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8:00

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篇(1)

在辩证唯物主义当中提到:“人才是世间最为能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学,首先就需要注重自己的仪态端庄,努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亲和力,能够真正的和学生交心。在教学行为之上,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亲身地参与到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来,对于化学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另外,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多的是需要教学生做人的品德以及传播正确的人生信念。最后,教师也要懂得学生是具有个体独立意义以及个性发展的一个个体。为了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针对性的做好教学措施。

(二)“物的因素”

目前,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是教学进行了第一准则,例如:宽敞明亮的教室、绿荫环绕的校园、齐全的多媒体设备等等,无疑成为了学生愉快心情的重要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就能够让学生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尽量的少走弯路。

例如:在化学反应本质、分子运动这一些章节的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类抽象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知识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展现出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将学生能够看见以前肉眼无法正常看见的。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将原来的化学知识通过工厂化的流程操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完全的依靠多媒体教学,例如不能由它来代替化学实验。初中化学,需要真真正正的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仅仅能够将化学现象或者是变化规律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但是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因此,如果多媒体教学的滥用,可能变成另外的一种灌输式教学。

二、有效的讲授

无论如何的改变教学模式,在“有效教学”中,“讲授”依然是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如果能够做到画龙点睛,一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例如:对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化学式、方程式、元素符号等堆积在一起,学生很难全部记住,但是这一些又是学习的重点,往往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此时,教师就要注重一定的教学突破方式,采取分散记忆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尝试记一些以往学过的化学式或者化学符号开始,比如H2代表氢气、H20代表的水、H代表氢、O代表氧等。当学到了那一章节的时候,才告诉学生H、O分别是氢、氧的元素符号,H2、H2O分别是氢气、水的化学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记忆化学符号,才能够轻松的学习。如此,不仅教师教授的轻松,学生也能够愉快的学习,通过某种神似或者是比喻的方式,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掌握以往似乎很难的知识点。

又如:在教授“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排列”这一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每一只刚生出来的小鸟都是呆在大鸟旁边的,当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围绕大鸟不远处进行飞行练习,当成年之后,就可以飞向更远的地方。”这样,学生也能够理解能量的排列规律是从低到高的。

三、有效的练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练习巩固也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学生当堂知识点的吸收与消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化学巩固练习当中需要注意到题型、深度、重点以及题量这四个方面。例如:题量一般把握在3题左右,不能够太多;题型上尽可能选择填空和选择;难度需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出的题目也需要紧紧扣着章节重点,绝不能够随心所欲的选择,那样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也达不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四、有效的反思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反思是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一种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学习愿望得以达成,也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对话,也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教师与学生

1、反思,教师的本身

不断地反思,才会迎来成长,在“经验+反思=成长”这一个简单公式中,将教师积极向上的成长历程体现了出来。如今,教师的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有效性教学的必然趋势,对于每一堂课得与失的反思,才能够将教授当中的不足之处找出来。

例如:在《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习题,怎么的解答最为简便,这一些都是需要不断地反思积累。又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当中,认真的找寻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如此的反思流程,才能够逐渐的达到“聚沙成塔”的收获目标。

2、反思,学生的思考与思维

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日常习惯,从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体验自己思维,尝试着思考的机会,从而在反思当中找寻新的经验,真真的做到轻轻松松学化学的效果。

例如:当一个单元或者是一个课题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反思竞赛”,让每一位学生将本单元中所遇到的困惑提出来,也包含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困惑。这样,教师也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积极地找寻方式进行补救。

(二)反思的开展

1、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知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课堂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在化学实验中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错误。但是往往很多教师却没有从心底引起重视。因此,做好必要的备课,是上好化学实验课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方式篇(2)

该方式基本流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各项操作的内容和内涵:

一、设疑导学,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的学案或自行编制的简易操作的小实验或对某一现象的观察,认真自学课本内容,探究解答,为新课内容的学习作一定的铺垫,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一堂课开始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状态。问题的提出可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结合预习心得提出,其核心就是通过创设各类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心态。

