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3 09:25:13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1)

一、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含义

储蓄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和办理储蓄业务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银行员工有义务给予记录,并要求存款人在存单上留下自己姓名的制度。其根本宗旨在于有效保护个人利益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促进金融体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进行,保证个人金融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

我国建国五十年来,储蓄存款制度一直实行的是记名(虚名)储蓄制度。其记名可以是真名、假名、代码亦可以是亲友的名字。特别是活期储蓄,银行只认存折不认人,只要取款人提供存折出示印鉴或输对密码(由取款人开户时约定)银行即按折付款。储蓄存款实名制是发达国家早已实行的一项金融制度,也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制度.

二、为什么要实储蓄存款实名制

我国现行的储蓄存款记名制可以说从源头上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妨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2、税收征管困难,偷逃税款严重。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在现实条件下,能偷逃税赋成了个人的本事,对不少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逃税倒成了其义务,我国个人所得税规模占人均GDP的比重大约在0.28%左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2.1%,税源流失过多,根源在于我国的现行储蓄存款制度根本无法支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监管,而存款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建立公民的信用体系,不能明确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无法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3、使我国的相关调整政策无所适从,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比如,针对我国内需不旺、消费疲软的状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如连续下调利率、鼓励消费信贷、征收储蓄利息所得税、增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刺激教育消费等等,但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很不明显,为什么?因为储蓄存款记名制掩盖了贫富差距,立法和行政机构很难对症下药,对少部分暴富阶层的人士来说(据非官方资料,这部分仅占存款人数7%的阶层控制了约60%以上的储蓄存款总额),收入只是数字的增加减少,钱对他们来说几辈子也花不完,该有的都有了,因此他们对刺激消费的政策很麻木。

4、个人信用制度无法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一切经济关系要靠信用来维系,没有好的信用制度,就会产生“交易冷淡”和“投资锁定”现象,由于互不信任,交易方式会向现金交易和以货易货等原始的刻板的方式滑落,“银行惜贷、企业惜投、个人惜借”的悲观情绪弥漫,造成经济活力日益下降,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作用。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当然是一个复杂的程序,涉及到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金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诸多内容,但储蓄暑期实习报告存款实名制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三、如何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

1、以现有的个人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储蓄存款实名制。信用是公民活在世上的面子和通行证,个人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享受贷款、透支和分期付款,还影响到退休保障。在储蓄存款实名制的记录和支持下,每个人的每一笔收入、交易、纳税、借款、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作为考核信用的基础。

2、明确一个申报确认期,对现有个人帐户及个人财产进行申报登记,说明可计算的合法来源,对于到期按兵不动,无人认领的,以及无法说明合法来源的,国家给予冻结调查,违法收入将没收充公。

3、实行银行帐户与税务机关联网,个人帐户收支情况在授权范围内报送税务局,由税务局作为纳税依据,税务局有义务对个人财产高度保密,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为堵塞现金交易、逃避税务检查的漏洞,银行应严格控制大额存取款的数量和次数,对不正常情况报送税务局。

4、要促进支付手段的票据化,为财产登记和依法征税提供依据。尤其是个人帐户要普及支票转帐业务,票据清算要实现电子化、即时化、通存通兑化,切实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个人转帐业务,逐步改变传统的依赖现金交易的做法。

四、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中要注意减轻负面影响

50年来,我们是靠广大老百姓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和高储蓄率才支撑起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定了,人心才能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和发展。发展储蓄需要安全感,安全感源于储蓄保密性,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有可能造成存款人不安全心理的增加,因为“怕露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老百姓怕露富,贪污腐败分子也怕露富,如何在两者之间权衡,趋利避害,很费思量,这是我们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推出储蓄存款实名制后,大批黑色和灰色收入将退出银行储蓄,一部分深怀恐慌心理的老百姓也可能提款增加,而这种存款下降必然首先冲击中小银行,因为中小银行的历史、背景和存款实力一直是老百姓把握不住的。存款的过份提取将造成银行流动性风险和支付压力,所谓水落石出,存款的下降有可能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突冗出来,由此冲击到整个银行体系,甚至引起金融恐慌。

因此,减轻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负面影响,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2)

    实习作业的练习或考核,有利于教学的反馈。它有利于教师全面地获取教学的综合反馈信息。通过实习作业的批阅,教师可以考察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加强期末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实战性实习作业的练习和实训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战性。实习作业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能力,稳固形成实际会计技能。通过实习作业能够使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育性

