过对增长战略予以有效和恰当的实施,才能使企业得到健康的成长。实际上,扩大企业规模同样也是使企业增长的动力,企业的发展便是对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不断追求。

当然,增长同样会给企业造成风险,作为一把双刃剑,增长能使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增加,但同时也会使企业的有限资源被消耗。为使企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有效盈利计划予以建立,并用其对企业决策控制管理提供帮助。假如增长规划无效,便会导致企业由于过度增长而变得举步维艰。所以,通过对价值受增长的影响以及财务政策予以研究,能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如此一来,便可成为财务研究最为关键性的内容。除此之外,全球战略价值管理让动态财务规划必须对企业盈利的增长潜力、持久性予以重视,并且它还要求通过价值计量来对企业战略长期的价值增长性进行分析,同时将之作为支持战略决策的方式。杜菲和汤谷良从风险平衡、盈利、增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三维管理的战略思路,强调进行财务规划的基础便是规模持续增长,所以财务规划和公司战略的任务便包含控制风险、追求盈利、战略思路。管理增长站在战略角度出发对企业增长速度进行规划,不仅保证了战略增长的速度,同时也能对速度陷阱加以防范,从而使公司耐力和速度得到平衡;追求盈利立足于股东,目的在于保证规模增长、公司运营能对股东盈利进行持续支撑。此论点使传统财务规划目标被改变,它的内涵也就是财务规划的目标,即持续支撑股东盈利;财务规划中心内容便是风险、收益和增长的均衡。这便使得当代价值管理理念和财务规划概念可以彼此一致。

五、财务规划的动态视角研究

财务规划动态含义就包括财务规划的环境柔性和适应性,也就是财务规划战略性、决策调整适应性、财务规划时间特征。

由财务规划的研究史可知,因为控制理论的方法和理论与动态规划的研究维度有多个,如此便使得企业规划动态研究的视角可以不同,例如依据古典经济学相关理论,通过数据运算和数学方式的运用对动态系统展开最优控制。

上述研究方式并未得到运用和推广。因此,人们选择系统动力学来对财务规划展开动态研究,也就是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来对动态控制模型加以建立,通过计算机技术来仿真和模拟企业活动。吴中春采用系统动力学对动态财务规划模型予以建立,同时提出狭义和广义的动态规划概念。由狭义动态规划来看,财务规划主要对制定过程予以强调,它建立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并以持续创造企业价值作为目标,从而使财务政策和增长彼此协调的价值、风险、增长财务规划得以建立。

六、结语

总而言之,首先,传统财务规划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需求;其次,现代化的财务规划研究对财务规划目标价值性、动态性和长期性予以强调;最后,尽管学者对财务规划展开了探索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还局限在传统财务规划研究的方法和目标上。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政治哲学相关论文 下一篇: 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