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流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3:47

科技管理流程

科技管理流程篇(1)

为完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科技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特制订科技工作流程化管理办法。

一、线路管理:

线路的标准为强弱电分开,能穿槽必须穿入线槽,由于特殊原因保卫允许不用穿槽的,线路达到或超过三根必须用缠绕带缠好,保持线路整齐。

1、各网点机房线路装修完毕后,应联系科技部及安全保卫部共同验收,线路验收合格后,机房线路归网点负责人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共同负责。

2、各网点办公终端或计算机线路由网点指定的信贷员或柜员负责。

3、各网点ATM间、值班室、库房及各宿舍线路由网点指定具体人员负责。

4、网点生产网主备线、办公网线路和外网线路由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查看通断,如果发现网络不通,及时联系运维商并通知科技部。

二、计算机设备管理:

本办法所指的设备包括:计算机(包括主机、显示器及其配套设备)、终端、打印机、UPS电源、网络通讯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发电机等。

1、各网点应该建立计算机设备的固定资产台账,并明确每台设备的使用责任人,此项工作由网点负责人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共同负责落实。

2、各种业务系统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应由总行统一配备安装,严禁擅自更换和非工作范围使用设备,由网点负责人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共同负责。

3、各网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进行统一安排,并负责指导、监督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和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

4、计算机设备发生故障时,各网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排除故障,不能排除的及时上报科技部排除,送修设备时要填写相关登记簿,设备修好后签字领回。

5、各网点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要求使用计算机设备,爱护设备,不得在设备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非系统内人员不得使用计算机设备。

6、UPS电源要按规定进行充放电,并登记相关登记簿,严禁将捆钞机、饮水机、电风扇、台灯等其他非计算机设备接入UPS电源上。

7、计算机设备的各项参数,由科技部统一进行设置,未经科技部同意,其他操作人员不得进行更改。

8、在未关闭电源的情况下,严禁插拔设备线缆,严禁在计算机设备通电运行过程中挪动设备。

9、严禁在各种计算机设备表面放置大头针、回形针、磁铁等金属物品以及水杯、纸片等杂物,保持计算机设备及其外部环境的安全、清洁。

10、计算机设备报废时要上报科技部,对有涉密数据的计算机设备进行集中处理。

三、网络安全管理:

本办法网络指的是生产网网络、办公网网络和互联网网络。

1、接入生产网、办公网和互联网的计算机设备都要安装有正版的杀毒软件,严禁计算机设备不安装杀毒软件接入网络,本工作由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和使用计算机设备的人员共同负责。

2、计算机设备严禁生产网、办公网和互联网混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要妥善管理各网络的IP地址,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更改IP地址及网络设置。

3、生产网、办公网的计算机设备要做好数据保密工作,严禁差U盘,防止数据泄露,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和使用计算机设备的人员共同负责。

科技管理流程篇(2)

将数据用于决策

勇攀科技首席执行官黄震与首席技术官陈怡伶是一对黄金搭档,两人都曾供职于大数据厂商Greenplum(现已被EMC收购)。2010年,两人又联手创建了专注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的勇攀科技。“2008年,Greenplum刚进入中国时倡导的是数据仓库一定要便宜和大众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用户将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中,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启动大数据挖掘的应用。”黄震介绍说,“企业的决策过程是由数据驱动的。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实现决策流程的自动化。因此,勇攀科技要从数据入手,把流程的概念融入到数据挖掘的过程中。”

陈怡伶补充说:“数据是有价值的。现在,许多企业都愿意花钱做数据仓库,但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数据中的价值提炼出来。Greenplum曾经是我们的起点,但绝对不是我们的终点。”

陈怡伶认为:“大数据是一个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仓库。大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客户的构成和特点。这有可能帮助企业改善其决策流程,进而影响企业的资源调配方式甚至是业务流程。”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5ZB,相当于2010年数据总量的30倍。在进入云计算时代以前,数据只是各种应用产生的副产品。数据就像是越积越多的库存货,而企业从未想过或没有更好的办法将这些库存的数据转变成价值。

在过去两年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在内的一些机构一直在研究哪类企业比较容易成功,结果发现那些真正能把数据用于决策的企业的成功率不仅比那些不依赖数据进行决策的企业高3倍,而且在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高出一筹。陈怡伶表示:“企业将数据用于决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数据库诞生至今已经超过30年,但是对于从数据中挖掘价值这一说法,很多人仍然认为这是骗人的。究其原因,许多用户虽然拥有了数据库、数据仓库,也建立了用于分析的数学模型,但是它们只是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处理、转换,而没有将重点放在建立数据挖掘的流程上。因此,用户虽然可以从数学模型中找到一些所需的数据,但是没有办法很快地将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公司的决策、运营流程中。

陈怡伶表示:“用户认为大数据挖掘是个晃子,那是因为它们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数据,也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挖掘流程。勇攀科技坚持做整套数据挖掘流程解决方案,其目的是帮助用户构建并不断调整数据分析模型,建立从数据的收集、转换、挖掘到应用的数据挖掘全流程,而这些功能是传统的数据挖掘产品中没有的。”

