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外贸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3:43

企业对外贸易

企业对外贸易篇(1)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

从国际贸易融资的根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融资主要具有风险低、灵活性强以及融资成本较低的特点,合理的国际贸易融资对于中小外贸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风险性低的特点来说,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具有自偿性较高的业务类型,并且这种业务类型和企业的融资用途具有密切的关系,使得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融资风险较低。此外,还具备灵活性强和融资成本低的特点,使得客户在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融资利率。

二、现阶段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状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来看,我国在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都处于完善阶段。虽然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但是在贸易融资的政策要求上还显得比较薄弱。具体来说就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机制还不够成熟,即使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也没有完全的落实。

(二)缺乏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虽然现阶段我国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信用担保机构加大了建设力度,但是对于这种发展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来说,并不能很好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在信用担保制度方面是非常完善的。例如日本建立了52个地方类型的信用担保协会来为企业的信用进行鉴定和担保。具体的分配模式是地方类型的信用机构承担30%企业的损失,而剩下的70%是由日本政府所承担的。可以说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方面加强了财政预算来更好地对融资问题进行扶持,但是从服务机构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都是刚运行不久,其业务的经营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由于带批准入门滥过高,很多中小企业都难以达到要求。

(三)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针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模式主要有股票和证券两个方面,从股票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在我国境内的股票发行存在着很多限制,使得在中小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的背景下不符合上市要求,进而无法通过股票市场来进行直接融资。从证券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情况下证券市场都是为第二产业而服务的,针对于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也就是说在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通道不顺畅的特点。

(四)中小型贸易企业缺乏有效担保。由于当前进出口类型的中小企业都是以服务类企业为主,因此其自有资产较缺乏。表现为不但在流动资金方面,并且在可提供抵押融资的方面也没有很大的优势。从融资风险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在商业银行中能够接受的融资抵押担保物品主要有房产以及土地等,但是中小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并没有稳定的厂房和房产当作融资抵押物品,进而无法满足银行的担保要求,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抵押担保时受到融资限制。

三、完善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保障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发展的政府支持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发展的政府支持力度来分析,可以对世界中发达国家中的成功经验汲取一部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融资体系建立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手段来对中小类型的外贸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此外,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企业中的合作环境进行建设,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到一些会议中,例如展销会、洽谈会和招商会议等。

(二)创建全面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对此,合理的信用约束机制可以保证中小企业对于信用在企业发展中的认识,那么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就会一定程度的增强中小类型外贸企业的信用意识,进而在加强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经济市场的正常的运行。

(三)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力度;其次在对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完善的同时,应该对股权市场入手来对企业于信用机构之间的发展。最后,可以说一个刚刚成立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无论是直接融资模式还是间接融资模式都具有较大的困难,那么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融资计划,在适当的融资机构获取资金。

(四)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和银企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首先需要中小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信用观念意识的同时,转变长期的欠债不还的形象,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注重市场信用,在讲信用的同时全面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进而避免造成自身损失。除此之外,中小外贸类型的企业应该定期的向银行体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在确保每一笔单笔贸易的背景真实性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回笼资金和货物均能按照银行的要求流动,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过程中注重信用。

四、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其融资难的问题并不是短暂性的,也不是单方面的。那么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从中小企业的自身、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等方面出发来对国际贸易的融资问题进行完善,以保证中小外贸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逯词章.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及法律对策[J].中国商贸,2012(14).

[2]朱佩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2(14).

[3]曹菲菲.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0).

企业对外贸易篇(2)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日

一、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现状概述

(一)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现状。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正处于从起步阶段向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转变的时期,进出口总量,尤其是出口总量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中小企业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虽然技术密集的、较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出口的比重在稳步增加,但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会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的较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随着中小企业更好地掌握对外贸易的规律和趋势,逐步建立起外贸综合经营基础,大力增强对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幅度提高。总之,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重要,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企业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中小企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如此迅速,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外,跟其本身所具有的有利条件也有很大关系,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外贸方面的充分性和必然性。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有利的条件:

1、中小企业具有灵活的机制。与大型国有外贸企业相比,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经营思想上,其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窠臼约束和框架限制,从问世的第一天起,就直接进入市场竞争,从而具有了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开拓市场的创新精神;资金结构上,其是以股份的自愿合作形成资本,从而构成的利益群体,企业明确指向是以增效盈利为目的,利益驱动其必然地要冲破旧体制束缚去进行市场化经营,以获求利润最大化;机制的灵活性,使中小型外贸企业在操作中对市场的反馈灵敏度极高,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去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

2、中小企业产品具有区域优势性。中小型外贸企业受规模所限,大都归属地方行政部门管理,从而使企业在产品经营上带有明显的社区特色。这种社区特色尤其在乡镇外贸企业和个私外贸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而构成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为利用的社区人文关系,从而获得来自有关方面的支持,例如获得行政支持。而且中小企业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其具有较强的社会亲和力。由于这类企业与当地生产型企业的起步,大都是以家族、宗族或同村、同乡、同业为背景组织创办的。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族缘关系、业缘关系及地缘关系构成的“五缘文化”,使这类中小型外贸企业与当地生产型企业具有极强的社会亲和力。

可以说,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保持这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不衰退,离不开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可是矛盾总是共存的。中小企业在外贸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虽然很大,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环境的认知不足。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的中小企业,需要对贸易伙伴国的商务法律、贸易政策、政府干预措施、经济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借助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全面了解,然后制定本企业的对策。即市场前景良好则开拓,否则主动放弃。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现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

(二)缺乏融资渠道。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瓶颈。一方面企业缺乏政府对其融资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没有稳定的银企关系,也没有防范风险的基本保障,因而一些企业有市场,但因缺乏资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或无法及时更新设备,造成产品质量差,导致市场萎缩等等。而且,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所需要的投资很大,成本在短时间里会大幅度上升,如建设厂房、建立销售渠道、进行广告宣传等,这些对于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根本无法承受。

(三)经营存在盲目性。由于资金、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那样建立起宽泛的营销渠道和信息收集渠道,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国际市场的供求信息,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体系和贸易规则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处于被动的局面。而我国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往往被动地等待外商或商上门联系。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了上网条件,理论上具备了拓展全球业务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寻找到本企业多需要的有效客户信息,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因为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业务信息网络资源缺乏,在与外商的联系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

