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8 08:50:36

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篇(1)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策略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3月5日

目前,对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理解,可以认为它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加深后欧洲潜在的一系列财政经济问题的总爆发的深层次本质显现,2009年希腊债务问题爆发,信用评级一度跌入世界最低。希腊债务问题于2010年开始向其他欧洲国家传染性扩散,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债务问题体现越发严重。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中国外向型企业出口遭到沉重打击。人民币因为欧元的走低而开始升值,产生中国向欧洲出口的压力,出口利润也会被汇率升值所榨干。在这样不利的背景之下,我国小微型企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挑战,如何在大环境下生存并实现发展,这是今天我国小微型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欧债危机发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内部矛盾的演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自由化泛滥的金融市场体系开始剑走偏锋,对于投机主义的纵容催生了金融杠杆和风险控制管理的不断涌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早有学者预测了紧随而来的会是信用危机。希腊债务问题相比美国次贷危机更为不易解决,希腊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不相同,希腊对欧盟的经济发展贡献长期乏善可陈,在价值创造上也缺乏建树。希腊国民习惯高标准的福利待遇,为了解决债务问题,希腊政府不得不向欧盟其他成员国求援,并降低国民福利指标,削减开支和延长工作时间,导致民众对此极为不满,游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希腊政府对此没有进行及时的控制,进而深化了矛盾。

债务危机令欧元区经济增长出现滞缓,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可能会选择去发展对外贸易,而我国作为欧元区第一净出口国,无疑会被欧元区国家当成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致使出口业受到挤压,国内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以及相关供应企业可能面临着重大风险。

二、我国小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小微型企业数量庞大,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小微型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但容纳了我国大量劳动力,且从业多数是待业青年、贫困人员、农村农民,小微型企业对拓宽就业和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小微型企业不间断地提供政策帮助,各地各级政府都在帮扶小微型企业的工作中真抓实干。

(一)小微型企业数量庞大。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而小微型企业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小微型企业已经突破了4,600万户,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8亿,增长势头稳定。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目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1)

(二)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员。相对于各大龙头企业,小微型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不容忽视的。小微企业虽然规模、资源、人力有限,但依靠它的庞大基数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有力帮助,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微企业可以看作是未来大企业的雏形,凭借巨大的数量优势,可以确保其中会有许多企业在未来脱颖而出,因为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初期都是小微型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发展进而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对各种市场机制的反映十分灵活、灵敏,前景极具活力,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或多或少向我们反映出了一个规律,即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小微企业得到政府政策倾斜或集中发展规划,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便具有潜力,适合长期投资,而且发展前景宽广。近些年来,小微企业几乎成为了经济快速繁荣增长的标志,许多企业家和从业者也纷纷注意到了这个事实。葡萄牙、希腊、意大利等国早年学习英国的企业淘汰政策,漠视小微企业发展,非但不给予小微企业帮助,反而为小微企业的存活增加了难度,这些调控和措施没有给国家带来经济繁荣,而是带来了经济萧条和社会人员大量失业,也给今天的欧债危机留下了群起而攻之的伏兵,导致债务危机问题更加棘手,发展空间被压缩,为国家经济复苏造成了阻碍,虽然欧洲各国意识到了这件事,但时机已过,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恢复以往的经济水平,让国家经济彻底陷入了被动。同样是欧洲国家,德国却抢先意识到了这一市场规律,在早些年便已经十分注重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依靠强劲的工业基础,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表现出了发达国家的姿态,对深陷危机的希腊给予了帮助。我国也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且看待市场经济的眼光极为敏锐,广东、湖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小微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小微企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员。

(三)国家充分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予以了高度重视,为了建设有序的市场环境和服务环境,专门针对小微型企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法律法规正不断出台,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该文件是首次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门性纲领文件,各地对该文件均进行了充分学习和解读,大力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的相关细则,各地机构提高了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及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和谐的市场环境,促进加强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各地正在深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素质提供了有效保证,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开拓,为小微企业在国际和国内组建了经济技术交流平台。各地开始针对企业税费进行调整,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对于乱罚款、乱收费以及吃拿卡要等现象完善了涉企收费的相关维权机制;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避免过多的限制阻碍小微企业发展;各地大力建设工业园区,集聚省内外小微企业发展,创办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产品交易市场。

三、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本身仍然具有许多发展问题,如自身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较短、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等。

(一)受欧债危机挑战。欧盟作为中国第一贸易伙伴以及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对中国商品进口需求大大降低。进口需求的减缩致使小微企业陷入困境,依赖出口的企业甚至面临着倒闭的局面。欧洲市场进口需求的大幅减缩,让中国企业出口难度增加,在此影响下不得不进行裁员,增加了我国失业率,人员流失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保证企业存活所做的一系列调整摧毁了发展资本,许多小微企业在寻求出路时未能顶住压力,从此退出了市场。