教师必须以主体性发展原理为指导,恰当地编写教、学案,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实践是学生主体发挥、发展的中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内容,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自学、讨论、交流、表现、动手、实验、质疑、围绕课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等),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不仅应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二、实验观察,自主发现

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物理学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实验操作研究、演示、观察、思考。实验可以是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学生个体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全体学生合作总结规律,把个体的独立探索拓展到个体探索与全体学生间的交往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克服了知识上的不完整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探究交流,自主建构

亲历实验过程,知识在学生个体的积累和沉淀上就不再是教师“灌输”,而是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加工和获得的。但要形成学生掌握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强化探究、讨论、分析、释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以启发性的提问,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素,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展开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化解疑问,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问题转化为答案。

四、当堂训练,自主应用

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还包括对知识的应用,这两者缺一不可,它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用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质量的检验,在应用中可对知识进一步释疑、巩固,同时可形成熟练的技能和较强的能力。知识应用的形式可采用动口、动笔、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

要重视知识的整合、知识结构的构建、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学科思想的升华,通过运用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五、整合反思,自主提高

课堂教学方式篇(3)

2计算题教学模式

计算题是小学数学基础训练的主题部分,加减乘除的一系列基础训练都要在小学阶段完成,因此,计算题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计算时,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采用类比演练法,来让学生们通过老师的演练来模仿试着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结果一部分同学可以得到训练,一部分同学则会开小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每一个人都不会逃脱,因为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任务。比如在进行计算题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语文接龙的办法来让小组的同学分别完成任务,一个人的任务是否能出色的完成将直接影响其他人及小组的汇报情况,这样一来,就没有人会为失去小组的荣誉而去偷懒了。还有在进行口算训练的时候,教师甚至可以采用全班接龙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还有,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按照加减乘除不同的方式来设计题型,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训练来提升自己。

3公式性数学教学模式

公式型数学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的主要教学,在进行公式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记忆和演练,把公式熟练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新的教学理念则不同,它更强调在灵活性上下功夫,而不是机械的就去套用公式,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试题,更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开动脑筋从多个角度来开发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在关于圆柱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新的教学理念更强调通过比较和多重实际应用图形,来让学生们把基本公式运用,以便于找到答案。在进行圆锥体的体积教学时,教师则需要与圆柱体做相关的比较,以便于学生们能够不断的掌握三分之一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样以后计算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4应用题教学模式

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就是更加接近生活实际,每一道应用题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学生们既要联系实际,又要按照数学的要求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在应用题上形成一种新的理念,来指引未来的社会生活。在教学上,教师则需要按照这个要求,去不断的把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迅速的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章关于方位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知道书中关于方向的介绍,比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个基本理念,更要让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的熟悉。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小组的要求让他们对一个生活实际场地做一个平面图,并要求他们把方位表达正确,最后在小组完成初级任务后,在班级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展示,以完成任务型教学。这样一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书本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教学方式篇(4)

小班精品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从整体着眼进行操作,即按整体优化的原则,统筹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多种教育要素、教育资源形成最佳的教育结构,使得“小班化教育”潜在综合性教育效益得到充分开发。小班教学研究中我们没有单纯停留在我校本阶段小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上,而是实施了教育教学同步研究协同管理的策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融通、共同促进。同时体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研讨两项工作有机整和的

教育实验的操作过程就是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为此,课题论证结束后,我们便按照操作过程的详细规划展开课题研究,对预设进行全面检验。但仅仅两周的行动研究,我们便进入了最初研究的高原期。出现的问题是理论培训效率低、成效差,教师感到行动研究无从下手。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的载体和切入点并没有找到;方案中研究设想提到的教师明确实验方向、主动参与、笃学慎思的积极的行动研究状态我们并没有看到,实践使我们感受到预设和生成差别太大,最初我们确实感到了困惑。

