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综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45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1)

乐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5月26日下发《关于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情况的通报》,要求我公司于6月25日前完成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为按时按要求完成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将集团公司以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发展进行一次全面地集中地展示,以提升集团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并为进军省级文明单位创造良好的舆论基础,现就集团公司精神文明电子台账建设提出如下策划建议。一、电子台账内容(一)分为“荣誉篇”、“法人篇”、“发展篇”、“奉献篇”、“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 “创安篇”等八个部分。(二)每部分由“文字综述”和“档案陈列”组成。(三)内容提要荣誉篇文字综述——集团成长历程简介档案陈列——公司各类荣誉陈列法人篇文字综述——董事长主要成就介绍档案陈列——董事长个人荣誉陈列发展篇文字综述——集团公司发展历程(创新、管理、质量、诚信、多元化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含重要的媒体报道)奉献篇文字综述——集团在发展中对社会的贡献(捐赠、助学、纳税、安排就业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文化篇文字综述——反映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档案陈列——相关材料(企业文化手册等)党群篇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介绍集团党建、思想道德建设、工青妇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情况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创建篇文字综述——集团创建文明单位的历程(或情况汇报)档案陈列——创建规划、方案、总结、申报材料、荣誉等创安篇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集团综合治理工作综述(综治、安全、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环/安体系建设等)档案陈列——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二、人员分工(一)电子台账的文字、图片材料等内容由公关部负责组织(1)八篇综述文章的写作分工是宣传处长邱××负责“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创安篇”四篇文章的撰写;

内刊主编宋××负责“荣誉篇”、“法人篇”、“发展篇”、“奉献篇”四篇文章的撰写。(2)档案陈列资料由宋××搜集整合。(3)公关部总经理张××栋负责组织、审核、统稿。(二)电子台账的网络技术由信息部负责。网页设计制作等由技术员夏××负责,信息部总经理罗×组织、协调。三、时间要求所有文字及档案材料于6月20日前完成;网页设计制作及其他网络数据等于6月24日前完成,并报请集团有关领导审核同意;6月25日前完成与乐清市文明办的联络并实现网络连接。(本策划供领导参考) 策划人:集团公关部 宋×× 2005年6月6日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2)

二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保创建组织有力。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成立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级级有责任的工作格局。结合威信工商实际,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在每年股所长目标责任中都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具体要求、任务分解、考评考核和奖励措施。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把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狠抓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干部队伍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政治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实践,使干部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加强以学习工商业务知识,增强工商队伍履职能力的业务素质教育。在业务素质教育中,着力培养个人行政执法能力,着力培养市场监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干部队伍开拓创新能力。

四是加强管理,完善制约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增强活力。强化管理,抓制度建设,是带好一支队伍、推进工作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岗位职责,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强化了责任落实与责任追究;制定和完善了《党风廉政责任制》、《机关学习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行政督办制度》等*个多个制度,继续推行好《首问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制度》,积极软化服务环境;开展“五型工商所(分局)创建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3)

一、认清创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创先争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建工作方面,党的十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内各项制度和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党风廉政方面,继十做出部署之后,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先后出台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明确规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自治区文明委决定,从今年开始自治区文明单位实行“零基启动”,即所有自治区文明单位必须重新申报,重新测评验收,合格后重新命名,并实行比例限额和末位淘汰制度。效能管理方面,去年以来,自治区效能管理部门加大了考核力度,实行明查暗访、分类考核、公众满意度随机调查和按比例、分等次奖励等措施。综合治理方面,今年既有防火防盗、单位安全等常规工作,又有维护单位和社会稳定的新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创先争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视和瞄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力争2013年在各方面进入自治区先进单位行例。

二、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推进局系统创先争优工作

今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局机关和直属单位要通过坚持和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有效形式的学习、教育和培训,让广大党员和干部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地把力量凝聚到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上来。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要在优秀运动队强化祖国培养意识,树立祖国荣誉高于一切意识,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用阿不力克木同志等先进模范事迹激励各族教练员和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家作贡献,为新疆添光彩。要按照自治区继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今年是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集中换届的年份,要抓住这一时机选拔和配备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的工作。要以党建带团建,把加强运动队团组织建设、抓好团支部的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抓紧抓好。