大数据的门槛并不高

陈怡伶表示:“大数据的门槛并不高,只要能够严格保证数据的收集、转换、挖掘和应用都落到实处,那么挖掘出来的数据价值就能为商业决策所用。从勇攀科技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挖掘其实就是一个流程的问题。”

2008年~2010年,大多数的中国用户还没有数据挖掘的需求,那时大家关心的是如何存储和管理数据。在那个阶段,许多用户投巨资建设了数据仓库,但数据仓库只是一个交易数据的场所。用户有时调取一个报表可能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因此,单独的数据仓库无法承担起大数据挖掘的重任。2011年以后,随着微博、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已不满足于看到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甚至是预测客户的购买行为等。陈怡伶说:“未来,大数据挖掘产品将成为帮助企业预测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

大数据挖掘产品是不是只适合那些规模庞大且拥有PB级数据量的企业使用?陈怡伶解释说:“其实,大数据不仅仅是一个‘量’的概念,数据的多样性、运行速度和复杂程度等也是大数据挖掘要解决的问题。即使是一个规模很小的企业,只要有商业预测的需求就可以采用大数据挖掘工具。”

科技管理流程篇(3)

二、整理、分类、编目工作程序

科技档案整理、分类、编目工作的一般程序可分为分类、组成保管单位、编目及统计等。整理的工作内容是科技档案室接收档案后,按分类方案进行分类。其工作要求是分类准确、标准一致。组成保管单位的工作内容是:将科技档案组成保管单位,形式可以是卷、册、袋、盒、盘等;保管单位内的科技档案材料的排列;图样按明细表顺序排列;文字材料按研制程序排列,如任务书、方案、试验记录、总结、鉴定等;图文结合的,文字材料在先,图样在后。其工作要求是每个保管单位必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档案材料,体现出科技档案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每个保管单位厚薄适中,组成的保管单位应便于利用和美观整齐。编目的工作内容是:保管单位编目,包括封面、卷内目录、页次号、备考表、背签等,编制科技档案总目录、分类目录。其工作要求是各种目录、账、卡、检索工具书写整洁清楚,目录、账、卡、物一致。统计的工作内容是科技档案数量的统计、保管单位的数量统计、各种账卡检索工具的数量统计。其工作要求是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科技档案整理、分类、编目工作与其他工作环节的关系:对于收集工作环节,进行整理工作能及时发现归档的档案材料是否完整、准确,并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反之发现不了工作中的问题,易造成档案材料的不准确、不系统。对于鉴定工作环节,进行整理工作能使档案准确、系统,分类科学,便于正确判定档案价值,定出恰当的保管期限。对于保管工作环节,进行整理工作可以使档案系统有条理,排列整齐,便于保管,反之不系统、不整齐、杂乱无章,不便于保管。对于统计工作环节,进行整理工作可以使之类目清晰,各种目录卡片齐备,能很快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反之没有条理,数字概念不清,得不出准确的统计数字。对于利用工作环节,进行整理工作可以使之分类科学、编目清楚,一目了然,便于查找,反之分类不清,编目不能揭示出保管单位内容,给查找利用工作带来困难。

三、保管工作程序

科技档案保管工作的一般程序可分为排架、防护及统计等。排架的工作内容是编写柜、架号及层次号,按划分类区排放各类科技档案,编写案卷柜(架)存放指导目录。其工作要求是排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整齐美观、不宜过挤,账、卡、物相符,标志明显,便于查找存放,绝密档案材料要有特殊保护措施。防护的工作内容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维护科技档案的安全,做好档案库房的防火、防盗、防光、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等工作,及时做好破损档案材料的修复和补救工作。其工作要求是库房整齐清洁,无尘土、无鼠、无虫害,库房要备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库房的安全、防护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统计的工作内容是科技档案库存量的统计、科技档案遗失损坏情况的统计、科技档案修复工作量的统计、档案库房温湿度的统计。其工作要求是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四、鉴定工作程序

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一般程序可分为工作准备、建立组织、评议鉴定、审查批准、总结及统计等。准备的工作内容是科技档案部门应摸清需要鉴定的科技档案的数量和内容,制定鉴定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准备好有关鉴定工作的文件、表格等物品。其工作要求是情况清楚,措施落实。建立组织的工作内容是将鉴定委员会(小组)成员名单报主管领导批准,学习有关鉴定工作的文件,掌握标准,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其工作要求是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评议鉴定的工作内容是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需要鉴定的科技档案提出初步鉴定意见,鉴定委员会(小组)根据科技档案保管期限表和参照初步鉴定意见逐卷逐张审议,提出鉴定意见,认真填写科技档案价值鉴定表。其工作要求是全面考虑,判断正确。审查批准的工作内容是对确定要销毁的科技档案填写销毁清册,报主管领导审批,并报上级档案部门备案,对需要延长保管期限的科技档案应重新填写保管期限和密级。其工作要求是认真审查,手续完备,销毁清册填写清楚正确,销毁档案应有二人以上监销并签字。总结的工作内容是鉴定工作结束后,要写出鉴定工作总结,内容为鉴定委员会(小组)组成情况、鉴定过程、鉴定结果及处理意见、附销毁科技档案的清册,鉴定工作总结报送上级档案部门备案。其工作要求是内容真实,文字简练,总结及销毁清册等有关鉴定文件妥善保存。统计的工作内容是保管期限和密级变化的统计、科技档案销毁数量的统计。其工作要求是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五、利用工作程序

