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技术创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5:02

媒体技术创新

媒体技术创新篇(1)

当下,新媒体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每个行业都在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及策略,艺术领域也不例外。有研究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逐渐向移动化、互动化、人性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艺术世界从外在进入室内,从实在进入虚拟,从公共进入个人,从过去进入现在,从经验进入体验,从鉴赏进入浏览”,带给艺术接受者更震感的审美享受。同时,“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在传播上突破了原有的报刊与杂志等传统局限,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实现艺术信息传播。”学者范美俊认为,艺术传播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艺术信息实现了在时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实现公共化或社会化。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深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新媒体技术深刻改变着绘画艺术复制的手段,更改变着绘画艺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但新媒体技术如何改变绘画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如何在新媒时代有针对性地提升绘画艺术的创作和传播策略对于其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一、新媒体技术与绘画艺术的发展

绘画艺术是创作者用绘画技法把自己的内心感知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传统绘画艺术是借助笔和颜料等工具,在书写介质上描绘出可视化形象的艺术。绘画主要是靠人的自然器官进行感知,然后加工形成意象,最后创作出绘画作品。画家要创作出有美学底蕴和社会反思的作品,需通过眼睛观察外部世界,深入感知对象,然后才能“胸有成竹”,把“形象”展现出来。随着绘画技术的进步,绘画艺术的创作和呈现越来越立体、具有人文色彩和层次感。早期的绘画艺术常使用的颜料为炭黑,主要通过手工绘制到岩石壁面上,后来出现了用羽毛做画笔或以动物的血为颜料进行画作创作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学会了萃取各种颜色进行绘画,使绘画艺术越来越具有艺术性。而新的技术使绘画艺术创作者能够使用油画进行创作,这进一步改变了绘画艺术的创作技术和手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技术发展丰富了绘画的展现和传播形式。新媒体技术使绘画创作不再拘泥于画笔、颜料等工具,艺术创作者可以对作品无限次修改,可进行无限传播。二是传播渠道进一步增多。“以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实现了对传统媒介的整合和替代,拓展了传统绘画艺术传播的渠道”,新媒体绘画艺术的大众性特征明显。三是艺术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凸显。新媒体技术整合后的传播媒介,重新构筑了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接受者的关系,使艺术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创作者要着重思考如何使绘画艺术传播的形式更加有趣,符合主流的传播趋向;创作技法的创新和载体的数字化,也使绘画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趋于立体化;艺术接受者也得以主动参与到绘画的创作和欣赏中。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绘画艺术的传播渠道,也满足了艺术接受者的审美需求,扩大了绘画艺术的传播范围。

二、新媒体技术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不断向纵深化方向发展,使绘画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技法、创作题材和创作过程都发生改变。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有“主动性与被动性共存”的特点,互联网资源的无限性与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对绘画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创作技法驱动新的感观体验。“技术进步对于艺术创作观念的影响及其显著变化,可以从艺术史的线性发展中清晰地体现出来”。不同于传统,新媒体技术驱动下的绘画艺术创作不再是简单的意义象征,而更多的是观念的表达。新的观念使绘画艺术能同时调动人的不同感官,给人“真实”体验。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下创作的绘画可以给人带来多感官体验,给人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尤其是虚拟现实和AI艺术的创作者突破传统绘画艺术的思维方式,给艺术接受者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艺术接受者提供交互式全景绘画,使艺术接受者愉悦地沉浸在场景之中,形成感官刺激,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比如,以数字化三维虚拟空间数码创作的水墨山水,这种创作形式丰富了新媒体技术的视觉表达方式,开辟了山水画创作的新视野。尤其是基于FlowSpeed的树木花草生长动画,基于重力、风力等定义对风吹树动的模拟动画,就能够给艺术接受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2.创作题材趋于广泛生动。对于绘画艺术创作来说,寻找不同的题材是完成优秀创作的必备条件。在传统绘画创作中,创作者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感受息息相关,创作者需要亲身体悟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凝练情感,诉诸笔端。新媒体技术时代,创作者可以突破自己的空间、时间限制,体验到来自于不同身份背景的生活情境,从这些情境中升华出更有价值的题材。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创作者对已有题材和题材内涵的再理解有了更丰富的技术基础支持,借助这些技术,创作者能够将自己已经搜集的题材信息进行保存,并深入理解题材的内涵。3.创作过程基于“互动”场景完成。互动性是新媒体传播最重要特点之一,通过虚拟现实和AI技术挖掘新媒体交互艺术的深层内涵,能够为绘画艺术创作提供真实的“互动”情境。而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是“创作者”和“接收者”可以共同创作绘画作品,绘画艺术的创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吸引艺术接受者参与艺术创作,共同完成绘画作品。随着场景时代的到来,场景传播已经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主要传播路径,在这样的场景中艺术接受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不仅可以参与艺术创作,还可以接收和重新定义绘画艺术作品。这种双向互动的方式也给绘画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三、新媒体技术对绘画艺术传播的影响

