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内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3 16:08:56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1)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往往追求将教学内容讲全、讲透、讲深,将初中学生的大脑思维束缚在教师所设置的框架之中。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留白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巧妙地留有空白,可锻炼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大脑思维,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新知识导入时设计“留白”

在教授新一节的物理知识时,教师不要直接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展示出来,而是应该先带领初中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提问,让初中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探寻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同时,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新课程的导入内容,将新课程中较为有趣的知识内容透露给初中学生,给初中学生留有想象,激发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讲授电路和电器等新课程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一共知道多少种家电?”“我们所处的班级里有哪些家电?”这些简单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初中学生回想自己见过的家电,并积极观察教室中已有的家电,培养初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再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家电是怎样正常工作的吗?”教师可以让初中学生大胆想象并回答,最后再逐渐导入电路这一知识内容。

二、在重点知识讲解时设计“留白”

重点知识的掌握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分清主次关系,在讲授重点知识时进行巧妙的设计,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初中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知识内容[2]。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重点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教师不要立马将其中的理论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提出“光发生折射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规律”这一问题,引导初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回答,然后教师再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让初中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光的折射实验,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初中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情况,进而发现自己在思考时存在的不足和偏差。最后,教师再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初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在课堂整体教学时设计“留白”

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科学合理地选择留白阶段和时间。不要为了将知识内容讲全、讲透、讲深而占用全部的课堂时间,将初中学生固定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物理知识内容,观察初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和状态,合理地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通过一定的提问引导和实验,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3]。

四、在例题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

教师应在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电学”例题讲解中,应该在例题的内容中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根据以往的例题形式,自主提出例题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先提出一个例题让初中学生了解电学的基本题型,然后再让初中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电学知识套用到例题中,形成一道新的例题,通过这种反向思维来加深初中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在板书设计上应该以纲要符号形式为主,让初中学生通过板书上留出的空白,回忆起全部的物理知识,并且顺着板书框架逐渐推测出所有的知识内容。

五、结语

“留白”的合理设计,不仅有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程导入、重点讲解、例题板书等方面合理设置“留白”,为初中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探究时间,逐渐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陈春梅 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77-01

在高中物理教学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差异性,造成了学生难以在短期之内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物理教学上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因此,做好初中物理教学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铺垫工作,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以及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意义。

一、物理教学难以衔接的原因

1、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固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物理知识更加形象,更加容易理解。而高中物理教学知识侧重于抽象思维,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矢量运算等方面的内容的增加,使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更加大。

2、环境的变化。初高中教学过程中,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以后,面临一个崭新的环境,尤其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完全是陌生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时期,学生心理上存在巨大的落差感,导致了物理教学质量难以迅速提高。

二、做好物理教学铺垫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开端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普遍接受部分高中物理的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授部分高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进入高中时期之后,迅速的融入到物理学习氛围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高中教学进度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习惯某种学习方法之后,特别容易产生惯性思维,一旦学习方法需要改变,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阶段。而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正是这一教学规律的体现。在初高中不同的物理学习阶段,无论是课堂知识量、教学节奏还是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造成学生很难在短期时间之内适应高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在物理教学方面的适应力,将适应时间压缩到最短。这样有利于提高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有利于高中教学进度的推进。

3、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知识虽然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高中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上。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期,就开始渗透高中物理知识的内容,从而使学生预先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适应,这样有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比如,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受力分析是其中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受力数值计算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该项内容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密切相关。如果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就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合理深化,那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时期,就会很快适应相关知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教学铺垫工作的策略

1、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知识之间有其固有的关联性,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将初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是做很好教学铺垫工作,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在速度这一概念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速度一个标量。这个概念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但是到高中时期,速度则变成了一个矢量,具有其方向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复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导致高中教学中对于初中物理知识产生了怀疑,这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如果在初中时期,就对这个概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普及,就可以使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两种定义之间的不同,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迅速理解和掌握。

2、采用不同思维方式教学。由于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难以快速提高物理学习质量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适当的让学生利用高中物理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预先了解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提前走入“高中”,体验“高中”,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对物理思考方法的适应性,在初中就完成思维的“过渡”。

