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3 02:39:40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2)

2005年,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畜牧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抓防疫保安全,上规模增效益”这一工作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品种改良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应用水平继续提高,畜牧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05年,上市生猪95万头,山羊38万只,家禽1180万羽。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683元,比上年增加79元,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39亿元,同比增长6.1%,现将2005年畜牧业发展特色及2006年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2005年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特色

市畜牧业工作会议后,全市各乡镇把发展畜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畜牧业的发展,在市、乡两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全市畜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一)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区域特色进一步明显

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户4886户,新增专业户1131户,新建猪舍10间以上的户68户,共建猪舍1134间,投资额达1167.6万元,新增专业大户167户。其中新增母猪10头或新增肉猪100头以上的户124户;新增蛋鸡3000羽以上13户;肉鹅500羽以上25户;肉鸡5000羽以上4户;蛋鸭3000羽以上的户1户,全市已初步建成养殖小区7个,在建9个。区域经济特色进一步凸现,古溪、分界、横垛、珊瑚等乡镇的家禽饲养量已占全市家禽饲养量的42.2%,广陵、珊瑚、分界、横垛等乡镇栏存肉鹅已占全市鹅栏存总量的58%,马甸、泰兴、刘陈、黄桥等乡镇奶牛占全市奶牛总量70%左右,黄桥、城黄两个工作片的生猪,占全市生猪总量的68%。

(二)品种改良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品种改良的力度,全市畜牧业品种改良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市新增二元母猪6487头,二元母猪总数达到22149头,占母猪总数34%,洋二元母猪发展尤为更快,占新增二元母猪总数60%以上,全市新增波杂山羊42558只,波杂山羊总数达109419头,占山羊总数41%,全市新增纯种波尔山羊种公羊28头,波尔山羊种羊达35头,新扬州鹅、地方优质家禽引进速度进一步加快,为全市畜禽品种改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短平快项目迅速崛起,农民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鹅业、兔业、奶牛业是我市的小产业,但由于其养殖效益高,2005年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年上市菜鹅40多万羽,是2004年2倍多,其中新增1000羽以养殖大户21户,最大的户栏存肉鹅达5000羽;全市养兔专业户83户,新增栏存毛兔200只以上专业户8户,栏存兔2.3万多只,比2004年增长33%;全市栏存奶牛1385头,增长10.8%,并形成了以广陵、珊瑚、分界、根思等乡镇为主的养鹅业新特色,以马甸、刘陈、黄桥等乡镇为主奶牛产业群,以元竹蒋堡村、南沙路庄村、大生三阳村为主的养兔特色村。

(四)科技应用意识普遍增强,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加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加大畜牧科技宣传应用力度,广大专业户在学畜牧科技、用畜牧科技意识普遍增强。据调查,全市养猪专业户中有40%的养殖户安装了自动饮水、防暑降温、限位栏、产仔栏等设施,绝大多数专业户都采用粪便干湿分离和全价料饲喂,科技对畜牧业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加。

(五)“三资”投入势头强劲,畜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

在优惠政策鼓励下,2005年全市“三资”投入畜牧业的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三资”投入畜牧业超过5000万元,其中市外资金投入畜牧业就有12家,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为畜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5年在市、乡两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畜牧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畜牧业产业稳步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优质品率所占比例仍很小,生产方式仍未有根本性转变,科技应用普及面还不大。

二、2006年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

工作思路: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畜牧业,高效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的总体要求。以体制改革、科学防控为主线,推进畜禽防控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规模养殖提升效益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品种更新、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高效畜牧业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工作目标:全市畜牧业产值增长5%。生猪、家禽、山羊生产总量基本平衡,新增二元母猪5000头,波杂山羊3万只,新建成千头猪场10个,万羽禽场10个,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申报无公害基地3个。

(一)以建立健全防控体系为立足点,推进平安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的平安发展,事关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安全、畜牧业的兴衰。没有畜牧业的平安就没有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平安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畜禽防检体系,实行科学防控。

1、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进程,稳定兽医队伍。畜牧业的发展保障措施关键在防疫,而防疫的质量能否到位关键在防疫队伍。目前,我市的畜牧兽医队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虽经几次改革,但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变更,兽医队伍年龄老化、水平偏低、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自2002年省政府下发(省政发[2002]147号)文后,兽医队伍人心思变,军心不稳,有的站正常工作受到重大影响,必须加快改革进程,尽快构建全面协调、管理统一、运转高效的畜牧兽医执法机构、技术支持体系和基层防疫机构,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并将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以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为重点,推进畜禽防疫工作

按照《条例》要求,依法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科学防疫。狠抓基础防疫,规范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认真组织开展春季突击防疫、夏季大消毒、秋冬百日会战三大战役,确保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程序防疫,免疫密度全部达到100%,高度重视疫情监测工作,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场所的抽检频率,重视鸡新城疫、猪瘟、链球菌、血吸虫病、狂犬病等其它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畜禽检疫工作,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严格按规定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消除疫情隐患。

3、建立防疫管理的长效机制,变突击防疫为程序防疫。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全民防疫意识,变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二是要建立“畜禽防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实行畜禽养殖终身档案管理制度,达到畜禽养殖档案、防疫记录、防疫耳标和产地检疫证号四相符。三是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实行市、乡、村、户四级预警监测网,健全疫情报告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以发展畜禽规模为重点,推进高效畜牧业的发展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以畜禽规模为载体,只有规模发展了才能推进畜牧业集约化、良种化、机械化,才能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也才能推进设施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变为富民强市的产业。

一是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进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按照“六统一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模式、统一畜禽种类、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料用药、统一卫生管理和分户核算)的要求规范养殖小区,市、乡两级政府要切实做好各方面协调统筹工作,达到“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的四通要求,真正做到建设养殖小区,有利于科学饲养、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农民增收,把我市养殖小区建设成为规划科学、设计合理、远离住宅、相对集中、设施完备、组织到位、管理规范、畜种优化、绿色生态的养殖基地。

二是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场、专业大户、专业村。充分发挥地域和生产的优势,积极引导专业大户、规模场,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特色畜牧业。

三是继续推进良种化进程。近三年来,我市加大了良种扶持力度,畜禽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但是畜禽优质品率仍很低,必须以规模养殖企业为载体,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进良种化进程。继续加大二元母猪、波杂山羊、地方优质鸡、新扬州鹅的推广力度。

四是加快设施畜牧业建设进程。总体要逐步做到选址科学,畜禽含设计合理,养殖设备设施先进,不断提高机械化养殖水平,努力提高能源、村料、人力和土地的利用率,从而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增加畜产品产出率,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推广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刮粪、气温调节以及母猪限位栏、产仔栏、仔猪保育栏、立式鸡笼以及高床养殖等设备设施,把机械化养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是以发展产业化为重点,推进高效畜牧业发展。鼓励现有的加工企业,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加工档次,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引导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增强其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按照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的原则,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组建各类协会,建立与现代市场相适应的流通主体,把从事畜牧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组织起来,积极开辟市外窗口,加速畜牧产品的流通,提高我市畜牧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三资”进入畜产品加工渠道、壮大生产、加工企业群体。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积极推进畜牧业生态化进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畜禽粪便已成为农村的第二大污染源,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畜禽粪便处理进程,给广大农户一个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全面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积极推进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的“三清”工程建设,严格控制粪便直接排放河沟、田园及露天堆放,防止畜禽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充分利用粪便资源,变废为宝。积极推行粪便制沼气,沼气照明、煮饭、沼渣喂鱼的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走以牧保林、以牧促农、以牧养鱼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及短平快项目,优化我市畜牧业品种结构。

三是积极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实行零污染排放。发酵床养猪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土著菌吸收粪尿,减少粪尿排入污染,改善生猪生存环境的一项环保技术,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建议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科学技术也在迅速地发展。就畜牧生产而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高科技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畜牧生产要想与时俱进,也需要注入一定的科学技术,才能从本质上提高生产效率。在现代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中,注入一定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进一步推动统计方法与制度的改革,畜牧业产销的形势也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掌握,从而为饲养场(户)经营决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符合畜牧业宏观调控的需要

在建设新农村、调整农业与农村的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突破口就是畜牧业的发展。而要将畜牧业发展好,政府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要把统计信息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符合市场机制的需要

