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务处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2 16:02:47

会计账务处理

会计账务处理篇(1)

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在资本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给自身周转和债款偿还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用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来实现资金融通和存量资产的盘活,从而化解企业的债务危机。

关于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成果。因此,本文将在一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从必要性和发展现状方面简单地介绍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再从金融资产转移的角度,按照该项业务的实质是否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提出其会计处理的方法,以及在资产负债表中需要披露的内容。

一、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了赊销、分期付款等销售方式的使用,从而形成了大额的应收账款。如果不能及时或足额地收回这些大额的应收账款,就会形成坏账,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和债款偿还;导致财务报表的虚假繁荣,影响企业的融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就是利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行为。在商业信用发达条件下,比较活跃的资本市场上会产生一些专门从事资金融通业务的机构,通过收购企业的应收账款或以企业的应收账款作抵押向企业提供资金。由于企业经营业务的需要,当企业出现暂时的货币资金紧缺,而又不能及时从银行取得信用借款或以其他财产抵押借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筹集所需资金。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一种符合商业原则的扩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侧重于对企业信用度的考察,金融企业主要依据客户的赢利情况,以及在行业中的信用程度,以客户的供货合同为基础,通过承购应收账款为客户提供金额高达合同金额8O%的预付款融资和100%的贴现融资,并伴随企业销售量的增加而自动增加信用额度。所以,尤其适合那些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同时,与银行贷款全部体现为企业负债,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相比,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不但可以使企业获得资金融通,还能有效盘活和利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提高企业的流动资金比例,改善了财务报表,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信等级,便于中小企业再融资。

不仅是那些资金不足或不能及时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于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同时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果能利用应收账款借到利息更为低廉的资金,或减少应收账款的收账费用,或缩短收账周期、减少坏账损失,也可以采用这种理财方式。

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在西方国家,应收账款保理是一种普遍应用的金融衍生产品。据了解,这项业务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西欧国家逐渐发展成型,是一种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现在,西方国家的这项业务已经趋于成熟,多数建立了应收账款保理的相关法律体系,应收账款保理的内涵也演变为包含银行对购货商的征信(增加客户信用可信度)、应收账款账务与收款管理、提供买方信用及产业咨询服务等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成为企业融资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但目前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提供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还较少,一方面由于缺失对应收账款等动产物权的法律保护,对应收账款缺乏明确有效的公示和明确的优先受偿权;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可能开展的各种应收账款保理,没有在会计处理上给出明确规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将采用各种融资方式来减少应收账款给资金周转和债款偿还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从深度和广度看我国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会计处理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应收账款被纳入金融工具范围,这就需要我们从金融工具的角度对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有关条例,应收账款保理会计处理的关键是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注重应收账款转移实质的基础上,判断其是否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比较转移前后该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使其面临的风险。

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就要判断应收账款的转移是否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具体的说,应区分下面几种不同的情况,并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1.不附追索权让售应收账款

在这种方式下,应收账款的购买者――信贷公司,在购买应收账款的同时,也收取了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也就承担了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而企业则只承担销售折扣、折让和退回等损失。与应收账款有关的风险,报酬,实质上已经发生了转移。企业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

当企业将自己的应收账款进行处理时,意味着将其账款转卖给商,商(金融机构)向企业收取部分手续费。

此时,应收账款上的风险将全部转让给商。而应收账款是否能收回,已经与企业无关。

3.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将应收账款汇集后,直接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购――SPV(Special-purpose Vehicle),汇入SPV的资产池。经过重新整合和包装,寻找途径使之信用级别提高。SPV以应收账款为基础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如商业票据,根据应收账款的信用等级、质量和现金流等内容确定所发行证券的价格,从而使应收账款出售方达到融资目的。

由于SPV的证券发行和收益与本企业无关,应收账款的风险、报酬,已经由企业转移给了SPV,所以这种形式也满足终止确认的条件。

企业在以上述三种形式进行应收账款的保理时,其会计处理为:按实际的出售价格,借记“银行存款”;按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两者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或贷“财务费用”。

(二)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1.附追索权让售方式

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取得资金时,应与信贷公司签订的应收账款让售合同中应该明确规定:如果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到期无法偿付,企业应承担向信贷公司偿付的责任,在已让售应收账款上发生的任何坏账损失,也应由企业承担。所以企业仍然保留了该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

2.应收账款的抵借

应收账款抵借是指应收账款所有者以该账款为抵押,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订立合同,在规定期限内,企业可以一定额度为限借用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在此类保理中,两方签订的抵押合同通常应表明金融公司对抵押借款的追索权,即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数额不足以偿还借款的本息时,出借人仍有向借款人索赔的权利。从实质上来看,借款企业仍然负有相关的责任,包括对应收账款抵押的收回、管理职能。金融公司不仅拥有应收账款债权,并且在该账款的债务企业不能及时付款时,享有对申请企业的追索权,申请企业必须承担其损失。

因此,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保理方式不符合终止确认的,应当继续确认所转移应收账款整体,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其会计处理为: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短期借款”。

在随后的会计期间,企业应当继续确认该应收账款产生的收入和该金融负债产生的费用。当债务到期,债务人清偿了欠款,则应该终止确认应收账款,其会计处理:借记“银行存款”;按照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账款”。两者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或贷“财务费用”;当债务到期,债务人却无法清偿债务时,企业按合同规定被银行追索,会计处理应为: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

