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5 17:57:04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1)

一、发展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牵动村民收入增长的快速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08年末,全村建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生产发展:主导产业干鲜果种植面积达到 亩,年销售收入实现 万元,种植干鲜果农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00%,户均 亩。全村工业总收入 万元,人均实现收入 万元,年均增长 %。村集体收入达到 万元。

2、生活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 元以上,到2008年达到 元,外出务工人数 人,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 元。基本消灭特困人口。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平方米。

3、村风文明:计划生育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参加合作医疗农户100%。村有活动中心、书报阅览室、文化广场、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创建和谐家庭,培训新型农民。全村无偷盗行为、无犯罪案件,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100%。

4、村容整洁:全村主干道全部铺上油面,架设太阳能路灯。村路绿化率达到100%。建成垃圾处理中转站,保持全村清洁卫生。初步建成村民集中居住、住宅样式统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定居点。

5、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实行村务公开制、财务公开制、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制,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100%,对两委班子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干鲜果种植产业,到2008年面积增加到 亩。引导农户发展“五味子”生产,使玉米等低效农作物逐步退出耕地,到2008年“五味子”生产面积达到200亩。

2、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柏油路6公里,实现组组通油路目标;新修自来水井3眼,自来水入户率100%;治理河道7.6公里;修建桥梁6座;建设蔬菜气调库1000平方米,调节干鲜果及蔬菜供应峰谷;老厂房翻建2000平方米,修渔池3个,增加村集体收入;完成爱河提水工程及蓄水池、管网建设,做到水系畅通。

3、亮化、美化人居环境。架设太阳能路灯,完善亮化工程;搞好村路及庭院的绿化美化;主干道旁设垃圾箱26个,购买垃圾清运车一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完成居民定居点的选址,初步建成住宅样式统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村落。

4、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一个党员(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一个书报阅览室,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一个标准的卫生医疗室,增添一批体育健身器材。

通过三年努力,全村100%的农户都有一个5000元以上的增收骨干项目,都能用上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全村实现“八个联”:交通道路联成网、公共汽车联村组、水利灌溉联到山、绿化美化联庭院、技术培训联市场、骨干产业联成片、文化医疗联农户、文化阵地联民心。

三、实施措施

(一)坚持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在新村建设中的积极性。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建设活动的力量源泉。村两委要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规划、建设的过程置于村民的监督中,让村民参与规划,参与建设,让他们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家业来办、产业来兴、事业来管,把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2)

1.1规划名称......................................................................................................................4

1.2建设单位......................................................................................................................4

1.3建设范围......................................................................................................................4

1.4建设内容......................................................................................................................4

1.5规划投资......................................................................................................................4

第二章基本情况.........................................................................................................................................................4

2.1自然环境概况..............................................................................................................4

2.2土地利用状况..............................................................................................................5

2.3社会经济状况..............................................................................................................5

2.4情况分析......................................................................................................................5

2.5目前存在问题..............................................................................................................8

第三章指导思想.........................................................................................................................................................8

3.1指导思想......................................................................................................................8

3.2建设原则......................................................................................................................9

第四章 总体目标...................................................................................................................................................10

4.1生产发展....................................................................................................................10

4.2生活宽裕....................................................................................................................10

4.3村风文明....................................................................................................................10

4.4村容整洁....................................................................................................................10

4.5管理民主....................................................................................................................10

第五章建设任务和内容......................................................................................................................................11

第六章效益分析......................................................................................................................................................13

第七章保障措施........................................................................................................................

..............................137.1领导措施....................................................................................................................13

7.2宣传措施....................................................................................................................13

7.3政策机制....................................................................................................................14

7.4技术保障措施............................................................................................................14

7.5资金保障措施............................................................................................................14

7.6把党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14

7.7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15

第一章概述

1.1规划名称:__县__西镇__村委

20__—20__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1.2建设单位:__西镇__村委

1.3建设范围:规划建设涉及全村委12个自然村。包括:大毛忽洞、小毛忽洞一、小毛忽洞二、小毛忽洞三、金坝壕、河沿、乌兰忽洞、上队、下队10个村组。

1.4建设内容:1、退耕还林 2、舍饲圈养 3、修建公路 6、建公厕 7、建村卫生室 9、机电井修复及配套 12、劳务输出 13、饲料种植加工 14、搬迁

1.5规划投资:项目总投资1383.5万元;需上级投资。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__村位于__西镇镇政府所在地东约10公里处,全

村总面积37657.6亩。辖10个村组,共7个自然村。

2.1.2地形地貌

全村委境内大部分属缓坡丘陵,有部分低山,少量滩川地,平均海拔1300—1500米。

2.1.3气候

该村委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220mm左右,无霜期90—105天左右,年日照3000多小时。属典型的干旱少雨,靠天吃饭地区。