3、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进,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部分知识,潜移默化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将初高中物理之间的隔阂消除掉,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奠定基础,能够在进入高中迅速适应高中的课程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3)

【中图分类号】G633

引言

由于高中物理的难度系数本身来说就比较高,因而高中物理难学这一现象也就毋庸置疑。作为物理老师,最主要的责任应该是先从自身出发,加强自己物理知识的相关储备,然后再根据学生们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将高中物理知识逐步深入地授予他们。而当前最关键的则是要分析好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合理衔接,让老师们教得轻松、学生们学得更轻松。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物理教学内容上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内容上有一处很好的衔接点,因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基本都相同,都是一些关于力、热、光、电、磁的内容学习。那么在经过初中物理学习之后,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虽然内容上相一致,但是在学习要求上却不可相提并论,初中物理的学习重点在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引入教学内容,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生活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就有进一步的提高了,而且高中物理的内容一般都很抽象,特别要注重理论逻辑上的分析和推导,因而学习起来也比较复杂困难。与此同时,由于高中的物理与数学的运算能力联系地也比较密切,而在高中的教学进程中,高中数学的教学进度是远远不及物理教学的进度的,因而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时候难度系数就更大了,像高一物理教学中要运用的三角函数以及向量等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这些知识一般会比物理教学晚一个学期才教,因而学生在物理学习及应用上就比较困难。

(二)老师的教学方法上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要求不是太高,老师在教学中一般更加侧重于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相对来说考试的题目类型局限于公式的运用和模仿上,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够熟记基本公式,那么差不多在考试中就能取得好成绩,因而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一般都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到了高中之后,不论是物理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学习要求上,都会有所提高,面对知识点的高难度、习题类型的复杂度等等,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都该有进一步的要求,那么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就该有所改进了。

(三)教学的主体上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的简单易懂以及老师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物理形成了直观形象、运算简单的惯性思维,考试中对基本公式的简单要求,让学生们认为只要记好公式便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到高中之后,教学内容的抽象,运算过程的复杂,初中学习物理知识的那套方法根本就不受用了,因而对学生们来讲,高中的物理知识学习起来就较为吃劲了。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途径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消除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抵触情绪

首先,许多学生进入高中时,可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因而在生活上可能会有众多不适应的地方,自然心理上会有一些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情况,因而老师就该在这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解除他们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及障碍,作为高一老师的话,对学生心理上的变化更应该加以关注,加以适时适量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脱离一些负面的想法。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连贯、抽象,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要全神贯注,所以对于学生情绪的关注就尤为重要了。其次,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时,就会听到一些关于高中物理难学的言论,因而在他们潜意识里就会形成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态,那么日后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一直带着这种情绪的话,学习效果自然好不了,所以在开学之际,老师就该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上的学习压力,有意识地在教学初期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这样让学生们有一个简单的开头,日后学习物理就不会那么恐惧了。

(二)老师备课时多加用心、注重初高中物理教材编写上的不同

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而且高中的物理相比初中物理更加有难度,所以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沿用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法,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加以用心,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对初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初期要循序渐进,将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一点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点点地接受。老师备课时也要适当地放慢教学的进度、降低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情况下,慢慢地掌握好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除了靠老师在课堂上授予外,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通过课外书籍的学习后,能够独立地感知及理解物理教材,然后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去处理实际的问题。老师在授课前,可以事先给学生们列出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找出学习的重点及难点,然后进行自学,这样一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列出的重点难点加以着重讲解,对学生基本掌握的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

三、结束语

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的,而具体的内容就该由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一一找出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点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帮助学生们降低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台阶,使得学生们在升入高中后,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4)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视野不能只局限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应重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与高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检视自己和周围的同事们,不禁思考:对于学生,初中生物学习与高中生物学习有哪些连贯之处;作为老教师,初中生物教学该如何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衔接。

一、初高中生物的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可以知道:初中生物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如浅显的生命现象的描述、简单的动植物分类、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及其结构特点等等)、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其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

