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安全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3:08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1)

居安思危,酒店经常遭遇五种危机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在治安、消防、公共卫生、刑事犯罪等方面的安全事故不断上升,而且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这给酒店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怎样抓好酒店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酒店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多年的酒店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酒店危机的产生不外如下几方面:

治安危机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黄、赌、毒、绑架、盗窃等犯罪活动往往容易在酒店等公共场所发生,加上个别酒店的管理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酒店综合安全工作未予以足够重视,使酒店较易成为发生各类治安事件的地方。对此,酒店如果疏于防范,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危机”。

建装危机

酒店在建筑施工、装修、设备安装等方面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很容易会产生火灾或易燃易爆危险品渗漏等事故;酒店的广告牌、玻璃窗等重物脱落、电梯关人、警示不明、客人对部分设备使用不当等,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类事件不可小觑,因为常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餐饮危机

酒店的餐饮工作如果管理不严或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客人不满甚至导致食物中毒等危机。

服务危机

如果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基层服务人员因培训不够或应变能力差,处理旅客纠纷不力,就很容易造成服务危机。

媒体危机

目前是传媒信息时代,尤其是网络媒体的突飞猛进,使酒店一旦发生任何事故,如果未能及时妥善处理,便极易陷入媒体危机,既而带来声誉和形象危机。

除了上述主、客观原因造成的酒店危机,不同地区的酒店还可能遭遇地震、海啸、山洪、战争等不可抗力带来的危机。酒店危机一般都具有突发性强、时间短、不易被事先察觉等特点,如果防范或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酒店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形象受到重大损害,严重的还将危及客人的生命。

未雨绸缪,危机之前须有预案

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发展之本。在酒店的危机管理体制中,责任是中心,权力和利益是支撑,它包括对可能引发酒店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害的人和事进行监测、防范及处理的问题,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和各种处理预案,居安而思危,未雨而绸缪。

为了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制度性地对酒店员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制定了防范治安、火警、食物中毒、服务过失、自然灾害、媒体危机等多种易发性和突发性应急预案,每年都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让所有员工对酒店“危机”都能提早发现、提早报警,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对酒店安全工作的规律性有更好的把握力、洞察力和推动力,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旦酒店出现危机苗头,相关员工要能及时发现、上报并及时发出警报,清楚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和工作程序,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由谁处理以及处理问题的要点和原则,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措施,战胜“危机”。对此,酒店在与政府安全主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同时,还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与酒店签订包括消防、卫生、财产等内容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出现违规情况,执行“员工出错,领导有责”的管理连带责任制,从而强化管理者的危机意识。

对酒店管理者而言,危机处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危机公关”。简单讲,就是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第一时间和媒体进行友好的沟通与对话,用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告诉社会公众发生了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扩散,增强社会公众对酒店的信任感,促使社会形成对酒店有利的舆论氛围,避免引发舆论的“围攻”和谴责,防止进一步引发酒店的公关危机。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注意把握危机中的“机遇”,通过严谨、大胆的策划,使危机成为酒店新生的转折点。

只有人人、处处、时时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各种危机处理预案,才能使酒店在面临突发事件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消除负面影响,避免或降低酒店损失。

“一二三”:酒店安全三字经

酒店安全是酒店成功经营的首要前提,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全面创建酒店的安全文化,是酒店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保证。笔者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根据本酒店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如下安全文化体系:

“一二三”理论:酒店安全文化的基石

“一”是一个理论核心,即坚持“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发展之本”的理念,把握安全工作规律性,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是两个关系,即“安全与政治”及“安全与法律”。政治不是喊口号、表忠心,而是维护酒店安全运营的大局,确保酒店对旅客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安全保障;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酒店安全运营的根本保证,为此,酒店要与公安、卫生防疫等机构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接受相关专业部门的具体指导。

“三”是三个关键安全点,即“资产安全、人员安全和服务质量安全”。其中:资产安全包括流动资产安全、固定资产安全和无形资产安全。酒店流动资产安全是指酒店流动资金的安全,以及要防止盗窃、诈骗、抢劫事件的发生等内容;固定资产安全包括酒店电梯运行、炉灶电气、煤气管道漏气、抽油烟管道积油等设施设备的运作管理安全,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无形资产安全是管理者要有维护酒店形象和声誉的明确意识,避免或减少损害酒店形象事件的发生。

人员安全包括客人安全和酒店员工的安全。客人安全包括酒店入口控制、电梯控制、客房过道安全、客房安全、客房门锁与钥匙控制、财物安全保管、行李保管、伤病处理等内容;员工安全包括保护员工的个人财务安全、保护员工免遭外来的侵袭以及为员工提供良好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内容。

服务质量安全是客人的最基本需求,酒店必须保障每位入住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每个服务细节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并结合酒店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依托“一二三”,创建酒店安全文化

创建酒店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酒店全员的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于未然,提升酒店应对安全事件的水平。为此,我们依托“一二三”安全理论核心,在酒店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切实的工作:

首先,酒店的安全文化取决于领导者的安全意识,一个没有安全意识的领导很难去建设酒店的安全文化。员工的安全意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主要依靠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引导。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要有一种在管理中的“婆婆嘴”和在执行中的“刀子心”,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与环境,使员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

其次,大力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安全工作的最终点将落到每位酒店员工的身上,因此,酒店员工个人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修养的提高,是酒店整体安全素质提高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把安全文化教育结合进员工的基础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例如举行寓教于乐的安全技能大赛、技巧运动会,外派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大赛等;同时通过分批或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工程、消防等重点酒店岗位的员工外派学习持证上岗;组织酒店管理人员接受消防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在企业内刊或板报开设专栏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员工全面了解危及酒店安全事件的种类、产生原因、特点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了解酒店危机防范及各种管理预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演练。

