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7 10:28:25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7日

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我国政府支持重大科技研发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科技计划项目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资料,是重要的科技信息储备资源,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是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是为了获得理论和技术方法成果,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同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国家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和发展科技档案事业的重要部分。

(一)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意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载和反映了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项目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材料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材料、申请立项材料、立项后各阶段的试验原始记录材料、最后的总结报告、成果报告、成果鉴定、成果推广示范和反馈信息材料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增强各部门和科技计划项目承担者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意识,从源头上保证项目档案的完备性。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科技计划管理的角度看,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强化并拓展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链条上项目的验收工作内容,有利于积累和丰富科技档案资源,也强调了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依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是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和可靠的信息来源。因而,它为科技计划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成为对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管理、监测、评价的重要依据。完整、真实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将有助于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科学性、准确性。

(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易于规范,对科技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科技计划项目是围绕一个具体研究目标,展开的相对独立的科研活动,从申请立项、项目研发到项目验收是一个完整的科技过程。而且,项目研究目的明确、研究范围清楚、研究过程容易区别等特点,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相对单纯,具有良好的过程控制与实施的条件。而且,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与其他科研管理的共性多、密切相关,便于其他科技档案工作借鉴,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五)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价值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科技研发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包含有大量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潜在的科技信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我国政府层面没有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的法规,导致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问题突出。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主要是依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来实现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分类、分部门管理,不同的科技计划项目有不同的档案管理办法,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未建立完善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实际上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档案采取的是“独立收集、各自管理”的方式。地方政府中,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已经出台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还建立了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馆,专门管理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归档意识淡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是当前各部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一些项目承担单位没有专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导致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科技计划项目研究过程中,多数科研工作者重视从事科学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发表与奖励申报,对项目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积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许多科研工作者认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是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与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无关紧要。有些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团队的荣誉和利益,再加上管理部门的缺位,很多项目档案资料被科研人员当作个人资源保管,甚至寻找各种借口拒绝归档。这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当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主要局限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实体的收集、加工整理、保管,而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导致大量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没有实现信息化,这也严重约束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定密范围不准确,影响了知识产权效益的发挥。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的问题十分普遍。过分强调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技术性,担心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会泄漏技术秘密,导致定密范围扩大。把本可以公开利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加以保密,应该解密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没有及时解密,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长期搁置在库房而不充分开发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管理和利用过程的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也导致项目档案保障知识产权的凭证作用得不到实现,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的建议

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是科学地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保证及时、有效地提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关键。

(一)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首先,宏观层面上,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国家科技计划档案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其次,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在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及科技档案工作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档案法》和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结合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性的出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范围。

为确保科技计划项目材料完整归档,项目课题组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各尽其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制度。实行课题组归档责任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组负责人要在课题组成员中指定人员负责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按照科研工作程序,确保科研各阶段成果材料的完整性。明确在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环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待与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的所有档案资料按规定归档完毕,经科技计划档案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整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才算完成。否则不能核准一个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工作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各相关部门制定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课题组分散形成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料及时、完整地移交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

(二)开展专题培训,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第一,针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配合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让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明确自己在整个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归档意识。

第二,针对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专业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项目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应举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强调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环节的特殊要求,提升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档案管理意识强、能够掌握开发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先进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提升项目档案管理水平,优化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科学化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科学化是实现项目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项目档案工作由传统手工操作朝着自动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科学化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将有利于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中形成一系列的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是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有统一的规范,以便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逐步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项目档案开发利用的现代化水平,为科研工作者迅速、准确地提供科技信息。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提供的不只是纸质档案,还有大量的电子文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安全保护信息和及时准确提供信息的能力。广、快、精、准是信息化社会的科研工作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需求的基本特点,为满足这一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四)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秘密等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进行保管并提供利用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整理好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进行严格的分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严格划清项目档案中非密档案与档案界限,再根据其不同特征和开放程度,对不同级别、不同需求的利用者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利用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划分“绝密”、“机密”、“秘密”等不同的密级,明确规定使用范围。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都应加盖密级标记,以便与一般档案区别开来,列入控制使用的范围。同时,对超过规定保密期限的,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降密和解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可利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从而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后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它的科技信息价值,又能防止密级档案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发挥着重大作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具有能够及时保存科技信息的优势。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加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积累,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资源。同时,必须清楚整个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计划实施单位和相关科研人员,要做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更需要科技计划项目的各管理和实施主体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泽,宋宇.关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8.

