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大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2 16:02:48

护理诊断大全

护理诊断大全篇(1)

门诊作为医院服务的窗口, 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负责接诊、分诊、导诊、咨询、查询、健康宣教等工作,而到门诊就诊患者多,患者的病种复杂。随着护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护理的需求不断扩大,护理服务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信誉。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在门诊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使护患关系变得更融洽,提高就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2012年8月起在门诊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提高护士对优质服务的认识

2011年5月护理部召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专题动员大会,使全体护士充分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思想"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实施"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同时要不断吸取新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这样才能使患者满意,只有患者满意才能使满意的患者成为医院忠诚的顾客[2]。

2 科学改善门诊分诊流程门诊具有业务性、管理性、综合性、高效性等特点[3]

门诊具有患者流量大,服务流程环节多,病种复杂,看病时间短,候诊时间长,护理工作时效性强等特点,针对门诊患者的特点,门诊护士长组织召开全体分诊人员会议,探讨就诊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各专科分诊中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整改,纠正对分诊护理工作认识上的偏差,不断优化各科分诊流程,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

3.1与患者主动沟通 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有关科室,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门诊就诊程序,遇到不熟悉环境的患者或文化层次低的就医患者,分诊护士应仔细地且不厌其烦向患者讲解,遇年老体弱及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一定帮助。用细心、耐心、爱心给予患者体贴入微的优质服务,使患者感到安全、放心、满意。而对就诊患者相对较多时间段,给予合理分流患者,指导患者尽快交费、进行各种检查,保证医师接诊患者时间充裕,避免"三长一短",提高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医院和行业形象。

3.2实施亲情服务 增设便民措施是实现优质服务的有效举措 如:在门诊大厅设有咨询台和免费电话;对危重和行走不便的患者提供全程导诊服务;免费提供饮用水、一次性口杯、轮椅、平车;免费为患者测血压和体重;节假日照常开诊;设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对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孕妇优先就诊;为患者代邮检查报告单等人性化服务。

3.3加强分诊工作的健康教育 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分诊工作的全过程,分诊护士除被动解答患者一些健康知识的咨询外,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如利用医院的宣传栏、图片、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育讲座、电视大影屏等,对患者进行多种宣传教育。这样即增加了患者对疾病和防治常识的了解,同时也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融洽了护患关系。

3.4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医院开展预约挂号是优化门诊服务的一项有效措施,患者有计划的安排就诊行程,节约时间成本。我院开展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挂号服务二种方式供患者选择,极大方便了患者就诊,有效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3.5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扎实的基础知识、敏锐的观察力是做好分诊工作的前提,分诊护士应具备"全科护士"的业务知识,了解各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加各专科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各专科疾病特点及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和体征,以提高分诊的正确率,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

4 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出于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进行护理服务中注意礼貌、礼仪、礼节,讲究仪表、言谈、执行操作规范、工作标准[4]。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中开展,对分诊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分诊护士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应注重门诊患者心理社会需求,将人性化护理渗透到门诊护理工作中, 以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真正实现分诊护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劲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239-240.

护理诊断大全篇(2)

急诊是医院救治病危病人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病危病人具有多种情况,具体的伤情也是比较复杂,并且病症也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我国的急诊急救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急诊医学是很多专科的门诊基础,要不断强化医院的急救和院内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这也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急症护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理是一门应用最少数据,使用最短时间,并且应用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作为年轻的医学护理的专业,它包括了所有的临床护理的急症处理,伴随着护理人员健康快速的发展,急诊的护理专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团体的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严谨的处事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等[2]。

一、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1.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

2.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

3.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若是,发生医疗纠纷,要注重自我保护的能力,消除护理引起的纠纷,要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避免医疗纠纷情况发生。

4.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抢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三、急症护理的发展

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

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护理诊断大全篇(3)

【分类号】:TF046.6

一、汽车远程诊断与维护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模型诊断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功能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汽车诊断与维护方法也不能停留在原始阶段,开始向电子化方向转移。汽车与计算机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共享,通过传感器作出诊断信息,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信号进行诊断与维护。

该技术在国外被发现得较早,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所以国外已经拥有这项技术并在实际中应用。在1996年,美国GE公司就在其产品On star中将该技术作为一种汽车安全工具装入高级轿车凯迪拉克,后经过发展,成为所有GE汽车的标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项技术的普遍性与实用性。

