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3:08

兴趣教学法论文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1)

一、优化教学内容,着力思维激活

首先,作为教师要做到爱生如子,见识渊博。西方教师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认为教师的人格和校风班风对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并认为这是隐性课程,其作用绝对不亚于显性课程。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说,教书育人应该是出自教师内心的自觉自愿的追求,教师是职业――谋生的手段,更是事业――无私的奉献。

当然光有爱心,见识浅薄,要赢得学生长久的爱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是不可能的。传统的“一桶水理论”,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落伍于时代,落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网络,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手段,正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学生在网上学习、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也不再是新鲜事。我认为,教师是关键,除了博览群书、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有所创造,别无选择。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教师、学校变成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校。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其次,在尊重学生的情况下,我们应依据课文,发掘“内美”.激发兴趣的热爱,这应着眼于课本内容。具体说来,教师应充分对语文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以艺术家的眼光去揭示其内在的真理知识美。就语文课本身来说,真理知识的内在美与艺术形象的外在美常常是有机统一的,其所蕴含的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语言表达的节奏、韵律,行文的妥贴、流畅,用笔的凝练、奇巧,风格的高雅、平实等等,无一不是凝结着这种内在与外在有机统一的立体塑造。所以,我们在善于发掘其“内美”的同时,也应对此斟酌,以便使之运用于激发学生的热爱和兴趣时,既能容纳文学之思想性,又能容纳其艺术性。

最后,再就语言文学中的美来说,有时尽管是同样的美,但在各种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作者笔下,却有着不同的艺术处理和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如有的是语言文字美,有的是人物形象美,有的是自然景物美,有的文章豪放粗犷,有的哀婉细腻,有的悲壮感人,有的清新秀丽,有的幽默风趣,等等。对于这些,教师应该有鲜活丰富的语言表达,该激昂时,则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壮时,则侃侃滔滔,为之动容;该温婉时,则细雨霏霏,使人感怀;……这样,才能用真切的情感的力量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所设的情境之中,并使其在充分地领略语言文字的美感中,激发他们对于语言风格的热爱,进而一步步深入探索语言的无穷奥秘。

二、针对课文,旁征博引,引发兴趣

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多有经典之作,且因时间、背景不同,学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容易丧失兴趣。因此,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就要求教师要能像磁铁一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而诱导其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因其语言、思想及使用典故等理解上的难度,通常会出现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状况。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兴趣特点,将其一个个的典故化为通俗、生动的故事,则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文言文教学如此,现代文的教学也可采用这种旁征博引、巧妙运用趣味性典型事例或寓言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三、优选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在教学环节上,设计最佳的导入方法,力求新颖多变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综合运用,互相穿插。

导入法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之初,巧妙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我就用钢琴曲《梁祝》导入新课:“ 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接着再讲解这首诗。这样,使学生大大的提高了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法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进而孜孜以求。

训练想象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任意去想象。例如小说《项链》结尾,当路瓦栽夫人经10年艰辛终于还清了用来赔偿佛来思节夫人项链的钱后,佛来思节夫人竟说那串项链是假的!学生为这个意外的结尾既啼笑皆非又感慨万千。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如果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时就知道是假的,而佛来思节夫人却不承认,那么故事情节应怎样安排?效果会比原来如何?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这一切都将会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林振声.有意义学习――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J].中国教育学刊,1998,(2):18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2)

2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有效运用分析

2.1加强生活关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基本每家每户都有计算机,所以计算机教学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进行在课堂上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应用,生活中的操作及应用甚至比在课堂中培养的兴趣更大,所以要实现有效的兴趣教学法,必须加强教学中的生活关联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计算机学知识。

2.2加强计算机的操作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教师的确也采用了兴趣教学法,但是却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往往一个人进行演示[3]。学生的参与更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操作,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进行探索,有趣的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兴趣教学法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调动作用。

