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3:06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篇(1)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直接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情形,而现实中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所指的金融风险是指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素发生变化而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金融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企业价值下降的可能性。

2、金融风险分类

2.1、金融市场风险

在诸多类型的金融风险中,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金融工具所蕴涵的风险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全球经济运行的虚拟程度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的经营更加依赖金融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的业务也趋向金融市场。这些因素使得金融市场风险越来越成为现代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2.2、工商企业的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汇率、利率、商品价格等市场因子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定期财务报表的收益状况,而且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导致企业的实体经济行为介入金融市场的程度加深。

2.3、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风险

作为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的最基本因素,金融市场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最基本和重要的风险之一。而全球市场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企业环境的巨大改变,又使得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暴露不断增加。

3、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3.1、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活动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置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消除和尽量减轻国际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绩效,并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3.2、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

风险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2)风险防范与控制:对风险采取预防和抑制措施,以期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减少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某种交易活动,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从而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金融风险转移的方法包括:风险资产出售、担保、保险和金融衍生工具等。(4)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利用不同风险类别的相关性,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其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同时又可以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5)风险对冲:对冲也称套期保值。是指针对某一资产组合面临的金融风险,利用特定的金融工具构造与其价值变化方向相反的头寸,以减少或消除资产组合市场风险的过程。(6)风险补偿: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即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3.3、金融风险管理流程

金融风险管理必须构建一个高效、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为金融风险管理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一般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风险控制部门五个部分组成各个部门和组织都具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报告线路。

3.3.1、金融风险的识别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就是认识和鉴别金融活动中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估计损失的严重性。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相当重要,是金融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各种风险暴露。其次,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征。最后,进行金融风险的衡量和预测。

3.3.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者就必须考虑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拟订行动方案。不同的金融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同一种金融风险,我们也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策略中进行选择。

3.3.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确定后,必须付诸实施。对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保证方案的实施,防止少数人或部门存有侥幸心理或拖沓行为,违背方案的要求,放任或偏好风险,而且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降低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科罗赫,加莱,马克.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莫里森.金融风险度量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金融风险管理篇(2)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对于未来的收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财务损失的风险。金融风险管理是各类经济主体在运营和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各类金融风险,用最低的金融成本来实现金融的最大安全保障,从而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办法。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是要通过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理,减少损失,实现资金的筹集和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健全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还有一段较远的距离,很多金融机构都还没有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机制较差。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将严重阻碍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行,同时也给金融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2.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范范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挑战。在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防范和法律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机构甚至都没能很好的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很多机构为了扩大资金规模,没有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就开始盲目的开展各种筹资理财活动,让很多的不良贷款行为有机可乘,增大了金融风险。而许多的投资者们往往只关注最后的经济回报。忽略了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由于我国的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使得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力度需要再进一度加强,所以,很多人对于金融管理的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

3.国内金融资源匮乏

金融资源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与保障,然而,国内的金融资源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影响了金融风险的正常管理。金融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制度的供给不足。对于存款的企业,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对于贷款的企业却存在着到期无法还款的风险,这种存贷款不均衡的现象将导致银行不良债权增加,增加其金融风险;第二,产权制度供给不足。金融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混乱,一旦企业运营不良,就会大量的占用着银行的信贷资金,不良贷款增加,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第三,货币制度的供给不足。不均衡的利率制度和过低的利息支出对资金的使用者很难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得银行的呆账不断增加;第四,金融制度的供给不足。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要么没有竞争,要么过度竞争两种不良的竞争局面给投机资金造成生存和活动的余地。第五,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传统的监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金融日趋信息化和电子化的现状,内部监管制度的完善是金融管理的重点。一旦监管制度存在问题,就会迅速造成连环反映,使经济受到一定的威胁。

4.市场信息不透明

金融产品是信息咨询的结合体,金融市场信息的能够帮助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仔细的评估,还可以积极的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然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信息目前还不是非常透明,造成公司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可能会给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信息的不透明,还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被门内部控制,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如此种种,都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5.风险管理技术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一直比较落后。风险测量工具的落后、资金损失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缺少必要的量化工具等等是制约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另外,还缺少成熟的风险测量工具,使得风险管理制度失去实施的基础。

三、加强我国风险管理的对策

1.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是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可以更好的避免外界金融机构的影响,内部风险管理体制也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增加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要适当的加强相关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科学严密的金融管理体系,完善结构设置,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责权范围,强化责任和风险的意识。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时期具有发现风险的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

2.提高风险的管理意识

提高风险的管理意识主要是从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或者居民个人两方面着手。加强金融机构的防范意识,就是要练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积极开展金融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活动,加强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内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另外,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要把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金融机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分析其行为导致利益的变化,要不断自觉的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意识。

