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05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1)

一、引言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大众化、高效率的特点吸引广大成人求学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成人高教一直沿用的集中式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进行知识技能学习和再培训的需求,远程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由此产生[1]。

 

但是现有的远程开放性课程教学大多只是将课程的教学视频等资源通过网络服务器共享,从本质上看只是将教学由课堂转移到网络,在面对现代社会对成人高教课程教学提出的灵活性、个性化、非正式学习、混合学习、协同学习等新要求时,现有远程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普遍具有的体系僵硬、时效性差、灵活性不足、无法及时追踪教学效果等缺点显露无遗。

 

近年来,随着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和微课程的出现,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实现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形式个性化和课程体系柔性化有了新的技术保障,将MOOC引入成人高等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受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等办学条件的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时,没有充分依照经济、文化和成人学生自身发展趋势的影响设计教学体系,对成人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不够重视;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与普通高等教育高度近似,忽略成人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缺乏根据成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机制[2]。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段,教学模式必须向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协作交流方式为主的方向发展。MOOC和微课程的出现使成人高教实现教学体系柔性化与教学内容内容动态化成为可能。因此,借鉴MOOC的优越性,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教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MOOC的兴起及其特色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一个包含参与、反馈、互动和评价的完整教学模式[3]。MOOC最早由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的大卫·怀立教授于2007年提出,其后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台的出现,MOOC这一新生事物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并受到世界各国学习者的热捧,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高水平大学纷纷加入。

 

MOOC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全天候开放,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教学模式,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适应”的学习模式,即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条件,通过发达的互联网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实现学习活动的随时化和随地化。在我国,MOOC研究的先行者李青博士归纳出MOOC的三大特点,即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学习[4]。

 

1.大规模。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需要依赖固定的教学场所,MOOC以互联网平台作为依托。受益于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服务器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强,这使得即使目前MOOC参与人数已经达到单平台(Coursera)超过五百万人次,而整个体系的运转仍然显得游刃有余,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望其项背的。

 

2.开放性。MOOC打破了旧时代制约教育发展的障碍,学习者不分职业、阶层、年龄、身份和地域,只要有“想学”的自主意识,并具备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条件,就可以加入MOOC。MOOC的兴起使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成为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

 

3.在线学习。利用MOOC进行课程学习主要通过互联网服务器和终端通信实现。这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不足,为学习者的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在互联网产业日益发达的当今,在线学习能更少地受到外部条件和外界环境的约束,相比于传统教学显然更优越。

 

三、MOOC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的优越性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它借助各种媒体平台,以交流、协同的方式进行。MOOC一经出现即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任何学习者只需具备使用互联网和终端的基本条件,就可以和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一同参与课程学习,这是传统高等教育不可实现的。可见将MOOC引入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1.教学内容丰富。MOOC将世界顶尖大学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集中在一起,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崭新天地。以Coursera平台为例,迄今为止该平台已拥有超过一百门各类课程资源,学习者可以依照自身爱好和发展规划自由选课,并且这些课程大部分是免费提供的;学习者面对的是世界顶尖高校知名教授的讲课,接受的是全球最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这取得的是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此外,MOOC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5]。

 

2.教学手段先进。在传统成人教育模式下,教学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在线学习不再完全依赖电脑,这为学习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使他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学习进程方面打破固定的大纲,学习者可以直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反复学习疑难点。

 

目前,绝大部分MOOC课程都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学习者必须在课堂以外自主学习相关教学视频,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则在课堂上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教学强调灌输,忽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者极难保持整堂课都高效率。相比之下,MOOC课程的教学视频时间短(大多为15分钟~20分钟)、教学目标明确,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更具先进性。

 

此外,MOOC平台能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并将数据保存到服务器或云端,当一段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在下一阶段安排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保证了在海量数据的情况下,MOOC平台仍然能为每个学习者给出正确评价。

 

3.有助于改善工学矛盾。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的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6]。而在我国现有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必须和全日制在校学生一样在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工学矛盾突出。怎样有效地减缓甚至消除工学矛盾成为当前成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MOOC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曙光。首先,MOOC课程遵循泛在学习原理,学习者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次,与传统课程不同的是,MOOC课程主要以微课程形式表现。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按知识点制作时长为15分钟~20分钟的视频,一段视频着眼于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针对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有利于学习者按兴趣开展学习,较短的时长则有利于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因此,MOOC的这一特点既有助于成人学习者根据自身水平自主的调整学习方案,又有助于他们有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是目前解决工学矛盾的最佳手段。

 

4.测试灵活,交流通畅。在现行的成人教育模式中,教学或通过视频课程形式,或通过集中组织形式进行。无论哪一种形式对成人学习者的课后测试都不具备约束力,导致教师无法通过测试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MOOC课程则不同。MOOC不采用“考试-评卷-评分”的形式,将适量的作业和测试题放在每个知识点之后,学习者可自行安排时间完成。若对测试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多次反复进行,直到取得满意的成绩为止。这对于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很有效。同时,MOOC还提供一种学习者之间的互评模式,不同的学习者相互给对方评分,使学习者站在教师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课程。

 

此外,无论是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还是集中组织短期授课,成人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都很少。一般情况下担任成人教育教学任务的就是全日制高等教育教师,他们只是以兼职的身份给成人学习者授课,而成人学习者本身也需承受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使得成人教育的师生交流极为不畅,甚至出现零交流。MOOC课程在微教学视频之外专门开设有交流区,对知识的疑问、各人不同的理解都可以在交流区沟通,这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习动态,根据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5.质量监控有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反馈教学效果主要通过考试,以成绩高低判断学习结果的好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单一的结果反馈机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年轻人往往不重视考试,而且考试组织上的漏洞会带来舞弊等不良行为,这些都降低了结果反馈的准确性。

 

MOOC能在线收集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从中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对教师需要做出改进的方面给出建议。比如,MOOC可对视频课程中知识点被重复播放的频率进行统计,以此决定下一批次教学中的轻重点;可记录学习者解答课后试题的准确度,并以此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以此分析他们的职业背景和学习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课程。机器学习机制使得MOOC对学习者的评价是极准确和有效的,而通过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者的脉络,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MOOC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在线学习平台,它的出现使不同行业、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地区的成人学习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与变革的时期,教育的全球化趋势、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使成人高等教育革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因此,在新一轮教育革新浪潮席卷全球之时,利用MOOC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成为其中的热点。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2)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面临严峻挑战:原来对本科院校设置的招收业余大专的指标限制全部放开,对高职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造成巨大冲击;众多“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参与竞争,分割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省内院校上省线即可录取”的政策使得高职院校录取分数优势荡然无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依托单位通常是具有教育主管部门签发“办学许可证”和民政部门签发的有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社会合法培训机构,其办学类型复杂,合作院校繁多,建立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办学积极性,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忠诚度”,使其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中来。