2.2土地利用状况

该村总土地面积52657.6亩。其中,耕地33744.6亩,占总土地面积64%,丘陵河川地16250亩,占总土地面积31%,林地820亩,水浇地260.6亩,15度以上坡耕地270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25%。

2.3社会经济状况

总人口2157人,共490户。近年来本村农民由于生计等多种原因外出流动1619人,占总人口的75%。留守人员基本是:老、弱、病、残、幼、孤和少数务农人员。

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小麦、马铃薯、油菜籽、油葵、花葵等。20__年粮食总产量141482公斤,牲畜存栏2182头(只),20__年人均纯收入1498.12元,没有村集体收入。

贫困人口542人,特困户人口100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为1439人,享受低保人数为25人。

本村目前未发现矿产资源,也无驻村企业,仅有的两家油坊也因油料短缺而早已关闭。

各自然村均呈现一种寂静、萧条、衰落的景象。

2.4情况分析

2.4.1人口及外流情况

全村总人口2157人,共490户。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无雨、禁牧闭荒,农牧业收入剧减以及子女教育、外出务工等多种原因外出流动1619人,占总人口的75%。而暂时未外流的人员基本是:老、弱、病、残、幼、孤和少数务农人员。经调查,在留守人员中除孤寡老人外继续流出的意向很大,外流的趋势仍然很明显。可以推测,在当地经济没有新的发展或增长点这一状况的继续存在下,农民的继续外流是必然的。很可能在几年后全村迁移、村落搬空,出现历史性的非政府行为的自然人口大转移。所以,在以人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新农村的建设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人——人口的稳定性,这一因素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及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

2.4.2农业及工副业情况

本村总耕地面积33744.6亩,常年耕种面积约为28192亩,耕地使用率是83.5%。其中15度以上坡地共270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25%,而19.75%的5552亩较平坦的耕地又零星分散,改造成传统水浇地的可能很小。几年来连续干旱,无法耕种,截止今年已是第三个旱灾年,收入甚微。本村的耕地要想摆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必需大力发展喷灌式的水浇地,但是,据调查,当地挖井找水很困难,就连人畜饮用的井水也逐年水位下降,难以找到新的水源。所以,本村的农业发展任重而道远,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困惑,亟待寻求新的解决思路。

另外,本村目前未发现任何矿产资源,也没有驻村企业,原有两家油坊也因油料短缺而早已关闭。

2.4.3畜牧业及禁牧情况

本村共有牲畜总数2182头,其中家禽235只,猪109头,占总数的16%,其收入甚微,农民权当捎带着饲养,贴补生活之需;全村共养羊2070只,占牲畜总数的84%,是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羊肉和羊毛的微薄收入补贴维计农民的基本生存,在农业受旱收入不济时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

说养羊收入是当地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实施禁牧闭荒政策,提倡舍饲圈养,由于农民没有做好羊种的改良和饲草的引进种植,不能放养又无饲草供给的情况下只能卖羊、杀羊,羊的数量急剧减少。尤其今年旱灾严重,更无饲草喂养,各村各户纷纷将自家剩留的几只羊继续变卖,虽然知道羊还不肥、还不到卖的季节,但是都想尽量减少一点损失,挽补养羊的最后一点收入。可以看得出,农民传统式养羊的这一牧业收入将很快进入历史,将永远消失。所以,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正处在历史性的变革中,走舍饲圈养的路是最好的选择。2.4.4合作医疗参合情况

本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为1439人,参合率66.7%,造成参合率底的原因有:外流人口联系信息不畅,不能及时办理参合手续;办理参合手续时限较短;办理参合时间宣传不够,农民知晓率不高;部分农民还没有完全认识和接受参加合作医疗的意义;定点医疗机构有限,加之农民流动性大,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2.4.5河沿自然村不宜继续留存的情况

河沿自然村应有126人,外流101人,现常住人口25人,除学生外仅住10余人;无法开展农牧业改造及一系列集体性生产生活活动,缺乏互助条件,生活不便,常年干旱,自然条件恶劣,又无水浇地发展条件,所以不宜继续留存。

2.5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近三年天旱,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收入下降,返贫现象严重。

二是外出人口多,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

三是水浇地少,且不能保灌。坡地多,难以保证连年丰收。

四是农民文化知识层次较低,接受科学技术能力较差。

五是农业产业链短,产业化水平低。主要停留在出售土豆、肉类等初级农产品。

六是养殖业发展缓慢,效益低下。主要是品质差、良种化低、科技含量低、专业化水平低、经营方式落后,加上资金投入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使养殖业的饲养规模和效益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上。

第三章指导思想

3.1指导思想

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__西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为从根本上改变该村的面貌,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走上富裕之道,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利用三年时间,以“收缩、集中、转移”农牧业人口为突破口,以农田水利建设、舍饲圈养、异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等工程为载体,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大投资,开展各类项目,建立起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农村面貌大变,农民收入增加。