2.3加强计算机信息内容的控制计算机虽然对生活来说必不可少,但是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不良信息,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在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应加强监督和控制,兴趣培养是好的,但是不能放任自流,网络中充斥着很多不良语言、暴力等信息,都会对初中生的身心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现在孩子普遍沉迷网络游戏,培养计算机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使学生沉迷在计算机游戏中,就得不偿失,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更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应注意学生计算机操作时浏览内容的管理和控制。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大面积的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历几十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如教学(文具)的名称时,让学生拿出文具盒,老师先拿出一支钢笔。Say”apen”inEnglish,然后拿出两支钢笔———towpens.反复说几遍,让学生也拿着钢笔跟老师说,很容易就把钢笔这一单词记住了。接下来又告诉学生说:铅笔———pencil,铅笔盒———pencil–box;又如:在书包里装了铅笔盒,各种颜色的铅笔,各种书本、小刀等。然后再进行下列各种句型训练:

1、what′sinthebag?

2、Thereis/are……init.

3、Isthereapencil–boxinthebag?

4、Arethereanypensilsinthebox?

5、Whatcolourarethey?

这些实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做,消除了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认为英语难学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思维灵活,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能当堂记熟所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去食品店购物的对话时,我事先准备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苹果、面包等,上课时把他们陈列出来,讲台便成了食品店,教师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

T:CanIhelpyou?

S:CouldIhavesomebottlesoforange/milk/pear?

T:Ok!Howmanywouldyoulike?

S:Three.Howmucharethey?

T:Eightyuan.Isthatall?

S:Yes.

T:Hereyouare.

S:Thankyou.

表演一遍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它喝的东西的单词套用句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讲台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课堂气氛又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新的句型,再如学习打电话、问路、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我都尽量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新旧联系,启发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点,如果机械的让他们读、背、抄、写、很容易使他们厌倦。因此我在教生词时,经常采用启发诱导新旧联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学过的单词联系上,就尽是让他们自己做比较,他们纷纷找出拼写相近的单词,有的加头,有的加尾,有的长音词把它们按音节分开记忆。学生很有兴趣的学会了生词,然后再让他们找出所学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相关词。这样做不但化难为易地掌握了新词,也轻松复习巩固了已经学过的词。

四、利用图画,诱导兴趣。

在教学中有些表示实物的词或表示动作的词不易带进课堂时,可兼用图画进行教学,如:plane、train或gotothepark等。图画包括课文插图、教学挂图、照片、贺卡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图画、图片或一些课件,如果没有挂图或教具,就运用一些简笔画,有时边画边呈现,有时边画边操作,有时让学生边听边画,简笔画不仅简便易行,而且风趣幽默,省时,省力,寥寥数几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运用图画进行语言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波,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五、开张活动,增强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饶有趣味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兴趣,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如:留课外作业时,留给他们一些英语谜语,填字游戏让他们猜,留一些简单的英语小诗让他们翻译;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生报告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余时间准备一些小故事,小对话,名人名言;举办英文书法比赛,朗读比赛等,使学生们既有准备时的紧张,又领略到成功的快乐,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4)

一、引言

“兴趣导向法”是高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乃至职业规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种教改理念诸如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形式层出不穷,其核心目的均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而本文认为,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应建立在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的良性互动基础之上,所以课堂兴趣的产生和培养是其先决条件。那么如何将“兴趣导向法”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摄像技术》为案例,以课堂各阶段为基点,详细探讨“兴趣导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兴趣导向法”的教学背景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的考生,基础知识差、自律性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到课堂”,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其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相对于高中较宽松和自由,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导致出勤率低;二是“抬不起头”,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长期的“学渣”的自我认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三是“听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加之有部分学生是二志愿调剂录取,所以对专业概况感觉茫然、无助。然而,高职学生也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在综合评价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

2.影视专业《摄像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影视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又有自身的特征:标榜个性、追求另类、崇尚自由。这些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优势、规避劣势地设计教学。《摄像技术》课程是影视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技术、能够为影视制作拍摄前期素材,并能更好地为后期制作服务。在教学中,该课程的技术性强、动手性强、创造空间大等特征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由于该课程涉及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知识点,讲解起来较枯燥晦涩,很容易变成“拦路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二是对摄像机操控能力差。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不能使用摄像机获得有效的素材,将拍摄变为负担,甚至直接放弃。三是缺乏学习动力,应付作业。在小组完成作业时,有些同学蒙混过关。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皆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和知识点没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这是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三、“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特点和问题的提出,我们进一步发现“兴趣”的重要价值。因此要想改变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及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兴趣”入手,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导向法”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引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并设定合理的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职业兴趣,提高技能水平。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即“授课计划、引入、讲授、实践、评价”中详细探究如何将“兴趣导向法”应用于课堂。