3.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金融创新中较为经济的创新,它不仅可以影响其他创新的收益。还可以充分发挥先进制度的激励功能,从而有效的促进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创建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第二,监管制度的创新。监管机构应由“静态”合规性监管向“动态”审慎性监管转变,监管制度的重点在于审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交易工具制度的创新。虽然我国目前的建议手段和建议风险较为单一,但也应该及时的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交易工具的推广打下基础,从而有效的规避金融风险。

4.加强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要不断的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联系,对于国际资本的流向进行严格监管,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金融风险管理篇(3)

市场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也日益加深。企业如何在经济大潮中,看准时机,并妥善处理好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成败。企业自然需要明确金融风险相关概念,包括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同时了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只有看清形势,才能抓住痛点,一击而中。

一、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

(一)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置身于全球化市场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承担风险是无可避免的。金融风险是企业在长期运营中所遇风险的一种,其具体含义是指,限定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金融风险,是利率、证券价格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发生的非预期变动。企业金融风险事件涉及到三种,即经济、政治、社会事件,它们分别指的是在经济。政治、社会具体事件发生之前企业无法提前预知的金融变化。严格说来在这三类风险事件中,只有经济风险才能说得上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

(二)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

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环境诱因会导致产生性质不同的风险类。以《企业风险管理》所明确划分的类型来看,可以把企业金融风险分成七种,其一,市场风险,这是指由于交易对象违约,不顾法律义务产生的风险;其二,流动性风险,即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资金紧缺情况,导致无法正常支付的风险;其三,结算风险,它是指一种因交易的商品或付款未按时收到导致的风险;此外,还有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违规风险、运行风险三种。至于各种不同的企业金融风险之间存在何种具体联系,则需要一分为二,加以论述。首先,各种风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相互独立存在的。然而,在经济发展加快的作用下,各种风险逐步被动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发生一种风险衍生发展成其他另外风险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企业的声誉会受到所有其他风险的影响,而所有的风险都会受到运行错误的影响。

二、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

(一)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说到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首先需要谈到企业的汇率风险,它指的是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价值可能面临因汇率变动而引发波动的风险。具体而言,又可以细分为交易风险、转换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第二点,是利率风险,其含义指的是借贷双方在遇到利率升降变动剧烈的情况时,可能随之变动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社会的快速进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已经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注意。越来越广泛的经营范围,给企业带来许多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了发生金融风险事件的机会,给置身于其中的各个现代企业造成了极其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经营决策的难度。

三、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一)金融风险识别

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遇到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最能减少风险带来损失的措施就是加强风险识别。只有科学地辨别出了所受风险属于哪种具体形态,才可以对症下药,解决风险困难。

(二)金融风险衡量

经过前文所述的风险识别,便是据此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应该在决策前期,就对风险加以分析,判定随之而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状态,并对比各类风险孰轻孰重,把握住最可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损失的风险类型,把握时机,优先控制解决。

(三)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要求首先了解风险的数量和程度。企业遇到的风险越较,且其波及的企业经营领域越广,就越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分析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条件。从分析企业内部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等等方面入手,如果内部能力欠佳,可实行风险委托管理。第三点,考虑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判断金融衍生市场是否发达等。第四点,则是测算风险管理的成本,必须保证风险管理的成本低于所获得的利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及风险因素

企业在处理其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恰当运用,无疑可以帮助解决金融风险管理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衍生金融工具的五个性质,即杠杆性、融资性、高风险性、虚拟性、表外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只有严格遵守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避免一切的不适当运用,企业就能够克服由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引发的甚至是所有的各类金融风险,企业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可以使企业对套期保值能够顺利进行。五、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遇到金融风险是兵家常事,而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则是成败关键。因此,企业不可小瞧了金融风险,而是应该了解企业金融风险的具体概念和进行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包括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金融风险管理,同时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在把握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及风险因素基础上,明确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金融风险管理篇(4)

创新人才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重要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加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其主动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强调知识、情、意、能的高级复合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学校办学功能的逐步拓展,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难以满足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要求,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是金融学微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金融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微观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专业中的金融风险管理是微观金融领域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投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等众多学科与课程。风险管理是金融类大学生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在综合运用前期多门专业课的基础上系统学习新的内容,使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和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是适应金融风险管理学科性质的要求,是适应新的就业方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以实验室实验研究为载体,构建以金融风险管理实验室为平台,包含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保险与理财风险管理、国际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六大模块的“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优化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包括:系统风险(宏观经济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社会与政治风险六类)与非系统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四类)管理。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包括: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管理。