四、应收账款保理的列报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后,根据重要性原则,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披露应收账款有关信息。

(一)对满足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披露。

应收账款保理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对于企业来说,该项保理业务相当于出售一项资产。所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减少,企业应该根据重要性的原则,按照管理要求,在附注中披露所转移应收账款的性质、原因、金额以及预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内容。

(二)对不满足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披露。

应收账款保理不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仍然在资产类的“应收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在附注中,根据准则,对该项经济业务进行披露,包括:①所转移应收账款的性质;②企业仍保留的与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性质;③企业继续确认所转移应收账款整体的,应当披露所转移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④企业继续涉入所转移应收账款的,应当披露所转移应收账款整体的账面价值、继续确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

五、结论

应收账款保理对于企业管理应收账款和增加融资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不同性质的应收账款保理方式的经济实质是不同的,在进行应收账款保理的会计处理时,企业需要通过判断是否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同时在计算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时,应当考虑所有合理、可能的现金流量波动,并采用适当的现行市场利率作为折现率。在进行充分分析后,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分别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杨顺利.应收账款保理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

[2]贡峻.应收账款保理初探[J].事业财会,2011,4.

[3]宋连英.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介绍[J].会计实务,2012,7.

会计账务处理篇(2)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账务处理篇(3)

关键词:

VBA语言;Excel函数;账务处理

在进行各个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一张工作表)设计之前,先建立一个工作簿“会计信息系统”,在此工作簿下,建立各个工作表相应完成各个模块的设计。

一、“会计科目表”设计

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会计科目的标识有科目编号和科目名称,每一个科目对应一个编号和名称。在具体的账务处理中,会计科目是填制会计凭证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使填制凭证时调取会计科目的便捷,本文运用Excel提供的VBA窗体技术,以对话框形式设计出界面友好、方便操作的会计科目表,如图1。此窗体在宏编辑状态下分以下三步完成:添加用户窗体;通过设置窗体属性,更改窗体的名称和标题,以标明窗体的用途为会计科目表;在窗体上添加“列表框按钮”和“命令按钮”控件,修改名称属性,在模块表上对“命令按钮”分别编写代码,使“确定”和“取消”功能生效。其中“确定”按钮的代码。

二、“凭证”工作表设计

1.“凭证”模板的建立记账凭证是是将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是对业务发生当时填制的原始凭证加以整理而编制的。利用Excel的常用功能(如设置“单元格格式”),即可设计出如图2的记账凭证模板。

2.“凭证”模板中数据的添加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如图2中列示,其中科目编号无论是记忆或查找,工作起来都比较麻烦,利用本文前面设计好的会计科目表(图1),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科目编号自动输入到光标所在的当前单元格。实现技术分两步完成:在模块表中编写显示“会计科目表”窗体的代码;打开“宏”对话框,运用“选项”按钮,设置调用显示会计科目编号窗体的快捷键(如Ctrl+z)。设置完成之后,当需要输入科目编号时,按下快捷键,弹出“会计科目表”窗体(图1),在其中直接选定确认即可。科目名称书写起来比较费时,利用Excel提供的VBA自定义函数技术,在模块表中编写自定义函数km(),如图3。设计完自定义函数km后,在记账凭证模板(图2)的“科目名称”栏输入km函数(如“=km(B6)”,B6是科目编号所在单元格)。这样,只要在“科目编号”栏输入科目编号,就自动产生科目名称了。

三、凭证库设计

1.“凭证库”模板的建立利用Excel的常用功能,即可设计出“凭证库”模板。“凭证库”工作表的作用是提供所有会计业务发生的日期、摘要、会计科目、借(贷)方金额等。用Excel开发账务处理系统时,“凭证库”的建立为“发生额及余额表”运用SUMIF函数调取数据提供了方便。2.“凭证库”模板中数据的添加凭证库的信息来自于凭证工作表,通过VBA语言编写宏代码“记账凭证栏目数据转入凭证库”,运用循环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逐次将“凭证工作表”中的“日期”“摘要”等数据自动转入“凭证库”工作表的相应栏目执行“记账凭证栏目数据转入凭证库”宏后,数据从凭证工作表自动结转到凭证库。

四、“发生额及余额表”设计

1.“发生额及余额表”模板的建立利用Excel的常用功能,即可设计出“发生额及余额表”模板。发生额及余额表用于统计各级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等,如图4。

2.“发生额及余额表”模板中数据的添加首先,将“会计科目表”工作表各会计科目的“科目编号”和“科目名称”复制到本工作表的“科目编号”和“科目名称”栏下,并录入(或从上期复制得到)期初余额。

在“本期发生额”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栏运用条件求和函数SUMIF(),将“凭证库”的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作为数据源,以求得各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函数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的第一个参数Range设定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此参数是从数据源所在工作表选取,在本系统中,可以将“凭证库”的“科目编号”所在列区域作为参数(见图4);第二个参数Criteria设定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在本系统中,和第一个参数相对应,将具体的科目编号作为参数,此参数是从需要数据的工作表(“发生额及余额表”)中选取(见图4);第三个参数是用于求和计算的实际单元格区域,在本系统中,即为数据源工作表“凭证库”的“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所在列区域(见图4)。设置好一个科目,其他科目用拖动填充柄的方法复制完成即可。

