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评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3 17:01:37

企业经济评估

企业经济评估篇(1)

(一)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历史阶段

在施工企业,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成本考核或成本评估阶段。这一阶段侧重于成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分析认定,时效性不强,是一种事中或事后的考评。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和改进企业项目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核定,由依据成本考核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价到依据项目对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是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一大飞跃。但这一阶段的弊端也很明显,即指标的核定不完全是依据评估测算,经验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指标一年一定,科学性和时效性都不是很强。可喜的是,这一阶段由于加强了考核指标的兑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项目管理水平在这一阶段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加强了对项目经济效益的事前评估,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上给予了充分重视,经济效益评估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均有所加强。

(二)项目经济效益评估的具体做法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是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项目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设计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主要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划分两个层次、实施三个阶段、实现一个目的”。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为中心。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保证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效益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划分两个层次,即公司评估和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基础,公司评估是保障。

实施三个阶段,即项目评估按开工前初评、施工过程中评、竣工后末评三个阶段进行:

1.开工前初评阶段,主要由经济效益评估小组组织实施,评估小组预先安排项目先期上场人员收集整理项目中标通知书、业主招标文件及补遗书、投标文件及降造前后预算对比资料、施工合同、联营体合作合同及任务分割合同、施工组织设计、上场施工队伍及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物资采供渠道及质量要求等资料;评估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项目提供资料逐项调查核实,同时要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对项目部的定员定岗、经费开支标准、外部劳务使用等工作进行指导,科学预测工程项目效益目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初评阶段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评估小组的组成要包括计划、财务、工程、劳资、物资等部门人员,特别是投标过程中的报价和施组人员一定要参加;二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切忌“走马观花”;三是评估过程中对可能引起成本变动的地方政策、民俗及其他事项无法准确估计时,要专门登记作为评估报告的特殊事项,在今后的评估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四是对项目部人员和经费标准做出硬性规定,避免项目经费开支过高,侵蚀项目效益;五是对于初评亏损的项目要制定合理的扭亏指标,扭亏指标是指令性的,任何项目不得拒签。

2.施工过程中评估阶段实际上是成本管理过程监控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重点考核工程质量与安全、工期进度,控制工程计价结算、财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修正初评结果,对于初评阶段专门登记的特殊事项发生变化的也要及时修正效益指标,并对中评阶段项目的工作给予评价,阶段兑现。对可能发生大额预亏事项和工程款拨付滞后、拖欠严重的工程项目要及时采取跟踪监管措施,确保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评阶段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中评主要由项目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并定期将中评结果上报公司领导小组,公司领导小组仅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评估;二是中评和成本考核均是项目管理的连续过程,要定期进行,不能机械地理解为项目中期进行一次评估。

3.竣工后考评阶段,指项目竣工移交后,结合对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一并进行。将审计结果与前两个阶段工作业绩进行全面综合对比考评,根据最终结果做出项目评估结论,提出奖惩建议,报公司领导小组审定。

末评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将本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段是竣工并初验结束后进行,对前两个阶段评估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提出奖惩意见,并对终验前的工作给予布置,结合变更索赔、工程维修、劳务队的清算等情况对项目责任人下达扭亏增盈指标;第二个小阶段为项目终验后,对上一阶段的工作和指标单独考核兑现。

实现一个目的,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

二、经济效益评估面临的矛盾及问题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在施工企业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自发到自觉、经验到科学的一个过程,尽管成绩明显,但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标过程中的成本测算同经济效益评估相矛盾的问题。根据评估经验资料反映,经营承揽中的成本预测往往同项目上场之后的效益评估表现出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编标人员没有实地踏勘现场或不认真,走马观花,编标过程中对一些问题没有认真分析和调查,而是凭个人经验想当然地判断;二是项目上场后由于资源配置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所致。

(二)内部定额的使用问题。为规范经济效益评估和成本核算,各个施工企业均制定了《内部施工定额》,但从项目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一是定额中部分工程项目单价与当地市场单价差别较大;二是部分工程项目周转材料一次性投入较大,而《施工定额》规定按次摊销;三是公司在建项目地域差的调整系数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

(三)项目缺乏经济效益自评的过程。从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大多数项目上场以后没有对经济效益进行自评,或虽有自评但不是基于客观实际的原则进行,个别成本项目数据脱离实际,甚至个别项目将虚增的费用开支和大额工程维修费作为效益评估的成本项目上报,给公司经济效益评估工作人为设置障碍。

(四)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进行项目经济效益评估,亟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近几年企业偏重于经营工作,弱化了计划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得经济效益评估工作只能依靠财务和审计部门进行,受专业的限制,评估结果准确性不是很高,影响了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效果。

三、对策及措施

(一)建立经营报价交底制度。工程中标后,投标报价人员应收集整理投标报价资料,主要包括:招(投)标文件、预算资料、降造比例等,重点应说明报价依据和成本预测。以上资料分别移交公司评估部门及项目人员,实现经营报价的交底过程,便于评估部门和项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也便于领导正确决策。

企业经济评估篇(2)

一、引言

评估机构作为特殊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一般的公司制企业相比,“人合”重于“资合”、“公信力重于赢利”。在机构的利润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评估机构的劳动过程也主要是智力投入,评估机构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最终产品――评估报告是机构内部人员脑力劳动的结晶。因此,对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对外如何提高评估报告的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评估机构的持久稳定发展非常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作为机构内部发展的“软性”力量,提高评估机构的竞争力和公信力,特别是这种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组织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增强机构的“软实力”,有助于机构做大做强。从20世纪80年代起,企业文化就开始进入管理学领域,它一般被看作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意识形态化,由企业特定的价值取向、内部交往习惯以及员工的工作方式等构成。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商业运营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认为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指导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评估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意义

(一)从评估人员的行为选择看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门瑟・奥尔森教授(MarlcurOlson)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在其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认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当一群理性的人聚在一起想为获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奋斗时,每一个人都想让别人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成本,而自己却“坐享其成”,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便导致了“搭便车”困境。并且奥尔森认为“搭便车”行为会随着群体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加剧,假设在一个由n个成员组成的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边际努力程度所带来的整体效益的增加被更多的人所分摊,结果就会产生一个缺乏效率的低努力水平,并且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努力水平越低,因此,人数越多,把该群体成员组织起来参加一个集体行动的成本会大为的提高。奥尔森这一理论用于描述评估机构内部也较容易得到验证。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评估项目的完成都是许多评估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注册资产评估师、一般工作人员和外聘专家等,产生的评估结果也要经过机构内部不同人员对评估过程和结论进行必要的复核。许多人在一起工作,评估报告的质量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都有关系,而机构内部的激励机制通常采取利润分享制,即任何一个人的报酬都取决于其他人的努力。每一个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在进行博弈,即使能够获得足够的剩余索取权,他们也会产生偷懒的行为,并且试图占别人的便宜。搭便车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产生。而在实践中我们激励员工采取集体行为仅仅是依靠利润分享制,结果致使许多机构的管理者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阻碍了机构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除了薪酬激励之外,如何在机构内部形成核心的价值观念,使机构内部形成具有统一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促进员工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对于评估机构的做大做强更为重要。

