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管理规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9 16:09:20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1)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是提高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因为对其缺乏规范性管理导致了技能培训工作没有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到现在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混乱、各系随意组织、科目繁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多种问题,严重的妨碍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文中主要就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对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有技术的技工人才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技术、技能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学生的技能没有掌握到位,缺乏实践,那么毕业后也难以找到工作。市场对就业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整,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真正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与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还会在学习之余去考取相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这对他们的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已经开始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人才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对于劳动密集型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较多,基于这种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现实,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现状

虽然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的就业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工作管理混乱

从学校整体上来看,学校没有注重对学生培训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没有能够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措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基本是处于放任不管的情况,使得学校的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没有明确的导向。

(二)各系随意组织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各系随意组织的现象。当然各系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往往都是由各系自由的组织,但是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中的各系在组织学生技能培训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常是当前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针对这些方面来组织培训活动,而没有计划和前瞻性,没有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导致了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当前需要,而难以满足今后的市场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培训科目众多

在进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所培训的科目也没有经过详细的考虑,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少会用到的,同时培训的科目也相当的众多,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有机的、完整的体系,只要和学生所学科目相关的内容基本都各自设有培训科目,学生的各项技能被拆分开来单独培训,这样的培训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各项技能有促进作用,但是却难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

(一)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而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培训活动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信心面对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杂乱无章的技能培训相比,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学生们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校对他们技能提高的关心,进而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增强就业的信心。

(二)合理组织培训科目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对学生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让培训工作能够更加的合理。同时合理的培训科目管理需要良好的规划组织,需要对人才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查,进而能够对培训科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可以胜任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一定的优势。同时能够对一些培训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并能够对一些不必要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

四、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统一管理

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对各系随意开展培训工作的现象进行清理,同时必须对各系的培训工作进行协调,加强各系之间的合作,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新增加的培训科目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随意组织培训科目的现象的发生。

(二)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对一些效果不显著的培训科目进行淘汰,让技能培训工作的结构更加的合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面相当广泛,在进行管理时较为困难,并且也难以取得一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广撒网、培训科目众多的情况。要进行规范管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突出效果的教研室和个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促使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更加的合理。

(三)技能培训方式多种多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产业机构的调整力度变得更大,并且随着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因为社会上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管理体系,让培技能训工作既能够灵活多样,又能够规范有序。必须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对技能培训活动进行灵活的设置,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同时必须要确定技能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鼓励并支持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虽然培训科目众多,但是却难以发挥出实效,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能力提升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2)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是目前高校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其改革的实质是将学校的管理重心由校机关下移至二级学院,学校主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财务经费的划拨、教学检查评估等手段对二级学院实施管理,二级学院在学校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在专业学科建设、人财物的管理使用等方面拥有比较充分的自,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这种体制下,学校学生工作处(部)等职能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章制度、履行服务职责、加强目标检查、监督和调查研究上来。学院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体,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具体工作,规范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

一、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含义及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是高校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评价和工作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开展学生工作规范化研究,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工作机构,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科学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理论的发展。将规范化的相关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把学生工作提升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为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实践,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引。

三是有利于高校各层次学生工作者素质的提升。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学生工作规范化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工作者需要加强规范化意识,必须学会应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科学的教育和管理理论,认识和掌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掌握现代化的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方法。

四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内部工作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促进人才培养。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问题研究,可以找准改进和发展的方向,明确工作流程和程序,进而使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制定

(一)工作目标与目标管理理论

工作目标是工作目的的具体化,是工作主体依据组织的性质、要求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所确定出的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管理是把组织的任务、目的转化,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成员进行量化的可控的有效管理,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也对目标管理概念进行了阐释,其基本内涵是通过设置目标来激励人们的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目标的实现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与期望,还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旦确定管理目标,则整个管理系统就有了运转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就要围绕这一目标逐渐展开对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协调。

因此,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将直接决定系统运行的过程及结果,工作目标是否科学的关键因素则受制于制定者的素质、目标是否符合规律的运行以及执行者的落实效能等因素。

(二)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的制定

首先,工作目标的制定要有科学性。其依据是科学预测,科学预测如果出现问题,所确定的工作目标的方向将是不符合实际的,后续的工作落实就有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混乱。例如:就大学生培养目标来说,应该根据大学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点等合理制定好大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包括思想品德、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各个方面,以便于教师的培养和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其次,目标制定难易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指实现目标的难度指标难易适合,以能够恰当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开展工作为准则。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者要实施目标管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度目标。学生工作目标要尽可能制定得合理和可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对目标执行过程的有效指导以及对其结果的准确量化评估。例如: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生源质量等合理定位学生的宏观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型高校和教学研究型高校要有所区分。每个具体高校又要根据大学生的所在年级、学习状况、自身特点等制定不同群体的要求不同的培养目标。

