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卫生部医疗卫生防病在先.预防教育面向社区、面向人群的要求.我院卫生所联合我院教务处充分利用我院在卫生技术和医疗护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宣传教育覆盖的人群为:全体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全体学生.所辖社区居民.广大社会人群。
2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传统的防病保健宣传教育方法简单.途径单一,这种落后的、被动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条件.我们应当努力采用先进、多元化及主动的宣传教育方式及方法去开展各种防病保健宣传教育活动
2.1以发放宣传材料为主的宣教方法
把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如何保健等知识印制成宣传单或制作成小册子.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或集体活动时发放并进行宣教,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法
2.1.1利用集体会议,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全院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发放宣传材料或利用学院每年春、秋两季运动会对全体师生发放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材料并进行宣教
2.1.2利用临床实践,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学校医疗、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社区临床见习或实习时间对社区人群发放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材料并进行宣教。
2.1.3利用义诊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利用行业协会等部门每年组织疾病预防知识宣教月的义诊活动.组织卫生所医护人员和部分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走上街头对广大市民发放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材料并进行义务咨询和保健教育
2.2以讲解、视听为主的宣教方法以讲解、视听为主的宣传教育具有直接、形象、覆盖面广、宣讲效率高、知识更新快、限制条件少和节省人力物力等许多优点.在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宣传教育工作中尤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应当积极利用并扩展这种宣教方式
2.2.1利用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等方便、快捷的通讯、电子传媒途径等对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进行宣教。
2.2.2利用就诊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学校教职工到卫生所就诊时间.进行面对面的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宣教
2.2.3利用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开展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专题讲座.由卫生所的医护人员、院内本专业资深教师以及经过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培训的学生分时间、分地点对广大教工、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宣教。
2.2.4利用娱乐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利用教职工工会的娱乐性活动、学生课余趣味活动、学院大型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将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编制成娱乐性节目进行宣传教育。
2.2.5利用“文化墙”,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学校卫生所的宣传墙、校园画廊、社区文化宣传墙.以高血压知识集锦或其相关图片展等形式对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进行宣教。
3宣传教育的内容
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宣传教育要落到实处,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认真筛选宣传教育的内容:要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选择不同的宣讲内容
3.1高血压防病知识的宣教内容
首先要让人们知道什么是高血压.它属于什么疾病.它的发病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让人们认识它,重视它特别应提醒年轻有为、诸事操劳的中年组人群(近年来.35--44周岁及处于更年期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i-2]).以提高他们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其次.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来看.应着重加强对未患病人群特别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预防高血压病知识的宣教。
3.1.1降低工作压力: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工作负担、放慢工作节奏是缓解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的有力保证.也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
3.1.2改善劳动、生活环境:如降低噪音、避免强光刺激、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对平衡人体生理、缓解精神压力有很大帮助
3.1.3放松心情:对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方面的工作、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冲突应学会释放。如听音乐.和亲人朋友聊天、喝茶,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使心理平衡.情绪稳定
3.1.4合理膳食结构:荤素搭配.以优质蛋白为主,适量摄取蛋白质:降低动物脂肪摄人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含钾、镁、钙多的食物: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3.1.5适当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控制体重.以免肥胖运动以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为宜运动项目、时间和强度应因人而异散步、游泳、慢舞、习剑和气功等运动项目是身体锻炼的较好选择。
3.1.6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减少夜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
3.1.7建立防病保健档案:对上辈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员应鼓励其建立预防高血压病的保健档案:或在其体检档案中另列血压测量史数据单:鼓励其在身体异常时期多测量血压。特别是在更年期、女性绝经期更应重视对血压的监测
3.2高血压病人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内容对已患高血压病的人群除了对其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外,还应着重对其进行如何遵从医疗护理、如何服药、如何监测病情、如何平衡身心等相关知识宣教
3.2.1合作管理.养成良好的遵从医疗行为:学校卫生所与高血压患病教工应建立医患互动式合作管理网:应当在医护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护专业高年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所辖社区高血压病人建立义务合作管理网卫生所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学生为每个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填写固定联系方式.定期发放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进行个体化指导。督促病人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或增减药物,主动测量血压.主动就医复诊。从而让高血压病人养成良好的遵从医疗行为.为疾病控制提供有力保证。
3.2.2认识降压药物,不盲目服药:告诉高血压病人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并提供相关书面知识指导。
3.2_3学会主动测量血压.时刻掌握病情动态:教会高血压病人或其家属使用和保管血压计的方法.并掌握血压的测量时间、测量部位、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等相关知识:指导高血压病人根据血压测量范围调整工作日程、活动方式.让高血压病人掌握是否需要就医的血压指数。
3.2.4学会平衡身心.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让高血压病人懂得不暴饮暴食、不剧烈运动、不狂喜大悲、不劳神过忧、身体勿过热过冷等.以平衡身心.防止高血压、脑出血等急危重症的发生
4宣传教育效果的评价
为了及时掌握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效果.每半年或一年应对宣教范围中的人群进行可行性跟踪评价如利用全校的教职工体检或社区人群的抽样调查来分析宣传教育的成效,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或制定新的宣教计划,进入下一轮宣传教育实施程序.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具体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4.1通过体格检查评价宣传教育的效果
