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8 11:26:04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1)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根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已经成为许多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计算机教师,多年来,对于计算机教学也一直关注和思考。特别是那些看似简单却得到广泛应用的课程,如《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等,如何提高这些课程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值得笔者去探索和研究的。

一、《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特点

该课程所涉及的软件是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软件被许多企事业广泛应用,且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心对办公自动化应用也给出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基于以上两点,该课程一直是中职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若按照原来三段式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教学的设计必须采用新的形式。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

1.提出背景

2003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2004年,上海中职教改遵循《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提出了新的教改要求,新的课改对体系要求提出: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课改要求。一种新的教学法逐步成为中职教师所关注和研究,即“任务引领”教学法。

2.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引领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构建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从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其特点:(1)课程中所体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均在任务中体现;(2)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3)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4)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建构知识。

3.任务引领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借助他人(学生和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构建而获得。任务引领教学法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

(2)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契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许多教育研究者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以“满堂灌”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中,杜威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做中学”的理论。任务引领教学法的特点与该理论相似。

4.任务引领教学法设计

(1)设计原则

任务引领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任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任务设定需要有意义;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③知识与能力统一到“职业能力”中,工作任务体现知识与技能。

(2)设计步骤

任务引领教学法落实在课堂上,一般分为5个步骤,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探索任务完成任务点评。

三、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践

1.任务的设置与分析

每次所运用的任务都需要体现技能和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使用技能达到某一目标的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形式上的操练。再则,任务必须是解决某个具体实际问题,接近现实工作的实际。如在介绍Word中邮件合并一项时,可以让学生完成“录取通知书”的制作的任务,在Excel知识讲解中,可以设计一个大的任务――“学校运动会”统计表的制作,在PowerPoint中可以结合社会中比较流行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或“2010上海世博会”设计等。这些任务的提出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切合实际,能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任务确立后,分析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给出具体的任务制作要求以及分析出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将任务中技能与具体的知识相衔接,分析任务可以由教师分析、学生分析以及师生共同分析几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探索和完成任务

探索和完成任务环节要求每位学生自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各种软件的技能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自行探索解决或者相互协作解决。这种形式在突破重点和难点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例如,在Excel中函数部分是许多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结果是教师讲的很辛苦,可是效果甚微。通过任务引领教学法中的这个环节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并且,该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帮助那些困难的学生,这样可以是100%的学生掌握较难的部分。

3.点评

这个环节是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较为理想的点评能够使得学生不仅透彻理解课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制作中有提高。点评要肯定学生所做的努力,表扬学生完成较好的部分,同时对学生的不足给予客观而全面的点评。特别是带有各人设计的一些内容,如设计的演示文稿,即要点评操作技能技巧,对于颜色搭配,版面效果等同样也要点评到位。点评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如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评,教师总结等。在点评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点评;(2)点评要客观全面;(3)注重情感教育;(4)点评提高部分是关键。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办公自动化应用》课程中采用任务引领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性强,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引领教学法不失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法中的首选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及其特点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体的课程教学。采用“任务引领型”教学法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解决还会不断地使其获得成就感,这样也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任务引领型”教学法也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用于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

(一)“任务引领型”教学与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点相适应。

许多计算机知识之间并没有学习的先后或逻辑关系。此外,计算机学科知识的时效性非常强,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任务引领型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我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系统”这章内容时,起初也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先讲理论,结果学生感到很枯燥。后来让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台电脑,边动手边讲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并积极尝试解决各种问题,相互之间互帮互助,学习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也很理想,在学生认真熟练掌握电脑组装的同时,老师也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二)有助于平衡目前技校学生的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协调。

目前技校学生的素质相对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低,课堂教学状况普遍令人担忧。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一再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繁琐的、乏味的基础知识,不如引领学生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实践问题能力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有机会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整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也就是要经历一次完整的工作过程。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

“任务引领型”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的,让学生解决拟真情景中的或真实的问题(即任务),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的信息,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恰恰解决了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弊端,学生学习情绪高,知识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