(四)出口渠道和市场单一。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知识和经验,面对国际市场往往无从下手。因而,长期以来,企业都是向外贸公司提供货源或通过合资企业等渠道开展外贸业务,渠道单一、市场狭窄,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手段。而出口产品结构雷同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加上出口市场狭窄,各企业为了推销其产品,竞相压价,造成了出口市场的混乱,有时甚至不惜低价倾销,招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继而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五)缺乏产权开发与保护意识。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还不是很重视,看到同行生产的产品性能款式优于自身,就会马上组织力量去研究,进行技术嫁接改进,模仿生产加工,毫无申请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专利权的成品,极有可能使外商陷入法律纠纷,外商也很难感兴趣。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对策建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面临着经济、政策环境和创新观念全球化。面对新形势,外贸中小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应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的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灵活运用内外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是加强外贸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

(二)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实现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因此急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资金的支持。但目前金融部门怕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大都很漠视,政府及其他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致使中小企业感到举步维艰。

为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我国应尽量建立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中介组织等共同组成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支持体系。因此,国家要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可考虑: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提高贷款的比例;充分发挥城市合作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的作用,使其发挥类似中小企业银行的作用,规定一定的贷款规模(如70%)专用于中小企业;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信用保证;实行优惠贷款,主要是对高科技企业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无息或贴息贷款应由财政拨款,要把主要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出口等。

(三)中小企业应重视开展间接出口。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虽已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自身不熟悉国际市场或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导致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开展国际贸易困难重重,必须寻求大型外贸企业的帮助,或加入由外贸公司牵头若干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优势,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减少贸易风险;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为专业外贸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外贸公司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的关系,才能构筑国际竞争优势。

(四)拓展外贸市场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有较强的适用性:一是网上贸易可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二是可使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出口贸易环节,节约交易时间,显著提高经营效率;三是网上贸易可以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信息和交易安全问题,通常利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身份验证等方法加强防范。

(五)外贸发展应大力推行技术创新战略。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同样如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新、特、优产品获得市场竞争力,因而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地接近市场和直接面对消费者,使产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中小企业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数量在全国占有相当的比重;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质的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新技术材料、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扩大出口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借鉴国外国际企业成功经验,实施国际战略。只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进步、不断壮大企业实力,相信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前景必将是光明的。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对外贸易篇(3)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很多企业开始向着国际化的道路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提升管理水平,积极运用相关措施,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以保证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的共同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如今的企业社会责任所关注的范围已经十分全面,包括产品质量、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需要我国企业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社会责任主要强调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员工、环境等承担责任,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社会经济、人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基本吻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推动企业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联系,以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有效缓解贸易摩擦

企业社会责任对出口贸易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在对出口贸易进行开发利用时,应提升自身科学调查和评价的能力,统一规划开发利用区域的洪水灾害控制,企业供水、排水不得损害他人或是公共利益,国家鼓励企业开发利用水能、水运资源,但是限制在水源不足的地区工业的耗水量。现阶段西方国家的绿色壁垒等政策增加了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而这一系列规定,要求我国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重视社会与他人利益,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摩擦,保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促进外贸企业的转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粗放型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科学集约型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必然遵照的模式。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处于顺差的状态,外汇储备充足,应适当减少国内低劳动成本企业,加快企业转型。企业社会责任中SA8000等规则要求企业提升劳动者待遇,维护劳动者权益,外贸企业可以将这些规定作为促进企业转型的机遇。

并且,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会再仅仅关注商品价格,而是更多的关注企业形象、社会影响力等,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企业产品竞争优势的转型。

(四)加强企业对员工权益的维护

现今我国很多企业还存在着侵害员工权益的现象,员工经常会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工伤事故也频频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提升相关法律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满意度、归属感、认同感,从而更多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

(一)削弱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

我国在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生产出的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优势,是因为其劳动力的低廉、劳动环境的恶劣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强调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对环境保护,这将会使企业的资金投入大量增加,提升生产成本,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二)降低外商对投资的吸引力

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价格低廉的产品,这类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依靠生产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较低,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要求企业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了企业生产成本,失去了原有产品低廉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三)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都根据由发达国家实际情况制定的,这也使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上经常可以利用保护人权等名义限制我国的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减少就业机会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极大的影响,这些企业为了转型,必须进行裁员,将会导致大量的劳动人员失业,减少了社会上的就业机会,同时对社会安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今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对我国对外贸易有着重要影响。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摩擦,促进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员工权益,加快外贸企业转型。但同时也会削弱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降低外商投资积极性,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减少就业机会。企业应深入分析其影响的两面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对外贸易篇(4)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涉及到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不但要面临着企业本身实力不强、可以流动的资金比较少、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等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到一些国际政治问题、经济上容易出现的风险、外汇管制、汇率容易出现的风险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地位相对弱势

首先,根据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外贸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能得到进出口的资格,同时我们国家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进出口额度也才勉强达到平均几十万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注册资金和进出口额度方面是非常弱势的。其次,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都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最后,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在业务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国际汇率变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无法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就使得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很难获得银行方面的融资。上述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些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就更加加剧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难度。由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信用度,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这就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融资越来越难,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对于风险的控制力比较薄弱

由于对外贸易融资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所以在风险性上就会更加的高,会涉及到贸易术语的选择和使用等相关问题,贸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问题,银行以及相关的进出口企业融资的信誉问题。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拥有内部信用监管系统,这也就侧面的表现出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信誉风险是非常高的事实。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不注重内部信用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很多的欠款情况,再加上国际上的一些政治经济风险和外汇、汇率风险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风险的控制和融资都难上艰难。

(三)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贸易融资的相关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

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问题导致相关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都不是非常专业,无法和银行方面实现有效的沟通,这就会影响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在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进行更新的时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也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适合自身的相关对外贸易融资产品。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服务。这样在一方面满足了外贸融资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也同时具有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效益相对更高效的优势,可以提高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融资成功的机会。在我们国家,很多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够不充足,因此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融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进行长期稳固的发展的。中小对外贸易的企业在选择使用对外贸易融资的方法时应当先要注意性价比的问题和风险指标的相关问题。要优先选择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分散、贸易方式与融资互相结合、交易过程都非常适合对外贸易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后与专业的对外贸易融资工具一起使用,加强与供应链融资业务和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的问题的关注,这样一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对于企业内部的出口风险进行控制