On star系统集合了路边救援、手机服务、紧急救助服务等简单的诊断功能。另外一些汽车厂商,如大众汽车、宝马、奔驰等也在进行该技术的研发,2010年,广州车展上,别克&雪佛兰就展示了On star技术的便利,整套系统拥有14项服务项目:碰撞自动求助、安全气囊爆开自动求助、紧急救援协助、路边救援协助、爱心援助路人、车况检测报告、实时按需检测、被盗车辆定位、全程音控领航、目的地设置协助、车门远程应急开启、全音控免提电话、车停位置提示、兴趣点向导服务。

远程诊断与维护系统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实现方便的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维护,而不是必须将车开进修理厂。汽车无论跑在路上还是停在车库,这个远程诊断与维护系统都应该可以实施检查,只读取传感器传递的数字,无需人工维修师傅的现场作业。这些数据信息传输到远程诊断系统并存储于服务器中,具有历史记忆功能,读取这些数据,即刻可以知道汽车的技术状态并帮助我们马上做出准确评价,可以及时向车主提供更加有效的维护建议。

同时,如果在检测时发现汽车存在技术故障,应该及时向驾驶者提出报警。这时,远程诊断与维护的核心技术终端会向贺驶员提供故障分析报告,评估严重程度,对汽车需要作出的维护或修理给出合理建议与安排。如果情况严重,应由远程主机将数据自动下载至汽车电子控制单EUC中,完成复杂诊断或通知维修中心与救援服务,保证事故受伤者及时得到抢救服务。

二、汽车远程诊断与维护系统详解

(一)功能与构造

1、应用在智能汽车中:可以由远程诊断与维护中心交付故障代码、传感器关键数据以及维护中所需信息等,可以下载与更新系统的软件;

2、实时诊断与维护模块的先进性:可以提供汽车与远程诊断服务及维护中心的人机接口服务;

3、远程诊断与维护中心:技术顾问可以对先进的远程诊断与维护程序进行操控,将为驾驶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4、远程诊断与维护中心所对应的车辆数据信息通讯链路,包括与驾驶者之间的语言链路。远程诊断与维护中心的资源与之相联,直接联接到汽车修理中心、汽车制造厂商与汽车救援中心等重要相关单位。远程诊断与维护中心就通过这些链路接通汽车控制单元,获取汽车中的技术信息与故障码,经过处理与分析,将重要信息反馈给驾驶员,以告诉他们故障的严重性,是否需要支持等,同时,还会及时安排后续处理,如维护或修理。

(二)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需要参与诊断与维护的汽车通过双向天线的通讯模块与远程诊断与维护中心相联接,远程中心的技术顾问便可以实时控制与操作传感器,然后获取远程监测信息,进行先进的诊断与智能化的维护。车内诊断与维护部分也可同时处于待机的模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与远程中心联系通讯,传送诊断码与故障码给传感器数据中心。

同时,远程诊断与维护中心也可以获得其他所需的系统资源,如汽车制造商的数据库、汽车维护与修理中心的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配合诊断,能够更加准确的分析故障,也能够反向传送重要与准确的数据给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在得到了这些重要数据后,能够为以后汽车制造提供改进与新工艺的数据基础。

汽车的诊断与维护过程中,需要许多基于软件为平台的模块,例如:智能驾驶员接口单元、汽车协议转换单元、无线通讯单元、先进诊断单元、修复与救援单元及智能维护单元等。这些汽车协议的单元时刻准备获取汽车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即时转换为标准的格式,同时将这些命令翻译为汽车能够认可的格式;这时,智能接口通过车内人机接口反馈出对驾驶者的提醒,这种提醒可通过显示屏或语言进行提示。由此可见,这些单元都是完成复杂的汽车诊断与维护的重要工具。

三、未来研究的方向

远程诊断与维护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涉及很多问题如,经济可行性、可执行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研究解决。目前,大多数远程诊断与维护还是以DTCS为基础诊断码进行研究,但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难以应对汽车的复杂性。未来希望研究方向可以是以“安吉星”即On star为诊断的装置,深入研究模块化诊断与维护算法。

(一)重点研究模块化的诊断与维护装修,让不同类型的汽车和诊断可以达到标准化的的统一。令诊断与维护系统可以同汽车系统集成在一起;

