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探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0 16:33:13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1)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的特点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具体说来,数学课外作业有以下特点:

生活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课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综合性: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趣味性: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挖掘,更能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二、我的教学尝试

(一)趣味性作业――低年级画“数学画”

孩子是天生的画家。利用@一点让刚从幼儿园入学的孩子从绘画开始走进数学,通俗的讲就是让孩子画“数学画。”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5后,我让学生回家去画一画有5的数字画,学生交上来的画画当中,五朵花、五只鸡、五座房子、我的一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不一而足。这种方法在孩子的天性和数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觉得数学知识是可表征的,是生活中的数学。

(二)阅读性作业――中年级读“数学故事”

兴趣要从感性走向理性,光靠外部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课外的阅读中让孩子感受到数学自身的美,更要体验到攻克数学问题的那种难以言状的美滋滋。《小学生数学报》我每期必看,并将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内容作个记号,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如学生在读完“一刀两断”这个故事后,在做类似锯木头的题目时,把这一形象的记忆用他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记忆方式,而这种记忆更有利于保存,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更容易被提取。

(三)实践性的作业――高年级写“数学日记”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材料。翻开新课程标准理念,各版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练习设计上都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征。教师可以对这类习题加以利用或改编,以便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如《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算出问题的结果的?把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成数学日记。这样,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我的教学反思

(一)长时作业: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

多次课外作业我是用长时作业的形式将课堂内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从初次布置探究任务到最后完成数学作文,前后约用时一个星期,其中还有一个双休日。期间,我还组织了小规模的检查和评价,允许学生汲取其他同学的成果,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这次探究活动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学生作文内容也越发丰富。从而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的兴趣。

(二)教师参与: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2)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来顺应新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关注不够。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动手实践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呢?我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究,认为数学实践性作业应做好以下几点,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作业设计应具有多样性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让学生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

1.作业的游戏化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看、要摸、要问,这种由内部发展需要自发进行探究的活动,能使孩子获得经验和满足。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设计一个购物游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到了自由购物的时间了,老师当营业员,每个活动小组的成员都当顾客来买东西。各活动小组可以商量该怎么付钱,钱付对了,老师就把你买的商品送给你。”出示商品:一枝铅笔5分,一支钢笔3元,一块橡皮5角,一支牙膏2元,一个足球38元,一个文具盒6元,一把手工刀1元。“你想买什么?要付多少元?可以怎么付钱?”……在此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不断深入探索,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2.作业的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作业中。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扮兔妈妈,分一分学具中的萝卜。“小组内平均分4个萝卜,怎么分?组内平均分5个萝卜,出现了什么情况?6个呢?9个呢……”把分萝卜的结果制成表格:

“猜一猜,分10个萝卜会有什么结果?11个、12个呢?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一系列分萝卜的活动,为学生理解“余数产生”提供了实践经验,然后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最后再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顺理成章。学生在有趣的“分萝卜”活动中自主掌握了新知识,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这种作业十分适用于低年级的计算课,然而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需要出发,合理设计作业。

3.作业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根据“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设计一些合作、实践型作业,让学生走向社会,把在“数学小课堂” 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大课堂”之中,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确定方向”一课后,每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是边看方向板边说出游览路线的方向,于是我思考:怎样将书本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运用呢?偶然间看到学生们做操时那快乐的样子,我突发奇想:何不把枯燥的辨认方向变成鲜活的学生乐意接受的肢体语言――手势操呢?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手势操帮助辨认方向。面向北,上北、下南、左西(左手),右东(右手);西北、西南(左手),东北、东南(右手)。像做广播操那样,记住每个动作表示什么方向和它们出现的先后次序。交流时,一位学生说:“即使我们在荒郊野外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只要有太阳,我们就不会迷路。大家知道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们只要伸平左右手,右手指向东,这样北面就能确定,其他方向也就能确定了,很快能走出荒野。”多好的发现啊!学生恰当地应用肢体语言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简单的动作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让思维在手势操中得到深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学生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作业的布置没有层次性,容易导致好的学生因作业重复简单而厌学,学困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完成作业的乐趣。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学完“利率”后,我把课后作业设计成了表格,有简单的计算,也有思维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表格所提供的信息,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此作业题,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三、作业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结合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课堂,走出校园,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4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像这样的现实生活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设计这样的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3)