国内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应该逐步的培养自身的融资风险意识,把对外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风险都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能够在融资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不同种类的结算方式来规避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相关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们国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类政策相关方面的金融工具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非常的少见。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在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没有条件对国际上的客户进行融资信用调查或者没有足够的成本进行调查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国外客户资信不够或者银行资信不够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如果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来应对收受海外账款时所面对的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扩展自身的贸易规模,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为获得贸易融资铺平了道路。另外,国际保险理赔这项服务也可以为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贸易融资、账务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出口贸易融资方法叫做“福费廷”,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更加简单的获得融资,同时能够有效的抵抗外汇方面、银行方面、商业方面的风险以及政治风险。所以说,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搭配上上述的这种融资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来规避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所面临的国外信用风险。

(三)对于外贸融资方面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对外贸易融资进行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会发现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贸易融资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的,这种人才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非常专业的相关方面操作素质,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从下列图标可以看出:所以想要把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的更好更专业,就要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把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尽可能详细的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上经常使用法律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帮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方面的相关金融融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银行进行沟通,随时的对于新的融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最后要在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相关信息,针对随时变化的国际贸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方案。

(四)建立企业的商业信誉

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向融资方和担保方证明自身对于账款的偿还能力。而成功的融资是建立在具有偿还账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设立相关的系统用来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为此,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要从本身出发,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对企业的具体任务进行相关参与,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对银行方面新的融资方式进行掌握和了解,提高企业的还款能力。我们国家大多数的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在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在私立的信贷机构进行借款,但这种信贷机构要求的利息又非常的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断裂后,就四处举借民间信贷,但是高额的利息往往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病急乱投医”心理,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改变这种心理,要在适应社会平均利润的基础上来慢慢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企业对外贸易篇(5)

一、引言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对外贸易企业受到明显的冲击。我省一些对外贸易企业相继停工停产,甚至倒闭关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融资难”是其中最为突出和根本的问题。鉴于当前福建省外贸企业融资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二、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及融资概述

根据中国外贸公司名录网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福建对外贸易企业有5000多家。这5000多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私营企业。根据福建统计局统计年鉴,福建对外贸易经济中,2012年进出口总额高达1559.3亿美元,同比增8.6%,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78.4亿美元,同比增5.4%;进口580.9亿美元,同比增14.6%。进出口、出口、进口继续保持全国第7、6、8位;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位居全国十大外贸省市第2、4、1位。这说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对中国这个外贸市场是很重要的。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以出口为主,企业贴牌加工量比较大。福建省对外贸易占福建整个经济比重较大,而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劳动力、原料等成本的上涨对福建出口造成影响。据福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网站相关数据可知福建省主要的出口对象为欧盟和美国。2008年5月,美国玩具产业协会公布“玩具测试和安全认证系统计划”新草案,将使我省玩具出口美国成本增加1/4左右;欧盟实施的“预注册”(REACH)法规,也使我国产品成本提高5-6个百分点,对我省企业出口带来严重的影响。

看似发展较好的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足,导致其只能用微小利润甚至亏本来保住海外市场。流动资金不足、审批周期长及新批贷款额度少几乎是沿海城市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截止2011年12月止,新浪财经记者在福建闽南地区走访的多家企业中,80%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都不好。但是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资金需求量大,此时只能通过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那么福建对外贸易的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从而不断推进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小微企业,融资途径较少,资金周转困难,对于大单、长单不敢轻易接下来。2007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了银行利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压力增大。融资困境无疑是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足但质量低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跟金融机构等债权人进行约定,当被担保人没有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融资担保机构,有利于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处境。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平常不易遇到优越的信贷,但有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其拿到信贷的可能性就多一些,利率也比在民间信贷市场上要低很多。

据福建省经贸统计,2012年初我省有近700家融资担保性公司,数量是足够的。同时省经贸委提出截止2011年底,我省这些融资担保公司为我省14000多家的中小公司提供1600多亿的担保额度。但我省融资性担保业担保公司规模小、担保放大倍数小、未开展业务担保公司多等问题,制约了我省融资性担保业的发展。而且我省管理当局缺乏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也造成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缓慢。

福建省的融资担保机构中仅有12.6%(88家)获风险补助。获融风险补助的很多家融资性担保机构都只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担保。而福建对外贸易企业有5000多家,这必将导致高质量的融资担保机构的不足。而2013年1月据工商时报截止2012年底,多家担保公司面临退市,特别是晋江的多家担保公司。这又会导致高质量的融资担保机构严重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

2.金融机构放贷失衡,民间借贷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银行长期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福建外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较小,限制条件较多。现福建正在进行海西建设等项目,导致很多银行资金都流向国家建设项目当中,或是对台贸易项目中。且我国2013年年底可能实施银行业的改革,国家可能不再为银行业不良贷款买单。福建对外贸易这种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银行贷款的压力随之而升。

在福建特别是闽南和福清的民间借贷市场很活跃,但是对福建外贸企业而言,福建其民间借贷市场远离体制之外,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加之监管缺位,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便会推高资金价格。民间借贷的高成本导致其只能解决部分外贸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拆借问题,对外贸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融资需求帮助不大。而且福建、浙江等地不断发生民间借贷卷款私逃的现象。种种原因阻碍了了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给福建外贸企业融资造成一定的压力。

3.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晚,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在我国上市的条件较为苛刻。对于福建一般的外贸企业而言要上市是比较困难的。截止2012年,在境内上市的福建中小企业总共才15家。福建多数的外贸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距离创业板上市的条件还有差距。那么福建外贸企业主板上市的概率更低了。而且福建资本市场单一,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较为困难。基于我国债券市场的不完善,导致福建外贸企业几乎没有直接的权益或是债券融资的渠道。

