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杠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2:27

财务杠杆论文

财务杠杆论文篇(1)

【Abstract】FinancialLeverageistheshiftinwhichanenterpriseadjusts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withthehandlingofdebits.Reasonableoperationofthefinancialleveragewillbringextrarevenue-----the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totheowner''''scapitalofthisenterprise.Thefinancialleverageisaffectedbymanyfactors,soatthesametimeweget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wegetmuchunpredictablefinancialrisk.Socarefullystudyingthefinancialleverageandanalyzingallthefactorswhichaffectthefinancialleverage,andmakingclearitsfunction,natureand itsinfluenceto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isthebasicpremiseofreasonablyoperatingthefinancialleveragetoservetheenterprise.

【Keywords】FinacialLeverageBenefitonFinacialLeverageFinacialRisk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ofFinancial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50%80%

资本总额①10001000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500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150150

利息费用⑤=②×10%050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税⑦=⑥×35%52.535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65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11.5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50%80%

息税前利润909090

利息费用05080

税前利润904010

所得税31.5143.5

税后净利58.526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5.2%3.25%

财务杠杆系数12.25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立信会计丛书《现代管理会计学》李天民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修订版《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王京芳薛小荣陕西工商学院学报(西安)1995.4.24--28,48

《论财务杠杆利益的计量和应用》席彦群广西会计(南宁)1997.2.3--7

《负债经营初探》吴思明广西会计(南宁)1995.11.10--13

《谈"财务杠杆系数"及"期望资本金税前利润率"》严鹏飞朱学麟内江财贸学校

财务杠杆论文篇(2)

 

1 引言

杠杆效应,是指固定成本提高公司期望收益,同时也增加公司风险的现象,杠杆具有放大赢利波动性的作用。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往往会使企业产生固定性的筹资成本比如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当企业现金流不能应付这些到期的固定性筹资成本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这就是财务风险。例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很多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温州30万家制造企业中的20%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并有4万家企业倒闭;东莞关停、转移外资企业就有405家,同比上升36.4%[2]。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只盯住了杠杆的更大收益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风险,当风险释放的时候企业无力承受。悲惨的事例教育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杠杆效应的最大化经济学论文,应将杠杆效应与风险因素综合考虑,使企业能从容应对风险,不至于倒闭破产。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最佳资本结构?这将是本文的介绍重点。

2 财务杠杆简介

2.1财务杠杆定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债务的存在而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的杠杆效应。当企业存在债务融资时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3]。财务杠杆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之间的比率。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DFL==

式中:DFL——财务杠杆系数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EBIT——变动前的息税前盈余

上述公式可以推导为:

DFL =

式中:I——债务利息

PD——优先股股利

T——所得税税率

2.2财务杠杆收益

A、B、C三家业务相同的公司,相关财务资料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完全没有负债融资的A公司相对于有债务融资的B、C公司,当息税前利润增加1倍时,每股收益也增加了1倍,说明每股收益与息税前利润同步变化,没有显现出财务杠杆效应。而B、C公司每股收益分别增长了116%和154%,显示出财务杠杆效应。同时由于B、C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B、C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0%、50%),他们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116%和154%,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财务杠杆效应越明显。随着债务利息的增加,企业面临的现金危机也在增加,同时财务风险也增大。

企业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来调整企业的负债比率,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济学论文,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资本结构简介

3.1资本结构含义

企业资本由负债和权益构成,短期资金需要量和筹集方式经常变化,且在整个资金中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将短期资金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因此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的组合形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融资一方面可以实现抵税收益,但在增加债务的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并最终要由股东承担风险的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主要内容是权衡债务的收益与风险,实现合理的目标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2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资本成本比较法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其中资本成本比较法以资本成本作为选择标准,计算过程简单,这种方法只是比较了各种融资组合方案的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不同融资方案带来的财务风险,本文重要介绍第二种方法即: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以不同融资方案下企业的每股收益相等为基础,通过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下的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进而选择每股收益最大的融资方案。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EPS==

式中:EPS——每股收益

N——筹资后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以上述A公司为例,假定A公司息税前利润为15万,需追加资本50万,有三种筹资方式

一是全部发行普通股:增发25000股,每股20元经济学论文,这时每股收益1.5元

二是全部发行长期债券:债务利率7%,利息35000元,这时每股收益1.725元

三是全部发行优先股:优先股股利10%,优先股股利50000元1.25元

1、 计算第一、二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105000万

这时每股收益1.05元

2、计算第一、三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200000

这时每股收益2.00元

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10.5万元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20万元时,采用优先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同时可以看出无论企业息税前利润多大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都比采用优先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由于A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通过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比较A企业应该采用发行长期债券融资方式。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通过比较在不同筹资方式下企业每股收益的变化来指导企业筹资决策,哪种筹资方式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就选哪种方式。但是在选择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整体价值大小。当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弥补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时,尽管每股收益在增加,但公司价值仍然会下降。企业管理目标并不是每股收益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那么怎么样的筹资方式才是符合企业管理目标的方式?这就引出了最佳资本结构的概念。

3.3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而不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在这种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应该是最低的。

企业的市场价值V等于其股票的市场价值S加上长期债务的价值B。

V=S+B

假定企业长期债务的现值等于其面值;股票的现值等于企业未来净收益按股东要求报酬率折现。企业经营利润永续,股东要求回报率不变,则股票市场价值为:

S=

式中:Ke——权益资本成本(股东要求报酬率)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股票的资本成本Ke

Ke =RF+β(Rm-RF)

式中:RF——无风险报酬率

β——股票的贝塔系数

Rm——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

公司资本成本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WACC)表示

K=K(1-T)()+K()

式中:Kd——税前的债务资本成本

继续以上述A公司为例,该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长期资本构成为普通股,无长期债券和优先股经济学论文,该公司认为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准备通过发行债券回购部分股票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经咨询,目前的债务利率和权益资本成本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以及前述公式计算不同长期债务规模下企业价值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如下:

以发行20万长期债务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债务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20万