再次,制定目标要具有超前性。目标虽然不能预测未来,但科学合理的目标却能为工作的开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所以,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工作的目标,提前为学生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例如:大学对辅导员的发展规划就要有前瞻性,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因此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就必须予以超前性的明确,这样才能稳定辅导员队伍。

最后,制定目标要具有平衡性。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平衡:一是保持长远目标与当前目标之间的平衡,二是整体目标下子目标之间的平衡,三是要保持目标内部的协调与变化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平衡性是目标合理性的前提,是目标贯彻落实的保障。例如:高校在制定辅导员考核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辅导员各项工作的平衡考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组织发展、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任命和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都要全面考虑。

(三)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的管控

制定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决定着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因此目标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目标的管理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应随着工作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主动调整和完善。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目标的管理控制措施主要有指导要求、落实调整、监督检查、总结反馈和表彰批评等。

首先,要明确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以及权利、义务等。每学年初学校最好都要进行部门、岗位任期目标或工作职责责任状的签订,以强化工作目标。

其次,要将各层管理者的作用发挥好,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沟通和个人交流,使各方参与人员都能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共同目标任务的完成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再次,要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学术报告会、案例分析会、工作技巧培训会和工作交流沙龙等,以此来加强交流和互动。

最后,要时刻关注、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目标与现实脱节,以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效能,最终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管理人员要根据目标衡量自己的业绩,通过对执行成果的检验和业绩的衡量,来对管理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与之相应的是管理者在不断给予被管理者阶段性评价和反馈的同时,使被管理者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既定目标任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中建立考评制度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同时,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要处理好考评与激励的关系。考评完成后,高校要按照事先公布的奖惩标准严格地、尽快地执行,对考评优秀的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及适度的惩罚。但要注意避免机械、僵化的套用奖惩,要鼓励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进步和创新,这样才是其真正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朱志,张雪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3)

规范班级制度 放手学生管理--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做法 山东省桓台县邢家中学 于海明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集体是集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能形成良好学风、班风,进而形成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和办学特色,使整个学校充满朝气,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创建一个"政治合格、成绩过硬、班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有力"的优秀班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外,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那么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办法呢?我认为"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极端强调法制易导致法西斯,今天的台湾提倡儒家学说,但黑社会问题严重;我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既讲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治理国家是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班规,实施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具体办法是:把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予以量化记分,定期公布,累计积分。并把积分作为评优的依据,这样使班级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守纪的积极性。虽然在制定班规时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班规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当然,班规的制定是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当我班主任之初,就找了一些文章看,找一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求教。在开学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个一学期中,我发现好的方法,便付诸实践,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规,但因为是不成文的,有时会出现法度不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混乱情况。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将这些规定用文字进行规范化。在下学期,正好学校领导倡导实施班级管理量化管理,我便挤时间打了草稿,经反复推敲、反复征求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意见,全班讨论,经反复修改,将班规规范成文,制定出了详细的初三(5)班班规(即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并且自己打印出来,家长会上发到每一位家长手中,督促学生执行。我们班除了10位班委及课代表,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背书组长、卫生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联络员,并从每组选出一位值周班长。班里的同学差不多个个是干部。组长管全盘并负责收作业;副组长主要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并负责德育考核;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遵守班规,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促进了班级各项工作的提高。 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在学生到校的第一天,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自己排座、自己排队、自己选班委等,我从中发现了一些同学比较大胆,一些同学有组织协调能力。此后平时的很多活动比如班会、团支部会等都让学生自己主持。另外我班每月都要组织一次文体活动,比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风筝比赛、小型演唱会、演讲比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是毛遂自荐,结果很多平时不出众的同学竟然做地很出色。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班级的情况(组长和副组长总结本组情况,值周班长、班长总结全班情况,科代表总结各科学习情况,另外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发言,班干部尤其如此),然后由我总结;周一班会班长主持全班学生自行总结一周考核,每位副组长都必须上台讲本组的情况;每天的值日班长都要上台总结当天情况。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见解等等。 经过锻炼,我班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出现了许多人才,在99年的中考中我们是我校进入高一级学校人数最多的班级之一。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4)

【关键词】 民办院校;教务管理;法规制度;规范化

民办院校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的规范化是民办院校管理规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规范化有利于保障学校教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要实现教务管理规范化,必须明确其法律法规、制度基础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一、民办院校教务管理规范化的法律法规基础

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虽然没有以其为名的直接法律依据,但却有大量的间接法律依据,比如《教育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则直接指导学校的教务管理,尤其是关于教育方针的规定直接指导和影响高校教务管理,是教务管理指针。教师法中关于教师教育教学权,学生管理权以及教书育人的规定则直接与教师教学相关。《学位条例》则规定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确立了我国的学位制度。如《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等都与教务管理相关,都构成了民办院校教务管理的宏观法律基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的通知内容包括:总则、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这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直接依据。

