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3:55

动漫类论文

动漫类论文篇(1)

 

关键词:动漫;发展研究;比较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高等院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8060003)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动漫产业在港、粤、台发展的比较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日

一、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

(一)困境中求存的台湾。承继还是借鉴——困境中求存的台湾动漫提到台湾动漫,我们最先想起的必定是敖幼祥、朱德庸、蔡志忠、几米、游素兰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其实,他们也正是代表着台湾漫画的几个大类型。总的来说,台湾本土的漫画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即单格政治漫画、连环漫画、连载漫画和绘本。

 

尽管以上的分类方式看起来是以发行方式和篇幅长短来分类的,但是这种分类方式其实同样涵盖了漫画的内容类型。

单格政治漫画:沿循漫画的传统,以夸张的笔法针砭、讽刺政治。这种漫画一般以单幅居多,偶尔也会出现组图。这种形式是漫画最早的形式之一,因其独特的社会意义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然而并没有出现什么很有影响力的漫画作者。

 

连环漫画:这种说法其实泛指了在报刊上连载的漫画,主要包括了都市类、少儿类和古典类。都市类包括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都市生活、都市爱情等,像敖幼祥的《股市启示录》、朱德庸的《双响炮》和《涩女郎》、蔡志忠的《禅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连载漫画:一般连载在专门的漫画期刊上,集结后通常会以单行本的方式发行。这些漫画大部分受日本漫画影响很深,内容上却以少年成长类和爱情类居多。这一类漫画的代表作品是赖有贤的《真命天子》、游素兰的《火王》和《倾国怨伶》等。这一类漫画在定义上与我们今天通常所讨论的“动漫”中“漫画”的定义最为接近。正如前文所说,这类漫画是在日本动漫艺术的催生之下产生的,受到了日本动漫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叙事方法的影响,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绘本:这同样是受日本漫画影响而产生的漫画样式,作品风格多样,以“图文书”的方式出现。打个比方来说,绘本之于漫画,就像散文之于文学。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品是几米的系列绘本。

 

动画方面,台湾动画业主要致力于古典作品的改编以及创意型的动画短片。近年来,台湾动画短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台湾动画业最大的弊端在于,虽然从事动画行业的人才不少,但以动画加工业为主的创作型人才十分缺少,也缺乏适合的市场条件。

 

尽管表面上看来,台湾的动漫业尚算得上一片欣欣向荣,很好地诠释了台湾繁荣的都市文化,但纵观台湾动漫市场,实际上存在的问题也是让人触目惊心的。过于严厉的连环漫画审查制度以及日本漫画对市场的冲击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出版社由于成本过高不愿意培养漫画作者,在醒目的几个动漫人背后是人才的断层。

 

(二)极具特色的香港。香港的漫画主要有三种,即武侠类漫画、老派漫画和小品式的漫画。武侠类漫画可谓是体现香港动漫文化最为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漫画的出现与香港社会风气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欧美性解放的潮流对香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香港的本土文化夹杂其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气。可以说,这类漫画只有在香港的土地上才能茁壮成长。无论是黄玉郎的《天子传奇》,还是马荣成的《风云》,抑或永仁、蔡景东的《陆小凤》都跳不出这个圈子。这样一种类似写实、画面镜头感极强的画风同样影响到了历史题材漫画的创作,以至如今大家一提到香港漫画,首先想到的便是这样一种近写实、动作感极强的画风。

 

在这样一个市场之中,香港漫画的发展也是走了一个集中化路子。基本上香港武侠漫画从产生一直到现在就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变化。无论是原创性质的,如黄玉郎的《神兵玄奇》,还是改编于小说的《天龙八部》,都是一种植根于传统武侠文化,将“武”与“侠”的概念融会贯通于漫画之中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香港的武侠类漫画本身就是武侠小说的一种多元化延伸,无论是艺术手段还是叙事方法都同出一脉。而这类漫画的消费群体也是基于武侠爱好者而产生的,与传统武侠读者一脉相承。

 

实际上,无论是武侠类作品还是武侠漫画,其最大的意义都在于提供给读者一个发泄囤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的管道,以纯粹的力量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因而,除了构建故事所必需的元素以外,这类漫画最强调的就是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在读者心中造成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武侠漫画中出现打斗场面的频率如此之高了。

 

小品类漫画其实与台湾的连环漫画颇多相似,但是所表现的内容要轻松许多,它更注重趣味性。前两年流传甚广的《麦兜》系列可以说是这类作品最好的代表。香港动画大体来说是漫画的延续。作品大多改编自当红的漫画,这里便不再多谈。

 

(三)率先发展的广东。广东动漫业在全国率先发展十多年,在技术、原创资源、市场成熟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各地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具备产业起飞的基础。

1、原创资源丰富:广东动漫原创综合实力全国最强,尤其漫画创作势力鼎盛。目前已形成如光通、爱威公司等优秀动漫品牌,如《大话西游》、《梦幻西游》、威威猫等,都已经在全国获得认可。广州盛美数码(水果部落)的动漫制作获得过国内外动画原创大奖,东虹移动(老鼠爱大米)网络音乐红极一时。广州冬日漫画社在全国漫画创作公司中排名第二;《漫友》是全国人气最旺的专业动漫杂志,已成为国内原创漫画出版第一品牌,发行量居全国之首,签约漫画家30多个。南方少儿台的原创文教节目也很有受众基础。

2、动漫播出渠道广泛:全省有少儿频道4家,其中南方少儿频道在省内中小学中的有效传播优势明显,为优秀动漫作品深入到全省各地少年儿童的生活和爱好提供了便利。还有众多网络运营商及服务提供商,包括“漫人网”、“南方网”动漫频道、“YACA动漫网”等优秀动漫门户网站形成了强大的播出体系。发育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得广东在产业运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展示体验广场、出版机构、网络等配套产业的发育日渐成熟。

 

动漫类论文篇(2)

Kuku动漫(www.kukudm.com)

“Kuku动漫”是一个综合的动漫网站。页面的排版和除了漫画阅读外的其他板块做得都很一般,还拿了在线小游戏之类的内容填充板块。但是“Kuku动漫”拥有一个不错的在线阅读板块。共有三个阅读漫画的服务器,阅读速度非常快。网站共收藏了大约500部漫画。大部分漫画质量都很清晰。略有不足的是,“KuKu动漫”在漫画阅读的时候并不提供快捷键翻页,需要用鼠标点击翻页。有时打开的漫画页面的大小不同,翻页按钮的位置也就跟着变化,让鼠标点击翻页变得有些麻烦。

“Kuku动漫”的另一个问题是,广告稍微有些多,无论是在网站主页面、漫画选择页面还是漫画阅读页面,都填充了不少广告,而且是类似于“百度主题推广”这样对页面浏览干扰比较大的广告。当然,在适应以后,这些广告也并不是那么碍眼,毕竟网站也是要生存的嘛!

在线动漫(www.zxmh.net)

一般的在线漫画网站都是按照漫画标题的首字母分类。“在线动漫”除了首字母分类以外,还按照漫画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对于没有明确阅读目的的玩家来说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漫画。“在线动漫”拥有的漫画数量非常多。估计大约在5000部左右,而且漫画打开速度很理想。此外,“在线动漫”还提供动画的在线播放服务,大部分动画资源来自于优酷,这样既节约了网站的服务器容量,又保证了播放速度。

“在线动漫”的缺点是网站上广告实在是太多了。打开一本漫画的封面以后,如果漫画的章数很少。那么玩家看到的是半个屏幕的图片新闻广告。在这个页面中,最醒目的“在线观看”只是一排文字,而不是链接。旁边的“下载该漫画”打开的则是迅雷搜索。也就是说,这一排都是欺骗性的链接。用户必须在欺骗性链接和图片广告中找到非常不起眼的目录链接才能阅读漫画。不过在漫画阅读页面中,广告就容易接受得多了,习惯了以后。对浏览漫画的影响还是不大的。

内容全面是在线漫画网站的重要优点,庞大的漫画数量弥补了广告泛滥的缺点,想要寻找生僻漫画的朋友可以访问这个网站。

美漫

美漫以硬朗的画风著称,其故事的节奏比较快,更倾向于对暴力的直接描写。随着不少以美漫为主题的好莱坞电影的上映,国内读者对美漫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不过,国内网络上的美漫资源还比较少,想要找到优秀的网站需要花费比较大的精力。如果您的英语水平不错,可以直接访问境外的英文漫画网站。资源更加丰富,也不用等待国内的翻译版本。GaIaxyHero(www.galaxyhero.net)

这个网站的排版并不起眼。然而却是国内最权威的美漫网站之一。在网站的首页上点击“GalaxyHero论坛”,再进入“漫画下载”板块,里面有详细的漫画下载教程。只要有一点点浏览帖子的耐心,您就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在充分学习置顶和精华帖之后,可以在论坛上虚心提问,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得到详细的回答。

其实,在互联网上,优秀的论坛往往比网站拥有更新,更专业的内容。当然,想要找到专业的论坛并不容易,而且论坛的质量和活跃用户的素质关系紧密,因而并不稳定。“GalaxyHeto”拥有国内难得的欧美专业论坛,值得花时间浏览一番。

TFclub(www.tfclub.com)