当今的绘画艺术创作、传播都和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从艺术接受者的维度来说,艺术传播者如能基于艺术接受者需求,理解新媒体时代的新变化,从身份转换、互动传播、接受者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便可以大幅度提高艺术接收者的接受度、感知度和依从度。1.传受模糊:艺术接受者的“新特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绘画艺术的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身份进一步模糊。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而言,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绘画创作,创作者的意图“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艺术接收者自主选择的成分加大。绘画艺术传播对象从“艺术家”向大众转变,促使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质量、数量和方法上绞尽脑汁地进行对象化改良,促使艺术接收群体范围增大。在创作过程中,鉴于绘画艺术创作者同艺术接受者“共同”完成,创作者也同时成为艺术作品的鉴赏者或接受者。新媒体时代绘画传受身份模糊,必然要求艺术传播者对接受者的需求进行把握,而新媒体技术使绘画作品可以数字化复制,传播途径日趋丰富,普通公众接受和传播绘画艺术更为方便。普通公众作为艺术接受者,由于生活经验、艺术鉴赏能力不同,绘画作品会带给他们审美体验自然不同。艺术传播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接受者的差异化需求变得十分重要。2.互动传播:艺术接受者的“新要求”。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以电子和网络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新媒体技术是指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新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对绘画艺术来说互动是指艺术传播者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在传播过程中,艺术创作者作品后,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艺术接受者反馈,完成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借由新媒体技术,实现三维或四维立体互动传播,体现出更强的互动特点。在4D和AI智能传播中,艺术接受者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实现自身沉浸在绘画艺术的情景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将自己的感觉反馈给艺术传播者。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绘画艺术更具有互动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引发共鸣,可以说,“互动”是新媒体时代艺术接受者的“新要求”。3.主动接受:艺术接受者的“新姿态”。传统的绘画艺术传播主要是通过实物作品和大众媒体进行单线传播。艺术传播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决定因素。但是,由于传统艺术传播形式途径相对单一,且信息不够完整,艺术接受者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影响着绘画艺术的传播环境和渠道。在新媒体语境中,绘画艺术的接受者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信息,这也增加了艺术接受者接触优质绘画作品的机会,使接受者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绘画艺术作品。因此,在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主动”成为艺术接受者的“新姿态”。

四、新媒体时代提升绘画艺术传播效果的策略

媒体技术创新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地前进,新媒体的出现也在推动者艺术的创新,数字绘画属于数字图像艺术的一种,也是新媒体艺术的创新产物,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引领数字绘画的到来,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价值,逐渐成熟的数字绘画艺术开辟出了人类艺术的新领域,实现了艺术的大变革。

1 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特征

1.1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指的是具有互动性和数字化的电子传媒,其主要存在于网络之中,是伴随着科技的力量而发展的一系列的媒体的总称,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交流和技术的创新能推动艺术的前进,随着商业不断地发展,新媒体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艺术形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使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客体的存在,新媒体技术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具有互动性,技术的保证让新媒体艺术更好地发展,使得艺术的形式更加丰富,让数字绘画艺术也在发展中颠覆了传统。

1.2 数字绘画艺术

数字绘画艺术作为数字图像艺术的一种形式,企业氛围静态数字图形和动态数字图形,数字绘画艺术属于静态数字图形。数字绘画艺术指的是电脑绘画,通过电脑技术的特点结合艺术的创新,利用电脑软件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数字绘画艺术随着全世界第一台电脑的产生而不断地发展,操作电脑也成为新一代艺术家不可缺少的部分,将传统的创作理念结合科技的力量和工具创造出内容独特、形式新颖的作品,展现出作品的价值,是目前数字绘画艺术创新的方式。艺术家将互联网作为美术馆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电脑向公众展示作品,新的技术促进了新的媒介,数字绘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方式,也改变了欣赏艺术的形式。

2 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创新

2.1 数字绘画的题材的创新

“题材”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灵魂,题材也是艺术展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绘画艺术作品直接描述的对象,是向人们展现出真实生活和情感的因素。在传统的数字绘画的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展现出绘画家的生活和情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能随时随地了解全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等等,人们的创作思想也随之改变,数字绘画艺术家往往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感悟,从而加工成为艺术作品,结合媒体的虚拟化特征,艺术创作题材降低成为媒介素材。

大量的网络游戏、漫画、影视的出现,也让数字绘画的题材不断地改变,要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新奇的感受,特别是在虚拟游戏中,数字绘画的创造主要以人物为主,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虚拟成电子图像的形式,将现实生活搬到互联网中,利用数字复制的形式创作题材,也使得数字绘画艺术的题材进一步改变,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展现出画面的视觉化、娱乐化和游戏化,满足大众的审美标准。

2.2 数字绘画的创作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绘画都是利用画笔在纸上创作,而数字绘画则是采用电脑里的绘画工具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的是电脑本身,软件则是图形图像绘制软件,风格迥异的绘画工具也使得传统绘画与新媒体技术下的绘画创作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传统的绘画主要是受到材料的限制,数字绘画则统一了绘画与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复杂的电脑硬件和绘图软件之下模拟实现造出不同的绘画效果,产生不同于传统的新颖绘画作品。

利用电脑等绘画工具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物质条件的束缚和限制,数字绘画只要掌握软件的操作就能创作出创新的绘画艺术作品,利用绘画板还不受到绘画错误的影响,在数字板上的绘画一旦画错还能退回重画,这对于传统的绘画大大地节约了绘画的时间,摆脱了绘画步骤的限制。数字绘画能依靠绘画软件中的多样化的效果呈现描绘出物体不一样的特征。例如,绘画软件中的羽化、模糊、复制、滤镜等等,都能产生不同的绘画效果,使得创作的方式更加简易和丰富。

2.3 数字绘画的传播形式的创新

传统绘画作品的载体都是纸张,而且不易复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绘画则出现了不一样的变革。绘画的载体变成了数据,通过数据可以记录数字绘画中的色彩、图形、线条等一切视觉信息。数字绘画可以保存于电脑,具有数字化、虚拟化的特征。由于数字绘画的特征,数字绘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可以保持百年颜色、效果不变,不存在任何会消失的问题。因而,数字绘画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的绘画需要以纸张的形式传递,而且易损坏,数字绘画则不同,只要通过运行的电脑、显示器、主板、网络等就能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世界各地,数字绘画的形式不仅大大解决了传播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也保障了作品的原汁原味,向人们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绘画作品。