二、民办院校教务管理的制度基础

法律法规及政策为高等学校教务管理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要实施法律指导教务管理则必须通过制度化落实法制化实现教务管理规范化,因此建立一套既符合法律、政策又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十分重要,可以f是教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基础。实际上各民办院校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教务管理规章制度,这里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以供借鉴。

1、西安外事学院规范专业与课程的制度规范

专业与课程设置是民办院校办学基础,也是教务管理规范化的首要内容,西安外事学院有一系列制度规范。比较重要的有: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产学研合作教育建设及管理办法;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意见;本科课程建设评估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意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管理办法;教材编写及出版管理办法;教材选用及质量评价管理办法;学科建设与质量工程建设扶持奖励实施办法;本科教学工程扶持奖励实施细则;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施办法;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本科生课外教育学分考核认定办法等等。

2、西安外事学院教学运行的制度规范

规范教学运行是教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西安外事学院有一整套制度,重要的有:教学实施与学籍管理规定;普通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考试管理办法;招生考试命题、试卷批阅、成绩登录及试卷管理办法;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多媒体教学管理规定;规范在校生基本信息修改办理程序的通知;规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替换相关课程成绩的通知;教研室暂行规定等等。

3、西安外事学院实践教学的制度规范

实践教学规范化是教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西安外事学院有一整套制度。比较重要的有:实验室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实验室工作条例;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申购工作程序的规定;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教学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运动场地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实施细则;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检查管理规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本科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验室化学试剂、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高职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等。

4、西安外事学院教学质量与国际合作的制度规范

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国际合作办学是民办院校教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西安外事学院有一套制度,比较重要的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一);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二)(实践教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二级学院教学工作量化考核体系;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管理办法;学生出国学习与实习暂行规定;学生出国学习与实习实施细则;统招生出国学习课程成绩与学分转换暂行管理办法等等。

5、西安外事学院教学督导的制度规范

教学督导是保障教学运行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学督导管理规范化是确保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西安外事学院有一套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职责;教学督导与评价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教学督导与评价专家委员会成员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听课与教育教学巡察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联系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等。

三、民办院校教务管理规范化的理论基础

民办院校是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多种职能。学校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中处于重点地位。

教学管理的基础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

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障系统等,要围绕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开展工作,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实现教务管理规范化服务。

以上这些基本理论观点,应作为教务管理规范化的总体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教育政策法规[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12.

[2]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的通知.教高司[1998]33号文.1998.4.10.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5)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当作大事来抓。

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是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手段,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我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步伐、争当全省山区教育发展排头兵的重要内容。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将直接影响我市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明确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明确任务,把握标准,全面启动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

建设规范化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当前开展的“教育年”为契机,本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把创建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深入扎实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创建管理体制,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档次和水平。

1、任务目标

从现在起,全市义务教育开展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分三个阶段,分别达到以下目标:*年,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力争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争取60%以上。其中清城区、佛冈县、英德市作为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试点县,试点县要重点选好10所学校作为试点校,并摸索经验向全市推广。*年,全市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水平;到2010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水平,从根本上消除基础教育的薄弱学校,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2、标准要求

在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中,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总体按照粤教基[*]92号关于《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标准和要求执行。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管理要求》(具体见附件)。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校)要进一步学习把握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在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中,必须全面、准确、细致地开展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要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注重发展自身的特长和特色,选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并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规范化学校建设,使校园环境更加净化、美化、教育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规范化学校验收工作由市统一组织,验收程序先由学校向县教育局申报,再由县教育局组织验收督导组进行综合评价后,报市教育部门备案,市教育部门将组织专项督查组到各地抽查、核实。

3、*年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规划并上报到市教育部门,选好试点,做好实施准备。(4月底完成)。

第二阶段:学校边自查边完善,全面实施,并向县教育部门申报。(9月底完成,其中试点县在6月底前上报试点学校到市教育部门,加强对试点校的指导)

第三阶段:县教育部门验收和督查,并向市教育部门书面汇报本县工作情况。(11月10日前完成)

第四阶段:市教育部门组织抽查、核实、督导。(12月底前完成)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深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