三、“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我们可以将一个完整的“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大致归纳为四个环节。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的计划,成功的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实施课堂教学,分五个步骤:

(一)任务的提出: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二)教师引导,制定计划:进行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

任务设计中已经考虑过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所以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暗箱”式的思路,给予一定的途径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任务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对任务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进行必要的暗示还是需要的。但应以“暗箱”式给出,即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千万不可固化步骤,以禁锢学生的思维。

(三)学研结合,成功实施方案。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探索知识规律和奥秘、寻求获取知识、掌握科学规律的方法。没有必要的条件(比如学生需要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学生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的操作。如果学生有心进行的尝试性操作,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当时确实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给予鼓励,并在日后满足其条件。

(四)检验与评价。

任务的完成好坏也要在任务设计中予以考虑,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检验与评价时就不会出现自己预想不到的结果,以免仓促之间没法解释或离题太远。当然原则上检验与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这样说,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上,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五)扩展和细化

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求知欲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任务的设计是有弹性的,那么完成的好坏也是有差距的,所以“不能让学生吃得太饱,也不能让其饿着”,这就是教学过程结束前对任务的扩展和细化,即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扩展的意见,对有难度的学生应给出细化的要求。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3)

当前,我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依旧不令人满意。首先,当前学校存在重知识轻智能培养的问题,不少学校在教学体系的设置中,关于专业课的设置方面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智能培养有所疏忽,这主要与学校对专业课的目标把握不明晰有关;其次,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其实大部分专业,都有广阔的学科渊源,但是不少学科专业在具体的学科设置培养方面,却出现明显狭隘,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于时展。现阶段,大部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明显滞后于时展,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有待更新和丰富,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不少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重“教法”而忽视“学法”。以下是我构建的任务为引领的三大学习模块。

一、“学习领域”:拓宽学习领域,延伸专业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计算机教学的学习领悟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计算教学课程来说,这是一门集专业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学科,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操作实践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考核,一个人的学习领域是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宽的。一直以来,由于不少学生在学习领域中的学习,都是仅仅围绕某一个方面,结合当前不少高校的授课课程看,不少学科都是仅仅是围绕某一个狭小范围开展教学,其实当下,我们流行的一句话是“跨界”,要求学生不仅学习本专业的一些知识点,更延伸专业知识,不断引导学生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和范畴。

在学生自身的学习领域的拓展中,我引导他们以任务为引领,比如每个人在开学之初,我会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计划等呈现出来,学生结合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习任务,对自己的本学期学习做出一个近期内的规划,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所要学习的学科,延伸自身专业知识,比如给出一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那么一些延伸的相关课程,教师就可以以参考书目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研究。

二、“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成效

所谓“给我一个情境,让我撬起整个地球”,针对当前的学生来说,情境教学法依旧是一种比较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手段,针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针对知识点的学习,有更多的具体的形象化的理解和吸收。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的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构建过程中,可以以任务引领为前提,引导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比如我会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针对计算机课程今后的应用性来说,软件、编程等方面都需要涉及,我创设学习情境时,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任务教学法,比如结合某个数据开展的编程,以实践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作为课堂学习的情境,这样,就能顺利确保每一节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学习任务”:安排学习任务,理论结合实践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就是学习和课后复习之间的能动联系,结合计算机课程的专业教学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效能,就可以实现课内的理论和课外的“任务”相结合。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没有布置相应的作业,有的专业课一周才上一次课,学生很快就淡忘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在任务引领的目标之下,教师可以让每节课的理论很快引导学生运用于课后实践之中,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总之,在当前以任务为引领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还需要依赖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性的全面提升,在以任务引领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于自己今后的定位和职业规划等方面都有了更新的认知,学生能够结合今后的职业需求,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计算机课程专业课学习的舞台上全面提高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英]阿什比,著.滕大春,等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181.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4)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任务引领”理论和开发技术的基本理念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以任务引领课程取代以往的学科课程,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实现做学一体。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1.“任务引领”教学与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点相适应。计算机学科知识的时效性非常强,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而且知识之间并没有学习的先后或逻辑关系。任务引领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我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系统”这章内容时,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台电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积极尝试解决,相互之间互帮互助,学习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也很理想,在学生认真熟练掌握电脑组装的同时,老师也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2.有助于平衡目前中职学生的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协调。目前中职学生的素质相对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低,课堂教学状况普遍令人担忧。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一再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繁琐的、乏味的基础知识,不如引领学生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任务引领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实践问题能力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有机会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整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也就是要经历一次完整的工作过程。