    实习作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习作业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面疏导,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国家的财会政策,更好地体会会计准则,有利于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会计核算程序的习惯,树立遵守会计原则,遵守会计制度的观念意识。布置实习作业前,教师要讲明要求,如及时记账,核算认真准确,有严谨作风,养成试算习惯,遵守会计准则等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对待实习作业。

    二、实习材料的设计

    全面性是设计选择实习作业的基本要求。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期性

    实习作业的设置要体现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经济业务为发生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

    (二)完整性

    模拟的经济业务要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活动。即按供、产、销设置相应的经济业务。

    (三)多维性

    要指导学生按照正常的会计程序操作一个会计小(或大)循环的全过程。即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题)编制记账凭证(或会计分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或丁字账);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试算平衡表和基本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的成本计算等能力。

    (四)序时性

    要按每月的时间先后顺序合理设计经济业务。

    三、实习作业的实施

    (一)差异性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3)

1.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萧条,广州、深圳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不断来袭,国际金融大鳄对中国这块经济蛋糕的虎视眈眈,政府金融政策的不断紧缩,民间借贷利率的不断刷新,我国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内忧外患,每一个细微的经济动态,都会直接刺激着我国企业的敏感神经。2012年春节刚过,随着返程务工人员缺口的不断扩大,“用工荒”又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是断攀升。如何促进企业财务机制的良性运转,如何建立适应当今经济形势的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如何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水平与能力,保障企业出资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已经摆在了每位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面前,因此,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实践的措施研究

2.1开展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有效培育企业持续发展财务能力

企业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是基于战略思想,实践于财务管理领域的发展与延伸,是财务与战略之间良好的有机结合。在实施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进程中,企业决策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发展特征与需求,制定企业战略整体目标,基于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良好分析,进行未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借助企业综合内部能力,将上述战略财务会计规划付诸实践,并在具体实施进程中进行评价与控制的动态管理。再者,我们应以分析理财环境与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逻辑起点,综合围绕战略目标进行财务会计活动规划,服务并服从于整体企业战略。伴随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持续生存及发展就必须积极构建自身财务会计能力进而占取竞争主动与优势,在努力发展进程中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战略研究,创设满足自身特征的财务会计实践战略。实践发展中企业应努力增强差异化战略实施,基于财务会计资源特性体现企业特有的财务能力,同时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应单纯的由财务理念出发实施理财,而应追求自身财务的最优化发展,应着眼于未来、立足长远,科学判断企业财务活动,最大化提升企业财务会计能力,促进企业在战略化财务会计管理中实现健康、稳定与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2.2配置财务会计资源,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能力

企业财务会计实践管理进程中首先应合理安排融资结构,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还应合理分配资本,配置投资资源,进而有效调整资源流量及流向,进行内在资本结构的有效安排与结合处理,提升企业资本收益率与产出稀缺资源率,基于市场环境尽量获取财物优质资源的有效支持,进而令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3确保足够现金流,激发企业持续发展财务能力

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进程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我们应秉承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提升企业价值与核心发展力的基本途径在于增强未来企业获取现金净流与盈利能力。拥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便拥有财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能良好的驾驭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并降低不当财务政策引发的企业损失。企业未来倘若具有重组的现金流量便不必担心由于过度债务引发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不良损害,倘若企业盈利未来前景黯淡,仅过分的依赖债务融资则会濒临破产边缘。由此可见,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储备充足的现金量,提供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有效支持,令资金确保企业外部与内部实现流畅运转,进而令企业价值持续增值,同时企业现金的净流量我们应控制其为正数,进而为企业创设持续不断的现金流量,令企业通过财务足够现金流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财务能力。

2.4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与创新化发展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中我们应积极主动的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重组企业流程,适应性构建企业组织财务模式,激发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综合潜能,开发财务会计信息资源优势,进而有效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优化企业财务活动,协调处理企业财务关系,并有效预防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化发展,应促进制度与管理层面的创新,适应新时期动态变化的财务环境,实现财务要素的重新创新组合,建立与重构企业综合财务能力。企业财务会计创新内容应包含思想层面的创新,即引入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新观点与新体系,同时应包含手段层面的创新,即新程序、新方式、新操作流程、新公式、新措施、新建议等,体制方面则应体现新规范、新管理与新模式,进而令企业在持续不断的创新支撑下实现财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池”的充盈,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提升企业整体融资能力和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控制财务风险、防止资金闲置流失,确保企业以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4)