[2]毛羽丰.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3.63.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2)

1.1档案信息时展的要求

首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利用,为计划生育档案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将计生档案工作推进了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使计生工作的开展进入了良性循环之中。其次,档案数字管理化为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档案数字管理化可以将档案及时归档,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1.2计划生育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计划生育管理的必然结果

计划生育工作需要查阅和建立工作地区范围内所有人员档案和户籍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使计算机从辅助性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工作环境,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

2.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

2.1加强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重要性的理解

就笔者考来,要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创新重要性的理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对于我国的生育状况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如果做好该工作,对于国家人口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要在工作人员当中普及以及宣传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使得工作人员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2对计划生育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计划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从而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更好的权威性。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了了解和研究,并对设备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从而对计划生育档案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通过规范化管理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真实性不断提高。

2.3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人才水平和设备水平

对计划生育管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应当在定期举办的基础上,不断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从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国家应当改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改进起到了极佳的作用,对于改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数码设备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应用,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储存时间、资源有效化都起着很好的提升作用。以下从两个方面出发,对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3.1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

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对于处理许多复杂的档案数字、数据、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新型的信息模式进行应用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树,同时通过对二进制代码的应用,可以在计算机内部对档案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处理。除此之外,通过对先进的数码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更好地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的通用性、安全性、标准性、可视性。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工作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咨询、实时浏览等功能进行应用,可以对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计划生育档案资源的有效共享。

3.2计划生育档案资源的虚拟化

计划生育档案资源虚拟化有助于实现服务器资源的集中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服务器的管理效率并提升计划生育档案资源保存时间同时降低储存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虚拟资源的有效构筑,计划生育档案资源可以和图书馆等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效联结。从而提供更好地档案服务,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同时实现档案工作的重大革新,对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系统的创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模式创新都有着很大地提升作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价值有着很大的提升效果,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文档管理集成系统的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程序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并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良,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档案管理功能和档案管理机制。对于档案管理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87-01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时代引发了档案工作的变革,也激活了人口计生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也对人口计生部门的档案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笔者结合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计划生育档案主要包括文书档案、计生档案(统计报表、计生证件申请办理以及技术服务的相关资料)、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基建、设备等)、特殊载体档案(照片、音像等)等,基本上由文件、证明材料、原始记录、凭证、实物等构成。它具有量大、面广、进出频繁的特点。人口计生档案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开展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满意率的主要依据。同时,为维护计划生育执法的严肃性,实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政务公开,推进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人口计生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服务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自《机关档案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内容规范和完整以及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部分基层人口计生部门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信息时代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系统,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基层计生部门负责人没有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片面地认为抓计生档案信息化是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上没有重视,档案意识淡薄,对上级要求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应付心理;大部分单位由于编制、人员等原因没有专职的档案员,或者即使安排了档案员往往也是身兼数职,不能沉下心来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造成基层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陷于困境。

2.管理方式陈旧,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一些基层计生部门计算机管理应用水平较低,使得人口计生信息不能共享,查阅不方便。现阶段人口计生部门档案的提供、利用还是以实体档案为主,主要依靠人工归档;实体档案虽然利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具有原始凭证的作用,但它利用效率低,工作量大,根本不能适应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从目前人口计生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状况看,普遍存在学历层次、理论水平、专业素质较低等问题,与新时期计划生育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悬殊。一些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经验不足,管理观念不强;在人口计生部门人才培养中,重视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素质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继续教育没有作要求,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缺乏创新和活力。

4.资金严重不足,技术指导缺乏。计划生育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硬件设备投入需要一笔较大支出,而人口计生部门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费来源中没有用于档案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如调剂使用有限的办公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需要。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缺少相关的业务指导,这已成为制约人口计生部门档案信息化工作上水平的主要瓶颈。

三、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人口计生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工作实际,要实现计划生育档案规范化管理,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实现新的角色定位。在档案手工管理时代,档案工作者主要充当着档案保管员的角色,负责对档案的整理、保护与提供利用。但在目前档案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者必须尽快进行新的角色定位,努力提高素质,以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档案信息与知识服务。