一个以《变形金刚》为主题的中文网站。《变形金刚》是80年代少年共有的幻想,随着前两年好莱坞真人电影的推出,《变形金刚》的地位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TFclub”除了提供《变形金刚》的漫画下载外。还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变形金刚玩具的评测和展示,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变形金刚》的漫画爱好者,还是玩具收藏家,都有东西可玩。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周边商品的广告。

此外,在网站的友情链接中,还可以找到大量以《变形金刚》为主题的中文论坛和网站,通过这些链接您可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港漫

港漫的风格和美漫比较类似,但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在一部分读者看来,港漫过于夸张,甚至有些幼稚。然而港漫直率的表现方式让作品更易于理解,读者可以快速放松心情。而且比其他类型的漫画,港漫更容易被华裔读者接受。

漫画图库(www.tuku.CC)

“漫画图库”的排版方式非常有特色,大部分在线漫画网站的排版格局都比较类似,多是以漫画标题首字母分类,每页显示十几本漫画的封面供用户选择。“漫画图库”则在首页第一屏的位置放上了大片的最新漫画更新列表,看上去好像是广告网站一般。可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漫画图库”的版面设计非常有特色。除了漫画标题首字母外,“漫画图库”还按照漫画作者的地区、热门作者、漫画类型等方式对漫画分类,非常方便用户浏览。“漫画图库”收藏的漫画不到5000本,收藏了较多的港漫是它的特色。不过,我个人通过网通线路打开漫画的速度有些慢,不知道是网站的原因还是我本地网络的原因。

动漫类论文篇(3)

文章从一位在我国刚开始拨乱反正时来华留学的法国左翼青年奥莱弗谈起。奥莱弗憎恶市场经济和由市场竞争带来的社会不公,向往中国的人民公社制度,喜欢作为这个制度人格化代表的文学形象李双双;崇拜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在他心目中,四人分别是妇女解放运动、革命工人、革命知识分子和革命干部的代表。就由于他的左翼立场以及对中国现实完全颠倒的认识(文中也表述为"文化误读"),作者把他定位为一个文化浪漫主义者,并根据罗素的一段话,把通过挣脱对人性的种种束缚而"获得一种新的元气、权能感与登仙般的飞扬感"描述为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接着由此引出浪漫主义的派生涵义:主体通过自己理想和愿望向某个对象物的投射,获得冲破现实束缚的人生超越感。据此,又把另一特征归结到浪漫主义上,即:把一种与现实阴暗面形成对比的秩序作为精神追求支点。

把上述两点归结为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后,文章回到特定的奥莱弗对中国的"文化误读",根据这一特定的误读得出普遍性结论:那些对本国文化与现实持批判立场的人"只有"在认为想象中的美好事物是真实存在的,"才能坚持自己的批判的合理性"--异质文化就充当了想象中的美好事物,对异质文化"想当然的赞美"就由此而生。这里,浪漫主义(到此为止,"浪漫主义"基本上是作为"文化浪漫主义"的同义词使用的)在作者笔下已经几乎囊括了所有具理想主义气质的人和所有发生文化误读的人。根据这种涵义已经大大扩展了的文化浪漫主义(关于概念涵义的扩展,留待后面分析),作者断言:如果文化浪漫主义再向前迈一步,就成为政治激进主义者。接下来,全文核心论点就在"政治激进主义""文化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还有"乌托邦"这几个概念的不断交替使用中出来了:"政治激进主义者"(或文化浪漫主义者)是一些相信自己抱有一个伟大目标,相信为此可以采取一切方法的人。他们往往心地十分良善,容不下现实中与真善美不符的东西而力求改造,但"经由浪漫主义者的政治来改造的世界往往产生他们所不曾意料到的巨大灾难与不幸"。作者就此得出根本性结论:好人造成的祸害比恶人更深。因为恶人并不向人类集体经验发起根本挑战,从而对社会的破坏是有限度的;浪漫主义的好人则要对"人类在适应环境挑战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习俗、思想文化、制度安排等等,所有这些集体经验......发起总攻",而且好人相信自己动机纯洁,极少自我反省,加之被人们信赖,致使错误难以发现和纠正。

暂且不谈该文的观点、论据的真伪。在论证方法上,概念内涵无限扩大、论点大幅度跳跃、基本结论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等等,都令人惊讶。至于文章观点,则相当多地方需要辨析,其中,究竟什么人对人类集体经验发起总攻,什么人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此类问题亟待澄清;尤其是全文结论事实上关涉到对那些在20世纪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重大灾难的灾星的善恶判断,让人难以释然,觉得有必要就此表明看法。

一."文化误读"原因析

全文以"浪漫主义"为中心概念的一系列论点和最终结论据以建立的事实是法国青年奥莱弗的"文化误读"。文化误读正如作者承认的,乃常见现象。至于误读是否如作者暗示或明示的是浪漫主义所致,是那些对本国现实持批评立场的人为自己批判的合理性寻求异质文化支撑的愿望的产物,就得另当别论了。伏尔泰对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理想化评价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文化误读,但显然不能把他的误读与浪漫主义挂钩。伏尔泰在生活上精神上的确很浪漫,但并不"主义"。作为"主义"出现的浪漫,是与对理性的反叛相联系的,所以,非理性甚至反理性是其基本特征。至于浪漫(或者说是一种想脱离平庸状态,追求生命的高峰体验的精神倾向),我相信,任何人只要没有从思想、情感到行为方式都彻底地功利化、物质化,都或多或少会有这一面。所以不能根据某人身上有浪漫倾向就将其归到浪漫主义旗帜下。就拿伏尔泰来说,在许多事情上很浪漫的伏尔泰,如果论其精神派别,他恰恰属于浪漫主义所反叛的理性主义。而文化误读的发生,原因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伏尔泰,浪漫气质、主观愿望的投射、认识上的先人为主等等,都可能是导致误读的原因,但受所掌握信息的限制也许是更直接的原因。至于他对于自己就法国现实所持批判立场之合理性的确信,也并不源自某种别处的什么样板。无论他实地考察过的在政治文化和制度上比法国开明、进步的英国,还是由于误读而被他美化了的中国,都只能作为一个参照物而并不能承载支撑其批判立场的任务。他的批判立场及其对这立场的确信一如西方历史上其他许多具批判精神的杰出思想家一样,基于独立思考、基于西方的精神和思想资源以及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对自由的信念、还有对自然法传统的真诚信仰。

至于奥莱弗,不错,这是一个怀抱崇高理想,执着追求公正和平等而对市场经济持有异议的左翼青年。对中国现实的颠倒认识使他把中国当成了体现这一追求的典范。但作者就此把他界定为文化浪漫主义者,却失之轻率,特别是根据奥莱弗的错误认识作出 "浪漫主义对现实的理解是建立在误解现实的基础上的,建立在一相情愿的主观愿望的基础上的" 这一带普遍性的结论,就更加轻率。就奥莱弗有真诚执着的理想追求而言,与其说是浪漫主义者,毋宁说是理想主义者更合适。说到这里有必要顺便指出,作者因奥莱弗对市场经济的异议就断言他"是市场经济竞争社会中的失意者",这过于武断。评判事物超脱于一己得失可以说是所有理想主义者却不一定是所有浪漫主义者的一个精神特征。所以,理想主义不等于浪漫主义。即使搁置二者差异,无论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都并不必然导致奥莱弗对中国的颠倒认识。真正导致这一颠倒认识的是作者作结论时忽略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的宣传。在过去二三十年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对外界来说,直接得自中国的有关中国状况的信息完全通过中国官方宣传而来。而那个时期彻头彻尾意识形态化的宣传,充满了掩盖真相、歪曲事实、甚至根本颠倒事实的欺骗性。无论是令奥莱弗心仪的人民公社制度还是文革及其作为文革化身的江青等人,在对内对外宣传中都是被极度美化了的,而且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加以美化。奥莱弗在接受这些信息时还是一个认知能力尚不成熟的少年,在缺乏其他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根据这样的宣传来形成他对中国的认识从而发生错误,再自然不过了。其实,我国至今都还有人受文革宣传的愚弄,把那个苦难深重的时期当成阳光灿烂的日子,要一个远在法国、而且还是少年的奥莱弗具有看透那些宣传伎俩的洞察力,实在太难为他了。事实上,不是他"浪漫地美化李双双时代的公社制度"和文革时期为祸中华的江青之流,而是他受了蓄意美化公社制度的作品《李双双小传》和蓄意美化文革、美化江青之流的欺骗性宣传的误导,是这些宣传影响和塑造了他对中国的认识。这与浪漫主义没什么关系,至少,将其说成浪漫主义所致是缺乏根据的。至于奥莱弗对中国现实的颠倒认识或者说他因受颠倒的宣传而在心中形成的关于中国的种种幻象,是可以破除的。《浪》文提到安徒生一则童话:一个不满现实环境而向往中世纪的人在穿上了一双魔鞋真的回到中世纪后,发现了中世纪才真正不可容忍。作者以此类比奥莱弗,并借此把中西文明交流中对西方文明抱好感的人批评为"文化浪漫主义"。这里没有言明但隐在字里行间的话是:

那些"把与现实阴暗面形成对照的秩序作为精神追求支点"的人总归要大失所望。这是在把向后和向前两种性质不同的秩序对照混为一谈。对作者所引童话,我认为可以作两层理解。就奥莱弗而言,倘若真有双魔鞋把他送到向往的地方,事实终归使他从梦中醒来。作者不也指出他在中国越来越感到不适吗?可惜却没有就此说些什么。然而,这种不适恰恰表明的是对过去认识的痛苦调整,这比他先前信什么不信什么更重要。就作者借这童话引申的不同文明交流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上,我以为,"魔鞋"童话的普遍寓意在于使人得以在两种经验之间进行比较。它可以帮助打破幻象,但也可以起另一作用。既然魔鞋意味着可以把一个人送到心目中美好的地方,那就不光可以把人送回过往时代,而且也可以把人带往另一方向,比如从封闭社会带向开放社会,从专制国带到民主国。在那里,人同样能通过事实和体验来验证是否与自己此前置身其间的"现实阴暗面"恰成对照。就是说,它可以给人的认识以经验事实的支撑,这一认识可能被修正,但并不丧失其基本的客观性--我认为,这也是对开放的、民主的体制的向往不同于把落后、过时的制度理想化之处:这种向往也可能犯过于理想化的错误,但基本方面并不虚幻,更不根本颠倒。

二.需要加以节制的"浪漫主义"概念范围

现在该回到"浪漫主义"这一基本概念本身了。我前面曾提到作者在行文中有无限扩大"浪漫主义"内涵的倾向。那么,究竟浪漫主义指什么?诚然,浪漫主义如作者所说,它很难确切定义。可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一些使"浪漫主义"之为"浪漫主义"而非别的什么主义的特定涵义和范围。

浪漫主义主要是作为对启蒙运动以来居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的反叛而兴起于18世纪西欧各国尤其德国、法国的精神、文化运动。无论是作为一种态度和立场的广义浪漫主义还是作为文学艺术中反叛运动的狭义浪漫主义,一起始就以反传统、反权威、反一切清规戒律的姿态出现。它重视被理性主义忽视或排斥的人的主观感受、本能、情绪、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对那些强烈激动人的心灵的事物抱有最大兴趣。在文学、艺术中,浪漫主义者放纵想象力,把蔑视权威,冲破既有法则尤其是古典主义法则的藩篱视为特权。浪漫主义作品具有把幻想推向危险高峰的倾向,并通过打破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表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令人不安的力量。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法则的突围以及对个性、对非理性因素的张扬给各门类的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和从未有过的新题材,极大拓宽了艺术范围,扩展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和开掘了人性的深度,产生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其中,法国浪漫派便是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流派屹立于世界文学之巅的。

对于浪漫主义,思想史上的评论甚多。尽管在其功过是非上看法各异,但是在对使浪漫主义之为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上是相似的,都把反叛理性主义及其与之相关的反传统、反权威和基于个性而对种种束缚的敏感视为浪漫主义基本特征。《浪》文所引的罗素谓"浪漫主义者在推开对人性的种种束缚时,往往会获得一种新的元气、权能感与登仙般的飞扬感",前半句"推开束缚"表达的的确是公认的浪漫主义者的精神特征或行为倾向。后面所说由此而获得的种种感受,特别是萧功秦先生既在该文也在他批评政治激进主义的别的文章中反复提及的"登仙般的飞扬感"却并非浪漫主义者必有的精神、心理特征,而只是可能的特征之一。而罗素对浪漫主义的评价也远比这段话所体现的要复杂得多,且前后期的评价并不那么一致,据我看,前期评论比后期严厉。上面所引"权能感""登仙般的飞扬感"的说法在十多年后根据《西方哲学史》改写《西方的智慧》时就没有再出现在对浪漫主义的评论中。但作者只抽取罗素前期评论的片断,并把这一片断中描述的一个可能的特征夸大为普遍性特征,再把异质文化之间常见的原因各异的"文化误读"与浪漫主义直接挂钩,就已经过度扩张了浪漫主义范围。而当其把罗素描述的"登仙般的飞扬感"这一可能的心态特征加诸于他所说的政治激进主义者身上,并把构筑乌托邦的、强制人们接受"完美新世界"的......好几类人统统谓之为政治激进主义者,而且行文中事实上也不仅将浪漫主义与政治激进主义等同,还把浪漫主义与乌托邦、与理想主义混同,这种无节制的概念扩张便使得此主义与彼主义了无分别,从而使概念也变得无意义。但这样的论证却服从了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那些围绕政治激进主义所提出的一揽子批评性结论。这里暂且还是搁置结论,就作者以"登仙般的飞扬感"形容政治激进主义者的心态,我觉得有些话不能不说。首先,我认为作者没有给出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这就不能不具有主观臆断的强烈色彩。再则,我注意到作者在批评政治激进主义的文章中有着把清末以来的仁人志士(特别是其中主张走议会道路的人①)归入其中的意味,并以"登仙般的飞扬感"用来形容他们。然而如果考虑到这部分人所面对的全然不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者可以恣意妄为的环境,考虑到这部分人所置身的时代的严酷性和他们随时可能人头落地的处境,用获得"登仙般的飞扬感"去臆断他们,是既不得当又太残酷。

关于浪漫主义,需要区别艺术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精神信仰层面和政治操作层面。对文学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应该有更专业的评价,不属本文论域。至于作为一种态度和立场的浪漫主义,不错,它有反理性倾向,但这对于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的僭越也有某种矫正作用;它有作者强调的以审美标准代替功利考虑的倾向,但对于一个过于注重实利,功利考虑已经压倒一切的时代来说,未尝就毫无积极作用;它对工业文明的反抗诚然有美化农业文明的一面,但也有对工业文明危险后果(如分割人性,使人单一化、工具化,破坏人与大自然的联系)的敏感和预见;浪漫主义者有摆脱一切束缚的倾向②,纵然这种倾向具有导致瓦解一切价值和规范的危险,但浪漫主义者也以其反常规的举动挑战了陈腐过时的清规戒律,罗素就认为浪漫主义者对清规戒律的挑战促进了时代的宽容......,如此等等。浪漫主义同别的许多事物一样,有它的多面性,不宜简单化。

浪漫主义运动在19世纪达到辉煌顶点后开始衰落。但正如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浪漫主义"辞条所指出的:"一旦面临任何机械体系限制人类经验发挥作用的威胁,浪漫主义的抗议就会继续出现"。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它构成了西方开放的精神、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需要具体分析的浪漫主义与政治的关系

我是很赞同萧功秦先生对于浪漫主义渗入政治的警惕和告诫的。因为浪漫主义某些表现在文学艺术中行得通,在政治领域则不然。例如,文学艺术中可以把幻想推向极至,政治上这么干则易导致灾难;文学艺术可能在挑战和摆脱一切既有规范中获得突破,倘在社会、政治领域蔑视一切规范,就的确是在进攻人类集体经验了。不过这后一种"蔑视一切"正如罗素和其他许多思想家所指出的,在性质上是反社会的,付诸行动者不是无政府的叛逆者就是想征服一切的暴君。就是说,浪漫主义这一发展路径的结果是无政府主义和极权主义这一藤两瓜,而并非作者指称的政治激进主义。政治激进主义要求对社会秩序进行广泛变革,但大多从已有的思想资源获取变革所依据的理念或原则,一般说来,并不具有"蔑视一切"而进攻人类集体经验的嗜好。诚然,政治激进主义也可能取无政府主义和极权主义之类灾难性的极端形态,问题是萧先生批评的并非这些形态,恰恰相反,批评矛头主要针对着我国清末以来出现的议会民主政治理想。浪漫主义渗入政治,其走向还不止上面说的这些。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也是其可能的走向,但最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朝向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发展路径。对此,后面还将提及。

写到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即使政治浪漫主义,无论哪种走向,如前所说,都须区分个人精神信仰层面和政治操作层面。就是说,必须区分信奉者、表达者与实际操作者。不管多么糟的主义,如果仅仅作为个人政治信仰,对他人、对社会并不构成危险,构成危险的是那些掌握着相当的社会权力资源的政治领袖。当然,信奉者、表达者可能成为实际操作者,但这中间还隔着许多环节,而且每一环节之间的过渡也不是不需要条件的,其中,获得权力是关键性条件。就此来看,即便《浪》文对奥莱弗的界定是准确的,鉴于奥莱弗只是一个政界之外的普通青年,他的信仰只不过是多元信仰中的一种,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很正常。根据一个青年的个人信仰引出那么多政治性严重结论,前提就是虚幻的。其二,对浪漫主义渗入政治活动也应具体分析。事实上并非都那么糟糕,就必然走向灾难。例如,拜伦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他的浪漫主义既表现在他的诗里,也付诸于投身希腊解放事业的政治行动。但他怀抱崇高理想的政治行动除了使自己死于热病,没有给任何人带来灾难。对他,罗素如是说: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融合成十足浪漫派的一切要素--叛逆,满不在乎,藐视成规不顾一切和高尚的行为。他为了希腊式的自由而死于密索隆奇沼泽之中,始终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姿态。" ③在欧洲,像拜伦这样深刻介入政治活动的诗人并非个别,众多的浪漫主义诗人在19世纪欧洲政治生活中都曾活跃异常,法国尤其如此。这个文学艺术上浪漫主义的发源地,政治上也很浪漫了一下。其政治浪漫的程度,从勃兰兑斯谈1848年革命时的浪漫派可窥一斑。他说:1848年"是浪漫派胡闹的一年--这时掌握法国车轮的不是政治家而是诗人和热心人;议会里流行的不是实际政治观念而是圣西门主义、新基督教观点......"。那么,在那一年掌握着法国车轮的浪漫派诗人们给法国带来了什么呢?在30年代后期就转向政治活动的浪漫派诗人拉马丁此前一直为工人境遇鸣不平。1848年二月革命后,这位担任临时政府外交部长但实际上是政府灵魂的诗人对聚在市政厅前的民众作了最具浪漫色彩的表示:"我们将共同创作最美好的诗篇"。他没有食言。主要由于他的建议,刚成立的临时政府几天内就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废除了殖民地的奴隶制,废除了政治犯的死刑,废除了复辟时代遗留的民事拘禁,恢复了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不列颠百科全书高度评价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是"一位勇敢而明智的战士"。还有雨果。