通常情况下,业界人士所讲的会计信息化指的就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会计信息化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记账、报销、核查、管账等财务工作,能完成人脑难以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在大批量的数据面前,会计信息化能精准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快速地完成这项工作。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将成为未来会计工作的必然选择。

1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企业高层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它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过优化和改造传统会计模型,使信息技术和财务工作完美结合,建立起高效率、高质量、方便迅速地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在对企业的清算、核算工作上起到了支持作用,更对企业的管理、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间接地要求企业以财务管理系统为主,以人才、管理、制度、开发信息化为辅的管理理念促使企业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一体化,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2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对传统会计带来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一般是通过收集、归类、编制和记账凭证等环节进行,整个记账过程都比较复杂,随着营业的增加,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了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信息化会计管理模式则是由各部门统一收集单据,包括生产单据、加工单据、销售单据、发票等,进行自动收集、归类,汇总后传递给财务部门,为财务部门的统计、分类工作提供具体数据,促使财务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应的记账凭据汇编出来,然后经过反复核查,将精准的会计报表汇总出来之后,递交给高层管理人员,为其提供可借鉴的数据,以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借助于网络传递,数据压缩,让财务办公实现了无纸化,大大减少了纸质档案存储的工作量,另外,会计信息化实现了异地管理的可能,有利于公司更方便地获取下属公司的财务数据,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到整个企业的财务数据,了解资金使用情况。

2.2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观念的影响

针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其特定的工作性质,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管理意识、风险意识,出现了不愿创新,抢夺财务管理权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财务工作的正常管理。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企业管理者明白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促使领导者改变管理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紧抓管理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和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应对市场经济变化下对财务信息管理的要求。伴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出现,促使部分不合理的财务制度进行调整,改变管理理念,迅速的调整该企业的管理机制,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该企业迅速适应会计信息化管理。

2.3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侧重点。传统的财务管理是由人工完成的,其重点是控制会计人员,以控制会计信息质量;而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控制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样就由传统的控制管理会计人员,上升到会计人员和信息化系统共同控制的局面,改变了控制对象的侧重点,但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信息化设备和配套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完整程度要求较高,所以,会计信息化要求在内部进行控制时,对提供的数据精度要求更为严格,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管理重点。

3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完善对策

3.1建立财务目标

传统的财务管理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思想已不能满足现今信息时代下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及时更新、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出适合信息化时代的新目标,即企业的无形资产,一笔无价资产。所以,企业需要重点利用、培养能够创造无形财产的人才,在确定了新的管理目标之后,还要考虑其他的社会利益和主体利益,以追求所有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2拓宽财务内容

现阶段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于工业经济时代,主要对象是针对存货的收发、投资比例、固定资产和现金流的保管情况,其中现金流是最为主要的,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保障。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资本中最重要、占据主导地位的组成部分将逐渐转变成知识资本,所以,企业决策中的重中之重是无形资产,其作用价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注重风险管理,并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促使财务管理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投资、融资风险大小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最后,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纳入盈利分配范畴,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更新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

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例,财务管理应贯彻所有部门,形成全面的网络监控体系,实现各部门和财务之间的高效沟通和资源共享。第二,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促使企业的风险越来越高,想要保证会计工作的稳定和安全,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和规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主要的管理理念,企业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人才来进行实施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对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出能够符合公司现状和社会现状的复合型人才。第四,注重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发出针对数据收集、归类、分析、控制、清查等功能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软件,为公司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3.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注重所有人员管理和管理内容的控制。在人员管理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以岗位责任制为首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细分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责任,再根据情况调整财务的管理形式,将财务的内部权限进行分工,每个人都要执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坚决杜绝出现越权的情况,以保证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在管理内容方面,企业应当将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针对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建立起健全、完善的系统机制,针对硬件设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维护、安全管理系统,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和监管,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此外,定期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信息做好备份工作,并进行单独存放,定期检查,避免因设备故障、信息遗失等外界原因造成管理信息丢失、泄露。在完善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之外,还应当对设备本身进行安全预防管理,比如为计算机设置安全防火墙、安装安全监控软件、设置专用登录密码等,严防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原因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被他人盗窃、恶意篡改的情况。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完整、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将审计部门的职能完全发挥出来,起到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作用,实现财务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杜绝因个人私利而杜撰的虚假信息,影响正常的财务管理工作。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必然是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传统的会计职能和会计核算,对人员要求和管理者的决策也有重大影响。面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迅速优化财务管理目标和相关内容,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适时地转变管理观念,以尽快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准确、完整、真实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春荣.会计信息化对煤炭运销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

