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的业务流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8 10:43:59

外贸的业务流程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1)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发展着,外贸谈判也日益频繁日益重要。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要突出职业能力目标。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外贸谈判实战》课程是高职国际商贸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很强的课程,因此,有必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把能力目标放在首位,重新设计课程定位和项目设计,以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外贸谈判实战》课程定位

高职国贸专业主要面向中小生产型外贸企业,培养能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外贸业务、业务助理、跟单和单证等相关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技能外贸人才。外贸谈判课程面向的初始岗位是外贸业务助理,发展岗位是外贸业务员,未来岗位是外贸业务经理。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高职外贸洽谈课程培养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能应用合适的谈判策略与技巧,能应用恰当的国际商务礼仪的高技能外贸人才。

1.能力目标。能遵循商务礼仪有效利用国内外专业展会推销产品;能遵循商务礼仪接待客户并协助客户完成商务活动(接送客户、参观公司、参观工厂、宴请客户);能有效利用商务英语用电话洽谈外贸业务;能采用合适的谈判策略技巧用英语进行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磋商和谈判(商品、价格、付款方式、包装方式、出运方式和保险条款);能签订规范、完整的进出口英文合同;能采用合适的谈判策略技巧就履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样品制作、生产进度、质量等情况)用英语与客户洽谈;能采用合适的谈判策略技巧用英语洽谈业务善后(索赔和返单)。

2.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处理方式,了解我国外汇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主要政策及政策动态;了解客户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习俗、宗教、政治、法律、政策、经济、地理等知识;掌握国际会展基础知识及国际会展参展、布展业务流程;深入了解至少一类商品,掌握其材质、性能、生产工艺、品质、规格、质量标准、包装、价格等知识;掌握一定数量的商务英语词汇、术语、产品专业用语、谈判英语的习惯用法和主要表达方式;明确进出口合同具体条款;掌握至少六种谈判策略与技巧。

3.素质目标。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良好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基本的商业分析与决策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快速适应和抗压的能力。

三、《外贸谈判实战》课程项目设计

1.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要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原则“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关注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精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上根据外贸业务流程对商务英语、谈判英语、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实务、谈判策略五个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进一步融合。遵循课程项目(任务)必须具备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这些要素,教学内容序化外贸洽谈工作流程,以项目为载体,以外贸业务员为主体,设计出谈判实战职业情境,突出培养学生外贸谈判实战综合能力。

2.项目整体设计。外贸谈判实战项目分开发接待洽谈,交易条件磋商,合同签订,履约洽谈和善后洽谈五部分。开发接待洽谈项目分为展会洽谈,电话洽谈,机场洽谈,公司洽谈,工厂洽谈,宴请洽谈六大情境。交易条件磋商项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具体产品,价格,付款方式,包装方式,运输方式,保险条款的洽谈。签约项目突出正确规范签约。由于外贸谈判复杂多变,履约洽谈分为交货期后延和质量不良两个紧急情境。善后洽谈则由索赔洽谈和返单洽谈意外情境组成。

整个贯穿项目从卖方宁波尚远进出口公司业务三部的业务员张玛丽与买方荷兰Tobotex公司的客户Miss Alison Lister在2012年华交会上洽谈20,000件81M9263款全棉绣花男士衬衫开始,就外贸业务开展展开一系列的洽谈进程,最终达成合同,履行合同,善后处理这样一条主线合成。

项目背景:

卖方:宁波尚远进出口公司主营服装,特别是男士服装和童装。主要客户: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

Seller: Ningbo Shangyuan Imp & Exp Corp

Address: N0.1988 Jichang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el: 0086-574-88111798 Fax: 0086-574-88222798

Email:

买方:荷兰Tobotex公司原来是一家工厂,主要销售对象是欧洲的百货商店,有自己的设计中心,自2009年起从中国进口男士服装。

Importer: Tobotex

Address: Willemsparkweg 184 hs,1071 HV 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Tel: +31.20.672.04.00 Fax: +31.20.679.54.00 Mob: +31.6.246.808.00

Email: alison@tobotex.nl

项目选取的产品—男士衬衫来源于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服装业,是校企合作的外贸公司提供的最新出口产品,产品本身学生也比较了解。以实际产品为教学载体易于谈判真实化,深入化。

3.课程整体设计表

四、总结

本文以岗位需求为根据,明确了课程的整体定位,突出了能力目标。贯穿外贸业务的项目可以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但这只还是《外贸谈判实战》课程教学探索的开始。为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在教学实施、课程考核设计、第一堂课、最后一堂课等等方面加以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习效果,为外贸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2]陈玲俐,陈健.《外贸客户开发与维护》.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8)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2)

[中图分类号]F7133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38-03

作者简介:韦大宇(1978-),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电子商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可供中小外贸企业选择的B2B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多,功能和服务也日趋完善。但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环球资源网等著名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主要都是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讯服务,即帮助企业寻找订单,达成贸易协议。在整个外贸活动中,在交易平台上达成贸易协议仅是贸易活动的开始,中小外贸企业在备货(采购或生产)之后,仍需要在线下为进出口货物进行报关、报检、运输、保险、退税等相关工作。中小外贸企业的需求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已经在外贸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的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探讨这种创新的电子商务平台运作模式给外贸行业和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与传统B2B电子商务的区别

(一)传统B2B电子商务

传统B2B电子商务是指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外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讯服务,也就是为中小外贸企业寻找订单。中小外贸企业注册成为会员后,可在其网站上买卖信息、展示商品信息、搜索商品、处理询盘、翻译洽谈、达成协议等。中小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达成协议后,还需要在线下为货物进出口进行报关、报检、运输、保险、退税等相关工作。传统B2B电子商务为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但在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服务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

(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讯服务,而且为外贸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金融等进出口服务。外贸企业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找到订单之后,报关、报检、安排车船、进行外汇退税等一系列环节可以直接委托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而不需要在线下再找船代、货代等公司办理货物进出口相关事宜。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包括咨询、报关、报检、运输、码头、仓储;外汇结算、保险、出口退税、贸易融资等,因为都由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所以也称之为“一站式”服务。

相对于传统B2B电子商务,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有效整合了海关、商检、外汇、物流、退税、金融等各方资源,通过共享和合理分配资源,将中小外贸企业有限的资源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还能够帮助中小外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的出现,促使电子商务B2B产业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发展到“交易环节服务”的崭新阶段,使进出口服务实现了“一站式”整体外包,为各方营造了一个规范化、便利化、安全化、自动化的外贸环境,是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上的重要创新。

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分析

(一)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的产品与服务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突破了传统B2B电子商务仅提供资讯服务的局限,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外贸服务,其核心业务是为中小外贸企业“一站式”办理进出口服务以及基于进出口服务的两个增值服务――金融与信用服务。

其中,进出口服务内容包括通关、物流、金融三大项,涉及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中的报关、报检、运输、保险、仓储、口岸、外汇、退税、融资等环节。

