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1 18:22:03

初中科学小论文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1)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支撑,任何一种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核心都有其赖以存在的学科做基础。步入大学行列的小学教育专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在专业建设的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重大缺陷,即缺乏支撑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这必将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

 

初等教育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柱性学科,只有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围绕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核心问题、关键所在作一初步思考。

 

一、明确学科建设价值: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提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重视与加强学科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在目前的初等教育研究领域,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学科建设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学术界也难以听到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声音。这样,明确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就成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必要条件。

 

(一)有助于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角度看,专业是以学科为背景的培养专门人才的分类方式,专业建设需要学科建设支撑。但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十年建设缺乏相应的学科建设支持,这样,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深层的理论问题。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能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学复合型小学教育工作者”为培养目标的综合培养,分科选修的“2+2”培养模式;二是“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为基点,为21世纪的小学培养高层次优质、合格的科研型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的“综合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特色鲜明”为培养目标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四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小学师资”为目标的“2+大文大理”的培养模式。

 

一定意义上讲,这四种培养模式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现实的小学教育需要、办学机构自身的现有优势与经验,相比而言,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审视这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达不难发现,定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并不明晰。初等教育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柱性学科,是建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建构。不仅如此,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其他主要方面,如专业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也都需要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支持。

 

(二)有助于加快初等教育学院的大学化进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的初等教育学院主要是由中等师范学校、专科学校升格与师范大学合并形成的,虽然形式上完成了向大学的转化,但在文化层面上还主要为中师文化,如教师注重教学技法、教学操作,缺乏学术意识、科研意识与能力,学术氛围淡薄,等等。这种状况难以胜任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需要,因而必须要进行文化的改造,使之大学化。

 

初等教育学院文化的大学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有效的措施与长期的努力。在文化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传承中师文化的精髓,又要突破中师文化的限制,其重点是培育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精神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而学科建设恰恰是大学文化精神集中而具体的体现,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因而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必将促进与加快初等教育学院的大学化进程。

 

(三)有利于推动初等教育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目前,我国初等教育学并不是教育学中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那么初等教育学科能否成为教育学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呢?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肯定性论证。如谢维和教授从学科涵义的角度肯定了初等教育学科独立存在的地位。

 

他认为学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内部具有一整套概念、范畴、原理,内在联系非常密切,具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的学科;另一类是以现实生活中某一领域作为其学科基础,不同类型的知识运用于该领域,并形成稳定的联系,具有其核心价值、核心信念、核心理论的学科,如环境、教育、生命、海洋等学科。从这个意义上看,初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有学者从历史、现实和学科自身发展三方面求证了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合理性。

 

初等教育学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不仅取决于逻辑的论证,而且还有赖于其自身的建设。由于我国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历史仅有短短的十年,这期间集中探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问题,学术论文相对较多地集中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有关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论文却屈指可数。因此,要通过重视与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推动其独立为二级学科的进程。

 

二、建立初等教育学: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

 

建立初等教育学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工作所在。其中,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等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应着力研究这些基本问题。

 

(一)明确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建立的标志之一。初等教育学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其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小学教育是初等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小学教育是对小学儿童简单的读写算基本技能、生活经验和基础道德品质的教育。小学教育的特性主要在于“奠基性”与“方向性”,即为人的发展奠基,为人的发展确定方向。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指出的,小学教育是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进行的非定向、非专门的教育,是为社会所有行业培养人才打基础。它的知识、技能不是为了选拔、升学、择业,而是尽可能为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谢维和教授认为,教育的两大功能,一是让孩子转变,从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转

 

变成成熟的人,适应社会的人;二是把握好转变的方向。在中学、大学阶段,方向性体现在转变过程,而小学阶段的转变性体现在方向性上。可见,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专业的教育,有其独特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性。

 

小学儿童与小学教师是初等教育学研究的两个基本点。小学儿童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小学儿童的生命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小学教育要遵循小学儿童生命成长规律,并实施他们可接受的教育,确保他们成长的方向性,这是小学教育的特性所在,应建立与小学儿童生命成长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理论。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的另一主体,是小学儿童生命成长的直接影响者。

 

一定意义上讲,小学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专业的特性。小学教育是不同于中学分科教育的综合教育,小学教师专业特性也就体现为综合性,因而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以综合为主,并有侧重。从现实情况看,制约小学教育的关键不是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是他们的文化修养与观念,所以培养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教育的重点。顾明远教授认为,以往中师培养重视教师的技能,相对忽视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

 

(二)研究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是对学科本质属性及功能分类的界定,是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学科体系的结构、层次和构建学科体系的方法,对该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它同时也是一门学科是否独立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理论上讲,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可以从纵横两个向度来定位。

 

所谓纵向定位是指将这门学科作为其上位学科的分支之一所具有的性质;横向定位是指在本门学科的学科群中所处的位置。据此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也可以从这两个维度来定位。初等教育学既具有理论学科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学科的性质。从现实的角度看,初等教育学学科性质到底是怎样的,还需要初等教育学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具有丰厚的学术资源和遗产。从教育史上看,近代以来许多中外著名教育学家大都始于对小学教育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普通教育学理论。顾明远教授认为,建立初等教育学科必须以教育学为基础,初等教育学科大部分基础理论来自于教育学,但还必须要认清小学生的特点。谢维和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学要依据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来探索自身的规律。

 

朱小蔓教授指出,小学教育是以问题为本,以工作对象为基础,回到问题的整合性去解决问题。因此,初等教育学不是教育学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简单应用,而是依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针对小学儿童特点、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小学教育实践等探讨形成自身的基本理论,以小学教育的现象、问题、规律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探索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的构建是学科独立、成熟的重要标志。学科体系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潘懋元教授曾指出,高等教育学可能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即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也如此。其中,基础理论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基础理论研究是建立和完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初等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建立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谢维和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有三个立足点,一是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科基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都应建立在此基础上;二是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建立学生理论;三是养成教育理论,小学阶段主要把握儿童转变的方向性,把转变体现在德育、养成教育中。这三点构成整个初等教育学科的支撑与核心理论、核心信念、核心价值观念,要在这三个基础上整合建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顾明远教授认为,初等教育学的支撑点除了教育学外,还应该有儿童心理学。

 

关于初等教育学学科体系或学科群的确立,借助教育学学科体系或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以小学教育的自身性质而言,主要内容有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社会学、小学德育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体育学、小学艺术教育学、小学管理学,等等。

 

构建初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视角可以是多方位的,其中,立足小学教育自身发展逻辑,直面小学教育实践是两个基本方面。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应克服简单移植普通教育学的框架、模式或其他学科结构体系而缺乏自身独特性的研究思路与做法,而应积极探寻初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边界等,形成本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与独特学科体系。