[2]薛瑶.企业财务管理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影响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3]袁拓.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5)

2、财务会计实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尽管大部分煤炭企业财务会计体系较为完备,但是还存在管理粗放、执行不严不细等等问题。

2.1、财务会计控制力度不强

仍轻视财务会计控制,习惯于行政指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

2.2、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平衡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会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缺乏职业道德,即使有良好的财务会计制度也会因为执行者的能力不强或道德有问题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3、风险意识差

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但大多数情况下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风险预测和控制较少,只有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才修正会计控制制度,影响了财务会计的实效性。

3、增强财务会计实效性的对策

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要从企业财务会计的过程出发,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建立统一的资讯系统。针对煤炭企业财务会计存在问题,需要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

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财务会计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其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会计知识,能正确应用会计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3.2、强化风险意识

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财务会计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财务会计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财务会计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6)

在现实的工作中,由于企业经营方面的不理想,而导致任务不能如期的完成,甚至是处于某一种目的的企业领导人行为需要,不能完全的编制出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从现如今我们所了解的信息来看,主要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点是企业违法了国家制定的财政政策,没有按照规定去计算企业的各种收入,甚至于多列出或者是少列出收入方面的项目;第二点是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列出各项费用的支出,或多或少的列出费用的项目;第三点是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各项提取的资金以及费用没有进行有效的计算;第四点是违法国家财务制度这一规定,随意的去变更会记核算的方面以及手段。

二、财务会记报告的约束力

财务报告的约束力主要是由现行财务会记法律和法规来约束的,我国的第九届全国十二次会议修改通过的《会计法》,它主要是以法律的形式来对会计的日常工作提出的一些新要求。把《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基础,在企业中已经了很多有关于会计准则的具体规范,并在企业中得到了实施,由于在企业中和实施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着很积极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新颁布的《会计法》与《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实行,从法律和法规方面对企业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约束性,这将会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在《会计法》的第六章里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企业要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在对其进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所编制依据一定要不一致的。由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罚款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对于其他的负责人可以处罚两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处理,如果是属于国家公务人员的话,还要对所在的单位或是有关部门进行处罚。于此同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随意会计要素的确认以及计量标准进行随意的改变、提前或延迟结账日记账、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没有按照条例上面的规定来全面的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和拒绝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或者是没有如实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行为,也要根据《会计法》里面的条例进行处理。对于那些企业的编制以及对外提供的虚假财务报告,都构成了犯罪,依据法律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由县级以上的部门进式通告处理,并对企业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等。

三、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应做的工作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7)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会计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电算化的浪潮中。会计的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用,为加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使企业在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

1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与传统的手工财会工作相比,电算化会更多地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实务中,而不再机械地靠人工记录各种账目和计算账目,由计算机代替人脑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并对其中的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不仅如此,与人工会计相比,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具有高速、准确、及时的特点。当会计将详细的数据和指令输入数据库,计算机能按照相应的的要求自动更新数据,并自动保存。使得财会人员从繁琐的账目记录、计算工作中抽离出来,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2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在接到上级下达的目标管理后,白龟山水库管理局的财务人员将数据一次性输入到报表模块,进行综合地分析,对预算项目进行评估判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根据自己管理上的需要,结合确定下来的项目和已知金额,在一年的开始或者每个月的月初,确定好预算计划。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平日里每一项经济项目都直接录入到计算机,计算机竟会按照要求的指令,提取一个符合要求的指数。生成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表格,里面包含所有需要的类目,包括表格计划的数目和实际发生的数。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营业收入”也有详细的预算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就能及时查到具体的用水户的用水情况,查看他们是否按时上缴水费。不仅如此,企业还能准确了解掌握该区域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做好其他的预算工作。(2)财务人员充分利用我财务管理软件上的实际功能。管理软件上配置的项目核算功能,方便财务人员进行各个项目的核算。通过对该功能有目的的设置,财务管理人员一次录入部门和项目的费用,能实现各个部门、各个醒目的精准核算。比如,要想掌握管理局办公室车辆的使用费用。这种话费用包含的内容比较繁多,琐碎。具体来说,有养路费、车辆油料消耗、车辆保险、车身材料的消耗等。这些内容在核算部门都找不到详细的记录,但是,财务人员在归集各项消费的时候会将它们作为辅助工具。想要查询这些信息,只要录入会计凭证,系统就会提示录入核算部门和核算项目。选对核算部门和核算项目后,系统将自动呈现出所需要的账目明细。在电算化财务的帮助下,相关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每一个部门的任何一个项目的详细的支出。这样一个详细而又便捷的核算,为相关部门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能更好地控制费用,加强对具体目标的管理。(3)会计电算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财务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出更适合自己的功能加以利用。白龟山水库的财务部门投入了一些人力和时间,在UFO报表系统内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内部管理的报表。报表的具体格式和要填的项目可根据财务部门的需要自由设计。在报表系统内,根据账务函数和统计函数的关系,设定相应的定义公式。