3.2建设原则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学教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围绕结构调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农村康居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统筹发展思路,走科学发展道路,使新农村的建设规划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尊重民意,切合实际。遵照市委关于农村牧区实施收缩、转移、集中的战略部署,实施“退耕还林、禁牧闭荒、舍饲圈养、撤村收缩、人居集中、劳务输出、逐年迁移”等一系列发展思路,逐步建立“以商富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快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3.2.1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科学安排各类建设项目。

3.2.2尊重民意,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

3.2.3坚持统一领导,合理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

3.2.4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头投资,发挥各方面的能力。

3.2.5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整体推进。

3.2.6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种殖和养殖示范基地。

3.2.7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3.2.8坚持把扶贫移民,新农村建设和劳务输出相结合。

第四章 总体目标

到20__年末,81%的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建成以舍饲圈养为核心的养羊业、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1生产发展:20__年,81%的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共退耕地27100亩,改善生态环境。剩余9%的耕地将努力改造成水浇地,为舍饲圈养配套种植饲草料,同1时完成羊种的改良。建成健全劳务转移机制。

4.2生活宽裕:到20__年末,全村户籍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以上。基本消灭特困人口。

4.3村风文明:计划生育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参加合作医疗农户100%。村有文体活动中心、村卫生室、书报阅览室等公共设施。创建和谐家庭,培训新型农民。全村无偷盗行为、无犯罪案件,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100%。

4.4村容整洁:全村主干道全部修缮,架设太阳能路灯。保持全村清洁卫生。初步达到村民集中居住、生活方便、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定居点。

4.5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实行村务公开制、财务公开制、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制,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100%,对两委班子满意率达到98%以上。

第五章建设任务和内容

计划在三年内完成以下目标:

5.1坡地退耕还林面积27100亩,投资406.5万元。

5.2

水利工程 建设机电井10眼,配套喷灌设施,水浇地改造工程。项目实施后平均每个村组1眼机电井,人均3亩水浇地。项目总投资300万元,需帮扶300万元。在所辖10个村组实施。5.3舍饲圈养工程 建设标准化棚圈及配套设施100个,购进种羊20只。项目实施后每个村组10个棚圈,2只种羊,每个棚圈配套3个青储窖。项目总投资320万元,需帮扶320万元。在所辖10个村组实施。

积极争取内蒙古赛阳牧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为舍饲圈养作好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走科学喂养之路。在内蒙古赛阳牧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引进高质肉羊,改良种羊,完、善技术难题,全部闭牧,实施舍饲圈养工程,并与内蒙古赛阳牧业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建立长效供需关系,成规模发展高质肉羊养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全部采用舍饲圈养方式,提高牧业收入。

5.4村卫生室:100平方米,配套医疗设备,投资15万元。

5.5建公厕10个,投资10万元。

5.6维修15公里村级公路,安装村中路灯,需投资65万元,保持全村清洁卫生。初步达到村民集中居住、生活方便、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定居点。

5.7河沿村实施整村搬迁,投资252万元。

5.8维修原机电井3眼,配套机泵3台,投资5万元。

5.9发展优质饲料地200亩,投资10万元。

5.10健全劳务转移机制,要引导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同时外出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也可使当地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增收。

实时根据全县对村庄整体搬迁的政策,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镇居住,增加就业几率,改善教育、医疗等生活条件,推进城镇化进程。

5.11对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扩建,公共设施集中布局,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集中居住的村庄应统一规划,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宣传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劳动力市场信息等。有针对性的向农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以实际事例教育、帮助农民破除“故土难离”的狭隘思想,使广大求职人员确立外出打工是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致富创业的新观念。对即将走向社会的男女青年和村中富余劳动力,集中开展宣传发动,在全村营造关心、支持人口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

5.12搞好弱势群体的五保,低保、医保工作,并大力推广社保,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能够达到最起码的保障。

第六章效益分析

三年规划实施之后,可给__村委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新的意义,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经济收入得到进一步增加,医疗卫生、通讯、交通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完备,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农业、畜牧业、林业等项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七章保障措施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实施,重点做好下述工作:

7.1领导措施

规划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步调,为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内容,村委在镇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团和村委下派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由村委会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村小组组长协助工作。

7.2宣传措施

充分调动本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新农村,广大农民既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中,要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想所需,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发挥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励办大事。在工程实施前村委一定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大力宣传国家、自治区、包头市、__县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7.3政策机制

按照各级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和下派新农村工作团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各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7.4技术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要与各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协调配合,同时要积极与林业、农牧、水利、广电、劳动、民政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技术及资金上的帮助。

7.5资金保障措施

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并加大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和力度,争取外来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保障资金到位,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

所有资金将实行“专户存贮,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各项投资按照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同时要聘请镇财务工作人员成立财务监审小组,负责对资金的运作管理,确保各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7.6把党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