 

小学教育实践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源泉之一。目前小学教育实践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在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境与挑战,这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当代研究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回应的问题。所以回到小学教育实践中,了解当代小学,直面小学教育的现实问题,以“问题研究”为一个主要向度,研究现实的小学,总结、提炼小学教育的经验,注重揭示小学教育的深层次规律,是构建初等教育自身独特学科体系的主要途径。

 

三、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其关键所在。目前,从我国各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教师总体情况看,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较弱,这反映了初等教育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意识与能力还比较薄弱,也是制约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初等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就成了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明确学科建设内涵,增强学科意识

 

对学科建设,学术界有着多维度、多层面的理解。从学位点建设角度看,主要指硕士点、博士点建设。从一门学科的角度看,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概念体系、逻辑体系、学科结构、研究方法等问题。从学校的角度看,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简言之,学科建设涉及学科体系的建设、学术队伍的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建设。

 

初等教育学院教师队伍的学科意识是其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

 

但目前,教师队伍的学科意识比较薄弱。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的历史很短,自1997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增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至今,仅仅十年的历史;二是作为大学的初等教育学院主要由中师等一些专科院校升格而形成,虽然在形式上成为了大学的一员,但在实质上还没有完成大学化。三是到目前为止,初等教育学并没有成为教育学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缺乏学科意识,思考问题的立足点则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因此,初等教育学界应加大学科建设的宣传力度,明确学科建设的内涵与价值,营造学科建设的气氛,增强教师的学科建设意识。

 

(二)造就学术带头人,组建学术梯队

 

学科带头人是学术梯队的组织者和“领跑者”,选择和造就学术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又要重视自身的培养。目前而言,还需要吸引有志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教育学领域中的其他学科人员投入进来,同时在初等教育科学建设的过程中培养、造就其各学科方向的带头人。

 

大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学术梯队是学科建设的组织保证,也是学科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组建学术梯队时,需要考虑梯队成员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使之更为合理;需要整合院内外、校内外的人力资源优势;需要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力量。

 

(三)以科研带动,以学位点为平台

 

初等教育学科队伍建设需要以科研来带动。相比而言,初等教育学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比较强。教师比较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注重教案的写作与规范,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活动等,这些是中师的良好传统,需要发扬。但作为师范大学的成员,教师的学科意识、科研能力则必须加强。一定意义上讲,将小学教师的学历培养由中师提升为大学,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培养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但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需要通过真实的科研过程才能增强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与能力。

 

为此,初等教育学院应制定一系列向科研倾斜的政策,鼓励、支持教师申请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产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创设一系列的有效方式为教师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其中初等教育学位点的创建是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研究生的培养,既可以为本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又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初等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成果的问世。通过学位点的建设,强化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凝练学科方向,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

 

(四)借力而行,加强横向合作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借鉴多种学科建设的经验。无论是已经成熟的学科,抑或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还是正在起步的学科等,其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最为值得借鉴。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曾说过,当一门学科正在产生的时候,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借鉴所有现成的学科,将这些学科中的宝贵经验弃之不用,显然是不得要领的。当然,学科借鉴不等于简单的知识移植或想当然的理论演绎,借鉴也不能代替自身发展。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2)

伴随着对学科建设的关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是什么,成为其学科建设首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属多学科支撑的一个专业,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学、史学、健康医学、音乐、美术等;[1]一种观点认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柱性学科,只有加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能促进初等教育专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再一种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是由多种相关学科开放融通、共同支撑的复合结构,其中,教育学科和任教所对应的某一相关学科的二级或三级学科作为主干学科,与任教相关的其他学科作为辅助学科支撑,两者融合交叉形成以学科教育为形态的学科领域。那么到底应怎样认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呢?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于小学教育性质及小学教师专业特性的分析

 

(一)基于小学教育性质的分析

 

对小学教育性质的认识,既是制约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的根本因素,也是确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虽然受应试教育与社会功利性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教育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对小学教育性质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但回到小学教育本身,还是可以认清小学教育的特性之所在,进而明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是什么。

 

小学教育具有不同于基础教育其他阶段的特性。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中学教育同属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教育的特性,如全民性、全面性、基础性、义务性、启蒙性等,但这并没有区分开它们之间的不同,因而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梳理。小学教育连接着幼儿教育与中学教育,具有衔接性、过渡性。学前教育的主要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另一乐章。因而小学教育的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这也同时表明了小学教育的主要特性既不可能是保育性,也不可能是学科教育性。因此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既不是学前教育学,也不是“学科+教育”双学科(或简称学科教育学)。

 

那么,小学教育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从终身教育理念下小学教育的任务看,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养成性。当代小学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等,为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进一步追问,能够支撑人一生的基础是什么?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品德、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小学阶段是人之生命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最易受影响的阶段,一个人在此阶段形成怎样的品德与习惯会影响其一生。故小学教育促进小学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特性。

 

养成性承接小学教育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既要遵循小学教育的自然性又要体现小学教育的社会性,是在遵循小学儿童生命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要求培养、形成小学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小学儿童养成教育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事件、生活常识、各学科综合知识等,为小学儿童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支持性条件。

 

可见,对小学教育性质的认识,离不开对小学儿童生命特性的认识、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以及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的认识等,而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恰恰属于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范围与任务。

 

(二)基于小学教师专业特性的分析

 

从小学教育的特性看,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在于养成性、综合性。小学教师专业的养成性是相对于学科教学性而言的。小学教师是小学儿童的教育者,不是小学学科的教授者;是以小学儿童的教育为己任,而不是以小学学科知识的教授为己任。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后者为前者服务。小学儿童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小学教师应有明确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并能促进小学儿童良好品德、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

 

小学教师专业的综合性是相对于分科性而言的。小学教师若要胜任促进小学儿童生命成长的工作,仅有某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国外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英国小学校长认为,如果只教一门课,那么教师只会关注孩子在这门课上的表现,这会导致“割裂的评价”。比如说,一名学生在数学课上表现很差,那可能是因为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点欠缺,但这不代表他其他方面有问题一如果没有全科教师综合观察,他可能会被认定为“差学生”。全科教师的职责正是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孩子的潜能。这种潜能,往往不由学科界限来粗疏划定,一名细心的全科教师会发现“爱做火箭的学生”、“擅长拼写单词的学生”…[4可见,小学教师对小学儿童生命潜能的发现与培养,必须得凭借自身的综合性素质、综合性知识与综合性能力。也就是说,小学教师的专业特性体现为综合性。

 