(二)研发基于电子控制单元的车内诊断计算法。虽然诊断码与故障码能够将车内相关信息用于远程诊断与维护,可是这种方式不够全面系统,应该将基于模式化的诊断算法应用支电子控制单元。目前,元件通用化诊断结构被应用于汽车上,这种远程诊断可以实时诊断汽车故障,而且可以掌握故障的源头信息。

四、结语

汽车远程诊断与维护的开发研究领域还很广泛,如智能化的维护模块也可以列入开发研究的范畴,要想在未来以更完善的技术达成汽车远程诊断与维护的成功,还有很多值得考虑与深思的部分,希望在未来,可以实现成本、技术与服务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护理诊断大全篇(4)

二、何润“护理诊断”(NursingDiagnosis)

“护理诊断”1953年由美国的V·Fry首先提出,但直到70年代才引起护理界的重视.1973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护理诊断分类组”。此后每两年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制定和修改护理诊断。1982年第五次会议上,由于加拿大代表参加而改名为“北美护理诊断学会(NorthAmerieanNursingDiagnosisAssociation简称NA一NDA)。至1988年第八次会议已提出了97条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的定义是:“对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幻其特点是:①说明个人当前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护理。②与医疗诊断有所区别.③根据不同的护理范围进行一定的分类。④明确指出所需具备的护理知识。

护理诊断是从护理的角度,提出病人或服务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身各方面同健康有关的问题。它是一系列的诊断性名称或标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护理的范围的。所以常是一组体征和症状的概括性描述。通常由2一3个部分组成。即健康问题(Problem)、病因(Etiology)、症状或体征(SignsorSymptoms)又称PES公式。实际在临床上常习惯用PSE表示。如:排便异常(P):便秘(S):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引起(E)。目前的趋势是简化为二部分:即P+E或者是S+E.如:焦虑(P):由于医疗诊断不清引起(E)。脱水(S):由于腹泻引起(E)。每一个诊断都有明确的定义。

护理诊断的提出是护理专业化的另一次吃跃。它有利于护理界统一护理问题,便于交流和总结经验及计算机化管理,有助于强化护理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科的发展,更有利于护理教育.可以说,护理诊断是80年代以来,护理理论和知识体系的重大发展和进步。

三、护理程序和护理诊断对护理教育的影晌

这些概念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护理模式从单纯的护理疾病向护理整体人的转化。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医疗诊断的“疾病”的护理.这一变化对护理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对护理教育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影响

从传统上来说,护理教育始终注重培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的实用型人才。而护理程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要求护士不仅会干,更要会思考。因此,护理程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设置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准确地找出现存的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执行这些措施以及根据目标来评价措施的结果。因此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和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计划的能力和控制、评价的能力。〔3〕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夯析和处理问题是十分有好处的。目前我国许多护校、护理系也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护理程序的应用,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对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使大多数护理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以生物医学知识大主。临床课讲课顺序多是:疾病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原则:愈后和护理.护理不仅在顺序上为最后,内容和时间都最少。这种课程设置很难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和重要性,使不少学生轻护理、重医疗.而护理程序和护理诊断概念的出现,使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发生了变化。如1986年,美国密苏里州大学护理系开创了以北美护理诊断学会(NANDA)提出的护理诊断目录来设置课程的新模式.t4〕这种模式不再按照各系统疾病来安排课程,而是以护理诊断来组所有的临床课程.如内一外科护理学,以“呼吸功能改变”、“活动无耐力”、“排泄功能改变”等护理诊断组织原来许多疾病的内容。如“气体交换障碍”这一护理诊断中,包含了所有原因造成的缺氧的疾病,介绍了各种可能引起缺氧的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如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胸外伤(包括手术)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因为从医疗的角度来说,许多系统的疾病都会有缺氧的症状,但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可能是不同的。

护理诊断大全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33-01

1 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

2 门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

2.2 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对护理专业要建立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培训计划,采用多种渠道的护理方式配合,不断激发高龄护士对应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另外对于高工龄的护士的工作热情要不断的激发,这样才能完成重大的抢救工作,对于抢救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对于紧急突况的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急诊的抢救护理的水平

2.3 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

2.4 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抢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3 急症护理的发展

