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9:02

护理沟通论文

护理沟通论文篇(1)

选取在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进行手术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和实验组126例,对照组中男性77例,女性4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31例、心胸外科手术5例、泌尿外科手术14例、神经外科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28例、耳鼻喉科手术7例、眼科手术4例,麻醉方式选择:全麻46例,局部麻醉41例,硬膜外麻醉39例;实验组中男性75例,女性51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33例、心胸外科手术6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神经外科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30例、耳鼻喉科手术6例、眼科手术5例,麻醉方式选择:全麻45例,局部麻醉43例,硬膜外麻醉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2)实验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给予沟通性语言措施。①术前沟通性语言应用:巡回护士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时应注意用温和、简洁、易懂的语言询问患者。首先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向患者说明来访目的。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介绍术中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及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为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在手术当日接患者时还需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完毕后接患者入手术室,在去手术室的途中可说“请您不要紧张,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请您放松心情,如果有什么不适可以告诉我”。②术中沟通性语言应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先向患者介绍一下手术室的基本情况,同时告知患者“这就是我们进行手术的地方,整个手术过程我都会对您进行全程护理,有任何不适或是疑虑都可以提出”。在各项操作开始前应提前告知患者,比如“你好,下面我要为您扎针,可能会有些疼,请您忍耐一下,我尽量一次性给您扎上”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能够配合操作过程。麻醉后特别是对局麻患者在术中应更加关注其变化,并在患者不舒适时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如“请您坚持一下,手术马上就要完成了”等。手术后告知患者“手术已经结束了,一切顺利,我们很快就将您送回病房,您很快就可以见到家人了”。③术后沟通性语言应用:待患者成功复苏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术后注意事项,如:“回去以后要注意休息,如果在此期间有什么不适,请尽快联系医生或是护士,祝您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手术过程的知情程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应用调查问卷对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中,选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手术知情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知情者91例,知情率为72.22%;对照组患者手术知情者27例,知情率为21.43%;两组患者知情率比较采用X2检验,X2值为65.27,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心理情况比较:

①实验组患者术前的焦虑评分(49.11±7.85),抑郁评分(47.23±6.37),对照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48.97±7.64),抑郁评分(47.01±6.14);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焦虑评分(33.74±4.12),抑郁评分(31.89±3.92),对照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47.58±7.02),抑郁评分(46.24±5.63);②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0.14和0.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9.09和23.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实验组自身比较t值分别为19.46和23.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t值分别为1.50和1.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67例,满意25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25例,总满意度为80.1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5例,满意11例,一般满意29例,不满意81例,总满意度为35.71%。两组患者总满意度进行X2检验,X2值为51.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沟通论文篇(2)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儿。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在实验组的50例患儿中,有27例男患儿,22例女患儿,他们的年龄在5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3.14)岁;他们的住院时间在3~22天之间,平均的住院时间为(8.52±2.83)天。在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有25例男患儿,25例女患儿,他们的年龄在6个月~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3.61)岁;他们的住院时间在3~20天之间,平均的住院时间为(8.46±3.15)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沟通方法

我院用常规的沟通方式与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沟通,即主要使用语言沟通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实验组的患儿进行沟通。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沟通的方法为:

1.2.1用表情进行沟通

表情是人们的行为及举止在面部的一种体现。人们在进行日常的沟通时,其面部表情的信息通常最先被对方所观察及感应到。面部表情也是人们理解对方情绪最有效的一种途径。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情感活动密不可分。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认为,在患儿从医护人员处所得到的信息中,有7%的有效信息来自医护人员所提供的文字,有38%的有效信息来自其音调,有55%的有效信息来自其面部表情。幼儿在进行住院治疗时,医护人员的表情若比较严肃,患儿易产生惊慌及害怕的心理,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延误其治疗的时机。对患儿来说,医护人员亲切自然的微笑可带给其很多的安全感。护理人员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患儿,用轻柔的操作对患儿进行护理,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儿感到愉快;在患儿的病情加重时,护理人员应表现出关切及担忧的表情,使患儿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爱护。

1.2.2用动作和姿势进行沟通

动作和姿势是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的特定状态,体现着个人的情绪和健康状态。护理人员适当地利用身体姿势和动作,可引导患儿积极地配合治疗。在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时,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要得体,动作要轻柔,态度要镇定,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患儿在生病时,患儿家属对其的保护意识非常强烈,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儿家属的注意,甚至给其带来心理负担。护理人员的言行若不当,很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以娴熟、准确、高效、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2.3用眼神进行交流

