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0:51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1)

二十世纪初,生产力不发达,商品不丰富,市场供不应求,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处于消费者引导阶段,即厂商全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年代。二十世纪下半叶后,生产力不断提高,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白热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也向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导消费的时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了引导消费的时代。

引导消费,指的是厂商通过改变消费观念等手段来引导消费,创造需求,抢占先机,以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从引导消费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的广告策略,以解决长期影响和困扰中小企业广告创作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广告创作忽视市场发展规律、脱离企业具体情况并在市场和企业的两岸之间忽略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广告无法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的问题;二是改变中小企业广告文案创作上无视消费者需求、不顾广告受众接受特点的自我宣传型广告内容和语言风格;三是引导企业结合广告创作需要,以市场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深层次探索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广告创作科学方法;四是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提高对广告创作和传播的认识,把市场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和广告传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长期投资、并把广告传播与企业形象塑造整合起来的广告传播系统工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述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就此意义而言,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加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第一,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依次递升,但这样的次序又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第二,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第三,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第四,马斯洛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而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引导消费的应用价值

(一)市场营销理念和消费观念发展变化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观念的演变经历三个时代:第一是理性消费时代,由于生活水平低,消费者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物美价廉和经久耐用。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市场营销观念仍处在“以企业为中心”的阶段。第二是感觉消费时代,消费者开始注意产品内在质量,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较大的兴趣,“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成为人们消费观念的主要特征。但是企业对消费者内心更为深层的需求还不够重视,市场营销观念还处在“以企业为中心”阶段。第三是感性消费时代,人们日益重视心灵的充实,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方面,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为其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市场营销进入“需求导向”阶段,形成了一种“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不难看出,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引发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市场营销进入“需求导向”阶段,促使企业“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促进了人们对消费者消费特点、消费观念变化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消费观念演变经历的理性消费时代、感觉消费时代和感性消费时代三个时代的划分,正是这种探索和研究的成果。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当今时代,消费者需求结构,由理性、实用的物质性需求为主发展到重视精神性需求为主。研究成果,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基本观点。可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市场营销、对广告传播中的消费观念研究和消费引导具有应用价值。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引导消费的应用价值分析

首先,马斯洛关于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以及高级需要的比例,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这一观点,和市场营销学关于消费观念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对研究和利用我国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目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消费需求上的表现是从原来的物质性需求转变为更多地关注精神价值、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需求。

其次,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马斯洛这一观点和广告定位高度一致,因而对广告中引导消费有指导作用。

1969年,美国广告大师艾・里斯和杰・屈特正式提出广告定位理论,他们指出:“在定位时代,去发明或发现了不起的事物并不够,甚至不需要,然而,你一定要把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作为首要之图”。广告定位理论认为,在商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从商品的物质性方面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愈加困难,应该在保证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之下,主要从消费者的心智上做文章,以商品的新意义、新价值诱导消费者心理定势,重塑消费者消费心理,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引导市场消费的变化或发展趋向。

虽然广告定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消费需求,但从人类需求研究方面去考察,它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人类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物质向精神方面发展;另外,广告定位理论的“把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作为首要之图”和准备把握消费者迫切需求的观点,也和马斯洛“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等观点一致。可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引导消费策略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它启发人们通过强化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并转移到消费需求上,改变消费方式,调整消费结构,催生新的消费观念,创造新的需求。

再次,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依次递升,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但这样的次序又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有例外情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这一观点,对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和消费引导,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指导价值。一般情况下消费需求也是由低向高层次发展的,依据“衣、食、住、行”消费层次依次提高,先是满足衣、食等生理需求,然后考虑住房等安全保障,再到由车代步等和尊重与自我实现有关的高层次需求。这是从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角度考虑的结果。但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教育背景、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代人往往打乱这种消费的层级次序,比如城市人把住房放到压倒一切的需求层次,而城市年轻人则宁可节衣缩食,租住房子也要贷款买车。这一社会现实和消费需求,恰好证明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层级需求)次序又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有例外情况”观点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证明了该理论对市场营销中消费的引导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中小企业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指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广告目标,而采取的广告计划,它是广告的方针、对策、手段和谋略等的组合。

广告策略的内涵,实际就是一种谋略过程。它的内涵包括:广告目标是什么,是提高商品、品牌或企业知名度为主还是以促销为主;广告诉求重点是什么,是做形象广告还是做商品推销广告,是重在品牌形象还是企业形象,重在商品信息传播还是提倡新生活方式激发新的需求等;在广告表现手法方面,是在广告中表现正面竞争还是侧面竞争,是直言表露还是曲折表现等。此外还有广告媒体选择和组合等的谋略。

广告策略的内涵广泛,涉及面广,本文主要从引导消费方面论述中小企业的广告策略。引导消费的目标及主要内容是:引导消费、改变消费观念,创造需求,抢占先机,以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消费”的核心内容:一是生产销售创新产品,以商品创新引导消费;二是积极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按厂商新的消费主张、消费方式进行消费;三是研究潜在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其中第二、第三点应该是中小企业研究的重点。消费需求是人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揭示的规律。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文化素质及品位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中小企业在制订广告策略时需要抓住引导消费这一关键点,注意实施四个转变:

一是从消费需求结构上,由物质性引导为主逐渐发展为普遍重视精神性引导;二是从消费需求存在形态上,由原来的现实需求引导为主变为现实与潜在需求兼备,更加重视潜在需求引导;三是从商品或服务内涵角度来看,引导的重点由商业信息传播转移到文化引导;四是基于诉求方式的选择和传播效果的考量,由说理性、实用性引导转变为侧重审美性、抒情性引导。

(一)观念引导策略

营销界一个关于向和尚推销梳子的营销故事,反映了业界共同认可的观念,即成功引导或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可以促进营销的极大成功。故事大意是:甲、乙丙、丁四个推销员,甲、乙、丙分别以梳头、止痒活血、给香客梳理乱发为由引导和尚购买,结果推销成绩分别是零把、10把和100把;而推销员丁则表达推销诉求如下:梳子很便宜,若在梳子的正面写上庙名,反面写上“积善梳”,再加上方丈亲笔署名,这样梳子就变成了珍贵的礼品了,香客来了送一把,庙里香火定会永续繁荣,此诉求的结果是推销了1000把。丁的成功之处归于他认真研究顾客需求,归功于他在研究、服务和引导消费者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更在于他跳出物质需求层面从精神层面研究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广布善梳、香火繁荣,是和尚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烧香拜佛、收藏积善梳、多做善事也是善男信女的价值追求。事实上,下同样功夫并获得同样丰厚回报的商业典例比比皆是。

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性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而且不管是何种阶层的人,对成就感、优越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更高需求和渴望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实,这一现实正符合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消费心理理论指导下,对不同消费阶层进行分析发现,消费者需求的心理表现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型:求实心理、求名心理、求新心理和求美心理等,这些需求心理也包含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中,同时各阶层消费者都具有,只是不同阶段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中小企业只有在充分研究市场、商品和消费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做好市场定位、广告定位,创造需求,才能引导消费、改变消费观念,抢占先机,以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1.抓住求名心理,运用比附定位等手段,满足以追求名牌产品、名特产品、高档商品等为主要倾向的购买心理和带有显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心理需要。所谓比附定位,即借用其他已经存在的知名度、美誉度都较高的品牌来说明本商品的广告定位方法,它属于实施借力出力、借名出名的广告策略。例如,美国“约翰逊”黑人化妆品的广告文案。该广告文案提供给受众的重要信息是:“佛雷”化妆品无疑是好的,但配合“约翰逊”的粉质霜使用更是锦上添花。事实证明,这一广告大获成功,其成功在于成功运用了比附定位的广告策略,成功的前提是它经过科学而周密的市场调查分析,并得出市场调查的结论:

一是在同类产品市场中,“佛雷”公司实力最强;二是“佛雷”产品品牌最大,声誉最好;三是自身的广告产品未有名气,品牌尚未建立,企业实力微弱;四是“佛雷”等同类企业及其产品的营销策略、市场策略、广告策略等方面,各有其成败得失,应以此为鉴构想“约翰逊”的相关策略。

“约翰逊”以调查研究结论为基础制定广告策略,其思想内涵大致为:“约翰逊”公司与“佛雷”公司存在竞争关系,但由于实力弱小,竞争方式需要避免正面冲突;行动策略是借“佛雷”品牌的声誉提高自身品牌的名气,推出品牌。既定的目标和策略,转而成为打出重要影响的广告文案。

2.抓住求新心理,运用是非定位,通过标新立异或创新消费观念,引领时尚。是非定位从观念上人为地把商品市场加以区分,把本商品归到另外一类。如七喜饮料就号称“非可乐”饮料,人为把饮料分为可乐和非可乐两大类,争先开创了非可乐类饮料的营销理念。创新消费观念,引领时尚潮流,争做行业先锋。二十世纪“贷款买房”消费观念,就强力启动了我国亿万居民的潜在需求;地处城市边缘山间岭上的房地产,却以富人居的定位以及宁静幽远、天人合一的诉求,赢得富足阶层的青睐,以新的居住观念开拓富足阶层这一庞大市场。求新心理,是以追求商品的时尚、新颖为主的购买心理,这种消费者以经济条件较好、购买力较强的年轻人居多。成功针对富有阶层以及购买力旺盛的年轻一族的广告策略,对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壮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进行对象定位,运用人文关怀,激感需求。对象定位实际上是市场细分策略在广告中的具体应用,它以商品的使用者来进行定位,把商品定位在最有利的市场位置上和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发购买欲。如洗衣机广告“威力洗衣机,献给妈妈的爱”、美容保健品“红常青羊胎素”广告:“为女人除不平”。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感情需要虽然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但我国业已进入感性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广告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功能,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广告商品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心灵和情感上的满足至关重要,在广告的消费引导中,感情引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威力洗衣机和“红常青羊胎素”就是“对象定位,人文关怀”广告策略成功的典例,它们或以孝敬母亲纯真情感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或以关爱女性的真情表白传达企业深沉人文关怀和先进理念,从而赢得女性市场。

(二)文化引导策略

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观照下的当代消费需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消费已经从原来的物质性需求为主变为以精神和文化消费为主,即使是以满足人们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日用商品,人们也日益重视商品蕴藏的文化内涵,更无需谈奢侈品了。所以,通过文化引导,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强化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信心和消费忠诚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也是可行的。

文化引导策略,是赋予商品或服务以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味,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意识从生理需求层面上升华到精神享受的层次上,致使消费者获取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法国人推销香水时并不仅仅介绍产品的成分和功效,而是运用文化引导策略提出富含哲理意味的口号:“我们不卖香水,我们卖文化”。