门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门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护理诊断大全篇(6)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腹症患者中外科84例分诊正确82例,内科66例分诊正确65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5例;对照组外科79例分诊正确70例,内科71例分诊正确62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1例,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分别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回收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护理诊断大全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98-02

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是全市医疗技术的指导中心,由于每日门诊流量大,且不同的科室分布在不同的楼层内,前来就医的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所以患者往往因盲目寻找科室,而延误就诊时间。为了方便患者就诊, 我 院自1991年设置了门诊服务台,配备了导医护士,实施人性化服务指导,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人性化服务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希望得到全方位的服务并且获得有用的健康知识,使门诊导医台在门诊分诊、咨询、协调人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为患者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是我院门诊工作的重要内容。门诊服务台的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示诊疗过程,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优质人性化服务,为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现将本人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1 规范着装,强调礼仪服务台

护士上班时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作风正派、态度热情诚恳、语言温和亲切、头脑灵活、处事沉着、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规范着装、淡妆上岗、时刻保持微笑,披带醒目的“导医热忱为您服务”红色绶带,给病人一个亲切、温馨并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减轻了患者对医院和护士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我院还对护士在坐姿、站姿、走姿、语言等礼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培训。

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规范服务行为

2.1 导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尊重病人的权益,以人性化服务为手段,针对患者不同文化、生理、心理、精神等需要,提供适合于患者的最佳护理,主动热情的帮助病人解决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2 导诊护士具备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掌握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知识并灵活应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增强职业的危机意识。熟悉常见病临床表现和相关的鉴别诊断,对急、危重病人做到快速判断、正确引导、积极协助,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护士热情、诚恳、爱心服务态度既减轻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容易赢得患者的信赖,故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是关键。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到其他医院观摩、学习,不断拓展护士的知识,有效地提高了门诊服务台的护理质量。

2.3 导诊护士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针对门诊科别多、病种多、病人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要求导诊护士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和灵活冷静的处事能力,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真诚接待每一位患者,倾听患者心声,应用心理学知识去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变化,通过有效沟通和交流改变病人的不良心态和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满意的诊疗效果。

3 注重细节,优质服务

3.1 患者来医院,因环境的陌生和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大多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导诊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接待,做到态度和蔼、彬彬有礼、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耐心细致地规范服务,以微笑服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位来院患者,热情、诚恳、准确地回答病人的问题,及时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及时指引患者选择相关科室诊治。并对病情危重、行动不便的患者安排医务人员帮助其完成诊疗。

3.2 导诊护士面对不同文化层次、及理解程度不一的患者时,要细心引导、耐心解释、保持良好的心态,善待患者的言行和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3.3 导医台免费提供纸杯、轮椅、平车、健康宣传画册。设置醒目的路标及诊疗流程。设置温馨提示卡,提醒患者注意防滑、禁止吸烟、保管财物等内容,以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专家的姓名、照片上榜公示,电子屏幕播放医生的专业特长、专家出诊时间。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摸可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让病人在接受诊疗的第一环节就消除了陌生感,增加信任度,减轻心理压力。使病人在医院实行全程优质护理的第一站就得到良好的照顾。

4 创造温馨舒适的人性化诊疗

诊疗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诊疗效果。绿色、整洁、令人心情舒畅的就医环境有利于病人产生稳定、愉快的情绪。因此除了精湛的诊疗技术外,更应创造一个优雅、清洁、美观、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配置屏风遮挡,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让病人身心愉悦、舒适。每个科室设置分诊台,叫号系统,准确分诊,保持一医一患一诊室,大大改善了就诊秩序,缩短了病人就诊时间。

护理诊断大全篇(8)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

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搜集整理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部级《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搜集整理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急诊护理工作总结二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

急诊人次。参加抢救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

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护理实习生带教

护理诊断大全篇(9)

关键词 急诊;分诊;信息化;不准确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77

作者单位:518172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张晓瑜: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给予疾病初步的判断并予以分诊,为病人赢得有效的救治时间。因此,急诊分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及时、合理的救治[1]。根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科学动态地反映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建立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是实施科学护理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指标、持续监测和动态数据来评价护理质量,实现护理质量的科学管理和持续改进[2]。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全年急诊就诊人员,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妇产科和急诊五官科的就诊患者。

