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自我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3 02:41:02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1)

一、以生为本,与时俱进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总结评价,都是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最终都是由老师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们机械地听。这种课堂评价方式将教师放在了主要位置,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作用。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更多地突出学生们为主体,将课堂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们,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做的就是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对学习充满兴趣,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进而使学生们能够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且鼓励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鼓励学生们多发言,多思考,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们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还要找出解决方法,使学生们感受到尊重,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学生们将来的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巧妙设疑,启发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就是跟社会热点话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可以借助社会热点话题,巧妙设置疑问,进而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这对提高课堂评价的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珍爱我们的生命》这节内容时,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评价完,学生们听起来也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亲身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吗?你们感受到过生离死别的场面吗?教师播放一些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时的一些场面,让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从视频中去感受生命的脆弱以及生命的重要性,体会到生命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在播放完后,教师再问学生们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了吗?然后再让学生们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节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进行总结、评价。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性评价时,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们兴趣,充分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并且还要鼓励学生们多多参与进来,从而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上去。

三、情感升华,价值引领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便学生们能够正确对待人生。我国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出新的要求,即教师要在最大程度上突出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能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深入进行评价,同时要求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在评价时要有情感体验和感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做人,怎样解决问题,怎样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时,一定有情感升华,从而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我国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缺乏对学生们情感升华、价值引领方面的评价,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思品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做到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例如,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激励,使学生们不要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造成自身价值观出现扭曲。像社会上“扶老人被讹”的不良现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们不要被个别老人所蒙蔽,社会上大多数老人都是好的,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们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讹人,他们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感悟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论

思想品德课堂评价要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明理,还要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进而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和意见,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课堂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2)

随着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提高。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成为每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必须面临并亟待解决的课题。我结合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教研经验,谈谈对此课题的理解和探索。

一、思品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思品老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不仅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要强,还要求师德修养、道德品质也相应提高。

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更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只有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才能够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思品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新台阶。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思想品德专业书籍,还是报纸、互联网、时事新闻,都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有效利用,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道德品质。我们必须提高师德修养,在言行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一言一行,不说一句自己不该说的话,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即使有不同意见,也绝不在学生中发牢骚;日常生活中的不快再多,也绝不能带到课堂上来。我们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为人师表,努力提高师德修养,诚信做人,踏实教学。

二、传授初中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思品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自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给学生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每学期的第一节思品课应该是给孩子们讲解学习方法,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孩子们如何搞好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真听讲,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参加课上研讨,如何进行小组活动;课后如何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如何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复习,等等。还应该特别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发表自己独特创新的看法,为孩子们提供尽量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真正学会主动学习。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总结出自己较好的学习方法,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他们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有了浓厚学习兴趣,才会自己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才能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思品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思品教师可以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初中生的兴趣,也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趣,还可以用形象的漫画、动听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形象、生动的漫画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而那种好奇感正是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要素之一,可以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说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生动、有趣的开头能将孩子们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漫画导入、情感导入、故事导入等方式渲染课堂教学氛围,引起初中生的认知共鸣,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新课的学习中来。

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初中阶段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这一教学技术可以使孩子们把声、色、画等有机融合,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讲究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结合,课本与实践的结合,还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初中生始终对课堂教学充满无限新鲜感,这样既改变了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又有效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总而言之,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有所获。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3)

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对思想品德课丧失兴趣,难以达到思想教育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泉。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灵活多样。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小品表演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案例讲解创设情境;通过诗歌朗诵、美文欣赏创设情境;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在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素材,采用适当的方法,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