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高中生物教学是对学生初中已了解的某些知识的加深和完善。例如在体液调节部分,高中教材中是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初中已经学过的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名称、产生的内分泌腺和主要的生理作用,再讲述初中未学过的激素及其他内容。再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在初中和高中都是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但课程标准差异很大。可见,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是将初中知识进一步综合、概括和提高。

所以初中教师应了解高中生物要学的内容,在初中知识的讲解中将与高中联系较多的部分进行详细地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学扎实,以便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更快、更好地进行生物学学习。

二、现实问题

高中生物学以初中生物学的知识为基础,如果初中的知识不过关,那么学生对于高中知识的学习、理解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不得不在课程中为学生补初中生物学知识,但高中教学也是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对初中教材的不熟悉,教师难以带领学生系统地重新学习初中内容,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生物学基础。

但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情况是:在初中阶段生物学仅在七、八两个学年开设,那么学生即使在七、八年级生物学知识学得较好,但经过九年级这一年不设生物课程的阶段,学生还能记住多少?而且初中生物以结业考试作为衡量标准,在学生看来能及格就行。加上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大部分学生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这样为考试而背诵下来的知识到高中还能回忆起多少?本地的初中高中是完全分离的不同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也少有交集,我们初中教师很少有机会与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交流,这些都造成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脱节。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很快适应高中生物教学,直接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反过来高中学生又会影响初中生:生物学不学没关系,到高中学好就行。这又为初中生物教学造成了更大的困境,因此,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问题能否解决,是提高初、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解决方法

1.思想意识方面

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识到解决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对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将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否重视这个问题,是检验教师是否为学生发展着想的重要依据,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则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2.知识体系方面

给初中生物教师配发一套高中生物教材,让初中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以利于初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初、高中教材中是否有对接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提示学生重点掌握,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知识有一个方向和范围,为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其间学生有一年的时间中断生物课程,所以在八年级结束阶段会考前的复习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时应引导学生前进行必要的归纳整理,做好高中生物学习前的准备工作。有些内容初中阶段只要求知道,最好也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的记忆才更长久,才能在一两年之后再见到相关内容时不会茫然。对于初三毕业生,提醒学生在暑假期间回头看看初中的生物课本,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是默认大家初中学过生物的,教材内容和一些题目都默认大家还记得初中的生物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3.教学研究方面

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与高中教师沟通交流,了解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初中阶段的期望和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可定期安排高中教师就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及课程要求向初中生物教师进行专题介绍。提示对教学过程中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的讲解中融入高中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以后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4.培养兴趣和能力方面

初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第二课堂、辅导讲座等形式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其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使生物成为自己感兴趣的一门学科,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实验操作方面

初高中虽然实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但基本的实验操作是一样的,在初中阶段,充分利用实验课、课外实践课,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初步形成,不仅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也可受用终生。

虽然有很多的问题摆在面前,但我们初中生物教师还是要及时了解高中生物学要求,在初中阶段尽量让学生多了解、多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为学生高中的生物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5)

一、类比理解物理概念

理解并牢?物理概念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牢记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结合已经学过的概念或已经熟悉的事物等来理解物理概念,会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类比法来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热和能”这一章的时候,部分学生对热量传递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采用类比法,把热传递的过程比作了水流动的过程。学生对水流动的过程是非常熟悉的,水总会从高处向低处流。教师把高温物体比作了高水位的容器,把低温物体比作了低水位的容器。学生已经知道如果用一根水管把一个高水位容器和一个低水位容器连接起来,高水位容器的水就会流到低水位的容器中。同样,如果用一根热导体把一个高温物体和一个低温物体连接起来,高温物体的温度就会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巧妙地利用类比法透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为学好初中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类比操作物理实验

熟练并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途径。熟练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指引学生利用类比法,立足已经熟悉的各种原理或类似的物理实验等,清晰而又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指引学生恰当地利用类比法来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类比法操作了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不同的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管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对水流产生的阻力也不同。通过类比学生也就会知道在做电阻实验的过程中,电阻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产生的电阻大小也会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层层点拨下,恰当地利用类比法熟练地操作了物理实验。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为学好初中物理开辟了通畅的渠道。

三、类比梳理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6)