护理人员镇定、热情、专注的目光可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与温暖,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尊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目光交流。即使是短暂的目光接触,也可向患儿及其家属传递爱护和鼓励的信息。另外,在倾听患儿及其家属的诉说时要与对方目光交流,并微微点头,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同情及重视。

1.2.4用触摸的方式进行沟通

触摸是护理人员与患儿传递“爱”的方式,尤其是对于新生儿,用这种方式传递感情的效果更明显。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经常抱着患儿,抚摸其背及四肢等部位。对患儿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有效触摸可缓解其紧张及恐惧的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应根据患儿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触摸方式,以便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1.2.5改善患儿的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在患儿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为患儿提供安静、清洁的病房,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消除可对患儿恢复产生负性影响的因素,如噪音等。针对患儿的年龄特点,可在其病房的窗户和墙壁上悬挂或粘贴唐老鸭及米老鼠等卡通形象,使患儿保持愉悦的心情。可鼓励患儿家属给患儿准备合适的玩具,与医护人员一起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1.3统计学方法我们使用

SPSS16.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沟通论文篇(3)

1.1.1对照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具体的方法是:

①依据处方准备好输液药物,然后对其进行配比。

②根据患儿的年龄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在穿刺的过程中应尽量安抚患儿的情绪。

③对患儿及其家长提出的问题及疑虑进行详细的解答。

④观察药物的注射情况,注射完毕后拔除针管,常规处理穿刺口。

1.1.2观察组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沟通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1.2.1入院沟通护理人员应热情地接待患儿及其家长,并耐心告知家长患儿的病情、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专业的医学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患儿及其家长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1.1.2.2技术沟通医护人员应让患儿家长明白,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输液部位也有所不同。此外,护士一定要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

1.1.2.3语言沟通

①护理人员应使用安慰性的语言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安慰性的语言能使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密感,从而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②护理人员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鼓励性的语言不仅会让患儿心花怒放,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愉悦,从而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1.1.2.4非语言沟通

①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沟通占了整个输液护理的一半以上,因此非常重要。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表情、服饰、姿势等不仅仅只表现出护理工作,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所以护士在护理在工作时首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姿态,其次是服务态度,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真正的去呵护和关爱患儿,让她们感受到温暖。

②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可以让护士站在患者或者家长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对待家长和患儿的沟通话语略作区别,比如和家伙沟通时可以自比,和患儿沟通时可以拿自己小时候自比,从而产生共鸣。

1.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医患纠纷事件。在对照组76例患儿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儿有42例,表示不满意的患儿有34例,满意率为55.3%;在观察组76例患儿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儿有74例,表示不满意的患儿有2例,满意率为97.4%。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好的患儿有35例,较差的患儿有41例,依从率为46.1%;在观察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好的患儿有71例,较差的患儿有5例,依从率为93.4%。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较好的患儿有46例,较差的患儿有30例,配合率为60.5%;在观察组76例患儿中,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较好的患儿有73例,较差的患儿有3例,配合率为96.1%。观察组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沟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1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医患纠纷频现。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同时缺乏跟患者的有效沟通,使得他们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操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护生在做护理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完善的沟通能力,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已被国际护理界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行为之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306医院实习的专科护生120名,均为女生。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2+2.18岁。

2.研究方法。①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填表前向护生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参与的自愿性、量表的填写方法及要求,当场填完后回收。本次发放问卷120份,剔除无效问卷,110份问卷合格,合格率为91.7%。②研究工具。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一般资料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实习护生的年龄、家庭情况、民族。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分为6个项目(28个条目),包括建立和谐关系(6个条目)、敏锐倾听(5个条目)、确认患者问题(5个条目)、共同参与(4个条目)、传递有效信息(3个条目)、验证感受(5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计分为1~4分,即从不、偶尔、经常、总是。理论最低值为28分,最高值为112分。得分越高,表明临床沟通能力越强。③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的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用x+s和百分率来描述。