1.以科学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引导消费。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知识普及、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式以提供科学、安全的消费方式,增强消费安全感和对商品的信任感,培养新的消费观,它本质上是广告传播行为,却避免了广告的俗套,还凸显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中小企业通常依靠创新立足和发展,例如创新商品,即依靠科技创造出具有特性的商品,发现市场空白,亦或创新消费观念等,而这些信息的传达和新消费观的培养,仅依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开展消费教育,不做硬广告,不卖产品,而是专注于消费者思想的启蒙教育。强生中国公司,鉴于我国婴幼儿护理知识落后之现实,特成立“健康教育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与医院和学校等权威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婴幼儿护理知识在我国大陆的普及,从而使定位于“世界婴儿护理专家”的强生婴儿护理用品系列独占大部分市场。

2.以民族文化、亚文化等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美国,万宝路广告以美国西部牛仔充满野性、刚毅和粗犷的大丈夫气概作为广告形象征服了全美,使得万宝路产品非常畅销。显而易见,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满足了美国人某种欲望和心理需求。但这一广告设计不被香港人认可,因为广告中牛仔在香港人看来完全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给人以“衰”的感觉。后来,广告把牛仔的形象调整为英武俊秀、穿着整齐的牧场主,坐私人飞机视察牧场,高朋满座分享万宝路和名酒。结果大受欢迎,销路直升。因为该广告设计符合香港人理想中的生活图景和方式。

民族风情、宗教文化、节日文化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可以强力吸引消费者,促使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实现喜好的转移。新疆伊力特酒广告词以狩猎、猎枪、骏骑、美酒,尽显男人气概和英雄本色,烙印新疆鲜明的人文地理色彩,受众欣然接受而且广为传播。

和民族文化相比,亚文化在引导消费上更有优势,在广告策划中也倍受青睐。亚文化,指的是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规范理念和价值观念体系。它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人的思维、行为,它拥有特殊的精神调剂作用和团结凝聚作用。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地理亚文化、性别亚文化、年龄亚文化、经济亚文化等。其中年龄亚文化最值得中小企业研究和运用。青年人是所有消费者中最活跃的群体,思想开放,追求自由,个性独立,富有理想。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最重视情感、讲究尊重和自尊,最迫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论商品或是服务消费,只要包涵上述的精神内涵和广告诉求,就会强力吸引青年消费者,中小企业应该在此方面加以重视。中国移动通讯推出的客户服务品牌“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除资费灵活之外,主要还是以“时尚、好玩、探索”以及追求个性自由为品牌特性吸引了年青人,满足他们个性、自我、率真乃至叛逆的年龄和性格特点。

(三)文艺引导策略

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告过分的功利和浓烈的商业味道日益麻木甚至厌烦,寻找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已经成为人们的审美追求。台湾《突破》杂志有文章指出,美国近年来的广告,由商业艺术逐渐偏向美学艺术,出色的创意日益增多。其实,包括中国大陆,广告创作都注意到了文学、戏剧、小品等艺术类型及其艺术手段的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广告日益增多。

有人在论述文学与广告间关系时指出(大意):文学是精神生活的代表,虽然文学是虚构出来的另一个世界,但是这个虚构的世界对我们产生的吸引力往往比现实世界更大,它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在别处”。既然文学有如此魅力,那么广告就应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创造“另一个世界”的强大功能,描绘一个虚构的美好社会;文学艺术及其美学光芒促使消费者通过内在行为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谁都可以有这样需求和权利。文学理论揭示的这一规律,也正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一个更高层级的需求,要通过个体的内在行为来满足而非外在的条件。

文学艺术,让广告在提供商品消费的同时激发消费者另一种生活的想象,令人心情愉悦,而这种愉悦的心理往往反过来促使消费者对商品品牌产生向往和好感。因此,调动文学创作手法,在广告中创作诱人的文学形象,对引导消费的作用理应重视。本文列举一些成功案例,以求借鉴。

1.运用诗歌的创作手法,以美妙的意境向广告受众描绘美好的生活情境、情趣或方式,或以特有的节奏、音韵让广告受众感受文学艺术之美,实现由广告到广告商品或服务的美感转移以及品牌美誉和好感的形成。在妙用诗歌意境方面,关于左岸咖啡的广告诗词比较成功,广告通过意境创造,把咖啡文化富有情调的生活方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左岸咖啡馆雨天篇:“我喜欢雨天/雨天没有人/整个巴黎都是我的/这是五月的下雨天/我在左岸咖啡馆”。诗歌中的咖啡馆、雨天、巴黎街市构成的意境,对不同的受众,所引发的联想和想象都可能不同,但激发出来对闲适浪漫生活方式的体验冲动应该是相同的。

2.引用诗句,巧妙传达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缩短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如某房地产的广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诗句表达对平民百姓的深情厚意,也表现了诗人宽阔仁慈的胸襟,历来为人们称道。房地产企业深知诗文的魅力和广泛影响,更理解消费者的需求,用诗句展现企业的理念,获得广告受众和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展现了该企业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冷暖的发展理念,在接受先进文化的同时接受了企业和品牌,接受了企业提出的消费观念和主张,从而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此外,以散文的情理结合、物我统一、情感真挚、感受独到等艺术魅力,向广告受众展现先进而深远的思想,让受众领会深刻的道理,并自愿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的诙谐、滑稽、幽默、风趣等特点令受众在接受商业信息的同时精神怡悦,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

结论

消费观念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需要中小企业对广告长期投资;消费观念的形成,也不等同于消费者对具体的企业及其品牌业已认可,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把创新的消费观念和本企业联系起来,让广告受众接受、认可并最后成为本企业文化的赞赏者、传播者,成为本企业及其品牌系列商品的忠诚消费者。因此中小企业在广告策略中,还应着重抓如下几方面工作:

策略必须有具体的广告策划书加以体现,以备长期执行;策略应该和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商品性等紧密联系,使广告达到为企业及其品牌创造“一种形象和一个声音”的传播目标;要有集中的相对固定的广告主题及适应不同阶段不同传播媒介和传播活动的广告词或文案;要注意创作主旨明确、新颖诱人、方便传播传颂和高频率反复传播的广告口号或标语;善于借助公益活动、新闻传播等方式提高社会效益、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广告策略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2)

消费者的学习过程并非都是重复试误的过程,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习活动要借助于消费者的问题解决、思维顿悟等心理活动。这种以消费者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活动理论被称为认知学习理论。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信息加工理论和消费者卷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学习过程不仅与其认知能力有关,而且也与所要加工的信息复杂程度有关。消费者的信息加工能力越强,所获得的产品信息就越多。消费者卷入理论是从大脑半球单侧化理论发展而来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对媒体、消费者及产品的卷入理论。国外最早对卷入进行研究的是Krugman的媒体卷入研究,发现杂志广告的卷入程度高于电视广告的卷入程度,但是对于低卷入产品,两者卷入程度差异不大。本文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对目前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心理,将广告心理学成功的运用到市场营销之中,发现消费者心理黑箱,促成购买行为,并形成品牌忠诚。

二、国外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

有研究表明,在同一类型的广告中,消费者最终选择购买的产品的广告与没有购买的产品的广告注视时间差异显著,即注视时间越长,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

1.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

PRS的研究显示,有将近13%的杂志广告因为凌乱而被忽视,并且广告的名称有43%的情况下被忽略。但该情况在公共候车亭广告中没有出现过,YoungandElliottC.(1999)运用眼动跟踪的方法对公共候车亭中的广告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广告能够被候车者阅读,并对品牌进行有效记忆。而且在晚上有灯光的情况下也能接收到广告信息。[1]这一结果与品牌的知名度也有很大关联。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成熟品牌的回忆率较高,与新品牌比较这种优势便不复存在,甚至有更低的回忆率,此时新品牌的再认成绩较好(GeweiYeandW.FredvanRaaij,1997)。[2]注意分配的变化也会影响广告回忆率,同时广告可以沿路径影响受众的记忆,受众对网页中间的广告注意力不大,前端和后端的广告则引起较多的注意(Jyun-ChengWangandRong-FuhDay,2007)。[3]因此,网页广告的定价,应两端位置价格高于中间位置。图案、文字和广告页的大小对消费者视觉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注视图案所用的时间比观看文字所用的时间长。但在同一广告中,很多受众没有注视到广告中的文字和较远位置的图片,位置影响着广告注视与广告品牌记忆效果。Wedelandpieters研究发现,对杂志来说,如果左侧页面是文字,则消费者对置于右侧页面的广告记忆效果更好一些;相反,如果左侧是同类产品的广告,右侧广告的效果却很差。对插页式广告来说,广告页大小对消费者的影响小于广告位置,小的广告放置于关键位置比大的广告置于次要位置的效果要好(KlaassenandAbbey,2007)。[4]因此广告设计应该注意文字的醒目度以及图片的位置,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记忆效果,将广告置于观测者可视范围对广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告代言人对消费者具有一定影响,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提高其对产品的识别和记忆。代言人将广告要表达的诉求和意义赋予了产品,而且男性对女性演员所代言的产品并不感兴趣,女性对男性代言的产品的兴趣也比较低(KolbeandMueling,1995)。[5]因此,企业在选择代言人之前要明确产品的受众,选择与受众同性别的代言人才能够增强广告效果并提高受众对广告的记忆。由以上研究可以推断,在广告设计时,加入图片对广告的宣传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而且适当的重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具体应该重复多少次,什么时间重复进行深入研究。

2.卷入度方面的研究

国外最早的关于卷入度的研究是Krugman的媒体卷入度研究,后来又出现了产品卷入、个人卷入等研究方向。Krugman研究了杂志和电视两种媒体的卷入度,发现高卷入度的产品对杂志广告的效果更好,而低卷入度的产品在这两种媒体的卷入度方面差异较小。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杂志对阅读的要求较高,消费者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卷入程度受有意识阅读的影响。个人卷入度和产品卷入度的相应提高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加工的深度(MerikleandJoordens,1997)。[6]由此可以推断,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共同影响消费者对理性诉求的信息加工效果。Vaughn(1980,1986)构建了FCB网格模型,指出消费者能够从高产品卷入的商品中觉察到更高的风险,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减少感知到的风险。而对低卷入的商品则不敏感,只需了解少量信息便可做出购买决策。[7]因此,对于高卷入的商品,企业应该多采取理性诉求的方式,而对于低卷入的商品,则多采用感性诉求。PettyandCacioppo提出了ELM模型,该模型指出了消费者处理信息的两种路径:中枢路径和周边路径。消费者对信息的处理动机大采用中枢路径进行处理;动机小采用周边路径处理。该模型没有确切的实例,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实用性不高。