数字绘画的储存不依靠任何具体的载体,只要将绘画艺术作品传播至网络,也能形成网络美术馆,人们不再需要到实地的美术馆进行参观,在网络上就能轻松地浏览全世界画家的作品,形成了更加强大的传播形式。

3 数字绘画的未来展望

相比较于传统绘画,数字绘画是时展的必经之路,是传承了传统绘画的文化和艺术不断发展而来,是结合了时代的特征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在这个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数字绘画的独特传播形式和互动形式,让人们能欣赏到更多的优秀的作品,随着网络媒介的传播,也给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了革命性的契机,数字绘画不受到材料的限制,其强大的虚拟模拟的传播形式为绘画艺术的穿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画家能通过多媒体艺术的构建,想象出更多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数字绘画有着更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融入公众的生活,对公众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体现出数字绘画的价值。

面对具有优势的数字绘画艺术,我们不仅要结合传统的绘画艺术的特征,也要抓住数字绘画艺术的优点,两者相结合,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 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在进步,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产生了更多的新的艺术创新方式,数字绘画艺术在创作形式上的创新能带来更多艺术内容的创新,利用强大的媒介的传播性质能让数字艺术产生更多的可能,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艺术的内容也是画家需要不断努力的方面,结合传统的绘画艺术的文化特征,使用数字艺术的多样化的创作形式,才能创造出更多精彩、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邓金玉.当代技术变革中的艺术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54-55.

媒体技术创新篇(3)

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各样的设计技术就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游戏的发展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无疑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如今,根据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发展与提高,运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通过采取这项途径,就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让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不断满足人们对游戏的需求,发挥游戏在缓解人们压力、丰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1中国游戏发展现状

1.1需求广泛

我国人口众多,有许多人对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国,青少年中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非常高,即使是在成人中,其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也不在少数。这足以见得游戏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游戏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游戏中发现乐趣,不断提高自身对游戏的正确认识。基于我国众多的人口以及广大人民对游戏的需求,我国非常重视对游戏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能够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业,而且还能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扮演好调剂者的角色。游戏具备诸多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1.2不断进步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进步。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飞速进步。从游戏的内容、结构、数量等方面来讲,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游戏的视觉方面来讲,总体趋势是更加直观鲜明、生动形象,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让广大的游戏体验者享受到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增加了游戏的吸引力。我国游戏正朝着更加光明、长远的方向发展,科学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游戏发展的巨大变革。

1.3利弊共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游戏的发展也不例外,它在发展中也是利弊共存的。游戏在满足广大人民生活与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会接触到游戏,从有利的方面来讲,这促进了青少年智力的开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游戏的弊端。游戏使得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是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游戏的存在是利弊共存的,必须弱化其中的弊端,才能够促进游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1.4亟待改进

我国游戏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还不及先进国家,但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迎来了游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游戏在发展中会遭遇各种不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是游戏发展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与方法。从整体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对此进行纠正,减少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让我国游戏的发展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通过调整与改进,我国的游戏发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我国游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技术不足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媒体技术的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游戏发展的效率。正是由于媒体技术与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使得媒体技术成为了影响游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远不及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游戏的发展方面也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技术方面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游戏发展方面的不足。如果要改善我国游戏的发展面貌,就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难题。[2]

2.2缺乏管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保持产业发展的平衡与合理性。游戏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游戏的特殊性质,导致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我国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游戏产业的管理,但是在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这既是管理不当所导致的,也是未进一步严格管理所产生的结果。管理上的缺失是游戏产业恶性循环发展的导火线,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才能够较好地解决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国游戏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促进了青少年的发展进步。从消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也存在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但是,不管游戏的存在是否具备科学性,鉴于它的合理性,都应该在广大人民当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但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只是一味地对青少年接触游戏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上的缺失导致了游戏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影响了游戏正常的发展道路。

2.4人才的缺乏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高科技的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游戏未来的发展道路,影响着游戏发展的未来前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难以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导致了我国游戏产业实力的落后。顶尖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我国游戏在发展中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游戏这项工具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新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发展的作用

3.1优化游戏的质量

技术在各项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促进作用,在游戏的发展中,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游戏能否达到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在质量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往游戏的种类少、设计科学性比较缺乏,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之下,我国的游戏种类不断增加,科学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游戏级别不断上升,种类丰富的游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特殊需求的游戏方面,如提高智力的游戏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人们的需求。

3.2改善游戏的视觉效果

游戏的视觉效果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游戏体验,也会影响到该游戏的受欢迎度,进而影响到游戏的整体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薄弱的时期,我国的游戏在视觉方面难以得到提高,不能够保证游戏界面的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让众多的游戏爱好者产生了不满。但是,通过运用新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其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国游戏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新数字媒体技术之下,我国游戏的发展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更高的突破。

3.3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并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会继续保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新数字媒体技术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我国游戏产业的进步与提高。新数字媒体技术引领着游戏发展的总体方向,左右着游戏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通过科学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不断发挥它在游戏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间接带动游戏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讲,具备深远持久的积极意义。[3]

3.4促进游戏新时代的到来

游戏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磨时间的手段与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目前深受人们热爱的大型游戏英雄联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英雄联盟的各种国际竞赛的举行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较量。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实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的不断改装与升级,能够促进游戏发展质的改变,帮助人们迎来游戏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新数字媒体技术下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措施