二、结果

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

三、讨论

1.分析专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情况。在我院实习的专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是66.3+18.73,是理论最高值的59.2%,由此可知我院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有待加强。分析原因,首先在校学习期间,教师更多强调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忽视了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其次,护生对疾病的护理认识只局限于书本,不能恰当的将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因此导致护患交流障碍。同时,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时,带教老师强调谨言慎行,以至于不敢在患者面前讲话。第三,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加之紧张,护生在患者面前缺乏自信心,其操作行为会遭到患者质疑或拒绝。而患者方面,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他们希望由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进行护理,不相信护生的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造成护生不敢与患者交流,动手机会相对减少,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护生与患者做不到良好的沟通。从各因子得分可以看出,确认患者问题、建立和谐关系能力、敏锐倾听能力相对较强,而验证感受、传递信息和共同参与能力方面欠佳。分析原因,可能与在理论和临床教学中,教师强调倾听能力以及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有关,使护生在实习中能够倾听患者的诉说,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而临床中护患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验证感受能力是深化沟通层次、提高心理护理水平不可缺少的技能,此项的分值不高,究其原因与护生对该方面的重视较少有关。在临床沟通过程中,由于护生认为自己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会更加重视资料的收集,从而忽视与患者的互动及反应,使得护生共同参与及验证感受得分较少。护生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如果对患者的需要或感觉作不出判断和反应那就谈不上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无法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舒缓感,就不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

2.实习护生临床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生与患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第一,塑造良好的形象。据研究发现84%的人对他人第一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护生应注意自己的着装和修饰,力求给患者带来美感;第二,恰当的语言沟通。语言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护生与患者进行交流更离不开语言,良好的语言能抚平患者心理上的创伤。而面对不同病人等不同因素,护生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第三,倾听。良好的倾听是沟通成功的关键。护生应全神贯注、放松姿势。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要让患者有压力。认真仔细的倾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诉说,不随意插话或转移话题,也不要急于做出判断,恰当地给予反馈如微微点点头,轻声应答“是”、“知道了”等。护生与患者沟通时与患者目光接触的时间要适度,大概占全部谈话时间的50%~70%,这样可以给患者轻松和被尊重的感觉;第四,恰当使用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面部表情的解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类的很多情感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第五,平等对待患者。对待患者要从心中树立人人平等的意识,无论患者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业等,也无论他有何种疾病,均应平等的对待;第六,秉持真诚的态度。把患者真的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孩子一样的照顾,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主动的去问候、关心患者,患者就能打开心门与你沟通。

四、小结

加强护生与患者的沟通,可以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尽早与护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舒缓感。加快患者对自我病情的客观认识以及有效适应,便于护生与患者双方的交流,利于护生及时并充分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体会病人的真正所需,及时采取规范、合理的护理措施,解决患者实际问题,让患者从各个方面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为尽快康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静,许庆珍.护生行侵袭性操作前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

[2]杨芳宇,沈宁,李占江.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的初步研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9(31).

[3]Yam B M,Rossiter J C.Caring in nursing:perceptionsof Hong Kong nurses[J].J ClinNurs,2009,9(2).

[4]陈秋恋.影响护生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

[5]罗碧华,曹和安.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3).

护理沟通论文篇(5)

开展护患沟通培训课程,提高急诊护生及护士沟通技巧,是应对日益高要求的患者及家属,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措。有调查显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一系列沟通技巧和护士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强护患沟通后,急诊科护理满意度上上升至99.8%,提高了护理质量。因此,通过护患沟通课程培训,提高沟通的技巧和有效性对减少护患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护生对护患沟通认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现状,探讨门诊急诊护患沟通现状及对护生开展规范系统化护患沟通课程培训的效果及意义,对实习护生开展正规系统化的护患沟通课程培训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受培训的护生的护患沟通意识增强,护患沟通技巧提升,患者对护生的认可度提高。护生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知识技巧缺乏。护生是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是即将走入临床的护士,对护生开展护患沟通课程培训对增加其从业的信心,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顺利完成实习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3月接收实习护生72名,男6名,女66名,年龄19~23岁,平均20.5岁,本科学历32人,专科学历40人,先后分8组实习,每组9名护生。2010年11月开始对急诊科护生进行了有针对性沟通强化教学。

方法:

⑴入科时对急诊科特点介绍及沟通知识系统理论教学:护生入科时,护士长都会向入科护生介绍急诊室的特点及有效沟通的重要性。2010年11月开始,护生对沟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每个星期集中学习1次,对发生在白班或夜班的无效沟通案例或较成功的案例,由值班护士在次日早上交接班时汇报讨论并由教学老师将案例整理于每周4下午固定授课的时间和护生一起集中学习。