(二)抗风险能力弱。当下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我国进出口贸易正面临着挑战,着力于出口的大企业正加强业务调整,其中的连锁反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因本身资金、人力有限,服务于出口贸易的小微企业订单明显减少,业务量随之降低,这种不利情况导致了许多小微企业的解体与倒闭。许多波及到大企业的情况,小微企业也同样面临着风险,自身资金流不畅、库存压力大、业务缩水等原因都可能诱使小微企业瓦解,进而缩短整体生命周期。

(三)生存环境恶化。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正威胁着从事个体经营和私营的小微企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带来了许多弊病,比如不正当竞争、变相垄断、老商户结盟对新企业排斥等问题,这些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虽然一直得到重视,但有一些把握着利益的不良企业有法不依,难以监管,让竞争已经十分残酷的市场雪上加霜,削弱了小微企业发展的可能。

四、小微企业发展策略

外部挑战淘汰了许多小微企业,但是整体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许多机会,如何把握这些机会是小微企业应当思考的事情,要寻求发展必须先明确自身的问题,从问题中总结出发展策略。

(一)谨慎发展出口业务。为了让企业避免陷入欧债危机的泥潭,应该及时进行业务调整,以谨慎的心态去面对出口。欧债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珠三角地区已经倒闭了大量工厂,从中得到的启示告诉我们,应当在此大环境下调整业务重心。2012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额约为480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约为293.7亿美元,下降了16.6%。该数据充分显示了当前出口的不利条件,从事制造加工的小微企业应当把业务重心从出口暂时向内需转变,开拓本土市场的同时还可以刺激经济繁荣。

(二)加强业务拓展。许多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可绕行的,那么如何处理和发现危机则变成了关键。许多人提起小微企业总会说它“小而精”,这只是其自身特点,并非是需要贯彻和坚持的策略。“小而精”确实能够让不少小微企业脱颖而出,但面临风险时,灵活能力低下的小微企业更容易遭受影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微企业应当不断寻求业务拓展的机会,在经营范围内加强渠道建设,储备稳固坚实的“救兵”,当企业主营业务出现滞缓时能够保证继续运营,建立多个部门和渠道对处于风险中的企业予以资金流维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保持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业务正逐渐被替代或者以新的方式登台,思维观念决定着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小微企业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着力开展创新型业务,参观各个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园,为自身寻找更多的发展路径,从节能入手,以创新为基点,利用新的方法来实现致富。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9.

小微企业发展篇(2)

一、政府大力扶持

第一,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小微型企业的法律体系,为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为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这一点可以吸取美国关于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美国在关于小微型企业的法规体系方面做得很完善,除了小企业基本法外,还涉及小微型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专项法规,为美国小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提供扶持政策。首先,小微型企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资金缺乏,融资困难,为了小微型企业融资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可以设立专门政府管理部门和资金援助制度,使得小微型企业资金匮乏方面的问题得到制度的保障。同时加强领导和协调,协调银行和企业间的活动及双方的利益,为银行和企业共同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还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根据具体情况,向企业宣传经济金融政策,向银行提供企业信息,加强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能更好地兼顾双方,促进双方互利共赢。再次,要完善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使担保公司可以更加放心放手支持小微型企业,在权限范围内为小微型企业提供各类所需的担保。最后,加大小微型企业财税支持力度,也就是要加大财政对小微型企业的贷款风险的补偿制度,从而降低小微型企业的贷款风险。另外,还可以每年新增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咨询热线、网上纳税申报、开展纳税引导和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小微型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还可免收工商证照类收费等。

第三,加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三级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各类社会化机构积极参与,市、区、县街道三级服务网络充分利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功能,搜索小微型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反应给当地政府,在权限范围内解决小微型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充分积极利用各类公益性质的综合服务机构,联合各类专业机构,组建企业服务联盟,共同为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再次,加强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小微型企业发展搭建创业平台,提高小微型企业创业成功率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中介机构积极支持

第一,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除了要积极配合推动小微型企业资本市场建设之外,还要协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小微型企业贷款中介服务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应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要根据小微型企业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等,进一步优化贷款期限结构;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完善小微型企业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小微型企业利率浮动幅度,对信用等级高的小微型企业,减少上浮幅度或执行基准利率。为各类小微型企业的贷款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第二,建立小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机制。因为小微型企业成本高,风险大,所以商业银行发放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要按一定的比例予以风险补偿,同时由于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这样就能调动商业银行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组建会员制担保机制,对行业协会、商会、农村经合组织牵头新组建的面向小微型企业服务的会员制担保机构,经年度考核,担保业绩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正因为有这些政策的支持,因此中介机构要积极落实,积极支持。

第三,为小微型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由于我国小微型企业大部分以上的资金都是来源于自筹和民间借贷,因此,扩宽融资渠道势在必行。除了上面所说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信贷支持外,还应当培育和建立多元化的小微型企业融资体系,为小微型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比如推出创业板,鼓励风险资本投资,发展小微型企业集合债券等金融工具,这样就可以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四,各类社会中介机构要积极支持。各类社会机构也要积极支持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比如一些服务机构,可以为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社会环境、人才环境等。加强小微型企业人才培训,推进小微型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强小微型企业经济运行统计监测工作,建立定点联系帮扶制度等,促进小微型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三、小微型企业自身努力

第一,小微型企业也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包括对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同时对企业运营的各项流程也要很好的管理,比如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都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可以借鉴大中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行。

第二,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包括领导人员的培养、人工素质的提高。良好的职工能够使得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样就能够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进而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第三,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大众对自身的产品认可度,质量是保证,因此只有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得自身的运营长久不衰,永葆活力,同时也可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出的政策,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获得更多的资金帮助等,进而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确保自身的运营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瑞光.美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经验及启示[J].华北金融,2011(11).