(3)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管理。

(4)保险与理财风险管理包括:内部风险(产品设计定价风险、核保风险、责任准备金风险、再保风险、资产负债配置风险等)与外部风险(保险业监理风险、经济风险)的管理。

(5)国际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包括:外汇风险、国际投资风险、国际结算风险、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6)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公司投资风险、融资风险、股利政策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管理。

2.建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将智能Agent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管理,开发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化开放式实践教学及管理系统。将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和具体实验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网络化智能管理,形成从学生提出实验申请到学生完成实验、成绩的一整套网络管理的先进运作模式,全面实现实验课程与实践项目的查询、申请、审批、授权、实验、考核等实践环节的开放式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合作精神。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创造的能力,培养金融风险管理创新型人才。

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

首先,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对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其次,从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实验实训平台、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设计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教学实施的路径与保障措施。第三,强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将公司金融的实验研究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将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丰富实践教学的内涵。

金融风险管理篇(5)

一、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述

(一)企业金融风险概念

企业金融风险,指的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受金融变量影响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并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金融风险涉及多种类型,如市场、运营、声誉等风险,特定场合下,此些金融风险处于相对独立存在状态,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类型金融风险的联系,使它们之间通过碰撞产生一定新的金融风险,即各类型金融风险不再独立存在,互相之间的联系相对复杂,这一背景下,企业管理迎来了新的要求。

(二)企业金融风险特征

不同金融风险需要制定不同处理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特征存在差异性,联系实际,企业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影响两面性特征,经济性因素发生变化是产生企业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此些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既涉及有利影响即推动生产活动运行,也包括不利影响即阻碍企业经济收益提升;二是灵活规避渠道特征,从企业角度来说,金融风险规避渠道不局限固有渠道,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以规避,比如与保险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实现金融分析的全面转移,即保险企业负担金融风险所造成的所有损失,再如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树立全员风险意识,面临金融风险员工能够保持冷静,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三是分解性特征,企业金融风险涉及多种类型,面对不同类型金融风险,企业可以实施分解对策,比如将因固定利益影响发生的债务风险分解为利益、商业等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管理对策,让保险企业承担相应金融风险,从而达到弱化金融风险危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企业金融风险成因

一方面外部因素。金融风险本身因素:金融风险多集中于市场因素,主要涵盖汇率问题、利率问题、证券价格问题等,现阶段,我国在金融分析方面欠缺良好的预测方式,且对项调查最终结果与现实状况不相符合,故企业金融分析能力薄弱,实践中若企业直接以此些调查结果为依据经营发展将可能出现发展滞后、面临更多风险的现象,可见,金融风险预测有待优化问题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不可或缺问题;环境、政治因素的制约: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与发展环境下,各种经济逐渐建立联系,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风险,金融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同时,部分企业盲目采用有待优化预测体系明确与其他不合理方式创造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内部原因。企业金融风险内容部原因主要集中于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两方面,企业管理与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相关,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部分财务管理制度发挥作用薄弱均会促使企业资金使用受到阻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财务信息真实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财务发展,虚假或真实程度不高的财务信息易忽视相关主体权利预测,增加财务风险,加上欠缺成熟的预警体系加以处理,一旦财务风险发生,企业可能性发生连锁瘫痪,处于重大危机之中;另外,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部门核心人物,其能力素质的高低对财务风险发生起着直接影响,素质低下且欠缺责任心、归属感的财务人员可能性造成财务风险,阻碍企业发展。

二、如何做好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作

(一)建立金融风险意识

建立金融风险意识是企业发展与强化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就目前而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首先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勇于面对金融风险;其次需要多渠道了解市场特征,即市场具有多面性特征,外在金融风险善于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内在金融风险则需要保持税利的目光并不断提升风险意识。另外,自我评估有利于提高企业对自身市场地位认知,对自身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了解。企业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性工作,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撑与帮助,通过与国家政策向融合构建符合现实需求的应对对策,有利于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效率,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二)明确金融风险管理目标

明确管理目标是贯彻落实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避免实践中出现随波逐流现象,所谓明确管理目标即以企业当前发展情况与实际承载能力为依据明确企业所能负担风险类型与程度,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措施。一方面,企业需要高度关注金融风险管理成本控制,选取符合市场发展特征且最具经济性的管理措施进行金融风险预防,从现实层面来说,该举措是风险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管理项目还是费用支付均需认真核算,这就决定了财务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确保核算结果的有效性与风险管理目标的科学实现;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层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若企业长期面临金融风险,内部员工难免遭受影响,出现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而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其工作态度与效率对企业生产活动运行起着关键性影响,所以企业领导层需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推行安全保障方案缓解员工负面情绪,激发员工归属感,强化员工就业保障,为企业运营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做好金融风险预测预防工作