股票市场价值==100万

企业市场价值=20+100=120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38%

一般情况下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按账面价值计算,当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差别过大时,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如果能够取得资本市场价值在计算过程中用市场价值计算权数会更准确,本例中长期债券取账面价值,股票取市场价值。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当企业以发行20万长期债券方式回购股票时公司的价值最大(V=120万),同时公司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KWACC=9.38%)

4 结论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企业价值的大小,选择适当适度的筹资方式将财务杠杆效应发挥到最大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但更大的每股收益与最大化的企业价值下企业资本结构往往并不一致。发行什么规模的债务来筹资从而达到最大的企业价值是本文论述的关键。我们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今天,筹资与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引起你对筹资决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雷曜.《次贷危机》[M].(修订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希琴.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多元化融资策略[J].会计之友,2009(2)上:5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严勤连.浅谈财务杠杆与股东利益最大化[J].现代企业教育,2007(9):64-65

[5]杨志慧.财务杠杆应用误区及策略[J].财会通讯,2007(9):46

[6]董永灵.浅谈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J].经济师,2010(10):153-155

[7]杨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企业筹资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20-122

财务杠杆论文篇(3)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杠杆;资本结构

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以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股东财富。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并借鉴东方哲学思想,研究企业的适度负债问题。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与东方哲学思想对负债经营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存在怎样的关系?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一)MM理论

1.MM的无公司税模型(最初的MM理论)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发表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得出了MM定理,创建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它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了企业的价值与它们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即与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无关,该理论又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

2.MM公司税模型(修正的MM理论)

MM理论从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在实践中却受到了挑战。1963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对他们提出来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即得出MM公司税模型。其要点是把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引入了原来的分析之中,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负债会因利息减税作用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3.米勒模型(回归的MM理论)

米勒模型是米勒于1976年在美国金融学会所做报告中阐述的基本思想。该模型用个人所得税对修正的MM理论进行了校正,认为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好处,实际上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的利息收入,他们所交个人所得税的损失与公司追求负债,减少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大体相等。于是,米勒模型又回到最初的MM理论中去了。

(二)权衡模型

权衡模型的基本思想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财务危机出发,认为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在于权衡债务税收利益与财务危机成本之间的关系;二是从问题出发,认为资本结构的变换仅仅是股权成本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变换,两者之间的权衡可得到总成本最低,此时为最优的资本结构。

(三)不对称信息理论

公司经营者与投资者相比,总是更了解公司的内部经营情况,总是掌握着投资者所无法知道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

罗斯1972年提出不对称信息理论,他假设公司经营者对公司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充分的信息,而投资者只知道对经营者采取激励和监督措施,通过经营者输送出来的信息间接评价市场价值。他认为:如果公司市场价值提高,经营者会由此受益;如果公司破产,经营者就会受罚。低质量公司的经营者不会进行过多债务筹资,即:越是公司发展前景看好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越高;越是公司发展前景看淡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就越低。反过来说,债务筹资是企业前景看好的信号。

(四)东方哲学的启示

我们合理的做法是领会西方资本结构的精神,结合我国的国情去解决负债的“支点”问题,也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如用东方哲学解释就是一个“中庸”之道问题,也是道家的“阴阳和谐”问题。中国的商品经济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欠发达,起步也较晚,但是,也不乏如范蠡、胡雪岩、荣毅仁、李嘉诚、王石这样的顶级成功商人。他们都很好地借鉴了东方哲学理念,解决了许多问题,这种借鉴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以较为超脱的精神去经营理财,防止我们陷入西方数学模型的怪圈之中不能自拔。如何用东方哲理去看待最优资本结构问题呢?那就是一个《易经》中的“天人合一论”的问题。那负债经营呢?就是一个道家学说中的“阴阳互根”的对立统一问题,我们可认为自有资金为“阳”,则负债即为“阴”。我们为何去负债经营呢?就是我们的自有资金不足,才去借“负债”这个“鸡”,去下“利润”这个“蛋”,既使我们不缺自有资金,在经营情况好的情况下,为了扩张的需要,也要适度负债,这是经营之道,也是资源稀缺性争夺战的必然,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济,乃生万物”即是这个道理。但筹集的资金必须有效使用,即是“财务杠杆”问题。是谓“无生有,有则用,用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即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之目的。否则,“存而不用,物极必反”企业就会因恶性扩张而患“坏血病”。我国许多企业不是集不到钱,而是集的钱太多,没进行理性投资,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如:秦池,习水等。以上思想的有效利用,可以为企业冷静、科学的负债经营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总之,资本结构决策在实践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很多。因此,如果简单的依据哪个资本结构理论进行财务决策,一旦其假设条件不存在(假设条件是学者的奥康剃刀,他们为达研究目的无处不用),则会使理论脱离实际,导致决策的失误。为避免这一失误,我们要将先进的经营理念,超脱的理财精神,科学的量化经济模型等综合加以利用,才是我们解决该问题的不二法门。

二、企业负债决策的重要依据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用杠杆跷起整个地球”,在物理学中,杠杆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同样,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杠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其“支点”的选择更为重要。企业财务活动中的杠杆叫“财务杠杆”。即:不论企业利润多少,债务的利息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盈余增大时单位货币盈余所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应地减少,能给每一普通股带来较大的收益;适当举债中的“适当”,即是我们通过量化分析寻找到的“支点”,解决好这一支点问题就是我们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根据财务杠杆原理,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这就是企业负债决策的主要动因。

我们对负债经营实现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应明确以下几点认识:首先,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筹资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其次,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第三,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方式,但不能用单项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企业最大化这一目标。

三、资本结构理论下负债筹资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处,只有相对的好处。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下面就对其利、弊加以分析,从而使我们对负债经营的合理、适度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负债筹资的有利因素

其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1.公司所得税

债务筹资最大优点是可以享受利息减税优惠,债券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从而可以抵减企业的税前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最终达到“税盾”的效果,而因股权筹资而发放的股利却是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一个项目,不具备少交所得税的优势。

2.股权成本

负债筹资会相对减少股东的监督成本,减少经营者进行“在职消费”的现金流量支配权。债券持有者作为企业的债权人,为了确保发债企业到期能还本付息,不惜花费人力、财力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关注,并对企业的某些行为进行监督,以防止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者的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实质上是不利于还本付息的行为)加以限制。

