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项目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0 22:08:27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1)

针对**主墩桩基长,表面覆盖层厚,嵌岩深度大的特点,选择旋挖钻机与冲击钻机组合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上层覆盖层采用旋挖钻机施工,充分发挥了旋挖钻在覆盖层里进尺快的优势,提高了钻孔桩施工成孔功效,也能弥补冲击钻机难以满足隔孔施工的缺点,并且环保节能。下层岩层采用冲击钻机施工,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岩层的钻进,并且很好的保证桩基的垂直度,从而弥补了旋挖钻机深孔岩层成孔不确定因数与竖直度难以保证的难题。二者相结合,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之处,既保证了钻孔桩成孔质量,也提高了钻孔桩施工功效,在其他类似工程中值得推广。

二、不对称地形条件锁口钢管桩围堰基坑支挡技术

x墩主墩临近江面,半边临江,半边靠岸,基坑开挖支护在施工期间随江水位变化,其受力状态动态变化。基坑开挖处于低水位时,临江侧支护承受岸侧三方传递而来的土压力,向江心侧位移;而到高水位时,临江侧支护受极大的向坑内倾覆力矩。此外,基坑开挖支护还要有良好的止水效果。针对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施工过程中多方论证,最终采取钢管桩锁扣围堰,并且在靠将侧增加一排钢管桩,顶面与原钢管桩之间采用型钢连接,保留填心土体,构成双排钢管桩+土芯墙支挡结构,加大支护刚度,既保证了支挡结构的阻水效果,施工方便快捷,材料也能周转使用,节约资源,也解决了整个施工期间水位动态变化的水平动态荷载作用难题,从而有效解决了临江不对称地形基坑开挖难题。

三、低矮下塔柱条件下的下横梁分段施工技术

主桥x索塔下塔柱低矮,其抗弯刚度极大,下塔柱、承台与强大的下横梁共同构成一个倒梯形框架,相互约束作用大,容易出现收缩开裂病害。针对此种情况,打破常规施工工艺工法,采用索塔——下横梁异步、下横梁分段施工,先完成下横梁中间部分,再完成两侧与塔柱连接部分,并且严格控制湿接缝浇筑与横梁浇筑之间的龄期差,从而使横梁大部分混凝土收缩变形在支架上自由完成,有效减小横梁收缩效应产生的塔根拉应力,控制了横梁、塔柱收缩开裂的弊病。

四、大刚度整体钢管支架施工技术

北边跨混凝土箱梁采用跳仓法施工,梁体自重大,对基础承载力要求高,且对地基不均沉降及支架变形敏感,然而北边跨现场覆盖层厚度达60余米,覆盖层以可塑粉质黏土、松散—中密砂层为主,部分夹有流塑松土,承载力极低。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方案比选,多方科学论证,为有效解决地基承载及地基沉降问题,采用灌注桩基础,基本达到了基础零沉降的要求,从而克服了支架不均沉降对跳仓法施工的影响。采用大刚度整体钢管支架进行支撑,在施工工艺上,先进行支架跨中节段施工,然后进行节段两侧对称施工,通过后浇段逐步消除支架弹性变形,并且通过监控设计计算每一节段施工的预抬梁,用以确保施工线形,解决支架刚度变形的影响。从而有效解决了施工支架强度及不均沉降对跳仓法施工的影响。

五、宽幅闭口混凝土箱梁收缩裂缝控制技术

宽幅闭口混凝土箱梁收缩裂缝控制为世界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从结构设计、使用材料及施工工艺上,均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结构设计上,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即张拉50%的横向预应力和所有竖向、纵向预应力,使混凝土早期处于三向预应力状态,防止裂缝的产生;主梁标准节段每4.25m设置一道横向隔板,桥面板单向受力,同时有利于浇筑阶段纵隔板受力,从而避免了横隔板间距过大而导致的纵腹板开裂。混凝土配比上,采取混凝土强度不要来得太快,设计强度按28~54天进行控制,并且严格控制胶凝材料用量,优化混凝土工作性能,减慢混凝土收缩过程,从而解决混凝土收缩过快而产生的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工艺上,先浇筑纵隔板与两侧混凝土,然后浇筑横隔板及中间顶底板混凝土,从而消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架弹性变形产生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待混凝土初凝之后,立即对顶面进行覆盖温水养护,风嘴及梁段进行包裹防风、保温、保湿控制,箱室内采用雾炮机进行雾化养护。通过多方技术研究创新及有效控制,目前已完成三个节段梁体浇筑,均未发现肉眼可见裂缝产生,宽幅闭口混凝土箱梁收缩裂缝通过技术创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2)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科技创新市场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根据河南能源和义煤公司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巩铁公司科技创新市场是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的一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是科技成果交换和推广转化的平台。通过内部市场化运作,把科技成果作为科技商品进行收购、交易,形成内部市场买卖关系,给予成果主要完成人一定物质激励作为智力付出的补偿。

第三条  公司内部开展的一切科技活动全部纳入科技创新市场管理。科技活动主要包括科技项目招议标、科技项目研发、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产学研合作、职务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科技、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收购、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

第二章  科技创新市场运作

第四条 公司科技创新技术委员会是公司科技市场运作的领导组织,负责公司科技市场运作的领导、指导工作。委员会下设科技创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创新办,设在生产科)具体负责组织科技市场运作并实施考核验收工作。

第五条 科技创新市场遵循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管理有序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

公司科技创新市场运作内容包括:本公司年度科技攻关项目和群众性创新活动的开展,科技项目的实施、成果验收、成果收购、成果交易、成果奖励、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并建立科技统计台帐

第六条  科技创新市场交易商品的范围:

(一)取得专利权的技术进行专利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等;