1.授课计划――寻找兴趣

授课计划是保证一门课程可以有序展开、重点突出、安排合理的重要保障。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授课计划的制订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准三个“兴趣对接点”。一是要寻找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对接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兴趣是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大部分同学都是依据职业兴趣选择专业,如果将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连,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寻找学生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对接点,将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项目的方式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载体中。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学生对其中的微电影拍摄、婚礼摄像等内容兴趣浓厚,那么在授课计划中,应加大该部分比重,并且将摄像机操作中的难点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三是要寻找理论和实践和对接点。上文中提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勤于动手,不喜欢理论教学。那么则需要在课时分配中侧重实践教学,并设计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总之,抓住这三个“对接点”,则形式成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授课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职业兴趣、爱好兴趣和实践兴趣,从而展开积极有效的教学。

2.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引入是“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堂课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引入”,即该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需要改变死板的“概述”式的讲解,以就业方向和前景为线索进行专业概述的展示。例如在《摄像技术》的第一堂课,教师把“摄像概述”的内容转化成“学好摄像能够干什么”,在听到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宣传片拍摄、婚礼拍摄等行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对课程的展开充满期待。二是“课堂引入”即每堂课的知识点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引入知识点,避免生硬的讲解概念。可多采取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讲授――发展兴趣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形式,是占课堂比重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多种课堂改革的方法在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被。在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引入”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进入了主体知识的讲授阶段,则更需要教师利用语言技巧紧紧抓住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对知识的兴趣。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则需要教师善于通过举例讲解知识点。通过观察高职学校听课状态,学生对三件事情极其感兴趣,分别是:新闻及周边、老师、自己。例如在讲授拍摄角度时,引用了《舌尖上的中国》案例,把学生兴趣又引入到拍摄技巧上来。同时,多引用教师自身的经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同学有走神现象时,可将该同学放入案例情景中,适当调侃,可使兴趣回归课堂。以上的方法仅是探讨在“讲授”这一课堂环节如何引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技巧,其他卓有成效的授课形式和方法在此不做论述。

4.实践――深化兴趣

上文中提到,实践性强的课堂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实践环节是深化兴趣的关键。在安排实践任务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导向,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为题材。例如在《摄像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中,把所有的技术要点都结合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微电影拍摄”中,即每次实践每小组要完成一部微短片,并将该天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应用其中。在题材上,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暴走漫画》、《潘磕惺俊返茸魑剧本来源,轻松搞笑,并加以创新。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讲授“婚礼摄像”时,实践任务是每组模拟婚礼现场拍摄,由同学扮演新郎新娘等角色,学生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学会了轴线、跟拍等知识点。总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增强课堂动手性、创造性、参与度是深化其兴趣度的关键,通过与任务导向型的教学设计结合,提高实践效率。

5.评价――兴趣迁移

评价是将课堂兴趣转化为职业兴趣最为关键的迁移阶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最终把对知识的兴趣迁移到专业技能和就业领域上。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鼓励原则。大部分高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很难获得教师的认可,所以他们一旦受到鼓励和赞美,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的自信和渴望。二是竞争原则。高职学生喜欢挑战性、你追我赶的游戏性体验。根据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团队,对同一任务设置时间、效率、质量上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在遇到瓶颈是能够坚定克服苦难的勇气,同时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协助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后必然会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针对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协助,尤其是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说明其已形成了对知识、技能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加倍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其解决问题。除了注意以上三原则之外,教师还应该对评价的形式加以思考。在《摄像技术》课程中,每次完成实践任务后,都会安排评价的环节,即每小组展示自己拍摄的作品并派代表进行讲解和答疑。在期末考核时,采用电影节颁奖的形式评出最佳摄影、最佳美术等奖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征,结合行业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模式,达到兴趣迁移的目的。

四、总结

“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流程,形成了“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求知欲,提倡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把学生兴趣升华成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让兴趣引领学习,让兴趣改造学习,最终让学习成为兴趣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浏展.论兴趣导向法在电子政务专业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20).