(二)自身原因

1.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小

厦门的机电、电子产品,泉州的鞋类、箱包和服装,漳州的海产品、茶叶和花卉,以及龙岩的矿产等产业集群在外贸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截止2011年福建的产业集群有60多个,这些产业集群在虽然省内是比较出色的。但与浙江、上海等地相差甚远。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微型企业,不利于风险的规避。福建对外贸易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主要是进行产品加工及贴牌生产。这就导致福建对外贸易企业不仅规模小,且缺乏一定的创新技术,在市场上容易受到各种影响而失去市场份额。而且,企业规模小,其抗风险能力小,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等问题。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2.外贸融资人才缺乏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较少有专业的融资部门,一般都是由财务部进行相关的融资。且这些外贸企业多数缺乏对外贸易融资工具的了解,缺乏专业知识及相应人才,不知如何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及特点进行融资筹划。现代银行的融资产品特别是外贸融资产品多种多样。如果缺乏融资规划会导致企业盲目融资,提高融资成本,融资受限等情况。

而且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与银行的沟通存在严重不足,企业对银行很多融资产品及政策不是很了解,这样会导致企业丧失较好的融资机会,从而在某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企业需要专业的融资人才,才能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

3.企业管理问题

在现代的企业中,企业的管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本就发展晚,且基本是家族企业,其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在家族式的管理下,这些公司缺乏一个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管理者,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决策较为盲目,适应不了市场经济要求。

再者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往往存在假账或多套账的现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就导致了银行难以掌握贷款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信息,信贷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融资。

四、解决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外部解决对策

1.完善担保体系

我省应该针对我省外贸企业其特点等而专门成立对其进行担保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可以根据进出口市场的不同而细分不同的担保部门等。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从自身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我省的融资担保质量。

另一方面,我省应该明确各部门对担保行业的服务与监管职责,从制度上保证担保体系的建设。并且制定担保机构管理法规制度,严格规定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行业管理和自律等方面,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业务指导,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2.完善金融体系,规范民间借贷

我省应该根据各个地区发展特点组建村镇银行和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省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当地银行应该丰富其外贸融资产品,不断根据福建外贸企业特点推出新的外部融资产品特别是结构性融资产品。

当地银行也应制定适合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评估办法。此评估办法要体现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状况、风险和偿债能力,并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在风险评估方面要特别关注国际经济形式、外汇风险等。完善金融体系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将得到缓解。

福建省海外华侨华人众多,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民间资金充裕,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这种民间借款资金应该要充分利用。我省可以鼓励建立正规化的民间借贷公司。并对国外华人华侨资金成立专门的借贷项目,政府应该对这部分海外资金提供保障,并颁布一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合理规范及监督民间借款,降低借款成本。在规范的民间借款环境下,民间借款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缓解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

3.完善资本市场

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还是很困难的。对此,福建应该做到:

(1)开展企业上市培育服务,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我省应组织保荐机构,对拟上市公司开展运作培训,全面推广企业上市的成功经验。让有可能上市的公司以较少的成本上市。

(2)大力发展本土资本市场;我省建立的第一个本土资本市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于2013年6月投入运营。非上市企业,可以到该中心挂牌,中心将为挂牌企业提供股权转让平台和私募债转让平台。这样可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福建应该在该中心中专门划分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服务。

(二)企业内部解决对策

1.实行企业合并,推广产业集群

目前福建中小企业在国际采购中所占比例少,这些企业在完善自身产业后,应该把这些产业链向外推广,同时,政府也给予相关扶持。而且福建对外贸易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我省在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集群中各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故我省应鼓励小微企业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是优化结构,持续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的根本保证。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有关并购重组的优惠政策对关联性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促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及资源利用率,使企业低成本扩张,获得高效益。合并小微企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提升服务品质与品牌认知度,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在合并的过程中建议福建广泛利用海外技术资源及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价值链,使得福建的产业集群更具实力。如此,银行及其他债权人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信心,从而拓宽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道路。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因为其外部的融资条件而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政府及金融机构等。不论企业是何种融资,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经营情况良好的前提下。企业自身的因素才是决定其融资的难易程度。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应该自我反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综合实力,为改善融资困境创造条件。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缓解融资压力。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提出全面、真实的财务报告,合理评估各个项目。这样可以给银行信贷提供一定的保障,降低企业融资的难度。对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要提高经营管理要避免家族式管理,并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实行职业经理人与家族管理者共同管理模式。

3.培养融资专门人才

在如今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以及银行推出的多种多样的贸易融资工具中,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贸易融资方式。此时就需要企业有融资方面的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各种融资信息中,结合企业本身的经营实力和经营特点等而选择有利于企业的融资途径以及融资产品,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结束语

造成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的原因不仅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

对于福建省对外贸易融资困境,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以及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徳陪,梁勇.福建外贸获益自贸区战略[J].中国经贸,2011(4):37-38.

[2]林本喜,鲍曼君.福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考虑[J].发展研究,2011(2):66-67.

[3]卢志渊,陈俊明.泉州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及趋势探究[J].东南经济管理,2011(5):40-40.

[4]陈琳,何欢浪,罗长远.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的出口行为:广度和深度[J].财经研究,2012(10):135-141.

[5]潘韧.我国中小企业对欧贸易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国际商务论坛,2013(4):32-34.

企业对外贸易篇(6)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经济变缓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010 年第四季度,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收入急转直下,仅301 亿元,不足全年贸易收入的 10%,同比下降约60% 。可以说,短期看全球经济形势不利于银行保险利益的增长,然而不可否认,全球经济形势对于规范该行业并推进其顺利运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经济变缓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一、全球经济形势下审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21世纪初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在发展中不难看出,存在重规模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型发展倾向。基于全球经济形势,提出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1.合作模式的短视化

审视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模式处于非常初级的层次,即海外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点、客户信息、客户级别、客户信誉等,中小企业则在驻外点与客户办理业务,中小企业再向驻外点支付相应的手续费,两者的合作模式只有利益为目的,合作模式松散、简单,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可以说合作模式的短视化。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中还存在可以与多家公司合作的的情况,至此中小企业处于劣势,中小企业只能通过一定的佣金来获得竞争与资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在缺乏规范的制度下未能妥善处理相应的客户服务与长期合作,使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2.销售过程的失常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中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其产品对其宣传,常常是处于隐瞒自我身份与产品性质的状态,使客户在接触公司产品时多半误以为购买的产品为本地产品,且具有本土性质,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与失实性。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也导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产品是顾客投诉最多的一项,或因其未提前说明,或因其销售的误导等,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也即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持续发展造成负面效应。