(二)通过鉴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研究开发成果和应用软科学成果;

(三)经过论证或行业评议认可的专有技术、工艺、配方和其他可以转化为科技成果的知识及技能(包括技巧、诀窍)等;

(四)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或有特殊科技要求的设计、安装等技术服务。

第三章  科技创新市场项目管理

第七条  按照义煤公司科技创新市场分级原则,本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根据科研项目的管理权限实行管理。

第八条  项目申报:公司创新办在每年11月底前组织申报下一年度科技创新项目,按要求填写《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立项书》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立项书》,报送到义煤公司科技中心。

第九条 评审立项:创新办根据义煤公司批复的年度科技项目计划,进行项目立项。不经义煤公司研究决定所有单位不允许对外签订科技合同,否则一经发现将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河南能源员工奖惩办法处理。

第十条  项目实施:所有项目必须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设立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并编制科技项目季度实施计划,计划内容完善,明确主要控制节点及任务。每月上报项目阶段性进展情况。创新办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第十一条  项目验收和鉴定: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应及时编制研究报告,提交验收申请,进行结题验收。创新办负责对项目组提交的验收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报义煤公司创新办批准验收,同时根据验收结果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后,对具有推广借鉴意义的项目列入推广计划,明确推广责任和范围,发挥项目带动效应。凡是要申请上级科技管理部门验收鉴定的必须经义煤公司创新办备案。

第十二条  通过验收的科技成果方可进入收购程序,并由义煤公司创新办颁发验收证书。科技成果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专家评价意见将研究报告进行完善,将成果验收技术资料整理齐全,填写《义煤公司技术创新成果验收登记表》,到义煤公司创新办进行登记和备案归档管理。

第十三条  实行重大科技成果制度。公司创新办应及时向义煤公司上报重大成果验收和鉴定情况。创新办负责重大科技成果及管理,及时通过OA办公网的管理系统平台进行,以便相互学习,扩大推广。

第四章  科技成果收购

第十四条  根据义煤公司规定,按照我公司科技成果管理权限实行收购。收购费用从技创新奖励资金中支出,科技创新奖励资金数额按照公司月工资总额的5%控制使用。

第十五条  公司每季度(月)对科技成果进行一次收购,坚持效果优先原则,凡具有实用推广价值且创造明显经济效益并通过验收的科技成果方可予以收购。科技成果收购范围:

(一)对公司各单位由项目组或个人自主完成的科技研发成果(包含应用研究成果、技术开发成果、技术攻关成果、引进再创新成果四类)、新技术推广成果、软科学及管理创新成果、技术革新成果、QC成果、五小成果,由公司进行收购奖励。

(二)对列入集团公司级、义煤公司级科技计划、旨在推动产业科技进步的项目、完成并经验收鉴定的成果和横向产学研合作成果,由集团公司或义煤公司进行收购奖励。

(三)对于由个人在工作之余完成的非职务成果在收购时应签订科技转让或使用协议,在协议中应明确指出所有权归属。成果被收购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由收购方优先享有,可在所属单位进行全面应用。

第十六条  科技成果收购奖励申报条件:凡经公司及以上单位组织验收或鉴定,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且在本公司安全生产经营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进行申报。

(一) 研发应用于安全生产经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其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实施后产生显著效益的应用研究成果;

(二)为进入企业经营新领域进行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成果,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达到公司领先水平的技术开发成果;

(三)结合高、难、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取得较好成效的技术攻关成果;

(四)在引进机械、装备中,积极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发展的引进再创新成果;

(五)首次在公司内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对解决技术难点、技术关键有较大创新的推广成果;

(六)改进完善现有各种操作方法、软件、工艺、标准、规程、检验方法经采纳对公司高效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软科学及管理创新成果;

(七)对公司某领域(环节)中的生产工艺或操作方法有重大改进,局部改进设备和工艺装备,达到提高工效和节能降耗目的的技术革新成果;

(八)职工群众性创新活动中对生产经营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完善而形成的“五小”成果;

(九)职工群众性创新过程中围绕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和管理局限,为了提高工作和产品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活动而形成的QC成果。

(十)对给公司带来效益和荣誉的已颁发技术标准、获得国家授权的并对公司安全生产、提高效益具有作用的职务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可进行知识产权收购奖励。

第十七条  科技成果收购流程:

(一)提交义煤公司技术创新成果收购奖励申请表(见附件2)。

(二)提交科技成果验收鉴定证书、应用证明、效益证明、评价结果。以上材料均为原件,其他证明材料如专利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出版论文等可为复印件,所有申报材料装成一册(研究报告也可单独成册)。

(三)科技项目材料审查

创新办负责对提交的评价材料进行初审,将符合评价条件的科技成果上报领导小组审查,并报义煤公司创新办。

(四)成立科技成果收购评审专家组

由义煤公司创新办组织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

(五)科技成果收购、评审及结论

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研究过程进行汇报,详尽阐述成果的创新性,并对成果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描述。项目评审专家组根据成果评审材料、答疑情况以及科技鉴定部门的鉴定意见,按照《义煤公司创新成果评价收购标准》(见附件3)进行评估,并提出收购评估意见,然后报请领导小组批准,由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按季度兑现。收购资金纳入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管理。

第五章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第十八条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指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被推广转化到生产经营实际中进行应用、推广和再创新的活动。科技成果包括义煤公司职务科技成果和外来引进科技成果。

第十九条  公司应建立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大力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效益激励机制,使科技成果完成者从推广转化中受益。

第二十条  公司总经理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着力把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到生产经营中,使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第二十一条 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管理,健全和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同时加强宣传,扩大科技成果的影响力,促进其推广应用。