科技档案利用工作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借阅咨询、填写借阅卡、归还注销及统计等。借阅咨询的工作内容是利用检索工具查询档案资料名称或档案号,按档案名称或档案号从柜架上取出档案,凭领导批准办理外单位所需借阅或复制的档案资料。其工作要求是熟悉家底,了解档案资料的内容、成分,接待热情,态度和蔼,解答问题正确,提供档案资料及时准确,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填写借阅卡的工作内容是从被借阅档案内取出借阅卡,在借阅卡上填写借阅时间、借阅单位、姓名等,把借阅卡存放在卡片箱(袋)内。其工作要求是认真填写无差错,借阅卡有秩序存放。归还、注销的工作内容是按明细表、卷内目录对归还档案进行清点,在借阅卡上填写归还日期、注销人姓名并将卡片插入案卷内,最后把档案资料放回原处。其工作要求是卡物相符,归还档案资料无缺页、涂改现象,保持档案完整、准确、系统性。统计的工作内容是借阅、咨询档案资料的单位、人数、份数的统计,复制、提供档案资料的单位、数量的统计,经济效益的统计。其工作要求是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按规定时间进行统计,坚持不懈并将情况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科技管理流程篇(4)

共掀IT新浪潮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依托IT技术,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接入网络世界,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沟通交流。目前,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实时查询、智能打车、实时交通指挥)、环境保护(如污染源实时监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平安家居(如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等领域。

智能电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满足更大的用电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线监测和实时掌控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还有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的目标。

为了大力发展物联网、传感网和智能电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两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高性能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贸易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电路硬件(如无线传感器)开发、维护,网络部分(如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我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目前已超过100所,考生报考时可优先选择这些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天津理工大学为了利用和借鉴台湾电子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培养方案采用“3+1”联合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大三到台湾中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毕设,毕业后颁发天津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能计量与监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专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院、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术语》中提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朝阳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为大家介绍物流行业的两个热门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包装学、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比如销售、客服、物流咨询策划)。

推荐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早,教学理念、师资等较国内更优,如果有意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考虑报考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管理学、运筹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生产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技术、国际物流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系统工程、运输会计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制造单位、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的介绍,我简单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物流工程专业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学科;物流工程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交通运输类学科和机械类学科。

三、物流管理专业偏向文科性质,授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侧重理工科,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将低碳进行到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亦是如此。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属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两个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和电气类相关学科的硕士专业。能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留学深造,能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汽车公司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设计与制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是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基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主要以资源循环过程和产品工程为特色,在矿产资源优化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上进行研究。

科技管理流程篇(5)

现代高校是知识生产的重要领域,高校科技档案是高校知识生产的重要表现形态,如何高效运用科技档案,提升高校知识生产的效率和能力,发挥高校科技档案资源在知识生产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将是高校科技档案管理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技档案与知识资源开发的有效关联

高校科技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高校成员从事科技活动所形成的真实记录,它不仅反映科技活动的最终结果,同时还反映科技活动的全过程,是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文献,是高校内部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具有原始性、权威性、针对性、连续性、科学性和成套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表征的知识已经从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转变成为与资本、劳动、原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要素。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国家科学技术机密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高校科技档案中储存的科技信息进行发掘、整理、加工,主动提供给需求者利用,实现高校科技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资源的开发工作成为高校科技档案管理部门面对知识经济的重要转型。

根据知识获取和传播的难易程度,知识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能够明确表达,容易实现知识的沟通与共享,显性知识容易编码的特征使知识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够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高校科技档案中的显性知识包括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业务规范等,以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为主体形成的各种理论知识、科研成果、馆藏档案、资料及其加工品检索工具、编研产品等等,以及档案馆能够收集到的与科技活动和科技发展有关的其它编码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的隐性知识无法成为一个文本,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达,它内含于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成员和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成员的头脑中,包括各种专业和非专业的知识、技能、入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传统的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停留在对一定范围内发生的科技事件进行记载,对科技成员、科技组织发展及状况进行记录,缺乏对知识的有效引入、积累、整合、流传,难以实现高校组织内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和创新,降低了知识资产在高校科技活动中的地位。因此,高校科技档案管理需要开发科技档案中的信息资源,综合运用高校各种组织高校长期科技活动形成的文化、现代档案管理的流程、现代档案管理的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基于组织业务内容和职能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共享体系,以最大化对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成员尊重,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的知识的价值,促进高校科技活动形成的档案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高校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开发的价值分析