可以通过全体教职工或学生的体格检查,透过与高血压相关性健康指标来评价高血压的防病保健知识的宣教效果如将体检中的血压值、血糖值、血脂值、胆固醇值和体重值等与相应的健康标准指标进行对照:或与以往体检中的相应数值进行对照,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新发病人数,已患高血压病人的保健程度.从而判断对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的宣教效果。
4.2通过设计问卷量表评价宣传教育的效果
可自行设计测评量表.通过整群抽样,了解社区人群对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预防保健措施、遗传性和并发症以及治疗性降压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其毒副反应等知识的知晓程度:对遵从医疗护理服务行为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已患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保健措施的执行程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可以较好地分析和评价高血压防病保健知识的宣教效果
高血压中风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1]。
现对笔者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2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将近期的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最佳预防与保健策略,并为该社区今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预防与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在54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岁,高血压患病时间在2年到31年之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其中无中风患者,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为(97±18)mmHg/(159±11)mmHg。
1.2 预防与保健
1.2.1 健康教育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症状以及多种严重的多器官并发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知识覆盖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以及中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高血压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中风的日常预防等。同时由于目前老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同时身体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注意浅显易懂。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的预防与保健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老年患者的疾病误区进行积极及时的纠正,比如高血压不适宜运动,应当尽量休养,高血压是可以遗传的,如果血压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药等等。纠正错误关键,对于保证老年患者的血压得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中风及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2 日常保健 高血压初期的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而高血压并发中风时却是来病突然,病情变化急切,因此社区做好积极的日常预防与保健工作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其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档案除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外,还要包括各类疾病的病史以及发展状况;二是社区护理人员要积极筛查,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掌握社区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利于预防与保健工作寻找突破口;三是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学会自己量血压,并养成每日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四是组织社区老年人积极开展各类锻炼活动,保证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五是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人员要主动上门服务,严重时尽早就医。
1.2.3 日常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目标主要是在于控制自己的血压,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有的老年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正常了,就私自进行减药甚至是停止服药,这与血压的长期有效控制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血压的不稳定与中风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区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外,还要做好日常用药预防工作,要定期做好老年患者以及同住家属的电话回访,要定期检查患者在社区的取药情况和体检情况,对于服药不及时,体检血压不稳定的老年患者要进行上门教育,同时告知家属。另外,老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小,在患高血压后常常会自行选择一些保健品或是保健药物进行服用,由于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服用的保健品很有可能是虚假产品甚至对人体有害,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并进行调查走访,对于确需服用保健品的老年患者,对社区医生一定要对该保健品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考察该保健品是否适应患者身体以及与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能够共同服用。
1.2.4 饮食保健以及其他 饮食保健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面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尽量降低中风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天热无害的手段。社区护理人员要针对社区内的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所患其他疾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膳食食谱,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注意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选择易消化易咀嚼,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但是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低脂肪、低盐和低胆固醇的食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少吃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规律作息,不宜过度劳累。
2 结 果
通过对本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上述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后,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115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所有患者的相关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疾病误区明显减少,107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服药与饮食习惯大大改善。
3 结 论
有效的社区预防与保健工作,对于长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减少中风发病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体格检查;需求;预防;知识
作者单位: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校医院