从小学教师由中师培养升格为高师培养的旨趣看,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在于文化性,而非单纯的技能性。顾明远先生指出,以往中师培养重视教师的技能,相对忽视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们不是知识不够,也不是技能上的问题,而是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是观念上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重视小学生的优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151小学教师专业的文化性凸显的是小学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小学教师对教育和小学儿童的认识与理解是支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根。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专业的养成性、综合性与文化性,均指向小学儿童的教育,而对小学儿童教育的研究恰恰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核心。

 

二、基于高师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分析

 

尽管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置是依据社会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自己的学科基础;尽管小学教育专业在创建伊始及其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没有明确的学科建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学界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学科基础认识多元而模糊,但从对全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窥见其学科基础之所在。

 

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独立专业,而不是某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结合。从教师学科标准的角度看,小学教育是一个与其他学科并列的独立学科。如美国教师学科标准中,将“小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物理教育等其他学科并列。我国“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科专业,应当建立自己的本科水平,而这个本科水平不是简单的'学科+教育’,即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本科层次的学科教育,再加上教育理论与技能类的课程,应当有适应小学教师需要的具有小学教育独特性的本科水平”。161可见,小学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学类专业,其学科基础不可能是“学科+教育”,而应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基础。

 

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不同于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有“双专业模块式”、“3+1”或“2+2”双专业双学段、“4+2”或“4+1+2”双专业双学位,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是“单专业教育学位”。171尽管小学教育专业在具体的培养模式中形成了综合型、大文大理型、先综合后分方向、分方向等四种,或为综合型、分科型、中间型三种,16但其实质皆是试图超越中师培养模式和有别于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这就表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有着不同于中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即不可能是以学科教育为形态的学科领域。

 

从小学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看,缺乏初等教育学理论的支撑是其症结所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教师持续接受了学历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等多方面的培训,一定意义上不乏各学科的知识,但面对现实问题,仍感束手无策。我们认为,小学教师许多教学困惑无法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应有的初等教育学理论。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小学教师入职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弥补中师培养之不足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小学教师对小学教育的理解对小学儿童的理解具备对小学教育问题进行思考、价值判断和实践行动的能力,这正是初等教育学理论学习的价值所在。

 

由此可见,小学教育与小学儿童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对象,对小学教育的认识是小学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初等教育学成为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三、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育学的关系

 

如果确定了初等教育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就需要廓清初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这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前提。

 

初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似乎无需证明,前者是后者的下位学科,后者属于前者的上位学科。但事实并非如此,至今初等教育学并没有成为教育学独立的二级学科,不过,不论是基于教育学学科体系,还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以及教育学界及初等教育学界的理论研究,初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都是毋庸置疑的。伴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分化与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不断扩展,教育学学科体系也需要完善,初等教育学的建立也是对教育学学科体系完善的一个贡献。问题的关键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如何摆正自己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初等教育学学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需要开拓性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从零开始,也不意味着无从参照的任意构想。既然教育学是初等教育学的上位学科,那么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就必然要以教育学为基础。虽然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是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产物,是按照社会的需求而设置,但对初等教育的研究则不仅出于此。研究初等教育现象,揭示与解释初等教育规律,更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认知的需要。虽然目前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也没有形成初等教育知识体系,但它己存在于教育学学科之中,所以建立初等教育学科必须以教育学为基础。

 

同时,构建初等教育学需要警惕简单套用教育学框架与内容的做法。这是己有一些小学教育学教材存在的一个弊端。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说清楚初等教育学的框架是怎样的,但它与其他学科的一些区别还是比较清楚的,如初等教育学不是普通教育学的“小学版”,不是教育学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简单应用。再有,教育学框架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教育学界对教育学自身的反思也为初等教育学的构建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所以初等教育学的建设应依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但不是简单地套用。

 

四、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儿童研究的关系

 

毫无疑问,小学教育是为小学儿童服务的,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研究小学儿童。但研究小学儿童与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并非同义,那么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儿童研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首先需要明确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目前的认识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儿童,另一是初等教育。笔者认为,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儿童学,初等教育才是初等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儿童的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文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初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也必然要研究儿童,但并不能承担起对儿童的所有研究,只能是研究6~12岁的小学儿童,而且是立足于小学儿童教育生活的教育研究;而初等教育主要是对小学儿童实施的教育,它不同于其他阶段、专业的教育,有其独特的内涵与规律,具有不可替代性,因而成为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如果我们把初等教育转化为以小学儿童教育来表达,那么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儿童教育,也不是儿童。

 

但小学儿童在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所谓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流派)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181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其一,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的规定;其二,此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其三,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四,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191小学儿童恰恰是小学教育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是构成小学教育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且满足了逻辑起点的四个要件,因而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

 

儿童研究成果(或儿童学)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基于儿童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小学儿童的研究成果。正如有学者指出,初等教育的建立必须认清小学生的特点,必须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研究成果来建设初等教育学。15如果离开了小学儿童研究成果,所构建的初等教育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初等教育学。

 

五、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其他多学科的关系

 

除了明确与教育学、儿童学关系之外,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还必须明确与其他多学科之间的关系。

 

从学科含义看,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学科一词有多种内涵,基本含义有三种,一是教学的科目;二是学问的分支;三是学界或学术的组织。在此所言的学科(discipline),相对于教学科目的学术分类,指的是由某一类知识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以一定领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是以初等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知识形成的一个有关初等教育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从研究对象看,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离不开其他学科知识。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要立足于教育立场、基于小学儿童生活来研究小学儿童,然而要研究小学儿童的教育、小学学科教育、小学教师、小学校等,不仅需要教育学及其理论基础的学科知识(如人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有关儿童学学科知识(如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儿童哲学、儿童文学等),而且还需要管理学、数学、语言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知识。

 

从学科构成看,初等教育学学科必须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以学科标准衡量一门学科的独立地位,其关键在于它是否形成独特的概念系统和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命题,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1101这就意味着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形成自己特有的概念系统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命题,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简单地将多学科知识罗列、叠加、汇聚与融合。

 

六、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是一个学科群建设

 

确定初等教育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还需要明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并不是一门初等教育学的建设,而是初等教育学学科群建设。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3)

4

星     期     六(4月19日)

星     期     日(4月20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义务教育

(专科)

040124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76义务教育概论

09286小学体育健康与安全教育

09277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09285小学美术教育

09279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83小学英语教育

义务教育

(独立本科段)

040125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9340义务教育比较研究

09288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00015英语(二)

09290初中语文学科基础

09293初中数学学科基础

09296初中英语学科基础

 

 

10

 

星     期     六(10月18日)

星     期     日(10月19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义务教育

(专科)

040124

09278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8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29教育学(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8小学科学教育

00412小学班主任

09284小学音乐教育

 

义务教育

(独立本科段)