第二十二条  公司应积极组织进行年度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第二十三条  推广计划下达后,应成立项目推广小组,由成果完成单位配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在适宜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项目组根据需要也可直接转变为推广项目组,形成成果转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参与成果推广转化的各个阶段。

第二十四条  列入推广计划的项目要填写成果推广计划任务书,并按照成果推广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进行推广,定期填报推广应用进度报表。计划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总结,提交推广应用总结报告及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等有关材料,上报创新办。

推广项目组在推广过程中应进行再创新,若通过进一步开发,在原有成果技术基础上,又有重大创新或超过了原有技术水平,取得了新的成果,可按照有关程序继续申请科技成果验收、鉴定,进一步推广。

第六章  科技成果验收结算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建立科技成果验收结算体系,负责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效益进行评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衡量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十六条  科技成果验收结算应提交成果推广验收结算申请、推广应用总结报告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等有关材料。由创新办上报义煤公司审查结算。

第七章  科技创新市场考核

第二十七条  科技创新市场运作考核验收每季度进行一次,年终总评,采取现场检查考核的方式。考核标准按照《义煤公司科技创新市场考核评分标准》(见附件5)执行。

第二十八条  义煤公司考核前我公司要先自行按照考核标准对本单位科技创新市场化运作情况进行自评和整体总结,并于每季度第三个月20日前上报义煤公司创新办。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迅速发展,联盟在范围、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初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7年国家有关部委强力推进联盟构建以来,联盟发展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沈阳市将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截至2014年末共组建16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联合攻关、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有效整合了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联盟尚处在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作用尚不明显,相关部门对联盟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有限。为进一步促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对市级联盟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并结合沈阳科技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促进联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顶层设计

(一)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盟的构建不仅涉及产、学、研三方,而且由于各方的隶属关系不同往往分属多个政府部门,因而推进联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由相关技术领域院士及专家牵头,政府职能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政府层面的专家委员会,整体协调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对联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认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二)确定年度重点培育联盟

一是从各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中,筛选产学研结合基础较好的重大项目作为年度重点培育联盟,促进项目参与单位加强创新合作的组织化、持续化,支持合作各方在共同执行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

二是依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企业(或转制院所)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以共同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通过契约形式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机制,构建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是结合沈阳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已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以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需求为基点,加强与高校和科院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

目前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认定依据是主要是《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前者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后者就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市级联盟毕竟不同于部级联盟,鉴于目前沈阳市市级联盟快速发展的势头,为进一步规范联盟的认定条件并加强对联盟的管理,急需制定适应沈阳市联盟发展实际的具体规定,因而建议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具有沈阳特色的联盟认定条件,同时加强对联盟的动态管理。

二、专项支撑

(一)联盟的新要求

科技计划是政府资源在技术创新配置的主要方式,根据2013年和2014年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指南,市级科技项目计划均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两大主体计划组成。总体来说,现有沈阳市科技计划是围绕技术创新的领域和技术创新的环节进行配置的,联盟的出现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路径,强调围绕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发展。联盟这一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出现,对现行科技计划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

近年来,沈阳市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科技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市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明确规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这些规定虽然全面但过于笼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计划支持联盟培育和发展的力度和效果。在总的科技计划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专项支持的对象仅限于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专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专项,它可以看作是一个缩微版的市级科技计划,市级联盟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申报联盟专项。联盟专项支持的方向可以根据不同联盟的不同需求、联盟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具体安排。联盟专项涵盖科技计划的所有专项,包括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及孵化器)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等科技专项。具体支持项目涉及某个专项,即参照这个专项申报及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可以探索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前支持与后补助相结合等方式。支持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联盟发展需要设定,不必拘泥于以往1~3年的支持周期。联盟专项的资金总额度设定可参考上年度分散在各个专项中支持联盟各个项目的总额,划定一个浮动的范围,每年根据联盟的发展视具体情况而确定每年度的专项支持总额。

三、科学管理

(一)加强政策引导

针对沈阳市大多数市级联盟组建时间较短且处于起步期的实际情况,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国家相关政策规章,促进市级联盟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二)加强评估引导

完善市级联盟发展动态监测机制,联盟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废除终身制。探索开展联盟专项经费使用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每年度开展一次联盟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调查并定期汇总使用效果,为下一年度联盟专项年度计划指南的制定和提供依据。

(三)明确联盟的主体地位

联盟理事长单位(盟主单位)应承担起更多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责任,主要包括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考核指标、选择实施单位、监督检查与验收、责任追究等主要方面。

(四)促进联盟间形成自律组织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4)

第二条市创新基金的经费由市本级财政专项拨款200万元,用于支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条市创新基金是市科技计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与国家创新基金有机衔接,鼓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市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四条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技术政策,并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五条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六条市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两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市创新基金贴息按照国家规定的同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一定比例贴息。每个项目的贴息额不得超过企业贷款利息总额的50%,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

4、市创新基金每年用于贴息项目的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等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市创新基金资助数额5倍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市创新基金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

第七条在同一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市科技局每年年底以前制定并向社会年度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市科技计划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申请市创新基金的项目应符合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

第九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市创新基金,应按市科技局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企业提交的市创新基金项目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辖县(区)企业申报市创新基金需要经过辖县(区)科技局推荐。无主管上级的企业可直接向市科技局申报。

第十一条市科技局收到申报材料后,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立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对受理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市科技局自收到项目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申报企业发出《不受理通知书》。

第四章项目立项

第十二条由市科技局组织立项审查,立项审查方式以专家评审的方式为主。市科技局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确定进行立项审查的时间。

第十三条市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从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中选择,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第十四条市科技局根据项目申请资料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市创新基金计划草案,与市财政局共同审核,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当年计划。

第十五条经市科技局、财政局批准的项目,需要与市科技局签定《市科技项目合同》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同时由市科技局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