小微企业发展篇(3)

1.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2013年修订的全国企业类型标准划分,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占据到全国企业的90%,分布地区也十分广泛,涵盖大中城市、小型新型城市,以及乡村。在行业上,涵盖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一类型发展到现在多元、综合的类型。小微企业创造的价值十分可观,实体产品的价值和潜在的服务价值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在这个层面上,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

2.小微企业是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重要渠道

小微企业在创办阶段,手续比较简单,审核周期较短通过率高,准入门槛较低。由于小微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招收员工的时候要求较低。因此,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据调查,小微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40%左右,这个比例已经证明了小微企业服务民生的作用。在全国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微企业发展最为突出。经过可靠的数据分析,东南沿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3.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

小微企业从初期的传统领域向各行各业延伸。当今阶段,小微企业已经不仅仅涵盖传统加工制造业、简单商贸服务业,并且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的运用,向新兴产业发展。21世纪,小微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灵活的优势,通过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技术,采用全新的工艺,尝试新的设备,完善了企业规划,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推动了我国高新企业产业化的步伐。同时,小微企业为锻炼管理人才做出了贡献,其注重人才挖掘,为企业家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强化金融支持,助力小微企业成长

小微企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家经济发展增添了一份力量,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得以解决,必须强化金融支持,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从制度方面做出调整,为小微企业发展打好基础。再者,着眼于金融创新投入,引导各类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为此,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推进资本融资等方面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在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保障机制的同时,出台包括税收、融资等在内的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专营机构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建议金融监管部门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对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进行单独考核,并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尽职免责有关制度。同时,应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加强对有关政策落实的监管,使小微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各项政策优惠。

2.搭建银企沟通平台

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企业。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培训力度,提升经营者素质。要求小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科学治理,树立诚信意识,练好内功,满足市场化融资条件的要求,赢得金融机构信任和支持,进而实现小微企业与资金供应方的顺畅对接。

3.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和金融机构共担风险的风险补偿机制。对逾期无法收回的小微企业贷款,对有抵质押品的部分,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置;对无抵质押资产的不良贷款发生的损失,由政府、银行、担保和保险公司分别承担部分损失,以缓解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发生损失赔偿的压力。二是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奖励资金。对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发放信用贷款的担保公司和银行(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创投机构、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奖励。三是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所发放的贷款给予所得税前扣除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免征营业税等税收政策支持,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对于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通报表彰和奖励等形式,激发金融从业人员服务小微企业热情。

4.提升政策性和小型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背景机构。如,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政策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和规范发展,与商业性机构实现错位竞争、互补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小型金融机构扶持力度,引导大型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引导和业务合作,强化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增加基层服务网点,与大型金融服务机构错位发展,实现小型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联动协调发展。

5.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体系,研究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立专业再担保机构,建设多层次担保体系,更好地为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农业发展和全民创业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服务形式,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保险服务,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发展,拓宽保险业务服务领域。

6.加快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扩大新型融资方式的业务规模。引导小微企业运用融资租赁、债务性融资工具以及上市等新型模式融资。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产权性质和业务特点,采取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企业联保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要积极改善服务环境,大力推广“信贷工厂”模式,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险控制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为小微企业提供更方便、快捷、安全、优质的金融服务。不断探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举措,为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

7.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工作委员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协商交流与信息共享,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向小微企业介绍金融产品,实现银企双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小企业帮扶活动,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做好融资顾问,帮扶小微企业破解经营困境和融资难题。二是抓住国务院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有利时机,做好对小微企业政策宣传和诚信文化的培育、引导,做好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工作。优先支持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执行好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担保公司等各类融资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满足其信息需求。

小微企业发展篇(4)

关键词:

微小企业;发展建议

一、微小企业历史背景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这一国家政体特点: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私有制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公有制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的重要部分,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小微型企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也不断在创新,同时通过制度的改革完善,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格局,为各种商业市场的发育,以及在基础资源配置中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外向型的企业是我国创汇的重要来源(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竞争力的全新优势。大力推动发展拥有自我权益的机电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商贸。同时也开展了国内外合作与资金投入,帮助我国促进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加强和提高。这是中小微型三类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政策中,以及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助力。也是一条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完善、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强调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就业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而且有助于推动收入分配结构的调和及整理。增加民众收入,促进扩大内需,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这本身就是双赢的民生民力工程。