(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1进出口服务模式

按照传统B2B电子商务,中小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达成贸易协议后还需要在线下面对复杂的进出口环节,如报关、报检、运输、仓储、保险、退税等。中小外贸企业一般都把这些环节委托给进出口公司办理,而这些公司收取的费一般都是按订单金额比例抽取,外贸企业需要交纳一笔价格不菲的费。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为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环节所需手续提供在线“一站式”服务,中小外贸企业只要在自己的终端管理系统页面就可以随时查询相关服务流程和进度。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通过整合所有企业进出口环节所需银行、海关、物流、税务、保险、外汇局和商检等机构或供应商,实现在线业务申报办理。在整个进出口服务环节,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实行按单收费,收取的费一般比较低廉,如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每单进出易只收1000元费。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技术,集约和整合买家、出口企业(卖家)、海关、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真正实现了资讯提供、流程处理、金融支持等全程服务功能,为中小外贸企业提高了进出口的效率、节省成本。

2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外贸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着沉重的资金压力。由于中小外贸企业短期贷款融资的程序繁琐、风险大而导致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业务支持力度不够,所以中小外贸企业很难从银行直接获得贸易融资。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通过小额信贷担保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难的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进出口管理服务机构参与了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的交易环节,因此,掌握了客户真实而全面的外贸数据信息。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凭借中小外贸企业在其平台上真实的进出口经营数据,以及作为中间方在一定时间段内掌握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环节的资金流和货物流,为中小外贸企业获取放贷方的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传达给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局、退税局等部门的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经营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因此,银行一般会很放心地通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机构给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贷款。此外,贷款期间,银行还能通过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程监控交易。

在这方面,国内著名的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如2008年,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战略合作,推出了“中小企业外贸融资”产品,提供进口综合贷款、出口信用证贷款、出口退税融资三大类服务,覆盖了进出口贸易的货款和税款的各项融资领域。

3信用认证服务模式

在外贸B2B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于互联网是虚拟的,买卖双方信息的真实度与有效性比较差。由于不诚信而使外贸企业利益受侵害的案例不胜枚举,有企业收到货款不发货;也有企业收到了货而不付款,导致卖方企业“货财两空”。因此,在外贸B2B电子商务交易中,诚信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由于管理服务机构参与外贸进出口服务环节,可以采集到外贸企业交易的数据,建立基于真实交易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买卖双方提供数据参考,保证交易环境的透明。

三、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

传统B2B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中,运营方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提供资讯服务的信息费和费,而外贸全程电子商务提供的资讯服务是免费的,盈利主要来自费和延伸服务费。

(一)费

费是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盈利的来源之一,如前所述,深圳市一达通服务有限公司实行按单收费的模式――每次进出口服务收取1000元,服务内容包括通关、物流、金融等三大项12小项服务,其他所代办的环节开支实报实销。

(二)延伸服务费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除了提供进出口服务,还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外贸融资等服务项目。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时,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将所有客户所需要的服务做一个集成,然后打包出售给具体的服务供应商,而通过大量具体服务的集成,获得对服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从而从中获取差价,实现利润。如物流环节,外贸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机构可以利用自己手中海量的客户源与物流公司进行谈判,并取得比中小外贸企业直接去和物流公司合作更为优惠的价格,赚取其中的差价。

四、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在国际贸易中,中小外贸企业一般专业能力较低、进出口规模小,进出口效果较差以及进出口管理开支和环节开支较高。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管理外包,中小外贸企业不用再聘请专业人员和交纳各项昂贵的费用,为中小外贸企业节省管理和经营成本。

(二)提供融资帮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银行因为风险控制能力和授信管理成本等因素,无法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贸易融资。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独立第三方为银行高效率、低成本地控制中小外贸企业的贸易全过程,从而协助银行为中小外贸企业实现无抵押、无担保的贸易融资,加速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周转。

(三)为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提供便捷服务

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使中小外贸企业不仅可以在外贸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免费使用资讯服务,而且可以通过交易平台提供的在线进出口服务,随时便捷掌握进出口货物状况,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全流程。

(四)提高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工作效率

外贸全程电子商务通过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能力不仅有效提高了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等外贸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工作效率。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3)

关键词:外贸服务供应链;外贸综合服务;岗位分析;教学做一体化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指为国内中小型生产企业出口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服务的外贸企业,在现实中,又叫外贸服务供应链企业。这是一个新兴的外贸企业类别,它与传统的外贸公司和传统的物流企业有明显的区别,它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业务流程服务、多种融资服务、外汇结算服务、信息服务等,是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有力助推者,是中小企业与银行的粘合剂,是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者。因此,有必要认识这类企业,并研究这类企业的人才结构特征和培养模式,教育部门研究如何尽早为这类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一、外贸服务供应链企业业务特征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又称外贸服务供应链企业,它是外贸企业,它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但它与专业的外贸公司不同,它从事的是为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是在原来专业进出口公司中分离出来的新的业务公司,基于该类公司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它专门从事报检、报关、运输、制单、结算等外贸流程业务,同时也代中小出口企业办理退税、外汇风险控制,还能帮助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审核,作为银行与企业融资的审核者、担保者、管理者。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传统外贸公司的区别是:

1.服务对象不同。专业外贸公司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国外客户,为客户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提供符合合同的外贸产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对象是国内的中小微出口型企业,该类企业可能是专业小外贸公司,但大部分是是生产性企业,由于其外贸业务量不是很大,对外贸流程处理不是很多,而外贸流程处理必须专业化知识,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安排一个专门的岗位来处理外贸流程,而把这些业务外包给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所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中小企业外贸业务流程外包的接包者。

2.工作流程不一样。专业外贸公司开拓业务通常采用参加交易会、拜访外商、与外商谈判、签订合同、联系生产、报关、发运、结算等业务,其重点在与外商交流沟通及外贸合同的谈判与业务履行。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要是开发中小企业,集成保险、商检、货代、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外贸流程服务,重点在国内流程服务。

3.工作平台不一样。专业外贸公司一般基于互联网络,采用MSN、电话、传真与外商联系沟通,内部管理采用ERP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客户能够通过该平台实时查询业务流程的进展以及结汇退税状态,该信息是与中小企业共享。

4.专业人员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专业外贸公司专业团队是由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质量管理员构成。外销员负责开发国外客户,获取订单,业务助理即跟单员最主要维护已有国外客户,并管理国内供货商的流程;QC主要是协助跟单员监控外贸业务中产品生产的质量、进度以及交货期;单证员是对每笔业务应该提交的文件进行正确、及时的缮制,并从有关外贸服务单位获取相关单据,及时提交银行进行结算,或者提交买方要求付款,这个团队的正常有序运转,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由市场开发经理、客户管理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组成。市场开发经理负责开发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客户管理员跟进维护服务,跟单员对每一笔外贸出口业务进行跟踪,货代员负责该货物的订舱与发货,报关员对该笔业务进行商品归类审核、税费计算、提交报关单、现场报关等服务、客服员提交单据结算,是一个围绕国内企业出口的流程提供服务。

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要业务岗位分析

如前所述,一个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要是为中小企业进出口提供流程外包服务,它所设置的主要业务岗位,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分析的重点。本文以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一达通外贸服务公司创立于2001年,主要业务是为国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报关、物流、金融等“一站式”的进出口外包服务。2010年为阿里巴巴收购,2013年一般贸易出口位列全国第五位,进出口总额达到40亿美元。

