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素质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3:56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1)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素质教育论文,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设备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政府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设备,创建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文件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置、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素质教育论文,从而配足仪器设备。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件设备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项目,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素质教育论文,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性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2)

体育课是我国教学计划连续上课时间最长的课程,从小学算起到大学二年级,一般一个大学生最少要上14年的体育课,按理说大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完全能够解决自己的健身问题,但是,实践中大多数大学生“到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意识;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体育能力;无论是对体育的兴趣,还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方面来评估,多数学生只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体质欠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近视眼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1]。杨俊林等对研究生体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研究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基础与健康素质偏差”[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从本质上实施素质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体育虽然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践中体育教学本身仍然存在许多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的做法,如不重视主体性教育,不以人为本,不重视体育方法学习和创造性培养,仅把学生当作培养的客体和运动的工具,强迫学生锻炼或训练,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倦体育课程。因此,必须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引进主体性体育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1 主体性体育

主体性体育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核心,它以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结构为实践对象,通过建构学生的体育主体性,教育学生成为体育主体的一种新体育。主体性体育把教师和学生都当成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以激发学生的现有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内化体育文化知识技能,建构新的体育主体性。学生体育主体性的不断提高使他们成为体育的主人,能够自己当自己的体育老师,自己指导自己的健身锻炼。只有让他们成为体育的主人,才能使他们在离开学校时不再“与体育再见”[3]。 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时的本质特性,即有成为主体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主体意识包括内化的文化知识观念、价值观念和实践观念。文化知识观念使主体认识世界上的事物“是什么”;价值观念是主体“要些什么、追求些什么”;实践观念是主体计划“做些什么、怎么做”的具体方案,是知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有机结合。主体的意识指导主体的实践,在实践中通过运用意识的智能提高实践能力,使主体具有了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主体性不是生物进化的直接产物,“因为人的主体性总的来看不是遗传物质造成的,……人之为主体主要在于人类文化方面”[4]。如果婴儿在其成长过程中离开人类的文化环境,就不能发展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世界各地发现的“狼孩”、“熊孩”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为人开始逐步成为主体的,从成为人开始,人类一方面创造着文化,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机制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内化为人的新的主体力量,人类就是如此循环往复得以发展的,人的主体性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现代人与原始人相比其本质差别就是主体性的提高,从体质方面看,现代人与原始人没有本质区别,其“形态结构已经基本上定型,变化是很微小的了”[5]。体育主体性是指人在体育方面的主体性,它包括体育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等,体育意识由体育知识观念、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实践观念组成;体育实践能力是体育意识的外化,是体育意识和肢体动作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实际操作能力。体育教学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主体性,把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知识技能,按照主体性要求和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内化为他们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实现体育的目的。

2 主体性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区别

主体性体育教学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是工具性体育。主体性体育教学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身心健康的体育本体价值放在首位,而传统体育教学是把人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工具,把体育的工具价值放在第一位。主体性体育教学真诚面向全体学生,它教育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保证每个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传统体育教学只重视少数有运动天才、运动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大多数不擅长竞技运动项目或运动成绩低者,不是受到歧视就是应付了事。主体性体育在教学方法论上,强调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加强体育理论和方法学习,提高体育意识,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然后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自主锻炼、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身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的主人。而传统体育往往把学生当作培养的客体,使其成为运动的工具,教师总爱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社会体育文化知识结构强加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往往采取“训兽式”的方法,强迫学生锻炼或训练。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10几年的体育教育之后,当他们走出校门奔向社会时,却与体育再见了[6]。主体性体育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性、理论性和文化性的全面整体统一。在教学内容的甄别、归类、优化中,以健身为中心,从文化角度全面理解体育教学内容,注意提高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并使之结构化。以健身为中心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7],理论知识是从体育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性上认识体育的,因此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的反映体育的本质,提高了运用体育的普遍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从基本结构上掌握体育文化知识技能,才能顺利实现迁移和解决在课堂以外遇到的体育问题。