“期末余额”公式设置运用的原理是:“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至此,一个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系统设计完成,该子系统基本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业务的处理。

参考文献:

会计账务处理篇(4)

关键词 新准则 会计账务 处理方法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要求相应的措施与规则等方面都需要紧随其步伐,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现状,财政部2006年颁布了新型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在传统准则基础之上,对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企业进行了经济业务准则管理,同时也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国际会计行业更近了一步,对我国会计实施的具体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会计账务处理的工作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变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完成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在月初和月末,需要对企业整月账务进行整理和总结。新型会计准则的实行,对会计传统的账务处理方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体上提升了账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对其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改进。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型会计准则实行以来,社会中各类企业都随之进行了会计工作的改进,但是因为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新型会计工作方法的改进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具体实施,这也就需要企业能够真正地对新型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掌握,我国出台的新会计准则的特点适用于现代经济发展,又能够适应于我国国情影响下的具体情况,下面本文将就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新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有特色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新会计准则是建立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由传统会计行业从业标准转化为现代标准的过程,实际上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将国际企业会计行业发展模式运用到我国企业中,在吸取成功地经验和管理理念的同时,更加地注重我国现实的国情和紧急发展水平。新型会计准则的施行,即是对传统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创新,又是对我国国情的重要体现。

(二)规范了重要的会计事项

经济的快速进步与社会主体形式多样性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市场内,企业重组、合并等经济交流方式和资金交流方式日益增多,新型会计准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会计财务报表的重点事项进行了合并,主要强调了母公司与所能控制子公司财务进行合并控制,有理论性控制转变为实质性的控制。

(三)纳入新行业会计方式

新型会计准则中新加入了新型有关行业的会计准则,如金融会计、房地产会计、农业会计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准则表外项目纳入到表内进行核算,这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体经营创新的要求。新型会计准则中加入新行业会计准则与新行会计项目,是对传统会计准则的一大创新,也是对会计行业工作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主要账务处理方法

新型会计准则下,会计工作的方法和内容都有所转变,在账务处理的工作中,适应新型会计准则是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对新环境下账务处理方法的研究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中关键性任务,使工作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能够切合实际地进行操作。本文下面在新会计准则基础上主要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一)薪酬账务处理

企业员工薪酬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开销之一,新准则下进行企业负债确认时,应将企业员工的薪酬算为负债,其中包括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费用,将其整合为“薪酬成本”科目,在账务证账表中体现出来。但是其中根据不同职位的员工应具体分析账务处理方式,在不同项目支出中做具体明细记录。具体处理措施为:

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2、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3、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4、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二)现金型账务处理

企业管理中往往离不开货币形式会计管理,对于现金型账务处理也是会计账务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处理好货币账务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新会计准则形势下,对货币性账务处理的方法也出现的一些变化,具体方式如下:

1、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2、企业支付工会经费,用于工会运作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企业支出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专业知识学习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非货币利支付的核算

企业在给职工发放福利时,不仅仅用货币支付。有时还经常用实物等非货币形式发放。相对货币形式而言,非货币发放更复杂,因为它往往涉及到其他税法的规定,比如视同销售处理等。如果不按相关税法规定处理,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往往是需要进行项目调整。

(四)外商投资企业核算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四、账务处理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是对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方式的调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非常巨大,会计工作有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操作,这是时展赋予会计行业进步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对会计行业的要求。账务处理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操作也必然是其发展的方向,在账务处理方法发展为信息化处理时,其主要的特点就会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取得途径的多元化

账务处理需要对多种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会计信息的获得方式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在对信息进行统计时,除了手动录入、扫描等方式外,还能够采用相关的会计软件程序进行系统自动转入等方式。这一特点开放了信息取得的形式,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账务处理的质量做处理保证,大大降低在处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失误。

(二)证账表数据化

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中,通常是以尸体账目表为主要记录工具,但是随着新型会计标准和信息化会计的实行,证账表数据化的趋势逐渐清晰起来。在企业进行账务处理时,能够将证账表分为总账和明细账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管理需要进行人工管控,数据化整张表能够大大降低会计从业人员对账目进行管理的时间和效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账目数据管理的可靠性,大大加强了账务处理工作的质量。

(三)查询高速自动化

手工方式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需要对信息进行查询并作出统计,传统查询方式非常浪费时间,而且可能出现查询失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数据化信息能够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较为快捷的查询方式,并能够保证查询信息和数据的一目了然,避免因查询明细账目过多而产生错漏,影响账务处理。

会计账务处理篇(5)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1.教师要掌握会计知识,把握政策发展趋势

首先,教师自身要对会计方面的知识非常了解和熟悉,比如怎样处理购入货物运费、怎样处理所得税等等。在平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查阅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向一些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请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将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比如怎样处理购入货物运费,可以先将运费的93%计入到成本中,再将剩下的7%计入到增值税中。学生可能会问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师不能只回答学生:“这是国家的规定。”教师要这样给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运输部门会开出营业税的发票,如果企业的原材料消耗很多,运费也很多,那么就不划算。”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2.使知识更加形象化