4.1紧抓教育

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从教育入手,才能够促进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为了发挥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游戏发展中的作用,必须紧抓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环节指导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从具体方面来讲,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在师资力量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壮大,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新媒以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科学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够促进新媒体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4.2培养人才

我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为我国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与新媒体技术关系紧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我国高校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媒体技术能否拥有更加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这就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游戏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就必须在教育中促进新媒体艺术专业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为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这样就能够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4]

4.3注重反思与总结

游戏制作的过程通常是充满挫折的,通过解决难题、不断改进,才能够促进游戏制作质量的提高与进程的加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确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就要进行归纳,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游戏制作工作中减少问题的出现。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反思应该侧重于对技术更加科学的利用以及对游戏制作步骤的进一步科学化。在总结的过程中,应该找出游戏与游戏之间的共性,分门别类地进行游戏制作经验的归纳,这样才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4.4加强游戏管理

我国游戏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游戏市场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市场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游戏秩序,不利于我国游戏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长远来讲,这会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难以保证我国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因此,为了优化游戏环境,必须加强对游戏的管理,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游戏权益。游戏市场的管理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更加需要我国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游戏产业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5总结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在技术上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还要在后期游戏的管理中做好各项工作,从游戏诞生、发展、创新的各个环节改善其发展情况,才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促进我国游戏发展的根本性创新与进步。

作者:余云灿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志广.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3):100-101.

媒体技术创新篇(4)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重要的飞跃。多媒体技术集成了多种技术,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因此,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以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信息化的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了解、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很多职业的一个必须的技能,也成为很多高校学生一种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各高校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课程。虽然根据专业的不同,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基本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核心技术,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多媒体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概论》课程总体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其应用范围很广,渗透力超强。第二,作为一门大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多媒体技术概论》的相关原理、基本理论和关键算法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若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不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因此,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的人机之间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一种媒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并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一种技术。其中的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特征。通过利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等,可以完成计算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强调多媒体的应用设计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这些对象发展迅速,新的技术也不断出现,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将多媒体领域里的最新技术及时传达给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不同专业,性质也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同,要根据这些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原理和算法,知道多媒体的组成,熟知相关的数据压缩算法,熟练运用各种应用技术,例如音频处理的技术、图形和图像处理的技术、视频处理的技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独立创新思维、自主创新能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从而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虽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产生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地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应用知识。本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比如语音编码、无损压缩编码、图像编码、视频编码等,学习难度也不易。因此如何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就显得极其重要。作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讲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得他们对于掌握多媒体技术有着热切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数据压缩算法时,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的电影通常用光盘就可以欣赏,大家都见过那种八九十年代特别流行的胶片电影,如果把当时的那种胶片电影全部用现在的光盘来拷贝,大约需要多少张光盘?往往这种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特别积极地去参与,踊跃地回答,给出的答案也各种各样。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教师再给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解释答案,引出数据压缩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出后面算法的学习。从而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去学习。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注重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一种设计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方位地培养学生。例如,多媒体技术有很多创作工具,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创作工具进行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的创作。通过实验课,学生通常能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对多媒体技术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能较好地学以致用,这对他们日后的就业也有很大好处。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是对每个学生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考核。在一个综合性的考核项目中,知识和技能被融合在这种考试模式中,从而成为一个综合整体,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做好实践课的指导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结论

随着本科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课程对学生能够处理的媒体类型数量和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对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创作也越来越有兴趣。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去总结和学习,创新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作者:李玉洁 葛桂萍 朱范德 单位: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1121/3161897.sheml,2005-11-21.

[2]朱范德.多媒体技术概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9-13.

媒体技术创新篇(5)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幼儿想象力、创新力、思维力、探索力等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泼、可塑性强,想象大胆丰富,是个体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因此,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期抓起,幼儿教育应成为创新教育的起跑线和着力点。

何谓幼儿园创新教育呢?幼儿园创新教育是指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以幼儿学习经验重新组合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新型教育。它已成为当今幼儿园教育的主旋律和校改的焦点。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逐渐地被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它以其能将各种媒体进行处理,组成一个互交信息的功能。改变了幼儿获取知识和交流的手段,并在优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两年的实践,我认为要用多媒体技术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 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唤起幼儿的创新意识。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对幼儿进行重新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渴望创新,才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教师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丰富教学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达到唤起幼儿创新意识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内容,还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让幼儿在感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可启发幼儿的思维,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做准备。

比如:在常识活动《桥》中,我介绍现代桥的多功能性时,运用了液晶投影仪投放了自制的旋转式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向幼儿演示了,开启桥在船来时,会象门一样打开,让船安全地通过。当船走时,开启桥又会向门一样地关上的功能。用同样的方法,我又向幼儿介绍了升降桥会升降桥面,悬臂桥会悬转桥臂的功能。而在接下来介绍陆地上的桥时,我则是使用了鲜明、直观、语言生动的录像、电视播放了双层桥、立交桥、天桥等现代桥,演示了起其能使交通安全畅通的功能。由于用了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的真实可感,同时还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因此激起了幼儿对所学材料的浓厚兴趣。从而大大地唤起了幼儿的创新意识。以至在后面让幼儿当桥梁设计师时,幼儿创新意识很强,思维十分活跃大家争先恐后的举手说出自己的设计。有的设计了索道桥,有的设计了变色桥,有的设计了会走的电梯桥,有的设计了可视听一体的娱乐桥,还有的设计了水下的龙宫桥和天上的彩虹桥等。由此可见,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内容,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唤起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 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