3 结 论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3)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不足

通过多年的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分析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得知,虽然高职语文教学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了多次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第一,重视语言课文,忽视思想文化。高职语文教与学都对具体的语言和文章内容过于重视,对语文学科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了解`。

第二,重视智育开发,忽视美育教育。高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探究,忽视了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第三,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很多高职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对其能力发展,实际运用加以重视。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高,影响个人发展。

第四,重视课上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很多高职语文教师认为充分完成课堂教育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课外活动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促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能组织学生参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也就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

第五,重视管理学生,忽视激发兴趣。一般教师都重视对学生行为、学习的管理,不能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依靠兴趣支撑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些方面都是现在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学科本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的工具和载体,但是现在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其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以及人文文化教育,就会使得本来重视的智育教育也不能实现预想的教育效果。最终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模糊,知识面狭窄,文化水平浅薄,心理健康水平不达标,甚至,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不复存在。所以要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的诟病,要改革教学体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高职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科入手,结合一切方法和思想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设备都比较先进,教学中能够用到的视听媒体应有尽有,但是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却不能充分运用这些设备,实际上,这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比如教师在讲授某篇有插图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这些图片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利用放映机将形象生动的连续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还可以结合文章录音为学生渲染学习的气氛,最后让学生发表学习的感想,提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在学习一些戏剧类的文章的时候,教师除了要事先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及影像资料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播放这些戏剧文章的影像资料,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加深其学习印象。另外让其根据观看内容总结课前问题并回答,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评,总结。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趣味,能够使学生陶醉在学习当中,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二)组织学生扩展阅读,延伸传统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假期课外阅读,另一种是日常课外阅读。在假期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名著,古文作品,唐诗宋词等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泛读名著,但是古文和诗词要精读,在开学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检查。

另外日常课外阅读部分,教师可以选定一些课外教材,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般课外阅读教材的篇目都是自读篇或者教读篇。前者只要求学生依靠兴趣阅读,凭借自己的思想感悟领会文章的思想。后者要按照要求阅读,教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这部分文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名篇名句,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文言文阅读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完成;现代文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教材当中,实施练习和讲解。高职语文素质教学选读名篇名句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能够丰富学生写作中的理论依据;加强文言文训练能够强化学生课本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古文语感;选读现代文训练能够提高练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外阅读文章丰富的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资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质,可以通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寻找本地区的社会环境下的语文资源,主动和文化单位联系,组织学生开展访问,报道等形式的社会活动;另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再有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学相关活动。

多样化的课余活动能够塑造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强化其个人表达素质。

(四)重视创新作文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直以来,传统的高职语文教育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一直采取模仿复制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的融合。这些教育弊端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影响,会限制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入手。

求异思维作文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开拓创新的素质,求异思维的关键是独创,是实现思想的独特,关键是要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以奇求胜。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辩证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避免让学生步入人云亦云的误区。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人们已经习惯的成语,俗语或者名言警句,说出其反意引发学生探讨。比如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杞人忧天不多于”等观点,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对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有的时候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影响整个事件后续的发展,就像“一招走错,满盘皆输”的道理一样;也有同学认为,即使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是经过及时的纠正和修改是不会影响到后面事情的发展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最关键的是通过讨论辩论,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标新立异的好文章。

在长时间坚持这类的引导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变得灵活开阔,会习惯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肯定其新思维下的思想认识,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语文文化素质,要强化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现今高职语文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各位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为进一步推进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4)

 

为什么一些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这里,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非智力因素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的学习活动很容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比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也很灵活,记忆也更快、更牢。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l、利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需要是由于人的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动机是驱使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人有了某种需要往往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以下的需要和动机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1)、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动机。教师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名人物、物理学家的故事来诱发其“羡慕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远景性动机”。