他既是法国浪漫派文学的领袖也是政治上的激进派,他以充溢的激情介入许多政治活动,但无论《浪》文关于"浪漫主义对现实的理解建立在误解现实的基础上"认识论评价还是关于浪漫主义者政治后果的评价,搁在他身上都不合适。他在二月革命后担任议会代表,提出了全民教育和人民福利的理想并为之而斗争。尽管19世纪的法国政局不稳、政权形态频繁更替,但拉马丁和雨果们为之斗争的那些东西并没有丧失;政局的变动既未动摇19世纪的法国特别是它的首都巴黎仍然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和无可争议的文化中心,也不影响法国对各国政治流亡者的亲和力,事实上,19世纪的法国张开双臂接纳了许多流亡者。在我看来,19世纪法国的政治动荡被许多论者夸大了;而法国有过的政治动荡也不能算在浪漫主义者头上,至少,尚无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应由他们负责。

我举上述事例是反对在浪漫主义与巨大灾难之间建立联系,但这不意味着否认这种可能。前面提到的最值得警惕的浪漫主义政治走向就贻祸无穷。滥觞于19世纪的把民族、国家当成放大的部落神崇拜的民族主义是浪漫主义进入政治的主要通道。民族主义极易调动起民众激情,也最容易形成具规模的运动。事实上,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洲,对民族、国家的崇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人们的想象力,并真正导致了无穷灾难。但批评浪漫主义的萧先生却对此未置一词。

四.评"好人造成的祸害比恶人更深"

这是《浪》文的根本结论。它依据以下论断而确立:文化浪漫主义者往往心地良善,是一些相信自己抱有一个伟大目标,相信为此可以采取一切方法的人;为了建立心目中的美好世界,他们向人类集体经验发起总攻,而恶人作恶仅限于满足私欲,并不向人类集体经验发起根本性进攻;浪漫主义好人因相信自己动机纯洁而缺乏反省精神......。

然而无论"好人造成的祸害比恶人更深"的根本结论还是它所依据的这些论断,都首先是一个事实问题,其次才是理论问题。所以,我认为第一步应该作事实判断。

说起人为灾难,法国革命中发生的屠杀难免被提及,但这场灾难很难说是"浪漫主义的好人"造成的。有史可考的事实是,实施报复、屠杀而使革命年代变成人人自危的恐怖时代的是并不浪漫的、很实际的暴民和同样不浪漫却很冷峻的罗伯斯庇尔们的"大手笔",而充当"革命车轮"碾压材料的倒恰恰是那些对"平等、自由博爱"抱着真诚信仰的浪漫主义的革命贵族。

比起因滥杀无辜而留下暗迹但毕竟传播了新的理念、清除了旧制度的根基、进行了建立共和制尝试的法国革命,20世纪六七十年生在我国的"文革"是一场货真价实的灾难。可是文革中豪情万丈的青年学生虽然很浪漫,但他们只是并不浪漫的政治领袖手中的棋子--老实说,我对那种视某些文辞浪漫但行动起来极端实用主义的政治权威为浪漫主义者的说法是很不以为然的,这些权威人物工于心计、精于谋算,恐怕与浪漫主义者的精神特点处于不相通的两极--,如果把造成这场全民灾难的帐算到青年学生的浪漫主义头上,是不公正的。关于文革灾难的程度,也许距离近了些,把它与本世纪其他灾难作比较的条件尚未成熟,还难以定论,然而,发生于二十世纪上半页的法西斯灾难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任何灾难都不能比拟的,受害者人数和所涉国籍之多,灾难所及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这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基本共识;而法西斯政权,尤其德国纳粹政权和日本军国主义政权,不论是挑起反人类侵略战争,还是通过集中营、灭绝营、毒气室实施的种族灭绝计划或由细菌部队进行的细菌战、拿平民和战俘进行的活体实验......,无不是对一切公理、一切使人得以确立为人的道义准则(按《浪》文的表述即"人类集体经验")的根本性摧毁--这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基本共识。

如果关于法西斯灾难是人类经历过的最深重灾难这一事实判断是确凿无疑的,循着《浪》文"好人造成的祸害比恶人更深"之说,那么以下结论便不可逃避:发起这场"对人类集体经验的总攻击",④造成了人类空前劫难的元凶希特勒及其团伙是"浪漫主义的好人"。倘若此结论成立,人类判断力可真的是遭遇根本性挑战了。

到这里,《浪》文结论的荒谬已在不言之中。但值得思考的是,一个学养深厚的学者为什么会得出"好人造成的祸害比恶人更深"等一揽子观点?

我认为,《浪》文的问题既出在方法论也出在理论上。方法论误区在于:首先,作者的结论预定,过于急切地要证明政治激进主义的恶果,不是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进行总结和论证,而是根据极有限且可有多种解释的个别事例--奥莱弗对中国现实的颠倒认识--引出一系列普遍性结论;其次,以假设代替事实,在并不存在逻辑联系的事物之间虚构逻辑联系,诸如浪漫主义者"只有在被视为美好的事物被他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他才能坚持自己的批判的合理性"之类轻率论断在文中并非个别。理论误区在于,作者的根本观点暗含着一个关于善恶判断之依据的前提,即:倾向于认可用目的为手段辩护、并根据某人声言的目的对其进行善恶判断。作者文中就提到怀抱"伟大目标"的"浪漫主义好人"相信为此"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所谓"一切手段"其实就是"不择手段"。我当然不是说作者本人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问题是作者为了证明"好人为祸甚于恶人",便把如此行动着的政治人物判定为心地良善的浪漫主义者。在这里,那些人是不是浪漫主义者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凭那些为祸甚深的人所宣布要实现的目的就断言他们是"心地良善"的好人。然而目的并不能为手段辩护。在我看来,当目的确定后,目的对手段的选择起着制导作用,即:所选择目的的性质本身就规导着对手段的选择。可以说,手段的性质体现或者暴露目的的性质。其实无论政治领域或日常活动领域都不难发现,凡不能正大光明表达出来的目的往往需要一个"高尚的目的"作障眼物,而真实目的就在借以达到目的的手段背后。政治领域尤其如此。这就意味着:政治人物所宣称的目的有真伪之别。缺乏事实支持的口头宣言什么也证明不了,而包括所采取手段在内的可考察的经验事实才是鉴别真伪的依据。德国人对希特勒公开宣传的目标与实际追逐的目标之间的巨大反差是有深刻体验的。借用著名史学家梅尼克的比喻,这是摆满招徕顾客的诱人物品的橱窗与充斥着假冒伪劣品的货柜之间的反差。这种反差,我们领教得也不少。尽管政治领域内的云遮雾障使人们对于政治人物或党派追求的真实目的的认识不那么容易,但至少以下几方面有助于判断。选择手段上有无限制,有没有对生命的基本尊重;是否言行一致(或者说公开声言的和实际奉行的是否一致);执掌政权前后是否保持原则的一致性,是否将过去动员民众的口号付诸实践......这些都是试金石。它们与浪不浪漫无关,而与诚实与否、正义与否有关。如果从这三方面来判断,无论是根据《浪》文结论势必归入"浪漫主义好人"之列的希特勒,还是文章直接作为文化浪漫主义造成灾难的"生动标本"提出来的波尔布特,隐藏在他们的美妙言辞后面的真实目的和他们本人的真实面目都不难揭开。这二位之不择手段难分伯仲,两人都穷凶极恶地攻击一切人类准则,都专权、暴戾,都堪称大阴谋家,都视人命如草芥,都有可怕的报复心。说起视人命如草芥,一个用集中营、毒气室进行种族灭绝和清除异己的大屠杀,一个对受过教育的人进行有计划的诛灭;希特勒不声不响但无情地实施对一切动摇其权力的人的报复,波尔布特则以灭门暴行和灭门之后用卡车来回碾压尸体的灭绝人性手段对付所谓背叛他的人--其实这种一旦怀疑谁对自己至上地位有所不利便无情实施的报复,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他们最在乎的是权力地位。顺便提一下,《浪》文举出波尔布特时,说经由浪漫主义者的政治来改造的世界"往往产生他们所不曾意料到的巨大灾难与不幸"。认为波尔布特对由他一手制造的、正在进行中的屠杀和灭门罪行"不曾意料到",说得过去吗?至于他们是否言行一致、执掌政权前后是否具有基本的一致性,这已经有足够的历史事实为证,用不着再论。这是两个把自己的强权欲望隐藏在欺骗性的意识形态言辞中的伪善者。