建立平等、宽松、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融为一体。使幼儿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让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多媒体技术优化了幼儿园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创新氛围。例如:在语言活动故事《小猪盖房子》的教学中,我先按顺序演示上半部,猪妈妈告诉三只小猪要可以用什么材料来盖房子后,要它们各自去盖三间房子。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各用稻草、木头和砖头来盖房子,以及大灰狼要来撞房子吃小猪为止。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哪间房子最结实?大灰狼撞稻草房、木头房、砖头房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其发挥了声像逼真、画面动人的功能,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拉进了幼儿与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距离。让幼儿与小动物们产生共鸣,使幼儿溶入故事情节。以此来激起幼儿帮助小动物的热情。因而在讨论中,幼儿纷纷举手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还争执的面红耳赤,使课堂使氛变得十分活跃。当大家意见统一时,幼儿会心的微笑。在幼儿讨论后,师再播放故事的下半部,让幼儿在看听中自己的到答案。从此例中,可见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个幼儿。给每个幼儿充分表达意见大胆提问的机会,说错了也没关系。才能保护和增强幼儿稚嫩的创新意识。还可见为幼儿营造创新创新的氛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新性见解,感受创新的快乐。为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提供条件。

(三) 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发达的人,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是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关键。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灵活、随意的的界面交互等功能,运用启发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多给幼儿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从现实出发,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从未来的需要出发,多憧憬“异想天开”的创造,哪怕微不足道,甚至幼稚可爱,只要益于幼儿发展创新思维的就应当鼓励赞赏,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服务。

譬如:在科学启蒙教育《各种各样的房子》中,我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灵活、随意的的界面交互功能,用启发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看、想、说、议中,了解了房子的发展过程。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缩小认知面和扩大见世面的功能,向幼儿介绍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物。在让幼儿在懂得房子为什么要不断改进和扩大了知识面与见识面后,我再用赞美、鼓励引导的方法,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无中生有”地设计未来的房子。由于用多媒体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幼儿燃起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增强了幼儿创新的愿望。所以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增强了,思维也由此活跃了。

幼儿有的设计了环抱形的大树房子,有的设计了水下龙宫式房子,有的设计了空中飞船式的房子,幼儿设计了会变形状的百变房子,还有的设计了蛋糕式的多功能房子的等。从这里不难看出,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 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教学,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

各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教学更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科间的沟通、各科间信息传递、知识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知识技能的反复出现的机会多,便于幼儿的掌握,也便于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比如:我用多媒体技术对幼儿进行常识活动《秋天多美好》的教育后,再用多媒体技术对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歌曲《秋天》和美术活动主题画《秋天》等活动,巩固并加深了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仿编《秋天》的歌曲和画《秋天》的画等活动中,大大地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强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对幼儿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媒体技术创新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44-02

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教学媒体的新旧交替,推进了人类教育文明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研究探讨教学媒体技术发展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运用教学媒体技术服务于人类教育事业。媒体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科技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媒体技术推动的巨大作用。教学媒体是人类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如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是以工具的革新为主要特征一样,教学媒体更新和改善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教学媒体的沿革及其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从幻灯、唱片、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卫星传输、计算机等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近百年的演变中,教学媒体从原始的、单一的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创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多彩,创新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伴随而来的是人类教育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人类教育漫长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对教学形式甚至教学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综观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教学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更是显著的。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呈现交叉、交替、并行发展态势,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应用范围、适应不同教学对象、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显示出各自的优势。

一、传统教学媒体发展确立了“教师为中心”的古老传统教学模式

文字没有出现以前,最古老的教学媒体包括人本身、人所用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实物以及口头语言等,更高级的教学媒体――文字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达到真正应用程度。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它依附于具体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离不开人类的亲身传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传递教学信息,因而教学效率很低。当人类进入古代社会一直到17世纪末,随着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书籍的出现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传统的教学媒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教育方式和教学活动变得更为规范和便捷。当纸张、书籍、黑板、图片、模型、实物等传播媒体得到组合时,确立了“班级制”教学形式,由此形成的“教师―书本―班级授课”教学方式,演绎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电化教学媒体推广普及催生出“视听”教学模式

19世纪末,幻灯机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应用于教学活动。人类进入20世纪后,电子科技发展异军突起,电子类媒体不断涌现,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学媒体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向视听结合的教学媒体方向发展。从幻灯机、投影机、留声机、广播等到无声电影、有声电影等,从而掀起了视听教育的热潮。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电化教学媒体――电影,以视听兼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等特点,独占电化教学媒体首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录像机等新型电化教学媒体逐步进入教学领域。由于视听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媒体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视听教学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形成了以如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电化教学媒体应用和发展进入又一个顶峰时期。

三、多媒体教学媒体开发运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涌现和完善,教学媒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文、图、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使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状况,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教学进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人们越来越多地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思考教师角色、学习模式、评价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多媒体教学媒体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新奇的兴奋感,因而其思维能随时跟着教学的思路,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大大优化教学气氛,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得到改善。

四、网络信息化教学媒体的运用开创了信息化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教育正改变着教学理念,出现了电子空间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远程教学等现代教学形式。一些专家预言,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技术必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过程,最终导致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信息化教学模式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高级发展阶段,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点,显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合了教学内容并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教育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媒体,由此引发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变革。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推进这种变革和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本性标志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它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科技进步与发展,教学媒体与教育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显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缺少现代技术的时尚特性,但它还在固守着一片难以替代的教育天地;电化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闪现出当代科技的灵光,它已被现代科技耀眼的光芒所遮盖,它像一位历史过客一样渐行渐远,成为过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但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在丰富,在发展,在创新,正在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整合的一部分,它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模式,它正在全面更新人类的教育理念,正在改变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走向。