(2)、利用“交往动机”。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都会在班级中同别人交往,或与一些教师交往。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交往,让后进生多与优生交往,以便得到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往,尤其是与后进生的交往。物理后进生通常都怕被人看不起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自卑感强,虽然需要交往,但又不愿跟优生或老师交往,如果优生或老师又都不愿与其交往.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就会导致后进生之间互相交往来满足“自尊和受人尊重”,以此来得到“归属感”和“群体感”。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后进生交往,多关心和鼓励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其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们。学生得到了真诚的友谊,帮助和鼓励,就会对老师产生友好的信任感。感情融洽了距离就缩短了,交谈起来内容的真实性就提高了,老师的话他们就乐意听,布置的任务就乐意去完成,这样,就可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转化物理后进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点。

(3)、利用”成就动机”。由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就,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平时测验”的难度适当减小一些,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功,适当满足其“成就动机”可以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知识的具体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时使学生清楚地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怎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这个内容时,向学生讲明,这是在电器生产和维修中“根据电路图纸生产电器或维修电器”的基础,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让学生明确航天、航空工程、人造卫星等就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师上好每一堂物理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认真备课,既备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又备好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引入新课又自然,讲解正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炼、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气自然而又抑扬顿挫、板书工整、教法新颖、教态自然、信息反馈及时、完成教学目标好,那么这样的课就不愧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如果教师随心所欲地“应付式”讲课,那么即使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持续多久。可见,在教与学这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很关键。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型式的更换和教学方法的变换与优选。教学型式较多,比如;直观型、实践型、探索型等。教学方法也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比较法、练习法等。新型教学法常见的有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图解分析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重复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厌烦。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用某种教学型式、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4、正确利用检查评定,重视表扬和奖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范文论文的格式。

在考试检查方面实行“因材施考”。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较好:首先根据学生物理成绩将其分为甲(优生、中等生)和乙(后进生)两组,考试时使用同一套试卷,但内容分“必做题”、“选做题甲”、“选做题乙”,甲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甲”;乙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乙”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但选做题不计入总分,用以作为测试优生智力情况和观察后进生进步的情况。这样“分层次”地“因材施考”,让学生“对号入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味”,使多数学生都能有得高分的机会,为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公开表扬、鼓励或奖励,通过带积极意义的评定,能很好地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习下降的学生的,不宜一味地批评或责备,应帮助其查找原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安慰、鼓励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验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方式。

中学生的兴趣常常表现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而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充分发挥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优势,多做一些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做好演示实验,能做的分组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实验来帮助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比如.在讲“局部短路”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不易理解“电流不流经被短路的用电器而直接从短路线上流过”,有的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的现象。因此,老师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如图所示。将K闭合、K1­断开,灯L­­­1和L2都发光,再将K1闭合,LA熄灭、LB更亮。这样说明了“电流是从断路开关上流过而几乎不通过灯LA”。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和分

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搞一些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出墙报、办黑板报、举行物理学史讲座、

举行物理游艺会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情感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知识信息交流过程,还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知识信息交流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交流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以和蔼可亲动态的对待学生生,给学生一种愉快、轻松的心理感觉,学生有了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或板着面孔、暗藏怒气地上课,就会使学生“感染”上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情感因素的重要方法。