再次,大力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有了酒店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实际措施,还必须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作用。为此在横向方面,我们不仅将安全监督和检查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重点,还将安全管理工作有机地列入大堂副理周报、质检周报、消防治安周报等“周报”制度中。这些周报既有对服务质量安全的监控,也有对酒店设施设备、人员操作安全的建议,各周报互相监督执行,并有总经理办公室专项督办落实整改情况,避免了因个别员工的工作疏漏影响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有效地提高了酒店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在纵向方面,在安全管理中酒店形成了基础管理、部门管理、检查督导三级纵深督导体系。在基础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质检小组检查、反馈、落实安全工作情况。对于特别事件或经总经理批示督办的事件由酒店总经理办公室组成督查组严查处理和予以整改。

最后,将安全文化融合于酒店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酒店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件特立独行的事务,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而是应该在酒店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酒店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并能够使客人切身感受到酒店这种安全文化存在。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2)

一.旅游型酒店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们生活在电子商务的时代,作为网络化的特点,酒店管理依然是不能不提的。现在网络技术,终端酒店越来越依托,越来越依赖网络技术和营销,同时也促成网络经营商的挑战和竞争,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从产品角度当代旅游型酒店管理把信息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目的是跟产品提供很好的保障,给产品添砖加瓦,给客户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其次是成本的部分,开源节流。来降低集团所有的成本,从这方面来利用信息。没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就没有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企业的质量是*人来维持和提高的,对员工不教而诛是不对的,无原则地讲人情也是不对的,要处理好人情与管理者的关系。工作中的惰性来自浮夸的习气。管理者在下达工作指令后要督导、协调、管理和检查,不能只管下令,不管落实。对于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应逐项跟查,逐项落实,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才能真正抓深抓细。管理者关键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哪项工作是以扎实、紧凑、深入的作风来抓,哪项工作就会获得良好效果。 严格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也体现在对财、对物的管理。 不要埋怨客源少,生意难做,关键要看我们对现有客人的服务工作有没有做足? 生意跑回来,效益是干出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既是“同一战壕战友”的关系,又是“猫与老鼠”的关系。主管、领班应多到现场与员工一起操作,督导质量。要意识到,质量是竞争的基础,而质量体现在每一件为客人服务的小事上。顾客评价服务质量是看他所得到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看有没有尽力。效率应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节约时间从一分一秒着眼,在做好基础工作上才能讲效率。主管的工作是酒店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主管只说不做不行,只做不说也不行。经理对主管的管理要抓得紧一点,标准定得细一点,管理方法要科学点。部门的培训方式要有竞争性、娱乐性和趣味性。酒店的工作特点就是如何把有形的设备与无形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做酒店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有市场概念、竞争意识和成本核算观念。对关键的问题应议而即决,决了即行,否则一事无成。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人家来挖人也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针对社会实情做好员工素质提高工作,如何保证人员走一批,培养一批,成长一批,把培养骨干和技术尖子作为常年的工作;作为管理人员来说,则应不断提高领导艺术,考虑问题周到点,讲究工作方法,对员工的心理活动要多了解,多分析,多通气,多研究。没有工作量的限制,就没有质的变化。管理人员要带着工作标准去巡查,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坚持现场督导。

二.旅游型酒店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些酒店大部分在05年之后建的酒店,非常注重网络方面的建设,尤其在客房预定,网络对酒店的发展管理都是非常有利。在全国几十家酒店我们通过不同的网络来预定酒店,以前的酒店预订只是通过自己的销售部。现在网络系统订房整个面向不仅仅是全国各地,而是世界,打开网络的话,在美国,在欧洲你要查北京国宾酒店,马上世界各地会给你显示。由此我们也能深深的感觉到科技在发展,网络预定也在发展。今后酒店预定业当中这方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避免诸如酒店楼层塌陷、火灾、电力事故等问题发生,在建设酒店时就为合作伙伴开展培训课程,帮助酒店安全有效地建设管理。酒店在管理方面要坚持为酒店采购质量合格、品质过硬的建材设施,避免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严重安全损失。在工程上对酒店有严格的培训及管理制度,从电力、隔音、防水、异味、动力系统等各个方面细致要求,从建设层面降低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要求酒店整改,杜绝安全设施不合格现象的发生,保障入住客人能有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除了在建设上杜绝安全隐患外,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对于酒店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突发事件,格林豪泰酒店将全员出动,保障客人人身安全,为客人解决紧急问题。旅游型酒店管理在处理公共场所发生这样的安全问题必定对公众的心理产生影响,如果酒店不能给客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硬件环境,又何以吸引客人不断入住呢?管理酒店不仅要关注卫生、火患等常见安全隐患,更应该从源头做起,从酒店建设上考虑客人的人身安全。

三.结论

旅游型酒店正在以高于以往的速度持续发展,而随着旅游型酒店的不断增多,旅游型酒店管理正在给酒店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化。中型城市独特的酒店管理模式,酒店市场的更高标准和全新的发展方向,旅游型酒店管理为沉寂多年的中国酒店市场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是当代酒店管理尤其是旅游型的酒店要特别注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英,潘云洪.商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 (06).