要认真落实自治区体育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30条规定,落实廉政风险点和预防措施,使全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要按照效能考核的要求,深刻认识开展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工作。要针对去年自治区效能办反馈的问题,对号入座,查找原因,切实解决好存在的不足。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要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符合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程序严密、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和考评办法,加强与上级绩效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促进绩效管理工顺利进行。

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都是需要人人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推进创优工作中,要做到一个找准三个抓好。“一个找准”就是要紧密联系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实际,找到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促进业务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实实在在的措施,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解决好“两张皮”、走形式、无效果等问题,真正发挥出促进、保证、补台作用。“三个抓好”就是一要抓好重点,二要抓好薄弱环节,三要抓好机制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局系统创先争优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4)

[DOI]10.13939/ki.zgsc.2016.24.186

1 引 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创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突出。现今世界的经济已由“管理型经济”转变为“创业型经济”。[1]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创新的动因来源于企业家精神。对于当今中国而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下,企业家精神尤为珍贵。

经济学领域中的成本指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所耗费的价值。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少有避开成本的,企业精神亦是如此。学术界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对于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关系却鲜有学者论述。那么,究竟两者关系如何?下文首先对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进行概述,再在此基础上论述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关系。

2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概述

2.1 企业家概述

“企业家”的英文名是entrepreneur,取自法语entreprendre,指的是中介或中间人。法国经济学家里夏尔・坎提隆最早对这一概念进行论述。夏尔・坎提隆认为企业家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能识别市场先机,并通过利用这种先机以成就一番事业。另一位法国代表学者萨伊对企业家也有自己的理解。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敢于冒险是其本质特征。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将那些具有新的观念或拥有专利的人称为企业家,他们或推动新产品的出现,或降低现有产品的成本。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在于创新与实践。

从以上学者的论述中可以总结为,企业家是能识别市场先机、善于创新、富有远见并且勇于实践和承担风险的人。企业家似发明者,却又比发明者更能推动实践;企业家似管理者,却又比普通管理者更富有远见卓识。

2.2 企业家精神概述

企业家精神,顾名思义,即蕴含在企业家身上的某种或某些精神品质,这种或这些精神品质的有益发挥更能将企业推向成功。国内外关于企业家精神概念的主流观点有三种,即“创新说”“风险承担说”和“市场机会说”。

“创新说”代表人物有约瑟夫・熊彼特和彼得・德鲁克。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目的。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创新性,企业家能够使现有资源转变为财富;“风险承担说”代表人物是舒尔茨。他认为,企业家精神具备这样几种能力,即能承担风险、具有冒险精神以及能应付市场失衡;“市场机会说”代表人物是伊斯雷尔・柯兹纳。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警觉性,一种对未被认识到市场机会的警觉性,这种警觉性能识别并利用市场机会进而谋取利润。

对于以上三种学说,都只是从一个方面来体现或反映企业家精神。“创新说”强调创新精神;“风险承担说”突出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市场机会说”则注重企业家对市场机会的识别能力。笔者认为,这几种精神的部分或全部叠加才更符合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因为具备创新、能够洞察市场机会并且愿意承担其中风险等精神的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成功。

3 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关系

3.1 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正相关性

表现为企业家精神越凸显,成本越大。首先,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大量的投入,也即成本的耗费。企业家精神与其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不如说是需要经过后天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品质。李维安和王辉(2003)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给出了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建议。他们认为,宏观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改善市场经济环境,微观方面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2]而无论是宏观上的、还是微观上这种制度的建立或健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其次,在企业家精神已经具备的条件下,站在上述“风险承担说”的立场上,该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勇于冒险,不可否认这种勇于冒险如果方向正确的话,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如果失败,其损失将是惨重的,并且将是一种沉没成本。

3.2 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负相关性

表现为企业家精神越凸显,成本越小。首先,作为企业家精神载体的企业家,或识别市场先机以发现蓝海领域,或引进新品种以改善品种结构,或改进生产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或重组组织机构以强化协调效果抑或筹集资金以满足经营需求。企业家无疑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或者说智力资本,企业家开展的这些活动从有形方面给企业带来成本的节约以及效益的增大。其次,企业家精神本身也是公司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方面的创新性、市场协调能力、机会把握能力等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大和成本的节约,甚至作用强度远远超过有形方面。比如浙商精神。在创业期,浙商讲究“四千精神”,这一阶段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才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守业期,浙商追求改革创新精神,这一阶段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精神才使其商业成果得以保住并不断扩大。

3.3 企业家精神越凸显的企业其总收益远远大于总成本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上所述,企业家精神与成本既存在正向关系,同时也存在负向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但是,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善于创新、富有远见并且勇于实践和承担风险的企业家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带来的总收益远远大于总成本。正如白永秀教授所言,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而且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从“物的产业”向“人的产业”的转型期,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在当代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3]企业家已经被认为是企业的主产品,而利润则退其次成为企业的副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培养企业家的过程,利润只是这种过程延续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李维安,王辉.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一个公司治理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03(2):56-59.

