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途径探讨

时间:2022-10-28 04:48:15

摘要:开展家风建设,营造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关心大学生成长、注重言传身教,是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基础。完善德育体系,贯彻大德育理念、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丰富德育内容和活动形式、建立德育评价体系,是大学生道德成长的根本保障。优化社会环境,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优化网络空间,是大学生道德成长的良好土壤。

大学生德育途径探讨

道德产生于人类劳动中,约束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和交往。道德成长是指人们在道德方面的学习、体验、实践、反思和评价过程中,道德素养获得和谐成长。“它主要体现为人的道德知识的增长、道德能力的增强、道德情感的丰富、道德品格的提升和道德习惯的形成。”[1]道德成长需要是人们由于道德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产生的对于一定道德环境、规范、行为以及完善自我人格的需要。包括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道德的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稳定有赖于社会成员较高的道德素养;而道德的个体发展需要,则体现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个体道德的健康成长。个体道德需要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和反映,个体道德需要的内容基本符合普遍性的社会道德要求。因为个体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由此决定的社会道德关系这一大背景,使个体道德需要具有共同性,所以道德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其实是一致的。一个人的道德若没有得到成长和发展,早晚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应将道德成长需要作为完备自身道德品质的第一要义。一定的道德需要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在大学生道德成长过程中,要基于他们的道德成长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使他们的道德素养获得和谐成长。

一、家庭层面开展家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笔者对100多名大学生展开的小范围调查中,当问及“在个人成长中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64.9%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排第一,21.1%的学生则表示是教师,排第二。这个数据可以体现家庭以及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家庭教育包括品德教育,良好家风家规家训的传承。家风引领一个家庭的精神追求,在家庭成员间形成凝聚力,从而形成家庭鲜明的道德风范,使家族得以传承久远。家规是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家训、家诫、家法、家约等等都是其表现形式。我国历史上的大家族都很重视家风建设,如《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把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等美德作为家族后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因为有良好家风传承,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才得以子孙兴旺。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每个家庭都要充分认识到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尤其是下一代的积极影响,要注重家风建设。家庭营造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关心大学生成长,注重言传身教,是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基础。营造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和睦融洽,家庭成员之间有爱、有良好的沟通,必然会使家庭成员形成互助、合作和团结的氛围,以乐观和包容去面对和化解家庭矛盾。在这样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大学生可以学会理解与宽容;反之,冷漠冲突的家庭氛围则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冷漠与仇恨继而对大学生的为人处事产生负面影响。关心大学生成长,注重言传身教。家风建设就是用传统文化治理家庭,传承家族的传统风尚。良好的家风对个人成才,家庭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风气都大有裨益。大学生道德成长深受家庭道德风貌尤其是父母的道德风格、父母的期望和榜样示范的影响。但大学生由于多数时间住在学校,与家庭接触时间较少,很多家长习惯于把大学生的教育推给学校乃至于社会,忽略了家庭的教育作用。事实上,大学生和家人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天然联系决定了父母应该主动关心关注大学生的成长,这种关注不是局限于考试,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学校层面完善德育体系

在笔者的调研中,当问及“德育受益场域”时,在提供的“家庭、学校、社会”三项选择中,41.2%的受访者选择了学校。所以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回应时代变化,回应大学生道德成长需要,完善德育体系。通过贯彻大德育理念、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丰富德育内容和活动形式、建立德育评价体系等举措使大学生道德成长具有根本保障。贯彻大德育理念。大德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大学生道德成长过程中,摒弃那种“德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事”这样的观念,将德育贯穿到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实践等各个学习生活环节,使学校层面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大学生道德成长。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高校教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大德育理念要求我们要重视提高全体教工的道德素养,以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工队伍德育培训,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方法与手段。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日益在大学生身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更加需要高效教工队伍适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以新的方法手段及科学的理论对新现象做出回应,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的道德成长。丰富德育内容和活动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面临着很多和以往不同的情况,高校德育不仅要加强传统德育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满足学生的道德成长需要。笔者调研中,大多数学生反映现有的德育内容需要加深拓展,要增加生命伦理道德、科技道德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比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道德文明创建活动,举办各类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知识和素养的人文通识类讲座、竞赛,开展“文明月”、“礼貌周”以及各类校内公益志愿实践活动,用主流文化战胜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和厕所文化等非主流文化,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提高道德素养。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的目标、内容等有了明确界定,也给德育的各参与要素提供可以量化的参考指标。德育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的方法,对德育工作内容、载体使用、教师工作、学生道德行为等内容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高校教工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而学生则可以修正自己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进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比如在大学生中树立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这本身就是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一种认可和评价。由于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身边同龄人及同辈朋友的影响,通过树立身边的道德榜样,并在校园内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大学生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身上的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品格优秀等良好的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氛围和风尚。

三、社会层面优化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不断演变;改革的深化可能会触动利益格局,激发矛盾;而改革开放继续深入也使各种西方思潮涌入,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发生着变化,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比如“扶不扶”的两难选择就曾经使很多人产生困惑。而如果整体社会环境得到优化,类似于这种困惑也就不复存在了。通过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和优化网络空间等举措优化社会环境,使大学生道德成长具有良好的土壤。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权利和义务是一对孪生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也如是。如果崇尚道德履行道德义务会牺牲利益,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能够获利,从个体的行为选择看,也许不会再有下一次牺牲自己利益的道德选择,而从整个社会看,由于看到了他人损失利益的道德选择,其他社会成员会引以为戒不再效仿。那么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整体来看,这样向善、助人的道德选择都是不可持续的,这就说明其实背后的制度建设是不科学的滞后的。公平合理的制度要确保有道义的人不吃亏,品行恶劣的人受惩罚,只有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机制,才可以使人安心地做出道义的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西方国家对于人们的道义之举出台了法律条文来保障救助者的权利,比如美国的法律豁免见义勇为者在特定状况下的责任,以此鼓励人们见义勇为;而对于人们乘车逃票等不诚实行为的惩罚是,以后不能办理信用卡、贷款等;对于高校考试作弊等行为则处以开除的惩罚。显然这些制度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是积极有益的。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救助者权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包括全国及地方的活动,评选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英雄模范人物等,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进行表彰,一方面是对典型人物的肯定和保障,同时也是对公众进行感召和示范。还有各地方政府颁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设立见义勇为基金,用以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而2013年8月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则是全国首个专门立法来保护救助人,诬告陷害救助人的行为将被追责并被录入个人信用记录系统,这个专门立法为好人好事行为撑起了保护伞,值的其他地方借鉴。用制度约束不义之举,廓清了社会风气,大学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践行道义之举也将无后顾之忧。优化网络空间。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极易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首先,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活动的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信息的健康传播。其次,要建立网络分级管理制度,打击不良网站,减少不良信息和平台对青少年的伤害。与分级管理制度相配套,设立相应级别的社会管理机构,负责网络伦理道德管理。如韩国曾经成立“网络中毒咨询中心”,通过讲座、网络活动等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网络生存习惯。这其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再次,从技术层面开发屏蔽不良信息的软件,加强论坛管理和建设,提高不良信息管控能力。第四,要建立高质量的网站,让积极正能量的网站抢占网络阵地,以大学生乐见的形式风格吸引他们参与其中,消除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第五,加强网管队伍建设,打造网络技术强,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的队伍,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同大学生交流和沟通,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成.道德成长的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1):53-56.

[2]: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作者:高凌云单位:武汉商学院

上一篇: 室内空间中徽派建筑元素的运用 下一篇: 物质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