[2]张洋,庞德明.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搭建及其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3)

【摘 要】酒店行业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高校酒店专业需转变思路,加强酒店安全知识的系统教学和实践。在分析酒店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酒店管理与安全管理的交叉学科思想,结合酒店在实际安全管理中的经验,从课程定位与指导思想、课程目的任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设计,以期为酒店安全管理相关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酒店安全管理;教学内容;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13SKGC-QT03)。

作者简介:罗景峰(1975—),男,蒙古族,辽宁阜新人,博士,讲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系统安全理论与方法、旅游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0 引言

酒店是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重大恶劣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事故查询系统,按

关键词 “酒店/饭店”进行检索统计,从2001年~2013年间,发生较大事故20起、发生重大事故4起、发生特别重大事故2起。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酒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有必要转变思路,从原来零散灌输酒店相关安全知识,向系统讲授酒店安全管理知识过度,以适应当今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安全需要。为此,笔者从酒店安全管理教学实际需求出发,以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进行设计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行酒店安全管理教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1 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研究

1.1 课程定位与指导思想

酒店安全管理涉及的三个层面为[1]:宏观酒店行业安全管理、微观酒店企业安全管理以及客人安全管理。宏观酒店行业安全管理由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的法规,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全国性酒店接待设施加以规范、管理,落实酒店接待设施的安全设施状况、安全管理工作,从宏观上把握酒店业的行业安全。微观酒店企业安全管理是指酒店企业根据国家的相应政策和法规开展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设施设备、部门安全管理、防火、防盗及其他安全管理。客人安全管理包括对客人的管理与引导、客人的自我安全管理等。

酒店安全管理作为华侨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之一,设置在管理学基础、酒店管理课程之后,安排在第5学期具有一定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该门课程。笔者认为酒店安全管理课程主要探讨微观酒店企业安全管理和客人安全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酒店实际发生的事故中未遂事故与伤害事故、损坏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相比占绝大多数,根据海因里希法则[2](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无伤害=1:29:300),欲根本实现酒店安全必须从无伤害的未遂事故着眼,在研究影响酒店安全的人、物及环境等因素基础上,尤其要加大力度对上述三因素背后的管理因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1.2 课程教学目的任务

大旅游时代加速了酒店业的快速扩张,同时,也使得酒店企业各类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因此,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酒店安全管理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厘清酒店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和掌握酒店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辨识、评价和控制酒店危险有害因素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措施,提高和养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技能以及基本处突能力,并能在以后的实践、实习、工作中起到以点带面,扩大宣传,以期能够建立更为广泛的酒店安全防范的大环境。

1.3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酒店安全管理课程设计以酒店管理和安全原理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主线,以学生养成酒店安全意识、酒店安全防范技能等为最终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旅游酒店安全管理实务》[3]为蓝本,融入安全原理中的事故致因理论,进行设计。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原理;酒店安全管理概述;酒店安全管理的组织建设;酒店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分级管理;酒店部门的安全管理;酒店安全突发事件与处置预案;酒店安全纠纷的法律解决;课程作业设计,具体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1.4 课程教学方法

酒店安全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特点以及酒店企业安全管理实践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笔者认为,酒店安全管理课程宜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以传统讲授、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参与性,也可避免教师满堂课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枯燥,还可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如在讲授“酒店前厅的安全问题与管理”一节中问询服务安全问题时,可采用2012年贺岁片《泰囧》中的黄渤在酒店前厅与前台服务业的一段对话片段来作为案例,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分析“酒店前台服务员在问询服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分析探讨过程中加以启发引导;在分析清楚上述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回答“为保障酒店前厅问讯服务安全,如果你作为酒店管理者应该制定何种对策措施”,等等。笔者在给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讲授酒店安全管理课程时,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向敏.酒店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42-02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现状和冲突

(一)高校和酒店的冲突

(1)高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主,酒店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且实习时间也较为短暂,一般为3-5个月左右;而对于酒店来说,其业务的淡、旺季特别明显,更希望在旅游旺季增添人手,安排实习。(2)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和酒店用人目的的冲突。高校提倡素质教育已久,而这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学生的自身修养、理论水平和专业意识。而旅游酒店则希望聘用实用人才。(3)高校管理学生和酒店管理员工不同模式的冲突。高校虽然不像中小学那样采取家长式的管理,但是依然会从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把控。酒店员工管理则靠制度。

(二)高校和学生的冲突

酒店实习通常安排的是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这时的冲突主要体现在:(1)高校对学生原有和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这种管理模式的改变会让学生感觉脱离了学校,引起思想波动。(2)高校实习安排与学生实习意向的冲突。为便于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多数高校将学生统一安排到指定的酒店实习,虽然这些酒店大都为管理规范、客流量较大的高星级酒店,但或许与学生的实习意向产生冲突。

(三)学生和酒店的冲突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和酒店之间的冲突却在所难免,主要体现在:(1)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酒店实际应用的冲突。在酒店实习开始之前,学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通常情况下,旅游学概论、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英语等相关课程已经完成,但是面对真正的客人时,如何订房、如何点单、如何接待外国客人,实习的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2)学生实习岗位意向和酒店岗位空缺的冲突。当酒店安排的实习岗位和学生的意向不一致时,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幅度下降,影响实习效果。(3)学生实习目的和酒店用人目的的冲突。虽然高校设置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酒店安排实习生是为了岗位需要,储备人才,但学生的实习目的却是多种多样的,如满足其好奇心、体验新环境等。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流程分析

(一)高校方面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流程中,高校方面共有五个方面的任务。(1)制订实纲:旅游管理专业除了要制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还要制订实纲。实纲一般包括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单位挑选、实习组织办法以及实习考核标准。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采取的都是统筹安排的方法,这样一方面便于高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便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2)端正态度: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可以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对于实习是积极的态度;有的学生认为高校学习应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后工作将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实习占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对于实习是消极的态度。介于此,高校应该提前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申明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3)实地参观:在实习之前,有必要带领学生到实习酒店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一方面是让学生对酒店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参观考察后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沟通,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实习环境。(4)中期检查:实习的中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中期检查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总结、个别谈话、与实习主管联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5)实结:实结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自己的实习情况,除了谈自身感受外,还应对酒店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酒店方面

