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应用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7:42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生活情境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虽然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数学与生活毕竟有着一定的距离。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中,一定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将数学知识学习好。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给予施教。比如,在低年级的学习中,进行“认识物体”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摸一摸、看一看,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个具象的认识。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旧用这种方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必定会抑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三是在运用生活情境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不可否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数学课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是不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可行的。四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应该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我们的一些教师,对生活情境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体验,一味地使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即课堂中处处有情境,而淡化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思考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2)

在高校数学教学互动中,推行人文教育工作改革,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倡导更加深入的素质教育模式的工作应用探究。倡导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改革,在于加强高校数学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且要在高等数学活又校挖掘数学学科的统一之美。倡导在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深入把握数学理性的精神,强调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建设,并且显著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推行人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推行高等院校教学中人文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在于开发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然后给予充足的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够挖掘数学人文教学中的理性思维价值。

在人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函数、极限与连续的知识板块为例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使用综合和分析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极限类问题的求解活动中,不断地探究极限的多种求解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教师以实用性知识教学为主,发展学生的高层及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有一定数学能力的学生。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的探求研究活动开展。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小组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

二、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教学模式建设的探究

(一)强调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X+1”的模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将多节理论课与一类数学模型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板块化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专题性系统化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自行成立建模讨论小组,并且对数学模型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模型中不同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对应值的设定。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展开教学工作。其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社交软件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和广泛交流活动。向学生了解课程学习中的难点内容,并且重点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在数学题连续性的考察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视频课程的探究版块内容,并且及时地处理与之对应的课后习题。学生应该更加熟练地掌握常考题型的解决思路,并且要在大量的习题训练中掌握解决极限、函数类型题目的一般性方法。

(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数学史专项学习

在数学教学的人文教学模式的建设活动中,教师应该对知识专题的历史发展背景进行介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创设具体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使用数学方法进行海上航行期间,根据旗杆与灯塔的角度,进行船与岸上距离的计算,这种数学计算活动与实际相贴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高等院校数学人文教育模式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大量数学大家生平事迹简介的方式,了解前辈克难奋进、锲而不舍攀登数学巅峰的艰辛之路。学生不仅能够在习题训练中强化个人的数学能力,还能够了解该项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展情况。鼓励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数学探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史的学习。向学生介绍伟大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并且让学生在数学史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情境延伸,让学生简述专项知识板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作用。

(三)开展理性思维建设,培养集体探究意识

在数学课程人文教学活动中,强调理性思维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出现局限性。

我们以导数与微积分的知识联系分析为例进行分析,强化对于学生导数定义知识体系的考察工作,到学生充分理解导数的定义之后,再对学生微积分知识的理解水平进行开发。其中,强调对于导数与极限两个板块的结合考查,有利于发掘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强调对于导数的性质考察,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导数的基本性质来求极限值,从而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邀请小组长作为学生代表进行课堂知识讲授,从而帮助学生在讲述和推理中养成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意识,学生不仅能够互帮互助,还能够在集思广益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思维观点的碰撞和交流。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的集体讨论确立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从而在指导合作的过程中提出有益的指导性建议,鼓励大家对一道难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解答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

三、结束语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分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X+1”的模式中,强调将数学理论应用与生活中具体难题的解决中。这种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耳目一新,还能够引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数学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自主探索的轨道中来。力求做到以理论知识促进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和建立,以数学模型案例练习检验与巩固该阶段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雪.京津冀高校数学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5,(16):170-171.DOI:10.3969.

[2] 林远健,杨飞.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实践教学的对策[J].知识经济,2015,(20):148.

[3] 杨云帆,魏建云.高校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28):152.DOI:10.3969.

[4] 沈定文.新课标下高校数学主干课程教材与教法现状的调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9):27.DOI:10.3969.