⑵沟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学习沟通的概念、内容、形式、方法与技巧。请专业老师或临床有较强实战经验和理论的护士集中授课,系统学习沟通的理论和的技巧。如:①学习语言艺术,掌握沟通的基本功。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②学习沟通技巧,如沟通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流,而语言的交流是思想沟通的一个重要内容。沟通过程中,有55%是肢体语言,38%是语调,而内容只7%。③学习有效沟通。急诊患者普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都认为自己的病最严重,都希望得到最迅速、安全、有效的救治,而且迫切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及医生的业务水平等。通过这些学习,就能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技巧作为指导,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⑶互动式讨论交流:老师讲解沟通内容及技巧后,再由学员讲述自己遇到的沟通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一起讨论学习并归纳总结,共同进步。

⑷护患沟通案例学习:收集科室或他人发生过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护患沟通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集中讨论。掌握其关键,在碰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时灵活变通加以运用。例1:患者,女,56岁,诊断:高血压病,患者性格暴躁,惧怕疼痛,护生穿刺失败,该怎么做。例2:患者,女,48岁,诊断:急性胆囊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尚可。患者输液抗炎治疗半小时后疼痛未缓解,患者抱怨疼痛仍未缓解,怀疑诊断错误及所用的药物为假药。该如何。例3:患者,女,32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精神差。患者家属索要的水杯已用完,患者男家属发怒谩骂还要打人该怎么办。更多案例在此不一一列举。对于案例的学习,会先让护生思考作答,必要时进行场景模拟,然后老师再给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一起讨论交流共同提高。为此,也汇编了平时工作中碰到的典型案例以供学习培训所用。

结 果

2010年8~11月未对急诊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沟通强化教学与2010年12~2011年3月对急诊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沟通强化教学两个时段相比,护生护患沟通知识理论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2分、97.5分,患者拒绝护生静脉穿刺人次分别为143、59,护生健康教育人次分别为214、657,患者对护生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2%、98.5%。

讨 论

重视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是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通过沟通能增进护患双方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及时提供准确、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卫生保健意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及医疗的纠纷也日益增多。据文献报道,89.2%的护士有因沟通不良而发生过护患纠纷或小摩擦,虽然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早已被大家认识,但缺乏正规和系统化培训。71.6%的护士在校期间仅学过部分护患沟通知识,77.3%的护士并未参加过任何关于护患沟通的培训。

重视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举措:2010年3月为响应卫生部“创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从院领导、护理部到护士长及各一线护士都十重视护理服务质量,作为医院窗口,在重视护理服务质量上更是十分重视护患沟通。把护患沟通作为一项业务或课程来学习,就会加强对护患沟通的重视,从而有效地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矛盾和冲突。同时,因为护生是护理队伍的重要部分,也是护士的生力军,为此,护士长、各带教老师都十分重视护生沟通的培训。

重视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护生的护患沟通课程培训,使护生增强了护患沟通意识,提高了护患沟通技巧,减少了护患纠纷。对于同样的有效沟通作用因素和服务对象,在门诊急诊及其他科室针对科室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的开展规范系统化的护患沟通课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护理工作中要使用好沟通交流,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修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心理学、健康医学、行为医学及与医学相关的边缘科学),敏捷的思维能力,拓展医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开展护患沟通课程学习对提高护生及护士沟通能力及有效减少和避免纠纷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医院还未充分认识到提高有效护患沟通的重大作用,也没有把护患沟通作为一项课程或业务来学习和培训,随着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而这部分恰恰也是需要重视和提高的。

参考文献

1 隋树杰,仰曙芬,王媛.护士对护患沟通与护患纠纷关系认知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

护理沟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76-02

在经济文明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意识和护理意识逐渐增强,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整体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1],其中,治疗性沟通逐渐引起关注,当前,国内外护理界均认为治疗性沟通是最能够体现护士工作价值的护理行为之一。通常,小儿骨科患者的病程较长,对其进行治疗性沟通干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儿患者由于其年龄原因,对于疼痛程度的耐受不强,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较差,对做好护患沟通造成一定的障碍。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440例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小儿骨科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治疗性沟通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该院骨科收治的440例小儿患者,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临床问诊、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为四肢骨折,其中男性患者378例,女性患者66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7岁,中位年龄为(10.14±2.02)岁;根据患儿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单号、双号为标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经初步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内容按照标准教育模板进行。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加强治疗性沟通,主要沟通方式有以下4种:①听;②说;③非语言沟通;④换位思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经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治疗性沟通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一般沟通进行的更加细致、具体的应用,属于一种心理治疗工具。能够提高患者适应环境和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治疗性沟通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给予的有目的、具有服务精神、和谐的沟通方式[3],其主要的措施如下。