我们一切事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发挥好村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的作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整党员结构年轻化,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村党员成为推进__村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7.7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3)

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围绕经济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企业搞服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围城经济。掌握投资各项目的引进,结合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及新一轮环境经济的高质量需要,选好项目,抓好村现有土地的开发,按集约化开发的要求,做好土地的规划,实现土地的最有效利用,以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态势。

2、今后三年来经济发展的措施、规划目标

(1)全力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四方资金进)入园区。全力抓好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工业集群的发展。花大资本,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走出去,引进外部资金,做大、做强经济规模。

(2)运输业发展规划:成立运输集团公司,将村四个运输队,365部运输车辆实行集中管理、集中营运。健全组织、培训专业技能人员,逐步形成运输业集中有序健康发展,打造运输业品牌。

(3)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对商业、服务业户除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外,还规划出专门的商业、服务业用地,逐步实现商业、服务业网点的一体化、集约化。

(4)养殖业发展规划:现有养殖户42个,到2008年争取养殖户达到60户以上,其中养牛户10户以上,出栏牛300头以上,大型猪场6个,出栏猪达到3000头以上,养鸡专业户达到50户以上,年产成品鸡80000只以上。

(5)工业发展规划:

二、生活宽裕

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150元,目前,家家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家电、有专用卫生厕所,10%以上的农户有私人轿车;摩托车,老年车等基本交通工具达到85%。

三、乡风文明

始终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科学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以开展学科学、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加大公民道德、政策法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民间文艺活动,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培训中心,建立图书室,阅览室,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其次以实现“平安XX”为目标,继续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禁毒、老年劝导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毒、盗等违法犯罪现象;继续开展“创十星、评十户”、“争五好”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理事会、村规民约执约队,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农村医疗合作站,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彻底消除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通过乡村文明建设,争取全村达到无违法犯罪、无聚众、无打架斗殴、无吸毒迷信,形成崇尚科学、行为文明、尊老爱幼、邻里互相、人心思上,人心思好的良好氛围。

四、村容整洁

从2008年5月开始,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整体推进村容整洁,目前,“三清”工作在全村已全部展开,实现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全面实现了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

随着工业区的发展,人均占地不断减少,为保障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市区统一规划,拟定将现在用三年时间把分散型居住村改为集中型居住村,彻底取消零散居住区,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建成统一模式型村民居住楼房。实行统一居住、统一管理、统一配备居住设施、统一分配住房。实行统一集中居住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卫生所、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商场、宾馆,健身场等服务场所为一体,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城市化,实现村民居住城市化,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拥有率、自来水普及率、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均达到100%。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4)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备部署。如何把中央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是城建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认真研究、规划和总结的重大实践课题。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为缩小城乡差别的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面貌为目标,抓规划和谐村落入手,把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在抓好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包括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几方面。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2 城乡统筹的基本内容和统筹要点

2.1 城乡城镇发展规划统筹要落到实处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了分阶段安排,使规划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一是要落实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找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要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农村发展打好物质基础。三是要落实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即通过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是要落实村社环境治理规划,即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五是要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规划,通过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现代化文明的生活理念。六是要落实政治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乡村管理体制及民主制度的规划和建设,发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保障广大农民的民利。

2.2 进行城乡产业发展统筹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协调农业与非农业的关系,实现我国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2.3 进行城乡资金投入统筹是关键

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体制多年来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我国开始执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战略,中国共产党早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上,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大力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标志着今后我国的建设资金投资重点将从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将会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可以说,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资金投资结构的重大转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2.4 进行城乡体制调整统筹是保证

进行城乡体制调整统筹,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促使农民向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有序流动。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其核心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流向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流。可见,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根本出路;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因此,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努力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是坚持推进城乡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体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分管的户籍管理制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农民工现象。必须看到,大量农民工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不被城市接纳乃至受到歧视或伤害,融入不了城市社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将会导致农民工对城市普遍怀有一种疏远感和责任匮乏心态,如处理不好,还会为社会带来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3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把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键措施,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3.2 切实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政策。在深化农村改革中,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创新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利。要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尊重群众、注重实效,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决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主体与内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4 结束语

城乡统筹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规划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求,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于以往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城市支持农村的新背景下提出的,集中突出了统筹城乡的思想,在明确城乡关系均衡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转变,这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建设的难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进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协调为基准点,围绕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建设途径、基本思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进行了全面合理的部署,制订出和实际相结合的建设规划,建设更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负娟.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2] 程茂吉.从城乡统筹再谈城乡规划全覆盖[J].规划师,2009, (1).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5)