现代高校不仅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是生产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知识,高校科技档案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信息资源,科技档案信息在科学研究领域通向生产领域的过程中,起着将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因此,不仅要将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好,而且要将科技档案中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信息开发出来,为社会提供利用成为高校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

(1)提高高校知识生产的效率和水平。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责是为社会生产社会发展和进步所需要的知识,高校生产的知识积累的记录的形式是科技档案。在高校知识生产的第一个流程是对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对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其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综合以往的科技成果,掌握和了解国内外科技水平、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和市场动态,从而确立研究问题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研究成本和研究成果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科技档案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提供参考;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建立在科技档案的基础上的,科技档案为研究人员获得及时的资料,并通过同步服务,避免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重复劳动使科学研究工作成为创造性的劳动提供依据;科技档案的最终完成是建立在科学问题研究鉴定以后,是科技应用和科技推广的起点,是联系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因此,高校知识生产的环节需要开发科技档案知识资源,提升知识生产的效率和水平,加快科技档案在生产力转化中的作用。

(2)加快高校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塑造。知识形成以后的价值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知识通过不断运动改变自身和为社会服务的过程,生产知识的组织只有在知识流动的全过程上,不断扩大和深化与内外部资源环境的交流互动,才能真正提升组织在知识生产和知识创造中的主动地位。高校之所以能够成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是因为高校这个知识生产组织能够通过合理的制度构建适合发挥其成员创造性思维的组织形态,使有机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生产组织形成和塑造成为可能和必要。高校内部以知识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的创立调动高校内部成员将隐性知识在高校内部共享与转移;现代科学技术为高校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提供技术保障,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技术、网络与组织内部网络技术、知识仓库、群件技术、知识地图以及知识供应链等代表未来管理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高校隐性知识流动的范围和效率,促进高校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塑造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

(3)提高高校科技竞争力。在科技竞争中,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在现代社会科技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国家对信息的占有程度以及对信息的开发广度和深度成为衡量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基础研究能力、科技转化率和科技管理机制三个层次构成了科技竞争力的主要内容。高校是科研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高校科技竞争力直接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生成和发展,高校科技竞争力是高校利用所掌握的资源产出比对手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能力,主要体现为高校及其科研机构的科技总量、科技水平和科技潜力,是高校及其科研机构现有科技资源、科技能力、科技环境、科技潜质的综合。高校科技竞争力并不仅仅体现在显性资源,科技档案知识资源的开发也是高校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充分开发和利用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已成为提升高校科技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求。

三、高校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1)更新高校科技档案管理观念。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档案形态数字化的趋势使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变化,科技档案管理在高校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高校科技档案知识开发要求重新规划和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同时,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熟悉科技档案业务知识,能够接触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科技资源,知识角色的转化成为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发展的趋势,需要从科技档案实体的保管人员转变为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和决策咨询者,因此,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科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能从纷繁复杂的档案资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及时传递于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活动中,为高校科研活动服务。

(2)重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流程。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流程重组的核心是信息流的重组,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信息流的重组不是对原有科技档案实体管理方式细枝末节的修补,也不是利用计算机对原有手工管理程序的简单功能合并,而是在对组织信息流程全盘考虑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流的重新定位。传统科技档案管理注重实体档案的管理,对数字档案管理相对滞后,造成了管理资源的浪费;根据信息流进行管理流程重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参与者进行信息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将隐性知识融人流程设计的环节,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定义流程中与档案相关的基本概念,提出科技档案鉴定、流转、保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了整个流程的科学与高效。同时,信息流程的设计过程是高校内部的知识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一方面科技档案流程参与者所蕴藏的隐性知识的得到了显性化,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和共享,他人外化的隐性知识、高校内外部的各种显性知识就内化为个人新的隐性知识,这种知识不断内化、外化的循环促进了知识创新的实现。

科技管理流程篇(6)

2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科研管理是对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活动的管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一般包括两种运动:一种是“物质流”,涉及人、财、物的流动与分配;另一种是“信息流”,体现了信息的质和萤,即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技术档案、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有关科技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推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在“信息流”不断反映“物质流”的状态。“信息流”通过科技信息系统将“物质流”的状态反馈到科研管理系统,由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组织、调节和摔制着“物质流”,使之有效地、合理地流动与分配;“物质流”流动与分配的结果又源源不断地充实、完善现代科技信息系统,进一步保障科研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以使科研系统整体获得最佳状态。

2.1“静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再决策、再计划、再组织、再协调和再控制的螺旋上升循环过程,任何组织系统要实现有效的管理,都必须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传输足够的信息,产生足够的信息和反馈足够的信息,才能保证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由此“,静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首先表现为一种资源,即科研管理的加工素材,是科研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次是经济财富,现代科技信息是形成新一级研究与成果的最经济“成本”,是科研管理的支柱;再次是时机,现代科技信息俨然成为一种战略武器,谁在关键时期掌握了它,就掌控了制胜点,也使得科研管理成为知识创新、财富创新的坚实基层。