[3]白少君,崔萌筱,耿紫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178-182.

[4]官兵.企业家精神、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9).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5)

今年以来,全区宣传思想战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了年度工作目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党员教育和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深入

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计划,配发了学习教材,组织了优秀党课下基层活动和党员党性实践活动,开展了基层党校、党员活动室规范化达标建设活动。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知识竞赛,荣获全市优秀组织奖。组织参加了全市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荣获优秀组织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区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高潮,被命名为全省党员教育先进区。配合组织了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编印了中心组学习资料。举办了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及时开展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成立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教育宣讲团,深入开展了理论下基层活动,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等,累计授课余场,受教育干部达万余人次。

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一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全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工作成绩卓著。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分解了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组织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省文明委组织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重点单位座谈会上,我区作为区县典型作了经验介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为年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召开了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落实了为未成年人所办十一件实事,组织开展了网吧专项检查,集中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组织文明单位、青年志愿者,成功举办了以“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社会宣传活动,落实了首批受助计划,建立了助学基金。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6)

“人文精神”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口号在关怀人、追求健全人性的基本倾向上有相通之处。钱中文先生把“人文精神”概括为“对民族、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意义、价值的追求与确认”,它是“使人何以成为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确立哪种生存方式更符合人的需求的那种理想、关系和准则”,并从人文精神“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和“具有强烈的理想风格”三个方面做了深刻有力的论证,从而揭示了“人文精神”概念的一般内涵。在此基础上,中文先生鲜明地提出了倡导“新人文精神”的思想。WWW.133229.COm

那么,“新人文精神”“新”在何处?与一般“人文精神”有何区别?

首先,它“新”在有其不同于以往的现实针对性。中文先生是面对20世纪西方精神文化的危机和异化及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特别是针对1980年代以来国内外“科技霸权主义”对人的压抑、语言形式对文学内在精神的排挤、以及“知识普泛化”对艺术家“社会良知”的吞噬,他感到切肤之痛,才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提出“新人文精神”来“对抗”这种种“人的精神堕落与平庸”。他大声疾呼,“面对人的扁型化、空虚感,人的大范围的丑陋化、平庸化,与自我感觉的渺小化,文学艺术应该扬起人文精神这面旗帜,制止文学艺术自身意义、价值、精神的下滑”(注:钟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7页。)。

对于这种特定的现实针对性,笔者在写于1995年秋的论文《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一文有过较翔实的论述,其中的观点笔者至今仍未改变,也许可以作为“新”人文精神的某种注释。文章将当代人文精神与传统人文主义作多方面比较之后提出,“当代”人文精神与以往的不同,“最根本、最集中地体现在人文精神所对抗、反对的对象上”,认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和人文学术领域,所遇到的最大压力阻力,便是商业主义、物质主义和科技主义。倡导‘人文精神’,主要为对抗这三种‘主义’。由此而引起‘人文精神’与西方‘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的一系列不同”(注:见《理解与对话》,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251页。)。据此,笔者认为必须从当代(即“新”)人文精神与“三个主义的对立关系中去把握其意义”,具体来说:一是它与已渗透、侵蚀到精神文化学术领域一切方面的商品化原则和商业化现象相对立;二是它与那种以当下物质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为人生第一目标,而放弃高尚的理想、追求和良知,放纵急剧膨胀的物欲、贪欲、拜金主义等的物质主义相对立;三是它与鼓吹科技至上以致排斥人文学术、瓦解人的自由精神和生命体验、造成人性异化的科技主义相对立。现在回过头来看,笔者的这些看法倒是恰好对钱先生倡导的“新人文精神”之“新”,以及它那种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现实批判性的旁证与说明。