1.2村庄规划不够科学全面

1.2.1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相较于整体规划而言,该区更注重某个村、某个点的具体规划,这样虽然更具针对性,但因为欠缺通盘考虑,致使各个村的计划无法统一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据调查,每个村在制定规划时,也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有的村在规划时起点低、层次低,且执行质量不高,缺乏指导性、科学性;有的村在规划时自我意识过强,没有考虑与全县或所在镇的发展、建设规划相衔接,出现了大量的投资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有的村在规划时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重视程度的限制,缺乏设计贴合自身实际规划的能力与意愿,便生搬硬套其他村的现有规划,既无法体现自身特色,也不具实际操作意义;有的村即使有了明确且科学的规划,但由于上级领导的更换和干预,无法严格按照规划步骤执行,严重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有的村甚至根本没有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存在“跟着感觉走”、“跟着大形势走”的心里,不利于工作的推进和实施,这是导致很多地方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的根本原因之一。

1.2.2重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根据国家及上级有关要求,该区虽制定了总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其分阶段的建设规划却不够明晰具体,对在何时村容村貌达到何种要求,生产发展达到何种程度,村民生活达到何种水平等,皆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

1.3政策、资金等瓶颈制约要素突出

1.3.1政策不够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但其中部分政策存在不连续、不确定、不合理等问题,例如政府增加的支农资金如何补、城市带农村怎么带等等。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大影响了镇、村和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1.3.2资金筹集困难在该区中,绝大多数的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富裕程度偏低,而县、镇两级政府的财力也相对有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建设主体投资乏力。

2破解阻碍新农村建设瓶颈问题的对策

2.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众多学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皆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民的培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引导和塑造。在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价值特质。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方法选择的针对性,突出方法运用的综合性及体现方法时代的创新性。

2.1.1要以多种方式丰富农村活动教育形式这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活动时,既要考虑农民群众对活动内容的承受力及接受程度,又要考虑活动形式是否能够引起农民的参与兴趣。要针对农民的生活现状、年龄机构、风俗习惯等因素,在确定明确的目标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制定多种活动方案,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做到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

2.1.2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管理制度农村的各项管理制度都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只有不断的完善农村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且严格执行,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渗透于农村的各项管理制度中,才能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体制保障。

2.1.3要不断推进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即使是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也受其影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将迎来新的挑战。因此,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能一成不变,要在运用传统载体的基础上,创新、广泛运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力争创造一个承载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泛、易于操作的载体形式。

2.2转变政府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进行新农村建设,政府是领导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导、示范作用。转变政府职能,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密切相关。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程度,都离不开政府职能有效发挥。

2.2.1要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长期以来,政府以行政强制力作为保障,过分强调农民的义务,忽视了政府服务。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农民诉求也在不断转变,这就必然要求政府为农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促进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2.2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个好的干部队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可以说,干部队伍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想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必须选取一批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并且,在完善政府进人机制,优化公务员队伍学历、年龄的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经济发展、服务群众能力的意识和和水平,鼓励、支持他们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突破常规、积极发展。

2.2.3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具调查了解,由于大部分文化程度高、能力强的农村青年外出就业,使得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陷入困境。农村干部的年龄普遍偏大,他们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预见性,思想观念陈旧,对国家政策的理解程度有限,更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习惯用简单、粗暴的工作经验管理基层,他们的水平无法满足社会主义新农建设对基层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大学生进入到农村干部队伍中,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可以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农村引进很多新鲜的东西,从而影响农村一部分人的传统思想,带动他们走改革创新的道路。

2.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充当助推器农村公共事业的内容极为广泛,大致分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事业,农村就业、养老保障、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快慢,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统筹规划、精心谋划,又要协调发展、找准突破口,主攻薄弱环节。

2.3.1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以规划为引领,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维护、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其中,要重点做好农村道路修建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等。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多方筹集资金,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公路质量和等级,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农村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县农村公路现状

现有各级公路90条,1009.667KM,其中乡级公路18条456KM,村级公路446.5KM,专用公路二条26.2KM。全县共有7个乡镇,98个行政村,已通公路村14个,已通白色路面147.9KM。

三、我县新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计划建设通村白色公路68条795KM。其中:20__年计划建设12条127.6路线KM,实现22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__年计划建设11条路线158.4KM,实现3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__年计划建设10条路线160.2KM,实现13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__年计划建设12条路线174.4KM,实现9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__年计划建设23条路线174.4KM,实现9个行政村通白色路面。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车的总目标。保障措施

为使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顺利实施,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一是要充分认识通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通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乡村公路基础网络,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文化、物资交流以及招商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好通村公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实际步骤。因此要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大事来抓,切实抓出成效。二是要广泛宣传,达成共识。要围绕“修好农村路,实现村村通,让农民兄弟走上水泥路”总目标,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通村公路建设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在全县上下形成“公路通而百业兴”的共识,为通村公路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浓厚舆论氛围。

(二)、广开渠道,积极为农村公路建设筹集资金。一是要紧紧抓住“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加大通村公路建设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市业务部门的政策倾斜,更多地向上争取补贴资金。二是县政府出台政策,为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提供保障。三是受益企业承担任务。由县政府协调,鼓励受益企业为通村公路建设投资或义务承担通村公路改建工程。四是提倡和鼓励各种社会性捐资。五是“公路建设,人人有责”村民委员会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补充配套资金的不足。