情境的创设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材料,丰富了课本内容,扩展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接受新知识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使课本知识变得深入浅出,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从中受到教育,并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二、学生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学生当堂总结收获体会是升华思想认识水平的有效手段。一堂思想品德课上得很生动、热闹,但如果不注重让学生及时进行思考、总结,那么课堂上学生情绪激昂,课下所学知识便马上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每节课上让学生总结收获体会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每一节课都应达到应有的教育功效,每一节课学过之后,都要让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环境、道德水准、个性特征不同,对学生思想触动最深的方面也不同,所以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谈自己的收获。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他们在相互倾听中相互补充,使思想认识也得以提升。每节课上,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总结,不但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要使学生将知识、能力转化为觉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那就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成长。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学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三课“党的基本路线”这框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和拥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改革开放在我县》的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到离学校较近的七方村实地考察。学生深入到农户家中,调查现在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向农户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调查农民富裕起来的途径。调查结束后,我让每个同学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使知、信、行统一了起来,从而达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四、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个学期结束一张考卷得分的高低并不能准确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高低。要落实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效,必须改革以往的评价方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法评价学生:

1.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每一门学科共有的特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一般说来,学生拥有知识越多,思想认识水平相应越高。因此,要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部分,而不能完全抛开考试。

2.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

要在集体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班上的同学进行互评。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正义感,让学生进行评价更加客观。学生评价包括与同学的关系如何,上课纪律状况如何,值日是否认真尽责,是否积极为集体着想等具体方面。

3.与班级的德育量化积分相结合

班级的德育量化积分是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包括迟到、早退、旷课、不交作业、扰乱纪律、顶撞老师等扣分项目,还包括运动会等各类比赛获奖、做好事、拾金不昧等加分项目,是班级管理当中较完整地评价学生的一项制度。要和班主任相结合,把班级的德育量化积分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内容。

4.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师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课下对学生的观察去评价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等方面,由各位任课老师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

5.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4)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从初一到初三,分别从自我成长、品德修养、自尊自信、遵纪守法、国情国策等诸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政治、经济、文化,积极面对人生。这些内容都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方面。

在对这些内容的复习中,知识点的梳理要全面、完整,对各个知识点要认真总结概括,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搞清各知识点的准确含义及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分类、对比、归纳、总结,把握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全面详实、系统完整地把握所学知识的整体架构。

2.依托课程标准,确实落实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重在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和世界的正确认识,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独有的特征,在复习中,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特别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中,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平常教学的点滴中,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心灵。

如复习“与父母平等沟通”“勇敢地承担责任”等内容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例,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一种健康健全的现代人的情感、思想面对生活,面对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尊师孝亲,将自己塑造成有责任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新型人才。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本领

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目标,也是中考考查所遵循的指导思想。通过实践提出问题,学会分析,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提高自我能力,升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方面。

虽然目前淮安地区实行的是开卷考试,但如果学生平时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感悟,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仅仅依靠考试中的临时翻书,照搬照抄,缺乏自己独到的体会,不能自主分析思考,在中考中绝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复习中,要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深入问题内在,积极合作探究,形成对问题的深层感悟。

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在复习中,我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和谐社会是如何提出的,和谐社会具有哪些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目前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意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该做出自己哪些方面的贡献等。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实践与归纳,吸引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确领会和谐社会的创建对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人心向背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4.关注社会热点,感受时展脉搏

思想品德学科与时展紧密联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时事、关注社会热点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脱离了时代的脉搏,思想品德学科将变成毫无生机的说教,对学生的内心无丝毫触动。每年的中考试题内容都有相当的成分与时政、热点话题密切联系,这也充分说明了思想品德学科特有的思想性、政治性与时代性。

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和视野的局限,关注重大时事,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并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判断,对时政材料的分析要力求全面,视野开阔,把握准确,将时事问题与教材中相适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将书本知识与时政热点巧妙融合、融会贯通的效果。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5)

二、巧妙设疑,启发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就是跟社会热点话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可以借助社会热点话题,巧妙设置疑问,进而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这对提高课堂评价的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珍爱我们的生命》这节内容时,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评价完,学生们听起来也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亲身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吗?你们感受到过生离死别的场面吗?教师播放一些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时的一些场面,让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从视频中去感受生命的脆弱以及生命的重要性,体会到生命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在播放完后,教师再问学生们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了吗?然后再让学生们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节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进行总结、评价。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性评价时,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们兴趣,充分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并且还要鼓励学生们多多参与进来,从而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上去。