3.保持控制权

债权人只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利,但无论提供资金多少,他都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股东可按所持股票数量的多少,分享企业的控制权。对于股份制公司的现有股东而言,公司每增发新股都会使他们的股权被摊薄。所以,债权筹资可以使现有股东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防止其股权被稀释。

4.信息不对称

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不能绝对消除的。负债筹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签署债务合约时,会对经营者做出某些限制,之后,也会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以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营者与外部投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相对股票筹资而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债务筹资给市场传递的是“好消息”,因为发生财务困境的企业会对发行新债非常慎重,否则,将面临破产的风险。换言之,负债筹资的企业一般财务上不会有大问题,现在资本市场日益规范、透明,财务上有大问题的企业很难融到资。

5.债权人要求的收益率低于股票投资,加上利息减税,使债务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债券投资一般比股票投资风险低。按照“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一般原则,债权人要求的收益率通常比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低,加上债务利息可以减税,债务筹资成本会更低些。

(二)负债筹资的不利因素

其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财务危机成本

过度负债会加大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公司价值。特别对拥有大量无形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公司,利润波动很大的公司更易发生财务危机。

2.负债成本

过度负债会引起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大债务合约成本和监督成本以及各种限制条款产生的机会成本。

3.投资机会成本

过度负债会降低公司再筹资能力,可能会丧失投资机会。从企业的债权人而言,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限制负债企业进一步负债,以规避投资风险。从负债企业来说,过度负债也会使之比其他企业面临更大风险,他们不敢再度负债。因此,过度负债的企业有可能无法筹集到所需资金。这样,他有可能丧失好的投资机会。

负债筹资既对企业发展有利,同时也存在弊病,因此,不能简单得出负债筹资好或负债筹资不好的结论。而确定企业的最佳负债比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一般以行业平均负债率作为分析的起点,再根据企业特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进行多次调整,才能最后确定企业的合理资本结构。

四、如何实现企业最优资本结构

确定企业的最佳负债比率进而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企业收益能力和负债比率的关系。首先,只有当企业盈利的情况下,负债才能发挥减税作用;另外,负债融资引起的财务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当企业的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负债融资产生的收益大于负债的利息支出时,股东的实际收益率才会高于企业的资金收益率。因此,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应分析企业的收益能力。当企业的预计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就可以大一些。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企业的经营风险实质就是企业的资产风险,因为经营风险是资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企业的资产性质和资产结构的不同,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同。企业的总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要将企业的总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经营风险增加,必须通过降低负债比率来减少财务风险。因此,资本结构中负债比率是否最优,还必须视经营风险大小而定。

(三)企业补偿固定成本的现金流量能力。确定资本结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分析企业补偿固定成本的现金流量能力。企业负债金额越大,到期越短,固定成本就越高。这类固定成本包括负债的本息、租赁支出和优先股股息。在企业确定其负债比率时,必须认真考虑和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尤其是企业经营活动所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当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充分、稳定时,其偿债能力较强,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也就可以大一些。

(四)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关系。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密切相关。资产结构指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企业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当企业面临偿债压力时,可以通过资产变现来偿还负债。流动资产相对于长期资产变现时价值损失较小,即破产成本低;而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相比,在企业破产后的价值损失很大,不少无形资产变得一文不值,其破产成本高。因此,资产结构不同的企业的偿债能力不同,破产成本也不同。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比率高的企业的破产成本高。面对不同的资产结构,企业要调整资本结构,从而相应地降低企业的破产成本。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比率高的企业,可以通过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比率来降低破产的风险。

(五)企业财务的灵活性。由于债务约束硬化,对企业的限制性较强,而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又是不确定的,如果企业将财务杠杆用足,达到最佳负债水平,一旦遇到不利的经营环境,就有可能使企业财务恶化。而遇到新的投资机会需要再融资时,企业融资的选择又将受现有资本结构的制约。因此,企业资本结构在实际上并不需要达到理论上的最佳资本结构而要保持适度、略低的负债水平,在财力上留有余地,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财务储备。财务储备包括未使用的负债能力、变现性强的流动资产以及超额信贷限额等。保留财务储备后,企业在财务上就具有了灵活性,而财务灵活性是企业捕捉发展机会、保持经营灵活性的保证。只有具备财务和经营灵活性的企业,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综上所述,企业负债融资应处理好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找到一个阿基米德用杠杆跷起整个地球的“支点”问题。成功的决策者会根据企业内在发展需要、匹配地、科学地去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去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不是为筹集资金而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

[1]乔世震。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18-144.

[2]叶全良。负债经营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80-180

[3]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257-282.

[4]方晓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4-216.

财务杠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现今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对财务杠杆原理的理论阐述已经比较全面,但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杠杆原理的基本理论,从数学的角度,利用函数关系,进一步揭示财务杠杆系数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以及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

一、财务杠杆系数的理论分析

财务管理中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的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也叫财务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式变换如下:

DFL=EBIT/(EBIT-I)

式中: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在有优先股的条件下,由于优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应以税后利润支付,所以此时公式应改写为:

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为优先股股利。

为分析方便,假定企业不存在优先股及其他固定性资金成本,在本文的讨论中,只考虑负债经营所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公式DFL= EBIT/(EBIT-I)中可以看出,DFL为EBIT的函数,其中I是固定的常数,对DFL进行求导,利用函数特性来判断DFL和EBIT之间的内在联系。

DFL’=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分母大于零,而分子小于零。

DFL’

利用函数性质对DFL分析,根据EBIT与I大小关系,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当EBIT>I时

根据公式可知:当EBIT>I时,DFL∈(1,+∞),随着EBIT数值不断增大,DFL数值在不断减小。当EBIT趋向于I+ ,DFL接近于+∞,此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当DFL接近于1,此时财务风险最小。根据DFL数值大小,可以推断财务风险大小,当DFL越大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当DFL数值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根据函数性质可知,随着EBIT不断增大,EBIT变动所引起EPS变动幅度在逐渐减小,财务风险在不断减小。DFL反映的是EBIT的变动幅度对税后利润变动幅度的影响程度,EBIT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EBIT不可能达到+∞,DFL不可能为1,由于投入所引起的产出并不能无限增加,要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能只从EBIT方面进行考虑,财务风险减小的途径不能仅靠增加EBIT,可以从改变企业资金的目标结构方面进行考虑。