(二)引导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规范的教学管理行为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作为经济实体,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办学思想不端正,随着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点只强调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但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设备状况却有所忽视,内部管理却放松怠慢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重外延轻内涵式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建立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激励机制,可以对教学点的教学管理行为提出规范要求和进行正向引导,使其提高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激发其规范的教学管理行为。

(三)提高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通常存在重招生轻教学的思想,只关心就读学生人数,不关心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甚至会过分强调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成人”特点和学习形式的“业余”特点,不但在教学和考试上对学生放低要求,而且在教学时间、课时数量和教学内容上大打“折扣”,缺斤短两。这样既降低了办学成本,又“迎合”了部分学生需求,却降低了教学质量,降低了培养规格。建立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激励机制,可引导教学点一手抓招生一手抓教学,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成人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激励机制的建立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激励原则

1.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物质激励对精神激励有基础性作用,没有物质激励的充实和支持,精神激励会减效甚至失效,变成空中楼阁;另一方面,精神激励对物质激励又有主导作用,即对物质的需要进行调节控制,避免物质欲望的过度发展而带来种种不良后果。作为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要想扩大在读学生人数,扩大办学规模,需要合作院校的认可和肯定,同时教学点作为经济实体,也需要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所以对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激励,应该既有实实在在的奖金,又有鲜亮的荣誉证书和金灿灿的奖杯。

2.正性激励与负性激励并举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激励既包括对适宜行为的奖励,也包括对不适宜行为的惩罚,它们都是对人的特定行为的一种强化。正性激励就是一种正面强化,即运用物质或精神奖励,使激励客体有利于组织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不断巩固和加深;负性激励是一种负面强化,即运用物质或精神上的惩罚,使激励客体的那些不利于组织的态度和行为得以不断削弱、减少,直至消除。通过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考务及学生工作做出规范,对评价高的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使其对合作院校的办学要求不断巩固和加深。与此同时,对综合评价低的教学点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3.注重公平与讲求实效相结合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的积极性不但受其绝对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收入的影响。一旦员工感觉到了不公平,就会采取各种行动来纠正这种情况以便使自己产生公平感。如果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在相互比较后,认为自己的工作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或者发现与自己相同工作投入的教学点的收益比自己高,就会影响激励效果。因此,奖惩有据、公平公正是实施教学点奖励的重要原则。作为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处理教学点激励问题时,一定要有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的激励措施

1.荣誉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有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荣誉激励即通过满足人们的自尊需要而达到激励目的。在管理学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成就发展需要,通过对积极投入辅助招生工作、工作效果显著、办学规范、教学质量好的教学点予以肯定,认可其良好工作态度和突出贡献,并予以荣誉奖励,发放荣誉证书,授予奖杯。

2.目标激励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的行为,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原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说:“目标是最大的激励,给员工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宏伟目标,比任何物质激励都来得实在,也比任何精神激励都来得坚挺。”[2]通过设立具体的、难度适宜的、可接受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并配合差异化奖励政策,使教学点产生强烈的动力。

3.竞争激励每个人是争强好胜的个体,都不希望落在后面,其潜在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上,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通过对教学点学生成绩及各项工作综合评价的排序,使落在后面的教学点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让教学点之间主动展开竞争,从而激发起教学点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4.培训激励在管理学中,培训是培养和训练员工的学习活动[3]。美国管理学家彼得的木桶理论使管理者意识到只要组织中有一个员工的能力很弱,就足以影响整个组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要想提高每一个员工的竞争力,并将他们的力量有效地凝聚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教学点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非常迫切地希望对其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通过高职院校统一定期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研讨和培训,提高了教学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学点的竞争力。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05-02

教材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教材管理部门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教材管理改革的力度,适应成人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需根据实际变化实现管理工作创新,不断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改进落后的管理形式,提高管理水平。

一、教材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教材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材是体现成人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成人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成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材的质量。从我国成人教育的实践来看,成人学生的在职业余学习,“教”与“学”处于半分离状态,成人学生获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学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抓好教材建设。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教材是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要求学什么,需要掌握什么等,都必须借助于对教材的学习来完成。因此,建立配套的、高水平的成人高等教育专门使用的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自学效果的目的。

教材建设是实现成人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作为以在职人员或准就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成人教育,主要定位是高等学历补偿教育、职前培训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在当前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在招生、办学环境和学校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目前,成人学生的“学以致用、注重能力提升”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和市场需求也在悄然变化,“订单式”“菜单式”教学、“定向式”就业的技能应用型培养模式成为发展的趋势,客观的现实迫切要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调整,加强教材建设,实现教学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教材选用

在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质量关,订高质量的教材、正版教材,按时保证教材的到位。成人教育教材选用坚持的原则是:选用的教材应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选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在形式上应具有启发性和教学的适应性,同时应为学生的思维和训练留有足够的空间。选用的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应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应体现本课程相关学科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选用教材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求尽量选用近三年来出版的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的教材以及公认的优秀教材;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选用学校批准立项的规划教材;每门课程只能选用一种教材纳入学校的教材预订计划。因教学需要,可为学生推荐教学参考书,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学参考书不纳入学校教材预订计划,不得强迫学生购买。

教材选用程序是: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提出申请,推荐一种首选教材和两种备用教材;各教学单位按照课程开设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材选用原则,对提出的教材选用申请进行认真的审核,确定各门课程选用的教材版本;教材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改动,更不能因任课教师变动而更换教材版本。确因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变动和教学内容更新,可以重新选用新教材。

三、自编教材

日校生的大部分教材毕竟并不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使用。学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以及配套的自学指导书,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为了防止滥编教材,成人高等教育对自编和协编教材工作统筹提出了如下几点原则。第一,先由教学院系和主编人员提出编写计划,报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和主管院长审批,审批后方可着手编写。第二,成人教育学院在审批时要对编写人员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教材之中;要以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精选教材内容,以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超过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范围;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反映社会科学的新情况、新观点,反映技术革新中的新产品、新工艺,反映农村经济的新品种、新技术;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注意联系学员生产和工作实际,在引用生产和科学实验实例时,注意通用性;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抓住关键问题,把重点阐述透彻,难点讲解清楚;在技术和技巧上,要做到标题醒目、层次分明、文字通顺、说理清楚。第三,经成人教育学院审批后编写的教材底稿,须交成人教育学院审验,符合要求后,需正式出版的,作者和成人教育学院教材科签订供求合同;不需要正式出版的,交成人教育学院教材科联系印刷,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印刷数量,付印刷费,作者负责校对,教学院系从提取的函授经费中按付给作者稿酬。这些教材涉及学校所开办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