不少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内容,一时难以进入学习状态,造成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磨灭了向科学进军的睿智,消退了向科学领域探索发现的热情。为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构建起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桥梁,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区别,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高中教师需要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对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和问题层次结构,将初中升高中的难度和能力台阶适度降低,保护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热情。初中物理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学习较为容易,过程相对简单,很多都是静态物理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对物理的概念深入理解,对物体运动的规律严谨地进行表述;同时,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运动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显得较为严密。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只需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的判断就可以了;而高中则要分析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要分析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又比如,初中时关于路程和速度以及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速度的定义则是简单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高中物理不仅表述路程与速度的比值,还要强调物体运动的方向。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学选好切入点,实现由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让学生既能够消除陌生感,又能够理解和应用。

二、有效填补知识空白,学会应用数学工具

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与高中数学没有做到合理的交叉与衔接,不少物理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处理需要运用高中数学的知识,而不少学生所掌握的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滞后于物理教学内容要求,造成学生学习和应用方面出现的空白,也就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老师一方面与数学老师做好配合,根据物理教学需要,由数学教师适当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应用能力。或者物理教师直接向学生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更有针对性,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帮助学生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以及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等相关的内容,数学教师或者物理教师为学生补充“极限”的相关概念和思想,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教程内容时,及时向学生补充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以及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三、注重阶梯式教学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初中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相对简单而又容易,他们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没有太大的跳跃性,不少学生不能适应高中物理知识高难度和快节奏。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节奏。教师教学内容时实施分阶段讲解,呈现一定的梯度,确保最低层能够与初中知识相衔接,逐级提高学习难度,分批次传授给学生,减少容量,降低难度,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例如,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内容时,学习“摩擦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先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熟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够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就可以了,让学生能够根据公式来计算摩擦力的大小。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水平方向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就可以。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时,再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这样的分化和分层式教学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台阶,让学生能够实现阶梯式上升,既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由初中基础和思维向高中过渡,又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

四、做好方法指导,缩短适应周期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内容难度思维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不同。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过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学会主动学习。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一切都等着教师的安排,提前预习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跟上教师的节奏,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真正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及时分析和总结,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学习知识进行回顾,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都要进行阶段性复结。做好内容公式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归纳,做好常规题型和物理模型的复习整理,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由初中过渡到高中,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总之,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方法,建立起高中与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连接的桥梁,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不断增强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攀登科技发展的高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正德.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1(29)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7)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7–000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之一:“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

“物理和化学不分家”,有些城市就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合并为“科学课程”。南京地区初三化学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初中物理使用的是苏科版教材,二者在很多内容上都有交叉重叠,也有少数不尽相同的内容。

1 初中物理和初中化学有联系的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著名的“同化理论”创造人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在学初三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在物理课上积累了很多化学知识,表1中列出了苏科版《物理》比人教版《化学》先学习的知识内容。

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地重组和整合,必要时可以改变原有教材的教学顺序和内容,把时间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就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内容阐述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的相关改进。

1.1 物理性质

学生在“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二单元、第六单元中重点学习过“物质的物理属性”,其中包括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等,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中又用了较大篇幅介绍这些知识。化学教师应该了解这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时更正为“能初步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避免无谓地重复,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同化新知识。

1.2 分子的三特征

在学习初三《化学》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之前,学生在“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册通过“放大率达1500万倍的超级电子显微镜获得的碳化硅分子的结构示意图”、“用鼻子嗅气味鉴别醋和酱油”、“酒精和水的混合”等等事例重点学习过分子的三特征,所以化学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分子的三特征应尽量简化处理,可以通过球棍模型或者动画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强调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组,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突出教学重点。

1.3 原子的构成

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原子的结构及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在初二《物理》“探索更小的微粒”这部分内容中,书中不仅详细讲解了原子的结构,还把探究微观粒子的历史人物从汤姆生到卢瑟福都比较系统地列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储备,化学教师可以借用物理书上的“卢瑟福用巧妙的实验方法收集到原子内部的信息”这句话作为这节课的引言,把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故事结合图片或动画娓娓道来,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实验的三个现象。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物质的导电性