企业应在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构建金融风险预测预防体制,该体制对经济活动推行与经营方向明确具有积极作用,对提升金融风险预测预防科学性与实效性起着显著意义,就以投资项目评估工作为例来说,该项工作相对复杂,需要诚邀专业评估工作人员参与,即针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能性收益与潜在性金融风险预测并将结果反馈于企业,企业结合预测结果作出是否投资该项目的决定。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构建在现实需求基础上的信息分析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生产活动,具体的金融市场分析与评估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多渠道收集所需信息,以此为参考组织生产活动。为了更好地提升金融风险预测预防准确性与有效性,企业还应将经济项目责任落实到个人,不同经济项目对应不同负责人,此种做法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避免发生问题互相推卸责任,而且便于经济信息获取与反馈,即通过整合、分析将所获经济信息反馈于企业领导,提高企业领导对经济活动实际情况的认知与把握。

(四)提高对金融风险监督管理的重视

金融风险监督管理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一方面,构建专业化部门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主要工作任务在于明确管理目标、分析金融市场特征与发展趋势,要注意的是,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并非固定不变,与金融市场发展有着必然联系,需根据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日常工作过程中,该部门工作人员应定期向企业管理者反馈经济活动实施情况并就实施过程中面临金融风险作出合理分析,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纵观西方国家企业管理,不难发现其先进理念与优秀经验,故我国国企应科学借鉴西方国家企业先进理念与优秀经验,尤其是金融风险管理理念与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大内部员工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力度,引导全体员工形成风险管理意识,最大限度地保障内部体制的贯彻落实,为金融风险管理铺垫坚实基础。

金融风险管理篇(6)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业里,金融创新是发掘潜在利润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金融业开始重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金融创新的可持续效应,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

一、金融创新概念

金融创新问题首次被提出是在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撰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我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各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及对各要素进行创新性变革而创造产生的新事物。从以往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金融创新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是将金融行业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作为一次次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没有金融创新的存在就没有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中观层面是指政府或金融机构为转移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适应经济环境,通过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一个具有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高效率资金营运体系的过程。微观层面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对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可分为信用创新型、风险转移创新型、增加流动创新型和股权创造创新型。

由此可知,我们可以认为金融创新是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创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目前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的过程,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二、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表现

任何创新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而这种风险有的是可预知的,有的是不可预知的。金融创新活动也势必无法摆脱金融风险的束缚,随着金融创新的全面发展,金融风险也会随之加强,随之而来的是复杂化和集中化的高风险。其具体表现为:

首先,金融创新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加强。金融创新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这种风险是金融中介组织普遍面临的风险,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都会受到金融风险的影响。资本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金不足,资产规模小和业务风险突出。而货币市场主要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盈利水平下降、不良资产比例增高。金融市场通过创新来不断地赢取潜在利润,但由于市场基础条件的缺陷,导致创新风险的加强,这需要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来弥补风险所带来的隐患。

其次,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加剧。金融系统是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有机体,市场资金通过系统从资金盈余方向资金短缺方移动。这种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系统使得金融机构间保持者密切的交往,形成了以资金为纽带的合作关系,而这种相关性也导致了个体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直接波及到系统内的其他金融机构,这种金融风险具有迅速扩张的特点,从而直接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经营风险加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机构间的不断竞争,而这种竞争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只求高收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必然会伴随着高风险到来,这便导致金融机构信誉值的下降。这直接加深了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经营的潜在风险一旦变成现实必将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对策

金融创新为金融行业带来潜在盈利的同时,也使得金融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需要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风险已经成为金融中介结构面临的主要风险。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所创新的金融工具具有较低的风险定价,风险转移能力也较弱,因此,提高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是目前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金融创新的驱动下,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也要进行改善。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平稳有序进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一定程序,对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行检查、组织、协调的过程。政府监管部门既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规范创新行为,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又要完善相关的金融政策和法规,建立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创新环境。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势必加强了国际化的金融合作。加强国际金融行业的合作可以了解国际先进的金融理念,通过金融市场信息共享能够为金融创新提供宝贵的知识型经验。不仅如此,我国监管组织还可以参与到国际监管组织内,参照国际化标准制定我国金融业务的相关规则,使之达到全面的金融合作。

四、结语

金融创新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成长需要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共同推动。政府监管部门要将公共利益放到首位,监督金融中介机构向金融投资者告知风险信息,使金融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政府监管部门还要与金融机构共同履行对金融投资者教育的责任,无偿性地向金融投资者普及金融知识。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充分分析金融市场状况,对金融产品的研发要立足于当下金融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更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郑明川,包万根,蒋建华.论我国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管理[J].商业研究,2003(20).