根据一般经验分析:DFL∈(1,2)称为财务杠杆安全空间;当DFL>2时,称为高风险财务杠杆区间;当DFL

当EBIT>I,随着EBIT增加,将会引起EBIT-I或EPS增加,DFL在减小,财务杠杆作用在减弱,财务风险在减小。在这一阶段,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当0

此时,EBIT-I0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此时EBIT增加将会引起EBIT-I同方向的变动,由于EBIT和EBIT-I符号相反,所以DFL

由于企业利用了财务杠杆作用,导致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在此阶段,随着EBIT不断增大,DFL在不断减小,但是财务杠杆作用在增强,财务风险却在增大。

(三)当EBIT0

在此阶段, DFL为正。此时企业亏损,EBIT增加将表现为亏损减少,随着EBIT增加,EBIT-I不断增加,此时DFL数值却不断减小,意味着EBIT-I随着EBIT的增加其变动幅度在不断减小,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减小。在此阶段,DFL为正,DFL∈(0,1),EBIT不足以支付I,企业必须动用所有者权益支付利息,将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当EBIT=0时,根据公式可知DFL=0,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财务风险,此时财务风险仍然存在。

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了财务损失和财务风险,在此阶段,随着EBIT增加,DFL在不断减小,财务杠杆作用在减弱,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减小。与第一阶段相比,虽然变化特性一致,但从函数图形上可以看出函数凸凹性不同,故此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也存在不同的特性。

以上分三种情况讨论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风险的关系是不同的,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二、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财务杠杆系数DFL不是越大越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最优区间。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应与保障利息支付倍数(Q)联系起来确定,因为Q= EBIT/I,所以,EBIT=QI,代入DFL=EBIT/(EBIT-I)并化简可得,DFL= Q/(Q-1)假定某企业要保障利息支付比率不低于5倍,即支付的利息I≤EBIT/5, 那么财务杠杆系数:

DFL=EBIT/(EBIT-I)≤ EBIT/(EBIT-EBIT/5)=1.25

也就是在保障利息支付倍数为5倍的政策下,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为1.25。如果此企业的保障利息支付倍数降至2倍, 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上升到2。

三、结论

财务杠杆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应当慎重。

根据上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当EBIT>I时,负债经营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股东收益。在特定时间内,I是固定的,当EBIT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给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从DFL公式中看出,影响DFL作用大小的因素有EBIT和I,要想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必须增加EBIT,这也说明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生产经营是最重要的。生产经营是企业运行的基础,资本运营为生产经营服务。

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当企业严重亏损时,可以减少企业投资者的风险。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把企业的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当企业赢利时,多余的收益不会被债权人享有,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同时利用负债可以减少货币损失,当通货膨胀时,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财务杠杆论文篇(5)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核心,从莫迪格里安尼(modigliani)

米勒(miller)1958年共同提出“mm定理”以来,围绕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不胜枚举。mit斯隆商学院梅尔斯在2001年撰文回顾和评论了几十年来金融学关于西方资本结构的四个理论流派,其中包括:基于避税利益、破产成本的静态权衡理论和基于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非对称信息的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以产品般人品市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考虑企业控制权竞争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等。每种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一系列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与此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非常丰富。titman和wessels(1988)较早对资本结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二)国内文献国内陆正飞和辛宇(1998)则较早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此后,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吕长江(2001)、肖作平(2004)、赵冬青和朱武祥(2006)等。国外实证研究表明获利能力、公司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非负债盾、变异性等因素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我国实证研究则表明,行业因素、获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获利能力增长、资产结构、资产担保价值、资产流动性、利息保障倍数、企业规模、规模扩张、企业经营风险、非负债税盾、企业实际税率、成长性、保留盈余、总资产市值面值比、收入变异程度、收益质量、财务困境成本、投资额、产品独特性、产生内部资源能力等都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如股权流通程度、国家股比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另外,回顾国内已有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判断方面,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决定因素等方面尚无相关研究文献的记载。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长期演变规律进行初步的探索,从中发掘一些有意义的规律。

二、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选择

(一)资本结构定义企业资本结构可以有两种度量方式,一种是账面资本结构,另一种是市场资本结构。本文对账面资本结构定义为:账面杠杆(bdr)=账面负债/(账面负债+账面股东权益)。其中账面负债定义为公司的有息债务,即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三者之和。为了增加信息含量以及结论的可比性,我们也同样对市场资本结构进行了统计与检验,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这一特征,本文的市场资本结构被定义为:市值杠杆(mdr)=账面负债/(账面负债+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每股净资产),其中账面负债为公司的有息负债。

(二)财务杠杆因素依据有关理论以及国外学者的经验研究,能够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因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其中括号里的符号表示影响的方向):公司规模(+),对于大公司而言,调整资本结构所涉及到的交易成本相对易于承受,而且信息更为透明,所以大公司更易发行债券和借贷。因此,可以期望公司规模与财务杠杆之间呈现正相关。显然,如果公司规模能够影响企业未来资本结构,那么,这种决策应该依据的是公司在期初,即上期末的数据。本文选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度量公司规模(size);成长能力(+),快速成长的公司往往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从而呈现出快速借贷的趋势,因此企业成长越快,财务杠杆比率也会更高。本文选用总资产的增长率来度量公司的成长能力(growth);盈利能力(+/一),根据权衡理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会要求更多的负债以获得避税的好处,而且依据自由现金流假说,外部股东也可能会迫使管理层举借更多的负债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滥用。由此提升负债融资比例。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因为不能区别好与差的公司,从而选择提高利率,使得公司转而挖掘内部资金,进而降低公司外部负债融资比例。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度量公司的盈利能力(pr0fn1abilny);抵押能力(+),根据权衡理论,当公司破产时,有形资产较易清算并且容易降低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另外,根据优序融资理论,由于有形资产可以被用做抵押,这使得针对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能够有所减轻。基于以上两种理由可以认为,有形资产比重大有利于公司加快融资步伐。本文选用(固定资产净值+存货)/总资产来度量公司的抵押能力(mortgage);非负债避税(一),根据权衡理论,借贷的主要动机是利用利息的避税好处,其他非负债避税,如折旧将会缓和这种动机。另外折旧无疑也是公司一种非常重要的现金来源方式,必要时可以缓解公司紧急的资金需求。因此,可以预期非负债避税会降低公司财务杠杆比率。本文选用累计折ih/总资产来度量公司的非负债避税(ndt);资产流动性(+),一方面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高意味着企业可以较易支付短期债务,有利于增加企业借贷。另一方面公司流动性高也意味着一些投资项目可以通过流动性资产,如存货的变现而不是借贷获得项目所需的资金。因此,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高有可能提高或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本文选用流动比率来度量公司的资产流动性(liquidity)。