(三)、强化措施,搞好规费征收。交通规费征收是公路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近年来,由于受费改税舆论等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规费征收任务完成的不好,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不断强化征稽措施,依法搞好规费征收工作,保证应征不免,应征不漏,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规费征收任务指标。

(四)进一步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7)

二是要发挥技能特长,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农民富则国家盛。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愈加企盼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广大农村党员要找准工作切入点,与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结合,促群众生活宽裕。在具体实践中,一要带头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带头参加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考核评聘,并运用所学技术发展生产。二要适应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创业竞赛”、“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等创业平台,选准增收致富项目,带头学技术、上项目、先致富,为群众趟出路子、作出表率。三要充分发挥技能特长,积极为广大农民传经送宝,将其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帮其拓宽增收渠道。四要通过创办行业协会、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出让技术等形式,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要带头移风易俗,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当前,在部分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还存有迷信风水、练习“”、等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员要从着力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宗族观念、生育观念、法制观念等方面出发,积极参与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兴办家庭书屋、科技书屋,发展村级文化设施;带头崇尚科学,自觉抵制“”等和封建迷信及宗族帮派活动;带头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头学法、懂法、知法、守法,遵守村规民约,执行计划生育等各项农村政策;带头做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友善的文明户,助推农村乡风文明。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8)

意义:新农村建设___试点村

定位:以山水为依托以生态果品为产业的山水之家。

目的:经后二十八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旅游开始从旅游风景区转向农村自然田园风光,城市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怎么回避城市化,让农村更像农村,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让环保和生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这就是___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A、建立______县新村改造的试点村

B、建立___乡新能源节约型乡镇的经济运作模式。

C、新村的农民生态建筑样品房居住中心

D、旧村历史文化的保护

E、一个动物、昆虫等种群共存的“生态井田制”产业结构

F、绘制以村为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图

J、建立政府、村委会、村民、绿十字的合作管理机制

H、新农民进城技能培训计划

一、项目概况

“山水之村”概念的核心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倡导公民参与,提倡因地制宜,推动平衡发展,实现生态管理,发展健康经济,体验田园生活,推动绿色经济,固定收入来源,农民长期收益,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建设一个人、自然、生态、经济、文明一体的“山水之村”

二、村基本情况

1、项目地点

位于___西北部___县区,距___70公里。

2、交通

八达岭高速,101国道

3、时间:20__年——20__年(二年)力争在20__年奥运会前完工。

4、环境:村的历史625年,居住村民为25代,全镇森林覆盖率92,是___唯一一个没有开发的原始地域。

现保存的村落极为完整,因有泥石流的危险,危险住宅全部搬迁,遗留村落进行加固,同时泥石流的山体恢复生态植被。

1、村庄情况

全村80户,275人,在册农业人口252人,非农业人口23人,在外打工人员25人,学生37人。占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旧村占地50亩,新村占地22亩,地下水位260米,相对比较稳定,冬天饮用山涧泉水。

村人均收入3900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村民收入的52来自二、三产业,当地特产鸭蛋、板栗、山果

日照冬季:8:00---17:00点夏天:6:00---20:00,冬季温度:零下12度夏天:13—9度,年降雨量300毫米

30年前这里大河小沟有水有鱼,果树植被成林,今天“菜室河”没水了,周围的农户、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河道,生活垃圾90散落在村庄和河沟两岸。土壤有机质不足1,土地严重板结。

村民关爱环境和集体意识大不如从前,人的文明习惯和卫生习惯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而提高,要提高公众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公众参与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试点村改造的具体内容:

1、实施时间

第一年完成基础设施工作,第二年完成环境与产业调整工作

2、项目规划说明

第一期:规划

在50亩原村庄中搬迁80户中的40户,用22亩耕地作为周转用地,建设新村,在原村庄调整出22亩归还耕地,保留老村28亩遗址村进行改造。

第二期:实施

1、政府(镇、科协)与绿十字具体指导工作

2、由发改委正式批复后,工程进入实施

3、20__年2月完善前期可行性报告

4、20__年2月完善耕地周转和新村改造审批手续。3月初完村民搬迁和旧村改造登记手续。4月建设规划设计,4月底进行施工,同时对本村镇农民技术培训(建筑、有机农业、民俗、文化、饮食等)。

5、新村:20__年10完工主体,11月---12月装修,07年春节前首批农民入住。

6、旧村:20__年5月__8月进行旧村改造,9月—10月环境恢复,公园、中水、资源分类(垃圾)等同时开工,

7、20__年春天第一件事恢复山体和新村生态系统的树木。以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果树为主体。

8、村边和道路以种植农村蔬菜和果树为装饰,回避城市景观。

第三期:新村建设(二部份):