2.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信息化工作能否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人口计生部门而言,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规划,在制定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区域网总体方案时,应把档案信息化列入其中;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分类、信息安全、公用信息资源管理、存档阅档等标准,明确细化,并抓好贯彻落实;要投入专项资金,落实档案信息化所需要的设备、场地和人员等。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这样才能防止重复建设。首先要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数字化建设的意见,搞好档案室和档案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使之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基础建设,做到档案收集齐全,整理有序,鉴别准确,安全保密,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第三要运用全员人口信息网络优势,做好文书档案、计生档案的入档工作,便于群众共享计划生育档案信息,扩大档案的开放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4.建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实施计生档案的分级管理。在统一使用全省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计划生育档案信息服务网络。根据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按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数据和信息授予利用单位、利用部门和利用者不同的使用权限;利用者在被授予权限后拥有查看权,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基层人口计生系统内部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既方便了利用者,提高了计划生育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又实现了计划生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4)

摘要: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人事档案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拓展服务职能,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员工关系的战略方法,它强调开发员工的潜能对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高层管理人员应尽可能地培育并保持最佳员工队伍,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使组织成长与个人能力发展相适应。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员工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各种信息的有效载体,人事档案的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互为作用,互相促进,人力资源的广泛使用能促进人事档案的发展,而人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又会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 1 人事档案管理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 1.1 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效力 人事档案全面记录了员工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员工的过去,掌握现在,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及时发现人才,避免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1.2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在组织内进行合理配置,因事而择人,因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促进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避免人才挤压和用非所学的现象产生,为企事业的发展迅速、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1.3 有利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组织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对分析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起着重要作用,脱离人事档案管理而做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必然是盲目的。 2 人事档案管理不足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负面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最好用简洁的字眼概括地指出是什么“新趋势”,如流动性、电子化,而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已经不能适应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并对其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档案材料失真现象妨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真实性是档案的基本特性,没有真实性,人事档案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失真现象削弱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年龄越填越小,学历越填越高,工龄越填越长,有的档案材料甚至出现涂改痕迹。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丧失了真实性、权威性、严肃性,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置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必将对当前配置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有可能使组织错过发展机遇。 2.2 档案材料内容简单雷同,降低了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参考价值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长的真实写照,本应全面、历史、客观地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年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大幅增加了每年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投入。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达到134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53.4亿元;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按照《科技部关于下达2014年度有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中对2014年下达的部级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情况统计,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共达到4136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资源是我国宝贵的技术资源,如何管好、用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档案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重要的职责所在。

1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机构(部门)设置现状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是依据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这两个都是我国现行的国家法规性文件,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都具有约束力。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看,其中仅规定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负有检查职责,其管理机构和遵遁的管理要求都是以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形式,即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由本级科技主管部门主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业务受上一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指导。以省一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为例,机构和机构负责人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上――省科技厅或省科委来负责机构申请成立和人员任免,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业务上应由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来指导。现在从国家层面来说,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或科技档案管理机构。原来管理科技档案工作的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司也在1998年机构改革中被撤销了。所以现在的状况是没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或科技档案)管理机构,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或相似的机构也不是全国所有的省市都有,也就上海市、天津市、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四川省等几个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技档案)比较重视的省市成立有专门的科技档案馆(或科技成果资料馆),市一级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就更少了。由于没有部级层面的相关行业规章政策和业务标准制定,以上几个省级科技档案馆在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包括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数字化工作)都处于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总之,目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这样重要的国家科技资源的管理机构体系建设方面却是很薄弱的。

1.2 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的管理现状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的管理办法仍然按照《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文档材料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执行,这些规范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标准,已不能满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需求。从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归档情况来看,经过长期的宣传普及档案常识,科技主管部门和科技档案部门相互配合,大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都能按照《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归档工作,将科研立项、研究实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等各阶段形成的相关纸质材料进行归档。但还是有一些应归档的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材料存有遗漏、断续、丢失等现象,这与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只重视物质形态的“硬成果”,而不重视知识形态的“软成果”,或只重视“软成果”中的总结性材料,而不重视原始记录性材料有关,使得相当一部分应归档的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在其产生之后因没有妥善的保存而无法收集齐全。

