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20 10:45:05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1)

《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第三十二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因此,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不仅是我们义务,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法制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的公民是否具有“知法、守法、用法”的素质。所以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没有脱离我们的工作实际。

二、加强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认真学习钻研《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把《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自己的必修课程。常言说“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对“高素质人才”定位的诸多条件中,政治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要件。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自身具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进思想的,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师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后续队伍的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培养。

三、认真备课,找准找好法制切入点

认真钻研省教育厅发放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数学分册)和《教师培训手册》中法制教育渗透点,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与法制教育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的。如自编例题:某化工厂今年的黑烟消降率为70%,要在两年内达到95%以上,平均每年的黑烟消降率至少增加百分之几?《某市烟尘排放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一)市环境保护局对已达到基本无黑烟的区进行复验,凡炉、窑、灶总数黑烟消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烟尘排放浓度达标率在90%以上,并且大气环境质量一年有所提高的区,可给予一次性奖励。(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逾期不治理或违反第十四条而使烟尘排放浓度超标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通过具体的题目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总之数学学科中的法制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四、课堂中要把握“渗透时机”,把握“渗透度”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五、法制渗透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表率作用。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郎立文(真实姓名)北京市延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德育教研员,曾多篇论文获市、县奖项。思想意识超前,结合实际写出属实的文章。本文是为了实施“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组织我县职业学校教师进行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研讨会,本次具有学科代表性、专业代表性的研讨会的成果有一定的推广性.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3)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4)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5)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6)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新晨: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7)

“德育”为五育之首,因此,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在传授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教学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而目前,极少数数学教师能在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认识数学教学中德育浸润的特点

1.内隐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像政治课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善、恶、美、丑,而是要求教师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

2.整体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既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人,又可以培养他们意志的坚韧性,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3.层次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是以教材为载体由浅入深地进行渗透,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进行德育渗透。

4.受限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受数学教材的制约,途径和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制约。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知、情、意、行道德素养,培养健全人格,使智育和德育水融。

二、数学课德育渗透的原则

数学学科是逻辑性、科学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科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结合其学科特点,并且依据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去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针对性原则。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渗透德育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计划性原则。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数学教师要制定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同时,德育不能搞一阵风,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渗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世界观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要经历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反复渗透,才能见成效。

3.科学性原则。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科学、规范地贯彻。

4.适度性原则。把握思想教育渗透的“度”是关键。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透”得“过度”,就会改变数学的性质,将其上成政治课,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导致功亏一篑。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渗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5.以情育人原则。数学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知识传授中渗入形象化的情感,德育教育定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功效。

三、数学课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适时、适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仅以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例谈德育渗透。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一块破碎的玻璃,提出问题“怎样把这块三角形玻璃补全”,从而对学生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进行训练。此外,还可采用数形结合、图形变换、一题多解等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把学生培养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首要地位。但在许多人心目中还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而且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突出渗透的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掌握德育渗透的原则,组织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观

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一个人单枪匹马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由于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因而非常适合学生合作观念的培养。例如实践活动《我们去春游》: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要解决就需要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不但增强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教学题材――“北京赢了”就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教师可借机渗透:“2001年7月13日,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电视画面上以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因为一个国家申奥能否成功,不仅仅看这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你们看,现在我国的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这些都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9)

提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部分数学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不够,把德育的任务简单的归结给班主任的事情和班会课,他们无意中忽视了学科教育的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没能很好的B透德育。事实上每门学科都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又有其自身特点。每个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正好是德育的着力点和生长点,所以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

1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新课改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确实有些削弱,而这些辩证的思想正是中学生所需要的。数学作为一门系统的自然科学,它本是蕴含着对立统一、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等辩证法思想。学生看待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处理问题比较极端,不能变通,不能理性的面对问题,不能从自身找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数学归纳法反映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等等。函数与图象这些内容把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统一起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其实质就是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数学归纳法反映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间的辩证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每门学科都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而又有自身特点。每个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正好是德育的着力点和生长点,所以完全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得真知产生作用,而且对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产生积极作用。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地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坚决抵制目前的一些不正之风。

3 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承的使者,所以数学教学要责无旁贷的担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的教育任务。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在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造就了无数杰出的民族英雄、伟人、科学家等等,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认真的挖掘教材,德育素材比比皆是: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2002年王选院士获得了国家科技最高奖,他的代表性成就就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又比如“神州”飞天和“蛟龙”潜海的伟大成就等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和杰出的科学成就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地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坚决抵制目前的一些不正之风。

4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说“那里有数,那里就有美”,所以数学教学要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学生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概念定义描述的简洁美,体会代数与几何数形结合的和谐美,欣赏数学公式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领略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蜂房结构的奇异美,领悟数学求真的严谨美等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个“美”的“闪光点”,我们都要引导学生欣赏、体会、感悟;同时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美和丑是相对的,欣赏和感悟美的对象也是相对的。比如数学公式让不懂数学的人去看很难领略它的简洁美,哥德巴赫猜想只有放在研究数学的环境下才能显示它的奇异美。进而教育中学生要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也是相对的,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奇装异服在校园就是丑的,社会青年的一些所谓时髦的行为举止出现在中学生身上就是丑陋的,而遵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学生却是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去感知美、去践行美,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篇(10)

1 数学教学的德育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因此,德育渗透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把握德育渗透的适度、力度、结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2渗透性原则

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本点,由此深入、辐射,才能收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1.3系统性原则

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要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水到渠成,见到功效。

1.4量力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1.5情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 数学教学的德育方法

2.1利用人格魅力,发挥德育功能。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仪态仪表,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

例: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其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用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2挖掘德育素材,创造德育情境。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讲述趣味数学故事,如“小数的故事”、“圆周长的故事”、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

通过这些素材的挖掘,情境的创造,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了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此外,借助德育素材,可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借助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借助数学知识的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3研究数学课堂教法,渗透德育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例:平面几何教学时,在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棱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讨论比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们认识了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的“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弄清了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4开展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生动的大课堂。

例1:学习了“数据整理”一节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2:学了“复杂统计”后,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学生用一个表格把每月家庭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和父母每月的收入进行比较,然后谈自身的想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培养了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数学美育讨论、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实例的活

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小结

上一篇: 初三化学实验计划 下一篇: 清明扫墓感想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