3.小结

国外对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不仅集中在对位置和大小方面还涉及了图片的内容,尤其是人物的性别等方面,比国内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卷入方面的研究比较系统,提出了对应的理论模型,但是这些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忽视了受众的自身的状态对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过于抽象,没有实证研究,只靠经验研究得出结论。

三、国内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

利用眼动仪对广告效果进行测评,可以观测到广告的关键信息和消费者的注视重心是否一致,让企业了解广告的成败,及时对广告进行调整,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广告效果。我国的第一台眼动测量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的张名魁和孙复川研制的,随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了头盔式眼动仪。尽管我国在研制眼动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更多的是购置国外的眼动仪进行科学研究。

1.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

消费者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记忆过程。信息要经过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若被消费者意识到,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然后经过编码就转为长时记忆。[8]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回视等能够反映记忆效果。消费者在注视不同类型广告时会有眼动差异,更容易接受图片信息而不是文字信息,注视时间和浏览顺序也影响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记忆强度,而且注视时间对记忆强度的影响最大。丁锦红等采用眼动实验研究了消费者对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的差异,发现消费者对图形的注视时间大于文本,而且文本的位置及评价水平会改变瞳孔大小。严艳梅等将广告分为四个象限,发现对第二象限的注视时间最多,对第四象限的注视时间最少,因此把广告的重要信息放在第二象限时的广告效果应该是最佳的。广告中适当的文字有助于广告内容的记忆,受众对英文的注视时间要长一些。这说明,消费者对文字的识别有一个编码的过程,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编码的时间要长,注视时间就会加长。人们浏览不同形式、不同位置的网页广告时的主观记忆成绩与眼动指标具有一致性。消费者更多注意网页的上部和中部,对这两个区域的记忆效果要好;彩色的广告比黑白的广告记忆效果好。然而,姚海娟等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平面手机广告中品牌位置和背景类型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现:受众将更多的注意放在广告页面的左半部分,且对这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好;对人物背景的喜好更强烈,其次是风景、广告词;当背景为人物和风景时,对手机背景的注意比品牌多,但对左边品牌的注意依旧比右边多。对广告信息的加工存在性别和品牌的差异。代言人和受众同性别的情况下,对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更高一些,异性的情况下,加工水平则较低(林树,2005)。[9]陈宁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品牌加工,发现成熟品牌和新品牌在控制型加工效果上的差异不明显。

2.卷入度方面的研究

国内在卷入度方面的研究较少。陈宁(2002)在对广告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在低卷入学习状态下,重复可以提高广告的自发性加工和控制性加工。所以,重复对广告的有效性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没有学者对重复的力度进行研究。他还指出高卷入引起的是控制性加工,高认知不仅有控制性加工,也有自发性加工;低认知状态下,控制性加工较少,自发性加工做主导;卷入水平高对品牌评价有积极的影响。[10]周象贤实验发现,对于高潜在价值的商品,理性诉求方式比较适宜,并且当受众处于集中注意状态时才更为有效。不管是高卷入还是低卷入状态下,情感诉求中采用名人都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周象贤,金志成(2009)考察了卷入对广告理性诉求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告理性诉求方式可能主要适宜于宣传产品卷入度高的商品,且只有个人卷入度高时才更为有效。[11]3.小结国内对商业广告的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的图片、文字的大小位置等方面,探寻最佳的广告大小和布局,使广告更具说服力,改变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并形成品牌意识。在卷入方面,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信息加工的卷入研究深度不够,也没有对卷入的综合性的研究,因此,这一领域还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3)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商业的发展,人类就有了广告活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广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个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从清晨睁眼到晚上休息,都是处在接收广告的状态下。作为消费者,每天要面对许多商业讯息,他们以报纸广告、优惠券、赞助活动、电视广告等等形式出现。

一、广告的概念及其作用、发展概况

“广告(advertising)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这个广告的定义将广告的基本特征准确的表现出来,广告对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是广告自身的经济功能;其二广告对企业经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沟通产销信息,促进商品销售;(2)激发竞争活力,推动企业发展;(3)广告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帮助选择消费,同时刺激和引导消费,影响消费观念的改变;(4)广告影响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大众传播媒体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现状,广告位大众传媒提供了主要的财源;另一方面通过广告传递信息的种种方式,比如广告牌、灯箱、橱窗等等都为美化城市环境添色许多。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曲折的,广告当然也不例外。广告从产生到现在期间有过很多次大的变革:广告的“硬推销”与“软推销”,广告的科学和艺术性质的争论,广告理论的产生发展与演进……事实证明,广告是一门科学,是有据可循。对于广告传播的研究,是从20世纪开始,“但严格地说,广告传播是由‘术’走向‘学’的,即广告传播有系统的科学分析与研究,还是20世纪以来的事。我们有理由说,20世纪的广告传播理论几乎就是广告传播理论的全部”。

二、广告理论的发展概述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广告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可以说美国广告理论的发展是现在世界上比较普遍的理论。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以四个著名的广告理论为代表,这四大经典广告理论主要包括罗瑟・瑞夫斯的“独特销售主张”、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艾・里斯和杰・屈特的定位论以及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传播”。1961年,罗瑟・瑞夫斯在《实效的广告》一书中系统的阐释了USP理论,内涵包括:(1)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明确陈述一个消费主张;(2)这一主张必须是独特,或者是其他同类产品宣传不曾提出或表现过的;(3)这一主张必须对消费者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打动力。这个理论堪称是广告理论的经典,为其后的理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的广告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

第二阶段是品牌形象论,有赋予产品情感的特点。1961年,大卫・奥格威正式提出品牌形象概念,他的品牌理论的实质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形象与品牌形象的概念;(2)品牌形象的个性特征;(3)品牌形象的市场利销性与竞争力;(4)品牌形象树立的长期性和一致性;(5)品牌形象的成长、改变与提升;(6)影响品牌形象的因素。尽管当时的这个品牌理论在今天看来未免过于简单和粗糙,在当时还是对USP理论的一大进步。

20世纪60年末70年代初,艾・里斯和杰・屈特发表了《定位是人们在今日模仿主义市场所玩的竞赛》一文,首次提出“定位”概念。随后,他们又在美国权威广告杂志《广告时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艾・里斯和杰・屈特的文章,宣布了创意时代的结束和定位时代的到来。定位理论强调:(1)消费者的心智是营销的终极战场;(2)广告进入消费者的心智的前提是符合消费者的认知结构;(3)广告的功能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难以模仿的差异化。这个理论直击消费者的内心。

90年代,同样站在以消费者为视角的一种战略性理论引起轩然大波,它就是由舒尔茨等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IMC)。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严格来说不属于广告理论,它将广告与营销、传播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系统、集中的大广告走向,对广告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IMC理论的精髓可归纳为两点:将与消费者的沟通(Communication)作为一切营销手段的中心;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这四个广告理论对我国的广告发展影响很大,它们又同时存在于我国广告界,每一种理论都有非常成功的经典案例,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广告才有了前面所提到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三、我国当今广告的发展问题

广告如今的发展令业内人士、企业人员所担忧,在这个市场竞争发达的现在,广告的作用似乎变小了,不再像以前那般神奇,那般辉煌,有句很为流传的话:“我知道有70%的广告是浪费了,但是我并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部分。”我国已经由“只要做广告就会有效果”的阶段过渡到“做了广告也不一定有用”的时代,对于广告的内容、形式等甚至到了“说什么都没用”的程度。每个企业明知道如此还是花重金投入到广告上面,对于消费者,信与不信、看与不看广告也是一种两难的矛盾,这就形成了我们对广告有着“爱恨交织”的尴尬境地。我国广告业的现状:首先是广告成本的提高,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很正确的计算广告费用的投入,对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前些年的广告标王“秦池”就是一个教训,当然它的消亡并不完全是广告投入的失误,但也算是“秦池大厦”倒塌的因素之一。其次是广告的形象、公信度越来越差,广告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有道德、责任和经济的争议,广告伦理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广告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现在频频有制作粗糙的广告作品,引起人们的极度反感;另一方面由于产品自身的质量问题连累了广告的形象,比如食品监管等问题,人们总是把广告当成了罪魁祸首,这对广告是不公平的,对广告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这些都是广告发展的外部因素,广告的自身方面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广告制作人员水平普遍不高,形成了当今我国的许多广告,普通大众看了并不了解到底说了些什么?想要表达些什么?广告制作的噱头远远大过了产品……这些是广告人和广告主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四、当今广告核心价值的回归及其理论基础

广告的作用不容小觑,其危害也不能忽视。到底广告该向哪里发展?武汉大学广告学教授张金海说过:“现如今,我们的广告迫切的需要本位的回归,也就是说广告信息告知功能的回归。”我们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广告的实质就是信息告知,广告应该名副其实的“广而告之”。任何事物的存在必须有它的价值所在,否则很快就会消亡。现在只有找回广告的核心价值――信息告知功能,广告才不致于衰落下去。其实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回归。基于广告的信息告知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广告传播实质上是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同时又是在强化着信息的不对称,必须要平衡这种消除和强化信息二者间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们认为USP理论就是广告的信息告知功能的理论点,USP理论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倡导独特消费主张,很多人认为这个理论老去并不适用,也有人只是片面的看到了它的局限性。(1)USP理论的落脚点在产品。(2)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既有满足于实际物质利益的需求,也有更高层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时至今日,USP理论仍然被奉为精典,还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运用USP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例子是数不胜举,如海飞丝的去头屑,乐百氏的27层过滤,农夫山泉有点甜……另一方面不管怎么强调品牌至上,只要人类还在追求实际物质利益,USP理论就不会过时,特别是在当下中国市场,空洞肤浅的“品牌”、“形象”大行其道,讲实际利益、给消费者明确承诺的广告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USP理论的确是从产品的特性出发,给消费者承诺。广告信息功能的首要条件就是告知产品的信息,这个看似是USP理论的局限性却恰好是如今广告所缺少的本质,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很多产品并没有太大的特性区分,所谓的独特的销售主张并不是轻易能够找得到,这个问题其实通过两种方式就能够得到解决。一方面重视广告前期的调查,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广告是科学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因素。广告大师霍普金斯很早就提出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也曾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也能很好的提高广告专业人员的素质,从严要求,从而提高广告整理水平,使得一些不规范的广告公司无机可乘。另一方面阐述产品的特性信息时,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产品精神层面的特性,将这一信息附加在产品特性上同时告知消费者又何尝不可?产品的精神的心理特性也是产品的信息之一。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产品所谓的“精神价值”只是其附加价值,附加价值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产品的核心价值的,其实广告的许多不真实的感觉就是这些“精神价值”造成。适度的结合,也能很好的解决USP理论的第二个局限性。