[2]唐文晶.兴趣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3).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5)

[作者简介]屈晓燕(1979- ),女,黑龙江大庆人,大庆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黑龙江 大庆 16325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52-02

一、引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适应这一社会需要为目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1980年成立至今,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型人才。然而随着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增长,一些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各种需求,所培养的学生越来越与实践相脱轨。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合作意识的培养,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其沟通能力弱、应试动机强、课堂氛围消极等诸多问题,这显然与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目标背道而驰。

国外已经发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结构教学法、发现法、暗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这些方法均十分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其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因此,作为教育学和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兴趣学说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本文即是针对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兴趣理论为依据,针对旅游职业教育,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兴趣小组教学模式,以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师生角色关系的转换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兴趣小组教学模式同样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具体而言,主要来源于如下三种理论:

1.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茨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该理论认为,教学并非只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他们的职责是为学生营造有利的教学情境、协作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完成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以教师为主线的单向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2.认识―发现理论。认识―发现理论是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将所获得的知识与已有的认知进行联系、分析、转化和吸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3.赫尔巴特的“兴趣理论”和杜威的“兴趣心理学”。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兴趣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他将兴趣的产生划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他认为,兴趣标志着智力活动的特性,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后天习得的一种状态和结果。通过教学活动使兴趣的发展实现多样化,能够“唤醒一切智力兴趣”,加强“思想积累”,促进智力活动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扩展。同时,他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兴趣,学习无疑会变得空洞乏味,甚至成为学习者的一种负担。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兴趣教学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兴趣是自我与行动的材料和结果有机统一的活动,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当中各种事物的动力”。他将教育兴趣划分为四种类型:发现的兴趣、活动的兴趣、社会的兴趣、理智的兴趣。他还提出了“真正的兴趣原理”。这个原理指的就是要把努力和兴趣协调、统一起来,实现“兴趣是统一的活动”。在杜威看来,通过外在人为的刺激能够使得对应的事物变得更加有趣。

三个理论均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在本质上解释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兴趣与本能需要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辅助和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是实现知识构建与更新的关键所在。而项目兴趣小组教学方法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主要目的,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关系。实际上,这种转换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兴趣教学模式的原理与策略

教学模式是现代课程和教学论的一个新课题。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类: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教学认识活动的激励机制以及教学效率的评估。他认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有专门的方法和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的策略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程序顺利进行的一系列手段、途径和方法体系。按照此定义,兴趣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可以被认为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旨在通过兴趣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项目、问题或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完善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由被动教育转向自我教育,使学习、求知变为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实现两个方面的兴趣发展:一是形成道德志趣,即遵循“有趣―兴趣―志趣”的发展轨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个性与情感的发展,逐渐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智力兴趣,形成以“智力兴趣”为核心、与“认知智力”相互补充的个性心理特征。

四、旅游专业兴趣小组的教学模式构建

1.教学内容设置以及课程的组织。兴趣作为激发人类潜在动力的一种手段,是将学习过程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有效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和方向。尽管杜威指出“兴趣”并非简单的技术性问题,但国外的诸多经验性证据已经证明了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旅游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设置均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首要目标,要符合学生兴趣、有利于发展兴趣、形成志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上,某些学生可能仅仅对客房管理或餐厅管理有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则对营养配餐更为关注,这就有必要针对不同兴趣的学生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然后根据其目标设置不同的项目内容,从而使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流程更加细化和专业化。