第十六条未获得市创新基金立项的申报项目,市科技局将向项目申报单位发出《不立项通知书》。

第五章项目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批准立项的市创新基金项目按照《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管理。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科技工作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实施科技攻关、星火、火炬、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但从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够;科技规划、计划与资源配置之间衔接不够;计划内部各项目之间总体协调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都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科技工作必须努力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总书记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广东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包括利用新技术来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水平"。并特别强调"在这方面广东也是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的,也应多创造一些新鲜经验"。李长春书记也指示我们,要"为全国作出我们的新贡献"。我省科技工作必须按照*年省委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坚决贯彻落实。

实施"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中心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第一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重点,加强集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面向全社会,促进科技工作从科技系统小循环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

实施"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的总体思路是,改革科技计划、科技资源管理体制,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出的重大问题,优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精心组织实施,以市场机制为主合理配置、并适当集中各类科技资源,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年开始启动,选择100项左右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包括部分正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项目),进行组织实施,以后每年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逐年进行补充和调整,一般项目的实施周期为3年左右,完成一批,增补一批,每年保持100项左右重大项目滚动实施。

通过"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引导、工程示范,切实解决一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攻克一批对于我省经济社会科技中长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课题,增加科技储备;加强一批科技创新基础建设,为持续创新提供动力源泉和必要保障,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不断探索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形成我省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创新整体形象。

二、主要目标

实施"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要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不断提高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具体可概括为带动和示范、成果及水平、优化与集成三方面。

1.带动和示范目标:

*保持100项左右对产业和领域影响大、带动显著的重大科技项目滚动实施,带动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带动国民收入一次分配科技投入的增加。每实施周期,通过10亿元左右经费引导(各级政府拨款、投资),带动全社会100亿元以上资金投入(企业、金融),形成1000亿元左右的经济社会效益回报。

*通过抓一批科技创新示范试点,强化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科技的协调发展。

2.成果及水平目标:

*择优支持一批代表广东水平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每实施周期完成一批在产业关键技术方面重要突破的研究开发工作,形成一批有较高创新水平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好市场前景、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

*通过项目引导,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科技骨干,形成100名左右具有较强科技创新意识的科技管理、企业经营、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拔尖人才。

*建设100个左右具有较好科研条件和较高研究开发能力的研究开发基地。

*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具有技术竞争实力和产业规模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

*在若干行业和领域中形成广东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3.优化与集成目标:

*加强各项科技工作、各类科技计划的内在衔接,做好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加强全省科技工作的集成,树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工作新形象,从整体上体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实现科技计划体系、科技资源配置、科技管理机制的优化,推进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主要任务

1.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今后广东发展的第一经济增长点。围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集中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方面的力量,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培育和壮大若干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一批产业集成度高、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以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主,孵化和培育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2.支持和推动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扩散和渗透,进一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拓展市场和空间。组织一批与传统产业改造关联度大、带动性强、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和成果,用以改造生产工艺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着重抓好区域和行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试点示范,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重点组织、支持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围绕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海洋开发等领域及中长期发展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以及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优化、搞活企业、扩大就业等,研究开发有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4.推进科技创新区域示范试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选择一个区域或一个局部,一个行业(领域)或一个重点企业,一个时期的阶段性任务或一次提纲挈领的综合性工作作为示范试点,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的带动和试点示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5.带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和能力提高。以科技项目、基地建设等科技任务带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配合科研机构改革,引导现有科技力量合理布局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注重发挥科研机构的科技力量优势,开展创新活动,加强科技成果储备和转化。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增强广东的科技综合实力。

6.支持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通过试点,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工作新思路,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和资源配置。建立新型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公平竞争机制、评价监督机制、投资融资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机制的优化。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四、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立项程序、资源配置、管理措施等方面。

(一)项目组织

1.项目来源:

(1)省委、省政府决定和布置的重大科技工作和任务,如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等;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各领域提出的重大科技问题,一般每个部门优选1?D2项;

(3)各地区提出的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科技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一般每个市优选1?D2项;

(4)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科技中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技术研究等;

(5)国际合作中提出的重大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6)国家下达到我省的重大科技项目;

(7)其他来源。

2.项目类型:

按照项目的性质,"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主要分三类:

(1)特别重大的单项课题:即围绕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所开展的影响面较大、对相关产业或领域发展带动性强的课题。

(2)分类系统集成的项目:即根据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对某个技术领域或产业群的研究开发或产业化的一些课题进行综合集成,促进技术领域或产业群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3)重大科技创新基础建设项目:即围绕科技创新示范试点、增强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和发展能力、促进科技体制改革所进行的科技基础建设项目和基础工作。

3.选项原则:

在"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选择时要贯彻以下原则:

(1)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在做好各项科技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适当集中各类科技资源,抓好省委、省政府对科技提出的重大任务,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发展中提出的重大问题。

(2)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要坚持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原则,主要由市场和企业提出课题,政府适当支持。同时做好技术预测,根据经济社会科技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开发。

(3)宏观部署与微观操作相结合:一方面根据总体部署选择项目,体现对全局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有一定的覆盖面和显示度;同时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项目总目标和阶段任务要尽可能具体和明确。便于操作和考核。"大而空"的项目不得列入。

(4)继续与创新相结合:认真总结和评估以往科技工作,对符合"科技创新百项工程"要求的好项目要继续重点支持;同时结合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提出新的重大科技项目。

4.立项条件:

根据以上原则,"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立项条件是:

(1)是各部门、各地区提出的重大科技问题;

(2)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有关计划;

(3)任务目标明确,并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目标和有效的实施和保护措施;

(4)人员、经费、组织基本落实,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

5.选项办法:

"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采取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办法。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