参考文献:

[1]沈亚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媒体技术创新篇(7)

1.语用能力的综合概念探究

语用能力多指个人在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但“应用”属于一种意义模糊的词汇,其涵盖的能力范围并不明显。因此相关学者常常针对语用能力的所指范围进行研究,就目前而言,语用能力的意义范围主要包含两点,其一为语言能力,其二为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人们脑中所含的专业语言知识,例如词汇储备、语法储备、语音储备等知识。而交际能力则指与人对话的能力,重点指向“有质量”的对话能力。在交际能力的定义范围内,包含四个分项种类,其一是形式正确。即语用能力的使用者必须要能够在交际状态下,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开展交际行为。其二是手段可行。即交际环节中所产生的所有对话,包括所有的语言对应手段,都必须具有配套性质,也就是必须要答即所问。其三是语境中的适当性。英语交际中跨文化和跨语境情势实属必然,故交际者必须要考虑到双方的语言语境,才能保证自己能以正确的角度发挥语用能力。其四为现实中的实施性,也就是说,在应用语用能力时,所有的话语模式和对应技巧,都必须能够与真正的英语母语者对答如流。如果语用能力的实施范围仅局限在同种语言范围内,则不构成完善的语用能力。以上就是语用能力的综合概念。从其概念所含范围和具体的含义意义中我们不难得知,语用能力基本上都与社会实际相关联。因此,高校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长效能力。语用能力可能会生疏,但绝不会被遗忘,其属于一种终生能力。

2.高校语言教学环境中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创新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必然性

2.1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辅助手段

多媒体的广义含义可表示为“多样化(多种)”的媒体表现形式。而具体的媒体形式则多包括音像、动画、文本、数字等内容。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受限,其只能在计算机设备中展现形态,但从当前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态势来看,这种“限制”反而会起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际作用。同时,多媒体技术支持编辑和存储,只要教学人员具有编辑和重复使用的意愿,一切再生和传输工作都可以在计算机设备中完成。并且,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将多种媒体技术融合展现,即音像、文本与视频完全可在同一个页面内展示。因此,就当前国内高校的教学环境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明显已成为大势所趋。

2.2多媒体技术可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模拟语境

在以往的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中,语言教师基本上都会以三点为核心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为朗读、速记以及口语练习。从实际中看,这三种锻炼方式虽然比较全面,但仔细分析后可看出,该类锻炼方式又比较片面,仅能从书本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更加适应以现代技术为主的教育形式。故这种完全不涉及到现代技术的练习方式,若长时间被应用,就必然会被学生所厌烦。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可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构建“学生主动”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同时,我国为汉语国家,若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境,就必须构建出一个相对专业和稳定的英语语境。这一点传统教学课堂基本无法做到。但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实学生的观感与听觉,即通过模拟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训练环境。并且互联网中可用的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素材较多,只要教师具有教学创新的实践意识,多媒体技术就能将语言课堂中的现代化语用能力培养途径“无限化”。

3.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创新研究

3.1多媒体技术应充分与语言课堂教学相融合

教师需明确,在创新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始终都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而多媒体技术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素材而存在。故在设定创新方向时,教师需要重视课堂结构,以课堂环境和结构为主,将教学创新点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也就是说,教师在编辑多媒体素材时,需要以课本中的教学主题为核心,既要保证多媒体内置的语言教学元素必须符合语言学的语境模式,也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素材所给出的教学节奏中,真正理解跨文化语言交际的活性模式和一般规则。例如一些隐喻、明喻和文化差异,都需要学生在语境模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

3.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中的应用原则设定

3.2.1需保证应用行为完全将学生作为核心主体

本文中的创新研究仅以大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并从本质上强调学生的习得成果。教师需坚定这一创新原则,学生也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配合举动。因语用能力培养定义较为专业,与通常所讲的语言应用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学生也需要在课程模式开展前,对语用能力相关的概念、学习活动、考核进程等专业性内容进行认知形态的了解。同时,学生也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地位,不能保留依赖教师这一心理。学生要充当本位者,研究语用能力任务、调节自主学习节奏,以及主动开展与教师和组内同学的交流。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将语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可长期运行的任务时,在高校语言学课堂环境中开展的创新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行为,才具有开展意义。

3.2.2教师必须保证课堂中的教习语境具有绝对的专业性特征

语用能力直接面向语言的专业性应用,因此语用能力的创新原则,就应以高度落实教学情境的专业性特征为主。专业的语用能力培养有别于单项“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语言要点、语义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时政知识均包含在应学范围内。且只有教学素材能够与当前世界国家的时间线相匹配时,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具有切实的培养价值。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中,学生要熟练掌握跨语言和跨语境文化知识,就必须学习“语言百科”,并将百科中的内容尽数记忆。而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切语言文学和语言技法知识,都具有绝对的专业性特征,如此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手段,具有实际的创新价值。

3.2.3创新手段需以增加互动概率为主

因高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受限,多数高校实际上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跨语境训练素材。但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状态中,教师能够通过技术编辑,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模拟语境。故在此期间,教师若要实现真正的创新行为,就必须要提升课堂中的互动属性,而不能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变动为单一的“播放PPT”教学。教师可以将互动行为扩充至两个层面,其一就是传统的教学课堂。课堂中,教师需为学生提供许多可选的语言行为训练模式,例如邀请、请假、请求等简单的口头语主题,充分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其二即为互联网途径。教师可以为学生罗列一些素材清单,例如具有语用能力培养价值的影片,如《罗马假日》、《生活大爆炸》等,也可以针对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其提供一些商业形态、科技形态的无字幕交流影片,从而以更加专业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3.3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创新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