二、微小型企业的现状

中小微型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的中小微型企业超过1000多万家,占总数的99%,为周围接近80%的城镇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75%以上的技术创新也来自于这些企业,总的创造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5%,纳税额为国家总的税收的50%左右,俨然已成保证国民经济加快发展以及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的来看,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企业经济增长虽然较快,但人均经济还是不够,同时地区转移的事态明显,企业转型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结构调整与缺少基础人才,提升集体化的事态明显,企业之间的关系合作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现在一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促进与发展,近年来也出台了不少扶助的政策和措施。也可以看到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中没有太大阻碍,内外部不平衡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规模仍然较小

中小微型企业在各方面跟大企业仍然有不可忽视的差距,这不仅体现在资金、规模方面,也有底蕴方面的不足。

(二)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吸引人才的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各行各业都有,技术种类也是不一,虽然技术范围广泛,但是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比其他型企业更广泛,要求也更多,这一点也是限制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所需本利比正在增加近几年,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当前又进一步加剧,由于市场经济的压力,物价上涨的因素逐渐加快,多种原料涨价幅度大增,由于产业转型加速,普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薪酬增加。根据资料显示60~70%的小型微型企业都是租用的厂房。可见工业用地也越来越紧张,用地价格上涨,租用土地和厂房的费用也有十分明显的增加。由于节能减排,部分地区的能源供给不足,煤炭燃料等动力原料价格持续上升。同时税率的上升,导致完成品出厂价格难以上调,很多微小型企业本就很薄的利润空间再次被严重挤压。由于现如今证券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规模过小,中小企业融资参评资格太高,中小类型企业很难获得直接融资,特别是近年来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三次加息,银行短期贷款利率高达6.31%,通货膨胀使银行预贷困难,这也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了。

(四)政策的施行还有待落实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政策,同时对普通高校及部分行业的从业人员采取鼓励政策,利用他们业余时间把自己专业发挥出来带动企业或个人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实际效应。但现有的问题在于企业没有微小型企业的一个界定标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极少考虑到现实微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时微小型企业消息渠道少且不畅通,记账缺少规范性,使得税收政策很难落实到这些企业上面。

(五)企业素质还有待提升许多微小型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污染重、消耗大、利用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所以导致微小型企业知识水平不高,只能通过做简单的加工,通过低成本来加大竞争力,对于长远发展没有观念,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最低端。

三、建议

(一)国有大型企业积极扶持微小企业通过在技术、资金、场地上有针对性的与部分微小企业实现专业对接,通过对接让部分对口的小企业形成以国有大型企业为背景,在资金、技术人员等相关方面得到支持,让微小企业得以长足发展。同时签订保护好双方利益的法律合同。在大型企业与微小企业签订互助协议后,国家相关部门尤其是税务部门在多方面采取税收优惠政策,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国家给予优惠的政策国家在支持微小企业发展上应该给予多方面措施和优惠政策,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税收政策,这必须要建立一套单独针对微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企业创新科技方面所给予政策优惠幅度要有强大吸引力;其次,土地政策,对于微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技术是国家提倡的,除了税收优惠以外,还可以在土地政策上给予帮助,放宽条件。

(三)建立行业专家委员会将全国所有各行业专家信息收集起来并组建团队,由行业专家对微小企业项目审批,针对此类型企业不同项目进行分析评审,行业不同特性需要由这方面专家进行评估,评估的分数来决定此类企业在国家政策优惠体系上给予不同程度优惠。这样有利于行业的不平等竞争或产品过剩,在审批过程中将所有行业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起来并以此作为在该行业范围发展的基础信息。专家团队的构成采取开放性政策,不需要过多考虑学历高低,根据行业特性可考虑邀请在该行业中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个人或团体,或者采取民主投票、团队推荐、竞争大赛等多样化形式完成。

(四)不断完善融资渠道和有效对外交流将不断加大对微小企业的关注,在融资渠道上不断扩大融资模式,基本融资方式除了通过政府担保、企业交流、企业与个人交流之外,还可采取对外挂牌,对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体系和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小微企业发展篇(5)

关键词:

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协同创新;联盟

一、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共生联盟

(一)共生联盟的模式研究企业联盟分为技术制造联盟(比如合资、技术转让等)和共享联盟(比如共享人事培训、市场营销、广告等)AnatBarNirandKenA.Smitb(2002),结成联盟的企业通常在一定意义上称作贡献伙伴。在对中山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研究中,许彤、李中全(2015)提出了产品联盟、技术联盟、非竞争性联盟、股权联盟四种共生联盟模式,认为通过多样化共生联盟可以达到提升企业角逐力的效果。赵婷婷、冯德连(2011)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特殊性,将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的共生联盟模式分为点点、点面、面面、生态工业园和虚拟型模式,并在交易费用的基础上,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黄泰岩、金铁鹰(2008)认为,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间的共生联盟分为独立型和依附型,大中型企业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嵌入到它们的产业链中去。