就市场经济的本质而言,其就是一种信息经济。在日益变化着经济关系中市场交换活动都是从信息形式中反馈出来的。要对市场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与判断,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量。在畜牧业中,在调查行业风险、畜产品价格以及市场前景时,必须以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从而做出较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三)符合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要想发展好现代畜牧业,那么所得的信息来源就必须要广泛,眼界也必须要开阔。搜集信息时,不能只粗浅地看国内信息,还要有意识地对国际信息给予足够的关注。只有这样,畜牧业发展才能与时俱进,从而有效地促进畜牧业向现代化发展方向发展。

二、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

(一)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所需的基本功能

在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中,要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就必须根据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性质,满足其基本工作需求,也就是要提供出一些基本功能。首先要有数据查询功能。有了数据查询功能,用户便可以按照权限,在查询各个地区社会自然状况以及当地的畜牧业经济概况信息时便有了多种查询的方式。而且有了数据查询功能,生产兽药的企业、加工饲料的企业以及加工畜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分布情况,还有区域所、疫情指挥机构、省界示范区检查站以及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等基本信息都能查询。其次要有分布定位功能。有了基本的数据查询功能,查询到了各种信息的状况,还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分布定位功能。这样用户便可以通过监测系统中的经纬度定位对饲料加工企业、规模化饲养场、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兽药生产企业、畜牧业生产小区以及定点屠宰场等进行准确地定位。比如某用户想要查询某地区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布状况,便可在地图上对该地区进行定位,地图上就会将该地区所有的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都显示出来,然后用户就可以点地图中任一企业的图表,对该企业的属性以及基本信息进行查看。最后还要有数据分析功能。有了数据分析功能,就可以比较录入进来的各种畜禽数据,还可以以数据直观图以及表格等形式,将各种抽象的数据变得直观,有利于领导决策。

(二)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所需的系统运行机制

要让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中具备数据查询功能、分布定位功能以及数据分析功能,便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要想顺利地运行这一系统机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采集,要结合春防、秋防、购入卖出畜禽的产地检疫、每月的补针等工作,每个月都要对责任区内的规模饲养场畜禽数量以及农户进行统计,并在畜禽登记表中反映出来;其次要对数据进行录入,市县统计员应该根据村防疫员以及各乡镇区域所录入的畜禽饲养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定,录入到系统之中;再次要对数据进行传输,省级数据库接收到各区域、县、市录入的各项数据后,需要及时对数据进行传输,为了排除人为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因素,不需要征求其他同级政府的同意;最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汇总,当省级数据库接收到数据后,系统要能自动对所有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疫病防制分析与生产发展畜牧业中,统计工作是其指定计划、措施、政策的依据,统计数据上报的正确性、全面性等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生产效益以及政府与业务部门规划畜牧业的发展与制定动物防疫计划的准确性以及措施落实的有效性。因此,做好现代畜牧生产统计工作,在现代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中注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菊英.做好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之我见[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

[2]常国庆,毕家闹.畜牧生产统计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从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落实引发对畜牧统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畜牧通讯,2008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4)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现代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强力实施“552”现代畜牧业发展计划,全市畜牧业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增长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发展迅猛。年,全市新建畜禽养殖密集区118个,累计达到414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77个,累计达到294个。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开工建设畜禽养殖密集区32个,新扩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97个,发展势头良好。二是规模养殖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4856个,年出栏在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2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404个,万头以上猪场66个,其中10万头以上猪场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总量达到4498个,带动规模养殖户达到16万户;全市规模养殖水平达到了80%,规模养殖水平及规模质量处于全省前列。三是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年,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02个,吸纳社员3500多户,年交易额3亿多元。今年已新发展71个。四是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年,全市共投入畜牧业资金11.2亿元,各级政府投资1278万元。今年已投入资金4.8亿元,超过去年同期。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市畜牧业现场推进会,对全市畜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养殖企业。县年制定了畜牧业以奖代补文件,对畜牧业发展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各项奖补资金和配套资金约700万元,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不仅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22个,而且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10家,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了48项优惠政策,其中18项为奖补政策,奖补资金高达1000万元,其中畜牧业奖补资金300万元。市镇、县镇都设立了乡村干部奖和乡村排队督导目标管理,每个镇投入畜牧业发展的奖励资金达20余万元,使畜牧业得到大跨度发展。二是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全市共落实扶持发展资金2900万元。在上级补贴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和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使惠农政策得到了及时落实。三是民间融资到位。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市各方用于畜禽养殖密集区、规模饲养场建设的资金达10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场达12个。市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1.75亿元,招商引资2.73亿元,使该市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饲养场有了新的发展。四是协调用地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通过多次对《省畜牧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进行执法检查,养殖用地的紧张局面得到了初步解决。市政协非常关注畜牧业发展,经常调查、研究和督导畜牧业工作。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使长期困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县土地流转办公室,对符合土地流转政策,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每流转土地500亩,奖补1万元,切实有效解决养殖用地问题。五是服务及时到位。市畜牧局实行了县级干部联系县(市、区)制度,畜牧系统还开展了“百名专家进百场”活动。县专门派技术人员采取包场区、定责任、传技术的方式,对养殖场(户)开展跟踪服务。由于措施到位,全市畜牧业在经济危机冲击和畜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畜牧

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相比,全市畜牧业的潜能远未得到发挥,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差。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我市除市达到60%外,别的县区只有30%左右。同时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畜牧业标准化水平低,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我市范围内虽然没有发生规模性动物疫病,但疫情也时有发生,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标准化程度低,名优畜产品数量少。三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大龙头较少,知名品牌不多,畜牧优势品种区域布局未形成,畜牧饲养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没有形成产业对接机制。

二、严格要求、明确目标,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经济框架

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畜牧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和提高“两大主题”(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提高标准化规模水平),以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畜牧科技进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为构筑我市现代农村经济新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年,全市畜牧业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50个,新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50个,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达到1000个,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带动规模养殖户累计17万户,使畜牧业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覆盖面最广,经济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我市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加快推进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要按照《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突出抓好区域化发展;要按照我市“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突出抓好标准化规模发展;要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安排部署,突出抓好“十大亮点”工程建设。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坚持区域化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按照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县、县、要以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肉鸡、蛋鸡生产,同时要兼顾猪、牛、羊的养殖,县、市要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成本,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创造品牌,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文峰区、龙安区、北关区、殷都区要围绕城区做文章,干精品、出亮点,在建成区以外打造畜禽养殖密集区,抓好肉蛋奶等菜篮子工程。

(二)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坚持标准化规模发展。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蛋鸡、奶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省政府也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制订了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对进入全省畜牧业综合排序前20名的县(市)区,奖补20万元,进入全省前40名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对全省综合排序提高10个名次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提高5个名次的奖补5万元。各县(市、区)每年新建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畜禽生产、加工以及饲料加工项目达8个以上的,市政府奖补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达到市级标准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奖励5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持久有力的政策支撑。各县(市、区)要在用足用活上级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社会资金,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规模发展步伐,努力打造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新亮点,重点扶持德源、嘉禾、新兴、宋村肉鸡、县昌繁、、县、区健贞、威盛、宏旺十大亮点工程建设,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

(三)创新科技,转变方式,坚持科学化发展。现代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畜牧业相比,在内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变化。为此,必须加快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坚持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路子。一要大力组织规模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要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养殖设施建设、优良品种、饮水质量、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牧生产标准,逐步使畜牧生产形成标准化的格局。二要开展产业化经营,其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成功能强大、产业互动、多方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畜禽规模养殖、沼气建设、沼气发电、生态环保零排放技术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使养殖达到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两年内,30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必须建设沼气池,要有三分之一的规模场实行沼气发电,决不能形成二次污染。四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推进畜牧业内部循环、畜牧业与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循环、畜牧业与绿色蔬菜生产的循环,促进畜牧业朝着优质、安全方向发展。