如果说希特勒和波尔布特这两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生动标本"证明了不能依据某人公开

宣称的目的来判断其善恶,那么本文曾提到过的诗人拉马丁则是可以担当反驳《浪》文作者用以证明"好人为祸甚于恶人"的重要论据之一的"好人缺乏反省"的"生动标本"。据路易斯.博洛尔在《政治的罪恶》一书所述,这位真正抱着纯洁动机投身政治、真正称得上浪漫主义好人的诗人对他过去视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给人类带来吉祥的看法作了如下反省,他说:"为罪恶开脱,为残忍寻找虚妄托词的史学家,在无意识中为将来的狂热者效仿这些罪恶铺平了道路......这是我自己也曾经犯过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样献殷勤,我为自己感到耻辱。"可见,一个人是否是动机纯洁的浪漫主义好人与其有无反省精神没有关系。

写到这里,本文可以就此打住了。总之,在我看来,由于《浪》文十分令人遗憾的理论误区和方法论误区,它的基本论断也十分令人遗憾地变得可疑。

注释:

①应该看到,许多政治主张都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使"政治激进主义"这一概念并不固定在某些主张上。例如,在十八世纪末的英国或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那些主张成年男子普选权的人在政治上是激进主义的,但是倘若这两个国家如今还有人把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作为目标,恐怕就要归入保守主义麾下了。同样,我国清末那些主张议会民主的人,可以说他们在政治上是激进的;然而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变化的一百多年后,当政治权威由于其产生途径暧昧而使合法性问题变得突出,而不受制约的权力又早已成为全社会公害,如何确立政治权威、如何管束权力的问题已然不可回避,此时还视议会民主之类主张为激进主义就大成问题了。

动漫类论文篇(4)

一、研究背景和必要性

动漫产业在数字娱乐产业链中具有主体性的地位,并构成了数字娱乐的基础。在数字娱乐产业中,只有漫画、动画和游戏三大主体产业相互之间形成了大体对等的纵向逻辑关系,而其他产业则可以被视为衍生性的横向协作产业。无论从产业逻辑来看,还是从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漫画都具有优先地位。

在数字绘画浪潮的席卷下,欧美、日韩等国家正在开始发展数字漫画,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艺术作品,数字漫画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们。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画面是数字漫画最主要的元素,所以对於数字漫画的画面表现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本文将通过对现有的数字漫画作品进行系统的、有序的分析,找出数字漫画的画面表现方法及特点,并予以归纳,从而为数字漫画的制作者提供参考。并且根据说归纳资料和特点,制作一部数字漫画作品,使其在作品中能够更加直接、生动的体现。

三、理论背景

数字漫画是伴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历史上第一部数字漫画叫做《Shatter》。《Shatter》最初是以第一代苹果电脑为平台,使用鼠标和点阵打印机完成的。它随后又被翻拍成类似於传统的黑白漫画的样式,并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色分离。

1988年,《Shatter》的绘制者Mike Saenz继续创作了《Iron Man:Crash》――第一部数字图形小说。之后,其它的数字漫画渐渐开始出现,并且以CD存储或纸张印刷的形式开始出现,

那么,什么是数字漫画呢?

关於数字漫画的广义概念,笔者认为可以参考维基百科上的描述:

“数字漫画是直接以电脑作为工具来制作漫画的,相对於普通漫画所使用的传统媒介,数字漫画使用电脑进行扫描和上色。

四、数字漫画的类型分析

数字漫画具备以下3个特点:数字性、可播放性、互动性

根据数字漫画的定义以及特点,笔者按照数字漫画的表现形式,将其作如下分类。

传统型:这种类型的数字漫画从形式上来看与传统漫画区别不大。一般而言,画框内的人物和背景都保持不动。以画框为单位,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逐一出现。读者既可以通过按按钮的方式对画面进行翻页操作,也可以使用“播放”的设置,让漫画自动播放。

例如由芬兰的公司Remedy Entertainment所开发,由3D Realms所制作并且由Gathering of Developers公司於2001年7月所发行的著名游戏《Max Payne》,其过场动画便是以数字漫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的。黑暗、阴沉的画面配合着同样色调的故事情节感染着每一个玩家。

网页型:网页型的数字漫画顾名思义,其浏览方式与网页的浏览方式类似。通常,这种类型的数字漫画是以网页的形式或数字漫画浏览器的形式出现。以网页形式出现的数字漫画,可以参考。这种的形式的数字漫画结构相当的自由,充分利用了网页的界面和互动性,打破了传统漫画的观看模式。其故事情节可以是单线性发展, 也可以是多线性发展。同时也为多结局漫画提供了条件。

影片型:影片型数字漫画在构图、色彩、声音、镜头运用以及叙事手法上都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但在学习的同时也保留了漫画自身的特点。如手绘风格的画面、画框式蒙太奇的运用、对话泡泡的运用、声效文字的运用,漫画符号的运用等……分图层绘制的制作方法使得人物和背景是分离的,便於使其互相移动从而在视觉上产生动感。如电脑游戏《家园》的过场动画。

互动型:互动型数字漫画是目前数字漫画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最复杂的阶段。它包含了前面三种类型数字漫画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在他们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互动的成分,使得数字漫画不但看起来更生动,而且更有游戏性。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metal gear solid》系列数字漫画。

五、结论

数字漫画作为数字时代的一个新兴产物,无论从其表现形式还是从其市场价值的角度,都是值得当今的多媒体从业人员研究的。通过上文的论述,笔者将数字漫画进行了四个方向的分类――“传统型、网页型、影片型、互动型”,并期望这样的一种分类方式能为后人研究数字漫画提供系统的研究方向。也为繁荣我国的数字娱乐产业做出一分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思屈.数字娱乐产业[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思屈.数字娱乐产业[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动漫类论文篇(5)

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2012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2012年我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95部达222938分钟。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扶持下,我国动漫产业迅速发展,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动漫热”。动漫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动漫教育的迅速发展:大量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社会培训机构层出不穷……但是,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我国没有自己的动漫大师,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在麦可思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被列为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等方面。“动漫人才空有数量,缺乏质量”——不能解决人才的问题,势必影响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高校生源选择的角度对我国动漫教育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提供一点思路。

一、强烈的兴趣、坚定的毅力和丰富渊博的知识是成为高端动漫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日本动漫在世界动漫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动漫大师莫过于手冢治虫和宫崎骏了。手冢治虫,创造性地将电影拍摄手法引入漫画,开创了日本“新漫画”的形式,17岁时观看动画《海神兵桃太郎》后立志要做动画家,18岁时以四格漫画《小马的日记》出道,大学主修医学,曾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留下的漫画作品多达百种,内容涉及儿童生活、科幻、侦探、恐怖、自然、历史、神话传说、文学、医学、宗教、音乐、哲学等各个领域,被称为日本“漫画之神”。宫崎骏,高三时在观看动画片《白蛇传》后立志要当一名漫画家,进入大学后主修政治经济学,大学期间便创作了大量的漫画,其动画作品题材广泛,主题多样,作品以厚重思想主题和人文精神著称,被称为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在当今全球动漫界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

从对这两位日本动漫大师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共同点:他们很早就开始对动漫产生强烈的兴趣,在青年时期年便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进行动漫创作实践,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坚持下去,其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特点。可以看出,强烈的兴趣、坚定的毅力以及丰富渊博的知识对高端动漫人才成长非常重要。相对而言,是否在高校中接受过动漫的专业训练,拥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反而是次要的,这两位动漫大师,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看起来都与动漫甚至与艺术完全无关,手冢治虫大学主修医学,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宫崎骏在大学时主修的则是政治经济学。

两位动漫大师的成长经历是否仅仅是个别现象呢?强烈的兴趣、坚定的毅力、丰富渊博的知识对动漫人才的成长究竟有多大作用?这就要从动漫艺术的特征谈起,动漫是一门集文学创作、美术创作、影视创作、计算机技术操作和创意策划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目前,动漫专业往往被归为美术类专业,那么,相对于其他美术类专业,动漫对创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无疑更高。显而易见,一个高端动漫人才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是深厚的文、史、哲知识, 这些知识是进行动漫创作的基础,只有头脑中拥有丰富的知识,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拥有思想和灵魂,才能打动和感染人;再者,从事动漫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因其涉及的领域广,所要面临和克服的困难也特别多,对动漫没有兴趣、没有坚定的毅力是很难在这个行业中坚持下去的。可见,要成为一名动漫高端人才,就必须对动漫抱有强烈的兴趣、拥有坚持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丰富渊博的知识。

二、我国高校动漫生源选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接受了高校动漫教育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的人才而言,其培养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生源选择、高校教育和工作培养。因个人知识范围有限,本文仅就生源选择环节进行论述。