四、教材评价

为提高教材质量,保证优秀教材进入课堂,满足教学需要,各教学单位每学期都应组织师生对所选用教材进行评价。教材评价的对象包括学校正在开课的所有必修、选修课程教材以及校内自编教材。

教材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杜绝有悖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各类教材进入课堂。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教材在如下几方面进行评价: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富有启发性,利于能力培养;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理论论述科学、准确,与实际联系紧密;教材的先进性:及时、准确地反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成果;教材内容的表达水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文字与图表科学、严谨、规范。文字通畅、生动、可读性强,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体现成教特点;教材印刷装订质量:印刷质量好,装订规范;教材价格:教材价格适宜。

每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各教学单位都要组织师生对本课程选用的教材进行集体评价,作为下一学年教材选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学效果欠佳、反映不好的教材,不得再使用。

五、教材书库的管理

教材书库的管理是一门学问。第一,它是国家的财产。管理好能减少损失,甚至没有损失;管理不好,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学员们所用的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每一本少则几元钱,多则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如果因管理不当,出现丢失、霉烂、虫蛀或人为的损失甚至火烧、水泡等现象,损失轻则数十元,重则不可估量。第二,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如果因管理不当,教材被损坏或发放时错发、漏发,就会给学员学习带来困难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影响学校的声誉。

在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科学计划,加强管理,降低损耗,减少报废,降低成本,以求得利润,满足劳动所得。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量大、繁琐的工作,成人教育教材的计划、组织、调控、管理和发放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将不能保证成人教育教师学生课前到书,影响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加强对教材书库的管理,高校成人教育学院一方面对书库管理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提高认识,树立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心;一方面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建立《教材书库管理规章制度》和《教材书库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教材书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教材书库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为:书库管理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忠于职守,履行职责;出入库教材均有出入库凭证,任何人不得私自拿走一本书;科学管理书库,不同专业的教材不得混放,要做到排列、堆放自然有序;教材书库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注意安全,防火、防盗、防水;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如因管理人员不负责任而造成经济损失者,量其大小,给予经济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教材书库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内容为:书库管理人员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技术水平,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出入库教材时,认真清点,填写出入库单据教材发放时,负责填写“教材发放清单”、包装、邮寄等;负责对零散、积压教材的零售和处理工作。负责整个教材书库的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工作。

六、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手段要实现现代化。管理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材管理的改革。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和教材管理软件进行内部管理,还要积极与学校的校园网对接,在网上实现成人教育学生对教材的预定,收集成人教育学生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同时,各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教材管理部门还可利用网络技术,联系出版社和教材发行商,建立教材供应网络平台,方便教师网上优选教材,实现教材的网上预定和采购。

总之,高校在成人教育教材管理中要制度严密,措施得力,管理得当,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对学校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有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建立和健全成人教育教材体系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4)

随着近几年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不断地扩大,截至2007年底,我省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42.42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接近30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学籍管理,注重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一、当前学籍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对学籍管理工作认识模糊,重视不够

尽管在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就也很巨大,但是相当一部分成教管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仍然把它当作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和附属品,甚至还有少数主管成教工作的校领导和工作人员把它看作是创收的渠道。①由于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和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不能摆正成人教育的位置,故不能认识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所以对学籍的管理也没有当作重要的工作来做。

不少高校只重视校本部学籍管理,轻视函授教学点学籍管理;重视在校生的学籍管理,轻视毕业后学生的学籍管理;甚至有不少管理人员把学籍管理认为是把学生成绩管理好就可以了,而对相关学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则疏松得多。现在,有很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中,普遍都忽视了学生毕业后的学籍管理工作,都认为只要学生毕业后把相关学籍资料移交档案室就结束了。毕业后的学籍管理不仅仅是学籍资料的归档保存问题,还应包括对学生毕业(结业)后的去向、工作状态等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二)学籍管理相关制度、措施和手段相对滞后

各高等学校也会根据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出本校的管理规定,但是其内容与形式,都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太多的差别。与学籍管理相关的如考试管理制度、免修免考制度等也相对不健全,加强学籍管理相关管理制度、措施力度不够,同时也存在有制度、措施不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存在。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相关管理规定明显落后于形势,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极不适应社会、学生对成教发展的需要。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新生缴费注册、打印学生名册、教学计划管理、面授登记表打印、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各类有关学籍的管理,有一部分采用计算机管理,但还有一部分仍然是手工操作,并且是采用单机管理,这一方面是受管理软件的限制或是设备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不重视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兼有多重职能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有极强的政策研究性和技术性,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原则性。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引进学籍管理领域。②但是,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都忽视了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并且随着近几年大量扩招,管理人员的配备明显不足。尤其是随着校、系(院)二级管理体制和学分制的实施,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十分必要。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提升和调整人员的学历结构,引进计算机等各专业方面的人才,注重培养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管理人员的继续培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特别是面对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尤其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大多流于形式,作用不大。高校应认真分析和总结出学籍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紧密结合本校实际,严格制订 出人员培训计划。做好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文化素质、法律法规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多参加省内外业务学习考察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韶关学院成人教育处在近两年来,特别注重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学期针对各教务员的素质情况制定出培训内容和计划,特别强化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软件使用的培训。

二、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的思考

(一)明确管理目标,强化管理意识

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力创新型人才”和“社会急需和广泛就业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而学籍管理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所以学籍管理目标就是紧紧围绕如何达到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来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高标准、高要求、严格仔细地做好学籍管理全过程的每一项工作。

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意识。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领导者、工作者的决策水平、政策水平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籍管理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自觉地认真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增强统计分析问题的技能,结合学籍管理工作实际,善于总结摸索出学籍管理的基本规律,敢于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学籍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现在执行的学籍管理规定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沿用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对其进行修订,在一些地方存在缺陷,很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适当合理的修订,并对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也重新修订,使管理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和健全。如在学生注册管理上,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注册和缴费期限作出适当的调整,而不应统得过死;在考试管理过程中对考试的形式也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考试可以采取口试、演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而不应呆板地只有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但在试卷保密、免修免考管理等制度上,要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不能对其作出随意的修改。

规范和加强学籍管理,对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籍管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实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招生到学生毕(结)业,在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环节,学籍管理人员一定要本着高度的责任心来认真对待,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坚持原则、管理到位。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变,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如果立场不坚定、管理不到位、工作随意性大,即便有再完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无法执行落实,学籍管理将陷入无秩、混乱的状态。