3.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任务引领教学模式,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的,让学生解决拟真情景中的或真实的问题(即任务),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情绪高,知识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

三、“任务引领”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我们可以将一个完整的“任务引领”课堂教学大致归纳为四个环节。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的计划,成功的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实施课堂教学,分三个步骤:

1.提出任务: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2.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进行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任务设计中已考虑过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所以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暗箱”式的思路,给予一定的途径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任务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对任务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进行必要的暗示还是需要的。但应以“暗箱”式给出,即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千万不可固化步骤,以禁锢学生的思维。

3.检验与评价。任务的完成好坏也要在任务设计中予以考虑,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检验与评价时就不会出现自己预想不到的结果。当然原则上检验与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这样说,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上,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四、使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此教学模式若要取得较大的成果,在学生中真正产生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满足三大硬件方面的条件:①有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能编写出适用的校本教材,还能具体指导学生实践操作。②设备与场地资源必须充足。教务部门必须合理编制教学与实训计划,不仅使专业实训设备使用频率高,而且必须安全、可靠、适用。③最好小班化,让师生、生生之间有充分的实践交流、讨论、辅导。另外,技能证书与专业能力二者之间应协调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提高劳动者的素养。

在计算机课堂任务引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真正任务的解决,用任务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探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伴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良.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科技信息,2010年第4期.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5)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这一目的展开。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笔者认为,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让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学习和使用语言知识,对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一、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任务引领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型教学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单位计划,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课堂教学的成就。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引领,也就是教师围绕着特定的语言和交际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英语的目的。任务引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完成多种多样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来调整教学,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思考、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责任心、性格、情感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英语任务引领型教学设计的原则

1.任务真实。为了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的设计应将课本中的话题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及认识水平等出发,选择明确和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创造性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掌握语言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2.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要突出转变教师角色,学生自主发展。要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英语语言,丰富了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语言运用的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任务相依。针对中职学生的英语现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我们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因材施教,应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围绕同一个任务,给出不同难度的材料,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合作并完成任务。这样通过完成层层递进的每一项活动任务,学生的兴趣、动力和信心会显著增强。

三、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许多学者将任务引领型语言教学课堂活动模式大致分为前任务、任务和任务后三个阶段。结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笔者对其模式的构建认为,我们一般需要六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1.Leading-in(引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介绍主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入即将展开的任务中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Pre-task(前任务—布置任务)。教师给学生输入语言材料,开始布置任务。

3.While-task(任务中—设计若干个子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任意一项任务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执笔写,其他学生发言、讨论并推荐一名成员向全班汇报,老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点,如词汇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4.Post-task(任务后—向全班展示成果)。在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后进入汇报展示环节。这种汇报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交流学习的同时,彼此之间也更好地获取其他信息。

5.Checking(检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结)。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和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在肯定的同时,还要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语言知识加以解释和说明。

6.Homework(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不可局限于课堂,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着重课文中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让任务延续下去。

总之,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运用英语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始终用英语进行交际。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英语,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而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为,这种教学模式与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比较适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75-01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交际法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任务引领教学法逐渐成为国际外语教学的主流。国外一些著名的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先后著书立说,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任务引领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我国外语教学界也在21世纪初开始倡导任务引领教学法。鼓励广大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的精神,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在“教”与“学”中,以任务为驱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