(二)从评估报告的成本构成看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评估报告作为机构的最终产品,是所有员工在统一的价值观念和集体意识下智慧的结晶,对外代表着机构的整体形象。评估报告的成本构成可以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一般是指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产出,是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在评估机构内部,主要是物质资本的构成,即非人力资本的构成。在一般企业中,非人力资本主要是用于购买厂房、设备、原材料及支付其他生产中的必要支出,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收回,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如此循环往复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起到垫支的作用,而评估报告作为一种智力劳动的产品,并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固定成本,因此非人力资本在评估机构内部只是起到一个抵押担保的作用。而一般意义上的变动成本是指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评估机构人力资本是为机构带来经济利益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人力资本的不可抵押性,但人力资本的成本或者价值往往无法可靠的计量。评估报告的变动成本主要是机构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评估师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一种,其收入主要采取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形式,许多机构将薪酬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现实成本评估机构形成企业文化的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会计成本也就是企业文化形成的现实成本,即打造企业品牌的支出,包括聘请优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超额支出,对员工的培训支出,确保评估报告质量的支出。聘请优秀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还要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为评估机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基础。一般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着评估机构整体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因此加强对员工品德和行为的诚信教育是评估机构内部人员后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评估报告的质量关系着机构的整体形象,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评估报告的使用者只能通过机构员工主观努力的结果来了解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而做出重要的决策。

(二)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机会成本

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探讨的主要内容,即评估机构获得超额利润的成本。机会成本虽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但却直接影响到企业对生产要素方向的选择,因此,机会成本对于评估机构这种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形式来讲,同样很重要。我们可以将评估机构的机会成本理解为,机构为了提高评估质量,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对委托方进行严格的筛选,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所失去的从被排除的潜在客户中获得的最高收益。资产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评估师与委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评估师的执业行为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评估机构在承接评估项目之前,必须考虑评估项目的风险、机构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等因素。从机构的整体声誉出发,考虑是否承接评估项目。当然,评估机构为了树立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又必须把客户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考虑社会中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增加机构的交易机会。不能对客户存有偏见,以评估师的个人偏好来决定是否承接评估项目,否则客户对评估师这一行为的直接报复就是减少交易的次数和降低评估费用,这样会直接减少评估机构同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的次数,带来净收益的直线下降。

(三)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效益分析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效益的相关关系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与詹姆斯,赫斯克特做出的。在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他们以实证的方式揭示了以下事实: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尽管不容易改变,

但它们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企业文化(张根明等,2005)。因此,众多的企业家积极的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企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在不断的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评估机构作为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机构内部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的变革,必须消除机构内部人员的特定的价值取向,就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企业文化成本,才能最终在机构中形成统一的凝聚力,找到机构的股东、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利益的结合点,反映在评估机构由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效益上,就是股东收益的增长率、管理者薪酬的增长率与员工薪酬的增长率将会出现逐步接近的趋势。通过企业文化的变革使机构保持不断创新与增长的活力。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所带来的效益包括,对内改变机构整体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形成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对外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评估机构形象的塑造可以通过机构提供的产品质量的高低而传出去,评估机构如果能够赢得良好的声誉,公众会不断购买机构的产品,机构就会不断巩固和发展客户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实现机构和客户的双赢。为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而达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我们可以用模型来描述评估机构内部企业文化形成的成本――效益变化状况,c为企业文化形成所耗费的成本,u为形成企业文化为评估机构带来的效益,N为企业文化底蕴不断提高的程度,如(图1)所示。基于对评估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成本效益分析,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并且最终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形成过程理解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此项无形资产的形成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假设评估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则对于评估机构形成企业文化来说,不存在固定成本的消耗,所有的要素都是变动的,因此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先凹后凸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这是由投入的各种要素成本所带来的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所决定的,而所形成的效益曲线与相对应的成本投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必然在开始时以低于成本的速度增长,但最终会超过成本的增长速度。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企业文化在初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而产生相应的效益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促使机构企业文化形成的初始成本投入不会立刻影响到员工和社会公众。伴随着成本投入的增加,企业文化便会愈来愈影响到机构的内部、外部环境,其效益便愈来愈大。

四、评估机构提升企业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企业经济评估篇(3)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B

受《京都议定书》和清洁机制(CDM)的约束,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型商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广为交易。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是对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一种鼓励,同时也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再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无论从当今的经济发展宏观环境出发,还是出于自身发展的利益考虑,开展碳资产评估业务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探讨关于我国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的意见。

一、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可行性

(一)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植被的大面积破坏作为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副产物,日益威胁人类所生存的环境。在当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发展理念逐渐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同时,低碳经济的出现似乎完美的综合了前两这的内涵,与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更为契合。“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虽然当今学术界并未对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还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作出明确的定义,但其所提倡的减少二氧化碳等碳气提的排放的节能减排意识无疑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并与当今人类的环保观念,节能观念深深契合。

(二)碳交易机制日益健全

碳交易机制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碳资产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需要开发和交易的显著价值。但由于,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的碳排放量有了限制和约束,才使得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型资产,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企业之间交易的重要商品。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作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碳交易机制,为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体系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的碳交易机制的基础,构建于《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碳排放的约束,以及各种机制和合约的约定。这些公约和机制的构建不仅促进了各国、各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上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碳交易市场的有序化,和合规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成为碳交易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从而也成为碳资产评估业务开展的重要经济条件。

(三)碳资产评估理论日渐完善

碳资产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评估业务,其发展深深地依附于碳交易活动的发展。不仅如此,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同样需要相关专业理论的支撑。与传统的无形资产评估、不动产评估、机械设备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相同的是,碳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与深入研究同样深深植根于当今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相关经济模型的发展。不同的是,碳资产作为一种新型资产,国际学术界对碳资产具体定义为无形资产还是金融资产,抑或是其他类资产并没有达成共识。正是由于碳资产本身属性的定义并不确定,这使得碳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也有了很多种看法。但总体而言,碳资产作为企业自身资源的一部分,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例如,这几年的碳会计相关理论的发展为企业碳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方法;期权定价模型等新兴数学模型在碳资产评估实务中的成功运用对碳资产的公允定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当今碳交易的不断开展,相关的传统和新型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数学模型的运用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碳资产评估开展的必要性

(一)碳交易业务发展的需要

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碳交易的发展,碳资产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其交易活动的发展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正是为了保证碳资产能够在交易中得到公允的定价,碳资产评估业务才应运而生。同样,碳资产评估业务的不断开展同样也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繁荣。专业的评估机构在碳资产评估业务中运用相关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公平、公正和可观的确定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碳资产的交易的市场价值是碳资产评估业务开展的目的所在,保证了碳交易的正常有序进行。与其他资产评估业务一样,碳资产评估业务同样对碳交易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