行动中的挫折让我们的感到:修正方案是迈过挫折,使研究获得进展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在于研究者能否拿出新的研究思路。而新思路来自何方?今天我们可以说新思路来自于管理者的深度的另辟蹊径的学习、思考;来自于班子成员深入研究现场,立足课堂,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实践考察;来自于团队成员不断的探索实践来自于初教科领导的思想引领,来自于协作体成员的互动交流的顿悟。

随着“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发感到小班教育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为此要潜心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掌握具体操作的技术与方法。那么打造一支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将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

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要使“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课题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强化个体持续性的专题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努力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理解,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立足探究实际激发教师的灵感和机智,促使教师钻研、探索一套符合小班的教育教学艺术和专业技能。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到教学评价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技能培训。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探索中我们在小班协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协同教学方法初探。这就需要实验教师成为多专多能的全科教师。为此,自课题实验不久,我们就开始持之以恒地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学校在个人自培基础上的深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培训,有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等。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每周都固定了时间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由于实行这一特殊培训,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小班化的协同教学法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

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小班化”教学方法亦如此。它是用来指导具体的小班教学实践的,没有良好的小班教学方法,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那么,要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就应该引领教师采取行动研究,紧紧抓住影响“小班化”教学方 法的三大要素,即:“教师、学生、知识及其载体”、立足于小班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小班的时间空间优势反复实践,不断地锤炼这种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启发、指导、激励、影响训练的小班因材施教的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让小班教学过程变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2、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课题中的“三维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三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同时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a主体意识参与,让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b主体情感参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应从中得到体现;c主体行为参与,学生的感官要积极参与;d主体时间参与,除师生共同活动外,要安排学生的自主活动;f主体参与深度,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活化”。

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调节功能,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一切具体的课堂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还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设计并陈述教学目标,实施目标定向引导,成了课堂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测试,也可以通过量化进行横向比较,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显现出来,有时却是隐性的,给评价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尝试通过学生“参与度”,就是从一节课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学生有多大比例,通过“有效度”,就是问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本身的意义、价值有多大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虽然是方法,但根子在“小班化”的教育观念。“小班化”教学方法是教师智慧的折光,它来源于对“小班化”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教者对于小班课堂教学的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小班化”教学相关知识的储备及研究深度的有限,让教师在短时间内直接探究创生出“小班化”的教学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我们认为立足小班教学实际辩证客观地模仿移植有关“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前期成果是深入探究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学方法个人探索阶段,我们鼓励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采取自我研习、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于上海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已有成果(十种小班化教学方法)进行模仿性探索,做到以模仿实践验证体验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师“自我演习”“模仿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采取“部分移植法”进行研究。引领教师通过学情师情分析,通过自我研习的感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理念精心选择,将他人总结出的“小班化”教学方法中成功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采取“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策略,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音序查字法”一课教学中,实验教师李英采用“自我研习”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模仿移植,她立足学生对知识掌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在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成功地运用了小班化教学方法前期研究成果的两种方法,即“分层教学法和个别指导法”。分层教学中教师让本节学习有余地的学生们自己练习音序查字法并与同伴互动交流。而对于感到吃力的学生则采用个别指导法给予适时充分的点拨引领,让其逐步领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方法,取得了大班教学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这两种小班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运用,使教者跳出了原有的教师面向全体讲,学生被动听的大班传统教法的局面,近而使小班分层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班化”教学方法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课堂同样的教法,教学效果迥然。实践证明教学方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而“小班化”教学方法的探究中仅仅是模仿移植是不够的。“创造”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生命,只有不断地创生才能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地体现小班的个性化教育特点。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每个教师都会创造,每个教师都必须创造。创造正是小班教学适切性的需要,这种适切性也就是它的灵活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中,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在理论上和教学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优势,当然这种“小班化”教学实效性的产生还有赖于教师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小班的课堂上缺的不是教学情境,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气氛,也不是个别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是充分利用小班教育资源上的有利条件来提高个性化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尤其应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让小班教师余下的精力更好、更细微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特别是后进生所具有的那种并非靠笔和纸测试所验证出来的有潜质的智能,并以此为基础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充分地体现其适切性。(1)依据不同的智能特点,创生运用多种“小班化”的教学方法。加德纳教授的教学方法理念是“为理解而教,任何一个概念或技能都能以多种方法来教”“小班化”教学恰好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教师用余下的精力,能更好更细微的观察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课上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智能特点从而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持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尝试。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传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选择创生多元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有的学生用音乐智能来启发或导入很合适,有的可能用身体运动智力来教学很奏效。在北师大版第六册画“对称图形”一节教学中,实验教师对空间智能较差的学生采用了“手把手图画感知”的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在许多方面都是有智慧的,每一个都是独特的、复杂的和高度个性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班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能更充分地体现它的适切性,尤其是通过丰富个性化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发展后进学生的潜在的智能潜能,使其得以更大更均衡发展,以此更好地提高小班因材施教的实效性,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4、实施“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应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研究紧密结合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学生个性储备更多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精品教育所取得的实效性。“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奠定基础,为实现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研究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模仿移植机械化痕迹太重,错误地把固定的几种“小班化”教学方法套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上是不科学的。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也让我们领悟到“教学方法”所蕴含的内容之丰富,对于它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入手,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立足教学实践。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课题研究中理论引领要高,研究的实际落脚点要放低。课题研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教师拥有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也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范畴。现代教学方法所涉及的领域及其特征、分类及优化组合和运用问题都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指导,其特征充满着时代性和先进性。这些对于尚未接触过这么多现代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师来说现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会使教师在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视野更加宽广,基于问题学习研究水平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也能将“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两项研究有机的结合。