第一部份新村:

1、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资源分类中心,推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生态建筑),采用地埋式无动力中水回用系统。

2、建立有民族和___文化特色的乡村绿色建筑(白墙小黑瓦),生态小公园,溪流休息停。

3、新旧村统一用本地区的砂土石头做村内道路,主要行车之道用水泥路。

4、节能降耗性的房子、厨房、卫生间、厕所、猪圈和沼气池,杂货间(地窖)。房前屋后有树。

第二部份旧村:

1、整理旧村卫生,建立资源分类中心,农具和村庄摆放物要有特点,建沼气池、中水处理系统。

2、旧村镶嵌明清古石雕20个,尽力恢复二、三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老式厕所,风箱、洗脸架、农具、照片。

第四期:产业规划的调整

1、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2、同时对农田进行“生态井田制”结构调整;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对遗址村的恢复要以接待游客为标准、公园和丘陵地相结合;对村民进行建筑、果园、有机农业、环保、民俗、旅游等人才的培训。

第五期:公共服务:

1、建立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订立村规民约

2、新村建立综合村民活动中心

3、建立农村医疗合作机制和村卫生院

4、旧村建立综合服务社

四、绿化与土地恢复相结合:

1、推动沼气工程,利用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建立观光综合农业。

2、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三年的改良,逐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逐步推广以景观为主体的“生态井田制”,以果园和植被同步恢复的耕种方法,间接的稳定地下水的下沉、改变现有的耕种和人居环境。

4、全力改善基本农田硬件(主要指针对耕地的整体调整)

五、生态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以自然和谐为原则,以现有的环境为中心,以人怎样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为原则,建筑在树木之间,河道之间,在为人设计的同时也为其它的物种、鸟类和野生动物建造出它们的家园。

2、建筑材料:全部使用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墙砖、石、泥土)

3、公共设施:中水回用、污水净化、中水回用景观,太阳能灯、垃圾分类、确保没有污水流出村,并成为浇花、洗车、厕所冲水、环卫用水。

4、设计力求赋予建筑传统的精神和崭新的面貌。建筑采用___传统的灰色为主色调,使之稳重而不沉闷。

专家顾问::

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龚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五山模式理念的倡导者之

一.

社会学者

沈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所长

叶齐茂: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建设部新农村建设顾问

仝志辉: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博士后

陶康华: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系教授,生态环境学者,博士生导师

宋庆华:国家民政部顾问,社区参与行动负责人

李永青:日本东洋大学博士后,资源与环境学者(绿十字日本分会负责人)

赵孟营:___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___大学)社会学博士

叶榄:中国十大青年志愿者、地球奖获得者,环境教育(绿十字理事)

柳建:皇家建筑设计师(绿十字志愿者)

胡煜:环艺雕塑家,清华大学(绿十字志愿者)

六、投产价值:

用25亩地,人均1。2万,基层实施争取有政府支持,老村争取同样的补助,因为老村改造困难更大,可是老村保留,对未来观光和旅游的价值远比新村更有价值,有较好的升值的空间。

七、置换或补偿

成立以村民为主体的旧村保留、置换和拆迁工作组,此工作有“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负责。

八、试点村改造的领导小组:

镇领导:乡长孙平农服中心主任李长旺

村领导:支部书记:范长雨村主任:陈宝国

规划设计:___绿十字主任:孙君、李有栋

专家顾问:

九、经济可行性:

本项目将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深入,“___镇”作为一个生态和环境为主题的相结合的新农村,将成为___县和___农村发展的又一亮点。

“山水之村”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降低经营风险。

(1)与政府合作范围

(2)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手续

(3)减少前期投入成本

(4)缩短资金流转期限

(5)整合现有资源,做好整体规划

附件:

“山水之村”策划书

“山水之村”规划方案(文字部份)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9)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nextpage]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一)产业建设

1、粮食生产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今年粮食经济作物规划面积6202亩、粮食总产2356吨,比XX年年总产2301吨增55吨。

2、苎麻生产依托镇龙头企业,新发展优质苎麻示范基地110余亩,麻苗由村提供,对发展苎麻大户购买苎麻剥打机给予一定补贴。

3、蔬菜生产在本村5、8组建蔬菜基地120亩,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并选派10人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村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4、发展养猪业计划发展牲猪年出栏20头大户8户。

5、发展养鸡业依托温氏集团,由农户选好基地、建好鸡舍,达到要求,和服规格的由村牵头办理小额贷款,全村力争年出栏2万只大户5户。

6、水产养殖全村拥有水面面积350亩,XX年年规模养殖100亩,2011年新增养殖面积120亩。发展养虾、蟹大户5户。

7、林业生产利用荒山、荒地、荒坡、荒坪等资源,抓好百株万户工程,全村计划植树2.5万株,泡桐繁育基地300亩,泡桐栽植基地3个,面积达800亩;林浆纸项目基地3个,面积400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

「 1

1、水利建设工程加强水利设施,逐步解决水利死角,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由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疏通和清污六号支渠,解决了4至8组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全年新建和维修塘堰8口。

2、道路硬化工程2011年已硬化6个组的道路共3.8公里,2011年计划硬化10和11组道路2公里.