确立以“理念拉动、行动带动、督导催动”的三动工作思路,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为工作核心,着重加强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使行政管理更加高效、民主、科学;教育教学更加规范有序;学生更加文明、守纪、勤奋好学、身心健康;后勤工作管理规范、服务优质、队伍加强。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按照国务院和省提出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要求落实各项教育资金。进一步搞好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在学校建设中,要坚持“勤俭节约、按需建设”的原则,以“安全、科学、实用、够用”为基本要求,能改造的不要新建,能修缮的不要购新,能自制的要尽量自制,不搞形象工程,但新建的校舍必须符合学校办学规模,必须符合设计规范。配齐配足教学仪器、器材,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努力加强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和现代化。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要进一步在净化、美化、教育化上下工夫,努力培植浓郁书香的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书香典雅的人文气息,努力营造优美、和谐、活泼、向上的育人环境。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要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上有创新,在教学上有创新。突出抓好师生管理、校舍设施管理、校园环境管理、财经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等,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及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

4、加强各类室场的建设和管理。要坚持“、配、管、用”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好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教室、卫生室、阶梯(电化)教室等,配足配齐内部设施,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同时充分发挥各室的作用,要转变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的观念,建立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各专用教室、图书、器材的开放率、使用率和学生参与率。同时要加强对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开齐上足课程,管好、用好设备和器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能。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当作大事来抓。

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是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手段,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我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步伐、争当全省山区教育发展排头兵的重要内容。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将直接影响我市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明确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明确任务,把握标准,全面启动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

建设规范化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当前开展的“教育年”为契机,本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把创建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深入扎实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创建管理体制,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档次和水平。

1、任务目标

从现在起,全市义务教育开展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分三个阶段,分别达到以下目标:*年,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力争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争取60%以上。其中清城区、佛冈县、英德市作为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试点县,试点县要重点选好10所学校作为试点校,并摸索经验向全市推广。*年,全市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水平;到2010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水平,从根本上消除基础教育的薄弱学校,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2、标准要求

在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中,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总体按照粤教基[*]92号关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标准和要求执行。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管理要求》(具体见附件)。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校)要进一步学习把握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在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中,必须全面、准确、细致地开展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要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注重发展自身的特长和特色,选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并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规范化学校建设,使校园环境更加净化、美化、教育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规范化学校验收工作由市统一组织,验收程序先由学校向县教育局申报,再由县教育局组织验收督导组进行综合评价后,报市教育部门备案,市教育部门将组织专项督查组到各地抽查、核实。

3、*年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规划并上报到市教育部门,选好试点,做好实施准备。(4月底完成)。

第二阶段:学校边自查边完善,全面实施,并向县教育部门申报。(9月底完成,其中试点县在6月底前上报试点学校到市教育部门,加强对试点校的指导)

第三阶段:县教育部门验收和督查,并向市教育部门书面汇报本县工作情况。(11月10日前完成)

第四阶段:市教育部门组织抽查、核实、督导。(12月底前完成)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深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

确立以“理念拉动、行动带动、督导催动”的三动工作思路,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为工作核心,着重加强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使行政管理更加高效、民主、科学;教育教学更加规范有序;学生更加文明、守纪、勤奋好学、身心健康;后勤工作管理规范、服务优质、队伍加强。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按照国务院和省提出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要求落实各项教育资金。进一步搞好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在学校建设中,要坚持“勤俭节约、按需建设”的原则,以“安全、科学、实用、够用”为基本要求,能改造的不要新建,能修缮的不要购新,能自制的要尽量自制,不搞形象工程,但新建的校舍必须符合学校办学规模,必须符合设计规范。配齐配足教学仪器、器材,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努力加强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和现代化。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要进一步在净化、美化、教育化上下工夫,努力培植浓郁书香的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书香典雅的人文气息,努力营造优美、和谐、活泼、向上的育人环境。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要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上有创新,在教学上有创新。突出抓好师生管理、校舍设施管理、校园环境管理、财经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等,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及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

4、加强各类室场的建设和管理。要坚持“、配、管、用”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好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教室、卫生室、阶梯(电化)教室等,配足配齐内部设施,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同时充分发挥各室的作用,要转变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的观念,建立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各专用教室、图书、器材的开放率、使用率和学生参与率。同时要加强对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开齐上足课程,管好、用好设备和器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能。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7)

一、制度建设是科学规范管理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一流的学校必定有一流的规范化管理作为支撑。管理制度是具有强制力、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治校之“法”,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可以为全校师生员工更好地指明方向、统一思想、确定目标和规范行为。

1.管理制度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深刻诠释

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统帅,办学思想的实践与达成是学校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办学思想是高度抽象和浓缩的学校精神,必须分解和细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目标,才更具有操作性,通过一个一个的具体目标来达成办学思想是学校管理的特征,而管理制度正是实现每一个目标的有力武器,没有管理制度作为依托,学校思想一定会陷入无序性、随意性的混乱局面。