3.3.1以元知识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传递社交原则

传授元知识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第一步。一切创新手段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具有扎实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其一,教师需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多媒体应用和素材,例如讲义、PPT、网络资料等内容。所选素材需要以讲解行为特征和语言应用模式为主,重点在于认知和积累,元知识传授阶段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完全性”培养。例如在“请求”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划分不同级别的对话状态,如儿女对父母进行请求时的语言习惯,下属对上级有所请求时需要掌握的语言技巧等。具体的掌握过程可以先由学生作为主导,即学生先依照教材和网络资源,查找不同“请求”语言环境的语言特征,查找完毕后要求学生将具体的资料按照不同情境,以目录形式作以区分。其二,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不断在投影或白屏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的拓展方向,例如企业交易情境中的“请求”、不同社会地位的陌生人之间的“请求”等。教师不提供具体的话语技巧内容,仅对学生的查找思路进行适当提示。如若本班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比较扎实,则教师不应做出引导行为,仅做方向观察作用,时刻注意学生的总结方向是否出错。当学生完成信息搜集和目录形态的概括后,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出学生对应的教学素材,例如电影、动画、图文音乐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从更加直观和专业化的角度,充分掌握语言交际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形式。其三,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具体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能力均等的行动小组,要求学生以影片或音频内容为主,分析每个不同情境中“请求”的语言区别。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完成度较高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总结的内容中出现冗余或错误现象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语言分析方向加以改正。

3.3.2增加课堂中的知识点输入

语用能力的培养分为两部分,其一是语言能力,其二是交际能力。故教师应该针对这两点内容,以课堂环境和多媒体技术为主,增加课堂中的知识点输出。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查阅各类音像素材,尽量用当代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来扩充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例如当代大学生更加喜欢“冒险”形态的信息,他们喜欢在细微的线索中自行探寻知识点的全貌,故教师可以将查找到的网络素材加以碎片化处理,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线索,而并非提供整体的知识点结构。以隐喻为例,教师可以剪辑一些细碎的电影画面,在画面中打好相应的字幕,询问学生这种对话情境和肢体语言一般会在哪种交际情境中出现。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的语言知识点储备和常识经验,对多媒体所展示出的细碎素材进行充分的语言研究。其次,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行动计划,计划中包含完整的语境训练内容。在第一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计划中给出的语境影片选段对其语境内所包含的话语进行模仿。模仿的重点在于掌握语音语法以及固定的交流句式。第二阶段,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语境情境两两一组进行自主对话,这一阶段重点考量学生对于元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需要格外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进行纠错,切勿让学生在进阶阶段中养成错误的交际习惯。

3.3.3将输入行为调整为输出

输出行为通俗而言即为检验行为。大学生语用能力需要培养,也需要在检验中得出当前计划是否可能的相关结论。具体的实施步骤可分为两点,其一,教师再次在班级中规划行动小组,并设定清晰的角色扮演计划。该计划应具有一定的宏观性特征,即一整节课都需要以学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展开交流,交流时应保证本节课全部为英语交流。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班级内交流环境的专业性,也能够辅助全部学生都能进入完整的英语语境“社会”中,开展社会行动,在行动中检验自身的语用能力。其二,教师应该加大计算机技术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特性,在高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构建虚拟语境,即组织学生与虚拟的“美国人”、英国人”进行对话。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具有两点优势,即既可以保证对话的即时性,减少对话反馈中的语法错误,也可以将学生的交流语言加以记录和判断,这种方式要比生生互动更具专业性。

3.3.4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创新后的培养计划提出反馈

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教学人员可以在教学阶段搜集学生的对谈表现以及创新性的语用思维,并将这些重要的评价信息以图表或表格的方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和程式化的评价结构。而学生既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和经验交流,也可以自己保存一份电子版资料,供自身在课余时间或复习阶段再次依照这些成型的交际经验来精化自身的语言能力储备量。而教师若要保证这份教学评价具有实际的复习参考特征,就需要格外注重记录的形式,形式需精炼清晰,切勿长篇大论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媒体技术创新篇(8)

术科班一个班有50人左右,一个老师示范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站几圈,有些学生还要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才能远远看看老师的示范步骤。离得远,看不清,有些学生索性跟旁边的学生讲话或者自己玩起手机,这样听课的效率自然降低。还有学生反映,老师示范的那个角度听得明白,但到自己写生的时候,由于画画的角度改变了,画的时候忘了老师上课强调的步骤与方法。老师示范一次还不行,对于同样的问题,老师还要在一周内重复示范好几次,导致老师教的疲惫,学生学习效率却不高的现象。如何让术科的课堂高效起来?