(三)学籍管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建成高速校园网并连入中国教育科研网。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为我们实现学籍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在硬件上有明确的保障,但是光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应用系统。

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没有完全取消,远不能适应社会对成教发展的需要。从新生报到注册、缴费情况统计表、学生分班、教材发放、面授安排、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毕(结)业管理、证书报表管理等一系列的常规管理工作中有些采用手工操作,有些采用单机独立模块管理。既不规范又较为混乱,各种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且工作效率低,又容易出错。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也没能推出一套成熟的管理系统,本人认为他们只需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就行。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业务部门在争取学校大力支持下,组织技术力量开发适用于自己的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5)

一、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依据

(一)理论依据

1.需求决定论指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顾客需求,进而生产相应品,体现“市场调查”架构的“顾客—产品”的双向需求思维。根据需求决定论,可以根据产业需求、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来决定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理念、功能、体制、评价和测量等。2.利益相关者理论由弗里曼于1984年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根据相关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主体是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分析各利益相关主体在校企合作之中的影响力及定位需求,明晰校企合作的功能。

(二)政策依据

1.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鼓励公民接受职业教育,《劳动法(2016)》指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就业,《职业教育法》中强调了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2.国家政策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首次提出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可行性,2006年颁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2006107号文),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等,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度和创新性提供了理论支持。3.其他政策《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2009年)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的职业教育法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指导原则和目标方向。

(三)现实依据

1.创新校企合作击碎校企合作三分化部分校企合作仅局限于课程实习、教学补充、基地建设等比较浅层的初级合作阶段,存在“逐利化”,学校培养人才的长期性、延时性、艰巨性与企业追求效益的“短、平、快”存在价值上的差异,造成校企合作“难产化”现象。2.创新校企合作聚焦人才培养的发展性校企合作必须确立以育人为目的的指导原则,架构师生在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循环促进体系中的桥梁,促进师生在价值理念、知识结构、创新思维的磨合与碰撞,便于形成师生良性循环教育氛围。3.创新校企合作定位社会发展的需求性成人高等教育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应以融合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解决教育、创新及市场分离的问题。

二、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瓶颈

(一)学校层面

1.成人高等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觉悟不深部分学校缺乏寻求合作机会的主动性,对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认识误区,难以准确把握学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更加不能提出规避校企合作带来的风险预警机制,激活不了双方的合作动力。2.成人高等学校对校企合作的治理能力不强-54-探索与实践部分学校的发展方式落后、办学思维较为固化。一是学校对内的治理能力。学校复杂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无法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工作。二是学校对外的治理能力。学校对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定位、市场的需求方面缺乏敏锐的利益思维,不能赢得企业真正的信任。3.成人高等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学校对企业运作的模式和实习实训流程不甚了解,找不准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企业和学生监管的方向,导致对进入企业或者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学生的监督管理、后勤保障方面存在漏洞。

(二)企业层面

1.企业“逐利化”现象导致参与热情不高企业作为以经济效益为指标的实体,亟待看到利益成果。同时,存在因学生知识结构不强、技术能力不够、劳动效率低下所造成的资源和物质浪费,甚至会出现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所以企业出现“望而却步”的现象。2.企业“战略性”眼光的缺乏阻碍合作发展许多企业存在短期的经济利益,不能准确认识到自身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是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同时,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3.企业“教育化”意识的不强导致合作的不深入许多企业缺乏利用教育革新企业、行业发展的前瞻思维,缺乏利用科学知识武装企业发展的意识。企业未能清晰的认识到将盘活人力资源市场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教育挂钩,认识不到教育可以为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提升。

(三)师生层面

1.师资队伍建设的不“鲜活性”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部分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思维的捕捉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和行业前沿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认识。成人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和理念受到高等院校学术性的制约和影响,影响人才培养的特色性。2.学生队伍的不“踏实性”影响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上的不自信,缺乏争取成才的决心和毅力,存在想要坚持到底却又中途放弃的想法,进而造成责任心不强、半途而废,甚至好大喜功的表现,影响人才培养的实效性。3.交往关系缺乏“情感化”导致校企合作的浅层性学校倾向学校本位,遵循人才培养需要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企业倾向市场发展,坚持人才培养需要符合企业持续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教师存在将学生送去企业就撒手不管的错误思想,企业存在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象,影响人才培养的深度性。

三、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建设

(一)协同联盟:发展双型人才

1.树立协同发展意识,发展研究型人才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在成人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具有共同科研技术合作需求的基础之上,双方在共同研究、资源互补、科学技术共享的情况下取得合作成果。如美国的科技园模式、英国的沃里克模式、法国的精英教育模式等,借鉴这类模式的教育理念、培养方法和考评机制,结合成教学生的特色,完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帮助成教学生树立自信,引导他们端正态度,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之间的桥梁,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学生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区的合作通道,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研发能力。其次,帮助成教学生培养从“探索自身--探索专业—探索行业—探索企业—探索市场—探索自身”的动态创新意识。最后,引导成教学生参与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的过程,从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而优化自我管理能力。2.树立联合培养意识,发展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在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企业实践技能的培训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适合企业、行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如美国的辛辛提那大学的培养模式、英国高校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首先,提倡成人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执行,行业协会全程参与,将实践技能所需知识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培养适合企业行业发展、市场创新的应用人才。其次,破解成教学生“闭门造车”心理,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将理论外化于实操,将实践内化为理论;禁止专任教师“固步自封”,加强教师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开发专任教师的前沿思维和行业发展的敏锐度,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市场的资源共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构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二)供需搭建:完善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是在需求关系、利益关系推动之下形成的育人机制,政府的政策保障、高校的科技资源、市场的经济效益,是校企合作双方在利益诉求方面的动力支撑。但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发展,最关键的是加强课程教学,完善课程设置。1.设置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合作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企业专家渗透到课程体系建设之中,防止课程体系过分追求学科性、系统性,阻碍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实行校企联合制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由学校教务处、成教研究所、专任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计划,行业协会、学生代表参与,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强化实践技能为重点,选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方案。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综合的知识技能体系;促使他们了解本专业、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培养他们的行业思维、创新意识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在对比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差值中,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真正让课程设置“满意”人才培养目标。2.设置卓越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卓越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内容依据专业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要求,与市场需求接轨。加强课程体系建立的实际教学性,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施教,突出重点。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是人才培养在专业上的理论基础,应该由学校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学科建设体系、学生发展规律等为核心来设计,企业参与制定,确保理论课程在其自身学科系统性前提下,保持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实践课程设置则主要以企业设计为主,学校参与为辅的形式,企业根据岗位能力标准、企业发展需求、市场经济诉求为核心,强化教学实践性,通过实习实训模拟教学,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挖掘可参与课程设置的高科技技术人才、行业协会专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者等重要人力资源,与时俱进的优化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三)畅通体验:强化评价监控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相关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导致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必须畅通情感沟通与协调机制。1.加强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过程监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行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首先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行业所需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其次,评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成才效果的契合度,评估企业所需岗位人才与学生成才效果的契合度。最后,做好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健全学生自我评价、单位用人评价、社会需求反馈的机制,重视行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同时,将家长对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满意程度与意见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之中,注重多方位的评价结果。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与回报为基准,确立以学校、企业、政府、学生为主体的分析结构,综合评价各利益主体的实施与结果。实施是指各利益主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是怎样就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际合作的。结果是指针对四个主体而言分别帮助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比如,就学校而言,是否培养了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才,是否给学生创造了适应其全面发展的学习条件,是否为社会培养了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企业而言,有没有解决企业在员工培养、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是否实现了企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是否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与技术保障。就政府而言,在落实政策制度、培养合格公民、提高就业率以及协同创新,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是否做到尽职态度。而就学生本身而言有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以及为学校、企业、社会创造价值,都是综合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的核心。校企合作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主线,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结构、行业市场的需求与定位,建立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突破学校教育的“围墙”、以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联合各界力量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白逸仙.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3]吕荣杰,祁乐乐,高记,杨占昌.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5(2).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6)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依据