2.兴趣教学模式的实施。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其明确的流程和目标,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实施:(l)学习主题的确定。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主题,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枢纽。主题的确定既可来自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也可来自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专业的需要;(2)兴趣小组的创建。在学习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即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创建兴趣小组,将整个教学项目进行分解,分别引导每个小组完成项目与任务;(3)学习情境的创设。新知识的学习要与实际工作环境和背景相联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创造过程,它不仅在于形式上的新颖,更在于情感化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例如,在酒店接待的教学中,即可以酒店前厅为模拟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不同的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任务;(4)过程思考与探究。学习本身不仅是汲取新知识的单向过程,更是反复思考、探究、并进行反馈的过程。旅游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涉及了各种专业知识和各种服务对象的复杂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可能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或各种突发事件,因此,只遵从于模式化的学习过程无法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因此在项目模拟过程中,必须对可能涉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以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5)解决问题。所有的前期过程均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因此,对整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在教师的辅助下或尽可能地自我解决。

3.任务的制定与实施。所谓任务就是要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就旅游专业教学而言,指导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及工作流程,按照兴趣小组的特点进行项目或任务的设计。例如在旅行社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进行兴趣分组,成立不同项目团队,然后由专业指导教师确定具体任务,明确目标,再由各团队负责人具体实施(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内部分工、共同完成)。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与督促,评估各小组项目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必要时提供指导和协助。

4.学习效果评价。专业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有三个原则:(1)进行专业知识、参与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评估,评估重点为学生的能力评估;(2)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估相结合,重点为教师评估;(3)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重点应突出过程考核。通过实施多维度的考核评估,最终可以了解兴趣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该种模式对学生知识构建产生了何种影响,同时,也是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的最好途径。

五、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流行,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有其社会原因、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的必然结果。兴趣小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统一,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以兴趣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完成了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又培育了完善的职业素养,这对于实现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企业需要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一[M].李其龙,邓艳红,朱刘华,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6)

乐学是古往今来学者追求的最高学习境界,也是教书育人的最高目标。然而不少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却常常被人认为与乐趣绝缘,洋溢在课堂上空的是严谨教条、呆板沉闷的气氛,这正是德育课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何打破职业道德教育沉闷的学风和学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乐学,是提高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整合与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的契合能有效解决教与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兴趣教学法与职业道德教育课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道德教育课运用兴趣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学校在实习实训中也适时开设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在这些课程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意义十分深远,对教师而言,是解决了教学中困境和难题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形成自我终身学习能力和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兴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实效性

在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常面临着几大难题:一是现实社会的多元化对课程浓厚的主导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的信服度;二是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思潮对职业道德课价值的冲击,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三是职业道德课中较多的政策性、指令性、文件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绪;四是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较强的社会意识形态控制对任课教师教学思维的冲击,使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导致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扭转这一局面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运用兴趣教学法。当学生被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和要求的气氛所包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探索精神,就会爱上职业道德课教学,从而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效果。

(二)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良好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自我学习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1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萌芽。人的自我学习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随着个体在不断的教育成长中,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各种关系交往中,才能逐步形成真正独立、自主、自律、自强、能动的学习意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中国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和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没有选择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利,甚至无权选择考试志愿。在缺乏高考高压机制的约束下,没有明确自我学习意识的中职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整日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上网聊天、看视频成了他们主要的功课。而“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就是指学生要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我学习的意识则来源于兴趣。人只有在从事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感兴趣并由自身支配的活动时才会积极投入。这种主体意识的提高才会引起主体自主的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投入。因此,持久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性自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

2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l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因为兴趣是刺激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一旦形成和稳固,就不会因外部动机的消失而中断学习和求知。如果通过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随着教师不断强化这种兴趣,将会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从而促成学生终身学习理论知识的良好行为举动。

(三)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把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高度抑制,神经纤维信道的有关部分则保持高度畅通,“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传递达到最佳状态,人的思维最活跃,这时候人的创新思维也最活跃。兴趣教学法则有利于促使中职学生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职业道德教育运用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知、情、意、信、行相互转化统一的过程,因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并不是指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安排、有序的教学程序组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养成。

(一)以趣激志——课前学生求知动机的挖掘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周密部署,巧妙设置兴奋点,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足功课,设法开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欲望。

1 组建兴趣小组。组建兴趣小组是概论课开展兴趣教学的一个组织上的保障。分组一般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主张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兴趣小组,这有利于今后各种兴趣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引入激励机制,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将在期末公布,成绩最高的小组平时成绩将给予加分奖励。