我国有句俗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而师资、教学条件等等只是起促进或者延缓其发展作用的外因。生源选择是高校教育和工作培养这两个培养环节的基础,直接影响整个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强烈的兴趣、坚定的毅力和行动力以及丰富渊博的知识是成为一个高端动漫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其中,对个人毅力的判断相对比较困难,不过,根据著名的“棉花糖实验”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那些中学时综合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毅力相对较强。综上所述,生源选择这一环节的目标任务和可操作方案是:选择那些既对动漫有较大兴趣,综合成绩也比较好、知识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那么,我国高校在动漫生源选择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在我国,承担生源选择这一任务的是高考制度。我国高校的动漫生源主要来源于参加高考的美术类特招生,录取的学生高考文化成绩普遍不高,大大低于同批次文理科高考分数线。以2012年浙江省高考的文理科一批次的录取线来看,2012浙江高考一本线,文科606分,理科593分,艺术类(美术类)第一批的文化线,分别是352分和341分,分别是同批次文理科线的58%和57.5%,其他省份的情况也差不多,艺术类(美术类)文化分数线约为同批次文理科分数线的60%左右。正是因为对文化成绩要求较低,在中学,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将许多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发动转化成为美术生(因为体育、音乐类专业对学生身体、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短时间难以培养),许多高中也纷纷成立了“美术班”,同时,这些文化成绩薄弱的学生为了能进入大学,也冲着这一点,经过为期不长(大部分为1年多,有的甚至仅有半年)的美术专业课程培训就匆匆上阵参加艺考,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不是因为对美术有兴趣而选择学习美术,而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不得已”将学习美术当成了他们进入大学的一条“捷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长期以来,动漫专业乃至整个美术类专业考试的标准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重美术基础,轻综合素质”的误区,即过于强调考生的“绘画能力”,即考生的素描、色彩、速写的水平,将“画画”的水平,作为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文化知识则退而居其次。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既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也造成动漫乃至整个美术类专业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薄弱的现状。许多学生在中学时就养成了学习热情不高、做事情毅力不足,缺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不良习惯,进入大学后,不少人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自己的学业,再加上大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宽松,相对中学而言,老师对学生的管束、要求也少了,这些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学生,其怠学情况非常严重。并且,这些学生在中学时就不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再加上用较低的高考文化分就能进入高校,客观上也助长了这些学生相对重视艺术专业课程,不重视文化知识学习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动漫专业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经过我国美术高考制度筛选出的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绘画水平相对比较突出,个人兴趣爱好被忽视,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和做事情的毅力相对不足。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离生源选择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三、对提高我国动漫生源质量的建议。

1、提高对美术考生文化成绩的录取分数线。提高高考文化分数线是提高生源质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美术考生的文化分数线可以略低于同批次文理科分数线,但分数线过低对高校美术教育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不利。幸运的是,提高艺术考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2012年12月31日《齐鲁晚报》有报道称:在2012年11月24日召开的第七届全国艺术院校校长高峰论坛会议开幕式上,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长王丰提到,教育部已经就艺术类招生模式改革开过多次研究会议,并且会出台文件,主要解决目前艺术类考试结构的问题。艺术类招生改革主要是加大文化课分数在艺考录取中的比重,也就是说改革后的艺考,会提高艺术生文化课的分数线。

2、增加对动漫专业考生的面试环节,了解他们选择学习动漫的动机,向他们简要介绍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以及动漫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并为他们提供进行二次专业选择的机会。现在,由于社会上掀起的“动漫热”,许多考生在对动漫、对我国动漫产业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仅仅因为道听途说“学动漫以后好找工作”、“学动漫收入高”之类的传言,便盲目选择了动漫专业。而事实上,近年来动漫专业毕业生不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动漫工作者也不是有的人想象中的高收入,相反不少动漫工作者工作非常辛苦,收入也很有限。一些对动漫既没有兴趣爱好,也没有了解的学生进入这个专业,不仅浪费了高校教育资源,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3、开放部分名额,让没有参加美术高考的普通考生也能报考动漫专业。动漫作为美术类专业,只有参加了美术高考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进入,这种制度无形中剥夺了许多可能“美术造型能力”一般,但可能对动漫有着强烈的兴趣,文化知识较丰富、综合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在动漫领域极富潜质的考生进入动漫行业的资格。前面我们已经论证过,动漫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形式,要求的不只是美术能力,更多的还是对动漫的热爱、做事情的毅力以及综合知识基础。因此,开放部分名额给予这些没有参加美术高考的非艺术考生,在对其进行面试或者额外加试后,可以挖掘出部分既爱好动漫,又富有潜力的学生进入动漫领域。

注释

[1]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上世纪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工作时设计的一个考验儿童耐心和毅力的实验。测试人员把四、五岁的孩子分别带进一个房间,桌上放着一颗棉花糖。测试人员告诉孩子,如果能等测试人员回到这个房间再吃糖,他可以吃两颗,否则只能吃一颗。多数孩子等了大约30秒就吃掉棉花糖,只有1/3孩子等到测试人员15分钟返回后才吃。米舍尔和同事后来跟踪这些孩子的成长情况,发现那些坚持到底的孩子更能集中精力做事,更能承受压力,学业成绩更好。

参考文献

[1] 路盛章.关于我国原创动漫艺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美术观察,2012.1.

[2] 孙立军、张启忠.动漫教育要注重培养创造性[J].当代电影,2010.6.

动漫类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33-01

一、国内高等院校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动漫在我国被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可以说与其它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国家这几天的大力扶持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汇集,使得目前的动漫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5年以后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目前全国已有500多所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大约1000多所大学开办了专门的动画院系,每年所培养出来的动漫产业人才更是数量巨大。暂时缓解了一小部分动漫专业产业的人才缺口,但需求量仍然不足。为此中央在全国建立了17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6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8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各大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我国每年动画作品的产量正以迅猛的速度逐年提高,目前为止我国动画片年产量已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了动画片高产国之一。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动漫类人才的需求

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动画设计、游戏设计为表现形式,以“创意”为核心,并通过图书、影音制品、舞台剧、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新媒体等为外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从而带动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链。我国现在正在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心,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学要世界。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在这样一个机遇下国内两千多家省市电视台相继在特定时段开办自己的动画栏目,其中四个就是专业的动画频道,如卡酷、金鹰卡通、央视少儿频道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据统计,国内观众对动画片的需求量将达到26万分钟。随之而来的动画人才需求量将超过20万人。然而目前全国对文化动漫产业从业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动画从业人员的缺口超过15万人,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转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文化创意产业动漫类人才培养现状,以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为实践平台

当下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动漫类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动漫类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动漫类专业是我国新型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是必然的,很多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师是跨专业跨领域教学,这也为动漫类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阻碍。

第二,国内各大院校在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趋于单一化,大多都是偏重专业制作技术的教育,而忽视了技术以外的专业素养及多元文化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制作不会创意,只懂技术不懂文化的悲惨局面。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三,学生在结束课上学习后,没有一个可以实践的平台。这些年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企业学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但实际上能够提供一个平台给学生进行实践的高校却只有少数。很多高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进入到相关动漫类企业实习,很多动漫类企业不愿意收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这也成为动画专业发展的窘境。

面对我国高等院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我谨以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为实践平台,谈谈我关于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做到科学化系统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将动画概论、色彩构成、色彩心理学、构成基础、空间透视、动画场景设计和视觉艺术设计中的相关理论相结合,构成专业必修理论基础课程体系, 凡固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临摹及简单创意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具体实训项目为训练基础,结合公司化的管理、制作、验收模式为训练手段。培养学生适应公司生活、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同时开设maya、3dmax、AE等专业技术课程。3. 结合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合作,由学生自组成立的公司,并对外接受订单,让学生直接接触商业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技术水平,迫使学生主动研究新技术学习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成为技术过硬素质全优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同时开设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课课程体系。包括戏剧表演、电影文学、音乐欣赏、戏剧艺术和动画编剧等影视和艺术课程,使学生了解到各交叉艺术门类的各方面知识,实现艺术创意和制作技术同步发展。

其次建立校企联盟培养机制,校企联盟是文化创意产业动漫类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学生走出校园的和重要环节和特色。何为校企联盟?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动漫类人才。企业拿出具体项目,学校利用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样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可以得到发展和提升。

最后是企业带着项目来到学生团队中,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规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证明凝聚力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不可或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要抓住自身转型发展的大机遇,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校教学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转变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广西动漫人才培养基地这个平台,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昌柱.动漫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动漫类论文篇(7)

(一)素质组成

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需要具有多学科基础,这是儿童动漫综合艺术的必然要求。从纵向来看,学历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动漫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素质需求,但这种需求相对笼统。为了对动漫行业所需人员的素质做更详细的了解,还有必要从横向上来看该类人员的素质组成。将其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四类,各类构成又分为两个二级类别,见表1。从上表可见,动漫基础知识是动漫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相关的人文素养要求,如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知识的了解,故事讲述的方式等得分也较高,同时动漫创作技能得分也较高,二者共同反映出当前市场对动漫创作人才的强烈需求,而相关的人文素养是动漫创作人才必然要求。