3、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学生,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情绪不良,学习效果就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若学生对某人或某事反映出的情绪不正常,则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分析原因。如果是因老师而引起的,就要和学生在平等基础上交换意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避免学生因对老师的不满而造成“逆反心理”。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师就要教学生“转移注意”、“交换情境”,从多角度考虑,用理智来战胜感情,使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还要让学生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情绪的易动性”,培养稳定的良好情感。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锻炼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坚强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坚韧不拔,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然而有的学生,尤其是一部分物理差生,一般学习意志较薄弱,自信心不够强,一遇到困难往往就退缩。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利用物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补讲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在科学道路上成长的故事,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李政道、杨振宁、高锟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那种坚韧不拔、艰苦拼搏的科研精神。还可以请班上品学皆优的学生给大家介绍他自己是如何对待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的,为意志薄弱的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可多创造一些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但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每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认真去探讨的,本文就这方面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是能够稳定、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能力结构,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由于素质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体,所以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及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的,但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以学生为本,要注意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以下的误区:(1)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教师的教学过于控制人的个性的发展,即过于鼓励学生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专心听讲的“好学生”角色行为,抑制学生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独立”行为;过于重共性轻个性、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而轻内在能动;(2)以为开发智力就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或者是全部内容,并有意无意地用开发智力来代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为在教学法中多设计一些问题,多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就素质教育了。其实创造力与智力不同,创造力包含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也就是说,培养创造力一定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因此,混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的区别,用开发智力代替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误区。(3)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把“教”变成了“训练”。“教”和“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的内容是深邃丰富的且许多内容是没有唯一答案的,没有错与对、好与坏之分的,如书画的欣赏,“教”的方式是点到为止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是“教”的方式,点到为止地把知识或技能传给学生,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受训者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忽视受训者的主动性。许多教师没有区别“教”和“训练”,把“教”混用于“训练”,甚至把“教”变成了“训练”,把学生训练成掌握某种技能或训练成考试高手。(4)学校或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轻视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独特性。

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所提出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掌握、四种能力和一个健康。

1.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也强调: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工作之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要的。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一个庸才,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把它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采用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点,这也是教师要提高的素质之一。

3.“三个掌握”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某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初级专门人才。

4.“四种能力”是中等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继续学习的能力: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不继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学习将伴随人生的全过程,学会学习、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型的职业的不断产生决定了现代职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选择职业定终身的传统择业观念已不是新时期的择业观,一个人一生中会面临着职业的多次变化,即使是同一个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职员也会有新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只能在已习惯的、固定的模式里工作,那是很难成功的,在职业选择面前也会显得束手无策的。因此,作为职前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立业创业能力:由于国家改变了以前“包分配”的就业制度,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人仍在待业或失业,这现象的主观原因就在于毕业生缺乏立业创业意识和能力,被动地在等待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没有主动的立业创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光有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立业能力和意识,具体内容有:更新观念,实现学生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培养对创业的浓厚兴趣,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创业的情感,锻炼其创业意志,形成对创业起调节、整合作用的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生活的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等均是这种能力的表现,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5.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适应社会的保障。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凑、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环境,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6)

然而,目前地理(社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以上虞市为例,全市连续三年以上教过相应学科(地理)的教师为23人,仅占总数的30.6%;从学历上看,相应学科大专毕业为14人,仅占18.6%,大专以下学历(最低的为小学毕业)也有21人,占总数的28%。再从任教情况看,全市专职教师为26人,而兼职教师有49人,占总数的65.3%,兼任教师中,有一半以上还是主课兼地理(社会);还有30%左右的是照顾年老体弱的教师在教地理(社会)。因此,地理(社会)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与师资现状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它已成为能否有效地在地理(社会)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努力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呢?依据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需要切实练就地理(社会)教师的综合“素质功”并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力量,来推进地理(社会)学科的素质教育。

一练师德修养功。人以德为本。地理(社会)素质教育的首位是思想品德教育,正人先正己,教师首先要成为真正的人。良好的师德则是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如何练就师德功?首要的一点就是热爱祖国。 同时,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充满爱;要严以律己,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具有高尚情操的形象。通过定期的政治学习、典型介绍、参观取经、专题报告、演讲比赛、短期培训以及开展“师徒结对”、名师评比等活动,教师逐渐练就“四有”、“五心”。“四有”即一有事业心,安心边远艰苦地区,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二有雄心,立志创教育大业;三有好胜心,敢创教育名师牌子;四有献身心,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切。在对受教育者,更应练就“五心”,即:教师心中有“爱心”,和学生的关系能“贴心”,教育学生有“耐心”加“细心”,对每位同学做工作能“尽心”。真正练就良好的师德功。