金融风险管理篇(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刺激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群众对金融机构提出了全新的服务要求,促使我国金融机构不断深化改革自身的发展模式,创新推出更多元化的服务以及金融产品,使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丰富,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做出了重要的作用。但金融市场在不断创新服务与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更新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导致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影响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1金融创新下我国金融活动的特征

1.1金融业务无纸化、便捷化、高效化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13.45亿户,其中使用3G和4G用户的人数为9.97亿人,占移动电话用户74.1%,并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长中。而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3.1亿户,而目前我国家庭户数约为4亿户,占比约77.5%。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从2015年底的40.1%提升到61.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从2015年底的50.4%提升到71.2%而根据联合国旗下机构优于现金联盟的报告称,2016年我国社交网络支付市场规模达到了2.9万亿美元,在过去的4年之中增长了20倍,而2016年全国的GDP总量约为10.79万亿美元(人民币74.41万亿元),网络支付占比达到了26.88%这一惊人的数据。综合以上报告数据可见我国线上市场的巨大,而金融业务的重心也已经逐渐由线下转至线上。为了占据这巨大的线上市场,各家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纷纷向线上转移。在服务方面,商业银行在续网银之后,开始推行手机银行APP;而业务方面,则推出了诸如快贷、闪电贷、浦银点贷等一系列以手机银行为基础的业务。其他金融产品还有支付宝借呗、微众银行微粒贷、京东金条等。一改以往由传统的线下办理签订纸质合同、放款的方式,转为电子渠道自助申请、在线受理审批、线上签约、放款的模式。办理过程中,所需提供材料极少,而整个业务信息都转变为电子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业务办理的效率也有了大大提高,办理时程由以往的数周缩短到数日,甚至数分钟。

1.2金融产品多样化、复杂化

金融应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金融存在的根本价值。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都在积极进行转型,而国家也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各种金融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互联网P2P贷款、众筹,借呗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模式及产品不断涌现,甚至还有平安陆金所推出了挂钩美股苹果财富汇、联结黄金指数等挂钩类结构性的金融产品。这些挂钩类结构性的金融产品,其产品结构、运作方式、收益计算方式、收益不确定性程度复杂难辨。

1.3金融机构集团化、综合化

在传统金融市场的调控下,不同的金融机构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金融服务,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业务界限,使我国金融机构发展较为独立,较少受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所波及,但是随着众多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涌入,给我国传统金融市场带来极为强烈的影响。加剧了各个细分金融领域的竞争,导致仅依靠单一业务经营的金融机构发展越发困难。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2016年上市银行的整体利润为1.3万亿,净利润增长率为0.91%,而2014年,上市银行的净利润为1.18万亿,净利润增长率为7.29%,下降幅度高达87.52%,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而为了提高自身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断调整自己的金融服务,增加自己的金融牌照,使业务界限逐渐淡化,开始进行多元化经营,实施集团化运作。

2在金融创新条件下我国的金融风险

2.1信息安全风险及风控机制弱化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个人隐私、业务数据泄露的信息安全风险。小有层出不穷的银行卡盗刷;大到如SWIFT系统风波导致各国银行损失上千万美元,这样惊人的事件。业务流程的便捷化、高效化,也就意味着流程简单化。金融行业多年来所经历的各种风险事件,导致其业务流程办理的每个环节,每个内容,在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损失教训。因此,流程简化也就意味着风险防控机制的弱化,会导致业务风险的增加。

2.2授信误判风险

多元化金融创新产品的产生,虽然给金融服务消费者提供不少便利,但对于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却带来了新的风险。不少创新性金融产品,如阿里巴巴的借呗、京东的金条、各互联网平台的P2P贷款等,由于诸多原因,未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其业务信息未反映在征信报告上,是仅存在其体系中的信息孤岛,对主要依靠征信报告判断企业负债情况的传统金融机构,或是单纯依靠大数据模式的普惠金融机构等,都会极易形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导致做出错误的增信判断,从而加大了损失的风险。

2.3集团化多元发展带来的经营风险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必然会导致资源分散化,此外各项经营成本控制;新旧业务转移的合法合规性;新业务开展的考核制度、指标;盈利状况不佳的业务的取舍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都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3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首先,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是处于对立的关系,金融产品的创新,首先是为了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其资金需求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或转移风险的目的上进行的金融创新。这就导致两者在产生本质上的对立。其次,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在给客户带来新的产品之时,也会带来全新的金融市场风险。因为旧金融产品的风险虽然得到了降低,但同时也将其原有部分金融风险进行转移,使得一些金融风险偏好者成为了新的风险承担者[7],从而有产生了新类型的风险。为了应对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型风险,风险管理也在不断提高,使金融市场可以处在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中。虽然一些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但金融风险管理也要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8]。