(1)评估评审方式: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等根据"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必须开展的重要工作,按原来申请省科委各类科技计划的方式和途径,填写项目申请书报省科委。省科委按立项程序组织专家评估评审,研究确定。

(2)招标投标方式:省科委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和布置的重大科技工作和任务,结合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等提出的重大问题和科技事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按立项程序组织招标。招标指南,接受投标,并组织评标,研究确定。

(二)立项程序

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思路和科技计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认真、严格的组织、筛选项目,包括:总体策划与宣传发动、项目申报、项目初审、协调评议、计划审定、计划编制等阶段。

1.总体策划与宣传发动:就"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组织、资源配置、科学管理等方面做好总体策划。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各方面做好宣传发动,使这项工作成为我省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的全省。

2.项目申报:省科委根据项目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按科技计划类别接受项目申报。对于围绕政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项目,可采取招投标的办法。

3.项目初审:围绕工作重点,对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提出的项目,及可行性论证报告或标书进行初步审查,筛选重点项目。

4.协调评议:组织专家系统分析各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并进行必要的集成,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5.计划审定:省科委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审定"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决定对项目的支持方式和支持强度。

6.计划编制:省科委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及经费安排,按项目类别纳入各项科技计划,会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同时将"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综合,向全社会通报。

(三)资源配置

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原则,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引导,支持、带动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投入。

1.争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的支持。省级财政科技投入,根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在保证各项科技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适当集中经费,加大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各类科技专项资金要优化集成,统筹安排。对于省直科研机构承担的"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科学事业费予以重点支持。

2.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总体上,政府投入与企业等社会投入的比例要求达到1:10。

3.努力争取科技风险投资资金、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并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争取获得国际贷款的支持。

4.根据项目性质,财政科技经费、各类资金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和支持强度。有明确的应用目标、有企业参与的基础性研究项目,政府投入一般在50~100万元;研究开发项目,省级财政投入一般在100~300万元;经评估和评审确定的产业化项目,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给予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投入。

5.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类型项目,属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办的,经费以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自筹为主,确有必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的,省科技经费可予以适当资助。

(四)管理措施

实行科学管理,对围绕政府目标的项目,逐步推行科技计划项目的投标、招标制度,竞争择优,使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有合理投向。对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技术开发为主的项目,要实行科技评估评审制,客观、科学、独立地对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机构等进行评估和评审。

1.开放式管理:提高管理程序、立项决策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公众检查监督。定期通报项目执行情况,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2.动态管理: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要根据项目类别和实施阶段,分类指导。一般项目的实施时间为3年左右。每年组织对"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完成任务的项目要按时验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根据需要及时增补新的项目。

3?跟踪管理:跟踪管理要强调目标管理。建立"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计划项目进展情况统计,对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及时汇总、分析,加强项目经费监督使用。

重点项目的跟踪,实行半年通报制。不但要任务落实、经费落实,而且要管理到位、服务到位,特别是要抓好经常性的信息跟踪,及时解决问题。从*年下半年起,省科委定期召开通报会,通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跟踪管理情况是科技计划评估、资金配置以及计划项目滚动安排的重要依据,各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主动配合。

4.信息管理:实行信息开放,实事求是地宣传"科技创新百项工程"工作,使全社会通过此项工作对科技有更深入和形象的了解。每年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及全社会通报"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的执行情况。省科委与有关宣传媒介合作,开设"科技创新百项工程"专题栏目。

5.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实施中各环节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在立项时,必须有明确的知识产权产出指标的要求及其权益归属方面的规定,要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时将研究开发成果以专利或技术秘密的形式保护起来;完善项目验收鉴定中的知识产权制度,逐步使科技成果鉴定制度与国际惯例相衔接;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阶段,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保证知识产权能按合理的比例参与分配等。加强对项目组科技人员流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正确处理科技人员流动中所涉及的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避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防止国有知识产权的流失。

(五)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科技创新百项工程"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大工程,是重点科技工作、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集成和系统化,但不是科技工作的全部。在实施"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的同时,应当做好与一般科技工作和项目的衔接和协调。要从实际出发,对一些未能列入"科技创新百项工程"而又必须开展的工作,如科技扶贫、社会发展、软科学等社会公益性研究开发工作要认真作出安排,继续抓紧抓好,保证各项科技任务的完成。

五、时间进度

1."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时间进度是:

(1)在上年度10月开始项目申报和推荐工作。

(2)当年1月提出初步项目建议和年度实现目标的预测。

(3)当年*月组织项目的评审和招标投标。

(4)当年*月报请省科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6)

(一)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998年的742个发展到2003年的1019个,2003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56.5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984.32亿元,增加值303.64亿元,出口总值83.39亿元,实现利税129.1亿元。

(二)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全省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优势产业,2003年的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86%。其中,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0%,出口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79%,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出口优势最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三)区域布局日趋完善

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经济、科研实力,集中了全省90%的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四)产业集聚更加明显

依托2个国家高新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度明显加大。2003年,全省7个高新区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72.11亿元,占全省的59.8%,其中,长沙部级高新区占36.7%。

(五)骨干企业不断涌现

2003年,过亿元企业104家,实现产值579.5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总产值的60%;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过20亿元的企业6家、过40亿元的企业2家,其中乐金菲利普曙光实现产值120亿元,三一重工实现产值40.8亿元。

(六)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和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计划的实施,推动了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九五”以来,全省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000多项,117项获得部级科技奖励。全省已拥有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水平居全国中上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自主开发和研制的产品达到55%以上,成果转化率达75%,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显著提高。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拉动了社会投资