2.2“动态”的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2.2.1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科研管理人员开始利用各种数据统计软件,利用信息化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对于科研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查找相关资料时,也利用网络,比翻阅相关书籍查找的更迅速、快捷。改变了过去靠翻阅书籍,靠人力统计数据、分析、计算等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获取的更及时、准确。

2.2.2科研管理流程信息化。过去的科研管理过程较随意,没有固定的流程、模式所约束。现在科技信息的使用,改变了以往随意的状态,建立了科研管理流程,使流程达到信息化管理的高度。科研管理申报流程如下:申报、受理,到评审、评估、初审、复审、审定、立项、科技计划编制,到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执行情况管理、验收管理、后评估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按照此流程的规定,利用网络技术,还建立了“网络信息评审”平台,并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科技立项的公平、公正发展,使各企业可以随时申报科技项目,随时进行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

2.2.3对科研专家管理的信息化。科研管理活动中,科研专家是活动的主体,因为任何的科研活动都需要专家来完成,或借助相关的科技信息,或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或实验,以获得最先进的科研数据。网络时代的发展,信息库的建立,使得科研专家的管理也走向了信息化的进程。政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选择专家,建立专家信息库,以便于进行科研项目的网上评审。注意专家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家的专业性与对学术的态度,二者缺一不可。在专家执行工作过程中,要做好相关记录,公平公正的对专家进行评价,为专家信息库的更新与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科研专家的管理应逐步走向信息正规化管理,详细记录专家的科研成果,建立专家信用档案,对专家资质的评审管理等都要走向信息化。

科技管理流程篇(7)

1 引 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

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

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求同存异,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 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科技管理流程篇(8)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作者简介:

1 毕彩霞(1971-),女,汉,山东文登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质量标准化室,高级工程师,法律硕士,体系管理。

2 苏楠(1974-),女,汉,湖北武汉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质量标准化室,工程师,学士,质量管理。

石勘院进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管理体系中“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体系”的作用,以及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OA系统)中科技网的作用,使项目组、科研部门、院级/学术科技委员会三级责任主体按照职责、权限开展工作,确保科研生产项目按照相关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标准规定运作,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与科研质量水平。笔者总结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经验,旨在为企业进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质量目标的确立

质量目标的确立、分解及考核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科研生产项目关注的重点。依据长期发展目标和五年发展规划,石勘院每年制定年度质量目标、指标,并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将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部门再落实到各个岗位。年终,依据目标责任书对部门和个人进行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三级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和考核,使石勘院的长远目标、年度目标、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得到具体落实。2013年石勘院按照“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工作定位,已将经济财务、参谋与生产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安全稳定等工作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岗位。

2 管理策划

到目前为止,石勘院共制定有关科研生产项目的管理制度7项、工作流程18项,并严格遵照执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质量及完成率、优良率等各项指标逐年提高。

2.1 建立工作制度

制定并执行7项管理制度:《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细则》、《科研生产项目经费管理细则》、《实验室管理细则》、《国家重大专项管理细则》、《科技成果奖励管理细则》、《知识产权管理细则》、《对外协作项目管理细则》。其中,《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细则》规范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三级质量责任体系,对石勘院科研项目运行、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由项目组自评(一级审查)、科研部门督查(二级审查)、院级/学术委员会审查(三级审查)组成;三级质量责任体系规定了项目负责人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是质量保证的第二责任人,项目主审人、评审组组长、项目主评人是质量把关的主要责任人,评审组成员是质量把关的相关责任人。

2.2 制定工作流程

石勘院针对不同类型科研生产项目确定了18个管理子过程,制定了与管理制度具有协调一致性的工作流程,同时,在科技网将工作流程进行了信息固化,并在工作中通过科技网严格执行工作流程。重点包括:年度科研生产项目计划流程、立项流程、过程管理流程、验收流程、后评估管理流程、外协项目管理流程、专利申请与审批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与审批流程,等等。其中,立项管理流程、过程管理流程、验收管理流程等3项流程适用于各类型科研生产项目的过程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合理配置优质资源

建院十余年来,石勘院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装备水平实现了较大飞跃,同时,人力资源及科研装备的合理配置对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3.1 人力资源管理

至2012年底,全院1183人,其中科研人员867人。人才队伍中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科学家4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油田和社会调入骨干370人;博士315人,硕士423人;教授级高工82人,副高473人。45岁以下员工占69.3%。

石勘院通过建立院——部门——个人三级培训责任体系,实施中层干部暨专家培训、新员工培训、主任师和管理骨干培训、导师制培养、外语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分类分层培训,实现了“30%以上的员工累计岗位培训达12天以上”的工作目标,提高了员工岗位能力,为国内、海外技术支撑和生产等工作打造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保证了石勘院人力资源满足一体化管理及国内外科研生产项目研究的需求。

2.3.2 科研设备管理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石勘院逐年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研装备,固定资产总值从建院初期的9千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7.53亿元,其中硬件5023台套,软件420套,为科研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展计划部、科研管理部等科研装备主管部门严格执行石勘院固定资产采购相关工作流程的要求,严把“五关”,保证了科研装备的数量及质量。“五关”即:“规范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把好项目论证关;重视前期调研,做好技术交流,把好所购设备、软件配置关;做好招标文件,建立供应商资信,把好科研装备采购关;做好到货验收,细查调试结果,把好设备验收关;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好基地建设质量关”。