在“苏科版”的初三《物理》上册85页,书中提到“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并且学生通过相关习题强化巩固过溶液的导电性。这对初三化学“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是一个很好的知识铺垫,所以化学课上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从微观解释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在这里甚至可以把教材内容灵活处理一下,将盐的概念提前到这里,便于酸碱盐知识的对比,这样的更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系统化。

1.5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学习中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个因素的影响时,只改变这个量的大小,而保持其他量不变,从而确定这个因素是否影响实验结果”,并且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很多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曾多次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物理实验方案,对这个方法非常熟悉。因此化学教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涉及到有关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时,比如在实验“CO2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变量、设计实验,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2 初中物理中值得商榷的内容

由于学生知识所限,初中物理教材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严谨的知识,化学教师要及时更正可能有的前概念,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混淆。

(1)对于“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完初二物理后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在进行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时,必须强调“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粒子构成”,必要时可以展示相关的球棍模型或者图形予以强化更正。

(2)对于“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苏科版”的初二《物理》下册是这样定义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如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就是一种单质。”这部分内容有这样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一,对于“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的定义有些狭隘,因为有些化合物和单质根本不存在分子,比如常见的氯化钠及金属单质。所以初三化学中并不需要从微观角度给化合物和单质下定义,只要求学生会辨别化合物和单质的微观图示。

其二,对于“单质分子”,物理书中出现了“金刚石分子和石墨分子”,并且注明“这些就是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结构的单质分子。”这样的说法在化学上是不准确的,因为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存在单质分子。所以我们化学教师在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讲到碳单质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这种错误认识,强调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初三化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及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学生学过什么、知道什么;不仅要加强初中化学和物理、生物、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应注意化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沟通“教与学”,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教学共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九年级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8)

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差异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教材内容对初中生的年龄来说通俗易懂,物理现象也很直观生动,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方便学生观察实验。多以初中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注重开发形象思维,无过于复杂的规律,只需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和公式计算。实验的原理也相对简单,便于操作。新课改的教材多采用简单有趣的故事和现象来解释说明物理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重科学探究。以灵活的编排寓教于乐的激发学生兴趣,以简洁明快、浅显易懂的图画解释物理概念,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讲述物理规律。高中物理教材的章节内容明显增多,常用较长的篇幅严谨的叙述物理概念和理论,抽象的物理知识比较难理解,需要学生多个角度思考,多方面动态的研究与生活实际切合的不是很紧密,抽象思维应用较多。对力学、电学、热能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知识比初中物理更加深入,知识难点提高,相比初中物理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常常需要用到复杂的文字、图像、图表、数学模型、力学模型、实验设备等综合解答物理现象。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要求学生不仅能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熟练掌握,还要会灵活运用。解答物理习题时,需要综合分析物理运动过程,建立正确的方程式求解。

2.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差异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并不多,以简单介绍常见物理现象和物理结论为主,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不紧密,所研究的对象多以客观存在的物体为主,研究的过程也比较简单,所用到的物理知识相对容易理解,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只要求定性理解即可,无需论证。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只需要形象思维感性理解就可以轻松掌握。高中物理研究的内容较抽象,知识点复杂,旨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重视理论方面的分析推导,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明显增多,系统化的学习物理体系,研究多维空间的物理状态,从宏观物理深入到微观、宇宙中,通过逻辑推理验证并得出物理规律。要求学生设计物理模型并定量描述,物理研究转变为复杂的动态过程,经常需要考虑到限定模式下的运行状态,甚至要求计算临界状态下的运行轨迹,计算难度大大增加,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很大。

3.充分了解教材差异,加强认识,提前打好基础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适当了解高中物理内容,将基础知识深入透彻的传授给学生,适当的扩宽知识范围。高中物理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扩充,初中物理教师如果能提前了解到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提升知识水平,适当的将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对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高中物理教师应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引导学生注意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一的物理,做好新旧知识之间划分,强调差异和区别,帮助学生改变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定式,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系统、复杂的剖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差异和联系。再次,适当加强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交流。如果可以适当的组织初中物理教师与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内容差异做深刻对比,让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对双方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二、做好物理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之间的衔接