1.市场部

主要工作职责:第一,做好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及销售工作,扩大地区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第二,指导客户熟练使用一达通所提供的各类产品及服务,确保客户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地解决,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三,根据客户情况制定合适的服务方案,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客户拜访工作,与客户建立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第四,及时反馈客户对一达通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及建议。

销售岗位人员工作技能和能力要求:第一,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饱满的工作热情,诚实务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创新的工作精神;第二,具有业务工作经历,有通过网络、展会或独立开发客户和渠道成功的经验;第三,具有国际货运业务经验或报关行业务经验;

2.客服部

客户服务员的主要职责:第一,接交好销售部交接过来的企业,跟企业建立操作联系;第二,根据企业情况制作出口相关单据;第三,跟相关部门配合安排企业报关、货运、结汇等事宜;第四,收集企业出口退税所需材料。

客户服务员要具备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主要的知识结构式英语、外贸、报关、物流、结算、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知识。

3.通关部

通关部主要职责是负责核准出口货物的编码,填报报关单,办理清关手续,配合物流部出运货物。

通关部主要岗位人员工作技能和能力要求:要有与海关、客户沟通的能力和反应能力,通关知识和技能素养良好。主要知识结构是商品编码知识、报关知识、报关单制作等。

4.物流部

物流部主要工作职责是掌握各条国际物流线路,及时掌握运价动态,针对客户的货物重量核算运费,及时安排拖车到公司指定现场上货,并及时发运国际货物,跟踪货物运输情况。

通关部主要岗位人员工作技能和能力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知识结构是物流知识、货代知识。

5.财务与融资部

有的企业专门设立财务部和金融部,有的则合二为一,本文按照后者处理。财务部主要工作职责是内部财务管理、企业贸易融资申请的审核与申报、银行结汇办理、出口退税办理、远期外汇买卖等。

这里主要分析融资部就业岗位,该岗位就业人员需要外贸知识、供应链金融知识、外汇风险知识、信贷知识、退税知识。能够有良好的外汇风险操作技能、融资技能及退税操作技能。

三、外贸综合服务人才培养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做好外贸综合服务人才培养,先必须针对具体岗位确定岗位知识结构,培养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

1.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和分析,主要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如下。

表1 外贸综合服务主要岗位知识结构

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外贸综合服务专业学生要达到培养目标,一方面要使学生拥有从事国贸专业工作或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更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其中,从事某项工作的熟练技能,,即职业岗位技能属于“硬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则主要是指“软技能”。硬技能是指求职者本身在某专业领域从事工作、进行研究应当具备的必要能力,国贸专业的硬技能是语言应用能力、单证制作能力、跟单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软技能即英文的soft skills,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术语,它是相对于“硬技能”( hard skills) 而言的。比软技能则是除了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所能为企业和个人发展带来额外附加利益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现在不少企业对于求职者的要求, 比起专业知识本身,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软技能,也就是说,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是职业化的人才。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硬技能,软技能也要有显著提升。

3.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把外贸服务业务的流程分为五大模块:市场开发、客户维护、物流货代、报检报关、结算与融资。每一个模块所涉及的课程再根据具体的工作场景,按业务流程分别制定不同的项目实施教学。每一门课程都有若干个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多个子项目组成,各子项目又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教师上课时,首先布置清楚课堂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由老师事先根据外贸实际案例设计好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自己去分析问题――搜索知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每个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针对性的作个别指导,任务完成后由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观察及经验分析难点,演示讲解,点评总结,查漏补缺。学生再继续做,如此反复,按计划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任务。课后学生根据要求上网搜集相关素材,自己再去演练,在下一堂课时相互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老师给予点评鼓励,这样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真实体会每一个外贸服务流程的相关工作。

在教学做过程中要加强创新训练。创新要求的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表达对工作对象改进、设计的一种能力展现。开设创业项目设计、毕业论文课程。活动竞赛主要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如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沙洲职业工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服务外包方向,专门培养承接服务外包的人才,在熟悉外贸业务各个流程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除国际市场业务的开发和生产以外的业务流程提供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为日益成长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前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2]王子先.深圳市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3]郑艳玲.供应链增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3.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4)

高职院校的一切教学改革活动,必须立足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脱离了高职教育历史使命和时代背景,任何教学改革既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冲其量也只能是改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型学术型大学共同分担着不同规格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任务。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的产业工人为己任,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要准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属性,就必须正视两个最基本的命题:一是高职“高”在何处;二是高职“职”以何依。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高在理论上,也不是高在知识的创造上,而是高在专业技能上,高在技术的应用能力上。关于“职”以何依的问题,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高职院校要依托哪些职业开展教育,这是专业的设置问题;其二是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哪些岗位的工作,这是课程建设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紧扣职业岗位,融入教育元素,整合成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学会必要的知识,掌握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学与岗位的针对性与对接性。

二、体现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对外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工作流程清晰,内部分工相对明确,岗位角色鲜明,具有天然的行动的属性。同时,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所需的业务技能和工具技能相对独立,教学与实验与实训能够片断化的分解与综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在方向明确的学习活动中增长实践技能和感性体验。由于行动链较长,在组织教学时方便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规划,适合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行动性与教学性相统一的原则。任何行动总是依赖于时间与空间的延续,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设计具有行动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中掌握必要的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突出了实践→技能→知识→实践的行动导向原则,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但教学情境的设计不是现实工作过程的简单重现,而是要求教师要对岗位的必备技能和知识进行透彻分析,然后将工作过程中的教育元素进行抽象和提炼,使之更加具有教学性和手段性,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必然获得预期的技能和素质,这正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教师要能够驾驭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2、独立性与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性是基于横向的工作关系,它是指开发出来的课程之间保持平行或前后衔接,尽量不出现交叉重复。完整性是基于工作的纵向关系,它是指一门课程所包含的工作链应该是相对完整的,链的始节至链的末端反映了一项工作从计划到总结的全部过程。由于一个专业对应一个特定领域的岗位群,这些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又保持相对的独立。如果将对外贸易专业看作是一个集合的话,每个岗位都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它们之间既具有共同的属性,又存在一定的个性。按照行动导向的基本要求开发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就必须先从横向的视角归纳职业岗位,然后对于每一个岗位从纵向的角度归纳出工作链节。有些岗位的工作具有扁平化的特点,必须科学地挖掘隐蕴在多维行动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突出工作主干及动态延伸的可能。

3、仿真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行动导向的指引下,课程开发既要能够反映工作的实际,尽量能够重现工作的环境与任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与实际岗位的对接性。又要能够融入专业技能的教育元素,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能够掌握必要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不是任何一种工作的完成都能够使工作的承担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技能,只有经过教育者精心设计出具有技能性的工作任务,才能够达到做学合一的效果。