3.产品结构的单一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产品目前处于单一化的阶段,即对外贸易的产品主要是简易低端险,即以分红、加工等为主,然而以分红、加工等为主的贸易产品本身存在几大弊端,如一是产品不能满意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能针对不同的顾客提供不能的产品选择;二是产品的优势不明显,产品的分红与利息并不比本地销售高出多少,甚至有些还比本地销售的获得更少,在两相对比之下,其竞争力则受到了质疑;三是对外贸易的资金运转方式不利于公司的资金的灵活运转,给公司的运作也带来压力,因此可以说,产品结构单一化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弊病。

4.监督体系的缺失化

监督体系缺失化即当前监督体系不能有效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运转提供有效与完善的监督。目前从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主要有监督局与监事会。监督局与监事会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且当监督局与监事会出现摩擦与歧义时,通常监督局会处于优势地位,而监事会的约束力与申辩力则受损,此类不对等的监督系统也即对监督本身提出挑战。简言之,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二、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标尺与衡量

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标尺与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全球经济形势的审视下,得出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发展标尺与衡量。

1.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

针对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的问题,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要求中小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效应对对外贸易的形势,工作人员在处理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对贸易产品向客户理清楚,避免销售的误导现象出现。本地开发则侧重做好产品的开发、产品的跟踪与后续服务、工作人员内部的培训等。在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以“一对三”的规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两败俱伤,主要在于明确工作人员的佣金分配,以免使工作人员窜入海外销售其产品,或是有关工作人员对推销的产品积极性不高。由于工作人员本身业务较忙,常常忽略推销相关的产品,或选择简单方便的产品,由此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

3.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

全球经济形势针对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问题,提出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区域划分与专门销售,既有利于产品各类的多样化,也有利于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深度发展。简言之,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主要意义在于为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标尺与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以全球经济形势为切入,得出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发展标尺与衡量。

三、全球经济形势下探索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与选择

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1.合作模式的战略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大致分为四种: 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新设以及金融集团。目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还处于分销协议的初级阶段,在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中,双方仍然相互独立,但合作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双方共享资源与市场,共担风险,组织结构松散但合作关系并不松散。中小企业不仅承担销售角色,而且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利用对客户资源信息分析以及市场反馈来设计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我国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环境下,战略联盟有利于凝聚双方力量,避免因为各自利益所趋而带来的诸多弊端。诚然,随着合作的更为深入,合资新设以及金融集团的趋势也可尝试与探索。

2.贸易中介的专业化

针对当前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提出由贸易方面设立专业中介机构或与现有中介机构联合从事销售。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专业化中介的设立,可以使贸易能成为规模化的重要来源,扩大其来源收入,而非目前的以收取手续费为来源的方式,此种方式也不利于提高贸易从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具体运作中,可以相互谈判,建立深度的合作方式。专业化中介则在销售人员的素质考核、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销售人员的产品通晓等方式进行监督与考察,确保相应的服务与质量。对于对外贸易的意义主要在于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可以减少销售质量担忧的风险,责任纠纷上也会减少,公司的声誉也由此可以得到维护。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对于双方的意义还在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人员成本的降低,是互利双赢的发展路径。

3.监督体系的全面化

随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监督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可以说,可以规范的监督,任何一个产业也可能崩塌。监督体系的全面化要求监管机构加强协调,联合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权责,防止监管力量被削弱。同时监管层应该对不同的合作模式分类监管,例如对于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的主体加强准入监管,对于依靠签订协议方式合作的分销模式及战略联盟模式则要注重市场行为监管。简言之,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参考文献:

[1]舒新国.银行保险直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张青枝.银行保险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调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3]张广华,童芳芳.银行保险制度研究及路径选择[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企业对外贸易篇(7)

在全球经济变暖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为寻求更好的发展,选择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但通过对以往的数据观察可发现,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以2015年的第三季度为例,对外贸易经济收入有所下降,下降了大约60%,收入仅仅只有301亿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大形势可以促进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规范行业要求,并促进其产品结构的增加与转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现在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比如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观察国际经济形势,从全球的经济环境分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明确规定衡量的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各部门间的责任分配、如何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综合来说,即使在短期的效果下国际经济形势可能会阻碍保险利益增长,但对外贸易经济依旧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为更好地寻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解决困境与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解决方法:构建战略联盟、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构建监督体系等。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诞生的较晚,但发展很快。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但相较国际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出现众多问题,具体分析可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过程单一化、销售失常化等。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趋于规模与效率、质量与数量无法共同保证的趋势。

(一)合作模式短视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模式短视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贸易双方仅以利益相关联,管理松散,没有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具体表现为,国外的企业来提供客户的信息与网点等,我国中小企业为驻外点支付手续费来处理与海外的客户之间的业务。除此之外,若多家公司同时与其合作,中小企业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少量的佣金来竞争。同时,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不利于与客户长期开展合作关系。结合以上分析,可发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当前想得到可持续发展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销售过程失常

对外贸易中,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失常化是目前在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因为销售人员未提前对产品进行说明或者销售人员选择隐藏产品性质来推销产品,导致顾客对产品产生误解,误以为选择的是本土产品。这些行为具有很强的欺诈性和失实性,而这些都会导致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问题。

(三)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丰富企业的产品种类,进而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成为目前思考的重点。但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走访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单一、种类较少,在加工方面,大部分都是以低端的代加工为主。而这些单一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并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种类过少,面对不同的顾客时,就无法提供更多的选择,无法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对外贸易的产品与本地产品相比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竞争力明显不足。例如,由于属于代加工,导致部分产品的利润很低,甚至比原产地的产品利润还要低,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的外贸产品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同时,对外贸易采用的资金运转方式还不成熟,无法满足公司资金灵活运转的需求,这样就为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一定麻烦。

(四)监督体系缺失

当前负责监督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为监督局与监事会。但当前的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监督局与监事会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问题。监督系统的关系不对等,在两者意见不统一时,监督局的权利优于监事会,这样就导致监事会的约束力和申辩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体系缺失化就会极大的影响每一个中小企业,无法实现完善的监督,因此需建立合理全面的监督体系。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

根据上述的分析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现在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比如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观察国际经济形势,从全球的经济环境分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明确规定衡量的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各部门间的责任分配、如何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综合来说,为更好地寻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解决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构建战略联盟、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构建监督体系等。