3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按照一体化管理体系及《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细则》的要求,科研生产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科研生产质量实行分级控制。近年来,科研管理部一直在致力于探索过程管理的有效做法,通过深化完善科研项目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体系、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业务流程固化、加强绩效量化考核等举措,加强质量动态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3.1 项目分类管理

按照来源的不同,科研生产项目分为国家项目、纵向项目、横向项目、院控项目四类(其中纵向项目又分为科技开发部项目、油田先导项目等);按照性质的不同,科研生产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土资源部战略选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按照相关部委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管理;纵向、横向、院控项目在立项、过程管理、验收(鉴定)、后评估、归档等阶段执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相关流程。

3.2 质量分级控制

不同类别项目的质量控制实行分级管理,其中重大项目执行三级质量审查,即:项目组自评(第一级质量审查)、科研部门审查(第二级质量审查)、学术委员会审查(第三级质量审查),以第三级审查评审组组长的签字意见作为提交甲方审查的依据;一般项目执行二级质量审查,即:项目组自评、科研部门审查,由项目主审人组织评审,以项目主审人的签字意见作为提交甲方审查的依据。科研(生产)管理部派人参加评审。

3.3 加强过程管理

通过提高信息化手段,完善科技网功能,实现了项目过程管理业务流程固定化、待办任务可视化和完成任务时限化,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制度和流程的忠实执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两年来,项目质量明显提高,科研生产项目各阶段研究成果在科技网的上传率由40%上升到95%以上,及时率由30%上升到95%以上。

3.3.1 信息化管理

科研生产项目已实现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下载、记录提交、网上审核。不同部委的国家项目在相应的网站上提交立项申报、阶段成果督察评估报告等。其中,重大专项通过OA系统链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及经费管理,并进行中期检查;纵向、横向、院控项目通过石勘院科技网进行管理。项目管理过程的记录通过科技网提交。

3.3.2 各级检查

科研部门根据承担的科研生产项目,每季度对科研生产项目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部门自检;科研(生产)管理部每季度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日常检查;质量标准化室每半年对各部门履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审核。其中:部门自检和日常检查通过科技网进行,监督审核通过OA系统中的QHSE审核子模块实现(该系统已与科技网实现链接)。

3.3.3 绩效考核

通过绩效量化考核,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效果。在考核方面,提高了科研质量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的考核权重,对项目立项论证、中期检查、验收评价等环节,提出了考核目标要求。对各个时间节点管理、三级质量控制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年终,考核部门依据有关流程的要求,根据项目在立项论证、中期检查、验收评价等环节的三级质量管理及时间节点的监督检查结果进行目标考核。两年来,石勘院项目质量明显提高,未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项目质量优良率大于90%,项目年度任务完成率100%,中期检查平均分高于中国石化平均水平。

3.3.4 整改措施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责任部门及时组织整改,管理部门验证整改效果。例如,2011年通过各级检查,发现科研生产项目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三级质量责任体系之责任人岗位职责执行不到位、过程管理中流程执行不规范和节点管理不守时、外协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缺少相关制度和流程等问题时,科研管理部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1) 明确各级职责

进一步厘清一体化管理体系中“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体系”的主体及其职责,辅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实各级审查工作。同时,利用考核的约束作用,对科研部门和专家队伍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参与三级质量审查的职责和考核内容。

(2) 发挥主管作用

强化项目主管在过程管理中的督导、检查及引导、服务功能。项目主管依据相关制度和流程、关键时间节点的各项要求,定期随机抽查项目组上传的各种文档的及时率和准确度,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及时反映项目过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科研人员指导和帮助,加强“准问题项目”的高频次检查并督办整改。

(3) 完善相关制度

重新修订了《外协项目管理细则》,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制度中作了补充,并在外协项目管理中加强流程的执行力度,从而规避了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4 实施效果

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支撑下,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达到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障科技创新工作质量、满足海外项目及国内“会战”支撑要求的目的。

4.1 主要工作指标逐年上升

以石勘院2010年~2012年的3年发展为例,石勘院在科研收入、科研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主要工作指标均得到逐年提升。

4.1.1 科研收入

2010年~2012年,石勘探院年科研总收入由5.24亿元上升至6.89 亿元,其中,纵向项目收入由2.78亿上升至3.34亿,横向项目收入由2.46亿上升至3.55亿。基建、实验室投资由0.67亿上升至0.84亿。

4.1.2 科研服务

2010年~2012年,石勘院在提出具有影响力的决策建议方面以及海外生产和国内生产的技术支撑方面均有显著进步。中石化上游提出有影响力的决策建议每年以2份的数量递增,海外评价重点新项目以每年1项的数量递增,海外编制方案采纳率连续三年保持90%以上,国内生产被采纳建议井位保持在50口左右,2012年编制非常规勘探开发标准8项。