高血压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俗称“第一杀手”。有报道称社区全人群管理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的关键[2]。因此,对社区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高血压知识调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笔者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社区409名体检者就其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与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0年8月至10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共计409名,其中,男260名、女149名, 35~70岁,平均44.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8名,高中175名,初中及以下66名。职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241名,企业员工121名,其他47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收集,问卷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在征得体检者同意后,用统一的指导语对接受调查者解释此调查目的、填写方法与注意事项,再有体检者独立完成,当场收回问卷。不能自行填写的由调查者就问卷内容逐一提问并填写。共发放问卷415份,回收有效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98.6%。调查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相关知识需求的情况、高血压病的致病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的认知情况及获得知识的途径等。
1.2.2 统计学方法 对各种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其百分比。
2 结果
2.1 受检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 体检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预防知识、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见表1。
2.2 受检者对高血压致病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的了解情况 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生活方式如:酗酒、不当饮食、情绪紧张等密切相关,也与生物因素、环境污染等有关[2],可导致全身各系统的病变。表2显示,受检者对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与肥胖的关系的知晓率分别为68.2%、75.8%,可能与媒体的广泛宣传有关。而54.8%的受检者不知道高血压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对高血压并发症累及器官的知晓率不足50%,说明体检者目前所掌握知识不够全面和系统。
2.3 受检者对高血压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 表3显示,81.2%的受检者对合理饮食、控制肥胖能预防高血压病持肯定态度,而52.1%体检者不认为戒烟、限酒能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47.9%的体检者不知道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高血压病有积极的防治作用;仅50.9%的受检者认为高危人群定期体检能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说明体检者对健康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病的预防作用认知不够,对高危人群定期体检能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病等知识掌握不足。
2.4 获得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调查发现体检者的知识获得来源多途径,广播、电视占38.6%,报刊杂志占31.7%,医务人员占26.8%,网络占10.1%,其他占6.1%。
3 讨论
3.1 提高体检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是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最直接经济有效的方法 本次调查显示,体检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具体和全面,尤其是中青年体检者,健康意识较淡薄,提示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3.2 强化体检人群的健康意识是促进社区人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保证 高血压病除了受遗传、性别、年龄等不易改变的因素影响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根本。本次调查的体检者对高血压病的预防知识认知不够,有的知晓相关知识,但未采取积极措施。因此,强化体检者的健康意识,促使他们及周围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做到知行合一,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
3.3 根据个体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体检人群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有效途径体检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需求不同,知识来源于多途径,但来自医务人员的只占26.8%,提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不到位,应根据体检者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设置宣传栏、现场咨询台或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体检人群掌握健康知识的水平。
3.4 体检中心应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满足体检人群的健康知识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获得更多的防病治病知识,为此,医院的职能已从单一的治病扩展到防病治病[3]。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强化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理论水平,除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人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满足体检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需求,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3.5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力度 对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者及血脂异常者等,要加强定期检查或筛查,以实现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3.6 加强常见病、慢性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预防知识的宣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能提升人群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并自我调整。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实施教育者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高危人群的资料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了解他们最关心的内容,选择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有的放矢地开展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R6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49-0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8年1~2010年12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87例,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HIS)诊断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44例,其中男81例,女63例,年龄(60±2.5)岁,高血压史(10±3.6)年,收缩压(154.3±12.9)mmHg,舒张压(99.2±9.0)mmHg。对照组143例,其中男79例,女64例,年龄(58±3.2)岁,高血压史(8±2.8)年,收缩压(152.3±11.7)mmHg,舒张压(98.6±10.5)mmHg。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血压、经济条件、知识层次、使用的降压药品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干预组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高血压基础知识教育、生活干预、血压监测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每周均在社区服务站测量血压,对不能自觉复诊的患者采用电话询问自行测量血压情况,并将所有数据记录成册。主要综合干预措施有:
1.2.1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档案使社区医生、护士、社区健康教育骨干等与患者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记录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血压的监测情况以及其他的诊疗情况等,做好对患者的定期查体,定期随访和其他的健康知识指导。
1.2.2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宣传板报、定期举办有关高血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限盐烹饪大赛、家庭自测血压、全民健身运动等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的宣教,使高血压患者了解正常血压值、血压的测量方法、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养成少盐、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习惯。
1.2.3规范化、个性化的高血压监护措施:主要是通过社区医生、护士、健康教育骨干、患者的同伴(配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强化,层层监督,保证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血压测量方法、生活方式、服药方法、心理平衡、运动等方面。