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办学思想的具体表现。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有什么样的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制度本身就是办学思想的具体化,是办学思想的深刻诠释。我校提出“星光灿烂·卓越人生”的办学思想和“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校训,确定了“规范管理·文化育人”的行动纲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中心,两条路线,三个思想,四个特色工程,六个治校策略”的办学方略。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比较笼统和抽象,在办学过程中,我校把办学思想最大限度地细化为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再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固定下来,系统地将学校工作全方位纳入管理视线,并不断进行实践、深化和发展,这才能使办学思想得到更好的彰显、传承和发展,最后成为学校的办学精神。

2.管理制度是规范办学过程的行为准则

学校管理是一个庞大、繁杂的工程,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管理者不可能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只有通过制度,才能把庞大繁杂的管理工程纳入规范化轨道,特别是大型学校,制度建设更为重要,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管理的成败。有了规范的制度,才能使学校管理的方向更明确、目标更清晰、任务更具体、措施更有力;有了规范的制度,才能使每一位师生员工的行为受到有效的制约,每个人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思想和行动才能更好地统一到学校的要求上来。

在管理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用各种制度来规范师生行为。为规范教师出勤、坐班行为,制定了“教师考勤管理意见”和“教师签到坐班制度”;为规范教育教学常规,制定了“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考核意见”;为加强作风建设,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纳入监管视线,制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责任行为处理办法”;为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管理办法”;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制定了“教师教育教学成长和发展业绩管理意见”和“骨干教师管理意见”;为加强后勤管理,制定了“学校财产、财务管理制度”;为规范学生行为,制定了“学生一日长常规”;为规范学生集队集会和卫生行为,制定了“集队集会专项整治方案”和“卫生专项整治方案”等。总之,一系列制度的出台,让学校管理走上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师生行为更加规范和优化。当然,制度建设必须考虑学校管理的实际,制度要适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制度泛滥,师生动辄得咎,管理工作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师生陷入桎梏而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追求教育公平是打造良好管理环境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公平是调动师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动力源泉,而管理制度正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对师生的管理、考核、评价和奖惩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只有确立“用制度管理,用规则说话”的观念,确保在学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但让制度制约被管理者,更要让制度约束管理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才能落实从人治到法治的转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我校一直致力于公正、公平的管理环境的创建,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是学校的工作追求。为处理好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教育质量提升、评优选先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方案”“教师绩效工资管理考核工作意见书”“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考核意见”“教师评优选先工作方案”“校务公开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把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作为评价的核心依据,尽可能减少和防止各种因素对考核评价的影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利益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管理评价风气:同时,要深刻理解制度建设的本质,制度建设不能以“管、卡、压”为基本准则,而要把最大限度地推动师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创建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的教育环境,发挥制度建设的正能量。

4.管理制度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有力武器

质量在于管理,管理依靠制度。办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解决办学质量提升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而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可以维护学校良好的工作秩序、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规范师生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创建优质的教育环境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管理制度还是打造学校特色的基础和保障。制度本身就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容,一个个性鲜明、科学实效的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学校特色,因为每一个制度的出台都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性、科学性、实效性和独特性。学校特色创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需要一系列的理论论证和行为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稳定完整的制度体系能为学校特色创建保驾护航。十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学校特色的打造,着力实施了“星级评价”“文化环境”“校本科研”“五名一语”“体育艺术”等一系列特色工程,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制度、方案和操作模式,使学校特色创建更有约束力和稳定性,保证了创建方向准确、任务清晰、过程实效和传承发展,以学校特色创建为载体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二、规范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是规范管理的关键

“过程决定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制订制度需要智慧,而执行制度更需要大智慧,建立全员、全程、全面的过程管理运行机制,营造科学、民主、实效的管理环境,是规范管理的核心任务和基本标志。规范的执行机制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它是制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没有科学、规范的制度执行机制,制度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制度的实施才是规范管理的核心,能否规范高效地执行各项制度,是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1.建立各种制度实施的行动监管网络

每一个制度的执行,都要做到监管“部门、人员、标准、责任”四个落实,真正实现精细化分工,规范化执法。著名的“木桶理论”说得很明白,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学校的管理同样如此,我们要把管理重点和精力放在主要矛盾上。我一直认为,制度制定的作用更多是为了管控少数行为不规范者,用以建立良性管理环境,张扬学校管理的正气。

2.坚持“实”“细”“公”的行动管控原则

“实”是务实和落实,制度一经出台必须要求一致,扎实施行,全力落实,不能一会紧一会松;“细”是细节和细心,制度的实施要注重过程和细节,善于在细节上发现问题,善于处理细节问题,同时要细心观察,及时反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是公正、公平、公开,这是规范管理的必要条件,只要在学校发展“公”的立场,实施规范管理“公”的行为,再大的矛盾都会妥善解决,这样的行动监管也会得到教师的拥戴。当然,规范不是机械,规范应是科学和人文的有机结合,在规范中体现科学和人文精神是规范管理的理想境界。