文献综述中提出的其他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因为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影响因素有关,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故本次研究中没有将企业实际税率、保留盈余、总资产市值面值比、收入变异程度、收益质量、财务困境成本、投资额、产品独特性、产生内部资源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择了1998年及其之前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所有公司为样本,其中除去金融公司、st和公司以及账面与市值财务杠杆大于1的上市公司,时间跨度为1994年至2007年,最后获得分布于35个行业的781家公司,共计8339个观察值。数据来源于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表1)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账面财务杠杆、市值财务杠杆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基本情况。 

 

三、财务杠杆演进规律研究

首先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横截面变化规律。(图1)描绘了四组企业的平均财务杠杆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经修订后只涵盖了1994年到2007年,如果选择研究上市公司9年的财务杠杆变化,则分组的最后年份只能为1998年。当然也可以选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l0年或更长年份的长期变化规律,但是这样做会使得大量新近上市的公司排除在样本分析之外。出于折中的考虑,本文以1994年至1998年作为分组期间,研究我国沪、深两市所有符合要求的781家上市公司在9年间的资本结构变化规律。文中(图1)的具体构造方法如下: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期末大小将该年全部样本企业平均分为高财务杠杆组、较高财务杠杆组、中等财务杠杆组和低财务杠杆组,同时剔除每组中财务杠杆比率最高与最低5%数量的企业,以消除极端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干扰,然后保持组内样本企业不变,并以分组年份视为基期0(t=0)计算每组样本企业在随后9年(t∈(0,8))内每一年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由于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都能计算出四组企业在随后9年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为了求得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财务杠杆的长期变化规律,就必须对上面数据再求平均,从而计算得至u高财务杠杆组、较高财务杠杆组、中等财务杠杆组和低财务杠杆组四组企业在9年内的平均财务杠杆变化规律,具体结果见(图1)。

观察(图1)可以看到,四组企业的平均财务杠杆在期初差异明显,账面(市值)平均财务杠杆差异为37%(38%),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开始逐渐收敛,且速度逐渐放慢,到了期末,账面(市值)平均财务杠杆差异仅为13%(10%)。由此可见,企业财务杠杆在横截面上存在较强的稳定性,某些因素维持了企业财务杠杆的长期水平,同时又有一些短期因素使得不同企业的财务杠杆朝着中间偏上的水平不断趋近。当然,上述财务杠杆的稳定性有可能是源于已知的影响因素,如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抵押能力、非负债避税、资产流动性等作用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来自某些未知的其他因素的作用。正~iwillianmson(1988)研究发现,企业的财务杠杆与公司规模紧密相关,高财务杠杆的企业往往公司规模也更大。因此,高财务杠杆组的企业平均规模可能更大,而低财务杠杆组的企业平均规模则可能更小。

为了检验企业财务杠杆的稳定性是否与我们已知的影响因素有关,本文采用了如下技术处理: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将样本企业的账面(市值)财务杠杆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滞后一期的已知影响因素(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抵押能力、非负债避税、资产流动性)进行回归,然后以回归残差作为分组依据,将样本企业重新划分为高财务杠杆、较高财务杠杆、中等财务杠杆、低财务杠杆四组,然后采用与(图1)同样的方法,计算按残差分组的四组企业它们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在9年内的变化规律,具体结果见(图2)。

由于(图2)采用的是残差作为分组依据,此时每组包含的企业已与前文所列的影响因素无关。如果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决定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或者能够解释企业财务杠杆比率的绝大部分变化,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测:(1)采用残差分组的基期组间差异应该很小。(2)就像回归方程残差应是期望值为0的白噪声时间序列一样,财务杠杆的组问差异应该在基期的后续年份迅速消失。然而,如(图2)所示,事实并非如此,除了第一点较为符合外,即按残差分组的组问期初账面(市场)财务杠杆差异为24%(16%),小于直接按财务杠杆分组的组间期初差异37%(38%),(图2)中四组曲线的形状与(图1)中四组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从而说明在剔除已知影响因素对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后,总体而言,企业财务杠杆仍然具有很强的长期稳定性,换言之,在这些已知影响因素之外还可能存在某些我们尚不知晓的其他因素,它们能够显著的、持久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未来的长期变化趋势。本文接下来将采用大样本面板数据回归,进一步考察这些已知和未知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际作用程度。

 

四、财务杠杆稳定性影响因素检验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财务杠杆会受到某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被忽略,线性回归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如企业在技术、市场支配力和管理方面的差异会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长期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不易被观测,因此可以在面板数据回归中加入固定效应来替代上述影响因素(arellano,2003)。同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也可以借鉴此方法,只要这些未知影响因素是随时间缓慢变化的,即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可以将不可观测的公司效应和时间效应作为固定效应纳入到面板回归当中,替代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未知因素。另外,为了测度企业过去的财务杠杆对未来财务杠杆的影响,回归模型还引入了滞后一期的已知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构建了如下针对企业当前财务杠杆水平的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