(四)完善机制,强化队伍,加强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要本着完善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原则,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设立区域性动物防检中心站,人员、业务和经费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检工作。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动物防检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防检队伍,建立动物防检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检人员劳务报酬问题,保障动物防检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领导,求真务实,保障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快现代畜牧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上来,统一到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上来,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落实责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都已明确,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各县(市、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年度目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特别是被列入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中的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县(市)党委和政府,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科学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关键措施,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的重任,促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并且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任务。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全面展开,这些均为畜牧业提供了机遇,同时畜牧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一、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由过去在生产中占比重较小的副业变为如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泾源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粮食长期徘徊在400kg以下,没有富余的粮食用作饲料。据测算,目前作为饲料用粮的比例不到5%,从长远看,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绝对量十分有限,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更为紧缺,只有少量的胡麻饼,大量的蛋白饲料依赖于外购。二是饲草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尽管拥有草原2.16万hm2,但90%以上的草原已封育,基本上得不到利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农作物种类结构的调整也随之减少,饲料作物面积比例更低;1.42万hm2多年生牧草由于管理和收割技术不规范,其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数据。据最新统计,目前泾源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2.5%,相对较低,牧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性限制。因此,资源制约将是泾源县畜牧业今后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畜牧业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是资源制约,一方面是需要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泾源县畜牧业的前途,对解决泾源县“三农”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二、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泾源县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强调立足科学、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是泾源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所谓立足科学、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畜牧业与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甚至国内国际市场,通盘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走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1正确处理关系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内部结构的影响,处理好内外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就其外部而言,主要包括畜牧业服务的对象和赖以生存的条件,处理好畜牧业与这些方面的关系,等于改善了畜牧业的外部环境,拓展了生存空间。

(1)处理好与畜产品消费的关系。就目前的畜产品生产数量而言,仍然处在低水平,据最新数据表明,泾源县人均肉类占有量为31.72kg。但必须看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日益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加,对整个畜产品的需求有很大拉动作用。从品种结构看,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内需空间更大。

(2)处理好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为农民创造的现金收入虽然已达到20%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个水平还较低,同样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畜牧业主产区,这个比例已超过50%,四川省近10年来,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到65%以上,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因此,在农民收入方面,泾源县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难点问题,畜牧业应发挥更大作用,以充分挖掘其增值空间。

(3)处理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在农业中的比重,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专家指出,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疑已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畜牧业产值比重普遍超过50%,有的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33.7%,泾源县仅为28.3%,就农业现代化程度来看就更低。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畜牧业比重就必须有较大幅度提高,起码要达到40%以上。根据泾源县生产现状,在以后的12年增加1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是较为合理的规划。可以看出,要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农业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应有更快的发展。

(4)处理好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畜产品在贸易经济中比例很低,几乎为零。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既然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低成本的畜产品,就应该积极参与竞争。积极参与国内或国际竞争,可以拓宽市场,减轻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如泰国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再出口畜产品。如果能开拓国外市场,泾源县也可以引进这一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5)处理好与畜牧业资源的关系。人多地少,耕地人均占有量少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同时如果粮食总产量没有大的增长,也不可能生产出充足的肉、蛋、奶,饲料粮缺口更大。如何处理好资源制约这一问题,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在饲料资源开发、节约、种植业结构上下功夫,当然,适量利用国内市场的资源也是可行的。畜牧业内部环境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中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生产结构、动物疫病控制等,对畜牧业影响很大,处理好内部各方面关系,有利于畜牧业自身“肌体”的健壮,更好地去适应外部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6)处理好与动物疫病控制的关系。当今,动物疫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85年WHO评价畜禽染病而致人发病的达90余种,病源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除传统的疫病外,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现,疯牛病、禽流感对世界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在经济上也造成巨大损失。英国疯牛病波及10个国家,给肉牛业造成沉重打击。1997年我国台湾暴发家畜口蹄疫,造成1000亿台币损失。我国既受到外来病的威胁,也受传统疫病的影响。据专家统计,近20年从国外引种带入的疫病达15种,传统的结核病、猪瘟、鸡新城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在民间还在流传着“不怕养、怕病、怕死”的说法。如果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是在浪费畜牧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畜牧业的正常运行。可以说,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7)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部门分割的影响,将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割裂开来,谈畜牧业生产专指畜产品初级生产,计算畜牧业产值也是初级产品产值,将畜牧业生产链条中的各环节人为地分开,出现了加工业滞后的现象。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品产值均大于初级产品产值,有的国家高出几倍,而我国目前加工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的比例不到50%,泾源县就更低,不到5%,加工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思。回顾牛奶生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加工业对生产的巨大带动力。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倒奶现象,就是因为加工业不配套。而今由于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兴起,结果出现了到处争奶源的局面,拉动了牛奶生产,近几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东三省之所以成为我国畜产品新的生产基地,由粮仓变为肉仓,与加工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吉林省2005年出栏生猪1500多万头,大型加工企业就能消化1000多万头,黑龙江、辽宁2省同样发展很快。双汇集团加工企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一家建厂,八方受益。加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畜产品加工业可以通过开发品种,拓展消费范围,增加消费,还可以延长产品保存期,缓解初级产品销售压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增值,企业产生了效益,反过来稳定了与初级产品生产者的购销关系,这在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中体现的最充分。通过延长产业链,通过产品加工增值,盘活了整个畜牧业生产,总体效益增加,农民受益的渠道也增多,既可以通过养殖得到实惠,也可以通过在加工环节就业得到收益,还可以亲自投资办厂,从事加工业,这就是现代畜牧业的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畜产品加工业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火车头”,必须重视和支持加工业的发展。

2.2抓住重要环节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就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整体推进。

(1)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内容包括畜禽生产的比例结构、加工品的比重、优质畜产品的比重等。在畜禽结构方面,泾源县坚持发展草食畜产业的路子是十分正确的,但要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局面,如果在10年内将加工业产值增加到与畜牧业产值同等水平,畜。当前泾源县的畜产品中大宗产品居多,优质产品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产品的不足,今后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这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方向。

(2)推进产业化经营。畜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有许多障碍,往往造成产品实现不了价值,收益不稳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再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国内的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的状况,动物疫病威胁大,控制起来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危害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绝不能放松的工作,也是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按照泾源县2007年的畜禽饲养量计算约60万个羊单位,每年畜禽因病死亡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多饲养6000多只羊或者1200头牛,多生产牛肉至少240t,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可增加收入816万元。由此可见减少的损失和节约的资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传统的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大的疫病,也要列出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4)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第一是利用好现有的耕地,进行“三元”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出饲草料用地,并实施与种粮农民同等的政策优惠。第二是加快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步伐,发展人工种草,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第三是继续开发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增加畜牧业生产中可利用资源量。

2.3做好几项工作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法治、公平、诚信是畜牧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务必要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规范和维护畜牧业经济运行秩序。要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完善手段,提高执法水平。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在财政和税收上予以倾斜。原有的优惠政策要稳定,有的还要不断完善,如良种补贴,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要加强草原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扭转草原退化的局面。要增加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草原管理服务体系等畜牧业支撑体系的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科技推广,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到30%,低于国内的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对于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科技水平低下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更多的浪费。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方面主要存在着畜禽品种生产性能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应该重点解决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泾源县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接受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科技推广投入少,推广队伍不健全是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应下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3)努力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几种途径,主要有公司加农户、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目前在泾源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初步得到认可,但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现在缺的是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但形式和内容上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协会有很大差别,协会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发达国家的协会分工很细,一般以生产的产品来划分,像欧共体国家仅猪就有若干个协会,每个代次均有协会,还有专门的仔猪协会。专业协会进行专业服务,包括技术、产品购销、信息服务、标准制定实施等。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畜牧业生产基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特殊产品如牛奶实行国家配额,而其他产品如猪肉、仔猪,协会给会员配额,配额范围内协会保销、保收益。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成立畜牧业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并规定要有明确的章程,要以服务生产者为己任,架起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

三、参考文献

[1]许林敏,赵杰.壮大畜牧经济,促进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9):35-36.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38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并且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任务。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全面展开,这些均为畜牧业提供了机遇,同时畜牧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1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由过去在生产中占比重较小的副业变为如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泾源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粮食长期徘徊在400 kg以下,没有富余的粮食用作饲料。据测算,目前作为饲料用粮的比例不到5%,从长远看,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绝对量十分有限,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更为紧缺,只有少量的胡麻饼,大量的蛋白饲料依赖于外购。二是饲草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尽管拥有草原2.16万hm2,但90%以上的草原已封育,基本上得不到利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农作物种类结构的调整也随之减少,饲料作物面积比例更低;1.42万hm2多年生牧草由于管理和收割技术不规范,其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数据。据最新统计,目前泾源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2.5%,相对较低,牧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性限制。因此,资源制约将是泾源县畜牧业今后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畜牧业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是资源制约,一方面是需要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泾源县畜牧业的前途,对解决泾源县“三农”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2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泾源县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强调立足科学、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是泾源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所谓立足科学、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畜牧业与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甚至国内国际市场,通盘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走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1正确处理关系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内部结构的影响,处理好内外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就其外部而言,主要包括畜牧业服务的对象和赖以生存的条件,处理好畜牧业与这些方面的关系,等于改善了畜牧业的外部环境,拓展了生存空间。