(二)共生联盟的成因研究Dyer(1997)在早期单联盟研究中指出引起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主要因素是降低成本、获取价值、提升竞争力等。这些因素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对共生联盟的存在进行解释(Wassmer,2010)。但共生联盟并不仅仅是对单个联盟做加法,因此,学者们对共生联盟的成因也进行了探讨。Lavie(2007)认为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与小微企业的联盟来获得更多可操控性的资源,并且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来提升自身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从资源依赖理论来看,大中型企业会更加偏向于跟资源丰富的小微企业联盟,但Eisenhard(t2009)表示资源依赖理论并不能解释大中型企业与资源匮乏的小微企业间的联盟现象,创业导向也是共生联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Wassmer,2010)。此外,还有学者从两权分离的层面来分析共生联盟的成因。Reuer和Ragozzino(2006)发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共生联盟组合的形成,企业倾向于在享有所有权较少的情况下选择与其他企业的联盟。

(三)共生联盟的影响作用研究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通过差异化资源的互补能激发新能量。JohnHagedoorn(2002)认为通过企业间的研发层面的合作有助于增加短期战略柔性即灵活性,比如通过相互激励可以减少整体的研发预算成本。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对俄罗斯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共生联盟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联盟可以制约垄断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小微企业能够填补大中型企业不擅长的市场空白,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可以在资本原始积累和私有化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从而承担起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担。罗哲(2005)认为受资源趋向效益的影响,通过共生联盟方式受益而成长的企业个体会对组合外资源产生吸附作用。Mour(i2012)发现不同共生联盟模式下的组合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资本市场倾向于给非同类型和非同职能类型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间联盟提供更加丰厚的回报。而Hoffmann(2007)研究表明,大企业与小企业间的联盟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方式都有几率导致协同和冲突。

二、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创新

(一)协同创新的动机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式创新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它们内在的弱势不仅仅是资源、资格条件等方面,还有通过规模经济学习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Chesbrough(2003)。NolaHewitt-Dundas(2006)研究表明,虽然大公司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但这些可以通过规模不经济克服,事实上,沃森的结论指出大中型企业的相对优势主要是材料(规模和范围,财政和技术资源等经济体),而那些小公司大多是行为(创业活力,灵活性,效率接近市场,动机),通过联盟组合中的协作创新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促进效益涌现。赵立雨(2012)认为,协同创新能够使大中小微型企业达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的状态,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组合内效率的提升。目前,也有越来越多学者将其深入到网状创新层面的研究,江积海(2009)指出,协作创新可以使得联盟内大中型企业以低成本、短时间实现成果,确保经济实体在各个节点上的创新契合系统化的要求。

(二)协作创新方式及其他影响因素胡源(2012)认为联盟下的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是企业在组合中实现技术创新的一种特殊方式。透过博弈论来看,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主要表现为合作博弈创新。当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差距过大时,大中型企业允许的技术或知识溢出率偏高,便倾向于不合作;而小微企业则相反,小微企业允许的技术或知识溢出率偏低,小微企业会更倾向于合作。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认为就市场情况来看,大小企业合作方式可以分为特许经营、风险融资、租赁等。小微企业在创新项目引进与尝试方面优于大中型企业,从而可以填补大中型企业不擅长的领域,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他们认为小微企业不存在大中型企业中存在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划分问题,能够更快适应经济发展。在协同创新的研究中,赵立雨(2012)指出协同创新在企业技术扩张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并通过对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分析提出了网络层面技术扩张的模型等;高伟等(2012)认为创新的获取和接受能力与协同创新效应呈正相关的结论。

三、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及政府引导研究

(一)协作配套的现状研究有学者认为,对小微企业来说,由于有限的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协作配套对提高它们的创新绩效很有帮助AnnemienJ,PetraC(2012)。通过企业间的纵向合作模型,MaríaJesúsNieto和LluísSantamaría(2010)指出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技术层面的协作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小公司的合作边际效应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而这个研究结果也与Audretsch和Vivarell(i1996)在意大利的研究相一致。此外,他们还认为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这种垂直型的协作配套会比小微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创造更多的可能,但现实中由于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间不平等和不平衡问题的存在还是会有一定的阻碍Blomqvist,Hurmelinna和Sepp•nen(2005)。张超(2014)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指出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存在的问题,大致归纳为发展不均衡、配套能力弱、对接渠道闭塞、管理水平低、政策激励不足等。王玲杰(2014)提出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进入大中型企业产业链配套体系,通过资源共享、联合攻关、联手开发等方式,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关系,既有利于解决单个小微企业研发力量有限的问题,又利于形成技术集聚优势,进而逐步形成以产业链和创新链为纽带,大中小微企业分工协作、合作双赢的协作发展态势。

(二)协作中政府等中介的引导研究许彤、李中全(2015)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分析得出政府及相关部门促进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的相关措施。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认为在实践中,小微企业要在保留自己经济法律双独立,有机地融入大中型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这些举措也得到了国家的鼓励,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大中型企业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的资金提供税收优惠。刘铭(2006)针对辽宁省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发展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协作具有较高的投人产出比较效益,其中大中型企业是关键启动源,地方政府要担任好引导和桥梁的角色,与此同时要发挥主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大小微企业协作配套工作的重大意义。赵永杰(2010)认为政府在促进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合作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激励、创造环境、经营培训等。张胡、刘石兰(2003)提出应加强政府对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引作用,完善包括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推动以协同创新中介机构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设。姚莉(2003)认为中介机构在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间缺乏沟通媒介,主动提出联合的情况很少。因此,由于中介机构能将大小企业和当地机构提供的支持在各个方面协调好,所以可以充当纽带作用。