二练自学达标功。“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对教师‘才’方面的要求,包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相应的学历层次,三维的知识结构,即教育理论、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引自王素珍的《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古人说:“知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知识储备,讲课才能游刃有余。要达到此种境界,教师必须苦练自学达标功。通过有计划、分层分批地自学进修、培训函授、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达到学历上层次、知识上水平、业务过得硬,进而“名师出高徒”。

三练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否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轻负担”的关键。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进行素质教育,教师的功夫到家与否至关重要。但目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距离还甚远。以我市为例,前景不容乐观,亟待提高。如讲普通话,比较差的还占28.6%;“三板教学”中的板图板画,中差的比例达86%;“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不够得法的占28.6%等。造成上述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业对口教师来源极少;教师兼职过多、队伍不够稳定;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模式已经定型而难以创新;部分青年教师刚登讲台基本功还相当缺乏等等。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7)

张大良在讲话中回顾了15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历程,总结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三方面主要贡献:第一,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观念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高等学校从更深层面上思考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引起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第三。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前一阶段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进一步加深了高教界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凝聚了共识,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理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着力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第二,要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第三,要努力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第四,要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要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论坛围绕主题安排了多位专家的报告:

杨叔子:“学应有专,德育为先,文化整体育人”;

张岂之:“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谈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王义道:“从教育本质进一步思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

杨桂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

南开大学教务处长沈亚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瑞山:“母语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构建科学教育公共课新模式,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双翼齐飞”;

清华大学教授胡显章:“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相通互融,相濡以沫,促进和谐发展——大学应该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睦依凡:“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

北京大学教授张顺燕:“数学科学与人文”;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8)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1.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中国。

2.推行素质教育,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长期坚持。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阅与比赛,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三、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跻身高等教育工作几十年,常常对那些孜孜不倦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拓荒者心存敬意,为他们的成功而深感高兴。近日读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作斌先生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深有这种感觉。掩卷长思,仿佛看到一个崭新的高等教育形象正在展现。

这部专著的本质要义是把非专业素质教育摆在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地位同步推进,把个性发展摆在与全面发展同等地位同步推进,着重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一种能促进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根本弊端表现在:一方面,重知识轻综合素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一刀切”式的要求,“一锅煮”式的灌输,“一把尺”式的衡量,忽视了学生的潜质开发,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弊端是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反差很大,也难于培养出顶尖级人才和世界级大师的重要原因。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素质教育道路。然而,时至今日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一般号召和理论研究上,或仅仅是在专业教育课外,以某种形式的人文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代替素质教育,未能根本上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樊篱。唯有在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上进行全方位改革,整体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正是基于对传统高等教育弊端和现实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缺陷的深入剖析,《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系统提出了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成功素质教育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定位为促进大学生成功,培养成功人才。作者将大学生的成功称之为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四部曲”,通过成功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并为将来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第一次将大学生的素质分为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并提出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分别涵盖“知识、能力、方法、品格、观念”五大体系,每个体系又包括相应的具体要素,如“观念体系”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等。这一分类不仅突破了过去在高等教育中人们将“知识、能力、素质”相并列的一贯认识,而且相对于以往关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提法更符合大学生的素质结构特点和形成规律,更契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便于在实践中把握和操作。

这部著作着重阐述了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反映在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结构上,就是要求人才既具备专业素质,又具备非专业素质。科学发展观反映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上,就是既要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又要注重非专业素质教育。大学毕业生在“学业人”、“学校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中,在驾驭社会环境、发现和把握机遇争取成功的过程中,非专业素质往往起决定作用。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书中关于在实践中对“同步推进”系统探索的专章叙述,更让人耳目一新。在作者创制的“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模式,为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两条线”模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及学分的安排上。都体现了“同步推进”,让非专业素质教育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基地、进学分。在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总体目标下,不仅要确定相应专业的专业素质培养规格,也要确立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规格。书中还特别强调,“同步推进”首先要求将传统“专业教育”转化为“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掌握专业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观念和专业品格,即按“五大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树立远大志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信心和毅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优良的学习品格。这说明,“同步推进”不是对专业教育的削弱,而是对专业教育的优化和深化。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中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一条腿走路”,《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把“同步推进”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表述为“两条腿走路”。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推进素质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