一般而言,企I单位报表主要包括月报、季报两种。在不需要转账的情况下,这套报表也能在账务系统内自由选定不同年份里需要的数字。为不同的管理部门提供不同的数据信息,生成报表,帮助他们准确掌握单位的财务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谈事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的预测。财务人员掌握了必要的有效的信息,能真正成为领导的参谋,为领导的工作出谋划策。

3 会计电算化优化措施

尽管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的应用中显示出他无比的优越性,但是当今的会计电算化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制度上的不完善、令人担忧的系统安全问题以及财务人员的较低的专业水平都严重限制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有的水平。企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这一现状,让会计电算化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真正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3.1 完善会计制度

尽管会计电算化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现行的会计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依赖人工核算,没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这种相对落后的会计核算制度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因此,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将会计电算化提到一个日程上来,高度重视亏啊及电算化的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电算化的过程顺利展开,强调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按照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应用电算化会计开展工作。

3.2 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多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恰当操作导致的。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一套明确的操作规程来控制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程序。在操作规程中,应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性条款,如列出操作程序,注明注意事项,并对各项职责有明确的规定,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出现纰漏时可以追本溯源,责任到人。

对于一些常规的事件也要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工作人员在交接班时,应填写好相应的信息,作好记录;对机器的使用要求也要明确指出;规定防病毒的软盘;平时的工作中,硬件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从各方面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各岗位员工还要形成责任制,各类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越界,轻易查询财务信息。数据信息有专门的管理员录入后,未经管理员授权,不能访问浏览。当然,系统内部应设定访问权限。如有必须要访问的理由,需要在管理员授权下,用独立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访问。

3.3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电算化投入到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减少。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限制,并不能很快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电算化技术也不能得以充分施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适应电算化管理模式。从财务人员自身来讲,财务人员应该努力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进而为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做出贡献。

3.4 保证系统稳定

系统的稳定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系统频频出现故障,会导致数据或信息的丢失,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信息系统的稳定也便于在信息交换的工作过程中,信息安全得到保障,为了防止恶意攻击,造成信息的泄露,防火墙的添加就成为必要的了,它可以有效防止信息系统被盗取。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正顺应整个信息化潮流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是,由于它是一项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在发展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只有通过多方努力,尽力为会计电算化扫清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在安全、可靠、准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维.浅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7):69-70.

[2]刘梦迪.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J].知识经济,2016(01):147-149.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将促成会计信息的重大变革,基于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财务管理在实务层面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契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实务中财务管理较少利用会计信息的局面将会改观,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关系更紧密,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的决策更有价值。因此,研究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对实务界乃当务之急。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对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1.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方面较以一前做出很多改进,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1)公允价值将成为利润调节工具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非货币(即实物)交易为例,在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

(2)运用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的,其仅仅对己发生的交易或价值进行计量,许多信息得不到反映。引入公允价值后,即将发生的价值也将计入会计信息内,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真实性使得其不能够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这样,历史成本原则与公允价值还要长期的共存下去。形成双计量的局面。

(3)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现行会计对“资产”、“负债”等会计基本概念的定义是针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进行定义的。而公允价值将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也列入了企业资产中,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概念产生了冲击,因此传统意义的“资产”概念必须改变。

(4)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两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将即将发生的价值也计入到会计信息中,这样对于会计信息将产生很大的变化。