财务杠杆论文篇(6)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核心,从莫迪格里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1958年共同提出“MM定理”以来,围绕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不胜枚举。MIT斯隆商学院梅尔斯在2001年撰文回顾和评论了几十年来金融学关于西方资本结构的四个理论流派,其中包括:基于避税利益、破产成本的静态权衡理论和基于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非对称信息的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以产品般人品市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考虑企业控制权竞争的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等。每种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一系列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与此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非常丰富。Titman和Wessels(1988)较早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二)国内文献国内陆正飞和辛宇(1998)则较早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此后,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吕长江(2001)、肖作平(2004)、赵冬青和朱武祥(2006)等。国外实证研究表明,获利能力、公司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非负债盾、变异性等因素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我国实证研究则表明,行业因素、获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获利能力增长、资产结构、资产担保价值、资产流动性、利息保障倍数、企业规模、规模扩张、企业经营风险、非负债税盾、企业实际税率、成长性、保留盈余、总资产市值面值比、收入变异程度、收益质量、财务困境成本、投资额、产品独特性、产生内部资源能力等都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如股权流通程度、国家股比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另外,回顾国内已有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判断方面,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长期演变规律及其决定因素等方面尚无相关研究文献的记载。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长期演变规律进行初步的探索,从中发掘一些有意义的规律。

二、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选择

(一)资本结构定义企业资本结构可以有两种度量方式,一种是账面资本结构,另一种是市场资本结构。本文对账面资本结构定义为:账面杠杆(BDR)=账面负债,(账面负债+账面股东权益)。其中账面负债定义为公司的有息债务,即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三者之和。为了增加信息含量以及结论的可比性,我们也同样对市场资本结构进行了统计与检验,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这一特征,本文的市场资本结构被定义为:市值杠杆(MDR)=账面负债/(账面负债+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每股净资产),其中账面负债为公司的有息负债。

(二)财务杠杆因素依据有关理论以及国外学者的经验研究,能够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因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其中括号里的符号表示影响的方向):公司规模(+),对于大公司而言,调整资本结构所涉及到的交易成本相对易于承受,而且信息更为透明,所以大公司更易发行债券和借贷。因此,可以期望公司规模与财务杠杆之间呈现正相关。显然,如果公司规模能够影响企业未来资本结构,那么,这种决策应该依据的是公司在期初,即上期末的数据。本文选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度量公司规模(SIZE);成长能力(+),快速成长的公司往往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从而呈现出快速借贷的趋势,因此企业成长越快,财务杠杆比率也会更高。本文选用总资产的增长率来度量公司的成长能力(GROWTH);盈利能力(+/-),根据权衡理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会要求更多的负债以获得避税的好处,而且依据自由现金流假说,外部股东也可能会迫使管理层举借更多的负债以减少自由现金流

的滥用,由此提升负债融资比例。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因为不能区别好与差的公司,从而选择提高利率,使得公司转而挖掘内部资金,进而降低公司外部负债融资比例。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度量公司的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抵押能力(+),根据权衡理论,当公司破产时,有形资产较易清算并且容易降低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另外,根据优序融资理论,由于有形资产可以被用做抵押,这使得针对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能够有所减轻。基于以上两种理由可以认为,有形资产比重大有利于公司加快融资步伐。本文选用(固定资产净值+存货)/总资产来度量公司的抵押能力(MORTGAGE);非负债避税(一),根据权衡理论,借贷的主要动机是利用利息的避税好处,其他非负债避税,如折旧将会缓和这种动机。另外折旧无疑也是公司一种非常重要的现金来源方式,必要时可以缓解公司紧急的资金需求。因此,可以预期非负债避税会降低公司财务杠杆比率。本文选用累计折旧/总资产来度量公司的非负债避税(NDT);资产流动性(+/-),一方面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高意味着企业可以较易支付短期债务,有利于增加企业借贷。另一方面公司流动性高也意味着一些投资项目可以通过流动性资产,如存货的变现而不是借贷获得项目所需的资金。因此,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高有可能提高或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本文选用流动比率来度量公司的资产流动性(LIQUIDITY)。

文献综述中提出的其他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因为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影响因素有关,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故本次研究中没有将企业实际税率、保留盈余、总资产市值面值比、收入变异程度、收益质量、财务困境成本、投资额、产品独特性、产生内部资源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择了1998年及其之前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所有公司为样本,其中除去金融公司、ST和PT公司以及账面与市值财务杠杆大于1的上市公司,时间跨度为1994年至2007年,最后获得分布于35个行业的781家公司,共计8339个观察值。数据来源于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表1)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账面财务杠杆、市值财务杠杆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基本情况。

三、财务杠杆演进规律研究

首先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横截面变化规律。(图1)描绘了四组企业的平均财务杠杆在“事件窗口”期间的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经修订后只涵盖了1994年到2007年,如果选择研究上市公司9年的财务杠杆变化,则分组的最后年份只能为1998年。当然也可以选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10年或更长年份的长期变化规律,但是这样做会使得大量新近上市的公司排除在样

本分析之外。出于折中的考虑,本文以1994年至1998年作为分组期间,研究我国沪、深两市所有符合要求的781家上市公司在9年间的资本结构变化规律。文中(图1)的具体构造方法如下: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期末大小将该年全部样本企业平均分为高财务杠杆组、较高财务杠杆组、中等财务杠杆组和低财务杠杆组,同时剔除每组中财务杠杆比率最高与最低5%数量的企业,以消除极端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干扰,然后保持组内样本企业不变,并以分组年份视为基期0(t=0)计算每组样本企业在随后9年(t∈(0,8))内每一年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由于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都能计算出四组企业在随后9年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为了求得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财务杠杆的长期变化规律,就必须对上面数据再求平均,从而计算得到高财务杠杆组、较高财务杠杆组、中等财务杠杆组和低财务杠杆组四组企业在9年内的平均财务杠杆变化规律,具体结果见(图1)。

观察(图1)可以看到,四组企业的平均财务杠杆在期初差异明显,账面(市值)平均财务杠杆差异为37%(38%),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开始逐渐收敛,且速度逐渐放慢,到了期末,账面(市值)平均财务杠杆差异仅为13%(10%)。由此可见,企业财务杠杆在横截面上存在较强的稳定性,某些因素维持了企业财务杠杆的长期水平,同时又有一些短期因素使得不同企业的财务杠杆朝着中间偏上的水平不断趋近。当然,上述财务杠杆的稳定性有可能是源于已知的影响因素,如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抵押能力、非负债避税、资产流动性等作用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来自某些未知的其他因素的作用。正如Williamman(1988)研究发现,企业的财务杠杆与公司规模紧密相关,高财务杠杆的企业往往公司规模也更大。因此,高财务杠杆组的企业平均规模可能更大,而低财务杠杆组的企业平均规模则可能更小。