(1)素质面试:酒店通过与学生会谈,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各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以便分配实习部门。(2)技能培训:由于在校期间多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酒店实习更注重的是操作流程、业务技能和酒店的规矩规范,因此技能培训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促进实习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岗位实习:酒店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学生素质及学生意向分配实习部门,并为实习学生指派主管或指导。(4)实习座谈:实习结束后召集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实习心得,获取酒店管理及发展建议。(5)实习鉴定:酒店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工作效果等。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选择分析

(一)实习时间的选择

高校一般是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来安排实习的,时间通常为3到5个月(有的高校还会占用第六个学期后的暑假时间)。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利于高校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但未必满足酒店需要和市场需求。高校应将时间安排到旅游旺季或者有重大会议、赛事、节庆的时间段,因为这些时间段酒店的客流量大,员工配备不足,而学生则可在此接触更多的客人,受到多方位的锻炼,实习效果更明显。

(二)实习酒店的选择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业也在逐步的规范化、星级化,高校在选择实习酒店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选择高星级酒店,以五星级为好,星级越高,配套设施越为完善,服务越为标准化、人性化;(2)应选择全国连锁的酒店,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到其他地区实习或工作,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3)应选择多次承担重大接待任务且将要承担重大接待任务的酒店,便于学生了解接待工作的整个流程,增长见识;(4)应选择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下属的酒店,有利于学生了解国际品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5)应选择外宾较多的酒店,有利于学生练习英语口语,了解异国风情和文化。

(三)实习部门的选择

关于实习部门的选择,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校方,高校希望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酒店的所有部门,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用于实践;一方面是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会选择营销部、人力资源部、餐饮部、前厅部等;另一方面则是酒店,他们根据人员配备情况,按照各部门的需求对实习生进行分配,而这样的分配方案很难完全满足校方和学生的要求。因此,高校和酒店应在结合三者利益的基础上,以重点满足学生意向来选择实习部门。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教学重点分析

(一)实习酒店国际化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都采取就近原则,一方面是高校对酒店比较了解,便于长期合作;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选择就近的酒店进行实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少,也便于对学生的管理。而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角度来说,了解客源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能提高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这无疑是一件多方互利的事情。

(二)实习指导队伍专业化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大都由班主任或专业课教师担当。班主任多为做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由于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情况比较了解,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把握比较准确,但对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相对了解较少;而专业课教师虽然可以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但对学生了解少。应将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的优点相结合,使得实习指导队伍更加专业化。

(三)实习培训全面化

在正式实习之前,高校和酒店应当多多配合,全面沟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1)实习酒店的简介,包括酒店的性质、规模、组织结构,酒店的发展历程、规章制度等。(2)酒店各个部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客房部如何做床,餐厅部如何摆台,前厅部如何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等。(3)酒店经营服务的理念,如酒店的经营宗旨、服务规范以及如何将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等。(4)酒店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方式方法,如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如何沟通,与客人如何沟通等。另外,一些有条件的酒店还会对实习生进行军训,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会对每一位实习生进行为期1周到1个月的军训,以此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和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蒋述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6):143-144.

[2] 李震清.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高星级酒店实习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84-85.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5)

近几年来,酒店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越来越高,对酒店的正常营运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如何留住工作人员,使酒店的“用工荒”得以解决,已经成为了很多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和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和谐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青睐。酒店行业作为一种服务性的行业,在管理上,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原则。

一、和谐管理理论

和谐管理的核心概念是:和谐主体、和则与谐则,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和谐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在工作中,以“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和“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作为手段,围绕着和谐主题的分辨,在变动的环境中,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促使某一个组织系统螺旋逼近和谐状态。

和谐管理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和谐主题,它作为和谐管理理论的核心,对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总体性的指导作用,使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和则”和“谐则”,和则要求“优化设计”,谐则要求“能动致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和则,是指管理人员通过对某一组织上的全体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专业的学习教育等手段,实现组织的文化管理、价值观培养、激励机制等;谐则是指管理者通过建设制度、调整结构、改进流程、提高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管理措施,实现对组织管理工作中的确定要素、相对确定要素的关系优化处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和谐管理理论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和则”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和则”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是针对酒店全体工作人员的“人的永恒的不确定性”而提出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乃至组织、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因此,它作为一种调节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观念、文化、契约、舆论等等实现。

第一,利用“和则”解决不确定因素。一个酒店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很高,原因既可能是不满意薪酬,也可能是不同意酒店的经营文化,还有可能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明确。面对这些问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选择一些有普遍作用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以员工为本,建立适合的企业文化,建立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工作的酒店产生一种依赖。

第二,利用“和则”解决确定因素。意愿不仅是酒店员工从事某项工作的主观原因,而且还会对这份工作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从员工的选择,到员工的工作,管理者都需要注意其意愿问题。在挑选员工时,应该选择酒店工作愿望强烈、坚决的;在员工开展工作时,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强化员工的工作意愿。例如,根据员工的性格特征、爱好兴趣等来安排工作内容;在工作上,设立奖罚制度,刺激员工工作的主观意愿。

(二)“谐则”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和则”就人而言,而“谐则”,则是针对物而言。“谐”是指一切的物要素在组织中,其投入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谐则”主要用于优化处理管理中的物要素、人与物关系,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结构化、规范化。

第一,利用“谐则”合理安排活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两个重要的工作分别是人才的选拔工作和人才的培育工作。人才培育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实践中,要求管理者必须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流程设计,确保员工的学习和工作两项任务与酒店的阶段工作、整体工作相配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对培训进度进行安排。