1 课堂主体的角色转变

1.1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其他的外语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引领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面临重大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担负着“主讲”和“指挥”的角色,教学活动的形式也是以“精讲多练”为主。但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将变得更加丰富,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协调者和桥梁。教师的任务一方面是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组织和控制好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这种途径,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2 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任务引领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学习者。根据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的阐释,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非客观的,是经过学习者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显然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学习,自主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运用所学语言,并自然地发展了语言能力。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课堂气氛,通过优美动人的音乐和语言、生动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形象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和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记忆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播放视频、交互式课件、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小型戏剧化表演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1.3 课堂本质的转变

任务引领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具有互动性和互惠性。信息的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课堂活动是多边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全面互动的过程,正是通过这种全方位的互动,真正达到课堂的交际化,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使用的机会。

2 应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2.1 真实性和实用性原则

任务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客观实际出发,保证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尽可能真实。任务输入的材料应尽量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也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或尽可能地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得到有效的应用。任务活动要有益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任务设计阶段,教师应该考虑它所产生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设计任务,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 新颖性和趣味性原则

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任务引领教学法的优点之一。因此,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它的新颖有趣,让任务的形式多样化,而不是机械的、不断重复的任务类型,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

2.3 创造性和挑战性原则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任务,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能积极开动脑筋,让他们在履行任务时得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此外,任务应尽可能具有结果评价的标准,以便对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适当、中肯的评价,使其产生成就感。

3 提倡任务引领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教师设计了教学任务之后,应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把任务教给学生。因为对学生来说,任务是有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的。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意识,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传统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任务型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程序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教学过程必须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学生正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也就是说,教学中应在新学的知识、技能与运用之间建立直接关联,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形成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如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质量标准和职业素养等不直接作为学习情境,而是通过合适的学习任务载体和教学过程来达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工具。此外,还应注意尽可能地把课堂的任务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语言重在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是我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形成相应的集体教育技能、个人教育技能和形成教育合力的技能。现结合本校初等教育专业的情况探讨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设计。

1 科学定位该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及原则;理解组建班集体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班级活动的组织原则、内容形式、基本环节等;掌握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意义、方法、内容;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任务和内容;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理解组织协调任课教师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岗位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具有初等教育教师必备的爱心、耐心、创新精神。

2 该课程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从我校开设初等教育专业以来,在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基本上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由于班主任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导致讲授的知识点多、细、杂,学生疲于记忆各个知识点,在学习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主动性很难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无法提高。同时,由于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局限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因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消除以上弊端。

2.2 有利于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随着我校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对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对学时进行了压缩,由原来的每周4学时改为了每周3学时。学时减少了而学生所需要培养和训练的相关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计划学时的有限性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开发项目、设计任务来展开教学,有利于抓住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及关键点,能有效解决计划学时数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2.3 有利于适应就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就业服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突出其职业能力的提高,在理论知识上以“必须”和“够用”为度。而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却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得教学目的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脱节。作为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适应师范行业的需要。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青年教师必须承担的工作任务之一,也是大多数学校评职晋级的必备条件,而另外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断呈现新的特点,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迫切地需要得到提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适应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

3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及具体实施

3.1 设计原则

教师在开发教学项目、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坚持以下两条原则:(1)创新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所开发的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要新颖,学习任务要分层次,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系统性原则。开发设计的教学项目与学习任务要形成一个系统,这样有利于各知识点和技能点之间的衔接,也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3.2 具体实施

根据以上原则构建出班主任与组织活动整体课程设计,即以班级管理能力为主线,把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养成穿插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个课程分为五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划分出若干个任务,以完成各个任务来驱动相对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4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4.1 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五个环节,即:(1)明确教学项目与学习任务;(2)分解、分析任务;(3)学习相关知识点;(4)完成学习任务;(5)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每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渗透。

4.2 重视教学环节中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做”的有机配合,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4.3 重视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之后的及时反馈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评价要根据任务的层次,侧重任务完成的质量,要鼓励学生的进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缓解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及团体合作能力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将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晓静,白香芳.工学结合模式下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8)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是高职非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高职英语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高职英语教学总体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就英语教学本身而言,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未能突出高职的特点。除教育目标及学生等几个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没有得到转变。