在整个碳资产交易的框架体系的构建中,《京都议定书》不仅为碳资产的交易提供了相关的机制,为碳交易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样,《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的碳排放额度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使得各国在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量上达成了共识。出于履行《京都议定书》以及其他国际相关公约的约定需要,公正合理的开展碳交易活动,使得碳资产作为一种商品而变得具有商业价值。出于保护碳交易双方的合理利益考虑,合理的、公正的、公平的碳资产交易价格是保证双方交易活动公平进行的基础和前提,而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则为公平公正的确定碳资产的价格提供了保证。由此可见,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同样是履行《京都议定书》以及其他国际公约所需要的。

(三)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碳交易活动中的最主要的参与者,碳资产作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资源的一部分,是企业自身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确定企业碳资产的价值,不仅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也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关形象的宣传。在关键的碳资产交易活动中了解自身的碳资产价值,关系到企业真是资产价值的确认和各项管理。这在相关的生产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较大碳排放交易需要的企业而言,合理的明确自身所有的碳资产价值,不仅关系到企业碳资产的日常管理活动,同样关系到企业形象在社会中的定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合理确定企业的碳资产价值,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得更为明晰,同样可以使得企业在碳资产交易当中合理的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的建议

(一)完善碳资产评估相关理论

首先,应当完善相关的碳会计相关理论。碳资产虽然是一种新型资产,但其确认计量仍旧应道依据相关的会计准则。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倾向于将碳资产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然后参照相关的无形资产准则进行相应的确认和计量。但,具体将碳资产确认为何种资产仍旧存在争议。因此,解决争议,明确确定碳资产的资产属性,颁布适用于碳资产的相关会计准则,是为企业财务上合理确认、计量和报告碳资产价值的关键,同时也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资料基础。

其次,明确碳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对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碳资产虽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资产形态,但只要符合资产的属性,则对其估值就符合国际通行的资产评估方法。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资产评估中的三种基本方法。其中三种评估方法都有自己不同的应用条件。例如:应用市场法需要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可比较案例,如果市场上存在大量客观条件相符的可比较案例,那么运用市场法评估出的碳资产价值就存在较高的可信度,相反,如果市场上存在的可比较案例较少,或者案例差异较大,那么市场法的运用则显得有失偏颇;应用收益法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第一,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能用货币来衡量,其预期收益包括通过碳资产直接交易获得的收益,还包括碳资产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即为企业带来的间接效益。第二,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能用货币来衡量。第三,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如果不能合理的预估出未来碳资产所带来的相应收益,不能合理的预估出相应的风险从而确定不了相应的这项率,则收益法则难以运用;应用成本法评估资产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一是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二是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若果不能满足的相关前期条件,成本法的应用也就很难具有说服力。总而言之,三种基本评估方法的应用要深深地与现实条件相结合,合理选择适当的碳资产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注意适当数学模型的应用。

(二)注重企业自身的碳资产管理

首先,应当站在战略层面去考虑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对于大多数生产型企业来说,碳排放是生产活动中不能避免的。因此,将碳资产管理合理的上升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应当加强自身的碳资产成本管理。合理的确定企业碳资产的取得成本,对企业的碳资产的成本进行实施监控,是合理确认企业碳资产价值的基础。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实时的碳排查。加强对碳资产的盘查,对在日常中碳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减值,实现对碳资产的实施监察。

最后,应当运用企业管理系统对碳资产进行管理。每个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不同,对碳资产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对于经常从事碳交易业务,或对碳资产管理有较高要求的企业,可以与相关的专业服务公司合作,开发适用于本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将企业中的碳资产列入企业的ERP系统中,从而更容易加强对企业碳资产的管理。

(三)注重碳资产评估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根据当下的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我们可以将碳资产评估相关人员分为普通有碳资产评估业务需求的企业工作人员,和专业评估机构中从事碳资产评估业务的评估人员。提碳资产评估业务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碳资产评估这一新型评估业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经济评估篇(4)

11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及概念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也称“经济利润”或“剩余收益”,是企业投资人或者股东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以企业投资人或者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将投资人或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侧重点就是注重企业投资人或股东资本价值的增长和提升,将企业投资人或股东利益用企业创造的增值收益表现出来。经济增加值依据资本保全理论建立起来,也就是说,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益是否实现最大化,也就是资本价值或财富最大化。

经济增加值(EVA)表示企业的经济利润,是企业利润衡量的重要指标,与其他利润指标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表现为动态性,即是衡量企业价值创造的利润指标。

12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公式如下:

EVA=NOPAT-WACC×TC

其中,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OPAT――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

TC――经过调整的期初资本投入总额。

经济增加值(EVA)是在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在计算之前需要对会计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调整后的会计项目来确定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期初资本投入总额;最后再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基础上完成计算。

2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影响获利的各种因素、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从而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1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企业价值评估的首要问题就是评估对象是什么,包括企业的整体价值和经济价值两大方面。

一是企业的整体价值。简单的各部分资产价值的叠加并不能体现出企业的整体价值。如财务报表中所列的资产总计部分就不是整体价值;整体价值在企业实际运行中才能体现,是多要素、各部分综合的结果,一旦企业资源得以重组,就会导致整体价值功能和效率的改变。

二是企业的经济价值。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即为企业的经济价值,表现形式为企业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所谓“公平的市场价值”是指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由于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现金折现率不同,因此需要公平的市场价值也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来体现。

22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价值评估活动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改善决策的依据。其用途主要表现在:一是将企业价值评估作为投资分析的依据,利用价值评估结果来分析出企业财务数据与企业价值实现之间的偏离程度,从而及时进行投资或交易,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二是将企业价值评估作为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企业战略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模型来分析企业未来的获利空间,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富最大化,而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则是战略分析的核心要素。三是将企业价值评估作为价值管理的基础。企业在制订和执行经营计划过程中,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价值最大化要通过经营业绩来体现,经营业绩则需要价值评估来评判,可以说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基?A。

3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优势和不足

31应用优势

一是经济增加值是能够正确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传统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是会计利润,但该指标仅仅将投资者的资本产出考虑在评价过程中,未能考虑投资者的投入成本和投资风险,最终导致投资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不计投入的成本,导致盲目扩张的出现,致使投入无法实现优化配置。价值评估则避免了该种情形的出现,价值评估是在剩余基础上进一步将权益资本的成本进行剔除,最终衡量的是企业的“增量利润”,而“增量利润”则是投资者真正意义上获得的财富价值。所以说,企业价值评估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正确指标。

二是剔除了非主营或非经营性业务收入。在传统的利润统计过程中,企业任何收入来源都作为利润来界定,也就是非主营或非经营性业务收入也被列入利润的计算范围。但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将企业经常性的业务作为利润的计算范围,将非主管或非经营性业务剔除在外,使得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计算更科学合理。