4.1.3 科技创新

2010年~2012年,石勘院申报科技成果鉴定连续三年保持在1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进步奖项8~10项,申报国家专利由20件上升至28件。2012年申请专有技术5件,软件登记3件。

4.2 科研生产项目质量不断提高

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历来是石勘院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统计分析,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后科研质量不断提高。

2011年是一体化管理体系建成运行的第一年。石勘院共承担各类科研生产任务398项,重大科研项目完成率和优良率达100%。在当年科技开发部组织专家进行的项目中期检查中,石勘院参评的项目平均得分86.3,高于中石化平均分85.4分。24个项目通过中石化科技开发部验收,平均得分88.1分,高于中国石化的平均分87.5分。

2012年,石勘院共承担各类科研生产项目(任务)50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完成率和优良率达100%,重点项目中检、验收、鉴定平均得分均高于中国石化上游平均成绩。在当年科技开发部组织专家进行的项目中期检查中,石勘院参评的项目平均得分87.5分,高于中国石化平均分85.7分。24个项目通过中石化科技开发部验收,平均得分86.7分,高于中国石化的平均分86.6分。石勘院牵头承担的3个“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顺利通过了项目(技术)验收并均获优秀评价,得分都在94分以上。

4.3 海外项目及国内“会战”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

在ADDAX项目支撑过程中,石勘院紧贴国际化管理要求,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节点控制,有效满足了国际高标准、快节奏的要求,石勘院设计、相关方施工的尼日利亚OSSU油田OS-23P井投产,最高获3452桶/天轻质油流,工作得到了ADDAX公司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研究团队已列入ADDAX公司内部团队管理,成为ADDAX公司不可或缺的支撑单位。

在川西会战支撑过程中,石勘院跨所、跨专业组成的支撑团队紧跟生产现场工作节奏,按职责办事、按流程衔接、按节点控制、按标准检查,一级对一级负责,为川西油气勘探开发会战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多次得到了西南分公司和总部油田事业部及党组领导的表扬。

5 结束语

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离不开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我们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的长远目标,以提高科研生产质量为出发点,以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为落脚点,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日益发挥其卓越的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荣、彭辉著,《流程管理(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科技管理流程篇(9)

在建筑行业中,企业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发展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从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在工程施工管理中,流水施工技术作为高效的施工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流水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施工工程的科学划分,确定施工各个单位的工作目标,从而提高施工整体的效率的施工管理形式。

1 工程施工管理中流水施工技术的概述

1.1 流水施工技术的含义

将统计学与建筑施工管理相结合的施工管理方式叫做流水施工技术。流水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通过将整个施工过程分成多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建筑施工组成部分给予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作业,规划每个施工组成部分的进度、数量和节奏,使划分的每一个施工组成部分都能高效快捷的完成施工目标,从而提高施工项目整体的效率和质量。通俗来说,流水施工技术与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类似,及对施工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专业的划分,并对其施工建设,不同之处就是流水线工厂是人不动、加工产品动,建设施工项目是施工工人随着施工建设需要移动。

1.2 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建设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流水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通过提高施工速度的方式增加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新城市建设对建筑施工项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流水施工技术的高效性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建筑施工工程的需求。流水施工技术通过统计学的应用,对工程施工项目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的效率,施工企业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

2 流水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确定流水施工技术的施工对象

流水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要详细分析施工对象。为了确保流水施工技术的正常运作,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明确流水施工的对象,对不在流水施工项目内的施工单位进行排除,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建筑施工的整体进度;第二,对流水施工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以此确定流水施工项目的具体划分,科学规划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资源配置,使建筑施工效率最大化;第三,编制整体工程施工管理的系统流程,合理规划施工目标,要符合建筑方案的设计理念和实际施工的客观条件。

2.2 选择合适的流水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

2.2.1 全等节拍的施工方法

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重点是确保工程施工项目中每个施工单位都保持在相同的施工阶段,使流水施工的步骤和流水施工的节奏相一致。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方法的优势是能有效确保工程施工项目的连续作业,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间歇和中断的情况,从而到达施工工期最优化配置。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方法不仅要细分工程施工的施工阶段和施工流向,还要对流水施工的步骤和流水施工的节奏进行合理的制定和规划,确保施工队伍的连续作业。

2.2.2 分别的施工方法

分别流水施工的优势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团队的间歇和中断,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的效率。分别流水施工主要是工程施工项目中不同的施工阶段按照各自的施工规划进行作业,每个流水施工阶段的施工节奏不在统一节奏上。由于分别流水施工间歇少的特点,能有效控制施工的时间,提高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2.2.3 成倍节拍的施工方法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方法是通过施工规划的手段使建筑施工工程中不同阶段的流水施工的节拍保持一致,而施工项目的流水施工阶段保持在流水施工节拍的最大公约数上,从而形成成倍节拍的流水施工方法。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方法过于理想化,实际操作性差。成倍节拍流水施工作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严谨的施工进度,依照最大公约数的倍数进行流水施工操作,以此缩短工程施工项目的时间,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效率。