其次,“新人文精神”的另一“新”,在于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综合创新。钱先生指出,新的人文精神的建立,看来必须发扬我国原有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适度地汲取西方人文精神中的合理因素,融合成既有利于个人自由进取,又使人际关系获得融洽发展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新的精神。(注:参见金元浦:《多元对话时代的文艺学建设——新理性精神与钱中文文艺理论研究》,第6-8页。)

我觉得,这里有三点值得重视:第一,钱先生强调了人们过去相对忽视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笔者前面只谈到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而未涉及中国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确实不够全面。钱先生则精辟地将中国几千年传统人文精神归结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即“重在个人修身自立,与人际、社会关系的相互协调”,这的确抓住了要害。

钱先生还进一步分析了这个人文传统的一系列重要表现形式:“表现为中国历史人文知识分子修身自立的品格,坚持人格尊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历久不衰的忧患意识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在近代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现代知识分子又提出‘赛先生’、‘德先生’,甚至近时又呼唤‘莫先生’(道德);提出知识分子的价值是‘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自然,这是一种理想与追求。”(注:钱中文:《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第346页。)这就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化了,从而阐明了建构新人文精神的民族传统的基础。

第二,中文先生还将中西人文传统加以比较,指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重个人修养与人际关系的协调,而近代西方以来,“人文精神的着眼点则是以个人为本的,如自由、人权、平等、求知、求真等。特别是自由与人权,它们关系人的方方面面”,认为西方人文传统至今仍有一定的“理想光辉”,但同时指出它在几百年来的实践中却常走极端,以致造成“对他人的侵扰与伤害”。这又从另一方面提供了建构新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

第三,中文先生强调建构当代新人文精神须以弘扬中国人文精神优秀传统为“基础”,“适度”地汲取西方人文精神中的合理因素,而不是等量齐观,各取一半来吸收;这种建构不是将中西人文传统拿来拼凑、混合,而是须加以“融合”,融而化之,合成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兼具两者的合理成分,却又是与两者全然不同的具有新质的精神。

中文先生的“新理性精神”文论正是以上述具有新质和强烈现实批判性的“新人文精神”作为其理论架构的价值中枢和核心内涵。可以说,新人文精神既是建构“新理性精神”文论的根本目的,又是它的理论核心与价值基石。

二、以“现代性”为主题

关于“现代性”的问题,与“后现代性”问题一起构成了1990年代至新世纪初文论界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此问题切入,可以对各人文学科的理论架构和传统格局作深刻的反思和根本性的改造,文艺理论学科亦不例外。

钱中文先生的“新理性精神”文论就是以紧紧围绕现代性及相关话题,以此作为理论切入点和展开论述的主题。他明确指出:“新理性精神将以‘现代性’为指针,以推动现代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发展的现代意识精神为其理论组成部分”。之所以紧扣住“现代性”不放,是出于更新改造文化传统、建设当今新文化的内在需要。钱中文先生言简意赅地指出:“在当今新文化的建设中,需要通过现代性,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定位与选择”(注:钟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研究》。),进而加以改造与创新。他认为我们当下面对的有三种文化传统与资源——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国现代文化传统及外国文化传统。根据现代性尺度,“当代文化建设,只能以现代文化传统为基础与出发点”;就是要按现代性要求,“以现代批判精神对现代文化进行批判与改造,确立其行之有效的部分”,然后才能进而借鉴另外两种传统资源,即“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有用成分,使之融会贯通,建立新的文化形态”。在此,对文化传统的选择、吸收、改造、融化,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现代性。所以,抓住了现代性,也就抓住了建设当代新文化的关键。

中文先生在探讨现代性及其与文学理论的关系问题上的理论贡献,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回顾了欧美现代性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作了完整而精当的归纳:

在我看来,所谓现代性,就是促进社会进入现展阶段,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就是高度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精神,表现为科学、人道、理性、民主、自由、平等、权利、法制的普遍原则。(注:《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25页。)

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把“现代性”内涵凝固化,而是以历史发展的眼光首次提出了如下的现代性的历史动态模式:

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来看,现代性是一种被赋予历史具体性的现代意识精神,一种历史性的指向。在各个发展阶段,现代性的内涵有着共同之处,但又很不相同。一些学术思想问题,在彼时彼地的提出,看来有违那时现代性的要求,而不被重视,甚至还要遭到批判;而在此时此地,则不仅与现时现代性的要求相通,而且还可能成为现代性的基本组成部分。(注:《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30-31页。)