因为学生的经验不多,参加的实践活动也很少,对社会常识的了解自然也不够。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生产和经营的过程,教师可以多讲一些实例,使知识更加形象化,同时也更加浅显易懂。比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时候,按照书本上的说法,权责发生制也被称为应计制,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对所有的收入和费用以实际发生的实际收付来进行记录,但是却不能将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的基础。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讲解。企业需要支付明年上半年的宽带费3000元,若是把这3000元记录到这个月的成本中去,那么会出现什么问题?一些学生会说,会使这个月成本过高,其他月份却没有这笔费用,所以成本不平均;还有学生会说,宽带费是明年上半年采用的,今年没有使用,所以不合理。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种费用就是现在已支付,而不应该计入本期的费用。这样学生也会更好地理解权责发生制这个概念。

3.抓好小结和归类

在上课的时候,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都要进行归类和总结,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很快遗忘,并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结和归类,还能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比如在学习固定资产减少核算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材中,将出售和报废、损毁收取款项和收回残值放在一起讨论,也就是收回固定资产剩余部分的价值,并且把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分为四个部分,即固定资产减少处理、固定资产剩余价值部分收回处理、支付清理费用处理、结转固定资产清理过程损益处理。所以,出售和报废、损毁固定资产清理当中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结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明白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结合会计手工和电算化进行模拟演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还必须结合会计手工和电算化进行模拟演练。模拟训练对于会计学习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将这个步骤分为两步,先使学生进行手工操作,然后再用同一套资料实施电算化操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账务处理的适应能力。实训和操作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的真实情景来进行模拟,并且还要采用企业发生经济活动时的单据和原始票据。这样学生才能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下对业务进行处理。实训内容则可以选择企业比较典型的业务,同时也要涉及企业资金的筹集、材料的采购、加工、生产、成本核算、销售等不同的环节。从填写原始凭证到审核,再到记账凭证的填写,最后是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会计核算情境,同时也提高了账务处理的实际能力。在进行了手工模拟以后,还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将同一套资料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采用先进的核算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录入,编制出记账凭证,最后生成会计报表。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了解了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不同。

二、总结与体会

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对账务进行处理。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和锻炼,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工作需要,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洁.加强高职校学生模拟账务处理的能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

会计账务处理篇(6)

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市场经济深入改革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中职会计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相比不占优势,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专业性上,因此,为了中职会计毕业生能够得到良好发展,需要注重培养中职会计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一、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目前的中职学校中基础会计的教材比较老旧,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但是基础性的会计知识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会计课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缺乏一定的教学合理性。

(二)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根据实际研究表明,部分的中职学校比较缺乏会计实践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会计教学只停留在片面的理论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学生们缺乏实践经验。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也不合理,使得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分离开来,达不到理想的会计教育教学成效。

(三)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陈旧

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陈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多数的会计教师综合素养不够高,中职学校没有进行及时的安排培训和学习,导致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因此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陈旧。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许多中职会计教师思想比较传统,没有转变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会计教学。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账务处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中职会计学科要求

会计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政策性的特点,根据目前中职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解到目前中职会计的教材比较落后,内容比较陈旧,对于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比较高,所以,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二)市场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由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上的人才竞争压力日趋激烈,中职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较而言,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进,不断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招聘中,企业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和行动能力。中职学校需要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着重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为社会满足发展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

三、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升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也处于发展状态,与此同时,就要求中职学校注重培养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中职会计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中职会计教师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政策和趋势。以此作为基础,合理设计会计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在实际的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需要运用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学习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知识的实际应用方式和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合理运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出现一些矛盾和弊端。例如:在对所得税方面的会计知识进行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需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视频资料学习一些所得税方面的知识。在课前准备好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参与会计课堂学习,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得税方面的知识,所以,会计教师需要从理论教学的角度出发,充分把实践教学的作用落到实处,才能够使得会计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增强实践经验,增强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让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有效利用。

(二)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要想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财务处理习惯,需要财务专业的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财务处理能力进行塑造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夯实财务知识的基础部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让学生更加喜欢会计知识,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把实际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在把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科学的融入到实际案例中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知识理论。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例如:在对《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去探索问题,找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探寻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之间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不断找寻新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科学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有效的参与会计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结合实际工作案例进行授课,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离不开的,由于中职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比较受限,学生对于会计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授会计理论知识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会计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工作案例有效结合起来,方便加深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会计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为以后实际工作发展的需要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会计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运用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

在中职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综合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对学生进行会计综合训练时,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每个单元的会计知识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单元知识训练提高各个方面的技能,然后合理运用到综合训练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综合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强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例如:教师在对会计专业中的财务处理知识展开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回用到三种核算方式,即记账凭证核算知识、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核算,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加深对着三种核算方式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能够区分这三种核算方式并且能够清楚知道如何运用这三种核算方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训练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复结,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的会计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合理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生树立会计账务意识