1.3降压效果的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组前对血压监测、规范用药、低盐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心理调整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1年后,干预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4.72%(122/144),对照组为57.63%(93/143),干预组疗效好于对照组(u=13.768,P=0.002)。
2.3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干预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的血压值均下降,但干预组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接近于城市地区,分别为17%和21%,然而农村地区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则显著低于城市地区[1],尤其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居民不良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如吸烟、酗酒、高盐膳食、缺乏锻炼等,致使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正是农村地区不健康生活生活习惯和行为广泛存在,致使高血压控制率较低,而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共存[2],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协同作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可以为控制血压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控制了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对降低发生率是大有裨益的[3]。目前关于高血压流行特征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上,而关于对北方农村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干预的相关研究较少。针对这种现状,根据河北省防治研究中心部署,我们对保定诼洲市码头镇2008年管理的64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然后对干预前后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涿洲市码头镇2008年1月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患者648例,其中男312例,女336例;年龄均35岁以上,平均年龄42.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准备:采用卫生部设计的基层调查表调查,全部采用一级培训,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县区级工作人员、乡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率均要求达到100%。
1.2.2 调查内容: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医生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血压、吸烟、饮酒、盐摄入量、体重指数、运动情况、肥胖、饮食情况等。客观记录各项内容,不得启发、诱导或加入任何主观意愿。县级督导员对每天完成的问卷进行核查,并抽取5%进行二次调查,符合率要达100%,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市级随机抽取3%再进行复核。1年后采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法进行终点调查。
1.2.3 干预措施: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被调查患者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讲解高血压病与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告知患者改正不良生活行为在高血压病的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及对降低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心血管病的意义。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定期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如建立高血压患者专卡,作好随访及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认知能力制定每月随访次数,一般每月1~2次。可利用书写板,播放高血压防治录像报,乡村广播,设立高血压免费测量点,发放高血压防治指导手册和食盐消耗记录卡、血压测量卡、五项行为危险因素记录卡。村医定期入户检查记录、测量血压,指导规律用药,戒烟限酒、合理运动、合理使用低钠盐等,监督不良生活习惯改正。
1.2.4 体格检查: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医生使用校正过的相应仪器为每个调查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值。集中调查时,血压测量单独在一个房间,以保持环境安静。当两次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值相差超过6 mm hg(1 mm hg=0.133 kpa)时,测第3次血压。
1.2.5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者诊断为高血压[4]。超重、肥胖诊断以2003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为标准:bmi≥24 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中心性肥胖[5]。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
较 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1。表1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
2.2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行为的变化
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食盐摄入量也有明显减少(p<0.01),合理运动、体重指数干预前后有明显改善(p<0.01)。见表2。表2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行为变化情况
2.3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在调查的648例高血压患者中,干预前血压达标者67(10.34%);干预后有215(33.18%)。干预后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干预前(χ2=97.94,p<0.01)。
3 讨论
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经成为社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了解较为贫乏,干预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同时不良生活行为显著改变,这表明社区健康教育是针对高血压人群的主要干预手段;通过系统培训的农村医务人员,向高血压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是开展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地区要以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高血压预防知识知晓率着手,以干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为手段,逐步使高血压患者改变饮食习惯、放弃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饮食营养、合理运动等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1年来干预效果还表明,患者的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虽得到有效改善,但成效相对较弱,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还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农村经济状况、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酗酒、不运动等)、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自我保健意识差、文化和教育背景、就医不方便等因素有关。另外在农村地区,群众获取高血压知识的途径主要以电视报纸这类大众传媒为主,而群众最希望能以个别指导的方式从医务人员处获得健康知识,目前大多数群众只能从医生那里偶尔获得。这种健康教育服务供需的不平衡现状,要求我们的政府作为行为形成的促成因素,要为农村高血压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条件;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应与大众传媒密切合作,加强传播力度,使健康干预个性化,多样化[7]。除此之外,本次由于经费和干预力度有限,加之我们的干预随访活动还在进行中,1年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干预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信随着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力度不断加强,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8,9]。
【参考文献】
1 wu y,huxley r,li 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02.circulationm,2008,118:2679?2686.