三、高职对外贸易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业务流程分析

1、显性业务流程。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方向看,对外贸易活动包括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两种方式,由于两者之间在工作方向上体现了很强的互逆性,所以在开发对外贸易的课程体系时,只要沿着一种贸易方式的思路进行设计,然后加强逆向环节的实验实训教学,就能抓住重点,全面推进。由于当前世界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点,出口方的基本义务相对突出,出口手续较之繁琐,以出口方的工作过程为主要线索开发专业课程,符合行动导向的基本思想,也有利于行动突出的课程开发和设计。也就是说,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从寻找国外客户开始,依次进行交易磋商、签订合同、组织货源、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商品检验、出口报关、议付货款等工作流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出口贸易活动。由于对外贸易业务的岗位以纵向的方式链接的,所以显性的工作过程大致包含这八项子工作,其中,交易磋商与签订合同等业务的工作链很短,各自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缺乏可行性,因此,必须进行第二次整合。

2、隐性业务流程。所谓隐性业务流程是指在显性的主干业务链中,某些环节的背后又衍生出较长的隐性工作链,这些隐性工作要求的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因此在开发课程体系时不容忽视。根据特定要素的流动情况可以再在对外贸易主干业务的基础上细分如下衍生业务:?根据商业流可以派生出对外贸易的外销业务;?根据出口商品流动,衍生出对外贸易的运输与保险业务;?根据资金(外汇)的流动,派生出对外贸易的结算业务;④根据对外贸易业务中单据流动情况,派生出对外贸易的单据业务。这四项衍生业务均是发生在主干业务的某些环节之中,我们统一称为衍生业务。

(二)专业技能分析

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工作业务流程和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外,必须认真分析从事这些岗位工作需要一定的岗位技能与必要知识的支撑,具体而言,是指语言能力。从目前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沟通交流的主要语言以英语为主,所以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从基础技能上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外贸易函电的翻译能力。在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出口方寻找世界市场上的客户,除了利用各种驻外团体和国外的商参处外,还要广泛地参加各种商品展销会,与国外商家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函电作为主要的沟通联系方式,成为日常出口方与进口方达成贸易意向的主要文件。因此,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和掌握必要的英文函电的翻译能力,熟知函电中所包含的贸易信息,及时掌握进口方的交易条件及具体要求。一般而言,对外贸易的日常函电句式比较模型化,对于一些特殊商品的英语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英语工具书查阅。其实对学生的英语技能要求并不高。#p#分页标题#e#

2、对外贸易函电的写作能力。对外贸易函电的翻译是英文函电写作的逆向性的工作。前者是指将贸易伙伴的交易意愿及交易条件转换成自己能懂的本土信息,后者是指将自己的交易意愿与交易条件转换成贸易伙伴能够识别的信息。两者从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学生可以通过专项训练达到提高岗位技能。

3、对外贸易单据的识读能力。对外贸易业务中,需要大量的单据加以支撑,例如以信用证(L/C)为核心的商品明细单、商品发票、提单、保险单据、海关发票等单据,绝大部分单据是以英文的方式出现的,要求学生熟悉这些单据的常用格式与固定的表达形式,能够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与注意的要点。

4、贸易故障的排除技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与进口方之间的贸易磨擦与利益冲突。它要求从事对外贸易的工作人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排除和化解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常发故障。例如少量商品质量有问题、商品数量存在出入、交货时间与合同规定有不符之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等。这些问题只要按照国际上的商业惯例,迅速灵活地加以应对,完全可以顺利解决,不至于影响后续的贸易关系。

四、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以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仅仅按照一种标准划分是难以科学全面的。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开发,应该坚持主干业务流程、隐性业务流程和岗位技能等三种标准相结合,才能整合成以行动导向为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的构建

1、《外销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从寻找国外客户开始到履行合同全过程的有关知识,并从中形成相应的专业技能。外销业务包含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市场调研计划、过程、方法及寻找客户(2)对外贸易发盘、还盘、承诺(3)签订对外贸易合同(合同的主要条款、格式、生效)(4)对外贸易合同的履行及监管(5)对外贸易合同纠纷的处理2、《对外贸易运输与保险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包装知识,能根据贸易条件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并能正确地选择对外贸易的保险险别,大致包含下列内容。(1)对外贸易商品的包装、标识;(2)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3)选择合适的保险险别;(4)货物的组织与发运;(5)对外贸易运输纠纷的处理。3、《进出口报关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关税的有关知识,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及方法,熟悉必要的海关法规及报关通关手续。掌握报关员资格考试的主要业务知识。4、《国际贸易的单据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熟悉对外贸易业务的各种单据的格式及其要素,掌握单据的缮制工作要点,能够通过单据的流转与使用监督与管理对外贸易业务工作,课程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各种外贸单证的格式及要素的含义;(2)分析各种外贸单证对应的业务;(3)缮制有关的外贸单证;(4)单证的审核、流转与使用;(5)单据纠纷的处理。5、《对外贸易的结算业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对外贸易结算方式的流程,掌握其中所利用的各种票据及有关衔接工作,并能与进口商与银行之间保持工作的对接与联系。(1)信用证结算(2)汇付结算(3)托收结算(4)混合结算

(二)专业技能课的整合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5)

一、中小企业应用外贸电商的背景条件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外贸增速明显放缓。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些企业由于自身产能过剩,同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能力较弱,所以为了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企业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方式———通过新兴的网络销售渠道开展外贸活动。此外,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境外主流消费者,面对物价的上涨,也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获取到性价比高的商品来节省开销。因此,在这两者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第一波外贸电商企业就随之诞生。传统的外贸交易链条较长,环节复杂,专业化程度高,且商机大多数依赖线下的商务关系获取,开展外贸门槛较高,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属。未曾涉足过外贸交易的中小企业,往往由于缺乏外贸经验,要弄清楚复杂繁琐的出口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难以应对复杂多样的各国环境和较长的贸易链条,所以这时中小企业对外贸就望而却步。然而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期,国际市场增长乏力。外贸订单呈现出小批量、多频次的特点,“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逐渐被取代,这时候中小企业成为了满足这些小单的主要力量。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外贸平台兴起,随着跨境物流和第三方电子支付手段的不断完善,网购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些都为中小企业在线上开展外贸活动提供了可能。另外,自2012年以来,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外贸电商的利好政策,内容涵盖电商发展大环境、物流通关、税收优惠、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下,外贸电商发展中面临的支付、物流、报关、报检等问题也在逐渐减少,外贸电商整体大环境在逐渐变好,为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电商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应用外贸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带来的效益