3.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制定制度的意义在于执行,管理与被管理永远是一对矛盾,执行制度、化解矛盾、推动发展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一是高度关注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实效性,让教职工充分参与制度制订,真正产生思想和行动上的共鸣,变“让我做”为“我要做”,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二是加强过程监督,打造制度执行的良好环境。要切实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严格工作要求,坚持雷厉风行,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防止推诿扯皮,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同时,把刚性纪律与人文关注相结合,减少制度执行的机械性,疏导制度执行的抵触情绪。三是增强管理者的示范力。管理示范力具有鲜明的导向、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执行制度上,管理者要率先垂范,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不讲特殊、不搞特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管理的权威性。

4.重视制度执行的总结反思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8)

[中图分类号] G641

Work condition of campus counselor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XIE Ji-rong, ZHANG Li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31)

Abstract: Related conceptions about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of campus counselor’s work are stated first. Then work condition of counselors from campuses of Jiangxi province is analyz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its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are studied from aspects including feasibilities of policy, job content and technology. This study is the base of realization of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ampus counselor; Routine work; Normalization management

一、相关概念说明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目前,研究者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定义,作为研究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也是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上的。

辅导员工作:是本文规范化研究与可行性分析的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理研究中指日常的常规性工作。其他辅导员工作,诸如随机或突发等非常规性工作,不在属于本文分析研究的范畴。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辅导员面向学生工作的中观层面展开研究,弱化对辅导员的个人角色,以及辅导员作为学校的被管理者角色方面的内容研究。

规范化管理:从大学管理角度来讲,规范是一种理念,渗透和落实到高校办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规范化发展就是高校在办学的整个过程把规范理念渗透和落实到各个环节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以多功能性、多样性的全新理念来编制“大学分类”以及“办出水平和特色”的分类原则从政策上进行指导[2]。

辅导员管理工作具有教育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辅导员不能够向企业管理人员那样,用价值取向来规范工作对象,也就是不能够通过经济的奖惩来规范管理对象的行为。而且其管理团队——学生干部不如企业那么稳定也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但是企业管理的规范性流程可以为辅导员管理工作借鉴,这也是本文规范化研究的原因。

辅导员管理工作规范化:就是针对高校辅导员常规性、日常性工作加以研究、分析,设计出一个管理工作结构体系,形成管理平台工具,促使辅导员在该结构体系或管理平台中系统、规范地开展日常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一)普遍状况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实践性,国内外有关辅导员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在我国,辅导员制度建立的较晚,相关规范并不完善,无法满足当前高校对辅导员的高标准要求。而且,不同高校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不同,其规范化程度也相差很大。从文献研究看,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辅导员工作量化指标偏颇

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主要局限于一些有关“勤”方面的次数指标[3]。辅导员每周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次数,走访学生宿舍的次数,与学生谈心的次数,平均每月学生活动的次数等等,基本都以次数为度量指标。但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能否很好的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缺乏一定的考核,这种管理事务性考核指标设计上的重数量轻质量,完全用数量评定工作的好坏得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得分高工作绩效好,得分低工作就有问题”的评价趋向。久而久之,辅导员的工作走向形式化,无法真正做到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辅导员工作计划流于形式

虽然,各大高校都会要求辅导员提前制定工作计划,但是多数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在网上套用辅导员工作计划模板,例如,在百度网上,“求辅导员工作计划”的帖子比比皆是。其目的不外乎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真正起到制定计划,落实计划的目的,致使学校管理部门对辅导员的管理浮于表面。

(3)辅导员工作缺乏规范

在高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辅导员,辅导员常常需要扮演“老师”、“朋友”、“救火员”等多重角色。辅导员事务的繁杂性使得一部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把工作完全甩手给学生干部,工作缺乏科学性、条理性和有效性,工作效率低下。

(二)江西省的情况

(1)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没能真正将学生工作管理起来

以江西地区唯一的211大学南昌大学为例,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数据库形式,没有很好的将常规性学生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迹。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仅仅包含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辅导员有权限添加和编辑这些基本信息,但是系统并没有提供辅导员有关本职工作的输入、跟踪和管理等功能。

(2)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辅导员工作量日益增大

2007年,程祥国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一项“江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辅导员配备极不合理,有的本科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是1:62[4],2007江西省20所本科院校有5所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超过1:300。这样严重失调的师生比,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量巨大,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在采访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辅导员兼任学院党委职务,还带3个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此大的工作量,不但占用了辅导员工作之内、之外的很多时间,而且很容易存在工作不到位的现象,甚至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

(3)专职辅导员流失严重,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在“江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调查研究报告中”还看到66.1%的辅导员选择准备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5 年以下,仅有10.2%的人选择“终身(长期)”。这只是2007年的数据,当前的数据更是不容乐观。资深辅导员流失,不但导致缺乏经验的新手应付繁重的学生工作,而且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稳定开展。