在我看来,这个动态模式的重要性超过了对现代性下一个确定的定义,使我们对现代性的认识具备了一种开放的、历史的眼光,一种辩证的、变化的思路,一种宽容的、超越的气度。

第二,中文先生也清醒地看到了现代性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及由此在历史实践中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他强调要“把现代性本身看作一个矛盾体,应当看到它的两面性,以避免走向极端”。与一般承认现代性有两面性的观点不同,中文先生还对这种矛盾性的具体历史内涵作了深刻的揭示与论述。他认为这种内在矛盾主要表现为“在理性精神的不断实现过程中,也造成了种种失衡,使理性精神变而为只讲使用的工具理性”(注:《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27-28页。)。他还从科技进步、物质发展导致物对人的压抑和人文社会科学进展局部引发非理性、反理性思潮两个方面深刻揭示了在现代化和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理性的工具化实质,同时也准确揭示出工具理性不同于一般理性、乃至成为理性的异化形式的基本内涵,从而透彻地阐明了现代性内在矛盾的性质和含义。

第三,中文先生并未因现代性有两面性而全盘否定现代性,或认为现代性原则已“过时”;相反,他旗帜鲜明地批评了那种在后现代主义旗号下全盘否定和抛弃现代性的时髦主张,指出,“现代性的文化批判仍在探索积极的因素,维护人的存在所需要的普遍价值原则与普遍精神,以便使价值与精神在被破坏中获得重建”,因而它并未过时,“即使在欧美,如果要使社会获得正常发展,那么现代性以及现代性建立的意识、话语权威,即使一部分过时了,而其基本原则、精神还是常新的,是人们的生存须臾离不开的”;他还认为,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并非绝对对立的,其中有些新观念有积极意义,“可以将这些积极因素作为现代意识因素,融汇到现代性中去,丰富现代性,但难以排挤掉仍在起到支配社会生活的现代性”(注:钟中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25页。)。这一观点与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是“一次未竟的事业”(或译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联系到文艺理论,不得不涉及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的亲缘关系。中文先生在肯定现代性与现代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的同时,又把许多人混为一谈的“现代性”和“现代主义”两个概念作了严格区分,也对基于现代性的文化批判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作了严格区分,进而又为现代性的合理方面作了有力辩护。他首先明确指出,“西方学者把20世纪最后几十年前的社会精神、学术思潮的现代性,定位于现代主义,把现代主义看成了现代性的最后形式,把现代主义的危机当成现代性的危机”(注:钟中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26页。)。这就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混淆现代性与现代主义,必然导致把已经过时、失去存在理由的现代主义的历史命运硬加在仍有生命力的现代性上。其次,中文先生在肯定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进步着一种文化批判的同时,也强调现代性仍继续着对自身消极方面的反思和批判,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往往把现代性加以全盘否定是片面的。

第五,他认为现代性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具体指向,在其各个发展阶段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现代性诉求与西方发达国家主张的现代性趋向,在内涵上并不完全一致。这就提出了中国现代性有特殊性的重要思想。据此,他批评那种“完全以外国的现代性准则来代替我国的现代性诉求”,“实际上是西化思想”。他指出,“以外国的现代性来替代我国文化、文学的现代性,一旦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对我国的文化与文学艺术嗤之以鼻”的做法是“西化式现代性讨论”,“不能不导致现代性阐释的失误”。为此,中文先生力主中国的现代性“应在文化建设中确立自己独立自主精神与进取精神,也即独立、进取的文化身份”。这就是一方面要用现代性激活、更新传统,建设当代新文化;另一方面在建设当代新文化的进程中发展、充实现代性的历史内涵,焕发现代性的生命与活力。

由上可见,中文先生关于现代性的论述,乃是“新理性精神”文论的主题和基本论域。只有把握了这一主题,才能在更高层面上获得的一个现代性视阈中,重新审视文艺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给予新的阐释与论证,文艺理论的创新才能获得扎实的思想依据和理论根基。

三、以交往、对话为理论创新的思维方式

作为一种创新的文艺理论,中文先生的“新理性精神”文论在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上也有重大突破,这集中体现在以交往、对话精神为内核的综合研究方法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上。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虽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思维方式上其实并未完全摆脱二元对立论的阴影,远未真正达到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高度。这可能是阻碍我国当代文论健康发展并取得根本性突破的主要症结之一。