一、任务引领型语言教学概述

1.任务引领型教学

就语言学习而言,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可概括为:教学是以任务为目标,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以任务为载体设计课堂教学,使课堂语言环境社会化,以任务引领带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体现“做学一体,学生为中心”的动态教学过程。任务引领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这一理论。

2.任务设计遵循的原则

任务引领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意义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任务设计是一个核心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因素。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应该遵循真实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互动性、趣味性及开放性等原则。同时兼顾课内外相结合,重视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原则。

二、任务引领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在《任务学习法概览》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1996)一书中系统介绍了交际任务教学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原则。她指出任务学习法理论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前期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关键点(language focus)。依据深圳高技能人才训练中“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教学法的特点,在Willis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任务引领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五步训练法”。

前任务阶段,介绍总的主题和任务,明确学习任务的技能、知识及情感目标;说明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背景文化知识,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任务环阶段,立足于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执行任务。学生运用已学语言知识,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任务;各组员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此阶段侧重的是语言意义上的训练。后任务阶段,评价分析,了解学习成果。这也是同化阶段。帮助学生决定哪些内容需要掌握,教师通过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语言特点及现象的识别及分析,适时练习。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方监控,及时了解学习成果获得反馈。此阶段强调的是语言的形式。

笔者以《职业英语》(基础模块)教材为课例。教材编写具有内容实用,主题鲜明,交际功能强等特点。本文选取第一册Unit 7“A Healthy Lifestyle”为内容。以贴近生活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切入点,引出单元主题―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学生对食品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的思考。

教学过程:

介绍任务 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2 minutes)

Step1 Introduction to topic and task

Topic: What is a healthy lifestyle ? (总话题)

Which one has healthy lifestyle?Why or why not?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配有不同画面的图片,通过提问,切入主题。

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背景知识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检查学生原有知识或课前收集关于sport和food的相关信息,概括展示有用词汇。如:dangerous,interesting,be good for,like doing sth.

[设计说明]通过看图,抓住学生注意力;提供有关输入,识别新词短语;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

执行任务 Reading Comprehension(25minutes)

Step2 Look and think

Task1 What are“coach potatoes”? (指整天泡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人)

[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猜测Couch Potato的真实含义,预测大概内容,使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Task2 Rea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1.Decide true (T) or false (F).

2.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and draw the mind-map.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获取文章主旨内容,向学生介绍寻找主题句的方法,进一步掌握精读技能。

Task3 Explain some language knowledge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扫清影响其阅读理解的个别词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清晰了解。

Task4 Listen and repeat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听读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入另外文本内容(Reading and writing)环节上,将接下来的任务推向新的高度。

Step 3 Group work

Task 1 Pair work Tell your partner the ways to keep a healthy lifestyle.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并与日常生活习惯作比较,讨论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小组互相提问,填写表格。

Task 2 Role play Ask a health expert for some tips about healthy lifestyle.

假如你是LiHua,前往咨询一位健康咨询专家Dr.Lee,关于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给予一些建议,请列出并填写表格清单(略)。

Task 3 Report

Some group present their reports to the class,or exchange written reports and compare results.(个别小组代表作汇报,或交换笔头记录报告,比较成果。)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以2~4人为小组合作,模拟真实情景并记录整理,交换欣赏,交流成果,在一系列的合作任务活动中完成语言运用的综合运用。

后任务Evaluation and summing up(15 minutes)

Step 4 sum up

Task1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es learning groups by teacher’s evaluation and self -evaluation (教师评述,学生自我评价,对小组合作情况做出评价。)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于使学生在交换成果、互相欣赏、教师评述的活动中,读写技能得到提高运用,既有学生个人的思考,也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教师的参与指导及鼓励性语言。

Task 2 summing up

①Analysis 分析质疑 The Students examine and discuss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text or transcript of the rewarding.

② Practice 练结 Teacher emphasizes practice of new words, phrases and patterns occurring in the dials.