040125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9289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9292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09295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09298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4)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5)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德育教育的要求而开设,具有目的性强、针对性强以及实践性强等特点。开展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有利于国家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 德育课程 构建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38-03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是国家统一从农村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来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从2010年秋季开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有了第一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着重研究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一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历史方面,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形势与政策是每个学期集中开设的课程。

1.课程开设时序方面:遵循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

从德育课开设的时间上来说,遵循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刚入学时才十五六岁,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与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最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读史才能鉴今,特别是近现代史的学习,因此,接下来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程被安排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后续阶段学习,这样的安排容易给人造成错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很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其重要性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一样的毫不例外,为什么安排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后续阶段学习?主要是依据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自身的特点而确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与理解力,若太早开设,则学生理解不了,老师讲起来也很费力。考虑到这一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程放到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与经验积累后再学习,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2.德育教学内容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年龄小,可塑性较强,也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在这一人生转折时期,会觉得很迷惘、很困惑,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如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离开父母走进大学独立生活,需要单独面对生活学习中的许多难题,遇到疑惑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更多的是寻求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但同学的认知能力也有限,因此,更需要老师的引导,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老师能在思想上解开学生的心结,拨开云雾,引导学生走上正道。

怎样“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将德育课的学习作为改造自己的工具,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德育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断进取。初中起点六

年制本科师范生的德育课程,重在育人,而不能光强调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在应用德育理论的过程当中,努力避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的倾向,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客观实际当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来探讨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而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而只是要求学生背诵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的课堂上,同学们到课率高,精神饱满,学习态度认真,期末考核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还有一些同学成绩优异。平时,都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讨论也很积极。我们继续深入调查,有一部分同学确实是因为德育课有吸引力、有说服力,引起了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因为学分机制,由于德育课所占的学分很重要,为了拿学分而认真学习,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德育课程的学习。前一种学习是值得提倡的,能让学生收获更大。后一种为拿学分而学习的,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认真学习,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帮助不大。

第二,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课外活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与所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吻合。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例,可以布置学生看《建党伟业》《伟人》等红色影片,看后请学生写影评与感想。也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请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围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为主题,请学生课后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写出实践调查报告。也可以布置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旅游景点,自拍照片,并做出课件,将成果上交老师,优秀的还可以请同学们在全班同学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在玩中学,接受良好的熏陶与教育。

3.德育教材方面:编写针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专门教材

至今为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针对性教材,只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他们是为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量身定制、专门编写的教材;而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则是国家统一的教材,六年制与四年制同学一起使用,德育课任课老师必须根据初中起点六年制师范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把握好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4.教学手段方面: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都能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学生也很乐意接受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进入高校时都未成年,思维活跃、可塑性较强,他们在课堂学习上思维非常活跃,爱问问题、好答问题以及讨论热烈等。所以,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好好引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机会多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若教学手段死板则会产生反面效果,造成学生好冲动、爱感情用事,课堂上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等不良习惯。

二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特点

从上面所述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构建来说,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也体现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自身的特点。总结起来,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目的性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目的明确,就是要为广大农村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才能真正扎根于农村,真正喜欢自己的教师职业,才能待得住、留得下,并且干得好。

2.针对性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针对性很强。德育教育不能老是唱高调、放空炮,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到头来是自欺欺人,谁也骗不了谁,谁也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只能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做一名新时代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六年的本科学习中,能够在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合格,学到本领,为今后走上农村教师岗位,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农村小学老师。

3.实践性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实践性很强,一方面,体现在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上,“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自身的行为与信条比老师在讲台上所讲的理论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老师若在台上高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在实际生活中奉行的却是享乐主义的腐朽人生观,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的教育是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要求上,要把他们培养成面向农村的优质教师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学历偏低、数量不足、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及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等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应运而生的。我们经常说培养与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而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教育就是着重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与崇高职业操守的农村小学老师。

三 启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教育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有的教育方式方法没有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也不符合时代的变化,表现在:一方面,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一味地迎合时代而放弃了原则。这两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6)

拥护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集体,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xx“三个代表”,牢记xx“八荣八耻”,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法执教,依法教管。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努力做一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追求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又重视辅优培尖。关爱学生,从未体罚或变相体罚过学生,决不放弃一名思想后进生、学习困难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坚守职业道德,廉洁从教,从没有乱订资料、乱补课、乱收费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3年来,年年师德考核都被评为“优秀”,XX年年9月9日教师节被仁寿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10年1月被中共仁寿县教育局委员会评为“XX年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二、专业发展:

身为语文高级讲师,特别注重练好内功,现为眉山市中语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普通话二级甲等。

三年来,我共参加县、市、省集中培训9次26天208学时。每次都按时参加学习,从未缺过勤,从不迟到,从不早退。课堂上认真听讲,笔记详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流、与参培学员沟通,课后整理笔记,按时完成每次培训布置的作业。三年来,收获颇丰,学以致用,在青年教师中传播,在教学中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XX年7月14日到眉山一中参加眉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XX年10月28日—29日参加了仁寿一中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XX年12月20日参加眉山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XX年度工作会,XX年年4月15日在仁寿一中参加仁寿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骨干教师培训,XX年年10月25日参加眉山市优秀教师事迹和学术报告会,2010年7月31日—8月4日参加仁寿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三新一德”培训;2010年4月8日,参加眉山市2010年优秀教师讲学活动(初中语文),2010年5月16—18日参加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送教到县培训活动,2010年7月5—15日参加四川省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培训。

认真读书,勾画重点,做读书笔记7本4万多字。学过的专著有:《新世纪教师素养》、《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新理念》、《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指南》、《20世纪中国文学》、《明清小说》、《论短篇小说创作》、《峨眉山诗文选注》、《作文教学论集》、《中外教与学方法精粹》。学习过的报刊:《教育导报》、《四川日报》、《眉山日报》、《语文学习报》、《语文周报》、《中学语文教学园地》、《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中国语文》、《新课堂·语文》、《四川教育》、《教育与管理》、《校本教研》。

创建网络博客xiongliyuwen,上挂自己撰写的教研文章和文学作品共44篇,博客访问4693人次。

三年发表语文教研文章9篇:XX年年5月,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上发表《教师要读书》;眉山市中语会“语文苑——眉山语文人博客”上发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令人堪忧》、《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试析XX年年眉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语文中考研究系列一~七》、《重读课标,回看课堂,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说明文总复习》、《试谈新课程初中议论文总复习》、《文言文教学探微》、《试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获奖论文4篇:XX年年7月,《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阅读》在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眉山市XX年年语文学科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5月,《反思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初中版举办的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论文大赛中荣获部级二等奖;2010年12月,《班主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护航人》在仁寿县教育学会举办的“仁寿县第二届班主任论坛活动”中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010年10月,《试谈中职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在四川省二00九年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三新一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96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92分。

三、工作业绩:

我主管初中教学工作,兼上电大和初中语文课程。我的教育教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按部颁计划和省教厅文件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办学行为规范,强力推行素质教育,初中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期期学区和县上教学动态检查均受到肯定,2010年10月仁寿县教育局授予:熊立同志在2010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中荣获二等奖。

所任教的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和本科《汉语专题》、《语言学概论》,学员期末考试过关率大100%。近三年本科毕业论文全由我一人指导,论文答辩过关率100%。

所教初中班最好成绩是:2010级1班在七(上)期末县统考中语文平均分93分(全县平均83.9),在34所二类学校中名列第2名,优生率80%,名列第2名。

我积极参与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工作,XX年8月在小天使报社举办的全国创新文艺作品大赛优秀辅导员资格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5月15日在指导学生刘敏参加全县中职生综合素质表演赛中荣获“演讲组”二等奖,2010年5月26日在眉山市首届“文轩杯”中职生综合素质表演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

四、发挥作用:

作为中层干部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课,大大的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7)

―、对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学科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基地,是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思想的平台。学科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四大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历史原因所致,全国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起步都比较晚,主攻方向亦不够清晰。小学教育专业设立伊始,初等教育院系还来不及思考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过头来试图厘清专业发展脉络的时候,愈来愈感悟到学科建设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撑

 

学科与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科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学科建设的水平是用本学科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衡量的,而专业则以人才培养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需求。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学科以专业为基地。有时某个学科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某个专业又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小学教育”即为多学科支撑的专业。专业对于学科的依托性集中体现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也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从人类的认识活动来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体系,才有可能进行各专业的教学,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是“源”,专业是“流”,所以不能只在“专业建设”的层面谈“专业建设”,不能只在“人才培养”的层面谈“人才培养质量”。就人才培养质量而言,学生的发展潜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成效,而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知识的转化程度(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是由专业建设的成效决定的。如何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和岗位的适应能力,既与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关,又与学科发展中学术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有效资源密切关联。

 

(二)承担学术创新任务

 

当今的初等教育院系不同于以往的中师,这不仅仅在于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别,即由中等教育提升到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层次,还在于步人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初等教育院系,除了人才培养的任务之外,还承载了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也就是说,初等教育院系对学术界要做出应有贡献,而学科建设恰恰承担了此项任务,这是初等教育院系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否则初等教育院系的不可替代性就无从谈起。

 

(三)服务和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每时每刻都有新的问题发生。仅就在职教师培训一个领域来说,我们能否对教育实践发生的诸多问题站在较高的学术视野上给予诠释,从而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进行深人的研究,最后能够在归纳、梳理的基础上凝练成若干学科研究方向。可以说,没有学科建设的成果,无从谈起为基础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事实上,学科在自身体系和社会需求这两大系统中形成了两大回路,一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依托服务对象提升学科水平,二是以更高水平的学科再作用于社会。

 

(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研究生研究方向的确定与院系的学科建设主攻方向、导师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而研究生教育的展开也使学科建设注人了新生力量与活力。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而言,近三年全院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署名的占20%,在一般期刊上不计其数。

 

(五)汇集人才、提升队伍水准

 

从目前我国初等教育院系的总体情况来看,学术队伍水平相对薄弱,属于小学教育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更是凤毛麟角。其原因与该领域学科建设的水平相对较低、学科平台不完善、学位点建设刚刚起步密切相关。只有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时机、提高水平,才能聚集更多的学科人才投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二、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定位、生长特色

 

(一)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定位原则

 

1.基础性

 

学科建设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创新一定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不是凭空盖起的高楼大厦。所以,认真分析、仔细梳理初等教育院系学科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优势与特色十分重要,也是定位的第一步。我国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初等教育院系绝大多数是由中等师范教育转型而来,中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具有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富有特色的中师文化。这种文化倡导“全员育人,德育为重”的理念,并将“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作为其办学宗旨。可以说,中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师范教育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百年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中等师范教育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小学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小学教师培养与时俱进的研究,不过由于办学层次所限,这些研究并没有上升到学科建设的层次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凝聚化;也没有形成学科意义上完整的逻辑体系;更没有制度、体制与政策上的保障。由此可见,步人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我国初等教育院系,理应在小学教育这片沃土上将既有的研究成果提升到学科建设的层次,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学科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重任。

 

2.前沿性

 

初等教育院系的学科建设应吸收国内外初等教育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注重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密切结合。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纳人高等教育体系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完成了小学教师培养的高等教育化进程,与此相对应的学科建设,我们的起步就更晚。据此,在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伊始,应该以国际化视野来研究初等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以保证学科建设的高站位和前沿性。

 

3.关联性

 

注重“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联性,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我国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不同步,不是先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再设专业,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先有专业再建设学科,进而引领专业建设。一方面,学科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专业的基础性体现在:专业为学科提供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基地、多学科构成的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的成果以及毕业生人职后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力等。同时,由于专业建设在先,专业建设从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出发,对学科建设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譬如,6〜12岁小学儿童学习与认知发展的特点?根据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进一步,具有这样特质的小学教师培养的路径与环境?这些都对初等教育院系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实践诉求。另一方面,专业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学科建设若能对专业建设的以上问题给予理性的回应,则必然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专业化的引领。所以,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应特别关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联性,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学科与专业的一体化建设。

 

4.条件性

 

我国初等教育院系承载着小学教师培养的任务,而小学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一般而言,我国初等教育院系的师资队伍也呈现多学科的特征。这就有别于高等教育中传统院系办专业的师资构成。队伍结构的这一特点,为初等教育院系提供了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可能性,做得好会有很好的亮点,还会产生出奇花珍果。

 

5.应用性

 

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鉴于我国初等教育院系自身的特点和基础教育的社会期待,其学科建设的重点以侧重于后者为上策。即关注学科建设的成果指导教育实践的转化率和转化价值。

 

6.独特性

 

小学教育或初等教育归属于教育学科领域,初等教育院系的学科建设如果不突出特色就会被一般的教育学科同化,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需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彰显特色才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生命力。

 

(二)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生长特

 

色根据以上对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定位分析,学科建设的生长点与特色应该充分体现我国百年师范的文化积淀和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关联性,同时,根据多学科队伍结构的特点,期望通过开展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出新芽、开出奇花、结出珍果。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小学教育的对象6〜12岁儿童的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的成果对小学教育实践的转化价值。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领域主要确立以下研究方向。

 

1.小学儿童研究

 

儿童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儿童发展也是小学教师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在这一方向上,学院进行的主要研究有:小学儿童生命发展与教育、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小学儿童学习与记忆、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绘画心理、儿童音乐创作、少年儿童组织与教育、儿童科学学习心理研究、儿童游戏与教育、儿童养成教育研究、儿童健康与教育、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等,这些研究特别关注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