(1)处理好与畜产品消费的关系。就目前的畜产品生产数量而言,仍然处在低水平,据最新数据表明,泾源县人均肉类占有量为31.72 kg。但必须看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日益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加,对整个畜产品的需求有很大拉动作用。从品种结构看,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内需空间更大。

(2)处理好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为农民创造的现金收入虽然已达到20%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个水平还较低,同样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畜牧业主产区,这个比例已超过50%,四川省近10年来,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到65%以上,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因此,在农民收入方面,泾源县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难点问题,畜牧业应发挥更大作用,以充分挖掘其增值空间。

(3)处理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在农业中的比重,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专家指出,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疑已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畜牧业产值比重普遍超过50%,有的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33.7%,泾源县仅为28.3%,就农业现代化程度来看就更低。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畜牧业比重就必须有较大幅度提高,起码要达到40%以上。根据泾源县生产现状,在以后的12年增加1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是较为合理的规划。可以看出,要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农业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应有更快的发展。

(4)处理好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畜产品在贸易经济中比例很低,几乎为零。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既然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低成本的畜产品,就应该积极参与竞争。积极参与国内或国际竞争,可以拓宽市场,减轻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如泰国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再出口畜产品。如果能开拓国外市场,泾源县也可以引进这一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5)处理好与畜牧业资源的关系。人多地少,耕地人均占有量少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同时如果粮食总产量没有大的增长,也不可能生产出充足的肉、蛋、奶,饲料粮缺口更大。如何处理好资源制约这一问题,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在饲料资源开发、节约、种植业结构上下功夫,当然,适量利用国内市场的资源也是可行的。畜牧业内部环境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中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生产结构、动物疫病控制等,对畜牧业影响很大,处理好内部各方面关系,有利于畜牧业自身“肌体”的健壮,更好地去适应外部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2]。

(6)处理好与动物疫病控制的关系。当今,动物疫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85年WHO评价畜禽染病而致人发病的达90余种,病源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除传统的疫病外,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现,疯牛病、禽流感对世界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在经济上也造成巨大损失。英国疯牛病波及10个国家,给肉牛业造成沉重打击。1997年我国台湾暴发家畜口蹄疫,造成1 000亿台币损失。我国既受到外来病的威胁,也受传统疫病的影响。据专家统计,近20年从国外引种带入的疫病达15种,传统的结核病、猪瘟、鸡新城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 000亿元,在民间还在流传着“不怕养、怕病、怕死”的说法。如果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是在浪费畜牧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畜牧业的正常运行。可以说,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7)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部门分割的影响,将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割裂开来,谈畜牧业生产专指畜产品初级生产,计算畜牧业产值也是初级产品产值,将畜牧业生产链条中的各环节人为地分开,出现了加工业滞后的现象。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品产值均大于初级产品产值,有的国家高出几倍,而我国目前加工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的比例不到50%,泾源县就更低,不到5%,加工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思。回顾牛奶生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加工业对生产的巨大带动力。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倒奶现象,就是因为加工业不配套。而今由于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兴起,结果出现了到处争奶源的局面,拉动了牛奶生产,近几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东三省之所以成为我国畜产品新的生产基地,由粮仓变为肉仓,与加工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吉林省2005年出栏生猪1 500多万头,大型加工企业就能消化1 000多万头,黑龙江、辽宁2省同样发展很快。双汇集团加工企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一家建厂,八方受益。加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畜产品加工业可以通过开发品种,拓展消费范围,增加消费,还可以延长产品保存期,缓解初级产品销售压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增值,企业产生了效益,反过来稳定了与初级产品生产者的购销关系,这在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中体现的最充分。通过延长产业链,通过产品加工增值,盘活了整个畜牧业生产,总体效益增加,农民受益的渠道也增多,既可以通过养殖得到实惠,也可以通过在加工环节就业得到收益,还可以亲自投资办厂,从事加工业,这就是现代畜牧业的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畜产品加工业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火车头”,必须重视和支持加工业的发展[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抓住重要环节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就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整体推进。

(1)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内容包括畜禽生产的比例结构、加工品的比重、优质畜产品的比重等。在畜禽结构方面,泾源县坚持发展草食畜产业的路子是十分正确的,但要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局面,如果在10年内将加工业产值增加到与畜牧业产值同等水平,畜牧业的整体效益、现代化水平将上一个台阶,对农民、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的带动力大大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经济支柱。当前泾源县的畜产品中大宗产品居多,优质产品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产品的不足,今后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这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方向。

(2)推进产业化经营。畜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有许多障碍,往往造成产品实现不了价值,收益不稳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再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4]。

(3)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国内的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的状况,动物疫病威胁大,控制起来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危害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绝不能放松的工作,也是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按照泾源县2007年的畜禽饲养量计算约60万个羊单位,每年畜禽因病死亡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多饲养6 000多只羊或者1 200头牛,多生产牛肉至少240 t,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可增加收入816万元。由此可见减少的损失和节约的资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传统的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大的疫病,也要列出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4)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第一是利用好现有的耕地,进行“三元”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出饲草料用地,并实施与种粮农民同等的政策优惠。第二是加快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步伐,发展人工种草,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第三是继续开发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增加畜牧业生产中可利用资源量。

2.3做好几项工作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法治、公平、诚信是畜牧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务必要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规范和维护畜牧业经济运行秩序。要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完善手段,提高执法水平。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在财政和税收上予以倾斜。原有的优惠政策要稳定,有的还要不断完善,如良种补贴,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要加强草原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扭转草原退化的局面。要增加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草原管理服务体系等畜牧业支撑体系的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科技推广,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到30%,低于国内的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对于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科技水平低下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更多的浪费。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方面主要存在着畜禽品种生产性能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应该重点解决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泾源县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接受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科技推广投入少,推广队伍不健全是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应下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3)努力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几种途径,主要有公司加农户、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目前在泾源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初步得到认可,但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现在缺的是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但形式和内容上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协会有很大差别,协会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发达国家的协会分工很细,一般以生产的产品来划分,像欧共体国家仅猪就有若干个协会,每个代次均有协会,还有专门的仔猪协会。专业协会进行专业服务,包括技术、产品购销、信息服务、标准制定实施等。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畜牧业生产基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特殊产品如牛奶实行国家配额,而其他产品如猪肉、仔猪,协会给会员配额,配额范围内协会保销、保收益。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成立畜牧业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并规定要有明确的章程,要以服务生产者为己任,架起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

3参考文献

[1] 许林敏,赵杰.壮大畜牧经济,促进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9):35-36.