第二,利用“谐则”对物要素载体进行合理投入。和谐管理理论指出,对“物要素”投入的组织活动产生影响的两个基本因素分别是资源配置与活动安排,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两个要素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而不能直接体现为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物要素的投入载体由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合理的工作流程、恰当的组织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组成。

(三)和谐主题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酒店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性的管理过程。酒店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原因,在营运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特性。因此,酒店也保证自身经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切合实际,对各种内外因素加以考虑,确定某一阶段的工作主题,这个工作主题,就可以理解为“和谐主题”。

第一,从客观原因上说,酒店受到各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宏观上,经济危机、人口结构、新劳动法的实施等;微观上,酒店行业众多的竞争对手、顾客行为等。酒店必须了解、适应这些宏微观因素,进而确定酒店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

第二,从主观原因上说,酒店的管理者素质、制度建设、人文环境等,都会对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直接的影响。酒店的每一项决策,都需要经过管理者对信息的选择、分析和理解过程,才最终做出决策,假如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不够,能力较低,就难以有深入的管理认识,做不到科学、专业的酒店和谐主题的决定。而酒店的内部制度的合理与否、完整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酒店的人力资源的调动问题。此外,酒店人员的整体基本素质、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等,即酒店内部的人文环境,也对酒店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利用和谐管理理论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在实践中,具有实效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和谐管理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以促进酒店更加和谐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6)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我校与多家星级酒店进行合作,实行“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为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全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然而实习生到酒店入职,会给酒店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好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1.1学生角色转变困难,期望值太高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三开始去酒店实习,但是对于大部分刚到基层岗位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从校园出来,很难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变。学生在实习之前,对于学校安排进入酒店实习有较高的期望。进入酒店实习后,学生期望运用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发挥专业才能,但是刚进酒店的学生一般被安排在基层服务员岗位工作,所学理论知识用处不大,使得实习生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理想和现实差距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熟练程度远低于比他们学历低的正式员工;实习生大多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在学校养成了争强好胜的习惯,很大的心理落差的产生,致使他们越来越怀疑自身能力,实习热情逐渐降低,甚至开始对待工作应付了事。

1.2实习生与酒店正式员工易发生冲突

实习生刚进入酒店实习,做基层服务岗位工作,接触的大多数一线员工学历较低,文化素质不高,这就使得直接接触的两个群体特性相反。酒店一线正式员工文化素质较低,但通过长期工作积累,拥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刚刚进入酒店的实习生文化素质高,理论知识水平高,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发生正式员工故意刁难甚至讽刺谩骂实习生的情况,实习生又不能摆正实习心态,从而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动手事件,影响酒店正常的经营活动。

1.3酒店使用实习生与学校制定的学生实习目标不一致

学校安排实习生进入酒店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酒店实际经营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实习生能够在短期的实习期间尽可能多的接触酒店各个部门的各个岗位,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但是酒店招收实习生主要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利用实习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来提高酒店整体员工素质,从而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对于我校提出的实习生轮岗的要求,大部分酒店与学校签订协议时允许实习生进行多个岗位的实习,但实际上,实习生只在一个岗位上实习,或是只允许少部分人进行岗位轮换实习。因为酒店认为实习生轮换岗位,会增加酒店的培训成本投入,学生的实习期较短,不利于为酒店创造效益。

1.4 酒店为实习生安排岗位不合理

实习生进入酒店是希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希望酒店能够安排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往往酒店为实习生安排岗位时,一般会“以貌取人”,将形象气质较好的学生分到前厅、礼宾、餐饮等岗位。没有对实习生的性格、能力等进行考核,使学生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公平、自卑感,使实习生的实际能力与实习工作不能匹配,比如有的实习生性格外向、善于沟通,但却安排在客房工作,这就使得实习生感到自己做的工作没有价值,看不到希望,就会降低实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酒店工作效率的提高,为酒店带来更高的效益。

1.5酒店为实习生提供的工资形式单一

目前,酒店接收实习生实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酒店竞争力。对实习生的工资采取每月固定的形式,不给于其他福利。实习生在与正式员工做同样的、甚至更累的工作,领取的工资远少于正式员工的工资,而且还无法享受正式员工的各种福利,比如过节费、加班费等。这必然降低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使实习生容易消极怠工,形成能偷懒就偷懒的心态。

2.对实习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学校对学生应进行实习过程辅导、使之转变角色

学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实习过程之中。酒店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都能在酒店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前,一般都缺乏心理准备,对实习酒店都抱有幻想,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就会导致种种的不适应。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心理调节和教育工作。首先,让学生明白任何岗位都是从基层做起,不要轻视服务性行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服务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正确健康的服务意识,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礼仪修养。其次,加强酒店行业的背景教育,除了宣扬酒店业的优势外,也应将其中可能出现的灰色现象告诉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判断和应对。

我校在学生实习期间,专门派专业教师在酒店挂职。引导学生处理好客我关系,培养酒店服务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校领导经常去实习点看望学生,带给学生以关心和慰问。

2.2酒店应加强管理、改善管理手段

实习生刚从学校出来,实践能力有所欠缺,酒店应合理安排实习生的工作量。在实习生的管理方面,应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爱护实习生。如实习生因生病迟到,管理者应问明情况,不能直接上来责骂,用罚款代替教育。在管理中把严格的要求与关心相结合,多从从学生心理入手多鼓励、多沟通。酒店应根据实习生的个人情况,尽量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在实习生实习一段时间后,酒店应提供基层的管理岗位让学生见习,如见习领班或见习主管。这不仅可以锻炼实习生的管理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学生毕业后继续留在酒店工作的信心。同时,酒店可以对学生进行实习期的观察,发掘一些有培养价值、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为饭店储备管理人才。