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小班化”教学方法的课题研究亦如此:必须从“小班化”教学实际出发,在现代化教学方法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下,在借鉴已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经验和模式下,立足于小班个性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的优势和自身的教学实际,创造性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理论,必然会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创生更多的具有实效性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那么,小班的教师在小班教学中一定会针对每一名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左右逢源,稳中取胜。

实践研究不是简单的模仿移植,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敢于否定自我。敢闯、敢干、勇于改革。那么,不断创造出适应小班育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将继续成为宣庆每位教师不断超越的方向。

(2)调查法:采用向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课堂教学方式篇(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巧妙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大有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提问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调动学生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

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精巧的问题设计,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课堂提问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设计的问题准确地反映教学目标。

2.适度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不可太难,否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导致“启而不发”,使教学过程无法正常进行,但也不可过于简单,否则也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3.渐进性:创设问题要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新知”。

4.开放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解题思路可以灵活、开放,答案也不拘泥于书本,只要言之有理就算正确。开放性的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和创造的空间。

5.新颖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力求新鲜、奇特,别具一格,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恰当地选择提问对象

课堂提问可以向全体同学提问,也可以向小组提问,更应经常地向个别同学提问。提问时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普遍式提问。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既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信息反馈,以指导和控制教学。

2.分层式提问。依据问题的难易,选择提问对象。一般说来,比较难的问题可让优等生来回答,以起到鼓励先进敦促后进的作用;基础题可选择成绩一般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就会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个别式提问。依据学生的神态表情,来选择提问的对象。为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课堂提问一般选择有答题准备和有答题欲望的学生来作答,但也可选择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醒他们注意,保证听课效率。

三、讲究科学的提问方法

1.“质疑式”提问。所谓质疑式提问就是教师的提问要质疑问难,要针对教材中的疑难点和关键处进行提问,有时是教师质疑问难,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发问,启发他们善于和敢于发问。所提的问题既要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形成了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使学生在质疑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得出结论。

2.“发散性”提问。所谓发散性提问就是教师针对教材中某一基本观点或基本原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求得认识的更全面、更深刻。在提问过程中,要使学生开动脑筋,有深入理解的余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增强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辐射思维能力。