(一)帮助企业获取到更多的商机。传统贸易中外贸信息不对称,商机只能依赖于线下的商务关系和展会来获取。中小企业外贸订单的获取对品牌商、商和采购商依赖程度较大,而且中间环节较多、成本高、时间长。外贸电子商务则更加灵活、自由。它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上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低成本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买卖双方的高效精准匹配,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接触到潜在的订单和买家,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取商机的成本。(二)帮助企业打消“信任屏障”。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再加上欺诈和质量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很难获取到境外商家的信任。外贸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企业在平台上积累的交易和信用数据,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的评估,并逐步建立起全球网络交易信用体系。平台的信用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了买卖双方的权益的同时,间接地减轻了交易双方的不信任感,为中小企业的在线外贸交易扫除了一定的信任障碍,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外贸活动中信用的良性发展。(三)使企业参与外贸更加便利化。外贸综合服务通过提供“通关+结汇+退税”基础服务,以及物流、金融增值服务,使企业享受专业的出口一站式服务,让对外贸易变得更加简单和透明,为中小企业发展外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是外贸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减少企业在外贸流程方面的时间耗费,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企业的核心部分,降低了企业应对外贸流程的的成本。二是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使企业减少对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人力成本投入,使企业应用外贸电子商务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外贸综合服务的其他创新服务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助力于中小企业外贸电商的发展。(四)助力企业的品牌打造和转型升级。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外贸电子商务提供的平台,可以使消费者直接接触到企业的产品,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便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树立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打造境外自主品牌,摆脱代工和价值链低端的困境;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互动并获取到用户对产品和服务最直接和真实的反馈,有利于企业及时捕捉到市场的新变化并根据境外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激励企业的创新和研发,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外贸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自身的问题及对策。1.缺乏创新和品牌打造及对策。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站式出口服务的同时,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门槛降低,大量的企业蜂拥而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已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高,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大多都是配件类,边缘化、非主流的产品,以低价吸引客户。与此同时欧美各国处于经济复苏期,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已经不像金融危机刚刚来临时对价格那么敏感了,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所以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把握消费者需求和购买驱动力的变化,加强供给侧改革,加大对产品升级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交媒体和网站以及直播平台,着力于已有商品的品牌、渠道的建设,突出自己的特色,把握核心的技术和功能,走小而美的发展路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一定的优势。2.运营能力欠缺及对策。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搭建自主平台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都选择在第三方平台上开展外贸电子商务。但一些中小企业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未能及时转变观念,依旧沿用传统的贸易模式,只将外贸电子商务作为展示商品信息的窗口,缺乏营销、引流等方面的意识。单单就商品信息的展示方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要将所销售的产品、技术细节等具体信息,用英文简洁、直观、准确地表达出来,对一些企业来讲也是非常现实的挑战。二是要对、风土人情、文化风俗有一定了解,顺应当地的语言习惯,以免出现外国消费者因购买前未能很好地理解关于商品的说明,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从而产生本不必要的外贸纠纷。所以关于中小企业外贸电商的运营方面,除了企业决策层有一定的认识之外,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贸电商运营团队作为后备力量。充分重视到运营的重要作用,以数据为驱动,细分渠道、市场和用户,深入了解用户的特性及需求,把握住用户的核心需求并进行定制化的内容展现,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二)外部环境的问题及对策。1.通关问题及对策。外贸电子商务的订单较小而且分散,通关效率较低,通关过程的繁琐使得商品在通关时耗时长,因此精简外贸通关流程势在必行。所以应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通关涉及的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等各个部门及相关企业之间的流程进行优化,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订单、支付、物流、质量安全等信息集整合成综合通关数据,进行汇总申报,实现中小企业出口货物申报、海关申报监督等程序一体化、流程化,以期达到企业所有申报只通过一个平台、一次性填写和上交全部申报信息和材料,有关部门的处理状态通过单一的平台反馈给申报企业。此外,加强海关、国检、海事、商检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推动国家间、地区间检验标准的互认,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投入,使中小企业外贸的通关流程更加顺畅和高效。2.物流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搭建自己的物流体系,只能借助第三方物流进行商品配送。跨境物流成本较高,大致占到总成本的20%到30%,而且时效较慢,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跨境购物的体验,成为制约外贸电商发展的一大难题。国际物流快递公司如联合包裹(UPS)、敦豪快递(DHL)、天地快运(TNT)等物流配送效率高、服务质量高,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国内主流物流公司的国际业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担任较重要的角色,所以目前大部分物流配送服务还是由国际物流快递公司承担。所以应积极扶持国内物流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物流企业;另外要加快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大对海外仓的建设和投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物流的对接,优化区域内物流资源配置;加大物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物流人才的交流合作及培养等各方面来努力,并不断探索跨境物流模式,提升物流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安全、实惠的物流解决方案。3.支付问题及对策。支付是外贸电子商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主流的支付平台支付宝和财付通等,虽然在国内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国外尚未被广泛地接受。所以,中小企业参与外贸时大多使用欧美企业的支付体系来应对支付难题,如paypal,WorldFirst等。但是在支付过程中,这些平台的支付成本非常高,对于净利润在5%~10%的企业来讲,光支付成本就可能占到3%,高昂的支付成本成为这些企业发展外贸电商的一大痛点。而且因为国内和境外的金融支付体系的差别较大,大量时间耗费在两个支付体系间的资金流动中,导致企业资金周转较慢。此外,由于中外金融监管的差异,资金的回收还存在不安全因素。所以应积极推动我国支付平台的国际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支付服务企业,加强我国在国际支付领域的话语权,从而保障我国从事外贸活动的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加强国内银行业与国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清算、结算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银行机构和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的规范和监督,推动国内跨境支付业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孟才,刘阳.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20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6)

两年来,我一直承担商丘学院商学院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流程这门实践课程,主要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我院在20xx年建立了专门的国际贸易实验室,通过软件设立了一个仿真的涉外商务和国际贸易平台。学生通过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五个不同角色进行互动式进出口贸易业务操作,并自动配有完整电子商务网站、海关、船公司、保险公司、税务局、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与各个角色交互。

通过在实验室建立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让学生熟练运用交易磋商的各种技巧,掌握外贸业务流程和惯例以及体验国际贸易不同当事人的地位,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了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了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自20xx年底中国入世以来,广大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贸人才,仅有外贸业务流程模拟演练是不够的,我们要牢牢确立能力本位的 体验型 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为方向,以实践为中心,使学生体验外贸岗位的真实工作状态和要求,在处理实际业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系统融合、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途径,大部分企业较认同的方式有:校内企业外贸活动仿真、校内外贸流程模拟实训、校外实习等。据此,我们确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验课程的指导思想: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岗位型人才培养模式[1]。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模拟实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都要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力争变 教师主导型 为 学生主导型 ,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极强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综合系统的能力训练,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

具体来说,除了我们已经在用的外贸业务流程模拟演练以外,还有如下两种较为可行的 体验型 教学方式:

(一)推广 诊所式 的贸易教学

诊所式 教学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能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用于法学专业,也可以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广实施诊所式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第一,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内设业务办公区、样品陈列间和商务谈判室以及保险、报检、报关等公共服务区。第二,设立模拟公司,每一模拟公司有4名成员,分别扮演外贸业务经理、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的角色。两个不同的模拟公司彼此间互为出口公司和进口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并依次完成价格条款、包装条款、保险及装船条款等外贸商务谈判。第三,要求学生以设立模拟公司、模拟商品展销会的形式,自主设计产品目录,完成商品的布展、现场推销和外贸业务的洽谈[3]。

贸易 诊所式 仿真教学强化了学生在真实外贸背景下的外贸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谈判技巧。由于模拟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模拟过程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诊所式 课程教学好比将学生置于驾驶席,而不是乘客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客户访谈、客户咨询、调解和辩护角色的扮演,学会如何处理 案件 。