1.2方法按广东省三级医院急诊专科护理标准的要求必须建立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一项就是统计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并有数据记录。分诊护士都要求要有护师以上的职称,具备基本急救护理知识还需要掌握丰富的全科医学知识,对各个科室所有常见病种、急危重症能用专业知识快速准确地分析、评估病情,同时依据病情轻重缓急、先后次序以最快的速度把病人分配到正确的专科救治,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3]。另外,分诊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做好望、闻、问、切工作,注意观察病人入院方式、面部表情、体位、语言、分泌物及排泄物的色、质有无异常,注意病人呼吸音有无变化,语音是否嘶哑[4]。2013年我科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启用了分诊系统及电子处方、电子病历,除了分诊是否符合一项外,原有的人工登记项目内容均可以在医师工作站和分诊系统中查询到,分诊的总人数也可以通过电脑中查到准确信息。

1.3统计采用的表格2012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是人工排队分诊,护理工作量大,为此我科设计了“急诊病人就诊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就诊原因、护理查体、分科、去向时间、签名和分诊是否符合,在符合1项中如符合则打√,不符合打×。病历、处方及治疗单均为手写。2013年起急诊挂号、分诊、病历、处方和治疗单全部信息化,基本信息全部可在计算机中查询。如医师接诊后认为应转到其他专科,会让病人到分诊台更换就诊科室后再到其他专科就诊。为避免重复记录我科又设计了“急诊分诊不准确例数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初诊专科、复诊专科、诊断、分诊护士。

1.4评价方法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接诊护士判断不准确发生的病人数量÷在同一单位时间所有急诊就诊的病人总人数×100%。从医院数据库收集2012~2013年全年就诊的患者总数,分诊不准确发生的病人数量分别通过“急诊病人就诊登记表”和“急诊分诊不准确例数登记表”进行统计。

1.5统计学方法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分诊信息化前后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率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012年就诊人次为100 909例次,分诊是否符合一栏全部打√,无1例分诊不准确病例。2013年就诊105 366例次,其中登记了194例次分诊不准确的病例,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18%。

3讨论

分诊信息化以前,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护士认为分诊不准确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不想暴露自身的不足,因此就算分诊错误的病人也不登记。(2)病人就诊后如果医师判断应该由其他科诊治,直接将病人介绍到其他专科就诊,不需经分诊台护士转介,分诊护士不亲自追踪就无法得知该类病人情况。(3)分诊护士身兼多职,询问病史、测量生命体征、记录、提供咨询服务等。尤其是大量的登记工作经常让急诊分诊护士埋头书写病人信息,不能很好地兼顾追踪每例病人就诊后的去向,自然无法准确评估分诊是否符合。(4)我国急诊预检领域存在急诊病人信息登记不全、手工登记速度慢、错误率高、遗漏等问题,主要因为预检分诊工作量大, 病人数量多、心情急、不理解、不愿意登记分诊, 只要求尽快到诊室就诊[5],未经过分诊台分诊。

分诊信息化以后,分诊不准确统计例数明显提高,原因分析如下:(1)告知护士分诊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很多疾病症状相似,需要一系列的鉴别检查才可以确诊。如果发生分诊错误,就要如实登记在表格上,科内不给予任何处罚,且对表格进行统计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分诊水平。(2)如有分诊错误,病人会在分诊台重新分科,护士就可以了解并登记该类病人的信息。(3)分诊系统启用以后,可以直接搜索到每例病人的基本资料,取消了就诊登记本,为分诊护士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对病人的去向进行追踪。

新的表格增加了初诊科室、复诊科室、主诉以及诊断,为寻求错误分诊的原因提供了依据。根据新的表格,科内定期进行总结出一些较易混淆的疾病或疾病按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科的技巧,全科护士展开学习,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做到快速识别病种,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无限制急诊”,首先造成病人候诊时间延长,扰乱正常的就诊秩序,耽误分诊时间,影响分诊质量。其次,病人通常认为挂急诊号就意味着看病快,导致非急诊病人增多,这种现状极易造成分诊护士思想上的懈怠[3],不排除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仍有漏登记的情况,所以该流程仍在继续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刘小燕.急诊腹痛病人分诊误诊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5):84-85.

[2]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288.

[3]陈文红,赵树娟.急诊分诊准确率相关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8):1712-1714.