2.3酒店应为实习生进行岗位安排和岗位轮换

酒店应为实习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岗位轮换的机会,提升实习生实习效果。人力资源部门可将实习生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后,按照实习生特征和各部门人员需求分配到各个部门,由实习部门经理负责给每个实习生安排岗位。学生入岗后应经过半个月左右观察,部门经理再根据实习生个人能力与所实习岗位工作要求的匹配程度给予调整。人员调整结束后,实习部门应在实习生实习中期或中后期,对其进行岗位轮换,对表现优异的实习生应给予进入管理类岗位实习的机会,并报至人力资源部,为酒店挖掘优秀管理人才提供信息资料,争取在实习结束后与实习表现优秀的实习生签订就业协议,为酒店储备优秀管理人才。

2.4学校应与酒店建立双重管理体系

学校应注重与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学校酒店双重管理机制。学校应与酒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向培养酒店所需人才。学校应选取信誉较好、知名度较高的星级酒店,与其签订长期实习协议,形成“订单班”模式培养。酒店也应与旅游专业院系领导和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良性互动,比如,邀请合作院校教师进入酒店挂职。同时,学校邀请酒店资深管理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授课。可以使学校教师对酒店文化、操作流程等了解,学校教师和酒店管理人员共同教授课程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切合实际工作,为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做好基础准备。让学生进入酒店之前就能调整好心态,部分掌握酒店实践知识,进入酒店实习时更容易投入工作,达到理想的实现效果。学校应与酒店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在兼顾学校和酒店效益的前提下,酒店和签订实习协议的学校共同完成实习计划的制定,这样就可以使得学校可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2.5酒店应建立健全对实习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酒店对实习生的考核仅仅是依据与学校签订的实习协议对实习生进行最终评估,这就使得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目标,也没有驱动的力量,实习生不知道自身表现是否符合酒店的要求。既便实习部门偶尔给予口头表扬,实习生得不到实质的表彰,他们在工作中就会越来越消极怠工,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待工作的态度也越来越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健全实习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实习生的工作状况,有利于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提高。对考核优秀的实习生,酒店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实习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被认同感,将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此调动其他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2.6酒店应完善实习生工资体系

实习生进入酒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实践知识,不是获取报酬,对工资高低相对不太敏感。但是,如果没有激励,酒店使用实习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酒店应对实习生进行有效地物质激励,改变固定工资的单一形式,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完善实习生津贴体系。酒店可以根据使用实习生产生的效益,制定合理的每月固定津贴,同时放宽实习生享受的福利待遇,比如给予加班费、过节费等。其中酒店应该在提升津贴等形式的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重视各种形式的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激励,同时可以实现投入很少而效果明显。酒店可以对于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实习生给予优秀实习生称号,使实习生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再者,酒店给予表现优秀的实习生轮岗、培训或提升为领班的机会,这样一方面使优秀实习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其他实习生,以提升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谢宝田.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星级酒店实习生管理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

[4] 王西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4月

[5] 张水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向导.2010年第36期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7)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现状

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考核模式的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毕业考核模式:一是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二是以实习报告取代毕业论文的方式;三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式。这三种考核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这种考核模式都存在突出问题,不能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宗旨。由于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缺失,高职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学术论文,大多无法完成有质量的毕业论文,上网下载、相互抄袭、“东拼西凑”现象严重,根本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对毕业生质量控制的作用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考核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取消了毕业论文,以写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考核。实习报告是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以实习报告作为考核手段过于简单化,使毕业考核流于形式,对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起到促进作用。有少数高职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业进行毕业考核,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取餐饮、前厅、客房、调酒等方面至少一项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不是行业准入证书,对学生进入酒店就职并无影响,考证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单一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对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探索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核模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迫切要改革和创新毕业考核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的全面化、系统化。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思考

(一)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各项服务技能,能从事现代酒店实际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考核目标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既要能从事酒店实际服务工作,又要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从以往毕业生的经历看,学生在酒店的初始岗位都是一线服务员,经过一两年的锻炼,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经过三五年的积累,还会有部分学生会上升到中层管理的岗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目标应包括服务技能考核和职业发展能力考核两方面,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酒店基层岗位综合服务技能的掌握情况,职业发展能力考核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可加大服务技能考核的比重。

(二)创新毕业考核方式

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采取“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具体思考如下。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实施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设计中,引入酒店操作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从酒店一线部门工作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强化毕业考核对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选择在实习酒店进行考核,在酒店真实的经营环境中进行考核对学校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毕业生的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中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创新设计酒店产品、写酒店行业调查报告、根据实习经历写案例分析以及写创业方案等形式,毕业生只要任选一项完成即可。在毕业考核成绩中设等级化成绩,学生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达标后,并完成职业创新考核中的任一项,就达到了毕业要求。对于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可引导完成多项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给予高等级成绩,并以此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等级化的毕业考核成绩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考核主体,引入企业参与毕业考核

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于企业。企业最需要的是合格的酒店人才还是综合素质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毕业考核体系中不能只有校方为考核主体,还应引入企业参与到毕业考核中。在设计毕业考核方案时引入酒店操作标准,邀请酒店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在考核具体实施阶段,可邀请学生的酒店实习“师傅”、酒店基层管理者担任指导老师和校内老师共同完成毕业考核。企业参与毕业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质量。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实践

从2012年开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就尝试在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毕业考核改革。通过对数届毕业生毕业考核改革实践的摸索,探索出毕业考核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引入企业方(酒店)共同参与完成的毕业考核模式。现已和酒店共同完成13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并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系列管理文件。