2 找出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兴趣点。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布置不同的预习功课。如可通过视听资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问题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等。

(二)以趣增信——学生在课堂上情感认同的培养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是前一个阶段的深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1 内容激趣法。内容激趣法是指教师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具有前沿性、先导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最大满足。这是兴趣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类型。一堂好课的标准永远都是“内容大于形式”,如果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和引人入胜,教学方法再丰富,也难以获得学生认可。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归类,寻找出契合学生需要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理论综述法、专题讲授法等等。

2 感观激趣法。感观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掌握和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利用文字、动画、漫画、图形、图像、实物、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立体感观的刺激中,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感观越多,思维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也越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要尽量多地调动学生的听、说、看、写各种感观。

3 情感激趣法。情感激趣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之达到共鸣。职业道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教师经常用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风趣、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活动激趣法。活动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开展不同的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职业道德课的趣味教学活动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辩论法。辩论能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讨论法。课堂讨论法分为随机讨论和专题讨论。随机式讨论可以采取答辩式,由学生敞开思想就这门课涉及的理论和实际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学生直接和教师展开思想交锋。专题式讨论是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出好题目并主持讨论,特点是讨论深入并且集中,

学生之间不同认识的交锋,可以相互启发,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角色互换。在一些难度适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教师坐在下面听课提问。最后再由教师对各组讲的内容做一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说明和阐述。

以上这些活动都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总之,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做到以生为本的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5 问题激趣法。问题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达到激疑引思的效果。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部分章节可以完全采用问题法进行教学。

(三)以趣促行——学生在课后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在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前两个阶段所指向的终极目标。前两个阶段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新奇刺激只是起到激活“兴奋点”的功效和“动机”阶段,要想这种“兴奋点”持久,并形成习惯,还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课后,教师要善于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乐趣中不断回味和体验。这些作业形式很多,主要有:影视书籍作业,在讲述完相关章节后,布置一些视频作品让学生观看,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研究;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广泛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让学生到工厂进行职业道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召开专题社会调查汇报会;网络互动作业,教师在课前建立一套新型的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系统,将学生必须看的补充课外资料、视频、论文、案例、作业都提前挂在网上,让每个学生凭学号登录浏览并完成各种作业;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业,中职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带领学生参加其中对职业道德课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总之,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兴趣教学法中,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学会在课前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课堂上陶冶学生情感,增强理论说服力;在课后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三、兴趣教学法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初级兴趣与稳定兴趣的关系

兴趣的发生是有层次性的。有学者将之分成有趣、乐趣、志趣三个层次,还有学者将之分成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稳定兴趣三种。无论何种划分都是认为兴趣的产生是由低到高逐层递进的。

第一阶段一般是外界事物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大脑的兴奋直悦或情感的冲动,从而使人们对它们产生兴趣,但这一阶段兴趣虽然发生得很快,却不持久。第二个阶段,兴趣的产生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刺激,而是人内在个体已经形成对某一客体产生了比较稳定的特殊的爱好,它主要来自人的思维。这时人们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兴趣的最高阶段,也是兴趣最稳定的阶段,它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而且通常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其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因此,这一阶段的兴趣是我们兴趣教学法的终极目标。

以上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逐层递进不断向前发展的。前一个阶段的兴趣得以不断巩固刺激就会向更高层次的兴趣转化。教师在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般属于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如果教师不继续加以引导、刺激、巩固,就很难让兴趣发展到最稳定的阶段,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制定兴趣教学的长效机制,只有不间断地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强烈的兴趣,才能过渡到第三个阶段稳定时期,这时的兴趣已完全内化到学生的意识之中,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兴趣教学的“浅”与教学内容“深”的关系