1.3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管理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改革,2002年年初科技部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管理工作,开始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2003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正式开始通过网络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受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不仅有纸质档案,也有了电子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研档案)双套制管理,成为当今科技管理、科技研究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功能,基本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受理、评审、立项、任务书签订、中期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网络管理功能。由于国家科技部门没出出台相应的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规范要求,所以各省级科技档案部门从自身管理实际出发,参考国家电子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从2002年左右就开始陆续进行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是通过课题引领,规范管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带动实践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也将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从201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科技报告呈交制度,由政府部门立项并利用国家财政全额或部分经费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呈交,并指定政府科技情报部门负责收藏并提供共享服务,目前,国家科技部已在联合多个部门研究建立中国的科技报告制度,以优化对科技计划项目资源的积累、管理和共享,这是改进现在科技管理和展示科技投入绩效考评的重大举措。科技档案部门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配合科技情报部门做好收藏和提供共享服务工作。

第二,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管理成为数字化环境下科研活动及其管理程序化决策的重要保证。在科研活动过程及其管理活动过程中实时开展电子科研文件的规范化和档案化管理,变事后滞后管理为事前前端控制,变阶段性孤岛系统管理为连贯性集成化管理与网络化服务,建立与科技计划项目活动及其管理业务流程集成的全项目期和全文件生命期动态管理机制,成为保障科研活动数字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长久可用性的基本功能要求。

第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成果管理与绩效评估、信用管理与审计管理、学术规范治理与研究经费风险管理等科技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在科研与发展方向的投入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期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方面的投入产出及其运营管理能够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科技计划管理,需要基于证据的科技计划项目治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已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

3 新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应从健全机构设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制定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技术以及加强业务协作等六个方面大力推进。

3.1 健全机构设置,统一指挥领导

目前作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的科技档案馆在体系上还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和工作标准,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至今还未成立部级的科技档案馆,缺乏一整套从上至下的管理规章,同时国家对科技档案馆的性质、工作内容、任务要求、相对规模均无统一要求。已成立的部分省级科技档案馆都是按照各自的省情和工作情况自行规定规章和办法。所以新形势下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要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建立健全国家相关管理机构设置,笔者建议,国家应尽快成立国家科技档案馆以承担起对部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有效管理,同时指导全国各省市的科技档案馆开展工作。各省市建立健全省级科技档案馆,将本省市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统一管理起来,地市一级可根据条件需要相应建立科技档案馆,无条件成立的可由省一级科技档案馆承担起代管地市一级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职责。如此 才保能证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部级、省级、市级立项研究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得以及时、完整、安全地管理。

3.2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①加强领导档案意识,建立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定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开展。②加强档案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认识,宣传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宣传档案开发利用的方法及查阅的程序。③增强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特别要持续向科研人员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他们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研成果虽然凝聚着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汗水,因为有国家财力的资助,科研材料应属国家财富,任何人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将属于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成果据为己有、非法使用、泄露或转让。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要提高档案服务意识。政府信息公开已成社会主流,档案部门也要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依申请公开的准备工作。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造就复合型管理人才

针对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知识更新快,需要学习掌握新技术知识多的状况,对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实用性,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便于实际操作,讲究实效。其二,适应岗位发展需要,拓宽知识面。学习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法,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以适应档案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其三,因材施教。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方法与手段,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基础知识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可因人而异,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的单位,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档案人员相对稳定的单位,需要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3.4 加快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强化业务指导工作

前面提到我国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还没有一整套规范要求和整理标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实现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有效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必须在全国推广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方式,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否可以以件归档?同一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可否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卷内目录是否可以采用固定格式来填写各部分的材料内容?等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并统一了这些整理操作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统一的管理标准在全国推广开来,强化对全国科技系统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工作,为实现全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奠定基础。

3.5 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全面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现代化管理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现代管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要使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过渡到计算机管理模式上来,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如缩微技术、数字扫描影像技术、OA系统软件等的应用。当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研究验收都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管理系统来进行,科技档案部门在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必须解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连接问题,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逐步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的、面向社会提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技术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技术资料的网上传递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并具备上网咨询、查阅及传递等档案资源共享服务功能。

3.6 加强业务协作,开展多形式的交流

“闭门造车”是做不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也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在当今改革开放和走出国门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档案工作者相互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6)

当前很多医院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很多医院依然延续被动服务、坐等上门服务方式;二是医院的计算机服务与资源共享范围较小,程度较浅。