39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规模34.1亿元,其中专项资金3.59亿元,国家投入拉动社会投资比例为1∶8.5,高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省内安排的250个引导资金项目,总投资规模113.18亿元,其中引导资金12.34亿元,引导拉动社会投资比例达1∶8.2。国家资金的带动和省引导资金的启动,扩大了内需,推动了投资增长,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银行贷款,企业筹资,上市融资”多渠道并举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格局。

(二)扩张了产业规模

1998―200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7%,同比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速18.4个百分点,快于GDP增速24.7个百分点。尤其是通过新材料专项13个项目的实施和带动,使新材料产业迅速扩张,新材料产业产值由1999年的79.54亿元增加到2003年285.82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递增37.7%。

(三)壮大了龙头企业

国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和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使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龙头企业投资扩大、规模扩张、市场扩展,竞争力大大提高。乐金飞利浦曙光公司在省引导资金的带动下,增加投入1.8亿元,企业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产值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50%以上。三一重工连续3年增长速度超过50%。湘潭电化集团通过实施国家支持的“无汞碱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已实现年产电解二氧化锰3万吨,产销量居世界首位。

(四)推动了产业聚集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实施产生了明显的聚集效应。长沙国家软件产业园在国家软件专项的支持下,到2003年底,已有310家企业进入基地落户,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家。园内软件企业总收入70.1亿元,软件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浏阳生物医药园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就聚集了75家医药企业,2003年实现总产值12亿元。

(五)促进了资源开发

湖南省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猕猴桃资源,吉首大学利用当今世界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猕猴桃果王素,生产出猕猴桃果王素保健食品,建设了5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解决了10万吨鲜果销售问题,加快了农民的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湘西地区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湖南金天铝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微细球形铝粉”项目,采用“氮气雾化法”生产微细球形铝粉,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预计到2005年综合产能达到1万吨,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六)延伸了产业链条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拉长了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专项支持的先进电池材料,其上游带动了全省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下游带动了电池、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专项支持的隆平高科“超级杂交稻”项目,到2003年止,在全国已累计推广超级杂交稻组合8000多万亩,增产粮食56亿多公斤。

(七)优化了产业结构

200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6.5%,比1998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的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74.7%。配合国家专项,省里还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0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CAD普及率接近90%,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产品CAD的应用覆盖率达100%;三一重工、、湘潭钢铁等12家骨干企业在信息化装备及培训等方面新增投入2.5亿元,降低生产成本3亿元,产品平均开发周期缩短了60%。

(八)提高了竞争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注重了对湖南省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院所及在湘院士的支持和培育,加快了高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增强了竞争能力。以卢光秀教授领衔的湖南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建立了7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胚胎干细胞系,研究开发了胚胎干细胞、胰岛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产业化应用将导致临床医学革命,给生物、医药乃至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变化。长沙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2003年已实现年产300万平方米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的能力,占全球产量的30%,规模超过日本住友公司居世界第一。200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占全部产品出口总额的46.98%,比1998年提高了32.6个百分点。

三、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主要做法

湖南省近几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发展相结合;上下联动与部门合作相结合的原则,以“选准产业重点,强化创新能力,建好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湖南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积极引导,抓投资拉动

省委、省政府把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作为拉动全省经济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并在财政不很宽裕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拉动了银行、社会和企业的自主投入,引导了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国家在湖南省投入的高技术产业化资金和省市政府投入的引导资金总共不到20亿元,带动的项目投资就高达200亿元,扶持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二)科学规划,抓基地建设

“实施重点突破,打造优势产业,建产业化基地”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制定并实施了《2003―2007年湖南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先进材料国家产业基地规划》、《湖南省生物技术基地规划》和《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呈现高度集聚态势,新材料等四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值的比重达到88.4%。

(三)夯实基础,抓前期工作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1 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逐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支持额度由2005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989亿元,支持项目由2005年的213项增加到2009年的309项,对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5年至2009年专项资金拨款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2009年黑龙江省专项资金共支持项目309项,经费支持额度为19 890万元。全省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49 407.5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总销售收入266.3亿元,利税总额37.3亿元,出口创汇0亿元,企业新增就业人数6512人,预期申请专利76项,获得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103项。

“十一五”期间,我省集中力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现代制造等六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力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占领制高点。从支持发展六大新兴产业角度看,2009年全省共支持该类项目136项,占项目总量的44.01%,经费支持7125万元,占经费总额的35.82%。其中支持新能源产业5项,经费支持210万元;新材料产业23项,经费支持685万元;节能环保产业14项,经费支持1 295万元;生物产业17项,经费支持1890万元;信息产业26项,经费支持1060万元;现代制造产业51项,经费支持1985万元。2009年专项资金按支持六大新兴产业分布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1]。

从项目承担单位隶属关系看,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主要为省直及地市单位,其中省直单位66项,占项目总量的21.36%,经费支持7370万元,占经费总额的37.05%;地市级单位承担项目234项,占项目总量的75.73%,经费支持12110万元,占经费总额的60.88%。2009年度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按承担单位隶属关系分布情况统计如表3所示。

2 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使用问题分析

通过对部分立项项目进行调研,发现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总体情况良好,但各项目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

“重申请、轻管理”,这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一大通病。有很多企业存在的思想是,对于争取项目积极性较高,而对于项目申请成功以后的项目的执行情况、项目成果产出和项目效益等的相关情况却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项目完成情况不佳。有很多项目存在擅自延迟项日期情况,到应结题时间而无法正常结题,项目运行进度滞后。立项前的项目合同指标的确定上缺乏依据与经验,导致合同指标设定过高、项目预算不准确、项目进度安排不合理等,导致项目完成进度严重滞后。很多项目经济效益情况与成果完成不佳的原因都在于进度安排前松后紧,严重影响了项目正常运行,结题验收时未能按合同的要求如期的完成各项指标。部分项目管理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项目运行中有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等现象,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的项目负责人责任心不够强,甚至长期外出,对于项目情况掌握不及时;还有诸如拨付资金到位时间较迟、经济危机和国家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因素等造成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水平不高。