三是剔除了会计造假的因素。经济增加值计算过程中对企业价值进行了调整,其中关于准备金和担保金的调整针对的就是会计造假。因为在企业价值评估对利润的计算过程中,利润的计算抛弃了传统利润核算将现金收入和非现金收入计算在内的情况,价值计算仅仅对现金收入进行核算,这样也使得价值计算更为谨慎,并且将可能发生、出现折损的情况以准备金和担保金的形式计入了成本之中,这样就剔除掉传统会计利润核算中的“水分”,最终提高了财务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准备金和担保金的核算完全凭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很容易就会让企业管理者利用,使得准备金和担保金成为了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则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调整了准备金和担保金的核算方式,从而从根源上将企业管理者利用传统准备金和担保金核算漏洞,使得会计造假成为了过去式。

四是避免了企业管理当局的短期化行为。在现实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息效益,往往采取放弃投资较大且收益周期较长的项目,选择投资较小且收益较快的项目,这种短期化行为导致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短期收益而盲目地投资许多企业不感兴趣或者实用性较小的项目。企业管理者的短期化行为还体现在为了避免利润的减少,而选择减少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得企业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则全部将投资成本资本化,使当期费用为零,避免企业管理者减少技术研发创新经费的同时,对企业管理者的长远战略眼光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改变了企业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会用尽各种方法来规避风险,从而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如通过谨慎融资来避免债务风险过高的情形;通过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来避免支付能力的不足,导致现金利用率极低。而经济增加值则凸显了债务资本的杠杆作用,权益资本成本和负债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值用来表示资本成本,这样就扩大了企业权益资本的回报率;同时也促使企业管理者注重对现金的利用,通过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来降低资本占用成本。

企业经济评估篇(5)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价值管理及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日益为人们所推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成为关注的核心。传统业绩指标由于没有考虑股本资本成本等固有缺限,不能衡量新创造的价值,不能准确反映股东财富的变化,无法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建立能对价值增值进行科学评价的业绩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由美国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创立的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价值管理型业绩评价方法,克服了传统业绩指标的不足,在计算中扣除包括股本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费用,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过推广和应用,基于EVA指标和传统的贴现估价模型衍生EVA价值评估模型应运而生,使从股东财富增长角度评估企业价值成为现实,并在西方如可口可乐一些著名企业中取得显著成效。

白酒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地位重要而特殊。目前,虽然各路洋酒大军及国内的啤酒、黄酒、葡萄果酒、保健酒等吞食了部分白酒的市场份额,但是川酒仍能驰骋全国市场。将EVA引入川酒企业的价值评估中,对于管理及投资决策的实践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准则、商业运作环境、川酒企业具体特征等,完善EVA价值评估模型,探究在川酒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方式,对于完善川酒企业价值评估体系,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培育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推动价值管理,促进资本市场中内在价值决定市场价值的传导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与模型

(一)EVA的计算公式

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本资本成本。这就与传统的会计利润有差别,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也就是说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或者说,是表示净营业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用公示表示为:

EVA=NOPAT-NA×WACC

=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上式中,“营业净利润”及“资本成本”的数据均是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后所得到的。

(二)EVA价值评估模型

由EVA的计算公式可知,当EVA大于零时表示企业获得的利润在扣除成本费用后还有剩余,股东的财富得到增加;反之则表示股东的财富减少了。由此可见EVA同股东价值呈同方向变化,股东价值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将EVA引入企业价值评估,在EVA的基础上计算企业价值。

1.EVA价值评估假设条件

假设企业持续经营:认为企业在现有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等内部因素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保持平稳发展。

假设外部环境不变:假设企业在可预测期内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存款利率、国债、汇率、通货膨胀率等外部环境稳定,以确定资本成本和贴现率。

假设企业资本结构不变:假设在预测期内企业不再进行股本融资,在债务到期后仅举借同等规模的新债,保持企业的债务水平不变,企业投资和开发使用企业留存收益作为资金来源。

2.EVA价值评估法

企业价值=投资资本+预期EVA的现值

如果企业每个周期的净利润等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价值正好等于最初的投资资本。投入资本的变化幅度相当于其相对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变化幅度。故,投入资本的溢价或折扣等于公司未来EVA的现值。预计EVA表示明确的预测期结束时公司投入资本增加的价值。所以公司的价值总额计算公式为:

企业价值=预测期之初的投资资本+预测的预测期期间EVA现值+预测的明确预测期之后EVA现值

用EVA估算公司价值的基本原理相似于现金流贴现法,由于预计EVA称为连续价值,故主要讨论两阶段EVA估价法。

两阶段的EVA估价法将连续价值分为高速增长期和稳定增长期,两个时期的增长率和投资资本回报率均有不同的假设。两阶段EVA估价公式可表示为:

未来EVA现值=高速增长阶段现值+稳定增长阶段现值

=■■+■

两阶段EVA估价公式可表示为:

企业价值=I0+■■+■

式中:EVAt——高速增长期第t年的EVA值

EVAn+1——稳定增长期第一年的EVA值

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高速增长阶段年数

t——高速增长期第t年

g——永续增长率

I0——期初投资资本

(三)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的优势

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EVA价值评估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是完全站在股东利益角度考虑的,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运用EVA指标衡量企业价值,能弥补企业管理者长期使用的传统财务指标中存在的缺陷,让管理者树立新的利润观念。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EVA价值评估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能真实反映企业创造的价值

EVA改变了过去股东变更的钱可以免费使用这个错误的观点,因为股东将资本投入这个项目就失去了将其投入其他项目的机会,即机会成本。只有当企业的税后经营利润超过机会成本才能说管理者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是在减少股东财富。

2.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

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不完善、财务人员素质和管理者操控企业利润等方面的原因,使会计利润存在失真的现象。EVA站在股东的角度,对会计利润进行多项调整,避免了制度及人为因素对于利润的影响。

3.对扩大公司价值产生影响

由于公司价值是对管理者业绩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管理当局会通过多种途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例如加速资产周转、提高资产报酬率、通过更有效的筹资方案减少资本成本等。这些措施都与企业目标一致,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

4.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

EVA财务指标促使管理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的利益,使管理者更重视更新技术、研发产品、开拓市场、人才培养等。而这些也是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5.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

EVA业绩的改善与提高企业价值、增强竞争力、增强影响力密切相关。为了不断提高EVA,企业经营者需要不断努力做得比资本竞争者更优秀。只有这样才能让股东得到的资本报酬率比其他相同风险资金需求者提供的高。这些都能使企业价值增加、股东财富增加、股价上升。

三、基于EVA的川酒企业价值评估

本文将通过对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价值评估的案例来具体阐明前文介绍的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原理与公司价值评估的实际应用。

(一)五粮液集团EVA计算

1.税后净营业利润计算(表1)

2.资本总额计算(表2)

3.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计算资本结构(见表3)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权益资本=资本总额-债务资本

(2)计算权益资本成本(表4)

股权资本成本=(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股票账面价值

由于五粮液集团债务成本为零,故股权资本成本即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3)计算五粮液集团历史EVA(表5)