兴趣教学法一般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而在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许多教师不屑提倡兴趣教学法,认为其过于形式化,甚至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深人性的特点格格不入,兴趣教学法有可能会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小学阶段采用的兴趣教学法的途径和方式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很单一。但到了中职阶段的兴趣教学法采用的形式和手段大大超过中小学阶段。如中职阶段的兴趣教学法中可以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网络互动教学,这些都是在小学阶段难以实施和开展的,而这些手段和方式却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所以在运用兴趣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7)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学术期刊网。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学术期刊网。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0(1):60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 2005(2):58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8)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现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调动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生动的语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论文格式。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只是照本宣科,结果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感到化学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在教学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做到“雅俗共享”,就能把抽象枯燥变为简单易懂,轻松活跃。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时候,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可向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婴儿时,妈妈将你抱在怀里;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妈妈则会说:‘走,到外面玩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住了“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二、.利用化学实验和各种直观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化学实验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因为,实验是化学的舞台,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是化学学科的特征之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星四射,犹如钢花四溅…… 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兴趣并能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论文格式。

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悦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试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示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提出演示实验由个别学生到教台完成时,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形成一种“动”的气氛。在学生代表“登台表演”的同时,台下的学生进行评判和纠正错误,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和操作方法,这样由台上局部“动”,牵引台下整体“动”,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这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抓住时机,讲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便把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对日常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论文格式。也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生活,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努力学习的动机。例如,实习期间讲授酸雨及其防治这一部分知识时,我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了酸雨对水体、树木、建筑物等的破坏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同学们对酸雨的危害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掌握防治酸雨途径的愿望,和成为一名环保专家的理想,也增强了他们对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治酸雨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进展非常顺利。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改玲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素质教育[J] . 太原教育学报, 2004年第5期

[2] 杨海林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第2期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师雪琴,康力平.试论影响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因子[J] .化学教育,1995(10)

[5] 张国良,张丽明.兴趣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 .素质教育,2005(3)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9)

一、做好衔接工作,打消畏难情绪,培养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不是从零开始的,要注意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衔接。在初一阶段,刚开始语文教学时,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填平补齐,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教和学的方式方法。利用早自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课文,如何抓住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涉及到的小学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既要完成教学往务,又要让学生听得懂,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不致产生厌学语文的情绪。在初一第一学期,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后,可以进行一次小测验,题目涉及一部分小学语文知识,试题应较简单全面,让学生明白语文同样可以得高分,使学生知道初中语文学习并不十分困难,从而打消畏难情绪,培养兴趣。

二、挖掘有趣材料,激活语文课堂,培养兴趣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材料,大部分课文情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课文中有趣的材料,激活课堂,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故乡》一文中闰土说的捕鸟的方法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叙述的雪地捕鸟的方法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演示这个捕鸟的方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这段文字中的动词运用,把雪地捕鸟的一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室外去实践这种捕鸟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学生写文章每句话要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这样有趣的事例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多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在质疑、讨论和交流中产生兴趣。比如笔者教《故乡》一课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学生问:“鲁迅没有在海边亲眼见过闰土刺猹,为什么能写出‘月下刺猹’这段文字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涉及到小说的虚构以及想象和联想手法。

又如笔者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要求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①白杨树象征了什么?楠木象征了什么?②文末把“楠木”同“白杨树”对比起来写,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白杨树象征了北方农民,象征了抗日军民,象征了具有质朴精神、坚强意志的中华民族;楠木则象征了看不起民众的国民党反动派。把白杨树同楠木对比,意在把抗日军民同国民党对比:从外表上看,抗日军民衣着朴素,小米加步枪;国民党军装高档,武器精良;从本质上看抗日军民作战勇敢,节节胜利;国民党军不堪一击。得出结论:“楠木”好看不中用,“白杨树”贵在有精神、有品质。这样的课堂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更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了素质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好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搞好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如开展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笔者教学《威尼斯商人》等戏剧课文时,在课内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外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课外活动中,要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贯穿于活动中,使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知识才能搞好课外活动,才能成为课外活动的优胜者。

五、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在社会上得到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参加会议作记录,帮别人写电报稿,写广告,写标语,到衔上、路边找标语、广告牌中的错别字,找其中用语不规范或有语病的地方,并说明这些都是没有学好语文而导致的,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10)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教育论文,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教育论文,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 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论文,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职教论坛,2010,1.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05,2.

上一篇: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 下一篇: 排版设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