2.新准则对存货的管理办法的影响

原准则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本期销售发出成本是按后购入存货的价格作为计算依据,这样的数据接近于市价,比较符合配比原则,由此得到的利润也接近实际,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现行获利水平,便于恰当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由于后进存货的成本先结转,期末存货的计价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会使存货成本出现低估现象,而且也为人为地调节利润提供了机会。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传统会计模式下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先进先出法相比,后进先出法成本流与实务流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而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价值更具有价值相关性。在物价上升及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先进先出法会调低当期销货成本,调高利润和资产,从而调低存货周转率,调高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若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3.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以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的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热衷的秘密游戏。常见操作手法有两种:其一,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今年大幅亏损),下年冲回,从而做出下年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以避免退市;其二,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表,操纵利润;其三,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隐藏利润,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计提跌价准备后将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即体现收益。这样,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4.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影响

在同等经营状况下,财务会计报告上列示的经营成果必将和实施前的产生明显差异。过去的《借款费用》准则将资本化的范围限定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而新准则把符合资本化的条件扩大到“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企业如果存在较多的除专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以外的此类资产产生的借款利息,过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现在按新准则的要求要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这就会大幅度调高借款当年的利润和资产、权益,调低资产负债率,调高净资产报酬率。因此,例如房地产企业在实行新准则后,它的各项财务指标都会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

5.新准则对所得税的影响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我国以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使用的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表债务法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上。前者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全部在当期利润中予以确认,而后者则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到以后各期。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应付税款法处理就要全部计入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而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影响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这就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增加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减少;反之,若企业存在较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导致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减少而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增加。

二、新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对策建议

新准则之所以做出以上变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营成果信息,尽量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帮助报告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新准则的采用会改变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报出标准,进而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作为报告使用者,应分析新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正确理解报告中所含的信息。

1.要关注上市公司采用新准则体系后带来的利润波动

要进行纵向比较,深入分析变动原因,判断报表项目的异常变动是否是由于采用新准则造成的。如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利润大幅增加是否是由于债务豁免产生的大额营业外收入造成的,高科技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很可能是将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导致的,借款金额较大的公司利润提升很可能是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引起的。然后还要注意横向的比较,如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因地制宜地深入分析财务比率变动的原因,充分考虑可能影响财务比率的环境因素,才能为决策提供更具体相关和有用的信息。

2.新准则存在对报表编制者有利而对报表使用者不利的影响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恢复使用公允价值,虽然需要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的客观性较弱,为报表编制者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制造虚假利润的机会。其次,债务重组恢复了“重组收益”进入利润表的资格,又给利润表带来“虚假繁荣”的机会。再次,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期末根据公允价值变化调整账面价值,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为企业调节利润留下了空间。

3.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

新会计准则强调可比性,而旧会计准则强调真实性,完整性。广义上说,就是新会计准则强调财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而旧会计准则强调财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笔者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是互为基础,缺一不可的。失去可靠性的相关性信息,只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没有相关性的可靠性信息,对投资者而言也只是无用的信息,因此,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当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同时兼顾时,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投资者的需求来决定偏重于哪一方。

4.要特别重视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要分析企业采用的公允价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的情况。同时关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营业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以分析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

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新会计准则新增的一个利润表列报项目,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而在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不予以确认。笔者认为,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改善财务报表的收益信息质量,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透明度。其次,为财务报表各部分协调一致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再次,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为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提出。

6.加强对报表附注的阅读

建议将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或者以附表的形式披露,具体可以包括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种类、金额、各自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以及上期同比情况。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即使部分企业能够保持盈利,投资者也能够察觉出这些企业主要依靠非经营性业务来保持盈利或者企业各期经营业务不正常的频繁变化,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峥:从信贷评审角度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金融论坛, 2007/2

[2]裘宗舜:财务报表的组成及列报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财会月刊(理论), 2006/3

[3]郑庆华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将促成会计信息的重大变革,基于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财务管理在实务层面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契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实务中财务管理较少利用会计信息的局面将会改观,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关系更紧密,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的决策更有价值。因此,研究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对实务界乃当务之急。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对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1.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方面较以一前做出很多改进,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1)公允价值将成为利润调节工具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非货币(即实物)交易为例,在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

(2)运用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的,其仅仅对己发生的交易或价值进行计量,许多信息得不到反映。引入公允价值后,即将发生的价值也将计入会计信息内,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真实性使得其不能够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这样,历史成本原则与公允价值还要长期的共存下去。形成双计量的局面。