(二)预计未来五粮液集团EVA

白酒品牌的建立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现有名优白酒品牌无不是在一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上才形成的。白酒品质是白酒品牌的基础,但目前市场上认可的白酒品质只有在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下,通过独特的生产工艺才能形成。每一个知名白酒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文化,这是由其悠久的历史所形成的沉淀。白酒品牌形成的长期过程决定了美誉度高的白酒品牌一旦形成,就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进入壁垒比较高。品牌白酒生产企业由于品牌价值突出,通常都有高于行业平均的毛利率水平,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从这个角度看,龙头白酒公司仍然处于成长期,品牌白酒企业以其稳健快速成长的特点应该获得市场“溢价”。

在历史EVA的基础上,假设2011年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并会持续4年,预计2015年以后的年份,公司将进入永续增长阶段。

1.相关项目预测

各项目的增长率均取2007—2010年对应项目增长率的平均数,基数均定为2010年的对应数据(表6)。

2.计算未来的资本总额(表7)

3.计算未来的税后净利润(表8)

4.计算未来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表9)

5.计算权益资本成本(表10)

股权资本成本=(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股票账面价值

由于五粮液集团债务成本为零,故股权资本成本即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6.计算五粮液集团未来EVA(表11)

(三)五粮液集团的企业价值

假设2014年以后,公司将进入永续增长阶段,其加权资本成本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永续增长率保持5%。2009年12月3日,“2009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在美国纽约,“五粮液”品牌价值472.06亿元。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表12)

企业价值=12 359 313 254.96+■+■

+■+■

=12 359 313 254.96+1 694 584 313.89+1 476 142 194.85

+1 310 973 576.16+14 808 568 140.90

=31 649 581 480.76

(四)结论

通过EVA估价模型对五粮液的价值进行评估,可以看到运用EVA估价模型对上市公司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理念对当今资本市场很有积极意义。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来源于EVA倡导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它将从企业公开的财务报表中获得的信息作相应的加工补充,创造出符合股东利益的新财务指标,并且通过这样的补充加工,使投资者拥有比传统财务指标能更加客观的信息供其清楚分析企业是否值得投资。这也是EVA价值评估方法给我们提供的一条新的思路。

对企业未来EVA的预测都是很复杂和专业的工作,要求分析师不仅具有丰富的预测经验,而且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而EVA值的计算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门组织负责计算,因为其涉及到很多会计项目的调整,而笔者由于学识和经验有限,对五粮液的分析和未来的预测可能都做得比较粗略。

笔者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白酒公司采用极低的负债率(甚至有息负债为零),使净利润指标在降低债务利息开支的情况下得以保证。但权益资本比负债资本的成本高许多,这些公司显然是忽略了资本成本的作用和资本结构的优化,因此也不能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加,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采用经济增加值来评估企业价值的迫切性。

四、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研究,认为企业引入EVA,可以使经营者像投资者一样思考,这对很多国有企业非常有利,可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外随着企业资产重组、并购频繁发生,对企业整体进行价值评估日显重要。EVA价值评估在中国越来越有其发展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EVA对传统利润指标有一定的新增信息含量,但还不能完全依赖EVA,还应结合传统利润指标来进行分析,不同行业还应根据本行业具体情况完善EVA估价模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以及EVA在我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相信EVA在我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魏岗.浅谈作为央企考核工具的EVA[J].中国总会计师,2008(7).

[2] 白登顺,贺强.EVA估价法与FCFF估价法的比较[J].消费导刊·经济研究,2009(5).

[3] 李凤英.EVA经济增加值在企业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企业发展,2010(7).

[4] 肖新.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公司价值评估方法改进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0.

企业经济评估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式和各类物资的供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市场经济也不断趋近于多元化和丰富化。更持续、高效、安全的物资供应正在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流,追求低成本、高收益,通过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物资供应,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一、传统物资供应管理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物资供应管理的内容。通常,传统物资供应管理具体包括下面内容:首先是企业内部业务。而企业内部业务具体包括计划、供应以及存储3个环节,通常这些内容之间具有一定联系。根据企业传统的内部分工组织形式,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根据职能分工一般会设设置计划、采购、验收、储存、核算、用料审批、消耗考核以及统计分析等各个部门进行管理企业规定的业务;其次是企业内部的上下级间业务。通常企业内部上下级间业务具体包括企业物资计划的提报、企业计划物资的采购、企业采购物资的配送以及料款内部结算等不同部分;其三是企业间的业务。往往企业间的业务包括需求方采购订单的形成与应收账款的管理;而供应方根据采购订单组织货源、发送物资以及结算款源等各个环节,通常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传统物资供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物资供应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流程长、环节多以及成本高。由于受一直以来的计划体制的影响,企业仅仅注重生产供应,从而对企业的效益与服务重视度不够;其次是信息管理落后,存在重复作业,企业物资内部管理沟通远远不够,最终致使企业内部信息不可以共享,使得企业物资储备不可以合理进行调配。由于不同地区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样,不少地区企业单位依然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3-5];再次是企业管理决策分散,商流不同环节联系不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物资集中管理的统一性与有效性,导致企业供应系统中的业务流程不流畅;最后表现为流程不畅,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因为供应流程的影响,企业在供应管理中不可以全面利用各地的资源。

二、市场经济场域中企业物资供应模式

(一)创新的物资配送模式。所谓物资配送通常是指企业物资部门根据用户要求与生产进程,通过对货物的数量、种类以及规格展开配备和加工,进而通过定点、定量与定时送到客户规定的仓库或者生产现场[6]。物资配送是物资流通到社会化、合理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增强队伍素质,这种新体制运行的突出特征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库存总量,进而提高了物资的流通与资金周转速度,使得企业物资工作不同环节均进入高效率与快节奏状态。因此,物资工作职员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条件,解决好物资流通经营,一定要学习与了解市场经济知识,要掌握市场营销技巧与芳芳,一定要整顿队伍,改革员工薪酬分配方法,能够强化利益激励体制。

(二)物流平台的信息化模式。企业一定要组织人力与物力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建立和矿区现代物流模式相结合与相适应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和上游的供应商能展开高效的信息交流,企业的供应部门各单位与使用单位库存资源能够实现查询共享,做到计划编制和申报,可以平衡利库,搞笑的出入库管理,企业的准入商资源库,采购以及供应价格的监督管理等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实现,可以完全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物流资源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功能。

(三)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和准时采购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可以将物资大市场作为依托,进而实现企业供应商管理与库存管理的逐步改革。企业应该召集与吸引各大供应商入驻大市场,这样可以使企业和各供应商的关系从以往的普通买卖关系转换了一种崭新的、合作性的与战略性的联盟性关系[7]。让企业物资供应的货源与质量有更加可靠的保证,使得企业变自己存储为代储代销,进而使供应商的库存可以作为企业自身储备的一部分,真正可以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

(四)流通和管理的分离模式。我们发展市场经济,一定要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一定要让生产资料反映其固有的商品属性;一定让相关物资部门恢复其独立产业的地位与流通作用。而煤矿物资供应企业作为物资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让其回归商品经济的大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活力,同时还可以作为整个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煤矿物资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将流通和管理两种职能彻底分开,通过这样可以有利于煤炭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现如今,我国煤炭企业正在开展内部改革,主要通过把生产服务和生产进行分离,将物资供应部门逐步分离出来,将其推向市场,作为专业流通企业的一部分。