(一)理论依据

1.需求决定论

指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顾客需求,进而生产相应品,体现“市场调查”架构的“顾客―产品”的双向需求思维。根据需求决定论,可以根据产业需求、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来决定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理念、功能、体制、评价和测量等。

2.利益相关者理论

由弗里曼于1984年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根据相关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主体是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分析各利益相关主体在校企合作之中的影响力及定位需求,明晰校企合作的功能。

(二)政策依据

1.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鼓励公民接受职业教育,《劳动法(2016)》指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就业,《职业教育法》中强调了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2.国家政策

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首次提出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可行性,2006年颁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2006107号文),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年)》等,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度和创新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3.其他政策

《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2009年)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的职业教育法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指导原则和目标方向。

(三)现实依据

1.创新校企合作击碎校企合作三分化

部分校企合作仅局限于课程实习、教学补充、基地建设等比较浅层的初级合作阶段,存在“逐利化”,学校培养人才的长期性、延时性、艰巨性与企业追求效益的“短、平、快”存在价值上的差异,造成校企合作 “难产化”现象。

2.创新校企合作聚焦人才培养的发展性

校企合作必须确立以育人为目的的指导原则,架构师生在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循环促进体系中的桥梁,促进师生在价值理念、知识结构、创新思维的磨合与碰撞,便于形成师生良性循环教育氛围。

3.创新校企合作定位社会发展的需求性

成人高等教育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应以融合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解决教育、创新及市场分离的问题。

二、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瓶颈

(一)学校层面

部分学校缺乏寻求合作机会的主动性,对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认识误区,难以准_把握学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更加不能提出规避校企合作带来的风险预警机制,激活不了双方的合作动力。

2.成人高等学校对校企合作的治理能力不强

部分学校的发展方式落后、办学思维较为固化。一是学校对内的治理能力。学校复杂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无法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工作。二是学校对外的治理能力。学校对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定位、市场的需求方面缺乏敏锐的利益思维,不能赢得企业真正的信任。

3.成人高等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监管力度不够

部分学校对企业运作的模式和实习实训流程不甚了解,找不准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企业和学生监管的方向,导致对进入企业或者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学生的监督管理、后勤保障方面存在漏洞。

(二)企业层面

1.企业“逐利化”现象导致参与热情不高

企业作为以经济效益为指标的实体,亟待看到利益成果。同时,存在因学生知识结构不强、技术能力不够、劳动效率低下所造成的资源和物质浪费,甚至会出现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所以企业出现“望而却步”的现象。

2.企业“战略性”眼光的缺乏阻碍合作发展

许多企业存在短期的经济利益,不能准确认识到自身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是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同时,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3.企业“教育化”意识的不强导致合作的不深入

许多企业缺乏利用教育革新企业、行业发展的前瞻思维,缺乏利用科学知识武装企业发展的意识。企业未能清晰的认识到将盘活人力资源市场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教育挂钩,认识不到教育可以为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提升。

(三)师生层面

1.师资队伍建设的不“鲜活性”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

部分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思维的捕捉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和行业前沿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认识。成人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和理念受到高等院校学术性的制约和影响,影响人才培养的特色性。

2.学生队伍的不“踏实性”影响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上的不自信,缺乏争取成才的决心和毅力,存在想要坚持到底却又中途放弃的想法,进而造成责任心不强、半途而废,甚至好大喜功的表现,影响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3.交往关系缺乏“情感化”导致校企合作的浅层性

学校倾向学校本位,遵循人才培养需要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企业倾向市场发展,坚持人才培养需要符合企业持续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教师存在将学生送去企业就撒手不管的错误思想,企业存在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象,影响人才培养的深度性。

三、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讨建设

(一)协同联盟:发展双型人才

1.树立协同发展意识,发展研究型人才

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在成人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具有共同科研技术合作需求的基础之上,双方在共同研究、资源互补、科学技术共享的情况下取得合作成果。如美国的科技园模式、英国的沃里克模式、法国的精英教育模式等,借鉴这类模式的教育理念、培养方法和考评机制,结合成教学生的特色,完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帮助成教学生树立自信,引导他们端正态度,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之间的桥梁,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学生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区的合作通道,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研发能力。其次,帮助成教学生培养从“探索自身--探索专业―探索行业―探索企业―探索市场―探索自身”的动态创新意识。最后,引导成教学生参与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的过程,从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而优化自我管理能力。

2.树立联合培养意识,发展应用型人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在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企业实践技能的培训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适合企业、行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如美国的辛辛提那大学的培养模式、英国高校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首先,提倡成人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执行,行业协会全程参与,将实践技能所需知识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培养适合企业行业发展、市场创新的应用人才。其次,破解成教学生“闭门造车”心理,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将理论外化于实操,将实践内化为理论;禁止专任教师“固步自封”,加强教师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开发专任教师的前沿思维和行业发展的敏锐度,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市场的资源共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构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二)供需搭建:完善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是在需求关系、利益关系推动之下形成的育人机制,政府的政策保障、高校的科技资源、市场的经济效益,是校企合作双方在利益诉求方面的动力支撑。但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发展,最关键的是加强课程教学,完善课程设置。