(二)鼓励、支持灵活多样的校外实习

模拟是为了实践服务,但毕竟不同于实践。因此,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我们要直接从实践中学习。首先,就学校而言,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外贸实战技能。如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结算部等相关人员来学校举办讲座;组织学生考察贸易实务部门,熟悉贸易实务的具体环节,写出调查报告;邀请已毕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做法、变化[4]。学校和企业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学生下到企业基层实习培训,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亲身体验外贸工作实践,并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这样就能有的放矢,更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7)

一、“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简述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家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从市场调研、贸易磋商、合同履行到出口结汇及业务善后,以一笔业务的讲解和处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分组成立一家外贸公司选定一种出口商品和买家,跟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出的要求,同步完成一笔出口业务。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在模拟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外贸业务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动因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就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围绕着一笔出口业务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学正是伴随着处理这一笔出口业务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的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我们这一笔出口业务就成功完成,我们这门课程也圆满结束。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弥补了项目教学的不连贯性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现在通行的是项目教学法即打破课本的章节,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各个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但是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和职业能力分解成几个项目,而并没有注重项目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完整的课堂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项目,“贯穿式”案例教学方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即继承了项目教学的优点又通过一个完整的出口流程将整个课堂的项目完整的贯穿,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学生的操作结果也易检验,易查看。

3.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

就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本身就是对整个外贸流程的讲解。所以,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以一笔出口业务为例来讲解整个外贸流程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而且以业务流程的方式来教学,加强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直接挂钩,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背景

教师以一家外贸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讲解整个外贸流程,例如:广东思风外贸有限公司出口一批长毛绒玩具到美国纽约magic公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8人一组)成立外贸公司选定出口商品和进口方,履行一笔出口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每组同学提交:选定产品的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出口产品信息展示、报价核算详细过程、交易磋商环节往来邮件、销售合同或形式发票、信用证申请书、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报关单等相关的阶段性结果和单据作为学生过程考核的依据。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本课程职业岗位群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高职高专的职业岗位定位的要求,我们这门课程针对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

(2)本课程能力目标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定位,我们来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作为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开发客户的能力;交易磋商的能力;签约能力;履约能力以及合同善后的能力。这五大能力也正是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要训练的能力目标。

(3)“贯穿式”案例过程中外贸流程的讲解方法。根据能力目标,我们把外贸流程分为十二个流程来讲解。业务流程一:国际市场调研,并要求学生制定外贸业务经营方案,培养学生开发客户的能力。业务流程二:产品展示,商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要求展示该组出口商品的详细信息。业务流程三:贸易术语。业务流程四:出口商品的报价,价格计算,要求能根据给定资料计算商品的价格。业务流程五:交易磋商。业务流程六:合同的签订。业务流程七:落实信用证。业务流程八:办理出口运输。业务流程九:办理保险。业务流程十:办理商检报关。业务流程十一:制单结汇。业务流程十二:业务善后。这十二个业务流程就包含了整个外贸业务的全过程,教师演示完外贸业务的全过程,就要求学生提交外贸业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4)“贯穿式”案例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流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分小组汇报教学、模拟角色教学、设立情景表演教学、报告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易接受所学知识。

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通过“贯穿式”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并履行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并保证合同条款的正确性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熟练地与有关方面当事人建立各种关系,换位思考,增强学生公关意识及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正确进行索赔和理赔工作。使整个课程教学浑然一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各项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用俊,白林.商科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模拟公司”实践模式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许彦斌.运用“模拟公司”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8)

一、“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简述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家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从市场调研、贸易磋商、合同履行到出口结汇及业务善后,以一笔业务的讲解和处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分组成立一家外贸公司选定一种出口商品和买家,跟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出的要求,同步完成一笔出口业务。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在模拟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外贸业务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动因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就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围绕着一笔出口业务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学正是伴随着处理这一笔出口业务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的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我们这一笔出口业务就成功完成,我们这门课程也圆满结束。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弥补了项目教学的不连贯性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现在通行的是项目教学法即打破课本的章节,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各个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但是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和职业能力分解成几个项目,而并没有注重项目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完整的课堂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项目,“贯穿式”案例教学方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即继承了项目教学的优点又通过一个完整的出口流程将整个课堂的项目完整的贯穿,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学生的操作结果也易检验,易查看。

3.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

就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本身就是对整个外贸流程的讲解。所以,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以一笔出口业务为例来讲解整个外贸流程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而且以业务流程的方式来教学,加强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直接挂钩,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背景

教师以一家外贸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讲解整个外贸流程,例如:广东思风外贸有限公司出口一批长毛绒玩具到美国纽约MAGIC公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8人一组)成立外贸公司选定出口商品和进口方,履行一笔出口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每组同学提交:选定产品的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出口产品信息展示、报价核算详细过程、交易磋商环节往来邮件、销售合同或形式发票、信用证申请书、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报关单等相关的阶段性结果和单据作为学生过程考核的依据。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本课程职业岗位群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高职高专的职业岗位定位的要求,我们这门课程针对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

(2)本课程能力目标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定位,我们来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作为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开发客户的能力;交易磋商的能力;签约能力;履约能力以及合同善后的能力。这五大能力也正是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要训练的能力目标。

(3)“贯穿式”案例过程中外贸流程的讲解方法。根据能力目标,我们把外贸流程分为十二个流程来讲解。业务流程一:国际市场调研,并要求学生制定外贸业务经营方案,培养学生开发客户的能力。业务流程二:产品展示,商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要求展示该组出口商品的详细信息。业务流程三:贸易术语。业务流程四:出口商品的报价,价格计算,要求能根据给定资料计算商品的价格。业务流程五:交易磋商。业务流程六:合同的签订。业务流程七:落实信用证。业务流程八:办理出口运输。业务流程九:办理保险。业务流程十:办理商检报关。业务流程十一:制单结汇。业务流程十二:业务善后。这十二个业务流程就包含了整个外贸业务的全过程,教师演示完外贸业务的全过程,就要求学生提交外贸业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4)“贯穿式”案例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流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分小组汇报教学、模拟角色教学、设立情景表演教学、报告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易接受所学知识。

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通过“贯穿式”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并履行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并保证合同条款的正确性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熟练地与有关方面当事人建立各种关系,换位思考,增强学生公关意识及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正确进行索赔和理赔工作。使整个课程教学浑然一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各项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用俊,白林.商科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模拟公司”实践模式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许彦斌.运用“模拟公司”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9)

信息服务贸易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相关的国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则,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宽泛的专业知识,对操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行业知识都有广泛的了解。要求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和环境进行数据分析等信息服务。

(二)专业知识范围广

信息服务贸易中的离岸业务流程外包(BPO)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具备基本业务流程和相关行业基础知识,掌握供应链管理与物流、营销、客户分析、数据库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够为国外企业提供业务流程设计服务、后台管理和数据分析、客户专业数据处理等业务。