三、市场经济场域中企业物资供应的绩效评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的绩效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成本评估。企业通过完成特定运作目标所产生的实际成本与费用是反映这项活动绩效的最直接与重要的指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制造费用、通讯费用、运输费用与总库存成本。其中,制造费用是指供应链产品的制造费用;通讯费用是指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通讯成本和供应链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成本等;运输费用是指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运输总成本;而总库存成本是指供应链成员企业在在产品、产成品库存成本与节点企业之间在途库存成本;其次效益评估。效益评估是指完成特定运作目标所实现的成果。该评估具有突出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利润与经济增值指标[8]。其中,利润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供应链的总利润,而经济增值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供应链的总税后利润在减掉资本成本之后的余额;最后是能力利用评估。该评估是指为完成特定运作目标对相关制造、运输以及仓储等设施与人力和库存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估。能力利用评估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包括:生产率、固定资产效用比率以及库存周转率等指标。其中,生产率体现了资源转化为产出的效率,一般采用产出和投入资源的比例来计算;而固定资产效用比率体现了各种固定设施的利用效率,可以用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固定资产的比例来计算;库存周转率体现了物资的周转能力,通常用耗用量和库存量的比例来计算。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和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通过该体制可以增加物资工作中的透明度,可以对物资工作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最终实现提升仪器设备投资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毅. 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外资,2011(1):166.

企业经济评估篇(7)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国内外都还处于研究实验阶段,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依据依然没有确定。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但是因为研究角度和应用领域不同,没有形成统一共识,很少有企业把价值评估方法真正用在实践中。因此根据人力资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讨论不同类型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是有必要的。

1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1)人力资本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首先,人力资本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财政部的《资产评估准则一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此定义来看,人力资本具备无形资产的特点。另外,在人力资源被广泛关注并单独确认之前,往往被看成是形成商誉的一个要素,其价值模糊地揉入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中。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有必要从商誉中分离出人力资本并单独确认。

(2)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是企业发展的需要。首先,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可知晓现已拥有的可利用的人力,确认取得人力资本的耗费,合理分配企业成本。其次,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预测。最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提供了企业发展能力的信息资料。企业是否拥有高效、高发展性的人力资本,已成为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2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

2.1生产型人力资本的评估

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型人力资本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一般置于一种基本可观测状态,其价值通常采用成本法和未来工资收益贴现法两种方法:

(1)成本法。从企业角度来讲,人力资本成本应包括对人力资本的招募成本、选拔成本、雇用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补偿成本。因此,人力资源成本价值=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补偿成本。使用成本=∑;W为当期加权平均工资额;r为贴现率;t为劳动者供职年限。

(2)未来工资收益贴现法。对人力资本的真正所有者――劳动者来说,其价值体现在通过出售人力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未来与其工资收益的现值。所以,这类人力资本价值可用未来工资收益贴现法来评估。其计算公式为:V=∑。V为人力资本价值;I(t)为未来年工资报酬。

2.2经营管理型和技术研发型人力资本的评估

这两种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不能够进行观测,产出也不是独立变量。因此不能沿用传统方法,对前者可采用带有激励功能的超额收益分成法或股票期权评估法;对后者可采用股票期权评估法。

(1)超额收益分成法。超额收益分成法是根据收益现值标准,评估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产生的预期收益,考虑折现因素,引入分成率的概念来确定企业家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评估模型为:P= ∑。P为企业家价值评估值; 为分成率,即企业家对企业收益的贡献程度,可采用模型 =V・ 确定;Rt为第t年预期收益; n为经营年限。

(2)股票期权评估法。一般来说,人力资本所有者是看跌期权的卖出者,获得期权利金(它相当于人力资本的价值),这样就将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价的表现紧密联系起来了,可以认为股票期权价值就是他们自身的价值,那么其价值评估就是对股票期权的定价问题。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所评估的人力资本在T期间对企业的价值为:V=p・n;p=S・[N(d1)-1]+X・e-rt[1-N(d2)];d1=[ln()+(r+)・T]/ ・;d2=d1- ・。其中:V为人力资本价值;S为当前股票价格;X为到期日股票价格;n为T期的企业股票数量;r无风险利率; 为股票的波动性;N(d1)和N(d2)为参数d1、d2的标准正态分布积分函数值,可表示为:N(di)=∫f(z)dz,f(z)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企业经济评估篇(8)

通过改造可以生产屈服强度为1100MPa的钢板,属于典型的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的改造项目,为解决工序间能力不匹配进行的改造,以发挥企业整体效益有些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现有企业中的铁、钢、轧是不平衡、不配套的,它影响企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同时,该类项目往往也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如某钢厂对热轧生产线进行改造,以消化炼钢每年多生产的连铸坯,同时对根据市场情况对热轧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不锈钢和硅钢的生产比例。为保住企业已有的整体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就地或易地大修工程项目大修项目是企业为保住整体效益而进行的车间性就地或易地大修工程。钢铁企业的大修工程最常见的是高炉达到一代炉龄时进行的大修和轧钢生产线大修,高炉大修工程一般又涉及原地大修和易地大修两类。钢铁企业大修工程中,大多不是单纯为保住现有生产能力而进行简单大修,而是采用了新装备、新技术的更新性大修,往往会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将提升整个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和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

其他项目主要是节能降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技术改造项目,如加热炉改变燃料结构、余热利余压综合利用、煤气湿法除尘改干法等项目,这类项目对企业实现节能目标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得到企业重视。从一般情况来说,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将会收到投资省、建设工期短、投产快、经济效益高的效果,这是因为这类项目可利用已有企业的各方面的潜力(包括厂房、基础设施、技术力量以及场地等等)。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原则,就是在充分合理发挥上述优势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特点,达到客观、科学、可信地计算其企业的增量效益和费用。经济计算原则上采用有无对比法,即采用有项目与无项目时的对比法。由于各类改造项目的复杂性,计算企业增量效益和费用,要具体研究,区别对待。

第1类、第2类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这两类项目,虽然其性质目的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产品品种、质量、生产能力的增量。经济评价采用有无对比法,计算项目的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1)要调查研究无本项目时企业品种、产量等状况,分析有项目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从而明确有项目和无项目时的产品品种和产量。(2)项目投资范围应全面完整,它包括主体车间及辅助、公用设施,也包括为保证本项目产量必需的前后工序等等。但沉没费用(原有固定资产潜力等)不列入新增投资中。(3)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计算中,销售收入计算价格,特别是新产品销售价格要有实际的或试销价格,因为经济评价中绝大部分情况下价格是最敏感因素。(4)要注意项目改造过程中带来的原有停产、减产损失,应作为现金流出列入现金流量表。第3类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虽然大修项目是企业为保住整体效益而进行的车间性就地或易地大修工程,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实际经济评价工作中,往往是只对大修工程本身进行评价,而未扩大到对整个钢铁企业的影响层面上进行评价。对轧钢生产线大修工程,则应按照有无对比法原则,分别测算改造前后的投入和产出,包括前后产品品种结构、产品质量的变化,测算增量指标,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对于第4类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这类项目种类较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出改造后效益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选择合理的经济评价方法。如加热炉改变燃料结构技改项目,其效益体现在燃料结构变化后燃料成本降低上;余热利余压综合利用项目的效益体现在产蒸汽或发电上。