(二)知识结构

1.儿童文学类知识。当前的动漫作品基本上都是叙事性的,都在讲故事。由于要面对广大的儿童观众,因此,儿童文学在动漫中的运用的现象是显著的。儿童文学为动漫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资源,提供了追求美好理想及教育性的主题、神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具有道德意义和形形的角色设计。典型的场景也具有深层内涵。对于儿童文学中误导教育、成人趣味不适宜儿童的接受部分,动漫作品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儿童观的加入,从而指引儿童动漫在儿童文学的坚实基础上良性发展。

2.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类知识。当前,国内动漫人才培养的人才创作出的动漫作品,存在着儿童性、教育性不足等缺点。动漫人才的培养及动漫作品的创作,无法离开学前儿童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基础。因为不了解儿童需要的动漫作品,就不是为儿童创作的作品,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作品。其结果是家长不支持、儿童不接受,吃力不讨好。相反,以学前教育和儿童教育知识为基础的儿童动漫作品创作,必然会受到社会、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风靡全世界的《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等动漫作品。

3.儿童影视类知识。动画在传统意义上是电影的四大样式之一,动画的镜头语言、拍摄思维、蒙太奇构成等,都和影视相近或相同,儿童影视的幻想性、儿童性、教育性等特点和儿童动画殊途同归。漫画也借鉴了电影的手法,形成“剧画”,即采用电影镜头语言创作的连续性漫画。国产动画漫画的一些不成熟、不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也在于影视语言的陌生。

4.儿童市场营销类知识。动漫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以内容为主。从动漫创意的开始,就需要想到其后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可能性。这是在策划和创作中对儿童观众为主的市场的营销要求。当然,有专门从事儿童动漫产品营销的人员,把产品向市场推销,包括儿童动漫的播映会或出版、衍生产品的开发、形象授权等。

5.动漫技术类知识。动漫专业如果没有动漫技法和动漫技能,就像失去了双腿,寸步难行。动漫的绘制技法和动漫计算机软件的制作技能的当前动漫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同质化和缺乏人文素养基础也是让人忧虑的。

6.其它人文素养类知识。历史、哲学、美学等其它人文素养也是儿童动漫作品无法离开的。历史知识不仅影响动漫作品的故事,在场景设计、角色的服饰及道具等方面,也有具体的运用。哲学、美学作为内在的思想,为动漫作品的主题、意境的深厚广阔提供基础。这将使得儿童动漫作品离开幼稚,走向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坦途。

二、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解决策略

(一)倡导设立儿童动漫研发基金、项目、大赛,组织研讨,引导儿童动漫的质量提升。

1.动漫产业以儿童动漫作品的创作为中心。儿童是动漫欣赏的主体,儿童故事是动漫创作的重点。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儿童动漫研发创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把儿童动漫作品的研发创作当作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注重儿童接受群体,需要研究他们的观赏心理,正确地传达教育知识和娱乐审美。

2.加强动漫理论和人文素养。我国的动漫理论研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动画理论体系,动漫理论研究的滞后不能很好地总结动漫的实践,难以给动漫实践做指导。而这种指导,在当前国产动画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显得亟需。动漫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忽视人文素养教育,过于强调工匠式的专业教育,大学有可能降为职业培训场所,导致动漫人才的创意、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这样,国家希望依靠动漫等文化产业带来的文化复兴及由此实现的民族复兴就难以落实。在动漫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人文精神的养成,处理好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将民族人文素养融入到动漫教育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的模式。以上,需要各级单位倡导儿童动漫研发的目标,设立专项基金、项目、大赛,对此儿童动漫作品的出现进行扶持。

(二)建立健全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增强动漫专业的儿童教育等学科背景,指导性规范动漫教育。动漫教育的现状呼唤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指导,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的素质组成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是儿童动漫综合艺术的必然要求,包含儿童文学类、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类、儿童影视类、儿童市场营销类、动漫技术类等知识。儿童动漫的创作是社会需要,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幼稚、哄小孩的动漫作品。儿童教育等学科知识是儿童动漫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真正受欢迎的儿童动漫作品及儿童动漫产业,离不开从业者的儿童教育素养。根据国情,动漫主要面对儿童观众,儿童动漫高级研发人才的培养,就成为高校动画教育的一大突出任务。如在课程设置上,可运用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的方法,开发儿童动漫高级研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关课程,为儿童动漫人才博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基础。

动漫类论文篇(8)

动漫包括了漫画和动画。动漫形式灵活生动,被民众赋予了再现社会、再现生活的有效手段。动漫作品受众群体超越年龄界限,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高职院校建设动漫特色馆,培养动漫人才很有必要。 一、动漫特色馆建设的意义 1.动漫人才的储备库。广东省东莞市的动漫产业基础雄厚,相关企业达5000余家。强劲的发展势头催生出东莞学生对动漫的偏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东莞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为培养更多的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过硬的动漫设计人才,于2010年开设了动漫专业。动漫特色馆能运用纸质文献、电子资源、媒体文献、实物样品等激发高职学生敏锐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将学生塑造成动漫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也成了动漫人才的储备库。 2.动漫专业创精品的资料库。图书馆馆藏建设就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目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尚处于初建阶段,但得力于东莞动漫产业得天独厚的影响力,将其建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专业指日可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动漫特色馆将走联合、引进的道路,采集海量具有研究价值的动漫资源,使动漫专业以特色馆为中介,步入信息化发展轨道,加快动漫专业精品化进程,动漫特色馆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学科建设的服务功能。成为动漫专业创精品课的资料库。 二、动漫特色馆的资源建设 1.动漫特色馆的资源建设目标。构建动漫文献服务平台。高品质的动漫建设和服务是图书馆建设追求的目标。动漫特色馆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地采集、分编动漫资源,形成质量过硬、参考价值高的动漫文献,建成动漫文献服务平台。动漫文献服务平台主要实施分享动漫资源、交流动漫信息、实现即时沟通等职能,提供链接服务,实现动漫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动漫特色馆的资源采集。 一是动漫资源的采集类别。动漫纸质资源。主要包括动漫作品和动漫理论;动漫作品包括原创、画页、草稿;动漫理论包括动漫技法、动漫机构、动漫法规、动漫工作者、动漫介绍等。其中,用于教学和研究的主要以动漫研究、动漫技法、动漫评论文献为主;满足学生娱乐、提升学生需求主要以动漫作品、动漫手稿、动漫介绍、动漫人物文献为主。动漫电子资源。以数据库为集合,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需求,也可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动漫特色馆数据库;动漫索引数据库。为动漫特色馆藏资源编制目录,提供上网链接,方便师生快捷查找所需文献;推荐数据库。推荐精品动漫数据库,节约读者时间;动漫参考咨询数据库。发挥作为交流答疑平台的功能,由专家集中回答师生问题,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动漫周边资源。包括动漫报纸期刊、动漫视听资料、动漫模型。作为动漫纸质、电子资源的补充,动漫周边资源总量不大,但作用不可替代。动漫报纸、期刊集中了动漫界最新资讯,时效性强,参考价值大,引用较多;动漫视听资料能展现动漫魅力,较受学生喜爱;动漫模型是提升馆藏质量、增强特色馆生动性的点睛之举,增强了动漫馆特色。 二是动漫资源的采集途径。动漫纸质资源采集。在当今图书馆市场中动漫资源在流通中不占主流,采集点较少,国内只有少数几家漫画期刊。高校动漫特色馆要求文献的研究价值要高,理论性要强,因此,采集不仅要广撒网,也要精挑选。可与动漫图书发行商直接联系,将读者需求和发行商已有资源对接。另外,动漫资源分散在各类艺术院校、动漫类社团中,这就需要在需求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对其它院校、社会团体的动漫资源实行“拿来主义”,直接照单采集,为我所用,为动漫特色馆纸质资源采集开拓捷径。动漫电子资源采集。主要从两方面采集,一方面购买使用率高的综合型数据库,有我国期刊全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超星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万方、读秀知识库等,同时购买动漫大风堂、中华动漫数据库等动漫领域专用数据库。另一方面自主开发符合本单位动漫专业设置特点的自建数据库。对于分散于网络中的动漫资源应建构统一的检索平台,能依照专题、时间顺序等规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标引等,实现动漫电子资源有序集合,为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动漫周边资源采集。动漫周边资源中价值最高的为动漫期刊。动漫期刊中,非邮发期刊资源信息更新较快,因此,动漫特色馆要加大非邮发期刊的购买力度,同时加强和动漫杂志社的联系,及时补充本馆的动漫期刊。采购时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购买的动漫期刊,另一部分为新增加的动漫期刊,然后从其创刊年、本馆收藏情况、回溯期刊等一一详细记录,尽量保证动漫期刊系统的完整。 3.动漫特色馆资源的放置。类别放置法。按照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周边资源三大板块式放置。每大板块内部可细分放置。动漫纸质资源基本为图书,可依据《中国图书法》放置;动漫电子资源可依描述分类,放置于电子阅览室;动漫周边资源中的期刊可依邮发代号放置,实物模型作为经典馆藏,单独保存。专题放置法。实施专题放置法须对学校动漫专业设置深入研究,在专业教师的参与下,按研究专题或授课内容放置动漫资源。 三、动漫特色馆的服务 1.动漫特色馆的服务目标。动漫特色馆通过优质服务努力打造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动漫爱好者的天堂、动漫教学科研的助推器。实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的完美统一。一是动漫爱好者的天堂。高职院校动漫爱好者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动漫发烧友,看重动漫特色馆能提供高质量的动漫作品,能开展COSPLAY、动漫展等活动,零距离领略动漫魅力。另一类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动漫学习者,多着眼理论研究层面,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钻研动漫理论、技法、发展规律等知识。这类动漫爱好者多为动漫教师和动漫专业的学生,他们要求在实现专业文献查阅的同时,还可享受动漫课题跟踪服务、动漫学习效果评估、动漫咨询等拓展项目。因此,动漫特色馆的服务应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同时注重馆舍设计,以活泼明快又不失严谨庄重的风格吸引读者,同时要突出动漫馆的特色。二是动漫教学科研的助推器。动漫专业教学要走向精品化,不仅需要动漫特色馆提供海量资源,还需要特色馆馆员在深入了解动漫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进度、教学风格、学习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供精确的资源整合服务。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将资源转化成教学材料,反馈给任课教师,形成动漫教学资源,供任课教师使用。在专业研究上,动漫特色馆馆员可协助科研者将动漫资源整理成满足课题需要的材料,为科研者提供质量高的文献资源。#p#分页标题#e# 2.动漫特色馆的服务条件。动漫特色馆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必须依靠高质量的动漫资源。动漫特色馆开展的专题学科服务、文娱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更需要建立在涉及范围广、研究价值高的动漫资源上。这就要求动漫特色馆需坚持对馆藏资源优化和服务质量深化两手抓,以动漫资源的质量保证服务的后备来源;以发展的眼光为动漫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标准,提高动漫资源采集的针对性,实现动漫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动漫特色馆的服务要强调专业性、个性化。注重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开设多项服务内容,并能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服务需求。 3.经常保持与动漫专业教师的沟通。邀请教师结合课程学习,对动漫电子资源分类筛选,参与动漫资源教学数据库建设。健全任课教师与动漫学科馆员的沟通渠道,保证动漫学科馆员高效率地为动漫任课教师提供动漫教学资源。协助动漫科研者开展专项课题深加工研究。在立项阶段,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查找出来,提供给研究人员;开题后,定期提供对口的文献信息;进入成果鉴定时,要积极查找有价值的评价动漫专业课的依据。