在中职会计教过程学中,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还需培养学生树立会计账务意识。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力度,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理解和掌握会计账务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树立会计账务意识。例如: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相关技能,会登记会计账簿,会填写会计凭证。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时,常常会有错误发生,所以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讲解,让学生清楚问题所在,及时加以改正,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端正对于会计专业的态度,仔细认真的对待会计账务,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会计账务,防止今后工作中出现账务错误,逐渐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会计账务意识,使得学生逐渐提升会计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在会计实际教学案例中,把会计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会计课程体系结构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也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会计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课堂训练,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有针对性的提供会计实习岗位和机会,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学习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实践,合理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学习,补足自己的会计短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使得自身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七)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创新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对于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增加,所以,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要明确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增加对会计专业的认知,在原来的会计专业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材料,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好地会计学习体验,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实际的会计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兴趣和参与会计课堂的积极性。例如: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对“低值易耗品五五撤销法”进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设计新的教学案例。比如说某企业中一批价值5000元的低值易消耗品,其报废后的回收价值是400元。可以采用分录的方式,用“丁”字账户进行联立,把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讲授清楚。通过这个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八)发挥网络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在中职会计教学实际中,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更加难以理解。这时,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有趣的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出复杂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内涵,从而更好的理解会计知识。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企业中的实际会计账务处理的案例为学生呈现出来,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相应的账务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案例,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最后总结解决办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模拟操作,锻炼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财务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化学习工具,拓展会计财务处理的相关知识点,学习平台上有丰富的微课视频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学习,帮助学习解决困惑,也可以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让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要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顺应时展趋势,从具体的实际生活出发,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培养会计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中职学校要把培养会计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既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综合运用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处理具体的财务问题时合理运用会计知识,满足学生的会计专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从而顺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一批新的力量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自然.中职会计教学中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J].纳税,2020,v.14;No.264(12):171+173.

[2]林丽妮.中职会计教学中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0-21.

[3]麦培纯.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No.820(9):18+23.

[4]李银娇.论述中职会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现代职业教育,2019,No.167(29):522-523.

会计账务处理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会计账务处理》课程以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完成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课程内容结构。具体包括12个具体任务: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建账、登账、对账、结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整理归档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并根据各阶段具体工作的需要,引入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在一个会计循环各步骤中的综合运用。

《会计账务处理》课程打破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围绕会计职业能力,推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以模拟企业为依托,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学实践为纽带,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始终围绕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顺序,将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既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同时,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实训中要求学生完成从建账、日常凭证账簿处理到期末处理,并顺利过渡到下一会计期间为止的各项工作,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完全相同。教学中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为了操作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任务驱动、“四位一体”、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用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以会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基于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12个具体任务,采用真实企业的案例资料,以完成每一任务为目标,让学生根据会计实际工作过程所需技能的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依次完成各项会计工作,最后提交工作成果,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对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需求,针对其需求再引入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建立起全盘账务处理的观念。

二、“四位一体”教学法。采用操作演示、仿真训练、操作考核和真账实做“四位一体”的技能训练体系。如填制原始凭证任务,通过操作演示、仿真训练及操作考核让学生掌握常见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但由于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复杂性,必然还有部分原始凭证没有接触过,再通过“真账实做”进一步补充、巩固学生对各种原始凭证的认识。

三、案例教学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讲解以够用为度,安排丰富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增加生动有趣的案例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模拟实训,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以真实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案例,导入每一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以学生身边实例加以讲解,使抽象的理论通过浅显明了的案例变得通俗易懂。

四、情景教学法。课程教学情景除了校内仿真手工模拟实训室外,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课程见习,体验真实会计工作情景。如在讲授会计档案整理、装订与保管时,让学生到企业观摩、参与整个会计档案整理、装订过程,了解会计档案保管情况。

五、角色体验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如在会计凭证传递、日常业务处理流程等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出纳、记账人员等角色,通过相互间的业务往来模拟,让学生掌握各会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及衔接、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监督职能。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体会、领悟会计职业的内涵和精髓。

会计账务处理篇(8)

随着党务政务透明化实施,在财政统发工资方面,为了确保工资按照月足额发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发放按月进行,满足干部职工的利益。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编办核准编制,人事部门核定人员以及工资标准,财政核拨经费、银行到人,及时足额到位”的准则具体进行,因此这就要求财政部门、人事部门以及编制三方面统一结合,共同提高财政统发工资的效率,进而提升财政统发工资后单位会计的财务处理效率。本文主要针对财政工资在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发放后单位会计的财务处理工作进行具体研究,全面解决单位人员工资发放问题及财务问题。

一、财政统发工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其问题表现在:(1)编内与编外之间出现了失衡现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核编缺乏依据,并且相关的意见难以实现。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具体实施工资统发核编过程中,财政部门只认可编内人员,这就造成对编外人员在待遇上出现了不公平现象,另外由于行政机构缺乏改革,相关的配套设施不足,造成大量干部缺乏去处,在没有办公的情况下,却照样拿工资,这就使得编外和编内人员出现了工资矛盾。(2)卡内与卡外不平衡现象,卡内是指职工个人根据打卡情况,自身的职务、级别、工龄以及基础等项目来确定基本工资;相对而言,卡外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发个每位员工的个人津贴。由于地方财力水平不等,因此在资金调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性或者是困难,相关的津贴需要受到财力条件的约束。(3)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垂直管理单位和地方领导单位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其中垂直管理部门包含工商、国税以及地税等部门,这些部门的经费一般是由上级直接拨款,其保障性比较高,在个人待遇方面基本上是全额到位。然而地方领导单位由于受到地方财力的约束和影响,其执行力度较弱,一般情况下,财政硬保工资占到整个工资的70%左右,剩下的部分由单位自己筹备。