中文先生在回顾中国百年文论时,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在近百年里,我们大部分时间处在斗争和一味斗争中间,我们的思维养成了非此即彼的定型的方式,哲学上只分唯心唯物,抑此扬彼,绝对的二元对立;政治上是分等划类,你死我活,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批判不是为了吸收与扬弃,而是为了否定与打倒。这种方法不仅渗入人们的思想,而且也深入各种理论思维。”他大声疾呼:“应该是建立健康思维方式的时候了”(注:钟中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123页。)。何谓“健康的思维方式”?中文先生认为,这“应是一种排斥绝对对立、否定绝对斗争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更应是一种走向宽容、对话、综合、创造同时又包含了必要的非此即彼、具有价值判断的亦此亦彼的思维,这是一种交往、对话的思维方式。”(注:钟中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123页。)我觉得中文先生“新理性精神”文论其实使用的就是这种交往对话的思维方式,它在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上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为中国文论界做出了榜样。

对这种交往、对话的思维方式,中文先生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论述。

第一,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现代性的价值尺度与精神诉求。一般说来,思维方式本身并不依附于某种价值需求。但是,任何思维方式确实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环境中孕育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常常与特定的价值观念相关联。比如说独断论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专制主义观念相联系,而现代性所主张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则与独断论、独白式思维方式不相容。所以,交往、对话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性价值要求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正如中文先生所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要求排除对一种思维、观念的终极真理性、绝对权威性。绝对权威,终极真理,说一不二,不准思索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合时宜,表现为逆现代潮流而动。人的思维、意识是多样的,它们各有价值……真理的长河,是由千条万条细流汇合而成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应是一种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对话关系,表现为多声合唱”(注:《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77页。)。

第二,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于人的实际存在方式,它有本体论的根据。中文先生将这一思维方式提到人的存在方式的高度作了本体论的论证。他引述巴赫金有关“我离不开他人,离开他人我不能成其为我”,“我的名字是我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它是为他人才存在的”论点,指出:“事实上,我需要他人才能存在,他人存在也要以我为依托”,“人实际存在于我和他人两种形式之中,存在意味着为他人而存在,通过他人而确证自己的存在。意识作为他人的和我的意识,相互联系又是各自独立……意识实际上是多数的,它们相互交织,各自独立,又具充分权利,自有价值,相互平等,在交往与对话中互为存在。……实际上生活本身就是对话的,你无法离开他人而存在。”(注:《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77-78页。)这是极其深刻的,为交往、对话的思维方式建立了哲学本体论(存在论)的坚实基础。

第三,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与自然科学方法不同的人文科学性质。中文先生指出,“自然科学的思维,是单一主体的思维,它的对象就是客体,而非另一个客体的主体,意识的工作主要在于解释客体,其方式偏重于独语,而达于认识。人文思维则具有‘双主体性’,它探讨的文本,是主体的一种表述,它进入交流,面向另一个主题,另一个主体也面向作为主体的它,进入对话的语境,它需要的是‘理解’。”“人文科学重在理解,理解是人与人的对话,主体与主体的交流,意识与意识的交锋,‘我’与‘你’的相互讨论与了解。在对话与交锋中,两个主体互揭短长,去芜存精,共同发现,揭示与充实真理因素。”(注:《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第78-79页。)这就为交往、对话思维确定了适用范围——主要在人文科学的“理解”之中。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7)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23-02

无论是从广义文化还是从狭义文化的角度看,作为一种名符其实的艺术性实践活动,中国的红木家具及居家饰品设计制作工艺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范畴的行为。特别是这一行为又与社会公民具有广泛的联系,因此,我们作为一名从事红木设计制作的艺术工作者,不能不对文化这一概念,特别是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这既是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并因此而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前提。