作业设计是检验教师课堂评价能力和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良好的作业设计,和教学目标一脉相承,更是对课堂教学避轻就重的精华提炼和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堂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能够充分的解读教学目标、融合学情设计难易适中的作业题目。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倾向于按照教学进度来布置课后题,或者大量的做试卷,作业设计缺乏体系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造成了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等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作业设置形式,提高作业的单位效能,这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基础性特点,设置口算、快速计算等常规作业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稳固数学根基、提高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也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抓住的本质特点。正是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落实中都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了学生成绩的高低和课堂教学的流畅与否。因此,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和基础性特点,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首先要定时定量的设计计算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计算题目,如口算、列式计算、竖式计算、应用题计算等。其次,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计算与当天学习内容的均衡,过度强调计算容易造成当天学习内容的敷衍,或者让学生的负荷过重。另外,小学生的数学作业量不能过大,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趣味性快速作业,如数字接龙、计算连环套等,快速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以《分数乘以整数》一课为例,教师共设计了两项作业,第一项作业以课后题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第二项作业为计算能力训练作业,包括口述题如=()×()、简单计算如、大数据计算三个类型。通过这两项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也提高了计算能力,获得了更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根据知识巩固规律,将复习、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发育还不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都需要通过多次重复来完成。因此作业设置中必定会以复习为主。根据知识遗忘规律,知识的巩固必须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和强化,这也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隐形要求。同时,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是为了将要学到的知识奠定思维基础、做好课前准备,所以作业还要涉及到预习内容。只有将知识复习、系统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统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精髓,也符合作业设计的本真追求。当然要做到三者合一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内容框架和层次,提高作业设计的准确性和规律性。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理解规律设计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激发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掌握上节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方能潜移默化的将知识复习与预习融为一体。例如《一个数乘以分数》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把作业设计为三部分:上节课知识即分数乘以整数的复习、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混合训练,第一项作业完成了知识复习,为巩固当天学习内容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第二项作业是直接复习当天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第三项内容则是涵盖了前两项内容,也正是下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提前进行学习,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个作业设计不仅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应有目的,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高效措施。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4)

一、巧妙的布置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布置课外作业是一向不简单的工作,所谓课外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堂的内容,同时开拓课外的知识,那么这就很高的要求的老师对作业的控制,巧妙的布置作业要求老师科学合理的安排作业,有轻有重,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高效资源

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要精心的分析教材,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善于观察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任务,精选作业,为学生提高高效的作业资源,严格控制作业量。

(2)作业内容要有意义,富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作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更喜欢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杜绝拖延和抄作业和不交作业的情况,引导学习回忆复习课堂上的内容,让学生们养成归纳、整理、审题、分析的这些良好习惯,让他们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业完成后引导他们自我检查,自我批改,提高准确率。

二、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以学生们的发展为根本。

(1)、引导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老师应该促进学生学习和知识的构建,所以,应该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课外作业观念、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等方便入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作业策略

(2)、科学的进行作业分层,让学生共同进步。

现在数学教育不同于过去,现代教育更注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具有多面性,在数学作业上要求老师对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首先第一点就是要适应全体学生,让基础不同和智力等不同的同学都能接受并且有能力去完成,其次也要考虑个别学生,对于个别特殊学生群要给予特别的关照,根据他们的缺点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合理的安排作业的进度,不能盲目的设计一些高难度的作业,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让他们一步步的上进,而不是一口吃个大胖子,所以在作业的分层中要做到以集体为主体,同事合理考虑个别学生,设计科学的作业分层,最终使全班同学整体进步。

(3)数学作业要有意义,要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为目标

数学不单单的普通的计算,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包括作业的设计,都要设计的有技巧,通过作业可以提高学生探究发现的精神,而不是重复的计算成为学习机器。

小学数学设计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种,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如何让孩子们更主动的去完成和喜欢数学作业呢,本人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小学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小学时期,思维虽然活跃,但是他们对于枯燥的文字和数字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反而对于色彩鲜艳,看起来很美,很有趣的作业很有情趣,所以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形式多样化,简单复杂结合起来,尽可能多以带有图片的作业为主,最好是结合课本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时,既轻松还能提高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注重视觉享受,让下学生一眼看去就能主动的喜欢上,而不是那些单调的文字让学习看着都没有学习的兴趣。

五.利于数学日记的情感性,增加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

在数学作业中我们可以像语文一样,让学生去记录数学学习日记,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根据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作业材,让数学作业变的更富有情感。对于日记的内容和形式老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只要有关数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的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不断的实践摸索,作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科目小学数学也应该根据素质教育需要去适应素质教育,这样就严格的要求教师在课外作业设计中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去不断的摸索新的高质量作业设计,才能更好、更有效的的,巩固和延伸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让素质教育真正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 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 新课程(小学版) - 2010(2)