[5] 叶万红. 李定平,朱江华.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38-239.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3)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资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任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最初,我们从网上、报刊上找来一些优秀的学生日记,让学生阅读,了解数学日记的格式与内容的选择,激发学生的撰写热情。后来,结合学校读书活动,每学期里组织学生相互推荐优秀数学科普读物。如:《生活中的数学》、《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数学万话筒》……同时,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展示活动:学生自编的一张张五彩斑斓的“数学手抄报”、一本本价值连城的“数学剪贴本”、一块块内容丰富的黑板报……带领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数学的世界,体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数学小论文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需要方式之一。反思型论文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作业或试卷以及课堂中的表现,对解决某个问题所采用方法的优劣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我,澄清有关问题,从而为充满信心地继续学习数学打好基础。每个星期要求学生对一周来的数学学习情况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对学生能够撰写的数学日记及时地进行反馈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前朗读自己的日记。这样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其自信心。长期以往,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教师带头写

数学小论文不能满足于数学反思日记,而要将视野开阔。“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开始,学生不明白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中,如何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写反文,读给学生听,并带学生分析:哪些地方应用了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的?还可以应用哪些数学知识、续编哪些故事情节?学生模仿练写数学小论文,逐步养成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为数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在为数学小论文撰写而进行的调查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事事心中有数学的节约、环保等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师的写作能力。

四、帮助学生确定选题

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笔者根据学生的选题进行了分析额,大概有以下几种:(1)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如:父母手机话费调查研究。(2)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如:打折销售中的欺诈。(3)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纸飞机里的数学。(4)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如:小议“黄金分割”。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4)

(一)注重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注重经验唤醒,促进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注重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初入学的儿童,往往还没有建立学习的雏型,因此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加强调控,多多开展小组竞赛,定期评价小组表现,宣布比赛结果。可以将老师的要求物化量化,设倾听星,操作星,守纪星,智慧星,作业星等多个奖项。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这间的竞赛。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5)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数学科学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知识创新的重要因素,将更深刻地改变着客观现实的面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提升数学科学研究,大力发展数学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从以上意义来讲,提高每个人的数学文化修养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实用性的目的,而是提升民族素质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在某些调查表明,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在离开学校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数学的用处并不大,除了小学的加、减、乘、除外几乎都没有用。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他们片面的理解数学应用这个概念,误以为数学的应用就是数学的计算和证明,事实上数学的应用远远不是这样的,它是指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寻找对科学事实和现实世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数学的应用,其思想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古代的韩信点兵、田忌赛马、诸葛亮布阵等都是典型的数学应用的例子。现代的股票分析、贷款购房、商业决策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的严士健教授认为,“无论学生是从大学进入社会,还是从中学进入社会,一旦遇到实际问题,能想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和想不到用数学的人其解决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并不在于他到底解决了多少应用问题,而是他有了这种感受和这点经验,其意义就大了。”对于我们数学教育,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去“用”数学,让他们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数学应用。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通常所说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是要看是否具有数学抽象的能力,是否能应用数学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颖的思想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觉得职业数学教育不应当削弱,而应当提到应有的高度。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2.目前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的数学教材,往往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大部分时间用在理论教学上,在教学的时候也很少注意在时机或相关专业上的应用。但现在,另一种相反的方向是强调动手能力,认为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而理论教学则比较浅显,把一些有助于学生增强日后的创新能力的一些课程砍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数学学科从上级领导到老师到学生都忽视了数学在人的素质,以及科技进步,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数学底蕴的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虽然能应付目前的工作,但缺乏后劲。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数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应该知道从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师不能浮在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从教学方式来看,数学教学一直是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只注重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实际生活中能应用的数学知识,老师也往往联系不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呈现低效性,培养的学生往往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数学教育的工具性,不注重概念,原理发生和形成过程的教学,只注重解题。教师照本宣科地把书本上的演绎论证和解题技巧讲出来,却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没有“用”数学的意识,学生不知道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当然更谈不上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3.数学教学的几点改进