[4]姜崇丽.如何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质量[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02.

护理诊断大全篇(10)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 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 可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1, 2]。在各级医疗机构中, 急诊科是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部门, 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病情恶化或者生命危险, 具有病种多、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且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研究资料显示[3], 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 对于提高急诊科抢救的成功率和急诊护理质量, 降低护理风险和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 本文研究了在急诊分诊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效果,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本院急诊就诊的1246例患者。其中男786例, 女460例。所有患者中, 2013年1~7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分诊法进行分诊, 2013年8月~2014年1月就诊的患者623例为观察组, 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 实施常规的分诊方法, 患者到急诊科就诊后, 通过对其病史进行询问后作出初步诊断, 由分诊护士将其分诊至各相关科室。②观察组患者, 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分诊,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2. 1 计划阶段(P) 计划指的是工作或者实施前拟定的方案, 包括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由科室内的相关成员, 组成PDCA循环管理小组, 对急诊分诊中可能引起分诊失误的因素进行仔细分析, 并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评估, 进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 通过制定考核目标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全科室内的人员对所制定的计划以及考核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最终确定。实施中由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监督。

1. 2. 2 实施阶段(D) 根据急诊分诊程序的步骤组织实施, 包括接诊、护理评估和分诊处理, 采用CarryWeed的SOAP公式进行分诊, 对于疼痛的患者以PQRST法进行分析,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的资料搜集和评估工作。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 尽快将其分诊至各相关科室, 期间应注意对危重患者需迅速送至抢救室, 在医生到达之前, 可酌情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1. 2. 3 组织检查(C) 通过建立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组成成员包括各病科室护士长以及本病科的主管护师或者护师,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对分诊的正确与否进行调查, 对分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忽视的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检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经验教训和差距进行总结, 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并限期整改。

1. 2. 4 总结反馈(A) 通过对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对于成功的经验予以继续的保持和发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找出新的问题并予以持续改进, 进而进入下一循环。如此反复, 每次循环均可解决一部分问题, 使得急诊分诊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分诊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是各医疗机构中抢救患者的一线科室, 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 存在明显的焦虑等不良情绪, 再加上病种多、患者的年龄跨度大以及社会背景复杂等因素, 给护理和分诊工作造成较大的难度。并且, 随着近年来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4, 5]。因此, 在急诊科患者的分诊中如何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理意外情况, 对于确保临床治疗工作安全有序地运转, 保证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一项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其是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的循环过程, 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护理质量管理科学程序[6]。本文研究在急诊患者的分诊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结果显示, 采用PDCA循环模式分诊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分诊模式分诊的患者。之所以具此效果, 主要可能是因为:①分诊护士可能因责任心不强, 导致资料收集不全, 言语生硬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准确且全面的描述病情, 分诊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分诊技巧不熟练等均可能引起分诊错误。通过PDCA循环模式, 可对分诊失误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 有利于针对失误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②因急诊患者普遍存在忧虑、恐惧和急躁心理。通过PDCA循环, 分诊护士可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和蔼和关切的语气对患者病情进行询问, 从而以人性化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 从而有利于其准确、全面的对自身的病情进行描述, 分诊护士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分诊, 将患者送至相关科室。③在PDCA循环模式下, 使分诊护士以高度的责任感, 认真应用急诊分诊技术, 从而更多地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信息。分诊后, 继续与医生保持联系, 是分诊工作中必要的环节, 尤其是发生分诊失误后, 更应加强与医生的联系, 对最终的诊断进行了解, 从而吸取教训, 不断提高分诊工作的水平。④急诊患者通常病情急、病谱广, 需要分诊护士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能够对患者及早地作出初步准确判断, 以免错过最佳的诊治时机。在PDCA模式下, 有利于分诊护士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 并在日常的工作中, 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 提高分诊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

综上所述, 在急诊患者的分诊中尝试采用PDCA循环模式, 可明显提高分诊的准确率。这说明PDCA循环模式可明显提高急诊分诊的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召婵, 王卫华.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3, 11(34):3234.

[2] 郑颖, 费晓璐.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133-134.

[3] 胡妙仙, 谢红燕, 陶芳芳, 等.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9):122-124.

[4] 唐永仙, 李悦.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0):117-118.

上一篇: 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 下一篇: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