4金融创新条件下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加强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构建完善的防范制度

数据泄露,既有可能是用户金融知识缺少、信息保护意识淡薄、自身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也有金融机构信息系统不完善(如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数据提取及使用、密码管理、网络访问等环节管控不严等)造成的,或者是内部员工为一己私利泄露所造成的。因此要分为两方面进行管理防范,对外,通过开展理财沙龙、发送短信微信金融风险提示等模式,加强对用户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内,则要不断更新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岗位监督机制、责任约束机制,通过长期性、连贯性的培训,强化员工金融知识,学习违法违纪案件的警示教育等方式,降低信息外漏的风险。

4.2把握核心兼顾全面,业务流程再造

首先,要对整个业务的流程进行梳理,把握各环节内容意义及重要性;其次,在兼顾各方要求,保留重点数据环节后,再对重叠、次要的部分进行精简压缩;最后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的再造。再造过程中,金融机构可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也就是“程序化”准入授信管理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对信贷程序的审查工作效率,并且要对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进行全面的监督与评估工作,使我国金融信贷流程在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信贷信用审查质量,对资金安全的保障以及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4.3重视机构之间的信息合作,建立金融风险防火墙

首先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合作模式,从而在多元化金融创新产品不断产生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机构之间的控制与监督管理工作。其次,要针对创新金融产品出现的特征,将不同产品的业务信息进行有效联系,逐步搭建强大的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使传统的金融机构改变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授信判断。最后,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提高金融市场的把控与监督效果。

4.4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内部运行管理

首先金融机构不能盲目地开展金融创新活动,要寻找科学的创新规律,促进金融创新健康发展,要重视金融机构内部的协同运行管理,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其次,要建立抵御金融风险的制度,尤其是在金融机构集团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科学的金融风险防御体系,并尽可能的降低金融机构内部风险发生的概率。再次,要深入分析金融机构内部创新业务,将重叠业务进行整理,取缔重复出现的金融业务,精简业务条线,提高管理效率。最后,要依据内部实际发展情况来考核创新业务,也深入分析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方案,从而在依据相关法律要求的情况下,扎实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中,我国金融行业与国际金融行业的发展朝着一体化方向进行,从而使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为了能够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同样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因此,积极分析金融创新下我国金融活动的特征以及金融风险,并简单阐述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从而寻求金融创新条件下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此提高金融创新条件下我国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范思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24).

[2]宫超.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

[3]刘玲.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品牌(下半月),2015(08).

[4]杨巍.基于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5).

[5]杨闻,杨茜.浅谈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4(29).

[6]彭超.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小微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4.

金融风险管理篇(8)

二、金融投资操作风险分类

第一,人为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很多时候都是人为因素所致,金融投资市场其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投资操作过程中作为投资主体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减小操作风险。金融操作风险是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当中的,投资者可能因某个阶段操作有误或考虑不全而随时导致风险的产生。金融投资的操作是需要依靠人类这个主体来完成的,这一主体是具有其自身主观思维的,作为金融投资操作者由于个人素养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从而导致了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类风险的存在虽然比较普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只有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才能更好进行金融投资操作的风险管理!第二,内部操作风险。金融投资市场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各金融投资机构相互关联,其内部管理的不合理I生很可能导致操作风险性的形成。一旦金融投资机构业务操作速率过低,这肯定会导致金融投资的内部操作风险陛增大,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金融投资机构的硬件设施如果不能满足投资业技术要求,或是应用软件等基础设施太过陈旧,这都不利于金融信息的准确快速获取,对于金融投资者来说及时准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都会增大技术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内部操作风险是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金融投资市场复杂性以及其内部管理的不合理性都可能产生内部操作风险,从而致使金融投资操作风险的产生,为了维护金融投资市场的稳定秩序,就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减小内部操作风险!第三,市场风险。在金融市场中,价格转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所以投资者遇到市场风险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风险。金融投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投资重组的情况,导致投资者的资金变现困难,使投资者所持有的流动资金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支付。这种隋况下很容易造成金融产品价格波动,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诱发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无疑加大投资者进行投资操作的风险,要想更好的管理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就必须更好的进行市场风险的控制。第四,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样,也是金融市场中很常见的一种风险,主要是交易对方未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导致的一种违约行为,所承担的风险。信用风险也可能因为债券持有发行人没有按照规定支付到期款而引发的金融投资资产损失的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金融投资产品的不断丰富,加大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从而诱发金融投资风险,只有减小信用风险的产生,才能更好的进行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