1.设置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

设置校企合作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企业专家渗透到课程体系建设之中,防止课程体系过分追求学科性、系统性,阻碍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实行校企联合制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由学校教务处、成教研究所、专任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计划,行业协会、学生代表参与,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强化实践技能为重点,选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方案。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综合的知识技能体系;促使他们了解本专业、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培养他们的行业思维、创新意识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在对比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差值中,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真正让课程设置“满意”人才培养目标。

2.设置卓越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卓越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内容依据专业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要求,与市场需求接轨。加强课程体系建立的实际教学性,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施教,突出重点。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是人才培养在专业上的理论基础,应该由学校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学科建设体系、学生发展规律等为核心来设计,企业参与制定,确保理论课程在其自身学科系统性前提下,保持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实践课程设置则主要以企业设计为主,学校参与为辅的形式,企业根据岗位能力标准、企业发展需求、市场经济诉求为核心,强化教学实践性,通过实习实训模拟教学,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挖掘可参与课程设置的高科技技术人才、行业协会专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者等重要人力资源,与时俱进的优化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三)畅通体验:强化评价监控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相关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导致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必须畅通情感沟通与协调机制。

1.加强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过程监控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行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首先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行业所需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其次,评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成才效果的契合度,评估企业所需岗位人才与学生成才效果的契合度。最后,做好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健全学生自我评价、单位用人评价、社会需求反馈的机制,重视行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同时,将家长对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满意程度与意见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之中,注重多方位的评价结果。

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体系

以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与回报为基准,确立以学校、企业、政府、学生为主体的分析结构,综合评价各利益主体的实施与结果。实施是指各利益主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是怎样就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际合作的。结果是指针对四个主体而言分别帮助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比如,就学校而言,是否培养了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才,是否给学生创造了适应其全面发展的学习条件,是否樯缁崤嘌了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企业而言,有没有解决企业在员工培养、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是否实现了企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是否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与技术保障。就政府而言,在落实政策制度、培养合格公民、提高就业率以及协同创新,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是否做到尽职态度。而就学生本身而言有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以及为学校、企业、社会创造价值,都是综合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的核心。

校企合作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主线,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结构、行业市场的需求与定位,建立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突破学校教育的“围墙”、以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联合各界力量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白逸仙.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7)

中山大学有140年的医学教育历史,高水平的医科教育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培养了一批批医学英才。2001年10月,中山医科大学与原中山大学合并,为中山大学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1]。作为全国第一批举办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和首批获得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部属重点高校,学校有专门的成人教育管理机构,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2]。

1 现状

我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于1980年开始举办全日制脱产专科班,1983年开始办夜大学,1993年开始建立校外教学点,2004年开始举办脱产本科专业。目前,已形成有业余专科班、业余本科班、脱产专科班、脱产本科班4种主要办学体系。现已毕业学生7221人,其中业余毕业生5 641人,脱产毕业生1 580人,专科毕业5 295人,本科毕业生1 926人。现有在校生4 312人,其中本科生2 915人,专科生1 397人,校本部2 387人,校外教学点1 925人。

1.1 开设专业 我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先后开设了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妇幼卫生学、康复治疗学等12个专业。绝大部分的专业都是当时社会短缺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如临床医学就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机构留得住又用得上的医疗卫生人才而设置的。

1.2 办学层次

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为社会卫生机构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我校医科利用自己的优势办成人教育,先后建立了专业证书、岗位培训、专科、本科等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其中以本科为重点。

1.3 具有多种办学形式 我校医科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有利于发展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但由于学校所在面积小,在校的全日制学生较多,没有空余的学生床位,在校内发展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校根据自身的条件,争取脱产与业余,校内与校外,独立开办与联合举办等多种形式发展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而且我们把发展成人教育的重点放在业余和“校外”。我们选择急需或短缺医学人才,而又有教学条件的医学专科学校或地区级卫生学校作为教学基地,与他们联合办学,为当地培养专科、本科层次的人才。1993年起我校分别与广东省的连州卫校、惠州卫校和阳江卫校联合举办了“临床医学”脱产专科班,1999年与肇庆卫校联合举办“ 护理学 ”夜大专科班。2004年起与梅陶亚男 欧阳清明); 成人教育管理处(陈金华);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刘正生 刘正锡)

州联合举办“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业余专科班,与河源卫校联合举办“护理学”、“临床医学”业余专科班,与阳江卫校联合举办“临床医学”脱产本科班[3]。

2 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由于专业、层次、形式和校外教学点较多,我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主要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来保证教学质量。

2.1 制定出具有成人医学特色的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成人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制定具有成人医学特色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下大力气抓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制定成人医学教育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上下功夫。我们以问卷及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调查我校成人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并与10个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制定出了具有成人医学教育特色的教学计划,该计划突出了应用性,课程设置以切合实际,实用为度。如教学计划设置了急诊医学,提高医学生处理临床急诊的能力;并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变增设了预防医学,使医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对疾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开设医疗纠纷、卫生法规等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医疗风险意识。同时我们对各门课程学时数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临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数,使课程设置及学时数分配趋于合理。在此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我们一共完成了“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学”等共计7个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计划,使教师在教学上有章可循,较好地解决了成人教学计划是全日制教学计划浓缩版的缺点。

另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编写了各个专业层次的临床实习手册、临床实习鉴定手册等完整的实习资料,使实习工作能顺利进行,从而确保临床实习质量。

2.2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队伍是个关键。我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都是专职教师任教。他们虽然大多是高年资的教师,但也有部分是年轻的教师,某些青年教师对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了解得不够深。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近年来特别注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在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以及教风上都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①组织有丰富成人教学经验、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年教师讲授成人教学的特点、指导成人授课的技巧,审阅青年教师的授课多媒体,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采取“听、评、帮”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②每学期开展一次针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学经验与技巧、专业领域造诣、实践经验、投入精力、个性特征和和针对课程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调查,通过反馈信息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③聘请高年资的兼职教学督导员,对青年教师实行全程听课制度;④为了保证校外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我校每年召开两次教学备课会,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一起就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定期培训校外教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任课教师,并制定出我校教师下点上课、校外教学点参加听课制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3 抓好校外教学点办学条件的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抓好校外教学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除利用校外教学点的原有教学设备外,还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增加投入,加强和指导教学点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另外,校本部还拨出部分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充实校外教学点。

2.4 严格学籍管理,抓好考风建设

毕业生的质量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息息相关。而学风与考风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校历来十分重视考风考纪建设,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形成了良好的考风考纪。