(一)考核方式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酒店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要在酒店完成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安徽广播影视学院管理系尝试毕业考核采取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的形式开展,重点考核学生阶段性职业技能实践运用的能力与水平,包括专业岗位实操技能考核、顶岗实习报告撰写和实习报告答辩三部分。在学生顶岗实习的6个月期间,分三次进行毕业考核,三次考核均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在实习酒店进行。第一次考核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一个月后进行,学生已经在酒店接受过岗前培训,对实习岗位有初步的了解,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岗位认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本次考核采取学生座谈和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三个半月后,此时学生已经正式在实习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在酒店实习岗位上进行,要求学生现场完成岗位实操。本次考核结束后,校方要求酒店给实习生至少调换一次实习岗位,以使学生能接触并掌握多个岗位的实操技能。第三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结束前,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技能的实际运用情况、毕业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实习报告答辩。本次考核采取在酒店进行答辩的方式。

(二)考核成绩计算

学生最终的毕业考核成绩依据以下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综合评定。第一次考核结果(20%);第二次考核结果(20%);第三次考核结果(40%),其中实习报告占比20%;实习报告答辩情况(10%);职业创新能力考核(10%)。毕业生只要通过三次考核并按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就可通过毕业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只针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如果学生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获得职业创新能力考核成绩,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期间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收到客人表扬信、创新设计出酒店产品、写出酒店行业调查报告以及根据实习经历写优秀案例分析等。

(三)考核人员和组织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1.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起源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

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假设

(1)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2)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3)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2 当前酒店管理存在的需求短板

2.1需求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物质方面,酒店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酒店员工的工资水平不高,福利水平也不高的局面。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枯燥的业余生活很容易挫伤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基层员工直接对顾客提供服务,长期不满意的情绪会影响员工对顾客的服务态度,进而又会影响顾客对酒店的满意程度。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要以加强对员工的物质激励。

2.2激励需求与约束机制相分裂

激励是一柄双刃剑,某些酒店管理者奖励与约束只讲一面,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奖励和惩罚是两种基本的激励措施。对希望出现的行为,酒店用奖励进行强化;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要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是激励与约束二者相辅相成地完整激励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潜在的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

2.3职业归属感缺失

现代酒店已步入人本管理时代,酒店与个人的关系由“契约型”向“盟约型”转变,酒店与个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也就是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员工职业稳定在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酒店的凝聚力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社交活动,到最后都会转化为对酒店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仅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加轻松自如,对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转变管理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酒店最有价值的资源和财富,是决定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人力资源的拥有和管理已成为各类酒店竞争的焦点,只有在人才上抢占先机,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才能保持各项工作的先进性。以人为本在管理领域的核心是通过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在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行最终仍然要通过调动酒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来进行,推行以人为本管理是完善酒店管理激励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必然选择。

3.2加强生活安全保障,提高员工基本幸福指数

较高的薪金,一定工作时限,较好的工作条件,住房的补贴,医疗和养老保险,一定的参股权,可以说这些是现代酒店员工作为人所需求满足的最为基本的需求,也是在生物学意义上需求,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将无法开始正常的工作。稳定的工作,安全的工作环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在工作中的人身、财产安全能得到较高的保障。

3.3积极培育良好氛围,满足员工交往尊重需求

交往需求是对酒店同事间友谊、团队归属感等方面的需求。酒店员工是具有社会性的劳动者,其工作和生活都不是在孤立封闭状态下进行的。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交往需求就会显现出来。如期望酒店可以适当开展集体活动,增进同事间了解,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座谈会等;成立文体活动非正式团体,既能增进爱好相似酒店员工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流,也能丰富酒店员工的业余生活。

3.4努力创造机会平台,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满足前面四项需求的前提下,酒店员工就会有强烈的成长欲望和成才的需求。酒店要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 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能, 对这部分员工的发展要精心的指导和安排, 要从工作能力、职业倾向、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估, 使员工了解自我, 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酒店应该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员工制定继续教育, 甚至终身教育计划, 将教育与培训贯穿于酒店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 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 保持与酒店同步发展, 从而成为酒店最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 并在培训中努力做到使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参考文献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9)

随着住宿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住宿业态在范围及边界上不断延伸,广义的住宿概念正在形成,我校培养酒店管理专门人才的目标也在适时调整:培养国际品牌酒店集团的服务精英和基层管理者、培养精品酒店和民宿的策划者、培养“酒店+”新业态中的经营管理者三个方向。目的是打造适应产业新需求、突显云南特色、具有中西文化服务理念特质的、酒店产业“高起点、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酒店管理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累积也是由初级到高级的进阶。从结构上,本课程是对酒店管理R等年所学课程的总体归纳。在职业教育三年中,我们为学生规划了三大类课程: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能力课。基本素质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每一位大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毛概》、《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是对酒店行业的基本了解及在酒店行业学习工作所必备的语言、形象等要求,如《饭店业概论》、《普通话》、《职业英语》、《职业形象塑造》等课程,而专业能力课则要学习酒店中各部门工作内容及服务技能,如《前厅运营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管理》、《酒店信息系统运营》、《酒店网络营销》,以及为提升职业兴趣、延伸学习内容而创新性开设的模块课程。从2016级入学的学生开始,《酒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被安排在了第六个学期,也就是大专学习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四个学期上述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有关酒店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操作,并且完成了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再学习本课程,会对前期所学的全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回顾及系统的联系。

从知识上,本课程是从服务技能学习到基层管理方法学习的提升。在第二、第三学期,学生进行的专业能力课学习是针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基础知识及工作任务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学习,而《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知识则提升到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的高度,学习的重点不再是具体任务的操作步骤,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站在经营管理目标下安排工作。