(4)兼职辅导员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开展

目前江西省兼职辅导员在各大高校主要的辅导员队伍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些兼职辅导员基本上由在读研究生和大四本科生组成,薪酬低于专职辅导员。他们不能够像专职辅导员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作为辅导员服务的对象学生来说,一名兼职辅导员带一个班级学生一年,刚刚培养出感情来,却因为辅导员更替,学生有可能情绪不稳定,产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来。并且兼职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由于工作时间短而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故而应付、拖沓、不尽心尽力的相对于专职而言会多一些。以上的因素都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势必造成辅导员自身工作的混乱,也不利于学校对辅导与及学生的管理。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高校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条理化,帮助辅导员从容应对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本文旨在探索研究的目的。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

文献[1]中提出:“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这对于调查和研究辅导员的工作,规范化发展其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层次划分

只有将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内容进行层层细分,才有可能实现每项工作的步骤化和表格化,从而对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内容上的支持。如图1所示,文献研究表明,辅导员常规性工作一般从三个层面进行划分,即思政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以此为基础,每一项工作可进一步划分,这样层层细分,就是为了便于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归类,方便后续的规范化管理。

(二)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可行性

(1)思政教育工作的规范化

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很难量化,但是在每学期开始之前都会制定相关的计划,比如某一周将举行“实事政策文件的学习”、某一周开展思政文章竞赛等等,这类活动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每学期都会例行举行,所不同的只是举行活动的具体内容、方式有所变更。那么完全可能将所有思政工作的计划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只要辅导员登入自己的账户名,系统就会提醒当前工作内容及其紧迫性等。而且,在管理系统中,可以提供创建、修改、浏览、删除等基本的事务性操作功能,并可采用角色管理功能,学生也可以参与系统交互,及时向辅导员反馈信息,并作为当前实物的结果的一部分。这种线上的互动式交流方式,有助于辅导员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

(2)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学生管理工作是依据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的,为此将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划分为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并将这些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做好详细的计划,计算机系统将协助辅导员完成每一项计划,比如当辅导员将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登录高校辅导员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打开该菜单,就会将下一级工作内容展开,选择“寝室管理”工作,辅导员将会看到图2所示的相关表格:

这些表格详细记录了学生寝室管理的辅导对象、内容描述、完成进度等信息,当辅导员双击某一项内容,就可以看到该任务的子任务、工作要求、紧急程度、内容描述、完成情况等具体情况,辅导员可根据事务的紧急程度和完成进度将这些工作有条理不紊地逐一完成。

(3)咨询服务工作的规范化

多数咨询服务工作要求辅导员学习并提供具体的咨询内容,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但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料库和数据库,而且也会自动实现内容链接,只需要利用关键词进行搜索,便能够得到相关的咨询内容,所以该项工作内容如果通过规范化管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将会大大减少,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性文件以及求职信息等等也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系统进行展示,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查询。而且这个平台提供了学生和辅导员思想交流的平台,甚至可以实现可视化交流,这无疑扩大了双方的交流空间,有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要的交流内容将由辅导员摘录于系统,作为辅导员工作量的一部分。

(三)技术可行性

借助软件开发技术能够实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对思政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分类维护,如事务性工作的添加、查阅、统计等功能。其基本思路是:

1)辅导员、学生、管理者的职能实行角色化管理;

2)呈现用户界面,将辅导员工作录入数据库;

3)搜索数据信息至用户界面显示;

4)在用户界面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修订、删除、统计等维护性工作;

5)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对辅导员常规性工作做深入分析。

以上软件功能的实现,将使得从管理层面上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范化成为现实。在软件系统中,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施行分类管理,并可按日期、维护人、重要程度等项目进行排序,辅导员对自己的历史和当前工作一目了然。管理者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各位辅导员的分类项目的统计信息,这些信息是辅导员工作管理决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9)

(一)学籍档案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一是招生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由于扩招、补录等原因延长了招生期,导致招生材料难以及时、完整收集。二是学生成长记录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学生在学期间的评优评先奖励材料及其作弊、违纪、处分材料和社会实践文书表格等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材料形成于不同时间,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及时、完整收集。三是学籍异动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当前学生休学、复学、退学、转学等学籍异动呈现增多态势,其学籍材料形成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完整收集。

(二)学籍档案收集内容不统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籍档案的内容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要求收集的学籍档案内容要求各不相同。从电大系统学籍档案归档材料的内容看,归档材料杂乱无序,内容少且质量差,该归档的材料没有收集,该写明的内容空白,该重点反映的信息缺失,收集的档案材料内容不全,质量不高,格式不规范,呈现“四多四少”现象:一是记录政审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材料多,反映培养成长过程中技术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材料少;二是记录成绩格式化的材料多,反映参加学习实践和考核的材料少;三是记录学生优点和特长的材料多,反映学生缺点和不足的材料少;四是原始记录不完整的档案多,齐全规范的档案少。