2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0.
3 王琼力,张凡平.社区控制高血压五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01?503.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著.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38.
6 赵晓军,吉俊敏,郭晓键.常州市近郊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特征探讨和干预方向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5?248.
【摘要】 [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舒张压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280 hypertension patients from qianji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which our hospital had jurisdiction over in 2009 were give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the ratios of both appropriate exercises and reasonable diet of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he intervention.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n (p<0.05 or p<0.001).conclu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enhance the health knowledge level of community crowds,change their poor lifestyle.and it c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hypertension;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awareness rate;diet;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09年对前进街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37]。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8]。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
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9]。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01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2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调查情况表3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
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6]。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17]。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2] 严冬,王招娣,宵党生,等.1 721例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9):1415.
[3] 潘晓萍,严金锋.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3536.
[4] 邹丽,蔡昭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c):22062207.
[5] 李翠萍.对69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6c):16651666.
[6] 陈洁冰,王超颖,陈巧明,等.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b):15901591.
[7] 杨淑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5a):12131214.
[8]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3168.
[9] 吕维萍.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3):178.
[10] 张艳清.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遵医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4a):932933.
[11] 郝庆莲.102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1b):181182.
[12] 李锋英,韩巧英.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j].护理研究,2008,22(suppl 1):176177.
[13] 高成玲.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23.
[14] 许毅.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172618.
盐与高血压宣传口号:减少食盐摄入,预防控制高血压。
二、参与单位:
县疾控中心、社区、县直各医疗单位及各乡镇卫生院、县电视台、新闻中心、县农业信息网。
三、活动日期:
2016年10月8日。
三、活动地点:
县疾控中心会议室、社区会议室、鸡东镇中心大街设宣传点、义诊咨询台、各医疗单位及乡镇卫生院在医院门前设宣传点。
四、宣传形式:
1.县疾控中心召开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入网会员座谈会;
2.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进社区系列讲座: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
3.中心大街设立彩虹门,宣传标题:今年10月8日是第十九个全国高血压防治日减少食盐摄入、预防控制高血压。
4.设立义诊咨询点:义务为群众测量血压;讲解高血压危害、盐与高血压等专业防治知识。
5.印发以高血压防控保健知识为内容的宣传单,预计发放5000张。
6.与更好的达到健康教育宣传效果,积极争取当地电视台、网络新闻等媒体的参与协作。
五、组织与分工:
1.慢地病科:提供专业防治知识资料;咨询人员的接待、发放宣传单;组织要求乡镇卫生院开展宣传活动。
3.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鸡东工作站:两场讲座的组织、讲座;现场宣传时提供测量血压、义诊等专业防治服务。
2.健教科:联系制作彩虹门及咨询点选址设立;宣传现场拍照;联系安排新闻媒体的参与。
3.办公室:宣传人员抽调、宣传车调配等后勤保障。
4.医疗单位及乡镇卫生院:各单位防保组负责本单位宣传活动。
附: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标语
健康心率,健康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
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要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慢性病防治管理形势严峻存在以下情况
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脂患者达1.6亿超重者达亿肥胖达6万糖耐量低减达万。
据资料显示9年我国城市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阵容的疾病谱。
以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为例慢性病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存在着: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服药)现象。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
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被社会所重视慢性病管理知识没有被群众所了解及认识。大家不懂得慢性病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忽视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导致疾病。
慢性病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不可改变的个体情况有关外还与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低钾、低钙、高盐膳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没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来指导群众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积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针对以上原因参考国内外许多成功范例我认为慢性病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大众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能力。②对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禁烟限酒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其规范用药;防治并发症有效降低慢性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以上情况说明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应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认可。社区作为防治慢性病的主战场应该对其辖区内居民有计划地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变其卫生观念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使自我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保健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人口的健康。
针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患者俱乐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慢病工作: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集医疗咨询、慢病防治、健康宣教、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健康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建议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为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主动上门测量血压。
每个月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计划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