三、情感升华,价值引领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6)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5.075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感情形成的特定环境

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形成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父母亲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家庭教育面临着严重缺失,孩子思想情感的发展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

(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学校全体教师并不是全部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全体教师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班主任在抓,鲜少有人问津;第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快乐;第三,学校结合上级部门要求,会开展一些时令性的教育活动,但局限性较大,而且活动多流于形式,还有更广阔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有待开辟。综上所述,有效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体系,便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与实践

(一)做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必须大力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红领巾监督岗是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要抓的主要方面,即要想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新的进展,我们就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1.加强学生的个体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和考评制度,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除了正常的学习和纪律方面的管理外,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还应包括发型着装、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生活区卫生等。首先我们要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做好及时的检查反馈和整改;并根据考评制度对逐一项量化,做好表彰奖励与违规处罚,最后,每月一汇总,对违纪严重的进行处理,对优秀学生予以表彰。2.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建立包涵班级工作各个方面在内的量化考核制度,包括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床铺整齐、就餐秩序等。考核的目的就是要督促人人做好,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建立的班级一日常规量化考核或班级量化周考核制度,学生如有违反,除扣除个人分数,还要扣除班级分数,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分数列后的予以处罚,列前的班级予以奖励。3.重视生活区管理,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生活区的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区域,首先需从生活教师中选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担任生活部主任,组建生活区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考评细则,不断加强培训,提升生活教师的素质,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以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值班等配合生活教师加强检查,按照考核细则做好考评记录。定期召开班主任、生活部的工作交流会议,及时反馈,将班主任的考核与深入生活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相结合,提高生活区的管理力度,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和结合好区域特色和地域优势,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娱乐场馆和课外活动要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书法、绘画、器乐、合唱、舞蹈、棋类、特色跳绳、抖空竹、地书字等兴趣小组有序地开展,以满足学生娱乐、参与、创造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

要巩固好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就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1.家长会。家长会能增进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信任,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效果。2.“校讯通”。教师利用“校讯通”系统,可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临时通知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学校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

自身的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7)

对联,俗称“对子”,也称“对仗”,通常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一组对偶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结构上讲究平仄相对、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从内容上看,又集文化、思想于一身,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肩负着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巧妙地将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引入教学中,借对联艺术之叶,衬思品教学之花,是创设了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对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使用策略以及一些注意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联导入,导之以学习热情

课堂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教学实践中,精彩恰当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思想品德教学中巧妙地引用对联导入,使整个课堂教学增添光彩。如学习八上“心有他人天地宽”时,我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副佛教上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已何所不容”,让学生回答出下联,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踊跃发言。最后在大家一致肯定下得出了下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副对联有何含义,并进一步激发他们能不能说出几副类似的对联?问题一出,学生发言的欲望明显增强,接着我就选了其中几副较不错的,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晴空万里白云飘,宰相肚中有船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本课通过一个对联导入的环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明白了做人要宽容谦让的道理,正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联作结,留之以意味无穷

课堂总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好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概括,而且还能拓宽延伸,起到锦上添花和提炼升华的作用。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只有精彩落幕,才能让一切尽在回忆中,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用对联来做教学总结,竟然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八上“珍惜学习机会”时,讲到受教育是我们必须去履行的一项义务,也是我们必须要珍惜的机会,要懂得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实属不易,父母辛勤劳动供我们读书同样也很不易。为了让学生更充分体会到这些,最后我采用两副对联做课堂总结:“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学生深有感触,有的学生甚至把这两副对联写在自己课本的首页,以此时刻提醒自己今后好好学习,这是我之前未曾料想到的。本课通过引用对联做总结,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所以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应是言已尽,意却无穷!