2.4.1 建立健全的考试规章制度

为了有章可循,学校建立健全的考试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精神,先后几次修改了学籍管理办法和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制定缓考以及学生第二次补考规定等,使考试制度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制度实施后,考风明显好转。

2.4.2 抓好考风教纪教育工作

除了制订有关的学籍管理和考试规章制度外,我校还十分重视抓好学生考风考纪教育。我们把宣讲学籍管理办法列为常规教育,其中以考试纪律为重点,使学生加深对考纪的理解。其次是抓好考生的强化教育。除了新生入学教育外,还采取考风考纪教育不断线,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考风考纪教育。一是考前教育,二是考场教育,三是考后教育。再次是注重个别教育,对个别违纪生给他们分清利弊,讲清道理,直到学生心服口服。做到教育处分一个学生的同时教育了大多数学生,有效地增强了学风和考风的建设。

2.4.3 严格执行考试制度

考试制度完善后,坚持严格管理,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是考风好转的另一关键。我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对一次作弊和协同作弊的学生作“0作弊”记载,必须写检讨方允许补考的规定,连续两次考试作弊的学生作留校察看处理。

2.4.4 坚持按教学大纲要求命题,保证试题水平

我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考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原则有三:一是试题的难易度达到同层次同水平;二是试题的题型结构要符合要求,要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三是要保证试题质量,不能出现错误。三年内重复试题不能超过50%。由于狠抓了考试命题工作,使我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试题内容覆盖面广,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国家政策的调整

1999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的重大决策;2001年,教育部又宣布取消高考年龄与婚否限制,进一步扩大了普通高校的教育覆盖面。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中等卫校自2003年停止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为寻求发展,办学实力较为雄厚的中等卫校通过升、并等途径,已先后升格为高职学院或并入普通高校,医学院校层次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自2002年10月31日起,停止自学考试和各类高等学校的远程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能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在职人员。其毕业后取得的学历不能作为执业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上述情况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生源严重滑坡,制约了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

3.2 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学校虽然把成人高等教育列为学校的教育职能之一,但举办成人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明确、不致力于把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将成人教育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而更多地是把它看做一种创收手段,即从属地位,这无疑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4]。

3.3 教学质量下滑 成人学生知识层次、结构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接受能力不同,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严重普教化,没有把握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机制落后,教务管理缺少有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不能满足现代化成人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需要。这些导致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

4 思路和建议

4.1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和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平台和社会氛围,而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又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确定了全新的内容。可以说,在机遇与挑战并重的形势下,如何遵循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根据成人医学生的特点和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现状,最大限度地突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特色,是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

4.2 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医学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它和普通医学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筑起我国现代的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它学校的整体优势,充分整合卫生教育资源,对在职从业卫生人员进行的学历教育,可快速、有效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各级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成教工作,从思想上明确成教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兼顾,齐抓共管。

4.3 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教育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的品牌象征,直接关系着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社会对整个高校的信誉度。在新的执业医师法出台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支持以“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学为基础树立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实现从片面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建立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新机制,是学校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的理性选择[5]。

4.4 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注重临床应用的医学高等教育,它培养的是临床应用型人才,是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卫生机构发展所需要的、系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能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使课程体系体现“少而精、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精神,顺应医学人才多元化的趋势,遵循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试行立体化、交叉式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统一要求同个别指导辩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为合理,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忠道.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我校医学本科教学质量.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3):5-8.

2 何爱霞.成人教育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1(2):15-19.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成人教育依托优质的高校教育发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是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停滞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试就成人高教面临的境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近年来,成人教育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也有成人教育自身运作的内在原因。

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挤压了成人教育的生源空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计划也在逐年缩减,生源逐年滑坡,部分成人高校出现了教育教学资源、设备闲置的现象。一些成人高校为了求生存争发展,展开了不正当的生源竞争,甚至用一些虚假广告、违规的承诺和经济手段招揽生源,造成了招生市场的混乱。

一些成人高校发展定位不甚清晰,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办学思想出现偏差,把成人教育看成是创收的手段,忽略了办学质量,曾一度出现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扰乱了成人教育的秩序,降低了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信誉。

有的成人学校教学层次单一,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没有承担起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

一些成人高校的运作机制、教育形式、教育手段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一些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中,还存在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资源被挤占、选派到成人教育中任教的优秀教师数量较少的现象,这些都使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保证,整体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前所未有的好条件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已开始进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智力的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体系。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成人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某个年龄段的层面上,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成人教育的生源有逐年减少的现象,但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在更多的层面上和更广阔的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将越来越强烈要求通过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进行知识更新,接受学历和非学历高等教育,以适应就业、上岗、转岗的能力需求。从这方面看,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层次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双重任务,生源又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我国政府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提到重要日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人才资源大国,人力结构的低层次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极大削弱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战略性国策。作为对各类高中后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多种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各类专门人才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成人高等学校肩负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作用,特别是成人高等学校有广阔的前景和用武之地。

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转变的过程,会有更为普遍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未来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不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必将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要求,是人们未来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教育也必将成为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谁能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在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促进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是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为统领,树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找不到走出困境的路径,也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也得不到较快发展。

首先,教育服务观的转变与创新。教育服务观是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办学的宗旨和根本目标。树立先进的教育服务观,一是要树立为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服务。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深入地方人才市场和各部门、行业、企业,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各部门、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质量标准都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得越紧密,服务的质量就越高。二是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教学和科研上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调整专业,在巩固基础研究的同时,着力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努力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立足地方、贴近地方、服务地方。三是进一步明确教育和服务的关系,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为学习者服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是学校的根本职责。只有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体现成人教育的办学宗旨,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也才能有自身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其次,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终身教育的思想不仅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理念。要转变过去那种学校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树立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新观念。高校成人教育要适应这种时展变化,以它独特的多样性的方式来满足不同人群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另外,在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也都需要创新观念,以适应时展需要,引领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找准学校发展定位是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各高等学校都在这个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备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每一所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都应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需求和本校的教育资源、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办学层次、类型、主要功能、培养对象和目标。只有当其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相适应,与学校的定位、目标、任务相近时,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学校的支持,才能发挥学校的优势,有所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应面向继续教育,面向新农村建设,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面向非学历教育。

1.适度保持稳定的学历教育规模。虽然我国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离较高程度的大众化还有较大距离,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高等学历教育的需求,特别是还不能满足农村适龄青年的需求。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的比例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专科毕业生想继续深造,唯一的途径是进入成人院校本科学习。另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还可以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多层次的、特别是高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进一步完善包括专科、本科、双学位、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2.要使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参加工作的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采用、新岗位的出现,需要不断进行高层次的岗位培训。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看,我国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这块新生领域将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中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培训功能,开展针对行业、企业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留得住、用得上,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下移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范围应逐步向县以下区域转移。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招生对象应主要面向农村,深入农村,为“三农”服务,为县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为此,成人高等教育的函授教育辅导站、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助学机构等要向下延伸,把课堂办到基层的社区和企业单位以及农村。