现在人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选择商品时,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这些消费信息的收集是需要成本的――时间、金钱等方面的投入,广告就更不能为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这样的话,那些简洁、有力的广告信息必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最后,USP理论暗含着传播的策略与技巧:优先占有权。很多专家认为这个理论的此点优势已经不适用于当今这个时代了,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很难区分产品的特性,即使用独特的销售主张做广告,一旦被竞争对手找到突破口进行“广告诉求的攻击”,后果是很严重。这方面的担心是有道理,事实证明已经有这样的事例。一个产品的特性是多方位,以这样的理由反对这个理论有“因噎废食”之嫌。例如海飞丝的“去屑”和风影的“去屑不伤发”,只能说风影的这个诉求是对海飞丝有些影响,海飞丝后来的一系列广告活动足以挽回这种不好的影响,消费者也了解到海飞丝除了“去屑”的特性还有其他的“特性”。

广告从产生之时就背负着传递信息的使命,曾几何时,这一使命却被广告人们所丢失、遗弃,现在的广告世界看似“五彩缤纷”,但已经面目全非。虽然现在的整合营销等理论深受各界人士的追捧,仿佛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但USP理论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是整合营销理论的基础。广告信息告知功能的回归在USP理论的观照下,也许会走得更加稳妥。

参考文献

[1]威廉・阿伦斯.《当代广告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4)

写作要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55-03

20世纪90年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近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本文尝试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指导,围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两大特性即“战术连续性”和“战略导向性”,从传播内容及传播手段两方面探讨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策划书写作要领。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特性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简介

1992年,被称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之父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给整合营销传播下了一个定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品牌传播的一个计划,品牌传播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组织(企业)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整合分为内容整合和资源整合两部分,并认为内容整合包括:精确区隔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及对产品的需求来区分;提供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利益点――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诱因;确认目前消费者如何在心中进行品牌定位;建立一个突出的、整体的品牌个性,以便消费者能够区别本品牌与竞争品牌之不同,关键是“用一个声音来说话”。而资源整合应该发掘关键“接触点”,即通过什么样的传播手段更有效地接触消费者,从而把企业和品牌的统一声音和性格传达给消费者,并在他们心中形成系统的、良好的企业和品牌的整体形象。这些传播手段包括广告、直销、公关、包装、商品展示、店面促销等。无论是内容整合还是资源整合,两者都统一到建立良好的“品牌―顾客”关系上来。因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就是将与企业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所以,整合营销传播也被称为“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

1.战术的连续性。战术的连续性是指在所有营销传播中的创意要素要有一贯性,不同的营销传播形式、不同的传播媒体的信息都应彼此关联呼应。让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形式的营销传播传达一贯的主题、企业和品牌形象甚至是语调等,形成统一的“声音”,以使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形成统一的“性格”知觉和一贯的态度。

2.战略的导向性。战略的导向性指的是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时,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为达到公司的战略以及具体经济目标,对营销传播的整合要达到如下几个原则性要求:一要提炼特定的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特有的形象、产品品牌的独特性,以及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诉求等;二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创意表现;三要根据媒体特点和传播方式对信息进行符合媒体特点要求的再创意,同时对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进行精心策划,以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广告策划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作用

广告策划指的是从广告的角度,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以及整合营销系统实际情况,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广告策划技能、新颖超前的创意和跨越式思维,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进行全面、细致的构思谋划,从而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并在执行中可以进行完善的广告方案过程。广告策划的产品是广告方案,是广告策略的集合,是一系列可执行和操作的广告策略,对企业市场营销传播活动具有指向性和指导性。一般以广告策划书的形式来表达。广告策划不仅要对广告计划、广告执行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还要全面考虑整合营销传播各环节的诸多因素的复杂关系,要有全局性,又要有前瞻性。

广告策划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传播角度看,广告策划是整合营销传播中最重要的传播计划,也是整合营销传播成功的关键。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和流程是:从市场分析、消费者分析、商品分析入手,在前三个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商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广告定位,最后确定广告主题,谋划广告表现和传播策略。广告策划中进行的市场、消费者和商品分析,还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定位、商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广告定位,以及科学确定广告主题,这一过程正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内容整合”的过程和核心内容,也是整合营销传播不可逾越和关键环节。整合营销传播,极力塑造一个突出的、整体的品牌个性,以便区别于竞争品牌,并在消费者心中确立有利位置,离不开广告策划中进行的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定位,离不开始终要求“用一个声音来说话”的广告定位和广告主题。

第二,广告策划的目的和重要作用是促进整合营销传播中资源的高效整合。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资源整合”,实际上就是“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传播手段”,而传播手段主要包括广告、直销、公关、包装、商品展示、店面促销等。在诸多传播手段中,广告无疑位居榜首。而广告策划谋划的重点正是“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传播手段”以及通过什么媒介和渠道来促使这些手段的高效实现。

第三,广告策划的目标和作用,是设法在不同传播形式中宣传相对固定的广告主题,促使整合营销传播为企业和品牌创造“一种形象和一个声音”。这正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根本要求:所有广告和其他形式的营销传播都要贯穿一贯主题、形象或语调等,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及其品牌的“声音”、“性格”形成统一的知觉和一贯态度。

三、广告策划书写作要领

在论述写作要领之前,首先简介广告策划书的内容和结构。广告策划的内容结构多种多样,个人倾向于如下分法,即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市场分析。包括本企业产品在内的主要品牌及其占有率分析、本企业产品与竞争品牌之间的优劣分析、未来市场构成的变化趋势分析。第二部分:消费者分析。包括消费者经济状况、消费观念、购买习惯和心理等分析;消费者群体的构成分析;地域、文化、宗教等自然与社会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分析等。第三部分:商品分析。包括与同类商品相比较的情况、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企业对商品定位以及消费者对这个定位的认同程度。第四部分:广告策略。包括根据企业目标确定广告目标;进行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定位;进行广告定位,确立广告主题;制订广告策略,包括广告表现策略(创意和表达)、广告诉求策略、广告媒介策略(版面、时段、栏目、地点等的选择或组合)。

不难看出,广告策划书的撰写,关键不在结构和格式规范上,而在于与策略谋划有关的必不可少的几个环节上,即市场、商品和消费者的分析与定位、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和主题确立、广告表现策略和传播策略。这些就是广告策划书写作的要点。

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策划书写作,应该根据该理论的两大特性并围绕两大问题,抓住上述要点进行创作。两大特性分别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战术连续性”和“战略导向性”,两大问题分别是传播什么内容和如何高效传播的问题。

(一)确立广告主题

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的战术连续性,广告策划务使不同的营销传播形式、不同的传播媒体的信息都应彼此关联呼应,共同传达一贯的主题、形象或语调等,以使品牌形成统一的“声音”和“性格”知觉。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并据此确立广告主题。

1.以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与广告主题,确保品牌形成统一的“声音”和“性格”知觉。广告定位之父艾・里斯创立的定位理论认为,定位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广告定位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消费者的“心智”是什么;二是品牌怎么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最有利位置。“心智”其实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及其相关心理;品牌怎么才能占据最有利位置的问题,其实就是以商品或品牌的某种独特性或利益承诺满足消费者特定的迫切的需求的问题。广告定位的过程实际就是在市场、商品、消费者调研分析及定位的基础上,使广告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以商品独特性、独到的利益承诺满足消费者特定的迫切的需求的策略制订的过程。广告主题是广告的中心思想,是广告内容和目的的集中体现,在广告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处于统帅和主导地位。广告主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由几个方面决定:一是本企业商品或品牌在市场上的具体情况;二是本企业商品区别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独特性;三是消费者对该类商品的特定需求以及企业能提供的利益承诺。这三个方面构成广告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广告主题,它也是在科学严谨的市场、商品、消费者分析及定位的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广告主题的确立实际就是广告定位的结果。有了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广告主题,而这两者的确立必须以科学准确的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结果为依据。

2.广告定位与广告主题的科学确立对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的要求。

(1)做好市场分析与定位,以塑造出本企业或商品与众不同的个性或形象。市场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独特个性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本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确定最有利的位置。所以市场分析是广告策划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市场定位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首先掌握同类产品市场情况,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企业实力、产品或品牌特点、产品策略、市场策略、营销策略、广告策略,等等;其次就是自身的广告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目标消费者及其心理等;最后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分析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比较分析中寻找自身优势,探求市场空白,挖掘本企业产品的独特之处,以填补市场空白和满足消费的特定需求,从而完成市场定位。

(2)做好消费者分析与定位,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以便不断给予满足。消费者定位是指依据消费者的心理与购买动机,寻求其不同的消费者迫切的特定的需求并不断给予满足,从而使企业及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一个有利的位置的定位方法。影响消费者定位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消费者分析可以上述因素为切入点,并围绕如下内容进行:一是在某市场大背景下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特别是要重视研究和发现潜在需求;二是作为目标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潜在需求、消费习惯等。目的是使消费者的特定而迫切的需求和商品特性统一起来,让商品以最大限度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这一过程实际就是消费者定位。

常见的消费者定位有:从经济状况角度进行定位,即区分不同经济层次的消费者在购买力、购买心理上是不同的,作不同定位,比如,同一种商品,富豪阶层品牌第一,不问价格,而温饱阶层讲究物美价廉,通过差异化定位,企业结合自身商品特性选择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市场。还有从文化背景方面定位,抓住亚文化对消费者的有利影响,利用地理、性别、年龄亚文化等特点,准确掌握不同亚文化中的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特点,并据此进行受人青睐的消费者定位。此外,从心理特点进行定位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消费者定位方法,如求名心理,可以刺激消费者满足于高人一等、超值享受的需求;求新心理,可以激发年轻消费者满足唯美、新潮、标新立异的需求,等等。

(3)做好商品分析与定位,以差异化品质个性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商品定位,通俗地说就是以产品某种独特性或利益承诺满足消费者特定的迫切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广告大师罗瑟・瑞夫斯提出USP理论,要求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根据USP理论的实质要求,商品分析与定位的主要方法和要求为:在差异化商品分析基础上的商品定位。和同类商品特别是竞争对手商品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差异性,这是商品定位的基本方法。商品定位的概念明确表明了它的任务:分析出商品的独特性或利益承诺,以及目标消费者特定而又迫切的需求。因此,商品分析必须与消费者分析密切联系。消费者分析要解决的是消费者需求什么?商品分析要解决的则是拿什么特点或卖点满足消费者需求?两者实际上是同步进行。