[2] 宋老六.加快河北省保定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建议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97-98.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7)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畜牧兽医局长工作会议和自治州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总结20__年全县畜牧业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__年畜牧业工作,实现温泉县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20__年畜牧业工作回顾

20__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县畜牧业工作在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州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畜牧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全县各族群众团结一致、辛勤劳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探索创新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使我县畜牧业稳步发展。20__年末,全县牲畜存栏达37.26万头(只),同比减少8.4%,其中:农区牲畜存栏11.93万头(只),同比减少17.33%;牧区牲畜存栏25.33万头(只),同比减少3.48%,使牧区草原超载过牧的状况有所缓解。全县能繁殖母畜24.22万头(只),母畜比例达65%,繁殖成活仔畜27.57万头(只),成活率98.9%。牲畜出栏数30.73万头(只),出栏率75.54%;商品畜26.45万头(只),商品率64.3%。家禽年末存栏11万羽,禽蛋产量684吨。年内,肉类总产量达7432吨,奶类产量6752吨,绵羊毛产量673吨,山羊绒产量8445公斤,各类皮张219258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较上年增加254元,其中畜牧业为全县农牧民人均增收22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明显提高,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层层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以畜牧兽医部门为主体,全社会支持参与的防疫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加强强制免疫工作,继续保持了全县境内无重大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全县完成春秋两次禽流感、口蹄疫集中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达到90以上;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积极配合开展畜禽免疫效果监测,口蹄疫、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75以上。尤其是在20__年自治区重点区域检疫监督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中,我县哈日布呼镇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效果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得到了自治区的充分肯定。

努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县已建成牛羊定点屠宰场3座(博镇1座、哈镇2座)、活畜交易市场5座(博镇、哈镇、安乡、呼场、查乡各1座),其中新建哈镇定点屠宰场2座(哈镇牛羊屠宰场和哈镇绿牧源牛屠宰场,均配套建有冷冻厂);巩固完善了呼场和安乡的2个活畜交易市场建设,新建查乡活畜交易市场,有效带动我县畜牧业朝着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依托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推动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建设了哈镇兽医站办公楼,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年底前竣工并交付使用。由于我县在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中工作突出,被自治区评为20__年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品种改良工作措施得力,牲畜良种化进程不断加快。继续采取对优质冻精和引进种公牛进行补贴的优惠政策,提高农牧民改良积极性。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场)、兽医技术人员,并签订改良责任书;在农区开设冷配点25个,均配备有液氮罐、显微镜、输精枪等一整套改良设备,保证每个冷配点配备一名技术过硬的冷配技术员;本着“减少支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服务”的原则,采取自行购进冻精、液氮的方式,将冻精、液氮全部按照成本价分发到各乡镇场,减轻了养牛户的负担;加强对冷配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去年3月,自治区畜禽繁育改良总站两名专家受畜牧厅委派来我县开展黄牛改良技术提高型培训活动。我县组织县、乡兽医站冷配技术员、农牧民技术员、养牛大户共计35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县冷配技术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继续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养牛户实行“一户一卡”,良种畜实行“一畜一卡”,切实做到牲畜底数清,情况明;将冻精补助资金按分解任务分配给各乡镇场兽医站,年底时按实际冷配数量兑现给冷配技术员。政策推动、资金落实、措施到位,使黄牛改良工作扎实开展。20__年,全县累计完成黄牛改良4960头,完成冷配任务4900头的101.2,使用冻精8540粒,消耗液氮950升;去势土杂种公牛1648头,通过鉴定检疫核发种公牛合格使用证45头(累计发放种公牛使用证192头);全县引进新疆褐牛种公牛21头,并建立档案分配到有关乡镇场。加强了细毛羊核心群改良工作。通过争取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和新疆细羊毛生产者协会的支持,从塔城引进超细型细毛羊种公羊25只,从巩乃斯引进美利奴细毛羊种公羊20只,促进我县养羊业的发展。

――加大草原保护工作力度,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认真开展草原行政执法。一是认真做好草原资源调查工作。去年7月份,我县草原部门积极配合新疆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对现有草原资源进行调查评估、等级分类,对畜牧业尤其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落实安排草原资源调查专项经费7万元。二是扎实开展草原病虫害防治工作。投入灭鼠资金6万元,完成防治面积3万亩;投入治蝗经费5万元,完成防治面积11.2万亩。通过草

原虫鼠害防治,有效地遏制了草原虫鼠害的蔓延,确保我县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三是围绕畜牧业的发展调整种植业结构,做好人工草料基地建设和饲草料的加工转化。20__年全县种植玉米7.9万亩,苜蓿6.01万亩(其中牧区2.2万亩)。加大农作物秸杆的加工率,提高秸杆利用率和转化率。全县累计建造青(黄)贮池332座,其中新建67座,完成制作青黄贮24077.5吨,其中青贮7304.5吨、黄贮16773吨。牧区备草备料基本完成“133”工程目标。四是认真开展草原行政执法。严厉查处无证人员采挖甘草、艽蒿等野生药用资源的违法行为,并积极参与清查活动4次,挡回人员128人次,出动车辆4车次。特别是去年6月份,县草原监理所与州草原监理所进行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收售野生药用植物的行为,查缴野生药用植物价值8万余元。受理草原案件4件,审批办理临时使用草场手续1件,批准面积为10亩。五是做好草原防火工作。建立健全草原防火责任制,加强草原防火值班制度,做到重点防火期(春季、秋季)内每天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负责制。――兽医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检疫机构,配强配齐“两员”(检疫员、监督员)队伍,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查验证章物件,在全县实行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20__年我县屠宰检疫牛560头、羊16840只;市场检疫各类上市牛1840头、羊38000只、猪480头、禽类18700羽、水产品120__公斤(以赛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冷水鱼检疫为主);产地检疫牛1950头、羊420__只、猪500头、羊毛205吨。全县完成牲畜佩带产地标识率97%以上。

――项目建设运行良好,有力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20__年我县实施的重大畜牧业发展项目共2个。一是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20__年是建设期的第三年,国家在我县实施两批退牧还草项目,共计投入项目资金2080万元(均为国债资金)。①上半年实施的20__年度退牧还草项目,建设规模为60万亩,其中:休牧50万亩,禁牧10万亩。补播面积20万亩,其中核心面积5万亩。实际完成围栏面积60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完成草地改良核心面积4.5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90。②下半年实施的20__年度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建设规模为60万亩,其中休牧50万亩,禁牧10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实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50,其中:禁牧完成5万亩;休牧完成25万亩。项目资金使用上安全规范,未出现挪用、截留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各项工程款均按合同及时拨付。二是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续建项目。20__年度温泉县世行贷款项目投资总额为28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其中,世行贷款为181.5万元,占64.7%,国内配套99.8万元,占35.3%。主要建设内容是人工草料地的种植任务1500亩,新建牲畜暖圈面积6000平方米,维修暖圈面积1260平方米。

――加强畜牧科技宣传培训,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为了适应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更新业务知识,我县加大了畜牧兽医草原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力度,多次组织包括农牧民在内的区、州、县、乡举办的科技培训班和科普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培训农牧民达6000余人次,科技人员参加培训人数达到350余人次(其中包括培训36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州上培训16名,县上培训20名),发放科普宣传材料20__0份,并开展现场咨询服务,全县投入畜牧业科技宣传经费3万余元。通过科技培训,增强了养殖户的科技意识,促进了科学养畜适用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步伐。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治区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温泉县党委、政府立足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新政发[20__]102号、103号、104号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温泉县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将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并增设了兽医股;将县畜牧兽医站分设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县畜牧兽医站,并完成了人员配置工作;乡镇场畜牧兽医站同时挂牌动物防疫检疫站。按照乡镇兽医站“三权归县”工作要求,从去年5月份开始,县畜牧、编委、人事、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联合,派出专人负责,对乡(镇、场)兽医站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人员事务交接、核定人员编制等工作。按照“乡财县管乡用”的原则,设立了总会计,乡镇场畜牧兽医站配备了报帐员。至此,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工作已全面结束。

――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推广科学饲养管理和规模经营。明确农区养殖业以养牛业和育肥增值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养殖牲畜,使以往的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方向转变。全县共建养殖小区19个,养殖专业村(队)9个,养殖专业户565户(其中养牛大户173户),家庭牧场16个。为