(一)构建战略联盟

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实际的对外贸易过程中往往选择构建战略联盟,从而促使双方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的合作模式并不完善,属于分销协议的初级过程。中小企业相互合作以共同谋取利益为目的,但实则互相独立。而在国际市场中,双方互相关联,资源共享,所面临的风险也由双方共同来承担。双方合作的产品,由双方共同参与设计修改,面对客户的需求,共同分析设计。为更好获得利益,因此需要针对市场需求来设计产品。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战略联盟的方式可以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高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所追求的利益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二)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

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还属于起步阶段,实力不够雄厚,所经营的产品种类少、结构单一。发展对外贸易,首先就应该扩大产品种类及产品结构,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出口销售量,从而增加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其次,加强专业贸易中介的建设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出口销售量。专业的贸易中介可以规模化管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企业人员培养以及管理工作等。通过专业的贸易中介指导,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监督好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及素质。随着销售人员素质提高,越来越专业化,可以极大的避免销售质量风险,减少纠纷,从而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的捍卫了企业的声誉。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的重要性在国际上都得到认可,各国选择专业化的贸易中介来介入对外贸易。通过专业的贸易中介,可以使得交易双方获得更高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三)构建监督体系

当前负责监督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为监督局与监事会。但当前的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监督局与监事会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问题。监督系统的关系不对等,在两者意见不统一时,监督局的权利优于监事会,这样就导致监事会的约束力和申辩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体系不规范会极大地影响每一个中小企业,因此需建立合理全面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解决当前存在的弊端,将责任明确划分,解决关系不对等的问题,使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分配具体责任与权利。其次,对外贸易涉及国际经济市场竞争,随着经济发展,产品种类与销售也会随之改变,这就要求监督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应与改变。

(四)加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需通过团队合作的努力,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才能经得起经济大市场的考验。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商务英语类的优秀人才。为更好的培养所需人才,中小企业纷纷选择与高校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为从事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与高校内的商务英语人才良好合作搭建平台,从而加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当然,高校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将教学的内容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国贸专业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可及时了解报关流程、商务谈判流程等,包括英文合同的确认等。这些过程都将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为下一步的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产品研发投入

要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产品的研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进而研发出更多类型的产品,以此满足国际市场上更多客户的需求。而加强对产品的研发,还可以节约成本,增加制造的利润,以此提高产品的利润,进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备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更好地占据竞争的制高点,为下一步的市场开拓奠定基础。结语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但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使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应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困境中探寻出一条出路,从而提高国民经济,使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铀生.“十二五”约束性指标下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企业经济,2011,(8):10-12.

[2]谷莹.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126-129.

企业对外贸易篇(8)

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民营企业在1978年出现,从此之后,民营企业开始有少量的出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使企业的出口额增加,由原来的57%增加到了75%,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从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

随着我国对民营企业的重视,民营企业也得到了许多政策的支持。从入市以来统计,民营企业进口额年增长在2004年是136.2%,出口额是137%,比同期全国进出口的增产率高105.4、104.6个百分点。在2007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分别是1226.9、2976.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3.3%、24.4%。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也在逐渐的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对外投资总额是906.3亿,分别分布在172个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国外开拓了市场,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来发展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纺织品、化工、服装等,这些外贸产品,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差别化水平低,因此形成了不合理的对外贸易市场。正是由于这些单一的产品和不合理的外贸市场,导致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狭小,发展速度受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发展民营企业,必然会对民营企业造成重大的伤害。因此,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市场中的发展不合理,又由于单一的管理结构,使企业无法适应复杂的国际市场。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陈旧。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更加缺乏。在对外贸易中,企业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因此科学管理模式缺乏,是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最大瓶颈。由于管理模式的老化,企业中的决策或者政策,把握不准确,因此在实际的对外贸易中,会出现不该出现的贸易事件,使企业对外贸易中造成不愉快。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企业,在管理民营企业时围绕着家族关系来进行管理,导致在管理具有局限性,也会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3)人才的缺乏。中国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比较缺乏。如此,以农民工为主要力量的民营企业,由于文化水平低和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了民营企业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4)品牌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民营企业而言,在国际贸易中只顾得看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如果企业可以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站立的品牌,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但可能因为投资过大,市场对许多因素无法测量,管理和销售无法使用有效的模式,导致企业的风险过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

三、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优化市场结构,使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是结构过于单一的国家,在现代化发展和进程中,由于国际市场体系的需要,所以合理的贸易市场结构,丰富的产业结构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领域。在新的贸易市场发展中,贸易结构多元化,会给高科技贸易产品带来新的发展领域,同时也给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带来进一步的措施。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化管理模式,现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上,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专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可以有效的给民营企业带来优化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

(3)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实现有效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民营企业来说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现代化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农民工为主,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培训和科技的培训,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次要引进人才,使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加大。

(4)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所以缺少品牌产品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不占优势。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市场,与其他品牌竞争,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对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民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人才等方面来谈如何实现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如果能切实的去实施这些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是一大进步。同时,应尽可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政府给予政策的扶持,从而使民营企业有更强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5.

[2]戴馥心.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陷阱及其防范[J].黄冈师范

学院学报,2007,(4).

[3]王岩,何山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边疆经济与

企业对外贸易篇(9)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浙江民营企业中以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占的比重相比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大,这证明了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商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应加大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2010年浙江出口额居前十位的商品见下表[1]:表2.22010年浙江出口额居前十位商品从表2.2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出口商品以轻纺、服饰、鞋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约占总出口量的31%。这类商品主要是靠其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国际化程度低,使其容易受到进口国反倾销等措施的限制。从下图2006-2010年浙江省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看(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各类主要商品出口额均有上升趋势,且机电产品所在比例较大。虽然机电产品比重有较大增加,但所出口的机电产品产业链比较短或处于产业链终端,附加值比较低。因此,总体而言,在浙江民营企业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

2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贸易方式分析

贸易方式主要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与全国及江浙沪等贸易大省有所不同的是,浙江对外贸易形成了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独特贸易方式结构。浙江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额的比重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1993年至2010年,在浙江省出口贸易中,出口额和一般贸易额都呈上升趋势,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5%~82%。一般贸易为主导成为浙江贸易的主要特征。因此,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方式结构体现了浙江拥有发达的区域经济结构,也体现了长期以来浙江外资比例偏小的特点。一般贸易的产品附加值较高,出口企业的利润也比较多,同时有利于创立与推广出口品牌。从收益与成本分析来看,一般贸易更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创利于发展。目前,浙江民营企业出口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出口产品发展到输出企业再发展到输出产业集群,已经有许多同行业企业组团前往国外投资,在国外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也能绕开出口国的贸易壁垒。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国际环境因素和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企业融资困难、贸易方式、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局面更加严峻,压力和风险也逐步上升,严重制约了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1浙江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效应低