商品分析和定位要与市场细分工作相结合。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明显不同的需求特性,把一种商品整体市场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分市场,每个分市场都由需求与欲望相同或相似的消费者群体组成,从而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商品分析及定位,其目标是以合适的定位强力吸引市场细分得出的消费者群体。因此,商品定位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根据同质需求细分所得的分市场是否足够大,能否成为目标市场;二是细分所得的分市场,消费者购买能力如何。这些问题涉及营销成本和市场前景问题。处理好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商品定位具有针对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形势下的商品分析和定位方法。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寻找商品独特性越来越困难。现代市场,除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对商品特性进行分析外,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市场营销学为指导,运用市场营销发展规律,结合人们文化品位不断提高、消费观不断转变的现实,善于抓住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的特点,运用由实变虚,虚实结合,挖掘商品概念等方法进行商品分析与定位。

科学严谨的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为商品归纳独特的个性,抢占有利的市场位置,也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性格知觉,而这些要素正是广告定位的根本任务,也是广告主题核心内容。一旦形成,不会随便改变,即使有变式,也要保持统一的“声音”和“性格”知觉,保持统一的形象。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要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导向性要求,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进行有利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策划,包括对传播媒介的选择和组合、对传播内容进行适应传媒特点的调整等。

1.围绕企业的战略性目标调整广告传播内容和形式。整合营销传播的心理连续性特点要求,所有广告和其他形式的营销传播传达一贯的主题、形象或语调等以使消费者对公司和品牌形成统一的“声音”、“性格”知觉和一贯的态度。但这不等于广告主题要一成不变。市场变,企业战略、广告目标、广告主题及内容、广告传播形式都要随之变化。根据众多著名品牌营销和广告策略调整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调整广告传播内容和形式,一是要根据市场、商品或品牌、消费者调查分析及定位进行;二是要接受传播效果检验,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三是要在主题相对集中的前提下,结合不同传播形式预备相应的广告内容,甚至做到同一种传播形式有不同预案;四是这些调整要体现在广告策划书中,以备遵照执行。

2.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企业广告与企业传播相结合的整合营销传播运作。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实现其使命过程中所追求的长远结果,如竞争地位、业绩水平、发展速度,等等。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从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创新传播活动。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划,由统一“声音”的广告内容和永不间断的广告投放两个要素构成。然而广告实践又无情地证明,单调重复的广告内容令人生厌,永不间断的广告成本巨大,不是任何企业都承受得了的。要杀出这双重围困,一是必须改革广告观念,把企业广告转化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传播活动,跳出广告做广告;二是站在企业战略高度上,在保持广告目标和广告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按企业传播的策略对广告内容进行多样化和系统化改造,并通过隐去功利性等方法增加传播的广泛适应性,把企业广告的内容融合到擅长与各方面沟通和交流的企业传播活动之中。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汤姆・邓肯把关系利益人概念引入整合营销传播中,认为通过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如公关活动等)与员工、顾客、投资人、普通公众等关系利益人接触,可以建立互利关系。整合营销传播,除促进商品销售外,应该以企业及其品牌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根本目标,多采用公关传播手段。一是以人际媒介传播方式达到广告的目的,具体方式有如对话、论坛、会议交流、参观访问等。二是通过组织或组织活动传播企业信息也不失为好方式,这种方式在企业内部,可以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纵向传播,如文件、指令和会议的传播;对外可以通过公务往来、业务联系、公关活动、企业联谊、联盟合作等进行横向传播。三是通过参与公益、慈善、文体活动或参与危机事件处理等方式,和各地级政府间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与交流的结果,往往容易产生新闻效应,依靠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企业信息的传播效果更佳,隐含其中的广告,效果更好,影响更大。

总之,广告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策划书关键不在于写,更重要的在于怎么做策略谋划。广告策划书写作要领归结起来就是:以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与定位为基础,进行科学准确的广告定位和广告主题的确立,然后围绕广告定位及主题,从市场、商品和消费者分析入手,研究广告创意,结合传播理论探索传播策略,按逻辑顺序处理各要点间关系,按一定的格式要求编排各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邬晓光,张晓.广告文案写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韩平.广告策划与创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F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33-02

一、引言

广告本质是传播,广告灵魂是创意。美国著名广告专家詹姆斯・韦伯・扬指出:创意是一种组合,组合商品、消费者及人性的种种事项。这充分说明了,广告创意是广告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实现广告创意效果的提升,则需要广告心理学原理的有效应用。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广告创意中运用广告心理学原理,可以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们对产品的态度与需求,从而提出创新的理念或新颖的构想来完成广告创意,促使产品广告可以正确引导消费者看待产品,并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对此,本文笔者将在下文中以广告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就广告心理学如何在广告创意中有效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广告创意效果的提升有所作用。

二、广告心理学的概述

所谓广告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概念和法则来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使广告能够更加有效地在消费者中传播,进而通过广告媒体实现产品的销售行为。最早研究广告心理学的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实验室的H.盖尔于1895年所展开的关于消费者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态度与看法的调查研究。在此之后的1908年,斯科特所出版的《广告心理学》正式说明了广告心理学这一理论,使得广告心理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告心理学的应用主要是对受众认知程度、品牌利益、品牌形象与个性、品牌情感关系建立、引发购买倾向选择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品牌态度与购买倾向,以此来为广告创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总之,广告心理学这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广告创意中应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广告创意效果有很大帮助。

三、广告创意的概述

所谓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更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从此概念出发来理解广告创意,可以认为其涵盖了广告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即战略、形象、战术、媒体选择等方面做到创新,促使广告活动新颖、独特;也可以理解为是通过大胆新奇的手法来创新广告活动,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视听效果,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产品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

当然,要想使广告创意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在广告创意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新奇性原则。广告创意讲究的广告活动必须要体现新奇性。因此,为了保证所创作的广告创意能够引人注目,就要在广告创意过程中遵循新奇性原则。而所谓的遵循新奇性原则进行广告创意的创作,就要保证广告作品波澜起伏、广告主题新颖独特。

其二,包蕴性原则。从广告作品推出情况来看,广告形式是吸引眼球的重点,广告内容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想使广告创意达到更高的境界,就要遵循包蕴性原则进行广告创意创造,促使广告形式独特醒目,广告内容耐人寻味,使广告内外均达到新颖独特的目的。

其三,渗透性原则。出色的广告创意往往把“以情动人”作为追求目标。因为人最美好的感觉就是感动。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在广告创意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渗透性原则,注意在新颖的、独特的广告作品中渗入情感,使广告形式新颖、有特色,广告内容情感真挚。如此才能使广告作品的播放引发消费者的心理共鸣,对产品产生良好印象。

其四,简单性原则。分析国际经典的广告创意来看,其创意风格多以简单为主。原因就在于精简的广告作品,才能够清晰地、自然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纯粹地打动消费者,使其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一个好的广告创意表现方法包括清晰、简练以及结构得当,因此在广告创意过程中,遵循简单性原则来进行作品创作是非常必要的。

四、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的实施分析

(一)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的实施

1.性感吸引注意原理的应用。在广告创意中运用性感吸引注意原理主要是利用广告心理学中思维联想规律和需求理论。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将,消费者之所以会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与消费者需求是分不开的。而要想使广告创意能够博得消费者的眼球,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就要重视利用思维联想规律和需求理论,如此才能够增加广告创意的吸引力。因此,在广告创意中注重科学、合理的运用性感吸引注意原理是非常必要的。如外国一家水果超市就利用性感吸引注意原理来推出一个以水果为宣传产品的平面广告。它的广告创意内容是以黑白色为基准色调,在广告平面的中心是对水果进行意想不到的拼凑,使拼凑出来的画面类似女性臀部、、大腿,并因整个广告色调给广告内容增添了神秘感。如此有创意的平面广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男性消费者。所以,巧妙且正确的运用性感吸引注意原理来展开广告创意,使广告创意不仅可以准确抓住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画面激发兴趣特色原理的应用。画面激发兴趣特色原理作为广告心理学的另一原理,其与性感吸引注意原理一样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广告创意中,可以通过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来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广告创意中应用画面激发兴趣特色原理来进行广告创意,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产品特色分析以及产品销售所针对的消费群体的兴趣爱好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画面激发兴趣特色原理来进行广告创意制作,才可以使推出的广告创意能够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兴趣,推出可以激发消费者兴趣的广告,促使消费者在兴趣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3.诱发联想与欲望原理的应用。在说明诱发联想与欲望原理在广告创意中应用之前,笔者在此先说明一个广告创意。这则广告创意来自于一家餐厅,它是呈现了部分餐桌的画面,画面的重点是一只煮熟的鸡类似于人类在浴缸中泡热水澡一样靠放在餐盒的一角,餐盒里面是正在冒着热气的汤汁。广告下方的标语是:事物也需要舒适的dish。此则广告创意正是利用了诱发联想与欲望原理,并遵循简单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来进行创作的。参考以上广告创意可以充分的说明,广告创意中恰当、巧妙的运用诱发联想与欲望原理来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呈现出有情感的创意广告,可以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进而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

4.满足情感需要原理的应用。在广告创意创作中利用满足情感需求原理,则是通过抓住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来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像一个简单的拥抱,对于孤单、孤独的人来说是非常渴求的。广告创意中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拥抱来创造作品,如此可以使消费者观看广告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进而对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心理。所以,将广告心理学的满足情感需要原理应用到广告创意中,同样可以提升广告创意效果,使其具有较广的推广价值。

(二)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实施需要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的分析,充分说明了恰当、巧妙、合理的广告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可以使广告创意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还需要在广告创意中广告心理学原因应用的过程中,注意加强以下方面的体现。

1.广告内容具有一定的冲击性。所谓的冲击性是指在广告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广告内容必须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冲击感,其可以是情感、感官、视觉、记忆等方面的。如此,广告创意才能从纷乱繁杂的广告中脱颖而出,抓住观看者的眼球,使其产生购买欲望。就以当前的电视广告来说,电视广告中采用帅气出众的美女总能比老年人更冲击观众的眼球。所以,在广告创意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广告内容的冲击性。

2.广告创意要具有情感诱惑能力。广告市场的竞争激烈,争夺观众的吸引力和注意力是广告创意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为了使广告创意新颖、独特、创新,在广告设计中设计者要注意提升广告创意的情感诱惑能力。也就说,广告内容可以引发消费者的亲情、友情、爱情、怀旧情感等,使其消费者在观看广告的同时,可以回忆起某段难以忘怀的情感或特别珍视的情感,这就可以使广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促使消费者产生产品购买欲望。因此,广告创意过程中注意提升广告的情感诱惑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广告市场中,广告作品越来越难以被使用者所认同。其原因在于广告作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广告作品的广告创意效果不佳。对此,要想使广告创意吸引消费者眼球,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就要在广告创意过程中,重视巧妙、合理、恰当地运用广告心理学原理,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使性感吸引注意原理、画面激发兴趣特色原理、诱发联想与欲望原理、满足情感需要原理在广告创意中发挥作用,增强广告创意效果。

参考文献:

[1]骆晓风.广告创意中的攻心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3).