养牛集中村队配备储奶罐2套,为养牛大户配套挤奶器4套,县财政兑现补助资金8160元。同时,积极扶持农牧民引进畜牧机械,推动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利用项目资金,新购进1台青贮收割机、35台中型粉碎机。目前,全县累计拥有大型自走式青贮饲料联合收获机6台,背附式青贮饲料联合收获机37台,小型饲料粉碎机遍布农牧区养殖户家中。通过养殖小区、家庭牧场、养殖大户的带动,我县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饲养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稳健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扶持优势畜牧业品牌建设。20__年,我县博格达尔镇推出了“阿日祥”牌无公害牦牛肉,现已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登记认证,并申报国家农业部产品认证验收,该产品去年销售量达20多吨,售价在25元/公斤以上;在哈镇牛羊定点屠宰场内建设一座冷冻厂,专门向河南等内地市场输送本地冷鲜牛羊肉,目前已向内地市场输送牛羊肉180余吨,产品供不应求。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畜牧行业整体素质。一是县、乡、村层层签订了畜牧业责任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深入抓,州、县畜牧系统还派驻工作人员到乡镇场蹲点,督促落实畜牧业责任状确定的任务,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动了各项畜牧业工作尽早完成。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工作。自治区畜牧厅、自治州主管领导多次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鞭策了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工作动力。三是继续加大了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力度,县财政落实补助经费13.2万元,给各项畜牧业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四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计生、等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看到好形势和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畜牧业工作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我县畜牧业总体水平不高,现代畜牧业产业链还比较薄弱,牲畜品种改良效果不明显,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牧民定居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草场改良和草料基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草场资源保护、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畜牧行政执法等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畜牧业在农牧民增收的比重还比较小,畜牧业科技贡献率比较低。同时,在具体工作方面也存在薄弱环节,如牲畜补免工作不到位,免疫标识率低,产地检疫、基层站所管理不规范,站所队伍不够强,干部业务素质不够高,培训工作有待加强等。特别是个别乡镇场免疫工作还存在漏洞,免疫效果监测合格率不够理想;退牧还草项目区管护措施不力,陈化粮补助资金代扣现象严重,使项目区设施管护、维修资金得不到保障;世行项目报帐进度缓慢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做好20__年畜牧业工作

20__年畜牧业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畜牧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州、县农村工作会议和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这个总目标,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牲畜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突出抓好依法行政,大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以草定畜、饲草料基地建设、畜牧业科技示范、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努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在稳定牲畜存栏的基础上,着力增加出栏育肥畜比例、大畜比例(主要在农区提高牛的比例)、母畜比例、良种畜比例。以加大品种改良工作力度,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加大“良种、良法、良料、良舍”为中心的养殖技术开发利用,提高个体单产和畜产品质量为主要措施,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畜产品品牌,改变畜产品的销售方式,促进畜产品销售。以牧民定居为基础,种养结合,积极抓好牧民劳务创收,多种经营,努力实现畜牧业增产增收。全县畜牧业为农牧民人均增收的贡献额在93元以上

(一)转变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

立足实际,依托饲草饲料和农副产品优势资源,按照自治州确定的“东经西牧”发展战略,科学布局畜牧业优势区域。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要进一步完善牧民定居配套建设,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业,逐步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方向转变。农区畜牧业要积极倡导健康养殖,推广标准化舍饲圈养和规模化养殖,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场村分离”;要突出抓好牛羊育肥增值,稳步发展奶牛业,提升畜禽产业化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示范,带动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

(二)强化牲畜品种改良,促进优质高产高效

继续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广优质冻精冷配改良,通过冻精补助,强化竞争机制,大力培训提高改良员技术水平,扎实完成牧区引进优质新疆褐牛种公牛20头、农区冷配改良黄牛4900头工作任务。依法加强对公牛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种公牛档案,强制去势农牧区土杂种公牛,实现农区无公牛、牧区无土杂种公牛的目标。

依法重点加强对引进的各类种公羊的审查和管理,防止引进不合格种公羊导致优良遗传资源流失。要积极引导农牧民引进优质肉羊品种,推广应用杂交改良技术提高肉用羊生产性能;继续支持细毛羊核心群养殖户引进细型或超细型细毛种公羊,改良提高核心群细毛羊品质;引进优质白绒种公山羊改良绒山羊,提高绒毛白色纯度和产绒量。

(三)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层层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完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动物防疫一票否决制。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控制和及时扑灭的方针,坚持强制免疫和自主免疫相结合,按照政府保证密度、部门保证质量的原则,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要认真按照国家农业部《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调整意见》精神,做好春秋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针工作,切实做到强制免疫率达100,实现“春秋免疫、月月补针、免疫常年化”。要加强免疫监测预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从今年开始,县兽医站将对免疫畜禽进行两次免疫效果监测,并及时监测报告。积极开展疫情测报工作,疫情测报信息上传率达到100。积极开展畜禽标识工作,努力提高畜禽标识率,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其疫病溯源系统。要加强动物防疫档案管理

工作,动物防疫卡发放率达到100。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继续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动物防疫体系。20__年要全面完成县级兽医机构改革和人员配置工作,完善基层站“三权归县”后的考核管理工作机制,完成25名村级防疫员的设置和培训工作,建成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监督网络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依托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对5个乡镇场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改扩建,配套动物防疫检疫设备和自动化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改善办公服务条件。同时,要认真按照自治区乡镇畜牧兽医站项目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设计和建设。此外,要认真做好县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保证项目建设按期完成。

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规范活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今年,完成新建昆得仑牧场活畜交易市场、安乡里格乡牛羊定点屠宰场建设任务。同时,认真执行“活禽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积极完成禽类屠宰点与活禽交易市场的分离工作。年底前,将活禽经营市场迁出人口密集区。

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监督,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要严把市场准入关,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地检疫、活畜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乡镇集贸市场、畜产品加工游戏运输领域和餐饮业的畜产品管理等工作上,依法严格根据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工作。

切实抓好兽药、饲料监察、种畜禽管理、奶业管理、动物诊疗、疫情监测等监督执法工作。完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动物疫情体系管理规范》,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四大慢病”和国家规定的其它动物疫病常规监测工作,随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指导动物防疫工作,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系统工程建设,切实做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切实抓好以草定畜工作。20__年,在完成草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草畜平衡实施办法,逐户核定载畜量。从抓牲畜转场入手,统一牲畜转场时间,建立转场卡制度,牲畜转场时设卡重点核查牲畜头数,确保以草定畜工作顺利进行。以塔秀乡为草畜平衡试点乡,探索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加大对牧民定居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为草原畜牧业创造条件。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最后落脚点是定地先定水。要积极争取政策倾斜、项目资金,进一步改善草料基地灌溉条件,着重抓好天然草场改良、人工草料地建设,推广优质牧草、高产饲料玉米种植,调整优化牧区已开发草料基地种植结构,新增苜蓿等饲草料作物面积8000亩以上,为保证草场禁牧、休牧打下坚实基础。

要把实现以农区秸杆为主的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和为牧区补充饲草料作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农区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强化对牲畜饲养、改良、繁殖、防疫和饲草料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配套和应用。继续推广青黄贮制作技术,采取州、县补助措施,完成制作青黄贮饲料3.5万吨。

要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草原虫鼠害防治,有效保护草原资源。年内计划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33万亩,鼠害防治面积5亩。

要加强草原监理和草原防火工作。加大草原监理工作执法力度,坚决查处顶风违法开垦草场、肆意采矿破坏草场的案件,及时处理各类草场纠纷,积极防范矛盾激化造成群体上访;对草原野生药用植物继续进行全面封育,严厉打击各种乱采滥挖行为;进一步规范征占用、临时使用草原管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程序和权限办理各类征用、使用草原手续,妥善安置牧民生产生活。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草原防火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草原防火监测防控水平,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草原火灾。

(五)认真实施好畜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依托项目,切实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条件。一是要完成退牧还草项目10万亩休牧建设,依托退牧还草草地补播改良项目,完成120__亩人工草料地建设,扩大草料储备量,降低牧民生产成本,减少牧民草料购进量和资金投入量,减轻牧民负担。二是充分发挥世行项目小额贷款作用。今年,力争完成世行贷款项目年度报账计划,指导农牧民用好这笔周转资金,把资金用于购买良种牲畜、育肥增值、修建暖棚圈等发展生产上。三是认真落实退牧还草陈化粮折现补助政策。今年我县陈化粮折现共计735万元(含前两年未兑现补助款),资金量较以往大很多,因此,一方面要把补助资金用于购买充足草料,确保草场“退得了、休得住”,保障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牧民把能够剩余的资金投入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来,发展壮大畜牧业规模。

(六)抓好科技兴牧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要把畜牧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常规工作来抓,采取课堂集中授课、生产实践、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参加、举办畜牧系统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养殖大户等培训班,实现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全部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轮训,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对农牧民推广普及专业知识,增强农牧民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本领。

推动养殖协会工作。20__年计划扶持2—3个养殖生产者协会进行示范。通过协会组织开展生产活动,切实解决会员的生产实际问题,帮助协会推广新技术,建立信息网络和购进种畜等。同时,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加快经纪人队伍建设,从市场营销渠道、饲草料采购、协调养殖贷款等方面给协会会员带来方便和实惠。