(1)充分利用教材,改编教材,挖掘数学应用素材,既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

(2)结合教材,利用数学典故,运用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体系形成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让数学“生活化”,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实际问题,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65-03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数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地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所利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方程、分析、统计、运筹、图论等常用数学工具,多数都要用到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和做图,有时还用到计算机模拟。因此,在大学《图论》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随时随处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图论》的相关概念、定理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学习《图论》时,体会到图论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的紧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图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二、《图论》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自18世纪欧拉对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研究以来,图论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应用数学课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机械工程中均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图论》课程概念多、公式复杂、定理难证明和难理解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难,证明抽象度高,学生难以理解。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图论思想,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图论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到《图论》的学习非常困难与枯燥。虽然《图论》课程中概念、定理比较多,初学者不易掌握,但是图论的概念和定理大多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介绍各种概念和理论的实际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图论思想,探究图论的发展规律,从而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图论的相关理论,数学建模正是联系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一座桥梁,是数学应用于科学和社会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图论某些定理证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把定理的结论看作一个特定的模型,需要去建立它。于是,当把定理的条件看作是模型的假设,可根据预先设置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定理的结论,从而定理证明的方法也随之显现。

例1.设G=(V,E)为任意无向图,V={v1,v2,...,vn},|E|=m,证明所有顶点的度数和等于2m,并且奇点个数为偶数。

证明该结论之前,首先任意选取若干个学生,让他们随机互相握手,并记下每个人的握手次数和每两人之间握手的次数,由此可得每个人握手次数总和是每两人之间握手次数的2倍,以及握过奇数次手的人数一定是偶数。互动之后介绍该定理称之为握手定理,从互动过程中可以建立定理结论的模型,并且证明的思路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学习《图论》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图论》课程教学时,不能专门地让学生学习建模,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模型给学生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及方法。《图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机械工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其求解思想渗透到自然学科的各个领域。图论中的图是由若干个给定的顶点及若干条连接两个顶点的边所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通常用来描述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用顶点代表事物,用连接两个顶点的边表示相应两个事物间具有这种关系。这种图提供了一个很自然的数据结构,可以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进行恰当的描述或建模。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图论》课程相关的课外建模活动,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并贴近生活的一些图论问题,启迪学生的论文查阅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论文,最后以解题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他们的结果。

例2.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名运动员报名参加A、B、C、D、E、F六个项目的比赛。表1中打“√”的是各运动员报名参加的比赛项目。如何安排六个项目的比赛顺序,使得每名运动员都不连续地参加两项比赛。

求解该问题时,可以先选取六名同学模拟一下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该问题的实际背景,根据实际模拟情况,找出一种符合要求的比赛安排。再引导学生探究该问题与图论的联系,确定该问题的图论模型,从而帮助学生寻找解决该问题的答案。在该问题中,若把比赛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用点表示,如果两个项目有同一名运动员参加,在代表这两个项目的点之间连一条线。如图1:在该图中只要找出一个点的序列,使依次排列的两个点不相邻,即能做到每名运动员不会连续地参加两项比赛。例如A、C、B、F、E、D就是满足要求的一种安排方法。

通过课内外的数学建模思想及方法的渗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醒学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因为建模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思维活动,它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性,还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课外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所学的图论知识去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训练学生运用图论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图论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的紧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图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感受到图论的生机与活力,也进一步深入体会到了学习《图论》的重要性。在建模过程中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应用图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充满了把图论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之中去的渴望,使学生对以往数学课程教学中常见的枯燥、难懂、脱离实际的感受得到切实的改变,从而使《图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结语

《图论》是一门既有趣又有较大难度的课程。传统的以概念、定理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图论》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与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体现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在《图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图论》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枯燥的图论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既增强了学生的新奇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从中受到启迪,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意识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树禾.图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7)