(三)对外交流能力强

由于信息服务客户来自国外,对外语水平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信息服务贸易从业人员要承接和完成服务贸易业务,就必须熟练掌握外语的口头交流、邮件写作和沟通技巧,还要能够理解国际客户的文化传统、做事方式和行为习惯,其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四)职业道德水平高,创新意识强

信息服务贸易的协议交易和实施过程中,基本都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信息服务贸易从业人员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中必须严格遵守国际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具有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质量品质意识。

二、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期信息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状况

(一)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江苏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信息服务贸易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江苏对外贸易总量达中国的1/7,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五年增长6.2倍,其中完成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53.6%;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97.8亿美元,同比增长53.3%。2013年1—10月,服务贸易增势迅猛,进出口额增长43%,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11.5%,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1—5月,服务外包合同总额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8.85%,其中离岸外包合同金额67.37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金额56.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28%和41.89%。

(二)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人才需求分析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贸易是中国同时也是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国家服务贸易“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江苏省服务贸易“十二五”发展纲要》的主要目标中,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作为全省六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到2015年全省离岸外包执行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年均增长40%),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突破100万人,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建成以南京、苏州、无锡三个部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的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服务外包企业数超过5000家,出口超亿美元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5家;以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为目标,以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为方向,保持江苏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培养服务外包实用型人才60万人,吸引大学生就业80万人。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将在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一线发挥着规模化主力军的作用。

(三)江苏省信息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高校云集,科研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高校毕业生接受的教育体系过于理论化而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大量从事基础工作的人员项目协调与管理、系统分析等能力不强,市场开拓、管理能力、语言技能、服务意识、职业素养等个人综合素质技能较弱,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既懂得国外客户企业和地区文化,又精通国际商务、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法律知识和项目管理经验的中高端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目前只能参与相对比较简单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项目,在国际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大多数服务商还是以数据处理事务外包为主,涉及到提供解决方案等高端服务和跨国业务流程服务贸易业务的企业仍然凤毛麟角,已经成为制约信息服务贸易产业的瓶颈。随着业务流程外包业务量的增加,细分行业和领域的中低端人才需求将会急剧增加,企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各类人才需求也更为迫切。

三、高职信息服务贸易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支持和制约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专业创新的基本条件是学科发展、市场需求、运行机制与制度安排。近年来,有关产业转型期信息服务贸易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以来,浙江树人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共同组建了国内第一所现代服务业学院,苏州、杭州、宁波、西安、重庆和长沙等一批服务外包学院和专业兴起,代表了我国服务贸易专业创新的趋势。2011年11月,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组织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服务贸易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目前江苏许多高校和社会IT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与信息服务企业所期望的人才素质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专业人才匮乏和人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信息服务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其主要原因是:

(一)办学目标扭曲

高职院校服务贸易专业停留在IT专业知识的定向培养上,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不足。

(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

很多院校在考虑建设服务外包专业的时候,没有紧跟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无视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涌现的知识管理和人才结构的需求,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也未必非常清楚,简单地认为信息服务外包就是计算机软件(ITO)开发,而忽略了另外两个很大的领域:信息业务流程外包(BPO)及知识流程外包(KPO),造成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严重错位。

(三)跨学科交叉课程不足

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型专业往往只关注计算机知识,而忽略了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国际商务、项目管理以及客户分析、数据库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学生缺少外贸业务和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商务英语的应用和时间管理能力较弱,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其职业发展,不能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下充分体现出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目前许多高校原有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面向传统的货物贸易,即以有形产品为主体的实物贸易这样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对作为国际贸易核心内容的服务贸易的知识体系较少涉及,软件和信息服务、贸易流通、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匮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商务信息服务活动的能力更是非常薄弱,无法适应我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滞后

由于服务贸易建设滞后,当前普遍缺乏服务贸易教学队伍;原有从事国际贸易专业和课程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服务贸易发展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尤其是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更不能掌握全球化经济瞬息万变的深刻和激烈程度,闭门造车和故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教学研究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不能胜任最新的信息服务贸易模式所代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将成为服务贸易专业发展的瓶颈。

四、优化转型期高职信息服务贸易专业设置的对策建议

在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信息服务贸易产业发展需要,根据办学条件,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推动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能力。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信息服务贸易人才是面向国内外商务服务领域,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熟练掌握业务流程理论与技能,熟练掌握业务流程运作,并具有行业业务运行能力、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胜任现代化服务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信息服务外包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信息服务贸易人才更适合操作层,能够为国外客户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报道与服务、信息咨询和网络信息服务。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高级办公应用软件,具有客户服务意识。另外,由于信息服务贸易产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还必须具有会计、物流、客户服务等相应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业务流程操作。如后台数据处理员岗位的工作业务主要涉及金融、保险等行业,包括欧美、日、韩的离岸业务,从事数据录入和处理工作,要求具有较宽广的行业背景知识,如金融、财会类知识;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中英文录入,数字小键盘输入;具有一定量的外语词汇及外语手写辩识能力。如呼叫中心客服代表岗位的工作业务主要涉及服务行业,包括金融、电信、电子商务等,主要从事客户关系处理、订单履行及管理和客户技术支持处理、电话营销等工作,要求具有较强的沟通技巧,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能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能够从事电话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口语能力等。

(二)创新信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机制

与信息服务贸易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形成“全程共育、分段交替”校企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每学期完成校内课程、企业课程(企业教师承担)和项目实训。通过校内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工作领域,激发职业兴趣。通过企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掌握各项单项技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项目实训(工学交替),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

(三)统筹规划信息服务外包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个性拓展课程贯穿到学习的各个阶段,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形成整体优化的信息服务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信息服务贸易专业技能水平和熟练外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职业素质课程。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的基础课程;注重IT素质(计算机基础操作),强化MSOFFICE高级应用;外语类课程应积极创造商务英语交流对话的条件,加大口语考核比重;开设压力管理、时间管理和创新思维、商务礼仪等课程2.专业知识课程应紧密围绕信息服务外包人才所需要的“IT+管理+外语”知识体系。信息技术类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微软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等课程;服务外包类开设《国际服务外包》《BPO基础》《BPO运营管理》《BPO客户管理》《国际商法》《项目管理》等课程;行业专业知识类开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审计与税务管理》《国际金融》等课程;外语类开设《服务外包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对业务流程外包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文档进行解析,使学生掌握实际业务流程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术语、基本沟通、电话会议礼仪、语法和电子邮件写作。3.岗位能力课程应针对业务流程服务外包的不同专业领域,加大专业实训课程比重,开设《物流外包项目实训》《呼叫中心业务实训》《金融外包项目实训》《电子商务外包项目实训》《BPO数据处理综合实训》《信息采编服务外包实训》《ERP软件应用实训》等课程,加强岗位项目实践训练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4.对于个性拓展课程,可开设《欧美日企业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外企业文化以及海外发包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四)搭建政校企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搭建由政府主导、与供应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合作共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校企利益共同体。通过真实的职场环境、真实企业项目、真实职业角色、混编校企师资团队进行指导和管理,引入企业评价标准及行业通用认证资格,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将平台要素资源整合与转换,同时满足学生实训教学、教师进修以及企业服务贸易项目运营与人才培训需要。