从技能上,是从操作具体工作任务到组织策划管理的进阶。前期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某岗位基本的服务技能,能够解决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具备一线服务员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素质。经过第五学期及假期总和至少半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酒店某岗位已有较熟练的基层服务经验,对酒店的工作性质、部门的运营过程也有切实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第六学期《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开设能够融会贯通酒店管理的理论与实际,提升学习的高度,配合《酒店督导》课程等学习,培养学生能站在基层管理者的视角,运用基础管理工具及方法安排工作流程、组织工作、策划活动、提升工作效率。

二、《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授课现状

很多安排到《酒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的老师都表示该门课的教学很有难度,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学校教师的酒店经营管理实际经验缺乏。学校教师由于工作时间及内容的关系,鲜有机会能参与到真实的酒店运营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经验和工作体会,只能通过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间接的方式获得《酒店经营与管理》知识点的阐述和案例,很难将一些书面的理论讲解得通俗易懂,表现方式也难以生动。备课过程参考同行已有的教学资料,难以补充新鲜的信息,导致信息落后。

理论课程授课过程单调乏味。由于上述原因,很多授课老师只能照教材、参考书或者按照已有 PPT 内容逐一讲解,理论的内容枯燥乏味,讲解的不透彻,学生依然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环节也没有精心设计,理论课程的授课将很有可能成为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一旦对课程失去兴趣,则不会继续接收信息。一个课堂如果没有师生的互动,只有老师在照书讲,学生无心听,教学当然难以进行。

教学辅助资源不足,没有真实的运营数据做支撑。《酒店经营与管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课程,由于教师的实际运营经验缺乏,授课需要依靠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际运营数据,而这些资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的,市面上的案例等资源已是多年以前编写的,无法跟上酒店实际运营的变化。

学习成果检验方式单一,无法真实评价学习效果。虽然《酒店经营与管理》被定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但教学效果和成果的检验还是过于单一,课程学习之后,只是被作为一门考试课被安排进行笔试卷面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大多围绕教材或授课的知识点进行,考试的内容只做到了一些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察,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酒店安全管理论文篇(10)

1 职场体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现状调查

山东省烟台信息工程学校是一所部级重点职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中西餐及客房服务与管理相关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将在实训室接受酒店餐饮和客房的订制与管理、客房顶岗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社会实践成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培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查显示:多数同学认为现在酒店专业学生职场体验是在消磨时间,与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毫无关系;学校对职场体验学生的专业课程管理不完善,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会逐渐转变得自由、散漫,存在着安全教育隐患。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新的酒店专业学生职场体验模式,通过每学年一个月职场体验培养自身兴趣,强化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

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由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设定安全的教育培养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①制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②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辅导,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③完善职场体验课程管理,运用理论知识适应新环境。

④重视职场体验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3 研究过程及步骤

3.1 准备阶段。召集本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对该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现状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定论,对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进行职场教学管理、如何总结经验等进行研讨,制定出实施方案,由专业部联系四星级酒店提供一个月职场体验平台,做好准备。

3.2 实施阶段。旅游与酒店专业学生外出职场体验,是突出技能培训的深入学习实践,并不是完全脱离学校理论课程学习,而是学校派专业教师跟随定期进行理论集中学习,并将在职场岗位中付诸于实践,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对预设方案具体落实,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实践,定期对所做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评估、反思、总结。

首先,制定思想教育、安全教育规定。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确保学生更好地进行酒店职场体验。

其次,制定理论专业课程设置。对于酒店英语、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酒店行业课程进行提炼,由专业教师编排实习单元任务书或习题,为学生职场实习做好理论知识培训保障。

3.3 总结阶段。经过一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把跟踪学生到各单位职场体验情况,汇总整理,安排学生实习日志、实结、定期交流记录、实习问题排查反馈与解决办法,形成一套系统的星级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4 课题研究成果

笔者在青岛四星级大酒店带队指导学生进行一个月的职场体验,亲身感受到学生在职场体验中的变化与实践成绩。通过一学年的摸索和实践,三批参与职场体验的学生,回校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强,劲头更足。具体成果如下。

4.1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融合酒店纪律规范制定适合职场体验学生及校外酒店实训管理的条例。例如,工作期间不允许使用手机,以免影响工作;每天早晚教师检查宿舍,督促学生打理好起居;实习一个月里,遇事冷静,克服冲动行为,不说脏话,不与同事或宾客动手,学会保护自我,树立大局意识,维护学校和酒店形象。若有学生在西餐厅值夜班时,24点前笔者到西餐厅看一看,让这些十七八岁羽翼未丰的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以防学生出现安全隐患。

4.2 做好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辅导,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学生职场体验中其思想有变动,带队老师要观察、交流,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思想进步、有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例如,提前告诫学生职场体验是学习专业技能的校外实训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把实习中的思想矛盾告诉带队教师,教师及时处理,加强学生对自身工作价值观与学习观的理解;学生不值晚班时,晚8点到会议室召开交流会,谈一天的得失与烦恼,排解压力,相互鼓励。

4.3 完善职场体验课程管理,运用理论知识适应新环境。脱离学校如何达到教师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就笔者的切身体会而言,专业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与定期集中教学,学生工作期间,教师巡回到学生实践岗位观察,给予适时的鼓励与指导,助学生掌握专长,校外教学取得实效。根据学生现有的技能水平和酒店特点与需求,带队教师与酒店管理负责人,将学生定员分岗,把职场体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星级酒店管理理论常识和全面的酒店服务技能,教育学生从事“中餐”、“西餐”、“客房”任何一岗位,都要树立甘于奉献、热爱岗位的决心,熟练技能,独当一面。

上一篇: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论文 下一篇: 兴趣教学法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