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入户建档时发放慢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给任重而道远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共发放家庭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等还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责任医师对慢病动态管理定期开展随访工作: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是我们重点管理对象。每年对社区居民、高危人员、特困人员进行两年1次的健康体检常年坚持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次对于比较重的如:高血压三级的居民坚持每个月随访服务1次高血压二级的居民坚持每两个月随访服务1次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7658人次。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其他各要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初级卫生保健特别强调对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将慢性病看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总结了各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经验后意味深长地说:“是花很多钱建一所心血管医院好呢还是使群众不吸烟从而避免心血管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更重要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有益健康的因素什么是有害健康的因素让群众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可见开展健康教育极为经济不论贫富各国都能承担得起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战略措施。
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治疗因素是最根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措施:①当居民受到慢性病的危害时可能产生强烈的被理解、被安慰、被鼓励的心理需求以及了解病情、早日康复的愿望健康教育可满足这些需求是有效的心理保健措施。②健康教育可矫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由于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9,():178-179.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1]。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2]。现就本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高血压病的病因形成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本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本中心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2)肾血管性高血压: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6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壮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达30%以上;(4)嗜铬细胞瘤:
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5)其他: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统计本组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导致高血压的约10%~20%。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也常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
2 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2],高血压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应互补,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高血压知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要认真做好查管、治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1 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2],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55%,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具体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从儿童开始:目前发现高血压病的病因起源于儿童期,故应从儿童时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和适量运动;同时戒烟、限酒,做到心理平衡;(3)保持正常体重指数:我国成人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合理调整饮食、减少含钠盐的摄取,每日<6g,同时多食含钾钙的食物,每人每日增加2g盐,则收缩压均值可升高2mmHg,舒张压均值可升高1.2mmHg;(4)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多散步、骑自行车和游泳,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年龄=170或180;(5)降低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小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6)戒烟戒酒:酒精摄入量为男性<30ml,女性<15ml;(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据报道,焦虑或愤怒情绪及发怒后抑制情绪的发泄,可显着增加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2.2 二级预防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防治高血压可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社区为主,发展全科医学模式,使社区医生等能及时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赖药物的观念,培养其防治高血压的责任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技能:(1)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2)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以后每个月测血压至少1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性服务,这种在社区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4)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治疗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状群,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预防高血压应从年轻人开始,预防重于治疗。
1.1 首先对存在引起患病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1.2 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没有升高前进行预防。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尤其是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者,或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
1.3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和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1.4 引导患者把注意力从自身疾病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钓鱼、散步、打太极拳等,使患者在生活中逐渐淡忘疾病的烦恼和痛苦,最终缓解负面情绪。通过对身体和心理的双向调节达到控制血压和降压的作用。
1.5 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生活质量即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意义目的及模式
2.1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也是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2.2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
2.2.1 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2.2 对于患高血压的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2.3 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脑出血等。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2.2.4 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使患者窒息死亡。
2.3 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地进行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
2.3.2 社会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迄今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做输液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具体讲解内容由医生准备,现场发挥。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教育评分标准;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患者的需求,按路径表时间,反复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总结认为,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利用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治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时间集中,健康教育不间断,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 健康教育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
高血压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以保证高血压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3.1 观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变化。
3.2 观察患者的饮食习惯、休息、锻炼、良好的心态培养情况。
3.3 观察患者坚持服药、治疗、门诊随访情况。
3.4 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健康教育更有效进行。
4 小结
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健康教育的落实还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家属、患者三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全人类中提倡和维护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早期发现隐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下降。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和变异,提高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