3 黑龙江省企业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3.1项目管理意识

项目管理意识对于行动具有指导性作用,形成重视绩效的项目管理意识,与组织上下均密切相关。领导层面的观念对于形成企业习惯和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专项资金的特点要求项目承担者的能力应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对项目领域有较丰富经验,能够对企业下一步研发方向和市场化前景都能提出有份量的建议。有意识地带领员工有效促进组织高绩效、高创新度的文化氛围发展,让项目团队成员拥有以项目绩效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能使员工拥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营各流程的绩效,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完成效率。

3.2项目过程控制力度

项目过程控制贯穿整个项目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进行的过程。若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规划方案相符合,就是项目按原定方案完成,若与规划方案产生偏差,就产生了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就会连带地影响项目未完成部分的任务。因此,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同样是影响项目绩效情况的因素之一。项目过程控制的核心问题就是能根据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更新项目规划方案与进度计划,最终使项目于合同期内完成。加强项目过程控制的科学管理是改善项目运行环境,提高项目绩效的关键。

3.3项目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机制

项目绩效评价制度能加强对项目承担者的约束,促使项目承担者以绩效导向,积极参考绩效评价指标,以之指导项目运作与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绩效[4]。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分解到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可让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和对策,让经验教训应用于今后的项目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管理能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途径和方法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是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8)

二、项目背景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聚集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它不仅是新的知识、技术和制度的载体,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的载体。创新是大学科技园的灵魂,大学科技园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创新来进行。可以说,创新是大学科技园根本属性,离开了创新活动,大学科技园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20xx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36.50万人,R&D人员25.11万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739.15亿元,同比增长24.65%;R&D经费内部支出478.61亿元,同比增长13.03%。

浙江省除了1所国家重点高校浙江大学以外,还有23所省属本科院校,其中56.5%集中在杭州。身处浙江这块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土地,这支庞大的科技力量已经以各种方式融入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大潮之中,与浙江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浙江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程中,这支力量必然会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打造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科学技术“xx”规划》中提出,至20xx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xx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1.3%;研发人员40万人年,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2万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愈来愈严重,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途径。高校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强化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职能,在政策、资源、人力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创造条件,高校也相继利用园区浓厚的创新文化、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等优势,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到园区进行创业和创新实践活动,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优势。

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1章:大学科技园项目总论

1.2.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

1.2.2 大学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背景

(3)项目承办单位

(4)项目建设用地

(5)项目建设期限

(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7)项目开发建设模式

(8)大学科技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3 前瞻对大学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

(2)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3)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

(4)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

(5)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7)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8)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9)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

2.1 大学科技园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

2.2 大学科技园行业前瞻市场分析

2.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2.2.2 大学科技园市场规模分析

2.2.3 大学科技园盈利情况分析

2.2.4 大学科技园市场竞争分析

2.2.5 大学科技园进入壁垒分析

2.3 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前瞻预测

第3章: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场址分析

3.1 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3.1.2 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

3.1.3 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

3.2 大学科技园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3.2.1 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3.2.2 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2.3 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

3.2.4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

3.2.5 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

3.2.6 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3.2.7 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

3.2.8 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

3.2.9 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

3.2.10 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

3.3 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

3.3.1 项目建设条件对比

3.3.2 项目建设投资对比

3.3.3 项目运营费用对比

3.3.4 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3.3.5 项目场址位置图

第4章:大学科技园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 大学科技园项目技术方案

4.1.4 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图

4.2 大学科技园项目设备方案

4.3 大学科技园项目工程方案

第5章:大学科技园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5.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

5.2 大学科技园项目能耗状况分析

5.3 大学科技园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

5.4 大学科技园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第6章:大学科技园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6.1 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

6.2 大学科技园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3 大学科技园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6.4 环境保护投资预算

6.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6.6 地质灾害及特殊环境影响

第7章:大学科技园项目劳动安全与消防

7.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7.2 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

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

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

第8章:大学科技园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1 大学科技园项目组织架构

8.2 大学科技园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第9章:大学科技园项目实施进度分析

9.1 大学科技园项目实施进度规划

9.2 大学科技园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10章:大学科技园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

10.1 大学科技园项目投资预算

10.2 大学科技园项目融资方案

第11章:大学科技园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11.1 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1.2 前瞻对大学科技园项目销售收入估算

11.3 前瞻对大学科技园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1 费用估算基础数据

11.3.2 年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3 年经营成本估算

11.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4.1 利润总额及分配

11.4.2 现金流量分析

11.4.3 投资效益分析

11.5 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1.6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1.7 不确定性分析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9)

1、从各县区完成产值情况看,牡丹区实现产值总量最大,达到105.54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15.92%。从产值增幅情况看,等6个县区超过了40%。

2、从产值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看,4个县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比最高的为成武县,达到了44.95%。从产值占比提高幅度看,东明县最高,比年初增加了5.38个百分点。

3、从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行业来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行业并且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产值为207.79亿元,增长49.9%,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产值为154.61亿元,增长52.2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为83.36亿元,增长35.85%,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产值为52.43亿元,增长16.61%。4个支柱行业总产值超过498.1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75.15%。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产业规模小,发展基础薄弱,距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662.8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5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6.23%,较全省平均水平低8.9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

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1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338家,占企业总数的16.89%。在45个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中,我市纳入统计范围的行业只有28个,有17个行业我市产值为空白。即使是我市的优势行业,整体实力也比较单薄。

二是县区间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总值最高的县是最低县的3.85倍,累计占规模工业比重最高的是44.95%,最低的是19.41%;