今后钢铁行业的重点将从新建钢铁项目转向技术改造,而技术改造是促进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技术改造项目是在现有企业基础上进行的全厂性、车间性或工序间的改造项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对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也是较复杂的,技术经济工作者要通过认真分析研究,采用有无对比法,合理计算项目的增量效益和费用,得出客观、可信的评价指标,为项目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促进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

作者:刘仁洋 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咨询与运营服务部

企业经济评估篇(9)

19世纪中后期,现代评估业就随着欧美等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特别是不动产评估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由于评估实践的发展急需理论指导,因而与评估相关的理论体系逐步从传统经济理论中分化独立出来。马歇尔成为第一个探讨评估方法(尤其是不动产评估方法)的现代经济学家,他提出和发展了许多在现代评估理论中广为应用的概念,这些概念包括根据收益折现确定价值、建筑物和土地折旧对价值的影响、建筑物类型和土地用途对价值的影响等。在马歇尔的论著及其它以他的思想为基础的论著的影响下,以探讨评估、调查方法并提供经严格定义的价值为主要内容的评估理论最终与价值理论分开,形成了现代评估理论的基础。

20世纪20—30年代,评估首先与不动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经济学从相关的几门学科中独立出来并发展成为一门正规的科学。1927年,Mertzke出版了《不动产评估》一书。该书采纳了马歇尔的观点,在价值理论和评估理论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将抽象的经济理论运用到评估实务中,建立起了一个以三种评估方法为主的体系,特别是解释了资本化率在评估中的应用。K.LHyder等人在30—40年代又发展和强调了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建立起了运用成本法、比较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系统程序。Schmuatz建立了一个评估价值的模型,并随后将其纳入到美国不动产评估师学会1951年出版的《不动产的评估》中。至此评估理论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基本形成。

评估方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到价值评估的结果及市场交易的实施。总体上看,价值评估方法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成本法(costapproach),是从历史成本的角度评估企业价值;市场法(marketapproach),是从目前市场价格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又称市场比较法;收益法(incomeapproach),是从未来收益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这三大类评估方法的形成与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另外也有学者将评估方法分为四类(Come1,1998):(1)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评估,即直接将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证券账面价值进行加总。此法虽然简单,但却易把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混淆,因此必须对账面价值加以调整;(2)加总企业发行在外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来评估企业价值,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评估;(3)通过与价值已知的可比企业进行比较评估企业价值。采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计算资本化比率,再用该比率乘以被评估企业的利润,即可估算出该企业的市场价值(4)首先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后,即可获得企业证券持有人拥有的企业价值。根据这些基本方法,评估师在进行评估时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或使用更具操作性的方法。诞生了诸如相对估价法、价格/帐面值比率(PVC模型)法、折现现金流量法、期权定价法等方法。

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与企业价值观

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至今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评估方法上,对于单项资产评估经过模仿和探索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还刚刚起步。对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见于资产评估教材中,很少有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系统论述,大多是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移植于企业价值评估之中。

企业价值评估是资产评估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包括流动资产、机器设备、建筑物及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是以各个企业,或者企业内部的经营单位、分支机构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依据未来预期收益来评估其市场价值,它更多地考虑资产之间组合方式的协同效应带给企业价值的增值。而企业价值评估逾越了前两项资产评估中的“资产”项目——即传统财务报表中涉及的项目,而将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环境、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区域政策、环保政策、交通条件甚至地理位置等)、行业分析、产品与市场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组织结构和权限分析、人力资源分析、信用分析、管理层经营绩效分析和财务评价(常见的有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发展潜力分析)等纳入评估体系。

1.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

我们研究企业价值评估,准确理解企业的含义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就是要在评估中准确界定企业的内涵与本质。

在我国,关于企业的定义是运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得出的。一般认为: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这一定义,明确了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依法成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同时也揭示了企业这一社会经济组织不同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的主要方面,即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企业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要独立核算、以收抵支、自负盈亏,设立企业的条件与程序要合乎法律规定等。

关于企业内涵与本质的界定,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是以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市场价格在交易中的作用。因此,企业被认为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即企业是在技术既定、信息充分、没有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仅面临市场约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微观经济主体。自20世纪30年代企业理论产生以来,现代经济学企业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以“科斯”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和以“张五常”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契约学派对企业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的内涵。科斯等认为,企业不同于市场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企业之外,市场是个

典型的契约组织,资源配置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而企业是一个不同于市场的“层级”组织。企业内不存在市场交易,生产要素的分配由行政或计划机制来协调。“张五常”等认为,企业是一种契约组织,它在本质上同市场没有什么差别,企业之所以能够出现是由于企业团队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生产的生产效率,或者是由于风险的重新分配,或者是由于管理劳动交易的特殊性等等。

企业究竟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的确立应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的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理论,并结合分析国际评估界的观点和我国的实际,界定“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企业”内涵和本质,以此确立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观。

(1)企业是一个区别于市场的经济组织。它是由若干成员组成,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有机体,其内部成员或部门间的分工协作不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的,而是通过科层制组织进行的,这是企业区别于市场的主要标志。

(2)企业是一个面向市场的经济组织。它是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所提供的产品(劳务)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并且受市场的选择和制约,这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主要标志。

(3)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活动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它通过交换和其他生产单位以及消费者发生联系,它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

(4)企业是一个能主动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竞争机制中,企业要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或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必然会形成企业的一体化趋势,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一部分企业被另一部分企业兼并或重组的过程,也是企业主动发展和壮大自己的过程。