(一)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生活化教学新模式,以真实教学情境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有助于增加理论文化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学好文化知识的思想理念,转变成掌握实际解题技巧的思想理念,建立起生活化应用意识,思考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领域,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的重要方法,真正懂得何为数学,懂得如何处理生活化数学问题。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生活的角度展现出数学理论内容,以数学文化知识服务于生活实践活动,以生活展现出数学内容的本质,让学生从数学观念出发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变学习的思想和思维,不断提高自我的思维能力。同时,生活化教学有助于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简化一些数学教材的难点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的具体化,促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找寻到学习的规律,强化他们对于难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对数学文化的掌握与理解,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 识,思考数学文化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自我的理解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见解,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性发展,不再局限和固定他们的思想,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勇于创新,发散自我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创新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生活实际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生活化理念深入人心,备受到教师、家长、学生所关注,成为支配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教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生活理念,落实生活化教学手段,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入与数学相关的生活案例,构建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场景,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不放过任何一个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机会,以实际案例作为数学文化知识展示的导火索,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内涵。家长不再认为教学只是教师的责任,带领学生步入到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小事中应用数学知识,检验自我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升华数学文化知识内容情境教学模式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带入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创设出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复现出生活的真实情境,以情境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师讲述“位置”教学内容,以班级构成一个完整的坐标,创建出横坐标和纵坐标,当喊到“第二列第三排的同学请起立”,坐在第三排第二列的张亮同学就会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还会带领学生认识电影院中的坐标位置,引入电影院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对位置有准确的认识,明确位置坐标的表示方法。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这样一个观念:“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具有技能教育功能外,还具有文化教育功能。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深刻而有力的文化素养。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入社会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很快会遗忘殆尽,而忘不掉的是铭记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这些会使数学学习者终身受益。

由此可见,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一种文化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更是一种数学美学熏陶。数学美感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是对数学事物间所存在着的一种和谐性关系。对于数学学习者而言,数学美感可以激发兴趣、增添动力,美还会常常引起冲动,从而激发人的探奇和创新欲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之一。

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之一:充分发挥新数学教材的文化价值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编撰的新人教版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注重通过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新人教版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增加了一些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如分期付款问题,储蓄利息率的计算、住房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生活背景,这样让学生时时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具有广泛的生活应用性。

新人教版数学教材注意了数学概念、公式的引入和建立的方式,并据此展开数学文化价值。如引用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引出数列全章内容,并以此为例引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用小高斯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众多的概念、公式都由相应的一个或几个实例引入,遵从了数学从具体情形上升为一般概念和结构,又从一般返回到具体情形加以印证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再结合多样化的实际问题,可有效地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教材重视给学生创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用的角度理解事物,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给学生大量讨论问题的机会,创设了一种自由交流、敢于发表意见、积极讨论的崭新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意识。

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之一: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关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认为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不是发现真理;坚持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考虑教,不考虑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成为附属,变得可有可无,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改革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两主方针”,即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应该体现在设疑激趣,导学启智,教书育人。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

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力争做到数学结论让学生发现,知识方法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让学生设计,测试过程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让学生评判;其次应该突出学生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探求、合作交流。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培养数学的眼光,体验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之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及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之一。

从研究性学习的环节来看,无论是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实施研究、结果处理,无不体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如课题的选择要求学生应具有数学的眼光,能从社会、自然、文化和自身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选择有意义的主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不是以学生经过调查得出一两个结论而终结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迁移到数学学习中,充分体现其研究价值。如“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学生通过研究发现:物理公式s=vt,F=ma,W=FS……包括了数学素质的诸多方面: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应用、审美意识、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等。

见过这样一段论述:“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推动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四个方面的作用是极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其文化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9)

前言

数字阅读是阅读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极大的丰富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深刻认识,本文将对数字阅读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字阅读概述

数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的一种数字化形式,其借助了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在学生的学习终端上以数字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知识信息。数字阅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具体展示上,在中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之所以会对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表现的很困惑、很不理解,就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包含的抽象性是用言语无法完美诠释的,数字阅读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出现,打破了数学知识抽象性的束缚,通过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多种形态的数学知识,对教师用语言和板书无法完美表达的抽象数学知识点,进行了数字化、具象化的诠释,让中学的数学教学活动全程都在具象、形象的教学环境下完成,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的透彻性和外延性。