问题之二——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医院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速度迅速,但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仍是不够。其主要表现:很多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的宣传多是重视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条文的宣传,所采取的宣传形式很单一,既不形象,也不生动,很难激发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

针对提升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研究

(一)策略之一——采取措施更新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手段要更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手段,就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在医院内部建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网,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各个计划生育小组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之间的档案资源共享。二是对医院内部专职或兼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他们档案管理技能。三是在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医院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计划生育档案资料操作规范与考核制度,规定专职人员的工作服务对象与服务范围,同时要制定计划生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的时间制度,以保证档案资料有效性。四是要在更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手段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内容:首先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制定并实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检查机制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补救;其次,要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过程中设置合适的类目体系,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明确科学的分类方案;第三,制定科学的档案归档制度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编制档案资料检索工具。

(二)策略之二——采取措施增强

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医院的管理者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内所有医务工作者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并举办档案管理的知识竞赛,努力提升他们对档案管理知识的认识与服务意识;二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突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与方法的束缚,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水平;三是要聘请档案管理的专家在医院内部开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讲座或演讲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档案管理水平与服务意识;四是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加强学习,善于运用新技术与新理论来改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三)策略之三——采取措施加大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7)

供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工程。它以做好供水档案信息资源收集为保障,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供水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供水工作服务。

一、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抓住重点、阶段性推进。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经过起步、试运行、成熟、全面应用等发展阶段。现阶段,工作重点应放在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2.以基础工作带动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特别是档案信息库的建立,要依靠基础工作才能实现。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数据库,这是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系统内部偏重于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支持和服务全局的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强,减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局工作的功能。

2.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支持。在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形成统筹安排、全面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尚未确定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

3.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善。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处于由文件向信息化的过渡阶段,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过程,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4.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代档案管理技能。在供水系统办公自动化普及过程中,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目录级检索,未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加强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总体发展方案,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并跟踪监督检查;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系统内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所属各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前沿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配备一定规5模的硬件设施,资金需求较大,因此,每年的资金投入都要与信息化建设任务相匹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正常运行。

2.注重管理,打牢基础。一要制定与供水信息化建设相协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为保证供水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二要增强综合档案室的业务监督和指导职责,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明晰档案信息管理流程,实现档案收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三要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在供水系统内推广应用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推进供水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案卷级、文件级的电子检索。四要加大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综合档案室作为归档文件的信息接收和管理的职能机构,要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以保证本系统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靠和安全;要严格执行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同时归档的双套制管理办法,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室。五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站的作用,有计划地上载开放的供水档案目录或公开开放的供水档案全文信息,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的利用服务,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

3.为水污染防控、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供水档案涉及水量、水质等所有涉水数据,在近年的水污染防控等解决水环境问题中,供水档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相关单位综合供水档案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反复校核,及时提出污染带推移情况分析和预测预报,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指挥决策争取了主动。如准确地预测污染带前锋将于24日凌晨5时到达哈尔滨第二水源地取水口。哈尔滨市政府根据这一预测,在发出停水通告并实施了停水措施的情况下,于23日又恢复供水一天,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在保障河流健康,维护人水和谐方面,供水档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利用这些供水档案资料的分析结果,更有效地维护了江河健康,保障了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了人水和谐。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8)

医院计划生育档案是很多关于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字的重要资料来源,通过对计划生育档案中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不仅能够为医院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使统计得出的结果用于医院计划生育工作,使之明确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更好地完成对人口控制的目标,为人口计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2计划生育档案能够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利用计划生育档案能够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医院不断改进计划生育工作方法,不断满足广大育龄妇女的需求。医院计划生育档案可以对流动人口的婚姻以及生育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能够满足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在医院的指导下落实避孕节育措施,避免出现超生现象。

2.当前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2.1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院方领导并未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没有意识到加强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对于档案的管理不能做到严格要求,对于单位内部聘用的临时工、停薪留职以及下岗人员的生育节育出现漏管的情况,个别单位报喜不报忧现象严重,出现造假资料、证明,大大降低了计划生育档案的真实性。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存在思想涣散、工作不严谨,导致一些计生资料收集不全,计生资料系统性、全面性较差。当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而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软件的操作使用不熟练。信息化管理经验不足,管理经验与理念跟不上新时期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上,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创新力。有一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强,多为兼职,人员不固定,在单位内部没有相应的职务,这部分人员往往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系统完备的档案管理知识,这也造成了档案资料出现流失,影响了计划生育档案的完整性。