(3)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现行会计对“资产”、“负债”等会计基本概念的定义是针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进行定义的。而公允价值将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也列入了企业资产中,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概念产生了冲击,因此传统意义的“资产”概念必须改变。

(4)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两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将即将发生的价值也计入到会计信息中,这样对于会计信息将产生很大的变化。

2.新准则对存货的管理办法的影响

原准则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本期销售发出成本是按后购入存货的价格作为计算依据,这样的数据接近于市价,比较符合配比原则,由此得到的利润也接近实际,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现行获利水平,便于恰当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由于后进存货的成本先结转,期末存货的计价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会使存货成本出现低估现象,而且也为人为地调节利润提供了机会。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传统会计模式下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先进先出法相比,后进先出法成本流与实务流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而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价值更具有价值相关性。在物价上升及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先进先出法会调低当期销货成本,调高利润和资产,从而调低存货周转率,调高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若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3.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以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的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热衷的秘密游戏。常见操作手法有两种:其一,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今年大幅亏损),下年冲回,从而做出下年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以避免退市;其二,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表,操纵利润;其三,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隐藏利润,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计提跌价准备后将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即体现收益。这样,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4.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影响

在同等经营状况下,财务会计报告上列示的经营成果必将和实施前的产生明显差异。过去的《借款费用》准则将资本化的范围限定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而新准则把符合资本化的条件扩大到“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企业如果存在较多的除专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以外的此类资产产生的借款利息,过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现在按新准则的要求要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这就会大幅度调高借款当年的利润和资产、权益,调低资产负债率,调高净资产报酬率。因此,例如房地产企业在实行新准则后,它的各项财务指标都会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

5.新准则对所得税的影响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我国以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使用的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表债务法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上。前者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全部在当期利润中予以确认,而后者则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到以后各期。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应付税款法处理就要全部计入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而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影响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这就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增加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减少;反之,若企业存在较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导致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减少而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增加。

二、新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对策建议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篇(10)

一、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一)二者的联系。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通过核算、分析、评价经营单位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辅相成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会计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财务会计,二者使用了基本相同的原始资料。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控制流动资金、把控投资风险、考核投资动向,使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优化企业资源。

(二)二者的区别。首先,内容不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管理会计负责企业的预算,是对资金的操纵、计划、和评价,用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财务会计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表格上,一份表格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方面,另一份表格包含费用、收入及利润等方面。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是对资金流向的把控。其次,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管理会计为企业高层人员提供最有效、确切、真实的管理信息,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属于内部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有专门的方法和格式,侧重于向外界提供企业基本财务信息,所以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通过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整合信息来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从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会计由于过度重视资金、资产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经营决策者在经营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理论的完善,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内容的不断拓展,不但要涵盖传统会计的内容,还要包括脑力成本、人力成本的统计、记录、监控等内容。要想使企业会计更加完善,必须重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实际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通过收入、利润、成本等资料来体现的。财务会计的侧重点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管理会计是利用了财务会计收集的相关信息来具体的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都为了提高企业收益,维护企业利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基础数据是二者融合的根本途径。财务会计是通过收集、记录、汇总基础数据编制会计凭证、会计分录,通过运算编制财务会计的明细账、总账和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出来的基础信息进具体的分析,通过对比数据、计算数据进行数据差异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结果报告。

尽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运算法则上和运算结果上是有区别的,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通过提取企业在经济经营活动中的原始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所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通过基础数据相一致进行融合。

(二)会计凭证是二者融合的有效媒介。会计凭证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采集原始数据的重要依据。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收集原始凭证完成记账凭证形成会计凭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选择、融合编制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信息来源是二者融合的媒介。

由于现行的以货币为单位的会计准则无法在会计凭证上体现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非货币信息,因此建议在会计凭证上增加备用信息栏,体现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而传统会计中的普通借贷关系记录也很难为管理会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基础的会计科目上增加统计信息代码则能更好的为管理会计服务。

(三)网络信息统计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通信功能也出现会计工作中,而它们为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原始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统计,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而网络信息通信功能则帮助了在线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传递,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于及时性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通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能够实时、在线、远程管理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原始数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企业的内外部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为经营者所用,并且为企业提供外部报告,有利于经营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争取的发展和投资决策。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必要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要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准确录入基础数据,充分利用会计凭证,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加及时和有效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 财务借贷记账法 下一篇: 家庭劳动教育案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