为了检验企业财务杠杆的稳定性是否与我们已知的影响因素有关,本文采用了如下技术处理:从1994年至1998年每年将样本企业的账面(市值)财务杠杆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滞后一期的已知影响因素(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抵押能力、非负债避税、资产流动性)进行回归,然后以回归残差作为分组依据,将样本企业重新划分为高财务杠杆、较高财务杠杆、中等财务杠杆、低财务杠杆四组,然后采用与(图1)同样的方法,计算按残差分组的四组企业它们的平均财务杠杆比率在9年内的变化规律,具体结果见(图2)。

由于(图2)采用的是残差作为分组依据,此时每组包含的企业已与前文所列的影响因素无关。如果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决定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或者能够解释企业财务杠杆比率的绝大部分变化,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测:(1)采用残差分组的基期组间差异应该很小。(2)就像回归方程残差应是期望值为0的白噪声时间序列一样,财务杠杆的组间差异应该在基期的后续年份迅速消失。然而,如(图2)所示,事实并非如此,除了第一点较为符合外,即按残差分组的组间期初账面(市场)财务杠杆差异为24%(16%),小于直接按财务杠杆分组的组间期初差异37%(38%),(图2)中四组曲线的形状与(图1)中四组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从而说明在剔除已知影响因素对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后,总体而言,企业财务杠杆仍然具有很强的长期稳定性,换言之,在这些已知影响因素之外还可能存在某些我们尚不知晓的其他因素,它们能够显著的、持久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决定着企业资本结构未来的长期变化趋势。本文接下来将采用大样本面板数据回归,进一步考察这些已知和未知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际作用程度。

四、财务杠杆稳定性影响因素检验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财务杠杆会受到某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被忽略,线性回归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如企业在技术、市场支配力和管理方面的差异会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长期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不易被观测,因此可以在面板数据回归中加入固定效应来替代上述影响因素(Arellano,2003)。同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也可以借鉴此方法,只要这些未知影响因素是随时间缓慢变化的,即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可以将不可观测的公司效应和时间效应作为固定效应纳入到面板回归当中,替代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未知因素。另外,为了测度企业过去的财务杠杆对未来财务杠杆的影响,回归模型还引入了滞后一期的已知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构建了如下针对企业当前财务杠杆水平的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Levit=α+βXit-1+λt+vt+εit

其中,i代表不同企业,代表不同时间,Xit-1代表滞后一期的各已知影响因素,Levit代表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财务杠杆水平,λt是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vi是不可观测的企业效应,εit是随机误差项。最后回归结果见于(表1)。

财务杠杆论文篇(7)

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不管企业的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利润所承担的固定的财务费用就会相对降低,这为普通股股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种举债经营的方式对股东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它是指由于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存在着固定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

1.2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权融资而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得在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加了由权益资本承担的额外风险,使企业的净资产下降。如果企业营业情况良好,投资回报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面临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高低主要由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息税前利润提高,则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企业可以得到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亦称财务杠杆利益;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权益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增大,会出现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亦称财务杠杆风险。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权益资本的收益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

1.3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合适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财务杠杆利益,使企业的权益资本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1.4 最佳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使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价最高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能使企业充分获得财务杠杆利益,降低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因此,要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就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例,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充分全面的权衡考量。

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一般来讲,负债期限结构中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短期、中期、长期负债,并保持适当的比例,避免因负债期限不合理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和缺口。从近期上市公司的负债金额上看,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流动负债水平偏高,占负债总额的70%以上,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2.2 资产负债率较高

资产负债率体现在总资产中负债的比例是多少。国内上市公司在筹资方式上,外部筹资的比例很高并且在外部筹资中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股权筹资进程缓慢,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此外,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融资体制造成了国有企业负债过高的情况,使得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加大。国内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优化资本结构的意识,通过提高负债水平的方式盈利,很难利用财务杠杆,获得利益,反而加大了财务风险,使企业缺少盈利的可持续性。

3 从财务杠杆效应视角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为了解决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水平以及缺乏经济效率的资本结构问题,要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公司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具体方法如下。

3.1 加大股权融资的比重

对企业而言,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并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提高公司资信,为增加股权融资打下基础。增加股权融资在资本结构中的比例,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股权融资需要发展更加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彼此形成风险约束和利益制衡机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3.2 债权转股权

财务杠杆论文篇(8)

现代企业需要依靠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支撑,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国内企业大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转型进入市场经济。国内的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够完善。相比国外发达资本注意国家,国内企业发展的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是在企业经营经验方面还是经营理念方面都还比较薄弱。因此,借助财务杠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重视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是当前备受企业关注的课题,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杠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杠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在国内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才刚刚开始。在对西方国家的经营管理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定的财务杠杆策略对企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财务杠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利润。首先,所谓财务杠杆指企业借助一定的财务政策来提高其他的股本收益。银行利率和贷款利率就是企业中重要的财务杠杆。其次,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经营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融资和借债是当前企业都会参与的一项经营活动。重视财务杠杆的应用无疑可以帮助企业缓解一些债务压力,合理规划贷款和融资方案。最后,财务杠杆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固定资本成本和息税前的利润。实践证明:财务杠杆系数与息税前利润成反比,而和资本成本成正比。因此,财务杠杆在合理规划股利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合理应用财务杠杆能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当前企业经营的风险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来自企业的财务规划。尤其是当前,国内的金融市场有了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闲置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融资。金融市场的风险是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为了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就先要企业的财务风险因素做一个详细的调研。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分析也被称为筹资风险或融资风险评估。该风险的发生将影响到企业和股东的利益,给企业经营带来重要的风险。在财务杠杆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在财务杠杆理论的支持下,企业的经营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还有效保障了股东的股权利益。