2.2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没有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添置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档案室存在一房多用,档案资料污损、丢失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计划生育档案资料案卷数量繁多,在基层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要求,计生资料的收集并没有按照档案的立卷原则规范来进行,如组卷混乱现象较严重,档案号不规范,出现一卷多册现象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等多数仍是采用手工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工作积极性不够,管理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力,现代化管理手段还没有完全地应用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制约了计生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2.3资金投入不足,计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人们对于计生与生殖健康的要求,就必须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而这就要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但是由于领导层未对计生档案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计生档案的经费投入很有限,这些有限的经费显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受限,使得提供服务及资源共享方面范围狭窄,服务层次较低。同时,在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3.加强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措施

3.1提高计生档案意识,加大计生档案管理经费投入力度

计划生育档案能够有效促使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医院档案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计生档案管理已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医院领导要提高加强计生档案管理的意识,将加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档案管理事业与医院业务同步发展。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院职工档案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做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普及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使领导层加大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推进计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档案管理全面支持与保障,促使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事业不断发展。

3.2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理念,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增大,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妥善保管好档案资料,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敢于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所创新。医院要做好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技术学习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必将给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9)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好林业工作,加快林业健康有序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

当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我国整体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工作又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说,提高林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需要,已成为林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共识。

一、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开放和利用为中心。在档案信息资源中,除去关系国家安全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大部分是可以开放和利用的。因此,在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特别是在相关软件的开发中,要围绕开放和利用来设计。

2.抓住重点、阶段性推进。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经过起步、试运行、成熟、全面应用等发展阶段。现阶段,工作重点应放在林业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林业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林业档案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3.以基础工作带动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特别是档案信息库的建立,要依靠基础工作才能实现。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数据库,这是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

林业生态工程档案是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规划、育种、造林、抚育、保护及项目验收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因受工程管理特点的影响,林业生态工程的档案实体呈现出典型的分散性管理状态。

1.工程档案实体管理的分散性

森林生长的地域性及工程实施的分散性,决定了作为工程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的档案材料不可能像一般土木建筑工程档案一样作为一个整体集中保管,而是处于一种分散管理的状态。一个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启动、运作及验收涉及诸多省、市、区及其属下的县、乡,档案材料也相应分散保管在项目所涉的省、市、区。

2.工程档案利用的成套性

森林生长的周期很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就是近年来培育的速生丰产林至少也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成材。为了研究分析森林资源的演替及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科学决策,制定科学的经营方针,编制生产方案,常常需要依据一个项目甚至几个项目中一个周期或几个周期完整、系统的档案材料。

由于生态工程项目的档案材料分散保管在项目所涉及的省、市、区的各级林业部门,利用者要想完整、系统地检索某一工程的档案材料就需要到工程所涉及的各个地区查找。

三、林业生态工程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为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颈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异地查询、共享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已不再是梦想。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林业生态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实际上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运行,突破档案信息资源所有者的局限,原本孤立的档案信息因此构成网络而实现集成调用,让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用户所利用,使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档案信息如同存储在一个库里一样查用方便。

1.制定规划

林业生态工程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实现是一个涉及面广,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不是仅仅通过计算机网卡和电缆线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就能实现的。因此,在此项工作运作之前,国家林业局主管部门须组织由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及工程管理人员组成的专家调研小组对林业生态工程档案实体的管理状况进行调研,并依据(国家信息建设规划)、《林业2010年的远景目标规划)和《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划,制定(林业生态工程档案管理上网规划)及实施细则,用以指导工程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避免因网络建设的盲目性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力求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之沿着规范化、健康化的轨道发展。

在编制《林业生态工程档案管理上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的接轨问题。档案信息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取决于档案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因此,在制定上网规划时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充分考虑工程档案网络与相应网络的接轨问题;二是依据(林业生态工程档案管理上网规划》确定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分阶段实施;三是在制定上网规划时要在硬件的配备、软件的开发、管理系统的分工与合作、人才的培训等方面提出要求。