[2]自主性小学数学作业“后设计”模式研究 - 2011

[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 2012(5)

[4]结合实际灵活多变――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 - 新一代(下半月) - 2013(1)

[5]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也要讲究策略 -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2011(23)

[6]谈对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 - 学周刊:B - 2012(1)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5)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 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 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88-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小学数学的作业及实施评价方式呢?开展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的探究,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教学。

一、精心设计作业

1、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2、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3、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例如:王瑛老师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段练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段――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段――变化题;三段――开放、实践题。并建议自己喜欢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二、优化作业评价

1、作业评价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而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与发挥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创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也能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得到快乐,享受快乐。

(1)不同作业类型的作业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①基础型作业的评价:课堂中,集体评议,教师适时表扬;课后的老师全批改,适当的时候可学生互相批改。以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学生对自己错误原因的深刻认识。

②思维训练型作业:教师集体讲解,让好的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为中间生和后进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③实践型作业:集体交流反馈和家长反馈意见相结合。家校合作,效果明显。

④学生自创作业:学生集体评价,教师适时点评,好的收进作业集。使学生渐渐理解每种题目类型设计的真正意图。

(2)不同评价主体的作业评价方式

教师书面作业评价方式,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取反馈信息。不断创新的作业批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迅速改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数学作业中应该正确地进行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语言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参与的作业评价方式

把全班分组,成绩稍好的作为组长,适当负责本组的作业。这样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会主动去问组长自己做错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参评体验教师的工作,促进师生的感情。当然,教师不能完全脱离作业,因为作业反应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最后一步教师要检查、总结学生作业情况。课堂上作业能及时反馈教学质量,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1)学生自评后同桌互评

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桌互评。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悟出真理。

(2)小组互相评价

对于一些书上拓展思维的题和同步练习上数学万花筒的题,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学习结果,然后老师在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激励个人要积极思考,更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优生带动差生,增强学生见到交流,在交流中感悟真理。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7)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统计》时,让同学们自己去统计全校各个班级,男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统计人数。画出统计图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每个班级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什么不同,相同的班级男女生爱好又有什么不同。而不仅仅是告诉大家怎么画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掌握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大家又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生活中。

二、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一课后,虽然能认识一些时刻,但还缺乏时间观念,在教学中,发现了“我晚上睡觉是5时”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我们认为要建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体会,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作业:快乐的星期天,让孩子们将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了下来。在反馈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认真、细致地记录。

三、丰富作业形式

1、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定一些与生活有关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去完成作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今天早上7( ),小明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2、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是一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再比如教学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

3、丰富的调查式作业。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统计某一时段公路上各种车辆通过的实际情况。再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4、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再比如去动手量一量生活中具体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物体的棱长,然后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全面性的长期式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8)

“少”,即为合理控制作业量,争取以最少的训练量达到最深层的训练意图。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大纲要求,根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反复斟酌,仔细推敲,根据每一个不同的训练目的选择制订每一道最合适的训练题目,以最少的训练量完成最终的训练任务。

“精”,即选择和制订的训练题目要能够集中反映一节课内容中的精华,凸显一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切实反映大纲要求,落实教学意图。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吃透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中联系紧密的东西,使知识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只有抓住一节课的精华,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全”,即所选择的题目要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全貌,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有的放矢,精心选择相关内容,制订训练题目。根据大纲要求,知识的学习共分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技能的学习共分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每节课所布置的练习对于知识及技能的巩固和训练都要依据教材、学生等情况,紧密结合新大纲,使要求切合实际,切忌过深过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可随意指定层次,使学生无所适从、练无效果。

二、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出目的性

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要心中要有数。

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简便计算就应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易接受的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或验算,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作业布置要体现出针对性

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这样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我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与课堂反馈,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了“互质数”,又避免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数学作业布置要体现出趣味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到课堂中去,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提高与创新。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一题:计算我校大门厅大理石柱子的表面积。这一题的设计,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是结合实际,使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实用性和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30-01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一份设计精巧的作业,不仅可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还能在激发学生兴趣、创作热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布置、设计与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果,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减负”等基础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家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出过很多努力,但是这么多年来,效果却始终不能让人满意,中国学生课后作业书面化,数量大,耗时长,效果差,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那么,体验式作业在小学数学领域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呢?教师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体验式作业呢?不同的体验式作业对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数学能力分别有什么样的提高呢?教师只有思考了这些问题,才能在给小学生减负的同时,真正使孩子们从体验式作业中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发掘孩子们的学习潜能。

关于体验式作业是什么这一问题,陈鼎孟在其文章中认为,体验式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学生社会性发展所需要与可能为基础,以教材、家庭、学校、社会资源位载体,进行体验与实践,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感悟中的成长,促进个性形成的过程。那么,小学数学领域的体验式作业存在哪些形式呢?