一、对文化的认识

当今社会,文化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动辄什么什么文化,但却有相当多的人对它的确切含义少有深究。作为一名红木艺术工作者,要想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有所认识,首先就应该对什么是文化进行一番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般来说,对于文化的解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对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泛指。具体到其分类,历来有着许多不同的表述。但都不外乎既包括由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构成的,具有物质实体的物态文化层;由社会各方面的制度,规范和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也包括由民风民俗所构成的行为文化层;由人类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总之,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拿红木做例子:如果深山老林里自然生长着一棵酸枝树,尽管其存在已有数百年,但却从未有人问津,那么它就不具备任何文化属性。而如果一旦有人对它进行了砍伐,甚至只是把它的枝桠进行了一点修整,那怕什么也没有做,只不过站在它面前对它进行了一番欣赏,那么它就具备了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人是文化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惟其如此,有人把广义的文化界定为人的人格及其行为的反映;也有人干脆将文化称之为人化。我们平时常说的所谓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址方面的文化指称,就属于广义文化的概念。

狭义文化则是广义文化的一种细分,它排除了广义文化中人类的物质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一般来说可概括为意识形态范畴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信仰、政治、法律、习俗等;有时也特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人们平时在习惯性表述时所指的文化,大抵属于狭义文化。在本文以下的阐述中,其文化这一概念所指的,基本上也应属于狭义文化之范畴。

二、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文化越来越被社会各方所重视。小至办企业,作商贸,大至整个城市经营,往往都热衷于打文化牌。那么,文化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文化之所以重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我们知道,民族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形成的具有长期稳定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以及共同血缘承衍的共同体。由于各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生产及生活方式、乃至长期形成的遗传基因等等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念、思想方法、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素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在这样的民族性基础上生成的文化,当然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有着这许多不同民族文化的存在,才形成了世界文化丰富精彩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是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体现着文化对人类极端的重要性。由于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是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思想基础,因此当我们论述文化的重要性时,就必须要从论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切入。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是无可估量的。可以这样说,一个民族如果丢失了自己的文化,那么就代表着这个民族有史以来所积累的所有创造力和共同精神的分崩离析,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反之,一个民族只要其文化得以延续,便能守住自强之根基。因此纵观历史,许多例子可以证实,大凡一个民族的消灭,首先便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的消亡。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历尽劫难而从未间断地延续着自身的历史,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得以逐步地走向强大,这与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坚不可摧是分不开的。而加世纪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就是其文化亦即其核心价值体系遭到破坏并被抛弃的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两个例子也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犹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犹太民族曾多次遭受驱逐、屈辱和屠杀。失去土地后,又颠沛流离长达1800多年,但他们却始终未被征服,并于1948年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正是在其强大的犹太民族文化的凝聚下,才使这个民族得以紧密团结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另一个例子是我国的古代民族党项族的灭亡。为什么我国有许多历史上从未建国的少数民族尚能生存发展到现在,而曾经建立西夏王国达300多年,并创造出灿烂文化的党项族却遭到了灭亡的命运呢?这正是因为忽必烈深知欲要消灭一个民族必先灭其文化的道理。他除了屠杀、放逐党项人外,对党项人的语言、文字、音乐,乃至服饰、民俗礼节等一系列党项民族的文化实行了最严酷的禁锢。几代下来,随着其民族文化的消亡,党项民族也就彻底灭亡了。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的盛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生死攸关的,这也从根本上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既是维系民族存在的最根本的纽带,也是促进民族发展的精神资源。民族文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这个民族的每个成员而言都是~种创造和接受,任何民族都是通过这种创造和接受,使民族内部的个人意识变为群体意识,由主观精神变为客观精神,从而形成共同的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这种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最终便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三、关于文化力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由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所形成的这股力量,就是作为其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力。那么文化力是如何在综合国力的构成中发挥作用的呢?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强权的悖论》一文中阐述了美国用以影响世界的两种力量:“一是硬实力,即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强迫其他国家遵循你所实施的特殊的行动方针。一是软实力,郎榜样的力量,理念和理想的力 量,也就是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更能潜移默化地起作用,它能使其他人想要你所拥有的东西,认同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他们喜欢并支持你的制度。”在这里,这位美国教授把文化力确定为一种软实力,并具体说明了它在国家综合国力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教授此番论述是从强势国家的角度出发。而本文前面就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的论述,则是从相对弱势的民族乃至国家的角度出发的。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8)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及我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__发展战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长效机制建设,以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规范为目标,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我校内涵建设和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是要认真研读全会通过的《决定》和的重要讲话,认真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领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新举措新观点,领会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在全体师生中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进程,为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推进世界一流__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党的十以来,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要通过各种学习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论述,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尤其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59号文件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照关于“好老师”的标准,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为工作目标,引导教师人和心都在课堂上,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全面深化改革将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一方面,要组织广大师生认真观看全国两会盛况,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另一方面,要以__年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基本形势和政策,结合以“两校一市”为试点的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和以《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为带动的__综合改革基本精神,重点关注和解读“两会”中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深化__事业改革的相关表述,增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推动我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率先发展。