2.开发网络应用软件及数据库系统

档案计算机管理网络化的实现,除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作保证外,还需要有一套功能齐备、操作简便、兼容性强的网络软件及科学适用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在进行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编程人员要与档案人员紧密配合,力求使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管理及档案开发利用的需要并具有最大限度的兼容性、安全性、扩展性和实用性,并做好软件开发后的后期服务工作,使计算机网络软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3.建立数据库

通过档案数据的采集和准备,将不同的信息变为可统一调配和使用的数据资源。如果只注意网络硬件建设和网络软件的开发,却忽视了丰富库藏,积累档案数据量,就难以真正发挥出网络技术的优越性,网络的实现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4.培训人员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计划篇(10)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58

医院人事档案是指医院医护人员在医疗、科研等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它反映了医护人员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和科研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人事档案及其管理工作在医院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医院领导提供各类人才信息和用人依据,为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和医院职工享受各类福利待遇提供依据,是医院人才开发的重要资源[1]。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疗保健日趋规范,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流动向市场化发展,“科技兴院、人才兴院”作为主战略已深入人心。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务求准确识才、选才、用才。因此,只有在管理好人事档案的基础上建好医院的人才库,才能有效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1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

1.1 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均非专业专职人员,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的机会较少。同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较大,计算机能力水平偏低,不能较好地利用现代化人事档案系统。各级档案工作主管部门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注意对档案管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和培养,采取各种形式,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够精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如收集、鉴别、整理、保管、转递和提供利用等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工作方法以及档案保护技术、信息化管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使他们在思想上过硬、在业务上熟练、在方法上创新、在能力上领先,真正成为实现医院正确决策的好参谋。

1.2 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由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 医院人事档案反映了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政治思想、医疗业务能力水平、绩效考核情况等,它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传统手工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效率较差,不便于流动管理和信息利用。传统手工管理耗时较久,档案材料往往大量积压,查阅档案时看到的还是几年前的信息。而现代信息化管理可制作电子档案,逐步将档案管理由文件处理转向数字管理系统,开发和建设好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利用计算机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时,实行现代化管理,动态管理人事档案信息,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保证了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能够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检索系统,可提供档案材料的鉴别、分类、查阅、转递功能,有利于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也便于档案信息随时查阅和利用。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如在办理干部任前考察、政审、户口迁移、公证信息采集、职称申报等事宜时,能够直接在系统中查阅相关人事档案信息,不再需要办理繁杂的各类证明手续,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效率。

2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医院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1 充分利用现有人事档案信息,建立医院的人才库 作为人才信息缩影的人事档案,在开发医院人才资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事档案是贮存医院人才资源的信息库,具有信息集中、系统、准确、全面的特点,能为人力资源工作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事档案信息,建立医院的人才库,能为选拔、使用和培养人才提供服务,逐步形成能够有效进行选才、育才、用才、惜才、展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人事档案为医院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资源。一份完整的人事档案,可以提供一个医务人员较全面的个人信息,为工资、奖励、升降、调动、聘任、职称晋升与教育培训提供人力资源信息与依据。

2.2 科学分析人事档案,实现医院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医院人力配置的前期性工作,是一个对医院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统领与协调作用。任何组织,要想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分析,能够预测医院人力资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给,按医院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年度人才招聘计划,合理配备人员。

在医院,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医院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对分析医院内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医院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人才工作计划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实施是否顺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分析人事档案信息,总结医院整体的人才储备状况,结合人事流动的档案信息,预测医院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有效科学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基本编制,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没有详细的人事档案信息分析,就无从清晰的了解医院整体的人才储备状况,也就无法进行科学预测,由此可见,做好医院人事档案工作,对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关键性。所以,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要以利于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为立足点,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

2.3 通过研究人事档案制定员工培训发展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人事档案中员工知识素质、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能为制定多元化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人力资源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人才成长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对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透过对员工人事档案中的学历、履历、进修、培训材料分析,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多元化职业发展规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安排培训发展计划,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组织员工全面实施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岗位规范化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2]。

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绝非单纯的功能应用,作为医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需要基于详实、客观、深度的分析基础之上,因此,人力资源的各种分析是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基础。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医院现有人员信息的分析,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使人事档案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随着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理念的不断更新,相信人事档案必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突破口,人事档案也必将为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食品分析实训总结 下一篇: 网络安全自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