二、提升财政统发工资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证财政统发工资更加合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具体表现在:(1)加强检查监督,杜绝出现吃财政现象。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以严格的制度来加强“吃空饷”问题,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加强工资发放的监管职能。可以由财政国库以及监察部门等相关的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及时查处和纠正统发工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违法现象。(2)加强统发工资代扣款项的管理,针对统发工资代扣款项中除了各项保险金以及个人所得税等,其他的个人缴纳款项必须上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批之后,进行统一发放。要加强税务部门、社会保险管理部门以及住房公积金管理、银行部门等协调进行,做到及时对账,避免发生不规范现象。(3)加强工资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质量。为了强化财政统发工资的工作力度,因此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针对工资银行方面要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与财政部门签订的工资合同办理相关的业务。

三、财政统发工资后如何加强单位会计的账务处理工作

(一)财政总会计应作的账务处理。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通知》,在职工工资管理中,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促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断完善,保证员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全面推进财政统发工资的顺利进行。然而在统发工资之后,单位内部要结合财政管理体制以及会计事务等,做好账务处理工作,有必要时要对财政总预算会计以及拨款单位的统发工资业务核算进行严格规定,提高单位会计账务处理效率。具体的财务处理表现在:(1)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将职工工资逐月发放,从国库的地方财政库划拨到财政工资资金库中,其原始凭证是:

借:国库存款-工资资金 贷:国库存款-一般资金

(2)总预算会计按照审核后的工资发放汇总清单,应发本级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总额,从工资专户拨付至财政在工资银行开设的工资统发账户: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工资资金

(3)地方级财政所属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时,县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处理账务具体表现在:

借:与下级往来―--乡镇 贷:国库存款――工资资金

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凭工资银行盖章后转来的工资发放汇总清单,其单位财务处理表现在: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与上级往来

(二)根据相关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作的账务处理。具体包含:(1)当员工受到工资银行盖章之后转来的工作发放明细表,在作财务处理时要根据工资发放明细表以及工资总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

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教育系统的财务处理:借:事业支出 贷:教育经费拨款

(2)针对代扣款项的账务处理。根据我国国库规定,其中代扣款项是指国家政策规定下,必须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等款项状况,其中个人缴纳款项不列入代扣项目当中。当拨款单位收到工资银行盖章之后换来的工资发放明细表以及代扣款项入账通知之后,不仅需要做相关的财务处理,还需要根据明细表中代扣明细项目作相关的财务处理,具体是:

会计账务处理篇(9)

会计原则是国外的“舶来品”,是从美国的会计知识体系中引进来的一种会计概念。在我国引用会计原则一词之后,经过众多的探讨和会计研究普遍采用会计准则一词。目前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就是指导我们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因此加强会计账务处理中会计原则的制约因素研究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执行的一项工作。

一、会计原则的概述和基本特点

只有了解了会计原则的基本含义才能更好地对会计原则进行研究和探讨,才能明白其在会计事务中的具体作用。

(一)关于会计原则的概述与探讨

会计原则主要是指用于指导会计工作中的一系列的惯例、措施和程序,是保障会计工作合法、合理进行的条文规定。会计原则只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文件其本身并不代表会计工作制度,也没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的效力。

(二)关于会计原则特点的分析与论述

通过分析会计原则的一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甚至还包括遵循它的基本原因。其具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会计原则的实践性。会计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会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并不是随便的捏造出来的。是从现实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理论知识,并且形成了体系。

2.会计原则的广泛性。会计原则其使用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会计工作中都在采用会计原则,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标准也是大同小异的。

3会计原则的统一性。会计工作应该有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指导文件,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会计原则就是这样一种统一的指导标准。

4.会计原则的指导性。会计原则本身就是针对会计工作的实践进行的一种理论知识的总结或者说是会计工作规律的一种总结。因此,会计原则反过来就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5.会计原则的系统性。会计原则本身就是一系列理论知识的总结,它是基于多个方面来考虑会计工作的行使准则。因此并不是单一的知识也不是横向或者是纵向发展知识体系。而是多层次组合在一起的知识体系。

二、关于会计账务处理中会计原则的制约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会计的基本原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理论知识或者说是前提思想,就像是道德在约束人的行为一样约束会计工作。是一个虚有的框架并不像制度那么刚性或者说是有明显的界限。

(一)稳健性的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稳健性原则是指面对会计核算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会计要素核算时,应当持谨慎的态度。不能随意处置其在账面上的表现形式。而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是将当期发生的账务转换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将其记入到所属会计期间的原则。稳健型的原则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未来的账务记入到本期。这就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概念相违背。

(二)稳健性原则与配比性原则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配比原则作为权责发生制的延伸原则,主张的是尽可能地将当期发生的费用、成本和收入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分配。而稳健性的原则是基于企业收益的角度进行考虑主张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以及损益尽可能向当期的会计期间记入,而将可能发生的收益和收入尽可能计入到后面的会计期间。因此两者在会计账面上的处理中就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