浙江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依靠廉价劳动力,控制产品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很少。出口产品大多是档次低、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在越来越精细的国际分工面前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如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等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科研和技术的投入,只计较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浙江民营企业产品品牌效应弱,竞争力不强。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2005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中,浙江有45个,品牌总价值为1463.17亿元,而青岛海尔一个品牌价值就达626.43亿元[2]。雅戈尔品牌价值为28亿元,是浙江省品牌价值最大的。在一些消费者眼中,浙江产品就代表着价格低廉,质量低下的产品,浙江的块状经济产品绝大部分还属于大路货甚至低档货。另外,在世界品牌实验室2007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评估结果中,虽然浙江品牌上榜率为48个有所增加,成为全国第三,但是在品牌价值排行前65名中却没有任何浙江民营企业的品牌。浙江民营企业只顾降低成本,不重视其品牌建设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浙江许多民营企业都存在对品牌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少,品牌文化设计推广度和深度不够,并且缺乏对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的定位。另外,在品牌文化推广过程中推行的“重广告轻品牌”的营销手段,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传输品牌文化,造成品牌推广手段单一的局面。以上几种误区,均不利于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2浙江民营企业资金周转不足、融资困难

浙江民营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资金不足,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来说都不愿意对民营企业提供综合授信服务,并且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以来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延误民企的商机,“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难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还是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项目,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调查数据表明,有80%的浙江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其中11.15%的企业表示“有很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3];在通过对企业现有融资主要渠道及各渠道的重要程度调查表明,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仍是目前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民间借款正逐步成为企业融资的一个补充。另外从重要程度来看,“自有资金”仍是企业融资的最为主要的途径,其次是银行贷款、民间借款。“银行贷款”虽然是对于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途径,但并非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可见“贷款难”的问题在民营企业中仍属于普遍现象。

3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浙江民营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其盈利模式还是过于传统,依然是“四低”打天下,即低成本、低价格、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浙江省大多数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都是以仿造为主,遏制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创品牌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有句话说的好,“一流设备、二流质量、三流价格”,企业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和装备改造费用,有制造优质产品的能力,却无法在高端市场竞争,只好以中档产品立足于中端市场,最终导致“奔驰轿车拉黄沙”的现象,这就是浙江许多民营企业的现实写照。由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极大地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存在诸如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效应低、融资困难等制约和限制性因素。为了进一步促进和优化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向产品转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新产品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优势,最重要的在于加快科技进步、发挥科技在产品生产中的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更是浙江民营企业最有效的途径。浙江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主要依靠的途径,一是“借船出海”,接受国外企业的委托加工,从事贴牌生产(OEM);二是主动出击,从事直接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但是,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贴牌生产上,因为贴牌生产只能获得低廉的加工费。浙江民营企业要不断地做大做强,必须得主动出击,从事直接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2扩大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实力

浙江民营企业要解决融资困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在强调防范风险、明确责任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增加民营企业贷款、融洽银企关系最好的办法,要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同时,政府也应该为保障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构造一个完善的资金扶持系统。只有构建完善的资金扶持体系,同时注重浙江中小型民营企业资金的积累,才能更好地保障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浙江民营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渠道,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结构单一的间接融资方式在民营企业自有资本不多、经营风险较大的环境里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而且难以规避企业的道德风险,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使企业的破产风险增大,所以要想方设法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4]。

3转变贸易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对外贸易篇(10)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其中,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改、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的可喜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绝不能来得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更高水平、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

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集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那些沿袭旧路勉强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借助研发、管理、创意等现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受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至今,我市已有14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行动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电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跳出单纯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定价权,进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破路径,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了行业晋位,更成为了新时期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转型,要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

技术改造是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尤其对传统产业来说,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无异于给老迈的行业肌体注射一针强心剂。我市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倍和1.5倍,总额和增速在珠三角各市都排名前列,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寻求突破的法宝利器。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多宝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就是一间从中初尝了甜头的企业,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场,在美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更新方面多宝针织有着自己独到眼光和心得,从起,他们便陆续引进德国全自动电脑针织机1400余台,使企业设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实现电脑全自动化生产,一名工人可同时操作8台织机,单位产量是之前手织机的15倍。同时,该企业还投入200多万元对生产流程、工艺分析等领域进行系统完善,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能耗,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该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保持世界同行业前列。正是由于多宝针织决策早,转型快,在传统行业发展疲软,不少企业主动压缩生产规模,谨慎接单的大背景下,该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仍敢于拿较多的订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要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

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经历金融危机后,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我市产业环节中技术创新的先天“贫血”已严重限制了加工贸易的转型步伐,要摆脱外界“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恶补研发环节长期存在的空白。在政府10亿元转型资金的刺激鼓励下,,代表着东莞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二,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近200家,企业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突出重围。位于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回首生益科技的发展历程,无不烙下“技术新则企业兴”的痕迹。该企业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由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每五年制定一次“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和着力点,即便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生益科技也义无反顾地将6%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而在产品环保化、短小化、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目前企业98%的产品为自主研发产品。而正是基于如此执著的努力,生益科技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实现利润3.86亿元,比增长了256%,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覆铜板生产商。更为超前的是,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该企业还卓有远见地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安全经营、自由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保障,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去年该企业打赢了广东第一宗在美国维权的知识产权大案,迫使世界覆铜板行业第一巨头美国埃索拉公司向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动撤诉。目前,生益科技已提交国外专利申请10件,中国专利申请9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了60%,近三年专利产品 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5亿元。