[2]李立志.论广告吸引注意的视觉心理效应[D].江苏大学,2014.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6)

一、表现与再现――案例解析房地产广告贵族化倾向

笔者在收集整理近期的部分房地产广告楼书中发现,虽然经济危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低迷,那种大肆炫富的房地产广告之风有所收敛,但依然还有不少房地产广告继续将炫富进行到底。本文选取了“现代・森林小镇”和“名门华府”作为个案来解析经济危机过后房地产广告是如何通过身份预设的概念继续展现其贵族化倾向的。

(一)广告文案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说过“广告是词语的生涯”,广告效果的50%―75%来自广告的语言部分,而这些语言的全部就构成了广告文案[1]。在“现代・森林小镇”这一楼盘的广告文案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炫富字眼,但其隐含的意义对消费者的崇富心理产生了诱导作用。比如“中国光谷・首席CGO社区”里的“首席”,在介绍户型时使用的词语“典藏版大户尊享,阔绰三房”里“尊享”、“阔绰”的使用。而在名门华府的广告中,直接就写上了“完现上层人居梦想”。这些词语的使用虽然没有以前炫富广告来直接,但其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炫富影响如出一辙。

(二)广告诉求方式

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说服消费者,最终使得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其中最核心的办法就是寻找到适合的诉求方式,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现代・森林小镇”的楼盘中就通过对国外楼盘概念的引进来隐性诉求与预设消费者的富贵身份。在该楼盘中卖出了“美国伍特兰德・中国蓝本”的概念,而“美国伍特兰德”的核心思想就是有品质的生活,是一种财富生活的体现,所以,这一概念隐喻地勾起消费者的富贵梦。用新的概念说服与告知消费者同样的理念,拥有这里的住宅,你将拥有财智人生。

(三)概念的隐性炒作

不是经济危机来临,人们对富贵与高尚生活的向往就会降低,但经济的疲软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感性与理性决策。而有些房地产商在广告上偷换概念继续进行贵族化倾向营销,试图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现代・森林小镇”就是一个典型。该楼盘自行推出了CGO智慧运营官的概念,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高贵,将该楼盘所在地“光谷”与美国的“硅谷”进行对比,在文案中形容“硅谷”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在硅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是平常的事,即使亿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智慧硅谷”因此而名。而这段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借喻,借美国“硅谷”智慧之名扬中国“光谷”之名,而目的还是在向消费者筑一个富贵之梦,而这个富贵之梦和以前房地产广告所筑的富贵之梦不同的是,它告诉你财富是靠知识获得的,而住在这里你就是与知识与智慧为伍,那么尊贵也就自然天成,富贵将不会是梦。

二、误导与断裂――房地产广告贵族化倾向的社会影响与效果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否则便不是做广告。”房地产广告的贵族化倾向利用媒介的强大影响力充分的重构了社会价值体系,倡导品位消费,利用贵族化的豪宅广告传达这样一种成功人生的意义:“豪宅”才是通往高品位、高质量的幸福人生的选择。而在经济疲软之时,还有很多房地产广告依然选择这一方式,并且给社会带来了颇多的影响。

(一)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的幻想与神话

广告带给消费者的影响用巴特理论可以很好地剖析,即广告总想把商品和个人的价值、情感等等联系在一起。[2]根据巴特的神话理论,广告所表达的图片或者文字符号,属于所指,但其所想要表达的目的并非在此,而是更深层次的内涵。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消费文化。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则不断地通过“扩大”和“扭曲再现”的方式来培养一种有利于商品的新的主观消费文化,通过所指不断地冲击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在消费者头脑中构建一种新的广告中的神话与幻想。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中,价格不菲的家居代表的是富贵,周围皇家园林般的居住环境证明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圈层,而这些全部的意义就是成功和尊贵的符号,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实际上这些意义并不源自商品,而是通过广告将这种贵族神话,富贵的想象“移情”到商品之上,重新赋于了物品以新的意义,从而重新培养有意愿购房者的消费意识。但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下,这样的广告教化与宣传与人们实际的购买习惯与能力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不健康地影响了消费社会的消费心理。

并且,通过李普曼“拟态环境”的观点,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带给消费社会的神话与幻想。李普曼认为,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地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人们在自己头脑中描绘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3]房地产广告由于其产品的特性,利用传播媒介进行“象征性现实”的传播时,即在“拟态环境”中塑造一种贵族的假想,当这些富贵图景将社会中的小部分贵族阶层当作普遍现象来宣传时,在消费者不可能通过自身了解“客观现实”,而只能通过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看到所谓的真实时,这种富贵的神话,这些“拟态环境”中贵族大多数的幻象,变成消费者的“主观现实”,激起消费者的虚荣心,也容易造成了消费者的心理失衡。

(二)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对部分社会阶层的分离与隐性歧视

当广告和符号意义发生亲密关系的时候,最直接带动的就是虚假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同样是住房,你是否购买带有富贵、奢华、尊贵这些意义的“豪宅”的消费者和你是否仅仅为满足有一屋可以居住的消费者,在贵族化倾向的广告中被硬生生的划分成了两个阶级。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阶层的划分,一个人的阶层是根据其收入水平、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受教育的程度来划分的,但在现在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中,各类“豪宅”虽被贴上各类名目的标签来标榜贵族的意义,而在经济危机之中,却利用了知识与智慧的价值通过广告将社会人为地分隔,将经济歧视演变成为受教育水平与拥有的知识的歧视。

三、从认知到认同――特殊时期房地产广告去贵族化路径分析

(一)用4C理论分析房地产广告应如何在销售和消费者间寻找平衡

广告最根本作用就是销售,但广告作为一种从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形态,它亦有着双重属性,所以在作用于销售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前提就是要以消费者为基准,即以社会大众作为营销的决策变量,而不是重新塑造并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夸张的消费主义。

1、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和欲望为先

4C理论的第一个C,即(consumer want and need)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只有真正了解和体会到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才能在营销中获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了解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做不同层次不同宏观环境的策略定位,而不是大而化之以一种宣传策略面对所有的消费群体。同时,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还是以舒适、经济为主,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当然也有部分人有对豪宅的需求,但不是社会主力,所以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2、考虑消费者成本

4C理论里的第二个C是cost,即消费者满足欲求需付出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损失、心情和结果。所以,正确的房地产营销方法就是根据大多数消费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消费者可以为此付出的货币成本,考虑消费者可以在购房和日后装修中投入的时间成本,以及在选择某楼盘,而没有选择其它楼盘而间接造成的机会损失,以及支付该住宅费用后可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还有购买了该楼盘后发现所得和广告中所指的生活愿景的差距大小造成的心理落差,以及消费者购买了该楼盘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等,而不是用贵族化的幻象去刺激消费者,让消费者不顾一切地购买该楼盘,只为开发商眼前利益的急功近利的销售方式。

3、给消费者提供便利

4C理论中的第三个C是convenience,即产品为消费者所能提供的方便。由于多数消费者没有购买经验,对于如何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家才是消费者所关心的,所以房地产广告应该给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选房信息,多介绍住宅的信息,不是在广告中堆砌的华丽辞藻,渲染富贵梦想。应该聘请专业的购房导购员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情况给以具体的买房意见,尽可能地给消费者提供买房的方便,而不是花巨额的广告费来制造没有实际效用的虚幻广告。

4、多与顾客沟通

4C理论中的第4个C是communication,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需要了解房子的实际情况,房地产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房子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将广告做在富贵身份的预设之中。只有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要,并在可能情况下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特别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下,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而获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才是房地产营销的重要手段与策略。

(二)消费社会应正确引导消费者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消费革命,以西方学术界对消费社会的界定来看,中国可以说己经全面进入了消费社会,有的学者称之为“第二次解放”,这并不为过。[6]但目前大量夸张的贵族化房地产广告只会助长享受主义、物欲主义之风,目前中国社会的消费水平无法达到广告中所宣传的那样贵族化生活。并且现在中国的经济大环境正面临着挑战,而这样的贵族化广告刺激只会造成消费者价值观的迷茫,形成消费能力与消费意念的严重脱节。另外,广告在忙着创造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其社会责任,要在广告中正确地引导利益观、道德观、履行其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的职责,使房地产广告理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注释

[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九版:P163

[2] 蔡骐刘维红.论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共谋.今传媒2005(2)P12

[3]成.《消费者行为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P203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7)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广告的魅力也可以说无所不在,广告宣传作为商业活动的一种促销手段在销售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广告活动以传递信息为主,是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了解商家信息的有效途径。然而,现代商业广告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传递着一种消费文化,包含着对现代生活理念和科学消费观念的引导和传递。“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或主要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纯粹的经济行为,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消费和象征性消费之类的文化行为。人们的购买行为、消费行为不是为了产品的实用及使用价值而去的,看中的是其形式与品牌”(何林军,2002)。

消费理念的发展

消费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消费的目的、本质、内涵相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张立等,2007)。不同的消费理念会影响消费行为,带来不同的消费过程,形成不同的消费模式,并产生相应的消费文化。消费理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美国市场营销专家菲力普·科特勒认为,消费理念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性消费阶段或质的消费阶段,第二阶段是感受消费阶段;第三阶段是感性消费阶段。

(一)理性消费阶段(质的消费阶段)

第一阶段(1920年以前),世界商品市场刚刚形成,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都很低,各种商品奇缺,消费者着重关注产品的质量,力求所买到的商品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因此,那时候产品的“好与坏”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判断标准;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但是消费者又有很大的需求,导致社会总需求远大于社会总供给,商品缺口巨大,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有商品,质量过硬、价格便宜,是很容易找到销路的,因而生产者大都只从企业自身出发,力求产品标准化,通过大规模生产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取利润,并随之形成了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即“产品经营阶段”。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一句口号很能代表当时工业界崇尚的理念:“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黑色的”。

(二)感受消费阶段

第二阶段(1950-1970年),两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顾客对创新型产品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有时他们更愿意花高一点的价钱去购买品型较新、质量较好的商品,“喜欢与不喜欢”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判断标准;对生产者来讲,生产再多产品也能卖出去的好时光不再,企业经营哲学也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企业开始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责任,福特汽车公司的口号也发生了改变:“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们就生产什么颜色的汽车”。“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顾客是上帝”等理念已开始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然而,生产者也在用尽一切手段去刺激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研究和使用各种推销和促销手段来实现最大的销售。尽管生产者对消费者不得不敬若上宾,但是对消费者内心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还处于一种漠然和忽视的状态,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处于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资本经营”的销售导向阶段。