(三)稳健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稳健型的原则主张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采用审慎的态度来处理账务,避免企业财务中的风险和控制性的使企业达到最初的财务目的。而真实性原则则主张企业在采取账务处理时应该站在实施求是的角度上,不计较公司的收益或者是亏损直接将客观发生的账务计入到账面上。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也是大多数企业财务信息失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财务人员应当尽力研究的方向。毕竟这关乎国家利益和企业的长久发展。

(四)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原则与原始成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制约

《企业会计法》中基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会计的账面处理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来处理一些企业内部的资产,但是原始成本的原则要求资产的原始成本价格来处理在账面中的表现形式。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为会计原则是基于企业和国家利益以及社会道德和公平等多重角度来制定的会计实施准则,期间难免会出现向左向右的偏差,从而产生两者或者是多者之间的制约关系。总之,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在会计制度的框架内来进行账面的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练绪宁,叶冬梅.对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李艳莉.浅议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J].太原大学学报,2008.1

会计账务处理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5-0184-03

[作者简介]黄秋涛,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广东 佛山 528000)

商誉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它是一种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即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并且企业可以拥有或者控制这种资源。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存在的非独立性,构成要素的不可计量性以及确认的特殊性。

根据来源的不同,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收购企业在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时,支付的价款超过被收买企业各项净资产总额部分。而自创商誉则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

无论是外购商誉还是自创商誉,其所形成的商誉活动都是和企业整体活动、客观环境相联系的。离开了企业的整体活动、客观环境的影响,商誉活动不能单独存在。在会计实务中,通常不确认自创商誉,只确认外购商誉,因此本文只就外购商誉稍作分析。

一、外购商誉的确认

商誉的确认,是关于将商誉认定为何种会计要素的何种细目、在何时认定以及这二者如何相互联系的问题。通常我们在会计确认时应考虑如下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对其进行确认时也要符合以上标准。

外购商誉被认为是企业在发生并购时,收购企业所支付的总价款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那部分,被认为是收购企业伴随其他资产一同购入的被收购企业的商誉,又被称为购买商誉。将外购商誉确认为一定的要素项目,是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起点。

针对外购商誉的确认,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中,第41段规定“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美国第141号准则公告《企业合并》和第142号准则公告《商誉和无形资产》中规定“公司必须将商誉认列为财务报表的资产,并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并按第16号意见书的要求,以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资产和所承担债务金额的净额之差额来计量。”可见,西方会计准则一般将购买成本与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并将其加以系统摊销(或直接冲销股东权益)。

我国尚未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准则。目前适用的规范是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的相关规定。外购商誉是随着企业收购、兼并等联合而产生的,企业联合的方式不同,商誉的确认也有所不同。“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即不确认商誉。“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在会计处理上,企业购入商誉时,“借:无形资产——商誉,贷:银行存款。”

事实上,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外购商誉的确认都是以有无获取超额收益能力作为标准的。它必须蕴藏着可能的未来收益,企业能够借助它获得超额收益(超额收益通常是指超过平均利润率的收益),而且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二、外购商誉的计量

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额分配给具体事项的过程。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是商誉的计量标准。商誉的确认依赖于计量,只有通过计量,确认才有意义。由于商誉本身存在特殊性,致使商誉的计量存在相当的困难。

目前,我国可以采用近似的方法对购买商誉进行计价。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第三章“非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第十三条规定“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

通常有三种基本的计量方法:

一种是割差法。即按照被并购企业总体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各单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的差额来确定购买商誉。用公式表示为:商誉价值=购买总成本-(取得的有形资产及可辨认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总和-承受之负债公允价值总额)=购买总成本-购买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其关键是如何正确地确定有关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这些公允价值与估计的企业整体的公允价值是否能真正代表企业的未来价值。

第二种是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这里的“超额收益”是指比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更高的利润。采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1)计算企业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实际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预期投资报酬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同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2)将超额收益按选定的投资报酬率予以资本化。商誉价值=超额收益÷选定的投资报酬率。这种方法是以假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将永远持续为基础的。而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极小。

第三种是超额收益折现法。即把企业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依次进行折现,并将折现值汇总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它将商誉视为企业获取未来超额收益的能力,认为由于商誉为企业所创造的是超额的收益(例如,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所以这种超额收益的现值可以作为对商誉价值的一种计量。此时,商誉价值=超额收益÷平均利润率。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缺乏可靠性。估计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赚取超额收益的持续时间以及选择确定恰当的折现率等都是建立在人为假设上的。

割差法几乎成为目前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计量商誉的唯一方法,因为与后两种方法相比它通过可辨认净资产买价减去公允市价求得商誉价值,其买价是实际发生的产权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买价又是经过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确定的,体现了不同当事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因而还具有公允性。我国刚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明确表明,对商誉的计量宜采用割差法。

在确认上,会计目前普遍认同的是将购买价于净资产公允市价之间的差额全部确认为商誉。然而,这似乎欠妥当:一方面,购买企业可能由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等因素而多付出一部分,超过被购买企业价值的资本。由于商誉属于无形资产,所以如将这些差额全部记入商誉,则存在高估被购买企业资产的危险。另一方面,被购买企业可能迫于压力或其他原因不得不以低于其自身价值的价格割让给购买企业。此时,如果购买企业仍以差价作为商誉入账,显然又低估了被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