[设计说明]语言焦点阶段强调的是语言的形式,对完成该项任务所涉及到的英语词法、句法及习惯表达等进行解答解释。

Step 5 Homework (open task 3 minutes)

①Make a list of the films or plays about healthy lifestyle(sports) you’ve ever seen.

②Watch a film or a play and write what you think about it.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是开放式任务,是教学的延伸,将课堂教学的效果延伸至课外,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中去。

三、教学效果及实施建议

任务引领型教学的运用凸显了其“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相得益彰。完善传统语言教学中教与学的不足,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任务引领这一教学模式来源于国外,运用在作为第二语言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衡量一种教学法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体现在课堂实践和教学效果上。任务引领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外语教学注入新活力,并带来真正的教学效果。

自古以来,教无定法。教师对任务引领教学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直接决定了实施效果。教师的教学智慧及教学热情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内敛了教学智慧,就会自觉地在智慧效应下设计教学活动,自觉催生教学激情,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从而形成最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Willis,J&D.Willis.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M].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9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9)

2009年9月,笔者所在学校的21家校企合作单位的无限定内容调研表明,企业对中职实习生、毕业生多项能力素养的满意度排序如下:遵章守纪、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事务管理)、口语表达、学习创新、书面表达、耐挫能力。可见,提高中职生的写作素养迫在眉睫。

写作教学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过程与方法”部分提出,“重视课堂内外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语言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求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创造机会”,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写,是提高写作教学绩效的途径。而活动引领教学模式是提高写作教学绩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借鉴吸收活动理论的理念,以构建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模式为目标,“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侧面的主体性活动去变革教材”,注重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把握。为避免陷入理论讨论的泥淖,文本所指的活动为狭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尤指校园实践活动。

一、活动引领写作教学资源的解析

1.教材写作任务分析

从中职校《语文》教材写作训练的设置情况来看,它们大多注重读写结合和活动引领。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教材一、二册为例,写作内容有:网页、黑板报、小报、剪贴簿制作,主题征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电影秀,话剧展,参观访问,公益活动(2010年世博志愿活动)等。

现实问题是,在有限的课时内(通常中职校为每周2~4节《语文》),活动任务无法进行,写作变成了无的放矢;中职生缺少自律意识,课下也无法保证写作训练的顺利开展。为此,《语文》教材基于活动的写作训练,需要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延续。

2.学校适用写作引领的活动资源分析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和形式,活动的组织机构也不尽相同。根据上海市闵行区两所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写作教学适用的活动资源占全部活动比例的70%强,活动任务有如下特点:(1)任务难易适中,适合教学要求;(2)应用文(狭义)写作任务较多,符合面向未来的就业要求;(3)文学体裁写作任务量适中,以剧本写作为例,每学年1次;(4)活动主题较为狭窄,有功利化之嫌。

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构建一个系统的写作训练活动引领模式,对教师来说,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来说,有助于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二、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资源整合条件

(1)学校行为

早于学期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工作计划,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做法之一。学校管理层在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时,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以相应的制度或考核机制,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活动主题来看,实现学校活动主题的宽泛化、生活化、去功利化,可保证活动引领写作训练的有效进行。宽泛化有助于实现多类型文章的写作训练;生活化有利于把握教学难易度,增强教学效果;去功利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批判性思维。

(2)教师行为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强调师生共同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体验写作。体验是教师实现有效的写作指导的前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包括学校活动、社校联系活动、家校联系活动、企业调研、社会实践。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激励教师投身实践活动的措施之一。

2.教学资源整合方式

梳理学校的活动任务发现,活动实践类型按是否定期分类,大体分为:定期――课堂教学、班会、日常宣传活动(载体有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电子小报、广播等)、社团活动等,不定期――大型比赛、家校会议、社会实践等。定期活动项目应作为全员训练的载体,并采取分层、分批训练的方式;不定期活动项目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尤其重视利用特色、特殊活动实现独特的教育功能,如同情心、责任感的教育。同时,为充分挖掘活动资源,可进行同主题多文种的连环写作训练。