(三)财务杠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市场。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中国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财务杠杆管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企业经营管理内容。随着市场发展财务杠杆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其财务杠杆管理意识,因此缺乏相应的管理实践经验。重视财务杠杆管理实践的应用,才能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财务杠杆应用对现代企业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财务杠杆对现代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重视财务杠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开始在企业经营中开展财务杠杆管理实践。财务杠杆对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也需要应用得当。财务杠杆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不能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在财务杠杆应用过程中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积极作用。本人结合自己在企业财务岗位的多年实践经验,现对财产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财务杠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财务杠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要有企业内部管理层还各个部门的支持才能实现。首先,组织企业内部管理层学习财务杠杆理论知识,对财务杠杆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学习最终要的目的是要在企业管理层内部达成对财务杠杆应用的统一认识。为财务杠杠的应用实践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其次,在企业内部重视组织员工学习相应的财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财务杠杆的有效应用是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体制基础上。在实施财务杠杆应用之前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

(二)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杠杆管理制度体系。财务杠杆是一套完善的管理理论。该理论在企业的落地生根是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的。财务杠杆管理绝不是简单的给予几个财务数据就能做好。完善的财务杠杆制度的建立才是保障财务杠杆有效实施的关键。首先,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才确保企业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建立在准确的财务数据基础上才能做出最佳的财务杠杆决策。财务管理制度系统不仅数据的收集,还包括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财务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方案的执行。除此之外,金融市场时常变化,对企业的财务杠杆有重要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体系中必须建立起专门针对金融市场的体系,及时获得和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为企业提高准确的市场信息,为财务杠杆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参考。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重视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管理实施能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财务杠杆风险。财务风险主要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财务分析的科学性还有市场信息的准确性等因素有关。任何因素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经营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可以避免一些盲目投资的开展,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建立完善册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还可以有效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操作行为,避免资金人为流失,造成资源浪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需要提高财务系统的财务数据统计、分析能力,通过不断提高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原因造成财务杠杆的应用风险。最后,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就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财务杠杆系数,以此为标准规范财务杠杆应用行为。

(四)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入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任何完善的制度都需要由人来完成和执行。因此,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是确保财务杠杆在企业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国内目前还比较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首先,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引入,同时还要为做空降兵的适应工作。其次,做好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工作。在企业内部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鼓励员工积极开展自我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作为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员工学习成长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实现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在企业内部针对财务人员建立有薪酬激烈制度,调动广大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热情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才能有效开展财务杠杆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财务管理逐渐发展形成了多个管理内容,例如: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管理、税务筹划等等。财务杠杆理论是现代财务理论发展的新理论体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将更加科学安全。财务杠杆理论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内部重视财务杠杆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施,重视财务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和调动财务专业人才积极。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一定能促进企业财务杠杆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财务杠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53-02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

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在明确了财务杠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率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如表1: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2:

对比表1和表2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3页)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夏春艳.财务杠杆损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财务杠杆论文篇(10)

一、引言

企业最主要的筹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发行股票等权益资本来筹集资金,其资本的成本随着公司业绩即盈利的变化而变化;另一种是通过发行债券或向银行贷款等债务资本来筹集资金,其资本成本一般是固定的,债务利息一旦确定下来,一般不会因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利用财务杠杆产生的节税效果和总资金成本的奖励会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来反映财务杠杆作用的程度。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DFL=(1)

其中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为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数额。此公式没有考虑优先股的情况。

二、财务杠杆效应理论

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目的是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使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要研究如何利用财务杠杆使企业的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角度来说,如果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那么企业的权益资金利润率是处于上升阶段的。

在财务杠杆理论中有一个概念:盈亏平衡点,即通过公式测算企业达到盈亏平衡时的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之间的合理比例。因此财务杠杆如果利用不善,会产生负效应。下面分析一下企业获得财务杠杆正负效应的分界点。

设为权益资金利润率,E为权益资金数额,为息税前利润率,为税前的债务资金成本率,B为债务资金数额。

(2)

公式(2)是由罗福凯教授在《我国财务杠杆总体水平的实证研究》中提出的,要使>0,只要()>0即可,即。由于假设固定不变,只要债务资金数额B增加,就会扩大财务杠杆效应,权益资金利润率就会提高,进而产生财务杠杆的正效应,所以息税前利润率高于税前债务资金成本率是产生财务杠杆正效应的前提。由于是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未来利润的一种预测,所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可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杠杆效应的实例分析

财务杠杆的负效应是由于企业息税前利润大幅度下降,权益资金利润率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因此,企业进行筹资决策是,既要考虑资金的需求量,又要考虑筹资结构是否合理。

本文收集了临沂市某上市公司07年和08年的财务数据对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进行实例分析。

某公司因07年发展较好,开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但在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后,销售量开始下降,利润大幅减少。现有A、B两种筹资方案,各方案的权益资金利润率和总资金成本率变化如下表所示(原有资金全部为权益资金,负债融资资金利率按6%计算,亏损可在以后年度抵扣):

由上表可以看出,A方案没有举债,不需要支付利息费用,因此,只要其息税前利润大于零,税前利润就大于零。B方案下由于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时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互相抵消,但当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防范财务风险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财务杠杆作用度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本结构,当公司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比例时,固定的现金流出量就会增加,从而加大了财务杠杆作用度和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既要避免财务风险,又要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将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比例,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应该首先考虑以下因素:

1.行业特性。不同行业的企业利润率水平差异很大,资金回笼速度等有很大差别,导致资本结构状况差别很大。企业在作资本结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到所处行业特性,包括行业的竞争程度、增长阶段、经营特征、盈利能力等。

2.企业特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目标、投机者动机、债权人态度、经营者行为、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能力等。要对其真实可靠性,变化趋势等做认真评估。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活动与资金安排是不可缺少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只看到短期的财务效益,还要站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完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调节资金供应量,企业应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合理确定资本结构的动态最佳比例,并且建立针对资本结构的财务预警体系,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

五、结束语

根据财务杠杆效应和资本结构理论可以推导、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在财务杠杆对企业净收益的影响加大的情况下,财务风险程度有所提高,有很大比例的企业财务杠杆发挥着负效应,因此,企业应该理性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取得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冯建、罗福凯.我国财务杠杆总体水平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1)

上一篇: 信托基金论文 下一篇: 医学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