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上述3种商誉的计量方法,最合理的应是将其超额收益折算为现值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存在相当的主观性,但是它却最能反映出商誉的可创造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特征。购买商誉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耗殆尽,除非购买企业解体。因此,可以以购买企业持续经营为假设,以超额收益折现的方法计量购买商誉。但是,确认采用一种方法需要考虑其可行性。虽然采用超额收益折现法的确更为合理,但是其实施存在较大困难,且主观性较大。所以,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考虑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割差法在目前状况下也有存在的理由。

三、外购商誉的摊销

(一)我国支持外购商誉摊销的理由

首先,商誉作为企业一种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不可能永久保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科学方法和管理技术在不断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被购买企业原有的商誉从总的发展趋势上来讲价值是在日益减少,应该合理摊销。

其次,购买商誉是收购方企业为了在以后获得超额收益所付出的代价,其所产生的效益只有在合并后若干年内才能表现出来,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理应将其在受益期合理分配。

最后,既然现在的会计实务中并不单独确认企业的自创商誉,而是将与其形成有关的各种费用在发生当期作为期间费用处理,所以摊销购买商誉,使其与企业的各期收人相配比,也是与对自创商誉的处理思路相一致的。关于这一点,《国际会计准则》给予了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誉在消减,反映出其服务潜力在下降。”

(二)外购商誉摊销的具体实施。目前世界各国对外购商誉具体如何摊销,采用何种方法摊销,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在有效的经济寿命期内进行摊销。二是对商誉不摊销但进行价值减损评价。

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第45段规定“所使用的摊销方法应反映商誉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预期被消耗的方式。应采用直线法摊销。除非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该种情况下其他方法更为合适。”第46段“每期的摊销额应确认为费用。”并且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后,其有用年限通常不超过20年。”但是,“在极少情况下,可能会存在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商誉的有用年限将超过20年而达到某个年限。企业应根据最佳估计的有用年限对商誉进行摊销;企业至少每年估计一次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是否发生了减值损失”。此外,“摊销方法的使用应保持前后期一致,除非商誉产生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摊销期和摊销方法至少应在每年末进行一次检查。”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也指出了在估计可使用年限时应考虑的因素:(1)所购入企业的性质及其预计寿命;(2)与商誉相关的行业的稳定性及预计寿命;(3)类似企业或行业中商誉的特征以及类似企业的典型生命周期的公开信息;(4)所购入企业的产品过时、需求变化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5)单个或集体关键雇员的预期服务年限,以及所购入企业能否被另一套管理班子有效地进行管理;(6)为从购入的企业获得预期未来经济利益所需维护支出和资金水平,以及企业达到这个水平的能力和意图;(7)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可能采取的行动;(8)对购入的企业施以控制的期限,以及影响其有用年限的法律、条例和合同规定。

美国的会计处理则采用对外购商誉减值的处理方法。其第142号准则公告《商誉和无形资产》中列示了对外购商誉减值测试的步骤:“步骤一:财务报表编制者应将报告单位的公允市价与账面价值相比(包括商誉)。如果报告单位的公允市价大于账面价值,商誉价值并未发生减损,公司就不再需要执行任何其他步骤了。当报告单位商誉的隐含公允市价(此指商誉的公允市价隐含在整体报告单位的公允市价中)较账面价值小时,则发生价值减损。在这种情况下,应继续第二步骤。步骤二:财务报表编制者应将商誉的公允市价与账面价值相比较。如果公允市价较账面价值小,则商誉价值已经减损,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上计列损失。”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第六章“商誉减值的处理”中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本文认为商誉既然已经被确认为资产,就理应按资产的相关规定予以摊销,因此,在采取系统摊销与减值重估相结合的方式来估计商誉的减值是较为合理的。商誉的寿命估计不能达到可靠的满意程度,也无法知道商誉被耗费的方式,应该在其寿命期内进行摊销。

而在具体摊销的时候,对商誉的分摊期限,不能人为地规定,应当在充分考虑其经济寿命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摊年限区间,由企业自行确定。确定商誉摊销年限还要重视企业可以预计的寿命或行业平均寿命、关键雇员个人的或集体的预计工作年限、产品的需求变化和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可能的行动等对之产生影响的因素。

但必须考虑到的是,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未来的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如果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就应当增加或减少资产的价值,而单纯主观的系统摊销并不能反映商誉价值的消耗。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誉价值(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可能不仅不会减少,还有可能增加。即使商誉会消耗,其寿命也很难确定。就商誉而言,如果其能提高企业创造超额剩余收益的能力,就不应当摊销而应当提高其价值;如果其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降低,就应当根据降低的程度摊销降低其账面价值。但是,由于对于自创商誉采取不确认原则,所以若对外购商誉的增值予以确认,则显然二者相矛盾。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目前情况下只确认外购商誉的减值而不确认其增值是较为合理的,应在合理的摊销年限内对商誉予以系统摊销。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首先外购商誉应当予以确认。这一点也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对于其计量问题还是采纳目前广泛使用的购买总成本扣除购买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后的余额来计量。而摊销则应采用在合理年限内系统摊销和定期减值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 农作物管理技术 下一篇: 民宿标志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