三、以联育人,育之以良好品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思想品德课肩负的一个历史任务,也是当前思想品德课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新课程理念要求思品课必须摒弃生硬的“道德灌输”,应注重唤醒与弘扬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认知,并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合理的引用对联,利用对联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寓意,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产生共鸣,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比如学习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我引用“九•一八”惨案发生时,有人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死”,下联是倒写的“生”,意思是宁可站着死,也不愿倒着生,体现了当时优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通过这样一则短小精悍的对联,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又如学习八上“难报三春晖”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能够学会感恩,我引用了两副对联:“天长地远还有形,父母有情却无边”、“父慈母爱竟为子,今生不忘父母恩”。学生在这些亲切朴实对联的感染下,深刻地感受着亲情的美好与珍贵,也激发出关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共鸣。思想品德课借助于对联这种富有感染力和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式,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的做法,让学生的情感在对联的感染中升华,使学生有了鲜明的是非、爱憎标准,形成良好品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就有了指路的明灯,能够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四、以联设题,重之以思维能力

近年来,对联题在试卷中时有出现。而最近对联题又呈现出新的态势:从原先单一的就对联考对联,趋向与其他考点结合,在交叉渗透中彰显其特色。将对联引入思品试题中,不仅增强了试卷的活泼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借助已学的教材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这样一道题目:阅读以下对联,回答问题。

对联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对联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

(1)这两副对联所表达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两大战略?

(2)任选一副对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

(3)请你就关于上面的战略仿写一副对联。

此题通过这两副对联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这两大战略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这种以对联设题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倍感新鲜,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可见对联教学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方式,但是对联教学既是一种创造,更是一门艺术,运用对联教学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联不宜过多。对于整堂课而言,对联只能占极少的空间,并非每节课都非用不可,教师不能为对联而对联,更不要滥造“对联”。

(2)对联应“对号入座”。所选对联必须同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不能牵强附会,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搜集和筛选,能够做到精选对联。

(3)对联要浅显易懂。如果对联内容过于深奥,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来解释其含义,将挤掉讲解思想品德课主要内容的时间,甚至可能把思想品德课变为语文课。

总之,教学中运用对联艺术要追求巧妙,不露痕迹;要恰到好处,不可故弄玄虚。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对联,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使教学不仅达到教育目的,也创设一种审美的艺术境界,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我们应该相信,对联教学走进课堂,对联艺术会更加流光溢彩,课堂教学也必将尽展魅力!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8)

1.初中思想品德课综合教学的内涵

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必修课程,从本质上说,思想品德课程属于综合性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主体,在学生处理的一些关系,如学生与自我、自我与他人和集体、自我和国家等多方面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法律、道德、心理健康和国情等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根据新课标对综合的定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教学包括教学目标综合、教学内容综合、教学方法综合和教学评价综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活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活动。以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在价值观、能力发展和知识获得方式全面发展;创新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空间;开放性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该结合社会实事,分析典型案例,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根据不同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最终在各种环境下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初中思想品德课综合教学的维度

(1)教学目标的综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综合教学目标;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综合目标。

第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三维教学目标整合,并合理掌握三者间的比例。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最重要目标,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第二,在教学目标综合实现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三个目标并不总是均衡的,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可能在这一环节比较注重思想品德知识学习,另一个环节比较注重态度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从综合整体方面看,这三个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2)教学内容的综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从教学内容方面考虑,将本学科内容、同期其他学科内容、生活与社会有机整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发展。

第一,本学科内容的综合。实现本学科内容的综合有两种途径:一是加强综合意识,打破知识模块化的阻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按照课本给出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这一顺序进行讲解,无形中将这四个方面分离开来,达不到综合效果,而在实际中这四个方面又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进行某一块知识讲解时,要结合其他三方面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二是运用案例讲解这四个方面知识,促使学生融会贯通,综合理解四方面内容。

第二,与同期其他学科内容的综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是单一进行的,从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发展和生活与社会角度出发,跨学科地整合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从中发现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化学、地理之间的联系;第二,在与其他学科进行内容整合时不能生拉硬套,要从逻辑角度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三,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将授课内容相关的课程安排在同一天,以此加深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与生活和社会的综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实际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都可以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生活是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好的课堂,在生活中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由于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综合教学时教师应当避免那些不良现象,倡导积极现象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形成起促进作用。

(3)教学方法的综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包括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社会调查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指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为主,综合利用其他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方法的综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每一单元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法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使学生了解大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加强自身理解。