三是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我市科技投入尽管近几年都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与东部发达城市比,研究与试验发展费用总量和增幅差距较大。目前全省除和外均设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在科技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我市还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致使我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入机制没有形成,导致许多高新技术项目完成中试后,由于缺乏可靠的资金投入渠道,难于快速实现产业化,甚至失去发展机遇。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较低。

四是新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招商引资中重规模轻质量的观念和现象依然存在。还有不少项目属于资源消耗型或中低端加工制造项目,关键核心部件及装备制造项目、“躯干型”龙头大项目和“头脑型”研发项目等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还不够多。

三、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省政府重新调整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考核办法,新口径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开发“四新一海”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这是今年科技工作的一大转变和创新,希望各县区认真研究统计指标体系,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目标任务。各县区要按照确定的目标要求,检查各自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查,以确保全市总体目标的如期完成。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篇(10)

同志们: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市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即将加入WTO等新形势,召开这次大会,意义尤其深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精神,总结近几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发动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我市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让科技真正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正确评价我市科技进步工作近两年来,我市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推进技术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1—9月份,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5.36亿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总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39.2%。全市经济之所以能继续保持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与这两年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密不可分的。总结起来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科技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两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观念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使科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不断提高。1.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为农业结构调整输送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首先,开展比种试验,积极选育新品种。在粮食品种上,实施了国家“九五”863攻关计划,有18只良种稻品质在我市试验对比;在果木品种上,甘霖镇求家坎黄花梨基地引进30多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在茭白品种上,市农科所引进5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业新品种,有力地推进了效益农业的发展。其次,引进一批国外的优质农业新品种。先后引进推广了荷兰杂交黄瓜、日本草莓、墨西哥仙人掌、以色列红番茄、非洲菊、太空蔬菜等31种作物120多只新优品种,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三,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基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相继建成了粮食种子加工中心和良种猪、良种兔、良种茶苗、优质果苗及花卉繁育中心等十大种子种苗基地,逐步实现了种子种苗的规模化培育。市农业三新技术实验园区,投资140余万元,今年引进新品种70只、新技术30项,已成为广大农技人员的试验田、效益农业的示范田和农民调整结构的样板田。2.创建科技示范园区,为发展效益农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调整粮经比例,发展效益农业,采取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措施,建立了一批广泛应用农业先进技术的现代农业园区。浦口部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甘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友谊万亩竹笋科技示范园区、石璜花卉现代农业园区和仙岩有机茶、金庭桃形李、甘霖黄花梨等现代农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不仅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和新模式的示范,而且为全市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市以无公害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工程技术、喷滴灌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以姜稻轮作、菜稻轮作等为主的新模式已在全面推广,以钢管大棚、连栋大棚等高标准设施为主体的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大,已达2万余亩,全市粮经比列达到50.15:49.85,科技大大地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重大突破。3.开发科技深加工项目,为培育优势产业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运用科技创

新创成果,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一直是我市的弱点。但最近几年,通过科技开发、政策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效。市越乡茶业有限公司、舜皇名茶厂、华发名茶出口基地、杉华竹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茶叶、长毛兔等在结构调整中越来越显示出比较明显的产业优势。特别是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市畜产品总公司,充分利用长毛兔研究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先后完成了各级各类重点科研和星火计划项目13只,其中获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优秀成果奖11项,并创造了长毛兔公母兔单只年产毛量分别达3100克、3880克的世界记录,已成为全国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该公司的带动下,我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长毛兔生产示范县、良种兔繁育供应中心、优质兔毛和兔毛绒生产出口基地,全市5万多户兔农仅养兔一项收入每年就达6000万元以上。(二)科技创新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工业的改造和提升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既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也是我市科技创新的一个重点。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为龙头,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开发。1.开发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今年全市共实施开发科技项目183只,比上年增长35%,科技投入总计6.5亿元,同比增长2.62倍。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品及其产业化项目,占项目总量的49.2%。最近两年共开发省级新产品50项,部级新产品5项,如天乐集团的平面喇叭、浙锻集团的程控压力机、丰利公司的超细粉碎机、奥力公司的变频电机、乐芙企业的医用无纺布和农用无纺布、电缆防火附件厂的核工程用防火防辐射性涂料、无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动力用大容量电池、鼎威电器公司的全自动触摸式灶具等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相继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尤其是铁道配件厂纳米技术在铁道配件上的应用开发获得成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受到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等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2.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最近两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上得也比较快。全市现有天乐集团的平面扬声器、奥力公司的变频空调、特种电机厂的电动自行车、天赐公司的纳米塑料增强树脂、华飞公司的光栅等16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已经开发成功或正在实施之中。另外还有一批部级创新项目正在实施或申报之中。3.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天乐集团、浙锻集团、新光药厂、丰利公司、奥力公司、阿斯克公司、防火附件厂7家企业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丰利公司、奥力公司还在争创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特种电机厂等3家企业正在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巴贝、迪贝、昂利康、雷力克、双鸟、链轮、华飞、普田、永辉、双江、铁道配件、鼎威、三鼎、浙东印染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发展也较快。总体看,高新技术企业扩张较快,效益较好。今年1—9月,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上交税收2245万元,企业利润166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1%、21.8%和17.3%,同时各企业在本行业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市各个领域、各大产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已越来越重视。1.信息技术已在骨干企业广泛应用。全市企业中重点推广应用了CAD、CAM等计算机技术。天乐集团、浙江锻压、越盛集团、巴贝公司、防保公司、特种电机、链轮厂等企业已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天乐集团等5家企业已成为省市CAD示范企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改造机电、领带等传统产业和企业层次的主要手段。2.信息网站已在发挥显著作用。去年以来,“中国领带

上一篇: 品牌计划 下一篇: 配件业务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