3.“激励式”提问。所谓激励式提问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疑兴趣,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独立思考问题。在提问时应不以答案对错为标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每个站起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同学,不管他的观点是否成熟,都应给予鼓励。

四、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提问情境,必须做到:

课堂教学方式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高效

一、微课教学现状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认为不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原因是传统教学下学生一样能够学习到知识,而微课也并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其技术水平还未显成熟。笔者认为微课是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教学中融入微课是有必要的。

数学对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分析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的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不够灵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反感且排斥的,导致课堂学习非常被动,思考问题不积极,课后更加不会主动巩固知识点。学生并没有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时间一长,学生对数学就完全失去兴趣。

2.缺乏自信心

数学学习情况的掌握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来检测,使大家过于重视分数,每当分数下滑,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使学生容易自暴自弃,对数学产生抵触心里,继而让学生缺乏自信,小学生身心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通过不同方法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成绩。

3.缺少实践动手能力

数学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问题,但在现实教学中,传统教育使得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无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践动手能力的欠缺让数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抵触心理非常大,无法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4.发散性思维不够

数学需要发散思维的支撑,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数学问题展开联想。数学教学方式很是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还是无法展开思考,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模式,还是无从下手。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散学生思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融入数学课堂的方式

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来尝试优化课堂教学,然而,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将微课运用在教学中,而不是让微课成为课堂的主导,更不是让微课取代传统授课模式。

1.认识要清

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如今,教师用微课模式,又完全把教书育人的责任交给了微课。笔者认为,微课只是教师传道受业的方法,不能全部套用微课模式,使得微课变成另一种传统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接触到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但没有对数感核心做出解释,但采用了外延描述的方式,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全面的解释。”数感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教师首先要认识数感这个概念。微课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使学生对数感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师还要始终贯穿自身的主导作用,让教学始终沿着教学目标前进,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并理解所学知识。

2.内容要精

微课运用简短的多媒体素材,仅利用几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讲解。其占据的课堂时间非常短,但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微课教师要在备课时,选择好合适的内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学习目标的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调动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微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运用微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大脑,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教师在课堂上长期观察可注意到,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其思维方式一般都是象形思维。借助思维方式,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例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出题“树上站着10只小鸟,过了一会飞走了4只,后来又飞来6只,请问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对于刚接触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生,可能无法快速的理解这道题,但,运用微课课件,通过多媒体,对题目进行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树上里一开始有10只鸟,接着飞走了4只,后来又飞来6只,所以,现在树上一共是12只小鸟。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边列出算式:10-4+6=?运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数的加减混合知识”解决问题,再遇到相似问题,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时间要活

数学像广阔无边的大海,充满了未知和希望,只要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一定能体验到不同的乐趣。微课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发散,而微课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微课。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是引路人,引导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更注重教师的引导能力,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得到正确的理论,要及时给予认可表扬,让学生时刻保持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微课还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的,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的思维方式,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启发和点拨。教师可将微课放入校园学习的网站上,以供家长下载资料,便于学生课外的练习。

总而言之,微课进入课堂后,教师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采用多主体评价的方式。微课教学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进行评价。从评价分数和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微课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显著。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方式篇(7)

【关键词】

小学牛津英语 结课 归纳

如同读一本好书,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用形式新颖的导课来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氛围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而耐人寻味意义深湛的结课,则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反复思量,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结课阶段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的梳理归纳,并呈现在学生面前,就成为了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结课的意义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巧妙的结尾同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灵活、多变的结课方式,更符合当前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通过良好的结课,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获得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通过对本科学习到的知识重点进行条理清晰的归纳与分析,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们知道,每一节的课堂教学都担当着承接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衔接下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任务,因此,有着这样承上启下的关系的课堂教学是有着极强系统性的。而良好的结课能够帮助学生练习新旧知识,构建稳定的知识框架,从而达到知识深化、拓展的效果,从而确保整个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二、常用的几种结课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必须注意到,高效的结课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具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与启发性,并且有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概括与总结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下面以《牛津小学英语》为例谈谈几种较为常用的结课方式:

(一)游戏式

小学生天性好动,课堂教学四十分钟的时间过于约束,许多学生上课的时候还无法完全专心听课。而在结课阶段用游戏的方式将本课的知识要点穿插在游戏中,通过游戏的乐趣唤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望,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牛津小学英语》中的3B Unit 10 Do you play …?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对句型Do you …?以及play +球类与play the +乐器类的掌握。因此,在结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之前准备好的球类或乐器类道具,结合本课重点句型进行情景对话。通过游戏的方式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既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也巩固了本堂课学到的句型。

(二)归纳式

归纳式作为传统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结课方式,主要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并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简洁、系统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5 Plus and minus B和C部分的重点句型时,对部分重点句型如“How many …”“can you see ?”“I can see …”等,运用归纳式的办法进行结课,将这些重点句型进行归纳整理,从而调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对各句型的名词承接形式等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科学习到的重点知识,并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日后复习提高效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归纳总结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身份。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记录知识要点的同时进行总结与归纳。

(三)绘画式与儿歌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美好的声音与图像,因此,在结课时运用绘画与儿歌的形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结课效率。

如在进行《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3中有关各种水果名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结课阶段诵读单词,然后让学生根据名词作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单词的形象记忆更为深刻。

此外,利用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乐趣,通过音乐的节奏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在结课阶段将本科的重点词句编入到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丢手绢”“找朋友”等游戏时唱的儿歌中,能够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与重点单词和句型,可谓一举数得。

(四)悬念式

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许多教师往往在结课阶段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总结式的方式结束,这样虽然能够给学生留下条理较为清晰的知识概念,但是却无法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与好奇。如能在结课阶段给学生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去解答未知的问题,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小学生刨根问底,让学生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进而更加期盼新课程的来临。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牛津英语教学中,结课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课堂结课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灵活制定结课方法。小学牛津英语教程灵活程度较高,结课方法也就更加多变,文中提到的仅供教师参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多种结课方式,树立创新意识,通过优化组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方式找到最适合当前学生的结课方式。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课时,教师应为后续教程做好铺垫工作,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对后续课程的新鲜感与好奇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课堂教学方式篇(8)

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在日常备课设计过程别重视这一环节,并着重体现了如下原则。

1.1 问题性原则。每节课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导课,并适时创设提出动态问题,注意问题的发散和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过程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主体主导原则。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提供者,讨论学习的组织者,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应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还课堂给学生,还问题的探索、发现权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求知欲,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1.4 民主讨论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共同发展的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辅以阅读、操作、思维、讨论、倾听、尝试练习等手段,集思广益,努力创设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合作创新。

只有遵循上述几项原则,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产生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主战场,有一定的复杂性。

2.程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性的运用和开发教材

教师要在充分吃诱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引向生活,把数学课堂跟人类生活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

3.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真正还主体地位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展翅飞翔,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开让他们去探究、去实践、使他们全面发展。同时还应适时引导学生调查和数学专题的研究等,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科的灵魂,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驾驭知识,形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行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待定系数法、换元法、分析综合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概念数学及例习题等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方式篇(9)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教育理念,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中,老师们都在努力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那么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依据哪些原则创设的教学情境,才更适合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呢?我觉得应该在以下几个方向去努力: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或教师对学生言听计从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应该的全面的,至少是大多数的,而不是极少数的优秀生控制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学生积极参与的,而不是沉闷的或混乱的;参与的学生都能够说出或展示自己的想法,也能听取别人的想法;情境中的学生们能够手、眼、脑并用,既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外我们所涉及的教学情境要给学生留出活动的时间,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做”,这样的情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让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二、创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有它所特有的特点,小学生也有他们的特殊之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用简笔画、图片、照片、视频、小游戏、故事、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情境最好是直观的,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还要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形成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三、充分启发学生手脑并用