第二,根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如同样学习法律知识,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方法,由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法律知识传授。

第三,根据学生特点实现教学方法综合。学生性格不同决定进行教学时应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地区、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都不一样,因此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教学方法综合。

(4)教学评价的综合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过程当中,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和家长,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促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进步的过程。

第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注重总结性评价,只注重最终结果,忽略学习过程,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第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综合。传统评价往往只注重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纯评价,单一地将学生分为优秀生和“差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听取他人的评价,同时认真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将二者结合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3.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进行综合教学不仅符合社会与人综合化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打破分科教育限制,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综合教学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本文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思想品德综合教学进行研究,今后还要开展进一步探讨,以期为我国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贡献力量。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9)

浓郁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使学生更自然更快乐地投入其中,而且也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速与准确,而箴言名句中又不乏趣味的部分,这些往往都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趣味。比如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尊自强》,这是学生踏入初中生活后初次接触思想品德课。因此,教材在内容上也选取了《我是中学生了》《我们的新集体》《适应学校新生活》这几节“开学季”特征明显的内容,围绕着“校园生活”这个主题。假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入类似所讲:“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一朝最好是清晨。”这类箴言名句,对学生来讲,他们能够在这则简短的箴言名句中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最好的青春年华时代,他们会因此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特别是因为自己的青春年华而倍感自信,这些美好的感觉有助于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又有利于提高课堂趣味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入灵动气息,丰富学科美感

这里的灵动气息指的是给课堂注入一股“美流”,让整个课堂充满艺术性的气息,从而给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增添更多的学科美感。比如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这一句“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原本就是源自于英国的一句谚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该课讲的就是要互相帮助且不要强迫别人,在这层意思上,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箴言名句,比如“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这两个都是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会涉及的,而且前者的体裁是诗歌,后者的体裁是史记,这两种都是古代文化中的不同类型,当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这类箴言名句时,实际上所进行的就是跨学科教学,当语文这一学科的灵动气息、艺术美感包裹着思想品德时,连带着思想品德课都会变得更富有美感,而这些都将使得思想品德不再被学生认为是枯燥的,或者是因为其抽象性而给人“飘浮”之感。

三、总结精华要点,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考虑到思想品德所教授的内容都是精神层面的,其抽象性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可能会因此在课堂上更加容易走神、分心,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把学生的思绪拉回来,通常来讲,富有精华要点总结式样的箴言名句都会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十三课《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这一课讲秩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法国作家沃夫拿格说过:“在人类中,秩序起着支配作用,这就证明了理性和道理最为强大。”瑞士哲学家阿米尔说过:“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向我们揭示了遵守秩序的重要性。简单来讲,由于箴言警句通常都是智慧的浓缩与精华的结晶,它通常惯于将一大段文字的道理简化为一两句话,当它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犹如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因此,当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小结之时,恰当地引入箴言名句有助于起到总结教材精华要点,凝聚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四、文化精品传承,启发思想精髓

思想品德自我总结篇(10)

我在乡镇中学从教10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理念和新思维注入了思想品德课堂中,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接近生活,那么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呢?这里我来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和经验总结。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在这一前提下,我在授课过程中,走进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课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具体做法是:

1.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学

从生活中寻找案例,把通过新闻或者报纸等获得的相关案例,在备课时,巧妙地渗进课文中进行教学。

2.多媒体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课件,图片资料等准备好,上课时渗进课文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体会并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结合实际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如:本学期我带领学生进行义务打扫公园、公路卫生。到学生家里去观看学生自己家种的农作物,并带领学生进行浇水,施肥。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教学时间、环境和政策等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导致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无法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产生欲望和兴趣,也因此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

二、围绕教材又走出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有时候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取舍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精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材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教材设置的内容联系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理论结合实际地去进行教学。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已有的资源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对已有的资源做切合实际的适当改变,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材的利用率,而且也使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为学生的知行融合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三、理论结合实际不光只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 餐饮营销工作总结 下一篇: 行政个人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