 

2.小学教师教育研究

 

在一般教师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特点进行研究,包括小学教师特质研究、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建设)、小学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小学在职教师培训有效性、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研究等。

 

3.初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

 

学院于2011年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初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这一新学科的开创,大大激发了初等教育研究的活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初等教育学研究的定位、初等教育学研究的价值认识、初等教育学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初等教育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定位、初等教育史研究等。

 

4.小学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

 

以往“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的研究多关注于中学阶段,小学教育阶段的研究相对薄弱。抓住这一生长点和队伍的优势,学院开展了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教与学的研究,重点关注了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研究。

 

5.交叉学科领域研究

 

在理科交叉上,成立“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汇集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数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一批青年博士,涌现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在文科交叉上,成立“传统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涉及国学教育、哲学、宗教、历史、书画、手工、礼仪等十几个学科分支。除此以外,还有“综合实践”、“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等。

 

6.“大”与“小”联系的纵向研究

 

体现大学教育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联系,包括高观点下的小学数学、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古诗词与小学古诗教学、写作理论与小学作文教学等。

 

三、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生长特色的培育

 

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学科建设会有一些生长点经过筛选、扬弃显现出来,如何使有发展前景的生长点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学院标志性的品牌特色学科方向,培育是十分重要的。除了领导者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外,还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住。

 

(一)培育一支由多学科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教师队伍

 

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需要有一支由多学科构成的教师团队的支撑,要做到多而不散、和谐共生,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105位,这支队伍中既有中师留下来的骨干教师,也有建院以来引进的青年博士。教师队伍涉及包括教育、心理、文、史、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音乐、美术等在内的20多个学科领域,学缘结构多元,理论型、技法型兼有,大家互相学习、和谐共生的基点是将“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此外,学院一直倡导学术自由的理念,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博士,都支持他们坚持原有的研究方向,在时间、经费、出国进修和研究生招生名额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高水平的,仅“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每年投人建设经费就有百余万元,目前已连续投人了三年。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逐步了解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把自己原有专业与小学教育合理“嫁接”,期望生成新的研究领域,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生成新的研究团队。十几年来,由于学院始终坚持了这一队伍建设的理念,教师个人专业得到了发展,本科、研究生教学蕴含了更多的学术前沿信息,几个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也应运而生。其中“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儿童生命与道德研究中心”、“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的形成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注重学科平台的建设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基地。初等教育学院成立十五年以来,先后成立了10个研究机构,即初等教育研究所、科技教育中心、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初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协调发展中心。研究中心(基地、实验室)的成立,汇集了院内外、理论型、实践型的各类研究者参与其中,有利于结合学科方向、合作攻关,提升了研究者的学科认同感。

 

(三)学位点建设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8)

短信文学的特性刍议李磊,李燕

通过情感与意象鉴赏诗歌邢志岩

动画中的技术与创意之争——对中国水墨动画的探析常亚恒

少数民族题材的素描表现段会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钟利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孙薇

论情感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雷艳霞

《猫》教学设计伊林

《乡愁》教学实录梁影

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常安

《西北音乐风情》教学设计——感受"西北风"金燕

《背起行囊走四方》教学案例王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罗元庆

Linux系统设备驱动设计与实现王玉,崔升广,邓万鹏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王辉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整合中的思考和误区王银玲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法学课堂教学改革喻文婷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黄丽红,王世良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讨张辉

安全控制理论在矿山机电管理中的应用何远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细节孟杰

对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思考,宿茹

务彭公路珍珠大桥负角度竖转施工监控胡海洋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的培养吴枢宇

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王梅

初中思品课体验式教学初探王维生

浅析思想解放和法学研究曹建波

《祝福》栩栩如生的语言描写杨宇

《祝福》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房淑梅

《祝福》典型鲜明的环境描写陈淑娟

学习英语的效率与方法焦红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曹岚

客观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张海娟

怎样接待顾客才能成功刘淑迎

职业教育素质本位论白继红,郭邦军

校园内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策略分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杨刚

关于略渎课文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王玉绢

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生作文修改之我见尹小林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方法探讨李梅

让绘画艺术点亮语文课堂冯春梅

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探索梁俊奇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提高数学心算能力沈延琦

对提高数学中下生学习效果的反思胡凯辉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三法钟前宾

浅谈语文课的生活教学李玉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李双勇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霍春秋HtTp://

浅谈如何促进高一化学教学杜玉

文科知识在物理中的作用杨赛

"经"义流变张凤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刘玉书

舞蹈与儿童智能姜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隋敏雳

浅谈一汽大众轿车空调系统制冷不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梁群莲

汽车跑偏故障分析与排除梁群莲

"项目研究教学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张君健

中学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的实施郑守印

浅谈中学生与父母如何沟通冷春菊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王世兰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感张英锋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浅谈廖丽勤

基于聚类—判别分析模型的大学生诚信评价刘芳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刘娅,冯冬梅

我国计量事业60年成就综述姜琳琳

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初探李睦军

让留守学生不再"留守"雷行道

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与展望阎静辉

浅谈简笔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袁平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黄静

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江红霞

对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思考周光平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科渗透马国恩

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朱贞平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孙景斌

浅谈党支部发展党员正规化及对策刘宇轩

辅导员怎样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张艳

浅议如何解决政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秦晋

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刘伟强

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张云

浅析倒装句在新课标中的用法龚俊玲

英语"四位一体"中考复习教学法的原则与实施策略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宋扬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李晓明

也谈英语语句重音金小英

谈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顾晓龙

如何上好饭店英语课杨淑秀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袁秀培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9)

本文试着对初等教育学研究进行了思考,探讨了初等教育学的定位以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粗浅的认识。

 

目前,我国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正逐渐愈向纵深方向发展,怎样更深入地研究适合于现实需求的初等教育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受到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初等教育学及其研究方法,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初等教育学研究的思考

 

(一)初等教育学的定位

 

近年来,国内的初等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什么是初等教育学,以及是否应该在普通教育学之下单独建立和研究初等教育学,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观点。

 

针对初等教育学,一个亟待重视并去解决的重要性问题就是我们在定位上应如何对初等教育学进行正确定位。有的学者提出,应参照教育科学学科分类,以教育类别、教育对象的不同,可将普通教育学分化、建立为初等教育学与中等教育学,由此与探讨教育基本理论和一般性问题的“普通教育学”区分开来,以竖立初等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地位。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应该立足于当下普通教育学的根基之上,来实行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与特定研究,厘清初等教育的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基础,正确掌握初等教育的性质特性、发展脉络、价值意义与目的任务。

 