(三)感性消费阶段

第三阶段(1970年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改变;产品种类的增加、品质的提升以及市场同质化程度的加深、保障机制的逐布健全,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放心度大大提高,人们选择商品时越来越不把产品的质量、功效等实用价值作为消费的首选。人们的消费心理不再停留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满足,开始愈发看重商品所蕴含文化价值的消费;人们越来越讲究感受,追求感受的独特性,看重符合自己生活方式,适合、彰显自己的文化品位的商品。消费感性化成为普遍现象,“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判断标准。“个人从日益扩大的商品范围中购买商品,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使消费成了所有商品的目的”。直到这时,生产者才开始真正认清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需求来规划自身的经营活动,把顾客作为整个市场活动的起点和中心,由销售导向转化为需求导向,开始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

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现实,企业与消费者这一对市场活动的主体,其主客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很好的体现了人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微妙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提出的消费理念的发展过程同样也适用于中国的市场情况,只是相对来讲,改革开放(1978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年)似乎成了两个分水岭。现在,人们开始摒弃过去那种“重积累、轻消费”的旧观念,更加注重消费所带来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体现出消费理念中人文因素的增加、消费取向中精神需求的加强、消费结构中非物质含量的增多的特点(方心清,2003)。在感性消费时代,人们消费那些含有文化意味的产品,重视消费中的文化艺术含量,看中商品所代表的象征性意义与表现能力,体现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伴随着消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消费文化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的层次不断发展,表现出艺术化、科技化和国际化(夏宝君,2006)。企业和商家为了能更多地销售商品,其广告营销也开始不再满足于商品直接显的诉说,而是努力展示诸如高贵品位、个性魅力、轻松休闲、流行时尚等现代生活理念,竭力触发人们内心的追求和渴盼(毛园芳,2005),希望藉此获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进而产生消费行为。

广告营销传播理论

广告,实质上是一种说服。广告的说服就是在传达商品的过程中,引导和促使消费者的态度向着说服者的方向转变,从而产生对商品的积极态度,最终达到说服大众购买广告宣传的商标产品或劳务。说服的心理实质就是促成消费者的态度向着说服者的预想方向改变,广告营销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这种说服功能,但是广告营销开始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却是20世纪60年代才有的。

(一)USP理论与广告

二战后,社会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同质化程度日益加剧,到20世纪5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形成,企业开始由产品观念向销售观念转变,亟待从事市场和广告运作的人们作出积极回应,USP理论(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主张,应运而生。广告大师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USP广告创意策略理论(1961年),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广告塑造出产品的个性化与差异性。瑞夫斯认为:“每一个产品都要发展一个只属于自身的独特销售主张,而且必须通过大量的不断重复来影响受众”。

USP理论侧重于对产品本身的聚焦,在策划广告主题时着重关注产品之间的差异性,把焦点集中在产品自身的特点上,通过对产品进行差异性分析,筛选出顾客最容易接受的特点并将其作为广告的主题。换句话说,USP只是广告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卖点,其着眼点是从产品本身出发,寻找产品的独特性,提炼出“独特的销售主张”,以强调产品具有的特殊功效和利益来打动消费者。美国宝洁公司在运用USP理论上有一些经典的例子。在宝洁公司的系列洗发产品中,海飞丝强调强劲去屑,潘婷诉求富含维他命B5营养发质,飘柔追求柔顺飘逸,伊卡璐重在草本精华,沙宣意在头发护理。虽然它们的配方和实际功效非常相近,但在广告宣传中却作了不同的利益诉求,突出了它们与众不同的功效形象,给受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轻松选择适合自己发质的产品,而且培养了健康的洗发观念,形成了对该品牌的依赖。此外,在香皂市场,有的选择突出它的泡沫丰富,舒适柔滑;有些强调其美容特性,“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有的强调它的护肤特性,纯天然成分,不伤害皮肤;有的重在它的特殊香型。但是宝洁的“舒肤佳”则一反“美女香皂”的常规,聚焦于“杀灭细菌”的健康生活理念特性,取得了突出的广告效果。其实,作为香皂,这些不同品牌之间的内在质量差别很小,只是由于不同的突出传播,也就分别拥有了不同爱好的消费群体。

(二)品牌形象论与广告

20世纪60年代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使得产品效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想单纯通过对商品本身差异性的挖掘来吸引消费者已经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企业与商家自身品牌的声誉与形象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看重,著名广告设计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经过大量的调查论证,他提出了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奥格威认为:“广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努力去树立并维持品牌的良好形象”,而且要从全局性的高度认识到“每个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随着需求呈次的递升,人们在消费时会更加看重产品背后企业的整体形象与良好声誉,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宣传就要有目的性的注重对企业及其产品声誉与形象的树立。奔驰轿车一直将安全性作为宣传的重点,“首创吸收冲击式车身”、“首创SRS安全气囊”、“一部车多达130多个零件为安全”等这些宣传焦点无一不为其“世界各国元首使用最多的车”的良好声誉提供了永久的保障,即使一辆奔驰车卖到两辆日本车的高价也丝毫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认同。

(三)定位论与广告

1969年,营销大师艾·里斯(Ai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共同在《Advertising Age》(广告时代)等期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定位”这一营销概念,引起全行业的轰动。他们认为,企业和商家要想成功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想办法在顾客的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1981年两位大师合著出版了《Positioning》(定位)一书,被认为是彻底改变营销传播的“有史以来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营销学著作”。他们认为“消费者的心灵或知觉才是营销的终极战场,营销人员对消费者心灵知道越多,定位就越有效”。定位论的核心主张是创造心理位置,强调第一。定位理论认为,如果企业的广告没有独特的定位,没有足够的个性,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就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淹没,所以只有正确的广告定位才能使自己广告所传递的信息从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才有可能进一步影响顾客的消费和购买行为。

美国七喜品牌广告定位策略的成功是一个典型。“七喜”诞生之初,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汽水而已,淹没在众多汽水品牌的海洋中。七喜的高层联合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强劲外脑,对品牌的推广和提升策略进行了无数次的研讨,最后他们试着将碳酸市场分为两大块,尝试成为可乐以外的“非可乐”饮料。“Seven-up:the uncola”(‘七喜’,非可乐)—利用消费者对咖啡因的畏惧心理,在广告中大力宣传“七喜”不含咖啡因,使这一商品成功打入市场,并迅速成长为紧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清凉饮料。2005年夏,中国市场上对薯条等油炸食品富含致癌物质的质疑不断升温,“五谷道场”迅速抓住这一需求和供给的矛盾,2005年11月初在各大主流电视、平面媒体推出非油炸型方便面的产品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强劲购买,一举拿下了“非油炸”方便面60%的市场份额,在原本有限的市场蛋糕上狠狠切下了一刀。

参考文献

1.何林军.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6)

2.张立,钟希余.论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消费结构[J].生态经济,2007(8)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29

1 引言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现今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其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文本不仅打上了前文本的烙印,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以前的文本引发、点化而演变来的。谢天振指出:在翻译中,互文性尤为重要,它是我们要让译作忠实原作、保持原文的风格、再现原作艺术魅力的重要条件(谢天振,2000:174)。

2 广告语与互文性

“广告”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其意指“引起注意”。广告意即广而告之,其目的是给目标对象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激起他们对所广告产品的购买欲望。广告语言类型多样、丰富多彩。吸引消费者并能使其产生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广告语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因此,广告语言常常引经据典或引用诗歌等,从而广告语言与多个文学作品形成了互文关系。广告的特点体现了广告必须具备:推销能力即广告要具备把产品的显著优势展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一看到该产品的广告就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的能力;注意能力即广告必须吸引消费者眼球,能引起消费者注意;联想能力即当消费者一看到广告语,便能结合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识进行联想,从而产生购买欲望。综观形形的广告语,在其创作过程中,最常用的互文手法有三种即引用(citations and quotations),即在广告语中直接引用前文本;典故(allusion),即在广告文本中使用出自圣经,历史故事,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及经典作品等之中的原型;仿拟(parody),即在广告语言中故意模仿现成的语言形式(如人们所熟悉的谚语,俗语,成语,名诗,名歌,名句等等)从而形成新的词语句篇的一种修辞手段(朱静,2007:131)。

3 互文性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广告语的翻译中,达到译文的“等值”并不是首要的,而“等效”才是最关键的,广告语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在广告语翻译实践中,译者在实现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过程中,翻译的跨文化互文性是译者所要考虑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充分考虑到广告语翻译的互文性因素,译者才能成功地对广告语进行“再创作”。最终实现吸引消费者、激起其购买欲的目的。

例1:Apple/Macintosh:kids can’t wait.(苹果公司:不尝不知道,苹果真奇妙。)

这是苹果公司的产品宣传广告,在翻译时,译者没有直译,而是采用套译的方法与仿拟的互文手法将其翻译为“不尝不知道,苹果真奇妙。”其原型是我们汉语里的俗语“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突出体现了苹果电脑易于使用的特性,而且译文两部分对仗工整,极其押韵,让消费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能将其记住。

例2:Only your time is more precious than this watch.(手表诚可贵,时间价更高。)这是一则手表推销的广告语,原文作者牢牢抓住消费者珍惜时间的心理,含蓄地表现了广告语的主题。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套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样的译文不仅在形式上对仗工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比直译为“唯有你的时间比这只表更珍贵”这样的句子更加地引人注目,更具吸引力。

总之,不管译者采用何种方式翻译广告语,其最终目标只有一个:语言做到新、奇、美。但是,广告语的翻译要求译者要别出心裁,不能一味的引用、仿拟,只有这样,广告语才能与时俱进。

4 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广告是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目标的,所以消费者是广告传播的核心。在广告语创作或翻译中恰当运用互文理论将会为广告传播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于广告传播极具重大意义。这个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提升广告的美学价值,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广告是讲求美的艺术形式,出类拔萃的广告无不富含美的要素。美的广告都很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在广告创作或翻译中恰当运用互文手法正是把语言文化中的美发掘出来并展示给消费者的特殊方式。因此,恰当地运用互文手法是提升广告美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例: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向消费者描绘了那清香四溢、美味可口的麦氏咖啡,饮后将会让消费者回味无穷的美好意境。

4.2 增添广告的情感因素,拨动消费者的情感弦

在吸引消费者并激起其购买欲望这个目标下,仅仅只是向消费者提供关于产品优势的信息,这对于广告传播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只有让消费者与广告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才更有可能被激起,广告的传播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如:Ludanlan cosmetics―Love me tender,love me true (绿丹兰----爱您一辈子)这是绿丹兰系列化妆品的广告语,其温情脉脉、爱意浓浓,让人心里暖暖的,割舍不下。消费者一看到这样的广告语,其与该产品的距离在情感上就立马被拉近了。

5 结语

广告语的翻译不应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翻译,在翻译广告语的过程中,互文手法是让广告语极具推销功能、注意功能、联想功能及记忆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巧妙运用互文手法进行广告语翻译成为了广大广告翻译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罗选民.互文性与翻译[D].岭南大学,2006.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9)