继续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以新疆绿牧源肉业有限公司、明源牧业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以哈日布呼镇为中心的牛羊肉生产基地,通过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发展订单畜牧业生产,带动辐射全县牛羊育肥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扶持疆内外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建厂。以现有的活畜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等基础设施为依托,积极发挥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农牧民经纪人、协会带头人的作用,大力促进畜产品物流业发展,推动畜产品营销。努力争取创建无公害牛羊肉畜产品品牌,巩固“萨帕乐”牌细毛羊品牌地位,扩大牦牛肉生产规模和提高无公害牦牛肉品牌知名度,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县畜产品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

大力推广牧业机械,促进草料加工。采取措施,引导农牧户购进秸杆青贮收割机、割草机、牧草打捆机、粉碎机、牧草松土补播机等畜牧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大力推动草料生产、加工技术的应用,促进饲养方式的变革。同时,按照州补助80、县补助10、农户自筹10的政策,购进挤奶器3台(哈镇、安乡、呼场各1台)。

(七)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考核机制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8)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畜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农业部党组确立的“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1.持续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500家部级示范场,加强示范场监督管理,引导发挥示范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加大适度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推进生猪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重点明确畜牧业节本增效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

2.加快推动饲料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组织开展部、省级示范企业创建和省级饲料管理评估,督促各地落实饲料行业管理工作。研究推进饲料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广散装饲料,促进饲料工业与畜牧业融合发展。

3.提升奶业发展水平。办好第二届中国奶业D20峰会,充分发挥D20企业联盟作用,使之品牌化机制化,引领奶业优质安全发展。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引导支持企业自办、收购、托管、参股奶牛养殖场,指导奶牛养殖小区牧场化,提升奶业组织化、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落实液态奶标识制度。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

4.加大粮改饲试点力度。组织召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暨粮改饲试点工作推进会,以“镰刀弯”和黄淮海等地区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试点实施范围,加快推进牛羊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加强试点工作考核与技术指导,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切实推进试点工作,努力确保试点成效。

5.抓好现代草牧业发展。大力推进草牧业试验试点,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草畜配套,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扶持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增强奶牛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以肉牛、肉羊和奶牛为重点,兼顾兔、鹅等特色品种,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6.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组织召开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7.加快推动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组织开展重要农副饲料资源调查,完善饲料原料目录。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项目,推动农副资源产业化开发、农牧循环利用。

8.着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补奖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推进天然草原改良,研究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试点,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大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力度。

切实保障质量安全

9.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以卫生指标、禁用物质和牛羊源性成分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强化检打联动,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以防止非法添加、查找潜在风险、强化原料把关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加强监测结果研判运用,强化检防联动,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0.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监督抽查中增加牛羊养殖场抽检数量,异地拉网监测中增加对外调活畜问题多发地区的突击抽检。健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的案件查处机制,加大跨省案件督办力度和工作薄弱地区督查力度。继续组织开展“瘦肉精”速测产品质量评价,指定技术机构开展可疑样品筛查,强化对基层监管的技术支持。

11.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国奶站和运输车的动态化、精准化监控。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对奶站和运输车进行监督抽检,严厉打击生鲜乳违法添加行为。以D20企业奶源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和控制措施为重点,编撰中国奶业质量安全报告,宣传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12.大力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建设。全面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遗传改良计划,扎实推进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育种工作。建立种猪育种评价体系,推进中国荷斯坦牛全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加快部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加大种畜禽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良种供应能力和质量。完善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家畜品种改良。提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基因库保种能力,促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13.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及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强化优质饲草料作物品种选育和区域适应性研究,加快饲草料栽培管理、青贮调制加工、饲养饲喂等技术示范推广,依靠技术集成创新和组装配套,指导基层的科学生产和高效应用。加强与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及科研教学机构的协调互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技术优势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做好畜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

14.加强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规模养殖场和种畜禽场直连直通直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开展生鲜乳收购站自动化监测试点工作,提升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做好统计员培训工作,加大数据核查力度,保障数据质量。加强数据质量建设,推进畜牧业相关业务统计数据的精准化。

15.强化形势分析和预警信息服务。定期开展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市场的跟踪监测与形势会商,做好关键时点的形势分析研判,及时上报和预警预判信息。举办畜牧业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畜牧业监测预警数据的权威性。开展面向养殖场户的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试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16.加强畜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促进畜牧兽医监管监测一体化,推动畜牧业统计监测、行政许可、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应急指挥等系统的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深入调研“互联网+” 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积极推动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立种公牛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国外畜牧业发展情况数据库。整合升级饲料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饲料生产企业管理精准化。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17.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开展区域发展布局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政策创设等课题研究,梳理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等,谋划畜牧业中长期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政策体系。开展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机制模式研究,指导贫困地区推进畜牧产业扶贫攻坚。做好战略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上升为具体扶持政策。

18.全面研究落实草原改革任务。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重点组织开展包括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在内的18项草原改革任务研究,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大草原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草原执法监督。

19.着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和《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全国“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和《草原休养生息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规划含金量,引领各行业科学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9)

“九五”时期,广西区党委、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水产畜牧业工作,采取了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了对水产畜牧业投人的力度:

“九五”时期,自治区本级财政和中央财政累计投人水产畜牧业资金37538万元,比“八五”时期的15806.50万元增加21731.50万元,年均增长28%。此外,在农业部的支持下,“九五”时期,广西还争取欧盟援助广西水牛奶业项目76.20万欧元(折成人民币832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较好地实现了广西水产畜牧业“九五”规划的目标。在实施“九五”发展规划过程中,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广西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水产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在自治区财政逐年增加预算资金的支持下,广西水产畜牧局得以较好地履行自治区党委、政府賦予的宏观调控等各项职能,全面实现了“九五”规划的任务目标。

2.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和农民收人。“九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髙,以畜禽和水产品为主的动物性食品消费逐渐增加,水产畜牧经济总量在大农业中的份额逐年增大。据统计,2000年底,全自治区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2756.91万头、108.92万头、164.98万只和3.8亿羽,比1995年增长45%、49%、221%和64%;2000年全自治区水产品产量239.86万吨、畜禽肉类产量287.26万吨,比1995年增长132%和47%。2000年底,全自治区猪、牛、羊和家禽存栏数分别为2415.56万头、775.27万头、241.80万只和2.14亿羽,比1995年增长17%、5%、84%和38%。2000年全自治区渔牧业总产值达371.40亿元(现行价)。比1995年41%增加3.8个百分点。在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渔)民的收人。据自治区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2000年全自治区农民人均第一产业收人1085元,其中畜牧业人均收人326元,水产业人均收人3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19.40%,为农(渔)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示范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九五”时期的努力,至2000年底,全自治区建成亩产万元以上的水产养殖25万亩;银鱼移植120万亩,形成年生产规模400吨。“九五”时期新建8个部级优质商品猪基地县,到2000年底已建成20个,还扩建了9个畜禽肉食基地;新建11个部级和27个自治区级秸秆养牛示范县,至2000年底已建成12个部级示范县。

4.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九五”时期,由于贯彻了集中资金和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的指导思想,全自治区水产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继续实施畜牧种子工程。“九五”时期,新建1个自治区级祖代种猪场,扩建9个种猪场,启动自治区本级1个种公猪鉴定站(在建),扩建1个部级种公牛站,新建3个种鸡场。全自治区建立家畜配种点174个,配备人工授精174套、液氮罐100个。在水产种苗生产方面,至2000年底,全自治区建成对虾育苗场(点)42个,育苗水体36170m3,育苗量14.81亿尾;二是继续健全疫病防疫体系建设。“九五”时期,在全自治区布设了47个鱼病测报点,在沿海的13个市(县、区)和内陆地(市)建立水产病害防治实验室,总共配套检疫仪器设备269台(套)。

5.科技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的支持下,广西水产畜牧科技推广经费有较快增长,有效地促进品种改良、疫病控制和科学饲养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九五”时期,全自治区水产畜牧系统共取得科技成果奖187项,其中获自治区政府重奖4项,获省部级一、二等奖62项,获三等奖125个。获奖科技成果中,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此外,“九五”时期,通过举办渔政管理、兽医执法、牛人工授精技术和乡镇畜牧兽医经营管理等67个培训班,累计培训4675人(次),还开展兽医检疫员等职业技能培训,总共培训9800人。