2.2.4 无节奏的施工方法

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流水施工单位无明显的流失施工节奏,称之为无节奏流水施工。在实际施工作业中,优于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和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要保持整个工程施工团队流失施工节奏一致性的方法过于理想,不易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确保每个流水施工单位完成各自的项目目标更为实际。因此无节奏流水施工是流水施工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它能有效确保流水施工技术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

2.3 制定科学的流水施工方案

在明确流水施工的对象,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流水施工方法后,要制定科学的落水施工方案。详细规划流水施工的阶段,对流水施工的阶段进行科学的划分,合理安排工程的数量、人员安排、设备配置等,使流水施工作业中资源配置最优化。在制定流水施工方案时,要注意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复杂性,警惕流水施工中的突发状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流水施工项目高效保质的完成。

3 流水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流水施工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遵循事件的客观性原则,在制定流水施工方案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科学的划分施工阶段;第二,坚持“总分总”的原则,在整体施工项目上划分若干施工阶段,在实施各个施工阶段时要考虑整体的施工效果,不可因小失大;第三,给予施工团队充裕的施工空间,防止流水施工的中断,确保流水施工的进度;第四,施工阶段的总数目不宜低于施工工程的总数,确保流水施工的高效性和连续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流水施工技术是通过确定流水施工技术的施工对象,选择合适的流水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制定科学的流水施工方案,以此提高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流水施工技术通过流水施工的科学方法,对建筑施工的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然后对各个板块的工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作业,从而缩短建筑施工的工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蔡俊.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

科技管理流程篇(10)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科技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解决网络环境下建筑企业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而切实地提高科技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合理科学地发展,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建筑企业服务。然而,目前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利用先进的网络化、数字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手段,有利于推进我国数字档案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进而实现我国科技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发展目标。

1.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1.1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程序十分混乱,使得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由于绝大多数建筑企业都配备了相应的档案管理设备,这为建筑单位科技档案资料的保存和归档管理工作创造了优良的条件。[1]但是由于归档设备仅能够存放在建筑企业个人的手中,使得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档案管理设备的性能,容易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录入重要的科技档案材料,为科技档案的有效归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科技档案资料管理资料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一些原始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资料很难全部保存下来,使得科技归档管理人员对部分建筑科技档案资料失去了合理的控制。

1.2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流程不规范,档案保管设备较陈旧

落后的档案保管设备和不规范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使得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很难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还容易导致科技档案资料的分散和毁损。[2]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归档的不及时使得一些具有较强技术性和秘密性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材料无法发挥其有效的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忽略了对建筑技术方案和建筑构造技术进行相应的文字说明,容易导致一些建筑技术思维构造失去其利用价值。因而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单位如果不认真落实建筑科技档案的归档制度的实施,就很难实现对建筑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控制。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是影响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发挥的核心因素。档案保管设备的陈旧落后也容易导致科技档案的流失和档案管理程序的混乱。

1.3建筑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比较薄弱

在进行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许多建筑科技档案资料只存有部分建筑设计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往往缺乏档案的及时保存意识,使得其往往忽略对建筑技术资料和设计方案的归档。归档内容的不完整性使得建筑科技档案的数量比较少,很难反映建筑科技档案主体方面的情况,领导开会及视察的内容和建筑技术人员的设计方案等的档案资料保存和记录十分简洁,使得建筑科技档案的真正价值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归档意识的缺乏使得有些科技档案资料由个人长期保存,无法完整地将科技档案移交至档案室进行统一安全地保管,导致一旦出现机构调整或者人员变动,就会发生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的失控和流失问题。科技档案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一些新档案人员对建筑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缺乏清晰的认知,这不利于建筑科技档案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2.强化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策略

2.1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

为了提升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筑企业应当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完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保管工作流程。同时引导科技档案人员对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认知度,适时地扩大宣传建筑科技档案管理流程,增强立档单位有关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意识,完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资料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建筑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应当主动了解本单位科技档案的保存和管理现状,切身地与档案管理人员共同投入到科技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讨论过程中。同时还可以适时借鉴国外建筑企业有关科技档案管理的经验,加大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科技档案的分类管理意识,充分利用科技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积极发挥科技档案的积极作用,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规范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流程,更新科技档案管理设备

建筑企业为了改善科技档案管理的混乱流程,在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建筑单位具体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具体管理流程,使科技档案的归档流程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应当及时更新科技档案管理设备,积极落实好科技档案的归档制度,完善科技档案的积累、收集、归档和管理等环节,引导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归档和保存工作,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推动建筑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建筑单位为了加强建筑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提高企业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工作者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积极组织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定期的业务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这有利于实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归档标准,熟练掌握优秀的科技档案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能力。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完善业务指导工作,提高和改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实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移交、归档、管理和利用的基础,有利于引导建筑单位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归档对策,实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建筑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落实。因而,完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提高我国的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有利于保障科技档案信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我国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

上一篇: 基础性技术创新 下一篇: 财务档案的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