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2023-03-20 15:17:29

摘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中,地方政府部门必须要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保障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深刻认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特色

在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并没有业已成型的理论作为参考,更没有中国城市的具体实践理论能够照搬。因此,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须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历程、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等各方面情况,才能够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1]。

1.1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特色性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大多采用“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要加大国家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但就中国实际而言,农村劳动规模、产出质量、组织程度都比较薄弱,而工业经营中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也相当短暂。但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中国过去一直实行的“牺牲农业农村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国情之下我国并不具备加大国家财力投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模式。因此,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坚持探索“农业农村的自身发展方式、国家资金和地方政府助力、工业与城乡互促发展”的中国特色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

1.2中国社会制度特色性当前,在我国农业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中依旧沿用“分田到户”基本制度,即土地归集体所有的、以家庭单位为主的农村土地承包制。这种体制下的我国农村经济中注定不会出现大规模私有工业资金对中国农业农村区域进行大规模的耕地囤积或圈占,同时也就意味着在中国农业农村的长期发展中,无法有工业资金大规模支持中国农村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1.3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正所谓“不破不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到此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普遍问题,而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落实,对于推进中国农业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变革,建立农业农村集约化经营制度,健全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保障体系,推动农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迅速成长,提升新型农业培训能力等的方面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促进农村农户经济与农业集约化经营体系的有效连接。

2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

2.1多种生产形式并存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的土地耕种形式呈现出以多元方式并存的发展态势,主要包括了家庭承包单干、大量耕地的流转承包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而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经营时,往往可以实现大量耕地流转,也在无形中推动着中国农业农村土地结构的转型、实现中国农业规模化程度提高、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助力[2]。

2.2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年龄、受教育程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这就造成农村产生了体量巨大的农村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妇女),在这一群体中能够从事农村生产的劳动力主要为老人和妇女,其中老人的占比较大。而这些老人的受教育水平相对青年群体来说比较低,对新技术、机械设备的接受度不足。同时,还有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相互兼职的工作形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3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受教育程度当前,愿意返乡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其大部分为年龄40岁以上,其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大且无力在城市购房,工作报酬又无法达到预设目标,生活水平无法提升的中年劳动力,不得不选择返乡进行农业生产,维持日常生活。在此情况下,农村中的中老年群体数量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3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3.1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任务

3.1.1继续加强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新时期,通过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形式、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3]。

3.1.2坚持践行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是需要结合我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和政策方针的提出。必须贯彻党政同责,研究开发农村经营新科技、新装备,提升农村产出质量和农村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通过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减少农民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农村成本,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3.2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农业生产转型发展。目前,我国仍有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业生产水资源紧缺,灌溉方式、施肥管理仍采用粗放式生产且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依旧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此外,还有部分内需较大的农产品(如大豆等)仍需要进一步实现优质、高质的生产目标。

3.2.2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有机衔接,主要涉及生产、消费两大方面:第一,生产。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的小农户,自身的经济收益相对较弱,且需要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无法更好地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向商品之间的转化,经济收益提升较为困难。第二,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消费者和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种植流程、产品回溯、农产品品质安全监督等整体水平仍待提升,这也是目前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之一。

4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作用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促进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性任务。所以,为了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复兴,就一定要与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文化建设目标同步。具体内容包括:

4.1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矛盾变化相统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经济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4.2保障与现代化发展目标战略效果提升需求相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解决“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户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因此,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须要保障其与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目标战略相一致。

4.3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性增长加快推进农村经济振兴战略是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任务,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优化,促进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并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5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5.1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专业乡村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很重要,但能够将其与实践进行结合,确保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才是最终目的。地方政府只有加快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打造专业乡村人才队伍,才能够为农户树立榜样。第一,基层单位可选择优秀的培养对象,树立乡村经济发展示带头人,加强新农民的培训工作质量,从而保障其能够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第二,出台青年大学生、劳动力返乡发展农业政策,吸引返乡青年进行农业农村创业发展;扩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获取渠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更多政策、资金的支撑,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空间。第三,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吸引青年大学生返乡从事农业工作,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通过扩大工作岗位招聘的方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发挥大学生村官、专职村文书的职能作用,让其能够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第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配置完整性,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层较大、缺乏事业心、干劲不足等问题,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打造一支专业度强、热爱农村事业、精通农业管理的基层农村基层队伍。第五,鼓励农村居民进行农业生产创业,从基层税收、社会保险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为开展农村创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环境,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础。

5.2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共建美丽乡村

第一,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想要在我国广大农村精准开展工作,其难度非常大。因此,想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构建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建立固定的垃圾站,保证村村有垃圾箱,成立专门的垃圾收集、销毁工作制度,避免农业生产的二次污染发生。同时,按照乡村面积、人口规模差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道路建设、装饰护栏、情节墙壁、厕所改造等各方面,为村民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共建美丽乡村的目标。第二,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上,必须健全有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农村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已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个人,要作出相应的惩处,以此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第三,土壤是保障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的基础。基层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污染管理制度,加强正确使用土壤的指导和培训工作,提升农户保护耕地的思想意识,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工作,最大化地遏制土壤污染。第四,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转专项场地,加强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决。确保农村水污染治理能够做到早“早发展,早处理”,确保将问题能够消灭在萌芽状态。尤其是针对部分企业排水不达标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严厉惩处,杜绝相同情况的再次发生。

5.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新时期,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因此,在文化层面上,需要让农村居民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加速农村文化振兴、传统农耕文化、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传承创新乡村文化事业。在乡村振兴中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优秀文化,并将其融入到乡村文明建设中,做到推陈出新,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精神支撑。

5.4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激活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因此,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加快对农村优势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工作,发挥人文发展优势,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产业集群。具体如下:第一,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宣传工作,激活政策引导作用,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将农村产业转型、融合、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第二,加快农村产业加工、销售、仓储、物联网的建设速度,构建优质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在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第三,加快农产品深入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村农业产业纵深发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实现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重要工作。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是党和国家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中,地方政府部门必须要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保障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辛俊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思考[J].甘肃农业,2022(11):18-21.

[2]晁明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崆峒区乡村振兴的思考[J].农家参谋,2021(8):26-27.

[3]徐红梅.新时代农业(旗)县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以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为例[J].中国市场,2022(21):33-35.

作者: 张佳媛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中共成县委党校

上一篇: 一人食餐饮经济发展策略 下一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环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