二、转变观念,规范管理,增强服务功能

1.把握部门工作重点,争取增加投人。在编制年度预算过程中,水产畜牧局财务部门认真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熟悉了解本部门各项业务,按照财政部门有关编制部门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试编2001年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财务部门与各业务处室和二层单位的沟通、协调,准确把握业务重点及其资金需求,较好地完成了2001年部门预算编制,为争取财政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经费使用管理。一是从经费分配环节着手,按轻重缓急、相对集中的原则,做好经费分配方案,经局领导集体研究后上报自治区财政核定下达;二是按项目管理形式,与项目单位签定项目管理协议书,明确经费用途、完成指标,制定实施方案,做到有检査和验收总结。

3.履行管理职能。“九五”时期,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的要求,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一是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开展资产产权和办理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登记工作;二是有成效地开展预算外资金清査工作,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人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及时纠正部分单位存在的财务问题;三是组织直属单位认真学习领会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文件,开展整顿会计秩序工作,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设置账簿、登账和结账等环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大部分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有所提髙;四是制定《区水产畜牧局会计工作交接办法》,搞好机构改革中会计交接工作,保障各项资金财产的安全,使局机关和有关单位的财务工作得以正常运转。

经过“九五”时期的建设,广西水产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大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从长远看,广西水产畜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与制约因素。一是水产畜牧生产结构还不够合理,优质产品比重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全自治区水产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供种规模小,良种率低;三是与快速发展的水产畜牧生产相比,水产畜牧业的防疫检疫、产品标准与卫生安全以及加工流通工作相对滞后;四是部门科研业务管理与科委财务管理体制不顺,核心技术不足,基层实用技术推广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科技对水产畜牧生产的贡献率不够高。此外,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人员培训、会计基础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和编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企业改制等项工作也遇到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因此,在实施“十五”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提髙认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定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工作的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广西必须“着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稳定其在农业中的比重,力争实现“十五”期末水产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要求,推动广西水产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三、研究新问题,确立新思路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合理规划“十五”时期资金投人。

1.明确预算编制依据,建立规范的备选项目库。在今后几年中,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及水产畜牧局的主要职能,编制部门预算备选项目库。一是注意体现新形势下公共需求。二是兼顾面上生产和部门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既要体现解决制约广西水产畜牧生产的障碍性因素,克服瓶颈问题,及时控制疫病,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帮助、引导农(渔)民发展产业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主导产业区域化,加速优质商品基地建设,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要素优化组合,积极推行贸工渔(牧),产加销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渔)民组织化程度,促进水产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人。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编制备选项目及年度预算,有计划地集中资金,分期分批地解决广西水产畜牧系统特别是自治区本级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加强薄弱环节,改善工作手段,健全全自治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2.合理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及预算重点。着眼于“十五”时期内广西水产畜牧业的发展,以适应WTO规则,逐步调整专项经费预算结构。“十五”时期资金使用方向和部门预算重点是:畜禽和水生动物疫病控制、水产畜牧种子工程,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示范、渔业执法(渔政、港监和船检)、饲料安全与兽药残留监控、产品技术标准、干部与青年农民技术培训、协调产业化经营以及相关项目配套等,以期通过资金使用方向和部门预算重点的确立,加强水产畜牧科技示范推广、结构调整、防灾减灾和管理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等项工作。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

提髙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及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学习掌握编制部门预算,准确理解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基本内容、表格体系和编制方法,掌握部门预算软件操作技术,对二级预算单位实行计算机管理。努力做好部门预算的基础情况调查和数据测算、审核汇总工作;二是组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深人学习《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举办直属企业单位财会人员培训班,重点学习《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新的财务准则,讲解企业改组、改制、兼并、清算、破产和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养老保险等会计处理方法;四是加快会计基础工作,提髙规范化管理。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考核验收实施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标准、范围、内容等要求,加快直属单位会计规范工作的考核验收步伐。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0-02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畜牧业稳步持续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产品产量提升迅速。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824.5万头,牛出栏达到252.6万头,羊出栏达到687.1万头,家禽出栏达到17953.6万只。云南省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云南省生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03.2%、34%和78.29%。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为30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230.8万吨,牛肉产量为28.0万吨,羊肉产量为12.1万吨。

与此同时,云南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主要有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蓬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已经达到了5583个。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云南广大农民的分散养殖的产业组织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00家,逐渐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知名品牌。

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为557.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69%。畜牧业产值的不断提高使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对云南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1.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自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201.4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7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也在呈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29.59%上升到2009年的32.69%。畜牧业总产值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持续的增长体现了畜牧业经过的十年的发展,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在2006年由于猪肉价格不稳定等市场因素,造成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云南省在2009年遭遇了特大旱情,因此畜牧业总产值有所减少,造成所占比重下滑。

2.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畜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图所示,2000年至2009年农村住户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在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中所占比例30.41%至38.40%之间,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在25.99%至32.70%之间,占期内总收入的19.89%至24.11%之间。畜牧业现金收入在各总量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且总体趋势稳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2)畜牧业发展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云南省1985年至2010年的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数据。

模型基本假设:模型中畜牧业发展总产值用income表示,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用husbandary表示。我们认为畜牧业发展影响农户的纯收入。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工作文件,创建序列(或变量)并将变量纳入一个组、输入数据。

建立模型输出结果,通过观察大致确定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关系,对数据进行OLS估计:

所得方程表达式为:

Income=280.4798+5.550556Husbandary

(6.522115) (34.80748)

R2=0.98 s.e.=141.2221 D.W=0.842621

F=1211.561 RSS=478648.6

结果及分析:从估计方程来看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是正相关的,这是符合经济事实的。

R2=0.98说明拟合程度高。

异方差的修正:对原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最小估计(WLS)得到:根据误差最小建立起来的OLS法,同方差下,将各个样本点提供的残差一视同仁是符合情理的。各个ei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但在异方差下,离散程度大的ei对应的回归直线的位置很不精确,拟合直线时理应不太重视它们提供的信息。即Xi对应的ei偏离大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应打折扣,而偏离小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则应于重视。因此采用权数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估计精度。这就是WLS(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得到加权最小二乘法模型方程为:

Income=275.7709+5.546218Husbandary

(69.33572) (351.9935)

R2=0.999806 D.W=0.463257 F=123899.4

可以看出,Husbandry的参数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有了一定的改进。

3.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养殖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畜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正在加大。畜牧业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如饲料生产与加工、畜禽药品、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等产业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由于种植业生产有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工作的时间也具有阶段性,畜牧业的发展为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提出了解决策略,如农户发展家庭养殖。

4.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使种植业中的秸秆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粮草增值,降低农业成本。农业发展中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改良土壤,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

三、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战略建议

1.携手共建畜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科学养殖水平。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保险体系,预防和降低由于疫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满足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需求。云南省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共有183个品种,是云南畜牧业良种繁殖和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随时掌控市场畜牧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指导畜牧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的生产工作,降低由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给畜牧业生产、发展带来的风险,为畜牧业生产者提供导向。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关管理岗位的管理水平。建立便利、快捷、高效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

2.加大对畜牧业投入。云南省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继往开来,就必须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完善并增强畜牧业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基础。保证畜牧业良种培育、研究科研经费、以及良种的推广经费,健全畜牧业科技站网络建设、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的投入,为畜牧业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畜牧业防疫体系和保险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中,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3.坚持不懈地推进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采取多种生产组织方式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多方利益在各自的生产、加工、贸易中得到保障。从而使产业链不断完善,有效地解决生产和市场的衔接,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云南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畜牧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推动畜牧业迈向现代化,有序地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发挥云南特色与优势,打造云南自主品牌。云南省地理、气候、资源、物种的多样性,使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例如撒坝、大河乌猪、黑山羊、黄山羊、高峰黄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云南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巩固发展传统品牌,使畜产品朝着品种多样、绿色生态、营养健康、包装精美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畜牧产品的品牌价值;根据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制定相应的经营、营销策略。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观光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云南畜牧产品的游客市场。

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难得机遇,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制定云南品牌发展战略。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毗邻,为畜牧产品进入东南亚、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监督,建立和维护云南省自主品牌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朱胜华,陈汉熙,程刚.畜牧业经济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魏时忠,程清林.关于农区畜牧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2(6)

上一篇: 工厂工作思路 下一篇: 研发项目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