3.教学资源整合例析

随文写作训练通常可挖掘定期活动资源,如板报、主题班会、电子小报;单元写作可挖掘定期和不定期两类活动的资源,其中应用文写作训练既可在课内集中新授(如条据类、书信类),利用不定期的活动资源进行巩固练习,也可分散于全学期结合课外活动实践进行。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流程是灵活多样的,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如,从教材单次训练出发,确定单次写作训练类型及拟结合的活动形式―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制定系统地《写作教学计划》―解析活动资源,包括可选主题、文种―制定授课计划―活动引领写作训练―多途径评价反馈、评价。教学资源整合例析如下:

第三周写作任务:“家信”拟结合活动:“家长会”(主题:亲自沟通)/活动类型;不定期/任务解析:课后作业“给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回信谈谈“他们眼中的你”评价反馈;评价1可为教师制定评价要求、标准(格式)――同学互评(修改后入写作档案袋),评价2可为结合家长会进行内容评价――家长评价。

4.写作考核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写作的考核从单一的教师行为发展为社会行为。评价实施者包括教师、写作者本人、写作者伙伴(如同学)、实践活动组织方(如团委、学生会)、实践活动受众(如演讲听众)等。为此,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考核机制。

为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严格挂钩,最终实现过程就是结果的评价目标,可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建立学生个人写作文件夹,将学期作品放入班级写作角的文件夹内,供平时交流。文件夹内除作品外,还包括平时评价,含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活动评比结果、奖状等。

在施行学分制的学校中,理想化的做法是借鉴美国语文教学单独评估写作成绩的做法。也可提高写作的成绩比重,尤其是平时参与实践活动的成绩比重,并将实践活动成绩计入学分。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中,无论从制订写作教学计划,到灵活安排多文种的写作训练,至在开放性的写作教学体系中进行评价考核,都对教师的写作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汉语写作教学科研成果相对英美等国比较贫乏,最新写作研究成果在教学领域得不到有效转化的情况下,教师的自主科研能力更显重要。

从中职校师资队伍结构来看,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现有的语文教师队伍高、中级职称比例分别为6%、50%,研究生比例为25%,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这种情况绝非个例。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的“被动”和“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主动借助各种科研力量(教科所、高校等),在教学一线开展科研活动。

中职教育领域,目前已有多位教师尝试在实践活动的引领下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祝纪景老师。因此,我们需要在整合经验的同时形成理性思考,同时又要结合具体校情,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路虽漫漫,吾辈愿求索!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30-0

1 构建“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泰勒说过:“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创新潜能,哪个国家在世界就会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关健时刻,对于人的创新素养的要求更显得重要。作为教师平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任务引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依照创新教育理论构建的,它反映了创新教育的要求。

1.2 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教学离开了主体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徐学莹《教育学新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参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任务引领,自主学习”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意情中,学生开始是知识的接受者,进而是知识的探索者,最后是知识的运用者,它体现了主体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

1.3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就是说, “任务引领,自主学习”的教学,是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自主能动地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生成和发展自身的素质。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要求。

1.4 成功教育理论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改革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的原则是:主张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主张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为少数方面: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他还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我们认为,“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真是符合成功性教育理论的要求。

2 “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通过构建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其特点是:以“我”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

而且注重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引导是学习的前提,探索和实践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和理念、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演示教学、自学辅导、训练探索、问题讨论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任务引领,自主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四个环节。

2.1 依据学习目标提出任务,创设情境,指导自学。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时,对于学生来讲,是自主性学习阶段,对于教师来讲,是指导性教学阶段。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方面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明确探究方向;另一方面,需要引发回忆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起铺垫作用,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这是从意向和认知两个方面来做好探索新知的准备。(《教与学心理学》)