3.1 听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积极倾听患者的主诉不只是单纯的倾听过程,还能够从中了解患者的情感、身体、认知等情况。通常,小儿患者恐惧治疗,爱哭闹,为此,护士应耐心的对待,使用温和的眼神与患者交流,保持微笑。鼓励患儿诉说自己的苦闷,帮助其排解。

3.2 说

在临床干预期间,应注意说的场合和时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氛围,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针对性的语言。哭闹不安的患者可以等待其安静后告知患儿临床治疗的目的,禁止强行制止患儿。治疗期间不断的鼓励患儿,对于急躁的患儿也应注意语言、方式、态度等,只有保证良好、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才能够为临床治疗、护理营造出安逸、舒适、温暖的气氛[4]。对于学龄期的儿童,与其沟通时应尽量使用患儿能够接受的语言,然而对于年龄幼小的患儿,在日常护理中可以多逗乐患儿,使患儿产生信赖感,减少其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抵触情绪,进而帮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3.3 非语言沟通

通常,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语言交流的技巧,这对语言交流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沟通中55%为肢体语言,语调占据其中的38%,而沟通的内容之占据其中的7%[5],可见非语言沟通对于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关怀眼神、微笑等都会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显著的提高护患交流的效果。例如,在患儿能够忍受疼痛配合临床护理时,可以对其竖大拇指以表示鼓励,或者与患者聊天转移其注意力。面对患儿提出的问题,护士应以关怀、专注的眼神注视对方,并对其进行一一的耐心解答[6-7]。在进行日常病房巡视时遇见患儿应与其微笑或打招呼。在临床护理沟通的过程中,应针对患儿的据体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态度、表情等,以免患儿产生抵触情绪,使护患沟通进入不良的状态。

3.4 换位思考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在与患儿进行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思考和对待,保证语气和蔼、态度温和,使患儿能够感到关心和爱护,为患儿营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保证患儿情绪良好时再进入沟通正题[8]。同时,平时应多寻找与患儿之间的共同话题,提高患儿对护士的兴趣和信任,使之认为护士就是他的亲人,也会显著的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经该组研究可见,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治疗性沟通,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帮助其逐渐远离疾病状态,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护理工作,进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和改善临床疗效,应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 方继红.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中应用体会[C]//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109-110.

[2] 曾李萍,曾光中,曾明凤.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C]//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2:198-199.

[3] 张金英.治疗性沟通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中的作用[C]//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2012:106-107.

[4] 颜伟香,向玲芬.浅谈与外科病人进行治疗性沟通的交流技巧[C]//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2:120-121.

[5] 王恒俊.治疗性沟通系统模式下构建有效应对方式缓解胃癌患者术前轻中度焦虑情绪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11(22):195-196.

[6] 周雪梅,黎小霞,许红璐.品质圈活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C]//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2:132-133.

护理沟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0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的治疗护理不但依靠技术措施,而且更注重心理、社会、情感及文化等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护士的沟通能力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国内关于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报道大多以课堂训练为主[1-3]。为探讨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某高校于2005年开展了为期2个学年的护生与陌生人沟通的实训尝试,使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2005级护理专业大专学生(简称护生)99名,均为女性;年龄17~21岁,平均18.9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4人,对照组45人。2组护生入学年龄、入学成绩、家庭背景等人口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且配备的辅导员、授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内容均相同。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试验组护生则在常规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与陌生人沟通实训教学。

1.2.1 实训方法 训练项目与内容安排:(1)一年级上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外活动,组织护生与其他班级不熟悉的学生一对一交谈,每周至少1次,时间不少于20 min,每次交谈对象、内容不能重复,活动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2)一年级下学期。组织护生到公众场所(广场、公园、社区等)与陌生人沟通并组织讨论。(3)二年级全学年。继续上述训练,并安排护生利用周末到医院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医务人员沟通并组织讨论。(4)不定期活动。借助护理技能大赛和小发明、小创造等竞赛活动,组织护生合作参与,并与教师讨论自己小发明、小创造的设计方案;与其他班级学生开展心理拓展活动,通过心理测试小游戏锻炼和培养沟通能力;组织护生结合实训感受撰写演讲稿、诗歌、散文等,参加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会。