《国家教育综合改革__试点方案》已于2014年11月公布,共提出10个方面52条措施,细化后有210项任务,其中,涉及高等教育的有122项,占60%,已经逐项明确了改革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要在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要求基础上,深刻领会《__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主要内容和精神要求,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地位,筑牢

本科生教学这个大学办学的根本与生命线为导向,以大学章程为依据,以推进二级学院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__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落实__市纪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____学院党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相关要求,加强对招生、基建项目、科研经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依法治校、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治校育人环境。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年,同时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更是做好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面向2020年学校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年。要将学习宣传党代会精神与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结合起来;将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与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按照校党委下发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____学院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代会的基本精神,分解好、落实好、实施好党代会的各项部署。另一方面,按照__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研制要求,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根据__市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定位,结合国家__事业发展,认真编制“十三五”学校总体规划和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以及国际交流等专项规划。各二级单位要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做好广泛宣传与发动。

继续深入开展以“校训”为核心的系列校本文化学习活动,尤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围绕“上体精神是什么”“上体精神新时期的意义是什么”“上体精神怎样服务于学校新时期的发展”三个重要问题,面向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开展“上体精神大讨论”活动,学习、讨论、凝炼、践行“上体精神”,以“上体精神”带动新一轮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9)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关于泰城环境综合整治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动员会议精神,动员全街道上下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实现环境明显改善、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的奋斗目标。

参加会议的有:各村(社区)支部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机关中层正职干部。

今天的会议有三项议程:

一是请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xx同志宣读《xx街道城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二是请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xx同志传达《xx街道迎接全区争创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测评实施方案》;

三是请党工委书记xx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xx同志宣读《xx街道城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xx同志传达《xx街道迎接全区争创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测评实施方案》;

下面,请周书记讲话,大家欢迎。

                       

刚才,xx同志传达了《xx街道城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xx同志传达了《xx街道迎接全区争创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测评实施方案》,xx对街道的城区综合整治暨争创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了重要讲话。xx的讲话阐述了综合整治和争创工作的重要意义,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对做好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xx的讲话,思想性、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是扎实开展好综合整治和争创工作,推动全街道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导。各村(社区)、各部门要认真传达学习领会周书记讲话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会议精神的贯彻问题再强调四点:

一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各村(社区)、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认真学习贯彻周书记的讲话精神。要通过学习重点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和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综合整治和争创工作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和刻不容缓的中心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综合整治和争创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要立即行动起来。xx对于搞好综合整治、创建文明城市,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各村(社区)、各部门要不推不拖,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要严格按照“三化”要求,在拉网式排查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形象进度,进一步分解细化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拉网排查的情况认真归分类整理后,于6月20日前报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要突出工作重点。省市文明委7月初就要来市、区检查验收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城区工作。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要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找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攻坚克难,努力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完善提升上下功夫。各村(社区)、各部门都要在对照标准、搞好排查的基础上,在综合整治和争创实施方案中突出重点、打造亮点、追求精品。

四要搞好督查调度。领导小组和街道督察办要进一步强化督查调度力度,对综合整治和争创工作情况,按照形象进度实行日通报制度,采取定期督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办法,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督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检查,特别是对督办整改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各村(社区)、各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强化中心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实现综合整治和争创工作的双丰收。

精神文明创建综述篇(10)

2002年11月8日,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1],在该报告的第六部分第二条,同志以仅次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行文位置,论述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内容。将“民族精神”写入中共中央的政治报告并在重要位置予以论述,这在中共党史上还是第一次,表达了中央对“民族精神”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央领导人对世界浪潮下国家发展、民族大义的深敏洞见和高瞻远瞩。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互为支持、互为生长的,两者协同构成社会的发展机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大力生产力,使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提升到“小康”,而且更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同志在报告第六部分的开头就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需要文化,而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说明文化的最高形态存在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而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正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最生动、最深刻的存在。

请同学们牢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含义。

上一篇: 金融工程的概念 下一篇: 办公室管理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