4.要积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在成人高等教育以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整体构筑中,还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上下工夫,培养的人才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定向性和职业性,要把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与国家的学业标准挂钩,通过专项职业培训,发给学员专项职业资格证书。

(三)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专业设置是高校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新的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新的专业技术岗位不断涌现。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就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j成人高校要了解企业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需求,认真做好专业设置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学校专业布局规划基础上根据实际调整和设置专业。二是要主动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地区行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拓宽学校与企业、行业部门合作的渠道。成人高校的生源多数来自于企业和行业,这就使成人高校与企业、行业联系得非常紧密,成人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行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使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实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四)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根据社会需求做好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订工作。专业教学计划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要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注意吸取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和现代性;要有适当比例实训课的安排,把实训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2.配备优秀教师任课。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在职、业余、函授、自学,自学为其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配备优秀教师任课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派优秀教师任教,虽然课时少,但归纳、总结、提高,夯实基础,授之精华,启迪创新,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要选聘那些师德优秀、知识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热爱成人教育事业的教师担任主讲。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9)

1.1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成人教育学生来源多样,虽有部分学员曾接受过高等教育,表现为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高,自学能力较强,但大多数学员中专或中职学校毕业,知识水平有限、自学能力比较弱,而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年龄、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对药理学的学习,他们感觉难度很大。

1.2学习精力明显不足

由于成教学生半工半读,承受着学业、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学习时间和强度上难以保证,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性比较强,容易从其自身的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1]。这有利于理解掌握个别知识点,但也会造成知识结构的片面化,很难系统学好药理学课程。

1.3西医背景薄弱

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以学习中医学、中药学课程为主,辅以西医、西药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以中医中药类学科课时多,西医课时少。学生对于属西医类课程的药理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其西医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不如西医院校好,给药理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药理学课程特点

2.1重点多、枯燥乏味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理学具有抽象概念多、药名多、药物别名多、作用及其机制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等特点。但同时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其与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的多学科交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增加了掌握和记忆的难度。

2.2实验内容多

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理学研究方法特殊,实验性比较强。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药理学课程实验课比较欠缺,甚至有些院校没有安排实验课程。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示教操作,按照已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3桥梁学科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之间的桥梁[2]。中医学和西医学作为2个不同的学术体系,前者侧重于阐述疾病的整体性,虽然副作用比较小,但是较笼统而不够精准。而后者则偏重局部分析,作用机制比较单一,尽管起效比较快,但毒副作用比较多。中西医结合互补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药理学作为其间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在学好中医学的同时,也应该学好药理学,掌握现代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

3药理学教学对策

3.1比较教学法

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点繁多。即使是同一系统的药物也具有很多不同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针对药理学这些特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在授课时列出提纲,启发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在学习同类药物时进行横向比较,在掌握该类药物共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药物特有的作用和规律[3];在学习具有相似作用的不同类药物时,对不同类药物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在掌握药物特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总结药物共有的作用特点和规律。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授课时要由浅入深。先讲每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讲授具有代表性的主药,然后通过列表、概括图等方法将同类其他药物同主药比较。比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要先讲此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即对心血管的影响。然后依次讲授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作用于受体,可以加快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属于α、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属于β受体激动药。虽然药理作用都是对心血管有影响,但作用及作用机制不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2受体,使血管扩张;肾上腺素可以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又可通过激动β2受体使血管舒张。如此使学生在比较中总结掌握重点、难点,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3.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中,针对不同专题的药物特点及药理作用,进行专题讨论。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教师针对各个专业特点将药理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确定讨论内容。然后通过课堂上需要讨论专题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可在专题讨论后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掌握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讨论式教学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布置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多是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概括和总结,由此因势利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专题讨论,锻炼学生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固,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创新实践教学

传统药理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药理学实验课内容比较多,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特点,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实验课录像和虚拟实验,促进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材及实验的局限性,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5],直观地揭示药物与机体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药物研发历史。传统的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临床病例,无法进行实例操作。但成人院校部分学生有临床经验,可引用临床病例并进行讨论[6]。在临床病例讨论中更好地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用药联系起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促进临床思维的培养。在药理学教学课堂上引入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实践教学要紧跟临床研究的步伐,围绕着临床实践问题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

3.4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其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教学法。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本科生,甚至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明显减少,大量的内容需要自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学能力[7]。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地提出关键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启发其思维,安排学生自学。结合难点内容的重点讲授,加深理解,增强记忆。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分析总结,更深入的了解药物作用的机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篇(10)

二、校企合作对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普通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帮助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短时期内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同时对于参加合作的高校来说,通过合作的深入发展,对于其完善自身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产学结合目标,培养出更多既具备专业素质又“接地气”的毕业生也是很有帮助的。

1.有利于高校发展

首先,学校通过合作就能够清楚地明确企业对人才有什么需求,并以此为标准和目标制定配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达到培养目标与用人规格的一致。通过合作,校方对于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水平会获益很多。

2.有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通过合作,企业方不仅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还能得到最先进的技术培训等服务,这对于提高员工技术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很有帮助的。企业通过合作能够在时展中始终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轻松面对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全方位改革,顺利完成产业升级。

3.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作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原来人的教育往往局限在青年时期,很多人的受教育生涯和机会就结束于大学本科教育或者更早。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能够提供给更多人更深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几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送教上门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师资技术水平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送教上门的模式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由企业方提出需求,校方提供专业人员到企业进行评估,和企业方一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制定。在合作中,由校方派出专家以及专业管理人员,并携带仪器和设备等到企业,由讲师制定学习计划,到现场为学生进行服务,是学生能够在校外也能享受先进的学校教学资源。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顾名思义,订单式就是企业方将明确的人才培养需求交由学校,学校和企业仪器制定培养方案,双方在资源共享,技术上充分合作,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可来自各方,在完成教学培养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与企业签订技术协议。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既能够在学校学到专业知识,又与企业进行了具有一定层次的接触,属于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优秀人才资源。同时,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校企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师资、技术、资金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和人才培养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校外实习和实际训练的基地。这样的合作模式更能体现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利于校方培养计划的实施。专门的资源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练就学生过硬的技术素质。

上一篇: 新媒体经营与管理 下一篇: 安防工程项目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