1.2.2 测试方法 采用沟通能力测量表[2]。表中设有40个条目,每条采用3级评分(1~3分),总分120分。分数越高,沟通能力越强。分别于第1学期初和第4学期末对2组护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干预前(第1学期初)2组护生沟通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4学期末),试验组沟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许多医学高校护理专业虽然开设了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课程,但现有的课时远远不够。护生从学校到学校,入学后与外界交往仍然有限,技能操作的对象基本是模型,在临床见习、实习期间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即使开口说话,也常常是简单照搬教师课堂用语或教学录像语言,不会面对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1,3],加上旧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欠缺。

本次调查显示,开展与陌生人沟通能力的教学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只有遵循如下原则,与陌生人沟通的实训教育才可能获得良好效果:(1)需求性原则。对6所护理院校190名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实习生调查显示,70%以上护生认为学校开设人文课程不够,90%以上的护生希望开展职业礼仪培训,70%以上的护生希望提高沟通照护能力[4]。因此,在开展与陌生人沟通实训之前,应认真组织试验组护生开会、学习、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渐进性原则。培养护生与陌生人沟通能力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应本着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循序渐进原则,先组织护生与本校同级护生沟通,接着与新校区非护理专业学生或高年级护生联谊交流,再组织她们走出校门,到广场、社区、敬老院、医院等社会场所与陌生人沟通,使学生接触的人群更广,沟通能力更强。(3)多样性原则。当代护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应力求实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寓教于乐,既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又锻炼她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4)实效性原则。通过与陌生人沟通这一教学载体,让护生在实践中切实增强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此周而复始、内化发展,不断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护理大专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人际关系较一般大学生敏感[5]。本研究尚未对试验组护生做人际关系困扰情况方面的心理测试,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由于本研究尚无现成经验借鉴,实训活动内容和形式尚需共同探讨,使之更臻科学、系统、完善和规范。

4 参考文献

[1] 李华莹.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52-53.

[2] 史瑞芬,唐弋,曾丽芳.护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理学杂志,2003,18(4):301-302.

[3] 张咏梅,江智霞,肖烨,等.护生人际沟通知识转化为人际沟通能力的教学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54-155.

护理沟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22-01

如何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培养良好沟通技巧,提高护理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值得思考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应该从护生实习期间重视培养。看似简单且一学就会护理工作,要做好并非易事,同样护理工作,质量会因人而异,出现天壤之别。 以往毕业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口头表达能力很少,护患交流不能深入进行,而语言是沟通护患感情桥梁,若操作时向患者作耐心解释和讲解,作有关方面指导,注意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使操作在愉快、安全、可信赖氛围进行。从而体现其魅力。效果显著。如下:

1 培养实习护生优良伦理素养

使她们了解患者权利,明确保障患者权益是护士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她们言行,随时给与指导,促使他们严格遵循护理伦理原则进行工作,保障患者权利不受侵犯。

2 告知保护患者隐私

使他们明确了解获取患者隐私,必须是临床实践需要,严禁出于猎奇或非医学目的探寻患者隐私,严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严禁私自谈论涉及患者隐私问题,严禁向无关人员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病情及隐私。

3 告知护理人员主要沟通任务

不仅是通知患者有关疾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评估患者忧虑等,表达护士理解与同情,提供必要舒适和支持,创造一种治疗性有效地护患关系,护患沟通本质属行为治疗性沟通,包括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有正式的,非正式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信息交流。[1]在沟通中注意换位思考,不单纯从治疗及护理角度,力图从人力,伦理,经济,社会,心理等多学科角度来分析,体现出沟通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达到有效性。