外贸的业务流程篇(10)

内外贸分割体制作为一个特殊的流通体制,在我国经济实力薄弱、商品匮乏,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导致贸易不发达的条件下,对于恢复生产、活跃内外贸易、统一全国市场、稳定物价、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扩大出口、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打破内外贸体制分割,建立内外贸一体化体制成为必然的选择。商务部的组建,在组织形式上构建了内外贸一体化的基本架构,为新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真正实现从体制到机制及观念等方面全方位的内外贸一体化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消除长期内外贸分割遗留下来的消极影响,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既是加速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体制构建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内外贸一体化体制建设本身的实质性内容。

内外贸分割体制的弊端

在全球范围内,类似我国过去实行的内外贸分割、国内外市场分割和进出口配额分割的管理体制极为罕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深化,内外贸分割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内外贸分割不利于充分发挥“两头在外”的有利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一段时期,内外贸各自画地为牢,内贸行业不能经营进出口贸易、外贸部门不介入国内市场业务,彼此隔离,信息阻滞;这种格局不利于综合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无法体现国外市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补充作用,国际贸易的“引擎”作用在我国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政府行政管理上,从中央到地方,内外贸各设一套机构,各拥有一套体系和班子,国内贸易由原国家经贸委负责,对外贸易则由原外经贸部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商品流通领域境地既不符合行政管理精简、便民的原则,造成行政资源浪费,行政效率低下,也无法形成政府对整个流通的统筹管理。

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

在我国深化内外贸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克服过去内外贸分割留下的许多障碍。

经济体制障碍

我国作为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与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流通产业落后、市场体系缺失,这是经济转型中最艰难的转变之一,也是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难点。我国原有的纵向化、条块分割、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与横向性市场流通体系相冲突,使原本可以更有效率的、竞争性的商品流程和流通网络被切割得零零碎碎,导致难以计数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在逐步建立之中,但长期体制固化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体制上的冲突并没有完全解决。

运行机制障碍

由于经济体制的制约,造成了现行经济运行机制成为阻碍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市场中地区市场和行业市场存在分割,国内国外市场存在分割。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目前国内的经济运行机制造成了各种经济利益格局,如地方利益、行业利益、部门利益等的严重分化,这些利益格局严重阻碍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政策法规上的障碍

从对外贸易看,进出口经营权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就是对外贸易行业开放的渐进过程。通过近三十年进出口经营权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基本构建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行业。为了适应新的开放形势,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法规接轨,过去几年间,特别是入世后,外经贸领域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基本法、其它各种专业法为补充的法律框架基本健全,为下一步的法制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如此,在制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等问题上的法律法规依然欠缺。相比之下,我国内贸近些年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许多基础工作未能开展,内贸立法步履蹒跚严重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国内市场变化的需要。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内外贸一体化要求在观念上将内外贸视为流通整体。贸易是统一的整体,设立商务部从体制上说是为改革理顺关系。但是,由于原有体制设定内外贸双方原来分属于不同单位,不是一个系统,因此在工作程序和方法上都不同。尽管商务部进行了机构改革,在管理主体上进行了合并,但在实行中不可能自动达到其工作人员在政策思想认识方面的统一。这种传统惯性思维,也是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之一。

管理障碍

由于经济体制原因,目前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管理上遗留的障碍较多。

从行政机构的管理上看,虽然商务部的成立,从组织上解决了中央一级层面上内外贸一体化的问题,但目前各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在实质上还未全部统一,政出多门的现象影响了贸易的权威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内外贸统一管理的前提是内贸和外贸两大管理体系的统一。内贸自身的管理也没有实现统一,就很难做到内外贸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管理。在现有体制下,商务部主管市场运行,在监管国内市场时,仍然面临非常大的法律难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内贸市场要从运行到管理都实现真正的融合统一,仍需很长的一段时期。

商务部监控管理市场流通的关键环节。价格是市场流通的核心,是商品供求的“晴雨表”。商务部对这一环节的管理权和监控权,是对市场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利手段。但从责任上看,商务部虽主管国内市场流通,而实际上赋于商务部的职权有限,使相关工作很难开展。

大宗商品内外贸管理体制严重分割。粮、棉、石油等大宗商品内外贸管理仍严重分割,其原因既有国内市场没有发育成熟、有待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如石油),又有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如粮食、棉花等)。大宗商品内外贸管理体制长期以来的严重分割,阻碍了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结果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人为地割断了市场的统一,阻碍了内外贸一体化的形成。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从当前国内和国际经济贸易条件来看,内外贸实现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管理体制创新。要真正实现内外贸一体化,首当其冲的是体制建设,在统一内外贸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从理论、体制、政策、主管机构、审批权限、企业经营范围等诸多方面加快我国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内外贸实施的直接管理已经很弱,如欧美国家、日本等,基本上中央政府都不设立专司内外贸管理的职能部门,一般是由其主要综合经济部门(如美国的商务部、日本的经济产业省、英国的贸工部、法国的经济部)承担相应职能,在这些部门中设立司职内外贸管理与促进事务的内设机构,不仅已经实现了内外贸管理的一体化,而且已经实现了工贸管理的一体化。

当然,在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尚未培育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完善的现状下,国家对内外贸,对流通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显然还需要有较强的政府管理,包括宏观意义上的管理和为维护市场秩序而实施的较为直接的行政管理。

加强我国流通业相关法制建设,尽快制定内外贸、内外资统一的公平竞争的规章、法规、政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应从流通的宏观调控下手,通过规则的制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中,特别是国内流通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实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新的法律和法规进行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总是用行政的手段调节市场,而应通过法律法规调控市场。商务部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制定法规,监管市场上,制定统一的法律政策,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造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产业,是加速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最近若干年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证明,大型流通企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我国流通流域的发展要求,将成为带动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骨干力量。虽然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流通企业,但从整体来说,流通业还是比较落后的,相比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状况,流通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弱、小、散、差”的特点更加突出。要改变这种局面,迫切需要打破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系统内外分割、国外和国内市场分割、内外贸分割等,进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和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我国自己的"商业航母",使其销售规模、盈利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大大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部分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使这些企业在中国流通产业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一般来说,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内外资源合理配置的最有利的手段。但是由于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越是资源性短缺的产品,就越不开放,市场发育越不成熟。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国家应该放开大宗商品,特别是资源性短缺产品的垄断,精心培育市场。近几年的石油价格的巨大波动,所带来的经济安全因素,充分说明如果机制欠缺、竞争不完全、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不可能实现国内国外资源的有机结合,内外贸一体化将成为一句空话。

发挥同业商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推进内外贸业务的融合与渗透。要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按照市场化原则改革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行业协调、应对国外贸易限制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快观念和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开,积极创造有利于行业组织成长的体制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使行业协会成为真正的社团法人,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针对当前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二政府"现象,加大对现有协会的改造力度,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健全协会的机构建设和运行机制。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使之真正成为全体会员利益和行业利益的代表,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价格协调、资质认定、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的行业自律和规范经营。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产妇护理 下一篇: 进口贸易的风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