四、评述和展望

综观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面对诸多障碍,迫切需要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分别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实现共同进步,而我国小微企业在自身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能够更有效地缩短创新周期,抵御风险,增强竞争力。目前,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共生联盟、协同创新、协作配套及政府引导等方面,国内外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研究中涉及到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带动作用的研究较少,但是理论框架与重点内容初步显现,这对以后进行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带动作用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比如大中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测量以及具体考虑产业或行业异质性的带动效果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胡源《:产业集群中大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博弈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22期。

[2]赵婷婷、冯德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的类型与优化研究》《,税务与经济》2011年第4期。

小微企业发展篇(6)

关键词:企业年金;中小微企业;集合年金计划

一、中小微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自《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于2004年5月1日施行起,经过12年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确定当前实行确定缴费的信托型企业年金,以EET(税收递延)作为主要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年金困境,在2011年提出可以实行集合年金计划并进行试点,进一步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办企业年金。

尽管历经了曲折的改革历程,但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仍然非常缓慢。其中有以下几个特征:1、参保企业主要为大型垄断性国企,中小微企业参与度不高;2、参保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3、企业年金产品较为单一,市场化水平不高;4、运作主体和流程较为复杂,且存在实质上的“一揽子”情况;5、投资收益率较低。

二、中小微企业年金困境分析

(一)企业。当前企业存在这样一些困境:1、企业资金规模较小。2、企业本身负担较重。虽然政府已多次对中小微企业税收进行调整。3、企业注重当下的盈利,没有长远价值考虑,并没有将建立企业年金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4、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雇主不了解或不知道企业年金,并认为其流程复杂。5、我国的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并不能为员工提供较稳定的企业年金。6、中小微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不愿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

(二)员工。当前中小微企业的许多员工并不愿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究其原因,有以下这些:1、员工重视当前现金收入,对企业年金和养老保险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认识,导致企业注重以现金报酬来吸引人才。2、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员工工资较低,不愿意再缴纳企业年金。3、员工认为已经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并不需要再缴纳企业年金。4、员工流动性较大,担心转移接续问题。5、员工维权意识较差,缺乏与企业的协商能力。6、工会力量薄弱。

(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有以下这些:1、近年来我国经济受国际环境影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得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无力建立企业年金。2、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水平较高。3、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投资回报率较低,导致企业年金的激励性和吸引力不够。4、税收优惠力度不够,仅仅只有5%的比例免税。5、企业年金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明晰。

三、中小微企业年金发展启示

(一)将基本养老保险降费落到实处。我国社会保险的法定缴费占到了员工工资水平的40%左右,有的省份甚至占到50%。过高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仅加重了企业和员工个人的经济负担,还制约了补充养老保险,尤其是企业年金的发展。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年金的全面发展,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应尽快明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的关系定位,要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和替代率,将更多的保障责任交与企业年金,使养老保险体系的多支柱更加合理发展。

(二)将“为中小微企业减负”落到实处。从198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至今,虽然政府密集出台了各项降税减负政策,但中小微企业负担过问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越减越重。据统计,当前中国企业税负高达40%,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居全球高位;1997年至2013年间,国家税收平均增速为18%,相较于13%的平均GDP增速,超出了5%。

只有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将中小微企业的税费控制在适当水平,才能够真正使企业有经济实力去建立企业年金。

(三)加大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力度。当前我国企业年金为EET型,在领取阶段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的免征比例上限为工资总额的5%,可在税前列支。这样的税收优惠制度几乎没有吸引力,使得企业和员工倾向于以现金形式获得报酬。

参考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计划,虽然实行TET模式,但其对企业及员工的缴费和领取给予15%的税优,这样的方式显得非常具有吸引力。我国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计划可以参考超级年金的税优方式,使得更多的企业和员工愿意主动参加企业年金。

(四)鼓励中小微企业建立集合年金。发达国家的集合年金计划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覆盖了大多数大中小微型企业,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发起与参与缴费而形成的基金,每家企业都是委托人。目前集合年金发展最受欢迎和最成功有行业年金计划和零售年金计划两种,例如美国的多雇主企业年金计划、简化雇员养老金计划、小企业雇员储蓄激励匹配计划,以及澳大利亚的公司型年金、行业年金、零售年金等。

行业年金的优势在于,中小微企业资金规模有限,同一行业的雇主可以共同发起行业年金,可以很好的解决基金规模的问题;规模较大,能更好的获得收益,且管理成本更低;同一行业内的人员具有可携带性。

零售年金计划是由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市场上推出的标准产品,向自愿购买企业年金的企业出售。零售年金计划的优势在于是金融机构的标准化产品。