4 加强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

老师向其传授语言、非语言沟通技巧,使其体会,教授如何与患者沟通,怎样运用非语言技巧,有效运用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帮助,在增进护患沟通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和改善特殊情况下沟通技巧,从而更有效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提高护理质量。认识心理伤害引起危害可能不如身体伤害那么明显,但忽视病人,刻板操作,态度生硬,缺乏耐心,言语欠妥,面对患者提出疑问,不给予科学合理全面耐心解释,关心不足,照护不当时,病人可能会产生孤独,绝望,悲伤,焦虑,气愤等负性心理和情绪,在不同程度上这些情感体验对病人来说是有害的或者存在潜在危害。而护士真诚和守信,可以避免对病人伤害。如果护士对病人撒谎,欺骗不守信或者误导,病人会对护士失去信任。之后,再将其分组到病房进行临床体会,通过观察、了解、交流,提高沟通技巧,提高她们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相关因素敏锐的警觉性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因此,以大量案例引导学生如何从一些不起眼的现象或简凡的事例中发现问题[2]。但实习中期护生较熟练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临床工作已初步了解,神秘感,新鲜感逐渐消失,将临床工作看得很简单,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变得不够踏实,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因此,这阶段,应着重培养护生踏实工作作风,独立工作能力,使他们既重技术操作,也重生活护理,增强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其将学习到的各种护理技能系统化。最后出科考试即重视技术操作也重视人文关怀,不断积累经验,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满意,并得到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认可。迈出步入工作前重要一步。

5 结论

在高速发展医疗中,需要的是能够站在患者立场上对患者进行人文式护理,临床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重要教育环节,安全、正确且有爱心的护理技术,既是对患者身体支持,也是对患者精神鼓励,作为护士能够在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爱心和充满着伦理道德护理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高兴,能使护士日益体会护理工作优越性并且伴随着护士人格成熟事情,使他们意识到人文关怀意识重要性及工作顺畅性,效果显著。因此临床实习护生对患者人文关怀教育显其尤为重要。

护理沟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70-01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加之社会上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护患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在儿科这个高风险的科室更为突出。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儿科做为医院一个独立的科室,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当其生病住院时,对护理技术操作有不合作的举动。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

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就儿科而言,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是微乎其微。为此,如何提前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

2沟通的方式

2.1语言式沟通 :就是使用语言表达,以微笑、或喊叫的方式,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儿童在6岁后能逐渐使用带有较为完整思维的语言,适合应用语言式沟通。语言沟通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善于引导患者说话,关键是看护士对患儿是否有同情心。同时护士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儿好动、好玩、活泼、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在稳重大方的同时与他们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取得他们的欢心,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要训斥患儿,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护理操作前还可运用激将法、对比法,给他们讲一些“同病相怜”的小动物的故事,用虚构动物的勇敢,换取他们的勇敢,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1]。

2.2非语言式沟通 :非语言式沟通又称身体语言沟通,指表达者应用姿态、动作、脸部表情、姿势改变以及反应等进行相互沟通。6岁以前儿童语言能力差,很难与其进行语言沟通,加上智力发展尚未达到能对抽象事物全盘了解,所以和外界沟通大多用非语言式沟通。

2.3抽象式沟通 :抽象式沟通即以游戏标志、照片、欣赏能力、衣着选择、绘画作品等形式表达沟通。这种沟通方式适合年龄跨度大,以年长儿更为适用。

3沟通的技巧

3.1开场白不可用闭锁式的问答,用开放式的问答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如可问:“你吃药的反应如何?”类似的有:“是什么?”“如何?”

3.2为争取患儿合作,避免用“不要”、“不可以”、“不行”等生硬的调语,正面接触产生的效果最好。例如发现患儿在吃蜡笔时,应该对其解释:“蜡笔是用来画图的。”不要说:“不可以吃蜡笔”等。

3.3指导患儿对抽象事物进行正确选择时,可用正向直接接触。例如让患儿脱掉上衣做胸部听诊,应避免说:“您愿不愿意脱掉大衣呢?”此种问法会使患儿觉得可以不脱上衣。而应该说:“帮您脱掉上衣,以便听诊您的胸部,要不要帮你脱呢?”

3.4对于年幼患儿,不要认为其听不懂大人的语言,当其不配合护理时,说一些生硬尤其是带有情绪的话语、不良的议论和表情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

3.5当患儿家人在场,对护理及沟通的过程表示不同意见或不满时,最好先避开患儿与其亲人的沟通,再与患儿沟通,以免其无所适从。

4在治疗性游戏中沟通的技巧

游戏在沟通中具有重要意义。游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协助患儿认识自己与沟通者的感觉;使患儿获得沟通的新知觉;让患儿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以减轻沟通者因护理操作带给其的焦虑感;能协助护理者顺利告知患儿住院中各项治疗过程;透过游戏可利于护理者对患儿性格进行评估,采用适宜的沟通手段。因此,游戏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应得到高度重视。