(三)归档整理不规范。当前学籍档案归档整理距离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晰、装订整齐、保管安全的规范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一是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混乱,如有的按学生入学年度编,有的按学生毕业年度编,缺乏统一标准;二是组卷装订不规范,有时按一个班组卷,有时按几个班一起组卷,有时又按专业、年级组卷,组卷装订缺乏规范性;三是卷内目录填写不规范,该填写的内容完全空白或未填写完整、或填写不规范,有得甚至用圆珠笔、铅笔书写,字迹龙飞凤舞,内容难以辨别;四是缺乏专用的档案保存库房,没有专用的保管框架,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缺乏防火、防潮、防尘、防蛀、防污染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薄弱,对学籍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电大领导和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对学籍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一是错误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籍档案的作用不大,错误认为现在是以文凭取人,以能力用人,只要工作岗位有用人需要,有文凭为证、有能力展现即可,有没有学籍档案无所谓;二是错误认为电大学籍档案简单,容易整理,档案材料无非是填几张表格、盖几个公章、找几个人签字,学籍档案有没有收集整理关系不大,真有需要学籍档案,到时候临时补办还来得及;三是电大系统普遍存在重学校人事档案、轻学籍档案,重教师档案、轻学生档案,重学生考试成绩记录、轻实践能力材料收集的现象,导致学籍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二)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全,专业素质不高。目前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全,缺乏专职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难以满足日益重要的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绝大多数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之前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有的甚至没有从事过跟档案管理有关的工作,也没有参加过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培训,专业素质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客观上缺乏规范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时间。

(三)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基层电大学籍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学籍管理人员应具备何种业务能力要求、管理职责是什么、学籍档案材料的立卷、材料收集、归档整理、使用管理、保管存放等工作如何开展,有何监督制约机制,均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在提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今天,纸质档案尚未全部扫描或翻拍成照片格式上传至相关的信息系统,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规范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档案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档案意识对于规范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加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学校教务整体发展规划,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科学划分层级管理。同时要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将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协作精神好、吃苦耐劳、具有档案和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调整充实到学籍档案管理岗位,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配置,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专业化队伍。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要根据《档案法》、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有关精神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籍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学籍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学籍档案室管理规定和学籍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规范等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使学籍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努力做到学籍注册规范化、成绩管理档案规范化、毕业办证手续规范化和学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规范化。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篇(10)

一、高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逆反心理,抵触教育管理

在这个崇尚自由的社会里,学生一族也不例外,每一名高职学生都向往不被约束、不被管制、不被干预的校园生活,自由洒脱、放荡不羁是学生之间推崇的魅力点,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极容易造成高职学生们对于学校的日程行为规范管理工作的抵触,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规定视若无睹,甚至不惜去碰触管理规范的底线,进而自认为是对自由的诠释,形成思想上的偏颇、心理上的扭曲,进而严重影响高效教育质量。

(二)学校硬性教育,忽略学生感受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授业解惑,将知识及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吸收消化并灵活运用教育主体教给的各项知识,是教育的一个完整过程。目前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大都是硬性的教育,刻板的规定,忽略学生的感受,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违背了人文教学的初衷。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养成的教育引导机制,应该以学生为主,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角度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感受反馈,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引导。

(三)外界思想冲击,侵蚀学生信仰

飞速发展的社会步伐,推动着国家进步的同时,同样也带来了诸多的诱惑,这对于尚未踏出校园、尚未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们来说,是毫无抵抗力的。如果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制约着高职学生,他们很容易就会走进这些“杀人于无形”的漩涡中。一方面是外界的诱惑,一方面是学生的好奇心,往往会让高职学生混淆“美”与“丑”,“好”与“坏”的正确定义,将会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形成巨大阻碍,因此,关于高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与引导工作就十分重要。

二、合理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引导机制

(一)心理教育,基础引导

现在各大院校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尤为严重。针对高职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的逆反心理,学校可以从疏导学生心理入手,进行这一规范管理工作的基础引导。例如,校方可以半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辅导,从过程中剖析学生的心理问题,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进而实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正确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主动接受这一管理规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以人为本,定向引导

教育界推行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意义,这一理念对于高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养成的工作也是十分受用的。对于院校而言,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的第一块敲门砖,现今用人单位尤为重视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行为约束能力以及人品,然后是工作能力,所以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校方要针对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引导机制,进行定向的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塑造社会正能量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工作重点。

(三)励志教育,强化引导

上一篇: 产业发展概况 下一篇: 节能降耗措施和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