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厂商的角度来看,广告是他们占领市场、推销产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广告在作为商品信息诉求的载体的同时,亦肩负起诸如提倡和维护社会公德、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等重大的社会功能。而一个广告能否成功地在充分地、艺术性地表达广告主旨的同时引起消费者注意,激发出消费者购买欲望, 除了设计、制作方面的因素外,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不同凡响的卓越创意。总之,广告创意就是广告的思想内涵和灵魂,是最具说服力的要素。

广告创意是广告的思想内涵

(一)广告创意是资讯和内部信息的揉和

通过了解广告创意的过程,人们可体会到广告设计者的思考过程,发现他们究竟用什么逻辑发展出精彩绝伦的创意。具体来说,第一步是收集材料,包括企业的内部资料,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资讯等一切与广告目的相关的信息,然后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相关知识经过细致的分析,筛选出与广告主旨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最后就是充分发挥广告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适当的技术手段、艺术手段将所掌握的材料和资讯揉合起来,形成独特、新颖、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广告创意。只有通过这些紧密联系的层次所延伸出来的创意才能发挥出极大的广告效果。

(二)广告创意的独创和实效原则

该原则是指广告创意要有独到之处、能够标新立异,同时在广告创意中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必须注重广告实际的运用效果。前者是一个广告能否给人以与众不同的新奇感、吸引人们的注意,并成功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取得最理想的心理突破效果,让人们在脑海中对广告及其所强调的产品或服务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首要条件。后者则是广告创意的基本出发点,它既要求广告有新意、易为人们所接受,又要求广告创意中的情境组合和广告的主题内容存在相关联系,能否找到这关键的结合点决定了一个广告创意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广告创意定位理论概述

广告创意的定位理论是指为了达到理想的信息宣传和传播效果,广告设计人员在进行广告创意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对信息的容纳程度,将重点从商品转移到消费者心理研究上,使广告信息和产品信息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其心里占据一个相对明显和稳定的位置。

随着宏观经济学以及社会营销观念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在购买商品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个人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另外,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艺术文化形态的不断丰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告的认识已经从阅读上升到了欣赏的层次。与之相应,广告创意也要着眼于塑造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的利益和目标,在内容上体现出对消费者周到的关怀和对社会利益的真诚关注,在策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水平,决不能仅仅为了促销去广而告之。这才是现代广告创意的正确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兴起,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成了所谓的地球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在通过信息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发展科技的同时亦日益感受到过于庞杂的信息带来的负作用,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使人们的心灵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人们心理承受信息的有限容量与充斥在生活中的广告产品、品牌信息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们在购买产品时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只是买什么了,更主要的是接受和选择哪一个品牌、哪一类产品。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定位理论创造了更有效的传播效果,使广告和品牌信息在消费者的心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即“定位”。

本文认为竞争性和心理独占性是广告创意的重要特征。定位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竞争性的理论,它承认品牌的作用,认为品牌或产品的信息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并由此发挥作用、产生优势。所以说,定位理论实质上是关于消费者心理位置的竞争性理论。它要求广告创意的出发点从商品转向消费者,进行细致的消费心理研究;为消费者有限的信息接受量提供了一种简化的信息;借助消费者心理特点在其心理上确立某种产品的明确稳定的位序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上所述,定位理论是关于消费者心理位置的竞争性理论,是一种攻心战略,其战场就是消费者的心灵。因为产品一经生产出来便已定型,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而消费者的心理却是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的,只有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且针对这种心理来采取行动,才能使广告的主旨深入人心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必须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是进行定位的基础和前提。

消费者心理是创意定位的基础

首先,消费者只能够、也只愿意接收一些有限的信息。他们会按照个人的经验、喜好、兴趣甚至情绪,选择接受哪些信息,记忆哪些信息。因此,那些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产品种类和品牌,就拥有打入消费者记忆的先天优势。例如,以生产“娃哈哈”系列儿童饮品而一举成名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产品定位准确,而广告定位更是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它源于一首人人熟知的儿歌,很容易引进儿童与家长的共鸣。

其次,消费者喜欢简单明了的信息。由于缺乏安全感,人们在购买商品前(尤其是耐用消费品),都要经过缜密的商品调查。但是在商品调查的过程中,由于厂商的众多、竞争的激烈使得消费者不得不忍受各种媒体广告的狂轰滥炸,这时的消费者最需要简单明了的信息。而广告定位传达给消费者的正是简单而又易引进兴趣的信息,这种摈弃了长篇大论,集中力量突显一个清晰重点的一目了然的信息简化的广告,很容易突破人们痛恨复杂的心理屏障,将其重点清楚地印在消费者心中,使自己的品牌很方便地在消费者中传播。

再次,消费者对特定产品或服务及其厂商品牌的印象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越是富有特色、越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东西,消费者越容易记到脑子里。比如,在一般消费者心目中,诺基亚是一种时尚的、先进的、高品质的手机,诺基亚是一个著名手机品牌。如果,诺基亚公司去生产热门的服装或者是饮料,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最后,消费者的对商品的认识容易为相关的信息所混淆。盛行一时的多元化以及生产线的扩张,增加了品牌的多元性,同时也模糊了消费者原有的品牌印象。喜之郎果冻的定位就是一例。喜之郎原本是以生产专业化的儿童果冻“喜之郎”起家的,后来,它把自己的品牌从“喜之郎”延伸到“水晶之恋”,从儿童延伸到成人,其专业儿童品牌形象受到损害,正是这些盲目延伸的品牌,使消费者失去了对其注意的焦点,让其他品牌趁虚而入。

所以,在给广告进行定位时应该要掌握好这些原则:消费者接受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广告宣传中对于所要传播的信息来说“简单”就是美;消费者对其心理上已经形成的定位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的;厂商盲目的品牌延伸会摧毁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既有定位。

广告创意的定位理论策略

首先,应采取细分策略找出适合的目标群体,在广告的范围、内容上只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只使用目标群体最容易接受的术语、信息接受渠道、广告传播方式,力求给目标群体留下深刻印象在其心理上占据一定的位置。

其次,在研究客户心理动机(一是用于与家人度假,让自己在平日繁忙工作中得以放松,充分享受生活之美好。二是纯粹用于投资升值之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广告策略。相信经过对特定的潜在客户心理进行正确细致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广告策略,所制作出来的优秀广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会成功吸引特定的目标群体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实际应用中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广告创意的定位理论,在精确定位潜在消费群体的同时想方设法地使产品在消费者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样,广告效果的明显增强、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潜在客户的日益关注,最终会促成楼盘销售成交量的节节上升,从而走出先前的困境。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篇(10)

在现实的购买活动中,许多购买者事先也不一定有明确的购买意图和目标,但是,却把东西买下来了。大多数的人事先只有朦胧的欲望便 多地反映潜在需要),只有少部分买主才是在有明确购买计划时购买的。由此可见,有如此众多的具有潜在需要的消费者在等待着诱发他们的购买愿望。而广告正是诱发消费者潜在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广告时,消费者的参与和关心程度不同,将会导致消费者在接收到信息之后认识、吸收过程 中能动性的巨大差距。我们可以通过详尽可能性模型(ELM)进行分析。

一、 详尽可能性模型简介

详尽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 ),由心理学家理查德·E.派蒂和约翰·T.卡乔鲍提出的。是消费者信息处理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 假使消费者一旦接收到广告信息就会开始其加工和消化过程。在个人情况与信息相关程度基础上,两条劝导路线之一将会被选择:在相关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将会选择那条包含着重要的信息的核心路线。当信息与“接受者”的需求联系不大时另一条不太重要的路线就会被选择。如图 1所示:

二、详尽可能性模型内容分析

1、详尽可能性模型的核心路线分析。当消费者发现导购广告中的某一信息与其相关或者是引导其兴趣时,消费者就会对这条 广告的内容加以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有可能对广告所表现的主题加以积极地思考并在充分认识了这一主题之后做出反应。如果一个人对广告的主旨持反对意见,他就会很难被广告信息所说服;而当人们对广告的主旨持肯定看法时,他们就被广 告的进一步阐述说服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消费者的观念是由dx,L,谨慎的评价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烈态度很有可能会引导他们的行为。这就暗示着信息要素(如广告主旨的质量)将在决定消费者态度上起到重要作用。人们对某一主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可能使他们对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但同时,反对意见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2、详尽可能性模型的路线分析。与劝导的核心路线相反,当人们的思维并没有被广告的话题所激发或者人们并没有认 真思考这一话题时,他们会采取一条路线。消费者可能会通过一些广告中的因素来决定这条信息的可信性。这些因素可能会包括产品的包装、广告形象的吸引力,或者信息的表达方式。与真实信息的内容无直接联系的信息来源由于其位于真实信息的,因而被称做因素。

当消费者对产品本身并不关心时,与产品紧密联系的广告,其激励作用的重要性就大大增加了。也就是说,人们可能购买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产品,仅仅因为厂商在吸引消费者消费上打了漂亮仗;他可能将产品包装做的非常吸引人,可能挑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知名人士做商品的代言人;还有可能他只是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的购物环境。

3、对详尽可能性模型的综合分析。消费者在形成对广告品牌的态度时能够有意识地认真考虑广告提供的信息,他们对广告产品或目标的信息仔细思考、分析和归纳,最终导致态度的转变或形成。就是消费者以高参与度对待广告。这种劝导过程被称为态度改变的核心途径。与核心途径相对的,是态度改变的途径,在途径中,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没有经过积极地考虑品牌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广告的劝导性的影响是通过将品牌与广告中积极或消极的方面或技巧性暗示联系起来而产生的。假设消费者一旦接到广告信息就会开始其加工和消化过程。在个人情况与信息相关程度的基础上,两条劝导路线之一就会被选择:路线一,当动机和能力都较高时 ,消费者更可趋向于遵从核心途径 ;核心途径包括诉诸于理性认知的因素——消费者进行一系列严肃的尝试,以逻辑的方式来评价新的信息。顾客的知识水平较高时往往倾向于理性的选择。路线二,当其中之一较低时,便趋向于遵从途径。路线通过把产品和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联系起来,从而涵括了感情因素。例如,促使新新人类购买其崇拜的青春偶像在广告上推荐的某种饮料的原因,实际上与该饮料的特性毫无关系,起作用的是对歌星的喜爱。这是因为人们在对该饮料本身的特性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该信息的因素(如产品包装、广告形象吸引力或信息的表达方式)来决定该信息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蔡希杰,郭建新,陈德棉.广告的特性作用及和市场营销的关系分析.现代管理科学[J],2006;(1)

上一篇: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 下一篇: 商业伦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