4.1鼓励患儿亲人加入游戏,在游戏中与患儿、护理人员三方共同接触。同时评估玩具的安全性,并依据病情和环境确定活动量。

4.2运用患儿发展的理论而并不是健康儿童的理论来判断、解释和分析其行为。

4.3鼓励患儿正确表达害怕、焦虑、一般感觉和各种问题。并允许患儿因压力而引起的不成熟行为。

4.4在游戏中可注意观察患儿下列行为: 开始与他人的接触方式;了解与同龄儿童问的社交情形;观察其活动力、注意力是否集中,对挫折的忍受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患儿对抽象名词的认识程度。

5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现代医学模式中儿科整体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2]。

作为患有疾病的儿童,除了得到常规的诊疗保障外,在诊疗过程中,儿科护士应给予其社会、心理上悉心照顾,避免暴力性强制护理,以达到既能使患儿协调合作诊疗,又能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因此,要完成这种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护理,,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就显得极其重要。

总之,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心脏”,沟通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达到护患、护陪间高度的心里相容,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护理沟通论文篇(10)

【关键词】:教学效率;护理;人际沟通;

护理人际沟通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理论和应用策略,同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的训练[1]。伴随医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加大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研究,对培养学生护理沟通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人际沟通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阐述,为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二者相互作用,完成教学目标。虽说教无定法,但时代呼唤效率。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生源相对较差,部分学生上课的自控能力弱,不听讲的现象比较普遍,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教学效率受多方面因素控制,例如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学生基础、学习态度、教学辅助设备等,其中某些因素是短时间内不可改变,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但可以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辅助设备等因素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2.1、对教材把握

教材处理能力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核心。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以实用性为主的课程,教材的安排体现出实践训练为主线,理论结合实践,内容灵活多样的特点。在备教材时,除了把握住每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同时还要注重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性[2],防止出现脱节的现象。以王斌主编的《人际沟通》为例,各个章节即是相对独立的,同时章节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性。如在讲授第五章交谈沟通理论时,可以与第二章人际沟通理论结合,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复习旧的内容,巩固旧知识也利于新内容的开展,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拓展阅读等材料是长期护理工作总结出的精华,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适当的以讨论或读后感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吸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渗透护理精神,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2、上好绪论课,树立正确观念

心理学有种现象叫第一印象效应,即对某事或者某人的态度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非常重视上好绪论课。首先要精神饱满,激情飞扬,给学生来个精彩漂亮的亮相,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熟话说爱屋及乌,学生先喜欢上老师,然后才愿意学这门课程,从而为以后良好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要介绍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且此门课程不是专业课,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面对学生这样的心理,转变他们的观念是当务之急。通过各种故事、临床护患冲突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许多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3],强调本门课程对提高护士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增强护士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转变学生固有的错误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

2.3、提高学习兴趣

在职业学校教学活动最难办的事情是学生不听讲,缺乏学习主动性。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消极厌学的现状。将人际沟通课程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愿意学、学得懂的内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交往原则等理论,先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浅渐深的上升为理论。又如吴晓璐[4]等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小组学生分组角色扮演,然后班级内讨论,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是参与者,极大的激发了求知的兴趣。在群体行为理论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游戏进行教学,既增加团队协作意识,也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2.4、提供合理的课堂平台

人际沟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活动多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参与者、协作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时,教师不再是导演、演员,而是整个环节中引导者、归纳者。让小组学生自行设计角色、情境、编写剧本、角色扮演,然后班内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良好风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5、现代化教学设备相结合

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设备,不仅增大客容量,而且使知识直观化、立体化、形象化,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护理礼仪、非语言沟通的课程中可以插入相应的电教片或者往届学生参加的技能大赛的录像,边观看边总结,使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同时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理解人际沟通课程。讲解治疗性沟通的课程可以利用录像机把学生模拟人际沟通的场景录制下来,然后集体观看,有针对性的讨论,这样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印象深刻,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6、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冷静、深入的思考和总结。黑格尔的观点认为,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通过这种方式总结自己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今后的教学留用,也要找到不足或失败的原因,利于今后克服或改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直接带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人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否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目标;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充足、合理;教学案例或故事是否激发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虽说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斌.人际沟通[M].第2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2.

上一篇: 电脑音乐制作论文 下一篇: 本科生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