(四)转型,要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是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危机后的东莞,不少有眼光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创意经济,他们把创意、时尚等现代元素与传统产业优势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以创意驱动产品提升的新路径,也使企业发展获得了新动力。落户石龙的泛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创意产品异军突起的一个典型。泛蓝科技成立之初仅为一间家具代工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传统弊病一度让企业步履维艰。在困难面前,企业敏锐地发现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也能成为一种产品创新,并大胆地认定电子与家具的创意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几年来,他们坚持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具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产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智慧电子家具的概念,首创了沙发音响产品,继而又马不停蹄地开发出音响椅、游戏椅、健康休闲椅等系列电子家具,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泛蓝科技顺势而为,在拥有拳头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开拓自有品牌力度,自有品牌“aiv”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通过创意拉动产品升级,泛蓝科技已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自有技术的电子家具制造商。目前在国际电子家具市场,泛蓝科技以超过6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综合竞争力远超其他对手。

(五)转型,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

后危机时代,企业经营者们越发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生代工人日益提高的尊严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成为新时期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东莞长安品质电子制造厂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投产八年来,品质电子厂坚持突出“关爱员工”这一主题,推行人性化管理,将“爱心”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媲美花园的厂区由多名员工分8组合作设计,从构思到摆设完全由员工自己完成,四栋宿舍大楼艺术化地将楼身涂成红、蓝、紫、绿四种颜色,分别以“软红香土、筚路蓝缕、紫气东来、绿野仙踪”冠名,平添一份文化韵味;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他们着力为员工搭建进步平台,由专人帮员工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鼓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更为突出的是该企业不仅从大处着眼营造家的氛围,更从细微的生活小事着眼关爱员工,比如该企业有这样一个规定,员工家属来探亲,只要能证明家属关系,就可以在厂里免费吃住一个星期。这种人性化管理就像春雨润物一样,让员工感觉到了浓浓情意,找到了一种主人翁的尊严,更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工作主动性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随着经济回暖,在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又面临“招工难”尴尬的时候,品质电子厂却从没为找不到员工或员工不稳定而发愁,企业正是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优秀的员工以及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引线框供应商,并先后荣获“东莞市青年文明社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六)转型,要靠延展链条拓宽空间。

长期以来,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被视为制造环节的代表,始终贴上了“低端”、“低附加值”等标签。然而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不少企业已悄然从单一制造稳步向市场环节进军,东莞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正向更宽广的领域展开。一方面,国内市场正成为企业转型释放产能的战略要地。不少企业在外需短期难以大幅反弹的情况下,采取内外销市场并举的全新策略,如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头顶“世界第一碎纸机制造商”等系列光环,其产品远销欧美各地。然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欧美订单严重萎缩,曾一度下降20%左右。在困境面前,东聚电子及时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在“外资企业产品内销”,“广货北上”等政府帮扶措施推动下,企业主动寻求与联想、海尔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产品内销获得了质的飞跃,今年上半年,内销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70%。另一方面,料件国产化也成为企业升级的一个可施之策。过去,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增值率极低,导致企业发展往往受制他人,金融危机后,不少企业已做出了积极转变。位于石碣的东莞巨千家具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他们的产品原料多为五金和玻璃件,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80%以上,如何最大化降低采购成本、缩减采购流程,对于依靠控制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巨千家具来说,是最为头疼的环节。为此,该企业及时转变思路,不再采取“大进”的采购策略,代之以“进口与国内采购并重”的战略思维,目前超过六成的料件采购在国内完成,使企业在一个月内就可实现备料、生产和成品出口,国际接单能力大增,同时对国内相关的产业也形成了明显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企业的产业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有益启示

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企业在危机后的叠加压力下依然走出了漂亮的转型之路,成绩得来实属不易,令人倍感鼓舞振奋。但客观来看,一批企业的华丽转身并不意味着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的脱胎换骨。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除了要继续消化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外,还必须正视人口红利减弱的全新环境,更必须经受转型阵痛的严峻考验。路漫漫其修远兮,企业之难,政府感同身受,然而典型企业的成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转型阵痛的蜕变,发展之路也必将更为宽广。在这个事关我市加工贸易发展大局的关键时刻,政府应与企业同担当、共进退。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基础稳固、文化包容等优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工作中既服务企业发展,又助推企业提升,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推动我市加工贸易实现更高层次迈进。

(一)推动转型,政府要比企业站得更高。

毫无疑问,加工贸易企业的逐利特质会局限他们对于自身调整的眼光和步伐,随着危机阴影日益远去,出口订单不断增多,淘汰落后压力逐渐减弱,以往那种依赖订单的传统模式很可能又会重新抬头。各级政府务必认清形势,巩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良好开局,通过政策调控等各种手段严防传统模式复归。同时,应从全球新一轮产业洗牌的大视角对加工贸易进行再定位,以“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为契机,抓紧制定完善“十二五”时期加工贸易增长效益和质量的约束性指标体系,转变以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梯度转移为主的被动跟随模式,在产业统筹布局上切中要害,以更高更宽广的视野引导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要意识到危机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把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各镇街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实施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分析和制度,强化对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重点项目、示范基地和创新平台等重点内容的考核,主动引领加 工贸易企业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此外,还要看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兴起,以“低碳”化为目标,主动引导加工贸易开展国际低碳技术合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创造绿色经济新优势。

(二)推动转型,政府要与企业贴得更近。

能否实现从“危机”到“机会”的嬗变,取决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要加快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政府服务就必须率先升级。从长远来看,政府应从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向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转变,形成既“贴身”做好各种行政服务,更“贴心”满足并引领企业升级需求的全新局面,打造出“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东莞外向经济服务品牌。从近期来看,政府要突出抓好几项实际工作,要做好企业转型的“领航者”,积极为加工贸易企业度身制定转型方案,落实专人为转型企业提供业务指导;重点跟进资金、技术密集型来料加工企业,打消企业转型疑虑;组织小分队到境外企业总部推动总部经营决策转变,鼓励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机构。要做好企业转型的“推销员”,实施出口企业内销辅导计划,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外贸产品展销活动,扩大东莞外贸产品的影响力;构建“东莞制造”等网页专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市场,为外资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商贸流通领域搭建对接平台。要做好企业转型的“牵线人”,充分发挥“科技东莞”、“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等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创造条件让企业将境外研发机构逐步转入东莞,在我市设立国家设计中心,建设更多公共科技平台,为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品研发设计等服务;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台湾生产力中心等产业服务机构合作,在品牌认定、质量检测等方面引进更多知名专业机构,形成先进、实用、高效的生产服务格局。

(三)推动转型,政府要助企业行得更稳。

上一篇: 数字教育的利与弊 下一篇: 德育会议主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