二、数字阅读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1.在数学理论知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一直是一个关键性的教学活动,因为数学理论知识绝大多数都是以抽象概念的形象出现的,在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本质进行阐述,并对相应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联系教学,“存在着抽象知识的阐释,以及抽象知识与具象应用结合”,两个难点。这两个难点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只能依靠教师的个人阐述能力和个人教学经验来解决,而且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还不一定能够如教师所设想的那样透彻。数字阅读教学模式出现以后,教师在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借助数字阅读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抽象知识的阐释,以及抽象知识与具象应用的结合教学。数字阅读能够基于自身强大的教学数据库和多样化的数学信息呈现方式,来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数学理论阐释。同时能够对数学理论与具体的数学应用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联系,通过动态图片、视频等高级信息呈现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上发挥作用的。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目的。

2.在数学应用知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教学是带有明显应用目的的教学活动,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难题,在很多班集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出现对数学原理和数学理论知识极为了解,但是在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却没有灵活应用能力的现象。这种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数学理论知识呈现方式的理解不透彻。所以在中学数学的应用知识教学活动中,数字阅读的优势就彰显出来,数字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的数学应用能力测试,在测试完成之后还能够结合自身的智能分析系统,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智能分析,确认学生在哪一个理论的哪一个题型上常犯错误,进而结合自身的资料题库,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数字阅读在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另一个积极的作用就是能够向学生提供相关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信息,这些信息以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充分考虑中学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结合当前相应数学知识应用的最前沿领域,为学生提供完美的阅读体验,在这样的数字阅读模式中,学生通过其喜欢的信息传达方式,接触正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前沿应用领域,能够给学生以全新的数学知识学习视野,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是有用的、有意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同时最前沿的应用实例也会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活动中,真正能够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结论

数字阅读是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最前沿的教学手段,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通畅的数学知识交互通道,能够为学生提供抽象数学知识理解的具象方式,能够让学生见识到相应数学知识应用的最前沿领域,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面向教育现代化、面向教育未来的教学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坚决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王京.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魏春梅.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4,31:33+36.

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56-01

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无论在我国还是外国对于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都提高了重视程度,关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雨后春笋,被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对于数学应用能力来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一般学者都赞同数学应用能力就是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注重从现实生活出发构建数学模型、变化可转换的数学问题以及分析和检验数学结果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突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乐趣。数学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枯燥无味,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课本中的一些定义和理论,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教室是主要的元素,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听从教师的讲授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但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制约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因素。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形式化、教师在教学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度较低等,教师更加倾向于完成教学任务,也就不会去寻找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老师在教学,教师的话就是法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或者是仅限于表面的阐释,不会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触、理解和掌握严重缺乏,使学习到的知识,书本呈现出的公式运算,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到生活当中,在不断发展中将学生的能力有效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更好地运用课本知识。

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进行一些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对思维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多开发思维,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数学中存在的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等一些定理或概念都可以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

(二)增加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机会

将我们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所以无论是哪一门课程,都要引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无法理解就无法解题,对于这种情况,就不能采取让学生单纯听一下老师讲,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调查,所以学习中加强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新的教育改革模式下,数学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创新性具有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且积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三)学生要寻自己的学习方式

对在校学生来讲,学习的方式可能没有更多的渠道,不能掌握,就会导致死记硬背,即使是理科的学生,只要将老师讲到的公式、方程背下来,考试就不会有问题。但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只是背诵,也要理解,所以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积极理解,把课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教学中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抛弃应试教育的种种问题,不断创新,才可以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才可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从而在以后站稳脚跟。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教师要认识到传递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作用,探求灵活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学生也要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上一篇: 新闻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 桩基础施工工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