例如:在教《信息技术基础》中“文字处理软件的特有功能”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求职自荐信”,形式要有文字、图片、艺术字、表格等,并且是编辑排版后,能充分全面展现自己的职业能力特点。这封自荐信的完成涵盖了“文字处理软件的特有功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传授方式和设置引人入胜的情景,以便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向学生明示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自荐信的组成和形式;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文字的撰写和编辑;第三个学习目标是:图片、艺术字、表格等在文档中的使用;第四个学习目标是:学生简历的设计,用以附在自荐信的最后。学生依据四个学习目标,自主地通过上网、自学书上相关知识,碰到问题,鼓励同学之间进行探讨,教师也经常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正确引导,并通过传播系统让部分同学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所以,在课堂上向学生生提出任务后,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按照教学目标的指向,自觉地、主动地去阅读教材、查阅工具书,并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自觉地提出问题,作初步的思考和分析。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就把教学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引发学生在进行自我探索的尝试中锻炼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上。

2.2 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这是学生自主构建新知、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中心环节。对于学生来讲,处于发展性学习阶段,对于教师来讲,处于启发性教学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任务引领、自主学习”的教学,一开始就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发现问题,探奇索引,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还十分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例如:在教《办公室自动化》时,结合 WORD和EXCEL的学习,一开始就向学生布置一项任务,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一本《成长册》,每个班级分成四组。这本册子要求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我和集体一起成长”;二是“科学文化伴我成功”;三是“创新我可以”;四是“失败与成功”;每一组负责一个部分。因为这是一本记录每个学生自己成长道路的册子,学生有了我要学的冲动。在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文字环绕图片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设计册子的过程中同样碰到了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就启发学生寻找各种环绕方式的不同点是什么?在排版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环绕方式?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找到了答案,也自主地建构了新知。在EXCEL学习时,学生创造性地把三种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在《成长册》的设计上。在这过程中,学生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我采取个别发言、同桌研究、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方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使他们在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消解疑难,或指定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期结束时,整本册子设计完成。翻开全册,你可以看到学生构思的合理性,艺术字、图片和表格使用的正确性,特别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自主地构建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在“我要学”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进行自学,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指导。他们在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使问题得到解决后,便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又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创新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这一最佳时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同时,要迅速准确的捕捉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以利下一步解决。

2.3 教师精讲点拨,扣标整合,形成结构网络。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要环节。“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更丰富的教学技艺。

教师处理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点拨。如教《会计电算化》中的“固定资产三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时,学生会把三种方法混在一起而发生计算上的错误,我就重点讲清三种折旧方法的区别,以及三种折旧方法在计算时的不同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时,互相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作随机适时的点拨;或是让已经解决了疑难问题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教师补充点拨。二是精讲。如在教《会计电算化》中的“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做某产品生产成本明细帐”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我就抓住学生对“在产品”和“约当产量”概念难于理解的倾向性问题,针对疑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和概念,在解决了关键问题后,接下去的教学内容即“计算某产品生产成本明细帐”时,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在点拨精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归纳总结一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习过的知识经过梳理,形成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和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

2.4 达标训练,迁移拓展知识。这是巩固拓展知识,发展智能,培养迁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来讲,是创新学习阶段,对于教师来讲,是合作性教学阶段。

在这一环节中,要紧扣学习目标,设计能够巩固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训练题目,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组织讨论和讲评,重点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两个能力:即创新能力、应用能力。

训练采取“模块化”、“任务式”的办法。像数据的处理、图画、图文混排、制表格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模块设置不宜太大。“任务式”就是根据所学相应的模块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像制作销售统计分析表、制一张贺卡、制一张课程表、设计一张命题小报等都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任务”进行训练。并配以一定的评价标准。每次训练都有简单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任务,同时每项训练任务,都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新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

实践证明,我们采取的这种“模块化”“任务式”训练,达到了训练学生两个能力的目的。由于这种训练有助学生临场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使教学达到了引导迁移和鼓励创新的目的。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纠正后,可即时补充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有一定思维障碍的补偿训练题目,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造能力。

3 “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课堂教学体现了民主性,自主性、多向性和创造成性。

4 构建“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充分体显了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加科学地导学施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创新,力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新精神、而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所以“任务引领、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教育任务的落实。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商贸英语论文 下一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