成人教育;素质教育;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才或人才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源、人才和知识归于一体,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显得更为重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成人髙等教育领域有没有必要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如何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本文拟对成人髙等教育的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必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当前,在成人髙等教育领域内,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着种种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之一,成人髙等教育尤其是业余大专班不必要或不需要开展素质教育。其理由是:业余大专班学生大多是在职干部和职工,本身已具有一定的素质和技能,他们来校学习的目的是提髙专业理论水平,有的甚至只是来取得文凭,因而无需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即取消平时测验、甚至学期结束考试都应取消,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误区之三,素质教育就是减少理论课程或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劳动课程和时数。而增加劳动课程和时数就是开展技术培训,提髙动手能力。误区之四,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各种科技小组活动与文娱体育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归根到底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淸。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二、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条件

1.迎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知识挑战的需要。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对知识的挑战,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目前面临的是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这种挑战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第―,物质生产髙度发展的需要与现实生产力仍处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二个补课阶段的矛盾。第二,科学技术髙度发展的需要与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较低的矛盾。第三,人的素质普遍提髙,劳动力结构趋向高知识化的需要与目前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的矛盾。第四,知识作为主导资本最终取代金融资本居于核心地位的需要与目前金融资本仍处在核心地位的矛盾。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对知识的挑战及其引发的矛盾,正确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提髙全体人民的素质,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而基础则是教育,不仅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髙等教育和成人髙等教育也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对髙素质的髙级专业人才的需要。

2.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成人髙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性强的“应用型”髙级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品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为提髙全体国民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成人髙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3.适应和开发成人教育市场的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以满足市场需要为核心,以市场竞争力为主要表现形式,按经济规律运转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发展规律就是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消亡,优胜劣汰。国办成人髙等教育正面临民办髙校等社会力量办学的冲击和成人自学考试的冲击以及行业办学的冲击。各种办学实体对成人生源的争夺,使成人教育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国办成人髙等教育必须适应教育市场的需要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同时,要全力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管理。这既是培养髙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和开发成人教育市场的需要。

4.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是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现在的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专家的设想,而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种生动实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全社会的共鸣。二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各种实验、试点和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素质教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而是广大师生的一种活生生的教育实践。各地推行素质教育试点的经验,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三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各地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实验条件、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的声光效果及各种模拟教学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四是从成人生源的组成来看,推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目前,成人学生中在职干部和职工仍然是成人髙等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实践工作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有的是单位的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但专业文化理论基础较差。另有一些是从中专和技校毕业生中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些文化理论知识基础,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较差,这两类学生基础不一,良莠不齐,只有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转化为适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专门人才。

三、成人高等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应有以下主要特征:

1.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保证。

一是要培养学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精神。

2.职业能力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是要培养学生达到髙等教育文化理论的要求。二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课堂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一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要改革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三是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提髙课堂教学效果。

4.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是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二是要培养人文教育的校园氛围。三是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各种演讲会,文娱汇演,体育比赛、专题讲座、科技活动、参观调研等活动。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使学生开阔视野,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髙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5.完善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是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髙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是除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外,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二是要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以2.5:4:3.5为宜,做到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专业技能较强,能达到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三是要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教育技术手段,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各种模拟教学等等。四是建立素质教育的管理机制。使素质教育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素质教育体系。

作者:刘桂春 秦燕江 单位:江西宜丰二中 宜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少兵,秦燕江.试论成人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J].航空教育,2002(7).

上一篇: 资源产权制度论文 下一篇: 建筑规划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