2、企业价值评估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诸因素,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的综合性评估。可以说,它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关于企业价值评估,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多种模式,并日趋成熟。我国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企业的性质呈现多元化特点,企业价值评估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的模式。采用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价值评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迄今,经济发展历经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四个大的时代。不同时代,财富创造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价值创造的主体随之改变。相应地产生了劳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客户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等企业价值理论。按照价值来源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二是以资本创造价值为主的企业,三是以客户创造价值(包括效用体现价值)为主的企业。对于企业价值评估,劳动价值论的理念主要是劳动创造价值。一方面,对于企业本身来说,由于它的产生和存在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且能够生产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商品可以上市、买卖,企业本身也可以兼并、收购、改制、重组、破产,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出自身价值的高低,企业价值=企业的成本价格十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付出了劳动就会相应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体现在企业生产的商品上,企业价值=企业未来生产的商品价值的现值-企业生产成本的现值。资本价值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仅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死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死劳动,实际上就是资本,具体包括实物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资源资本等。可以说,在企业家眼里,一切都是资本,一切都能产生价值。资本趋于隐性化、人性化、智能化、自然化。按照资本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实物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无形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人力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资源资本(或其创造)的价值。客户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就顾客而言,其购买的已经不完全是产品、服务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极具个性化的。认可才有价值,认可就是价值。客户认可你的产品,就有价值;客户不认可你的产品,就没有价值。客户购买得多,价值就高;客户购买得少,价值就低。可见,客户价值理论是企业从客户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客户感知的,即企业价值来源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了企业外部。客户在感知价值时,除关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本身外,还关注相互间的整体关系,客户价值不仅来源于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更应包括维持关系的努力,通过发展良好而持续的客户关系来创造企业价值。按照客户价值理论:企业价值=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效用价值论的核心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用途,取决于人们对该商品的主观评价。商品的价值是由它的效用决定,也就是由使用价值决定。这里的所谓价值,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感受。人们通常从生理、情感、智力、精神这四个层次上体验生活,这四个层次影响着人们对产品价值的主观判断,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价值观念。按照效用价值论:企业价值=企业商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不仅三类企业同时并存,而且还存在一些新的特点。由于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同时,我国经济已开始融入世界经济洪流,产品的销售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制约,不少企业特别是不少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已经呈现多元化、无形化、智能化等特点,而许多国有企业又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承担着许多的政府职能和社会责任。这些特点和因素的影响决定着我们的企业价值理论不能单纯坚持劳动价值论,也不能简单的套用资本价值理论。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适合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但我们的企业还根置于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绝大多数人还仅仅是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几千年来保守的生活传统,客户价值理论或效用价值理论的适应性也不具普遍性。

因此,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观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能拘泥于某一理论、某一方法,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综合运用资产价值构成理论(劳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效应价值论等)、资产补偿理论、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产权理论等,结合国际评估界的观点和我国的实际,在实践中通过互相验证来确立符合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际的企业价值观。

三、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

就评估方法本身而言,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自JamesC.Bonbright于1937年在其经典著作《ValuationOfProperty》描述到评估任何资产,工厂设备及用于商业或工业目的的无形资产只有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被JamesC.Bonbright划分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从那时起,我们曾经修改过这些方法的名字,但是无论我们称之为收益法还是收益资本化法,其本质是一样的。同样的,市场法的另一种叫法,用于房地产评估时,现在称之为销售比较法,用于非上市控股企业和整体企业评估时,称为指标公司对比法。无论我们赋予现代评估方法什么名字,其本质,当我们把这些新方法的外衣被剥离后,它们仅仅是成本,收益和市场法的修改和变形。

对评估方法的选择,由于各个国家的法规、商业习惯不一样,会计制度存在着差异,因而其资本市场的环境、投资者的爱好、乃至评价的方法亦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之中,应当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国际通用的评估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我国的评估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1、成本法的运用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一个企业价值时,把这个企业的全部资产按评估时的现时重置资本扣减各项损耗来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实际上就是在资产清查和审计的基础上将企业整体资产化整为零,以单项资产的评估为起点,对各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分别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使用状况,用重置资本减去贬值来确定各组成要素资产的个别价值,最后将全部资产进行加和。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并不等于企业各单项资产的价值之和,单项资产组合需要组织成本,组合后的资产整体价值还会发生增值。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评估,主要是对发生了增值的资产整体进行评估,是对其未来服务潜能产生的收益评估。换言之,价值评估应该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经济价值的评估,着眼于未来。而成本法着眼于现在资产的重置价值,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成本法并不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当然,成本法非常适合每一单项资产的单独评估,我国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不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大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要进行改制重组、拍卖兼并,没有交易活跃的市场作比较,只能对企业实有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在对国有资产实行全面清产核资、改组改制、理顺和明晰产权关系,以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成本法被大量使用。即使是这样,这种应用也是一种有选择的应用。比如,功能性贬值的问题,经济性贬值的问题,土地的作用及价值问题。

2、收益法的运用

收益法通常又被称作收益现值法。我们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在未来尚可使用年限内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时,是以该资产投入使用后连续获利为基础的。另外,投资者投资购买该项资产时,一般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其预计的内部回报率只有在超过评估时的折现率时才肯支付相应货币额来购买该项资产。因此,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时,应该具备如下前提条件:

其一是被评估对象必须是经营性的资产,能独立发挥效用,具有连续获得收益的能力,资产与经营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由此可见收益现值法一般只能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对于单台机器设备无法预计它的未来收益,但有些单项资产如无形资产、房地产等可以预计其未来的收益额,所以也可以用收益现值法。

其二是未来收益值能准确的预计,能用货币来表示,经营风险可以预见,能够量化。

收益法通常被认为比成本法和市场法更适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特别是在涉及为企业并购服务时。收购者投资于目标企业是预期能获取未来收益,但是这种预期的未来收益因具有不确定性而蕴含着风险。收益法为量化影响企业价值的这些关键变量提供了路径。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价值评估均适用收益法。在运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必要的前提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且能够被合理的计量时,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具有意义。

3、市场法的运用

企业经济评估篇(10)

1.资产评估有力地支持了国企和非国企改革,为其提供了有效的价值发现和价值鉴证服务。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国企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评估行业发展的根本,非国企改革近年来也呈踊跃之势,评估行业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没。评估行业对国企和非国企改革的作用主要体现为:(1)有效保证改制过程中的资产价值得到正确认定。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从客观公正的角度 对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为企业资产产权变动提供作价的咨询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对企业资产的合理价值认定,防止了资产价值的低估或高估现象。(2)保证了企业改制上市的社会公信力。资产评估机构作为客观、中立的服务性中介,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资产评估机构作为中介出具的资产价值咨询意见可以有效的提升上市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不仅有效地保护原有控股股东的合法权益,也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3)推动了企业改制中产权交易活动的有序发展。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通过提供高素质的资产评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制中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可以说,对于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处置和处理的任何经济行为的正确与否均取决于对资产价值的正确评估,毋庸置疑的是资产评估在国企和非国企改革中贡献非常显著。

2.资产评估有力地支持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中的企业改制上市和上市后的追加投资、并购重组等各类资产交易均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价值实现的尺度,在相关交易发生并进行评估时,有效地采用科学方法重新计量和确认资产的价值。资产评估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为:(1)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对资产价值的评定和估算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资产交易中的重要定价依据;(2)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中介机构,为资本市场中的交易双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价值参考,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促进了交易效率的提高;(3)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价值发现和评估工具,促进资产价值的重新衡量,减少国有企业乃至非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流失,加强资产的优胜劣汰,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可以说,资产评估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3.资产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金融机构改制和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主要体现在:(1)资产评估是金融机构改制上市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价值发现工具,可以有效确认金融机构的整体资产及各类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确保资产的价值得到准确计量。(2)资产评估为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定价的参考依据,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在合理确认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以及衡量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资产评估在金融风险量化与防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行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资产评估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对金融行业的风险进行量化,从而有效地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

4.资产评估有力地支持了内外资交流和互融活动的开展。我国企业需要“走出去”,外资企业需要“走进来”,在此过程中均会涉及到对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类如专利、商标、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有效地维护了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外双方各类资产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且有效地吸引了外资进入国内,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 电子科技网络营销 下一篇: 中学生夏季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