三、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管理要提高职员的素质。金融机构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扩大“高、精、尖”人才的吸收途径。金融风险产生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人为原因,因此要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对于已就职的员工,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树立员工的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可以使员工严于律己,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从而推动金融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员工之间要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协助能力,促进员工互相交换知识见解,尽量减少操作风险的出现。通过培训还可以倡导员工爱岗敬业。金融机构也要培养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加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宣传,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慢慢渗透到员工当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完善内部管理。在金融投资过程中,要想减小操作风险,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投资机构需要将各部门相关职责具体化,以此来提高金融投资机构操作速率,并根据各金融机构的特点制定出详细的监管条例和相应的惩罚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减小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来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良性健康稳定发展。金融机构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要做好规避风险的事前工作,当风险出现时,也要及时有应急预案。通过完善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加强了金融操作的管理,减少了操作风险出现的机率。第三,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操作风险存在于金融投资的整个过程,标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可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应涉及到投资机构的每一个部门,深入到每一项投资决策,投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周密的投资计划,做到投资决策的标准化、规范化,尽量减小投资风险。要严格要求金融投资人员的操作手法,降低内部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操作风险为金融投资带来的危害。第四,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做好风险评估。为了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减小投资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工作人员可根据金融机构的特点为风险管理建立一个范畴以及目标,并且可制定一些短期的具体目标,以确保风险管理的工作可以稳定的发展。如建立一个详细损失事件报告制度,针对风险采取连续的检测并定期进行报告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操作风险管理的需求,持续的检测为分析操作风险积累可参考数据,分析单独的损失事件和风险的过程以及资源的分配,以此来确定特定损失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从而得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同时,在投资操作过程中参投人员可针对风险进行评估,了解损失事件产生的概率,找出潜在操作风险,明确重要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篇(9)

关键词:

金融创新;风险管理;规避风险

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处于市场监管庇护下,因为长期的庇护,使得我国金融机构自身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较小。无论是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还是1994年开始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动都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几乎使得一些国家几乎破产,可见金融危机对国家产生的影响较大。而这也说明。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稍有不慎,都会给一个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创新活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面临的问题困难持续增加,我国在迎接新的挑战,但金融创新成功,我国的经济必然会显著提高。对于金融创新,我国需要提出相关的要求,让风险管理成为金融创新的“护身符”。

一、关于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

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组和创造性变革创造和引进的新事物。现如今,金融创新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金融机构要能了解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方面。产品同质化是金融创新一个主要的方面。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效益显著增长,这不仅改善了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使得我国证券交易和银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但是从另一角度分想,产品同质化在金融创新中属于较为普遍的现象,实际上,并没有起到金融创新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国过于重视理财创新。当人们的生质量得到改善时,人们就开始利用手中闲置的资金进行理财,而金融行业就开始抓住这一机会,不断的创新理财产品,并向人们推进。理财产品形式多样,导致金融市场出现非平衡状态,如不加以管理,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则会下降。所以,我国金融机构要能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进而促使金融机构正常运行。

(二)金融创新和金风险管理主要的关系

实际上,风险管理和风险创新这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金融创新要想长久的发展,金融创新就要依赖金融管理。如果缺乏金融管理的支持,金融创新则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根本。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保证金融创新和金融管理相互促进和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对于金融机构分析的管理,我国要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金融机构要充分的利用金融创新降低金融风险,维持经济效益的平衡,这样就可以实现实现了宏观风险的有效转移,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支持。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对于金融创新所带来风险,我国金融机构要做到正确面对,金融创新的形成促进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使得金融产品逐渐具有标准化,而这也为金融投资者创建一个较为有效的投资方法。但是,尽管如此,在进行证券交易的过程仍然会产生大量的问题。首先,站在银行的角度分析,在进行证券交易时,金融机构要确保所引资产具有质量的保证,否则,资产所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投资人所投放的资产,也应符合相关的要求,这样就可以避产生不良资产的问题。其次,金融机构应对货币当局展开深入的和研究,货币当局使得金融机构面对的风险增加,证券交易要迎接更多的挑战。例如:货币当局会导致银行出现负债的情况,这样就会降低银行的控制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力。此外,证券化交易的资金具较强的流动性,通常情况下会,证券会代替货币,形成货币的垄断,这样一来,货币在市场中的竞争则会越来越激烈。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旦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失败,整个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这个国家朝负面发展。为了必然金融创新对国际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进行金融创新时,金融机构需要选择强有力的金融工具,为金融创新提供一份保障。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投资者的支持,否则,金融机构则无法将存在的风险转印。金融市场形成的冲击力和破坏性是普通金融业务无法比拟的,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勇气,面对金融风险,勇于挑战。金融创新之所以会产生风险,其主要的原因和市场机制有着较为重要的联系,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发展机制缺乏完善性,都会对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只要经济体制发生改变,金融市场的价格就会波动的现象。一系列的国际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发展金融行业的过程中,进行金融创新时,我国要能不断的完善经济体制和市场发展继续,做好市场的宏观调控,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金融机构,要及时的进行调整。