(五)企业和员工要正确认识企业年金的激励作用。企业年金可以被视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员工,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1]。当前大多数企业和员工都更加重视当期的现金收入,想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想拿到手的工资更多,而不愿意参加企业年金计划。

政府和新闻机构应该从正面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养老保险,使企业将企业年金作为像工资和年终奖一样的吸引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使员工正确认识到企业年金的储蓄和投资作用,自主积极的要求企业开办企业年金,使对企业年金的需求带动供给,形成良性循环。

(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虽然已经确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但关于企业年金的具体实施条款还不完善。例如,集合年金计划的具体实施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具体制度等。

未来的企业年金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要从立法上保障企业年个人账户的建立和实账运行,并处理好个人账户的转移接续问题。第二,由于我国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金的不足额缴纳情况较为严重,是否能够允许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情况。第三,要明确规定企业年金是否可以自愿停缴、提前领取和一次性提取等,以及这些情况的罚金应该是多少。第四,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企业年金的具体投资范围和内容,例如是否允许投资股市,比例是多少,是否允许海外投资等。

(七)重视工会的力量,为员工维权。由于我国企业工会的特殊性质,在实际情况中工会并没有起到一个强势维护员工权益的作用。甚至,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并没有建立工会,员工协商维权无路可走。

纵观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范围广、保障程度高的地区都是工会力量较为强大的。企业年金的建立离不开工会的协商与维权。(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小微企业发展篇(7)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目前主要指那些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

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相比,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落后,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城乡居民收入低,社会闲散资金不多,开放程度层次较低,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依赖度达到80%。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在进行资金支持时,主要重点支持自然垄断行业和大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要远远高于大企业,且倾向于为小微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因借不到长期贷款,小微企业便短借长用,导致逾期贷款增加。同时,欠发达地区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比发达地区更少,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资料显示,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缺口都要靠自身积累方式去填补,资金来源中由企业自身积累、内部职工筹措和亲友借贷组成的自有资金占到资金总额的70%以上,向银行借款获得的资金不足资金总额的20%。

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担保体制作用有限。欠发达地区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等问题,使得担保资金规模与小微企业实际贷款担保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有限。在现有的金融宏观政策下,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贷款审批条件严格,审批环节多。再加上近年银根普遍收紧,贷款难度加大。

(三)银企对接不协调。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对金融机构来说,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加之企业自身原因,致使银企交流对接不够,资金供需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四)小微企业竞争能力弱。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小微企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传统产业,大都粗放经营,主要依靠低层次、低价格、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产品低端单一,市场占有率低,附加值低,市场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五)小微企业融资抵押担保难。由于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硬件设备和软件力量落后,企业竞争力不强,缺少发展前景。另外,小微企业缺乏自我积累,固定资产较少,抵押物不足,因而很难取得大量的贷款资金支持。还有,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通过民间融资也因成本过高而大大压缩了利润空间。

(六)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小微企业主要实行个人或家族式管理,管理者普遍素质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财务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约束性较弱。

(七)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低。小微企业普遍偿还能力弱,经营业绩不稳定,内部管理不规范,经营信息不透明,很难取得较高的信用评级。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1.促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服务,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具体配套措施,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并对各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2.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一是要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二是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间接扶持。三是要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组建再担保机构,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规模。3.大力发展微型金融。在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开展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积极考虑推动成立一些地方小额贷款公司、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以提高小微金融机构覆盖率,专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小微企业发展篇(8)

一、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2013年12月末我国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贷款为13.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2%,增加速度比上一季末高出0.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增速分别高3.9个及4个百分点,高出同一时期所有企业的贷款增速约为2.8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小银行大都有了自己的营销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当选产业链模式,如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都围绕着产业链思维展开了自己的营销策略。独特的小微金融模式的形成也为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截至2013年9月末,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040亿元,占同期贷款余额的27%。在2014年9月30号由《银行家》杂志社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银行家竞争力评价报告中,金华银行荣获“最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称号。

二、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银行担保过程冗长。

以民生银行的授信审批流程为例,首先由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双人搜集资料、完成授信报告,然后在授信系统中发起业务、风险经理审核出具风险评价报告、评审员评审出具评审报告、分行贷审会投票出具分行决议、最后总部评审员评审、评审监督进行监督审查、有权人终审。据统计,一笔项目顺利通过的时间平均至少需要1~1.5个月。如果是新的授信模式或中间发生复议、方案调整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续授信业务(针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授信,期限一般是一年,一年后要进行重新授信即续授信),是按照同样的流程操作。

(二)中小银行需要的材料繁杂。

在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前,往往需要小微企业提供大量的审批材料,如小微企业的抵押担保证明、财务报表,小微企业主的信用记录、交易记录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的时候不能够提供相应的材料,数据显示,被访者中仅有30%能够提供房产资料、银行账户流水等全部基本材料,可以说繁杂的审批授信流程和繁杂的材料使得大多数小微企业放弃了向银行贷款。