一要解决看得清,让学生明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二要同步练习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并能在画面上表达出来。幸运的是,我校的教学设备与时俱进,为美术室配备了数字音像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一个可以容纳一百多个学生的美术功能室可以同时观看一个老师的示范。我示范石膏像的时候用DV拍摄,同步输入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出石膏头像(老师正在示范的角度)以及老师根据这个石膏头像投影出来的角度进行示范的画面,学生则拿着画板看着大屏幕上的石膏像跟着老师一起画。老师利用耳麦边示范边讲解要点。一百多个学生听得清楚也看得清楚。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美术术科的高效课堂建立在有限的时间单位里面让学生学到关键的内容,并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比如我计划开展两周石膏头像的结构造型训练、三周的调子训练内容,在这几周内学生能达到形体造型准确、黑白灰关系适宜、虚实得当等要求,这就是高效的表现。大屏幕的显示具有直观性,方便老师强调对石膏头像的观察方式:抓大形进行归纳;明确石膏头像的绘画步骤。对于部分学生理解比较慢,往往前面示范完,后面他们就忘了怎么画,这时候,我调出DV录像的示范资料进行回放,避免老师做重复的示范工作,老师节省大量时间可以对学生个体进行具体辅导。石膏头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同一角度训练,把知识内容熟练了再进行不同角度训练,防止学生在学习中步入机械式模仿的歧途。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老师与学生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大大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美术课堂新的教学手段

利用学校专门建立的微课制作功能室,我先进行微教案设计与微练习设计,再制作微课件和微视频拍摄,形成微学习资料包并上传到微课程平台。微课课程是由教师基于学校资源、个人能力和特点以及学生兴趣和具体学习需要,以主题模块形式而开发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在小型范围的学生存在着的同样问题,老师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指导。在石膏头像素描的课程学习中,我用微课制作软件来设计微课脚本,技术合成后输出教学视频短片,讲解学生存在的几个问题。我通过录屏软件,通过PPT、画图工具软件、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形式制作微课,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水平线与垂直线来定位与检查石膏像的形准问题;通过摄像机摄录的视频素材并经过后期的编辑制作成微课,来讲解石膏像中眼睛局部的表现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张一春教授认为:“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微课在实际的课堂应用中体现了效果,我分小组实施10至20分钟不等的微课课程,这样的微课既能让老师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也能花较少时间学到关键的内容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学生在短期的造型训练中能掌握形体造型的技巧并能把握结构的精髓,即能判断归纳出那些可以表达出来的部分,那些是不重要的表达部分等处理能力。“灌输”这一概念在教育中认为是贬义的,但我觉得在美术教育是需要的,要让学生知道一张作业画好的标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如何被引向成功。如石膏头像看上去很复杂,老师就要把看似复杂中有规律可循的东西提炼出来,灌输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很快的掌握到位。当然,灌输的同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因为学生拥有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和发现真理的经验,当某一天他或她不再研究学习这个领域的时候,他或她依然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做到最好。

媒体技术创新篇(9)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94-1

一、多媒体课件准备的原则

1.必须体现教师的“传道”作用,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等,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必须时时灌输素质教育的思想,因此课件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语言必须规范,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2.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件中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情景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所以在创设情景和选择媒体时必须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采用符合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情节和氛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制作课件时表达形式要自然,科学而又有一定的艺术效果。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化解在特定的情景中,显得通俗易懂,扣人心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美术创意、教学经验、教育心理学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并对教学目标胸有成竹。

3.必须体现重点性的原则。

制作课件时要注意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而并非唯一,因此平时上课不需要把所有内容统统放入课件中,一定要体现其辅原则,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明。例如在BookⅡUnit 2中Listen& Speak Task2的教学中,我采用让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作演员、师生同作导演的形式,利用摄像机把对话情景录制下来,然后编制成一个个的录像资料,通过计算机制作到我的课件中,形象生动地讲解课文。这不仅让演员同学模仿了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增强了语感美感,在熟悉的对话过程中更好地展现着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让其他学生有了一种想赶上“演员”的意识,因此不知不觉提高了学习的动力,逐渐提高了他们各自的听说水平。

4.充分利用现有电视节目与软件进行教学。

作为教师还可以直接运用现成的一些光盘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学习英语。如我所购买的“Speak English as you wish(随心所欲说英语)”,课堂上可以利用光盘上所显示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非常自由的对话,大大加强了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可以把其中的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中,例如在讲BOOKⅡ Unit 2 Listen & Speak Task2时,我从软件中截取了一段两个人之间在考试不及格后,在心情比较灰暗时进行的对话,穿插于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使学生受益匪浅。

5.让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亲自实践获取资料。

既然创作多媒体课件与进行教改创新均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让学生到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网络上寻找相关学习资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英语理解的表达能力,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主要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利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情况。因此,为使多媒体教学真正达到教改创新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他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例如,有关气候、环境、表达感情等对话,使有限的制作能力应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长处,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媒体技术创新篇(10)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物理课堂,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抽象,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画图示范,无法让学生理解其内涵,而且长时间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乏味感。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声形兼备的技术优势,能创设情趣盎然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情境教育为理论基准,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从客观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味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物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溶液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场景,用多媒体视频手段播放给学生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拉近了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距离,一举两得。再如,凸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模拟凸透镜成像过程,把抽象的光线形象化,把透镜成像过程动态化,引导学生观察成像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光线的显示,提示成像过程中物像之间的数量关系,使物理知识形象直观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教学操作中,有的课堂演示有难度或效果不明显,有的危险性较大有安全隐患,有的因过程缓慢无法展示全过程,有的受条件限制根本无法演示,这些实验往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去演示才能收到较理想的实验效果。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学生便能在几分钟内观察得一目了然。再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加上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地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要点。

三、突破知识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物理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显现的物理现象通过技术手段科学处理,突破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懂易记。

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只能用语言向大家讲解: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松模拟这一过程。再如,在讲浮力综合计算运用问题上,有关空心物体上浮、下沉条件变化方面的实际运用问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将问题条件变化的过程采取分布定局、条件置换等方式,把原本较为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拓展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 园林施工技术论文 下一篇: 加强合同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