三、针对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提出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为金融行业的创建一个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

通过分析国内国外金融行业发展的情况,可以发现,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金融创新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我国对于金融创新的态度应是鼓励推进,而不是限制金融创新。为了促使金融创新在金融行业中产生良好的作用,我国对金融创新可以适当的放松监管,但并不可以完全放弃监管。对于一些违反法律法规,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创新,政府要增强监管力度,让金融机构掌握好金融创新的尺度,这样金融机构才会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的进行金融创新。政府在监管的过程中,也要找准切入点,完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我国政府才能金融行业创建一个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制定相关的发展制度,完善金融创新的体制,进而为金融创新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做好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工作

在展开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金融机构要能清楚的认识到金融创新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我国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能深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从此次危机中探究影响金融创新的因素,这样就可以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其次,面对日益增加的金融风险和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制定合理的防范风险制度,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并结合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估预测体系。金融机构切勿盲目从事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工作,否则,只会导致问题加剧。

(三)完善国内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方针

现如今,金融行业发展较为自由,这主要是因为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同时,还要与金融机构做好沟通协调,这样才能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发展也需要支持。因此,国内的金融机构要同国外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合作时要能为完善合作方针,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国际合作的局面。

(四)为金融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研究显示,金融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二是金融机构的建立;三是金融制度的改革。如果在选择创新金融产品,就要充分的考虑金融危机对资产的影响,我国正处金融创新初级阶段,如果想要衍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就要利用先进的金融技术,但是金融技术又较为复杂,所以,我国金融机构切勿好高骛远,在进行金融创新时要能面对现实情况。其次,则是建立新的金融机构,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在市场的发展形式属于混业经营,我国在推进混业经营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能到混业经营模式完善成熟后,才可以建立新的金融机构。针对上述分析,我国如果想要为金融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则应从金融制度入手,全方位的对金融制度进行改革,落实改革后的金融制度,加强金融制度的实施力度,进而有秩序的进行金融创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金融创新条件下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我国金融机构就要制定完善的金融创新机制,并且要在实际的工作中落实金融机制,让其制度起到良好的监管组员和约束力。其次,政府要不断创新激励约束制度,对金融机构加强管理,这样就可以及时的掌握经济周期性风险。我国要能采用合理的方法,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这样我国金融机构才能形成良好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机构要能根据市场的流动性,不断的推出新的金融工具,这样我国金融机构才可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规避金融风险。

作者:荆典 张海韵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金融风险管理篇(10)

1.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金融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监控力度,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内部审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运作水平、抗风险能力。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管理与协同的作用。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实现实时识别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监管目标,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其可以上至企业的机构设置,下至企业的人员配备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工作,是从客观的角度,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与管理。以金融企业经营的实际利益为基本点,对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与辨别,合理的确定风险防范的有效建议与措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而科学的评估风险,促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2.内部审计工作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顾问与咨询作用。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于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部门。这一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环境下进行的必备条件。独立于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保持相对客观的立场,认真的分析存在风险的假设条件,并按照正常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科学的作出审计风险的评估,并可以直接上报到董事会。因此,内部审计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的规避各个部门之间的行为,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发挥顾问与咨询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的观念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过去控制导向的位置,无法及时的完成向现代审计工作的转变,致使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动的承受审计风险。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评估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事项的发展目标完成,风险评估速录不清晰,无法将全面的审计报告与制定的审计计划与风险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部分企业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因此,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无法进行一定的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失去了一定的存在的意义。

2.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质量控制措施。

2.1转变工作观念,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经关卡,风险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经营目标。因此,以风险为出发点与核心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金融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管理中,应在实践工作中,转变工作观念,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促进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化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要把参与风险管理计入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将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达到科学发展的目标。

2.2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发展中,无法避免的一项工作,因为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细节中。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在一次工作中将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应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将风险审计的观念以及方法,切实的贯彻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科学的评价企业审计范围内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重大的投资、债务重组以及重点项目的评估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此外,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出必要的风险评价,明确管理者前后任的经济责任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必要措施。为金融企业的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 下一篇: 多媒体广告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