(三)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银行所要求的抵押物。

中小银行在实际贷款中过分看重抵押物而不是以小微企业主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入为基础。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市场的供应不足。小微企业的显著特点为资产规模小、业务不稳定,也因此难以获得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调查显示,没有所属权厂房的小微企业为82.5%;使用厂房作抵押贷款的小微企业为9.8%,采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贷款的小微企业为6.9%,采用私人财产作抵押的小微企业主有38%。

(四)小微企业向中小银行融资成本高。

很多小微企业表示虽然中小银行的贷款利率比其他借款方式利率低,但是存在着很多隐性要求,比如一些中小银行要求小微企业主进行相应的存款或者银行相关产品的购买,导致小微企业在向中小银行贷款时综合成本较高。

三、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中小银行应尽量简化审批手续。

快速审批需要中小银行优化审批流程。一是实施流程化、标准化的审批模式,通过建立“信贷工厂”等类似于流水化管理,减少中间审批环节,形成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专业机制。二是录用专业人员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运用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进行风险判别。三是采用产业链的方法进行交叉印证,从而监控风险。

(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负债规模相同,负债的利率越高,则企业的利息成本越高,国外很多小微企业的利率与大企业的利率相差1.5~2个百分点,而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与大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差6~8个百分点,利息成本增多。并且一些银行在放贷的同时还要求比例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中小银行应该尽量降低小微企业的利率水平,减少隐性规定,切实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

(三)轻“抵押物”重“还款能力”。

中小银行在贷款活动中过分看重抵押物显然是不正确的,应将重点放在考察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即借款人未来偿还贷款的现金收入。中小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制度,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聘请合格的信贷人员,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实现轻“抵押物”重“还款能力”的审贷思路的转变。

(四)建立产业链金融模式。

产业链金融模式是指中小银行要以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针对产业链的各部分设计合适的金融服务产品,从而为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合理方案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中小银行要设立专注于某一产业的金融服务专区,如服装金融中心等。产业链金融在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应用可以缓解小微企业控制风险和成本难的问题。

1.通过产业链的信息流获得小微企业的信息。一般来说,核心企业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可以提供上下游企业的准确信息,确保收集信息的及时与规范。

2.通过核心企业和产业链的物流与资金流控制风险。一方面,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度展开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授信服务,基于核心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资产提供融资;另一方面,和物流公司开展合作,对资金流、物流进行有效的控制。

3.控制产业链中各种开发服务项目的成本。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并存在一定的规律,中小银行可以依据相应的规律制定标准化、综合性的服务方案。将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进行批量化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经营成本。

(五)建立和完善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是中小银行对整条供应链进行检查,从而掌握供应链的管理程度,并详细了解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然后对核心企业及其业务上下游的多个相关企业灵活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实状况中,由于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抵押物,并且财务状况不是很好,导致了小微企业从中小银行融到其所需资金的难度高。一方面,在供应链中,中小银行以整个供应链为审查对象,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和担保企业,这样可以减少其对小微企业的顾虑而为小微企业提供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关联企业的变化相对较少使得融资需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企业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从而减少中小银行担心小微企业会把借来的款项移作他用。小微企业将融资资金专款专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银行的风险。对中小银行来说,供应链融资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长期以来,拆东墙补西墙等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小银行真实的不良资产状况,或者是拖延了暴露不良资产所需的时间,从而诱使投资者作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给中小银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供应链融资则要求全程跟踪相关借款与还款的服务,从而可以降低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率。

【参考文献】

[1]李玉清.论银行小微贷款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章,2014,23:77~79

[2]宋磊.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J].经济视野,2014,18:101~104

[3]刘欢.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创新与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4,13:45~47

小微企业发展篇(9)

一、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多,总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

20xx年一季度,XX县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61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5.8%。从业人员2.1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1%。据测算,一季度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87万元,同比增长10.7%(按可比价),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 31.96%。从调研情况看,除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滑坡,少数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外,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实现正常运转。

(二)小微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广,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XX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已涉及砖瓦制造、小水电、砂石开采、清真食品加工、砖雕、酒的制造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黄酒制造、砖雕、清真食品等具有鲜明地区特征的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三)小微工业企业依据经济园区这一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发展进程。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小微工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已有69家工业企业入驻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减免税政策,定期开展银企交流活动,近期又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政策动力。

二、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一)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

XX县小微工业企业主要是小水电、砖瓦制造、砂石开采等初级产品加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使小微工业企业市场需求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特别是小水电企业由于天气干旱,上游水量减少,不能正常发电,开工不足,导致生产设备利用率下降。

(二)周转资金依然短缺。

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工业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工业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主要是工业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三)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新技术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四)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通过调查显示60%以上的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和销售下降的情况。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

三、推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制定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引导小微工业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建议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

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制定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同时拓宽信息渠道,增强信息服务。

(四)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

小微企业发展篇(10)

    浙江400多万的经济主体中99%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广东中小微企业占企业重量的98%以上,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成长的最主要瓶颈。

上一篇: 个人消费信贷论文 下一篇: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