3、沼气工程2011年全村五改三建已有70户用上沼气,11年计划新增100户用上沼气。

4、村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综治、计生阵地和村支部阵地建设,以及周边环境及新农村绿化建设。

(三)村容村貌建设(村庄建设)

解决本村9组45户路灯的安装,启动亮化工程;做好清洁家园工程,以谭家咀为模范,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形象,树立新农村新形象。

(四)社会事业建设

搞好新型农家书屋工程,满足人民学习知识的要求,做好新型科技农民;依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加强全村卫生建设,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全村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引导全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

(五)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

1、民主管理: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的全面公开,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选举村民代表10—23人,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成立5—7人的村务管理财产小组,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2、法制建设:创建“平安村”建立公安与联防队为主的专防队伍,加强基层巡逻分队工作,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村内各种矛盾,做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析。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要让全体村民都知法、懂法、用法,维护法制、推进法治进程。

3、精神文明: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倡导“五讲四美”,村民之间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

4、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公推直选,广泛开展主主评议,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运行机构,加强群众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班子的健康发展。

四、规划建设投资概算

今后5年需建设的项目为:一是全村自来水安装,共需300万元;二是张天甲、阮香、谢黄道、潘福、新屋王方、张午门、清塘刘、黄土刘这八个组长达8公里的通组公路,以每年4个自然组的规划建设,11年动工,20万元/公里的标准,共需170万元(需要添加一座桥);四是环境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投入资金320万元,明年动工;五是沼气池建设,以每年150户的建设速度,加强沼气池的清洁能源建设,共需100万元;六是全民信息化工程建设,共需电脑30余台,合计15万元;七是养鸡业扩大规模,以10户/年,五年共增加50户鸡农,年产鸡2万只,共需资金500万元。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重点,突出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现代农业建设,突出新农村建设质量标准,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镇域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镇新农村取得明显成效。

(二)具体目标

1、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功能健全,通村及村屯内道路全部硬化,屯屯达到晴雨通车;给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环卫设施齐全,有公厕,垃圾处理设施;清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通水、通电、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砖瓦化率鬃80%),明显改善农村面貌。鼓励引导农民使用新型能源,太阳能和沼气,使城乡环境大大改观。

2、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沼气工程推广步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对驿马山旅游景区和哈肇公路沿线、主要河流的生态保护及沟壑治理,并搞好观光农业展示。保持村庄水、旅游早点,推动生态旅游业和发展,到试点期末镇接纳旅游人次100万人。

3、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按照“农民治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标准,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乡镇卫生达村率70%以上,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4、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贡献率由“十五”期末的52.6%提高到65%,种植业标准化率由62&提高到100%,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由49%提高到70%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畜牧业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8%提高到65%,实现农业生产主辅换位;农产品加工业销售出入由1.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加快由农产品生产镇向农产品加工大镇的跨越。

5、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努力实现无越级和群体性上访,无纠纷械斗,无刑事案件、无“黄赌毒、傅资抢”目标,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打造富有竞争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替代是,试点先行的原则。要对试点村屯进行科学规划,坚持试点村屯先行,确实主它们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把常兴村做为我镇的试点村,政府成立专门班子,对该村的工作进行大力支持。

5、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县各方面的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发挥农业科技展示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村标准化覆盖面。“十五五”期末,全镇各村业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标准化,养殖业标准化饲养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划,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镇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65%以上。一是科技应用标准化。二是科技推广标准化。在哈肇两侧建立现代科技展示带,展示面积达到3万亩。三是生产管理标准化。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保护农民的生产安全安全。建设部级玉米、大豆标准化生产300万亩,其中玉米万亩,大豆万亩。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优势资源吸引域外酱参与我镇农业产业化开发,扩大龙头企业规模。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抓好以哈工大集团,造大粮油公司为主的西集工业园区建设;引进以味精,食用油,啤酒、淀粉、糖醛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以繁荣,中山牛场为龙头的黄牛养殖业;努力发展以糖醛余热做动力的食用菌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的农村经营组织,重点在养猪、养牛、食用菌、绿色蔬菜、玉米、水稻等专业协会上发展。到2010年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到30%个,中介组织发展到100个。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搞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对接,让农民从产业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两高”大豆5万亩,a级绿色水稻5000亩,年生猪出栏40万头。“十一五”期末,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动基地面积1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9.8%和31%。

3、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沼气节能技术推广、农畜粪便的利用和生物机肥的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 普外科护士论文 下一篇: 医保局双拥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