1 数学周记

在当前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深入的今天,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但毕竟日记要求小学生“日日记”,而很多学生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此提出数学周记的概念,应该更适合在小学中推广实施。

除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记录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周记中记录一些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关的课外知识,亦或自己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独特认识与理解,这对于拓宽其数学视野有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学生记数学周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学生记数学周记的方向和角度同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数学周记,学生通过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数学周记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反思学习并积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提高。

2 小课题,长作业

“小课题长作业”也是小学数学界非常流行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知识,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有趣的“小课题长作业”。如此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开拓教师课堂教学领域,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起着重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比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的课题研究,上课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先搜集资料。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将课外搜集到的关于我国乃至世界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交流。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对“节约用水”做一个调查,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比如计算每天的用水量,其中包括在家的用水量和在校的用水量,这就要求学生调查家庭、学校某一周或某月的用水量及学校师生的人数。还有要学生观察浪费水的情形,比如忘记关水龙头等,并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给每组学生分派具体的任务,合作完成这项研究。完成调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并让学生提出具体的措施如何“节约用水”。

数学小课题作业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开展数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它还能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探究能力,也是极好的一种体验式作业形式。每个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前的搜集资料到课后的调查研究以及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可鼓励学生把整个过程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所见所闻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小课题,长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以及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

3 团体合作式作业

首先在这里需要指出,本文所探讨的几种体验式作业的模式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很多层面上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合作文化,因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会合作,这也是新课程生成性、建构性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你做你的,我写我的。教师其实完全可以改变一下这种一贯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团体作业,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独立性为集体合作型,当然,这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安排。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扑克是极好的数学工具。例如在低年级学习了“数的大小的比较”之后,可以布置与父母一起进行的合作型作业。学生可以与父母进行扑克的比较大小游戏,让学生将自己与父母比大小的每一组扑克点数记录下来,中间用“>”、“

当然,团体合作式作业不仅仅是跟家长合作,还可以跟同学合作。总之,合作型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无形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不单单体现在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这将对孩子们日后的长远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上述也仅仅是笔者对体验式作业开展模式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无论哪一种体验式作业,都必须结合学习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给小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多花心思,尽可能地多引导、多设计出一些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作业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体验式作业的目的所在,更是教师育人的追求所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篇(10)

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诸多教育因素和先天禀赋等的影响,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外作业我们也要根据各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分层设计,以便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的欢乐,从而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起点。

在具体操作中,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我们要将作业进行相应的难度分层,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简便计算方法时,笔者就进行了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设置:

一般学生:(1)5.4×72+5.4×28;(2)(1.25+2.5)×4

中层学生:(1)5.4×99+5.4;(2)7.5×10.1

成绩优秀学生:(1)7.4×5.6+7.4×5.4-7.4;(2)8.4×7.2+0.84×28

第二天,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分开评价和点拨,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得到发展和成长。在点拨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和刺激学生挑战创新题型,培养他们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课外作业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传统数学设计思想根深蒂固,照猫画虎的机械训练磨灭了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设计中,必须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过程,这样才能诱导学生在作业时保持饱满的热情,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乐中做,在做中乐,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比如,在引导学生学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笔者进行了如下作业设计:

1.实践出真知——实践性

让学生用文具袋的任意三根小棍拼一拼,看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大家会发现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不能,这就从客观上促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固有知识,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结果学生发现小棍的长短与能否围成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其中一根小棍的长度小于另外两个小棍长度之和时不能拼成三角形,如此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设置情境问题——趣味性

要求学生课下制作一个模型小帆船,看怎样设计支架比较稳定。笔者给出两个条件,支架要用上一个5厘米和8厘米的铁条。这样设计,促使学生先考虑支架做成什么平面形状才稳固,最终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而采用了组建三角形支架的方式,这时自然就引出了第三个铁条长度的选用问题,迫使学生通过研究选了一根大于3厘米而小于13厘米的小铁条来完成支架的架设,这样,无形之中就运用了教材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如此设计开放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活动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作业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融合

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很好地牵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作业设计中,我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比如,以用8根5 cm火柴摆一个长方形,怎么摆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动手摆一摆,再计算)题为例,学生会发现要求长方形的面积缺少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经过比较,又会发现,当周长一定的时候,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样可促使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

四、设置自主选择性作业

上一篇: 工程安全建设 下一篇: 节能与节能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