1.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差异

从教师方面分析,由于现在的初中高中大都是分开单设的,初中物理老师和高中物理老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相互的教学工作也了解不多。初中物理重点关注在升学率,学习的物理知识停留在应对中考层面上,一些公式定律都是靠死记硬背。而到了高中物理,同样的定律却有很多限定条件,学生容易混淆。高中物理老师更多关注高考,讲授知识点时忽视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固定思维方式,同一物理概念和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定义不完全相同,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区分要素,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学生接受新知识时衔接不上。受到教师本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限制,初中物理教学以反复做题强化训练来提高分数,常常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入高中之后,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初中时养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不了解,使学生变得被动,一味听老师讲解,机械式的记忆并不利于学生学好高中物理,遇到题海战术对战高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对高中物理失去兴趣。从学生方面分析,初中物理无论是理论概念还是公式计算,都相对简单易懂,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学生只需记住公式,按部就班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高中物理。初中物理简单无需预习和复习,听教师正常上课就能学会,使学生养成对物理教师的依赖性,很少主动独立思考。到了高中物理,抽象的概念和繁多复杂的知识点,单纯依靠课堂教师讲授的方式很难完全消化理解。

2.加强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调整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

要想更好的衔接初高中物理,就要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彻底贯彻执行初高中物理的教学标准,有的放矢地调整好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真正的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自学,拓宽知识面,提前为高中物理打好坚实基础,做好铺垫工作。高中物理教师尤其是高一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物理的方法和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归正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好引路人,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过渡,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系统的引导学生分析解题,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技巧。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好物理。

三、结语

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做好衔接工作,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不仅给初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扩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研究范围,还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地沟通交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来施教,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物理课程,师生共同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李静 单位: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9)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55-1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出发,让学生在现象中发现有效的物理知识。这个过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与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能将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进行很好地连接与过渡,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思维导图,是将初中物理知识进行串联的有效方法,更有利于物理现象的融入[1]。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笔者选择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在物理知识学习中,巧用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性较强,在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高效获取初中物理知识。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主要是利用其让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2]。

比如在讲解与现象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有许多零碎的知识都可以被归类于光现象的学习内容当中。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光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建立起以光学知识为主体的小的物理知识体系。老师可以为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核心,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行完善。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来讲,像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都是光现象学习的重要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完善,促使学生完整地掌握物理知识模块。因此,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

二、在物理概念了解中,巧用思维导图

要提高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质量与效率,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物理思维中有着许多不同的思维方式,老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就要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思维导图在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就是明确不同的物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对初中物理问题进行轻松的解决。当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出现断点时,可以利用发散性的想法使不同的概念得以结合。

比如在学习电流与电路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串联与并联的概念。老师可以利用电路图形的展示,让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物理概念与相对应的电路图进行结合,使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在学生的学习中,一旦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就可以利用曾经建立好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物理学习进行指导。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物理概念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基础水平。

三、在物理习题解答中,巧用思维导图

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是学生利用初中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物理习题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初中学生很容易在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中遇到困难。许多学生面对新型的题目不知从何下手,也无法理清解题的思路。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得到解答。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建立一个更为科学与合理的解题思路。先审题,后明确解决的对象,建立物理模型,掌握题目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最后列出方程。老师鼓励学生对这个导图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学生更高效地对物理问题进行解决,促进学生解决策略的科学化。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问题解决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在物理知识的学习,概念的深入了解以及习题的解答中,老师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提高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笔者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提出了三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希望初中物理老师可以重视起思维导图的利用,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篇(10)

    我国最早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国传教士的“马礼逊学堂”中开设的“生理学”课 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而真正的有系统的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开始于本世纪初的19 02年。在世纪之末回顾和总结近100 年中学“生物学”教育史和“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必将有助于面 向21世纪。

    1902年清朝政府“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 了中学的5年学制, 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 “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 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 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 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国民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 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 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 其中包括植物学和 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 课程, 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 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 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 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 “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 ”、“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 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 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 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 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 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 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 面向21 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 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 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 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 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 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 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 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 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 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 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 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 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 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 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 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 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 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 ”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 、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 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 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 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 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 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 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 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 面向21 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 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 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 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 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 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 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 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 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 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 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 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 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 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 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 下一篇: 工业产业调研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