动漫类论文篇(9)

中国动漫正处于模仿的低幼化阶段。不是过分追求画面的细致华丽而造成内涵的空洞无味,就是过分追求情节的波澜而忽视了画面的效果。现在中国动漫产业中的学院派几乎都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作品类型。于是,各种粗制滥造的作品涌入市场,乱象丛生,杂乱无章,即使有一两部稍显优秀的作品,也被淹沒其中。中国动漫产业急需整理。

整理,要先整后理。

整,就是要调整人们的心态。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意识的增强,金钱已然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可以说现在中国的动漫人大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一味地追求产量,追求收视率,忽视了动漫作品应有的人文内涵。动漫也是文艺的一种,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真善美。空洞的作品只会混淆人们的视听,所以说,中国的动漫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用心去做动漫,作出有意义的动漫,以自己的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播。

理,要理出中国动漫的特色。早期的中国动漫是成功的,以其特有的中国风格影响了世界。与水墨动画和布偶动画相比,皮影动画无疑是最成功的。举个例子,土豆网动漫榜上前十名里,永远有个《葫芦娃》。人们之所以久久不能将其忘怀,就在于它成功地展现了中国的传统特色。皮影作为动漫的萌芽,经现代技术的改进焕发了新的生机,而这是外国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中国动漫就应该有中国人的样子,摘下西洋人的高角帽,剃掉日本人的丹仁胡,勇敢做自己吧!理出中国的特色,理出中国动漫的道路。

(指导教师:朱曼雯)

动漫类论文篇(10)

一、文学意义在文学的整个流程

文学意义在文学的整个流程经历了四个方面的增生和变化,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现实、作者、本文和读者。文学意义的逻辑建构,也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文学意义的第一个层面是现实,在文学意义中都有现实的影子,任何文学意义,都只能来源于现实并在现实的读者中实现。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激起他的原动力只能来源于现实;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他所能阐释的意义也离不开文学本身的现实和读者本人的现实。所以,意义的生成首先来自于现实。但现实的概念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20世纪的“语言论转向”中,随着对语言力量的认识,现实的概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语言不仅构成了人类交往的工具,更构成了人类的现实本身。“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不进入语言的实在,意即还没有进入人类的视野,因而不可能构成对人类的影响,语言构成了社会,同时也构造着人类的现实。而个人要进入社会,首先要学会这个社会的语言,这就是伽达默尔所说的教化过程。结构主义也指出,如果人类不拥有语言,那么,人类就不可能构成意义。个体能产生的经验只有经过语言系统的命名和定位以后,个体方能明了这种经验,因而经验也是一种语言事件。这些都说明了语言为个体的生存划定了一定的生活空间,是人类现实的组成部分。从意义流程的全过程来看,这种创作冲动的产生意味着“原初意义”在语境中的触发和产生。当然,这种“原初意义”离不开语言的构造力量。作者将这种创作冲动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操作,进入具体的创作过程,在这个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演变过程中,作者的“原初意义”经由文字的传达和表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者预留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不容抹杀的。文学的意义事件在其产生之初,就已预留了许多作者的意义踪迹。当代许多西方文论流派倾向于毁弃作者对作品的作用,认为“作者已死”,但他们抹杀不去作者对本文的先在性和作者和作品的血缘关系,只要作者的生产权还在,其对意义的预设就不能无视。

二、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

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都有密切关联,他既以面向西方思潮大幅度的开放姿态出现,又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现实与时代需求,显示出世纪初一代文化巨子面对现代世界文化时的从容宽阔心胸及其从本土现实出发的积极建构心态。现代化与民族化是鲁迅构建浪漫主义文学观的双重方向。代表鲁迅浪漫主义文学观的论著计有《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及《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等等。鲁迅浪漫主义文学观的核心表述是他在《文化偏至论》中所说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这就显示出鲁迅作为文化巨子的对于前辈学人的飞跃式超越精神与整体性推动浪漫主义建构步履的功勋 鲁迅在“物质”与“灵明”的冲突中坚守“灵明”;在“个人”与“众数”之间选择“个人”,这就超越了“短视”型的现实功利价值,而立意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在建构浪漫主义诗学时对道家文化的借鉴途径,其一是老庄的反异化精神;其二是道家文化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主体自由诉求。二者都着眼于“物”与“我”的关系。鲁迅对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物”对“人”的压抑、物质文明对主体精神的挤压、美感的丧失、人的灵性的失落、道德的堕落等时时抱有警怵之心。这种浪漫主义思想主张就与道家文化中的反异化思想资源极为接近。鲁迅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带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而明显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观。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从博克到康德,从黑格尔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无不认为主体受到了外在异己力量的残害,因此,在意识到自己的受压迫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恐怖、痛感与神秘惊悸的成份在内。而鲁迅浪漫主义文学观中并不包含这种惊悸恐怖成份,看不到恐怖和神秘的宗教意味。

三、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当代浪漫主义文学

“自然而然”的道家(尤其是庄子)到注重个性自由、主张感官享受的明季市民浪漫潮流,再到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汹涌澎湃,都用意于打破等级森严的社会壁垒,在平凡人生中寻找生存的快乐与满足,追求个人的解放与精神的飞腾自由。其中,庄子的泛神论对浪漫主义美学影响深远,它以自身雄奇奔放、绚丽无羁的艺术风格标示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道家文化中的泛神主义艺术“强调的是在一切现象里观照太一实体和抛舍主体自我。主体通过抛舍自我,意识就伸展得最广阔”,个人“消融在一切高尚优美的事物中”,“诗人……忘却了他的自我,同时也体会到神性内在于他自己的被解放和扩张的内心世界;这就在他心里产生了东方人所特有的那种心情开朗,那种自由幸福,那种魂游大悦”。这就从艺术发生学角度强调了道家泛神主义的创造,其核心就是“物我交融”。

现当代浪漫主义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广度在读者社群中产生的轰动指数而言,毫无疑问,创造社诸子的创作达到了成功的巅峰;而如果从文学史角度来评价其影响的深度及其艺术造诣所达到的高度而言,三四十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则超过了20年代的创造社。如果说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是一种富有反抗精神的“狂飙突进”式的浪漫主义的话,那么,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写作则是一种“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而后者更加贴近于“效果史”意义上的道家文化,因为其体现的是道家式的“静”态的欣赏与玩味。郁达夫曾说:“自己大约因为从小的教养和成人以后的习惯的关系,所嗜读的,多是些静如水似的遁世文学。现在寂寞无聊,明知道时势已经改变,非活动不足以图存,这一种嗜好应该克服扬弃了,但一到书室,拿起来读的,总仍旧是二十年前曾经麻醉过我的,那些毫无实用的书。”事实上,早在20年代就有废名在抗争呐喊型的创造社式的浪漫主义写作之外另辟了一方“世外桃源”,他把古老的农村当作理想中的伊甸园,以怡然自适的心态导引读者认同与欣赏原始、朴讷、静谧、封闭的乡村文明,从而在文学史家那里获得了“素雅的浪漫主义者”的称誉。

参考文献:

[1]石玉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上一篇: 产业发展状况 下一篇: 监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