(二)初等教育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的教育研究中,初等教育学还只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学科,初等教育学正恰恰处于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的刚刚起步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较为正面积极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初等教育学的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仍有待用心进行梳理,加强研究上的深度与力度。在初等教育学的未来研究中,以下问题亟待进行解决。

 

1.加强初等教育从业人员科研方面的意识。在初等教育学的研究中,一个紧要的问题就是应注重增强初等教育从业人员(包括初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初等教育一线教师)科研方面的意识。对于从事在一线的小学教师来说,受制于重而多的工作任务、职业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初等教育科研方面的意识是非常缺欠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应当拥有深远的视野,立足于战略性的高度以提升一线教师对初等教育科研问题的认知。显然,科学的研究绝不会立见成效,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科学研究有其长远的积聚效应。在施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所以我们必然要加强初等教育学的科学研究。所以,初等教育学可以适时适应21世纪需要的前提就应是以初等教育科研为前导。

 

2.增强研究力度,重视实践研究。小学教育是初等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初等教育学的理论和知识来自初等教育实践活动。从现行的初等教育学教材来看,虽然编著体系参差互异,但是统一呈现的问题却是:重思辨、重移植,轻实证。因为所得理论不是从初等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没有反映出初等教育特色,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所以,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无疑应从封闭的书斋中走出,加强与小学的合作与联络,在实践中去探索、去研究,从而才能有效避免为理论而理论、从理论到理论的尴尬境地。

 

在革新初等教育的进程中,积极地去探究初等教育的规律趋势,以逐渐创造出相对完备和科学的初等教育理论。倘若初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只把研究聚焦在自身学科领域,研究方法滞留在单一的思辨上,进行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概念等方面的移替,那么研究的道路难免会变得越来越窄,视野越来越狭隘。虽然,严谨的理论体系依靠于逻辑思辨来进行构建,可以说,逻辑思辨法在初等教育学的研究中至关重要。但是如若仅仅将研究限于单一的逻辑思辨,缺少严密而多样的实证性研究,理论就会丧失其现实基础、应用价值的土壤。此外,还应注重按照所得理论形成对应的方法与规则,由此将理论回归于实践中,使理论在指导初等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3.初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伴随时代的变化,单一化的逻辑思辨研究法已然不再顺应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改革、发展,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具有自身的特色。从现实来看,研究过程中不应呈现某一种研究方法“唯我独尊”,而其他研究方法退居于舞台之后的畸形状况。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应集思广益,唯“我”所用。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方法,如归纳和演绎,实证和思辨,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科学主义的方法和人文主义的方法等等。第二类方法是教育学中常用的具体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第二类不存在绝对的区别,是相互交叉、联系的”。

 

在初等教育研究中,这些对立的研究方法都可以且均应加以运用。因为从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既不是一门狭隘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是一门纯粹意义上的人文科学。所以其研究方法绝不应限于仅可以使用归纳、实证和自下而上的方法,或思辨、演泽和自上而下的方法。初等教育学从确切意义上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涉猎的领域包括多种学科,它是在吸收了教育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和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所形成和发展的。为了能从不同侧面、多元角度映射初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初等教育学须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以此构建出多样化的方法体系。

 

二、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方式,只要研究方法适切、准确,就可较好地达成研究目的,实现研究意义,获得契合于客观现实的认知。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应当从初等教育独特的研究视角上形成新的切合性方法,绝不能简单地、直接地去照搬照套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经过综合思考,笔者粗浅地认为,初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要特别重视实验法、综合研究法等方法的运用,并要注重多元方法的整体协作。

 

(一)重视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人为的严密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可见,实验法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量化方法,而是一个结合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多种方法,再以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施以处理,获得科学实验结果的综合性研究方法。

 

在当前的初等教育学的研究中,既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更需要实验法使初等教育学的理论得到检验和发展。不经过实验而提出的任何理论,很难证明它的科学性。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实验,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验证假设理论的真伪,探求初等教育学的规律。同时,初等教育学唯有通过进行实验,才可以进一步揭示理论、应用理论、检验理论,因而发展理论。只有通过实验归纳、揭示的理论才能更具备科学价值和创造价值,这恰恰是初等教育学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在目前缺乏严格实证精神的教育学界,实验法应得到初等教育学研究的特别重视。

 

(二)提倡综合研究法

 

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具有综合性,也就是应以多元学科的研究视角、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初等教育学的现象及其规律。由上述分析可知,初等教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繁多,各自有各自的利害。单一地采用某种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研究结论不可完全、整体相信。这就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互相补充、综合运用的方式进行。

 

在初等教育学研究中,可以参照如下几方面的研究方法,加以综合运用。第一,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搭配文献法这类以实践性研究为主的方法,来获得有关小学教育现况的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以发现问题。第二,采用科学预测法,配合专家咨询这类以理论研究法为主的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推演出初等教育学的现今功能。第三,将经验总结法与文献法、专家咨询相结合,来进一步选择、增加和组建具有成效的初等教育活动形式、方式和实质。第四,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配合的研究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以对各类资料、信息进行处理,确保研究项目的有效信度和效度。

 

(三)多元研究方法的整体协调

 

从上述分析可知,多元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运用在初等教育学的研究中是必然和必须的,那么,多元各样的研究方法之间就需要内互的整体协调。所以,整体的研究进程需要一个总括性的指引思想方案,来引导各种研究方法互相协调,一致配合。唯有这样,在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的时候,才可以保证所得分析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这就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习得,对于每种研究方法,应根据现实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元研究方法的理性运用,可以较好地保证不同方法的协调与一致,避免堕入这样可以,那样也行的折中主义当中。

 

初中科学小论文篇(10)

活动名称

时间地点

对象

人数

通用技术教师全员部级培训

1月3日-10日

市十中

全体通用技术教师(含兼职)

43

__市高中通用技术教研会

2月25日

玉海中学

通用技术教师代表

35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研会

4月3日

塘下二中

初中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师代表

40

高中信息技术两考复习研讨会

5月20日

市八中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代表

22

二、参加上级会议、培训、协助举办上级会议

活动名称

时间地点

内容

__通用技术教研会、优质课评比

12月18-19

__二高

高考试题分析、成绩分析、优质课评比。

通用技术全国工作年会

12月19-23

南京

教育部领导专题主讲座、多位部级专家讲座,公开课观摩,教研交流

__市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教研员会议

2月12日

__教研院

两考分析反馈、各县工作交流、工作部署

__市校长会议

2月13日

__中学

刘宝剑、潘建中关于高考方向指导、课改情况讲座等。

__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培训

4月16日

__十二中

郭元祥、麻晓春、陈素平讲座,三校经验交流

__市直属学校论文评比

5月5日

__教研院

论文写作、评审要求学习。

__市通用技术教研会

5月14-15

__市六中

装备讲座、观摩课、分组评课交流,高考分析、两考复习交流

三、教学调研、听课指导:

学校

时间

内容

学校

时间

内容

市十中

12月17日

听林希珠、林长春课

市六中

3月26日

王东进、吴志吉、郑玲

玉海中学

2月19日

潘晓芬、孙安镇、虞姜莉

检查教案、技术组校本教研

塘下二中

3月27日

黄锋、胡建萍、周建秋

汀田高中

2月20日

潘和平、杜舒矛、陈文雄

市三中

4月30日

侯妙璇、池勇

玉海中学

2月24日

李红超、潘晓芬

塘下一小

4月30日

陈建丹

市十中

2月26日

张国相、陈金华

市三中

5月6日

侯妙璇、池勇

市三中

3月2-6日

听课7节、教研组活动、查教案、实验室、讲座、学生座谈会

汀田高中

5月8日

李小雷、王东进

市九中

3月10日

张国相、王学拯

汀田高中

5月11日

王东进、杜舒矛

桐浦乡小

3月20日

詹友海学区公开课

隆山高中

5月13日

杜舒矛

市八中

5月19日

吴川、李小雷

四、教研员听课节数:

教学调研

学科教研活动

评比、评审

合计听课节数

48

11

22

81

五、学科中心组活动、专题讲座会、专题研讨会、指导:

活动名称

时间地点

对象人数形式主题

技术中心组和各类教研组长会议

2月17日

安阳实验中学

第四届技术学科中心组成员、各类组长

会议、总结上学期工作,部署工作。

《中小学技术教学设计及相关问题》讲座

3月10日

3月25日

4月29日

分别在陶山镇小、飞云镇中、市十中举行

技术学科教师共90人。讲座,穿插问答交流。

技术中心组和部分教师会议

4月7日

安阳实验小学

第四届技术中心组成员、部分请邀请代表

综合实践活动介绍、教研会开课要求

3月3日

市三中

初中、小学、高中共9人

《技术衔接》题组会议

4月28日

莘塍一中

课题组成员,讨论文献法理论推导和教学实践记录的方法、表格设计。

《技术衔接》课题组会议

5月12

日玉海中学

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5-6月工作内容。

《博客》课题组会议

5月13日

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8人。各人介绍上阶段课题组工作,讨论研究思路。

六、赛事与教(科)研成果:

时间、名称

参赛人数

获奖情况

12.13__农村初中学科专业知识比赛

6位

3位三等奖

12.18__通用技术实验技能操作评比。

无人参赛

12.19__市通用技术优质课评比

1位

刘全永:一等奖

4.29__市农村初中教学设计评比

6位

高影婕、李楚楚2位一等奖,2位三等奖

5.8__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

1位

张晓武:二等奖

七、其它工作:

时间

12月29日-31日

到文成县参加农村初中四项规范达标活动检查3天,到南田中学、二源乡校、百丈漈学校

3月31日-4月1日

到__市参加农村初中四项规范达标活动检查3天。

八、本学期准备之中、尚未有结果的事项

6月2日,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团队筹备会,马鞍山小学。文件已发。

6-9月,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团队学习、准备9月底的培训活动。

__市高中课例评比,通用技术2位参赛。

论文送__评审,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共送7篇。

6月9日莘塍一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展示活动

初中、小学学区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会议

九、对自己工作的思路、对整体及上级工作的建议

1、6-9月,重点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工作,带领培训团队进行针对性学习,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2、下学期起,各部分工作时间调整:加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学习等有关工作,减少小学部分工作,将有关要求移交培训团队。高中则重点转向能力较弱、平时不太积极的专职教师的指导上。教师的师范基本功,尤其是非师范毕业的教师,特别需要专门的指导、一定时间的学习。

3、通用技术师资短缺问题,总体上进心不足,缺乏高素质的领头人。从全市总体来看,通用技术教师非常缺乏,按省有关文件精神,周课时为12节,并要配备实验员,而从实际情况看,通用技术老师的周课时数远远超出这个比例,还来许多问题。数量少,导致工作普遍超工作量,加上上进心不足,许多事项无法开展,竞赛无人参加。希望局领导、校领导能考虑这个问题。在暑假前后,对其它学科富余教师转岗培训问题上,考虑通用技术学科的情况。

4、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考试不规范的问题: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考试在职称晋升考试、师范生分配考试,非师范性招聘考试、教坛新秀、名师的淘汰考核等考试中都牵涉到,而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自己的规范考试模式,近几年,我观察了这些试卷,可以说问题非常严重,这些试卷的有些考试范围很偏,有些试题非常难度而又没有意义,有些题早已不适合形势。考试的结果完全不能反映教师个人的水平,导致利用结果评判、录取一个教师时误差相当严重。希望此事能引起局领导的重视,研究对策尽快解决。

5、小学科校本教研:小学科无法进行正常的校本教研,虽然各级领导一再强调校本教研,但小学科无法正常进行,众所周知,把几个小学科合并为一个综合组,或者将小学科合并到一个大学科教研组中进行校本教研都是低效的。应该考虑跨校教研的机制,我们已经尝试了两年,尽管教师个人非常喜欢,愿意进行跨校教研,但没有从上到下的政策上的支持,许多事无法落实,已经无法继续实施。希望领导能考虑实际情况,明确现阶段的小学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小型教研活动机制。

6、关于一些小学科的名额分配方法。有许多种情况下,需要将名额分配到各学校,学区,比如论文参赛,中心组推荐,优秀教研组推荐,教坛新秀推荐。目前,小学科和大学科是一样的方法,只是在人数上有所区别,但这样做对小学科的推荐优秀个人(或教研组)很不公平。

以论文为例,小学科的老师本来人数少,而写论文的教师比例也少,学校一般也更重视大学科,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将名额分配到校,如果不分学科,小学科的老师能分到的概率更小,以至已经是相当少的老师能写了论文,却得不到学校推荐的机会。首先是打击了这部分已经积极写出论文的老师,接下来,论文评比是以上交的篇数为基数来评奖,而不看基本不看总体的质量的,这样能评上一等奖,二等奖的篇数就受到限制,再接下来,教坛新秀评比又以论文是否奖为依据,连锁反应的结果可想而知。

以推荐优秀教研组为例,将推荐名额分配到校,不分学科的话,学校首先考虑大学科,又轮不到小学科。实际上,推荐上来,在__市级,或者在__市级,是在学科中比较的,并不是与大学科的比较。

再如推荐中心组,要提出不能兼任大学科、周课时达到多少节、任教本学科多少年以上等特殊要求,在名额分配名额时,应该按学科单独分配,小学科的推荐方法还要与大学科有所不同,要带有鼓励性、和理性。

上一篇: 组织设计论文 下一篇: 汉语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