关于学生手脑并用,许多老师以为做到很容易,也有老师认为做到很难。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我认为主要在于“活动”二字。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在推行教学改革,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了,学生比以前积极了,还需要怎么改进呢?我认为一个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在学生最需要时留给他们“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探索的欲望;另一个就是在活动中留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的意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去尝试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就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这是不同于数学的灵活思维)。

四、教师角色的转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转变了,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转型,我们中间已经出现了不少转型成功的老师,他们已经不再是教书匠,而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了新式课堂教学的先头兵,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成为了新的教学理论的创造者,甚至有的老师成长为教学改革的推广者(教师培训的讲座人)。那么我们现在要怎么做,自己才能很快成长起来呢?要学会反思,在有坚定的教改理念和充分的教改理论的支持下,不断的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把自己的反思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尝试总结撰写一些论文,搞点和自己课堂教学改革有关的课题研究,使反思上升一个高度。

五、创设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

教师不仅有教好学生学好数学的任务,还肩负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教师的情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的影响学生。如果我们过度的强调课堂纪律,学生就会感到拘谨和压抑。我们一个良好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就会创设和谐的情境,就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的活动氛围,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心态和大胆的自主探究。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下学生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心理健康的成长。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标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所创设的 教学情境一定是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尽管他们的参与程度不同。我们教育不是流水线,不可能也不允许生产出千人一面的产品。每个学生由于生理条件和成长所处的环境的差异形成学习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也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我们教师就是要发现学生存在的差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不要用固定的模式去教学生,更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评判学生,尊重他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弘扬个性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从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认真研读新课标,更好地理解课标精神,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敢于改革,不断反思,勇于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董春晶.小学高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王爱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

课堂教学方式篇(10)

1 注重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的设计思路,不是基于自己教的需要,而是重点考虑学生探索的需要,每节课我都会以我是学生的身份考虑什么样的问题能引起我的兴趣,什么样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我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或规律,经过反复实践,教材熟记于心,什么样的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什么时候学生不得要领,应怎样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能比较顺利解决,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的,什么时候学生思维根据日常生活的惯例,走进死胡同,应及时发现并给与指引,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归纳和总结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概念或规律的形成过程,以问题为主线,环环相扣的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到并掌握结论.

2 探究式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现成的问题方案简单的教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于听教师讲完后,按部就班的去完成,而让学生探究式设计实验,摒弃完成任务的心态,给他们考虑为什么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设计,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实验,就可以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我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的做法是:先复习电学中的三个重要参量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概念间表象的联系,寻找内在规律,如何论证猜想是否正确,物理中常用、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验,如何进行实验,首要解决的就是设计实验的方案,通过前面所学的基本电路图的组成,及测量电流电压所需要的工具,还有多次改变电压、电流的滑动变阻器,很快他们就设计出实验电路图,选择了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这样,当学生的方案设计出来时,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探索求学的愿望和动力.

3 坚持精讲精练,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精讲即要求教师课堂上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准确清楚的传授给学生,抓住重点,由浅入深,调动学生一起突破学习上的难点,精炼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练习中体会知识,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电学计算题教学时,首先师生共同总结出要用的公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对同一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以通过公式求其他任意一个,如此顺藤摸瓜,原本复杂的计算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4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要切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做到几个精心: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重点、难点、智能点、启发点;精心构思教学手段;精选例题;精心批改作业,如在研究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时,先让学生猜想,一般学生都会由吸热而而猜想物体温度升高;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解决怎样加热、怎样显示温度变化、实验过程中应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实验结果交流之后,有的温度不变,有的温度升高,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惊奇,从中让学生去思考分析,最终得出固体有两种,一种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一种熔化过程温度升高,即:晶体和非晶体.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将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将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的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平时评讲试卷或练习题时,我先把必须讲的几个题、重要的典型的几个题挑出来详细讲解,其余题目讲还是不讲由学生决定,即全部学生都会的题目不讲,有部分学生会部分不会的题目就让会的学生起来讲,或同学问互相讲,同时,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富有个性.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下一篇: 数据分析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